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统雕塑》课程教学大纲

合集下载

中国传统雕塑课程教学大纲

中国传统雕塑课程教学大纲

《中国传统雕塑》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中国传统雕塑
课程编号:02010255
课程对象:三年级
课程性质:专业课
英文名称:
一教学目的和任务:
以汉文化学理为支撑,以东方人的思维方式、审美特点为依据,训练、培养学生研究和学习中国传统雕塑的精髓。

通过写真、写意、写神的造型分类去研究、学习和创作,开拓思路,多角度、多视点的思考和剖析,拓展泥塑造型语言的可能性。

二教学原则和要求:
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以欧洲传统写实雕塑为主要对比依据,将洞窟考察和临摹融汇、转换成为以中国传统雕塑思维方式的雕塑创作,拓展雕塑语言的表达空间和更多的造型方式。

三教学方法:
课堂讲授、外出考察、临摹范本、实施创作、集体讲评、方案讨论、个别辅导、优秀雕塑案例分析。

四授课年限和学时安排:
授课学期:三年级下学期
周学时:35、16学时
总学时:150学时(7周)
学分: 8
五教学内容和时间安排:
课程一:中国传统雕塑理论与专业考察 (共2周 70学时)
课程二:古代雕塑临摹、创作 (共5周 80学时)
六课堂作业:
临摹一件,创作一件(约40-50cm)。

高中中国传统雕塑教案

高中中国传统雕塑教案

高中中国传统雕塑教案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中国传统雕塑的历史发展和文化内涵。

2. 使学生能够识别不同朝代的雕塑风格和特点。

3. 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创新思维,激发对中国传统雕塑的兴趣。

4. 引导学生探讨传统雕塑在现代社会的应用与传承。

教学内容1. 中国传统雕塑的概念与分类。

2. 历史上著名的雕塑作品及其背后的文化故事。

3. 不同材质的雕塑技法和制作过程。

4. 传统雕塑在当代的创新与发展。

教学方法- 采用多媒体教学,展示高清图片和视频资料,直观感受雕塑艺术的魅力。

- 组织课堂讨论,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和想法。

- 安排实地考察或邀请艺术家来校进行专题讲座。

- 指导学生进行模拟创作,实践操作体验雕塑制作过程。

教学步骤第一环节:导入新课- 通过播放一段关于中国传统雕塑的视频,引起学生的兴趣。

- 提问学生对视频中的内容有何感想,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究欲。

第二环节:知识讲解- 系统介绍中国传统雕塑的历史演变,包括起源、发展以及各个时期的代表性作品。

- 分析不同朝代雕塑的风格特点,如汉代的石刻、唐代的佛像等。

- 讲解雕塑的材质选择和制作工艺,如木雕、石雕、泥塑等。

第三环节:案例分析- 选取几件经典的中国传统雕塑作品,深入解析其艺术特色和文化价值。

- 讨论这些作品在当时社会的作用和意义,以及对后世的影响。

第四环节:实践操作- 分组进行模拟创作,每组选择一个主题,运用所学知识制作简单的雕塑模型。

- 分享创作过程和成果,相互评价和反思。

第五环节:总结拓展- 回顾本次课程的重点内容,巩固学生的知识记忆。

- 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传统雕塑在现代社会的保护和传承。

- 布置相关的课后研究作业,鼓励学生深入了解中国传统雕塑。

教学评价- 通过课堂提问、小组讨论和模拟创作的表现来评估学生的学习效果。

- 收集学生对教学内容和方法的反馈,以便不断优化教案设计。

结语。

大学雕塑专业教案

大学雕塑专业教案

课程目标:1. 让学生了解中国传统雕塑艺术的历史、特点、技法及审美;2. 培养学生对传统雕塑艺术的鉴赏能力;3. 引导学生将传统雕塑艺术与现代审美相结合,进行创新创作;4. 提高学生的审美素养和艺术创作能力。

课时安排:4课时教学内容:一、导入1. 通过图片、视频等形式展示中国传统雕塑艺术的代表作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2. 讲解雕塑专业的重要性,以及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地位。

二、中国传统文化与雕塑艺术1. 讲解中国传统文化的内涵,包括哲学、宗教、艺术等方面的内容;2. 介绍中国传统雕塑艺术的历史发展脉络,从先秦时期的石雕、汉代的石刻、唐代的佛像、宋代的瓷器等,让学生了解雕塑艺术的发展过程。

三、中国传统雕塑艺术的特点与技法1. 讲解中国传统雕塑艺术的特点,如:注重表现神态、追求线条流畅、注重装饰性等;2. 介绍中国传统雕塑艺术的技法,如:圆雕、浮雕、透雕等,让学生了解各种技法的表现手法。

四、中国传统雕塑艺术的审美意境1. 讲解中国传统雕塑艺术的审美观念,如:意境、情趣、意境与形式的统一等;2. 通过具体作品分析,让学生体会中国传统雕塑艺术的审美意境。

五、传统雕塑艺术在现代的传承与创新1. 讲解传统雕塑艺术在现代社会的传承与发展,如:现代雕塑作品的创作手法、题材等;2. 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将传统雕塑艺术与现代审美相结合,进行创新创作。

教学过程:一、导入阶段(1课时)1. 通过图片、视频等形式展示中国传统雕塑艺术的代表作品,引导学生了解雕塑艺术的基本知识;2. 讲解雕塑专业的重要性,以及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地位。

二、中国传统文化与雕塑艺术(1课时)1. 讲解中国传统文化的内涵,包括哲学、宗教、艺术等方面的内容;2. 介绍中国传统雕塑艺术的历史发展脉络,让学生了解雕塑艺术的发展过程。

三、中国传统雕塑艺术的特点与技法(1课时)1. 讲解中国传统雕塑艺术的特点,如:注重表现神态、追求线条流畅、注重装饰性等;2. 介绍中国传统雕塑艺术的技法,如:圆雕、浮雕、透雕等,让学生了解各种技法的表现手法。

高中美术雕塑教案

高中美术雕塑教案

高中美术雕塑教案【篇一:高中美术学科中国古代雕塑欣赏单元教学设计】 1高中美术学科中国古代雕塑欣赏单元教学设计2345【篇二:第六课中国古代雕塑(高中美术教案)】(1课时)教学目的:使学生对中国古代雕塑艺术的主要成就及主要雕塑作品有所了解、认识。

开阔眼界、提高认识、增进知识,培养健康的的审美情趣和感受、体验、鉴赏艺术美的能力。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了解中国古代雕塑中陵墓雕塑和宗教雕塑的艺术成就及艺术特点。

陵墓雕塑重点是霍去病墓雕刻(地面雕刻)和秦始皇兵马俑(陶俑),宗教雕塑重点是四大石窟艺术。

教学难点:分析雕塑艺术的艺术成就。

教学过程:引入:说起雕塑人们都会如数家珍的说出《大卫》p90、《维纳斯》p78、古希腊米隆的《掷铁饼者》、《思想者》p104、等等西方雕塑作品。

但同时也让我想起一句话,现代很多中国雕塑系学生去西方学习雕塑艺术,一位美国雕塑家这样说:“你们不要捧着金饭碗要饭”。

这句话说明什么呢?说名中国古代雕塑也有很高的艺术成就,也有西方雕塑不可及的地方。

那么接下来我们就来看看中国古代雕塑有什么样的成就,到底好在哪里,美国雕塑家为什么那么说?首先来了解一下什么是雕塑?一、雕塑:用可雕性可塑性物质材料为媒介,通过雕塑等个种手段,塑造出一种反映社会生活具有审美价值、具有三维实体的一种造型艺术。

(参考美术的定义说明)⊙雕塑的基本形式:圆雕(又称立体雕)、浮雕(附在另一平面上)、透雕(镂空其背景)。

二、古代雕塑:1、陵墓雕塑(地上陵地下墓)(1)陶俑:表现为秦始皇兵马俑(地下替代活人陪葬的偶人)p33~34◎秦始皇兵马俑的艺术特点:(因为秦始皇时期是一种法家思想,以法治国,所以当时的人们非常严谨,艺术家们也都受到了很大的限制,追求一种写实的手法,所以秦始皇兵马俑具有以下的艺术特点):崇尚写实,手法严禁;性格鲜明,形象生动各异;在总体布局上,陶俑面向东方,具有排山倒海的气势,使人产生敬畏而难忘的印象。

(2)石刻造像:表现为霍去病墓雕刻(立于神道两侧的石刻)p35◎霍去病墓石刻即汉代石雕艺术的特点:(汉代特别是汉武帝时期,遵循一种道家思想,只要不偷不抢不杀人,什么都可以。

中国雕塑教案

中国雕塑教案

中国雕塑教案中国雕塑教案(3篇)作为一位杰出的教职工,通常会被要求编写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恰当地选择和运用教学方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我们该怎么去写教案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中国雕塑教案,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中国雕塑教案1课题:中国现代雕塑课时:1课时课堂类型:欣赏评述教学目标:1、通过欣赏教材中的现代雕塑作品,认识立体造型艺术的构思、主题的表现以及材料的美感等等。

2、通过欣赏现代雕塑作品提高审美情趣。

教学重难点:认识立体造型艺术的特点、规律以及表现技巧。

教具学具:课本教学过程:一、组织教学:检查学生用具准备情况二、讲授新课:(一)欣赏中国现代雕塑应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1、表现的主题应贴近时代艺术是现实生活的反映,社会生活是艺术创作的源泉。

任何艺术不可能超越所处的时代。

因此一件好的艺术品首先是在主体的发掘上与时代的脉搏相一致,反映的是我们身边活生生的动人典型事例。

2、成功的应用雕塑技巧和形式美的法则雕塑属立体造型艺术,在表现主体方面有其特有的艺术语言。

首先是雕塑本身的体量感,它是以其实在的体积占有空间,有一种视觉上的冲击力。

在形体的处理上充分利用形式美的基本法则:对称、均衡、重心的移位对比、韵律等已达到完美的艺术效果。

3、雕塑材质的现代感随着科学的发展、时代的前进、新的雕塑材料不断涌现,玻璃钢、铸铜、不锈钢、钛铝合金等,这些材料以其自身的美感为造型服务。

(二)作品赏析1、千里马:这件作品是著名画家、雕塑家韩美林的作品,它的最大特点是将作品富于极强的装饰性,抓住所表现形象的本质特征,以极简约的手法表现形象。

作者利用马的侧面影像轮廓,用极概括的手法把马的体态、动态表现得恰到好处。

2、家:是雕塑家傅维安的作品,以三头牛为题表现了一组互为穿插交错的一种组合造型,作者没有顾及牛的每一条肌肉和骨骼,但准确地抓住了牛的体态的本质特征。

因此,看上去仍能明白无误的认出牛的形象,这种简单、概括手法是作者的独到之处。

《雕塑》课程教学大纲

《雕塑》课程教学大纲

《雕塑》教学大纲一、说明(一)本课程的目的、要求雕塑艺术属立体造型艺术范畴,在动画专业领域占有重要的地位。

动画专业学生学习掌握雕塑知识和技艺,对于他们完善知识结构,动画软件的学习、动画的创意和造型设计、动画表现手法和风格的定位、动画衍生产品的开发等都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作用。

(二)内容选取和实施中注意的问题由于专业特点和学时数的限制,本课程不可能涉及雕塑专业的所有内容,必须针对动画专业的特点,选取部分针对性较强的内容实施教学。

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应注意学生前修课程的基础和兴趣点的不同有所区别的加以辅导。

(三)教学方法1.贯彻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既注意理论的讲授,又结合动手练习,使学生在实践过程中掌握知识技能。

2.在教学中,应采用课外设置思考题独立预习,课堂讨论,对话与分析评价的教学方法,注意运用新的教育理论与方法,使用现代教学手段,灵活实施学生互动,师生对话的课堂教学形式。

3.教师应作必要的课堂示范介绍雕塑的专业技法。

4.学生在作业练习时,教师应进行辅导答疑,及时指导。

5.在教学中,教师应积极鼓励与肯定学生的创新尝试与实践,充分调动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加强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6.作品赏析应运用多媒体手段。

(四)考核方式本课程为考查科,学期成绩以平时作业成绩(四次以上)综合评定。

学生考试成绩的评定,可采取作品展示,三位教师以上集体评分的方式。

(五)教学内容与学时分配二、大纲内容第一章雕塑艺术概论1.雕塑发展简史。

从史前到近代的西方和中国的雕塑发生、发展的基本概况、代表性艺术家、作品的介绍、欣赏、分析。

2.雕塑的发展现状。

对19世纪末以来的西方雕塑的现代艺术思潮及形成的雕塑流派、作品进行介绍分析。

说明与要求:从雕塑艺术发生、发展的角度对雕塑的观念、作品形式和材料进行介绍、分析。

进而了解雕塑的艺术特点。

第二章雕塑训练条件1.绘画能力与雕塑。

素描、速写为雕塑艺术的先修内容之一,人体解剖知识为雕塑艺术先修内容之二。

《雕塑》课程教学大纲

《雕塑》课程教学大纲

《雕塑》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信息
二、课程目标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与训练,学生应具备以下几方面的目标:
1.通过本课程学习,学生了解雕塑的概念、基本发展历史及不同时期的艺术特点。

2.通过本课程学习,学生掌握雕塑常用的技术和工艺流程,具备一定的设计与制作能力,能够独立或者合作的方式完成作品的设计与制作,
3.通过本课程学习,学生能够掌握项目实践的意义和方法,将雕塑课程蕴含的创意思维,动手实践能力和学习兴趣以项目实践作品的形式体现出来
4.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与训练,学生能够具备一定的艺术鉴赏水平、审美意趣和人文素养,能较为深入地评价和鉴赏雕塑艺术作品。

5.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能够熟悉地域文化和工艺特色,了解地域文化和工艺特色于雕塑设计应用的意义和重要性,能够将地域文化和工艺特色与雕塑设计实践相结合进行创作应用。

三、教学内容与预期学习成效
四、成绩评定及考核方式
五、课程建议教材及主要参考资料
1.建议教材
[美]奥利弗·安德鲁著,孙璐编译.《现代雕塑家手册》,广西美术出版社,2015年版1.主要参考书
1.[英]赫伯特·里德著,曾四凯等译.《现代雕塑简史》,广西美术出版社,2015年版
2.王晓强、李亚静主编.《中国当代雕塑》,黑龙江科学技术出版社,2005年版(3)王铁成,刘玉婷编著.《装饰雕塑》,中国纺织出版社,2005年版
3.王黎明著.《西方现代雕塑》,山东美术出版社,2001年版。

《雕塑》课程教学大纲

《雕塑》课程教学大纲

《雕塑》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信息二、课程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应达成以下几个方面的目标:1.掌握雕塑的基本概念、艺术特点和发展过程;2.掌握雕塑材料、工具的使用以及雕塑成型的几种特点与方法;3.掌握雕塑的观察与塑造方法,提高立体造型的掌控与理解能力;4.具备分析、汲取传统雕塑艺术流派与现当代雕塑创作技法的能力,能较为深入的评价和鉴赏雕塑艺术作品;5.了解中小学艺术教育规律和要求,掌握雕塑教学的基本理念与方法;具有运用所学雕塑知识进行组织与辅导中小学美术课外活动以及美术社团等艺术活动的能力;6.能结合社会实际需要,具有将雕塑艺术结合校园文化艺术环境进行设计与营造的能力。

课程目标对毕业要求的支撑关系表三、教学内容与预期学习成效四、教学目标达成度评价1.教学目标1,4的达成度通过课堂讨论与提问形式进行综合考评;2.教学目标2、3的达成度通过课堂练习与作业的形式进行考评;3.教学目标5的达成度通过作品与课堂讨论的形式进行综合考评;4.教学目标6的达成度通过操作实际案例的展示设计进行考评。

五、成绩评定课程成绩包括3个部分,分别为平时出勤、课堂表现、课程作业质量。

具体要求及成绩评定方法如下:1.平时出勤。

平时出勤采用“只扣分,不加分”的方法计算成绩,无故旷课一次,将在总评成绩中扣除2分。

旷课5次以上(含5次)者,取消本门课程的考核资格。

2.课堂表现,占总成绩的40%。

(1)学习态度,要求每位学生能积极有效的学习专业理论和技能,认真听讲,积极参与,勤于思考。

(2)动手能力,要求每位学生在理论指导下努力训练,掌握各项技能,并将之体现在练习和作品中。

(3)讨论部分要求学生根据课程内容,分组讨论学习内容,并阐述心得和认识。

3.课程作业质量,要求能够体现课程目标要求,并能够体现一定的制作性和艺术性,充分体现雕塑的特点。

占总成绩的60%。

六、课程教材及主要参考书1.建议教材华龙宝,《雕塑》,江苏美术出版社,2006版(可根据实际情况调整)2.主要参考书(1)( 美)H·H·阿纳森《西方现代艺术史——绘画·雕塑·建筑》,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2003版(2)孙振华,《中国古代雕塑史》,中国青年出版社,2011版(3)陈诗红等,《全彩西方雕塑艺术史》,宁夏人民出版社,2000版(4)潘绍棠,《世界雕塑全集》东方部分上册,河南美术出版社,1989版(5)沈大授,《中国民间泥彩塑集成》惠山泥人卷, 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版(6)张锠,《中国民间泥彩塑集成》泥人张卷,中央编译出版社,2009版(7)苏立群,《雕塑技法》,江苏美术出版社,1999版(8)房忠明,《浮雕课堂教程》,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2009版(9)高蒙,《中国肖像雕塑》,安徽美术出版社,1999版。

中国传统雕塑教案

中国传统雕塑教案

中国传统雕塑教案教学目标:一.、知识和技能目标:了解中国古代雕塑在不同时期的艺术成就及其艺术特点。

学会欣赏中国古代雕塑艺术,并对其有一定的审美能力。

二.过程和方法目标:将书本文化知识归纳总结分类讲解,引导学生欣赏中国古代雕塑作品,使学生大致明白中国古代雕塑的分类及其艺术风格特点。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让学生开阔眼界、提高认识、增进知识,培养健康的的审美情趣和感受、体验、鉴赏艺术美的能力。

体会中国古代文物文化雕塑内涵,探索艺术与社会生活及其时代之间的密切联系。

使学生懂得中国古代雕塑美术的社会功能,培养学生民族的自豪感和爱国热情。

教学重点:一、引导学生了解中国古代雕塑中陵墓雕塑和宗教雕塑的艺术成就及艺术特点。

二、.陵墓雕塑重点是霍去病墓雕刻(地面雕刻)和秦始皇兵马俑(陶俑),宗教雕塑重点是四大石窟艺术。

教学难点:分析中国古代雕塑艺术的艺术成就。

如何调动学生对雕塑艺术欣赏的动力。

教学方法:1.教法:引导、设问、点拨。

2.学法:预习法、观察法、对比法、讨论法、理解法、课后练习。

教具准备:课本、多媒体课件。

学具准备:课本。

教学过程:一.组织教学:(3分钟)板书教学内容大纲,播放多媒体课件。

二.引入新课:(5分钟)可以通过提问的方式例如:让同学们来讲讲他们了解到的一些中国古代雕塑。

以此来吸引学生对中国古代雕塑的兴趣。

三.讲授新课:(30分钟)1、雕塑的定义:雕塑是指运用可塑性、可雕性物质材料,通过雕、刻、塑、铸、焊等手段制作的反映社会生活,表达审美理想的具有三维实体的造型艺术。

2、雕塑按其不同的功能可分为:宗教雕塑,陵墓雕塑,纪念碑雕塑,装饰雕塑,园林雕塑,民间雕塑,架上雕塑等。

雕塑的三种基本形式:圆雕,浮雕,透雕。

3、按照书本材料本节课主要介绍中国古代陵墓雕塑和宗教雕塑。

1)、中国古代陵墓雕塑:①陵墓地面画(霍去病墓石刻)②陶俑(秦始皇兵马俑)欣赏古代陵墓雕刻应注意:一是服从于整体设计意图具有寓意和象征性;二是石兽造型趋于神话和理想化。

高中中国传统雕塑教案模板

高中中国传统雕塑教案模板

课时:2课时年级:高中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了解中国传统雕塑的类型、特点、历史背景,掌握中国传统雕塑在功能、色彩、造型、风格样式、环境与场域等方面的艺术特点。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分析、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审美判断能力和图像识读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中国传统雕塑艺术的热爱,增强文化自信,提高民族自豪感。

教学重点:1. 中国传统雕塑的类型、特点和历史背景。

2. 中国传统雕塑在功能、色彩、造型、风格样式、环境与场域等方面的艺术特点。

教学难点:1. 深刻领悟并掌握不同的中国传统雕塑类型承载了古代中国人不同的文化观念。

2. 分析和鉴赏中国传统雕塑作品,培养学生的审美判断能力。

教学过程:一、导入1. 教师展示中国传统雕塑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提问:“你们能看出这些雕塑属于哪种类型?它们有什么特点?”2. 学生回答,教师总结并引入课题。

二、新课讲授1. 中国传统雕塑的类型- 陵墓雕塑:以秦始皇兵马俑、霍去病墓雕刻等为代表。

- 宗教雕塑:以四大石窟艺术、佛像、道教造像等为代表。

- 世俗雕塑:以民间雕塑、民俗雕塑等为代表。

2. 中国传统雕塑的特点- 功能:具有纪念、祭祀、装饰、实用等多种功能。

- 色彩:色彩丰富,有鲜艳、淡雅、深沉等多种风格。

- 造型:线条流畅,形象生动,具有强烈的立体感。

- 风格样式:有写实、夸张、抽象等多种风格样式。

- 环境与场域:与自然环境、人文环境相互融合,具有独特的艺术氛围。

三、课堂讨论1. 学生分组讨论,分析不同类型的中国传统雕塑作品,总结其特点。

2. 各小组派代表发言,分享讨论成果。

四、作品鉴赏1. 教师展示中国传统雕塑作品,引导学生观察、分析、鉴赏。

2. 学生结合所学知识,表达自己对作品的感受和理解。

五、课堂小结1.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中国传统雕塑的艺术特点和文化价值。

2. 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关注中国传统雕塑,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

教学评价:1. 学生能够准确描述中国传统雕塑的类型、特点和历史背景。

《传统雕塑临摹》教学大纲

《传统雕塑临摹》教学大纲

《传统雕塑临摹》教学大纲
一、大纲适用范围:
本大纲供雕塑专业、工艺雕塑专业本科学生使用
二、实习总学时、总学分:
总学时数:4周总学分:4学分
三、实习目的:
通过了解中国古代各个时期雕塑的文化背景及分析其造型特征上的异同,使学生们深入了解中国传统雕塑的发展历史,能够全面掌握中国传统雕塑的造型规律,并使学生们开拓思路,学习多角度、多视点的思考,拓展其泥塑造型语言的运用。

四、实习的基本要求:
1、至少参观三处传统雕塑所在地
2、以速写的方式记录所参观地点的雕塑特征
3、选择一处参观地点进行临摹
4、临摹一件以上传统雕塑
六、实习方式:
1、参观传统雕塑所在地并速写记录。

2、临摹传统雕塑。

3、查阅有关的资料。

七、考核办法:
临摹成绩占70%,速写成绩占30%,两次合计为一个成绩
八、教材及主要参考资料:
1、《中国古代雕塑》李松编著中国外文出版社1990年1月1日出版
2、《中国古代雕塑图典》刘兴珍编著文物出版社2006年1月1日出版。

中国雕塑教案模板(共13篇)

中国雕塑教案模板(共13篇)

中国雕塑教案模板(共13篇)第1篇:中国现代雕塑教案中国现代雕塑课型:高中美术欣赏课时:40分钟教学目标:1、通过欣赏中国现代雕塑作品,使学生对中国现代雕塑的发展历程有所了解,认识到中国现代雕塑发展的三个阶段。

2、了解雕塑的类型及其各种形式在生活中的应用,使学生感受到雕塑艺术对美化环境,增强审美感受的重要意义。

3、认识到中国现代雕塑类型发展的多样性及其应用的广泛性。

教学重难点:1、本课教学的重点在于了解中国现代雕塑发展的三个历史时期的社会背景及其艺术特点。

2、本课教学的难点在于区分中国现代雕塑发展的多元类型。

教学方法:观察法、讲授法教学材料:多媒体设备教学过程:(一)组织教学:师生问好,自我介绍(二)导入新课:今天非常荣幸能在这里和大家一起分享一堂美术欣赏课。

美术课最直观的目的就是提高大家对美的欣赏感受能力,接下来就让我们一起在柔和的音乐中进入视觉的盛宴,同时同学们也可以思考一下,我们今天要谈到什么呢?(演示图片)(三)讲授新课:第一部分:中国现代雕塑发展的三个阶段1、(板书课题)引导学生理解“现代”的含义A、提问:既然是说现代,那大家知道中国的“现代”是以哪一年为起点的吗?(新中国成立在哪一年?)B、回答:2、讲述现代雕塑发展的三个阶段Ⅰ、了解1949年至今的中国三个历史时期的社会背景:文革前、文革中、文革后Ⅱ、划分出现代雕塑的三个阶段并介绍其艺术特点:1949年——20世纪60年代 20世纪60年代——70年代 20世纪80年代至今Ⅲ、演示不同阶段的代表作品作介绍,引出城市环境雕塑和架上雕塑的概念第二部分:中国现代雕塑的不同类型1、讨论:同学们在生活中见到过哪些雕塑呢?从功能上来讲,它们属于什么类型呢?通过讨论,使学生认识到雕塑艺术在生活中无处不在。

2、以图片为开端,展示不同类型的雕塑作品在生活中的应用,进而从理论上区分五种不同类型的雕塑:纪念性雕塑、主题性雕塑、装饰性雕塑、功能性雕塑以及陈列性雕塑通过欣赏,使学生明白现代雕塑发展的多元化方向3、小测试:区分雕塑的不同类型以作品为例,检验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度第三部分:第2篇:中国古代陵墓雕塑和宗教雕塑教案中国古代陵墓雕塑和宗教雕塑教案感受中国古代恢宏的雕塑群—中国古代陵墓雕塑和宗教雕塑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1、本课内容:本课是知识传授与欣赏、参观为一体的综合课,主要是对中国古代雕塑作一介绍,使学生对中国古代陵墓雕塑和宗教雕塑发展概况有所了解。

中国雕塑教案

中国雕塑教案

中国雕塑教案教案标题:探索中国雕塑艺术教案目标:1. 了解中国雕塑的历史和发展;2. 掌握中国雕塑的特点和技法;3. 培养学生对中国雕塑的欣赏能力和创作能力。

教学内容:1. 中国雕塑的历史和发展概述;2. 中国雕塑的主要特点和表现形式;3. 中国雕塑的常见材料和技法;4. 学习欣赏中国雕塑作品;5. 创作一件简单的中国雕塑作品。

教学步骤:一、导入(5分钟)1. 引入中国雕塑的话题,与学生一起回顾他们对雕塑的认识和了解;2. 展示一些中国雕塑作品的图片,激发学生的兴趣。

二、知识讲解(15分钟)1. 介绍中国雕塑的历史和发展,包括不同时期的代表作品和艺术家;2. 解释中国雕塑的主要特点,如注重形象的表现、追求神韵和意境等;3. 介绍中国雕塑常用的材料和技法,如石雕、木雕、铜雕等。

三、欣赏与分析(15分钟)1. 展示一些中国雕塑作品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分析和描述作品的特点;2. 提问学生对作品的感受和理解,鼓励他们表达自己的观点。

四、实践操作(30分钟)1. 分发一些小块的黏土或其他可塑性材料给学生,让他们尝试用简单的方式创作一件中国雕塑作品;2. 引导学生选择主题和形式,鼓励他们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3. 指导学生运用所学的雕塑技法进行塑造和雕刻。

五、展示与分享(10分钟)1. 学生互相展示自己的作品,并分享创作的过程和心得;2. 教师对学生的作品进行评价和鼓励,提供改进的建议。

六、总结与拓展(5分钟)1. 总结本节课学到的关于中国雕塑的知识和技法;2. 鼓励学生进一步了解和探索中国雕塑艺术,可以提供相关书籍或网站资源。

教学评估:1. 学生对中国雕塑的理解和欣赏能力的表现;2. 学生创作的作品的创意和技巧;3. 学生参与课堂讨论和展示的积极性。

教学资源:1. 中国雕塑作品的图片和介绍资料;2. 黏土或其他可塑性材料;3. 相关书籍或网站资源。

教学延伸:1. 组织学生参观当地的雕塑展览或艺术博物馆,深入了解中国雕塑的发展和现状;2. 鼓励学生进行更复杂的雕塑创作,可以选择自己感兴趣的主题和材料;3. 引导学生进行中国雕塑艺术的研究报告,深入探索某个时期或艺术家的作品和风格。

美术四年级下册中国传统雕塑教学方案

美术四年级下册中国传统雕塑教学方案

美术四年级下册中国传统雕塑教学方案一、教学目标通过本次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能够:1.了解中国传统雕塑的历史和发展;2.掌握一些常见的中国传统雕塑技法;3.培养学生的观察力、表现力和创造力;4.了解中国传统雕塑在传统文化中的重要地位。

二、教学内容1.中国传统雕塑的概述- 雕塑的定义与分类- 中国传统雕塑的历史与特点2.中国传统雕塑的主要技法- 塑造技法:捏塑、雕刻等- 拼接技法:铜像铸造、木雕等3.著名中国传统雕塑作品欣赏- 商周青铜器- 汉代陶俑- 唐代佛教造像- 明清石雕三、教学流程1. 导入(10分钟)通过展示一幅中国传统雕塑作品图片,引发学生对雕塑的兴趣,并与学生进行简要讨论,了解他们对雕塑的理解和认识。

2. 中国传统雕塑概述(20分钟)首先介绍雕塑的定义和分类,然后重点讲解中国传统雕塑的历史发展和特点,包括古代青铜器、汉代陶俑、唐代佛教造像以及明清石雕等作品。

3. 中国传统雕塑的主要技法(30分钟)详细介绍中国传统雕塑的两种主要技法:塑造技法和拼接技法。

通过图片和实物展示,讲解捏塑、雕刻、铜像铸造、木雕等技法的基本步骤和要点。

4. 著名中国传统雕塑作品欣赏(40分钟)分别展示商周青铜器、汉代陶俑、唐代佛教造像以及明清石雕的图片,并向学生解读每个作品的意义和特点。

鼓励学生仔细观察作品的形态、神态以及细节,从中汲取灵感。

5. 创作实践(30分钟)提供给学生一定的材料和工具,让他们根据所学的中国传统雕塑技法,尝试进行简单的创作。

鼓励学生根据自己的想象和理解,塑造一个小雕塑作品。

6. 总结与展示(10分钟)请学生逐个展示自己的作品,分享创作过程和感受。

教师对每个作品进行简要点评,鼓励学生继续发展他们的雕塑创作兴趣。

四、教学评估1. 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和表现程度;2. 评估学生在创作实践环节的作品完成情况和创作能力;3. 收集学生对课程的反馈和理解程度。

五、教学资源1. 包含中国传统雕塑图片和材料展示的PPT;2. 商周青铜器、汉代陶俑、唐代佛教造像以及明清石雕的图片;3. 创作实践所需的原材料和工具。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传统雕塑》课程教案大纲
课程名称:中国传统雕塑
课程编号:
课程对象:三年级
课程性质:专业课
英文名称:
一教案目的和任务:
以汉文化学理为支撑,以东方人的思维方式、审美特点为依据,训练、培养学生研究和学习中国传统雕塑的精髓。

通过写真、写意、写神的造型分类去研究、学习和创作,开拓思路,多角度、多视点的思考和剖析,拓展泥塑造型语言的可能性。

二教案原则和要求:
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以欧洲传统写实雕塑为主要对比依据,将洞窟考察和临摹融汇、转换成为以中国传统雕塑思维方式的雕塑创作,拓展雕塑语言的表达空间和更多的造型方式。

三教案方法:
课堂讲授、外出考察、临摹范本、实施创作、集体讲评、方案讨论、个别辅导、优秀雕塑案例分析。

四授课年限和学时安排:
授课学期:三年级下学期
周学时:、学时
总学时:学时(周)
学分:
五教案内容和时间安排:
课程一:中国传统雕塑理论与专业考察 (共周学时)
课程二:古代雕塑临摹、创作 (共周学时)
六课堂作业:
临摹一件,创作一件(约-)
1 / 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