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体形态测量与评价共76页

合集下载

第五章 身体形态的测量与评价

第五章 身体形态的测量与评价

体密度推算回归方程式
年龄 9~11 12~14 男子 Db=1.0879-0.00151X1 Db=1.0868-0.00133X1 女子 Db=1.0794-0.00142X1 Db=1.0888-0.00153X1
15~18成人 成人 成人D源自=1.0977-0.00146X1
Db=1.0913-0.00116X1 Db=1.0863-0.00176X2 Db=1.0872-0.00205X3
发育时间
身体各部生长达到稳定的年龄为:足长 16 岁,小腿长 17 岁,下肢长 20 岁,手长 19 岁,上肢长 21 岁,坐高 21 岁以后;围度、 宽度的增长顺序与长度一样,但时间较晚。 从胎儿中期到 1 周岁为一次生长突增高 峰,此时是一生中生长最快的阶段。青春发 育期为第二次生长突增期,一般女子比男子 早2年出现。
身体成分评价方法
我国青年男子体脂百分比一般在 10 ~ 15% ;女子 为20~25%。 身体状态 必需脂肪量 最少脂肪量 运动员 最佳健康状况 最佳体力状态 男 0~5 5 5~13 10~25 12~18 女 0~8 15 12~22 18~30 16~25
肥胖
>25
>30
用皮褶厚度评价肥胖程度标准
Db=1.0931-0.00160X1
Db=1.0897-0.00133X1 Db=1.0709-0.00105X2 Db=1.0711-0.00164X3
X1 为肩胛部与臂部皮脂厚度之和;X2 为腹部皮脂厚 度;X3 为髂部皮脂厚度 体脂百分比:F%=(4.570/Db -4.142)*100 体脂重:F=W×F% (W=体重) 瘦体重:LBW=W-F
第五章 身体形态的测量与评价
身体形态概述

体育测量与评价PPT课件第四章身体形态的测量与评价

体育测量与评价PPT课件第四章身体形态的测量与评价
8. 下肢长:股骨大转子至地面的垂 直距离。(A、B、C、H)
为了规范事业单位聘用关系,建立和 完善适 应社会 主义市 场经济 体制的 事业单 位工作 人员聘 用制度 ,保障 用人单 位和职 工的合 法权益
9. 小腿长:大小腿屈曲900时胫骨点至内 踝点之间的距离。
10. 小腿+足高:大小腿屈曲900时胫骨 点至凳面的垂直距离。
2 测量的基本姿势及测点 基本姿势 直立位
正确的直立位 前面观:耳屏前 肩峰 大转子 膝 踝 侧面观:左右髂前上肌的连线与长 轴互成直角 后面观:棘突成一直线两肩齐平
3 测点 指人体的表面标志.即活体测量试点简称测点
4 常用测点
为了规范事业单位聘用关系,建立和 完善适 应社会 主义市 场经济 体制的 事业单 位工作 人员聘 用制度 ,保障 用人单 位和职 工的合 法权益
腹中线:是胸骨中线的延 续,是腹部四区分法的 垂直线。
脐:位于腹部中心,向后投 影相当于第3~4腰椎之 间,是腹部四区分法的 标志。
为了规范事业单位聘用关系,建立和 完善适 应社会 主义市 场经济 体制的 事业单 位工作 人员聘 用制度 ,保障 用人单 位和职 工的合 法权益
九个区
两条水平线和两条垂直
(20)桡骨点 (21)桡骨茎突点 (22) 尺骨茎突点 (23) 桡侧掌骨点 (24)尺侧掌骨点 (25) 指尖点
尺骨茎突点 桡骨茎突点
桡侧掌骨点 尺侧掌骨点
为了规范事业单位聘用关系,建立和 完善适 应社会 主义市 场经济 体制的 事业单 位工作 人员聘 用制度 ,保障 用人单 位和职 工的合 法权益
测试者用测径规测量左右肩峰之间的距离。 测量误差:不得超过0.5cm。
为了规范事业单位聘用关系,建立和 完善适 应社会 主义市 场经济 体制的 事业单 位工作 人员聘 用制度 ,保障 用人单 位和职 工的合 法权益

《身体形态的评价》课件

《身体形态的评价》课件

02
CATALOGUE
身体形态评价的方法
体重指数法(BMI)
总结词
通过身高和体重的比值来评估身体形态的方法
详细描述
BMI是通过一个人的体重(千克)除以其身高(米)的平方来计算的。它是一种简单、无创、相对准确的评估身 体形态的方法,广泛应用于公共卫生和临床医学领域。BMI可以反映一个人的肥胖程度和健康状况。
智能化评价技术的优势
能够快速、准确地获取和分析大量数据,提供个性化的评价结果, 有助于指导个体进行针对性的训练和改善。
智能化评价技术的发展方向
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未来智能化评价技术将更加精准、智能,能 够满足更多场景和个性化需求。
个性化评价的需求增长
01
个性化评价的需求
随着人们对健康和美的追求,越来越多的人希望得到个性化的身体形态
跨学科研究的融合发展
跨学科研究的融合发展
身体形态评价涉及到多个学科领域,如医学、生物学、体 育学等,未来将有更多跨学科的研究成果应用于身体形态 评价领域,推动该领域的发展。
跨学科研究的优势
跨学科研究能够整合不同领域的理论和方法,提供更加全 面和深入的评价方法和体系,有助于提高身体形态评价的 科学性和准确性。
身体形态受到遗传、营养、环境 、生活方式等多种因素的影响。
身体形态的变化可以反映人体的 生长发育和健康状况。
身体形态的分类
根据身体形态的特征,可以将 人体分为不同的类型,如瘦型 、匀称型、健壮型等。
不同的人体类型有不同的体型 特点和优缺点,适合不同的运 动项目和职业。
了解自己的身体类型,有助于 选择适合自己的运动方式和生 活方式。
皮脂厚度测量法
总结词
通过测量皮肤下方脂肪层的厚度来评估身体形态的方法

第三章身体形态的测量与评价

第三章身体形态的测量与评价

第三章身体形态的测量与评价本章主要内容:1.身体形态测量概述2.体格测量与评价3.身体成分测量与评价4.体型测量与评价5.身体姿势测量与评价身体形态测量概述标准解剖姿势身体直立、两眼平视、两脚并拢、足尖向前、两上肢自然下垂于躯干两侧,手掌向前,两下肢自然并拢。

常用定位术语三轴三面上与下前与后内侧与外侧近端与远端体表画线胸部胸骨中线锁骨中线胸骨旁线腋前线腋中线腋后线后正中线肩胛线腹部脐水平线脐垂直线第十肋骨下缘连线左右髂前上棘连线髂前上棘与腹正中线连线中点所作的垂线人体主要测量点1、耳屏点:外耳道前方耳屏软骨上缘的起点。

2、胸中点:左右第四胸肋关节连线的中点。

3、肩胛骨下角点:肩胛骨下角的最低点。

4、髂嵴点:髂嵴上缘最向外突出的点(一般与第四腰椎棘突平齐)。

5、髂前上棘点:髂前上棘最向前下方突出的一点(弯曲大腿,在腹股沟线上方用拇指从下向上按髂前上棘可找到)。

6、肩峰点:肩胛骨肩峰外侧缘上最向外突出的一点(臂斜上举凹陷处)。

7、大转子点:股骨大转子的最高点(大腿外展后臀部凹陷处)。

8、胫骨点:胫骨内侧髁内缘上的最高点。

9、内踝点:胫骨下端内侧面最突出的点。

10、跟点:直立时足跟最向后突出的点。

11、桡骨点:桡骨小头上缘的最高点(上肢下垂,手掌向内侧,肘关节背面外侧凹陷处)。

12、指尖点:中指尖端最靠下的一点。

影响测量结果的因素1.测量仪器的精确度和灵敏度2.测量姿势和方法3.测量时间身体形态测量注意事项受试者须知:1.测量姿势2.着装3.测试前排便排尿测试者须知:1.一般测右侧肢体2.校正仪器并保证仪器的清洁3.掌握测量方法和测量点4.测量读数时视线与仪器上的标度垂直5.测量单位及取值6.尽量减少测量误差第一节体格测量与评价量度测量体重测量仪器:杠杆式体重计(仪器误差不超过0.1%)。

测量方法:测量前将游码调整到零,使刻度尺呈水平位。

测量时体重计放在平坦地面上,令受试者轻上,立于秤台中央。

测试者移动游码至刻度尺稳定在水平位后读数并记录精确至0.1Kg。

身体形态的测量与评价.

身体形态的测量与评价.

• • • •
6.跟踺长指数 该指数是反映跟踺长与小腿长间的比例 [跟踺长 / (小腿长 + 足高)] * 100 跟腱长:腓肠肌内侧肌腹下缘至跟点的垂 直距离,受试者需扶墙提踵 • 评价: 男女均在50即为跟踺较长.指数越大跟 踺愈长. • 跟腱较长的运动员,弹跳能力潜力较大。
显示人体各部分围度的指数
身体形态与身体成分的测量与 评价
张健在一次运动中,平均呼吸呼吸频率12次/分,平均潮 气量500ml,已知空气中氧含量为20.93%,二氧化碳含量 0.03%。经检测张建呼出气体中,平均氧气含量为16.93%, 平均二氧化碳含量为3.23%。
R值 0.8 碳水化合物百分比 33.4 脂肪百分比 66.6
0.810.82 0.83Fra bibliotek36.9
40.3 43.8
63.1
59.7 56.2
0.84
47.2
52.8
(1)张健的平均每分肺通气量是多少? (2)身体平均每分耗氧量是多少? (3)身体二氧化碳的平均每分生成量是多少? (4)请计算这次运动的RQ。 (5)张健这次运动碳水化合物和脂肪的供能比例是多少?
身体成分测量
• • • • • • • • • 皮褶厚度法 测量部位:臂部,肩甲部,腹部,髂部 X1:臂部和肩甲部,X2:腹部,X3:髂部 计算体密度:D1=1.0913-0.00116X1 D2=1.0863-0.00176X2 D3=1.0872-0.00205X3 D=(D1+D2+D3)/3 体脂率F%=(4.570/D-4.142)×100 体脂重F=体重W×F%,瘦体重LBW=W-F
• 2. 劳雷尔指数 • 该指数由劳雷尔1908年提出.他认为人体是一个 立方体,身高是这个立方体的一个边,所以用身高立 方去除以体重可显示出每立方厘米身体的重量.指 数主要反映了肌肉,骨骼,内脏器官及组织的发育状 况,也是判断人体充实程度和营养状况的指数,一直 被广为应用. • [体重(kg) / 身高3(cm)] * 107 • 评价:我国20--25岁男女青年标准,男子101.0-139.6 (平均118.5) ;女子106.1--154.4 (平均 127.5).

03 身体形态的测量与评价

03 身体形态的测量与评价

前胸壁:前正中线 ( 前胸壁: 前正中线( 胸骨 中线) 胸骨旁线 、 中线 ) 、 胸骨旁线、 锁骨 中线。 侧胸壁:腋前线 、 中线 。 侧胸壁: 腋前线、 腋中线、 腋后线 。 腋中线 、 腋后线。 后胸壁: 后正中线、肩胛线。 后正中线、肩胛线。
五、腹部体表划线
第03章 身体形态的测量与评价 03章 第一节 身体形态测量概述 第二节 体格的测量与评价 第三节 身体成分的测量与评价 第四节 体型的测量 第五节 体姿的测量与评价
肩胛下角点绕胸一周的长度,是反 肩胛下角点绕胸一周的长度,是反 映呼吸器官、胸部肌肉和脂肪发育 情况的围度指标(P78)。 情况的围度指标(P78)。 腰围是指腰最细处围度,是反映腹 腰围是指腰最细处围度,是反映腹 肌和腹部脂肪发育情况的围度指标。 通常,男子不宜超过85厘米,女子 通常,男子不宜超过85厘米,女子 不宜超过80厘米(P80)。 不宜超过80厘米(P80)。 臀围是指臀部最粗处围度。 臀围是指臀部最粗处围度。
第二节 体格的测量与评价
第03章 身体形态的测量与评价 03章 第一节 身体形态测量概述 第二节 体格的测量与评价 第三节 身体成分的测量与评价 第四节 体型的测量 第五节 体姿的测量与评价 一、体格测量 一、体格测量 二、体格评价 二、体格评价
体格是指人体的外部形态结构, 体格是指人体的外部形态结构, 包括人体的量度(体重)、长度、 宽度、围度等(P72)。 宽度、围度等(P72)。
4、围度测量
第03章 身体形态的测量与评价 03章 第一节 身体形态测量概述 第二节 体格的测量与评价 第三节 身体成分的测量与评价 第四节 体型的测量 第五节 体姿的测量与评价 胸围是指平稳呼气时,经胸中点、 胸围是指平稳呼气时,经胸中点、 一、体格测量 一、体格测量 二、体格评价 二、体格评价 1、量度测量 2、长度测量 3、宽度测量 4、围度测量

身体形态测量与评价范例

身体形态测量与评价范例
大臂紧张围
31cm
上臂紧张围/身高*100=16.94
大臂放松围
26cm
大臂放松围/身高*100=14.21
小腿围
37cm
小腿围/身高*100=20.22
大腿围
51cm
大腿围/身高*100=27.87
足弓形状
高足弓
高足弓的选材有助于一些运动项目运动员出成绩,主要原因是高足弓的地面的反作用力更大,缓冲更积极。
第三成分(外胚叶)分值0.5分
体型属于混合型,肌肉有待锻炼,脂肪含量稍高,身体形态发育状体良好。
肱骨胫宽度
6.8cm
股骨颈宽度
8.8cm
脊突
正常
脊突是反映人体上半身骨骼发育是否正常的标准。
腿型
正常
一般来说“O”型与“X”型腿都不适于从事跑跳等一下肢为主的运动,因为它们的肢体受力有问题,容易造成运动损伤也影响动作质量。被试者腿型正常,可以从事任何运动。
大臂
36.5cm
前臂长/上肢长*100=33.13
小臂
27.5cm
手长
19cm
髂嵴点高度
106cm
髂嵴点的高度主要是评价下肢长度
大转子高度
95cm
大转子高度是评价下肢长度的主要数据
小腿长
47cm
小腿长的的运动选材适宜从事跑跳类的体育运动,它利于加大步幅、加快支撑阶段重心前移,加大摆动线速度和起跳摆腿的角速度。被测者的小腿较长,适宜从事跑跳类运动
实验项目
实验结果
评价
体重
68kg
BMI指数:20.31属正常范围体重/身高*100=37.16
身高
183cm
中国男性平均身高为169.7cm;被测者身高183cm,体型瘦削,适宜从事特定的体育运动

【实用】身体形态的测量与评价PPT资料

【实用】身体形态的测量与评价PPT资料

应用.即表示每厘米身高的重量,以相对
• 重量来反映人体的围度,宽度,厚度,以及组织密 度,因此又称其为肥胖指数。

[体重(kg) / 身高(cm)] * 1000
• 评价: 国外标准男女青年350-- 450.低于350过轻, 高于450过重.我国20--25岁的
• 城市青年标准,男子296--403(平均344);女子 271--387(平均323).
• 小腿长:从胫骨点至内踝点的直线距离
• 该指数是反映大小腿的比例
• [(下肢长 - (小腿长 + 足高)) / (小腿长 + 足高)] * 100
• 评价: 男在95以下,女在96以下即为小腿较长.指数 越小,小腿越长.
• 大腿较短的运动员跑动时摆动半径也相对较小, 大腿长度较短有利于抬腿和加快摆速。指数越小, 越适合短跑项目。
身体形态的测量与 评价
张健在一次运动中,平均呼吸呼吸频率12次/分,平均潮 气量500ml,已知空气中氧含量为20.93%,二氧化碳含量 0.03%。经检测张建呼出气体中,平均氧气含量为16.93%, 平均二氧化碳含量为3.23%。
R值
碳水化合物百分比
0.8
33.4
0.8136.90.Fra bibliotek240.3
来找出理想体重
• BMI • 正常:20~25 • 理想区间: • BMI>25,超重;BMI>30,严重超重
身体成分测量
• 皮褶厚度法 • 测量部位:臂部,肩甲部,腹部,髂部 • X1:臂部和肩甲部,X2:腹部,X3:髂部 • 计算体密度:D11 • D22 • D33 • D=(D1+D2+D3)/3 • 体脂率F%=()×100 • 体脂重F=体重W×F%,瘦体重LBW=W-F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