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货币的道德拯救-最新年精选文档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论货币的道徳拯救

时下流行一句话:“钱不是万能的,但没钱万万不能。”这句话道出了人们矛盾的心理,使人们在理性与感性当中时时纠结,一方面,人们知道货币的本真价值,另方面,在这个现实的社会中生存和发展,人,离不开货币。在这种矛盾心理的支配下, 人们对金钱既爱又恨,对待金钱的态度和做法也就大相径庭。让货币回归本真,不要让金钱助纣为虐,许多人为此做出了值得称赞的道德拯救。

、货币的实质

货币不是从来就有的,是商品生产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

货币也是一种商品,但它是特殊的商品。货币一经产生,一切商品的价值都由货币体现,一切商品和服务首先要与货币相交换, 货币就成为人们梦想拥有的、最具有质感的东西,这是因为:首

先,货币具有价值尺度和流通手段职能,它是商品流通的桥梁和媒介,没有货币,商品之间的交换就显得困难;其次,随着货币在商品交换中的作用日渐突出,货币的不可或缺性使得货币又成为财富的象征,紧紧与人们的物质利益联系在一起,货币成为了

种特殊的社会力量,甚至影响着人的身份、地位、名誉和权力。

马克思说:“物的货币形式是物本身以外的东西, 它只是隐藏在物后面的人的关系的表现形式。”这里所说的人的关系就是指商品经济关系,也就是就说货币实质上反映的是人与人之间的

关系。在市场经济不断发展的今天,商品货币关系维系着生产、 分配、交换和消费活动,将参与其中的市场主体有机地联系成一 张巨大的网, “牵一发而动全身”,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比以往任 何时候都紧密。正因为如此,货币成了人们在物质上追逐的共同 对象,只不过由于人的思维、智慧、能力、所处环境等诸多因素 的不同,才导致人们对待货币的精神上、实践上的迥异。

二、货币之下人的表现

向往和取得金钱是人的一种正常行为。 汉代史学家司马迁在

史记 ?货值列传》中说,“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

皆为利往”,这句话一语中的地指出不论什么人从事什么工作, 不合适的。 经济是一切的基础,没有一定的物质财富,人们无法解决吃、 穿、住、用、行的问题,而这一切的解决,在商品经济高度发达 的今天,非得用货币支付不可。马克思认为:“人们首先必须吃、 喝、住、穿,然后才能从事政治、科学、艺术、宗教等等。”要 生存、要生活、要发展,就必须努力地取得金钱。被动逼迫也好, 主动追求也罢,当今社会,努力挣钱是硬道理。用钱购买所需的 商品和服务,满足物质和精神的双重需要,“没钱万万不能。”

如何取得金钱?怎样看待金钱?古往今来,透过货币的面

纱,人生百态尽情表现。我国古代,金银逐渐成为商品交换的媒 介,于是,金银就成了人们追逐拥有的对象。古人在《题钱》中 描绘一些不择手段取得钱财的人, 讽刺了泯灭人格、把人与人之

间的关系简单等同为钱与钱的关系、 惟金钱是尊的人: 跋山渡海,人为你寻虎觅豹,人为你断义辜恩,人为你失孝廉, 人为你

忘忠义……有你时人人见喜, 有你时事事出奇,有你时居 高位,有你时坐上席……”。清代中叶传播的《劝民惜钱歌》中 也有类似的嘲讽:“有了你许多方便,没了你许多煎熬 有了你夫妻和好,没了你妻离子散;有了你亲朋尊仰,没了你骨

其目的都是逐利求富,这是人的本能,是与生俱来的;

富者, 人之情性,所不学而俱欲者也”,人们不怕辛苦劳累,

追求金钱 和财富来改善自己的经济状况和生存环境具有合理性,

没有什么

人为你

”道出了货币左右人心的悲哀。

有钱能使鬼推磨,”有钱也会使人变成鬼。“三年清知府,

十万雪花银”道出了一个封建社会贪官的丑恶;“和?跌倒,嘉

庆吃饱”更是贪到极致。时下,为了追逐金钱,铤而走险者仍大有人在:杨秀珠,原温州市长助理、温州市副市长。2003年4月,

时任浙江省建设厅副厅长的杨秀珠从上海浦东机场出逃国外,纪委通报其涉案金额达2.532 亿元,坊间称之“外逃女巨贪”。①

巴中市通江县人民政府原党组副书记、水资源建设工作专职协调领导小组组长邓琦,从2006年至2008 年短短的三年间,就利用职务之便,挪用公款219.5万元。②

辽宁省人大常委会原副主任宋勇利用职务便利或职权,为他人在承揽工程事项上谋取利益,收受钱款折合人民币1022万余

元。③

有“地铁市长”之称的副部级深圳市市长许宗衡竟然贪污

20亿人民币,刷新了建国以来官员贪腐的数额之最。④

以上所列仅是为追逐金钱、最终被金钱绊倒的几个典型例子。货币本来是为人生存与生活服务的,在商品经济日益发展的今天,有些人为了获得金钱,不惜甘心做金钱的奴隶,正如马克?

吐温所警示的那样:“巨大的财富具有充分的诱惑力,足以稳稳当当地起致命的作用,把那些道德基础并不牢固的人引入歧途。”

三、货币的道德拯救

商品经济的发展让货币充满了神奇和强大的力量,当今社会在一定意义上说就是货币社会,货币驻扎在生活的各个角落,制约着人们的生存与生活。世间一切物质的甚至有些非物质的东西都可以用金钱获得,这越发显得货币的伟大,让货币自己都想不到会有今天如此辉煌的地位。揭开货币神秘的面纱,还货币一个本真面目,发挥其原有的功能,延伸其向善的作用,就成了当前货币拯救的应有之义。

一)货币回归本真的拯救

货币是谁发明的?不得而知,但货币产生的目的却极为单纯,就是为了方便人们之间的商品交换,通过商品连接的媒介作用促进人们之间关系的和谐发展,让生活继续下去,让生产循环往复。

货币的价值尺度职能是为了让人们在衡量商品的使用价值

的基础上再衡量自己的需要与支付能力,“一分钱一分货”,买与不买之间没有道德成分,需要与支付能力才是左右消费的动力。再好的商品,尽管货币标价很低,如果用不上,也没有必要买;同样,残次商品,尽管货币标价很低,也能凑合用,考虑到安全问题,也是不会买。这是生活中的常识,也是生产中的忌讳。

货币的流通手段将静态的、观念中的货币激活,“商品流通直接赋予货币的运动形式,就是货币不断地离开起点,从一个商品者手里转到另一个商品者手里,或者是就是货币流通。”(马克思语)货币动起来,媒介作用就显出了它的活力。生活需要货币的连接,生产也离不开货币的参与。货币从来不喜欢当一个固定人的主人,它更喜欢自由地出入不同人的手中,也就是说,货币不需要奴隶,货币天生就是旅行家,像风一样自由自在无孔不入、无处不去。

市场经济中,货币就是一个红娘,把需要与商品、生活与生产用一根线牵起来,它融合了人际关系,计算出人与人之间关系的量,把有形的、物质的东西和无形的、非物质的东西通过这个媒介的线变换成一个或一组价值符号,直观地展现在世人面前。

这就是货币本真的价值,是货币之所以为货币的真正意义。去掉附着在货币身上的诸多累赘,还货币一身轻松,做它该做的事, 就达到了拯救货币回归本真的目的。

(二)货币的道德拯救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