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喻比拟借代夸张
小学语文修辞:比喻、拟人、排比和夸张详解和示例
赋予事物以人类的行为特点,生动形象地表达出作者的情感,让读者感到所描写的物体显得更活泼、亲近,使文章更加生动形象。
拟人手法又可分为三种情况。
【第一种】生物拟人化。
例如:
①波浪一边歌唱,一边冲向高空去迎接那雷声。(高尔基《海燕》)
②每条岭都是那么的温柔,虽然下自山脚,上至岭顶,长满了珍贵的林木,可是谁也不孤峰突起,盛气凌人。(老舍《小花朵集》)
3、排比
1、定义
排比是一种修辞手法,利用意义相关或相近,结构相同或相似和语气相同的词组(主谓/动宾)或句子并排(三句以上),达到一种加强语势的效果。把结构相同或相似、意思密切相关、语气一致的词语或句子成串地排列的一种修辞方法。
2、排比的作用
用排比来说理,可收到条理分明的效果;用排比来抒情,节奏和谐,显得感情洋溢;用排比来叙事写景,能使层次清楚、描写细腻、形象生动……(这也是排比)
③录音机接受了女主人的指令,“叭”地一声,不唱了。(王蒙《春之声》)
上面这些例句中,把“波浪”、“岭”、“录音机”非生物当作人来描写,赋予它们一些人的动作和思想感情。
【第二种】有生物拟人化。
例如:
①单是周围的短短的泥墙根一带,就有无限趣味。油蛉在这儿低唱,蟋蟀们在这里弹琴。(鲁迅《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三)运用排比说理,可将道理说得充分透彻。“燕子去了,有再来的时候;杨柳枯了,有再青的时候;桃花谢了,有再开的时候……”(朱自清《匆匆》) “一日之计在于晨,一年之计在于春,一生之计在于勤。” (谚语)
恰当地运用排比才能表达强效果。运用排比必须从内容的需要出发,不能生硬地拼凑排比的形式。排比句读起来感到琅琅上口,有一股强大的力量,能增强文章的表达效果。
排比的行文有节奏感,琅琅上口,有极强的说服力,能增强文章的表达效果和气势,深化中心。
语文修辞手法
语文修辞手法语文修辞手法一般有:比喻、比拟、夸张、借代、双关、反语、映衬、设问和反问、拈连和仿词、移就、对偶、排比、回环、层递、反复、古诗文修辞〈1〉比喻1、定义:就是打比方。
描写事物或说明道理时,用同它有相似点的别的事物或道理来打比方。
分为明喻、暗喻、借喻三种基本格式。
2、明喻:本体(被比的事物)、喻体(作比的事物)和比喻词(像、如、似、似的、好像、一样等)都出现的比喻。
3、暗喻:本体和喻体都出现而比喻词不出现的比喻。
代替比喻词的词语是:“是”、“就是”、“成了”、“成为”、“等于”等。
4、借喻:本体和比喻词都不出现而借喻体来代替本体的比喻。
例:王老师的办公桌上,高高耸起了一座大山。
5、比喻的特殊格式(1)引喻:柴多火焰高,人多主意好。
(2)较喻:可是在中国,那是确无写处的,禁锢得比罐头还严密。
(3)修饰喻:偏见的树,在王教授的头脑中已经根深蒂固了。
(4)同位喻:祝愿祖国母亲繁荣昌盛!(5)否定喻:这个整天同钢铁打交道的技术员,他的心倒不像钢铁那样。
6、使用比喻应该注意以下几点:(1)本体和喻体必须是不同类事物,但在某一点(或几点)上极其相似。
(2)要用具体比抽象,用浅显比深奥,用熟悉比陌生,让人容易理解,使人容易接受。
(3)比喻要新颖,不落俗套。
7、比喻的口头描述妹妹的脸蛋像苹果一样红。
把脸蛋比作苹果用苹果喻(比喻)脸蛋把脸蛋喻为苹果8、几种假冒比喻(1)他长得像他爸爸。
(同类作比)(2)何首乌根像人形。
(形状同类作比)(3)他好像刚才出去了。
(表示推测,没有喻体)9、比喻的作用(1)可以使语言形象化。
(2)可以把深奥的道理说得浅显易懂。
(3)可以揭示事物的本质,并鲜明地表达作者的感情,表明作者的立场。
〈2〉比拟1、定义:把物当作人,把人当作物来写,或把甲物当作乙物来写。
包括拟人和拟物两种。
2、拟人:把物当作人来写,赋予物以人的动作行为或思想感情。
作用:赋予事物以人的特性,主要是为了把人的感情寄托于事物,使人的感情得到更为充分的抒发;同时也是为了把事物写得生动活泼一些,使读者感到亲切有趣。
古诗词中常见修辞手法
古诗词中常见修辞手法比喻、比拟、借代、夸张、双关、对偶、对比、设问、反问、用典、互文、叠字、反复、顶针、反语等。
1.用典凡诗文中引用过去之有关人、地、事、物之史实,或语言文字,而增加词句之含蓄与典雅者,即称“用典”。
2比喻【作用】比喻使所描绘的事物生动、形象。
【术语】生动,形象;化平淡为生动,化抽象为具体,化深奥为通俗,化冗长为简洁。
3拟人【作用】拟人能促使读者产生联想;赋予事物以人的特征、灵性,给人以亲切之感;使所描绘的事物更加形象、生动。
4双关【作用】可以借助双关表达委婉含蓄,意味深长的情感。
5对比【作用】对比可以突出各自鲜明的特点,有助于表达思想情感。
6夸张【作用】1.揭露素质,给人以启示。
2.烘托气氛,增强感染力。
3.增强遐想;发明气氛。
7借代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XXX《如梦令》#用“绿”和“红”两种颜色分别代替叶和花,写叶的茂盛和花的凋零。
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浔阳地僻无音乐,终年不闻丝竹声南国烽烟正十年举酒欲饮无管弦8互文秦时明月汉时关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主人下马客在船XXX后檐,XXX前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辉煌,若出其里。
#作用:运用互文手法,使诗句言语明快,布局工致,声韵协调。
9设问问君能有几多愁?好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XXX《虞美人》#运用设问的手法,表达了作者深长的亡国之愁苦。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XXX《如梦令》#运用设问的手法,表达了作者内心深切的惜花之情。
10叠字年年岁岁花类似,岁岁年年人不同XXX《白头吟》XXX虽在,XXX难托。
莫,XXX,XXX《钗头凤》寻寻觅觅,冷冷静清,凄凄惨惨戚戚XXX《声声慢》青青河畔草,郁郁园中柳。
XXX楼上女,皎皎当窗牖。
XXX红粉妆,纤纤出素手。
《古诗十九首之二》11反复XXX(XXX)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
爱上层楼,为赋新词强说愁。
现在识尽愁滋味,欲说还休。
欲说还休,却XXX好个秋!如梦令(后唐庄宗XXX)曾宴桃源深洞,一曲舞鸾歌凤。
文言文的修辞手法
文言文的修辞手法导读:文言文的修辞和现代汉语的修辞一样,都是在特定的情况下,為了把话说得更好一些,说得更得体一些,说得更為有趣一些。
中学课本中的文言文主要运用了以下一些修辞方法:比喻、夸张、借代、比拟、设问、双关、对比、对偶、排比、反復、讳饰、互文、并提,等等。
(一) 比喻文言文的比喻与现代汉语的比喻一样,有本体和喻体,也有比喻词,当然,有的只出现喻体,有的没有比喻词。
例1 如今人為刀俎,我為鱼肉,何辞為?(《史记·项羽本纪》) 译文:如今人家好像是厨房的刀和砧板,我们好比是放在砧板上的鱼和肉,这样紧迫的情况,还要向人家告辞干什么呢?例2 自疏濯淖污泥之中,蝉蜕於浊秽。
(《史记·屈原贾生列传》) 译文:使自己自动地远离污泥浊水,像蝉脱壳那样摆脱污秽环境。
例1用 "刀俎"和"鱼肉"比喻对方和自己,将两种对比强烈的不同地位和危急的形势作了生动形象的描绘。
例2用"污泥"和"浊秽(环境)"比喻邪恶的势力,用"蝉蜕"比喻自己的洁身自好,比喻具体形象,句子通俗易懂,屈原的周遭环境和他的人生态度在比喻句中有了清晰的交代。
(二) 夸张夸张,主要是通过形象的语言,把被描写的事物加以艺术地夸大或缩小,给人以比较强烈的感觉,从而增强句子的表现力和感染力。
例1 人固有一死,或重与泰山,或轻於鸿毛。
译文:人本来就免不了一死,有的人死得比泰山还要重,有的人死得比鸿毛还要轻。
例2 秦有余力而制其弊,追亡逐北,伏尸百万,流血漂櫓。
译文:秦国便有了剩余的精力,乘对方的困敝而制服他们,在战场上追逐逃走的败兵,杀得敌人流下无数的尸体,血流成河,可以漂浮盾牌。
例3用 "泰山"和"鸿毛"来比轻重,将死的价值夸大和缩小,夸大和缩小中表明了作者爱憎分明的态度和涇渭分明的价值取向。
例2用"百万"的"伏尸" 和血流成河可以漂浮盾牌来形容战争的残酷,夸大的描述中刻画了秦国的强大和残忍,以及其他国家的弱小和惨败。
修辞手法之比喻比拟借代的区别联系
借喻与借代旳区别
相同:一事物代另一事物 不同:其一,借喻侧重相同性,借代侧重有关性。
其二,借喻能改为明喻而借代不能 。 即:借代-只代不喻;借喻-喻中有代
• 例如:不拿群众一针一线(借代) 我就懂得,我们之间已经隔了一层可悲 旳厚障壁了.(借喻) (可改为明喻:我们之间旳隔膜像一层可悲 旳厚障壁)
例如:马克思主义和中国革命旳关系,就是箭和靶旳关系。 (3)借喻。经典形式是:甲代乙。不出现本体,直接论述喻体。 但它不同于借代。借代取两事物有关点,借喻取两事物旳相同点。 例如: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4)博喻 连用几种比喻共同阐明一种本体。 雨最寻常旳,一下就是三两天,可别恼。看,像牛毛,像花针,像 细丝,密密地斜织着。家屋顶上全笼着一层薄烟 。
(4)名称代本体。 例:我买了一台“苹果”。
(5)材料代该事物 例如:五十年间万事空,懒将白发对青铜 (6)借作者代著作 如:读点鲁讯 (7)借产地替代事物 如:给客人沏杯龙井
(8)详细代抽象如: 枪杆子里出政权
从他旳祖父到
借代旳作用
他,三代不捏 锄头柄了。
①形象生动、要点突出。
②简洁、精炼。
③灵活,不死板,给人以幽默感。
构成 分类
本体
喻词
• 像、好像、好 明喻 有 像、犹如、似
、若
• 是、成、变成 暗喻 有 、 成为、看
成、化作
喻体
有 有
借喻 无
无
有
• 连用几种比喻,对同一本体 博喻 从不同角度、不同相同点进
行比喻。
构成比喻必须具有旳条件:
(一)甲和乙必须是本质不同旳事物。
(二)虽有喻词,但不是比喻。
①同类相比。例如:他旳性格很像他母亲。 ②表达猜度。例如:他刚刚好像出去了。 ③表达想象 例如:每当看到这条红领中,我就 好像置身于天真灿漫旳少年时节。 ④表达举例。例如:此次考试诸多同学旳进步很大, 像张昊、李疏桐等等。
小学语文修辞:比喻、拟人、排比和夸张
小学语文修辞:比喻、拟人、排比和夸张修辞手法小学常用的修辞手法有:比喻、拟人、夸张、排比、对偶、反复、设问、反问、引用、对比、借代、反语、顶真、互文、比拟等。
是修饰文字词句、运用各种表现方式,使语言表达得准确、鲜明而生动有力。
1、比喻:就是打比方,利用事物间相似的地方,借一个事物说明另一个事物的方法。
2、拟人:把人的特征给予事物,让事物如人一样说话、活动、有感情。
3、夸张:对事物进行扩大或者缩小的描述,不同于说大话,而是艺术的扩大或缩小。
4、排比:三个或三个以上结构相同或相似的词组或句子排列起来,借以增强表达效果和气势。
5、反问:(用问的预期表达确定的意思或加重语气)有问答在句中。
设问,自问自答。
6、借代:不直接说出要说的人或事,而是借用和这个事或人相关的人或事。
7、引用:引用别人的话或成语、典故等。
8、反语:故意说反话,用一种本来意思相反的词语或句表达意思。
9、对比:把正反两个事物或者事物的正反两方面进行对照。
10、反复:为表达强烈的感情有意重复使用某个词语、句子。
修辞手法,是语文学习中非常重要的手段:今天陈老师就讲一讲其中四种最常用的修辞手法:比喻、拟人、排比和夸张1 、比喻1、定义比喻就是“打比方”。
是根据两种不同性质的事物之间的相似之处,用一种事物来比方另一种事物的修辞手法。
2、结构比喻一般由三个部分组成,即本体(被比喻的事物或情景)、喻体(被拿来用作比喻的事物或情景)和比喻词(比喻关系的标志性词语)。
3、构成条件——注意事项构成比喻的关键:①甲(本体)和乙(喻体)必须是本质不同的事物;②甲乙之间必须有相似之处。
①②两条必须同时成立,否则比喻不能成立。
注:一个句子是不是比喻,不能单看比喻词。
下面几例不是比喻句:①他的性格像母亲。
——同类事物做比较②这天黑沉沉的好像要下雨。
——表示猜测③不要带着思想包袱去工作。
——词的比喻义4、比喻的目的比喻旨在于用形象的语言阐明思想。
即通过比喻的手法,让人对不明白、不理解、不清楚、不认识的事物得到认识和理解。
语文各种修辞手法的作用大全
语文各种修辞手法的作用大全常见的修辞手法有:比喻、比拟(分为拟人、拟物)、借代、夸张、对偶、排比、设问、反问(又名激问、反诘、诘问)、引用、反语、对比、反复、双关、联想、顶真、通感、互文、回环、移情、呼告等。
修辞手法的作用:(1)比喻:打比方。
例如:月亮像镰刀。
作用:能将表达的内容说得生动、具体、形象。
给人以深刻鲜明形象,使说理更透彻。
(2)拟人:把事物当人来写。
例如: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作用:把花草虫鱼鸟兽或其他无生命的事物当作人来写,使具体事物人格化,语言生动形象;将物赋予了生命,生动形象地写出了物的特征,表达了作者的思想感情。
(3)排比:三句或者三句以上相同的句式排在一起。
例如:作用:增强语言气势,表达强烈的思想感情,增强文章的说服力和感染力。
(4)夸张:把事物夸大或缩小。
例如: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作用:揭示事物的本质,烘托气氛,给人启示,加强渲染力,引发联想。
使表达的事物更突出、更鲜明。
(5)反问:只问不答,答案就在句中。
例如:不劳动,连棵花也养不活,这难道不是真理吗?作用:表达的意思更坚定,达到强化语气,强化感情的作用。
提醒人们注意、引起思考、突出某些内容。
(6)设问:自问自答。
例如: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作用:提醒人们思考,加强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7)对偶:结构相同,字数相同。
例如: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
作用:整齐匀称,节奏感强,高度概括,有音乐美。
(8)对比:把两种对应的事物对照比较。
例如: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
有的人或者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他还活者。
作用:能使语言色彩鲜明,感受强烈,能够突出被表现事物的本质特征,加强文章的艺术效果和感染力。
(9)反复:同一语词多次出现。
例如:沉默呵,沉默呵!不在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死亡。
作用:增强语气或语势,表达强烈的思想感情。
常见的9种修辞手法
常见的9种修辞手法有:比喻、比拟、借代、夸张、对偶、排比、反复、设问、反问。
1、比喻就是打比方,是用本质不同又有相似点的事物描绘事物或说明道理的修辞手法。
2、比拟就是把甲事物当作乙事物来描述、说明的修辞手法。
3、借代指不直说某人或某事物的名称,而借用与它密切相关的人或事物来代替的修辞手法。
4、夸张,为达到某种表达效果,对事物的形象、特征、作用、程度等方面着意扩大或缩小的修辞手法。
5、对偶就是用字数相等、结构相同、意义上密切相关的一对短语或句子来表达两个相同或相近的意思的修辞手法。
6、排比是把三个或三个以上结构相同或相似、内容相关、语气一致的短语或句子排列在一起,用来加强语势、强调内容、加重感情的修辞手法。
7、反复为了表达强烈的感情,有意重复使用某个词语、句子或句群的修辞手法。
8、设问无疑而问,自问自答,以引导读者注意和思考问题的修辞手法。
9、反问是一种为了加强语气,用疑问的形式表达确定的意思的修辞手法。
反问一般只问不答,答案暗含在反问句中。
正确使用常见的修辞手法
林下潼心
常见的修辞手法主要包括比喻、比拟、 借代、夸张、对偶、排比、反复、设 问和反问等九种。
高考对修辞手法的考查:一是准确辨 识,二是灵活运用。
• 一、比喻 • 1.含义:比喻就是打比方,是用本质不同又有 相似点的事物描绘事物或说明道理的修辞手法。 • 2.作用:比喻用在记叙、说明、描写中,化无 形为有形,化抽象为具体,化平淡为生动,化冗 长为简洁,化深奥为浅显,给读者留下鲜明、深 刻的印象。 • 3.构成:比喻一般由三部分构成,即本体(被 比喻的事物)、喻体(作比喻的事物)和比喻词 (比喻关系的标志性词语)组成。
七、反复 1.含义:反复是有意地重复同一词语或句子以强调某个意思 或抒发某种感情的修辞格。 2.作用:反复在诗文中,起到反复咏叹、表达强烈感情、突 出思想观点的作用(内容);同时还使诗文格式整齐有序,回 环起伏,充满语言美和节奏感(形式)。
如:沉默呵,沉默呵!不在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灭亡。 3.种类: (1)连续反复:接连重复相同的词语或句子,中间没有其他词 语间隔。如:你的每一个脚步,你的每一次呼吸,都是—— 革命……革命……革命…… (2)间隔反复:重复运用词语或句子,中间间隔其他词语或句 子。风雪一天比一天大,人们的干劲一天比一天猛,砍下的 毛竹一天比一天堆得高,为竹滑道修的架在两座高山之间的 竹桥,也一天比一天往上长。 补充:连续反复和间隔反复也可以交错使用。
• 二、比拟
• 1.含义:根据想象把物当作人写或把人当作物写,或把甲物当作乙物来
写,这种修辞手法叫比拟。
• 2.作用:比拟可将人的动作神态、思想情感、精神品格赋予某事物,使
语言生动形象、富有情趣、引起读者的强烈共鸣;或把某事物的特点写得
生动形象、色彩鲜明、意蕴丰厚,进而表达作者强烈的思想感情,给读者
运用各种修辞格常见修辞手法比喻比拟借代夸张反复对偶排比设问反问
五 排比
概念:
排比是由三个或三个以上结构相同或相似、内 容相关、语气一致的短语或句子排列在一起,用 来加强语势,强调内容,加重感情的修辞方式。
排比的种类:
(1)成分排比
即一个句子中的一些成分组成排比。 例如:延安的歌声是黑夜的火把,雪天的煤炭,大 旱的甘霖。
(2)分句排比
即一个复句的各个分句构成排比。 例如:他们的品质是那样的伟大和高尚,他们的意志是 那样的坚韧和刚强,他们的气质是那样的淳朴和谦逊, 他们的胸怀是那样的美丽和宽广。
(符合要求即可)
六、反复
为了表达的需要,有意重复某些词语或 句子,这种辞格叫反复。
分类:
1、连续反复:连续重复相同的词语或句子,当 中没有其他词语或句子间隔。
①盼望着,盼望着,东风来了,春天的
②沉默啊!沉默啊!不在沉默中爆发, 就在沉默中灭亡。
2.间隔反复:
反复的词语或句子,不是连续出现的,其 间有别的词语或句子使其间隔开来。
“中国不再需要孟姜女”用的是什么修辞手法? 其含义是什么?
借代。中国不需要对长城的意义和作用否定的观点。
所用修辞手法不同于其他三句的一项
√A. 寄言纨绔与膏粱,莫效此儿形状。
B. 山舞银蛇,原驰蜡象。 C. 雪地里踏着碎琼乱玉,迤逦背着北风而行。 D. 远处的山巅,近处的断崖,都笼罩在一片雪 帘雾障里。
②不管怎样,且把这矛盾重重的诗篇埋在坝下,它 也许不合你秋天的季节,但到明春准会生根发芽……
表达效果:
例1:沙果笑得红了脸,西瓜笑得比蜜甜,花儿笑得分了瓣,豌豆笑得 鼓鼓圆。(《红旗歌谣》)
将植物“沙果”“西瓜”“花儿”“豌豆”等都人格化了,形象生 动地描绘出了丰收的景象。
效果1:使表达形象生动。比拟可以让静的变成动的,让死硬呆板 的变成活泼和有生气的,让无性格的变成有性格的,让抽象的变 成具体形象,活灵活现的。
修辞格
常见修辞格修辞格又称辞格、修辞方式,是为了提高修辞行为的效果而运用的组织语言材料的策略性方法。
比喻、比拟、借代、夸张、双关、映衬、拈连、仿拟等修辞格侧重语义变化,是追求语言形象上的创造的策略;对偶、排比、回环、顶真、反复等修辞格侧重语形的呼应变化,是追求语句组织上的创造的策略。
一比喻比喻就是打比方,是用某一事物或情境来比况不同类的另一事物或情境。
比喻是扩大话语的意义空间的最基本的手段之一。
运用比喻,可以用浅显的、具体的比喻深奥的、抽象的,也可以用抽象的、深奥的比喻具体的、浅显的。
被比的事物与作比的事物应该是不同类的,两者可以在一个或多个方面具有相似点。
两者的距离越远,越能获得意外的效果。
比喻的基本类型是明喻,由此有衍化出暗喻、借喻、博喻、撇喻等。
(一)明喻明喻是最典型的比喻。
在结构方式上最为完整:本体(被比的事物)、喻体(作比的事物)、比喻词(“像”、“如”、“若”、“似的”、“好像”、“如同”、“仿佛”、“一样”等)都出现,有时还可以顺势写出两者的相似点;在语义关系上也最为显豁,一般不容易与其他修辞格混淆。
如果用A表示本体,用B表示喻体,那么明喻的基本格式是:A像B。
有时也有B像A。
例:①梅雨潭是一个瀑布潭。
……那瀑布从上面冲下,仿佛已被扯成大小的几绺;……那溅着的水花,晶莹而多芒;远望去,像一朵朵小小的白梅,微雨似的纷纷落着。
(朱自清《梅雨潭》)②出洋好比出痘子、出痧子,非出不可。
小孩子出过痧痘,就可以安全长大,以后碰见这两种毛病,不怕传染。
我们出过洋,也算了了一桩心愿,灵魂健全,见了博士硕士这些微生虫,有抵抗力来自卫。
(钱钟书《围城》)(二)暗喻暗喻是本体和喻体都出现而比喻词不出现的比喻。
常见的有利用判断关系构成“A是B”,利用修辞关系构成“A的B”,利用并列关系构成“A,B”等。
(1)“A是B”型。
例:卑鄙是卑鄙者的通行证,高尚是高尚者的墓志铭。
(北岛《回答》)②君子之德,风也;小人之德,草也;草上之风,必偃。
鉴赏诗词手法:15种修辞手法
鉴赏诗词手法:15 种修辞手法比喻、借代、比拟、夸张、对偶、排比、设问、反问、对比、象征、通感、双关、用典、叠词、互文、列锦等。
1.比喻,用一种事物或情景来比作另一种事物或情景。
可分为明喻、暗喻、借喻。
有突出事物特征,把抽象的事物形象化的作用。
古典诗歌运用比喻,在写景状物时能突出形象,强化对特定意境的渲染;议理抒情时能以生动的形象强化表情达意,从而深化诗歌的主题。
如贺知章的《咏柳》巧妙而形象地将春风喻为剪刀,表现得自然有活力。
“遥望洞庭山水色,白银盘里一青螺”(刘禹锡《望洞庭》)诗歌巧妙地以“螺”作比,将皓月银辉下的山比做银盘里的青螺,色调淡雅,山水浑然一体。
2.借代,借用相关的事物来代替所要表达的事物。
借代可用部分代表全体,具体代替抽象,用特征代替人。
借代的运用使语言简练、含蓄。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李清照《如梦令》)诗中用“绿”和“红”两种颜色分别代替叶和花,写叶的茂盛和花的凋零。
如“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中的“朱门”,“江山代有人才出,各领风骚数百年”中的“风骚”。
3.比拟,把物当作人来描写叫拟人,或把人当作物来描写叫拟物。
比拟有促使读者产生联想,使描写的人、物、事表现的更形象、生动的作用。
“霜禽欲下先偷眼,粉蝶如知合断魂”(林逋《山园小梅》)这一联采用拟人的手法。
“先偷眼”极写白鹤爱梅之甚,它还未来得及飞下,就迫不及待地先偷看梅花几眼;“合断魂”一词写粉蝶因爱梅而至消魂,把粉蝶对梅得喜爱之情夸张到极点。
4.夸张,为了表达某种强烈的感情,突出事物的某个特征,说话时有意将事实夸大或缩小,这种修辞手法就是夸张。
如李贺的《李凭箜篌引》大量运用神话传说和夸张的描写,表现李凭的琴声具有“惊天地泣鬼神”的艺术魅力。
在浪漫主义诗歌中,夸张的手法随处可见。
如“天台一万八千丈,对此欲倒东南倾。
”(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李白《秋浦歌》)。
又如“三杯吐然诺,五岳倒为轻”(李白《侠客行》)以五岳为轻来夸张侠客然诺之重。
修辞手法主要有比喻
修辞手法主要有比喻、夸张、对偶、排比、用典、反语、反诘、设问、借代、反复、层递。
1、比喻:利用不同事物之间某些相似之处,借一种事物来说明另外一种事物。
作用:对事物特征进行描绘或渲染;用浅显易见的事物对深奥的道理加以说明。
2、比拟:把物当作人来写(拟人),把人当作物来写(拟物)。
作用:印象鲜明,便于表达作者感情。
3、夸张:故意言过其实,对人对事进行扩大或缩小的描述。
作用:易于突出人或事的本质,引起读者强烈共鸣。
4、对偶:结构相同或相似,字数相等的两个句子,或短语。
作用:整齐匀称,凝炼集中,概括力强。
5、排比:三项或三项以上结构相同或相似的句子。
作用:增强气势,说服力强,感染力强。
6、用典:诗文中,引用古籍中的故事,或词句。
作用:丰富而含蓄地表达内容和思想。
7、反语:适用与本意相反的词语,句子表达本意。
作用:比直接说更有感情,更有力量。
8、反诘:是反问句中的一种,这种反问句包含着答案,即反问之中已经带有答案了,不用再说答案了。
作用:语气更加强烈,更使印象深刻。
9、设问:正面问,自问自答。
作用:起到提醒注意,引导思考。
10、反复:有意重复某个句子或词语。
作用:突出思想,强调感情。
11、层递:三项或三项以上,不受语言格式的限制,而在内容上有等次性,或递升,或递降。
作用:层层推进,逻辑性强。
1.比喻(1)比喻的特点及作用比喻就是“打比方”。
即抓住两种不同性质的事物的相似点,用一事物来喻另一事物。
比喻的结构一般由本体(被比喻的事物)、喻体(作比方的事物)和比喻词(比喻关系的标志)构成。
构成比喻的关键:甲和乙必须是本质不同的事物,甲乙之间必须有相似点,否则比喻不能成立。
比喻的作用主要是:化平淡为生动;化深奥为浅显;化抽象为具体;化冗长为简洁。
(2)比喻的种类①明喻。
典型形式是:甲像乙。
本体喻体都出现,中间用比喻词“像、似、仿佛、犹如”等相联结。
例如:收获的庄稼堆成垛,像稳稳矗立的小山。
”②暗喻。
修辞手法
例3:你带一队人马把黑龙潭的水 牵到山下的坝子里来。
拟人的作用 (1)色彩鲜明; (2)描绘形象; (3)表意丰富。
运用原则
比拟的表达效果 主要是赋予感情,因 此使用比拟特别要注 意感情真切自然,用 语和谐,既要符合事 物本身的特点,又要 与人或事物的情况相 协调。
判断下列比拟是否恰当 我的母亲早已迎出来了, 接着便飞出了八岁的侄子 宏儿。
八、反复
1、概念:为了表达强烈的感情,有 意重复使用某个词语句子或句组, 这种修辞方法叫反复。
2、反复的种类: (1) 例1:等待着,等待着,载着你遗体的灵车,碾过
我的心。 例2:沉默啊,沉默啊,不在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灭 亡。
(2) 好个"友邦人士"!日本帝国主义的兵队强占了辽
吉,炮轰机关,他们不惊诧;阻断铁路,追炸客车;捕 禁官吏,他们不惊诧。中国国民党统治下连年内战,空 前水灾,买儿救穷,砍头示众,密密杀戮, 严刑逼供, 他们不惊诧。在学生情愿中有一点纷扰,他们就惊诧了!
七、反问 (反诘)
1、概念: 为了加强语气,用疑问句的形式表示确定的意 思,常用肯定形式表示否定,用否定形式表示肯定。 例1:就说蒋筑英吧.已经经过了这样长久的考 验,难道他入党的志愿,也一定要等到死后才能由 省委的追认才满足么? 例2:我呢,我难道没有应该责备的地方吗?
2、反问的作用:
语气强烈,具有无可辩驳的力量;能激发读 者感情,给读者造成深刻的印象。
例:有的人 有的人
骑在人民的头上:“呵,我多伟大!” 俯下身子给人民当牛马。
作用: 运用对比,能把好同坏,善同
恶,美同丑这样的对立揭示出来,给人 们以深刻的印象和启示。
分类
1、反面对比
把一个事物相反两个方面加以对比。例: ①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欤?(范仲淹《岳阳楼记》) ②他们是羊,同时也是凶兽;但遇见比更凶的凶兽时便现羊样,遇见比 他更弱的羊时便现凶兽样,……鲁迅《忽然想到》
表达方式、修辞手法与表现手法的区别
白梅 ——(王冕) 冰雪林中著此身,不同桃李混芳尘。 忽然一夜清香发,散作乾坤万里春。 答:本诗所用的表现手法及作用如下:⑴衬托,以冰雪林衬托梅花的坚毅耐寒;⑵对比,与混芳尘的桃花对比,显示梅的高洁守志;⑶托物言志(象征),借梅花的形象表达作者的理想追求。
觉几度、魂飞梦惊。后夜相思,尘随马去,月遂舟行。 [注]①泛菊:饮菊花酒。②吹梅:吹奏《梅花落》。
简析:这首诗主要运用了比喻手法。上片用“云边孤雁,水上浮萍”的比喻来表现离别之苦,下片用“尘随马去,月遂舟行”的比喻来表现思念之切。
例析:阅读下面一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⑵、借代:
借用相关的事物来代替所要表达的事物,借代可用部分代表全体,具体代替抽象,用特征代替人。借代的运用使语言简练、含蓄。 例如: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李清照的《如梦令》 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杜甫《自京赴奉先咏怀五百字》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李白《送孟浩然之广陵》 樯橹灰飞烟灭——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举酒欲饮无管弦。——白居易《琵琶行》 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表达方式亦可称为表达方法,是作者根据客观事物和表达思想感情的需要而运用的一种语言表达形式,属于文章的整体的语言运用形式。
常用的表达方式有五种:叙述、描写、抒情、议论和说明(诗歌中没有“说明”这一种)。
2.表达方式:
记叙:记叙人物的经历或事情的发生、发展、变化过程。
描写: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对人物、事件、环境所作的具体描绘和刻画。如:《孔雀东南飞》中对刘兰芝的描写:“足下蹑丝履,头上玳瑁光。腰若流纨素,耳著明月珰。指如削葱根,口如含朱丹。”其中白描是诗歌鉴赏中常见的一种表现手法。
常见修辞手法及作用1
常见修辞手法及作用常见的修辞方法有:比喻、比拟、借代、夸张、对偶、排比、设问、反问。
(1)比喻。
它是用某一具体的、浅显、熟悉的事物或情境来说明另一种抽象的、深奥、生疏的事物或情境的一种修辞方法。
比喻分明喻、暗喻、借喻三种形式。
明喻的形式可简缩为:甲(本体)如(喻词:像、似、若、犹、好像、仿佛)乙(喻体)。
暗喻的形式可简缩为:甲是(喻词:成、变成、成为、当作、化作)乙。
明喻在形式上是相似关系,暗喻则是相合关系。
借喻:只出现喻体,本体与比喻词都不出现。
如:燕雀安知鸿鹄之志!作用:能将表达的内容说得生动、具体、形象。
给人以深刻鲜明的形象,使说理更透彻。
(2)借代。
不直接说出要说的人或事物,而是借用与这一人或事物有密切关系的名称来替代,如以部分代全体;用具体代抽象;用特征代本体;用专名代通称等。
作用:可引人联想,形象突出、生动、具体、使特点更鲜明。
如:①不拿群众一针一线。
(一针一线代群众的一切财产)②不要大锅饭。
("大锅饭"代抽象的"平均主义")③花白胡子坐在墙角里吸旱烟。
(花白胡子是以特征代本体)④千万个雷锋活跃在祖国大地上。
("雷锋"以具体的形象代抽象的共产主义思想)(3)比拟。
把人当物写或把物当人来写的一种修辞方法,前者称之为拟物,后者称之为拟人。
作用:使具体事物人格化、语言生动、形象。
如:①做人既不可翘尾巴,也不可夹着尾巴。
(拟物)②蜡炬成灰泪始干。
(拟人)(4)夸张。
对事物的形象、特征、作用、程度等作扩大或缩小描绘的一种修辞方法。
作用:揭示事物的本质,烘托气氛,引起联想,使表达的事物更突出、更鲜明。
如: ①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
("三千丈"为扩大夸张)②芝麻粒儿大的事,不必放在心上。
("芝麻粒儿"是缩小夸张)(5)对比。
是把两种事物或同一事物的两个方面并举加以比较的方法。
作用:能使语言色彩鲜明,事物的性质、特征等更加鲜明突出。
语文常见的八种修辞手法解释及示例
语文常见的八种修辞手法解释及示例常见的修辞方法有:比喻、比拟、借代、夸张、对偶、排比、设问、反问。
1对比是把两种事物或同一事物的两个方面并举加以比较的方法。
作用:能使语言色彩鲜明,事物的性质、特征等更加鲜明突出。
示例:①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②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
2对偶用结构相同或相近,字数相等的一对短语或句子对称排列起来表达相对或相近的意思。
作用:是整齐匀称,节奏感强,高度概括,有音乐美。
示例:①满招损,谦受益。
②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
③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流水对)④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
(扇面对)3比喻它是用某一具体的、浅显、熟悉的事物或情境来说明另一种抽象的、深奥、生疏的事物或情境的一种修辞方法。
比喻分明喻、暗喻、借喻三种形式。
明喻的形式可简缩为:甲(本体)如(喻词:像、似、若、犹、好像、仿佛)乙(喻体)。
暗喻的形式可简缩为:甲是(喻词:成、变成、成为、当作、化作)乙。
明喻在形式上是相似关系,暗喻则是相合关系。
借喻:只出现喻体,本体与比喻词都不出现。
作用:能将表达的内容说得生动、具体、形象。
给人以深刻鲜明的形象,使说理更透彻。
示例:燕雀安知鸿鹄之志!4借代不直接说出要说的人或事物,而是借用与这一人或事物有密切关系的名称来替代,如以部分代全体;用具体代抽象;用特征代本体;用专名代通称等。
作用:可引人联想,形象突出、生动、具体、使特点更鲜明。
示例:①不拿群众一针一线。
(一针一线代群众的一切财产)②不要大锅饭。
("大锅饭"代抽象的"平均主义")③花白胡子坐在墙角里吸旱烟。
(花白胡子是以特征代本体)④千万个雷锋活跃在祖国大地上。
("雷锋"以具体的形象代抽象的共产主义思想)5反复根据表达需要,使同一个词语或句子一再出现的方法。
反复可以是连续的,也可间隔出现。
作用:突出思想,强调感情,有时能够加强节奏感。
16种常见的修辞手法
16种常见的修辞手法中国文学有许多不同的修辞手法,以下是其中的16种:比喻:用一个事物来形容另一个事物,以便更好地理解。
拟人:将非人事物描绘成有人的特点和行为,以增强意境。
借代:用一个词汇代替另一个相关的词汇,使语言更加简练。
夸张:夸大事物的特点或情感,以引起读者的共鸣或注意。
对仗:将句子或词语分成两个部分,使它们相互对应,创造出韵律和美感。
排比:用一系列相似的句子或短语来表达同一个意思,以便强调这个意思。
比拟:把两个不同的事物做比较,以便更好地理解它们之间的相似和差异。
借物抒情:用某个具体的物品或景象来表达自己的情感,以产生共鸣。
省略:在句子中省略一些不必要的词汇或句子,以便表达更简练的意思。
联想:通过联想来表达一个事物或概念的意义和特点。
借景抒情:利用自然景观或场景来表达自己的情感,以产生共鸣。
比照:用一个事物来比照另一个事物,以便更好地理解它们之间的相似和差异。
表里:通过对比表面和深层含义来增强作品的意境和含义。
反复:多次重复同一个词汇或短语,以便强调它的重要性。
抒情:通过抒发自己的情感来增强作品的感染力。
措辞:通过精确的用词来表达作者的意图和情感,以便增强作品的含义和效果。
这16种修辞详细讲解比喻:比喻是一种修辞手法,用一个事物来形容另一个事物,以便更好地理解。
例如,“他的心像一片平静的湖面”这个比喻,用“心”比喻成“湖面”,以形象地表达出他的心境。
拟人:拟人是一种修辞手法,将非人事物描绘成有人的特点和行为,以增强意境。
例如,“花儿向阳微笑”这个拟人,将“花儿”描绘成有“微笑”的动作,使读者感受到花的生命力和活力。
借代:借代是一种修辞手法,用一个词汇代替另一个相关的词汇,使语言更加简练。
例如,“祖国万岁”中,“祖国”代替了“我们的祖国”,使句子更加简洁明了。
夸张:夸张是一种修辞手法,夸大事物的特点或情感,以引起读者的共鸣或注意。
例如,“我饿得要死”这个夸张的表达,强调了作者的饥饿感,使读者更能感同身受。
修辞方法
修辞方法比喻、比拟(拟人、拟物)、借代、夸张、对比、对偶、排比、设问、反问。
一、常见的修辞方法简说常见的修辞方法,高考规定为8种:比喻、比拟、借代、夸张、对偶、排比、设问、反问。
.比喻:比喻的结构一般由本体、喻体和比喻词构成。
比喻的本体和喻体必须是异类相比,但相互之间有相似点。
.比拟:包括拟人和拟物两类。
拟人是把物当人来描写,赋予物以人的情感、意志、动作等;拟物是把人当物来描写,或把此物当彼物来描写。
.借代:用借体代本体。
它不直接说出所要表述的人或物,而用上其相关的事物来代替,可用部分代整体,以特征代本体,以专名代泛称等,如《药》中以“花白胡子”代人物,便是以特征代本体。
比喻要求本体与喻体有相似点,借代要求借体与本体有相同处。
.夸张:包括对事物作合情合理的夸大或缩小。
鲁迅《药》中写道:“……眼光正像两把刀,刺得老栓缩小了一半。
”后一句使用了“缩小”的夸张。
.对偶:俗称“对对子”,诗歌中叫“对仗”。
对偶有宽对、严对之别。
一般来说,上下两句应字数相等、词性相对、结构相同、意义相关;可以是短语,也可以是句子。
有正对、反对、流水对等类型。
.排比:由三个或三个以上结构相同或相似、内容相关、语气一致的短语或句子构成。
.设问:无疑而问,在自问自答中引人注意,启人思考。
.反问:也是无疑而问,但答案就在问句中,即用肯定的形式表示否定的意思,用否定的形式表示肯定的意思。
设问不表示肯定什么或否定什么;反问则明砌表示肯定和否定的内容。
二、修辞手法在文章中的作用列举其作用,但需结合具体文章作出明确的判断:比喻的作用1、化平淡为生动;2、化深奥为浅显;3、化抽象为具体;比拟的作用:1、色彩鲜明;2、描绘形象;3、表意丰富。
借代的作用:1、形象生动 2、引起读者联想夸张的作用:1、揭示本质,给人以启示。
2、烘托气氛,增强感染力。
3、增强联想;创造气氛。
对偶的作用:1、便于吟诵,易于记忆;2、用于诗词、有音乐美;3、表意凝炼,抒情酣畅。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超前夸张:在时间上把后出现的事物提前一步的 夸张形式。
农民们都说:“看见这样鲜绿的苗,就嗅出白面包子 的香味来了。
作用
1、形象漫画化,使特点更显著。 2、揭示事物本质,起强调作用。 3、态度鲜明,有强烈的感情色彩。
原则
第一,夸张不是浮夸,而是故意的合理的夸大, 所以不能失去生活的基础和生活的根据。 第二,夸张要注意文体特征,如科技说明文、说 理文章就很少用甚至不用夸张,以免歪曲事实。
这两句是以水喻愁的名句,用比喻和设问的 手法,形象地写出了愁的弥漫、深浓、绵长, 表现了词人内心无尽的哀伤,既有深度,又有 力度。
巩固训练3
仿照下面的比喻形式,以“爱心”和“机遇”开头, 各写一句与例句句式相同的话。 例句:
人生不发返程车票,一旦出发了,绝不能返回。
参考答案:
爱心不搞商业投资,一旦付出了,切莫求回报。 机遇不办终身保险,一旦失去了,真难以补偿。
却呈现娇羞之态,表露了作者的怜爱喜悦之情,基调活 泼有趣。
修辞分析之夸张
定义
夸张是为达到某种表达需要,对事物的形 象、特征、作用、程度等方面着意扩大或缩小 的修辞方式。
种类
扩大夸张:故意把客观事物说得“大、多、高、 强、深……”的夸张形式。
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
缩小夸张:故意把客观事物说得“小、少、低、 弱、浅、……”的夸张形式。
考点诠释
常见的修辞方法:比喻、比拟、借代、夸张、 对偶、排比、设问、反问。
考查重点
①仿写或续写中修辞方法的运用 ②诗文鉴赏中修辞方法的运用 ③作文写作中修辞方法的运用
修辞分析之比喻
雨是最寻常的,一下就是三两天,可别恼。看, 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密密地斜织着……
——朱自清《春》
种类
本喻喻 体词体
例句
明 喻√
√
√
西沉的落日像一只金色的 圆盘。
暗 喻√
√ 青春是盛开的鲜花。
借 喻
√ 树尖上顶着一髻儿白花。
条件
必须是两种不同事物; 两事物间应有相似点。
1.她的性格很像她母亲。
表示比较
2.这天黑沉沉的,好像要下雨了。
表示猜度
3.每当看到红领巾,我就仿佛置身于少年时代。表示想象
4.社会主义的中国,涌现出许多英雄人物, 表示举例
巩固训练4
依照下面的比喻形式,另写一组句子。要求选 择新的本体和喻体,意思完整。(不要求与原句字 数相同)
例句:C形的月亮,一个孤零零的字母,写在墨 蓝色的天幕上。
参考答案:
S形的小道,一条曲折有致的绸带,缠绕在 青山之中。
人字形的雁阵,一个醒目的汉字,浮动在桔 红色的云霞间。Fra bibliotek 修辞分析之比拟
定义
D. 轻舟短棹西湖好,绿水逶迤,芳草长堤,隐隐笙 鸥处处随。——“轻舟短棹”写泛舟游湖,景色迷人, 是借代写法。
3、借代
借代是用相关的事物来代替所要表达的事物的修辞方式。
特征代本体 红眼睛原知道他家里只有一个老娘 。
具体代抽象 专名代泛称
——比拟与比喻的兼格
巩固训练
阅读下面两首古诗,然后回答问题。
齐安郡中偶题
杜牧
两竿落日溪桥上,
暮热游荷池上
杨万里
细草摇头忽报侬,
半缕轻烟柳影中。
披襟拦得一西风。
多少绿荷相倚恨,
荷花入暮犹愁热,
一时回首背西风。
低面深藏碧伞中。
拟人表这现两手首法诗。 都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来刻画“荷” 前的一形首象的?“请绿指荷出”两有首“诗恨中”而““荷背”西所风表”现,出含来有的诗不人同之 恨“情,荷感表 花特露”点了 被,伤 西并感 风作不 吹简平 动要之而分情躲析,藏基于。调荷凄叶怨之低中沉 ,; 似后 是一 “首 愁的 热”,
综合训练
对下列古诗句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A. 月下飞天境,云生结海楼。仍怜故乡水,万里送 行舟。——“天境”、“海楼”写荆门一带的奇妙美 景,是比喻写法。
B.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阕,今夕是 何年?——赋予“青天”以生命,直接同他对话,是 拟人写法。
C. 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声名从此大,泪没一朝 伸。——“惊风雨”、“泣鬼神”赞扬李白诗才出众, 是夸张写法。
春是
,她
;
青春是
,她
。
参考答案:
青春是一团火,她燃烧了我们生活的热情;
青春是一面旗,她召唤着我们勇敢前行。
巩固训练2
虞美人 李煜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 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 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这两句备受后人的称道,为什么?
使形象更生动饱满,意境更灵动,富有画面感。
化平常为别致,更有情韵,有移情作用。
修比辞拟格与介比绍 喻的区别
喻体的隐、现是区别比喻和比拟的根本标志。
——《汉语修辞美学》
岸边的垂柳醉汉似的摇晃着。 岸边的垂柳醉了似的摇晃着。
—— 比喻 —— 比拟
汹涌的海水响雷般的咆哮着、怒吼着,扑向 每一块礁石,然后化为无数的碎琼散玉。
力拔山兮气盖世,难拔家乡大山芋。
巩固训练
霜天晓角 ·仪真江上夜泊
南宋 黄机
寒江夜宿,长啸江之曲。水底鱼龙惊动, 风卷地,浪翻屋。 诗情吟未足,酒兴断还 续。草草兴亡,休问功名,泪欲盈掬。
分析词作上片运用的艺术手法及其表达效果。
一声“长啸”而能使“水底鱼龙惊动,风卷 地,浪翻屋。”运用夸张手法极写长啸的深沉和 力度。想象奇诡,笔力遒劲,气势磅礴,有雷霆 万钧之力,排山倒海之势。充分表现了“长啸” 中所郁积的强烈的情感。
像雷锋、焦裕禄等。
原则
1.要贴切合理 2.要通俗形象
(1)明净的未名湖犹如一面照妖镜。 (2)这篇文章的结构十分严密,就像 神经节和神经网的关系一样。
作用
1、化平淡为生动; 2、化深奥为浅显; 3、化抽象为具体;
巩固训练1
在画线的部分填上恰当的话,使分号前后内容、 句式对应,修辞方法相同。
青春是一首歌,她拨动着我们年轻的心弦;青
比拟是把甲事物模拟作乙事物来写的 修辞方式。
种类
拟人:把事物当作人,写出和人一样的感 情和动作。 拟物:把人或物当作它物来写,使其具有 它物的动作或情态。
举例
花喜鹊格格地笑起来。 天上的星星快活地眨着眼睛。
拟人
他赶忙竖起耳朵听讲。
拟物
他骄傲自满,尾巴都翘上天了。
作用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将人的情感移植到花鸟身上,把人的感情表 现得更深沉、曲折、凄苦、哀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