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秋浙美版美术五上第18课中国传世名作word教案
浙美版五年级美术上册《18 中国传世名作 唐朝仕女图——《捣练图》》教学设计
中国传世名作唐朝仕女图——《捣练图》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技能:了解《捣练图》以及唐朝仕女图的文化内涵与艺术魅力,学习美术语言感受唐朝仕女图的艺术特点。
2.过程方法:通过图例解构、亲身体验、小品探究等方法,欣赏《捣练图》的艺术魅力,同时提高对唐朝仕女图的鉴赏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感受唐朝仕女图带给后人的文化价值和精神动力,培养热爱民族艺术的美好感情。
二、教材分析1.教材编写:本课是浙美版五年级上册18课中国传世名作的教学内容,将脚本内容进行整合筛选,选取唐朝人物画《捣练图》进行重点欣赏分析。
张萱的《捣练图》是中国唐代著名人物画,是一幅工笔重设色画。
系盛唐时的一幅重要的风俗画,对后世绘画风格有重大影响,现藏于美国波士顿美术馆,画家在高37厘米、长147厘米的长绢中描绘了下层妇女的捣练劳动。
通过对《捣练图》的内容、艺术手法、时代背景、后世的影响等方面进行欣赏,使学生以点带面,掌握基本的欣赏方法,同时,结合图里解析、亲身体验、小品欣赏等多种适合小学生的教学方法,提高学生对中国画的热爱和民族自豪感。
2.重难点重点:欣赏和交流《捣练图》,感受唐朝仕女图的内涵与艺术魅力。
难点:通过本课的学习活动,学会运用一定的美术语言,加深作品的理解和感受。
三、教学设计(一)情境导入,激发学生兴趣1.同学们如果可以穿越的话,你们想去哪个朝代?2.请闭上眼睛,仔细聆听。
今天,洪老师带你们穿越到一个热烈而繁荣的朝代——唐朝大唐盛世,人们安居乐业,歌舞升平,看有一群忙碌的妇女,正挽着衣袖,露出纤白的手臂,披着月光,执砖击杵。
发出叮咚、叮咚的声响......3.同学们,这“叮咚声”是什么?老师给大家一点提示:出示《捣练图》图,声音就从这张图里传出来。
(二)初步赏析,了解基本内容1.他们在干什么?他们是什么人?——宫廷里的女工,正在捣练。
2.“练”是什么?——是“白娟,丝帛”,是一种丝织物,需要经过锤炼才能变软。
每年入秋前,都会看到宫中妇女们忙着捣练的样子。
浙人美版美术五年级上册《18 中国传世名作》教学设计3
浙人美版美术五年级上册《18 中国传世名作》教学设计3一. 教材分析《18 中国传世名作》这一单元主要介绍了中国美术史上具有代表性的十幅传世名画,包括唐代的《清明上河图》,宋代的《千里江山图》、《汉宫春晓图》,元代的《富春山居图》等。
这些名画不仅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而且蕴含着丰富的历史、文化信息,是中华民族宝贵的文化遗产。
通过学习这些名画,学生可以了解中国美术的发展脉络,感受中国传统绘画的魅力,培养热爱祖国优秀文化的情感。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美术鉴赏能力,对绘画有浓厚的兴趣。
但他们对传世名画的了解相对有限,可能难以理解名画背后的历史、文化内涵。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他们建立起对传世名画的认知框架,逐步提高他们的美术鉴赏能力。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识别并了解本课中的十幅传世名画,知道它们的艺术特点和历史价值。
2.过程与方法:通过欣赏、分析、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对中国传统绘画的鉴赏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热爱,提高他们的民族自豪感。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学生能够识别并了解本课中的十幅传世名画。
2.难点:学生能够理解名画背后的历史、文化内涵,提高美术鉴赏能力。
五. 教学方法1.讲授法:教师讲解名画的基本信息、艺术特点和历史价值。
2.欣赏法:学生欣赏名画,感受中国传统绘画的魅力。
3.分析法:学生分析名画的艺术特色,提高鉴赏能力。
4.讨论法: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对名画的理解和感悟。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教材、PPT、名画资料、画具等。
2.学生准备:笔记本、画具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思考:你们知道哪些中国传世名画?这些名画有什么特点?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运用PPT展示本课的十幅传世名画,包括《清明上河图》、《千里江山图》等,并简要介绍每幅画的基本信息,如作者、年代、尺寸等。
《中国传世名作》(五年级浙人美版艺术美术)教学设计
《中国传世名作》(五年级浙人美版艺术美术)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让学生了解中国传世名作的概念、范围和历史发展脉络,知晓不同朝代、不同流派的代表作品。
熟悉中国传世名作在绘画技巧(如工笔、写意、勾勒、皴擦等)、构图形式(如全景式、三段式、留白等)、色彩运用(如重彩、淡彩)等方面的特点,能够识别和分析这些艺术手法在具体作品中的体现。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欣赏、对比、分析、讨论等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分析能力和批判性思维能力,提高学生对美术作品的鉴赏水平。
在对传世名作的模仿或再创作过程中,锻炼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和对传统艺术技法的运用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对中国传统美术文化的热爱之情,增强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自信心,培养学生对民族艺术的传承意识。
引导学生感受中国传世名作中所蕴含的审美情趣、哲学思想和人文精神,陶冶学生的情操,提升学生的精神境界。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深入理解中国传世名作的文化内涵和艺术价值,包括作品所反映的时代背景、社会风貌、文化传统以及画家的思想情感和创作意图。
例如,顾恺之《洛神赋图》中体现的魏晋时期的浪漫主义思潮和对美好爱情的向往,张择端《清明上河图》所展现的北宋城市生活的繁荣景象。
掌握中国传世名作在艺术表现上的典型特征和技法,如理解工笔画的细腻精致、写意画的豪放洒脱,掌握不同的皴法(如披麻皴、斧劈皴)在表现山石质感上的效果,以及各种构图方式(如“S”形构图的灵动性)对画面意境营造的作用,使学生能够准确地识别和解读这些技法在作品中的运用。
2.教学难点引导学生超越对作品表面形式的理解,深入挖掘作品背后的文化、哲学和思想内涵,体会中国传统文化中“天人合一”“以形写神”等观念在传世名作中的体现,避免学生仅从技法或画面内容的角度简单看待作品。
在学生的创作实践中,如何引导学生在继承传统艺术精髓的基础上进行创新,将传统技法与现代审美观念相结合,创作出既有传统韵味又有时代特色的作品,避免机械模仿或脱离传统的随意创作。
浙人美版美术五年级上册《18 中国传世名作》教学设计1
浙人美版美术五年级上册《18 中国传世名作》教学设计1一. 教材分析《18 中国传世名作》这一单元主要让学生欣赏和了解中国传世名画,提高学生对艺术的鉴赏能力。
本单元包括《清明上河图》、《簪花仕女图》、《洛神赋图》等经典名画。
教材通过介绍这些名画的作者、创作背景、艺术特点等内容,使学生对中国传统绘画艺术有更深入的了解。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艺术鉴赏能力,他们对绘画有浓厚的兴趣。
但学生在欣赏和理解传世名画方面还存在一定的困难,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从多个角度去观察和分析名画的内涵和特点。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中国传世名画的作者、创作背景和艺术特点,提高艺术鉴赏能力。
2.过程与方法:通过欣赏、分析、讨论等方式,学会欣赏和评价名画。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传统绘画艺术的热爱和尊重,增强民族自豪感。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了解中国传世名画的作者、创作背景和艺术特点。
2.难点:学会欣赏和评价名画,理解名画所蕴含的深厚文化内涵。
五. 教学方法1.讲授法:讲解名画的作者、创作背景和艺术特点。
2.引导法:引导学生从多个角度欣赏和分析名画。
3.讨论法: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对名画的理解和感悟。
4.实践法:让学生尝试模仿名画的绘画风格,提高绘画技巧。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熟悉教材内容,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
2.学生准备:预习教材内容,了解即将学习的名画。
3.教学资源:准备相关名画的作品图片、视频等资料。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名画《清明上河图》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这幅名画。
然后提问:“你们知道这幅画是谁创作的吗?它有什么特别之处?”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简要介绍《清明上河图》的作者、创作背景和艺术特点。
然后展示其他传世名画,如《簪花仕女图》、《洛神赋图》等,让学生初步感受这些名画的魅力。
3.操练(10分钟)教师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让学生分享对名画的理解和感悟。
浙人美版美术五年级上册《18 中国传世名作》教学设计5
浙人美版美术五年级上册《18 中国传世名作》教学设计5一. 教材分析《18 中国传世名作》这一课是浙人美版美术五年级上册的教学内容。
本节课主要让学生欣赏中国传世名作,了解其背后的历史文化,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和美术鉴赏能力。
教材中包含了多幅经典的中国传世名作,如《清明上河图》、《簪花仕女图》等。
这些作品在绘画技巧、题材内容、历史文化等方面都有独特的特点,对学生具有很高的教育价值。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有一定的美术鉴赏能力,他们对绘画技巧、题材内容等方面有一定的了解。
但在欣赏中国传世名作方面,可能还存在一些不足。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了解这些作品的历史文化背景,帮助他们更好地欣赏和理解这些作品。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中国传世名作的基本信息,如作者、创作年代、题材等。
2.培养学生对中国传世名作的欣赏和审美能力。
3.引导学生了解中国传世名作背后的历史文化,提高他们的文化素养。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了解中国传世名作的基本信息,培养学生对中国传世名作的欣赏和审美能力。
2.难点:引导学生了解中国传世名作背后的历史文化,提高他们的文化素养。
五. 教学方法1.讲授法:教师讲解中国传世名作的基本信息、绘画技巧等。
2.引导法:教师引导学生欣赏和分析作品,帮助他们理解作品背后的历史文化。
3.讨论法: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对作品的欣赏和感悟。
六. 教学准备1.准备中国传世名作的相关资料,如图片、文字介绍等。
2.准备投影仪、电脑等教学设备。
3.准备画纸、画笔等绘画工具,以便学生进行临摹练习。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之前所学的内容,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例如:“你们还记得我们之前学过的哪些中国传世名作吗?”2.呈现(10分钟)教师展示中国传世名作的相关图片,如《清明上河图》、《簪花仕女图》等。
在呈现作品时,教师简要介绍作品的基本信息,如作者、创作年代、题材等。
五年级上册美术教学设计-第18 课时 中国传世名作|浙美版
五年级上册美术教学设计-第18课时中国传世名作|浙美版一、教学目标1.了解中国传世名画的特点和发展历程,培养学生的文化意识和审美能力;2.教授中国传世名画的绘画技法,提高学生的绘画能力;3.通过此课程的学习,激发学生创作的灵感和热情,同时培养学生的创意能力。
二、教学内容及要求1.教学内容:1.了解中国传世名画的特点和发展历程;2.掌握中国传世名画的绘画技法;3.通过绘制传世名画,提高学生的绘画水平;4.激发学生创作的灵感和热情;5.培养学生的创意能力。
2.教学要求:1.关注学生的个性化发展,鼓励学生表达个人风格,同时注重基本功的培养;2.关注学生的绘画兴趣,激发学生对美术的热情;3.注重学生的实践能力,鼓励学生积极探索。
三、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引导学生从自己即将学习的重要艺术形式——“中国传世名画” 来入手,做一些预备性工作,使学生初步了解“中国传世名画”的含义和特点,包括大家最熟悉的“清明上河图”,“百鸟朝飞图” 等作品。
从而逐渐激发学生对美术艺术的兴趣。
2.讲解(20分钟)通过PPT讲解,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 中国传世名画的定义和特点; - 中国传世名画的发展历程; - 中国传世名画的代表作品介绍和分析; - 中国传世名画的绘画技法和创作要点。
3.操作(60分钟)1.教师带领学生了解《千里江山图》和《清明上河图》的构图和绘画要领。
老师可以讲解画家的创作技法、画面情境、线条和形态,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中国传世名画的绘画技法。
2.学生根据老师的示范,自行创作一幅简单的传世名画,小组合作,分工合作,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团队精神,并增强创造力和创造力。
3.欣赏和评价,同学之间分享和交流彼此的创作,不同的创作见解、思路和风格都可以互相参考和借鉴。
4.针对学生的作业,老师进行点评,或者让同学进行互相评价。
4.总结(10分钟)老师和学生进行总结,让学生从这次课堂活动中学到的东西进行概括,然后进行小结和反思,从而更好地将所学知识内化和学以致用。
浙人美版美术五年级上册《18 中国传世名作》教学设计4
浙人美版美术五年级上册《18 中国传世名作》教学设计4一. 教材分析《18 中国传世名作》这一章节主要介绍了中国美术史上具有重要影响力的传世名作,包括山水画、花鸟画、人物画等。
教材以经典作品为例,让学生感受中国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培养学生对中国传统艺术的欣赏能力和文化自信。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对中国美术史有一定的了解,对山水画、花鸟画、人物画等有一定的认识。
但学生对传世名作的了解相对较浅,需要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进一步加深对传世名作的理解和欣赏。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传世名作的定义及其在中国美术史中的地位。
2.让学生通过观察、分析、讨论等方式,深入理解传世名作的艺术特点和价值。
3.培养学生对中国传统艺术的欣赏能力和文化自信。
四. 教学重难点1.传世名作的定义及其在中国美术史中的地位。
2.传世名作的艺术特点和价值。
五.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观察分析、小组讨论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合作学习,提高学生对中国传统艺术的欣赏能力和文化自信。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的传世名作图片和资料。
2.准备投影仪和电脑,用于展示图片和资料。
3.准备纸张和画笔,供学生绘制草图。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图片和资料,向学生介绍传世名作的定义及其在中国美术史中的地位。
引导学生关注传世名作的艺术特点和价值。
2.呈现(10分钟)展示相关传世名作的图片,让学生观察和分析作品的艺术特点,如线条、色彩、构图等。
引导学生关注作品所表现的情感和意境。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讨论,选取一幅传世名作进行分析。
要求学生从线条、色彩、构图等方面入手,阐述作品的艺术特点和价值。
讨论结束后,每组派代表进行分享。
4.巩固(10分钟)教师针对学生的分享进行点评,总结传世名作的艺术特点和价值。
然后,让学生绘制一幅草图,尝试运用所学知识创作一幅作品。
5.拓展(10分钟)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将传世名作的艺术特点融入到自己的创作中?学生可以结合自己的兴趣和特长,进行创作实践。
五年级上册美术教学设计-第18课 中国传世名作—《五马图》丨浙美版
五年级上册美术教学设计-第18课中国传世名作—《五马图》丨浙美版一、教学设计背景本课教学旨在通过引导学生欣赏《五马图》这一中国传世名作,了解中国书画中的传统文化和艺术精髓。
同时,通过学习、模仿、创作等多种方式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提高对美术的艺术欣赏和审美能力。
本文以浙美版五年级上册教材为基础,结合学生实际情况进行教学设计。
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1.了解中国传世名作《五马图》的艺术价值。
2.学习和掌握绘画的基本线描技法。
3.描绘出具有动态感的马形象。
2.思想品德目标1.培养学生对中华传统文化的认知和理解。
2.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获得快乐和满足感。
3.提高学生的沟通能力和合作意识,形成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三、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1.帮助学生欣赏和理解《五马图》的艺术价值,培养学生对绘画的兴趣和爱好。
2.教授马类动物的线描表现技巧,描绘出具有动态感的马形象。
2.教学难点1.教学难点在于如何让学生通过线描表现技巧创作出具有动态感和神韵感的马形象。
2.如何让学生自主思考、创新、发挥想象力,展现出个人风格与特点。
四、教学方法本课程主要采用展示、讲解、模仿、创作的方法,既要向学生展示优秀的艺术作品,讲解基本的线描表现技能,同时也要鼓励学生自主思考、创新,寻找出展现自己个性和风格的绘画风格。
五、教学过程设计1.欣赏《五马图》先向学生简单介绍《五马图》的作者、创作背景以及其艺术价值,再向学生展示该作品。
提问学生是否了解这幅画,以及此画是怎么样的,为何这幅画能成为国宝级艺术品。
2.模仿《五马图》先让学生做一些简单的练习,如基本线描练习,直线、曲线、波浪线、点线、虚线、粗细差异,然后带领学生参考《五马图》来练习画马。
3.创作《我的五马图》让学生自己创作一个“我的五马图”作品,同时鼓励学生在绘画过程中尝试新的方法和技巧,并发挥自己的想象力,表达自己的创意。
教师在创作过程中及时回应学生的问题,为学生营造积极的学习氛围。
五年级上册美术教学设计-第18课 中国传世名作丨浙美版
五年级上册美术教学设计-第18课中国传世名作丨浙美版一、教学背景本节课程是五年级上册美术课程的第18节,主要内容是让学生了解中国传世名作,了解中国传世名作的艺术特点和历史文化背景,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理解能力。
本课程是浙江美术出版社的美术教材。
二、教学目标1.学生能够了解中国传世名作的历史文化背景。
2.学生能够识别和理解中国传世名作的艺术特点。
3.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欣赏和表达中国传世名作的内涵。
三、教学流程与方法1. 教学流程1.师生互动(5分钟)2.图像呈现(10分钟)3.识别和理解艺术特点(15分钟)4.艺术欣赏与表达(20分钟)5.总结与回顾(5分钟)2. 教学方法1.讲授:讲解中国传世名作的历史文化背景和艺术特点。
2.观摩:呈现中国传世名作图像,帮助学生识别和理解艺术特点。
3.交流: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或听写相关艺术知识,提高学生的表达和语言技能。
4.创作:让学生通过绘画、写作等方式表达对中国传世名作的理解和感悟。
四、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1.中国传世名作的艺术特点和历史文化背景。
2.学生的艺术欣赏和表达能力的提高。
2. 教学难点1.学生对于历史文化背景的理解。
2.学生对于艺术内涵的理解。
五、教学资源和评估方式1. 教学资源1.浙江美术出版社的美术教材。
2.中国传世名作图像。
2. 评估方式1.对学生完成的作品进行评估。
2.设计小测验,检测学生对于中国传世名作的理解。
六、教学内容1. 中国传世名作中国传世名作是中国美术史上的杰作,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这些名作体现了中国人对自然、人生、历史等各个方面的观察、感悟和表现,具有深厚的艺术内涵和历史文化价值。
2. 浙美版中国传世名作浙江美术出版社推出的《浙美版美术课程》中收录了大量中国传世名作,这些名作经过了浙江美术出版社的汇编和整理,形成了适合学生学习的形式,帮助学生对于中国传世名作的认知和理解。
3. 教学流程和方法1.师生互动:教师与学生进行交流,了解学生对于中国传世名作的了解程度和兴趣点。
五年级上册美术教案-第18课 中国传世名作—《五马图》丨浙美版
教案:五年级上册美术教案-第18课中国传世名作—《五马图》丨浙美版教学内容:1. 让学生了解《五马图》的作者、创作背景及艺术特点。
2. 引导学生欣赏《五马图》的线条、色彩、构图等方面的美感。
3. 培养学生对中国传统绘画艺术的认知和欣赏能力。
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了解《五马图》的艺术特点,能够欣赏并分析其线条、色彩、构图等方面的美感。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讨论、实践等方式,提高学生对中国传统绘画艺术的认知和欣赏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热爱和自豪感,激发学生对美术学习的兴趣。
教学难点:1. 《五马图》的艺术特点和美感分析。
2. 中国传统绘画艺术的理解和欣赏。
教具学具准备:1. 教师准备《五马图》的图片或投影仪,以及相关的介绍资料。
2. 学生准备笔记本、画笔、颜料等绘画工具。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教师展示《五马图》的图片或使用投影仪播放,引导学生关注作品。
2. 学生自由发表对《五马图》的初步感受和印象。
二、作品欣赏与分析(10分钟)1. 教师介绍《五马图》的作者、创作背景及艺术特点。
2. 教师引导学生欣赏《五马图》的线条、色彩、构图等方面的美感。
3. 学生讨论并分享自己对作品的理解和感受。
三、实践与创作(10分钟)1. 教师提出创作要求:以《五马图》为灵感,进行一幅马的绘画作品。
2. 学生现场进行绘画创作,教师巡回指导。
四、作品展示与评价(5分钟)1. 学生展示自己的绘画作品,分享创作心得。
2. 教师对学生的作品进行评价,给予肯定和建议。
板书设计:1. 《五马图》2. 作者、创作背景3. 线条、色彩、构图美感作业设计:1. 让学生回家后,向家人介绍《五马图》的艺术特点和美感。
2. 布置一道相关的绘画作业,让学生练习中国传统绘画技巧。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欣赏和分析《五马图》,让学生了解中国传统绘画艺术的特点和美感,培养学生的欣赏能力和绘画技巧。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讨论,激发学生的创作潜能。
小学美术浙人美版 五年级上册 第18课《中国传世名作》省级名师优质课教案比赛获奖教案示范课教案公开课教案
小学美术浙人美版五年级上册第18课《中国传世名作》省级名师优质课教案比赛获奖教案示范课教案公开课教案【省级名师教案】1教学目标1、欣赏不同题材内容的中国传世名画,了解这些作品的文化内涵与艺术魅力,学习运用美术语言感受中国传世名画的艺术特点。
2、通过视频欣赏、图例解构、比较分析、观察探索等方法,欣赏认识人物、山水、花鸟等不同时期不同类别中国传世名画的艺术魅力,以提高对中国传世名作的鉴赏能力。
3、认识不同时期中国传世名画的创作形式和内容,感受中国传世名画带给后人的文化价值与精神动力,培养热爱民族艺术的美好感情。
2学情分析中华民族具有上下五千年的灿烂文化,无数的传世名作是前人留给我们的宝贵艺术财富。
通过对中国传世名作的欣赏与了解,可以使学生更好地了解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学习美术创造的方法,提高艺术审美能力和创造力,使学生得到热爱民族文化的思想教育。
教材中呈现了中国自唐宋以来的多幅名作,主要为中国画作品,其中也包括了一件唐朝的雕刻作品。
中国画的题材涉及人物、山水与花鸟,在表现形式上既有工笔,也有写意、白描,意在引导学生从多个方面对中国的传世名作有一个较全面的了解与认识。
每一幅作品都配了相关的文字资料,以提高学生对文字的解读能力。
对于作品,教师要巧妙地创设问题与情景,引导学生逐步深入地展开对名作的赏析活动,从主题到形式、从内容到方法、从美术到人文等,充分地感受作品的艺术魅力和文化内涵。
由于作品较多,教师要善于理清赏析的思路与层次,从多个方面展开有效的欣赏活动,而不要零散地逐一欣赏和分析每一件作品。
为了使学生更好地进行理解与感受,教师可结合课本中的作品,适当补充一些相关的背景资料,拓展学生的欣赏层次。
鉴于学生的年龄特征,在整个的欣赏活动中教师不要过于单一地采取讲解的方法,可以通过尝试、分析、讨论、体验、对比等多种活动,充分地调动学生的艺术感觉,激发学习的兴趣,提高学习效率。
同时要关注学生学习过程中相互交流、表达的能力。
小学五年级上册美术教案第18课 中国传世名作《五马图》浙美版
中国传世名作—《五马图》教学目标:1认知目标:通过赏析、临摹,了解中国画中马题材的表现意义,古代马在人们生活中的位置,及中国画的绘画语言和线条的独特魅力,培养学生敏锐的观察能力和对形象的概括表现力。
2技能目标:临摹一匹马,把握线条的变化,呈现雄马的不同部位的质感及神情,提高学生的造型能力和审美素养。
3情感目标:引导学生在情感体验中感悟中国画简约的风格,发展学生对白描线条的感知能力,培养热爱动物、善待动物的情感,提高学生的综合思维水平。
教学重点:体会绘画主题与历史发展的综合。
教学难点:主观情感与线条的表现性相结合。
教学过程:一、线条导入,思考提出疑问1师:同学们,请看,这是什么?(PPT展示一根马背上的线条)别着急,我们再看看,你又发现了什么?(PPT局部放大)再放大,放大,直到照夜白这匹马完整的呈现。
2师:你还发现了什么?细心的小朋友还发现这匹马的脸上有一根缰绳,那我们再放大看看,原来旁边还站着一位“护马使者”呢,看到这样一个画面,一个人牵着一匹马,你有什么想法么或者有什么疑问?预设1:他是哪里人?预设2:他去干什么呢?3师:我们再继续放大,看看画面中还有没有其他人?PPT逐渐出现五马图的完整画面,看到这样的画面,你又产生了哪些新的疑问?预设1:他们到底是谁呢?这五匹马去哪里?预设2:为什么要一人牵着一匹马?这些人的穿着打扮怎么这么奇怪?预设3:画的旁边题了什么字,有什么用呀?4师:好!那就带着你们的疑问和一颗颗求知的心,我们一起来探索发现中国传世名作之北宋李公麟的《五马图》板书:宋李公麟《五马图》二:欣赏分析,了解创作背景1师:大家都知道,在古代,无论是普通百姓平时的载物、达官贵族的交通代步,还是战场中威武的将军所骑的骏马,马都是人类最亲近,最依赖的一种动物。
马的题材和形象,在我国古代岩画中就已经出现了,在汉代的壁画、画像砖和画像石中也有很多马的形象,到了唐宋时期,画马到了中国绘画史上的一个高峰,唐朝画家韩干的《牧马图》、《照夜白图》、还有张萱的《虢国夫人游春图》都非常经典,那为什么今天老师要向大家隆重介绍我们的《五马图》呢?必是有它特别的地方。
五年级上册美术教案-第18课 中国传世名作丨浙美版
教案:五年级上册美术教案-第18课中国传世名作丨浙美版一、教学内容本课主要让学生了解中国传世名作的艺术价值,培养学生对中国传统艺术的欣赏能力和热爱祖国优秀文化的思想感情。
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中国传世名作的历史背景、艺术特点和创作方法,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艺术创造力。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了解中国传世名作的基本知识,学会欣赏和分析名作的艺术特点,提高审美能力。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分析、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对中国传统艺术的兴趣和热爱。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热爱祖国优秀文化的思想感情,增强民族自豪感。
三、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深入理解中国传世名作的艺术价值,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艺术创造力。
四、教具学具准备1. 教具:课件、图片、视频等。
2. 学具:画纸、画笔、水彩颜料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5分钟)教师出示中国传世名作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和欣赏,激发学生对中国传统艺术的兴趣。
2. 讲授新课(15分钟)教师通过课件、图片和视频等教具,讲解中国传世名作的历史背景、艺术特点和创作方法,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名作的艺术价值。
3. 示范演示(10分钟)教师示范如何创作中国传世名作,讲解绘画技巧和要点,引导学生动手实践。
4. 学生创作(10分钟)学生根据所学内容,自主创作中国传世名作,教师巡回指导。
5. 作品展示与评价(5分钟)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相互评价,教师给予鼓励和建议。
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中国传世名作- 历史背景- 艺术特点- 创作方法七、作业设计学生回家后,结合所学内容,欣赏和分析一幅中国传世名作,下节课分享自己的心得体会。
八、课后反思本节课结束后,教师应认真反思教学效果,针对学生的掌握情况,调整教学策略,以提高学生对中国传世名作的欣赏能力和热爱祖国优秀文化的思想感情。
同时,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使每个学生都能在美术学习中取得更好的成绩。
首先,需要重点关注的是“教学过程”部分。
浙人美版美术五年级上册《18 中国传世名作》教学设计2
浙人美版美术五年级上册《18 中国传世名作》教学设计2一. 教材分析《18 中国传世名作》这一章节主要介绍了中国美术史上具有代表性的传世名作,如唐代的《清明上河图》,宋代的《千里江山图》等。
这些作品不仅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而且蕴含着丰富的历史文化信息。
通过学习这些作品,学生可以了解中国古代美术的风格特点,提高审美能力,同时增强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识和自豪感。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美术鉴赏能力,对绘画有初步的了解。
但是,对于中国古代美术的历史背景、风格特点等知识,还需要通过教学进行引导和拓展。
此外,学生对于名作的认识多停留在表面,需要通过深入剖析,让学生体会到名作背后的文化内涵。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中国古代传世名作的基本信息,包括作者、创作背景、艺术特点等。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分析、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的美术鉴赏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中国古代美术的魅力,增强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同和自豪感。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掌握中国古代传世名作的基本信息及其艺术特点。
2.难点:深入理解名作背后的文化内涵,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感和批判性思维。
五. 教学方法1.讲授法:教师对传世名作的基本信息、艺术特点等进行讲解,为学生提供知识框架。
2.观察法:引导学生观察名作,分析其构图、色彩、线条等方面的特点。
3.讨论法: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对名作的看法和感受,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
4.实践法:让学生尝试模仿名作的技法,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提前学习相关传世名作的知识,准备好PPT、教学用具等。
2.学生准备:提前了解所学传世名作的基本信息,准备参与课堂讨论。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中国古代美术的视频或图片,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激发学生对传世名作的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利用PPT呈现本节课要学习的传世名作,如《清明上河图》、《千里江山图》等,为学生讲解作品的基本信息,包括作者、创作背景、艺术特点等。
18 中国传世名作教案小学美术浙人美版五年级上册案例
18 中国传世名作教案【教学目标】:1.欣赏不同题材内容的中国传世名作,了解这些作品的文化内涵与艺术魅。
2.通过对名作的欣赏、分析、评述,提高学生的艺术审美能力和鉴赏能力。
3.感受中国传世名画带给后人的文化价值与精神动力,培养学生热爱民族艺术的美好感情。
【学情分析】:中华名族有着五千年的文化历史,无数的传世名作是前人留给我们的宝贵艺术财富。
前一单元“造型.表现”国画学习的基础上,本课呈现了中国自唐宋以来不同时代的多幅名作,通过对不同朝代的人物、山水、花鸟等类别的传世名作的鉴赏,让学生懂得如何欣赏不同时期、不同题材,不同表现形式的作品。
教材中作品需要理清赏析的思路与层次,引导学生从多个角度展开层层深入、扎实有效的欣赏活动。
重点:在交流与评述中欣赏中国的传世名作,感受名作的艺术特点与魅力,了解名作的文化内涵。
难点:学生对作品欣赏感受的语言表述,及对作品时代背景的了解。
【教学过程】4.1 【教学活动】【导入】欣赏导入、揭示课题师:今天,老师带来了一件宝贝和大家分享,请两位同学来帮老师一起开启这件宝贝,看看是什么?(展开画卷)《清明上河图》,这幅画我们上学期了解过,谁还记得,它的作者是谁?描绘的是哪里的情景?大家都知道这是一幅珍贵的传世名作,像这样的经典名作,流传到现在的还有很多,今天我们就来对这些传世名作进行深入的了解。
(课件出示:中国传世名作)【讲授】展开、作品分析(一)游戏中欣赏师:中央电台有一个节目《鉴宝》,一直非常火爆。
接下来,我们也来举行一个鉴宝大会?老师就当主持人,有请专家鉴定团成员入席(电脑人物),大家欢迎!1.首先让我们进入赛宝大会的第一个环节:探宝(板书:探宝)师:请各组找到你的宝贝,并花5分钟时间围绕这件宝贝进行讨论。
我们的专家鉴定团有话要说(电脑出示):下面给大家一些提示:在探宝的过程中,我们可以从以下几方面来探究你的宝贝:作者、朝代、特点、意境2.师:探宝活动暂时告一段落,想必大家对你的宝贝已经有了一定的了解,等一下,每个代表团可以来夸夸你的宝贝,并选派一名代表中心发言,其他成员可以适当作补充。
浙美版美术五年级上册18《中国传世名作》教学设计
浙美版美术五年级上册18《中国传世名作》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中国传世名作》是浙美版美术五年级上册的重要内容之一。
本课程旨在引导学生欣赏和了解中国古代传世名作,感受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和独特魅力。
中国拥有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传世名作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
这些作品涵盖了绘画、书法、雕塑等多个艺术领域,不仅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还反映了不同历史时期的社会风貌、文化传统和审美观念。
通过学习本课程,学生可以:1.欣赏中国传世名作,提高审美能力。
2.了解中国古代艺术的发展历程和特点。
3.感受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增强民族自豪感。
4.学习艺术鉴赏的方法,培养批判性思维能力。
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了解中国传世名作的历史背景、作者、艺术特点等相关知识。
掌握欣赏艺术作品的方法,能够从构图、色彩、线条、题材等方面分析作品。
学会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对艺术作品的感受和理解。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欣赏、讨论、分析等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
引导学生运用多种学习方法,如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等,提高学习效果。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热爱之情,增强民族自豪感。
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艺术修养,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三、教学重点1.引导学生欣赏中国传世名作,了解其艺术特点和历史价值。
2.教授学生欣赏艺术作品的方法,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四、教学难点1.如何引导学生深入理解中国传世名作的内涵和意义。
2.如何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让学生能够对艺术作品进行独立的分析和评价。
五、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收集中国传世名作的图片、视频等资料,制作多媒体课件。
准备教学所需的教具,如绘画工具、纸张等。
设计教学活动和问题,编写教案。
2.学生准备预习课本内容,了解中国传世名作的相关知识。
准备绘画工具和纸张,以便进行课堂练习。
六、教学策略1.情境教学法通过创设情境,如播放音乐、展示图片等,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中国传世名作的魅力。
五年级上册美术教学设计-第18课时 中国传世名作|浙美版
五年级上册美术教学设计-第18课时中国传世名作 | 浙美版一、课时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1.了解中国传世名作的背景和历史背景;2.对中国传世名作中的主题、画法、颜色等方面进行深入分析;3.提高学生的美学观察力和审美能力,拓宽视野;4.通过实践操作,提高学生的绘画技巧和艺术素养。
二、课前准备•准备教材:《浙美版美术五年级上册》第18课时;•准备课件:PPT、视频、图片、展板等;•准备教具:颜料、画笔、布、画板等。
三、课程内容3.1 课堂导入本节课的导入环节将采用视频播放的方式,教师选择《清明上河图》进行展示,带领学生从画面中感受中国传世名作的魅力。
在观看视频的同时,老师要带领学生了解《清明上河图》的历史背景,让学生了解到这幅画的艺术价值及其历史价值。
3.2 知识讲解在学生了解了《清明上河图》的历史背景后,教师再将其他几幅著名的中国传世名作进行展示,讲解每幅作品的主题、画法、颜色等方面的特点。
对于这一块的讲解,为了给学生更直观和深入的印象,不妨将画作进行放大和详细展示,在上面指出各个局部的构图、细节和特点,以便让学生更好的掌握画作的表现技法。
3.3 绘画实践在学生对中国传世名作各方面知识掌握了一定程度之后,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对一幅名作进行模仿或者创作。
1.模仿:教师选取一幅相对简单的中国传世名作,让学生进行模仿绘画。
在这一环节,教师要提醒学生注意画面的比例和构图,注重每一个细节的表现。
2.创作:教师也可以让学生根据自己的想象和创意,进行一定的自主创作,让学生将所学到的知识和技巧实践运用于自主创作中。
3.制作展板:为了让学生更好地展示自己的作品,教师可以要求学生对自己的作品进行装裱和制版,制作出一份展板展示自己的艺术作品。
3.4 课堂总结本堂课程结束之前,教师需要对学生的绘画作品进行展示,让同学们进行评价和分享。
同时,教师也要对本节课的内容与学生进行总结,回顾本次课程的教学内容,巩固学生对中国传世名作的了解,提高学生的美学素养。
浙人美版美术五年级上册《18中国传世名作》说课稿5
浙人美版美术五年级上册《18 中国传世名作》说课稿5一. 教材分析《18 中国传世名作》是浙人美版美术五年级上册的一课,本课主要让学生通过欣赏和分析中国传世名作,了解中国美术的历史发展和特点,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艺术素养。
教材中精选了十幅具有代表性的传世名作,包括唐代的《清明上河图》,宋代的《千里江山图》,元代的《富春山居图》等。
这些作品不仅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还蕴含着丰富的历史文化信息。
通过学习这些作品,学生可以了解到不同时期的社会风貌、审美观念和技术特点。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美术欣赏能力,他们对色彩、形状、线条等基本元素有了一定的认识。
但是,对于中国美术的历史发展和传世名作的内涵,学生可能还不够了解。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从历史和文化的角度去欣赏和分析这些名作,提高他们的审美能力和艺术素养。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通过欣赏和分析中国传世名作,使学生了解中国美术的历史发展和特点,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艺术素养。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讨论、分析等方法,培养学生独立欣赏美术作品的能力,提高他们的审美评价水平。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培养学生对中国美术的热爱和自豪感,增强他们对民族文化的认同感。
四. 说教学重难点1.重点:欣赏和分析中国传世名作,了解中国美术的历史发展和特点。
2.难点:从中国历史和文化的角度去理解和欣赏这些名作,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艺术素养。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欣赏、讨论、分析等方法,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2.教学手段:运用多媒体课件、图片、文字等资料,为学生提供丰富的视觉、听觉信息,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欣赏美术作品。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以一幅传世名作为引子,激发学生对中国美术的兴趣,引导学生进入本课的学习。
2.欣赏:学生欣赏教材中的传世名作,引导学生关注作品的艺术风格、表现手法、历史背景等方面。
浙美版五年级上册18.中国传世名作教学设计
- 增强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交流能力。
3. 课后拓展应用
教师活动:
- 布置作业:根据课堂内容,布置学生创作一幅以中国传世名作为灵感的绘画作品。
- 提供拓展资源:向学生推荐相关的艺术网站、书籍和视频,鼓励学生深入研究。
- 反馈作业情况:及时批改学生作品,提供具体的反馈和改进建议。
- 反馈内容:鼓励学生分享自己的感受,对学生的观察角度和思考深度给予肯定和指导。
板书设计
1. 重点知识点:
① 中国传世名作简介
- 《清明上河图》
- 《簪花仕女图》
- 《洛神赋图》
② 艺术特点分析
- 线条运用
- 色彩搭配
- 构图技巧
③ 创作启示
- 灵感来源
- 技法借鉴
- 创新实践
2. 关键词:
① 名作
教学方法/手段/资源:
- 自主学习法: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 信息技术手段:利用在线平台和微信群实现资源共享和交流。
作用与目的:
- 帮助学生提前接触名作,为课堂深入学习打下基础。
- 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探究精神。
2. 课中强化技能
教师活动:
-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清明上河图》的动画视频,引出本课主题,激发学生的兴趣。
4. 创作一幅以中国传世名作为灵感源泉的绘画作品。
核心素养目标
1. 培养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艺术的尊重和热爱,提升民族自豪感;
2. 培养学生的艺术鉴赏能力,提高对中国传世名作审美情趣;
3. 培养学生运用线条、色彩、构图等艺术语言进行表达和创作的能力;
4. 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激发个性化艺术创作灵感。
2016秋浙美版美术五上第18课中国传世名作word教案
中国传世名作一、教学目标:1、欣赏不同题材内容的中国传世名画,了解这些作品的文化内涵与艺术魅力,学习运用美术语言感受中国传世名画的艺术特点2、通过视频欣赏、图例解构、比较分析、观看探讨等方式,欣赏熟悉人物、山水、花鸟等不同时期不同类别中国传世名画的艺术魅力,以提高对中国传世名作的鉴赏能力3、熟悉不同时期中国传世名画的创作形式和内容,感受中国传世名画带给后人的文化价值与精神动力,培育酷爱民族艺术的美好感情二、教学重难点:1、重点:搜集、欣赏、交流与评述中国传世名品,感受传世名作的文化内涵与艺术魅力2、难点:通过本课的学习活动,学会运用必然的美术语言欣赏评述中国传世名画的艺术特点,和对作品的明白得与感受三、教学课时:2课时四、课前预备:(学生)课前搜集中国传世名作的相关资料(教师)课件欣赏、小练习等五、教学设计:1、谈话导入考一考,说说你所明白的名画?这节课,就让咱们一路走进中国画的传世名作,去领略它们的艺术魅力2、名作第一印象(1)欣赏、观看、走进中国传世名画,用简短的话语记录对每一幅传世名画的第一印象(2)说一说,分一分这些名作属于哪一类?3、走进名画人物篇(1)全图欣赏,感受其美感此刻,就让咱们穿越光阴隧道回到唐朝,走进《捣练图》,看看画中的人物都在干什么?从中你了解到什么?面对如此一幅画,你还想了解哪些方面的知识?(假想学生想明白阎立本什么缘故会画这幅画,画中的人什么缘故都那么胖?他什么缘故能把不同年龄的人物都画的那么传神?)(2)解构式欣赏,感受唐朝人物画通过解构名画人物轮廓形态、放大部分人物等,引导学生观看比较,说一说,自己所明白得的唐朝人物的审美风格?观看比较《捣练图》与《簪花仕女图》中人物的脸型、体态等,找出他们的一起特点,引导学生进一步明白得唐朝人物画风格。
小练习:观看、比较《捣练图》与《簪花仕女图》这两幅唐朝人物画,找一找,选一选画中人物的特点(3)延伸式欣赏,走进唐朝人物画唐朝是人物画超级繁盛的时代,人物从神圣转向世俗,题材广泛,刻画侍女、历史故事、贵族生活等视频欣赏,随着《步辇图》的故事,再次走进唐朝人物画,领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小组分析,自主欣赏、解读《步辇图》,并议一议,说一说,写一写自己的收成(4)还原式欣赏,熟悉工笔人物画教师边示范,边讲述,引导学生熟悉一幅白描稿工笔人物画完成的进程,认识工笔画的艺术魅力通过《捣练图》与《富春山居图》的初步对照,让学生对工笔画与写意画有可能的了解出示《写生珍禽图》,让学生熟悉到,前人除用工笔表现人物,还很细致地观看生活,刻画各类花鸟鱼虫(5)对照式欣赏,学会区分工笔与写意第二课时1、激趣导入这节课,先让咱们一路走进浙江博物馆的镇馆之宝——传世名画《富春山居图。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传世名作
一、教学目标:
1、欣赏不同题材内容的中国传世名画,了解这些作品的文化内涵与艺术魅力,学习运用美术语言感受中国传世名画的艺术特点
2、通过视频欣赏、图例解构、比较分析、观察探索等方法,欣赏认识人物、山水、花鸟等不同时期不同类别中国传世名画的艺术魅力,以提高对中国传世名作的鉴赏能力
3、认识不同时期中国传世名画的创作形式和内容,感受中国传世名画带给后人的文化价值与精神动力,培养热爱民族艺术的美好感情
二、教学重难点:
1、重点:搜集、欣赏、交流与评述中国传世名品,感受传世名作的文化内涵与艺术魅力
2、难点:通过本课的学习活动,学会运用一定的美术语言欣赏评述中国传世名画的艺术特点,以及对作品的理解与感受
三、教学课时:2课时
四、课前准备:(学生)课前搜集中国传世名作的相关资料
(教师)课件欣赏、小练习等
五、教学设计:
1、谈话导入
考一考,说说你所知道的名画?
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走进中国画的传世名作,去领略它们的艺术魅力
2、名作第一印象
(1)欣赏、观察、走进中国传世名画,用简短的话语记录对每一幅传世名画的第一印象
(2)说一说,分一分这些名作属于哪一类?
3、走进名画人物篇
(1)全图欣赏,感受其美感
现在,就让我们穿越时光隧道回到唐朝,走进《捣练图》,看看画中的人物都在干什么?从中你了解到什么?
面对这样一幅画,你还想了解哪些方面的知识?(设想学生想知道阎立本为什么会画这幅画,画中的人为什么都那么胖?他为什么能把不同年龄的人物都画的那么传神?)
(2)解构式欣赏,感受唐代人物画
通过解构名画人物轮廓形态、放大部分人物等,引导学生观察比较,说一说,自己所理解的唐代人物的审美风格?
观察比较《捣练图》与《簪花仕女图》中人物的脸型、体态等,找出他们的共同特征,引导学生进一步理解唐代人物画风格。
小练习:观察、比较《捣练图》与《簪花仕女图》这两
幅唐代人物画,找一找,选一选画中人物的特征
(3)延伸式欣赏,走进唐代人物画
唐代是人物画非常繁盛的时代,人物从神圣转向世俗,题材广泛,描绘侍女、历史故事、贵族生活等
视频欣赏,随着《步辇图》的故事,再次走进唐代人物画,领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
小组分析,自主欣赏、解读《步辇图》,并议一议,说一说,写一写自己的收获(4)还原式欣赏,认识工笔人物画
教师边示范,边讲述,引导学生认识一幅白描稿工笔人物画完成的过程,认识工笔画的艺术魅力
通过《捣练图》与《富春山居图》的初步对比,让学生对工笔画与写意画有大概的了解
出示《写生珍禽图》,让学生认识到,古人除了用工笔表现人物,还很细致地观察生活,描绘各种花鸟鱼虫
(5)对比式欣赏,学会区分工笔与写意
第二课时
1、激趣导入
这节课,先让我们一起走进浙江博物馆的镇馆之宝——传世名画《富春山居图。
剩山卷》,通过提问引发学生观察、思考
问题设计
问题A:为什么这幅画会被叫《剩山卷》呢?
问题B:这幅画跟《富春山居图》有什么关系?
3、揭秘名作
播放视频“传世杰作为何一分为二”
《富春山居图》的坎坷经历
3、细品名作
(1)中国画中的留白
(2)中国画中的墨色
(3)中国画中的用笔
(4)找一找画中的笔墨变化
(5)比较南北方山水的不同
(6)分辨中国画的不同表现形式
(7)中国画中的意境表达
4、课堂小结
中国画无论是笔墨、构图、还是形式,最终都是为了更好的表达意境美5、课后拓展
利用网络或其他途径欣赏,了解更多的中国传世名画及相关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