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美学视野下的“日常生活审美化”
日常生活的审美化与美学的本根
日常生活的审美化与美学的本根○张玉能(华中师范大学文学院,湖北武汉430079)[摘要] 日常生活的审美化应该是美学的本根。
从哲学和美学的发展来看,回到日常生活世界是大势所趋;新实践美学从来就认为,美学是以艺术为中心研究人对现实的审美关系的科学,审美关系是人类的社会实践达到一定自由程度的产物,审美关系首先是在人类的日常生活之中生成的,也应该是人类社会发展的目的。
它具体表现为:在日常生活中,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个人与社会的协调统一,人自身的自由全面发展。
日常生活的审美化大体上有三个向度:精英化、大众化、市井化。
中国当前仍然处在日常生活全面审美化的起步阶段,任重而道远。
[关键词] 日常生活的审美化;美学的本根;实践美学[中图分类号]B8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372(2005)02-0033-05Aesthetics of daily life and aesthetic roZhang Yu-neng(College of Chinese Language and Literature, HuazhoAbstract: Aesthetics of daily life ought to be aesthetic root.it is the trend of the times to go back to the world of daiaesthetics is science that research aesthetic relation ofrelation is the result of human practice achieving certainhuman daily life and ought to be the aim of development ofof human and nature, coordination and unity of human anddaily life. Aesthetics of daily has three dimensionalitiesthe original stage of overall aesthetics of daily life currKey words: aesthetics of daily life; aesthetic root; the pract2004年关于“审美的日常生活化”和“日常生活的审美化”的讨论如火如荼,非常热闹。
美学发展新趋势之日常生活审美化
美学发展新趋势之日常生活审美化美学发展新趋势之日常生活审美化摘要:近年来“日常生活审美化”在我国掀起了一阵热潮,引起了学术界的广泛争鸣。
本文主要谈及一些主流的“日常生活审美化”概念、在中国的表征以及国内学界对此的主要争论。
“日常生活审美化”按照时兴的说法是,“与西方社会相似,当今中国的社会文化正在经历着一场深刻的生活革命:日常生活审美化以及审美活动日常生活化,它对于传统文学艺术与审美活动最大的冲击是消解了审美、文艺活动与日常生活之间的界限,审美与艺术活动不再是少数精英阶层的专利,也不再局限在音乐厅、美术馆、博物馆等传统的审美活动场所,它借助现代传媒,特别是电视普及化、‘民主化’了,走进了人们的日常生活空间。
”【1】关键词:日常生活;审美化;艺术;消费主义文化“日常生活审美化”(the aestheticization of everyday life)命题引介到中国,至今已历十数载。
①尽管围绕“日常生活审美化”而发生的各种争论此起彼伏,一些问题迄今尚无定论或不置可否,但当代中国社会日益明显的消费主义文化表征和审美泛化的事实,却也使得“日常生活审美化”在现实层面上日趋澄明,因而讨论和研究“日常生活审美化”是非常有必要的。
目前国内学界研究“日常生活审美化”的理论资源主要是费瑟斯通的《消费文化和后现代主义》和韦尔施的《重构美学》。
日常生活审美化这一命题是英国诺丁汉特伦特大学社会学和传播学教授迈克·费瑟斯通(M.Featherstone)最早提出来的。
他于1988年4月在新奥尔良“大众文化协会大会”上作了题为《日常生活审美化》(The aestheticization of everyday life)的演讲,认为日常生活审美化正在消弭艺术和生活之间的间隔,在把“生活转换成艺术”的同时也把“艺术转换成生活”。
一、关于“日常生活审美化”命题英国学者费瑟斯通是“日常生活审美化”命题的提出者,在其代表性著作《消费文化与后现代主义》中,他着重从三个维度来谈论“日常生活审美化”:首先是艺术亚文化的兴起,以“一战”以来的达达主义、历史先锋派和超现实主义运动等艺术类亚文化为代表。
马克思主义美学与现实的关系
马克思主义美学与现实的关系马克思主义美学与现实那可是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呢。
咱们先来说说马克思主义美学吧。
它就像是一把神奇的钥匙,能打开我们对世界美的认知的大门。
马克思主义美学不是那种高高在上、飘在云端让人摸不着头脑的东西。
它扎根在现实的土壤里,就像一棵大树,现实就是它的根基,要是没了现实这个根基,这棵大树可就倒了。
咱打个比方啊,就好比盖房子。
现实就是那一块块的砖头、一袋袋的水泥,马克思主义美学呢,就是房子的设计图。
你想啊,要是没有那些实实在在的建筑材料,光有设计图,这房子能盖起来吗?肯定不能啊。
同样的道理,要是马克思主义美学脱离了现实,那它就成了纸上谈兵,一点用都没有。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处处都能看到马克思主义美学与现实交织的影子。
比如说城市里的建筑。
那些高楼大厦,它们的设计可不仅仅是为了好看,这里面就蕴含着马克思主义美学。
你看啊,建筑的实用性就是现实的需求,人们要在里面办公、居住。
可是呢,光实用还不行,还得美啊。
所以设计师们就会把各种美学元素融入进去,什么线条的流畅、色彩的搭配,这就是马克思主义美学在现实建筑中的体现。
再看看艺术作品吧。
画家画画,作家写文章,他们创作的源泉在哪?就在现实啊。
画家画的山水、人物,那都是他在现实生活中看到的。
作家写的故事,也大多是从生活里取材的。
这就好比厨师做菜,得有食材才能做出美味佳肴。
现实就是艺术家的食材,而马克思主义美学呢,就像是做菜的技巧。
只有把食材和技巧结合起来,才能做出一道色香味俱全的菜,也就是优秀的艺术作品。
马克思主义美学还影响着我们对社会的看法。
一个社会美不美,不能只看表面的繁华。
比如说,一个社会里人人平等、大家都能过上幸福的生活,这就是一种美。
这种美是怎么来的呢?就是通过马克思主义美学对现实社会的审视和引导。
如果一个社会贫富差距巨大,一部分人过着奢侈的生活,另一部分人却连基本的温饱都解决不了,这能叫美吗?肯定不能啊。
马克思主义美学就会引导我们去思考,怎么去改变这种现实,让社会变得更美。
浅论生活美学中的日常生活审美化与审美生活日常化
浅论生活美学中的日常生活审美化与审美生活日常化生活美学是一门倡导生活方式和体验的学科,它通过审美的眼光和思考提升人们的生活质量和幸福感。
在生活美学的理念下,日常生活以及其中的各个细节都可以被赋予审美的价值,从而提升人们在日常中的幸福感和品质感。
日常生活审美化意味着将平凡的日常生活变得美丽和有趣。
不再像往日般匆匆忙忙地应付生活,而是将每一天生活当作一次精美的艺术品,让人们更好地享受幸福感和品质感。
生活美学中,日常生活的审美化是打破传统思维束缚的关键。
它可以表现为简单的行动,例如重新摆放家具,重新搭配衣服或在工作间隔时欣赏自然的美好。
日常生活审美化的过程中,审美生活日常化也起着重要作用。
审美生活日常化意味着将审美融入到日常生活中,使它成为一种生活习惯和方式。
这种习惯可能表现为收集和欣赏美术、建筑、音乐或文学作品,或者学习自然界中蕴含的美学原则等。
日常生活审美化和审美生活日常化的最终目的是使人们逐渐形成美好的生活方式,充满幸福与自信。
这种生活方式可以让人们更积极地面对挑战、更愉快地生活,并大大提高生活的品质和质量。
在生活美学的背景下,日常生活中细节的美也十分重要。
这可能包括喝咖啡时杯子的颜色,床单的选择,窗户上花的选取,甚至是日常任务的执行方式。
以细节为出发点,通过审美生活日常化和日常生活审美化的方法,人们可以更好地发现和欣赏生活中的美好之处。
总之,生活美学提供了一个关于个人的生活方式和经验的深刻见解,赋予了日常生活美学化的价值。
通过日常生活的审美化和日常生活的审美日常化,人们可以体验日常细节与美妙之间的联系,进而拥有一个充实而有意义的生活。
浅论生活美学中的日常生活审美化与审美生活日常化
浅论生活美学中的日常生活审美化与审美生活日常化生活美学是指在生活中追求美的一种态度和追求。
它强调人们应该在日常生活中注重审美感受和体验,以美为主导来构建自己的生活方式和价值观。
在生活美学中,有两个重要的概念值得我们深入探讨,分别是日常生活审美化和审美生活日常化。
日常生活审美化是指将平凡的日常生活转化为具有审美意义的艺术性活动,让生活变得更加美好和有意义。
日常生活中的琐事被赋予了一种艺术化的表达方式,使人们从中感受到美的魅力和愉悦。
一个普通的早晨可以变成一幅美丽的画面,当我们静静地品味着早晨的阳光、鸟儿的歌唱和清新的空气时,我们就能够欣赏到生活的美。
审美生活日常化则是指将审美活动融入到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去,让审美感受和体验成为我们生活的一部分。
这不仅包括欣赏艺术品、阅读文学作品等高雅的审美活动,还包括我们日常的一举一动。
无论是饮食、穿着还是居住环境,我们都可以通过改变自己的生活方式和习惯,让它们更加符合我们对美的追求。
在饭菜的摆盘和装饰上下功夫,让一顿普通的饭菜变得雅致可口;在居住环境的装饰和布置上追求简约而精致,让家成为一个舒适宜人的地方。
生活美学中的日常生活审美化和审美生活日常化相辅相成,相互促进。
日常生活审美化需要有审美生活日常化的支撑,而审美生活日常化则需要日常生活审美化的驱动。
只有将审美活动融入到我们的日常生活中,让生活本身成为我们追求美的过程,我们才能够真正享受到生活美学所带来的愉悦和满足。
在实践生活美学的过程中,我们还需要注意一些问题。
我们不能只停留在外在的美的追求上,而忽视了内在的美的培养和提升。
一个人的内心世界和精神修养同样重要,这也是构建审美生活的基础。
我们要坚持追求真实和本真的美。
生活美学并不是一种虚无缥缈的追求,而是要我们体验和领悟生活的真谛,追求真实和纯粹的美。
我们要善于发现和欣赏身边的美。
生活中有很多美好的事物和瞬间,我们需要用心去观察和感受,让这些美好成为我们生活中的一部分。
马克思的审美生活
马克思的审美生活
马克思的审美生活与其说是追求美的享受,更多地是与其思想和政治理念相联系。
马克思主义强调社会的变革和阶级斗争,因此马克思的审美生活也被认为是与这些理念相一致的。
马克思本人对文学和艺术有着浓厚的兴趣,他热衷于读书和写作。
他的著作中充满了对历史、社会和人类命运的思考。
马克思对文学和艺术的评价往往与其政治观点相一致,他认为文学和艺术应该是为了揭示社会现实和呼唤社会变革的工具。
在马克思的眼中,资本主义社会下的艺术和文学往往是被压迫阶级所控制的,因此他主张艺术和文学应该成为无产阶级和劳动人民的工具,用来反映他们的生活和斗争。
他认为真正的艺术应该是为了社会和人民的利益服务的,而不是为了个人享受或者富人阶级的娱乐而存在的。
马克思的审美观点在一定程度上受到了他的合作者和朋友弗里德里希·恩格斯的影响。
恩格斯在他的著作《艺术与社会》中也提出了类似的观点,认为艺术应该为社会服务,反映人民的利益和斗争。
他们认为艺术应该与政治相联系,用来推动社会变革和阶级斗争。
马克思的审美生活是与其思想和政治观点相一致的。
他认为艺术和文学应该为社会和人民服务,用来反映社会现实和呼唤社会变革。
马克思主义对艺术和文学的影响在后来的社会主义国家中得到了进
一步的发展,成为了一种特殊的审美观。
浅论生活美学中的日常生活审美化与审美生活日常化
浅论生活美学中的日常生活审美化与审美生活日常化生活美学是指在日常生活中寻求美的过程和方式。
它不仅仅是对美的感受和追求,更重要的是在日常生活中寻求美的态度和方法。
在现代社会,生活美学不再局限于艺术和文化领域,更多地成为人们对生活方式和生活态度的追求和表达。
而在生活美学中,日常生活审美化与审美生活日常化成为了重要的议题。
日常生活审美化,指的是将日常生活中的琐事和细节赋予美的意义和价值。
在现代社会,人们往往忙碌于工作和生活压力,很少有时间和精力去关注日常生活中的细节和美好。
日常生活审美化就是要改变这种现状,让人们重新审视日常生活,发现其中的美好和价值。
这需要人们有审美的眼光和态度,善于发现和欣赏日常生活中的美感。
审美生活日常化,则是将审美的态度和方式融入到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
这意味着人们不仅在欣赏艺术作品和文化活动时具有审美感,更重要的是在日常生活中,生活的方方面面都要具有美的特质和品味。
这需要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养成审美的习惯,培养自己对美的感知能力和审美情趣。
日常生活审美化与审美生活日常化,看似相似,实则有着本质上的区别。
日常生活审美化是把美融入到日常生活中,而审美生活日常化则是将审美融入到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
前者强调的是发现美,后者注重的是生活美化。
在生活美学中,日常生活审美化与审美生活日常化的实践,不仅仅是对美的感知和追求,更重要的是对生活方式和生活态度的改变和提升。
这种实践不仅可以让人们更加享受生活,更重要的是可以提高人们的审美情趣和人文素养,让生活更加富有韵味和品味。
那么,日常生活审美化与审美生活日常化应该如何实践呢?要有审美的眼光和态度。
审美并不是天生的品质,而是可以通过培养和锻炼的。
要想实践日常生活审美化与审美生活日常化,首先要培养自己具有审美眼光和态度。
这就需要人们学会用心去发现和感受美,学会在日常生活中发现美的细节和品味。
要注重生活的质感和品味。
生活不仅仅是为了工作和生存,更重要的是要有质感和品味。
浅论生活美学中的日常生活审美化与审美生活日常化
浅论生活美学中的日常生活审美化与审美生活日常化生活美学,是一种审美的态度和观念,是对生活中美好事物的感知和追求。
在我们日常的生活中,生活美学与日常生活的审美化与审美生活的日常化有着密切的关系。
本文将从这两个方面展开探讨,希望能够引发读者对生活美学的思考和体会。
让我们来谈谈日常生活中的审美化。
日常生活审美化,就是在日常琐事中注入美学的观念和精神,让生活变得更加美好。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可以通过各种方式来审美化生活,比如家居环境的美化、饮食的美化、穿着的美化等等。
在家里摆放一些艺术品或者装饰画,让家的环境更加雅致和温馨;在饮食方面,我们可以注重食材的新鲜和搭配的精致,让每一餐都成为一场美食盛宴;在穿着方面,可以选择一些时尚的衣服和配饰,让自己看起来更加时尚和大方。
通过这些方式,我们可以在日常生活中感受到美的存在,让生活变得更加丰富和多彩。
审美生活的日常化也是生活美学的一种体现。
审美生活日常化,就是让美成为我们生活的一部分,让美成为我们生活的习惯。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可以通过不断地去感知美、追求美,让审美的观念和精神融入到我们的生活之中。
可以养成每天欣赏一幅艺术作品或者阅读一篇优美文章的习惯,让自己不断地感受美的存在;可以在日常的交往中,注重言行举止的优雅和谦和,让美成为我们与他人相处的方式;可以在工作学习中,追求品质和创新,让美成为我们工作学习的动力。
通过这些方式,我们可以让审美生活成为我们的一种习惯和修养,让美成为我们生活的一部分。
日常生活审美化与审美生活的日常化,可以说是相辅相成的。
日常生活的审美化,可以让我们在日常琐事中发现美的存在;审美生活的日常化,可以让美成为我们生活的一部分。
通过不断地追求美、感知美、实践美,我们可以让生活变得更加美好、丰富和多彩。
浅论生活美学中的日常生活审美化与审美生活日常化
浅论生活美学中的日常生活审美化与审美生活日常化【摘要】生活美学是对日常生活中审美化与日常化的探讨,通过对生活的审美化,我们能够提升生活的品质和美感;而通过审美生活的日常化,我们可以将美感融入到日常处处。
在日常生活中,人们可以通过关注细节、打造美好环境等方式实现生活的审美化。
而审美生活的日常化则需要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将美感融入到生活中的点滴。
审美化与日常化之间存在互动关系,相互促进提升生活质量。
实现日常生活的审美化和审美生活的日常化,将有助于提升人们的生活品质和幸福感,同时也体现了生活美学的重要性。
未来,随着人们对美的追求不断加深,生活美学的发展趋势将会更加多元化和丰富化。
生活美学将继续为人们带来更多关于生活美感的启发和分享。
【关键词】生活美学,日常生活,审美化,日常化,互动关系,实现,重要性,发展趋势,价值。
1. 引言1.1 生活美学的概念引入生活美学是一门探讨生活中美好与美感的学科,旨在引导人们在日常生活中追求审美享受。
生活美学涉及到生活中的方方面面,从日常琐事到精神追求,都可以被赋予审美意义。
通过生活美学的研究,人们可以更加深入地理解生活的本质,体验到生活的美好与价值。
生活美学不仅仅是对美的欣赏和感受,更是一种生活态度和境界。
生活美学的概念引入,正是为了提倡人们在日常生活中注重审美化的重要性。
审美化并非只是追求表面的美感,更体现在对细节的关注、对环境的改善和对生活的品质提升。
审美化的生活方式可以让人们更加从容地面对生活中的挑战,更加享受生活中的乐趣与美好。
在当今社会,生活美学的概念引入对于人们的生活质量和幸福感具有积极的影响,值得深入探讨和研究。
通过审美化的生活方式,我们可以真正实现心灵的愉悦与生活的井然有序。
1.2 审美化与日常化的关系审美化与日常化是生活美学中一个重要的关系。
审美化是指将日常生活中的琐碎细节、普通事物赋予艺术感和美学价值,使之成为我们感官享受和心灵愉悦的对象;而日常化则是指将审美生活融入到我们的日常生活中,使之成为一种习惯和方式。
日常生活审美化:马克思主义美学的理论视角
日 常生活审 美化: 马克思主义美学的
理论 视 角
。 舒开 智
( 黄冈师 范学院 文学 院 , 湖北 黄冈 480) 3 0 0
[ 摘
要 ] 常生活审美化是 随着现代 消费主义、 日 大众文化 、 现代性与后现代性等理论的出现才进 入人 文社会 科
学视 野的。 在如何看待 日常生活审美化这一问题 上, 现代 主义美学和后现代主 义美学表现 出两种不同的话语立场: 前者
面以实践论强调审美的大众化而非审美的泛化 , 另一方面又从人 类学的根基上 阐释 审美理想对于人类的价值 和意义。 [ 关键词 ] 审美自 ; 常生活; 律 日 现代主义; 后现代主义; 实践 [ 中图分类号] 7 [ F 1 文献标识码 ] [ A 文章编号] 6 1 87 2 1 ) 3 0 5 - 5 17— 32( 00 0 - 0 9 0
a d e e y a i , h l n r a e t e c mme ca ia in o e t ei , y iim n y o rs o ti e F cn h o b e n v r d y l e w i i c e s h o f e r il t fa sh t c n cs a d h p c iyd c r . a i gt e d u l z o c n
主张保持 审美的自 律性和超越 性, 维护审美的无功利性和精神 自由, 却导致了审美与生活的脱节, 审美成 为资产阶级贵 族的专利 ; 后者主张消解精英主义文化观念, 让审美回归普通 大众的世 俗幸福, 倡导审美与日 常生活的融合, 却加重了 审美的商品化、 犬儒主义和虚伪主义。 面对现代主义美学和后现代主义美学暴露 出来的双重危机 , 马克思主义关学一方
第2 卷第3 6 期
“日常生活审美化”问题的美学困局
“日常生活审美化”问题的美学困局“日常生活审美化”是一个伪命题,真正存在并值得讨论的是“日常生活非审美化”。
“日常生活审美化”,究其实质,只是一种审美与艺术的自我放逐。
它以逃向日常生活的方式重返日常生活,不但没有解决美学所面对的虚无主义的内在焦虑,反而加剧了这一焦虑。
“日常生活审美化”体现的是期望掩饰虚无灵魂的努力,误以“拟象化”为“审美化”,而且在反对“唯美为尊”的同时,也反对“以美为宗”,最终使得美学研究陷入困局。
要走出这一美学困局,则必须重构日常生活,重构审美与艺术,以审美与艺术作为日常生活的救赎。
标签:日常生活;審美化;非审美化;困局;重构“日常生活审美化”,是英国诺丁汉特伦特大学社会学与传播学教授迈克·费瑟斯通(M.Featherstong)最早在1988年提出的美学命题。
在中国,它也同样引起极大的关注。
只是,一开始学术界仅仅把这个问题称作“当代审美文化”,或者“大众文化”,而不是“日常生活审美化”。
例如,1995年,笔者曾出版《反美学——在阐释中理解当代审美文化》①,2002年,笔者还出版了《大众传媒与大众文化》②。
这个问题引起国内学界普遍的关注,却是在2002年关于“日常生活审美化”问题的大讨论之后。
这无疑与提倡者对于“日常生活审美化”的全盘肯定密切相关。
“日常生活审美化”提倡者的内在动机固然是期望借助对于该问题的讨论推动美学与文艺学的“转型”以及美学与文艺学学科边界的重新界定。
但是,也恰恰由于这个原因,在对于“日常生活审美化”的肯定与期望背后,也就隐含着一个美学与文艺学何谓、美学与文艺学何为的根本问题。
兹事体大,因此,认真的辨析无疑势在必行。
一、“日常生活审美化”是一个伪命题与国内“日常生活审美化”提倡者的看法不同,在笔者看来,“日常生活审美化”根本就是一个伪命题。
真实存在着的,恰恰是“日常生活非审美化”。
之所以会在提倡者那里出现完全相反的价值取向,则是因为他们对于“日常生活审美化”的特定语境缺乏深刻的把握。
浅论生活美学中的日常生活审美化与审美生活日常化
浅论生活美学中的日常生活审美化与审美生活日常化生活美学是指人们对生活中美的感知和追求,是一种对美的理解和追求的态度和观念。
而日常生活审美化与审美生活日常化则是生活美学的具体体现,是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如何将审美化融入生活并使之成为日常习惯的过程。
日常生活审美化,是指将生活中的方方面面都视作艺术品一样去呵护和经营,追求在日常生活中的每一个细节都呈现出美感和艺术性。
日常生活审美化的核心在于用心观察生活,用心设计和打造生活中的细枝末节,让生活变得更加美好、有趣和充实。
这需要我们在日常生活中懂得欣赏美的品质,注重细节,追求完美,培养审美的眼光和氛围。
日常生活审美化需要我们关注细节。
美妙的生活之所以美妙在于它的细节,细节是美好生活的全部。
我们可以从餐具的陈列、家居布置、食物的搭配、服饰的搭配等方面去关注细节,让生活中的每一处角落都透露出美的气息。
在家中的备餐过程中,我们可以把菜肴摆放的美观一些,也可以在餐具的摆放上多费些心思,让餐品更富有诱人的视觉效果;又如,在家居布置中,我们可以选择一些简约优雅的家具和摆件来装点居室,让整个家具环境充满温馨和艺术的氛围。
日常生活审美化需要我们注重品质。
品质是美的外延,也是审美化的重要体现。
我们可以从选择生活日常用品开始,挑选一些品质优良的物品,让生活更加美好。
在购买食材时,我们可以选取一些新鲜、有机的食材,这样烹饪出来的美食不仅更有营养,口感也更加出色;又如,在选择衣物时,我们可以挑选一些面料上乘、款式时尚的衣物,使自己在日常生活中更具品味和风采。
日常生活审美化需要我们追求完美。
让生活变得更美的关键在于我们不停地追求完美,不断地提升生活品质。
我们可以在生活中不断地自我调节,不断地学习,努力让自己的日常生活变得尽善尽美。
我们可以在饮食方面追求更健康、更美味的食物,可以在生活习惯上不断调整自己,以更好的方式去呵护自己的身体和心灵;又如,在外表形象上,我们可以不断追求更好的外表形象,不仅可以从服饰搭配上找到适合自己的风格,还可以从注重仪表、仪态改善自己的形象。
浅论生活美学中的日常生活审美化与审美生活日常化
浅论生活美学中的日常生活审美化与审美生活日常化生活美学是人们对生活中美好的追求和感悟,是一种关于生活的审美观念和态度。
日常生活审美化和审美生活日常化旨在让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寻找美的存在,从而提高生活品质和审美情趣。
本文将从审美化和生活日常化两个方面来探讨生活美学在日常生活中的重要性和实践方法。
我们来谈谈生活美学中的日常生活审美化。
日常生活审美化,是指通过审美的眼光和态度来对待日常生活中的方方面面,让平凡的事物和行为变得美好和有意义。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时常会忽略周围的美好和细节,而忙碌的工作使我们没有时间和精力去发现生活中的美。
审美化日常生活可以给我们带来更多的美好和满足。
要实践日常生活审美化,首先需要培养审美情趣和审美意识。
审美情趣是一种对美的感知和享受,是通过对自然、艺术、人文等领域的美感体验和情感共鸣而形成的。
我们可以通过欣赏美丽的风景、细听动人的音乐、观赏优秀的艺术作品等方式来培养自己的审美情趣。
还可以通过阅读诗歌、小说、散文等文学作品,或者品味一杯香浓的咖啡、一口美味的食物,来感受生活中的美好和情感。
要注重日常生活环境的布置和整理。
我们可以通过布置家居环境、选择家具装饰和植物摆放等方式来打造美好的生活空间。
在家中选择一些简约大方、色彩和谐的家具,悬挂一些美丽的画作或照片,摆放一些绿植和鲜花等,可以让家居空间更加温馨舒适和充满生活气息。
我们还可以根据个人喜好定制一些独特的DIY装饰或手工艺品,增加生活的趣味性和个性化。
要注重日常生活中的精神文化修养。
生活美学强调内在修养和精神追求,我们要注重提升自己的精神文化素养,培养自己的内在修养和品质。
可以通过阅读、学习、思考、交流等方式来提升自己的学识和修养,培养自己的理性思维和情感修养,增强对美好事物的关注和感受力。
只有通过内在修养和追求,才能真正体会到生活中的美好和深刻的意义。
日常生活审美化是一个让我们提高生活品质和发现美好的过程,需要我们用心去感受和体验生活中的美。
马克思主义美学视域中的审美现代性问题研究
031文艺评论马克思主义美学视域中的审美现代性问题研究最近现代西方学界一个非常重要的理论话题就是审美现代性。
西方学者认为,社会现代性和审美现代性存在着相互对立的概念,在资本主义制度下,审美现代性通过自律性中艺术和审美进行事物批判的方式将其作用充分出来。
以此进行资本主义现代性呼唤人性的全面自由以及批判人类发生的异化,马克思思想中存在审美现代性的深刻内涵。
但马克思的维度使实践,形成颠覆,通过历史的唯物主义批判资本主义现代性,以此寻找在实践革命中可以实现人身自由且全面发展、全面解放的目标,与现代主义所需求的感性、心灵和精神解放的审美现代性存在不一致的方向,形成了马克思审美现代性独有的特色路径。
现代性是一个包涵多重含义和涉及多重领域的复杂问题美国物理学家霍尔觉得社会、政治、文化和经济使现代性的四大主要过程。
斯温伍德将文学审美概念的现代性、社会、历史范围的现代性以及设计到整个社会、文化变迁、意识形态和社会结构的结构该带现代性进行了划分。
无论对现代性的内涵和分层进行怎样的理解,在理论问题上最能引起人们关注的就包括社会现代性和审美现代性之间的关系。
西方学界认为,发生审美现代性使由于工业文明和科技理性发展待料的现代化社会弊端,是对社会现代性负面效应的一种纠正。
世界从进入18、19世纪的资本主义以来,科技正在发生着日新月异的变化,工业文明也在快速的发展,西方社会发生着快速的发展,与此同时,出现了很多的危机。
“从本质的角度来说,美学的现代性使通过否定性进行定义:其进行资产阶级的否定,对艺术家以低级趣味作为主宰的情况下被守旧并且低俗的世界异化进行谴责。
”进行启蒙理性检讨的作用就是其学历的一大主要来源。
在现代性哲学中启蒙理性作为根基,不仅做出了在西方历史的宗教神学中解放了人类这一巨大贡献,还有将人放在一切事物之上的傲慢和狂热。
“将人们从恐惧中摆脱出来使启蒙最根本的目标。
但彻底启蒙了的世界却进入了由于胜利而招来的灾难中。
浅论生活美学中的日常生活审美化与审美生活日常化
浅论生活美学中的日常生活审美化与审美生活日常化生活美学是一种关注和追求生活品质的理念和态度。
在日常生活中,如何实现生活的审美化以及如何将审美融入到日常生活中,是一个重要的议题。
生活美学中的日常生活审美化体现在对细节的品味和追求。
生活中的点滴细节,如一杯咖啡的摆放,一抹墙壁的配色,一束鲜花的摆放等,都可以成为生活的装点和审美的表达。
日常生活审美化需要我们关注周围的环境,细心观察,从中找寻美的存在,并对其予以欣赏和赞美。
通过这种方式,我们可以提升生活品质,体验到生活的美好与愉悦。
审美生活日常化是指通过日常的行为和习惯来实现对生活的审美追求。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可以通过选择高品质的食材来烹饪美食,通过选择适合自己的服装来展示个人风格,通过收集艺术作品或者阅读优秀的文学作品来提升审美素养。
审美生活日常化需要我们对自己和生活有一个高度的要求,无论是从内在的修养还是外在的装扮上,都要追求精致和品位。
只有将审美作为日常生活的一部分,我们才能真正享受到生活的美好和意义。
生活美学中的日常生活审美化与审美生活日常化还需要我们保持一种积极向上的心态和态度。
生活中难免会遇到各种挫折和困难,但我们需要学会以一种审美的眼光去看待这些问题。
通过审美的视角来审视困境,可以让我们更好地应对和解决问题,并从中发现生活的乐趣和价值。
生活美学的日常生活审美化与审美生活日常化需要我们不断地提升自己的审美能力和素养。
这需要我们不断地研究和学习,了解艺术、设计、文学等各个领域中的经典作品和优秀作品,从中汲取灵感和营养。
我们还需要培养自己的审美感受力和判断力,学会从日常生活中发现美,并用心去感受和体验。
生活美学中的日常生活审美化与审美生活日常化是一个不断追求和实践的过程。
通过关注细节,培养积极的心态和态度,提升自己的审美能力和素养,我们可以将审美融入到日常生活中,并享受到生活中的美好和意义。
日常生活审美化——马克思主义美学的理论视角
青岛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Journal of Qingdao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Social Sciences)第26卷第3期2010年9月Vol.26,No.3Sep.2010日常生活审美化:马克思主义美学的理论视角[摘 要]日常生活审美化是随着现代消费主义、大众文化、现代性与后现代性等理论的出现才进入人文社会科学视野的。
在如何看待日常生活审美化这一问题上,现代主义美学和后现代主义美学表现出两种不同的话语立场:前者主张保持审美的自律性和超越性,维护审美的无功利性和精神自由,却导致了审美与生活的脱节,审美成为资产阶级贵族的专利;后者主张消解精英主义文化观念,让审美回归普通大众的世俗幸福,倡导审美与日常生活的融合,却加重了审美的商品化、犬儒主义和虚伪主义。
面对现代主义美学和后现代主义美学暴露出来的双重危机,马克思主义美学一方面以实践论强调审美的大众化而非审美的泛化,另一方面又从人类学的根基上阐释审美理想对于人类的价值和意义。
[关键词]审美自律;日常生活;现代主义;后现代主义;实践[中图分类号]F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372(2010)03-0059-05The aestheticization of everyday life :A point view of the Marxism aestheticSHU Kai-zhi(College of Literature and Language, Huanggang Normal University, Huanggang 438000, China )Abstract:The aestheticization of everyday life, along with the emergence of modern consumerism, mass culture, and modernism and post-modernism, comes into the vision of Humanities and Social Sciences. Modern aesthetics and post-modern aesthetics show different positions towards the aestheticization of everyday life: the former retain the aesthetic transcendence and self-discipline, and maintain the non-utilitarian and aesthetic spirit of freedom , while lead to the dissociation of aesthetic from everyday life; the latter emphasize on clearing up elitist culture, advocate the concept of digestion, so that the secular aesthetic return to the general public well-being, and promote the integration of aesthetics and everyday life, while increase the commercialization of aesthetic, cynicism and hypocrisy doctrine. Facing the double crisis exposed by the modern aesthetics and post-modern aesthetics, Marxism aesthetics, on the one hand, emphasize the popularization rather than generalization of the aesthetic, on the other hand, interpret the value and significance of the aesthetic ideal for human beings.Key words:self-discipline of aestheticization; everyday life; modernism; post-modernism; practice日常生活本是社会中的普通个体自发的、自在的生活样式,包括日常起居、日常交往、日常消费、日常饮食等,它与社会个体的存在息息相关,在日常生活中,人们进行生产消费活动,满足人类最基本的生存需求。
[美育,马克思主义,美学]从马克思主义美学看当代大学生美育的问题
从马克思主义美学看当代大学生美育的问题马克思的美育思想主要体现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德意志意识形态》、《剩余价值论》和《资本论》等一些著作中,比如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认为人也按照美的规律来建造,劳动创造了美,但是使工人变成了畸形。
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提出物质生活的生产决定神学、政治、文学等等。
他的美育思想主要体现在对文艺作品的批评和评论中。
通过马克思美育思想的审视,我们可以发现看到当今社会大学教育中美育部分的缺失,大学生审美能力薄弱,审美境界不高,应针对这些问题找出解决途径,从正视美育的作用和意义,完善美育课程的设置,加强美育教师队伍建设,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等方面提高大学生的审美能力,对大学生自身人生的完善,对推动社会和谐进步发展都有着积极的意义。
一、马克思主义美育的基本观点马克思在对人类社会历史的考察中,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结合无产阶级革命运动,批判地吸取改造了美学史上、特别是德国古典美学的成果,并对人类审美意识的产生和发展,做出了有重大理论意义的科学阐述,奠定了马克思主义美学的坚实基础。
马克思把审美意识、艺术现象看作是由一定的社会存在和经济基础决定的一种社会意识和社会意识形态。
物质生产的发展归根结底制约着整个人类历史的发展,从而制约着审美和艺术的发展。
但马克思又指出艺术的特殊性及其与物质生产之间的不平衡性,充分注意到了艺术的复杂性、艺术美的时代性和永恒性等重要美学问题。
马克思还从物质生产的劳动实践出发,考察了美的本质和审美意识的产生,提出了许多具有划时代意义的重要观点。
马克思并没有像席勒和其他美学家一样过分的夸大美育的意义,并不过分的认为美育是弥合分裂的人性的唯一途径,而是客观的指出美育对于人生具有非常积极的作用,对精神的提升有着巨大的推动作用。
马克思认为教育的根本目标是要培养全面发展的人,强调个性的丰富性和活动的全面性。
认为美育的意义指向人的自我全部感觉与特性的实现与生活,人的主体力量的全部展开与丰富。
日常生活审美化马克思主义美学的理论视角
日常生活审美化:马克思主义美学的理论视角作者:舒开智来源:《青岛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第03期[摘要]日常生活审美化是随着现代消费主义、大众文化、现代性与后现代性等理论的出现才进入人文社会科学视野的。
在如何看待日常生活审美化这一问题上。
现代主义美学和后现代主义美学表现出两种不同的话语立场:前者主张保持审美的自律性和超越性,维护审美的无功利性和精神自由,却导致了审美与生活的脱节,审美成为资产阶级贵族的专利;后者主张消解精英主义文化观念,让审美回归普通大众的世俗幸福,倡导审美与日常生活的融合,却加重了审美的商品化、犬儒主义和虚伪主义。
面对观代主义美学和后现代主义美学暴露出来的双重危机,马克思主义美学一方面以实践论强调审美的大众化而非审美的泛化,另一方面又从人类学的根基上阐释审美理想对于人类的价值和意义。
[关键词]审美自律;日常生活;现代主义;后现代主义;实践[中图分类号]F7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8372(2010)()3-0059-05日常生活本是社会中的普通个体自发的、自在的生活样式,包括日常起居、日常交往、日常消费、日常饮食等,它与社会个体的存在息息相关,在日常生活中,人们进行生产消费活动,满足人类最基本的生存需求。
长期以来,日常生活世界只是一个经验的世界,是人类社会结构中最基础的层次。
随着现代消费主义、大众文化、现代性与后现代性等理论的出现,“日常生活审美化”才作为一个问题开始进入人文社会科学的视野。
让·鲍德里亚在《消费社会》一书的开篇写道:“今天,在我们的周围,存在着一种由不断增长的物、服务和物质财富所构成的惊人的消费和丰盛现象,它构成了,人类自然环境中的一种根本变化。
恰当地说,富裕的人们不再像过去那样受到人的包围,而是受到物的包围。
”鲍德里亚这里所说的“物的包围”就是消费社会的一个普遍景观。
日常生活审美化现象的出现正是建立在消费主义逻辑之上,是现代性和资本主义发展的必然。
浅论生活美学中的日常生活审美化与审美生活日常化
浅论生活美学中的日常生活审美化与审美生活日常化1. 引言1.1 生活美学的概念在生活美学的定义中,审美并不仅仅是指对外在美的感知和欣赏,更包括了对内在感受和体验的关注和呵护。
生活美学强调的是如何通过审美的眼光和态度去构建美好的生活,让生活充满艺术的感染力和美好的体验。
生活美学的概念不仅仅局限于艺术领域,而是贯穿于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
审美化的生活环境、审美生活的实践方式,都是生活美学的重要内容。
通过对生活美学的概念深入理解,人们可以更好地规划自己的生活,让生活变得更加丰富多彩、有意义和幸福美满。
生活美学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它可以引导人们向着更美好的生活方式和境界前进,实现心灵与日常生活的和谐统一。
1.2 日常生活的审美化和审美生活的日常化日常生活的审美化和审美生活的日常化是指在日常生活中注重审美的体验和实践,使审美成为生活的常态和习惯。
从日常的点滴之处,我们可以发现生活本身就蕴含着无限的美感,只要我们有心去感受和体味。
审美化的生活环境营造是日常生活中审美化的重要体现,通过精心布置家居、选择高品质的生活用品、注重细节的处理等方式,使生活环境充满美感和艺术气息。
审美生活的实践方式则是通过品味文学、音乐、美术等艺术形式,培养自己的审美情趣和审美能力,让审美成为日常生活中的一种习惯和态度。
在日常生活中体验和感受美的我们也会不断培养和提升自己的审美情感,让美成为我们生活的一部分,与我们的情感、思想和态度进行深度互动。
生活美学的重要性在于提升人们的生活品质和幸福感,让生活不仅仅是简单的生存,更是一种享受和体验。
审美生活的意义和价值则在于让我们更加热爱生活,更加珍惜身边的美好,从而塑造出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和情感体验。
通过日常生活中的生活美学实践,我们可以让生活变得更加丰富多彩,更加有意义和价值。
2. 正文2.1 日常生活中的审美体验日常生活中的审美体验是人们在日常生活中通过感知、欣赏和体验美感所得到的感受和享受。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们 的生 活 , 以超 乎想象 和认 知能 力 的速度 , 迅速 打
破了传统的生活与艺术的界限, 人们不无惊奇地 发现 , 似乎 就在 一夜 之 间 , 我们 这些 凡夫俗 子就 已
经 轻松 地走 进 了 曾经 是 多 么 神圣 的艺 术 殿 堂 , 参 与 了一场 场 梦 幻 似 的 审美 盛 宴 。然 而 , 场 “ 这 盛 宴” 竟是 为大 众 提供 了真 正 的审 美享 受 还 是 仅 究 仅在权力资本运作下审美消费 的“ 乌托邦” ?美 与美 学在 这 场 新 的 变革 中正 在 经 历 着 怎样 的 裂
” 艺 术 在 这 个 过 程 中 所 扮 演 的 即 使 不 是
“ 堕落天使 ” 的角色 , 起码 也 是 一个 黯 然 神伤 的 旧
日英 雄 。“ 艺术 这 个概 念 已经 无 可 争辩 地 蒙 受 了
后 现代 主义 理 论 和 实 践 的致 命 一 击 。 ‘ ’ 术 美 艺
过程 , 所以, 审美的生成也是个体的本质向着 自身 “ ” 类 本质 的生成 , 审美愉 悦 的本质 就 是 人 的 自我
认识 自然 、 社会 和 自身 的更 高层 次 的需 要 , 从而 体 现为 “自由” “ 、 自觉 ” 的类特性 , 正是 在这 一 点上 , 使人 类 区别 于 动物 , 为 有 能 力 超越 自然 受 动性 成 的一 类 。所 以 , 马克 思 主义美 学 中 , 在 审美 是产 生
崇高的缺 失
马克 思主 义 始 终 没 有 离 开 “ ” 谈 美 和 审 人 来 美 。在 马克思 主 义看 来 , 美 是 人 通过 实 践 活 动 审 将 自身全 面 的本 质 与对象 化所形 成 的一种 自由的 关 系 , 象化 的过 程 也是 人 的本 质 展 开 和生 成 的 对
变 ?本文 拟从 马克 思 主义 美 学 的角 度 对 “日常 生 活审 美化 ” 进行 考察 。
一
存状 态 。从 这 一方 面理 解 , 日常 生 活 的 审美 化 与
马克 思 主义所 预设 的人类 审美化 生存 的理 想境 界
化 并不 等 于 审 美 化 生 存 。我们 正在 经历 的 日常生活 审美化 似乎 就是 这
实现 而得 到 的具 有 肯 定 意 义 的情 感 体 验 。这 样 , 审美 不仅 体现 了人 之 为人 的 “ 们 的需 要 即他 们 他
已经被降级为不过是一个人借 以展示并试 图维持 自己精英 地 位 的一 面 透 明 的 意 识 形 态 旗 帜 。 _ ”2
“ 大众 ” 升格 为“ 英 ” 必 是事 实 , 是 , 精 英 ” 精 未 但 “ 沉 沦为 “ 大众 ” 已属 不 争 。所 以 , 日常生 活 的 审美
样 的现 实 : 审美 活动 已经超 出 了所 谓 纯 艺术/ “ 文
学 的范 围 , 渗透 到大 众 的 日常生 活 中 , 艺术 活 动 的 场所 也 已经远 远逸 出与 大众 的 日常 生活严 重 隔离 的高 雅 艺 术 场 馆 , 入 到 大 众 的 日常 生 活 空 间 深
… …
、
第 3 8卷 第 4期
21 年 7月 02
徐州师范大学学报 ( 哲学社会科学版 )
J fXuh uNoma n . P i sp ya d S ca ce csE io .o z o r lU i ( hl o h n o ilS in e dt n o i
Vo . 8, . 13 No 4
感 , 谓 的 “ 乐 ” 是 满 足 于 感性 形 式 , 乏 深 度 和 理 性 反 思 的 艺 术 和 美 , 不 符 合 人 的 本 质 力 量 的 实 现 所 所 快 只 缺 并
要 求的全面和丰富性的要 求。消费着的大众在 看似 自由的审 美幻 象 中没有获 得真正 的“ 美民主” 一个被 审 , 商业资本 所精 心设计 的“ 增殖计划” 主宰 着大众的消 费和审 美, 主体在对 象中的“ 蔽” 反映 出的是 这种审 美 遮 , 文化 中“ 专制” “ 和 返魅 ” 的强大力量 , 而不是人 的 自由、 自觉的本质 力量的真正确证 。 ‘ [ 中图分类号 ] 12 / 84 3 04 B 3 . [ 文献标识码 ] A [ 文章编号] 10 —4 5 2 1 )40 5 -5 076 2 ( 0 2 0 - 20 0
J1 2 2 u., 01
马克 思主 义 美学 视 野 下 的 “ 日常 生活 审 美化 ’ ’
梁 爱 民
( 江苏大学 教师教 育学院, 江苏 镇 江 22 1 ) 10 3
[ 关键词] 日常 生活 审美化 ; 崇高; 人的本质力量 ; 自由; 审美民主 [ 摘 要] 在马克思主义 美学看来 , 关的生产是 “ 真正的生产 ” 美是人 的本质 力量 实现 自身的诉求和见 , 证, 是人的 自由、 自觉的类特 性 的体 现。“ 美化 时代” 审 只是 “ 的“秀” , 高的缺失使 美感 只停 留于快 关” 场 崇
日新 月 异 的 电子技 术 、 无孔 不入 的媒介 传播 、 铺 天 盖地 的 图像 渲 染 , 我 们 的面前 充 满 目不 暇 使
接 的奇 幻光 影 和美 妙 声 色 , 这 一切 所 浸 淫 的 我 为
的性 ” 更 重 要 的 是 , 审 美 关 系 中 , 还 实 现 了 , 在 人
[ 收稿 日期]0 10 -8 2 1 -92 [ 基金项 目] 本文系教育部规划基金项 目“ 马克思主义一 元本质规 定与多样存 在形态及其 关系研究 ” 项 目编 号:O J 7 0 2 ) ( lY A 2 0 3
阶 段 性成 果 。
[ 作者简介 ] 梁爱 民, , 男 江苏泰州人 , 江苏大学教师教育学院副教授 , 文学博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