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性肿瘤(2016版)2
职业性肿瘤的诊断标准
![职业性肿瘤的诊断标准](https://img.taocdn.com/s3/m/d9fff7a50875f46527d3240c844769eae009a3e5.png)
职业性肿瘤的诊断标准
职业性肿瘤是指由于职业环境中的化学物质、射线、粉尘等因素引起的肿瘤。
其诊断标准对于职业健康管理和劳动者健康至关重要。
本文将介绍职业性肿瘤的诊断标准,以便医生和相关人员能够更好地识别和诊断这些疾病。
首先,职业性肿瘤的诊断需要充分了解患者的职业史和暴露史。
医生需要详细
询问患者的工作环境、工作年限、接触的化学物质、射线等情况,以及是否使用过防护设备。
这些信息对于确定患者是否患有职业性肿瘤至关重要。
其次,医生需要进行全面的体格检查和相关的实验室检查。
体格检查包括全身
皮肤、淋巴结、甲状腺、乳腺、肝脾等器官的检查,以及相关的症状和体征的观察。
实验室检查包括血液、尿液、肿瘤标志物等方面的检查,以帮助确定患者是否患有肿瘤。
此外,影像学检查也是诊断职业性肿瘤的重要手段。
包括X射线、CT、MRI
等检查,可以帮助医生观察肿瘤的位置、大小、形态等情况,进一步确定患者是否患有肿瘤。
最后,对于确定患者是否患有职业性肿瘤,还需要进行组织病理学检查。
通过
活检或手术切除获取组织标本,送至病理科进行病理学检查,观察组织形态、细胞学特点、免疫组化等情况,以明确诊断。
总之,诊断职业性肿瘤需要综合运用职业史、体格检查、实验室检查、影像学
检查和组织病理学检查等手段,进行全面的评估和分析。
只有准确诊断,才能采取正确的治疗措施,保障患者的健康。
希望本文能够对相关人员有所帮助,提高对职业性肿瘤的认识和诊断水平。
常见的职业性肿瘤及预防原则范本(2篇)
![常见的职业性肿瘤及预防原则范本(2篇)](https://img.taocdn.com/s3/m/e05d840ebf1e650e52ea551810a6f524ccbfcbff.png)
常见的职业性肿瘤及预防原则范本职业性肿瘤是指由于一些特定职业环境中,接触到的有毒有害物质长期积累而引发的恶性肿瘤。
职业性肿瘤的高发是由于工作环境中存在潜在的致癌因素,特别是长时间、高浓度暴露于有害物质的职业群体中。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职业性肿瘤及预防原则范本。
一、肺癌肺癌是职业性肿瘤中最常见的一种,主要由于长期吸入有害粉尘、烟雾和化学物质所致。
因此,预防肺癌的原则如下:1. 平衡饮食,多摄入富含维生素、纤维素的食物,如新鲜水果、蔬菜和全谷物;2. 避免吸烟,并避免被动吸烟;3. 减少空气中有害粉尘和化学物质的暴露,佩戴口罩和其他个人防护设备;4. 定期进行健康体检,及时发现和治疗肺癌的早期症状。
二、皮肤癌皮肤癌是一种由阳光中的紫外线辐射引起的职业性肿瘤,常见于房屋建筑工人、农民等户外工作人群。
预防皮肤癌的原则如下:1. 减少日晒时间,尽量避免阳光最强烈的中午时段暴露在阳光下;2. 外出前涂抹防晒霜,并佩戴宽边帽、太阳镜和长袖衣物等防护措施;3. 定期进行皮肤检查,及时发现和治疗早期皮肤癌。
三、鼻咽癌鼻咽癌是一种常见的职业性肿瘤,主要由于长时间吸入有害粉尘和化学物质所致。
预防鼻咽癌的原则如下:1. 减少对致癌物质的暴露,佩戴防护面具;2. 定期进行鼻咽部和喉部的检查,及时发现任何异常情况;3. 避免吸烟和过量饮酒,这些均为鼻咽癌的危险因素。
四、肝癌肝癌是一种与职业有关的肿瘤,其中最重要的危险因素是长期饮酒和接触致癌物质如镍、氯化乙烯等。
预防肝癌的原则如下:1. 戒酒或限制酒精摄入,避免长期过量饮酒;2. 注意饮食卫生,避免食用潜在有害的食物和饮料;3. 遵守职业保护规定,佩戴个人防护设备;4. 定期进行肝功能检查,及时发现和治疗潜在的肝癌。
五、膀胱癌膀胱癌是一种与职业有关的肿瘤,主要由于长期接触含有致癌物质的化学品,如苯、二甲胺等。
预防膀胱癌的原则如下:1. 避免长期接触有害化学品,佩戴个人防护设备;2. 注意个人卫生,定期进行盆腔检查,及时发现和治疗潜在的膀胱癌;3. 坚持适度运动,加强体质,提高身体免疫力。
职业性肿瘤有哪几种
![职业性肿瘤有哪几种](https://img.taocdn.com/s3/m/c136d3530b4e767f5acfcec4.png)
职业性肿瘤有哪几种
根据国家《职业病的分类和目录》所知,我国法定的职业性肿瘤包括:石
棉所致肺癌、间皮瘤;联苯胺所致膀胱癌;苯所致白血病;氯甲醚、双氯甲醚
所致肺癌;砷及其化合物所致肺癌、皮肤癌;氯乙烯所致肝血管肉瘤;焦炉逸
散物所致肺癌;六价铬化合物所致肺癌;毛沸石所致肺癌、胸膜间皮瘤;煤焦
油煤焦油沥青、石油沥青所致皮肤癌;β-萘胺所致膀胱癌。
职业性肿瘤的控制措施:
1、从职业病危害的源头上预防控制,严禁或严格限制生产和使用某些致
癌物。
2、改善工作环境和工作条件,有效控制或消除工作环境职业性有毒有害
因素,尤其是致癌物的污染源。
3、在暂时无法降低或消除工作环境有毒有害因素的情况下,应加强作业
人员个人防护管理,有效使用个人防护用品,注重提高防护效果。
4、加强对劳动者职业健康培训教育和健康促进,提高个人防护意识和能力,矫正不良的行为习惯,帮助工人建立个人良好的健康行为模式。
5、企业要依法加强对劳动者的职业健康监护管理工作,定期对工人进行
职业健康体检,早发现、早诊断、早防治职业性肿瘤。
6、职业卫生监督部门要依法加大对企业的职业卫生管理工作的监督力度,督促企业自觉贯彻执行相关法律、法规。
职业肿瘤_精品文档
![职业肿瘤_精品文档](https://img.taocdn.com/s3/m/8dec41c7e43a580216fc700abb68a98270feac69.png)
1 职业性致癌因素的作用特征
1.2 阈值问题 对大多数毒物的毒性作用存在一个阈值或阈剂量, 即超过这个剂量时便可引起健康损害。 但对于职业性致癌物来说,是否存在阈值尚有争论。
主张致癌物无阈值:一次击中学说(one hit) 单个细胞的DNA改变就可能启动肿瘤发生,那 么这个细胞只要一次小剂量接触致癌物甚至一 个致癌物分子就可能导致DNA改变,启动肿瘤 发生。
能引起职业性肿瘤的致病因素,称职业性致癌因 素(occupational carcinogen)。
职业性致癌因素可包括化学性、物理性、生物性 因素,其中最常见的是化学性致癌因素。
职业性肿瘤
我国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确定的职业病名单中职业 肿瘤有10种:
1.石棉所致肺癌、间皮瘤 2.联苯胺所致膀胱癌 3.苯所致白血病 4.氯甲醚、双氯甲醚所致肺癌 5.砷及其化合物所致肺癌、皮肤癌 6.氯乙烯所致肝血管肉瘤
动物实验的局限性: ①实验动物数量较少,与大样本人群的调查比较相
对不敏感; ②实验剂量往往高于人类职业和环境暴露剂量; ③给药途径有可能不同于人的实际接触途径;
④用动物实验资料推测对人的致癌性要谨慎。
动物与人类具有种属差异,对致癌物的反应可能不同。
如:DDT可诱发试验小动物的肿瘤,但迄今未见职业人群有 与之相关的肿瘤的报告;反之,砷、苯已经流行病学证实对 人致癌,但动物试验诱发肿瘤未见成功
如:一项关于砷接触致癌问题的调查
在1948~1975年期间先后调查了13个厂和居民区, 包括8个铜冶炼和三氧化二砷生产工厂,3个含砷农 药厂,一个应用含砷农药现场和一批冶炼厂周围居民, 调查中发现共同的因子是砷,并发现肺癌死亡率都 明显上升,从而说明砷最有可能是引起肺癌的致癌物。
2 职业性致癌因素的识别和判定
职业性肿瘤
![职业性肿瘤](https://img.taocdn.com/s3/m/3a60bcf9770bf78a65295442.png)
四、八种法定职业性肿瘤诊断细则
7.焦炉工人肺癌 A 原发性肺癌诊断明确。 原发性肺癌诊断明确。 B 焦炉工累计接触工龄1年以上(含1年)。 焦炉工累计接触工龄1年以上( 潜隐期10年以上( 10年 10年以上 C 潜隐期10年以上(含10年)。
四、八种法定职业性肿瘤诊断细则
8.铬酸盐制造业工人肺癌 A B 原发性肺癌诊断明确。 原发性肺癌诊断明确。 从事铬酸盐制造累计接触工龄1 从事铬酸盐制造累计接触工龄1年 以上( 以上(含1年)。 C 潜隐期4年以上( 潜隐期4年以上(含4年)。
四、八种法定职业性肿瘤诊断细则
(2)间皮瘤 必须有细胞病理学诊断。 A 必须有细胞病理学诊断。 接触石棉粉尘累计工龄1年以上( B 接触石棉粉尘累计工龄1年以上(含1年)。 C 潜隐期15年以上( 15年 潜隐期15年以上(含15年)。 15年以上
四、八种法定职业性肿瘤诊断细则
2.联苯胺所致膀恍癌 A B 原发性膀恍癌诊断明确。 原发性膀恍癌诊断明确。 生产或使用联苯胺人员累计接触工龄1年以 生产或使用联苯胺人员累计接触工龄1 上 (含 1年 )。 C D 潜隐期3年以上( 潜隐期3年以上(含3年)。 联苯胺接触人员所患肾盂、 联苯胺接触人员所患肾盂 、 输尿管移行上 皮细胞癌可参照本标准。 皮细胞癌可参照本标准。
第二节 职业性肿瘤
Occupational Tumors
一、概念
职业性肿瘤( tumor): ):指工作 职业性肿瘤(occupational tumor):指工作 中长期接触致癌因素, 中长期接触致癌因素,经过较长潜伏期而患某 种特定的肿瘤。 种特定的肿瘤。
二、职业性肿瘤的特点
1、病因明确 2、有一定的潜伏期 3、阈值问题 剂量---反应关系 4、剂量--反应关系 5、好发部位及病理类型
职业卫生诊断标准目录2016新版
![职业卫生诊断标准目录2016新版](https://img.taocdn.com/s3/m/ac2c0d2067ec102de2bd8980.png)
职业卫生诊断标准目录标准号标准名称代替标准GBZ3-2006 职业性慢性锰中毒诊断标准GBZ3-2002GBZ4-2002 职业性慢性二硫化碳中毒诊断标准GBZ5-2002 工业性氟病诊断标准GBZ6-2002 职业性慢性氯丙烯中毒诊断标准GBZ7-2014 职业性手臂振动病诊断标准GBZ7-2002GBZ8-2002 职业性急性有机磷杀虫剂中毒诊断标准GBZ9-2002 职业性电光性眼炎(紫外线角膜结膜炎)诊断标准GBZ10-2002 职业性急性溴甲烷中毒诊断标准GBZ11-2014 职业性急性磷化氢中毒诊断标准GBZ11-2002GBZ12-2002GBZ12-2014 职业性铬鼻病诊断标准GBZ13-2002 职业性急性丙烯腈中毒诊断标准GBZ14-2015 职业性急性氨中毒诊断标准GBZ14-2002GBZ15-2002 职业性急性氮氧化物中毒诊断标准GBZ16-2014 职业性急性甲苯中毒诊断标准GBZ16-2002GBZ17-2002 职业性镉中毒诊断标准GBZ18-2013 职业性皮肤病诊断标准(总则)GBZ18-2002GBZ19-2002 职业性电光性皮炎诊断标准GBZ20-2002 职业性接触性皮炎诊断标准GBZ21-2006 职业性光接触性皮炎诊断标准GBZ21-2002职业性光敏性皮炎诊断标准GBZ22-2002 职业性黑变病诊断标准GBZ23-2002 职业性急性一氧化碳中毒诊断标准GBZ24-2006 职业性减压病诊断标准GBZ24-2002GBZ25-2014 尘肺病理诊断标准GBZ25-2002GBZ26-2007 职业性急性三烷基锡中毒诊断标准GBZ26-2002GBZ27-2002 职业性溶剂汽油中毒诊断标准GBZ28-2010 职业性急性羰基镍中毒诊断标准GBZ28-2002GBZ29-2011 职业性急性光气中毒诊断标准GBZ29-2002GBZ30-2015 职业性急性苯的氨基、硝基化合物(不包括三硝基甲苯)中毒诊断标准GBZ30-2002GBZ31-2002 职业性急性硫化氢中毒诊断标准GBZ32-2015 职业性氯丁二烯中毒诊断标准GBZ32-2002 GBZ33-2002 职业性急性甲醛中毒诊断标准GBZ34-2002 职业性急性五氯酚中毒诊断标准GBZ35-2010 职业性白内障诊断标准GBZ35-2002 GBZ36-2015 职业性急性四乙基铅中毒诊断标准GBZ36-2002 GBZ37-2002 职业性慢性铅中毒诊断标准GBZ38-2006 职业性急性三氯乙烯中毒诊断标准GBZ38-2002 GBZ39-2002 职业性急性1,2-二氯乙烷中毒诊断标准GBZ40-2002 职业性急性硫酸二甲酯中毒诊断标准GBZ41-2002 职业性中暑诊断标准GBZ42-2002 职业性急性四氯化碳中毒诊断标准GBZ43-2002 职业性急性拟除虫菊酯中毒诊断标准GBZ44-2002 职业性急性砷化氢中毒诊断标准GBZ45-2010 职业性慢性三硝基甲苯白内障诊断标准GBZ45-2002 GBZ46-2002 职业性急性杀虫脒中毒诊断标准GBZ47-2002 职业性急性钒中毒诊断标准GBZ48-2002 金属烟热诊断标准GBZ49-2014 职业性噪声聋诊断标准GBZ49-2007 GBZ50-2015 职业性慢性丙烯酰胺中毒诊断标准GBZ50-2002 GBZ51-2002 职业性化学性皮肤灼伤诊断标准(已废止)GBZ52-2002 职业性急性氨基甲酸酯杀虫剂中毒诊断标准GBZ53-2002 职业性急性甲醇中毒诊断标准GBZ54-2002 职业性化学性眼灼伤诊断标准GBZ55-2002 职业性痤疮诊断标准GBZ56-2002 棉尘病诊断标准GBZ57-2008 职业性哮喘诊断标准GBZ57-2002GBZ58-2014 职业性急性二氧化硫中毒诊断标准GBZ58-2002GBZ59-2002 GBZ59-2010 职业性中毒性肝病诊断标准GBZ60-2002 GBZ60-2014 职业性急性变应性肺泡炎诊断标准GBZ61-2015 职业性牙酸蚀病诊断标准GBZ61-2002 GBZ62-2002 职业性皮肤溃疡诊断标准GBZ63-2002 职业性急性钡中毒诊断标准GBZ64-2002 职业性急性铊中毒诊断标准(已废止)GBZ65-2002 职业性急性氯气中毒诊断标准GBZ66-2002 职业性急性有机氟中毒诊断标准GBZ67-2015 职业性铍病诊断标准GBZ67-2002 GBZ68-2008 职业性苯中毒诊断标准GBZ68-2002GBZ69-2002 职业性慢性三硝基甲苯中毒诊断标准(已废止)2011版本探讨中GBZ70-2009 尘肺病诊断标准GBZ70-2002 GBZ71-2013 职业性急性化学物中毒诊断标准(总则)GBZ71-2002 GBZ72-2002 职业性急性隐匿式化学物中毒诊断规则GBZ73-2009 职业性急性化学物中毒性呼吸系统疾病诊断标准GBZ73-2002 GBZ74-2009 职业性急性化学物中毒性心脏病诊断标准GBZ74-2002 GBZ75-2010 职业性急性化学物中毒性血液系统疾病诊断标准GBZ75-2002 GBZ76-2002 职业性急性化学物中毒性神经系统疾病诊断标准GBZ77-2002 职业性急性化学物中毒性多器官功能损害综合征诊断标准GBZ78-2010 职业性急性化学源性猝死诊断标准GBZ78-2002 GBZ79-2013 职业性急性中毒性肾病诊断标准GBZ79-2002GBZ80-2002 职业性急性一甲胺中毒诊断标准GBZ81-2002 职业性磷中毒诊断标准GBZ82-2002 煤矿井下工人滑囊炎诊断标准GBZ83-2013 职业性慢性砷中毒诊断标准GBZ83-2002GBZ84-2002 职业性慢性正己烷中毒诊断标准GBZ85-2014 职业性急性二甲基甲酰胺中毒诊断标准GBZ85-2002GBZ86-2002 职业性急性偏二甲基肼中毒诊断标准GBZ87-2002 职业性慢性铊中毒诊断标准(已废止)GBZ88-2002 职业性森林脑炎诊断标准GBZ89-2007 职业性汞中毒诊断标准GBZ89-2002GBZ90-2002 职业性氯乙烯中毒诊断标准GBZ91-2008 职业性急性酚中毒诊断标准GBZ91-2002GBZ92-2008 职业性高原病诊断标准GBZ92-2002GBZ93-2010 职业性航空病诊断标准GBZ93-2002GBZ94-2014 职业性肿瘤诊断标准GBZ94-2002 GBZ95-2002 放射性白内障诊断标准GBZ96-2002 GBZ96-2011 内照射放射病诊断标准GBZ97-2009 放射性肿瘤诊断标准GBZ97-2002GBZ98-2002 放射工作人员的健康标准GBZ99-2002 外照射亚急性放射病诊断标准GBZ100-2010 外照射放射性骨损伤诊断标准GBZ100-2002 GBZ101-2011 放射性甲状腺疾病诊断标准GBZ101-2002 GBZ102-2007 放冲复合伤诊断标准GBZ102-2002 GBZ103-2007 放烧复合伤诊断标准GBZ103-2002 GBZ104-2002 外照射急性放射病诊断标准GBZ105-2002 外照射慢性放射病诊断标准GBZ106-2002 放射性皮肤疾病诊断标准GBZ107-2002 放射性性腺疾病诊断标准GBZ108-2002 急性铀中毒诊断标准GBZ109-2002 放射性膀胱疾病诊断标准GBZ110-2002 急性放射性肺炎诊断标准GBZ111-2002 放射性直肠炎诊断标准GBZ112-2002 职业性放射性疾病诊断标准(总则)GBZ/T157-2002 职业病诊断名词术语GBZ162-2004 放射性口腔炎诊断标准GBZ169-2006 职业性放射性疾病诊断程序和要求GBZ 185-2006 职业性三氯乙烯药疹样皮炎诊断标准GBZ 188-2007 职业健康监护技术规范GBZ190-2007 放射性食管疾病诊断标准GBZ/T191-2007 放射性疾病诊断名词术语GBZ209-2008 职业性急性氰化物中毒诊断标准GBZ214-2009 放射性神经系统疾病诊断标准GBZ/T218-2009 职业病诊断标准编写指南GB/T 16854.1-1997 GBZ219-2009 放射性皮肤癌诊断标准GBZ226-2010 职业性铊中毒诊断标准GBZ64-2002,GBZ87-2002GBZ227-2010 职业性传染病诊断标准GBZ/T228-2010 职业性急性化学物中毒后遗症诊断标准GBZ235-2011 放射工作人员职业健康监护技术规范GBZ236-2011 职业性白斑的诊断GBZ/T237-2011 职业性刺激性化学物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诊断GBZ/T238-2011 职业性爆震聋的诊断GBZ239-2011 职业性急性氯乙酸中毒的诊断GBZ241-2012 放射性心脏损伤诊断GBZ242-2013 放射性肝病诊断GBZ245-2013 职业性急性环氧乙烷中毒的诊断GBZ246-2013 职业性急性百草枯的诊断GBZ/T247-2013 职业性慢性化学物中毒性周围神经病的诊断GBZ258-2014 职业性急性碘甲烷中毒的诊断GBZ/T260-2014 职业禁忌证界定导则GBZ/T265-2014 职业病诊断通则。
职业性肿瘤
![职业性肿瘤](https://img.taocdn.com/s3/m/cca64d04ba1aa8114431d979.png)
• 参加这个大协作调查的单位多达99个, 对23个省市的456个厂矿企业,接触焦 炉逸散物、氯甲醚、石棉、联苯胺、 苯、无机砷、氯乙烯、铬酸盐等8种化学 致癌物的93500名职工和63000名对照 职工,共计156500名职工的恶性肿瘤 发病和死亡情况,进行了回顾性和前瞻 性的流行病学队列调查研究。
• ②肿瘤发病潜隐期符合细则的相关规定。 • ③结合工作场所有关致癌物接触状况综合判
断。
职业性肿瘤的职业病危害因素
• (一)石棉所致肺癌、间皮瘤的危害 因素:石棉 • 1、可能导致的职业病:石棉所 致肺癌、间皮瘤 • 2、行业举例: 建筑、交通运 输、石油、化工、电器、军工、尖 端等工业。
• (二)联苯胺所致膀胱癌的危害因素: 联苯胺 • 1 可能导致的职业病:联苯胺所致膀 胱癌。 • 2 行业举例:染料制造业:酸性染料 合成、硫化染料合成、胺类中间体合 成。
4 氯甲醚所致肺癌
• 工业产品中常杂有双氯甲醚,通过呼 吸道进入人体,除其对上呼吸道、眼、 皮肤粘膜的刺激作用外,长期接触可 诱发肺癌。
• 诊断标准: • 1 原发性肺癌诊断明确。 • 2 生产和使用氯甲醚(二氯甲醚或工 业品一氯甲醚)累计接触工龄1年以上 (含1年)。
• 3 潜隐期4年以上(含4年)。 • 4 工作场所中甲醛、盐酸及水蒸气 共存时产生的二氯甲醚所致肺癌可 参照本标准。
• 诊断检查: • 1 原发性膀胱癌诊断明确。 • 2 生产或使用联苯胺人员累计接触工龄 1年以上(含1年)。 • 3 潜隐期3年以上(含3年)。 • 4 联苯胺接触人员所患肾盂、输尿管移 行上皮细胞癌可参照本标准。
3 苯所致白血病
• 苯是有特殊芳香味的无色液体,可作为 溶剂和稀释剂,用于油漆、涂料和粘胶 剂,主要以蒸气形式由呼吸道吸入。苯 的急性毒作用为中枢神经麻醉,慢性毒 作用主要影响骨髓造血功能,表现为再 生障碍性贫血和致白血病作用。苯可致 各种类型的白血病,而以急性白血病较 为多见。
职业性肿瘤诊断标准
![职业性肿瘤诊断标准](https://img.taocdn.com/s3/m/b50dec72b84ae45c3b358c32.png)
职业性肿瘤诊断标准前言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制定本标准。
生产环境中的致癌因素是造成劳动者癌症超量发病的原因,在生产过程中长期接触焦炉烟气、无机砷、氯甲醚、铬酸盐(制造)、石棉、联苯胺、苯、氯乙烯等有可能诱发特定恶性肿瘤。
为了有效地防治职业性肿瘤,保护劳动者的健康和权益特制定本标准。
本标准的附录A是资料性附录。
本标准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由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职业卫生与中毒控制所、复旦大学公共卫生学院、鞍山钢铁公司劳动卫生研究所、天津渤海化工集团公司劳动卫生研究所、四川大学华西公共卫生学院负责起草。
本标准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负责解释。
职业性肿瘤诊断标准Diagnostic Criteria of Occupational CancerGBZ94-20021 范围本标准规定了职业性肿瘤的诊断与处理原则。
本标准适用于职业性接触石棉所致肺癌、间皮瘤的诊断与处理;职业性接触联苯胺所致膀胱癌的诊断与处理;职业性接触苯所致白血病的诊断与处理;职业性接触氯乙烯所致肝血管肉瘤的诊断与处理;职业性接触氯甲醚、砷及其无机化合物、焦炉烟气、铬酸盐(制造)所致肺癌的诊断与处理。
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T16180 职工工伤与职业病致残程度鉴定3 诊断总则3.1 肿瘤诊断明确3.1.1 必须是原发性肿瘤。
3.1.2 肿瘤的发生部位与所接触致癌物的特定靶器官一致。
3.1.3 经细胞病理或组织病理检查,或临床影像检查,或腔内镜检查等确诊。
3.2 有明确的职业性致癌物接触史3.2.1 接触致癌物的年限符合诊断细则的相关规定。
3.2.2 肿瘤发病潜隐期符合诊断细则的相关规定。
职业性致癌因素与职业肿瘤ppt课件
![职业性致癌因素与职业肿瘤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c4211c063a3567ec102de2bd960590c69ec3d897.png)
物理性状
如吸入不溶性的镍化物有致病性.而可溶性的镍盐则无;
极细的镍微细粉尘可能有害,而块状的镍金属(如镍币)则 无害。
接触方式
如不溶(极微溶)性的铬盐和镍盐,仅经呼吸道吸入才致癌, 皮肤接触或经口进入都无作用。
三、职业性致癌因素的识别与判定
壹 临床观察
贰
实验研究(动物实验、 体外试验)
叁
流行病学调查
流行病学调查
流行病学调查研究对于识别和判定某种因素对人的 致癌性可提供最有力的证据,因为研究的对象是人。 但流行病学研究常因条件限制使其具有一定局限性, 需要临床观察和动物实验的佐证。
职业致癌物分类
根据流行病学研究和动物实验结果,职业致癌物可分为三类:
确认的致癌物 及生产过程
可疑致癌物
潜在致癌物
要有30次以上的增殖,达到109以上 数目的细胞,重量到数克,才能被发
现或具有临床的意义(体表及浅表肿
瘤易见者除外)。各种肿瘤细胞有一
定的细胞动力学倍增时间,这一过程
大体较长,通常需要15—20年,最短
者要2—5年,长者可达30—40年。
由于职业性接触程度较强,职业肿瘤
B
发病年龄比非职业性同类肿瘤提前。
01
强烈、最经常接触的
部位发生。
02
职业性肿瘤多见于皮
肤和呼吸系统。
03
同一致癌物也可能引
起不同部位的肿瘤。
04
少数致癌物引起不同
类型肿瘤。
病理类型
职业性肿瘤往往由于致癌物不同而各具一定 的病理类型,一般认为,接触强致癌物以及 高浓度接触所致肺癌多为未分化小细胞癌, 反之则多为腺癌。
物理性状、接触方式与致癌关系
氯甲醚所致 肺癌;
职业性肿瘤的特点及预防
![职业性肿瘤的特点及预防](https://img.taocdn.com/s3/m/f768a58fdb38376baf1ffc4ffe4733687e21fc1d.png)
职业性肿瘤的特点及预防职业性肿瘤是指由于职业因素引起的特定类型肿瘤。
职业性肿瘤具有一些特点和预防措施,下面将详细介绍。
一、职业性肿瘤的特点1. 职业暴露历史:职业性肿瘤往往发生在一些长期暴露于特定工作环境的人群中。
例如,矿工长期暴露在有害矿物质的环境中,会增加患尘肺和肺癌的风险。
2. 特定致癌物质:职业性肿瘤与特定的致癌物质密切相关。
不同职业中的致癌物质种类不同。
举例来说,农药生产工人暴露在大量农药中,会增加患肝癌、泌尿系统肿瘤和血液系统肿瘤的风险。
3. 延迟潜伏期:职业性肿瘤的发生与职业暴露的时间累积有关,通常具有较长的潜伏期。
患者在长期暴露于致癌物质后,可能需要数年甚至数十年的时间才能发生肿瘤。
4. 特定肿瘤类型:不同的职业暴露会导致患特定类型的肿瘤。
例如,长期接触石棉的工人容易患上间皮瘤;焊接工人容易患上肺癌;印刷工人容易患上白血病和肺癌等。
二、职业性肿瘤的预防1. 职业病危害监测:建立职业危害监测系统,对各类工作岗位进行职业病危害源调查和评估,掌握潜在的职业病危害源,及时采取防治措施。
2. 职业危害管理:实施有效的工作场所管理和职业危害控制措施,包括改善工作环境、采取有效的工艺措施,保护工人的健康安全。
3. 个体防护:工人应佩戴适当的个人防护装备,如口罩、耳塞、防护眼镜等,减少对有害物质的暴露。
4. 健康教育和培训:加强工人的健康教育和培训,提高他们对职业病危害的认识和防护意识。
5. 定期体检:应定期对有职业暴露史的工人进行体检,早期发现和诊断职业性肿瘤。
6. 职业病监测与报告:建立职业病监测与报告制度,及时发现和报告职业病病例,加强对职业病的疫情分析和研究,为职业病防控提供科学依据。
7. 职业康复:对患有职业性肿瘤的工人,应提供合理的康复服务,包括手术治疗、辅助药物治疗、心理疏导等。
8. 严厉执法:加强职业健康监管和执法力度,打击违法违规行为,保障工人权益和职业健康安全。
综上所述,职业性肿瘤具有职业暴露历史、特定致癌物质、延迟潜伏期和特定肿瘤类型等特点。
职业性肿瘤
![职业性肿瘤](https://img.taocdn.com/s3/m/e38ca1cf4b35eefdc9d33342.png)
整理课件
20
• 诊断标准: • 1 肺癌 • 1.1 原发性肺癌诊断明确。 • 1.2 接触石棉粉尘累计工龄7年以上(含
7年)。 • 1.3 潜隐期10年以上(含10年)。 • 1.4 石棉肺合并肺癌者即可诊断。
•
整理课件
21
• .2 间皮瘤 • 2.1 必须有细胞病理学诊断。 • 2.2 接触石棉粉尘累计工龄1年以上
• 诊断标准: • 1 肺癌 • 1.1 原发性肺癌诊断明确。 • 1.2 含砷采矿及冶炼累计接触工龄3年
以上(含3年)。 • 1.3 潜隐期6年以上(含6年)。
•
整理课件
34
• 2 皮肤癌
• 2.1 原发性皮肤癌诊断明确。
• 2.2 无机砷作业接触工龄5年以上(含 5年)。
• 2.3 潜隐期5年以上(含5年)。
职业性肿瘤
整理课件
1
第一节 概念
• 一 、职业性肿瘤
• 定义:由于从事某种职业,在生产过程中长期接触致
癌因素而诱发的特定器官的恶性肿瘤。
• 二 、我国职业性肿瘤的调查研究
• 1 . 云南锡矿矿工的肺癌
• 1960年初期,云南锡矿职工医院在临床工作中就已发 现矿工中肺癌病例多,20世纪70年代初期进行了矿井 下有害物质和矿工肺癌发病情况的调查,发现问题特 别严重,因此作了内部报道。
诊断
整理课件
30
• 血红蛋白和血小板数减少。白细胞 总数多少不一,一般在20.0~ 50.0×109/L,少数高于 100×109或低于10.0×109/L。
半数以上的病人周围血象中见到大 量(有时高达90%)异常原始白细胞。
整理课件
职业性肿瘤与预防(三篇)
![职业性肿瘤与预防(三篇)](https://img.taocdn.com/s3/m/30835aba9a89680203d8ce2f0066f5335a816726.png)
职业性肿瘤与预防随着经济的发展,我国职业危害及由此所致癌症呈严重态势,在印发的“职业病目录”中,将石棉所致肺癌、间皮瘤、联苯胺所致膀胱癌等明确为职业性恶性肿瘤。
1.联苯胺所致膀胱瘤。
联苯胺主要用作染料中间体,还用于有机化学合成和橡胶、塑料、印刷工作。
膀胱癌的发生与染料化工关系密切,潜伏期平均16-21年,首次接触年龄越小发病越早。
2.石棉所致肺癌、间皮瘤。
在使用、安装、拆毁、废料处理过程中,大量石棉粉尘波及到居民生活的大气环境,是环境致癌物。
3.苯致白血病。
苯在工业中主要用作橡胶、树脂、漆、脂的溶剂或稀释剂和药物、染料、农药、化肥等合成原料。
苯对造血系统可以引起白细胞减少、血小板减少、贫血,严重的发生再生障碍性贫血和白血病。
4.氯甲醚所致肺瘤。
在有甲醛及氯离子同时存在的工业环境,如纺织、造纸、塑料和橡胶等工业中,有可能生成氯甲醚并逸到空气中。
5.砷致肺癌及皮肤癌。
砷在自然界分布极为广泛,可用于生产除锈剂、防腐剂、医药、半导体、煤气触媒剂等。
6.氯乙烯所致肝血管肉癌。
主要用于制造聚氯乙烯塑料,用作绝缘材料、粘合剂、涂料等,在生产和使用本品过程中,操作工和设备维修工都有接触机会。
7.焦炉工人肺癌。
烟煤在高温乏氧的焦炉炭化室内干馏过程中产生的气体,蒸汽和烟尘,在装煤、出焦、漏气和熄焦时弥散到焦炉的工作场所空气中,这些焦炉逸散物是极其复杂的混合物,其中引起致癌作用的成分主要是煤焦油沥青挥发物。
8.铬酸盐制造业工人肺癌。
除以上8种法定职业性肿癌外,还有未列入职业病名单内的,如矽尘、煤尘可致呼吸道肿癌,放射性物质、电离辐射、紫外线等可致皮肤癌等,都应引起人们的重视。
掌握致癌物的化学性质、毒理和发病机制,肿癌是可以预防的。
首先,要提高生产过程中的机械化、密闭化和自动化程度,以减少与致癌物的接触;其次,定期进行职业性体格检查,皮肤、肺和膀胱是要重点和全面检查的部位;第三,做好环境监测,防止致癌物污染厂外环境;最后是加强营养和体育锻炼,选择富含维生素A、C的食物,如蛋黄、肝、牛奶、红萝卜、葡萄等,同时多食香菇等菌菇食品,提高人体的抗癌能力和循环系统的生理功能,消除和减少致癌作用。
职业性肿瘤的诊断标准
![职业性肿瘤的诊断标准](https://img.taocdn.com/s3/m/8462e4770812a21614791711cc7931b765ce7b1e.png)
职业性肿瘤的诊断标准职业性肿瘤是指由于职业暴露所致的肿瘤,其发病与职业因素密切相关。
职业性肿瘤的诊断需要综合考虑患者的职业史、病史、临床表现以及相关的检查结果。
下面将介绍职业性肿瘤的诊断标准。
一、职业史。
患者的职业史是诊断职业性肿瘤的重要依据之一。
医生需要详细了解患者的工作环境、工作年限、接触的化学物质、射线、粉尘等职业致病因素。
对于可能致病的职业暴露,需要进一步了解其暴露程度、频率、时间长短等情况。
二、病史。
患者的病史对于诊断职业性肿瘤也是非常重要的。
医生需要详细了解患者的疾病发生过程、症状表现、病程等情况,尤其是与职业暴露相关的症状和体征。
三、临床表现。
职业性肿瘤的临床表现各异,但常见的包括慢性咳嗽、呼吸困难、胸痛、咯血、体重减轻等。
此外,还可能出现皮肤病变、眼部症状、鼻腔症状等。
医生需要根据患者的临床表现进行综合分析,排除其他疾病,进一步明确诊断。
四、相关检查。
对于疑似职业性肿瘤的患者,需要进行相关的检查以明确诊断。
包括影像学检查(X线、CT、MRI等)、病理学检查(组织活检、细胞学检查等)、实验室检查(肿瘤标志物、职业致病因素检测等)等。
这些检查可以帮助医生了解肿瘤的位置、大小、性质,进而明确诊断。
五、诊断标准。
根据患者的职业史、病史、临床表现和相关检查结果,医生可以进行综合分析,最终明确诊断是否为职业性肿瘤。
诊断标准包括职业暴露史与肿瘤发生的关联性、病理学检查结果、临床表现等。
需要排除其他可能的致病因素,最终做出准确的诊断。
六、治疗和预防。
一旦明确诊断为职业性肿瘤,患者需要接受相应的治疗。
同时,也需要加强对职业性肿瘤的预防工作,包括加强职业卫生保护、减少职业暴露、提高职业健康意识等,以降低职业性肿瘤的发生率。
综上所述,诊断职业性肿瘤需要综合考虑患者的职业史、病史、临床表现和相关检查结果,最终做出准确的诊断。
同时,也需要加强对职业性肿瘤的预防和控制,减少职业暴露,保护职业健康。
职业性肿瘤的诊断标准是什么
![职业性肿瘤的诊断标准是什么](https://img.taocdn.com/s3/m/7f53691a804d2b160b4ec0c4.png)
职业性肿瘤的诊断标准是什么职业病诊断是收集并综合分析劳动者职业病危害接触史、劳动者职业健康资料等各项证据材料,最终对劳动者健康损害与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之间的因果关系作出判定。
职业性肿瘤的诊断标准:一、石棉所致肺癌、胸膜间皮瘤(1)肺癌但不合并石棉肺患者,在诊断时应同时满足以下三个条件:原发性肺癌诊断明确;有明确的石棉粉尘职业暴露史,石棉粉尘的累计暴露年限1年以上(含1年);潜隐期15年以上(含15年)。
(2)胸膜间皮瘤但不合并石棉肺患者,在诊断时应同时满足以下三个条件:胸膜间皮瘤诊断明确;有明确的石棉粉尘职业暴露史,石棉粉尘的累计暴露年限1年以上(含1年);潜隐期15年以上(含15年)。
二、联苯胺所致膀胱癌诊断时应同时满足以下三个条件:原发性膀胱癌诊断明确;有明确的联苯胺职业暴露史,生产或使用联苯胺累计暴露年限1年以上(含1年);潜隐期10年以上(含10年)。
三、苯所致白血病无慢性苯中毒病史者患白血病,在诊断时应同时满足以下三个条件:白血病诊断明确;有明确的过量苯职业暴露史,苯作业累计暴露年限6个月以上(含6个月);潜隐期2年以上(含2年)。
四、氯甲醚、二氯甲醚所致肺癌诊断时应同时满足以下三个条件:原发性肺癌诊断明确;有明确的氯甲醚(二氯甲醚或工业品一氯甲醚)职业暴露史,生产和使用氯甲醚(二氯甲醚或工业品一氯甲醚)累计暴露年限1年以上(含1年);潜隐期4年以上(含4年)。
五、砷所致肺癌、皮肤癌(1)砷所致肺癌在诊断时应同时满足以下三个条件:原发性肺癌诊断明确;有明确的砷职业暴露史,无机砷累计暴露年限3年以上(含3年);潜隐期6年以上(含6年)。
(2)无慢性砷中毒病史者所患皮肤癌在诊断时应同时满足以下三个条件:原发性皮肤癌诊断明确;有明确的砷职业暴露史,无机砷累计暴露年限5年以上(含5年);潜隐期5年以上(含5年)。
六、氯乙烯所致肝血管肉瘤诊断时应同时满足以下三个条件:原发性肝血管肉瘤诊断明确;有明确的氯乙烯单体职业暴露史,氯乙烯单体累计暴露年限1年以上(含1年);潜隐期1年以上(含1年)。
常见的职业性肿瘤及预防原则(二篇)
![常见的职业性肿瘤及预防原则(二篇)](https://img.taocdn.com/s3/m/4308616d0a4c2e3f5727a5e9856a561252d32122.png)
常见的职业性肿瘤及预防原则(一)职业性呼吸道肿瘤在职业性肿瘤中,呼吸道肿瘤占极高的比例。
常见接触石棉、煤焦油类物质、氯甲醚类、各、镍、芥子气、异丙油、放射性物质等职业。
(二)职业性皮肤癌这是最早发现的职业肿瘤,约占人类皮肤癌的10%。
职业性皮肤癌与致癌物的关系,往往是最直接、最明显,经常发生在暴露部位和接触局部。
能引起皮肤癌的主要化学物由煤焦油、沥青、蒽、木馏油、页岩油、杂酚油、蜡、氯丁二烯、砷化物等。
以煤焦油类物质所致接触工人的皮肤癌最多见。
(三)职业性膀胱癌此类肿瘤在职业性肿瘤中也占相当的地位。
高危职业有:生产萘胺、联苯胺和4-氨基联苯的化工行业。
以萘胺、联苯胺为原料的染料、橡胶添加剂、颜料等制造业,使用芳香胺衍生物作为添加剂的电缆、电线行业。
(四)其他苯致白血病、氯乙烯致血管肉瘤等。
二、职业性肿瘤的预防原则(一)加强对职业性致癌因素的控制和管理(二)健全医学监护制度(三)加强健康教育提高自我防护能力(四)建立致癌危险性预测制度常见的职业性肿瘤及预防原则(二)1. 肺癌肺癌是一种常见的职业性肿瘤,特别是与石棉、放射线、化学物质接触的职业群体更容易患上肺癌。
预防肺癌的原则如下:1.1 避免烟草烟草是最主要的致癌物之一,吸烟是导致肺癌的主要原因。
因此,不吸烟或避免二手烟暴露是预防肺癌的关键。
1.2 避免职业暴露对于从事石棉、放射线、化学物品等的职业人员来说,避免接触这些有害物质是预防肺癌的重要措施。
使用个人防护装备、保持通风良好等都可以减少暴露风险。
1.3 建立良好的生活习惯保持良好的饮食习惯,增加摄入富含抗氧化物质、维生素和矿物质的食物,有助于降低肺癌的风险。
同时,定期进行体检,及早发现和治疗任何异常症状也是非常重要的。
2. 膀胱癌膀胱癌是由于长期暴露于某些化学物品(如苯胺、染料、化肥等)导致的职业性肿瘤。
预防膀胱癌的原则如下:2.1 避免职业暴露对于从事染料、化肥、制药等工作的人员,要注意避免长期接触有害物质。
职业性肿瘤的诊断和预防(2篇)
![职业性肿瘤的诊断和预防(2篇)](https://img.taocdn.com/s3/m/d0932387ac51f01dc281e53a580216fc710a5302.png)
职业性肿瘤的诊断和预防1.诊断原则1)肿瘤的诊断必须确实可靠:一般要经病理组织学检查确认,以免误诊。
2)职业性肿瘤的诊断范围:只限于我国现行法定的职业性肿瘤。
3)明确的职业性致癌因素接触史:有具体明确的工程、接触物质、接触方式及接触时间等。
尽可能获得接触浓度等有关资料以表示接触水平。
2.职业肿瘤的预防(1)对职业性致癌剂进行立法管理由于职业性肿瘤的病因比较清楚,理论上讲,防止人类接触致癌剂是预防职业肿瘤的根本措施,但事实上是做不到的,当职业致癌剂一经识别和确认后,即应采取立法措施,进行管理。
各国所采取的立法措施虽然有很大不同,但有以下趋向:1)对某些致癌力强、生产上又能为其他化学物所替代的致癌剂,如能致膀胱癌的联苯胺、2一萘胺等已分别在英国(1967)、联邦德国(1975)、瑞典(xx)与芬兰(xx)以法律形式宣告禁止生产与使用。
我国也已停止生产联苯胺。
目前已有13个国家对26种职业致癌剂(如石棉、苯、氯甲甲醚等)进行程度不同的立法措施。
2)某些职业致癌剂在工农业生产上应用仍然很广,且一时无法以其他化学物代替,则由立法规定降低工人接触机会。
苯即其中一例,在不少国家限止苯在溶剂中的含量,法国规定不超过0.2%,联邦德国规定不超过1%,Et本规定不超过5%等。
将确认的致癌因素的浓度或强度控制在接触限值以下,也是降低工人接触机会的一项措施。
另外应加强与职业中毒相同的预防措施。
(2)新化学物质的检出和识别目前我国常用的化学物质约有1万多种,还有新的化学物在不断投放市场,不可能全部应用动物进行致癌鉴定试验,应在其投放市场以前,用体外试验过筛以观察其诱变性。
对产量很大、诱变性很强且从化学结构推测,致癌可能性很大的过去生产中常用的有毒物,假如尚无动物致癌实验结果的,应组织有关科研单位进行。
动物致癌实验呈阳性的,应尽快进行流行病学调查。
(3)进行医学监护对接触致癌剂者进行医学监护是早期发现、早期诊断、早期治疗职业性肿瘤的重要预防措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职业性肿瘤(2016版)
职业性肿瘤
职业性肿瘤,又称职业癌,是在工作环境中接触致癌因素,经过较长的潜隐期而罹患的某种特定肿瘤。
在一定条件下能使正常细胞转化为肿瘤细胞,且能发展为可检出肿瘤的与职业有关的致病因素,称为职业性致癌因素。
1.石棉所致肺癌、间皮瘤
在工作环境中接触石棉,经过较长的潜隐期而患的肺癌、胸膜间皮瘤。
从接触石棉至发病的潜伏期约20年,呈明显的接触水平-反应关系,石棉致癌作用的强度与石棉的种类及纤维形态相关。
2.联苯胺所致膀胱癌
联苯胺是一种白色或淡红色的粉状或片状晶体,可与亚硝酸发生重氮化反应生成重氮盐,此盐与芳香胺或酚偶联可得多种联苯胺染料。
在工作环境中接触联苯胺,经过较长的潜隐期而患的膀胱癌称为联苯胺所致膀胱癌。
3.苯所致白血病
苯所致白血病多见于长期、高浓度接触作业者,发病时间短者为4个月,长者可达23年,个别作业者在停止接触多年后仍可发生苯中毒所致造血异常。
苯所致白血病以急性髓细胞白血病多见,初期刺激骨髓细胞增殖,抑制细胞分裂,引起核型异常或多倍体,最终发展为白血病。
4.氯甲醚、双氯甲醚所致肺癌
氯甲醚、双氯甲醚均为无色液体,具有高度挥发性,多用于生产离子交换树脂,对呼吸道黏膜具有强烈的刺激作用。
职业环境中长期反复接触低剂量或高剂量的氯甲醚、双氯甲醚可导致肺癌。
职业性氯甲醚、双氯甲醚所致肺癌常见的组织类型为燕麦细胞型癌(未分化小细胞),恶性程度高。
5.砷及其化合物所致肺癌、皮肤癌
砷及其化合物的职业接触所致肺癌常见于含砷采矿业、冶炼业及农药砷接触工人,砷及其化合物所致肺癌主要组织类型表现为腺癌,燕麦细胞癌亦有所增加。
长期反复暴露在砷及其化合物的职业环境中可致手或脚掌角化过度或蜕皮,典型表现为手掌的尺侧缘、手
1 /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