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心理学期末论文
大学生心理健康论文1500字(通用6篇)
大学生心理健康论文事实上,大学生心理健康与不健康也并无明显界限,而是一个连续化的过程,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大学生心理健康论文1500字(通用6篇),欢迎阅读与收藏。
大学生心理健康论文篇1摘要: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重要性日益凸显,受到全社会的高度重视。
建立完善的预警机制、及时的干预机制,能有效地减少大学生突发心理问题。
预警机制主要包括全体筛查、四级预警;干预机制主要包括宣传干预、教育干预、活动干预、咨询干预等。
关键词:大学生;心理健康;预警;干预高校的培养目标不仅仅是德才兼备,更要身心健康,只有身心健康的大学生,才有可能在日趋激烈的社会竞争中脱颖而出。
然而,大学生因心理健康问题导致自伤或伤人现象时有发生,不得不引起社会的高度重视。
增强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既要做好知识普及和心理疏导,更要早预防、早发现、早干预,建立突发心理问题预警干预机制,有效减少大学生突发心理问题,进一步构建安全和谐的大学校园。
一、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存在问题1、工作队伍不健全。
很多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相关工作都交给学生思政辅导员完成。
一方面学生辅导员可能并没有经过多少专业训练;另一方面其本身就负责众多学生的日常管理,工作对象多,工作任务重,可能对每一位学生的心理状态无法完全及时掌握。
此外,高校专职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数量不够,有些高校有几千上万的学生,却只有一名心理健康专职工作人员,甚至有的高校连一名专职心理健康工作者也没有。
无论是全体学生的心理素质提升,还是突发个案出现时及时有效的处理,相较于国外高校,每两千名学生就配备一个心理教育专职工作者的情况来说,国内高校心理健康工作队伍不健全,远远无法满足广大学生群体的需求。
2、预警机制不完善。
高校新生入学之初,通常都会进行心理普测。
但心理测试结果是否引起高度重视,是否及时反馈给相关学院及班级,是否对“特殊”学生予以重点关注,持续追踪?很多高校这些环节没有步步落实,那么心理普测就会流于形式,甚少发挥作用。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论文3篇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论文3篇大学生正处在青年中期,是人的一生中心理变化最激烈的时期。
心理发展不平衡,情绪不稳定,面临一系列现实问题,心理矛盾冲突时有发生。
下面是小编为你精心整理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论文,希望对你有帮助!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论文篇一随着社会的飞速发展,人们的生活节奏正在日益加快,竞争越来越强烈,人际关系也变得越来越复杂;由于科学技术的飞速进步,知识爆炸性地增加,迫使人们不断地进行知识更新;“人类进入了情绪负重年代”,人们的观念意识、情感态度复杂嬗变。
作为现代社会组成部分,在大学院校生活和学习的大学生,对社会心理这块时代的“晴雨表”,十分敏感。
况且,大学生作为一个特殊的社会群体,还有他们自己许多特殊的问题,如对新的学习环境与任务的适应问题。
对专业的选择与学习的适应问题,理想与现实的冲突问题,人际关系的处理与学习、恋爱中的矛盾问题以及对未来职业的选择问题等等。
如何使他们避免或消除由上述种种心理压力而造成的心理应激、心理危机或心理障碍,增进心身健康,以积极的、正常的心理状态去适应当前和发展的社会环境,预防精神疾患和心身疾病的发生,加强对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就成为各高校迫切的需要和共同关注的问题:一、心理健康的定义心理健康是指这样一种状态,即人对内部环境具有安定感,对外部环境能以社会上的任何形式去适应,也就是说,遇到任何障碍和因难,心理都不会失调,能以适当的行为予以克服,这种安定、适应的状态就是心理健康的状态。
衡量心理是否绝对健康是非常困难的。
健康是相对的,没有绝对的分界线。
一般判断心理是否正常,具有一下三项原则:其一,心理与环境的统一性。
正常的心理活动,在内容和形式上与客观环境具有一致性。
其二,心理与行为的统一性。
这是指个体的心理与其行为是一个完整、统一和协调一致的过程。
其三、人格的稳定性。
人格是个体在长期生活经历过程中形成的独特个性心理特征的具体体现。
而心理障碍是指心理疾病或轻微的心理失调。
大一期末心理课总结论文
大一期末心理课总结论文当前,高校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十分重要,我们要充分认识因心理健康而引发的各种问题对高校素质教育的影响。
下面是店铺为大家推荐的心理课总结论文,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供大家参考。
心理课总结论文篇一:大学生健全人格取向心理健康研究心理学上将人的能力、性格、情感等称为构成人的精神世界的基本要素,把基本要素以及人的整体的精神风貌的总和,称为人格。
而我们日常所称的健全人格则是这诸多因素的共同作用下,自身能够表现出来的良好的精神风貌。
大学生作为社会发展的动力与建设的继承者,担负十分重大的责任,但是在成长发展的过程中,要受到来自于社会、家庭、校园等多方面的综合影响,若只注重知识教育而忽略精神方面的培养,会影响大学生的人格良好发展,本文就该问题提出自己有关意见。
一、大学生健全人格内容与心理健康现状(一)大学生健全人格的内容在人格定义的基础上,我们可以划分大学生的健全人格一般包括,良好的处理人际关系的能力、正常的适应社会生活的能力、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以及能否良好地疏导自己情绪的能力[1]。
大学生的人格健全与否,直接关系到他能否健康地成长、适应社会的挑战等,因此大学生应该主动地进行自身人格的建设与维护,全面地发展自身的人格建设,使自身能够平稳健全地发展。
同时大学生在人生观、价值观建立的初期,自我意识的形成容易受到周围环境的不良影响,因此更多时候需要学校、社会等方面的疏导与教育。
对大学生人格的塑造是一项十分重要的课题。
(二)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现状心理健康是一个与人格健全相对的概念,我们一般将其定义为“能够将身体、思想、情绪等多方面合理地综合,适应周围环境,正常进行人际交往,在工作中发挥自身价值,过积极快乐的生活”[2]。
我国大学生的主要心理状况包括以下几个方面:拥有正常的学习能力;情绪乐观向上,思想丰富有内涵;行为意志健全;个性独立统一;心理成长符合当时的年龄与身份。
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是其健康成长的基础与必要条件,也是他们顺应社会发展的需要,但就当今调研的结果显示,目前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不容乐观,将近三成的大学生有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而且发生过自杀等事件,在校咨询相关问题的大学生也不断增多。
大一期末心理健康论文
大一期末心理健康论文心理健康论文范文一:班级团体辅导结合心理健康教育研究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高校教育教学工作的重中之重,加强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是辅导员职业功能的重要内容,对大学生成长成才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作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具体实施者的辅导员,主要利用常规班会、主题班会、专题讲座培训,以班级团体辅导形式开展面向全班学生具有预防性、发展性的心理健康教育。
在这些基本的教育活动中,同样以全体学生为对象的晚点名,便可突破清点人头的简单操作流程及确保学生安全在校的直接目的,以此为契机设计出符合大学生身心发展特点、主题鲜明的班级团体活动,让晚点名制度成为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载体。
一、班级团体辅导在心理健康教育中的运用随着大学生心理健康受关注程度的提高,近年来各大高校开展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热情也空前高涨。
不少学者也都致力于积极探索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模式,通过回顾团体辅导在国外、港台地区及内地的发展,阐释团体辅导的理论基础、作用机制等内容,研究高校团体辅导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的实务应用等方面,表明团体辅导在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中具有教育、预防、发展等积极功能,是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方式及有效途径,也是具有中国特色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一班级团体辅导的涵义团体辅导,一种心理辅导、心理咨询形式,与小组辅导、集体咨询、团体咨询概念相同。
是以团体为对象,运用团体服务的理念和方法,在团体情景下进行的辅导活动。
成员通过团体交往互动中的体验、观察、学习来认识自我,获得情感支持,发展良好人际,学习新知识和行为,增强社会适应,促进自我成长。
团体辅导具有预防、治疗及发展等功能。
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教学中,团体辅导活动主要是用来预防心理问题的发生,其主要内容包括适应性问题、人际交往、个人发展与职业选择、情绪管理、青春期辅导等。
在主题的选取方面,需要考虑大学生的实际情况,选择符合他们身心发展特点,适合该班级学生普遍面临的问题,大家所共同关心、感兴趣的主题。
大学生心理学论文优秀3篇
大学生心理学论文优秀3篇大学生心理学论文篇一自20 世纪80 年代开始至今我国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已经开展了二十多年,但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功能还是主要定位于防治性,以解决少数学生的问题为目标,忽视大多数学生的心理发展需求,这是当前高校心理健康教育过程中面临的一个最大问题。
心理健康教育的根本性功能应该是促进和实现人的心理发展,而积极心理学在这一方面恰巧能提供较大的帮助。
本文尝试从积极心理学下的理论来研究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以提高高校心理健康水平为目标,为构建积极心理健康教育体系提供实证支持,同时为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开展提供一个新的视角。
本文分三个部分,第一部分,对积极心理学发展的可能性、必然性给予解释,对积极心理学的基本观点、特征、功能进行阐释;第二部分,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现状进行调查分析。
第三部分,积极心理学视角下去解决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问题,给出对策建议。
关键词:积极心理学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对策大学生心理学论文篇二在接触心理学这门学科的以前,它总给我一种太神秘的感觉,总以为它很深奥也很虚幻,但是通过这一个学期的学习,我被它的科学性,真实性所折服,可以说它是实实在在存在的东西,与此同时我还发现心理健康与身体健康同样重要,同时两者之间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
上了8周的课后,我感觉受益匪浅。
心理学是一门听上去很深奥的学科,但是通过罗老师的讲解,将深奥的知识简单化,使我们每一个上过心理学概论的同学都对自己有了一定的认识。
心理学是一门研究人的心理活动的规律的科学。
心理学者只是在尽可能的按照科学的方法,间接的观察、研究或思考人的心理过程(包括感觉、知觉、注意、记忆、思维、想象和言语等过程)是怎样的,人与人有什么不同,为什么会有这样和那样的不同,即人的人格或个性,包括需要与动机、能力、气质、性格和自我意识等,从而得出适用人类的、一般性的规律,继而运用这些规律,更好的服务于人类的生产和实践。
这门课是我初次学习,我觉得在课程安排和上课形式等方面都非常吸引人也很实用。
大学心理课期末论文
大学心理课期末论文大学生的心理问题不容忽视。
目前,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应澄清诸多认识上的误区,积极创设以人为本的心理健康教育体系,以促进大学生心理健康发展。
下面是店铺给大家推荐的大学心理课期末论文,希望大家喜欢!大学心理课期末论文篇一《新时期提高大学生宿舍心理健康工作思考》摘要:当今,在学生宿舍这个特殊的环境中,大学生群体的人际交往障碍尤为突出,甚至严重影响了该群体的心理健康。
文章从宿舍关系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重要性出发,分析了引发大学生宿舍人际关系冲突产生的原因,提出了建立和谐宿舍关系的几点建议。
关键词:大学生宿舍;人际关系;心理健康大学宿舍是大学生活动的主要场所,大学生活的多半时间都是在宿舍中度过的。
良好的的宿舍人际关系可以带给宿舍成员一种强烈的归宿感,有利于大学生的心理成长。
但寝室成员来自五湖四海,避免不了会出现“不和谐音符”,导致宿舍成员感到压抑、焦虑、烦恼,甚至会对学生心理健康造成困扰。
经调查显示,学业压力、情绪压力、人际交往这三大问题是目前困扰大学生心理的最主要问题,而人际交往中宿舍人际交往问题尤为突出,所以,研究宿舍人际关系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有着重要意义。
一、大学生宿舍人际关系现状分析目前高校里的大学生人际交往状况不容乐观,人际关系障碍正逐渐成为大学生所要面临的首要压力。
大学里对学生影响最深、改变最大的应该就是朝夕相处的室友了,正因为此大学生宿舍人际关系也是最难处理的。
室友相互之间接触频繁,天长地久很多私密袒露其间,室友之间难免会产生摩擦甚至冲突,如果这些生活琐事不能得到及时化解,久而久之,累积起来的矛盾就会让室友间产生误会,有严重者甚至会诱发心理问题。
二、引发大学生宿舍人际关系问题的主要原因(一)家庭教育在学生人际交往引导方面的缺失学校和家庭相对社会来说属于相对单纯的圈子,而学生从小就生活在这样的环境中,精力几乎都用在学业上,根本没有时间和意识去顾及人际交往。
还有现在的学生多数是独生子女,大多数家庭从小对孩子娇生惯养,促使学生凡事都以自我为中心的意识,不会替他人着想,甚至对别人造成的伤害自己浑然不知,这种以自我为中心的意识是造成宿舍人际关系紧张的重要原因。
大学生心理健康期末论文研究
大学生心理健康期末论文研究大学阶段是人生发展的重要时期,对于许多大学生来说,这是他们第一次离开家庭,独立面对生活和学习中的各种挑战。
在这个过程中,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受到了多方面的影响。
一、大学生心理健康的重要性良好的心理健康对于大学生的成长和发展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
首先,心理健康有助于提高学习效率。
当学生处于积极的心理状态时,他们能够更加集中注意力,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思维也更加敏捷,从而在学业上取得更好的成绩。
其次,心理健康对个人的人际关系也有着深远的影响。
心理健康的大学生更容易与他人建立良好的沟通和合作关系,能够理解和尊重他人的观点和感受,从而在人际交往中更加自信和从容。
再者,心理健康对于个人的职业发展也至关重要。
在求职和工作中,良好的心理素质能够帮助大学生应对压力和挑战,保持积极的态度,展现出良好的适应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二、大学生常见的心理健康问题(一)学业压力大学的学习方式和要求与中学有很大的不同,课程难度增加,作业和考试压力增大。
许多学生在面对这些变化时,会感到焦虑和无助,甚至出现厌学情绪。
(二)人际关系困扰在大学中,学生需要与来自不同地区、不同背景的同学相处,这可能会导致一些人际冲突和误解。
例如,宿舍关系不和谐、难以融入社团组织等,都可能给学生带来心理困扰。
(三)情感问题大学生正处于青春期和成年期的交界,对爱情充满了向往和憧憬。
然而,恋爱中的挫折、失恋等情感问题,可能会导致学生情绪低落、自我否定等。
(四)就业压力随着社会竞争的加剧,大学生在面临就业时会感到巨大的压力。
担心找不到理想的工作、对未来职业发展感到迷茫等,都可能引发焦虑和抑郁情绪。
三、影响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因素(一)个人因素个人的性格特点、应对方式和心理韧性等都会影响心理健康。
例如,性格内向、敏感的学生可能更容易受到外界因素的影响,而心理韧性强的学生则能够更好地应对挫折和压力。
(二)家庭环境家庭的教育方式、家庭氛围和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等都会对大学生的心理健康产生深远的影响。
浅谈大学生心理健康期末论文
浅谈大学生心理健康期末论文推荐文章大学生心理健康结课2000字以上论文热度:大学心理健康结课论文2000字以上范文热度:浅谈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问题的论文热度: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结业论文热度:提高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的探究论文热度:新形势下,如何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帮助大学生解决心理困惑和心理问题,显得尤为迫切和重要。
下面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期末论文,供大家参考。
大学生心理健康期末论文范文一: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研究摘要:积极心理学的本质在于改善人们生活,发现自身更多美好的品质,并激发出自身的积极力量。
自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开始,积极心理学结合心理健康教育己在国内开展了二十多年,然而很多高校将心理健康教育的作用依然定位于防治性层面上,以此解决少数存在心理问题的学生为目标,而忽略了大多数学生的心理发展需求,而积极心理学下的心理健康教育则能针对性的为学生提供帮助。
关键词:积极心理学;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一、引言心理健康教育是当代高校教育中的一个重要构成单元,可从多个维度培养学生的健康心理[1],使其养成出众的心理品质。
积极心理学的作用重点激发学生的潜能,使其生成更加积极的力量,将培养大学生的积极心理视为最重要的教学使命。
积极心理学为心理健康教育提供了良好的借鉴意义,在帮助学生形成积极心理的同时,也进一步强化了学生应对困境与挫折的能力,最终为推动学生的健康成长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积极心理学下心理健康教育的积极意义第一,推动教育目标的有效实现。
积极心理学能够使心理健康教育的回归最为本质的教学目的,如此一来,也可以更加明确心理健康教育的教学意义。
毋庸讳言,既往的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往往偏离了实际的教育目标,而基于积极心理学视域背景下,更加强调对学生采用“人文主义”关怀,更加重视对学生积极品质的培养,以助其形成积极的人格。
毫无疑问,积极人格,更加有利于当前我国社会的和谐发展,融洽共处。
在积极心理学的依托之下,推动教育目标的有效实现,并且强化学生心理健康。
大学生心理健康期末论文
大学生心理健康期末论文课题——大学生心理行为的自我调控学生:何佑纲学号:******** 班级:交运四班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高校教育规模的不断扩大以及社会竞争压力的日益增加,在高校大学生群体中负面个体事件也时有发生。
社会和教育工作者都认识到大学生在知识储备之外,更应该在个体人格发展中不断优化和提升,尤其是自我心理调控在人格发展中占据基础性地位,它的水平的高低会直接影响甚至决定其他行为能力的养成和培养目标的实现,对大学生适应社会环境、培养健康的心理状态也有着重要的作用。
作为当代大学生,我们要做到与时俱进,全面发展,各方面素质都要跟上时代的要求,包括我们内在的素质,也就是我们的心理素质。
而心理自我调控则是心理素质中必不可少的一环,想要培养自己的心理自我调控能力,我们必须要知其然,即心理自我调控能力的准确定义是什么。
查阅诸多资料文献后,我总结的对心理自我调控的能力的定义有两种,第一:个体能够根据主体意图与外部环境,自觉对自己的心理活动和外在反应施加影响,实现自身知、情、意、行的动态平衡。
在这一过程中个体通过自我觉察、认知判断与调节控制等作用于个体发展,从而产生一种自觉行为,呈现出相应的外在行为状态,这种相应的外在行为状态就是自我心理调控行为,这是一个觉察、调整、适应的过程。
它是个体基本生存的需要,是在人类与环境的互动过程中,在生存发展与环境的促进作用下达成平衡的行为。
第二:自我心理调控,又可称为“自我调控”,一般是指人类个体根据目标对自己的心理和行为自觉进行调节和控制,对外界环境主动的适应与把握的过程,包括自我调节和自我控制。
它强调在个体在达成主观意图和适应情境需要的过程中,实现个体心理过程与行为习惯的动态平衡及和谐统一。
自我调节是自我心理调控行为的内部机制,实现个体自身知、情、意的协调一致;自我控制是自我心理调控行为的外部表现,是逐渐由不适应到适应的一个动态过程。
了解了自我心理调控行为的定义,我们只是对它有了一个初步的认知,在我们直接论述如何培养大学生心理自我调控能力之前,我们必须知道培养它到底对我们当代大学生有何意义,这样才能使我们更全面更深刻的体会自我心理调控行为,才能在平常的学习生活中更好的去践行。
大学心理健康期末论文
大学心理健康期末论文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构建全面发展的人才培养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的重要的保证。
下面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大学心理健康期末论文,供大家参考。
大学心理健康期末论文范文一: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及其影响因素分析摘要:大学生的价值观多元化,现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当代大学生价值观取向指明了方向,同时阐述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包含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促使二者同等重要地位,现在社会也需要二者结合的高素质人才。
关键词:大学生;心理健康1多元价值观下的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1.1不成熟性与可塑性现代的大学生理论知识比较丰富,但社会实践知识比较匮乏,对社会的复杂与生活的艰辛估计不足,其心理承受能力不强,对社会适应性差,常常表现出情绪化、极端化、人格障碍等不成熟的心理健康现象,这表现出大学生心理不成熟现象。
但是大学生比较容易接受新鲜事物,具有一定的可塑性,在校期间我们高调宣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让大学生接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其人生价值观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指导思想,能使大学生更好的适应社会,在工作岗位上游刃有余,当面对挫折,能用一个正确的姿态去解决问题,表现其非常成熟的一面。
1.2多样性和复杂性大学生活是丰富多彩的,但也有很多问题,比如对生活的适应性,情感问题,人际交往问题、就业问题,每个问题处理不好,都会对大学生心理健康产生不良影响。
现在很多大学生毕业就失业,尤其对一些985高校的一些大学生,心理根本承受不了,必须加强正确的心理疏导,情感问题也是一个重要影响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由此可见,大学生心理健康具有多样性和复杂性。
1.3矛盾性与困惑性适应社会市场经济和网络、视频等现代传媒而产生现代功利性的价值观和网络价值观,必将对大学生原有的价值观念产生较大的冲击,这就要求大学生有较深刻的辨析能力,否则大学生在心理抉择的过程中很可能迷失方向,产生矛盾和困惑的心理。
是‘见义勇为’还是‘见死不救’,社会上道德价值观这种格外引人关注而又无休止的争论,存在于当代大学生中。
心理学学科论文(5篇)
心理学学科论文(5篇)心理学学科论文(5篇)心理学学科论文范文第1篇心育的方法和技术可以为学科教学服务。
例如,心育中了解不同年段同学心理进展规律和年龄特点的调查法、倾听质询技术、沟通方法、沙盘嬉戏治疗方法、元认知心理干预技术等都可以渗透到学科教学中。
如一位学校英语老师运用学习心理学理论和元认知心理干预技术,在课堂上首先利用放松训练和自我示意法关心同学建立乐观性条件心情反射,在同学乐观的心情和良好的状态中导入新课。
在讲授新知时,利用题型中心图示理论,抓住学问间的上下位联系,并遵循同学形象思维占优势的认知进展规律,综合实物、图片、视频等教学手段,进行多感官的刺激和调动,使同学的学习状态有了明显的变化,英语课程教学效果有了明显的改进。
在学校语文口语交际课《我会好好说》上,老师通过创设日常口语交际情境,采纳校内心理剧表演这种团体心理辅导技术,让同学在角色扮演中体会他人的境况和感受,实现换位思索,并学会有效沟通的方法。
老师在课堂教学中通过这种心理辅导方法和技术的运用,营造了宽松、民主、和谐的课堂心理氛围,激发同学的学习爱好,提升了课堂的教学效率。
二、心育课程内容的渗透依据《中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心育的课程内容包括自我意识、学习心理、人际交往、心情情感及环境适应等几个方面。
这些内容不同程度地存在于各科教学内容中,教学可依据各个学科的特点和不同的教学内容支配,思索和查找恰当的渗透点。
笔者认为,文科类课程可侧重人文素养的培育,可渗透共性品质培育、社会认知力量、建立自信念、珍惜生命与喜爱生活、亲子关系与感恩情怀、集体精神与团队协作、社会环境适应、人生规划与生涯指导等内容;理科类课程可以侧重认知力量培育,可渗透学习动机与学习品质、学习行为习惯、规律思维和发散思维、制造力和潜力开发、崇尚科学与严谨态度等内容;艺术与体育类课程一般注意审美和情操培育,可渗透心情调整、陶冶情怀、意志力与耐挫力、合作与帮助精神、团队分散力、人际沟通交往等内容。
大学心理健康教育期末论文
心理健康教育期末论文大学生常见心理问题是社会关注的问题之一。
大学生是风华正茂的一代,其生理、心理均趋向成熟。
当代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总体来说是好的。
他们基本符合心理健康的标准。
但是也有部分学生自身心理发展不成熟、认识问题和自我调节的能力还不强,大学生在面临环境变化和人际关系时,会感到烦躁焦虑,忧郁苦闷、导致压抑、紧张、痛苦等不良心理,产生心理问题。
研究大学生常见的心理问题(自我意识、情绪、学习、人际、恋爱、职业规划)等心理成因及其现状,可以帮助我们克服困难,使健康成长。
通过学习应用埃里克森人生发展八阶段理论,我们可以更好地从性格、能力、自身优势和不足、情绪控制和管理等方面分析并认识到自己到底是什么样的人,从而建立起更好的心理认知,克服大学生在面临环境变化和人际关系时产生的心里问题。
埃里克森认为,社会对个体在不同的发展阶段有不同的要求,个体自身的需要和能力与社会要求之间就会出现不平衡,这种不平衡就会给个体带来紧张感和内心的冲突,埃里克森把这种:社会要求在个体心理中引起的紧张和冲突的矛盾,称为心理社会危机。
他根据个体在不同时期心理社会危机的特点,将人格的发展划分为八个阶段,其主要内容是: 第一、每个阶段都有其特定的发展任务,都存在着特定的心理危机。
第二、人格发展任务完成的成功或者不成功,形成人格发展的两个极端,成功的一端形成积极的品质;不成功的一端形成消极的品质,出现发展的“危机第三、教育的作用在于发展积极品质,避免消极的品质。
第四、现代人一切心理问题,都是人的本性需要和社会要求不相适应甚至失调所致。
因为我在婴儿期(0-1.5岁),大多数危机成功解决,所以我现在的性格更倾向于乐观、开朗、信任,不怕挫折和失败。
我在幼儿期(1.5-3岁),父母的教育使我能够具有更多的自主性,让我克服了性格中的羞怯感和自我焦虑。
之后的每个阶段的发展,培养出了我行动能力强,爱好学习的能力和自身优势。
马斯洛认为,人类具有一些先天需求,人的需求越是低级的需求就越基本,越与动物相似;越是高级的需求就越为人类所特有。
大学生心理健康论文1000字(3篇) 健康心理学论文
大学生心理健康论文1000字(3篇)健康心理学论文大学生心理健康论文1000字(3篇) 健康心理学论文话题:健康心理学论文心理素质心理问题心理健康心理大学生心理健康论文1000字(篇1)一个心理健康的人能体验到自己的存在价值,既能了解自己,又接受自己,有自知之明,即对自己的能力、性格和优缺点都能作出恰当的、客观的评价;对自己不会提出苛刻的、非份的期望与要求;对自己的生活目标和理想也能定得切合实际,因而对自己总是满意的;同时,努力发展自身的潜能,即使对自己无法补救的缺陷,也能安然处之。
一个心理不健康的人则缺乏自知之明,并且总是对自己不满意;由于所定目标和理想不切实际,主观和客观的距离相差太远而总是自责、自怨、自卑;由于总是要求自己十全十美,而自己却又总是无法做到完美无缺,于是就总是同自己过不去;结果是使自己的心理状态永远无法平衡,也无法摆脱自己感到将已面临的心理危机。
心理健康是指这样一种状态,即人对内部环境具有安定感,对外部环境能以社会上的任何形式去适应,也就是说,遇到任何障碍和因难,心理都不会失调,能以适当的行为予以克服,这种安定、适应的状态就是心理健康的状态。
衡量心理是否绝对健康是非常困难的。
健康是相对的,没有绝对的分界线。
一般判断心理是否正常,具有一下三项原则:其一,心理与环境的统一性。
正常的心理活动,在内容和形式上与客观环境具有一致性。
其二,心理与行为的统一性。
这是指个体的心理与其行为是一个完整、统一和协调一致的过程。
其三、人格的稳定性。
人格是个体在长期生活经历过程中形成的独特个性心理特征的具体体现。
而心理障碍是指心理疾病或轻微的心理失调。
它出现在当代大学生身上大多数是因心身疲乏、紧张不安、心理矛盾冲突、遇到突如其来的问题或面临难以协调的矛盾等出现,时间短、程度较轻微,随情境的改变而消失或减缓;个别则时间长、程度较重,最后不得不休学甚至退学。
心理障碍的表现形式多种多样,主要表现在心理活动和行为方面。
心理学期末论文
心理学期末论文心理学具有抽象性强、实用性强及操作性强等不同于其他学科的特点。
在教学中利用传统的教学手段、教学模式达到的教学效果很不理想,所以要充分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来有效地完成教学任务。
下面是店铺给大家推荐的心理学期末论文,希望大家喜欢!心理学期末论文篇一《基于积极心理学理论的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分析》摘要:随着积极心理学的不断发展,与之相关的分析与研究也越来越多。
本文从积极心理学的视角,分析了心理健康课程在实践过程中所体现的理论内涵,以及积极心理学在心理健康课程实践中的运用。
进而在以后的实践中能更好的把握心理健康课程的宗旨及合理规划与操作。
关键词:心理健康课程;积极心理学;实践心理学的作用在当今生活日益凸显,个人、社会乃至国家都重视学生心理的发展情况。
所以各学校都开设了心理健康课程,心理咨询等机构以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
随着心理健康课程教学实践的不断增多,心理健康课程的理论也逐渐发展与完善。
其中,对心理健康课程的实践最具影响力的就是积极心理学,不管是心理健康教学理论还是实践的各个方面,都与之有着密切的联系。
一、积极心理学相关内容积极心理学(positive psychology)是使用心理学由开始到现在已较为完备和可靠的科学的实验方法与研究手段,来探究人们的品德、潜能等积极品质的一股心理学热潮。
它开始于20世纪末的美国,代表人物为塞里格曼。
积极心理学中的“积极”的主要内容包括:积极是对前期集中于心理问题研究的消极心理的改进;提倡心理学的主要研究内容应限定在人心理的积极方面;强调对心理问题的解释也应该从它积极的方面入手,并从中获得积极意义。
所以积极心理学的研究重点是在人内在品质中积极的那一面,积极心理学深深地受到人本主义的影响,人本主义作为心理学的第三大势力,二者都强调人内在的潜力,相信人内在都拥有积极向上的动力。
积极心理学主张心理学的重点应该是从人内在的向上的力量和人的生活出发,倡导用一种乐观的心态来看待人的许多心理现象,也可以从不同的角度解释心理方面的问题,在负面的事件中看到积极的一面,就像人本主义的积极关注一样,这样就有利用发现人内在的积极力量和优秀品质。
大学生心理论文[5篇范文]
大学生心理论文[5篇范文]第一篇:大学生心理论文大学生心理论文在学习、工作生活中,许多人都有过写论文的经历,对论文都不陌生吧,论文是进行各个学术领域研究和描述学术研究成果的一种说理文章。
那么,怎么去写论文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大学生心理论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身为一名普通大学里的普通学生,我好像经常为自己的未来而焦虑。
尤其有时候听人说那些初中毕业的同学一个月赚多少钱时,我的心里真的很紧张。
我想可能我大学毕业了找一份普通的工作虽然不累但是一个月也就拿着七八千的工资,可能除去房租、生活开销也剩不了多少钱。
那我用什么报答供我上这么多年学的父母?每天看似忙忙碌碌,实际上也不知道干了些什么,身边的人目标明确,而自己走一步算一步,前方一片荒凉,而我在路上。
上了大学感觉自己没有了明确的目标,一下子失去了动力,不再像中学那样可以只用学习什么都不用管。
现在的压力主要还是自身,没有找到自己到底想要干什么,没有目标,没有梦想,以至于没有学习的动力,一天也就是上课,吃饭,打游戏,生活没有更多的色彩,一天天的时间过去,感到很慌张,却又没有什么办法的一种无助与焦虑。
导致我现在天天困的不行,整天无精打采,没有活力,对什么也提不起兴趣。
现在连游戏都不能使我兴奋。
我尝试去进行体育锻炼,去散发郁气,去激发自己的活力,确实有用,每次跑步的时候,都感觉自己在向阳光奔跑,但是每次跑完,就会困一会儿,我也不知道为什么。
也没什么好说的了,接下来我就水一水。
一个人如果要说有轻松生活的时间段的话,我觉得一定是在学龄前(毕竟现在小学生也压力很大),也可能是在退休后(这就看你青年跟中年时期的努力成果了)。
其他时间来看,我觉得大部分人都是生活在“压力容器内”的。
从我们背起书包那一刻起就已经在负重前行了,只不过这种压力是相对的,不管是横向的`还是纵向的。
学生时代我们为读书而烦恼。
一开始可能简单的是因为父母施压、后来因为升学、再后来懂事点,我们知道是为了自己的未来能有更多的选择,所以这个时期我们应该是要被书本压弯了腰哦。
大学生心理健康课期末论文
大学生心理健康课期末论文大学生心理健康的重要性心理健康在大学生的成长和发展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大学生期间面临着学业压力、人际关系的变化、职业规划等多种压力和挑战,而良好的心理健康状况能够帮助他们更好地应对这些压力,并保持积极、健康的心态。
本文旨在探讨大学生心理健康的重要性,并提供一些实用的方法和建议,帮助大学生维持良好的心理状态。
一、认识大学生心理健康的特点大学生时期是个体心理变化最为剧烈的时候之一,他们常常面临来自学业、社交以及成长等各个方面的压力。
这些压力可能导致焦虑、抑郁、自卑等不良的心理状态。
因此,了解大学生心理健康的特点显得尤为重要。
1.1 学业压力大学生面临着更高的学术要求和更复杂的学科知识,课业、考试等带来的压力增加了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风险。
1.2 社交压力大学期间,大部分学生都会经历生活环境的变化,进入一个新的社交圈子。
这些社交压力可能导致大学生不适应新的环境,产生孤独感、适应困难等问题。
1.3 情感压力大学时期是情感生活丰富多样的阶段。
爱情、友情、家庭关系等方面的变化带来的情感压力可能影响大学生的心理健康。
二、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表现和影响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表现多种多样,常见的包括焦虑、抑郁、自卑、压力过大、适应困难等。
这些问题如果不得到及时解决,可能对大学生的学习和生活产生严重的影响。
2.1 学业受损心理健康问题可能导致大学生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力下降等,进而造成学习成绩的下降。
同时,心理健康问题也会影响大学生的学习动力和学习兴趣。
2.2 社交困难心理健康问题会使大学生退缩,对社交活动产生抗拒情绪,从而影响他们与他人建立良好的社交关系,错失了交友和合作的机会。
2.3 自我发展受阻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可能使他们的自信心受到削弱,缺乏自我认知和定位。
这将进一步影响他们对未来职业规划的宏观思考和目标设定。
三、维护大学生心理健康的措施和建议为了帮助大学生维持良好的心理健康状态,下面介绍一些实用的方法和建议。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论文(精选9篇)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论文(精选9篇)第一次接触心理课程是在上大一的第二个学期的时候。
我想学校可能是为了减小大学生学习与心理的压力,为我们排解心中苦闷与压力才开设了这门课程的。
自认为心理还比较康健的我,听完课后我才真正认识到自己的缺点与不足和需要变更和疏导的地方。
从那时开始接触心理学,同样也开始慢慢了解心理学。
心理健康课为现代的大学生树立了正确的择业观、爱情观、价值观提供了条件。
认真回想一下,心理发展不成熟,情绪不稳定,和一系列的心理生理及社会适应问题往往会导致冲突和矛盾,而这些冲突和矛盾得不到及时解决的话,就会演变成心理障碍,心理疾病。
特别是在当今社会,现代大学生都是经历了残酷的高考,倍受高考的毒害。
为了在竞争激烈的高考中取胜,全身心的投入学习,家长的过度呵护,学校的硬式教育,是我们缺乏生活经历,而且心理脆弱,意志薄弱,缺乏挫折的承受能力,每每遇到一些问题,总不能很好的处理解决,出现心理问题也不能正确的疏导,以至于出现心理疾病。
这只是冰山一角,广泛的说,竞争的加剧,生活节奏的加速,是人们产生了紧迫感和压力感,个人对生活目标的选择机会增多,从而难以兼顾的矛盾加剧了内心的冲突,产生了焦虑感,各种心理因素,生理因素和社会因素交织在一起,极易造成当今大学生的心理失衡。
心理将康指个体能够适应发展着的环境,具有完善的个性特征,且其认知,情绪反应,意志行为处于积极状态,并能保持正常的调控能力。
生活实践中,能够正确认识自我,自觉控制自己,正确对待外界影响,使心理保持平衡协调,就已具备了心理健康的`基本特征。
在学习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这门课程的过程中,我受益匪浅,它帮助我树立了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它让我更好的认识了自己,也更有信心创造美好未来。
这门课程帮助我培养健全的人格。
它教会我要勇敢的剖析自己,通过自我剖析我发现自己也存在一定程度上的人格偏差。
在心理课上,通过老师的教导和书本的指导,我慢慢的开始正视自己。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期末论文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期末论文引言大学生是社会的中坚力量,他们的健康发展直接关系到国家的未来发展。
然而,随着社会竞争的加剧和生活压力的增加,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日益突出。
因此,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不可忽视。
本文旨在探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分析现状,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
1. 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主要表现为压力过大、焦虑、抑郁、情绪波动等。
这些问题可能会导致学业不振、人际关系不良以及身心疾病等。
研究表明,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发生与生活压力、学业压力、社交压力等因素密切相关。
2.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的必要条件之一。
通过心理健康教育,可以帮助大学生了解心理健康的重要性,掌握应对压力的方法,提升情绪调节能力,改善人际关系等。
同时,心理健康教育还可以预防心理疾病的发生,降低心理健康问题对大学生的影响。
3.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现状目前,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存在以下问题:- 缺乏统一的教育标准和课程体系;- 建设不完善的心理健康教育机制; - 心理健康教育师资匮乏; - 大学生对心理健康教育的认识不足。
4.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解决方案为改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现状,可以从以下方面入手: ### 4.1 制定统一的教育标准和课程体系建立统一的教育标准和课程体系,以确保不同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质量和内容的一致性。
制定合理的教育目标和教学计划,使大学生能够全面掌握心理健康知识和技能。
4.2 建设完善的心理健康教育机制建立健全的心理健康教育机制,包括建立心理健康教育管理部门,制定相关政策和规定,提供必要的支持和资源,促进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开展。
4.3 培养专业的心理健康教育师资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师资队伍建设,培养更多专业的心理健康教育师资。
通过提供专业培训和进修机会,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和能力,以提供更好的心理健康教育服务。
4.4 提升大学生对心理健康教育的认识加强对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宣传和推广,提高大学生对心理健康教育的认识和重视程度。
心理学毕业论文六篇
心理学毕业论文六篇心理学毕业论文范文1本文,,就心理学毕业论文较为热门的讨论方向,整理归纳如下:方向一:感知觉讨论这类讨论多为试验心理学的讨论方向。
从人的视觉、听觉、触觉等讨论。
这类讨论可以反映当时前沿学科水平,社会的进步状况等。
但近几年在这类讨论的人数削减许多。
方向二:思维讨论思维和语言的关系讨论始终是该方向讨论的热点,概念是思维的基本单位。
心理学者用汉字假设测验模型,并对概念形成设计试验讨论,问题解决作为简单的心理过程,是众多心理学工关注的重要问题。
方向三:共性讨论心理学毕业论文范文2农学本科生毕业论文质量提升本科生毕业论文的试验讨论与写作是重要的必修实践课程,是高校培育人才的重要实践教学环节,是对四年的学习进行一次系统的实践应用、总结和检阅,学分较多,持续的时间较长。
毕业实习也是高校生从事科学讨论的最初尝试,对培育同学的实践力量、独立从事科研的力量、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力量有特别重要的作用,本科毕业论文质量的好坏是衡量高校教学水平的关键因素,也是评价本科毕业生创新人格、创新思维和创新技能的重要标尺。
一、农学类本科生毕业实习和毕业论文的重要性1.毕业论文讨论是对所学学问的综合测试训练,是提高解决实际问题力量的锤炼解决实际问题的力量不高是当前高校生普遍存在的问题。
我国的高校生经过几年的基础理论、专业理论和专业学问的系统学习,具有了良好的理论学问,也有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基础。
但是这些理论学问与实际工作有肯定的差距,未能得到实际工作的训练,缺乏解决问题的胆略和阅历,找不到将基础理论与实际问题相结合的切入点。
面对实际问题,感觉很茫然,无从下手。
高校生毕业实习正是解决这个问题的良好平台和必经过程。
在这个过程中通过老师教导、自己调研与思考,制定出可行的方案。
毕业实习包括多个环节,有开题报告、任务方案书、试验的设计与试验操作、试验结果分析、论文撰写、论文答辩等。
这些内容环环相扣,形成一个完成的系统,是对同学的学习进行了一次系统的检验和训练,对培育同学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力量有重要作用。
大一心理健康课期末考试论文
大一心理健康课期末考试论文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好坏直接影响到高校人才培养目标能否实现,进而深刻影响到国家人才战略能否得以实现。
下面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大一心理健康课期末考试论文,供大家参考。
大一心理健康课期末考试论文范文一:高职院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策略摘要:心理咨询,是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形式。
让学生通过网络平台去倾诉自己在学习与生活中遇到的心理困惑或者精神上的痛苦,以匿名的形式向教师或者心理咨询师寻找帮助。
关键词:高职院校;大学生;心理健康网络,是信息技术快速发展的必然产物。
网络具有开放性与虚拟性,更具有交互性与针对性。
网络的出现,让人们的生产与生活更加便利,也给社会发生带来了一些挑战。
对于高职院校的心理健康教育来讲也是一样,高职院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应当满足高职学生的心理特点与发展需求,做好传统教育模式与网络教育模式的结合。
正确应用网络环境,才能让高职院校的心理健康教育质量得到提升。
一、基于网络环境的高职院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原则在网络环境的支持下开展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不仅要考虑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更要重视教育原则。
(一)学生主体原则。
在高职院校的心理健康教育中,教师要充分肯定学生的主体地位。
在网络环境下,调动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参与积极性,让学生成为心理健康教育的主人。
只有让学生成为心理健康教育的主人,才能推动心理健康教育活动的有效开展。
(二)有效结合现实与虚拟环境。
网络环境具有虚拟性,高职院校的心理健康教师需要考虑学生的生活与学习实际,将实际生活与网络世界结合为一体,建立一个完全健康与合理的心理健康教育环境。
全面与准确地掌握高职学生的心理健康特点,在第一时间发现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才能让老师采取有效的策略去实施心理健康教育,提高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性。
(三)重视教学中的互动。
互动,是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网络环境的支持下,做好心理健康教育,是发挥网络互动性特点的措施。
充分利用网络环境的互动性,在心理健康教育中加强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并对学生的问题进行全面精细的解答,能够提高心理健康教育的水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心理学与行为经济学前景理论
【作者】PB0903*************************
【摘要】在经济生活中,我们往往会面临各种各样的选择,人们的选择是不是真的像经典经济学所说是完全理性的呢?答案是否定的。
卡尼曼教授创立的行为经济学有效地解决了这一理论与实际的矛盾。
行为经济学是一门经济学与心理学的交叉学科,经济学的研究离不开心理学。
【关键字】心理学前景理论收益选择损失——————————————————————————————————在经典经济学理论基础中,有一项最基本的假设,那就是“理性人假设”(也称为“经济人”假设)。
“理性人”假设宣称人是以完全追求物质利益为目的而进行经济活动的主体。
人都希望以尽可能少的付出,获得最大限度的收获,并为此可不择手段。
但是,随着人们对经济的研究的深入,越来越多的证据显示出“理性人”假设的不足。
20世纪心理学的发展给这一困境带来了转机,许多经济学家开始关注经济学与心理学的联系。
在这一时期产生的经济学理论中,最有影响力的莫过于丹尼·卡尼曼教授创立的行为经济学。
行为经济学是一门实用的经济学,它将行为分析理论与经济运行规律、心理学与经济科学有机结合起来,以此修正主流经济学中关于人的理性、效用最大化、偏好一致等基本假设的不足。
经济心理学在心理学方面与约翰·华生创立的“行为主义心理学”紧密相连。
行为经济学的核心是“前景理论”,即在不同的风险预期条件下,人们的行为倾向是可以预测的。
前景理论的核心可以归结为三个主要的方面:
1、在确定的收益和“赌一把”之间,多数人会选择确定的好处。
称为“确定效应”。
2、在确定的损失和“赌一把”之间,多数人会选择“赌一把”。
称为“反射效应”。
3、白捡100元所带来的快乐,难以抵消丢失100元所带来的痛苦。
称为“损失规避”。
下面依次对这三个方面进行简单的心理学分析:
1、确定效应和反射效应:
经济学假设人追求经济利益的最大化,而心理学却不同意这一观点。
实际上,我们经常会选择一定能带来收益的做法,即使它可能并不是最优的。
【实例】现有两种选择:
A、一定能得到1000元;
B、有50%的可能性得到2100,也有50%的可能一分钱也得不到。
在这种情形下,显然B的期望值1050元大于A,经典经济学家据此预测大多数人会选择B,但实际调查发现大多数人会选择A。
这是因为人们对自己能够直接体验到的事情感觉更灵敏,“期望”并不能直接对人发生作用,所以人们对它感觉迟钝。
因此A选择让人在心理上感觉更好一些。
如果选择B,那么有50%的概率一分钱也得不到,这一点在心理上会造成一种负面影响,而这种心理上的损失抵消了一部分经济收益,使B选择的心理回报低于A选择。
心理学研究发现,人们会选择逃避看似危险的方案。
马斯洛也指出,逃避和恐惧来源于对事物的认识的不足。
在这个实例中,B方案带来的收益是不确定,也就是未知的,所以人们会选择逃避。
由此可以得到推论:如果将B方案的获益(不管多少)率提高,但不改变收益的期望,选择B的人占的比例也会相应提高。
2、损失规避
人对损失和获得的敏感程度是不同的,Thaler曾做过一个实验,他将实验者分为两组,第一组问的问题是:“假如你得了一种病,有万分之一的可能性会死亡,有一种药吃了后可以将死亡的可能性降为零,那么你愿意花多少钱买这种药呢?”;第二组问的问题是:“假如你身体健康,如果医药公司想找人试验一种药品,这种药有万分之一的可能会致死,那么你会要求医药公司做多少补偿呢?”
很多人会愿意花几百元来买药,但是即使医药公司出很高的价钱,也没有人愿意试验药品。
这就是损失规避的心理在发挥作用。
人们为什么会对损失更为敏感呢?我认为这一点可以用本能理论来解释:心理学家西格蒙德·弗洛伊德将人类的本能分为生存本能和死亡本能。
生存本能中个体生存本能使人们尽可能的延长自己的生命,为达到这一目的,人需要躲避危险。
(在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中,这被称为“安全需要”)
为了避免危险,人们需要更加注意一些潜在的危险,也就需要对危险十分敏感。
而损失有时候会威胁到人的正常生存,是“潜在的危险”,所以人们对损失更为敏感。
3、其他选择
行为经济学中,人的选择并不总是效益最优的。
比如有些人放着高薪岗位不去,非要到山区当老师,再比如亿万富翁将家产的很大一部分捐给红十字会。
这些人的行为经典经济学不能解释,但它们却符合人们的心理。
又如,门卫的工资并不高,但也会有人会因为门卫有更大的自由空间而放弃另一份待遇更好的工作。
行为经济学认为人们在作出选择时依据的是自己的精神回报(心理回报)与物质回报之
和,在本段这两个例子中,这些人所收获的道德感、安逸、自由就是这样的精神回报。
总结
行为经济学中的选择不同于经典经济学,它对选择好坏的评价是建立在心理学和经济学的双重基础之上的。
马斯洛认为,人的需求分为五个层次:生存的需要,安全需要,归属与爱的需要,尊重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
人对选择的评价就是建立在这些需求之上的。
比如,买食物是生存的需要,买房是安全和归属的双重需要,富人买豪华轿车是出于尊重的需要,而我们学生买课本则主要出于自我实现的需要。
各种需要并不是单独起作用的,而是共同构成经济行为和经济选择的动机。
经济学与心理学并不是两门相互独立的学科。
现代经济学创始人亚当·斯密不仅仅著有《国富论》,他的另一部作品《道德情操论》是心理学的研究。
而经济学中的博弈论也是经纪人之间的心理博弈。
【参考资料】
《行为主义》约翰·布鲁德斯·华生著浙江教育出版社
《行为经济学》复旦大学出版社
《马斯洛人本哲学》九州出版社
《经济人的心理博弈:社会心理学对经济学的贡献与挑战》彭凯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