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炒炭概述
炒焦、炒炭
守而不走,长于 止血温经
温中散寒,回阳 温中止痛,止泻 通脉,燥湿消痰。 和温经止血 以回阳救逆,甚 佳
其温经作用弱于 炮姜,固涩止血 作用强于炮姜
脘腹冷痛,呕吐 中气虚寒的腹痛、 虚寒性出血
泄泻,肢冷脉微, 腹泻和虚寒性出
痰饮咳喘
血
四逆汤
附子理中丸
如圣散
[炮制作用]
干姜——辛热之品 ,温中散寒,回阳通脉,温 肺化痰。
姜炭——可用于各种虚寒性出血,且出血较急, 出血量较多者。
炮姜——温中止痛、止泻和温经止血,作用缓和 持久。可用于中气虚寒的腹痛、腹泻和虚寒性出 血。
姜不同炮制品比较
干姜
炮姜
姜炭
能守能走,性热 而偏燥,作用快 而强
辛燥、温里之力 均弱于干姜,作 用缓和持久
[来源] 本品为蔷薇科 植物山里红或山楂的干 燥成熟果实。
[炮制方法]
1. 山楂 取原药材,除去杂质及脱落的核及果柄, 筛去碎屑。 2. 炒山楂 净山楂,置炒制容器,用中火加热, 炒至颜色加深,取出晾凉,筛去碎屑 3. 焦山楂 净山楂,置炒制容器,用中火加热, 炒至外表焦褐色,内部焦黄色,取出晾凉,筛去 碎屑。 4. 山楂炭 净山楂,置炒制容器,用武火加热, 炒至表面焦黑色,内部焦褐色,取出晾凉,筛去化瘀,常用于血瘀经闭, 产后瘀阻,心腹刺痛,疝气疼痛,以及高脂血症、 高血压病、冠心病。
炒山楂——不仅酸味减弱,可缓和对胃的刺激 性,善于消食化积。用于脾虚食滞,食欲不振, 神倦乏力。
焦山楂——不仅酸味减弱,且增加苦味,长于 消食止泻。用于食积兼脾虚和治疗痢疾,
炒焦 (一)含义
炒焦:将净选或切制的药物,置炒制 容器内,用中火或武火,炒至药物表面呈 焦黄或焦褐色,内部颜色变深,并具有焦 香气味。 (二)适用药物 主要用于消食、健脾、止泻的药物。 (三)目的 1.增强药物消食、健脾的功效。 2.缓和或改变药性、降低毒性。
中药炮制学炒法炒焦炒炭
炒 P145.
炭
这块像鸭子?嘎嘎嘎嘎
概念:
将净选或切制后的药物,置炒制容器内, 用武火或中火加热,炒至药物表面呈焦黑 色或焦褐色,内部棕褐色或棕黄色,并具 有焦香气。
•“燔(fan)发” •“燔艾”
• 王不留行炭治金疮, 血余炭治小便不利;
• 大黄炭治带下, • 石榴皮炭治下痢
女孩子需了解
干燥成熟果实
沿革
炒炭,烧末,炙法 现代主要为炒黄、炒焦、炒炭炭
炮制方法 栀子
炒栀子 焦栀子 栀子炭
原药材,除去杂质,碾碎。 中火加热炒至深黄色。 原药材,用中火加热,炒至焦黄色。 原药材,用武火加热,炒至黑褐色。
成深黄色或黄褐色。 炒焦:表面焦黄色。 炒制品:表面焦黑色或焦褐色。
操作注意事项:
①炒炭时要控制火力。
质地坚实的根、根茎、厚片类药物,宜用 武火炒至表面焦黑色,内部棕褐色; 质地疏松轻薄的花、花粉、叶、全草、薄 片类药物,宜用中火炒至表面黑褐色或棕 黄色。
②炒炭过程中由于锅温较高,植物类药物易 出现火星迸起现象,为防止燃烧,宜喷淋适 量清水熄灭锅中的火星,防止燃烧灰化或酿 成火灾。
小蓟、小蓟炭、姜炭
菊科植物刺儿菜Cirsuum setosum(Willd.) MB.的干燥地上部分。
消肿捣汁用,止血烧灰存性用 现代炒炭等
炮制方法 小蓟
小蓟炭
原药材,除去杂质,稍润,切段干燥, 筛去碎屑。
原药材,用武火加热,炒至表面黑褐色, 喷洒少许清水,熄灭火星,取出晾干。
成品性状
生品:不规则的小段,叶、茎、花。表面绿褐色 或带紫色。
注意温度和时间
P152.牡 丹 皮
处方用名 来源 沿革
牡丹皮、丹皮、丹皮炭
中药炮制技术 清炒法炒炭法护理课件
清炒法的翻炒频率与速度要求适中,一般每分钟翻炒1015次;而炒炭法则要求翻炒速度较快,以防止药材在锅内 过热。
应用范围的比较
清炒法适用于大多数药材的炮制,尤其是一些含有芳香挥发 性成分的药材,如薄荷、荆芥等;而炒炭法则主要适用于一 些含有易燃成分或需要高温处理的药材,如槐花、地榆等。
炮制的目的
01
02
03
04
降低或消除药物的毒性或副作 用,提高用药安全性。
增强药物疗效,提高药物生物 利用度。
改变药物作用部位和性质,满 足临床用药需求。
便于调剂、制剂和储存,保证 药品质量。
炮制的历史与发展
历史
中药炮制技术源远流长,自春秋战国时期就有记载,历经多 个朝代的发展和完善,形成了系统的理论体系和丰富的炮制 方法。
其他药物
如槐花、山楂等,炒炭后 能降低其毒性,缓和药效 。
04 清炒法与炒炭法 的比较
操作方法的比较
操作方法
清炒法是将净药材直接置于锅内,用中火或文火翻炒至表 面微黄或干脆的状态;而炒炭法则是在清炒的基础上,将 药材炒至表面焦黑,内部保持一定的黄色。
火候掌握
清炒法的火候掌握要求中火或文火,避免火候过大或过小 ;而炒炭法则需要将火力控制在适中的程度,既要保证药 材表面焦黑,又不能使内部过热。
中药炮制技术 清炒法炒炭 法护理课件
• 炒炭法 • 清炒法与炒炭法的比较 • 中药炮制技术的前景与展望
01 中药炮制技术概 述
定义与特点
定义
中药炮制是根据医疗、调制、制 剂等需要,对原药材进行加工处 理的过程。
特点
以中医药理论为指导,遵循药物 性质和医疗需要,通过特定的加 工方法,使药物达到特定的药效 和安全用药的目的。
中药炒炭止血机理的概述
中药炒炭止血机理的概述一、前言中药炒炭是一种传统的中药制剂方法,常用于止血。
其机理主要是通过改变中药的化学性质,使其具有较好的吸附和凝聚作用。
本文将从中药炒炭的基本原理、制剂方法、化学成分以及临床应用等方面进行详细介绍。
二、基本原理中药炒炭的基本原理是将中药加热至高温状态下,使其发生碳化反应,从而改变其物理和化学性质。
具体来说,碳化后的中药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1.吸附作用:碳化后的中药表面积大,孔隙结构多,因此具有较好的吸附作用。
它可以吸附血液中的红细胞和血小板等细胞成分,形成一个稳定的凝块。
2.凝聚作用:碳化后的中药可以与血浆蛋白质发生相互作用,在局部形成一个稳定而不易溶解的凝块。
3.止血作用:由于上述两种作用,碳化后的中药可以有效地止血。
三、制剂方法中药炒炭的制剂方法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步骤:1.选择合适的中药材:一般来说,具有较好止血作用的中药都可以用于炒炭。
如龙血、木香、膏蟹壳等。
2.加热:将中药材放入锅中,加热至高温状态下,直至发生碳化反应。
3.粉碎:将碳化后的中药材粉碎成细粉末,以便于使用。
四、化学成分中药炒炭后,其化学成分发生了较大变化。
主要表现为以下几点:1.水分含量降低:由于高温作用,中药材内部的水分被蒸发掉了。
2.灰分含量增加:由于碳化反应,中药材内部的有机物质被氧化生成了灰分。
3.活性物质改变:部分活性物质可能会被氧化或者降解,从而影响其功效。
五、临床应用中药炒炭常用于外伤出血和手术止血等方面。
具体应用时,可将其粉末直接撒在伤口上,或者制成敷料等形式使用。
由于其吸附和凝聚作用,可以有效地止血,并且不会对人体造成过多的损伤。
六、注意事项中药炒炭虽然具有一定的止血作用,但是在使用时也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选择合适的中药材:不同的中药材具有不同的功效,应根据实际需要来选择。
2.掌握好加热时间和温度:加热时间过长或者温度过高都会影响中药的质量。
3.避免过多使用:过多使用中药炒炭可能会对人体造成一定损伤,应适量使用。
清炒法—炒炭法(中药炮制技术)
二、实训药材 茅根、地榆、干姜
三、炒炭的方法
茅根炭的炒制方法 (1)净制:除去杂质,大小分档。 (2)预热:用中火加热,使锅温达到要求的温度。 (3)炒药:将净药物,倒入锅内,快速均匀翻炒,用中 火炒至外部呈焦褐色,手捻粉末成褐色时,喷淋少许清水, 灭尽火星,即为程度适中。 (4)出锅:快速出锅,摊开晾凉,除去碎屑。
1. 增强或产生止血作用 如地榆、白茅根、槐花等,炒炭后增强止血作用; 如干姜、乌梅、荆芥、卷柏等,炒炭后产生止血作用。
2. 增强止泻、止痢作用 如地榆、乌梅等,炒炭后增强止泻痢作用。
3. 改变或缓和药性 如蒲黄,生品性滑,偏于行血化瘀,利尿通淋;炒
炭后性涩,长于止血。
课后作业
1. 实训报告:完成本次课的实训报告。 2. 预习:加辅料炒法 任务一:麸炒法。 3. 工艺设计:每个小组在查阅资料、相互讨论的基 础上,分别设计薏苡仁、山药、白术的炮制工艺。
清炒法
炒炭法
本次课的组织与安排
1. 复习旧课,布置本次课的学习任务 2. 介绍与本次课相关的基本知识与技能 3. 观看录像,各小组优化设计的炮制工艺 4. 老师示范,学生分组练习 5. 根据实训获得的知识与技能,共同归纳总结 6. 周六到实训药厂顶岗实训
职业能力 1. 具备用炒药锅,对少批量药材炒炭的能力。 2. 具备用炒药机,对大批量药材炒炭的能力。 方法能力 1. 能通过学习和自学,掌握炒炭的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 2. 能通过查阅资料、分组讨论,制定炒炭的炮制工艺。 社会能力 具有团结协作、沟通交流的能力。
三、炒炭的方法
中药炮制学干姜炒炭
发展趋势预测
炮制技术智能化
随着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技术的不断发展,干姜炒炭的炮制技术 将趋向智能化,实现自动化、精准化控制。
炮制设备现代化
传统的炮制设备将逐渐被现代化的炮制设备所替代,提高生产效 率和产品质量。
炮制理论创新化
在继承传统炮制理论的基础上,结合现代科学技术手段,对干姜 炒炭的炮制理论进行创新和发展。
02
干姜炒炭可用于治疗脾胃虚寒引起的胃痛、腹泻等症状,常与
党参、白术等药同用。
用于治疗炎症性疾病
03
干姜炒炭可辅助治疗一些炎症性疾病,如关节炎、肺炎等,但
需与其他抗炎药联合使用。
注意事项与不良反应
用量不宜过大
干姜炒炭虽然止血作用较强,但用量过大可能导致上火、便秘等 不良反应。
孕妇慎用
孕妇使用干姜炒炭需谨慎,最好在医生指导下使用。
推广新技术应用
积极推广新技术在干姜炒炭中的应用, 促进炮制技术的创新和发展。
加强质量控制
建立完善的质量控制体系,对干姜炒 炭的炮制过程进行全面监控和管理, 确保产品质量和安全。
提高炮制效率
通过优化工艺流程和操作规范,提高 干姜炒炭的炮制效率,降低生产成本 和能耗。
06 现代研究与发展趋势
现代研究概述
现代炮制技术应用
自动化炒炭设备
采用自动化控制技术,实现炒炭 过程的自动化和智能化,提高生
产效率和产品质量。
远程控制技术
通过远程控制技术,实现对炒炭 设备的远程监控和操作,方便管
理和维护。
环保技术
采用环保材料和清洁能源,减少 炮制过程中对环境的影响。
技术改进与优化建议
加强设备研发
针对现有设备的不足之处,加强设备 研发和改进,提高设备的性能和稳定 性。
中药炒炭止血机理的概述
中药炒炭止血机理的概述引言中药炒炭是一种传统的制药工艺,被广泛应用于中医药领域。
炒炭后的中药在治疗各种出血性疾病方面具有显著的疗效。
本文将对中药炒炭止血的机理进行全面、详细、完整且深入地探讨,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中药炒炭的作用和应用。
中药炒炭的基本原理中药炒炭是指将中药材经过高温处理,使其发生炭化反应,进而改变其物理和化学性质。
通过炒炭过程,中药内的活性成分发生改变,使其具有更强的止血作用。
这主要是由于以下几个原因:1. 炭化过程中的化学改变炒炭过程中,中药材内的一些化学成分会发生转化,产生新的化合物。
这些化合物中的一部分具有良好的止血效果。
例如,黄芩炭化后生成的黄芩素,具有抑制血小板聚集和增强微血管壁弹性的作用,能有效止血。
2. 物理结构的改变炒炭过程中,中药材的物理结构会发生变化。
炭化后的中药颗粒变得更加坚硬,形成覆盖在出血血管表面的保护层,有效阻止血液的外溢,停止出血。
同时,炭化后的中药具有吸水性,能够迅速吸收伤口分泌的血液,形成血块,加速止血过程。
3. 炭的吸附作用炭具有较强的吸附能力,可以吸附伤口表面的血液和血小板。
炭化的中药通过吸附血液中的凝血因子,促进血液的凝固,迅速形成血块,阻止血液继续外流。
中药炒炭的应用领域中药炒炭作为一种传统的治疗出血性疾病的方法,被广泛应用于多个领域。
以下是中药炒炭在不同领域的应用情况:1. 消化系统出血中药炒炭在消化系统出血的治疗中被广泛应用。
例如,炒炭后的丹参能够有效止血,并通过调节血液循环促进伤口的愈合。
此外,炒炭的黄连被用于治疗胃出血和消化道溃疡等消化系统出血疾病。
2. 呼吸系统出血中药炒炭也被用于治疗呼吸系统出血。
炒炭后的白果能够有效减少咯血和肺出血的症状,并帮助止血。
此外,炒炭后的川贝母也被广泛应用于呼吸系统出血的治疗中。
3. 泌尿系统出血中药炒炭在泌尿系统出血的治疗中也有应用。
例如,炒炭后的地榆可以有效抑制尿血的发生,并促进尿道和膀胱的修复。
中药炒炭有妙用(有温度的中药宝典)
中药炒炭有妙用(有温度的中药宝典)中药炒炭并非全部改变药性,还保持了原药的一部分作用,如陈皮炭,既有止泻之用,还保持了理气和胃之功。
另外,有些中药必须经炒炭才可入药使用,如棕榈等。
看中医处方,有时会发现某中药名后加了“炭”字,如大蓟炭、大黄炭等。
炒炭是中药的一种炮制方法,即将药物炒(或煅)至外部枯黑,内部焦黄,有焦苦味为度。
中药炒炭后,改变了药性,具有以下作用:一是增强药物的止血作用。
中医五行学说认为,黑可制红,所以“血见黑必止”,如茜草炭、蒲黄炭等;二是缓和峻药药性,减弱补药腻胃,有利于中焦,如大黄炭、干姜炭、青皮炭、首乌炭等;三是增强药物的温热之性,而减其寒凉,如金银花炭、黄芩炭等;四是增强药物的收敛之性,使止血、止泻痢、涩精、缩尿、止咳、敛疮等作用加强,如乌梅炭、地榆炭、石榴皮炭等。
当然,中药炒炭并非全部改变药性,还保持了原药的一部分作用,如陈皮炭,既有止泻之用,还保持了理气和胃之功。
另外,有些中药必须经炒炭才可入药使用,如棕榈等。
炭药在治疗某些疾病中独具优势,但应在辨证论治的基础上加用:1.治疗各种出血,如咯血、吐血、便血、尿血、皮肤出血(肌衄)及崩漏出血等。
对血热出血,可酌选丹皮炭、栀子炭、黄芩炭等,血瘀出血,可酌选大黄炭、红花炭、赤芍炭等。
2.治疗多种虚寒证,如上焦虚寒之咳喘,可酌选防风炭、杏仁炭、乌梅炭;中焦虚寒之脘痞、呕吐、腹痛、泄泻(久泻),可酌选炮姜炭、陈皮炭、山楂炭;下焦虚寒之遗精、遗尿、带下,可酌选荆芥穗炭、艾叶炭、防风炭等。
此外,炭药还可用于治疗某些肝病,如病毒性乙肝、脂肪肝、药物性肝损伤等,尤宜于肝病重症有出血倾向者。
目前,可炒炭使用的中药约有近70种,一般限于清热类、止血类、活血类、收涩类、理气类、补益类及少数外用药。
需要注意的是,炒炭方法很有讲究,要求“防灰化以存性”,即炒炭只能使药物部分炭化,而不能灰化,未炭化部分仍应保持药物的固有气味。
借用古人孙思邈先生的话结语:何谓三部?寸关尺也。
中药炒炭介绍
中药炒炭介绍
看中医处方,有时会发现某中药名后加了“炭”字,如大蓟炭、大黄炭等。
炒炭是中药的一种炮制方法,即将药物炒(或煅)至外部枯黑,内部焦黄,有焦苦味为度。
增强药物的止血作用。
中医五行学说认为,黑可制红,所以“血见黑必止”,如茜草炭、蒲黄炭等;
缓和峻药药性,减弱补药腻胃,有利于中焦,如大黄炭、干姜炭、青皮炭、首乌炭等;
增强药物的温热之性,而减其寒凉,如金银花炭、黄芩炭等;四是增强药物的收敛之性,使止血、止泻痢、涩精、缩尿、止咳、敛疮等作用加强,如乌梅炭、地榆炭、石榴皮炭等。
当然,中药炒炭并非全部改变药性,还保持了原药的一部分作用,如陈皮炭,既有止泻之用,还保持了理气和胃之功。
另外,有些中药必须经炒炭才可入药使用,如棕榈等。
治疗各种出血,如咯血、吐血、便血、尿血、皮肤出血(肌衄)及崩漏出血等。
对血热出血,可酌选丹皮炭、栀子炭、黄芩炭等,血瘀出血,可酌选大黄炭、红花炭、赤芍炭等。
治疗多种虚寒证,如上焦虚寒之咳喘,可酌选防风炭、杏仁炭、乌梅炭;中焦虚寒之脘痞、呕吐、腹痛、泄泻(久泻),可酌选炮姜炭、陈皮炭、山楂炭;下焦虚寒之遗精、遗尿、带下,可酌选荆芥穗炭、艾叶炭、防风炭等。
此外,炭药还可用于治疗某些肝病,如病毒性乙肝、脂肪肝、药
物性肝损伤等,尤宜于肝病重症有出血倾向者。
目前,可炒炭使用的中药约有近70种,一般限于清热类、止血类、活血类、收涩类、理气类、补益类及少数外用药。
需要注意的是,炒炭方法很有讲究,要求“防灰化以存性”,即炒炭只能使药物部分炭化,而不能灰化,未炭化部分仍应保持药物的固有气味。
中药炒炭-黑有黑的道理
中药炒炭-黑有黑的道理炭类中药临床应用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历代医家在使用炭类中药过程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已成为中医用药的特色之一。
目前炭药在出血性疾病、消化系统疾病等领域有着广泛地应用,取得显著的临床效果,现代医学技术研究也在不同层面解释炭药的作用机制。
炭药配伍广泛应用出血性疾病(崩漏、咳血、尿血、便血、紫癜等),对胃肠道疾病、肝肾疾病等亦有较好疗效,十灰散所用的十味中药均以制炭炮制品入药,为传统炭药的经典方。
临床研究证明,炭药还具有吸附毒素、改善胃肠功能、抗炎等作用,其临床应用范围不断扩大。
中药炒炭作用机制比较复杂,是一个多成分、多环节、多靶点的综合作用,炒炭后增强或产生了止血作用,中药饮片经高温炒炭后,产生大量炭素,具有收敛性能,加之活性炭本身具收敛之功,体现出止血功效。
应用范围崩漏:可采用炙黄芪、党参、炒白术、茜草炭、益母草炭等为基础方治疗崩漏,方中茜草炭、益母草炭活血收敛止血。
便血:可采用十灰散加减治疗弥散性血管内凝之肠道出血,组方为茜草根、丹皮炭、赤芍、大蓟、白茅根、槐米、侧柏叶、艾叶炭、小蓟、地榆炭、党参、苎麻根、白芍、血余炭、大黄炭等,十灰散加减具有补气摄血、化瘀止血功效。
咳血:可运用百合固金汤加十灰散辨证治疗肺结核性咯血,组方包括百合、地黄、玄参、川贝母、大蓟、小蓟、荷叶炭、侧柏叶、茅根、茜草根等,方中荷叶炭散瘀止血。
紫癜:可用黄连泻心汤合十灰散加减治疗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药用黄连、黄芩、紫草、丹皮、生地、紫胡、牡蛎、白茅根、仙鹤草、血余炭、棕榈炭、胆草、连翘等。
其它应用:应用应地榆炭、白及粉保留灌肠治疗溃疡性结肠炎,地榆炭凉血止血,解毒敛疮。
地榆炭调和麻油外敷对褥疮、烫伤亦有显著效果。
带状疱疹患者采用局部围刺法配合外敷血余炭治疗,疗效较好,血余炭收敛散瘀止血。
中药制炭的方法及注意事项
中药制炭的方法及注意事项中药制炭通称炭药是指将原药材或生片,经高温(220~300℃)处理,使药材外部炭化,内部保留固有性能“存性”的一种炮制方法。
那么接下来就为大家讲讲中药制炭分为哪些方法,需注意哪些问题?制炭后具有怎样的作用?一、中药制炭的方法及注意事项根据药材不同质地制炭可采用炒炭和煅炭两种方法。
1.炒炭系将炒药锅用武火加热,再取净药材或生片置热锅内翻炒至表面炭化、显炭黑色起浓烟时,随即喷淋清水少许,灭净火星,取出,摊晾晾干制得。
注意事项:(1)炒炭时控制火候(温度和时间) 以防止药材受高热而全部灰化,要求“存性”。
一般温度在220~300℃,时间35~40分钟为度。
(2)制炭时可依经验看烟色,一般出现烟气-白烟-黄烟-黄浓烟-青烟。
炭化控制在黄烟后、黄浓烟前即可。
青烟认为过火。
(3)防止复燃,炒炭出锅前须喷淋清水,灭尽火星;出锅后及时摊晾凉,勤加检查,特别是含挥发油类药材,一般放置3~5日后交库,以免复燃。
2.煅炭(又称闷锅煅)系将净药材置煅药锅内,上覆盖另一个直径稍小的锅,两锅接合处用黄泥封固,上压重物,待黄泥稍干后,用武火加热。
煅烧2~4小时后察看炭化情况,经验认为,当滴水于扣锅上立见沸腾,或先贴一白纸于扣锅底上,检视纸显焦黄色时为度,停止加火,挡住炉门,约经10小时左右。
待煅锅完全冷却后,打开扣锅,取出炭药制得。
注意事项:(1)闷煅时,锅内药材不宜装置过紧,中间要求留有空隙。
(2)两锅接合处,若见裂隙冒烟时(在初加热半小时内)应立即填封,以免药材灰化。
(3)取出必须待煅锅完全冷却后进行,以免炭药与空气接触而复燃灰化。
(4)封固用黄泥亦可采用盐黄泥或纸黄泥。
二、中药制炭的作用1.增强止血作用如常用中药大蓟、槐花、地榆、藕节等止血药及黄芩、黄柏、栀子、牡丹皮、荷叶等清热药,制炭后可增强其止血及清热凉血的作用。
2.消减药材的副作用如中药干漆制炭后可减缓其刺激作用。
清炒技术—炒炭技术(中药炮制技术课件)
01 准备
洁净操作工具,
取净荆芥段粗
细分档,。
03 投药
将粗细荆芥段 分别投入到已 预热好的炒锅 内。
05 出锅
略炒,取出晾凉,
筛去碎屑。
实操举例
(三)成 品 性 状
规格 荆芥
形状
颜色
气味
质地
不规则的段, 茎方柱形
淡切黄面绿类色白或色淡,紫色,被短绒毛,芳香,味微涩而辛凉
茎较硬,叶较脆
荆芥穗 不规则的段 花萼黄绿色
02 炒 炭 的 目 的
炒炭的目的
增强或产生止血作用。
1 如蒲黄炭、地榆炭、侧柏叶炭、 茜草炭、槐花炭。
B 增强或产生止泻、止痢 的作用。如地榆炭。
03 炒 炭 操 作 工 艺
炒炭操作工艺
2、预热
将炒锅倾斜一定角度, 预热至所需程度。
4、翻炒
文火或中火加热,翻炒 时“亮锅底”,使药物 受热均匀。有火星时, 喷淋适宜饮用水,熄灭。
芳香,味微涩而辛凉 质脆易碎
荆芥炭
不规则的段, 茎方柱形
表面黑褐色,内部焦黄色
荆芥穗炭 不规则的段 表面黑褐色,内部焦黄色
香气,味苦涩而辛 焦香气,味苦而辛
质脆易碎 质脆易碎
实操举例
(三)炮制作用
荆芥味辛,性微温。
归肺、肝经。具有解表散 风、透疹、消疮的作用。
荆
芥 生品长于疏散风热,利咽
喉,清头目。多用于感冒,
01 准备
洁净操作工具,
取净蒲黄。
03 投药
将净蒲黄投入
到已预热好的
炒锅内。
05 出锅
略炒,取出晾凉,
实操举例
(四)成 品 性 状
规格
形状
3.10炒炭
• 【注意】 1.脾胃虚寒,溲多不渴者忌服 。 • 2.《本草经疏》:因寒发哕,中寒呕吐 ,湿痰停饮发热,并不得服。 • 3.《本草从新》:吐血因于虚寒者,非 所宜也。
艾叶
• 【别名】艾、艾蒿、家艾 • 【处方用名】艾叶、艾叶炭、醋艾叶炭 • 【来源】本品为菊科植物艾Artemisia argyi Levl. et Vant. 的干燥叶。夏季 花未开时采摘,除去杂质,晒干。
炮制方法 地榆 除去杂质;未切片者,洗净,除去残茎 润透,切厚片,干燥。
地榆炭
取净地榆片,照炒炭法表面焦黑 色、内部棕褐色
成品性状
本品呈不规则纺锤形或圆柱形,稍弯曲或扭曲, 长5~25cm,直径0.5~2cm。表面灰褐色、棕褐 色或暗紫色,粗糙,有纵皱纹、横裂纹及支根痕。 质硬,断面较平坦或皮部有众多的黄白色至黄棕 色绵状纤维,木部黄色或黄褐色,略呈放射状排 列。切片呈不规则圆形或椭圆形,厚0.2~0.5cm; 切面紫红色或棕褐色。无臭,味微苦涩。
• 【性状】本品多皱缩、破碎,有短柄。 完整叶片展平后呈卵状椭圆形,羽状深 裂,裂片椭圆状披针形,边缘有不规则 的粗锯齿,上表面灰绿色或深黄绿色, 有稀疏的柔毛及腺点;下表面密生灰白 色绒毛。质柔软。气清香,味苦。
• 【炮制】 醋艾炭(艾叶炭):取净艾叶,在 锅内炒至大部分成焦黑色,喷米醋,拌匀后 取出稍筛;也可喷洒清水扑灭火星,取出晾 干,防止复燃。每100kg艾叶,用醋15kg 。 • 【性味】辛、苦,温;有小毒。 • 【归经】归肝、脾、肾经。 • 【功能主治】散寒止痛,温经止血。用于少 腹冷痛,经寒不调,宫冷不孕,吐血,衄血 ,崩漏经多,妊娠下血;外治皮肤瘙痒。醋 艾炭温经止血。用于虚寒性出血。
• 【性味】酸、涩,平。 • 【归经】归肝、脾、肺、大肠经。
中药炒炭作用
中药炒炭作用
中药炒炭是指将一些常用的中药材经过高温加热处理,使其变成炭状物质。
中药炒炭具有以下一些作用:
1. 增加药性稳定性:通过炒炭处理,中药材中的挥发性成分和水分会被去除,从而减少药材的变质和降解,增加药性稳定性,延长其保存时间。
2. 增强药效:炒炭后的中药材可以通过改变其化学性质和结构,增加其药效。
炒炭过程中,一些活性成分可能会发生化学反应或分解,生成新的化合物,这些新化合物可能具有更强的药理活性。
3. 减轻毒性:一些中药材在未经炒炭处理之前可能含有一些剧毒成分或不良反应成分,经过炒炭处理可以降低其毒性。
炒炭过程中,高温可以对药材中的毒性成分进行破坏或转化,从而减轻其对人体的不良影响。
4. 改善口感:一些中药材本身具有辛苦、涩味等特点,炒炭处理可以改善其口感,使其更加容易入药。
需要注意的是,中药炒炭虽然具有这些作用,但也要根据具体的中药材和药方来决定是否进行炒炭处理,以及炒炭的温度和时间等参数。
此外,炒炭过程中需要控制好温度,避免过度炙烤导致有效成分的损失。
因此,在使用中药炒炭时,最好遵循传统的炒炭方法和经验,或在专业中医师的指导下进行操作。
中药炮制炒炭法
中药炮制炒炭法
中药炮制炒炭法是中医药中的一种炮制方法,常用于石炭、竹炭、针叶木炭等材料的制成。
其步骤如下:
1. 材料选择:选择质量良好的原料,如石炭、竹炭等。
2. 原料清洗:将原料放在清水中浸泡,用手指轻轻搓洗,去除杂质。
3. 晾干:将洗净的原料晾干,去除水分。
4. 炒炭:将原料放入铁锅或炙炉中,用文火慢慢炒热。
炒炭时需不停翻动,以免炭烧焦或烤均匀不足。
5. 炭化:当原料开始变黑、变硬,并冒出有香味的烟雾时,表示开始炭化。
继续炒热,直至炭化程度适宜。
6. 出炉:取出已炭化的材料,放置于通风处晾凉。
人工炒制时,还需借助特定仪器对炭火进行焙烧,以增加焦炭的亲脂性和药性。
7. 粉碎:将炭化后的材料研磨成粉末。
可以采用研磨机或者乳钵等器具。
8. 包装:将粉末装入干燥、密封的容器中,储存备用。
中药炮制炒炭法在传统中药制作中起到提高药效、增强药性、
减少毒性的作用。
炭炮制后的中药可用于治疗肠胃疾病、消化不良以及清热解毒等症状。
四 炒炭法
• 芥穗的发散作用强于荆芥,古代荆芥多 去梗用穗,明清时期始连梗带穗用。
29
⑶炮制研究
• 荆芥的挥发油含量穗是梗的1.5倍,但其 中的止痛成分薄荷酮的含量梗高于穗;
• 炒炭后挥发油含量明显下降,且产生了 9种生荆芥油没有的成分,2%荆芥炭挥 发油乳剂有明显的止血作用,而生荆芥 油无止血作用。
• 炮姜苦辛温,功能温中散寒、温经止血,其 辛燥之性和温里作用均弱于干姜,但作用持 久,长于温中止痛,止泻,温经止血;
• 姜炭苦涩温,长于温经止血,其辛味消失, 守而不走,温经作用弱于炮姜,但止血之力 强之。
19
⑶炮制研究
• 干姜含挥发油0.82%,炮姜含0.52%,姜 炭含0.40%,因此炮姜的辛温之性和温 中散寒之力均强于姜炭;
4
• 葛可久以五行学说和“取类比象法”解释炭 药止血的现象。其书首方为“十灰散”(大 黄、大小蓟、荷叶、侧柏、白茅根、茜草、 栀子、丹皮、棕榈炭),前人张秉成、王孟 英谓“十灰散”:此方汇集凉血、涩血、散 血、行血之品,各烧炭存性,使凉者凉,涩 者涩,散者散,行者行,故可用于热瘀兼有 之崩漏。止涩之品仅棕榈一味,余皆清血之 热、行血之滞、破血之瘀之品。
23
⑵ 炮制作用
• 蒲黄为化瘀止血药。 • 生品性滑,以行血化瘀,利尿通淋力胜;
多用于瘀血阻滞的心腹疼痛,痛经,产 后瘀痛,跌扑损伤,血淋涩痛。 • 炒炭性涩,能增强止血作用。常用于咯 血、吐血、衄血、尿血、便血、崩漏及 外伤出血。
24
⑶炮制研究
• 《证类本草》言:“破血消肿,即生使; 要补血止血,即炒用”。后世皆遵此说。 一般认为蒲黄生用,长于行血去瘀,炒黑 性涩,功专止血,生熟不同,功效有别。 但也有人认为生蒲黄不论入煎剂,还是研 粉吞服,均有止血作用,唯炒炭止血作用 增强。故而治疗瘀滞诸症宜生用;治疗失 血诸症,宜斟酌选用:如无瘀滞者可用炭 品,若出血兼有瘀者,可用生蒲黄,或生、 炭各半。
中药炒炭概述
中药炒炭概述
前言:中药制炭应用于临床历史悠久。
早在汉代张仲景所著的《金匮要略方论》中就有“枳实烧令黑勿太过”、“乱发烧灰”、“桑根皮烧灰存性,勿令太过”等十来种炭药的记载。
尔后,经过历代医家的临床实践,炭类药不断的增加与发展。
由于炭类药在临床治疗某些病症如内外出血方面有疗效,故前人有“红见黑即止”之说,因此,炭类药就逐步发展成为《中药炮制学》的重要内容之一。
1 中药制炭的主要目的1。
1 改变药物的固有性能如干姜温中散寒,回阳通脉,能走能守;而炮姜炭温中散寒,温中止血,守而不走。
1。
2 增强收敛止血,固涩止泻之功如地榆炒炭后止血作用比生品强;乌梅、石榴皮炒炭后收涩止痢之功比生品强。
1。
3 缓和药性、降低毒性如干漆炒炭后能减低其刺激性及毒性等。
2 中药制炭常用方法将经过净选后的药材或饮片,按大小、厚薄分档,分别选用清炒法、砂烫法、焖煅法来制作。
2。
1 清炒法其法是先将铁锅用武火烧烫后,再将分档过的药物投入锅内,用武火或中火进行不断翻炒至药物表面呈焦黑色,内呈焦黄或焦褐色,微喷水,熄灭火星,取出,晾干。
如大黄炭、侧柏炭、地榆炭、荆芥炭等。
2。
2 沙烫法将洁净的沙子置铁锅内,加热炒至沙滑利时,投入净药材或。
炒碳
(四)注意事项
• 1.火候判断.昆虫类药物时,以米的色泽 观察火候,炒至米变焦黄或焦褐色为度. 植物类药物时,炒至黄色为度. • 2.操作,特别是米上炒。
党 参(P131)
• [处方用名] 党参、炒党参、炙党参。 • [来源] 本品为桔梗科植物党参Codonopsis pilosula (Franch) Nannf. 及同属多种植物的根。 • [历史沿革] 蜜蒸、蜜炙、米炒等方法。现行,有 蜜炙、米炒等炮制方法。
僵 蚕(P127)
• [处方用名] 僵蚕、白僵蚕、炒僵蚕。 • [来源] 本品为蚕蛾科昆虫家蚕Bombyx mori L.的幼虫在未吐丝前,因感染白僵菌 而发病致死的干燥体。
• [历史沿革] 米泔制、炒制、姜汁制等,现 行主要有麸炒等炮制方法。
[炮制方法]
• 1. 僵蚕 干。
原药材,筛去杂质及残丝,洗净,晒
苍
术(P126)
• [处方用名] 苍术、茅苍术、炒苍术、焦苍术。
• [来源] 本品为菊科植物茅苍术Atractylodes lancez (Thunb.) DC 或北苍术Atractylodes chinensis (DC.) Koiz,的干燥根茎。
• [历史沿革] 米汁浸炒、醋煮、炒黄、土炒、制炭 等,现行主要有炒焦、麸炒等炮制方法。
• 2. 麸炒僵蚕 先用中火将锅加热,均匀撒入定 量麦麸,待起烟时加入净僵蚕,急速翻炒至表面 呈黄色时出锅,筛去麸皮,放凉。
•
僵蚕每100kg,用买麸10kg。
[炮制作用] • 生僵蚕——辛散之力较强,药力较猛。用于惊痫
抽搐,肝风头痛等症。如治中风口眼歪斜的牵正 散。 • 麸炒——缓和疏风解表作用,矫味。本品长于化 痰散结。用于瘰疬痰核,中风失音等症。如治缠 喉风并急喉闭喉肿痛的白僵蚕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