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炮制学_第9章_炒法(1)

合集下载

第9章 加辅料炒

第9章 加辅料炒
第9章 中药炮制学 42
4 炮制方法
取河砂置锅内武火加热至灵活状态,投入净制分 档的药物,不断用热砂掩埋、色或加深时
取出,筛去砂,放凉;或趁热将药物投入醋液中 略浸,取出,干燥。 砂的用量以能掩盖所加药物为度。
第9章
中药炮制学
43
5注意事项
第9章
中药炮制学
3
一、麸炒
1 定义
将净制或切制后的药物用麦麸熏炒的方法。
第9章
中药炮制学
4
2辅料
用净麦麸及用蜂蜜或红塘制过的麦麸炒制药物,前者 称净麸炒或清麸炒,后者称蜜麸炒或糖麸炒。
麦麸为小麦的种皮,含淀粉、蛋白质、维生素,具有 和中健脾之功。用麦麸炮制药物,可缓和其辛燥之性, 增强起健脾和胃作用。 麦麸法的加热时间短,用量少,辅料主要起药性协同 作用而无中间传热体作用。
第9章 中药炮制学 32
山药
本品为薯蓣科植物薯蓣的干燥根茎。 炮制规格 山药、土炒山药、麸炒山药。
第9章
中药炮制学
33
⑴炮制方法
山药:去杂质,洗净,润透,切厚片,干燥; 土炒山药:将土粉置锅中加热至灵活状态,投入 山药片,炒至药物表面均匀挂土粉,出锅,筛去
土粉。
山药每100kg,用灶心土30kg。
麸炒山药:麸炒至黄色,麦麸10kg 。
第9章
中药炮制学
34
⑵炮制作用
山药为补气药。生用益肺肾之阴,补肾生精。 土炒以补脾止泻为主。
麸炒长于补脾和胃,益肾固精。
第9章
中药炮制学
35
白术
本品为菊科植物白术的干燥根茎。 炮制规格 白术,土炒白术、麸炒白术。
第9章
中药炮制学
36
⑴炮制方法
白术:切厚片。 土炒白术:土炒至挂土粉;灶心土25kg。 麸炒白术:麸炒至黄褐色;麦麸10kg。

《中药炮制学》第九章净选加工-小凯

《中药炮制学》第九章净选加工-小凯
微波灭菌与该灭菌物的性质及含水量
有密切关系,因水能强烈地吸收微波, 所
以含水量越多,灭菌效果越好。
(五)太阳能集热气干燥技术
太阳能是一种巨大清洁的低密度能 源,适用于低温烘干。
优点:节省能源,环境污染少,烘 干质量好,避免了尘土和昆虫传菌污染 及自然干燥后药物出现的杂色和阴面发 黑的现象,提高了外观质量。
三.改革:
饮片包装改革,应向保管、运输、携带、调配 均方便,能很好保持洁净度和易于调配、准确计量 方向发展。
饮片包装上应注明该药的产地、质量等级,以 及现在片型的饮片相当于传统饮片的重量比例等内 容,以便临床中医师掌握应用。
四.方法:
(1)根、根茎类,种子、果实类,花类动物类饮 片全部用小包装+大包装的方法。小包装用无毒聚 乙烯塑料透明袋,一般每袋装0.5kg、1.5kg、2kg。 放饮片检验合格证后封口,入大包装(铁盒/纸箱)中。 大(10-50kg/包).小包装外面都注明饮片品名. 规格. 数量. 生产批号. 厂名。必须注意的是:对于水制、 火制或水火共制的饮片必待凉透后方可包装,否则 会出现结露和霉变现象。
(二)饮片类型的选择原则
(1)质地致密、坚实者,宜切薄片。如乌药、 槟榔、当归、白芍、木通等。
(2)质地松泡、粉性大者,宜切厚片。如山 药、天花粉、茯苓、甘草、黄芪、南沙参等。
(3)为了突出鉴别特征,或为了饮片外形的美 观,或为了方便切制操作,视不同情况,选择直 片、斜片等。如大黄、何首乌、山药、黄芪、桂 枝、桑枝等。
(4)凡药材形态细长,内含成分又易煎出的,可 切制成一定长度的段。如木贼、荆芥、薄荷、麻黄、 益母革等。
(5)皮类药材和宽大的叶类药材,可切制成一定 宽度的丝。如陈皮、黄柏、荷叶、枇杷叶等。

中药炮制学炒法PPT

中药炮制学炒法PPT

清炒法
加固体辅料炒法
炒黄
麸炒
炒焦
土炒
炒炭
米炒
砂炒
滑石粉炒
蛤粉炒
第4页,共104页。
蒲黄炒
• 注意事项
大小分档 掌握好火力和火候 炒前锅应预热 拌炒均匀,出锅迅速
第5页,共104页。
火力
• 火的大小(强弱)火温度的高低。
• 炒黄多用文火(小火) • 炒焦多用中火(中等火力) • 炒炭多用武火(强火) • 加辅料炒多用中火或武火 • 个别药材采用特殊火力
决明子
炮制作用:生品清肝热、润肠燥; 炒后缓和寒泻之性,平肝养肾。 便于粉碎和煎出有效成分。
决明子炒后
结合蒽醌(苷类)-泻下 游离蒽醌(苷元)-抗炎
第19页,共104页。
炮制研究
• 决明子主含蒽醌类化合物大黄素、大黄酚、 大黄素甲醚、决明素(obtusin)、决明蒽 醌(obtusifolin)及其苷类。
4. 为什么还要炒制? 焦香醒脾,炒制后产生焦香气,增强消导作用
第51页,共104页。
三 炒炭
目的: 1. 产生止血作用:干姜、荆芥。 2. 增强止血作用:茜草、侧柏叶。
注意: 1. 控制火力,质地坚实的药材用武火,质地 疏松的药材用中火。 2. 炒炭存性。 3. 喷淋清水熄灭火星。 4. 彻底晾凉,避免复燃。
焦三仙:焦山楂、焦麦芽、焦神曲。 焦四仙:焦三仙+焦槟榔。
第48页,共104页。
槟榔
1. 最佳软化方法:减压冷浸等。 ➢ 质地坚硬,传统方法浸泡时间长(夏季7天,
冬季40天),有效成分流失多。 ➢ 减压浸泡软化,槟榔碱损失比传统方法小。 ➢ 砂碛法(用湿河砂淹埋)软化槟榔,醚溶
性生物碱(以槟榔碱计)损失远比水泡法 小。

中药炮制学_精华版(简答+大题+重点药)

中药炮制学_精华版(简答+大题+重点药)

中藥炮制學(加粗字體為重點)中药炮制学:是专门研究中药炮制理论、工艺、规格、质量标准、历史沿革及其发展方向的学科,是一门综合应用性学科。

(名詞解釋)中药炮制:是根据中医药理论,依照辩证施治用药需要和药物自身性质,以及调剂,制剂的不同要求,所采取的一项制药技术。

(名詞解釋)一炮制方法对临床疗效的影响1.净制①除去杂质②除去非药用部位或分离不同的药用部位③除去一些外形相似的其他有毒药物2.加工切制切制的目的是提高煎药质量或有利于进一步炮制和调配。

3.加热炮制加热是中药炮制的重要手段,其中炒制和煅制应用最为广泛。

制药原则:相反为制:是指用药性相对立的辅料或药物来制约偏性或改变药性。

如酒制大黄相资为制:是指用药性相似的辅料或某种炮制方法来增强疗效。

如盐制知母相畏(或相杀)为制:是指利用某种辅料来炮制药物,以制约该药物的毒副作用。

如生姜杀半夏、南星毒相恶为制:利用某种辅料或某种方法来减弱药物的烈性。

如米泔水制苍术二具体方法制其形:改变外形、药用部位制其性:改变性能制其味:调整五味或矫正劣味制其质:改变质地和性质炮制对药性的影响一、对四气五味的影响四气:寒凉温热(平性)五味:辛、甘、酸、苦、咸(淡、涩)有三种情况:一是“反制”,通过炮制纠正药物过偏之性。

如姜栀子二是“从制”,通过炮制使药物的性味增强。

如胆黄连三是通过炮制,改变药物性味,扩大药物的用途。

如生地为清营凉血之品,而制成熟地后具有滋阴补血的功效。

所谓“毒”主要是指药物的毒性和偏性(副作用),炮制能消除或降低毒副作用。

中藥炮制的目的:毒去效存最主要的目的是减毒增效,满足临床需要。

1.降低或消除毒副作用2.改变或缓和药性3.增强药物的疗效4.改变或增强药物的作用趋向5.改变药物作用的部位或增强对某部位的作用6.便于调剂制剂7.洁净药物,利于贮藏保管8.利于服用炮制对药物化學成分的影响一、炮制对含生物碱类药物的影响1有效成分①性质稳定—可加热或用辅料处理,如醋元胡;②不耐热—生用,应避免或少加热,如石榴皮、山豆根;③水溶性大—少泡多润,如槟榔、苦参;2有毒成分通过炮制,转化成毒性较小的成分,如川乌二、炮制对含苷类药物的影响1有效成分:①破坏分解酶,如槐花、黄芩、苦杏仁;②避免醋制;③采用少泡多润的方法,如秦皮、大黄等;2非有效成分:通过水洗、在酸性条件下处理加以破坏。

中药炮制学(重点)

中药炮制学(重点)

中药炮制学(重点)中药炮制学(重点)第一章绪论中药炮制是一项制药技术,根据中药理论,根据辩证施治用药的需要和药物的自身性质,以及调剂、制剂的不同要求来进行。

历史上,中药炮制有不同的称呼,如《雷公炮炙论》、《本草纲目》、《修事指南》等。

分类法主要有火制、水制和水火共制,但存在一些不足之处。

第二章中药炮制基本理论中药炮制的制则包括相反为制、相资为制、相畏为制、相恶为制和相喜为制。

此外,不同的炮制方法也会对药物的效果产生影响。

中药炮制还可以根据不同的经脉来进行,如醋制入肝经,蜜制入脾经,盐制入肾经。

同时,炮制还可以通过消除或降低药物治疗剂量下对人体的伤害来改变药物作用的部位或增强对某部位的作用。

第三章中药炮制对药物的影响中药炮制对含苷类药物的影响主要包括溶媒、易溶于水、易水解和防酶解。

同时,炮制方法也会对药物的效果产生影响,如少用醋炮制。

在饮片切制前,药材需要进行软化处理,以便切片更加均匀。

软化的要求如下:1)药材应选用新鲜、质地较硬的品种。

2)软化时间应控制在适当范围内,过长或过短都会影响切片效果。

3)软化过程中要注意水温和水量的控制,以免影响药材的药效。

4)软化后的药材应及时晾干,以免影响后续的加工和保存。

15.切片的要求:1)切片应均匀,大小适中,厚度一致。

2)切片应避免损伤药材的有效成分。

3)切片应保持干燥,避免受潮霉变。

4)切片应按照药材的不同部位和用途进行分类和包装。

1)软硬适度是指药材的硬度与合水率成反比关系,规定了药材的平均合水率。

药材软化需要控制含水率,以避免因水而伤害其药性。

2)药透水尽是指药材在适当水处理后,药材内部各部分水分的渗透速度为零,即各个部分的含水量相同。

15.片1)按厚度分类:极薄片为0.5mm以下,薄片为1~2mm,厚片为2~4mm。

2)按照片类型分类:顶片又称顶头片,斜片为椭圆形或长圆形的片,特点为个细、质地坚硬,直片又称顺刀片,特点为个粗、质地疏松,刨片又称压片。

(完整word版)中药炮制学试题库

(完整word版)中药炮制学试题库

中药炮制学试题库第一章绪论l.中药炮制的历史可追溯到EA.汉代B.秦代C.周代D.春秋战国E.原始社会2.提出雷公炮炙十七法的是AA.雷敩B.陶弘景C.缪希雍D.陈嘉谟E.李时珍3.提出三类分类法的是AA.陈嘉谟B.陈师文C.张仲景D.王好古E.张元素4.中药发展史上,第一部具有炮制规范性要求的书是DA.神农本草经B.备急千金要方C.新修本草D.太平惠民和剂局方E.汤液本草5.第一部炮制专著是DA.神农本草经B.本草经集注C.肘后备急方D.雷公炮炙论E.炮炙大法6.炮制理论的形成时期是DA.汉代B.唐代C.宋代D.元、明代E.清代7.中药炮制研究的核心问题是BA.炮制文献研究B炮制原理研究C.炮制工艺研究D.炮制设备研究E.炮制品质量研究8.葛可久的《十药神书》提出了CA.炮制解毒理论B.净制理论C.炭药止血理论D.归经理论E.以上都不是9.《修事指南》的作者是BA.李时珍B.张仲岩C.陈嘉谟D.张仲景E.陶弘景10.提出生熟异用学说的人是BA.孙思邈B.张仲岩C.陈嘉谟D.张仲景E.陶弘景11.提出“凡药制造,贵在适中,不及则功效难求,太过则气味反失”的作者是CA.缪希雍B.张仲岩C.陈嘉谟D.张仲景E.陶弘景12.中药炮制的理论依据是AA.中医中药理论B.五行学说C.藏象学说D.现代医药理论E.归经理论13.“酒制升提”是谁归纳总结的?EA.李时珍B.张仲岩C.陈嘉谟D.陶弘景E.缪希雍14.炮制品种的扩大应用时期是CA.元代B.明代C.清代D.梁代E.现代15. 强调“凡有修合,依法炮制……”的是AA .太平惠民和剂局方B .本草经集注C .雷公炮炙论D .五十二病方E .修事指南 填空题29.“治半夏”最早记载在__黄帝内经_________。

[答案]30.中药炮制形成的关键是____火的发现_______。

[答案]31.“有须烧炼炮炙,生熟有定”是 ___张仲景____提出的。

[答案]32.中药炮制起源于__用药实践_____。

中药炮制学 -第九章

中药炮制学 -第九章
12

炒黄程度:

1、炒响:牵牛子、决明子 2、炒香:白芥子、莲子 3、炒爆花:王不留行 4、炒去刺:苍耳子 5、炒变色:薏苡仁、冬瓜子 6、炒出汗:花椒
13
炒黄目的:
(1)增强疗效:有效成分溶出增加, 增加香气,增强消食健脾之功; (2)降低毒副作用; (3)缓和或改变药性; (4)利于制剂和贮藏“杀酶保苷”;
54
槐花—【炮制作用】

生品 — 清肝泻火,清热凉血见长,多用 于血热妄行,肝热目赤,头痛眩晕,疮毒 肿痛。 炒槐花 — 缓和苦寒之性,杀酶保苷。


槐花炭 — 清热凉血作用极弱,具涩性, 以止血力胜。用于咯血,便血,痔血,崩 漏下血等多种出血证。
55
槐花—【炮制研究】
1、对化学成分的研究 炮制时槐米化学成分鞣质和芦丁随炮 制温度的升高而变化,呈现先升后降的规 律,即150℃开始升高直到达200℃,上升 至高点,250℃可降至原来1/3或1/5。 2、对药理作用的研究 通过对槐米炒炭后的成分及大鼠出凝 血时间进行研究、测定观察,表明鞣质含 量显著减少,止血作用明显增加。
14
火候判断方法:

(1)“观”—— 呈淡黄色 (2)“嗅”—— 种子类药物固有香气溢 出 (3)“听”—— 种子类药物多有爆裂声

(4)“看”—— 与生品比较形状与颜色; 观察断面颜色
15
炒黄注意事项:
1、炒制器具应预热至一定程度,才可投 药。避免“僵粒”或“烫焦”;
2、炒黄防焦化;炒焦防炭化;炒炭防灰化; 3、大小分档,分次进行炒制;
56
槐花—【炮制研究】
3、对炮制工艺的研究 炒槐米的炮制条件:温度接近150℃烘制 20min;

中药炮制学:清炒法

中药炮制学:清炒法

中药炮制学:清炒法中药炮制学:清炒法炒法分为清炒法和加辅料(固体辅料)炒法两大类。

每类又包括数种操作方法。

清炒法包括炒黄、炒焦、炒炭;加辅料炒法包括麸炒、米炒、土炒、砂炒、蛤粉炒及滑石粉炒。

一般说来,炒黄多用文火,但王不留行、苍耳子、山楂用中火;炒焦多用中火;炒炭多用武火,但蒲黄用中火。

加辅料炒多用中火或武火,其中砂炒用武火。

炒法分手工炒和机器炒两种,机器炒常用平锅式炒药机和滚筒式炒药机。

一、清炒法的操作方法:清炒法包括炒黄、炒焦、炒炭3种不同的火候要求,炒黄(包括炒爆)是将净选或切制后药物,置炒制容器内,用文火或中火加热,炒至药物表面呈黄色或较原色稍深,或发泡鼓起,或爆裂,并透出药物固有气味,如牛蒡子、芥子、王不留行、酸枣仁、槐花等。

芥子炒黄散出香辣气。

王不留行炒至大部分爆成白花。

炒焦是将净选或切制后的药物,置炒制容器内,用武火或中火加热,炒至药物表面呈焦黄或焦褐色,内部颜色加深,并具有焦香气味,如山楂、栀子、槟榔等。

炒炭是指将净选或切制后药物,置炒制容器内,用武火或中火加热,炒至药物表面焦黑色,内部呈焦黄色或焦褐色。

炒炭要求存性,"存性"是指炒炭后药物只能部分炭化,更不能灰化。

未炭化部分应保存药物的固有气味;花、叶、草等炒炭后仍可清晰辩别药物原形,如槐花、菊花、荆芥、大蓟等。

蒲黄用中火炒至棕褐色。

荆芥武火炒至表面黑褐色。

二、清炒的目的有:1.增强疗效种子果实类药物均可通过炒黄,使其果皮、种皮爆裂,易于煎出有效物质,如紫苏子、芥子、决明子等;炒黄可杀酶保苷的有槐米、芥子、牛蒡子、杏仁等;谷芽、麦芽、山楂炒后产生焦香气,可增强健脾消食作用。

2.降低毒性或消除副作用如苍耳子炒黄降低毒性;牵牛子炒后可缓和峻烈作用,莱菔子、瓜蒌仁等生品有闷臭气,易致恶心或呕吐,炒后气香,可纠此弊。

3.缓和或改变药性有些药物作用峻烈,炒后药性缓和,免伤正气,如葶苈子、郁李仁、川楝子等;牛蒡子炒黄缓和寒滑之性;芥子缓和辛散走窜之性;有些药物炒后药性会发生一定的变化,以适应临床的需要,如干姜偏燥,长于温中散寒,回阳通脉。

中药炮制学(重点)

中药炮制学(重点)

中药炮制学(重点)第一章绪论1.中药炮制是根据中药理论,依照辩证施治用药的需要和药物的自身性质,以及调剂、制剂的不同要求,所采取的一项制药技术。

2.《雷公炮炙论》刘宋南北朝以“炮炙”作书名,而在正文中多用“修事”。

《本草纲目》李时珍明朝正文中设有“修制”专项。

《修事指南》张仲岩清朝以“修事”作书名,而正文中用“炮制”。

3. 三类分类法:明代陈嘉谟《本草蒙筌》(此种分类方法基本能反映出炮制的特点,但对饮片切制及切制前的洁净和软化处理等未包括其中。

)火制:煅、炮、炙、炒水制:渍、泡、洗水火共制:蒸、煮第二章中药炮制基本理论4. 制则(定义、举例)1)相反为制:指用药性相对立的辅料(含药物)或某种炮制方法来制约中药的偏性或改变药性。

【酒制大黄】2)相资为制:指用药性相似的辅料(含药物)或某种炮制方法来增强药效。

资,有资助之意。

【盐制知母】3)相畏为制:指用某种辅料(含药物)来炮制某药物,以制约该药物的毒副作用。

【生姜制半夏】4)相恶为制:指炮制时可以利用某种辅料或某种方法来减弱药物的烈性。

(即某种作用减弱,使之趋于平和,以免损伤正气。

)【麸炒枳壳、煨木香】5)相喜为制5. 醋制入肝经,蜜制入脾经,盐制入肾经6. 炮制对重要毒性的影响:炮制对中药的影响是通过炮制消除或降低药物治疗剂量下对人体的伤害,其主要途径:1)使毒性成分发生改变。

如:川乌、草乌等。

2)使毒性成分含量减少。

如:巴豆、干漆等。

3)加入具解毒作用的辅料。

如:白矾制天南星、半夏等。

(可降低毒性的辅料:甘草、生姜、醋、明矾、石灰、黑豆等。

)7. 改变药物作用的部位或增强对某部位的作用炮制可以改变药物的作用部位,如生诃子偏入肺经,长于清金敛肺利咽,用于治疗咽痛失音,肺虚久嗽。

煨诃子炮制后使涩敛之性增强,专入大肠经,增强了涩肠止泻的功效,用于老人久泻久痢及脱肛症。

炮制可以调整某些药物的一药多经,使其作用专一。

如柴胡、香附等经醋制后有助于引药入肝经,更好地治疗肝经疾病。

中药炮制学实验指导(1)

中药炮制学实验指导(1)

实验一清炒法一、实验内容1 .炒黄酸枣仁、王不留行、薏苡仁。

2 .炒焦山楂。

3 .炒炭蒲黄、荆芥。

二、目的要求(1) 了解清炒的目的和意义。

(2) 掌握炒黄、炒焦和炒炭的基本方法和质量标准。

(3) 掌握三种炒法的不同火候,炒后药性的变化及炒炭“存性”的含义。

三、工具设备电磁炉、铁锅、铁铲、瓷盘、筛子、天平。

四、实验方法(一) 炒黄1 .酸枣仁取净酸枣仁,称重,置热锅内,用文火炒至鼓起微有爆裂声,颜色微变深,并嗅到药香气时,出锅放凉,称重。

成品性状:本品呈紫红色,鼓起,有裂纹,无焦斑,手捻种皮易脱落。

具香气。

2 .王不留行取净王不留行,称重,置热锅内,用中火加热,不断翻炒至大部分爆成白花,迅速出锅放凉,称重。

成品性状:本品炒后种皮炸裂, 80 %以上爆成白花,体轻质脆。

3 .薏苡仁取净薏苡仁,称重,置热锅内,用文火加热,炒至微黄色,鼓起,微有香气时,取出放凉。

称重。

成品性状:本品呈黄色,略具焦斑,有香气。

(二) 炒焦1.山楂取净山楂,称重,分档置热锅内,先用中火后用武火加热,不断翻炒至表面焦褐色,内部焦黄色,有焦香气溢出时,取出放凉。

筛去碎屑,称重。

成品性状;本品表面呈焦褐色,具焦斑,内部焦黄色。

具焦香气,酸味减弱。

(三) 炒炭1.蒲黄取净蒲黄,称重,置热锅内,用中火加热,不断翻炒至焦褐色,喷淋少量清水,灭尽火星,略炒干,取出,摊晾,干燥,称重。

成品性状:本品呈深褐色,质地轻松。

味涩,存性。

2.荆芥取净荆芥段,称重,置热锅内,用中火加热,不断翻炒至黑褐色,喷淋少许清水,灭尽火星,略炒干,取出,摊晾,干燥,称重。

成品性状:本品呈黑褐色,香气减弱。

五、注意事项(1) 依据各法炮制程度及各药特点控制适宜的温度、时间,并注意药材外观变化。

炒黄温度一般控制在 160 —170 ℃ ,炒焦一般控制在 190 —200 ℃ ,炒炭一般控制在 220 —300 ℃ 。

(2) 酸枣仁炒黄时火力不宜过强,且炒的时间也不宜过久,否则油枯失效。

炮制第9章

炮制第9章

2.酸枣仁自古生 熟同治,宋以后才见生熟异治之说 《证类》:“睡多生使,不得睡炒熟。”后世沿用。
中药炮制学
第 9 章 第十六章其他制法
15
炒 黄 【临床应用】 1.酸枣仁:养心安神,益肝肾为主。 惊悸怔忡:人参、乳香、柏子仁。可用于心血亏虚、心神 失养、神志不宁等。宁志膏。 眩晕耳鸣:补肝汤。 嗜眠多睡:十味温肝汤。
中药炮制学 第 9 章 第十六章其他制法 32


米 炒
米:甘平,健脾益气和中
一、炮制的作用与应用范围
1.产生焦香气味: 1)增强健脾和中作用 ——用于补脾胃药。*党参 2)改善药物不良气味
2.降低某些昆虫的毒性。*红娘子、斑蝥
中药炮制学
第 9 章 第十六章其他制法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33
米 炒
二、炮制程度
药物挂火色,米变焦黄或焦褐色。
中药炮制学 第 9 章 第十六章其他制法 10


【处方用名】芥子、白芥子、炒芥子、炒白芥子 【炮制规格】 2种 【炮制方法】 P100 【炮制作用】生芥子辛散力强 炒后: 1)缓和辛散走窜之性,以免耗气伤阴。 2)使外壳破裂,质地疏松,易于捣碎和煎出有效成分。 3)杀酶保苷 。
中药炮制学 第 9章 第十六章其他制法 11
中药炮制学
第 9 章 第十六章其他制法
1


一、概述
炒的作用: “炒,以缓其性” “炒者,取芳香之性” “炒,可制寒性” 根据加辅料与否,分为: 清炒法(单炒法) 加辅料炒法(合炒法)
中药炮制学 第 9 章 第十六章其他制法 2


二、几个术语
火力——火的大小(强弱) 文火——小火,弱火。温度较低,火力较小。 武火——大而猛的火 . 中火——介于文、武火之间的火 . 火候——炮制的温度、时间等对药物综合影响的结果 挂火色——中药经过炒制后,表面的色泽发生改变 —→颜色变暗、光泽消失

[医学]中药炮制学第9章 炒法(2)

[医学]中药炮制学第9章  炒法(2)
稻米(大米)——禾本科植物稻的种仁。 成分:淀粉、蛋白质、脂肪、矿物质。尚含少量的
中药炮制学第9章 炒法(2)
早在公元一五二五年,明朝的李中梓在 《本早通玄》一书中,就对为什么要加 入一定的料去炮制药物,加入辅料有什 么作用等都有明确的论述,他指出“酒 制升提,盐制润下,姜取发散,醋取收 敛,蜜制润其燥,壁土取其归中,麦麸咨 其谷气,酥制者易脆”等等。
二、麸炒
(一)含义

2.蜜麸炒或糖麸炒——麦麸经用蜂蜜或红糖制过 者。
Hale Waihona Puke 三)目的 1. 增强补脾和胃作用; 如山药、白术等,经麦麸炒制后,可增强其疗效。
2. 缓和药性 某些作用强烈的药物,如枳实具强烈的破气作用、苍
术药性燥性,经麸炒后 药性缓和,不致耗气伤阴。 3.矫臭矫味
如僵蚕,生品气味腥臭,经麸炒后,矫正其气味,便 于服用
2.麸炒枳壳——先将锅烧热,均匀撒入定量麦麸, 用中火加热,待烟起投入枳壳片,不断翻动,炒 至淡黄色时取出,筛去麦麸,放凉。 枳壳片每100kg,用麦麸10kg。
枳壳
麸炒枳壳
[炮制作用]
生枳壳——作用较强,可行气宽中除胀。用于 胁肋胀痛。如治肝气郁结,胸膜痞胀疼痛。
麸炒——缓和药性,增强健胃消胀的作用。用 于宿食停滞,呕逆嗳气。如治积滞内停,脘腹 胀满的木香槟榔丸。麸炒枳壳因其作用缓和, 同时宜用于年老体弱而气滞者。
麸炒:将净制或切制后的药物用麦麸熏炒的方法。又
称“麦麸炒”或“麸皮炒”。
麦麸为小麦的种皮,呈褐黄色。主含淀粉、蛋白质 及维生素等;性味甘、淡。能和中益脾。与药物共制能缓 和药物的燥性,增强疗效,矫味,使药物色泽均匀一致。 麦麸还能吸附油质,亦有作为煨制的辅料。

中药炮制学——炮制方法各论及其主要药物

中药炮制学——炮制方法各论及其主要药物

中药炮制学——炮制方法各论及其主要药物第一节炒法一、目的(一)炒黄法的目的1.利于药物有效成分的溶出,增强疗效“逢子必炒”,如牵牛子等。

2.缓和或改变药性如槐花炒黄缓和苦寒之性。

3.破酶保苷,保存药效如槐花、芥子等。

4.降低毒性如苍耳子、牵牛子生用有小毒,炒黄后毒性降低。

5.除去药材中部分水分,防止其发霉、变质。

(二)炒焦法的目的1.增加药物消食健脾作用如山楂、神曲等。

2.减少药物刺激性山楂炒焦有机酸含量降低,刺激性减小。

3.缓和药性栀子炒焦缓和苦寒之性。

(三)炒炭法的目的增强或产生止血等作用。

(四)麸炒法的目的1.增强疗效:如白术经麸炒后,可增强补脾作用。

2.缓和药性:如枳实经麸炒后药性缓和。

3.矫臭矫味,清洁药物。

(五)米炒法的目的1.增强药物的健脾止泻作用:如党参。

2.降低药物的毒性:如红娘子、斑蝥。

3.矫正不良气味:如斑蝥、红娘子。

(六)土炒法的目的增强药物补脾止泻的功能。

如山药。

(七)砂炒法的目的1.增强疗效,便于调剂和制剂。

如狗脊、穿山甲等。

2.降低毒性。

如马钱子等。

3.便于去毛。

如马钱子、骨碎补等。

4.矫臭矫味。

如鸡内金、脐带等。

(八)蛤粉炒法的目的1.药物质地酥脆,便于制剂和调剂:如阿胶等。

2.降低滋腻之性,矫正不良气味:如阿胶等。

3.增强某些药物清热化痰的功效:如阿胶。

(九)滑石粉炒法的目的1.使药物质地酥脆,便于粉碎和煎煮:如象皮。

2.降低毒性及矫正不良气味:如刺猬皮、水蛭等。

二、操作方法(一)炒黄的操作方法药物置热锅内,文火(或中火)炒至药物较原色加深,鼓起,有爆裂声,并有香气逸出时,取出放凉。

判断火候的方法:1)对比看浅者至黄色,深者至较生品色加深;2)闻香气炒至透出药物的固有气味;3)听爆声加热种皮膨胀爆裂的声响;4)形态变化膨胀鼓起,甚至爆裂开花;5)看断面掰开种子断面呈淡黄色。

(二)炒焦的操作方法药物,置热锅内,中火加热,炒至药物表面焦黄色或焦褐色,有焦香气逸出时,出锅,摊开晾凉。

中药炮制学教案

中药炮制学教案
3 、炼蜜:蜂蜜、炼蜜 4 、盐水、 5、姜汁 6 、油:麻油、羊油
7、甘草汁8、药汁:吴萸汤、黄连汤
2.讲授(时间)(90分钟)
课题内容
§4-1炮制的分类方法
§4-2中药炮制常用辅料
§5-1炮制品的质量要求
§5-2中药炮制品的贮藏保管
掌握要点
掌握炮制常用辅料的性能、作用。
掌握甘草作为炮制辅料解毒机制。
§2-2中药炮制与临床疗效
一、净制去杂,纯净药物,保证中医临床用药准确。二、加工切制,便于调剂,提高煎出率,提高疗效。三、加热炒煅,缓和药性,降低毒性,增强疗效。四、加入辅料,调整药性,降低毒性,增强疗效。五、发芽发酵、制霜干馏,制备新药,扩大疗效。
§2-3传统制药原则
一、制药原则的来源]
二、制药原则的内容:相反为制;相资为制;相畏为制;相恶为制
教学难点
炮制方法及辅料对药性的改变。
教学方法
多媒体教学、启发式教学
教具多媒体课件
教学进程
1.导言(时间)(5分钟)
中医用药的两大特色是中药方剂、中药炮制。中药复方是人体最优诊疗方案,体现辨证论治思想,中药饮片是中药汤剂基本用药形式。这一节我们将学习炮制对临床疗效的影响。
复习提问
1.什么是中药炮制和中药炮制学?2.“炮制”一词的同义词有哪些?其历史演变如何?
3、对中药挥发油类成分有哪些?
4、制对中药无机成分的影响有哪些?
板书设计
§ 4 - 1 炮制的分类方法
一、雷公炮炙十七法 二、三类分类法
三、五类分类法 四、药用部位分Hale Waihona Puke 法五、工艺与辅料相结合分类法
§ 4 - 2 中药炮制常用辅料
一、辅料的概念
二、液体辅料

中药炮制学.pdf

中药炮制学.pdf

中药炮制学第一章 绪论第一节 中药炮制的起源与发展一 中医炮制的起源二 中医炮制的发展第二节 中药炮制的研究一 研究内容二 研究方法第三节 有关中药炮制的法规第二章 炮制与临床疗效第一节 炮制是中医用药的特点第二节 中药炮制与临床疗效第三节 传统只要的原则第四节 炮制对药性的影响一 炮制对四气五味的影响二 炮制对升降沉浮的影响三 炮制对归经的影响四 炮制对毒性的影响第五节 炮制对制剂的影响一 饮片是汤剂和中成药的基本原料二 汤剂和中成药对饮片的外观质量与内在质量要求第三章 中药炮制的目的及对药物的影响第一节 中药炮制的目的第二节 炮制对药物理化性质的影响一 炮制对含生物碱类药物的影响二 炮制对含甙类药物的影响三 炮制对含挥发油类药物的影响四 炮制对含鞣质类药物的影响五 炮制对含有机酸类药物的影响六 炮制对含油脂类药物的影响七 炮制对含树脂类药物的影响八 炮制对含蛋白质 氨基酸类药物的影响九 炮制对含糖类药物的影响十 炮制对含无机化合物类药物的影响第四章 中药炮制的分类及辅料第一节 炮制的分类一 雷公炮灸十七法二 三类和五类分类法三 工艺与辅料相结合的分类法四 以药用部分的来源分类法第二节 中药炮制常用辅料一 液体辅料二 固体辅料第五章 炮制的质量要求和贮藏保管第一节 炮制的质量要求第二节 中药及炮制品的贮藏保管一 贮藏中的变异现象二 变异的自然因素三 贮藏保管方法第六章 中药饮片工业的管理及饮片厂的设计 第一节 中药饮片工业的管理一 中药饮片工业的发展概况二 饮片工业改革的思路与改革方向三 中药饮片工业的管理第二节 中药饮片厂的设计一 中药饮片厂建设的基本要求二 厂房 设备及技术力量的设计三 饮片车间设计第三节 饮片厂的废水处理一 废水的预处理二 活形物泥法三 生物膜法第七章 净选与加工第一节 清除杂质第二节 分离和清除非药用部位第三节 其它加工第八章 饮片切制第一节 切制前的水处理第二节 饮片类型及切制方法第三节 饮片的干燥第四节 饮片的包装第五节 影响饮片质量的因素第九章 炒法第一节 清炒法第二节 加辅料炒第十章 灸法第一节 酒灸法第二节 醋灸法第三节 盐灸法第四节 姜灸法第五节 蜜灸法第六节 油灸法第十一章 煅法第一节 明煅法第二节 煅淬法第三节 扣锅煅法第十二章 蒸煮燀第一节 蒸煮法第二节 煮法第三节 燀法第一章 绪论第一节 中药炮制的起源与发展一、中药炮制的起源中药的炮制是随着中药的发现和应用而产生的,有了中药就有中药的炮制,其历史可追溯到原始社会。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九章 炒 法
一、 历史 • 《五十二病方》中就有“嚣盐令黄”的
记载。 • 《集韵》中有“熬” • 《金匮玉函经》中提出了炒制。 二、含义
2020/9/2
三、分类 清炒法:
• 炒黄—牛蒡子
加辅料炒:
• 麸炒—枳壳 • 土炒—山药 • 蛤粉炒—阿胶
四、目的
炒焦—山楂 炒炭—干姜
米炒—党参 砂炒—鸡内金 滑石粉炒—刺猬皮
2020/9/2
• (四)注意事项: 防焦化。一般用文火,但有些用中火,
如苍耳子、水红花子、王不留行等。 • (五)适宜药物
适用于果实种子类药材 (赤芍、槐花、九香虫、海螵蛸)
2020/9/2
• (六)现代研究
1.“逢子必炒”的科学道理 种子类药物一般富含油质,种皮质坚致密(坚
硬的种皮保护种子免遭外力破坏,油质提供种子萌 发的养分)。因此外界的水分不易浸润和渗透。经 加热炒制,种子受热,表层组织细胞失水,干燥收 缩,内部组织细胞中的水分汽化,产生膨胀压,使 药材膨胀鼓起。当内压达到一定程度时,皮层组织 即破裂,表现为种皮出现裂隙或爆花。药材外皮产 生裂隙,内聚力降低,便于粉碎;裂隙亦有利于水 分的渗入和有效成分的溶出。
2020/9/2
• 白芥
• •
白芥子
2020/9/2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子
【处方用名】 白芥子 【来源】 干燥成熟种子。 【历史沿革】 唐代有蒸熟捣(《千金》);微
熬(《外台》)。宋至明、清基本沿用前法 。现在主要的炮制方法有生用、炒黄等。 【性味归经】味辛,性温;归肺经。 【功效】温肺豁痰利气、散结通络止痛 【炮制方法】 • 1.芥子 取原药材,去净杂质,用时捣碎。 • 2.炒芥子 文火 炒至颜色加深,有爆鸣声, 断面浅黄色,有香辣气。
【炮制研究】 芥子主要含有硫苷化合物。
(芥子酶的分解)
白芥子苷
白芥子油
(助消化、祛痰)
2020/9/2
• 萝卜

莱菔子
2020/9/2
莱菔子(炒香、炒响)
【处方用名】 萝卜子 【来源】 干燥成熟种子。 【历史沿革】 宋代有微炒、炒黄(《圣惠
方》) 现在主要的炮制方法有生用、炒黄等。
【性味归经】味甘、辛,性平。归肺、脾、 胃经。
2020/9/2
【炮制作用】 • 生芥子-辛散力强,善于通络止痛。
如控涎丹、白芥子散 • 炒芥子-缓和辛散走窜之性,温中散寒,温
肺豁痰利气 如三子养亲汤 • ①缓和辛温之性,免伤阴耗气。 • ②利于粉碎和煎出,利于成分的煎出。 • ③杀酶保苷,保留有效成分。 • ④适合临床不同需要。
2020/9/2
保和丸),降气化痰(三子养亲汤)。 • ①缓和药性,消除副作用(涌吐痰涎太
过) • ②利于粉碎和煎出,提高药物疗效。
2020/9/2
• 酸枣 • •
生枣仁、炒枣仁
2020/9/2
酸枣仁
【处方用名】 酸枣仁、炒酸枣仁。 【来源】 干燥成熟种子。 【历史沿革】 酸枣仁的炮制初见于《雷
公炮炙论》。宋代有微炒、炒香熟( 《圣惠方》)。 现在主要的炮制方法有生用、炒黄。 【性味归经】味甘、酸,性平。归肝、 胆、心经。 【功效】补肝,宁心,敛汗,生津
【功效】消食除胀,降气化痰
2020/9/2
【炮制方法】 • 1.莱菔子 取原药材,去净杂质,用
时捣碎。 • 2 .炒莱菔子 文火 炒至鼓起,
爆鸣声减弱,手拈易碎,断面浅黄色 ,有香气逸出
2020/9/2
【炮制作用】 • 生升熟降 • 生品—能升能散,长于涌吐风痰。 • 炒莱菔子—变升为降,长于消食除胀(
。 • 5.保证疗效,利于贮存。如槐米等。
2020/9/2
四、注意事项 • 1.炒黄防焦化
炒焦防炭化 炒炭防灰化 • 2.大小分档,火力适宜。 • 3.炒前锅要预热。 • 4 .炒制均匀,出锅迅速。
2020/9/2
A.炒黄 (包括炒爆) • (一)定义 • (二)工艺
药物――锅内(用文火或中火)――不断 翻动至所需程度,取出放冷。 • (三)标准 黄而不焦 • (1)药物断面呈黄色 • (2)颜色加深 • (3)发泡鼓起 • (4)爆裂 • (5)逸出固有气味
2020/9/2
• 2.“破酶保苷”的原理 苷类是一类具有苷元和糖缩合(失水)而成的
环状缩醛衍生物。含苷类药物往往在其不同细胞中 还含有相应的分解酶。酶是一类多肽类活性物质, 在一定温度和湿度下会迅速将相应的苷水解,生成 苷元(或次级苷)和糖。切制成饮片后破坏了药物 的细胞壁,饮片在贮藏、煎煮过程中遇到适宜的温 、湿度,溶媒令苷与相应的分解酶接触,发生分解 反应,从而使苷类的含量下降,影响疗效。酶为一 类多肽类物质,受热会变性失活,故而加热破坏酶 的活性,有利于含苷类药物的保存。
①使质地疏松,有效成分易于煎出。

生品 炒品 炒黑品
• 提取物 16.2 17.4 13.8
②安神作用增强
2020/9/2
【炮制研究】 传统运用:生品催醒;炒制催眠 现代研究:生熟同治
• ①生、炒作用并不相反,都具有镇静 安眠的作用。 生用性平,宜入清剂中,长于养心 安神益肝肾;炒后性偏温补,宜入温 剂中,长于养心敛汗。
2020/9/2
【炮制方法】
• 1.酸枣仁 取原药材,去净杂质。用时捣
碎。
• 2.炒酸枣仁 文火
炒至鼓起,颜色
加深,有爆鸣声,断面浅黄色。
不宜久炒——油枯失效
【质量要求】 含杂质(核壳等)不得过5%

2020/9/2
【炮制作用】
• 生品-养心安神
如酸枣仁汤
• 炒酸枣仁-养心敛汗安神作用更强
如养心汤
• ②炒枯则失效
2020/9/2
• 薏苡

薏苡、薏苡仁
2020/9/2
薏苡仁
【处方用名】 苡仁、苡米 【来源】 干燥成熟种仁。 【历史沿革】 《雷公炮炙论》载糯米炒和
盐汤煮,至宋代有微炒黄(《圣惠方》 ) 炒法一直沿用至今。 【性味归经】味甘、淡,性凉。归脾、胃 、肺经。 【功效】健脾渗湿,除痹止泻,清热排脓
2020/9/2
五、操作方法 分为手工炒和机器炒。
• 1.手工操作 优点:
设备简单,适合小量生产。 锅位和作用
斜锅―便于炒制、便于出药 平锅―适合少量药材炒制、一锅多用 操作程序★★★ 烧锅 投药 翻炒 出锅 摊开放凉
2020/9/2
第一节 清炒法
一、含义 二、分类 炒黄、炒焦和炒炭 三、目的 • 1.增强疗效。如王不留行、焦麦芽等。 • 2.降低毒性或副作用。如牵牛子等。 • 3.缓和药性。如葶苈子等。 • 4.增强或产生止血作用。如地榆、荆芥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