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与美学的_血缘_探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0年6月第28卷第2期

扬州教育学院学报

Journal o fY angzhou Co llege of Educa ti on

J un.2010

V o.l28,N o.2马克思主义与美学的 血缘 探究

吴 玉 萍

(上海交通大学,上海 200240)

摘 要:马克思主义与美学的关系源远流长,马克思主义美学思想闪现于马克思的多篇经典著作中。马克思坚持实践的观点,从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物质与意识的关系中探寻美的本质和根源。要清楚认识马克思 美是人的本质力量的对象化 的观点,必须从人的本质的内涵和对象化的内涵两方面探究马克思主义与美学的 血缘 关系。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实践;马克思主义美学

中图分类号:A8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6536(2010)02-0030-04

文学与哲学历来是 你中有我,我中有你 ,西方先哲的思想对于我国的文学美学影响从柏拉图、康德、黑格尔和克罗齐这些唯心主义的美学大师开始,一度统治美学思想界。然而真正对我国美学思想具有指导意义的并非是他们的唯心主义,而是马克思的历史唯物主义。马克思提出 劳动创造美 ,将实践观引入美学研究,使马克思主义与美学的 直系 关系明朗化,后来更有了 马克思主义美学 的命名。李泽厚先生也将其视为中国现代美学的主流。但很多时候学界关于马克思主义与美学的关系问题仍旧莫衷一是,有人认为马克思主义说不上有一个完整的美学体系;也有人认为我们国内的美学理论有柏拉图、黑格尔、康德等人的已经足够了。其实,如若从实际出发,多加思考,便会发现马克思主义与美学有 血缘 之亲这点是毋庸置疑的。

一、关于马克思主义美学观的相关论著

马克思主义创始人没有写过一部美学或文艺理论专著,但这并不能说明它就没有一个完整的美学体系。要说体系,马克思主义美学体系比起过往任何美学大师(从柏拉图、亚里斯多德到康德、黑格尔和克罗齐)所构成的任何体系都更宏大,更完整,而且有更结实的物质基础和历史发展线索。只不过他的这个完整体系是经过长期发展而且散见于一系列著作中的,例如从 经济学 哲学手稿 、 德意志意识形态 、 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 、 政治经济学批判手稿 直到 剩余价值论 、 资本论 和一系列通信。举例如下:

(一)里夫希兹的 马克思恩格斯论艺术

这是一本完整、系统地收录马克思和恩格斯有关美学和文艺理论观点的权威性资料专著。论著一开始便是关于 艺术创作的一般问题 ,用大量篇幅选了关于 革命悲剧 、 现实历史中的悲剧和喜剧 、 黑格尔的美学 等方面论著,这些都是艺术理论中的首要问题。

这本书由前苏联当代美学家里夫希兹主编,从1933年初版,到1976年多次再版,被译成多种文字广为流传。中译本根据苏联国家艺术出版社1957年版两卷集俄文版翻译,分为四册,由人民文学出版社自1960年起开始出版。第一册的主要内容是:艺术创作的一般问题、唯物主义的文化史观、阶级社会中的艺术和艺术与共产主义;第二册的主要内容是:关于艺术史和文学史、从古代到十九世纪上半期的艺术和文学;第三册的主要内容是:对欧仁 苏的长篇小说 巴黎的秘密 的批判分析、诗歌和散文中的

收稿日期:2010-02-12

作者简介:吴玉萍(1985 ),女,上海交通大学人文学院中文系硕士研究生。

德国 真正的 社会主义、反对资产阶级的庸俗性和反动思想、工人阶级政党和文学中的资产阶级风尚;第四册的主要内容是:马克思和恩格斯与诗人们的关系、英国的社会主义作家、马克思青年时代的著作与书信(摘录)、恩格斯青年时代的著作与书信(摘录)和马克思恩格斯的生活与文学。单从这些内容就可以看出这本书没有脱离文学的框架。此外全书前面还有米海伊尔 里夫希兹写的长篇序言。在这篇序言中,他指出: 这本书首先是一种用比较连贯的方式提出马克思和恩格斯的 文化哲学 来的尝试,如果没有更好的说法而可以使用这个十分惯用的说法的话。 由此他肯定了马克思和恩格斯美学思想的科学性和合法地位,批驳了第二国际机会主义者的谬论,指明了马克思和恩格斯的美学思想在当今世界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之间思想斗争中的巨大作用。他还从历史发展和社会理想的角度,分析和论证了马克思主义美学和旧美学的本质区别。所有这些都可归纳为一个问题,即马克思主义对于美学有着不可磨灭的重要影响乃至决定作用。

(二)马克思的 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

这篇著名的 提纲 里提到了的一个重要观点即实践观点。马克思主义 实践 概念的内涵不同于亚里士多德、康德以及意志哲学、生命哲学、存在哲学,它作为历史唯物主义的一个核心范畴,是指人的感性物质活动,首先是生产劳动。

实践是具有社会性的人凭着他的 本质力量 或功能对改造自然和社会所采取的行动,主要见于劳动生产和社会革命斗争。应用到美学里来说,文艺也是一种劳动生产,既是一种精神劳动,也并不脱离体力劳动;既能动地反映自然和社会,也对自然和社会起改造和推进作用。作为一种意识形态,文艺归根到底要受经济基础的决定作用,反过来又对经济基础和政法的上层建筑发生反作用。人与自然(包括社会)决不是两个互不相干的对立面,而是不断地互相斗争又互相推进的。因此,人之中有自然的影响,自然也体现着人的本质力量,这就是 人化的自然 和 人的对象化 ,也就是主客观统一的基本观点。从这个基本的实践观点出发,马克思既揭示了文艺的起源和性质,又追溯了文艺经过不同社会类型的长久演变,还顺势分析了一些具体文艺作家和作品,从而解决了一系列文艺创作方面的重要问题,例如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莎士比亚化与席勒方式,人物性格与典型环境的关系,文艺与物质媒介的关系,文艺与批判继承的关系,以及作为对需要的供应,文艺与读者、观众的关系,如此等等。这些对于美学来说都是弥足珍贵的。

(三)其他论著

马克思在 政治经济学批判手稿 中将人类把握世界的精神方式分成 科学 、 艺术 、 宗教 与 实践 精神 四类,这与二十世纪中西美学关系史的开山祖、中国现代美学的奠基者王国维的人本艺术美学是有不谋而合之处的,因为王国维的美学体系里也有审美 艺术的非功利性及其实践的功利性之观点。

马克思与恩格斯在 德意志意识形态 中所说: 任何人类历史的第一个前提无疑是有生命的个人的存在。 而 个人的存在 这一最基本、最原初的问题包括为什么存在、怎样存在以及存在的怎样等诸多内涵,涉及哲学、宗教学、伦理学与社会学等诸多领域,而 存在的怎样 这一人在存在中的感受与体验就主要属于美学领域。

马克思在 经济学 哲学手稿 中提出:美是社会历史文化的产物。他说: 在改造客观世界的实践中,人的本质力量对象化了,主体力量不断进步,这产生出美感和审美 ,所以审美和美感是社会实践的产物,这是马克思美学与以往一切美学的不同之处:审美和美感是社会实践劳动的结果。

以上相关论著中清晰地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美学体系的存在,这种美学体系因有了自身的特色更可以命名为 马克思主义美学 。

二、马克思主义美学特质

马克思主义美学产生以前,各派美学家曾经提出过一些非常有价值的论点,这些后来都成了促使马克思主义美学产生的不可或缺的理论前提和思想资料。但是由于历史的局限性,主要是由于没有科学的世界观指导,他们都不能对美、美感和美的发展规律等等一系列美学重大问题作出科学的说明。从方法论的意义上总结美学史上探索美的基本途径,大致可以归结为两条:一条途径是从精神上去探索美的原因、规律和标准,把美看作是一种理念的显现或主观情感的外化,认为它完全由某种超感性的观念设定和个人心情所生。这里讲的精神,可以指主观感觉、经验,也可以是绝对观念,甚至是下意识的欲念,如黑格尔的 美是绝对理念的感性显现 。另一条途径是从物的自然的属性上去探索美的根源和规律,把美看作纯粹是事物的一种自然属性,从比例、对称、均衡、变化统一等方面进行考察。他们各执一端,可惜都未能正确认识人与自然、人与社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