XX初中历史观课报告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历史《科举制的创立》观课报告
《科举制度的诞生》观课报告量表的设计:观察维度:教师教学·环节·对话·机智研究问题:学生理答方式与教师预设的问题的研究1.观察点选点说明本节课的教学板块明确,科举制度的诞生、科举制度的完善、科举制度的影响,这三个问题的层次性较强,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和小组互学,可以完成本节课的60%的任务,学生在展示环节上,理答方式与教师预设问题有什么关系,理答方式不同,落实的效果有何不同。
2.观察表及观察结果说明我从两个方面来观察,一是学生对问题的理答方式,是一问一答、小组互答、讨论展示……;二是对于学生的理答方式,教师的反应是什么,语言和表情是什么;对新生成的问题的处理方式是否采用追问的方法,教师在问题的预设上对学生理答的效果有何影响。
观察工具量表:LICC课堂观察工具量表(Instruction)观察维度:教师教学·环节·对话·机智研究问题:学生理答方式与教师预设的问题的研究观课感悟:从蔡先宾老师的课堂上,我观察了学生的理答方式,通过观察我发现学生的理答情况除了与当时的课堂情景有关外,教师出示的理答问题是决定学生回答情况的决定因素,那教师出示的什么样的问题是好问题?我借助了崔怀亮老师的《什么样的问题是好问题?》加上我的观课体会作为我本次的观课感悟。
1.和教学目标无关的问题不是好问题。
在课堂上,我们所提出的所有问题都应该是围绕教学目标的。
如果我们所提出的问题和本课的教学目标没有关系,那么,这样的问题就是无效问题。
所以,我们应该精心设计所有问题,使之围绕课堂教学目标,尤其是教学重点和难点,这样的问题,才有可能是好问题。
比如:在第一个自主学习环节:“据史料记载:隋朝建立后,仍沿用魏晋时期的选官制度,但第二年隋文帝就废除了旧的选官制度。
根据材料分析一下这是为什么呢?”这个问题的提出不仅表明了科举制度的诞生,同时也间接的反映了当时的时代背景,为了解科举制度奠定了基础。
历史课听课报告
历史课听课报告历史课听课报告一、引言历史课是重要的基础课程之一,它是学生了解国家和民族历史、积累人文知识、培养爱国爱民情感的重要途径。
在学习历史课程的过程中,学生不仅需要记住、理解、阐释、分析当时的历史事件、历史人物、社会文化背景,更需要汲取历史背后的思想、智慧和经验,以促进个人思想和知识水平的提高。
本文是本人参加一节历史课听课后的报告,通过回顾和总结教师所讲授的内容、学生所体现的知识和思考,对历史学习的重要性以及当前教学存在的问题进行探讨。
二、课堂形式与内容本次历史课老师采取了学生自主阅读、课堂互动、图片解说等多种形式,让学生不断感知历史、沉浸于历史,以此深化学生对历史事件的理解和记忆。
在具体内容方面,老师首先简单地讲解了“第二次世界大战”,接着介绍了“二战”中一个重要的历史事件——德国纳粹复兴,并重点剖析了纳粹党的“民族主义”和“种族主义”思想。
接下来,老师又解释了如何快速、准确地认识纳粹党在德国的组织结构、领袖、军队和宣传鼓动。
最后,老师又通过多媒体展现了二战中散发出的“人道主义精神”和“爱国主义精神”,并准确告诉学生我们应该如何去理解、去总结从历史中得来的启示。
三、学生反映通过我的观察和记录,学生们似乎都很积极地参与学习,有人认真读书,有人仔细记录笔记。
更令人惊讶的是,有一些同学在老师讲述关于“德国纳粹”的内容时,非常关注那些小细节,并进行了猜测和总结;而在老师探讨偏离主题的时候,有一些同学会主动发问或者提出一些与之相关的问题。
在学生的反馈中,大多数同学都认为这是一节有趣,有用,引人入胜的历史课程。
他们接受了老师授课的方式、思路和教学精神,而且学习成效也获得了明显的提高。
四、教学方法与问题从这节历史课的教学深度与广度来看,这节课程已经取得了比较高的教学效果。
但从更广阔的角度来看,还存在着某些问题。
首先,学生记忆深度不够,基础理解能力有待提高。
这可能与学生自主阅读和笔记练习的时间和精力有关,也与学生本身的历史素养有关。
初中历史课堂观察报告
打造趣味课堂,提高教学有效性毛鹏飞《中外的交往与冲突》教学之课堂观察报告陈蓓(坪山实验学校初一英语组)一、背景描述在对毛鹏飞老师已有课堂的观察基础上,学校于2013年组织了我校老师观摩了毛鹏飞的一堂新课《中外的交往与冲突》.基于之前对毛老师的上课风格了解和对有关教学环节的观察思考,借这堂课再一次调整观察方法与过程并作细致分析,跟进对教学环节的有效性的课堂观察。
课堂观察作为研究课堂的最基本、也较为微观的科学方法,对改善教学研究方式,提高课堂教学效益和提升教师的专业品质有着很大的帮助。
其最终目标是引领教师能自觉运用课堂观察的技术方法,从自身的专业角度出发,对自己感兴趣的课堂教学的某个维度等进行较为深入地关注并加以研究,以深化对课堂教学的认识,在比较中分析、在分析中反思,在反思中完善、改进自身的课堂,并为他人课堂的完善、改进提供强有力地支撑。
二、本课教学目标分析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义务教育阶段的历史课程,是在唯物史观的指导下,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传承人类文明的优秀传统,使学生了解和认识人类社会的发展历程,更好地认识当代中国和当今世界。
学生通过历史课程的学习,初步学会从历史的角度观察和思考社会与人生,从历史中汲取智慧,逐步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提高综合素质,得到全面发展。
对于七年级学生来说,知道重要的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及历史现象,知道人类文明的主要成果,初步掌握历史发展的基本线索.再来看《中外的交往与冲突》教学目标实施条件:既然要求学生能够把握中外历史交往与冲突,那么必然要在课堂上先丰富学生对中外交流的认知,这种认知包括三方面:(1)对中外交流的整体性把握。
交流不仅有好的,还有坏的,不仅有和平的交往,还有文明的冲突,这也是一种交流和沟通。
(2)中外的和平交往。
其中最为典型的是明朝初年的郑和七次下西洋,这可以说是中西交流的典范。
(3)中外之间的冲突.在近代以前以戚继光抗倭和葡萄牙攫取中国澳门最具代表性.三、课堂观察实录整理:本次观察对象是毛鹏飞老师在深圳市坪山实验学校七(6)班的《中外的交往与冲突》。
历史课观课报告范文(精选6篇)
历史课观课报告历史课观课报告范文(精选6篇)在现在社会,报告使用的频率越来越高,我们在写报告的时候要避免篇幅过长。
你知道怎样写报告才能写的好吗?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历史课观课报告范文(精选6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历史课观课报告1一、调查背景新课标倡导“自主,合作,探究”为主的学习方式,由此学生的学习不再是教科书内容的记忆与内化,而是积极主动的获取知识的过程。
合作学习是具有时代精神的崭新的教学思想。
今天社会的各个领域,越来越注重充分的合作精神。
而合作意识和合作技巧,也越来越成为当代人的一种重要素质。
正是在这样一种背景下,今年,学校掀起了教育改革和研究的浪潮,大家积极参与校本研究,共同学习与交流,在摸索中实践高效课堂,在研究中实现师生的共同成长。
我的课题研究------《初中历史课堂小组合作自主学习模式初探》就是以教学模式的研究为基础。
“小组合作学习”也在目前各地的教学中被开始重视和应用。
但是由于对课题本身的含义不太明白,大家常常还在一种比较浅的层面上展开,因而存在着不少的问题,致使很多的小组合作学习只是走过场,走形式,往往徒有虚表而效果不佳。
因此我们教师对此困惑也较大。
基于以上原因,特设计本次调查,目的旨在通过调查,分析问题及原因所在,研究解决对策,使小组合作学习能真正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合作能力。
二、调查内容和方法本次调查采用学生问卷调查与谈话相结合的方式进行。
主要以问卷调查为主。
学生调查从学生课前预习、课堂教学、两个方面,设计了15个问题进行问卷调查。
我们在中厂初中和宋家初中随机抽取了176名学生参与了调查。
要求学生根据自己实际情况无记名进行回答,力争反映学生真实的学习情况,客观地体现课题研究的现状。
课题组老师进行了数据整理和结论分析。
三、数据整理与分析:1、课前预习情况:(1)调查中,第(1)题预习方式上,只看书的,占44%;边看书边做练习的56%。
(2)认为课前预习,对课堂上的新课学习有较大帮助的占47%,有一些帮助的占36%。
历史观评课报告
历史观评课报告观看了三位教师的课,他们都用扎实的业务素质以及全新的教学理念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下面就王延君老师《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第10课《秦末农民大起义》分析如下:王老师利用七年级学生的心理特征和历史知识掌握程度,把全课分成了三大部分,第一部分:史料解读;第二部分:学生小组合作学习;第三部分:观看视频、图片思考老师的提出的问题;然后结合本课的内容:秦的暴政、陈胜吴广起义、楚汉之争进行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遵循“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发挥学生学习自主性”的原则,创设情境,通过史料、图片、地图、视频等,以问题启发学生,让学生逐步探究得出结论,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具体来说:一.情境导入引起学生兴趣王老师一上课就温故知新引导学生巩固复习第9课《秦统一中国》的内容,为本课做准备。
提出问题:强大秦帝国昙花一现原因是什么?将学生的思维引入到教学内容的情景中,调动学生探究的积极性。
既对以前所学知识进行了简单回顾,又导入本节课的内容,引起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这点比较好值得学习。
二.史料教学拓展学生思维课堂特别注重史料教学,抓住史料中的点不停地进行深挖,把课本知识和史料分析进行了完美结合,史料解读,不仅让学生能够体会历史课的学习氛围,也让学生能主动地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同时能够增长历史知识;同时他针对七年级学生的学习特点,便于他们的理解、学习,还展示了许多相关的图片、地图、视频,然后观看视频、图片思考老师的提出的问题。
通过感官的调动激发其学习历史的兴趣,这也符合学生的知识基础和能力水平。
这样的设计,在形式多样的教学方式中学习历史知识,符合新课标的要求,而且效果良好。
三.自主合作培养学生能力王老师在教学中采取了小组合作的学习方式,让学生通过互相配合,对学习内容进行充分探索,通过问题,学生自主探究,积极地参与到学习活动中去,从而有所发现,掌握知识;学生小组合作学习,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和激发他们学习的主动性,让他们在相互的合作中感受合作的乐趣和体验成功的喜悦。
历史观课报告800字
历史观课报告800字
10月23日,我去参观了由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主办的古代史讲座。
讲座由两位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的资深学者主持,郝教授和蔡老师。
他们分别介绍了古代社会的发展历史和十六国时期的政治思想和文化。
课程以古代中国的政治文化为出发点,对中国历史的发展有着深入的理解。
郝教授首先介绍了秦朝时期中国政治的特点,强调了中央集权的政治体系,以及“礼”和“义”等重要的思想和价值观。
蔡老师介绍了十六国时期,重点分析了各朝代政治思想的异同,比较了传统文化和法制的差异。
本次讲座受到同学们的热烈欢迎。
教授们用生动的语言讲解了古代中国的政治、文化和思想。
古代史的学习,不仅有助于我们增强历史的认知,更能深刻地帮助我们深入了解中国文化思想的历史渊源,并从历史变化中拾取政治社会发展中的宝贵教训。
鉴于以上种种,参加本次讲座,使我们对中国古代历史获得了更加深刻的理解。
中国古代史不仅是我们面对当今社会和历史变化中面临的挑战所必须掌握的知识,也为我们探索中国传统价值体系和文化思想提供了重要的参考素材。
最后,我也深切祝愿有关老师的讲座,给同学们带来更多的知识和智慧。
(800字)。
XX初中历史观课报告
XX初中历史观课报告导语:传统的教师把自己置于课堂的中心,以知识权威者的身份说教,而新课程把教学过程视为师生交往的过程,同时,新课程倡导的是一种不确定的、动态的课程。
【XX初中历史观课报告1】非常有幸去烟台聆听了优质课评选活动,虽然限于时间问题,只听了两天,但却让我受益匪浅,这是我第一次听初中省优质课,听课回来让我既感动也感慨。
每一次外出听课都是我大好的学习机会,应该珍惜也更应好好的总结反思,吸取经验,不断锤炼自己,提高自己的水平。
我听课的内容包括七年级上册《昌盛的秦汉文化一》,八上《血肉筑长城》《内战烽火》,九上《国际工人运动和马克思主义的诞生》《美国南北战争》。
省优质课确实高手如云,让我敬佩,让听者也津津有味。
以我有限的水平粗略的谈谈我的感受。
首先,每个课件制作都非常精美。
图片音乐,视频,和丰富的历史资料一一展现,一下子就把人吸引。
在课前的视频图片呈现中配上或震撼或优美的音乐,很好的调动了气氛和学生注意力。
可见授课老师精心准备是不错过每一个细节的。
其次,授课教师的课件不仅制作精美而且设计独特。
如讲述17课《昌盛的秦汉文化》,枣庄的张老师,把课文分成四个篇章,第一篇蔡侯造纸,传承文明。
第二篇,九章算术,名扬世界。
第三篇,地动神仪,名扬世界。
第四篇,东汉神医,妙手回春。
内容清晰条理。
而临清的曹老师,在讲述造纸术的发明和改进,用汉武帝的招贤令写在什么材料上等问题的形式导入。
在《血肉筑长城》这一课,临沂的主老师用故事导入法,一个叫阿抗的战士的战地日记贯穿始终,设计独特,又能抓住重点。
而《内战烽火》这一课,桓台的黎老师用展示厅的方式,分了重庆厅和大别山厅,在展示厅中列出重点问题。
郯城的张老师,用展示伟人的足迹的方式,足迹一深入虎穴谋和平,来看背景,足迹二牵着敌人的鼻子走,转战陕北。
足迹三,尖刀插入敌胸膛,挺进大别山。
步步深入,层次递进。
而在《美国南北战争》这一课,济南稼轩中学的程老师,则是运用中心人物林肯的生平事迹,贯穿联系本课的内容。
期末历史听课总结报告
期末历史听课总结报告1. 引言历史课程作为一种供学生了解过去、掌握现在、展望未来的学科,对于培养学生综合运用分析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本学期历史课程内容丰富多样,从古代文明到现代社会,从政治经济到文化艺术,涵盖了广泛的领域。
通过参加这门课程,我对历史的认识有了突破性的提升,并学到了许多有益的知识和技能。
在本文中,我将总结和回顾本学期历史课程的重点内容和收获,并提出自己的思考和观点。
2. 主体部分2.1 古代文明的发展与传播本学期历史课程重点讲授了古代文明的发展与传播。
通过学习古代文明的兴起和发展,我们不仅了解到了古代社会的组织结构和社会规范,还了解到了古代文化的多样性和传统价值观的形成。
例如,我们学习了古埃及文明的辉煌和它对历史的影响,了解了古代中国的礼制文化和封建社会的特点,并通过对文化交流和贸易路线的研究,探讨了古代文明之间的联系和相互影响。
通过这门课程,我对古代文明的发展和传播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我认识到,文明的发展不仅依赖于物质条件的改善,更重要的是文化的创新和文明的交流。
文明的兴起需要人们的智慧和勇气,需要社会的稳定和团结。
在当代,我们需要保护和传承这些宝贵的文明遗产,同时也需要在创新的基础上推动文明的进步。
2.2 政治与社会变革本学期历史课程还着重讲授了政治与社会变革的过程和影响。
我们学习了革命的历史背景和原因,如法国大革命和俄国十月革命,以及社会主义的兴起和发展。
通过对这些重要历史事件的研究,我们深入了解了革命的推动力和目标,以及革命对社会和政治的深远影响。
通过参加这门历史课程,我认识到政治与社会变革是历史发展的重要驱动力。
历史上的许多革命都是因为人民对不公平和不平等的制度感到不满,他们为了改变现状而奋斗。
然而,我们也必须认识到革命的过程并不总能达到预期的目标,而且革命往往伴随着巨大的社会代价和混乱。
因此,在当代,我们需要在政治和社会改革中寻找平衡点,以实现更加公平和包容的社会发展。
历史观课报告
历史观课报告Company number:【0089WT-8898YT-W8CCB-BUUT-202108】历史观课报告本次远程研修,通过观课评课,我感觉受益匪浅。
我认为值得学习的地方很多;这次观课最大的收获就是我深刻的思考了如何尊重学生的主体性,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更进一步掌握了实现高效历史课堂的目标,提高了历史教学的理论水平,使我对今后的教育教学工作充满信心,提高了对教学方法的掌握水平,业务能力有了进步。
下面就本次研修总结一下自己的体会与心得。
一、更新教学观念,注重实现历史高效课堂目标。
过去,我们经常提倡课堂的有效性,如今我们更注重课堂的效率,更加注重如何实现初中历史优质高效课堂的目标,注重理顺教与学的关系,注重师生互动,教学相长,注重教会学生学习方法,自主学习,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学会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自主创新,引导学生能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向课堂45分钟要质量。
二、针对性强,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本次培训针对性强,这次培训能够把大量的教学理论和教学中的实际问题相结合,并引用了丰富的课堂实践的案例,使我们对课改的新理念和理论有了一个初步的较为全面的理解。
三、要加强交流合作,做好教研结合面对不断发展的信息社会,作为教师,应加强自身培训学习,这次培训就给了我们一个很好的交流平台,通过教学思想交流,我们开阔了视野,汲取了不少新观念,新方法,业务能力有了较大的提升,在注重实践经验的基础之上,多进行反思总结,形成教学思想,做一个科研型教师。
四、多为学生提供参与的机会要让学生真正的成为学习的主人,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就应该给学生提供充分的活动空间,尽量地把时间还给学生。
教师的角色定位在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在教学中教师要创造性的理解和使用教材,积极开发课程资源,灵活运用多种教学策略,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展示自我,肯定自我,超越自我只要教师给学生探索的权利和机会,每个学生都能在探索中显示自己的才华。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充分信赖自己的学生,尽量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究。
初中历史观课报告
初中历史观课报告初中历史观课报告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报告十分的重要,不同种类的报告具有不同的用途。
那么大家知道标准正式的报告格式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初中历史观课报告,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初中历史观课报告1一、调查背景分析本次调查采取的是普遍调查,以一个班为调查样本,调查方式是采取问卷调查的形式。
我们历史组制定问卷,之后分别在高一、高二展开调查,覆盖面广。
由于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高中生了解历史的途径不再是那么单一,而如今普遍存在重理轻文的情况,虽然央视提出学国学,举办开心辞典,但是人们认为学文科并不能明显带来经济效益,历史学习自然就处于尴尬的境地。
通过问卷调查,了解高中生历史学习情况及历史学习兴趣,针对每个班存在的问题,采取措施有针对性的加以改进,以培养学生历史学习的兴趣,引导他们如何学习历史,提高历史成绩。
本次调查采取无记名的方式进行,发放问卷61份,回收59份。
男生完成19份,女生完成40份。
二、调查情况分析在问到是否喜欢学习历史时,48个人选择很喜欢、比较喜欢和有点喜欢,占81.3%。
比例还是比较大。
我们可以看到大家对历史学习还是有兴趣的,不反感。
在教学中,可以多讲些有趣的历史故事,增强他们的历史学习兴趣。
当问到他们对历史专业的认识,21个人选择历史专业是考古发掘的,26个人选择历史专业是研究历史问题的。
有5个人选择为从事历史教学做准备,由此可以看到,大部分人对历史专业还是有比较清楚的认识。
在问到最喜欢的历史人物中,男生跟女生的选择有点差别。
男生喜欢的历史人物主要集中在有名的政治人物上,如项羽、曹操、拿破仑、汉武帝等。
而女生喜欢的历史人物集中在文人,如、李白、李煜、周恩来、屈原等。
可以说还是比较真实的反映了男女的差别。
在谈到如果时光可以回溯,最愿意生活在中国古代的哪个朝代时,34个人选择唐朝,其次是汉朝。
汉唐可以说都是我国历史上比较强大、比较繁荣的朝代,一个原因可能是影视节目的影响,但是由此也不难理解,他们都希望生活在比较强大的国度里,由此也似乎表达了他们对国家繁荣富强的希望。
初中历史观课报告
初中历史观课报告
题目:初中历史观课报告
授课老师:XXX
授课时间:XXXX年XX月XX日
授课地点:XXXX中学
本堂课的主要内容是通过历史事件的讲解,让学生们了解历史的发展和演变。
首先,老师简要介绍了古代文明的发展和演变。
学生们了解到了古代文明的代表——埃及、巴比伦、印度和中国。
同时,老师也向学生们展示了这些文明的建筑、艺术和宗教。
其次,老师讲述了中世纪的历史事件。
学生们了解到了黑死病、十字军东征和科学技术的发展。
通过这些历史事件的讲解,学生们了解到了中世纪的欧洲文化和艺术的发展历程。
最后,老师讲述了现代历史事件。
学生们了解到了世界大战、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及其他重大历史事件的发生和影响。
学生们也学习到了从战争中汲取教训,促进全球和平的重要性。
通过本次课的讲解,学生们深入了解了历史的发展和演变。
他们明白了每一个文明和国家都有自己的历史和文化,虽然都有不同的特点,但这些文明和国家的交流和合作也有利于人类文明的发展。
在本堂课结束时,老师鼓励学生们探索更多历史里程碑和事件,以便更深入地了解历史,这对于他们的个人成长和为世界做出更有价值的贡献是至关重要的。
初中历史课堂观察报告
打造兴趣讲堂,提高教课有效性毛鹏飞《中外的交往与矛盾》教课之讲堂察看报告陈蓓(坪山实验学校初一英语组)一、背景描绘在对毛鹏飞老师已有讲堂的察看基础上,学校于 2013 年组织了我校老师观摩了毛鹏飞的一堂新课《中外的交往与矛盾》。
鉴于从前对毛老师的上课风格认识和对相关教课环节的察看思虑,借这堂课再一次调整察看方法与过程并作仔细解析,跟进对教课环节的有效性的讲堂察看。
讲堂察看作为研究讲堂的最基本、也较为微观的科学方法,对改良教课研究方式,提高讲堂教课效益和提高教师的专业质量有着很大的帮助。
其最后目标是引领教师能自觉运用讲堂察看的技术方法,从自己的专业角度出发,对自己感兴趣的讲堂教课的某个维度等进行较为深入地关注并加以研究,以深入对讲堂教课的认识,在比较中解析、在解析中反省,在反省中完美、改良自己的讲堂,并为别人讲堂的完美、改良供给强有力地支撑。
二、本课教课目的解析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义务教育阶段的历史课程,是在唯物史观的指导下,弘扬以爱国主义为中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中心的时代精神,传承人类文明的优异传统,使学生认识和认识人类社会的发展历程,更好地认识今世中国和此刻世界。
学生经过历史课程的学习,初步学会从历史的角度察看和思虑社会与人生,从历史中吸取智慧,逐渐建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提高综合素质,获得全面发展。
关于七年级学生来说,知道重要的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及历史现象,知道人类文明的主要成就,初步掌握历史发展的基本线索。
再来看《中外的交往与矛盾》教课目的实行条件:既然要修业生能够掌握中外历史交往与矛盾,那么必定要在讲堂上先丰富学生对中外交流的认知,这类认知包含三方面:(1)对中外交流的整体性掌握。
交流不单有好的,还有坏的,不单有和平的交往,还有文明的矛盾,这也是一种交流和交流。
(2)中外的和平交往。
此中最为典型的是明朝初年的郑和七次下西洋,这能够说是中西交流的模范。
(3)中外之间的矛盾。
历史观课报告
历史观课报告 This manuscript was revised on November 28, 2020历史观课报告本次远程研修,通过观课评课,我感觉受益匪浅。
我认为值得学习的地方很多;这次观课最大的收获就是我深刻的思考了如何尊重学生的主体性,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更进一步掌握了实现高效历史课堂的目标,提高了历史教学的理论水平,使我对今后的教育教学工作充满信心,提高了对教学方法的掌握水平,业务能力有了进步。
下面就本次研修总结一下自己的体会与心得。
一、更新教学观念,注重实现历史高效课堂目标。
过去,我们经常提倡课堂的有效性,如今我们更注重课堂的效率,更加注重如何实现初中历史优质高效课堂的目标,注重理顺教与学的关系,注重师生互动,教学相长,注重教会学生学习方法,自主学习,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学会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自主创新,引导学生能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向课堂45分钟要质量。
二、针对性强,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本次培训针对性强,这次培训能够把大量的教学理论和教学中的实际问题相结合,并引用了丰富的课堂实践的案例,使我们对课改的新理念和理论有了一个初步的较为全面的理解。
三、要加强交流合作,做好教研结合面对不断发展的信息社会,作为教师,应加强自身培训学习,这次培训就给了我们一个很好的交流平台,通过教学思想交流,我们开阔了视野,汲取了不少新观念,新方法,业务能力有了较大的提升,在注重实践经验的基础之上,多进行反思总结,形成教学思想,做一个科研型教师。
四、多为学生提供参与的机会要让学生真正的成为学习的主人,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就应该给学生提供充分的活动空间,尽量地把时间还给学生。
教师的角色定位在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在教学中教师要创造性的理解和使用教材,积极开发课程资源,灵活运用多种教学策略,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展示自我,肯定自我,超越自我只要教师给学生探索的权利和机会,每个学生都能在探索中显示自己的才华。
历史远程研修观课报告
历史远程研修观课报告历史远程研修观课报告15篇在我们平凡的日常里,接触并使用报告的人越来越多,多数报告都是在事情做完或发生后撰写的。
在写之前,可以先参考范文,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历史远程研修观课报告,欢迎阅读与收藏。
历史远程研修观课报告1xx年8月27日,我校依据上级要求,对全校历史老师进行了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xx版)的学习。
新时代新的教育要求,新版历史课程标准阐明了历史课教学的总方向,进一步明确“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
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是学生在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指导下,了解历史发展进程、传承人类文明、提高人文素养的课程,具有思想性、人文性、综合性、基础性特点,具有鉴古知今、认识历史规律、培养家国情怀、拓宽国际视野的重要作用。
以下是我对历史课程的体会和感悟:1、要确立新观念、转化角色、更新观念、转化角色、培养创新人才的根本目的是优化教学过程,提高教学效率和质量,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以教师为中心、以书本为中心、以课堂讲授为中心的传统模式,已不适应素质教育的形势发展、以学生为中心、以能力发展为中心、以自主学习探索为中心的教育观念、教育方式要逐步形成、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出具有自主性、独立性、能动性的创新人才。
2、引导学生开展探究性学习活动、积极引导学生开展艺术探究性学习活动,以适应素质教育的发展要求、开展探究性学习,是改革和发展的一个新内容、新形式、新探索、无论如何,形式的多样性都应以激发学习趣、拓展研究空间、开启创新思维、营造民主气氛、培养富有个性的学生为出发点、这一切都要取决于教师要更新观念,敢于让学生畅所欲言。
3、讲授力求新颖,确立开放的师生关系、传统的师生关系实际上是一种不平等的关系,妨碍了学生学习主动性和创新思维的发展、因此,要建立民主平等的、情景交融的、全面开放的师生关系,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艺术兴趣,营造宽松、和谐的学习氛围,使学生敢于开口,乐于实践,使学生获得成功感和表现欲望,充分发展学生的艺术表现力、创造力、把每个学生的积极性充分调动起来,让每一个学生感觉到自己是班上的平等的一员,大胆地参与艺术教学活动、启发式教学是通过引导学生自已动手、动脑、动口去获取知识并发展智力、培养能力的教学方法。
初中历史 观课报告
初中历史观课报告课堂背景观察班级:初二(3)班教学内容:《明朝的海外交通》教学时间:2021年11月18日,第五、六节课授课教师:XXX老师课堂流程1. 预习分享老师首先让学生们进行预习分享,让每位同学针对先前学习的内容进行回顾和总结。
通过这种方式,可以让学生们自主地巩固和铺展知识点,同时也能够发现自己的不足和困难,有助于后续的学习。
老师也利用这一机会与同学们互动交流。
2. 教学导入导入环节,老师先展示了一幅走私船图,随后以这幅图为切入点,谈到与明朝有关的海外贸易、海上安全等问题,引入本节课的主要内容。
老师用简略的语言描述这幅图中所涉及的船只构造和货物运送方式,并简单向同学们介绍海外交通在中国史上的地位和作用。
3. 学习环节在学习环节中,老师利用教材、课件和图片等多种教学资源,向同学们全面介绍了明朝时期的海外交通情况,包括海上贸易、海禁政策、船只制造、海路商船等方面的知识点。
在讲解的过程中,老师注重把知识点和生活实际相结合,通过举实例加深理解,迅速吸引了学生们的注意力,让同学们更加容易理解和掌握。
4. 活动互动为了活跃课堂气氛,老师安排了一个小活动,让学生们自主分组,以“海禁政策的利与弊”为主题,分别讨论、收集和表现各自的观点和结论。
活动过程中,老师不仅及时给予指导和帮助,还适时地点拨、引导学生们,加强了学生们的思辨、创造能力和合作能力。
5. 教学总结在教学总结环节中,老师向学生们总结了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和知识点,并让同学们进行反思回顾,明确自己今天掌握的重点和难点。
此外,老师还结合学生们的活动结果,提出了一些重要的教育启示和问题反思。
个人感受作为观察人员,我认为本节课很成功。
教师运用了多种教学方法和媒介,让整个课堂充满活力和互动性。
教师在授课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鼓励同学们发表自己的意见和提出自己的问题,这种积极的互动交流氛围让学生们敢于开口,更愿意去思考和探索。
此外,我还观察到老师注重启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习惯,从课堂布置到学生评价,多方面促进了学生的自主学习和自我评估能力。
历史课听课报告范文
历史课听课报告范文当代学生生活在象牙塔中,享受着和平年代的幸福,但我们不能忘却历史铭记的苦难,下面是为大家带来的历史课听课报告,欢迎阅读!初中历史教学能手评选活动在九中举行。
2天时间共听了11节课,参赛教师们的精彩表现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
待听完后,细心品味着所听的每一节课,细细回忆着每一堂课的每一个细节,会发现有许多精彩“镜头”闪现脑海。
可以说每节课都是精彩粉呈,各具特色。
让我获益匪浅,感慨颇多。
我通过学习,总结了以下几点。
一、注重教学设计的整合1、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
新颖、巧妙而又实用的导入,可以唤起学生对已有知识的回忆,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有的老师把一张与本课有关的图片,有的利用视频片断,有的利用歌曲作为开始,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
2、突出重点、难点。
每节课的容量都很大,每位老师处理的很恰当,注重了根底知识的的掌握,设计思路清晰,问题的设计有层次感,照顾了不同知识层面的学生,在此根底之上突出重难点问题。
多数老师在处理教材中重难点知识时,先给学生提供一段视频,或者一段历史材料,然后根据材料一层一层设问,引导着学生去探讨、分析弄清问题的来龙去脉,加深了对知识的理解,突破了重难点。
3、注重语言的过渡。
教师的课堂语言精练,富有感染力,语气亲切自然,教师情绪饱满、热情,为学生创造了一种宽松和谐的学习环境,学生在这样的环境中思维开阔活泼,积极性和参与性得到了极大的提高。
学生们在老师的指导下,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学习气氛非常浓厚。
所有老师上课感觉像朋友之间的友好交谈,还有的老师过渡语说得非常好,使环节之间的衔接显得很流畅。
二、自主学习成为课堂的主导要想让学生主动学习首先应该调动学生地积极性。
在这次优质课比赛活动中,我看到了每一位教师都表到达了这一点。
学生在课堂中是学习的主人,教师只是学习过程中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
新课程改革倡导的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性学习,在比赛课堂上表达得淋漓尽致。
在学生学习、合作的过程中,老师也在巡回点拨、提示、交流。
[初中历史观课评课报告]初中历史观课报告
[初中历史观课评课报告]初中历史观课报告初中历史观课报告篇一:初中生课外阅读情况调查报告一、调查目的在日常语文教学过程中,我们经常可以发现学生们由于积累不足造成许多学习困难,比如说理解力差,对文章把握能力不足,缺乏阅读体验,难以在文章中找到共鸣。
其实课外阅读是语文学习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学生在阅读中可以积累词汇、培养语感、体会没有亲身经历的感情。
充分的阅读经验可以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既提高了他们的文学素养,又能够给同学语文学习带来较大的帮助。
基于以上这些原因,我们对同学的课外阅读情况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我们的学生在课外读一些什么样的书,这些书对我们的语文教学有何作用。
抱着以上这些目标我们开展了本次调查。
二、调查对象本次调查是针对初二年级进行的,随机挑选了初二年级的两个班级进行。
两个班级总人数为75人,其中男生40人,女生35人。
考虑到初二年级的同学升学压力还不大,也已经比较适应初中生活,课余时间应该比较多,调查所得数据应该比较具有代表性。
三、调查结果及分析在本次调查中,表示喜欢阅读文学作品的问卷有60份,占总数的80%,这个比例比较客观真实地反映了当前中学生对于文学作品的认可程度。
而在阅读条件的调查中,我们发现有41人的家庭藏书量在10本以下,父母所能承受的课外阅读书刊购买价格为20到50元。
通过进一步调查发现,部分同学家庭藏书量为零。
两个班级仅1人家庭藏书量在50本以上。
阅读条件显然非常有限。
在阅读倾向性测试中,我们发现在中学生最喜爱的读物中,动漫无疑是第一位的,占到总数的60%以上,其次是男生钟爱的玄幻恐怖类图书,占14.6%,而时尚杂志也是女生比较钟爱的读物,占到11%,让老师大跌眼镜的是在所有受访对象中,仅有1人选择了最喜爱的读物为文学名著。
从这个数据上我们可以明确的发现,同学在课外时间的阅读往往以消遣娱乐为主,没有一个明确的目的性。
这在后面的阅读体验调查中得到了印证。
90%的同学在被问及阅读带来的好处时,都选择了打发时间,消遣娱乐。
初中历史课的观课报告
初中历史课的观课报告1. 观课时间和地点本次观课活动时间为2021年11月5日下午2点,地点为某市某区某初中历史课堂。
2. 教学内容和目标本次观课课程为初中历史课,教学内容为“中华文明的发展”,重点内容为商代和周代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讲解,目标是让学生了解中国古代文明的发展,掌握其基本特征和历史意义。
3. 教学过程和方法3.1 教学过程本次课程分为三个部分,分别是导入、讲解和练习。
导入:教师通过图片、视频等方式展示商代和周代的生活场景,引导学生回顾先前所学的历史知识。
讲解:教师以一种生动、形象的方式叙述商代和周代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内容,并穿插一些有趣的历史故事,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练习:教师安排了一些互动的小游戏,让学生在轻松的氛围下加深对所学内容的理解。
3.2 教学方法本次课程采用了多元化的教学方法,如讲授法、互动法、案例法等。
在讲解方面,教师采用了精神分析法、数字比较法、图示法等多种方法,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掌握所学知识。
在互动方面,教师设计了多个小组活动、比赛等,使学生在参与中感受到学习的快乐,并在小组中相互交流、学习。
在案例方面,教师用有趣的历史故事来娓娓道来,引发学生的思考和兴趣。
4. 课堂效果本次观课中,教师以生动、形象的讲解方式,穿插趣味互动的小游戏和案例赏析,营造出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引起学生的注意和兴趣。
课堂上,学生踊跃发言、互动参与,场面活跃,效果明显。
学生通过互动、讨论、赢得小游戏等方式,深入掌握了所学知识,并体会到学习的快乐和成就感。
5. 总结本次观课中,教师在讲解内容多元化的基础上,采用了形式灵活、趣味性强的互动教学方式,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学习积极性,有效地促进了学生的学习效果和个人发展。
观课过程中,观察到学生们的兴趣和参与度明显提高,课堂效果极佳,课程顺利进行。
覌课报告历史
《明清抗击外国侵略者的英勇斗争》观课报告通过观看优秀老师的教学视频,收获颇丰。
各位老师都对教材有深刻解读、专业知识扎实牢固,知识面宽,驾驭课堂能力强,无论组织教学,还是在设计选材上,给我留下了很深刻的印象,下面我就李老师的《明清抗击外国侵略者的英勇斗争》一课谈谈我的观点:一、李老师对教材进行了严格的分析和钻研,确定了文章的地位和作用:明清时期,我国边疆相继遭到日本、荷兰、沙俄等国侵略,广大爱国军民为维护国家主权和民族利益进行了英勇斗争。
其中的典型事例:戚继光抗倭、郑成功收复台湾、雅克萨反击战等,这些斗争在中华民族反侵略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本课内容分三部分:“戚继光抗倭”、“郑成功收复台湾”、“雅克萨反击战”并分别确定了每部分的讲解内容二.导学目标明确:紧紧围绕三层教学目标进行教学:①知识与能力目标:了解戚继光抗倭、郑成功收复台湾和雅克萨之战等基本史实。
能够正确识图,初步掌握识别和使用历史地图的基本技能。
正确认识本课的主要历史事件在中华民族反侵略斗争中的重要地位。
②过程与方法:阅读课文中提供的历史材料,并从材料中获取信息。
收集明清时中国人民为抗击外国侵略而英勇斗争的故事,通过情境创设、分组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索的学习方法。
③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感受中国人民反抗侵略的英勇斗争精神。
并根据《课程标准》和学生实际,确定本课的重难点为:①导学重点:戚继光抗倭、郑成功收复台湾和雅克萨之战。
②导学难点:《尼布楚条约》的签订。
三、准确的分析学生的情况,达到有的放矢的教学:本课内容目标达成的对象是初一学生。
由于特殊的年龄阶段,学生显著的心理特征表现为抽象思维较弱,对历史人物的认识呈现出单一和绝对的特点。
为此利用多媒体教学,通过影像资料,增强学生感性认知,进而通过探究达到理性感悟。
四、教法灵活多样,课堂生动有趣:,教师与学生在双边活动中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扮演着帮助学生学习和活动的促进者、组织者的角色,起着引导学生主动学习的作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XX初中历史观课报告导语:传统的教师把自己置于课堂的中心,以知识权威者的身份说教,而新课程把教学过程视为师生交往的过程,同时,新课程倡导的是一种不确定的、动态的课程。
【XX初中历史观课报告1】非常有幸去烟台聆听了优质课评选活动,虽然限于时间问题,只听了两天,但却让我受益匪浅,这是我第一次听初中省优质课,听课回来让我既感动也感慨。
每一次外出听课都是我大好的学习机会,应该珍惜也更应好好的总结反思,吸取经验,不断锤炼自己,提高自己的水平。
我听课的内容包括七年级上册《昌盛的秦汉文化一》,八上《血肉筑长城》《内战烽火》,九上《国际工人运动和马克思主义的诞生》《美国南北战争》。
省优质课确实高手如云,让我敬佩,让听者也津津有味。
以我有限的水平粗略的谈谈我的感受。
首先,每个课件制作都非常精美。
图片音乐,视频,和丰富的历史资料一一展现,一下子就把人吸引。
在课前的视频图片呈现中配上或震撼或优美的音乐,很好的调动了气氛和学生注意力。
可见授课老师精心准备是不错过每一个细节的。
其次,授课教师的课件不仅制作精美而且设计独特。
如讲述17课《昌盛的秦汉文化》,枣庄的张老师,把课文分成四个篇章,第一篇蔡侯造纸,传承文明。
第二篇,九章算术,名扬世界。
第三篇,地动神仪,名扬世界。
第四篇,东汉神医,妙手回春。
内容清晰条理。
而临清的曹老师,在讲述造纸术的发明和改进,用汉武帝的招贤令写在什么材料上等问题的形式导入。
在《血肉筑长城》这一课,临沂的主老师用故事导入法,一个叫阿抗的战士的战地日记贯穿始终,设计独特,又能抓住重点。
而《内战烽火》这一课,桓台的黎老师用展示厅的方式,分了重庆厅和大别山厅,在展示厅中列出重点问题。
郯城的张老师,用展示伟人的足迹的方式,足迹一深入虎穴谋和平,来看背景,足迹二牵着敌人的鼻子走,转战陕北。
足迹三,尖刀插入敌胸膛,挺进大别山。
步步深入,层次递进。
而在《美国南北战争》这一课,济南稼轩中学的程老师,则是运用中心人物林肯的生平事迹,贯穿联系本课的内容。
分成四部分,一家族西迁,南下谋生。
二就职前后,危机重重。
三解放黑奴,转败为胜。
四船长殉难,精神永存。
整个课件的分层步骤体现了每个授课老师的独到的设计思路,脉络清晰,血肉丰满。
第三,充分利用多媒体,通过视频,录音,图片,历史故事来丰富课堂内容又紧扣教材重难点。
每个授课老师的课件都充分看出其用心用力,充分挖掘有用的材料进行了精心的组织。
例如,《昌盛的秦汉文化》这一课,于老师播放土豆网的视频,08年奥运会开幕式展现美丽的造纸术。
播放了地动仪的原理视频。
在《血肉筑长城》郑老师用歌曲的方式导入,在授课过程中播放了抗战的视频;听感人故事,觅获胜因素,播放录音。
最后奏响凯歌中又播放了相关视频。
在《内战烽火》这节课,刘老师用视频《亮剑》节选导入新课。
威海的孙老师在讲课中播放了视频内战的准备,再让学生回答美蒋有何阴谋。
并播放了视频大别山战斗场面,让学生思考从他们身上我们学到了什么?在《国际工人运动和马克思主义的诞生》这一课中,济宁的赵老师播放了视频《大国崛起》中介绍马克思的部分。
并展示了《巴黎公社》视频资料。
而在《美国南北战争》中济宁的周老师和济南的程老师,都播放了诗歌朗诵,《哦,船长,我的船长》一个放在了课中,一个作为课堂导入。
可见在授课中多媒体音像资料充分发挥了作用,不仅使得课堂丰富多彩也显得生动有趣。
也可见授课老师们精心选取恰当运用颇费心力。
第四,课堂活动形式多样,小组合作调动学生积极性。
在课堂中自主学习的部分让学生自学并展示学习成果。
而且充分利用多种形式活动开展小组合作共同讨论。
例如在《昌盛的秦汉文化》中曹老师用我来做导医,让学生来解决患者的苦恼,从而进一步掌握医学成就。
最后的课堂总结中,让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来归纳本课的内容,各组内一人来执笔,同伴出谋划策。
在《内战烽火》中,德州的刘老师模拟中共中央记者招待会,让班长做发言人。
小记者提问,发言人回答。
学生表现很好。
班长的回答也很精彩。
大家给予了热烈的掌声。
郯城张老师用我做小记者的活动调动学生积极性。
让学生来当新华社人民广播电台的记者,结合课本给大家报道。
在第2部分让学生做小解说员,在延安红色旅游景点给游客介绍转战陕北的状况。
总之在授课过程中老师充分运用多种形式的活动来调动学生积极性,发挥学生动手动脑能力。
虽然形式不一,但小组合作探究起到重要作用。
在学生活动中老师的组织和语言鼓励导引是很重要的,怎样让学生积极参与主动回答又有精彩表现,也可反应出老师的能力水平。
第五,授课老师的课堂语言精练生动,很有感染力和魅力,又非常注重语言的过渡衔接。
在这两天的听课过程中,有好几位老师的语言非常有魅力和感染力。
我也明确的感受到老师的语言表达在课堂中也是相当重要的。
或优美生动,或亲切自然,或慷慨激昂,或幽默诙谐,各位老师就像一个个表演家,让课堂活色生香,好的语言的确给课堂大大添彩。
威海的常晓伟老师音色动听,很有感染力,又富有激情,整节课没有一句废话。
烟台的孙老师总是面带笑容,声音洪亮,语言流畅,又很具有幽默感。
鼓励学生的话语让学生在欢笑之余营造了课堂轻松活跃的氛围。
而桓台的黎老师声音优美,整节课声音不轻不重,语速不快不慢,娓娓道来,有种自然的吸引力,就仿佛是在与你单独面对面的交流。
老师们也非常注重知识的衔接过渡,用语言表达联系,使得过渡自然,又承上启下。
几位老师最后的结语,回首过去展望未来,联系现实,或娓娓动听或饱含激情的语言在音乐中回响,使得学生的情感得以升华。
在这两天的听课中让我领略了老师们不同的风采和特点。
他们丰富的知识,专业的素质,独到的思维,生动的语言让我敬佩不已。
但无论讲解多么的天马行空,不论资料图片多么的丰富生动,他们都不忘落实课本知识,抓住课标要求,为学生更好的理解学习而服务。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也一定要努力学习改进,努力提高自己的水平,让自己的教学上一个新台阶。
【XX初中历史观课报告2】高效课堂是我校发展的一个重要目标,因此在我校兴起了学习高效课堂的热潮。
什么样的课堂是高效课堂,不同的人可能有不同的看法。
通过我观看光碟、听公开课、查阅网络资料,我认为一节可以称得上高效的课,必须达到:在教学活动中,用最少的时间、投入最小的精力,取得尽可能多的教学效果,实现特定的教学目标。
换句话说就是课堂上的每一分钟,都得尽其所用。
教学的效果不是看你教多少,有没有教完内容,教得认真不认真,而要看学生有没有学到什么。
如果学生不想学或者学了没有收获,即使讲得很多,讲得天花乱坠,也是无效学习。
结合自身所任学科的特点:历史学科内容多,跨度大,任务重,时间紧,加上有又跨班、跨三个年级等。
针对这些特点,那么在有限的课堂四十五分钟的时间内,到底如何有效地实现历史课堂高效呢?这一直是我思考的问题。
结二十多年的实际教学,我认为实现高效课堂应做到以下几点:一、创造高效课堂,做好充分的课前准备。
因为我们不能由于自己预设得不充分、目标掌握得不明确,对于课堂即时生成调控不力而浪费时间。
在备课时必须多下功夫,熟练把握教情和学学生实情,注意教学中的取舍,努力减少无效劳动,做到“四个到位”:精心备教材到位,准确了解学生到位,预设课堂到位,课后反思到位。
备教材主要的一项工作就是要研读教学大纲,知道该让学生掌握哪些知识,该达到怎样的程度,不是课本上所列举的知识都要求学生掌握,也不是每个知识点都要求学生熟记熟背。
教学中发现很多教师总是把课本里的点点滴滴琐碎知识点都让学生掌握,生怕遗漏了某一知识点,生怕在考试中漏掉了某一个知识点,试问类似这样的上课还能高效吗?这也只能说是为了考试而教学了。
准确了解学生是实现课堂高效的关键,针对不同程度的学生提出不同的要求,才能达到学有所获的目的。
课堂的主体是学生不是教师,因此学生在课堂中有可能出现的一些做法和想法都是教师所要面对的,那么及时解答学生疑问,就非常必要。
一方面要求教师要有随机应变的能力和机智,一方面还需要教师对课堂要有“超前”的预设能力,特别是学生掌握知识能力的预设,根据学生学习能力及时调整教学思路,才不会浪费教学时间。
做好课后反思,更要备“课后课”,发现问题,就要想一下:为什么会产生这些问题?有没有必然的规律,是自己的问题,还是学生的问题,分析一下,记下来,不管是什么情况,就像拍照片一样。
积累多了之后,再来集中总结。
这样通过课堂反思与课堂教学的有效结合,一节完整的课才算备好,也才能促进课堂效率的提高。
二、创造高效课堂,把课堂还给学生。
教学过程中学习的主体是学生,教师应该摆正位置,只起引导的作用。
教与学的过程中不是老师教了什么,关键是学生掌握了什么。
一个小孩要喝水,你便去取一杯水给他,过了没多久他又要喝水,你又去取水给他,如此反复,他始终依赖于你,如果你在他第一次要喝水的时候就教会他怎样自己去取水喝,他便学会了取水这一技能,也就不会依赖于你了。
因此,教师应该让学生学会思考,学会自主的、探究式的、发现式的学习方法。
怎样引导学生呢?课堂上既不能不讲,也不能一讲到底。
所以从自己所教学生实际出发,根据教材内容、特点、知识结构,编写各具特色的导学案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编导学案要注意:讲授新课,必须注重基础知识的掌握;复习课,必须注重知识的整体、系统性及运用能力。
在编写导学案时,为了让学生对课文有一个总体印象,最好运用提纲形式,让学生自主学习解决。
学生在根据学案整理知识点时,往往丢掉一二个,或先后错位,针对这种情况,在编写导学案时,学生容易“丢”“错”的地方变成“填空”,让学生填写,达到强化记忆的效果。
学生在书上找到并划出知识点时就对当堂所学知识有一个大概的印象,对一部分基础好的学生来说,这一过程相当于复习一遍。
把课堂还给学生,这样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都能积极参与,认真阅读教材,分析课文,寻找答案,并深入的思索和探讨问题。
俗话说“好记性不如烂笔头”,对已经明确的答案要及时进行巩固,在巩固的基础上进行反馈。
对于学生来说,仅掌握基础知识是不够的,还必须上升到理解运用的层次。
即不仅要知道是什么,还要知道为什么?怎么用?这一部分应该是整节课的精华,这就需要教师帮助解决。
例如有些问题的政治性、专业性、理论性太强,教师该讲就要讲,打造高效课堂并不避讳讲,讲得恰到好处,讲的过程中要启发引导学生。
对教学内容而言其重点难点,教师要精讲点拨,讲清讲透,特别是当学生的学习基础普遍较差的情况下,我们教师则更应放低起点要求,怎么讲学生也不懂的问题干脆就不讲,否则不仅没有教学效果,反而给学生的自信心造成更大的压抑。
设计一些练习题,附在导学案(或者多媒体课件)的后面,当堂检测教学效果,在了解学生学习状况的同时,也知道自己的教学缺陷,还可以及时补充和修正。
练习分为两部分:一是基础知识运用。
这是要求全部学生都掌握的最基础的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