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辩证法科学精神
梳理自然的普遍法则科学的精神气质与自然辩证法的精神实质
梳理自然的普遍法则科学的精神气质与自然辩证法的精神实质梳理自然的普遍法则:科学的精神气质与自然辩证法的精神实质人类对于自然界的探索始于很早的时候,于是人们开始意识到自然界存在着一些普遍的法则和规律。
从古代的哲学家到现代的科学家,我们都在不断地梳理和理解自然的普遍法则。
这种追求自然规律的科学精神气质,深刻地体现了自然辩证法的精神实质。
本文将从科学的视角来梳理自然的普遍法则,探讨科学精神与自然辩证法的关系。
一、科学的精神气质科学是一种系统性的、客观的、理性的、可验证的知识体系,它建立在严谨的分析和实证的基础上。
科学的精神气质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条理性:科学追求严密的逻辑和有条不紊的思维。
科学家们在研究中会明确问题、构建假设、设计实验,以及进行数据分析和论证。
这种条理性使得科学研究具有严密性和系统性,能够形成科学理论和定律。
2. 怀疑精神:科学不断追求真理,通过对已有知识的反思和挑战来推动知识的发展。
科学家们不会轻易接受已有的观点,而是会对其进行质疑和验证。
这种怀疑精神使得科学不断进步,探索出更多新的知识。
3. 实证主义:科学强调实证,即通过实验和观察来验证理论的正确性。
科学家们通过实验来获取数据,并通过数据的分析和解释来验证或推翻假设。
这种实证主义使得科学成果具有可靠性和可重复性。
二、自然辩证法的精神实质自然辩证法是哲学中的一个重要分支,研究自然界的普遍规律和事物的内在联系。
它的精神实质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统一性:自然辩证法认为自然界的各个方面和事物都是统一的整体,不存在绝对的孤立存在。
一切事物都是相互关联、相互作用的,只有通过全面的、系统的研究才能理解事物的本质和内在联系。
2. 变化性:自然界是在不断变化的过程中发展的。
自然辩证法强调对于事物和现象的变化规律的研究,并探讨事物发展的各个阶段和过程。
只有理解事物的变化规律,才能预测和引导事物的发展。
3. 矛盾性:自然界充满着各种矛盾和相互作用。
自然辩证法
绪论1.物质:是标志时代的哲学范畴,不依赖于感觉而存在,不因感觉而复写、摄影、反映。
2.自然辩证法:是马克思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研究对象是自然界发展和科学技术发展的一般规律,人类认识和改造自然的一般方法以及科学技术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是马克思主义关于科学,技术及其与社会的关系的已有成果的概括和总结。
3.科学精神内容:批判精神、求真精神、创新精神、人文精神。
4.自然辩证法内容、性质、范围:内容:自然观—科学观—技术观—科学技术与社会范围:自然界—科学—技术—社会性质:自然辩证法已成为一门自然科学、社会科学与思维科学相交叉的哲学性质的学科。
5.学习自然辩证法的意义:促进自然科学发展;推动社会经济发展;实现人与自然协调发展;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发展;为我们制定正确方针政策提供了理论基础,为我们理解党的方针政策提供钥匙;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第一章1.概念: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认为世界是一部机器,与思维存在物—人无关,遵循严格的机械决定的因果关系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以德国古典自然哲学为直接先驱,经过对其批判和继承,克服形而上学而形成的2.在人类历史上,唯物主义自然观经历了哪几个重要形态:朴素辩证法自然观;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3.阐述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创立的自然科学基础:生产方式的发展与理论自然科学的产生4.论述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的基本思想:自然界是物质的,物质是万物的本原和基础,自然界除了运动着的物质及其表现形式之外,什么也没有;运动无论在量上还是在质上都是不灭的;意识和思维是物质高度发展的产物,即人脑的属性和机能;;时间和空间是物质的固有的属性和存在方式;自然界的一切事物和现象都是矛盾的统一体,他们既是对立的,又是统一的,并且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由此推动着自然界的运动和发展;自然界的一切事物都处在普遍联系和相互作用之中,处于永久的产生和消亡之中,处于不断的运动和转化过程之中;在自然界的发展过程中,在自然界的特定领域发展的特定阶段上,产生了人类和人类社会;随着人类的社会实践活动的深入展开,使原有的自然部分领域不断得到认识和改造,于是出现了一个与外在于人的活动的“纯自然”所不同的具有新质的“人化自然”,这种人化自然也就是进入人类文化或文明的自然界,是人的现实的自然界。
自然辩证法高分结课论文(绝对原创)科学的自由精神
自由引导科学:试论科学的自由精神摘要科学实⽤主义之风的猖獗,是由于公众对“科学”的理解有所偏差造成的。
从科学的起源来看,古希腊⼈把科学视作⼀种伟⼤的智慧,这⼀智慧不允许跟世俗⽣活有任何牵连。
正是在这种完全⾃由的、不被约束的⼤环境下,古希腊科学乃⾄后来的西⽅近代科学才得以发展。
科学不是功利的,⽽是求实的,是⾃由的。
科学的最终⽬的,不是为了发展⽣产⼒,⽽是为了营造浓郁的科学氛围,培育肥沃的学术⼟壤。
只有真正⾃由的科学才可以做到尊重知识,尊重⼈才。
关键词:科学起源;科学精神;实用主义;自由1引言“学数学到底有什么⽤?”这可能是⼤多数⾼中⽣,甚⾄⼀部分⼤学⽣,在受到⾼中数学和⾼等数学的各种“打击”之后提出的最普遍的⼀个问题。
的确,在⽣活中,我们所需要⽤到的“数学”,⽆⾮是⼩学时已经烂熟的加减乘除四则运算罢了。
更不⽤说稍难⼀点的初中代数和⼏何,也⾜以应付⽇常⽣活中的各类“挑战”。
所以,这种让⼈看不见摸不着的“效⽤”,给予了“数学⽆⽤论”以发展和传播的⼴袤⼟壤。
同样,在⼏乎不被⼈了解的哲学领域,⼈们往往也会质疑其存在的理由。
不管怎么说,数学好便可以学好理化⽣,找到好⼯作,但⼈们认为,学好哲学既不能⽤来找⼯作,也不能⽤来开公司。
与⽕热的经济管理学科相⽐,⼤学⾥相当⼀部分哲学专业的⽣源都是靠接受调剂,⼈才市场上⼀听到哲学专业的也置之不理,哲学成了⼀门⼗⾜的冷门学科。
这便引出了⼈们常问的第⼆个问题——“学哲学到底有什么⽤?”在科学与技术进⼊中国的⼀个多世纪以来,公众逐渐享受到了科技对⽣活带来的种种便利与快乐,也渐渐将“科学”奉为⼀个崇⾼的字眼,认为它能改变落后的旧中国,唤醒⼈们愚昧的思想。
这本⾝是⼀件好的事情,如果没有科学与技术的发展,我们也就没法过上祖辈们⽆法想象的⽣活。
不过,科学与技术所带来的好处让⼈们偏向了另⼀个极端,认为科学应当是有⽤的,应当是为改善某⼀具体领域的不⾜⽽存在的,这便是科学的实⽤主义。
科学的实⽤主义不仅让⼈们只关注那些看得见摸得着的科学领域,⽐如医疗健康、科技致富等,⽽忽略⼀些基础学科的影响。
自然辩证法案例(全)
案例一、DDT案例20世纪40年代之前,当大面积虫害困扰农业生产时,人们曾经几乎束手无策,蝗虫、螟虫等已成为农业生产的大敌。
瑞士化学家米勒(P.H.Muller,1899-1965)于1939年首次将DDT制成用以防治棉铃虫、蚊、蝇等的杀虫剂,并申请了专利。
1942年正式投放市场。
这种杀虫剂能够独死活者扑灭危害作物、果树、树木、仓储和环境中的昆虫等。
从40年代以来,全世界都广泛使用DDT。
首先,这项发明贝立即用于战争,为预防昆虫传播的虫媒传染疾病尤其是用于控制疟疾和伤寒等做出了巨大的贡献,让千万参战的军人免受了疾病的侵扰。
接着,DDT被广泛用于农业,因为消除了病虫害,农业大幅度增收,50年代末全世界大约有500万人因此免于饿死。
米勒因为第一个合成了高效有机杀虫剂DDT,并广泛用于农业、畜牧业、林业和卫生保健事业,获得了1948年诺贝尔生理医学奖。
令米勒始料未及的是,DDT的危害也逐渐显露出来。
首先,昆虫体内产生了强大的耐药性,导致用量大幅度增加;第二,稳定高效曾被认为是优秀杀虫剂的一个特征,而正是这种特征导致农药残留,残留的农药进入生物体内逐渐富集后浓度增加产生毒性,结果是包括人在内的食物链动植物又受到了污染,大量动植物以及人类本身因此而死亡。
1973年1月1日,美国正式禁止使用DDT,中国也于1983年正式禁止使用。
一.自然观的涵义:自然观就是对自然界的总的看法。
辩证唯物主义认为自然界是处在永恒运动、变化、发展中的物质世界;自然界一切现象都是对立统一的,它们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自然界的发展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前提和基础;人对自然界认识的基础是人所引起的自然界的变化。
马克思和恩格斯为适应自然科学和哲学发展的需要,科学地概括和总结当时自然科学发展的最新成就,创立了马克思主义哲学体系,揭示了自然界、社会和思维发展的一般规律,阐明了辨证唯物主义的自然观。
二.辨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的特点:1.将自然界、人类和社会历史统一起来,看成一个统一的自然历史过程,遵循着统一的客观辨证法德规律,用彻底的唯物主义原则把它们作为统一的物质世界加以考察。
学习自然辩证法后的收获
学习自然辩证法后的收获——科学精神的内涵以及对中西方文化的新认识通过前一段时间对自然辩证法的学习,我有了不少收获,主要对科学精神的内涵,宇宙物质发展史,人类诞生和走向文明的历程,中西方科学发展观有了一个初步的全面了解,对一些过去习以为常的概念有了重新的理解,对一些事物有了一些新的全新的认识,同时引发了很多新的思索。
本文中主要从认识,收获和建议这三个方面谈谈对自然辩证法中科学精神的内涵的一些浅显的理解和对中西方文化的一点新认识。
认识《自然辩证法》是恩格斯的主要著作之一。
它对19 世纪自然科学的最重要成就作了辩证唯物主义的概括, 进一步发展了唯物主义辩证法, 批判了自然科学中的形而上学和唯心主义观点, 给自然科学的研究和探索指出了正确的方向。
自然辩证法是哲学学科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人类对自然界和科学技术的本质及其发展的一般规律进行哲学概括所形成的学科,是人类认识自然和改造自然的方法论。
自然辩证法是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而不断丰富和发展的与时俱进的理论体系。
自然辩证法作为一部未完成稿,包含着相当丰富的内容。
它不仅是作为科学的哲学,从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等极为抽象的层面上深刻地关联着人类的终极关怀,而且还从科学、技术、经济与社会发展等非常具体的层面上倾注了恩格斯对于人类极为浓厚的现实关怀。
恩格斯在撰写自然辩证法的过程中不仅广泛地涉猎了当时的自然科学,而且在他留下来的未完成的自然辩证法手稿中也包含了大量有关自然科学的论述,其中不乏一些真知灼见。
这些零散的内容已经被许多学者进一步发挥成为系统的科学技术观或者科学技术论,它们对于人们理性地解决当前所面临的许多重大社会现实问题具有重要的思想启发和借鉴作用,从而又被作为科学时代的科学技术学原理。
首先, 恩格斯论述了近代自然科学的产生和发展。
他指出, 科学的发生和发展一开始就是由生产决定的。
15 世纪下半叶, 随着工场手工业的出现和世界贸易的发展, 欧洲许多国家产生了资本主义萌芽。
自然辩证法—复习要点
第一单元科学思想史一、希腊科学精神的起源Q1,“理性科学”在希腊时代,作为一种人文形式,是与希腊人对于“自由”的追求,与他们把“自由”为作基本的人文理念密切相关的。
比较起来,我们中国古代有着完全不同的人文理念,因而也伴随着不同的人文形式。
以儒家文化为主体的中国古代文化是把“仁”作为基本的理想人性,而把“礼”作为达成这种理想人性的基本形式。
希腊人最高人文理念是自由。
一个人如果不懂得自由的话,那么他就只能是奴隶,就不可能成为一个高贵的人。
那么怎么样才能使他懂得“自由”呢?希腊人认为只有学习一门叫做“科学”的知识,才能进入自由的境界。
而科学,在他们看来也就是所谓自由的学问。
希腊科学的第一个要求就是Q3纯粹的非功利的。
希腊科学的第一个形态是数学,数学也是希腊时期最发达的一门学问。
数学按我们今天的看法,应该属于理科学问,可是在希腊时期,它却既不是文科也不是理科,因为当时文理不分的,如果你非要给它指定一个归属的话,那我说它应该算德育课程。
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在希腊人看来,唯有通过数学的方式,我们才可以领悟到那个最高的人文理念“自由”。
大家可以看一看,数学的对象是很奇特的,几何学的研究对象根本不在现实生活中。
比如圆,我们现实中的圆没有一个是真正圆的,我们看到的圆或多或少总有点不圆,只有几何学中的圆是真正的圆,是一个最完美的圆。
因此,希腊人认为,我们唯有通过学数学才能知道有一个理念世界存在,它超越于我们的此岸世界,这个世界中的所有成员都是最完善最真实的。
希腊人由于发现了这样一个超越的理念世界,而创造了一门理性科学。
Q3理念世界与理性科学的一个特征是纯粹性、内在性。
如果我们的思维,我们的精神世界永远纠缠在各种各样的现实纠纷之中的话,那么我们的思想不可能是纯粹的,我们就要考虑各种各样的现实因素,我们也就不可能给出一个纯粹理性的方案来解决我们世界的问题。
比如在我们中国的文化中,更多的是随机应变,见机行事,原则性不强,总是可以通融,这确实是两条完全不同的文明道路。
自然辩证法的教育意义
自然辩证法的教育意义自然辩证法是哲学理论中的一个学派,它试图通过观察自然界现象和科学实验,揭示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和相互作用。
自然辩证法的教育意义非常重要,它能够帮助人们培养科学思维、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探讨自然辩证法在教育中的作用。
一、培养科学思维自然辩证法注重观察事物的本质和规律,要求人们用科学的方法去认识世界。
在教育过程中,引入自然辩证法的理念,可以帮助学生摆脱固有的观念束缚,培养出科学思维的习惯。
例如,在物理实验中,学生通过观察和实践,能够理解事件的因果关系和自然规律,从而培养出实证思维和科学精神。
二、提升实践能力自然辩证法关注物质的发展和变化,强调实践的重要性。
在教育中,让学生通过实践去理解理论,能够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
例如,在化学实验中,学生不仅可以学习化学原理,还能够亲自动手进行实验操作,从而真正理解理论知识,并培养出实践能力和动手能力。
三、培养创新精神自然辩证法强调事物的发展和创新,它要求人们不断探索新的科学规律和发展方向。
教育中引入自然辩证法,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开拓能力。
例如,在生物学课堂上,鼓励学生进行自主研究和实验设计,能够激发他们的创造力和探索精神,并培养出创新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促进综合素质的提升自然辩证法强调事物之间的相互联系和综合性思维,它不仅帮助人们理解单个事物,还能够促进人们全面的发展。
在教育中使用自然辩证法,可以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例如,在历史课堂上,采用对比研究和综合分析的方法,能够提高学生的整合能力和思辨能力,从而促进其综合素质的全面提升。
总之,自然辩证法在教育领域具有重要的意义。
通过培养科学思维、实践能力、创新精神和综合素质,可以使学生在未来的学习和工作中更加适应社会的需求。
因此,教育者应该注重自然辩证法的引入,为学生提供更加全面的教育。
这样,我们才能培养出一代能够为社会发展做出积极贡献的人才。
自然辩证法期末考试复习资料
人文精神:以价值为基础,创造一个善和美的世界休谟规则:单凭事实判断推导不出价值判断根据休谟规则,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之间存在紧张关系。
讨论:事实(真理)与价值问题一般观点:真理是价值的前提,而价值推动着人们不断地发现真理。
认为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是统一的。
但是,这里的统一,是外在性的统一,不是内在性的统一。
1.外在性的统一:理想目标与手段活动只是机械地外在地链接,而不是内在地融合。
决定论:在必然的世界中,每个事物的发生与发展都是由其他事物决定的,同时,它也决定着其他事物的发生与发展。
整个世界处于一个普遍联系的整体中。
每个事物都是这个因果联系链条中的一个环节。
自由意志:有时,人的思想和行动似乎不被世界因果链条所决定。
人似乎能够独立地发起一个因果事件,成为一个因果联系链条的始发者。
2.必然王国与自由王国必然王国:受社会条件束缚的社会,不自由的社会。
在必然王国中,人不能自由地追求自己的理想目标。
资本主义以及资本主义以前的社会都是必然王国。
自由王国:人自如地发展自己的潜能,实现价值理想目标的本质力量的体现,是人的能动性的发挥。
2.马克思科学异化理论科技是人的本质力量的体现,但是,在资本主义社会,它又作为异己来压迫人。
1)从应然上说,即从理想目标上看,人的本质力量应当地点自由全面的发展;2)但是,从实然上说,即从现实上看,在资本主义社会,科学技术成为了资本家剥削工人的帮手。
3)在资本主义社会,科学技术越发达,资本家剥削工人的剥削程度越深。
也就是说,科学精神越发扬,人文精神越受到抑制。
4)如果消除科学技术异化?实现共产主义,每个人的本质力量都得到自由全面发展。
附:预备知识:生活的意义是什么?1.生活是过程:在这一过程中,人不但要自由地选择生活,而且活的精彩,表现得优秀卓越,即人的潜能得到实现,应,但是,价值种类概念在自然中没有与它相对应的事实,所以,价值是主观虚幻的。
不存在价值真理。
2.反对价值怀疑主义:1)价值是主观虚幻的,不存在价值真理。
论自然辩证法课程教学中科学精神的培养
个学术共 同体 内, 同时还生活在一个更 大的社会群体之 中 , 情 。笔 者认 为, 一个科研 人员最好 这些科 研人员 有着较 大影 响 , 但 大众关 注度较高的话题 ,而应该 把注意力放在与 自己行业 特别是 当社会活动与一个学术共 同体在行为 目标 上发生较大 有关 的、 对 自己来说绝对有把握 的社会活动 中去。 并 分歧时 , 这种影 响就会通过学术共 同体 的中介 作用 , 强化地作 用在科研人员的行为准则 中。因此 ,作为科学 的普遍 主义精 值得借 鉴的。
第2 7卷 第 4期 21 0 0年 4月
辽宁教育行政学院学报
J u n lo a nn u ain l mi itain Isi t o r a fLio igEd c to a Ad nsrto n tue t
Vo . 7 No4 I 2 .
Ap 0 0 r2 1
科 学共 同体 内为优先权等荣誉 的竞争是 多么 的激烈 ,但 对理 至于是唯一 的就是造福 于人类 。无私利性并 不代表在科研人 论 的阐述 、 结果 的处理 , 都应该 拒绝虚假 的编造 , 更应 该反 对 员 中不存在心理矛盾 和冲突 ,但科学 的规 范要求使他在心理 对别人 劳动成果 的抄袭 和剽窃 ,这是科研 人员求真 的道德 本 上 、 个人名誉上让位于人类的公有事业 。
论 自然辩证法课程教学 中科学精神 的培养
郑 雨
(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人文学院 , 江苏 南京 2 0 1 ) 10 6
【 摘
要】 在 自 然辩证 法课程教 学中, 学精神的培养是一个重要 内容。科学精神 包括三个要 素, 科 即普遍 主义、 公有主义和有
条理的怀疑主义。深入探 讨这三个要 素 , 对于培养 学生科研 活动 的基本素质 , 无疑具有很强的现 实意义。
自然辩证法案例(全)
案例一、DDT案例20世纪40年代之前,当大面积虫害困扰农业生产时,人们曾经几乎束手无策,蝗虫、螟虫等已成为农业生产的大敌。
瑞士化学家米勒(P.H.Muller,1899-1965)于1939年首次将DDT制成用以防治棉铃虫、蚊、蝇等的杀虫剂,并申请了专利。
1942年正式投放市场。
这种杀虫剂能够独死活者扑灭危害作物、果树、树木、仓储和环境中的昆虫等。
从40年代以来,全世界都广泛使用DDT。
首先,这项发明贝立即用于战争,为预防昆虫传播的虫媒传染疾病尤其是用于控制疟疾和伤寒等做出了巨大的贡献,让千万参战的军人免受了疾病的侵扰。
接着,DDT被广泛用于农业,因为消除了病虫害,农业大幅度增收,50年代末全世界大约有500万人因此免于饿死。
米勒因为第一个合成了高效有机杀虫剂DDT,并广泛用于农业、畜牧业、林业和卫生保健事业,获得了1948年诺贝尔生理医学奖。
令米勒始料未及的是,DDT的危害也逐渐显露出来。
首先,昆虫体内产生了强大的耐药性,导致用量大幅度增加;第二,稳定高效曾被认为是优秀杀虫剂的一个特征,而正是这种特征导致农药残留,残留的农药进入生物体内逐渐富集后浓度增加产生毒性,结果是包括人在内的食物链动植物又受到了污染,大量动植物以及人类本身因此而死亡。
1973年1月1日,美国正式禁止使用DDT,中国也于1983年正式禁止使用。
一.自然观的涵义:自然观就是对自然界的总的看法。
辩证唯物主义认为自然界是处在永恒运动、变化、发展中的物质世界;自然界一切现象都是对立统一的,它们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自然界的发展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前提和基础;人对自然界认识的基础是人所引起的自然界的变化。
马克思和恩格斯为适应自然科学和哲学发展的需要,科学地概括和总结当时自然科学发展的最新成就,创立了马克思主义哲学体系,揭示了自然界、社会和思维发展的一般规律,阐明了辨证唯物主义的自然观。
二.辨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的特点:1.将自然界、人类和社会历史统一起来,看成一个统一的自然历史过程,遵循着统一的客观辨证法德规律,用彻底的唯物主义原则把它们作为统一的物质世界加以考察。
自然辩证法论文
论科学精神的重要性摘要:科学是人类进步的重要推动力量。
在现代社会发展中,科学受到了人们越来越大的重视。
但是人们对于科学的重视更多的是关注科学的成果及其发挥的社会作用,而对于培育科学精神却有所忽视。
人们进行科学活动,获得科学认识,不仅需要从现实生活方面获得根本的推动力、需要知识经验的积累以及思维方式的训练,还需要科学研究者具有科学精神。
科学精神是科学研究的精神力量支撑。
没有科学精神,科学就不能发展。
关键词:科学科学精神推动力经验思维方式发展一、科学精神的定义及实质科学精神就是坚持以科学的态度来看待问题、评价问题而不是借用飞科学或是伪科学的手段。
科学精神源于人类在追求真理的过程中形成的理性思维与实证传统。
它随着科学实践而不断丰富、升华与传播,是不断创新的精神,已成为现代社会的普遍价值与人类宝贵的精神财富。
科学精神的内涵大致表现为:求实精神、实证精神、探索精神、理性精神、创新精神、独立精神和原理精神。
一般来说,科学精神只能通过了解科学规范而得到理解。
科学规范既是技术的又是道德的。
从技术上说要求怀疑态度、实证标准和共享成果;在道德上它们就是独立、自主、诚实和无私。
这些规范所表现的精神最简单的概括就是“追求真理”,在更广泛适用的意义可以把它说成“事实就是”。
由此,“追求真理、实事求是”是科学精神最为基本的内核,或者说构成科学精神的底色。
科学警示是指由科学性质所决定并贯穿于科学活动之中的基本的精神状态和思维方式,是体现在科学知识中的思想或理解。
一般认为追求认识的真理性,坚持认识的客观性和辩证性,是科学精神的首要特征。
二、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一般地说,科学精神是关于“事实的知识”,是对“事实”的“真”的追求,要求知识符合事实,解决“是与非”、回答“是不是真”的问题。
人文精神是关于“价值的知识”,是对于“价值”和“善”的追求,要求行为要符合道德,解决“善与恶、丑与美”、回答“应当怎样”的问题。
我们常说确立真确的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我们的行为、做任何一件事,要有明确的意义、正确的目标、符合社会理想和信念,要有高尚、善良、纯洁和健康的情操与精神,真善美的生活态度等。
自然辩证法 科学精神
第八课 科学精神
一、概念
• 科学精神是对不同的具体学科的具体 知识、具体方法所具有的内在的、共 同的本质的概括与抽象,它来自于具 体学科知识与方法,但又不同于具体 学科知识与方法,是关于科学的基本 看法和根本观点,是一切具体科学所 共同具有的与一切非科学、伪科学相 区别的本质所在。
二、科学精神的基本内涵
•2、凡不具备可检验 特征的就不是科学, 而是非科学。
• 3、伪科学。伪科学是 反科学的,但在表面上 又要打扮成科学的样子。
• 4、反科学。反科学主要是对科 学的批判性、否定性的思想, 它看到科学并非万能,还存在 着这样那样的问题,甚至可能 带来危害,反对用科学取代其 他的人类精神成果。
五、弘扬科学精神,批判一切形式 的伪科学。 • 反对:迷信、崇拜科学;反对:一 切形式的迷信和以科学作伪装的伪 科学。 • 提倡科学精神应该反对任何形式的 伪科学,但对于非科学,则不能简 单地否定,要反对科学万能论。
四、科学、非科学、反科学、伪科 学
• 1、科学有以下重要特征: 经验性;精确性;可检验 性。 • 可检验性是科学最关键的 特征 。
• 可检验性说明,实验方法是科学的 根本标志,实验结果必须具备可重 复再现的特点。实验方法及由此建 立的实验科学,将现代科学与神学、 艺术、伦理等区分开来。可检验性 必须是符合科学精神的检验,而不 能单凭直观的经验现象来检验。
• 1、求真务实精神。这 是科学精神的核心内涵。 • 2、开拓创新。
三、科学精神的具体内涵
• 1、理性精神。反对一切形式的主观主 义、神秘主义和蒙昧主义。 • 2、分析精神。分析的关键是明确研究 对象的诸要素,分析诸要素间的相互 关系,然后揭示其规律,建立起相应 的理论框架,分析必须建立在准确的 基础上,不能模糊。
自然辩证法 考试论述题
1.什么是自然辩证法答:自然辨证法是马克思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研究对象是自然界发展和科学技术发展的一般规律、人类改造自然的一般方法以及科学技术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自然辨证法的创立与发展同哲学与科学技术的进步密切相关,是马克思主义关于科学与社会关系的已有成果的概括和总结。
自然辨证法是研究认识自然、改造自然的方法论,其基本内容有三大块:自然观、科学观和方法论。
1)辩证唯物主义的自然观。
自然观是人们对自然界的总体看法。
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是马克思主义关于自然界的本质及其发展规律的根本观点。
它旨在对自然界的存在方式、演化发展以及人和自然的关系,做出唯物的同时又是辩证的说明。
2)辩证唯物主义的科学技术观。
科学技术观是人们对科学技术的总体看法。
辩证唯物主义科学技术观是马克思主义关于科学技术的本质及其发展规律的根本观点。
按照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辩证法既是人类认识和改造自然必须遵循的规律,也是发展科学技术必须遵循的规律,科学和技术无论是作为一种认识现象或者是作为一种社会现象,其自身的发展规律,都是唯物辩证法的普遍规律在科学技术发展中具体、生动的表现。
3)辩证唯物主义的科学技术方法论。
科学技术方法论是人们对自己从事科学技术研究所运用的认识和实践方法的哲学概括。
辩证唯物主义的科学技术方法论是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类认识自然和改造自然的一般方法的理论。
它以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为指导,在现代科学技术发展的水平上对各门科学技术的研究方法做出概括和总结,来阐明科学问题与科学事实、科学抽象与科学思维、科学假说与科学理论、技术研究与技术开发以及现代系统科学的方法论,并揭示各种科学方法之间的联系和过渡。
2.概述创造性思维4阶段(可自己减少)答:创造性思维,是一个因人而异的过程。
它没有一套固定的模式和规则,没有公式、没有时间表。
目前被多数人接受的是包括准备、孕育构思、潜伏顿悟和验证完善四个阶段的过程模式:第一,准备阶段。
在这个阶段,思维者主要是通过学习或搜集资料,在自己头脑中形成概念,有意识地为他所规划的创造项目进行准备。
自然辩证法
论科学精神的重要性随着自然科学重大发展,自然科学对现在人类生活产生了重大的影响,在的二十一世纪中,这一点是没有疑问的。
在对自然科学的追求、探索中,我们逐渐形成了一种非功利的、追求真理的精神----科学精神。
科学精神,它一方面约束科学家的行为,是科学家在科学领域内取得成功的保证;另一方面,又逐渐地渗入大众的意识深层。
科学精神是至关重要的,只有在科学精神的的指导下,我们才能在以后的学习和工作过程中取得突破,获得成功。
在我上中学时,我们的学习中就说,科学是人类进步的重要推动力量。
在现代社会发展中,科学技术成了第一生产力。
因此,科学受到了人们越来越大的重视。
但是人们对科学的重视更多的是关注科学的成果及其发挥的社会作用,而对于培育科学精神却有所忽视。
人们进行科学活动,科学认识中,不仅需要从现实生活中获得知识经验的积累以及思维方式的训练,还需要科学研究者具有科学精神。
科学精神是科学研究的精神力量支撑。
没有科学精神,科学就不能发展。
那么我首先就仔细的给大家讲讲什么是真正的科学精神。
所谓科学精神,是指人类在长期的科学实践活动中逐渐积累和发展起来的一种具有规范和指导价值的特殊气质:它不仅是科学文化结构中最为稳定的要素,是科学的生命和灵魂,而且它还是构成个体科学素养的最为基本的要素。
首先,我要谈到的就是科学精神中的怀疑精神。
孟子曰:’尽信书不如无书’。
科学的态度首先就是怀疑,它要求人们凡事都要问一个“为什么”,追问它“究竟有什么根据”,打破沙锅问到底,而决不轻易相信。
作为一个本科室物理系的学生,清楚的一个物理学家牛顿的真实故事。
牛顿看见苹果坠地这件很平常的事,却引起他的疑问:苹果为什么会坠地呢?经过长期的艰苦探索,终于导致万有引力定律的发现。
所以,正是怀疑问题激发我们去学习,去发展知识,去实践,去观察,在怀疑中发现问题,考察问题,分析问题,最后解决问题。
通过思想政治的学习,我们知道,科学是在不断地探索中完善修正的。
梳理自然的普遍法则,科学的精神气质与自然辩证法的精神实质
梳理自然的普遍法则,科学的精神气质与自然辩证法的精神实质(读书报告)一、前言自然观是人们对自然界的根本看法或总观点,它既是世界观的重要组成部分,又是人们认识和改造自然的方法论。
自然观以概括和总结自然科学的重大成果为基础,并且随着自然科学领域中划时代的发现,必然会改变自己的形式。
历史上最有影响的三种自然观是:古希腊朴素辩证法自然观,17、18世纪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19世纪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
20世纪在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的基础上,总结概括现代科学技术新成就产生的系统自然观和生态自然观,是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的发展。
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在概括总结自然科学发展成就的基础上,揭示自然界物质的客观实在性以及自然界的存在方式和演化发展。
因此,要密切结合19世纪自然科学的发展,阐述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创立的自然科学基础和自然哲学思想渊源,掌握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的基本观点。
自然辩证法是介于马克思主义哲学与自然科学、技术之间的具有相对独立性的学科。
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的创立,意味着凌驾于自然科学之上的、思辨地构造体系的自然哲学的终结。
它无论对于马克思主义学说的完善,对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发展,还是对于自然科学哲学问题的研究、促进科学技术的进步,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二、自然的普遍法则自然界没有孤立的事物,万事万物之间都具有普遍的内在联系。
这种普遍的联系正反映了自然的普遍法则。
而事物本身又是在不断运动和发展,其内存在着肯定因素和否定因素。
肯定因素促进事物的发展,否定因素促进事物的灭亡。
因果相连,表象反映着事物的本质,必然决定着偶然并通过偶然来反映。
自然的普遍法又有以下几种:矛盾法则,世界是相互矛盾又相互联系的物体组成的,矛盾的双方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相互发展,在一定条件下会互道位置;运动相对性法则,这个世界的物体运动史绝对的,不运动是相对的;系统结构稳定法则,这个世界的系统稳定最简单机制是有方向性的一物制约一物或一物依存一物的三个以上(含三个)结点的闭合环形链。
自然辩证法结课论文:科技工作者的信仰与科学精神
科技工作者的信仰和科学精神摘要:在全球化背景下,应进一步认识哲学和自然科学之间的联系,积极倡导科技工作者树立正确的哲学信仰与科学精神.因为哲学思想携带的科学精神,既是推动科学不断发展的精神源泉,也是人们科学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一种精神力量.哲学要演绎时代精神,离不开自然科学的推动;自然科学要推动社会的进步发展,离不开哲学的指导.人类社会离不开哲学思维的追问和反思,也离不开科学的实践.我们需要做的就是把哲学和科学统一于实践过程中,创造一个绿色和谐的社会。
关键字:哲学自然科学信仰发展社会正文:科学与人文是人类理解世界的两种方式,它们如人的双脚、鸟的两翼相互依存。
科学需要人文关怀,人文也需要科学提升,科学与人文的互摄产生了“科学文化”这种崭新的文化形态,凭以消解科学异化与人文浮躁的社会现象。
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科学与人文的对话与交融成为时代的鲜明特色。
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快,从事自然科学研究的科技工作者也应该注重中西文化之间、新旧文化之间的交流和互补,为自身科研的开展以及自身素质的培养提供理论支撑、哲学指导以及思想的后盾。
一、中国传统哲学思想对现代自然科学观的启迪与李约瑟同时的玻尔,在1937年访问中国时发现了道家的太极图,为互补原理找到了哲学上的基础。
因为道家太极图的阴阳鱼互咬正是体现了阴阳相生相克,相反相成的哲理。
面对着诱人的中国传统文化,他说:“我们在这里面临着人类地位所固有的和令人难忘的表现在中国古代哲学中的一些互补关系[1]。
”这似乎表明他深刻地认识到道家的太极图正是他心目中对互补原理的最佳表述。
中国古代伟大思想家的真知灼见曾使玻尔倾倒。
量子论的中心思想是互补性。
这种思想在西方似乎是革命性的,在中国却是一种自然的思想方法。
惠勒在宇宙学研究中提出了“从无到有”的生成假说,使他惊讶的是,中国哲学家早在三千年前就已提出了这种思想。
他的“质朴性原理”同老子的“道”也是相通的。
“耗散结构理论”的创立者普里高津认为中国的道家思想中具有“自组织”和“自发运动”的思想,这与西方传统结合起来,也许能导致一种面向未来的自然模型。
自然辩证法课程要着重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
2、自然辩证法课程如何培养学 生的科学精神
2、自然辩证法课程如何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
(1)传授科学思维方法:自然辩证法课程注重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方式,强 调实证、逻辑和系统的思考方式。例如,通过引入控制变量、对比实验等科学方 法,让学生学会如何探究自然现象背后的规律。此外,课程还强调理论和实践相 结合,指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3、自然辩证法课程在培养学生 科学精神方面的优点
3、自然辩证法课程在培养学生科学精神方面的优点
(1)激发探索欲望:自然辩证法课程通过引导学生了解自然科学的前沿知识, 使其对未知领域产生浓厚兴趣,激发探索和求知的欲望。
3、自然辩证法课程在培养学生科学精神方面的优点
(2)培养批判性思维:自然辩证法课程注重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教导学 生在面对信息和观点时能够进行合理的质疑和评判。这种思维方式有助于学生在 今后的学习和工作中具备独立思考和判断能力。
2、自然辩证法课程如何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
(2)培养创新精神:自然辩证法课程科学技术的发展动态,向学生介绍最新 的科技成果和创新思维。通过课堂讨论、案例分析等方式,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 见解和创意,培养其具备独立思考和创新能力。
2、自然辩证法课程如何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
(3)强化实践能力:自然辩证法课程注重实践教学,组织学生开展实验、调 研等活动。学生在实践中验证所学知识,提高动手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 实践环节也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和社会责任感。
自然辩证法在应对互联网科学挑战中的应用
最后,自然辩证法可以为我们提供正确的价值观念,引导我们处理好互联网 发展中的各种利益关系,避免片面追求经济利益而忽视社会和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结论
结论
自然辩证法与互联网科学在很多方面都存在紧密的。互联网科学的快速发展 为人类社会带来了巨大的变革,但同时也带来了一些挑战。自然辩证法作为一种 科学的哲学方法论,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应对这些挑战。通过运用自然辩证法的 观点和方法,我们可以更为深入地理解互联网科学的本质和发展规律,同时也可 以提出更为有效的应对策略。因此,我们应该加强对自然辩证法的学习和研究, 以便更好地应对互联网科学带来的各种挑战和机遇。
自然辩证法问答题
12、可持续发展:“可持续发展是既能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需要的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强调可持续发展是长期的、全局的、支持全球人类持续进步的道路。
<2>. 学术界对“李约瑟悖论”的探讨
(1)从社会经济发展上找原因,认为导致中国近代科技落后的根本原因在于封建自然经济的阻碍,没有确立资本主义生产方式。
(2)从观念上层建筑找原因,认为儒学文化对科学的排斥是近代科学末在中国发展起来的深层次原因。
(3)从政治上层建筑找原因,认为明清封建大一统政治体制的专制统治阻碍了近代科学在中国的兴起。
3.如何理解“李约瑟悖论”的涵义,并思考探讨这一命题的重大现实意义。
李约瑟难题:著名的英国科技史学家李约瑟曾经提出过一个有关中国的科技与人文的问题:“从公元前1世纪到公元11世纪的漫长岁月中,中国人,在应用自然知识满足人的需要方面,曾经胜过欧洲人,那么,为什么近代科学革命没有在中国发生呢?”一些答案为:
试述科学精神与民主精神的关系?
答:科学精神是人类长期科学活动中逐渐形成和不断发展的一种主观精神状态。在社会建制层面,科学精神是科学共同体的理想化社会关系准则,这就是科学社会学的创始人默顿所称的科学的精神气质。默顿认为,普遍性、公有性、无私性和有条理的怀疑主义等作为惯例的规则构成了现代科学的精神气质。科学精神包括:1)求真务实精神;2)开放精神;3)民主精神。
13、发散思维:所谓发散思维,是指在解决问题时,思维能不拘一格地从已有的信息中尽可能扩展开去,朝着各种方向去探索各种不同的解决途径和答案。
14.对称性破缺:原来具有较高对称性的系统出现不对称因素,其对称程度自发降低,这种现象叫做对称性自发破缺。
自然辩证法3.4.题
3.什么是科学精神?举例说明其重要性科学精神是从科学研究的过程和成果中所显示出来的科学本身所独有的一种精神气质,以及与之相应的科学思想、科学方法。
是科学价值的核心。
是坚持以科学的态度看待问题、评价问题而不借用非科学或伪科学的手段。
科学精神是人们在长期的科学实践活动中形成的共同信念、价值标准和行为规范的总称.科学精神就是指由科学性质所决定并贯穿于科学活动之中的基本的精神状态和思维方式,是体现在科学知识中的思想或理念.科学精神应包括14个方面的特征:执着的探索精神:根据已有知识、经验的启示或预见,科学家在自己的活动中总是既有方向和信心,又有锲而不舍的意志.创新改革精神:这是科学的生命,科学活动的灵魂.虚心接受科学遗产的精神:科学活动有如阶梯式递进的攀登,科学成就在本质上是积累的结果,科学是继承性最强的文化形态之一.理性精神:科学活动须从经验认识层次上升到理论认识层次,或者说,有个科学抽象的过程.为此,必须坚持理性原则.求实精神:科学须正确反映客观现实,实事求是,克服主观臆断.求真精神:在严格确定的科学事实面前.科学家须勇于维护真理,反对独断、虚伪和谬误. 实证精神:科学的实践活动是检验科学理论真理性的唯一标准.严格精确的分析精神:科学不停留在定性描述层面上,确定性或精确性是科学的显著特征之一.协作精神:由于现代科学研究项目规模的扩大,须依靠多学科和社会多方面的协作与支持,才能有效地完成任务.民主精神:科学从不迷信权威,并敢于向权威挑战.开放精神:科学无国界,科学是开放的体系,它不承认终极真理.功利精神:科学是生产力,科学的社会功能得到了充分的体现,应当为人类社会谋福利.可重复和可检验:科学是正确反映客观现实,实事求是,研究规律并用于改造客观的知识.研究客观规律(在一定条件下,就必然出现的事情)就应具备可重复、可检验原则.因此掌握规律就可以预测和改造客观事物.例如:经济学就应该研究物质交换的本质规律,而不是经济现象.实践精神:离开实践,科学毫无意义和真实性.从结构来看,科学精神具有三个层次:第一,认识论层次,主要表现为科学认识的逻辑一致性和实践的可检验性等规范,它们直接体现了科学的本质特征,构成了全部科学精神的基础;第二,社会关系层次,美国著名科学社会学家默顿揭示的四条规范——普遍性、公有性、无私利性和有条理的怀疑论,就是这一层次上科学精神的基本内容;第三,价值观层次,科学通过求真,可以达到求美、求善,科学把追求真善美的统一作为自己的最高价值准则,这是科学精神的最高层次.科学的伦理精神体现在以理性为基础、以创造为中介的各种关系之中,无论理性精神也好,创造精神也好,其最终表现必然在于对待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之中,伦理精神便是对相互关系的规范和调节.因此,伦理精神是整个科学精神结构的核心所在,科学精神不仅内蕴伦理精神,而且还外在为对人们行为的规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概念
• 科学精神是对不同的具体学科的具体 知识、具体方法所具有的内在的、共 同的本质的概括与抽象,它来自于具 体学科知识与方法,但又不同于具体 学科知识与方法,是关于科学的基本 看法和根本观点,是一切具体科学所 共同具有的与一切非科学、伪科学相 区别的本质所在。
二、科学精神的基本内涵
• 5、民主精神。就是科学研究中的平 等。
• 6、批判精神。反对将一切科学理论神 圣化、僵化。
四、科学、非科学、反科学、伪科 学
• 1、科学有以下重要特征: 经验性;精确性;可检验 性。
• 可检验性是科学最关键的 特征 。
• 可检验性说明,实验方法是科学的 根本标志,实验结果必须具备可重 复再现的特点。实验方法及由此建 立的实验科学,将现代科学与神学、 艺术、伦理等区分开来。可检验性 必须是符合科学精神的检验,而不 能单凭直观的经验现象来检验。
• 1、求真务实精神。这 是科学精神的核心内涵。 • 2、开拓创新。
三、科学精神的具体内涵
• 1、理性精神。反对一切形式的主观主 义、神秘主义和蒙昧主义。
• 2、分析精神。分析的关键是明确研究 对象的诸要素,分析诸要素间的相互 关系,然后揭示其规律,建立起相应 的理论框架,分析必须建立在准确的 基础上,不能模糊。
• 3、实证精神。该精神是科学方法论的 灵魂。实证精神最根本的就是一种客 观的态度,尽量不受主观因素的影响 ;
客观性还意味着普遍性,即一切科学 知识与理论都是能够被可重复检验的, 而不是个体性的神秘的体验;实证还 体现于实用,是科学的实用价值所在。
• 4、开放精神。科学研究应该是兼收并 蓄的,应该有一种宽容精神,允许不 同的观点和不同探索的存在。
• 反对:迷信、崇拜科学;反对:一 切形式的迷信和以科学作伪装的伪 科学。
• 提倡科学精神应该反对任何形式的 伪科学,但对于非科学,则不能简 单地否定,要反对科学万能论。
•2、凡不具备可检验 特征的就不是科学, 而是非科学。
• 3、伪科学。伪科学是 反科学的,但在表面上 又要打扮成科学的样子。
• 4、反科学。反科学主要是对科 学的批判性、否定性的思想, 它看到科学并非万能,还存在 着这样那样的问题,甚至可能 带来危害,反对用科学取代其 他的人类精神成果。
五、弘扬科学精神,批判一切形式 的伪科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