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述目前世界经济危机的历史实质、根源及根本出路-精选文档
经济危机的直接原因及措施
经济危机的直接原因及措施这次经济危机的直接原因这次经济危机来势凶猛,哪个国家都不能置身事外,是继上世纪30年代以来最严重的一次,堪称百年一遇。
今年是1929年大萧条式经济危机80周年纪念。
80年来一次大轮回,历史何其相似。
[需要适度增加有效需求;同时必须开发、创造新的生产力,才能从根本上战胜经济危机。
历史上每一次经济危机过后,都是产生一次新的技术革命和产业革命。
我们要抓住机遇,乘风破浪,在下一轮新的技术革命和产业革命浪潮中抢占先机、有所作为、开拓进取、发展壮大。
两千年前老子曾经说过:福兮祸所伏,祸兮福所倚。
塞翁失马,焉知非福?坏事可以变成好事,世界性的经济危机对我国来说可能是一个发展壮大的极好机遇,要变危机为机遇。
这次经济危机对中国的影响相对较小,因为中国有充足的外汇储备2万亿美元。
国内市场还有很大的需求空间我预测,2009年年末经济危机将到达谷底,2010年上半年开始复苏。
[编辑本段]经济危机的根源:1、过度追求发展速度和追求利益最大化所导致的投资冲动、投资过热和暴利诱惑、暴利驱动;23[[1、经济危机的促进作用:促进新的技术革命,加速产业的更新、升级、换代步伐,促进社会技术进步;2、经济危机的消极作用:银行企业大规模破产倒闭,劳动力大量失业,收入下降,资源浪费,引发社会问题。
[编辑本段]怎样看待经济危机对待危机的态度历史上每一次经济危机过后,都是产生一次新的技术革命和产业更新、升级、换代革命。
我们要抓住机遇,乘风破浪,在下一轮新的技术革命和产业革命浪潮中抢占先机、有所作为、开拓进取、发展壮大。
两千年前老子曾经说过:福兮祸所伏,祸兮福所倚。
塞翁失马,焉知非福?坏事可以变成好事,世界性的经济危机对我国来说可能是一个发展壮大的极好机遇,要变危机为机遇。
要积极应对,开拓进取;不能守株待兔,坐以待毙。
坚定信心、集思广益、采取有效措施,力争早日战胜金融风暴和经济危机。
社会各界面对经济危机不必杞人忧天、惊慌失措;要泰然处之、从容应对、统筹兼顾、措施得当,聪明的人会把危机看成机遇。
经济危机的原因与解决办法
经济危机的原因与解决办法随着快速的全球化和技术革新,国际贸易为全球经济发展注入了新动能。
然而,在市场经济的这个大环境下,经济危机也随之而来。
经济危机不仅给国家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而且对人民生活也带来了严重的影响。
那么,经济危机的原因到底是什么呢?有哪些解决办法呢?一、经济危机的原因1. 财务危机财务危机是一种经济危机,它的主要表现是企业出现资不抵债的现象,导致企业生产经营所需要的资金无法得到保障,从而使企业陷入破产的危险。
财务危机可以源于企业内部管理不善,包括财务制度不规范、管理体系不健全、经营策略不当,以及外部环境的影响,如市场竞争激烈、原材料价格上涨等等。
2. 经济周期性波动经济周期性波动是指经济长期(一般为数年)的波动和循环变化。
经济周期通常由经济繁荣期、经济危机期、经济萧条期和经济复苏期四个阶段组成。
经济周期性波动的原因有很多,例如需求波动、投资波动、政治波动等。
3. 全球化的影响全球化是经济危机的原因之一。
全球化使得不同经济体之间的联系日益紧密,一个国家经济的繁荣依赖于其他国家的发展,当全球经济出现问题时,其他国家就会受到波及。
全球化还使得某些国家的工业转移出去,跨国公司在不同国家进行更为灵活的投资和生产活动。
这些都会影响到国家经济的发展和就业情况。
二、经济危机的解决办法1. 加强财务管理财务管理是企业长期发展的保障。
企业应该建立健全的财务制度,制定科学的财务战略,合理安排资金使用,从而降低经营风险,避免财务危机的发生。
此外,要注意各项财务指标的控制,包括成本费用预算、利润计划、现金流预测等,要确保企业的运行资金充足。
2. 打造良好的营商环境良好的营商环境可以吸引更多的投资和人才,推动经济发展。
政府应该在法律法规、税收政策、市场准入、知识产权保护等方面提供更为便利的政策支持和服务,为企业提供更好的环境,从而促进企业发展,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
3. 促进科技创新科技创新是推动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
8838 经济危机的根本原因及防范措施
经济危机的根本原因及防范措施什么是经济危机经济危机是指国家或地区经济活动发生严重问题、失控甚至崩溃的状态。
在经济危机中,经济活动的各个方面都会受到影响,包括就业、生产、消费、投资等。
经济危机的根本原因1. 金融泡沫金融泡沫是经济危机的主要根源之一。
金融泡沫是指特定资产(如房地产)的价格超出其真实价值的过程。
当这种泡沫破裂时,市场上的各种投资将遭遇损失。
2. 市场失灵市场失灵是指市场力量不能有效地分配资源的情况。
在自由市场中,市场失灵可能因为信息不对称、外部性、公共物品和集中度等原因。
这些问题会导致市场效率下降,最终导致经济危机。
3. 历史周期历史周期是指经济因素在特定时间内出现重复性。
经济周期的波动通常是由政府行动、商业周期、货币制度和经济政策等因素造成的。
4. 政府干预政府的干预是时常出现经济危机的原因之一。
不合理的政治决策和政策裁决可能导致市场失灵和经济危机。
经济危机的防范措施1. 加强监管经济监管是防范金融泡沫和市场失灵的重要手段。
应加强市场监管机构的能力、加强市场信息披露、建立消费者保护法律和制定金融监管政策等。
2. 适时调控调控是在市场失灵时减轻经济危机的有效手段。
政府可以通过经济政策控制市场,限制市场和产业繁荣周期中的扩张,推广金融监管,加强消费者保护等措施。
3. 加强对抗风险力度经济危机时必须对抗风险因素。
政府、企业和市场机构都应该建立风险管理机制。
在实际操作中,需要认真分析风险、制定有效的风险预警和应急计划。
4. 促进经济适度增长经济增长是防范经济危机的关键所在。
要根据具体环境和市场要求,适度促进增长、控制通胀、防止资产泡沫并提高经济结构调整效率。
结论经济危机的主要原因为金融泡沫、市场失灵、历史周期和政府干预。
采取加强监管、适时调控、加强对抗风险力度和促进经济适度增长等防范措施,可以有效避免经济危机的发生和发展。
因此,政府、企业和市场机构的共同努力是经济危机预防的重要保障。
对此话题,你有什么不同的观点和经验呢?欢迎交流。
当前的世界经济危机
金融危机的原因及中国应该如何面对马克思认为,经济危机本质上是一种制度现象,是资本主义生产相对于劳动者有效需求的过剩。
导致危机的最深刻根源是资本主义经济的基本矛盾,即生产的社会性与生产资料资本主义私人占有制之间的矛盾当前的世界经济危机,是上世纪30年代世界经济危机以后最严重的一次,我们不能仅仅从体制运作层面来寻找危机的原因,而要从资本主义制度的本质层面,去寻找它的深刻根源。
这次危机表面上是金融危机,但本质上同历次资本主义经济危机一样,是生产过剩的周期性危机。
这次生产过剩的特点,即由于经济全球化的发展,除了发达国家自身一些产品,如房屋、汽车等生产过剩外,还包括流通领域各种金融产品的过剩,形成虚假的购买力,刺激了发展中国家为发达国家提供廉价产品的生产热情,造成一些发展中国家严重的生产过剩。
西方国家各企业内部的有组织性与整个社会生产的无政府状态之间的矛盾、生产无限制的扩大趋势与劳动人民有支撑能力的需求相对不足之间的矛盾,引发了本次周期性生产过剩的危机。
社会主义经济体受到为满足人民需要而生产和有计划按比例发展等状况的支配,本质上没有资本主义经济那样的矛盾,所以理论上不会发生周期性的生产过剩危机。
上世纪30年代世界经济危机发生的时候,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苏联就是一个例子。
那时候苏联与美国等资本主义国家的贸易交往不少,主要是以资源换取装备和技术,利用这个来进行五年计划的建设,发展经济,并没有受到当时世界经济危机很大的影响。
这次世界经济危机有一个不同于上次的"景观",是社会主义的中国被卷进去了,受到危机的严重冲击。
使我国的经济遭受极大的困难。
这种情况与前苏联在上次世界经济危机遇到的情况全然不同。
中国进入改革开放时代,正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随着新技术革命和经济全球化进入高涨阶段的长周期相适应。
此时中国经济建设为适应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要求,实行了允许私有制经济和市场经济的发展政策,使资本主义因素得以在社会主义条件和框架下,大量生长起来,形成了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模式。
全球金融危机的原因、根源及影响论文++
全球金融危机的原因、根源及影响论文++摘要::由美国"次级贷款危机"引发的全球性金融危机,使世界各国经济尤其是发达国家经济遭到重创,严重影响了世界经济的正常发展。
金融资产的高速扩张是当今金融发展的趋势,其过快发展必然给经济增长带来风险。
很多经济学家和政府官员对这次全球性金融危机发生的原因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次贷危机起因影响对策金融市场;金融机构;经济危机;一、引言金融危机又称金融风暴,是指一个国家或几个国家与地区的全部或大部分金融指标(如:短期利率、货币资产、证券、房地产、土地(价格)、商业破产数和金融机构倒闭数)的急剧、短暂和超周期的恶化。
其特征是人们基于经济未来将更加悲观的预期,整个区域内货币币值出现幅度较大的贬值,经济总量与经济规模出现较大的损失,经济增长受到打击。
往往伴随着企业大量倒闭,失业率提高,社会普遍的经济萧条,甚至有些时候伴随着社会动荡或国家政治层面的动荡。
金融危机可以分为货币危机、债务危机、银行危机等类型。
近年来的金融危机越来越呈现出某种混合形式的危机。
自金融危机爆发以来,美国的金融市场受到了剧烈的冲击。
华尔街的巨头陷入了困境,曾经的美国第二大次级抵押贷款机构新世纪金融公司已遭破产;美国最大的两家住房抵押贷款融资机构“房利美”和“房地美”分别被联邦储备委员会和财政部收归国有;全球最大的保险公司美国国际集团也被美国政府接管;华尔街的五大独立投资银行几乎全军覆没:雷曼兄弟公司被迫申请破产保护,贝尔斯登被摩根大通收购,美林证券被美国银行吞并,而高盛和摩根士丹利已改制为银行控股公司。
由于金融市场的全球化,使得华尔街的危机开始蔓延。
伴随全球股市大幅下挫,金融市场上的不安情绪也打击了对实体经济的信心。
美国、欧洲、日本等发达国家面临着衰退的风险,而新兴经济体也遭受了不同程度的打击。
索罗斯将这次危机称为自大萧条以来最为严重的金融危机。
而这场金融危机若不能有效应对,也有可能导致大规模的经济危机,全球经济面临着大幅下滑的风险。
当前经济危机的原因及对策
当前经济危机的原因及对策当前世界范围的经济危机,又一次引起了许多国家不同阶层的人们对资本主义的反思和对社会主义的思索。
那么,就这场世界罕见的经济危机与科学社会主义的联系而言,到底应当引起我们哪些有益的思考和借鉴呢?一、当前经济危机的原因对于这场经济危机的发生原因,需要从科学发展观的角度来观察和分析。
金融风险不断转嫁他人是这次危机的直接成因关于危机的直接成因,有人讲,这次危机是由于金融产品过度创新造成的。
这种观点有一定的合理性,因为这次危机中,许多金融创新产品遭到重创。
但是这种观点较为模糊,容易把整个金融创新都给否定了。
并且,这种观点在语法上也存在问题:因为任何事情出现“过度”都是坏事。
所以这种观点也容易招来反对意见。
尤其是金融行业和金融学者,基本上都是反对这种说法的。
甚至有人还说,中国面临的不是金融创新过度,而是创新不足。
按照这种观点,既然中国是创新不足,那就意味着中国目前的创新产品根本不存在金融风险了。
实际上,创新不足并不意味着现有创新产品不存在严重的金融风险。
有人讲,过度透支信用是危机的根源。
这个观点有一定的合理性,但是不准确。
实际上,过度透支信用只是危机运行的一个环节、一种表现形式。
有一位美国学者讲:“贪婪不是危机的根源”,“将联邦基金利率下调1%———才是更重要的原因”。
这意味着,只要基金利率不下调,就不会发生危机了。
这似乎有点故意混淆是非。
仔细一看,才发现这位学者恰好是从2007年开始,在一家对冲基金公司担任咨询人[1],看来他觉得自己贪的还不够多。
实际上,利率的调整只是导致危机爆发的一个诱因而已。
从深层次看,金融风险不断转移才是这次危机的直接成因。
为什么会有那么多的金融创新?为什么会有那么多人过度透支信用?为什么会有那么多机构和个人参与虚拟资本的交易?为什么会有这么大规模的流动性和证券化?难道他们都不知道虚拟资本市场“江湖险恶”吗?这一切都源自于金融风险被通过这些途径不断的转移,具体说来,就是各种债务不断证券化,转手卖掉。
漫谈世界经济危机
漫谈世界经济危机世界经济危机是指在经济体系中出现系统性问题,导致全球经济发展遭受严重冲击的一种状态。
下面我将就世界经济危机这个主题进行一番漫谈,探讨其背后的原因和可能的解决方案。
首先,让我们来看看世界经济危机的起因。
一般来说,经济危机的根源往往是金融领域的问题。
在过去的几次危机中,经济体系中的金融泡沫不断膨胀,导致金融风险逐渐积累并最终爆发。
例如2008年的次贷危机,美国疯狂发放高风险、低信用贷款,推动了更多的人购买房地产,使得房地产泡沫不断膨胀。
当房地产市场崩溃时,金融体系遭受重大打击,引发了全球范围内的金融危机。
此外,国际贸易也是引发经济危机的重要因素。
全球化使得各国彼此相互依存,国际贸易成为经济增长的重要推动力。
然而,在一些情况下,贸易矛盾和贸易保护主义的崛起可能引发经济危机。
例如,2008年后的众多国家纷纷采取贸易保护主义措施,导致全球贸易逐渐萎缩,加剧了经济危机的程度和范围。
另一个经济危机的起因是社会不平等。
当贫富差距扩大、社会阶层固化时,社会的稳定性和经济活力都将受到威胁。
过去几十年来,贫富差距在许多国家逐渐扩大,这使得大部分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缓慢,购买力下降。
这种不平等不仅导致社会不稳定,而且阻碍了经济的持续增长。
那么,如何应对世界经济危机呢?首先,我们需要加强金融监管,以防范金融风险。
国际社会应加强合作,制定更加严格的金融监管制度,确保金融市场的稳定运行,并减少金融风险带来的负面影响。
此外,还需要建立国际金融危机应对机制,以便在危机发生时能够迅速采取行动。
其次,我们需要坚持开放的贸易体系。
贸易保护主义只会使得贸易和经济状况进一步恶化。
国际社会应该合力打击贸易壁垒和贸易歧视,维护自由、公平、开放的贸易秩序,促进全球贸易的繁荣与发展。
最重要的是,解决社会不平等问题是根本之策。
国家应该采取措施减少贫富差距,提供更多机会和资源给低收入人群,以促进社会的公平与包容。
此外,建立健全的社会保障制度也是非常必要的,以减轻社会不稳定对经济的负面影响。
当前全球经济危机的原因及对策分析
当前全球经济危机的原因及对策分析全球经济危机的原因及对策分析经济危机是指一国或多国经济遭受严重打击、出现持续衰退甚至崩溃的现象。
2008年全球性经济危机便是近年来最严重的一次。
那么,为什么会出现全球性经济危机,我们能够从哪些方面寻找原因呢?1、金融机构的行为全球性经济危机初期,美国的次贷危机爆发。
许多美国人士购买了高风险、低信誉的抵押贷款。
这些次级抵押贷款被组合成高收益率债券,然后出售到世界各地的银行和投资机构。
这些资产被迅速传播和交易,并被包装成高级别的金融产品,但这些产品由于缺乏充分的审计和评估,所以基本上是不值得信任的,结果成为引发全球金融市场崩溃的原因。
2、通货膨胀在经济活动过程中,如果通货增长过快,就会引起通货膨胀。
这会导致物价上涨,造成成本上升、生产效阻下降、消费降低,最终可能导致经济萎缩。
事实上,这种通货膨胀是经济危机的根本原因之一。
3、产业结构调整过去几年里,经济全球化带来了众多机会,然而它也带来了一些不可避免的后果,比如一些国家和地区的产业结构调整。
当一些产业在全球市场上失去竞争力,就会失去价值。
这将导致财政赤字和失业率的上涨,以及更大的债务负担。
既然我们已经看到了造成经济危机的原因,那么就让我们来看看应该采取哪些措施来缓解经济危机。
1、加强国际金融合作全球经济大幅度增长和贸易自由化最终为经济危机奠定了基础。
因此,为了避免类似事件的再次发生,国际金融合作有必要被加强,以确保稳定的全球发展。
2、提高社会保障提高社会保障等措施可使人们有充足的财政保障,增强社会发展抵御风险的能力。
对于失业的人们,国家可以向他们提供更好的职业培训和社会福利保障。
3、维持金融政策稳定性国家需要维持金融政策稳定性,及时做出调整,以保持经济的稳定性和可持续性发展。
在控制通货膨胀的同时,应尽量减少对经济的负面影响。
4、增加国内投资增加国内投资,完善国内经济结构,跨越国内生产水平的提升,都可以帮助经济迅速发展起来。
全球经济危机的缘由及根本解决之道
美国的病因,中国的良药破除两种尺蠖效应互动全球经济危机的缘由及根本解决之道秦晖(清华大学教授)美国的政治是XX政治,“左派”、“右派”都要讨好老百姓。
这是XX的大优点,但也可能出现“反向尺蠖效应”:人民为扩展自由而选出右派,但却不允许减少福利;人民为增加福利而选出左派,但不允许减少自由。
这就可能造成国民的自由、福利双“过分”。
但是,“既要马儿跑,又要马儿不吃草”是不可持续的。
强要持续,就会惹出祸来。
一种危机,还是两种危机?此次全球金融危机和1929年危机的性质截然不同。
1929年危机,是过度投资、消费不足导致产能过剩,最后致再生产过程中断,于是倒牛奶、烧小麦、毁汽车、炸高炉。
过剩危机主要是消费不足造成。
此次源于华尔街的金融危机,人们指责的却是美国人过度、超前消费,通过贸易逆差和全球发行国债,向全世界透支,结果透支窟窿太大,导致信用崩溃。
美国现在的消费率全世界最高,这和1929年截然相反。
类似1929年过度投资导致消费不足的现象,全世界表现得最明显的倒是在中国。
中国现在没碰到大振荡,是因为“过剩产品”以巨额顺差的方式出口到美国等发达国家了。
没有这个外需,过剩危机将表现得更严重。
中国的过剩危机,比次贷危机爆发要早。
消费不足、投资过度、产能过剩,在中国存在了十几年,我们的危机有自身逻辑。
请看图1:一般居民的消费占GDP总量,美国是80%左右,中国不到40%,几乎是两个极端。
美国人过度消费产生了窟窿,我们消费不足,就把产品卖给(其实就是“赊给”)美国,帮他们填窟窿。
由此产生了一系列问题。
圣路易斯市Pruitt-Igoe社区的兴建世界铸币权刺激美国的“消费狂”很多人说美国人现在有一种恶习,就是借债超前消费,相当一段时间内成了消费狂。
恶习该骂,更重要的是:这个恶习怎么产生的?是“资本主义”吗?可从马克思到凯恩斯讲的“资本主义”特征,不是完全相反?而且,同样实行资本主义制度的,比如日本、韩国,通常又被认为是高储蓄国家,欧洲尽管也有高消费势头,但不会像美国人这样透支,道理很简单,欧元没有世界铸币权地位。
当前经济危机的原因及对策
当前经济危机的原因及对策首先,金融危机是近年来经济危机的主要原因之一、金融体系是经济运行的核心,金融体系的不稳定直接会导致经济危机的爆发。
金融危机通常由资本市场的崩溃、金融机构的倒闭以及信贷问题等引发。
其中,2024年的次贷危机就因次级抵押贷款的违约导致金融机构遭受巨大损失,进而引发了一系列金融危机。
其次,贸易摩擦也是当前经济危机的重要因素。
国际贸易在全球经济中占据重要地位,但随着国际贸易关系的复杂化和不稳定性的增加,贸易摩擦不断升级。
例如,中美贸易战对全球经济和全球产业链造成了巨大冲击,导致全球经济增长放缓,企业利润下降,就业形势严峻等。
此外,疫情也是当前经济危机的重要原因之一、2024年新冠疫情的爆发使全球范围内的经济活动遭受了前所未有的冲击。
封锁和限制措施导致了供应链断裂、企业倒闭、就业下降等问题,不仅损害了全球各国的经济发展,也对全球经济格局带来巨大影响。
面对当前的经济危机,我们需要采取一系列对策来应对:首先,加强金融监管和风险防范。
通过建立健全的金融监管机制,加强对金融机构的监管力度,减少金融风险的传播和扩大。
此外,加强对金融创新和金融市场的监管,防止金融泡沫的形成和破裂。
其次,深化,促进经济结构优化。
加强对市场的调节作用,降低行政干预,推动市场资源的合理配置。
加大对实体经济的支持力度,鼓励和培育新兴产业,推动经济结构的升级和调整。
再次,加强国际合作,推动全球经济复苏。
当前的经济危机是全球化问题,需要各国加强合作,共同应对。
通过加强国际贸易合作,降低贸易壁垒,减少贸易摩擦对全球经济的影响。
同时,加强国际间的疫情防控合作,共同研发疫苗和药物,推动全球经济复苏。
此外,提高政府的宏观调控能力和政策应对能力。
通过有效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调节,刺激经济活动和消费需求,加快经济的恢复和增长。
同时,制定和实施灵活的就业政策,促进就业增长,缓解就业压力。
综上所述,当前经济危机的原因主要包括金融危机、贸易摩擦和疫情等。
世界历次金融危机爆发原因及其应对措施简述
世界历次金融危机爆发原因及其应对措施简述
1.1929年经济大萧条:
原因:泡沫经济、失衡贸易、股市暴涨、破产风险。
应对措施:采取财政和货币政策刺激经济,银行业监管加强,实行国家政策干预。
2.1987年黑色星期一股市崩盘:
原因:股指期货交易疯狂、投资者恐慌。
应对措施:央行采取紧急货币政策、宣布购买股票、增加监管措施、引入机构投资者和机构投资基金。
3.1997年亚洲金融风暴:
原因:亚洲金融体系结构性问题、过度债务、投机泡沫崩溃、固定汇率体制崩溃。
应对措施: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提供援助、进行财政和金融部门、实施紧缩政策、金融机构。
原因:互联网公司市值大幅下降、投资者恐慌、金融欺诈和不道德行为暴露。
应对措施:央行降息刺激经济、加强金融监管和审计、提高会计准则和透明度。
5.2024年全球金融危机:
原因:次贷危机、房地产泡沫、金融杠杆过度、信贷违约。
应对措施:政府提供财政和货币刺激、救助银行、增加监管措施、实施财政、加强国际合作。
6.2024年新冠疫情引发的经济危机:
原因:疫情导致全球产业链中断、需求下降、商业活动减少。
应对措施:各国央行降息、提供资金支持、减税和支出增加、强化医疗卫生系统、重振旅游业。
总的来说,金融危机爆发的原因多种多样,通常是由多个因素叠加产生的。
政府和国际组织采取的应对措施也相应多样化,包括货币和财政政策刺激经济、加强金融监管、提供救助和支持、进行结构性、加强国际合作等。
然而,历史上的金融危机也暴露了政府和金融机构在预防和管理危机方面的不足之处,对危机应对还需进一步加强和完善。
经济危机的根源及应对策略
经济危机的根源及应对策略经济危机是一个让世界各国都受到影响、难以避免的问题。
历史上,经济危机曾多次爆发,其中最严重的一次是1929年的“经济大萧条”。
如今,虽然在我们国家经济飞速发展,但这并不代表我们就可以忽视经济危机的存在。
因此,我们有必要了解经济危机的根源,并学习一些应对策略,以免经济危机来袭时我们无从应对。
一、经济危机的根源1. 贪婪。
贪婪是导致经济危机的最主要原因之一。
很多人为了追求利润,不择手段,以至于铤而走险,风险爆发,从而引起了经济危机。
2. 消费过度。
消费者支出是推动经济增长的重要因素,但人们如果消费过度的话,也会加速经济崩溃的速度。
3. 贫富分化。
资源分配不公,导致了社会贫富分化,社会上的抗议与不满情绪不断被进一步加剧,这种情况会直接促进经济危机的发生。
4. 短视行为。
短视行为是企业常见的问题,例如销售海量产品而不重视市场调研等,这种做法虽然可以获得一定的利润,但是风险也会因此不断增加,最终导致经济危机的产生。
二、应对策略1. 保持理性消费。
消费者应该理性消费,坚持合理节约,不盲目追求名牌、时尚,以最大程度地避免个人和社会因为消费过度而遭受损失。
2. 推动财政和货币政策相互配合。
货币和财政政策之间存在着协调的关系,实践需要把握好货币和财政政策之间的比重,避免过度释放货币,减轻财政压力。
3. 持续改革灵活劳动市场。
劳动市场的良好职能和灵活性,是悠久经济发展的重要保证。
为了适应现代化市场需求,国家应该持续进行相应的劳动市场改革,为不断变革的经济环境提供灵活的劳动力。
4. 加强企业合作增强企业的战略。
面对经济危机的挑战,企业需要认识到合作的重要性,积极开展合作,共同寻求经济摆脱困境的方法。
总之,经济危机是一个复杂的问题,需要全面、系统地分析。
实际上,我们需要在日常生活中,逐步培养理财意识、增强监管意识、强化团结意识,从根本上减轻经济危机的影响。
概述目前世界经济危机的历史实质、根源及根本出路
格 局 发 生 根 本变 化 ) 。也 就 说 目前 许 多 人 希 望 的 ,这 此 危 同地告 戒 自己 国民 的那 样 , 要做 过 “ 几十 年甚 至 五十 年 ”“ 紧
机 早晚 会 过 去 ,世 界 经 济 特 别 是 欧 美 国 家 的 经济 会 重 新 进 日子 ” 的 思 想 准 备 。这 绝 非 冒言 ,甚 至 准确 说 他 们 给 这 个 入 持 续繁 荣轨 道 等美 好 希 冀 , 已经 历 史 性地 成 为不 可能 。 其 根 本 原 因或 依 据很 简 单 :战 后 以来 发达 国家 “ 因祸 得福 ”
概述 目前世 界经济危机的历史实质 、根源及根本 出路
董 克 强
天津理工大 学法政学院
摘要 :当前世界 经济危机 的根 源在于这样一个根本 事实,即全 球化市场 已基本饱和 。资本主义第一 阶段 的结束 正在
于西方 国家 国内市场饱和而 导致的社会 危机。通过世界 战争夺取海 外市场正是资本主义第二 阶段 的根本历 史特 征。西方 的这一根本 模式被核武器 的产 生根本遏 制 ,从而形成战后 以来用跨 国公 司方式和平争夺全球市场 的西 方第 三阶段 的根本 发展方 式。但是半个 多世 纪的充 填,这 个全 球化市场 已然基本饱和 ,导致西 方 以至整个世界经济 的发展面 临地理 上及历 史上的终极极 限,世界经 济及 社会 面临十分严峻 的发展 出路 问题 。按 以往 的发展方式是根本走不通 了。世 界经济发展 的 根 本 出路从根本 上说 只能及必然地是根本 改变 二千年来形成 的,越来越畸形 的 “ 攀 比性 消费模式” ,在社会变革基础上 走向 合理及科 学的发展道 路。 关键词 : 全球 化市场饱和 ;资本 主义根本发展方式 ;攀 比性消费模式 ;科学的消费模 式及发展观
经济大危机的背景、原因与影响
经济大危机的背景、原因与影响在人类的经济发展历程中,经济大危机是一段令人刻骨铭心的黑暗时期。
它给全球经济带来了沉重的打击,改变了无数人的命运和社会的发展轨迹。
经济大危机发生的背景是复杂而多样的。
20 世纪初,工业革命的浪潮席卷全球,各国的工业生产能力大幅提升。
大规模的工厂生产取代了传统的手工劳动,商品产量急剧增加。
与此同时,国际贸易也日益频繁,世界经济逐渐连成一个整体。
在这个过程中,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发展呈现出不平衡的态势。
一些国家迅速崛起,成为经济强国;而另一些国家则相对落后,经济发展面临诸多困难。
经济大危机爆发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首先,生产过剩是一个重要因素。
在工业生产迅速发展的同时,消费市场的增长却相对缓慢,导致商品供过于求。
企业为了追求利润,不断扩大生产规模,而忽视了市场的实际需求。
这种盲目生产最终导致了产品积压,企业资金链断裂。
其次,金融市场的不稳定也是危机爆发的导火索。
当时,股票市场投机盛行,人们疯狂地买卖股票,股价被严重高估。
许多人甚至通过借贷来购买股票,期望在短期内获得高额回报。
然而,这种泡沫经济是不可持续的,一旦股市崩溃,投资者损失惨重,银行纷纷倒闭,金融体系陷入混乱。
再者,贫富差距的扩大也加剧了经济危机的程度。
在经济繁荣时期,资本家获得了巨额利润,而工人的工资增长却十分缓慢。
这导致了社会购买力的不足,进一步加剧了生产过剩的问题。
经济大危机带来的影响是极其深远和广泛的。
在经济方面,各国的工业生产大幅下降,企业大量倒闭,失业率急剧上升。
工厂停工,工人失去工作,家庭收入锐减,生活陷入困境。
许多人失去了住房和财产,流落街头。
农业也受到了严重冲击,农产品价格暴跌,农民面临破产的危机。
在社会方面,经济大危机引发了严重的社会动荡。
失业和贫困导致犯罪率上升,社会治安恶化。
人们对未来感到绝望,社会矛盾日益尖锐。
同时,也促使人们对资本主义制度产生了质疑,推动了社会改革和思潮的兴起。
在政治方面,经济大危机改变了世界政治格局。
一篇了解经济危机来龙去脉的好文章
一篇了解经济危机来龙去脉的好文章1、任何一次经济危机,都可以归咎于“产品过剩”的危机。
为什么产品会过剩呢?其实并不是需求不足,而是需求无法消化供给。
但是,在危机的转折关头,供给并没有突然无限量地扩大,还是本来那么多。
需求呢?却已经心有余而力不足。
所以,它使得供给“相对过剩”了。
换言之,经济危机,一定是由于产品供应充分而购买力不足造成相对的产品过剩。
购买力不足,也就是“货币供应不足”。
供需平衡点一旦失衡,不管往供给偏离,还是往需求偏离,都有调整以达到新平衡点的需求2、在危机关头,市场中的货币供应其实也是平衡的,没有人把钞票烧掉,也没有人把钞票吃下去,但市场中的货币为什么就突然供应不足了呢?其实也是相对的。
货币尽管总量没变,却在不同的口袋里流动,渐渐的,出现了分化:越来越多的钞票流动到一些不需要消费的人口袋里,需要消费的人呢,钞票相对越来越少了。
比如,官员贪污腐败的钱,大多数是沉淀下去了,不会拿来消费;富人赚到的更多的钱,消费却并不会增加,钱也就逐渐沉淀了。
比如,巴菲特已经有500亿美元的身价,他多赚100亿,肯定不会花那100亿。
有的官员家里藏着上千万的钞票,也不会用来消费。
3、穷人的收入中,消费收入比肯定远高于富人。
穷人赚1万元钱,即便再节省,即便再储蓄,也有8000元是不得不消费掉的。
而富人呢?赚100万,消费充其量只有10万,赚1000万呢,消费也还是10万。
赚1亿、10亿乃至更多,消费也不会按照比例递增。
所以,危机的转折点上,一定意味着社会财富的更大集中,一定意味着越来越多的钱跑到富人和官员的口袋里去了。
用一个术语说,就是“两极分化加剧”。
贫富差距太大,看不见的手就会充当社会的修复者,让社会看上去更加合理4、有那么一个转折点,富人的财富积累到了顶点,穷人开始变得“相对贫困”,无法继续消费了,所以,穷人开始缩减消费额,花钱减少了。
这种减少,可能是多重因素造成的。
比如,本来穷人的消费从100元增加到101元,同比增加了1%。
经济危机的成因与对策
经济危机的成因与对策经济危机是一种普遍存在于各国经济发展中的现象,其波及面广泛,影响深远。
不同的经济危机各有其特定成因和表现形式,但通常并不是单一因素造成的,而是多种因素叠加的结果。
本文将探讨经济危机的主要成因,以及应对这些危机的有效对策。
一、经济危机的成因1. 过度杠杆化在经济繁荣时期,企业和个人往往会通过借贷来扩大投资和消费。
这种现象在短期内可以促进经济增长,但当杠杆率过高时,任何小的经济波动都会导致信誉危机,从而引发大规模违约。
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正是由于金融机构和个人过度借贷所致,这种行为在泡沫破裂时表现尤为明显。
2. 资产泡沫资产价格的大幅上涨常常与投机活动有关。
当房地产、股票等资产价格脱离其实际价值时,泡沫就产生了。
一旦市场意识到这种虚假繁荣,资产价格急剧下跌,与此同时,相关企业和投资者也因此遭受重创。
历史上许多重大的经济危机都是由于资产泡沫破灭而引起的。
例如,1990年代初期的日本经济泡沫破裂后,其长达二十年的经济滞胀便是一例。
3. 外部冲击外部环境变化,例如国际油价上升、贸易摩擦、金融市场动荡等因素都有可能导致经济危机。
特别是在全球化日益加深的情况下,一个国家的经济稳定性与全球市场紧密相连。
2014年,由于国际油价大幅下跌,一些依赖石油出口的国家面临严重的财政赤字和经济萎缩,最终引发其内部经济危机。
4. 政策失误宏观经济政策的不当实施也常常被视为引发经济危机的重要原因之一。
在此情况下,政府可能采取了过于激进或不切实际的货币政策、财政政策等。
例如,在面对通货膨胀时一味地提高利率,会导致消费者和企业减少投资和消费,到最后形成严重的经济收缩。
这类政策失误在历史上时有发生,例如1997年的亚洲金融危机就是由于各国政府未能有效管理资本流动而受到波及。
5. 银行体系脆弱银行作为金融体系的重要支柱,其稳健性直接关系到整个经济的健康。
一旦银行体系出现系统性风险,无论是遭遇不良贷款增加还是流动性缺乏,都会迅速传导至整个市场。
经济危机的原因和应对策略
经济危机的原因和应对策略在当今世界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经济危机成为了一个普遍存在的问题。
经济危机通常指经济活动出现严重衰退和不稳定的情况,导致产能下降、就业增加以及金融体系的不稳定。
本文将探讨经济危机的原因及相应的应对策略。
一、经济危机的原因1. 金融风险的积聚:经济危机往往源于金融系统内部的累积风险。
当金融机构存在信贷泡沫、大规模违约及过度杠杆化时,金融风险就会积聚,从而导致经济危机的发生。
例如,2008年的次贷危机就是由于美国金融机构在过去几年中不断扩大信贷规模,引发了巨大的金融风险。
2. 贸易不平衡:全球贸易不平衡也是经济危机的原因之一。
当一些国家出口激增,而另一些国家则出口困难或减少时,就会形成贸易不平衡。
这种贸易不平衡不仅会导致生产能力过剩,还会引发国际竞争和经济衰退。
3. 资本市场过热:资本市场的过热也可能引发经济危机。
当股市或房地产市场价格过高,并且投资者对未来回报的预期过于乐观时,就可能造成资产泡沫。
当泡沫破灭时,经济往往会受到严重冲击。
4. 政府政策失误:政府的政策失误也是经济危机的原因之一。
例如,政府实施的过度紧缩性货币政策或财政政策可能导致市场信心下降、投资减少和消费减缓,从而加剧经济衰退。
二、应对经济危机的策略1. 强化金融监管:加强金融监管可以帮助遏制金融系统中的风险积聚。
例如,加强金融机构的风险管理和监督,规范金融市场交易活动,增加透明度等都是减小金融风险的有效手段。
2. 推动结构性改革:结构性改革是应对经济危机的一项关键策略。
通过改革市场,提高劳动力市场的灵活性,促进技术创新等,可以增加经济的竞争力和适应能力。
3. 强化财政政策的作用:在经济危机中,财政政策发挥着关键的作用。
政府可以通过增加公共支出、降低税收等方式刺激经济活动,并提供资金支持以促进就业和增加消费。
4. 国际合作与协调:面对全球性的经济危机,国际合作与协调至关重要。
各国应加强信息共享和政策协调,共同应对经济的挑战。
全球经济危机的根源与对策
全球经济危机的根源与对策全球经济危机是自2008年爆发以来,全球经济面临的最为沉重的负担之一。
虽然自2009年后,一些国家动态发展着其经济建设,但危机的影响正在逐渐显现,如失业率和经济发展的停滞。
为了找到全球经济危机的根源并迎接挑战,政府和学者需要进行广泛的认识和思考。
全球经济危机的根源1. 财务危机:全球财务危机是危机的短期原因。
2008年的美国次贷危机引发了全球经济的危机。
子贷款收益率的上升导致了美国全国房价的下跌,这些低质量的子贷款最终导致了金融危机。
然而,美国次贷危机的根本原因在于美国的金融体系的自由化以及对机构混乱管理。
2. 贸易逆差:贸易逆差是全球经济危机中的长期原因之一。
世界上一些最大的经济体,如美国和欧洲,过度依赖外国商品,这导致了贸易逆差。
贸易逆差的进一步恶化导致了经济不平衡和全球经济危机。
3. 政策失误:大力促进经济增长的财政和货币政策失误导致全球经济危机。
在经济增长的高峰时期,各国政府和央行认为货币政策过度饱和,经济或许需要进行放缓和去杠杆化等措施。
然而,这些措施加剧了危机。
全球经济危机的对策1. 财政政策的应用:财政政策是缓解全球经济危机的重要工具之一。
政府可以通过大力促进生产力和增加投资来提高国内生产总值,这可以帮助缓解就业和社会保障问题,并支持企业或社区的发展。
2. 开放和普及计划:通过开放创新和普及计划,任何一个国家都可以在全球的大环境中获得一些发展机会。
因此,创新和技术普及应该成为促进经济增长和减少全球经济危机的一大手段。
3. 合作和协调:全球经济危机需要各国政府、国际组织和行业利益相关方合作协调,加强信息流通、教育资源的共享和经济技术的转移。
这需要谨慎的经济政策:4. 金融监管的加强:美国次贷金融危机再次提醒我们重视金融监管问题。
在金融监管上,我们需要建立严格的资产安全规则、实行漏洞的扫除和纠正不正当金融行为的程序,避免风险的扩大。
5. 发展绿色经济:绿色经济为全球经济危机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通过激励节能减排、环境资源管理和提高生产力来实现可持续发展,通过绿色产业,特别是低碳经济,可以为各地经济繁荣和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经济危机的原因及后果
经济危机的原因及后果经济危机是资本主义经济发展过程中周期爆发的生产相对过剩的危机,也是经济周期中的决定性阶段。
自1825年英国第一次爆发普遍的经济危机以来,资本主义经济从未摆脱过经济危机的冲击。
经济危机是资本主义体制的必然结果。
由于资本主义的特性,其爆发也是存在一定的规律。
经济危机产生的原因:1.经济政策错误2.原材料紧张,尤其是原油危机3.自然灾害4.全球化的后果5.金融政策错误经济危机的后果:1.社会动乱2.国民经济调节和经济恢复3.政变经济危机产生根源是: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根本原因在于资本主义制度本身,在于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生产的社会性与资本主义私人占有形式之间的矛盾。
经济危机的可能性,早在简单商品生产中就已经存在,这是同货币作为流通手段和支付手段相联系的。
但是,只有在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占统治地位以后,危机的可能性才变成了现实性。
随着简单商品经济的矛盾──私人劳动与社会劳动之间的矛盾发展成为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就使经济危机的发生成为不可避免的了。
历史上的重大经济危机六次经济危机,给世界造成了深远的影响,第七次危机再次袭来了吗1637年郁金香狂热在17世纪的荷兰,郁金香是一种十分危险的东西。
1637年的早些时候,当郁金香依旧在地里生长的时候,价格已经上涨了几百甚至几千倍。
一棵郁金香可能是二十个熟练工人一个月的收入总和。
现在大家都承认,这是现代金融史上有史以来的第一次投机泡沫。
而该事件也引起了人们的争议在一个市场已经明显失灵的交换体系下,政府到底应该承担起怎样的角色1720年南海泡沫1720年倒闭的南海公司给整个伦敦金融业都带来了巨大的阴影。
17世纪,英国经济兴盛。
然而人们的资金闲置、储蓄膨胀,当时股票的发行量极少,拥有股票还是一种特权。
为此南海公司觅得赚取暴利的商机,即与政府交易以换取经营特权,因为公众对股价看好,促进当时债券向股票的转换,进而反作用于股价的上升。
1720年,为了刺激股票发行,南海公司接受投资者分期付款购买新股的方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概述目前世界经济危机的历史实质、根源及根本出路此番由美国次贷危机肇始的世界性经济危机具有十分重要和深刻的历史意义,它标志了不仅在经济方面而且在全球社会的各个主要方面,世界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发展阶段。
认识和把握这一点,对于我们从新的历史角度看待此次经济危机,特别是对于从新的角度认识和把握全球社会的基本走向十分必要。
一这次危机的最大意义在于,它标志了自战后以来逐渐形成的“全球化市场”,因半个多世纪的育发和充填,已然基本饱和!西方发达国家战后持续长达六十多年的繁荣至此戛然而止,一去不可复返了(除非如后述,世界消费格局发生根本变化)。
也就说目前许多人希望的,这此危机早晚会过去,世界经济特别是欧美国家的经济会重新进入持续繁荣轨道等美好希冀,已经历史性地成为不可能。
其根本原因或依据很简单:战后以来发达国家“因祸得福”地获得的此偌大全球化市场使这些国家在战前半个多世纪中饱受“市场桎梏”折磨的社会生产力得到淋漓尽致的抒发,已勃然巨大起来,并终于狂奔到它的历史极限或“地球的物理极限”;也就是说几十年来形成的“全球化市场”再也不可能容纳如此爆涨起来的世界生产力了,它终于被塞满了,历史地塞满了。
特别是,考虑到世界科技力量在按几何级数飞跃发展,而现今这个“全球化市场”虽也会扩大但远远低于巨大科技力推动的世界生产力增速。
这是非常确凿的根本事实。
世界生产力从总体和根本上讲已发展到了全球市场所能容纳的终极极限。
但是目前尚没有人来冷静地面对这个严峻事实和严肃思考一下世界经济及社会今后的根本出路问题。
西方人懵懂地以为,全球化市场似乎是无限的,他们如此糜费的生活方式和生活水准是理所当然且会永远延续的,但是今天这场“突如其来”的世界经济危机给了他们兜头一盆冰水。
西方国家就象一群吃得腹满肠肥的巨狮,突然发现世面上以往层出不尽的角马、野牛们一下子全都不见了,吃光了,而今它们只能万般无奈地去追逐豚鼠及野兔之辈,不得不重新体验“流线型身材”的滋味了。
也就是说,由于世界这个最大的、终极的“全球化市场”基本饱和,各国尤其是发达国家的人们今后只能也必须在新的形式上重新承受在“市场桎梏”中生活的困境,类似西方在战前一个多世纪经历的那样,只是再不可能像以往那样可凭借坦克和军队争抢别家的饭碗(市场)来改善伙食了,因为别家的市场也都是满满的,抢了去也没用;何况如今核时代早已是世界战争为不可能的时代了,至少在可见未来里是这样。
这就是此番世界经济危机告诉世人的最突出,最重要的东西。
正如近日英国新首相卡梅伦和德国总理默克尔不约而同地告戒自己国民的那样,要做过“几十年甚至五十年”“紧日子”的思想准备。
这绝非冒言,甚至准确说他们给这个“紧日子”规定年限的做法其实是太冒失了,事实是这个年限只能是“无限”的,因为地球(的市场)是“有限”的。
很多人以为这次危机只在金融及债务方面,这其实不过仅仅是现象、表象而已。
试想,若不是生产力受到市场的根本扼制,人们及政府的现实及预期收入大减,如何能欠下如此金融及财政债务无法偿还而致爆发世界危机呢?我们还是应“透过现象看本质”方是。
为更好了解世界经济是如何走到今天这个地步及更好地考虑世界的未来,回顾一下近代以来的世界或“资本主义”经济或生产力发展的历史脉络,无疑是极有裨益的。
二资本主义社会形态或近代世界是自约十七世纪中叶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开始的,基本共识的是直至1871巴黎公社革命年前后为其第一历史阶段或“自由资本主义”阶段。
在这200多年间,资本主义经济发展有一个“基本发展方式”或根本历史特征,即“国内市场”在这一阶段各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运行中起主要和主导的作用,可称之为“国内市场发展方式”。
扼要说就是,在这一阶段西方各主要国家每年的生产量或社会生产力及其产品主要靠国内市场来消化,海外市场只起补充作用。
这是由当时西方各国生产力发展程度相对有限决定的,“国内市场”(或西方总和了的“国内市场”)基本能够消化当时大多生产力产品。
然而自1785年瓦特改进的能在实际生产中发挥巨大作用的蒸汽机出现起,各国生产力爆发井喷式发展,正如马克思在1848年指出的“资产阶级在它不到一百年的阶级统治中所创造的生产力,比过去一切世代创造的全部生产力还要多,还要大。
”!结果,资本主义经济在孕育、积累了近一个半世纪后,在其第一阶段的最后约50年期间,原先“国内市场发展方式”远无法承受或容纳如此爆发出来的“魔鬼般”的巨大生产力(产品),它变成了资本主义经济的“第一个历史桎梏”;其突出和必然的表现是,西方生产过剩的世界经济危机频频爆发,工人大批失业,遭受苦难;而且正是因愈益频发的生产过剩及经济危机,愈益频频失业的劳动者们则因而“正比例”地愈益“贫困”,这正是当时“(生产)财富越多却越贫困”之奇特历史现象。
(当今不少学者指责马克思的“贫困化理论”正是因不知当时这种特殊历史状态及事实,难免“书生轻议冢中人,冢中笑尔书生气”了。
)更明确说,正是蒸汽生产力迅猛发展到了自由资本主义“国内市场(发展方式)”无法承受的极限,资本主义出现了历史上第一次严峻的“生存危机”。
不可避免,当时西方社会在这种历史情势下,劳资矛盾白热,工人起义频发,社会巨大动荡混乱一片。
正是针对这种态势,马克思作出了“资本主义丧钟就要敲响”的预言。
现今不少人诟病马克思的这个预言,但是似乎没人晃悟到这个事实,1871年的巴黎公社起义不正是“已经”敲响了法国资本主义的丧钟了吗!无可置疑的是,当时的资本主义(经济)已经走到了其第一历史阶段的尽头,若不改弦更张的话必定不知还有多少个资本主义“丧钟”被敲响。
不过另一个基本事实是,当时的资本主义“在它所能容纳的全部生产力发挥出来以前,是绝不会灭亡的”。
资本主义当时在无它路可走的生死关头,必然且悍然地走进了它的第二个历史发展阶段。
三巴黎公社的发生,使各西方国家受到严厉警告,再不改变这种“(市场)桎梏经济状态”,缓和劳资尖锐矛盾,迟早“柏林公社”、“伦敦公社”等必将出现。
在市场压力和起义压力双重作用下,西方各国逐渐不得不历史地走上了它新的,通过对外战争夺取所谓“生存空间”(即“市场”)的基本发展方式,即“武力争夺国(海)外市场基本发展方式”,用以排泄其日益膨胀起来的过剩生产力以避免在双重危机中坐毙。
资本主义正由此进入了它第二个历史发展阶段或“帝国主义阶段”。
特别是这期间电力的工业应用使资本主义生产力进一步膨胀,更加剧了这种“基本发展方式”转换的急迫性和生死攸关性。
自普法战争起,西方各国对国(海)外市场的争夺愈益炽烈,1882年德、奥、意三国同盟形成,1892年俄法签定军事协定,1895-1896年的埃意战争,1895年的甲午战争,1904年的日俄战争到1907年英法俄协约的最后形成,终于在1914引爆了旨在争夺生存或市场空间的第一次世界大战。
世界大战的爆发标志着资本主义生产力从“国内市场发展方式”向“(武力争夺)国外市场发展方式”历史转换的最终完成。
无可置疑,西方各国之所以不惜付出如此巨大的生命及伦理代价来相互撕杀,正是因为(在当时情势下)不如此他们必将坐毙在自己原有的“生存空间”或“国内市场(发展方式)”之中。
只有从上述资本主义生产力演化脉络及其“基本发展方式”历史性转换角度,我们才能抓住这次大战的根本历史缘由。
包括第二次世界大战,历史根源同出一辄,而且更为明显。
德国和日本在当时迅速膨胀起来的生产能力与其“生存空间”相对极为狭小的巨大矛盾之生死攸关的压力下,别无他途地走向了这条拼死之路。
毫无疑问这在当时是十足的历史必然,仅仅从希特勒及东条等人的好战等解释二战是十分偏狭的。
从更深层角度讲,在整个资本主义第二阶段(1871年——二战结束),“世界大战”实质上取替了其第一历史阶段中“世界经济危机”的作用或机制,扮演了周期性根本调整个资本主义经济的主要历史角色。
即资本主义经济在其第二历史发展阶段中,必然在相隔二十年左右时间周期性地爆发世界性战争来重新洗牌,依西方各国由“发展不平衡规律”(列宁语)导致的生产力及军事力的畸变、消长,靠武力重新争夺、划分国外市场(国际势力范围)以外泄其过剩生产力,重新调整资本主义经济的宏观经济比例及秩序。
这是生产力发展与资本主义经济现实及制度相互作用的必然历史结果。
一战时是这样,二战更是如此,若无后来一个划时代历史重大事件的发生,必将产生的三战、四战等绝无非是。
很多人在看待资本主义这一阶段或“帝国主义”阶段时严重忽视了其经济运行的这一最很本的内在历史因由。
四根本改变资本主义第二历史阶段及“武力争夺国外市场基本发展方式”的重大历史事件就是核武器的发明和使用。
核弹的存在及其巨大的毁灭力,使得任何一方世界战争的发动者绝无“胜利”可言,由此便彻底遏制或取消了资本主义希图靠武力争夺国外市场来排泄愈益过剩生产力这一根本发展道路。
同时,又由于战后科技大革命的出现及各地反殖民主义运动的蓬勃发展,使得战后西方各大国的“排泄与生存”问题日益尖锐,历史又回到了资本主义第一阶段后期“桎梏经济”及“待以坐毙”的严峻状态。
毫无疑问,如前述种种可知,资本主义(经济或生产力)发展到这一程度,“国外市场”已然是决定西方各大国生死命运的项上套索,从任何历史及现实的社会发展逻辑及法则可知,若解不开这一“末日套索”的话资本主义经济及其制度绝无苟延下去的任何历史可能。
不过幸运的是,资本主义在那时的历史生命力亦仍未达到其最后历史终结的地步,它还有些“余勇”可籍;除了当时斯大林模式社会主义的弊端及尚有广大经济极不发达国家的缓冲地带等原因,主要是西方国家雄厚的科技发展力最后一次地挽救了资本主义。
战后,西方各国因再无法凭武力抢夺海外市场以求生之强大的“坐毙”历史压力下,最后不得不辗转反侧先后依靠其日益强大的科技力量,通过极力降低商品成本提高产品质量的途径终于在绝境中突出一条救命之路,即凭“跨国公司”和优势商品取代了坦克和士兵逐步打开“全球化市场”之路,这就是“以和平方式(或跨国公司方式)争夺全球化市场”的第三个“资本主义基本发展方式”。
(实质上战后科技大革命的缘起最直接及主要的正是因各国极力发展科技力量开发“优势(泄外)商品”的强大历史压力下推动起来的,至少是互为推进的。
)资本主义亦正因此进入了它的第三个历史发展阶段至今。
历史结果证明,这正是一条资本主义“因祸得福”之路!战后以来,准确说自战后至此次世界经济危机爆发前,由于“全球化”或“全球化市场”的逐步开拓和展开,西方各资本主义国家更加膨胀起来的巨大生产力终于找到一个比以往任何历史时期都“广博”及“合算”的排泄市场,以往派出的坦克和士兵被拼死抵抗的情形和代价不见了,代之以弹冠相庆的远接高迎,“世界名牌”几乎在任何发达及不发达国家风靡经久,甚嚣尘上。
资本主义战后竟然持续繁荣了半个多世纪!这同血泪斑斑,白骨累累的“自由资本主义”和“帝国主义”时代形成极为鲜明的历史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