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喻、 比拟 、借代 、夸张、对偶 、排比 、反问 、设问八种修辞格的综合运用

合集下载

小学语文修辞:比喻、拟人、排比和夸张

小学语文修辞:比喻、拟人、排比和夸张

小学语文修辞:比喻、拟人、排比和夸张今天小编给大家带来小学语文修辞:比喻、拟人、排比和夸张,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

修辞手法小学常用的修辞手法有:比喻、拟人、夸张、排比、对偶、反复、设问、反问、引用、对比、借代、反语、顶真、互文、比拟等。

是修饰文字词句、运用各种表现方式,使语言表达得准确、鲜明而生动有力。

1、比喻:就是打比方,利用事物间相似的地方,借一个事物说明另一个事物的方法。

2、拟人:把人的特征给予事物,让事物如人一样说话、活动、有感情。

3、夸张:对事物进行扩大或者缩小的描述,不同于说大话,而是艺术的扩大或缩小。

4、排比:三个或三个以上结构相同或相似的词组或句子排列起来,借以增强表达效果和气势。

5、反问:(用问的预期表达确定的意思或加重语气)有问答在句中。

设问,自问自答。

6、借代:不直接说出要说的人或事,而是借用和这个事或人相关的人或事。

7、引用:引用别人的话或成语、典故等。

8、反语:故意说反话,用一种本来意思相反的词语或句表达意思。

9、对比:把正反两个事物或者事物的正反两方面进行对照。

10、反复:为表达强烈的感情有意重复使用某个词语、句子。

修辞手法,是语文学习中非常重要的手段:今天陈老师就讲一讲其中四种最常用的修辞手法:比喻、拟人、排比和夸张1 、比喻1、定义比喻就是“打比方”。

是根据两种不同性质的事物之间的相似之处,用一种事物来比方另一种事物的修辞手法。

2、结构比喻一般由三个部分组成,即本体(被比喻的事物或情景)、喻体(被拿来用作比喻的事物或情景)和比喻词(比喻关系的标志性词语)。

3、构成条件——注意事项构成比喻的关键:①甲(本体)和乙(喻体)必须是本质不同的事物;②甲乙之间必须有相似之处。

①②两条必须同时成立,否则比喻不能成立。

注:一个句子是不是比喻,不能单看比喻词。

下面几例不是比喻句:①他的性格像母亲。

——同类事物做比较②这天黑沉沉的好像要下雨。

——表示猜测③不要带着思想包袱去工作。

——词的比喻义4、比喻的目的比喻旨在于用形象的语言阐明思想。

八种常见修辞格

八种常见修辞格

八种常见修辞格近年来的《考试说明》仍然规定常见修辞格为八种,即:比喻、比拟、借代、夸张、对偶、排比、设问、反问。

1.比喻(1)比喻的特点及作用比喻就是“打比方"。

即抓住两种不同性质的事物的相似点,用一事物来喻另一事物。

比喻的结构一般由本体(被比喻的事物)、喻体(作比方的事物)和比喻词(比喻关系的标志)构成。

构成比喻的关键:甲和乙必须是本质不同的事物,甲乙之间必须有相似点,否则比喻不能成立.比喻的作用主要是:化平淡为生动;化深奥为浅显;化抽象为具体;化冗长为简洁。

(2)比喻的种类①明喻。

典型形式是:甲像乙.本体喻体都出现,中间用比喻词“像、似、仿佛、犹如”等相联结。

例如:收获的庄稼堆成垛,像稳稳矗立的小山.”②暗喻。

典型形式是:甲是乙。

本体喻体都出现,中间没有比喻词,常用“是”、“成了"、“变成”等联结.例如:马克思主义和中国革命的关系,就是箭和靶的关系。

③借喻.典型形式是:甲代乙。

不出现本体,直接叙述喻体。

但它不同于借代。

借代取两事物相关点,借喻取两事物的相似点.例如:放下包袱,开动机器。

④博喻。

连用几个比喻从不同角度,运用不同的相似点对同一本体进行比喻。

例如:层层的叶子中间,零星地点缀着些白花,有袅娜地开着的,有羞涩地打着朵儿的;正如一粒粒明珠,又如碧天里的星星,又如刚出浴的美人。

(“明珠”、“星星”“刚出浴的美人”分别从色彩、光华、感受等角度,抓住光亮、隐约闪烁、清新洁静等相似点来描绘出荷花的美。

)2.比拟(1)比拟的特点及作用把物当作人来写,或把人当作物来写,或把此物当作彼物来写,其形式特点是:事物“人化",或人“物化",或甲物“乙物化”.其作用是使所写“人”或“物”色彩鲜明、描绘形象,表意丰富.(2)比拟的种类①拟人。

例如:杜甫川唱来柳林铺笑,红旗飘飘把手招。

②拟物.例如:咱们老实,才有恶霸,咱们敢动刀,恶霸就得夹着尾巴跑。

3.借代(1)借代的特点及其作用借代不直接说出所要表述的人或事物,而用与其相关的事物来代替。

初中语文八种常用修辞手法详解(附练习题及答案)

初中语文八种常用修辞手法详解(附练习题及答案)

初中语文八种常用修辞手法详解(附练习题及答案)语文中的修辞手法:比喻、拟人、夸张、排比、对偶、借代、反问、设问、对比、反复、双关、引用、反语、联想、通感、顶真、互文、回环、移情、象征、寄寓等。

小学语文常用必学的八种修辞手法:比喻、拟人、夸张、排比、对偶、借代、反问、设问。

比喻比喻就是“打比方”,即利用不同事物之间的某些相似之处,用一个事物来比方另一个事物。

多用一些具体的、浅显的、熟知的事物来说明抽象的、深奥的、生疏的事物。

比喻的三要素(1)本体:即被比方的事物。

(2)喻体:即用来作比方的事物。

(3)比喻词:用来表示比喻关系的词。

常见的比喻词像、好像、若、似乎、似的、好似、如、犹如、仿佛、好比、一样、成了、变成、是……如何判断一个句子是否是比喻句?虽然有些句子含有上述比喻句,但未必就是比喻句。

判断一个句子是否为比喻句,除判断句子是否有三个要素以外,还要重点注意:本体和喻体必须是本质不同的事物。

典型例句(1)桂林的山真秀啊,像翠绿的屏障,像新生的竹笋,色彩明丽,倒映水中。

《桂林山水》(2)小兴安岭一年四季景色诱人,是一座美丽的大花园,也是一座巨大的宝库。

《美丽的小兴安岭》拟人把物当做人写,赋予物以人的动作、行为、思想、语言、感情、活动,用描写人的词来描写物。

拟人的作用把禽兽鸟虫、花草树木或其他无生命的事物当成人写,使具体事物人格化,语言生动形象。

将事物赋予生命,生动形象地写出某事物某特征,表达作者某情感。

典型例句(1)风儿轻轻地唱着歌,唤醒了沉睡中的大地。

(2)顽皮的雨滴最爱在雨伞上尽情地舞蹈。

(3)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

《春》(4)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春望》(5)太阳的脸红起来了。

《春》夸张夸张是对事物的性质、特征等故意地、合情合理地夸大或缩小。

一定要注意:对某个事物进行扩大或者缩小的描述,但不是毫无边际、没有原则、无限的,不同于说大话,而是艺术的扩大或缩小。

高考八种常见修辞手法的含义及其效果

高考八种常见修辞手法的含义及其效果

高考八种常见修辞手法的含义及其效果修辞手法,就是通过修饰、调整语句,使用特定的表达形式以提升语言表达作用的方式或方法。

常见的修辞手法有很多,高考考纲明确要求的有以下八种:比喻、比拟(分为拟人、拟物)、借代、夸张、对偶、排比、设问、反问等。

一般说,比喻、夸张、拟人是语言类;对偶、排比、反复是结构类;反问和设问表述增强语气类。

这八类修辞手法的含义、作用和表达效果各不相同,下面做一简要归纳。

1.比喻:它是用某一具体、浅显、熟悉的事物或情境来说明另一种抽象、深奥、生疏的事物或情境的一种修辞方法。

作用:即打比方,协助人容易深入理解。

用在记叙、说明、描写中,能使事物生动、形象、具体、简洁,给人以鲜明的印象;用在议论中,能使抽象道理变得具体,使深奥的道理变得浅显易懂。

比喻由三局部构成:〈1〉本体、〈2〉喻体、〈3〉比喻(比喻和拟人最大的不同在于比喻含有喻体,拟人没有。

)比喻分明喻、暗喻、借喻三种形式。

明喻的形式可简缩为:甲(本体)如(喻词:像、似、若、犹、好像、仿佛)乙(喻体)。

暗喻的形式可简缩为:甲是(喻词:成、变成、成为、当作、化作)乙。

明喻在形式上是相似关系,暗喻则是相合关系。

借喻:只出所谓通感,是利用诸种感觉相互交通的心理现象,以一种感觉来描绘表现另一种感觉的修辞方式。

作用:通感的使用能够收到令人回味无穷的效果,其表达作用是无可替代的。

它能化抽象为形象,让读者更好地理解;它能由此及彼,勾起人们丰富的联想;它能不拘一格,行文活泼;它能准确表达,含意长远;它能充实诗文的意境,构成特殊的艺术美。

最典型的例子:“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

”(朱自清《荷塘月色》)清香乃是嗅觉,歌声乃是听觉,作者将两种感觉互通,即为通感。

此外有:“晨钟云外湿”(杜甫《夔州雨湿不得上岸作》)以“湿”字形容钟声,所闻之钟声,穿雨而来,穿云而去,故“湿”,触觉与听觉相互沟通。

“善哉乎鼓琴,巍巍乎若高山,汤汤乎若流水”(《吕氏春秋?本味》)听琴声而知志在高山、流水,听觉与视觉相互沟通。

语文常见的八种修辞手法解释及示例

语文常见的八种修辞手法解释及示例

语文常见的八种修辞手法解释及示例常见的修辞方法有:比喻、比拟、借代、夸张、对偶、排比、设问、反问。

1对比是把两种事物或同一事物的两个方面并举加以比较的方法。

作用:能使语言色彩鲜明,事物的性质、特征等更加鲜明突出。

示例:①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②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

2对偶用结构相同或相近,字数相等的一对短语或句子对称排列起来表达相对或相近的意思。

作用:是整齐匀称,节奏感强,高度概括,有音乐美。

示例:①满招损,谦受益。

②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

③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流水对)④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

(扇面对)3比喻它是用某一具体的、浅显、熟悉的事物或情境来说明另一种抽象的、深奥、生疏的事物或情境的一种修辞方法。

比喻分明喻、暗喻、借喻三种形式。

明喻的形式可简缩为:甲(本体)如(喻词:像、似、若、犹、好像、仿佛)乙(喻体)。

暗喻的形式可简缩为:甲是(喻词:成、变成、成为、当作、化作)乙。

明喻在形式上是相似关系,暗喻则是相合关系。

借喻:只出现喻体,本体与比喻词都不出现。

作用:能将表达的内容说得生动、具体、形象。

给人以深刻鲜明的形象,使说理更透彻。

示例:燕雀安知鸿鹄之志!4 借代不直接说出要说的人或事物,而是借用与这一人或事物有密切关系的名称来替代,如以部分代全体;用具体代抽象;用特征代本体;用专名代通称等。

作用:可引人联想,形象突出、生动、具体、使特点更鲜明。

示例:①不拿群众一针一线。

(一针一线代群众的一切财产)②不要大锅饭。

("大锅饭"代抽象的"平均主义")③花白胡子坐在墙角里吸旱烟。

(花白胡子是以特征代本体)④千万个雷锋活跃在祖国大地上。

("雷锋"以具体的形象代抽象的共产主义思想)5 反复根据表达需要,使同一个词语或句子一再出现的方法。

反复可以是连续的,也可间隔出现。

作用:突出思想,强调感情,有时能够加强节奏感。

八种修辞方法:比喻、拟人、排比、夸张、设问、反问、对偶、借代

八种修辞方法:比喻、拟人、排比、夸张、设问、反问、对偶、借代

八种修辞方法:比喻、拟人、排比、夸张、设问、反问、对偶、借代。

一、比喻(一)什么是比喻比喻就是“打比方”,即利用不同事物之间的某些相似之处,用一个事物来比方另一个事物。

多用一些具体的,浅显的、熟知的事物来说明抽象的、深奥的、生疏的事物。

(二)比喻必须具备的三个要素(1)本体:即被比方的事物;(2)喻体:即用来作比方的事物;(3)比喻词:用来表示比喻关系的词。

常见的比喻词主要有“像、似、仿佛、犹如、是、成了、变成”等。

(三)如何判断一个句子是否是比喻句。

虽然有些句子含有上述比喻词,但未必就是比喻句。

判断一个句子是否是比喻句,除判断句子是否有三个要素以外,还要重点注意:(1)本体和喻体必须是本质不同的事物。

(2)本体和喻体之间必须有相似点。

(四)典型例句(1)桂林的山真秀啊,像翠绿的屏障,像新生的竹笋,色彩明丽,倒映水中。

《(桂林山水)》(2)小兴安岭一年四季景色诱人,是一座美丽的大花园,也是一座巨大的宝库。

《美丽的小兴安岭》二、拟人说到拟人,应先了解一下比拟,比拟就是根据想象把物当作人来写,或把人当作物来写,或把甲物当乙物来写。

前者叫做拟人,后两者叫做拟物。

小学阶段主要掌握拟人的修辞方法。

(一)什么是拟人把物当做人写,赋予物以人的情感、意志或动作。

(二)判断要点:用描写人的词来描写物。

(三)拟人的作用把无生命的事物当成人写,使事物色彩鲜明,描写生动,蕴含丰富。

(四)典型例句(1)风儿轻轻地唱着歌,唤醒了沉睡中的大地。

(2)顽皮的雨滴最爱在雨伞上尽情的舞蹈。

三、排比(一)什么是排比由三个或三个以上结构相同或相似、内容相关、意义相近、语气一致的短语或句子构成。

(二)判断要点排比的特点明显,句中含有三个或三个以上结构相同或相似的短语或句子。

(三)排比的作用增强语气,表达强烈的思想感情,有力地说明道理。

(四)例句(1)晏子回答说:“这是什么话?我国首都临淄住满了人,大伙儿把袖子举起来,就是一片云;大伙儿甩一把汗,就是一阵雨:街上的人肩膀檫着肩膀,脚尖碰着脚尖。

高考语文常见的八种修辞手法

高考语文常见的八种修辞手法

高考语文常见的八种修辞手法常见的修辞方法有:比喻、比拟、借代、夸张、对偶、排比、设问、反问。

掌握好这几种修辞手法,对自己的写作和文章赏析是很有帮助的。

高考语文常见的八种修辞手法1、对比是把两种事物或同一事物的两个方面并举加以比较的方法。

作用:能使语言色彩鲜明,事物的性质、特征等更加鲜明突出。

示例:①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②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

2、对偶用结构相同或相近,字数相等的一对短语或句子对称排列起来表达相对或相近的意思。

作用:是整齐匀称,节奏感强,高度概括,有音乐美。

示例:①满招损,谦受益。

②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

③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流水对)④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

(扇面对)3、比喻它是用某一具体的、浅显、熟悉的事物或情境来说明另一种抽象的、深奥、生疏的事物或情境的一种修辞方法。

比喻分明喻、暗喻、借喻三种形式。

明喻的形式可简缩为:甲(本体)如(喻词:像、似、若、犹、好像、仿佛)乙(喻体)。

暗喻的形式可简缩为:甲是(喻词:成、变成、成为、当作、化作)乙。

明喻在形式上是相似关系,暗喻则是相合关系。

借喻:只出现喻体,本体与比喻词都不出现。

作用:能将表达的内容说得生动、具体、形象。

给人以深刻鲜明的形象,使说理更透彻。

示例:燕雀安知鸿鹄之志!4、借代不直接说出要说的人或事物,而是借用与这一人或事物有密切关系的名称来替代,如以部分代全体;用具体代抽象;用特征代本体;用专名代通称等。

作用:可引人联想,形象突出、生动、具体、使特点更鲜明。

示例:①不拿群众一针一线。

(一针一线代群众的一切财产)②不要大锅饭。

("大锅饭"代抽象的"平均主义")③花白胡子坐在墙角里吸旱烟。

(花白胡子是以特征代本体)④千万个雷锋活跃在祖国大地上。

("雷锋"以具体的形象代抽象的共产主义思想)5、反复根据表达需要,使同一个词语或句子一再出现的方法。

常见修辞手法及其作用

常见修辞手法及其作用

常见修辞手法及其作用修辞手法,就是通过修饰、调整语句,运用特定的表达形式以提高语言表达作用的方式或方法。

常见修辞手法有:比喻、比拟(分为拟人、拟物)、借代、夸张、对偶、排比、设问、反问(又名激问、反诘、诘问)、引用、反语、对比、反复、双关、联想、顶真、通感、互文、回环、移情、呼告等。

1.比喻:它是用某一具体、浅显、熟悉的事物或情境来说明另一种抽象、深奥、生疏的事物或情境的一种修辞方法。

比喻由三部分构成:〈1〉本体、〈2〉喻体、〈3〉比喻(比喻和拟人最大的不同在于比喻含有喻体,拟人没有。

)作用:将表达的内容说得生动具体形象,给人以鲜明深刻的印象,根据事物的相似点,用具体、浅显、常见的事物对深奥生疏的事物解说,即打比方,帮助人深入理解。

(事物间有相似性)比喻分明喻、暗喻、借喻三种形式。

明喻的形式可简缩为:甲(本体)如(喻词:像、似、若、犹、好像、仿佛)乙(喻体)。

暗喻的形式可简缩为:甲是(喻词:成、变成、成为、当作、化作)乙。

明喻在形式上是相似关系,暗喻则是相合关系。

借喻:只出现喻体,本体与比喻词都不出现。

如: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具体见下表:2.比拟:借助丰富的想像,把物当成人来写,或把人当成物来写,或把甲物当成乙物来写。

作用:能启发读者想像,令文章更生动。

比拟分为拟人和拟物(1)拟人:把物当做人写,赋予物以人的动作、行为、思想、感情、活动,用描写人的词来描写物。

作用:把禽兽鸟虫花草树木或其他无生命的事物当成人写,使具体事物人格化,语言生动形象(2)拟物(借物喻人):①把人比作物,或把此物当作彼物来写。

②把甲事物当成乙事物来写。

3.借代:不直接说出所要表达的人或事物,而是借用与它有密切相关的人或事物来代替。

借代种类:特征代事物、具体代抽象、部分代全体、整体代部分。

作用:突出事物的本质特征,增强语言的形象性,使文笔简洁精炼,语言富于变化和幽默感;引人联想,使表达收到形象突出、特点鲜明、具体生动的效果。

方法:①部分代整体。

比喻、 比拟 、借代 、夸张、对偶 、排比 、反问 、设问八种修辞格的综合运用

比喻、 比拟 、借代 、夸张、对偶 、排比 、反问 、设问八种修辞格的综合运用

比喻、比拟、借代、夸张、对偶、排比、反问、设问八种修辞格的综合运用比喻(一)概念:比喻就是“打比方”。

即两种不同性质的事物,彼此有相似点,使用一事物来比方另一事物的一种修辞格。

(二)结构:比喻的结构,一般由三部分组成,即本体(被比喻的事物)、喻体(作比喻的事物)和比喻词(比喻关系的标志性词语)组成。

(三)构成比喻必须具备的条件:1、甲和乙必须是本质不同的事物,否则不能构成比喻。

一个句于是不是比喻,不能单看有没有喻词,下列几处情况,虽有喻词,但不是比喻。

①同类相比。

例如:她的性格很像母亲。

②表示猜度。

例如:这天黑沉沉的,好像要下雨了。

③表示想象。

例如:每当看到这条红领中,我就仿砖置身于天真灿漫的少年时儿。

④表示举例的引词。

例如:社会主义的中国,在党的阳光照耀下,涌现出许多英雄人物,像雷锋、焦裕禄等。

2、甲乙之间必须有恰似点。

(四)比喻的种类1、明喻。

本体喻体都出现,中间用比喻词“像、似、仿佛、犹如”等联结,有时后面还有“似的”、“一样”等词配合。

明喻的典型形式是:甲像乙。

例如:叶子出水限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

2、暗喻。

本体喻征都出现,中间用喻词·,”是、成了、变成”等联结,有时暗喻不用喻词。

暗喻的典型形式为:甲是乙。

例如:更多的时候,乌云四合,层峦叠蟑。

除此暗喻还有许多变体值得注意:①本体和喻体是并歹、关系。

例如:从喷泉里喷出来洋,(“花”修饰“海洋”)②本体和喻体是注释关系。

例如:我爱北京——祖国的心脏。

3、借喻。

不出现本体,直接叙述喻体。

借喻的典型形式为甲代乙。

例如:独有英雄驱虎豹,更元豪杰怕熊婴~傅喻。

连用几个比喻共说明一个本体。

例如:这种下笔以前的修改是最要紧不过的了,正如盖房子首先要打好图样,作战首先要订好计划一样。

(五)比喻的作用1、化平淡为生动;2、化深奥为浅显;3、化抽象为具体;4、化冗长为简洁。

比拟(一)概念:比拟是把甲事物模拟作乙事物来写的修辞方式。

包括把物当作人来写(拟人);把人当作物来写(拟物)和把此物当作彼物来写(拟物)几种形式。

修辞手法的运用方法有哪些

修辞手法的运用方法有哪些

修辞手法的运用方法有哪些小学常用的修辞手法有:比喻、拟人、夸张、排比、对偶、反复、设问、反问、引用、对比、借代、反语、顶真、互文、比拟等。

1 、比喻1)、定义比喻就是“打比方”。

是根据两种不同性质的事物之间的相似之处,用一种事物来比方另一种事物的修辞手法。

2)、结构比喻一般由三个部分组成,即本体(被比喻的事物或情景)、喻体(被拿来用作比喻的事物或情景)和比喻词(比喻关系的标志性词语)。

3)、构成条件——注意事项构成比喻的关键:①甲(本体)和乙(喻体)必须是本质不同的事物;②甲乙之间必须有相似之处。

①②两条必须同时成立,否则比喻不能成立。

注:一个句子是不是比喻,不能单看比喻词。

下面几例不是比喻句:①他的性格像母亲。

——同类事物做比较②这天黑沉沉的好像要下雨。

——表示猜测③不要带着思想包袱去工作。

——词的比喻义4)、比喻的目的比喻旨在于用形象的语言阐明思想。

即通过比喻的手法,让人对不明白、不理解、不清楚、不认识的事物得到认识和理解。

比喻的具体目的主要有下面几种:【第一种】说明本体的可能性。

本体被一件令人诧异的事物所修饰,须运用比喻消除这种诧异性。

例如:残酷的战争起于片言之语,君不见熊熊烈火大多来自些微火星。

某人少时劳累老时休息,恰如一只蚂蚁,夏天努力收集食物,以便冬天坐享。

【第二种】阐明本体的情况。

本体的特性原先不为人知,用比喻加以形容,大家便一目了然。

地球圆圆的,象只橙子。

她体段柔软,仿佛生就一身藤骨。

【第三种】阐明本体情况的程度。

原先对本体的特性只有概括性的了解,经过比喻,指明了这种特性的程度。

这常常是可以感觉得到的事物。

例如:病人服用了一种苦药,它仿佛就是苦瓜。

房子着了火,我仿佛觉得地狱移到了人间。

【第四种】肯定本体的情况。

叙述本体的事物须用比喻来肯定和阐明。

这种情况下是用可以感知的事物来比喻理性的事物。

例如: 学者的长处即使不让发挥,它也像麝香那样,被遮盖住,却不能阻止它香气四溢。

轻浮的人正在不知不觉中走向毁灭,就像飞蛾扑火那样。

修辞方法简介——比喻拟人夸张排比对偶反复设问反问引用对比借代反语顶针

修辞方法简介——比喻拟人夸张排比对偶反复设问反问引用对比借代反语顶针

修辞方法简介常用的修辞手法有:比喻、拟人、夸张、排比、对偶、反复、设问、反问、引用、对比、借代、反语、顶针修辞修辞是修饰文字词句、运用各种表现方式,使语言表达得准确、鲜明而生动有力。

一、【比喻】根据事物的相似点,用具体的、浅显、熟知的事物来说明抽象的、深奥的、生疏的事物,即打比方。

比喻能将表达的内容说得生动具体形象,给人以鲜明深刻的印象,用浅显常见的事物对深奥生疏事物解说、帮助人深入理解。

比喻的三种类型:明喻、暗喻和借喻。

比喻:整个的是块空灵的蓝水晶明喻出现像、似的、好像、如、宛如、好比、犹如如:那小姑娘好像一朵花一样。

暗喻甲是乙出现是、成为如:那又浓又翠的景色,简直就是一幅青山绿水画.借喻甲代乙本体和喻词都不出现如:地上射起无数的箭头,房顶上落下万千条瀑布.二、【拟人】把物当做人写,赋予物以人的言行或思想感情,用描写人的词来描写物。

拟人可把禽兽鸟虫花草树木或其他无生命的事物当成人写,使具体事物人格化,语言生动形象.如: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

拟人:如:—--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三、【拟物】:在群众的呼喝声中,那个恶霸夹着尾巴逃跑了。

四、【夸张】对事物的性质,特征等故意地夸张或缩小。

夸张可提示事物本质,烘托气氛,加强渲染力,引起联想效果。

夸张类别有:扩大夸张对事物形状、性质、特征、作用、程度等加以夸大如:-——--—---柏油路晒化了,甚至铺户门前的铜牌好像也要晒化。

缩小夸张对事物形象、性质、特征、作用、程度等加以缩小如:---—-————只能看到巴掌大的一块天地。

我家门前只有巴掌大的地方。

超前夸张把后出现的说成先出现,把先出现的说成后出现如:——-—-—-——她还没有端酒怀,就醉了。

五、【排比】把结构相同或相似、语气一致,意思相关联的句子或成分排列在一起。

排比可增强语言气氛,加强表达效果。

要三个以上!排比:如:-——————他们的品质是那样的纯洁和高尚,他们的意志是那样的坚韧和刚强,他们的气质是那样的淳朴和谦逊,他们的胸怀是那样的美丽和宽广。

语文常见的八种修辞手法解释及示例

语文常见的八种修辞手法解释及示例

语文常见的八种修辞手法解释及示例常见的修辞方法有:比喻、比拟、借代、夸张、对偶、排比、设问、反问。

1对比是把两种事物或同一事物的两个方面并举加以比较的方法。

作用:能使语言色彩鲜明,事物的性质、特征等更加鲜明突出。

示例:①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②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

2对偶用结构相同或相近,字数相等的一对短语或句子对称排列起来表达相对或相近的意思。

作用:是整齐匀称,节奏感强,高度概括,有音乐美。

示例:①满招损,谦受益。

②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

③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流水对)④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

(扇面对)3比喻它是用某一具体的、浅显、熟悉的事物或情境来说明另一种抽象的、深奥、生疏的事物或情境的一种修辞方法。

比喻分明喻、暗喻、借喻三种形式。

明喻的形式可简缩为:甲(本体)如(喻词:像、似、若、犹、好像、仿佛)乙(喻体)。

暗喻的形式可简缩为:甲是(喻词:成、变成、成为、当作、化作)乙。

明喻在形式上是相似关系,暗喻则是相合关系。

借喻:只出现喻体,本体与比喻词都不出现。

作用:能将表达的内容说得生动、具体、形象。

给人以深刻鲜明的形象,使说理更透彻。

示例:燕雀安知鸿鹄之志!4借代不直接说出要说的人或事物,而是借用与这一人或事物有密切关系的名称来替代,如以部分代全体;用具体代抽象;用特征代本体;用专名代通称等。

作用:可引人联想,形象突出、生动、具体、使特点更鲜明。

示例:①不拿群众一针一线。

(一针一线代群众的一切财产)②不要大锅饭。

("大锅饭"代抽象的"平均主义")③花白胡子坐在墙角里吸旱烟。

(花白胡子是以特征代本体)④千万个雷锋活跃在祖国大地上。

("雷锋"以具体的形象代抽象的共产主义思想)5反复根据表达需要,使同一个词语或句子一再出现的方法。

反复可以是连续的,也可间隔出现。

作用:突出思想,强调感情,有时能够加强节奏感。

高考要求的八种修辞手法

高考要求的八种修辞手法

高考要求的八种修辞手法比喻比拟借代夸张对偶排比反问设问比喻——打比方:用一种事物或情境比另一种事物或情境。

一般比喻句都有本体、喻体和喻词。

诗经中的“比”,“以彼物比此物也”,指的就是比喻的修辞方法。

1.明喻:是一种非常明显的比喻。

比喻词有:像”“如同”“好比”“仿佛”“宛如”“一样”等。

例如:①姑娘就像花一样,小伙子心胸多宽广。

②网吧如同雨后的春笋,突然间密密麻麻地出现在校园周围。

③如果说瞿塘峡像一道门,那么巫峡简直像江上一条迂回曲折的画廊。

2.暗喻:指的是本体和喻体都说出来,用“成”“变成”“是”“就是”“成为”“等于”等比喻词连接或者不用比喻词的比喻。

如:①她们是替带工赚钱的机器。

②但花下也缺不了成群结队的“清国留学生”的速成班,头顶上盘着大辫子,顶得学生制帽的顶上高高耸起,形成一座“富士山”。

③流丸止于瓯臾,流言止于知者。

——《荀子》3.借喻:指的是本体和比喻词都不出现,而由喻体直接代替本体出现的比喻。

如:①天上的银盘皎洁明亮。

②我似乎打了一个寒噤;我就知道我们之间已经隔了一层可悲的厚障壁了。

③陈涉太息曰:“嗟乎,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

”构成比喻必须具备的条件1、甲和乙必须是本质不同的事物①同类相比她的性格很像母亲。

②表示猜度这天黑沉沉的,好像要下雨了。

③表示想象每当看到这条红领巾,我就仿佛置身于天真灿漫的少年时代。

④表示举例的引词。

五千年历史中,涌现出了无数仁人志士,如范仲淹、岳飞、文天祥、陆游、于谦、林则徐、谭嗣同等等。

2、甲乙之间必须有相似点,同时又必须在整体上极其不同,不是同一类事物。

所有的比喻都是跛脚的,也就是说只取其一个相似点而已。

例如:上排牙齿如同下排牙齿。

火车的汽笛如同轮船的汽笛一般发响了。

一、比喻的作用1、化平淡为生动;如:柳妈的打皱的脸也笑了起来,使她蹙缩得像一个核桃。

2、化抽象为具体,深奥为浅显;如:小石头可以砸破大水缸——比喻小的可以战胜大的。

3、表达感情如:地下“乌龟”(坦克)乱爬,头上“乌鸦”(飞机)成阵。

语文常见8种修辞手法说明

语文常见8种修辞手法说明

语文常见8种修辞手法说明(附作用和例子)常见的修辞方法有:比喻、比拟、借代、夸张、对偶、排比、设问、反问。

1对比是把两种事物或同一事物的两个方面并举加以比较的方法。

作用:能使语言色彩鲜明,事物的性质、特征等更加鲜明突出。

示例:①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②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

2对偶用结构相同或相近,字数相等的一对短语或句子对称排列起来表达相对或相近的意思。

作用:是整齐匀称,节奏感强,高度概括,有音乐美。

示例:①满招损,谦受益。

②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

③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流水对)④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

(扇面对)3比喻它是用某一具体的、浅显、熟悉的事物或情境来说明另一种抽象的、深奥、生疏的事物或情境的一种修辞方法。

比喻分明喻、暗喻、借喻三种形式。

明喻的形式可简缩为:甲(本体)如(喻词:像、似、若、犹、好像、仿佛)乙(喻体)。

暗喻的形式可简缩为:甲是(喻词:成、变成、成为、当作、化作)乙。

明喻在形式上是相似关系,暗喻则是相合关系。

借喻:只出现喻体,本体与比喻词都不出现。

作用:能将表达的内容说得生动、具体、形象。

给人以深刻鲜明的形象,使说理更透彻。

示例:燕雀安知鸿鹄之志!4借代不直接说出要说的人或事物,而是借用与这一人或事物有密切关系的名称来替代,如以部分代全体;用具体代抽象;用特征代本体;用专名代通称等。

作用:可引人联想,形象突出、生动、具体、使特点更鲜明。

示例:①不拿群众一针一线。

(一针一线代群众的一切财产)②不要大锅饭。

("大锅饭"代抽象的"平均主义")③花白胡子坐在墙角里吸旱烟。

(花白胡子是以特征代本体)④千万个雷锋活跃在祖国大地上。

("雷锋"以具体的形象代抽象的共产主义思想) 5反复根据表达需要,使同一个词语或句子一再出现的方法。

反复可以是连续的,也可间隔出现。

作用:突出思想,强调感情,有时能够加强节奏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比喻、比拟、借代、夸张、对偶、排比、反问、设问八种修辞格的综合运用比喻(一)概念:比喻就是“打比方”。

即两种不同性质的事物,彼此有相似点,使用一事物来比方另一事物的一种修辞格。

(二)结构:比喻的结构,一般由三部分组成,即本体(被比喻的事物)、喻体(作比喻的事物)和比喻词(比喻关系的标志性词语)组成。

(三)构成比喻必须具备的条件:1、甲和乙必须是本质不同的事物,否则不能构成比喻。

一个句于是不是比喻,不能单看有没有喻词,下列几处情况,虽有喻词,但不是比喻。

①同类相比。

例如:她的性格很像母亲。

②表示猜度。

例如:这天黑沉沉的,好像要下雨了。

③表示想象。

例如:每当看到这条红领中,我就仿砖置身于天真灿漫的少年时儿。

④表示举例的引词。

例如:社会主义的中国,在党的阳光照耀下,涌现出许多英雄人物,像雷锋、焦裕禄等。

2、甲乙之间必须有恰似点。

(四)比喻的种类1、明喻。

本体喻体都出现,中间用比喻词“像、似、仿佛、犹如”等联结,有时后面还有“似的”、“一样”等词配合。

明喻的典型形式是:甲像乙。

例如:叶子出水限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

2、暗喻。

本体喻征都出现,中间用喻词·,”是、成了、变成”等联结,有时暗喻不用喻词。

暗喻的典型形式为:甲是乙。

例如:更多的时候,乌云四合,层峦叠蟑。

除此暗喻还有许多变体值得注意:①本体和喻体是并歹、关系。

例如:从喷泉里喷出来洋,(“花”修饰“海洋”)②本体和喻体是注释关系。

例如:我爱北京——祖国的心脏。

3、借喻。

不出现本体,直接叙述喻体。

借喻的典型形式为甲代乙。

例如:独有英雄驱虎豹,更元豪杰怕熊婴~傅喻。

连用几个比喻共说明一个本体。

例如:这种下笔以前的修改是最要紧不过的了,正如盖房子首先要打好图样,作战首先要订好计划一样。

(五)比喻的作用1、化平淡为生动;2、化深奥为浅显;3、化抽象为具体;4、化冗长为简洁。

比拟(一)概念:比拟是把甲事物模拟作乙事物来写的修辞方式。

包括把物当作人来写(拟人);把人当作物来写(拟物)和把此物当作彼物来写(拟物)几种形式。

事实上,前一种形式是把事物“人化”,后两种形式则是把人“物化”或“把甲物乙物化”。

(二)种类:1、拟人。

例如:女人坐在小院当中,手指上缠绞着柔滑修长的苇眉子,苇眉子又薄又细,在她怀里跳跃着。

2、拟物。

例如:指导员讲得真来劲儿.嘎子竖起耳朵听。

(三)比拟的作用:1、色彩鲜明;2、描绘形象;3、表意丰富。

(四)运用比拟应注意事物本身的特征。

(五)比喻和比拟的不同点。

1、比拟是仿照“拟体”(被模拟的事物)的特征摸写本体,重点在拟;比喻是用喻体比方本体,重点在“喻”。

2、比拟中,本体和“拟体”彼此交融,浑然~体,本体必须出现,”拟体”一般不出现;比喻的本体和喻体一主一从,本体或现或不现,而喻体必须出现。

)借代(一)概念:借代是用相关的事物来代替所要表达的事物的修辞方式。

这种修辞方式不直接说出要说的人或事物。

(二)借代的种类:1、用事物特征代本体事物。

例如:红眼睛原知道他家里只有一个老娘……2、具体代抽象,例如:枪杆子里面出政权。

3、专名代泛称。

例如:我们的时代需要千千万万个雷锋。

4、形象代本体。

例如:上面尘着两个老爷,东边的一个是马褂,西边的一个是西装。

5、部分代整体。

例如:吟罢低同元写处,月光如水照绍衣。

6、结果代原因,例如:专弄文墨为壮士捧腹。

(“捧腹”是“笑”的结果)7、资料代本体。

例如:五十年间万事空,懒将白发对青铜。

(三)借代的作用:1、以简代繁;2、以实代虚;3、以奇代凡;4、以事代情。

(四)运用借代需要注意。

必须抓住事物的最典型特征,对于所借代的事物一般应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有所交代。

另外,借代的借体和本体事物不能同时出现。

(五)借喻与借代的相同点和不同点:1、相同点:它们都用一事物代替另一事物,事物本体不出现。

2、不同点:借代的作用是“称代”,即直接把借体称力本体,其只代不喻;借喻的作用是“比喻”,虽然也有代替的作用,但总是喻中有代。

构成借代的基础是事物的相关性,即要求借体和本体的某些方面的相似。

借喻可改为明喻或暗喻,而借代不能。

夸张(一)概念:夸张是为达到某种表达需要,对事物的形象、特征、作用、程度等方面着意扩大或缩小的修辞方式。

(二)种类:夸张可分为三类,即扩大夸张,缩小夸张,超前夸张。

1、扩大夸张:故意把客观事物说得“大、多、高、强、深……”的夸张形式。

例如: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

2、缩小夸张:故意把客观事物说得“小、少、低、弱、浅、……”的夸张形式。

例如:一个浑身黑色的人,站在老栓面前,眼光正像两把刀,刺得老栓缩小了一半。

3、超前夸张:在时间上把后出现的事物提前一步的夸张形式。

例如:农民们都说:“看见这样鲜绿的茵,就嗅出白面包子的香味来了。

(三)夸张的作用:1、揭示本质,给人以启示。

2、烘托气氛,增强感染力。

3、增强联想;创造气氛。

(四)运用夸张要注意以下三点。

第一,夸张不是浮夸,而是故意的合理的夸大,所以不能失去生活的基础和生活的根据。

下面运用的夸张脚下地球当球玩,大洋海水能喝干。

第二,夸张不能和事实距离过近,否则会分不清是在说事实还是在夸张。

第三,夸张要注意文体特征,如科技说明文、说理文章就很少用甚至不用夸张,以免歪曲事实。

对偶(一)概念:对偶是用字数相等,结构形式相同,意义对称的一对短语或句子来表达两个相对或相近意思的修辞方式。

(二)对偶的种类:1、正对。

上下句意思上相似、相近、相补、相衬的对偶形式。

例如:a.墙上芦苇,头重脚轻根底浅;山间竹笋,嘴类皮厚腹中空。

2、反对。

上下句意思上相反或相对的对偶形式。

例如:b.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

3、串对(流水对)。

上下句意思上具有承接、递进、因果、假设、条件等关系的对偶形式。

例如:c.才饮长江水,又食武昌鱼。

根据上下句的形式又可以把对偶分为严式对偶和宽式对偶,严式对偶要求上下两句字数相等,词性相对、结构相同、平厌相对、不重复用字。

如例句曲。

宽式对偶对严式对偶五条要求只要有一部分达到就可以,不很严格,如例句c。

(三)对偶的结构:1、成分对偶。

例如:然而我的坏处,是在论时事不留面子,泛铜弊常取类型,而后者尤与时宜不合。

2、句子对偶。

例如:秋水共长天一色,落霞与孤骛齐飞。

(四)对偶的作用:便于吟诵,易于记忆;用于诗词、有音乐美;表意凝炼,抒情酣畅。

(五)对偶与对比的不同点;1、对比的基本特点是“对立”,对偶的基本特点是“对称”。

2、对偶主要是从结构开工上说的,它要求结构相称,字数相等;对比是从意义上说的,它要求意义相反或相近,而不管结构形式如何。

3、对偶里的“反对”(如“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就意义说是对比,就形式说是对偶,这是修辞手法的兼类现象。

)排比(一)概念:排比是由三个或三个以上结构相同或相似、内容相关、证据一致的短语或句子排列在一起,用来加强语势强调内容,加重感情的修辞方式。

(二)排比和种类:1、成分排比即一个句子中的一些成分组成排比。

例如:延安的歌声它是黑夜的火把,雪天的煤炭,大旱的甘霖。

2、分句排比即一个复句的各个分句构成排比。

例如:他们的品质是那样的清洁和高尚,他们的意志是那样的坚韧和刚强,他们的气质是那样的淳朴和谦逊,他们的胸怀是那样的美丽和宽广。

3、单句排比例如:八路军穿草鞋,把日本鬼子赶下海。

解放军穿草鞋,把蒋家王朝踢下台。

如今八连穿草鞋,把香风毒雾肢下踩。

4、复句排比。

例如:如果我们能够研制出一种类似鹰眼的搜索、观测技术系统,就能够扩大飞行员的视野,提高他们的视敏度。

如果能研制出具有鹰眼视觉原理的“电子鹰眼”,就有可能用于控制远程激光制导武器的发射。

如果能给导弹装上小巧的“鹰眼系统”,那么它就可以象雄鹰一样,自动寻找、识别、追踪目标,做到百发百中。

(三)排比的作用:1、内容集中,增强气势;2、叙事透辟,条分缕析;3、节奏鲜明,长于抒情。

(四)排比与对偶的区别:1、对称性与平列式。

对偶是二个语言单位,而排比是三个以上语言单位。

对偶必须对称。

排比要求结构大体相似,字数要求不甚严格。

2、排比经常以同一词语作为彼此的揭示语,使排体互相衔接、给人以紧凑、密集之感。

而典型的对偶句上下两联是不重字的。

3、对偶以要求平仄对仗为佳,排比则无此要求。

反问为了加强语气,用疑问句的形式表示确定的意屋常用肯定形式表示否定,用否定形式表示肯定。

例如:就说蒋筑英吧.已经经过了这样长久的考验,跑他入党的志愿,也一定要等到死后才能由省委的追认满足么?(用肯定的形式表示否定)我呢,我难道没有应该责备的地方吗?(用否定式表示肯定的意思。

)反问与设问的区别:1、设问不表示肯定什么或否定什么;反问则明砌表示肯定和否定的内容。

2、反问的作用主要是加强语气,设问的作用主要是提出问题,引起注意,启发思考。

设问设问是明知故问、自问自答,或提出问题不需回答的修辞方式。

设问的基本特点是“无疑而问”,设的目的在于引人注意,启发思考。

例如:社会生产力有这样巨大的发展,劳动生产率有这大幅度的提高,靠的是什么?最主要的是靠科学的、技术的力量。

辞格的综合运用辞格综合运用时有三种情况:1.兼用——一个语句,从这个角度看用的是某种辞格,从另一个角度看用的又是一种辞格。

例如:我们有些同志喜欢写长文章,但是没有什么内容,真是“懒婆娘的裹脚,又长又臭”。

((反对党八股))比喻、引用兼用。

2.联用———个语句中接连使用了两个以上的不同辞格。

例如:“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这是革命的春天,这是人民的春天,这是科学的春天!让我们张开双臂,热烈地拥抱这个春天吧!(《科学的春天》)先引用、再排比、后拟人联用。

3.套用——一个语句,从总的来看用了某种辞格,而分解开来看,其中又包含着其它辞格。

例如:在那天边隐约闪亮的不就是黄河?那在山脚缠绕不断的自然是汶河;那拱卫在泰山膝盖下的无数小馒头,却是沮涞山等著名的山岭。

(《泰山极顶》)排比中套用反问、比喻、拟人、夸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