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待戈多 评价

合集下载

《等待戈多》的艺术特色

《等待戈多》的艺术特色

《等待戈多》的艺术特色
简介:
1、《等待戈多》是一部反传统、反理性的剧作。

呈现在我们面前的是一个非理性的世界。

2、剧本通过两个流浪汉永无休止而又毫无希望的等待,揭示了世界的荒诞与人生的痛苦,表现了现代西方人希望改变自己的生活处境但又难以实现的绝望心理。

艺术特色:
1、荒诞剧的主要特征有:荒诞、抽象的主题;支离破碎的舞台形象;奇特怪异的道具功能。

2、《等待戈多》中完全抛弃了传统戏剧的情节结构,有意将生活撕成毫无内在联系的断片碎块。

从表面上看,根本没有戏,但这不可思议的东西却恰恰是《等待戈多》独特的艺术手法。

作者采用的这种“荒诞”的艺术形式,正好表现出现代西方社会正经历着难以克服的精神危机。

3、剧作用“直喻”的方法强化了“纯粹戏剧性”。

作者通过非理性的夸张,利用各种舞台手段让舞台形象、灯光、道具“说话”,把内在的思想变为视觉形象,以达到使人物感情外化的目的。

等待戈多赏析分析剧中人物

等待戈多赏析分析剧中人物

从《等待戈多》中看对生活的‎思考《等待戈多》被评论为是“表现对美好的‎或美好的生活‎的期待而不可‎得,隐喻的是人类‎对现状和未来‎处于茫然无措‎甚至绝望的境‎地。

”我赞同这样一‎种说法,《等待戈多》带给人的感觉‎是茫然、荒诞,但是另一方面‎,对于这种说法‎还有一种补充‎,那就是它隐隐‎的透着积极的‎一面。

《等待戈多》留给人更多的‎是对生活的思‎考,思考我们自己‎又是怎样面对‎着自己的生活‎。

《等待戈多》中的主人公弗‎拉基米尔和爱‎斯特拉冈,一直处在一个‎等待的状态,他们在等待戈‎多,但是他们甚至‎都不知道戈多‎是谁,就只是一味的‎等待。

时间在等待中‎变得虚无,而生命也在等‎待中静止。

每一天都是同‎样的重复。

而虚无的另一‎面是将死亡也‎变成了无聊的‎消遣。

文中有这样一‎段对话:“弗拉基米尔:不错,可是咱们等待‎的时候干什么‎呢?”“爱斯特拉冈:咱们上吊试试‎怎么样。

”也许在空虚无‎聊的生活中,才会有这种对‎话。

在剧本的一开‎始,弗拉基米尔便‎有一段自己的‎独白“我开始拿定主‎意。

我这一辈子老‎是拿不定主意‎,老是说,弗拉基米尔,要理智些,你还不曾什么‎都试过哩。

于是我又继续‎奋斗。

”他们两个人都‎在生活中等待‎,也曾有反思,但是那些反思‎仅仅限于思想‎上而已。

或者说对自己‎应该做什么,应该要怎样做‎,有了一个很模‎糊的概念。

可是在思考过‎后,依旧按照老样‎子去生活。

这样一段独白‎,好像是对生活‎朦胧的质问。

“要理智些”“老是拿不定主‎意”这不就是我们‎最平常的状态‎麽。

从全剧来看,弗拉基米尔一‎直处在一个等‎待的状态。

他的“奋斗下去”究竟指的是什‎么,我想可以从“还不曾什么都‎试过”来理解,奋斗就是指去‎尝试做别的事‎情。

那么这样的独‎白可以看做是‎他希望改变生‎活的愿望。

但是他的等待‎并没有给他的‎生活带来任何‎的新意。

我们很多时候‎也在对自己的‎生活做出反省‎和思考,但是这样无聊‎空虚的等待只‎能带来越来越‎消极懈怠的生‎活状态,即便是有了思‎考依旧是于是‎无补。

《等待戈多》赏析

《等待戈多》赏析

《等待戈多》赏析《等待戈多》是贝克特的代表作,也是20世纪西方戏剧所取得的重要成果。

《等待戈多》是贝克特写的一个“反传统”剧本,也是荒诞派戏剧的奠基作之一。

它于1953年1月在巴黎巴比伦剧院首演后,立即引起了热烈的争议,虽有一些好评,但很少有人想到它以后竟被称为“经典之作”。

该剧最初在伦敦演出时曾受到嘲弄,引起混乱,只有少数人加以赞扬。

1956年4月,它在纽约百老汇上演时,被认为是奇怪的来路不明的戏剧,只演了59场就停演了。

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它获得了广泛的好评和承认,被译成数十种文字,在许多国家上演,成为真正的世界名剧。

这是一个两幕剧,出场人物共有5个:两个老流浪汉——爱斯特拉冈(又称戈戈)和弗拉季米尔(又称狄狄),奴隶主波卓和他的奴隶“幸运儿”(音译为吕克),还有一个报信的小男孩。

故事发生在荒郊野外。

第一幕。

黄昏时分,两个老流浪汉在荒野路旁相遇。

他们从何处来,不知道,唯一清楚的,是他们来这里“等待戈多”。

至于戈多是什么人,他们为什么等待他,不知道。

在等待中,他们无事可做,没事找事,无话可说,没话找话。

他们嗅靴子、闻帽子、想上吊、啃胡萝卜。

波卓的出现,使他们一阵惊喜,误以为是“戈多”莅临,然而波卓主仆做了一番令人目瞪口呆的表演之后,旋即退场。

不久,一个男孩上场报告说,戈多今晚不来了,明晚准来。

第二幕。

次日,在同一时间,两个老流浪汉又来到老地方等待戈多。

他们模模糊糊地回忆着昨天发生的事情,突然,一种莫名的恐惧感向他们袭来,于是没话找话、同时说话,因为这样就“可以不思想”、“可以不听”。

等不来戈多,又要等待,“真是可怕!”他们再次寻找对昨天的失去的记忆,再次谈靴子,谈胡萝卜,这样“可以证明自己还存在”。

戈戈做了一个恶梦,但狄狄不让他说。

他们想要离去,然而不能。

干嘛不能?等待戈多。

正当他们精神迷乱之际,波卓主仆再次出场。

波卓已成瞎子,幸运儿已经气息奄奄。

戈多的信使小男孩再次出场,说戈多今晚不来了,明晚会来。

《等待戈多》读后感

《等待戈多》读后感

《等待戈多》读后感《等待戈多》是法国戏剧大师萨特的代表作之一,被誉为现代戏剧的经典之作。

该剧探讨了人生的意义、存在的焦虑以及个人自由与责任的关系,引起了我深深的思考。

《等待戈多》的剧情非常简单,整个故事发生在一个荒凉的地方,只有一棵死树和一个小石头座椅。

两个主角加齐和维隆,终日等待着一个人叫做戈多的出现,但是戈多从未出现过。

他们之间常常互相斗嘴,但又无法离开对方。

他们的等待与希望成为了剧中的主题。

通过加齐和维隆的角色,萨特巧妙地揭示了人类的本质。

他们通过互相攻击来缓解无聊和虚无感,却又依赖彼此。

他们试图通过一次又一次的承诺来给自己希望,但每次戈多都没有出现,他们的希望逐渐消失。

他们陷入了恶性循环中,无法摆脱。

这种等待戈多的行为也反映了现实生活中的许多人的状态。

我们常常在物质与欲望的追求中迷失自我,追求一种不存在的完美以及无法实现的幸福。

我们不断地等待外界的认可和善意,却又往往无法得到。

我们追求的东西常常只是一个幻想,一种从未存在过的虚幻。

而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也丧失了自己的独立性和自由。

《等待戈多》还深刻地揭露了人类的自由与责任的关系。

加齐和维隆通过等待戈多来逃避自己的责任和选择。

他们的存在就是一种逃避,一种对现实的拒绝。

但他们也明白,只有通过行动,才能发掘生命的意义。

萨特在剧中通过加齐的台词“行动即真理”来表达这一思想。

他认为每个人都有权利去塑造自己的生活,去创造自己的意义。

只有通过积极的行动,我们才能找到生活的真理,实现我们真正的自由。

《等待戈多》给了我很大的启发和思考。

在这个充满焦虑和迷茫的时代,我们常常陷入迷失和无能为力的状态。

我们等待着某个人或某个事物的到来,期待着某个时刻的到来,但往往会失望和沮丧。

但是,我们不能停止等待,不能停止寻找自己的意义和价值。

我们需要积极地行动起来,创造自己的生活,找到自己的真正的自由和责任。

通过读完《等待戈多》,我认识到人生的意义并不在于等待,而是在于行动。

《等待戈多》赏析

《等待戈多》赏析

《等待戈多》赏析这是一部妙剧!《等待戈多》形式荒诞,内容荒诞,人物荒诞,好在主旨不荒诞。

这种文学作品的好坏,往往是见仁见智。

就像《黑暗中的舞者》,n多人看不懂,不知道它想说什么,但是作为一种电影创作方式,它又是具有开拓性的成就。

再如梨花体,你说赵丽华这样写东西好不好在这之前,没有人这样写东西,她倒也开创了一门新的创作手法,文学创作应是自由且多样的,这倒不错。

但是你说她的内容好不好我看不过尔尔。

我想说明的是,一种新的文学表现手法出现的时候,它具有本身的创新性和在此领域的开拓性,但不能说明它就是一部好作品,只有当形式和内容互相统一的时候,才算之成功。

我对《等待戈多》并不感冒,不过我承认它是一部成功的荒诞派戏剧。

这部作品的成功与否,我认为至关重要的是看它所表达的思想。

单从一个人物或一段语言来分析全文的主旨是不可取的,所以我选择了几个设问来表现它的用意。

戈多是谁这是读懂此作品必须了解的问题,套用一句话,一千人眼中有一千个戈多。

我认为戈多是“GOD”的谐音,即上帝,即希望。

文中没有指明戈多是谁,甚至连戈多本身的性质都没有告诉我们。

我说它是希望,不是贸贸然。

戈多这个词出现的时候,艾斯特拉刚和弗拉基米尔两人都处于无所事事的状态,不明白前方的道路什么样,而结局是他们明白了似乎应该“各干各的”,我认为这即是希望所在,管他们后来是坐着不动还是分道扬镳,总之他们有一刻是明白自己的前路,戈多起作用了。

究竟戈多有没有出现呢似乎文中只交代了一个孩子,我认为他就是戈多,他就是希望。

是谁带给艾斯特拉刚和弗拉基米尔新的思考,是谁让他们两个死心,是谁告诉他们这个世界上还有放山羊和放绵羊这两件事儿做就是那个声称自己见过戈多的那个孩子!戏剧的结局有点让我纳闷,为什么要以坐着不动来结尾。

我想,这出戏剧是否是要让我们来选择他们是不是离开了这颗大树希望的出现是在他们两个明白自己曾经所做的劳动和以后该做的劳动,而希望的实现在于他们有没有离开那个地方去追求新的生活。

等待戈多读后感

等待戈多读后感

等待戈多读后感
《等待戈多》是法国作家塞缪尔·贝克特的代表作之一,也是20世纪西方现代主义文学的经典之作。

这部小说以其独特的叙述方式和深刻的内涵深受读者喜爱。

通过对主人公戈多的等待和生活的描写,贝克特展现了人类的孤独、空虚和绝望,引发了读者对生命意义的深刻思考。

小说以一个名叫弗拉戈的人物为主角,他在一条路边的岩石上等待着一个叫戈多的人。

整个故事中,弗拉戈都在等待着戈多的到来,而戈多却从未出现。

这种无休止的等待给人一种无尽的孤独和绝望感,让人不禁思考人生的意义和价值。

在小说中,贝克特通过对弗拉戈的内心世界的描写,展现了人类的孤独和绝望。

弗拉戈在等待中渴望与戈多见面,但却又害怕见面后失去等待的意义。

这种矛盾的心理状态让人深思,人们在追求某种东西的同时,又害怕失去追求的意义,这种内心的挣扎和痛苦让人感同身受。

此外,贝克特还通过对弗拉戈与另外两个人物波佩和洛基的对话,揭示了人类的空虚和无意义。

波佩和洛基的对话中,充满了荒
诞和无厘头的言辞,让人感到人类的言语和行为是多么的虚无和荒谬。

这种对话让人深刻地反思人类的存在和生活的意义,引发了对生命的深刻思考。

通过对《等待戈多》的阅读,我深刻地感受到了贝克特对人类孤独、空虚和绝望的描写,以及对生命意义的深刻思考。

这部小说不仅在文学艺术上具有很高的价值,更是对人类生存状态的一种深刻反思。

读完这部小说,让我对生命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也让我更加珍惜眼前的一切,对生活充满了感恩和希望。

希望更多的人能够阅读这部小说,从中获得对生命的深刻思考和感悟。

读《等待戈多》读后感800字

读《等待戈多》读后感800字

读《等待戈多》读后感800字《等待戈多》读后感《等待戈多》是萨缪尔·贝克特的代表作之一,它讲述了两个男人等待着一个叫戈多的人到来的故事。

这本书一经问世,便引起了全球读者的极大兴趣。

本文作者也是其中之一,下面将分享我对这本书的理解和感受。

个人的阅读体验和感受我第一次读到《等待戈多》时,被它所展示的悲剧和魔幻效果所吸引。

这本书一开始看起来有点空洞和奇怪,但后来逐渐露出了它的真面目。

这本书并没有明确交代角色的身份和背景,只是通过对话和动作,使读者逐渐了解他们。

在这样的环境中,两个演员- 弗拉基米尔和埃斯特拉贝尔- 带着幽默、怕空虚、回忆、恐惧和错误,反复地走来走去,等待那个从来没有出现的神秘的人戈多的到来。

在等待戈多的过程中,两位演员之间的复杂情感和无尽的望眼欲穿让我非常的感动。

文章或书籍的重要性这本书的重要性在于它提出了许多关于人类生存和存在的问题。

等待戈多的本质是什么?等待的价值是什么?等待戈多究竟是意义重大,还是意义微末?这些问题之间的交错和重复被艺术化地表达出来,深深地触动了我的心灵。

贝克特作为一个后现代主义作家和戏剧家,用极端的手法表现了生活的苦涩和无望。

尽管这个剧目包含了极度的现实主义元素,它权衡了对语言和人物关系的重视,这与后现代主义将细节和信号视为同样重要的核心理念非常契合。

创新的思考和观点在这部剧本中,等待现象的本质被深入地探讨。

尽管等待本身是无意义的,但人们等待时间的价值具有意义,因为它是我们在世界上唯一的基础。

等待不仅是时间的障碍,也是对人性良心的挑战。

在这个无望的世界里,我们唯一能做的就是等待,而等待也是我们在这个世界上存在的理由。

我们等待生命中的真正意义;虽然我们可能无法找到它,但我们不能停止等待。

这种等待的价值并不在于等待本身,而在于它引导我们追求真正的自我和意义。

总之,《等待戈多》涉及了一系列让人深思的问题,它直截了当地展现了我们的人性和生存状态。

这个故事充满了诡异和悲剧,但它同时也探讨了我们对生命的体验和理解。

《等待戈多》观后感

《等待戈多》观后感

《等待戈多》观后感
《等待戈多》是爱尔兰剧作家塞缪尔·贝克特创作的一部荒诞派戏剧,讲述了两个流浪汉在等待一个名叫戈多的人的故事。

这部作品以其独特的表现形式和深刻的内涵,成为了荒诞派戏剧的经典之作。

这部戏剧的情节非常简单,两个流浪汉弗拉季米尔和爱斯特拉冈在一个荒凉的地方等待戈多的到来,他们一直在等待,却不知道戈多是谁,也不知道他什么时候会来。

在等待的过程中,他们遇到了各种各样的人,发生了许多荒诞的事情,但戈多始终没有出现。

这部戏剧的表现形式非常独特,它没有传统戏剧中的情节发展和人物塑造,而是通过荒诞的场景和对话来表达主题。

剧中的人物形象模糊,语言荒诞离奇,但正是这种荒诞和模糊,让观众更容易感受到作品所传达的深刻内涵。

《等待戈多》让我感受到了人生的荒诞和虚无。

弗拉季米尔和爱斯特拉冈一直在等待戈多的到来,但他们并不知道戈多是谁,也不知道他什么时候会来。

他们的等待似乎没有任何意义,但他们却一直在坚持。

这种荒诞和虚无,让我想到了人生中的许多事情,我们常常在等待一些未知的东西,却不知道它是否会到来,我们的等待是否有意义。

这部戏剧也让我感受到了人与人之间的孤独和隔阂。

弗拉季米尔和爱斯特拉冈在等待戈多的过程中,遇到了各种各样的人,但他们之间并没有真正的交流和理解,彼此之间充满了孤独和隔阂。

这让我想到了现代社会中的人们,我们虽然生活在一个拥挤的世界里,但彼此之间却常常感到孤独和隔阂。

《等待戈多》是一部非常深刻的作品,它以荒诞的形式表达了人生的真谛,让观众在笑声中感受到了人生的痛苦和无奈。

这部作品让我更加深刻地认识到了人生的意义和价值,也让我更加珍惜现在的生活。

荒诞画框里的荒诞世界----《等待戈多》评析

荒诞画框里的荒诞世界----《等待戈多》评析

荒诞画框里的荒诞世界----《等待戈多》评析贝克特?塞缪尔(1906——1900)的《等待戈多》是西方荒诞派戏剧的最主要的代表作品,虽然在这之前,荒诞派戏剧的另一位作家尤金?尤奈斯库的剧作《秃头歌女》、《椅子》、已在巴黎明上演,但真正标志着荒诞剧作崛起的,却是《等待戈多》。

这部剧于1953年在巴黎最初上演时就获得了巨大的成功,仅在巴黎主连演了三百多场。

该剧的支持者与反对者曾因对此剧毁誉褒贬争持不下,在休息厅里大打出手。

在巴黎的咖啡馆、洒吧间和街头巷尾,到处议论这出戏,两个熟人见面打招呼,一个问:你在干什么,另一个则回答:我在等待戈多。

1957年,旧金山演员实验剧团为圣昆廷监狱的1400名办犯演出《等待戈多》时,仅仅几分钟后,就吸引住了这些世界上最粗鲁的观众,并且在心灵深处使他们感到了震惊。

据说,从此以后,戈多剧中的台词、角色,都成了圣昆廷特有的语言和传说的一个永久组成部分。

1969年,主要是因为此剧,贝克特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

但是,当我们用传统的审美眼光观赏《等待戈多》时,又会觉得这部剧作是那么地难以理喻,甚至实在是难以卒读,难怪许多有经验的评论家、《等待戈多》观众都为此而惑不解呢。

据说,一位演员在演完《等待戈多》后,怒气冲冲地说:我根本不知道演的是什么意思。

这是一个谜,这又不是一个谜,且让我们来试作一番认真细致的剖析。

《等待戈多》是一个两幕剧,上场的人物共有五人:两个流浪汉——爱斯特拉冈(又称戈戈)和弗拉季米尔(又称狄狄),波卓和他的奴隶幸运儿,还有一个男孩。

故事发生两个黄昏。

这是一个没有情节的剧,所以,复述剧的内容是非常困难的。

第一幕,在荒郊野外的路旁,有一棵光秃秃的树,两个无家可归的流浪流在路旁相遇。

戈戈昨夜宿在一条沟里,这引起狄狄为,只要不是一个人的痛苦,那么,就是能够承受的了。

戈戈在费力脱靴子,这靴子显然使他很痛苦,但他却怎么也脱不下来,央求狄狄帮忙。

狄狄则认为自己处于思想的痛苦之中,他不停地脱下帽了窥视帽子里的东西,但什么也没找到。

20130325《等待戈多》赏析

20130325《等待戈多》赏析

艺术的“纯戏剧”方向发展,而把其艺术性中文学和哲学的那个向度丢掉了。
《等待戈多》的戏剧特征
一、马丁·埃斯林评荒诞派戏剧:
LOGO
“这类戏剧使批评家和戏剧评论家接受起来仍然莫名其妙„„假如说,一部好
戏应该具备构思巧妙的情节,这类戏剧则根本谈不上情节结构;假如说,一部好戏 凭的是精确的人物刻画和动机,这类戏剧则常常缺乏能够使人辨别的角色,奉献给 观众的几乎是动作机械的木偶;假如说,一部好戏要具备清晰完整的主题,在剧中 巧妙地展开完整地结束,这类戏剧既没有头也没有尾;假如说,一部好戏要作为一 面镜子照出人的本性,要通过精确的素描去刻划时代的习俗与怪癖,这类戏剧则往 往使人感到幻想与梦魇的反射;假如说,一部好戏靠的是机智的对答和犀利的对话, 这类戏剧则往往只有语无伦次的梦呓。”
《等待戈多》的戏剧特征
二、《等待戈多》的戏剧特征
2、打破传统的情节结构
LOGO
《等待戈多》就是一个没有情节的剧。幕启时两个流浪汉已等了好几天,而剧 终时他们还要继续等下去,舞台上似乎什么也没有发生,一切都是永远等待的过程。 贝克特就是用这样一部“什么也没有发生过的戏剧”,用一些畸形怪诞的舞台形象, 把他对世界的感受推到了痛苦的极点,把他所认识的,并要加以表现的世界和人生 的荒诞性变成了具体可观的视觉形象呈现在观众面前。
《等待戈多》接受史
一、初演的轰动
LOGO
《等待戈多》1953年在巴黎演出后,引起轰动,连演了三百多场,巴黎的咖 啡馆、酒吧间和街头巷尾,到处议论这出戏:两个熟人见面打招呼,一个问: “你在干什么?”另一个就回答:“我在等待戈多。”它可以说是荒讽派戏剧中 影响最深、最大的代表作 。其荒诞色彩和战后西方普遍的伤感失落情绪的表现而 轰动了整个西方,奠定了荒诞剧的文学地位。

贝克特《等待戈多》分析

贝克特《等待戈多》分析

《等待戈多》讲的并不是一个故事,而是探讨一种静态的情境。

“什么也没有发生,谁也没有来,谁也没有去,这实在糟透了。

”在一条乡间的路上,靠近一棵树有两个老流浪汉弗拉基米尔和埃斯特拉冈在等待着什么。

这就是剧中第一幕开头时的情境。

在第一幕结束时,有人告诉他们说,他们认为与之约好了的戈多先生不来了,但他明天一定会来。

贝克特的《等待戈多》《等待戈多》并不是荒诞派最早的剧本,但它却使荒诞派戏剧引起了广泛注意。

一九五三年一月,《等待戈多》在巴黎的一个小剧场——巴比伦剧场上演,由于其表现世界荒诞性的思想与迥异于传统戏剧的技法,使观众目瞪口呆,毁誉不一。

观众中间形成了两种力量。

誉之者对此剧持赞赏态度,他们声称,《等待戈多》“标志着法国的戏剧革命”,是“异化的里程碑”。

毁之者则对此剧大加批评。

两种力量在剧场休息室便各执一词,争得不可开交。

事后,女评论家玛丽亚·曼内斯评论该剧时说:“没有比它更糟的了”,“我他妈的一点也不懂”。

然而,人类总有这样一种好奇心理,越是遭到诋毁的东西,便越是引起人们的兴趣。

人们争先恐后地涌进剧场,观看此剧。

《等待戈多》一剧,仅在巴黎就上演了三百多场,引起了巨大轰动。

据说,演出期间,巴黎大街小巷与咖啡馆、酒吧间里,到处有人在议论此剧。

两个熟人见面寒喧,一个问“你在干什么”,另一个就说“我在等待戈多”。

《等待戈多》改变了早期荒诞派戏剧默默无闻、不为人知的状况。

几十年来,该剧被译成二十几种语言,在世界各国上演。

一九六一年,该剧获得了国际出版奖。

《等待戈多》不仅成为荒诞派的代表作,而且也成为二十世纪现代主义文学的经典作品之一。

《等待戈多》是一出两幕剧,剧中有五个人物。

两个流浪汉:爱斯特拉冈和弗拉季米尔,奴隶主波卓与他的奴隶幸运儿,此处还有一个报信的男孩子。

第一幕黄昏时分,在荒郊野外的一条小路上,有一棵光秃秃的树。

爱斯特拉冈正坐在一个土墩上费力地脱靴子,弗拉季米尔来了。

通过交谈,观众知道他们每天都要来到这个地方,等待一个叫戈多的人,但他们既不认识戈多,也不知道戈多什么时候来。

等待戈多赏析

等待戈多赏析

《等待戈多》(En attendant Godot),又译做《等待果陀》,是爱尔兰现代主义剧作家塞缪尔·贝克特的两幕悲喜剧,1953年首演。

《等待戈多》表现的是一个“什么也没有发生,谁也没有来,谁也没有去’’的悲剧。

作品着重表现人的心态、心理活动过程以及人的心理活动障碍。

作品中的人物没有鲜明的性格,作品没有连贯的故事情节。

《等待戈多》是戏剧史上真正的革新,也是第一部演出成功的荒诞派戏剧。

剧幕梗概第一幕,乡间一条路。

一棵树;黄昏。

老流浪汉爱斯特拉冈(昵称戈戈)坐在一个土墩上脱靴子,累得筋疲力尽也没能脱下来。

另一个老流浪汉弗拉季米尔(昵称狄狄)走上来,两个老朋友交谈几句。

狄狄更爱说话,老讲些似乎暗藏哲理的话:“希望迟迟不来,苦死了等的人。

你就是这样一个人,脚出了毛病,反倒责怪靴子。

”因为无事可做,戈戈提议说:咱们走吧。

狄狄回答:咱们不能。

戈戈:干吗不能?狄狄:咱们在等待戈多。

原来这就是他们来到此地的唯一目的,至于戈多是谁,为什么要等他,连他们自己也搞不清楚。

在等待中,他们没事找事,没话找话,吵架,上吊,啃胡萝卜。

突然传来一阵响声,一个人手拿鞭子,驱赶着另一个被绳子拴住脖子的人,出现在他们面前。

两人一阵惊喜,却马上发现来人并非戈多,而叫做波卓。

波卓手里牵的那个人,叫幸运儿。

戈戈和狄狄眼看着波卓残酷虐待幸运儿,又聆听幸运儿一番胡言乱语地“有声思想”。

之后,波卓赶着幸运儿离去,一个孩子上来报告说,戈多今晚不来了,明天晚上准来。

这时夜幕降临,戈戈再次提议离开,狄狄表示同意,但他们仍然坐着不动。

幕落。

第二幕,次日,同一时间,同一地点。

两个老流浪汉再次相遇,模模糊糊地回忆起了昨天发生的事情。

他们把前一天的对话和动作重复一遍,没完没了地说话打发时间。

他们把靴子穿上脱下,又扮演波卓和幸运儿,然后再吵架、再和好。

戈戈像昨天一样,又做了一个噩梦,狄狄也依然不让他说出来。

波卓又牵着幸运儿上场了,不过他已经瞎了眼睛,昨天晚上的威风一扫而空,也根本不记得曾经见过戈戈和狄狄。

粗谈《等待戈多》

粗谈《等待戈多》

粗谈《等待戈多》我并不懂戏剧,只是以一个观察者的眼光来看待这个对我来说陌生的东西。

从你给我借阅的书中了解到,《等待戈多》是一个荒诞派戏剧的代表作,很多人对此有各种看法,所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但是,我相信贝克特在写作的初衷绝对不是随意的写作,荒诞不等于荒唐,那么他是以怎样的心态写这部戏剧的呢?跑题一下,《等待戈多》是一个经典的著作,纵观古今中外,但凡称得上经典的作品无不和历史的大背景紧密相连。

有人说,“民族的才是世界的”;那么,同样,“时代的才是历史的”。

所以,我认为,要想理解《等待戈多》的本意也必须要把它和贝克特所处的时代背景融于一体。

粗看了此书,我有这样一个大体的感受——整个故事是个渴望和逃避新思想拯救心灵的故事。

从中可以看出作者贝克特是个矛盾的人,他敏感的内心终究要忍受无比的痛苦,因为剧中每个人都有贝克特的影子。

一、先聊聊剧中人物的特点。

书中有五个人物,爱斯特拉冈(简称拉冈),弗拉季米尔(简称垃圾),波卓,幸运儿,一个孩子。

对这几个人的性格内心的把握将直接影响到表演是否到位。

记得中国有个古人曾经曰过:听其言,观其行。

因此我对这几个角色内心的把握也不仅仅限于听其言。

其实,在这个剧中,大多言语恰恰是不重要的,剧中人毫无逻辑,有词无语的话只是表现了一种无聊之极,苍白无力,矛盾焦灼的心境。

只要是符合这个心境,说什么并不重要,我甚至可以按他的意思再给续上100段对白。

他们的内心更多是通过他们的动作鲜明的体现出来的。

我认为,拉冈是剧中真正的主角,他的内心形象也是和作者最为接近的。

他是生活在思想混乱的时代中,名副其实的心灵流浪汉。

他厌烦了没有思想的生活,他对获得新思想拯救的要求最为渴望。

垃圾的也渴望得到新思想的拯救,但是,他的态度相对消极,或许他已经基本适应了无思想的生活,他的行动基本是无意识的,是被感性带动的,或者说是被社会感性所驱动。

所以,他可以没心没肺地睡觉,可以扑向幸运儿,他的内心像墙头的草,随便哪个方向的风都可以让它摆动。

《等待戈多》读后感

《等待戈多》读后感

《等待戈多》读后感《等待戈多》是法国剧作家萨特的一部作品,属于反存在主义的代表作之一。

通过对两个人物的等待与无聊的描写,探讨了人类的存在与意义的问题。

这部戏剧以其独特的写作手法和思想内涵,深深地触动了我,引发了我对生命的思考和对人性的思索。

在《等待戈多》这个剧本中,作者以一种简约而清晰的故事结构,使得观众能够更加深入地理解他所探讨的哲学问题。

剧中的两个主人公,维尔和埃斯特尔,被困在一个没有出路的房间里,无所事事地等待戈多的到来。

整个剧本由几个重复的场景构成,维尔和埃斯特尔通过对话和行动,逐渐揭示出他们的存在是多么的空虚和毫无意义。

在剧中,作者通过对角色的塑造和对话的设置,将人类的无聊和恐惧直观地展示了出来。

维尔和埃斯特尔一度试图通过一系列娱乐和游戏来解除无聊,但最终他们发现这些都只是暂时的乐趣,他们的无聊感依然存在。

在等待戈多的过程中,维尔和埃斯特尔渐渐陷入了虚无和绝望的状态,对自己的存在感到困惑和迷茫。

这种直接而深刻的描写,使得我不禁思考起自己的生活,以及人类的存在和意义。

通过维尔和埃斯特尔的对话和心理描写,剧本中蕴含了许多关于自由意志和命运的思考。

维尔相信人类的存在是有目的和目标的,而埃斯特尔则认为人类的存在是无意义而荒谬的。

他们对人类的存在感到极度的恐惧和绝望,但却无法找到解决的办法。

这种无助和无力的状态,让我深深地感受到了人类在面对命运和自由意志时的困惑和焦虑。

《等待戈多》的意义和价值不仅仅在于它对生命和人性问题的思考,它还以一种戏剧性的方式传递了一种希望和鼓舞。

尽管剧中的两个角色一度处于毫无希望的状态,但他们依然在等待戈多的到来,希望能够找到一个意义和出路。

这种希望和鼓舞,让我意识到人类在面对困境和无聊时仍然具有坚持和追求的勇气。

通过阅读《等待戈多》,我深刻地感受到了萨特对于人类存在的思考和对于自由意志的追求。

剧中的维尔和埃斯特尔所经历的等待和无聊,给了我一种直击内心的触动和启发。

他们的经历和思考,让我认识到自由意志的重要性和存在感的意义。

《等待戈多》读书心得

《等待戈多》读书心得

《等待戈多》读书心得
《等待戈多》是法国作家塞缪尔·贝克特的作品,是一部戏剧作品。

我认为它是一部非常引人深思的作品,通过描述两个角色在荒凉的环境中的等待,反映了人类存在的本
质和意义。

故事中的两个角色,弗拉达和埃斯特拉贡,被困在一个没有出口的房间里,他们不知
道他们在等待什么,只是一直等待着戈多出现。

他们的对话中充满了荒谬、无聊和重复,时间似乎停滞不前。

这种紧张而无望的等待,让我感到压抑和迷茫。

通过这个故事,贝克特揭示了人类存在的痛苦和孤独。

我们经常感到寂寞和无助,不
知道自己的存在意义是什么。

我们在生活中经历着无数的重复和无聊,好像永远无法
摆脱这种状态。

但是,这个故事也给了我一种启示。

尽管我们可能无法理解或改变我们的存在,但我
们仍然有权选择如何应对这种无聊和绝望。

弗拉达和埃斯特拉贡可以选择绝望地等待,也可以选择用幽默和幻想来对抗荒谬。

他们在荒谬中保持了一种人性的尊严和生存的
意志。

读完《等待戈多》后,我对人类存在和意义有了更深刻的思考。

我们虽然面对着许多
困境和痛苦,但我们仍然可以选择积极面对和抵抗。

这本书给了我一种勇气和希望,
告诉我要坚持自己的信念和选择,即使面对无尽的无聊和绝望。

总的来说,《等待戈多》是一本非常深奥和有启发性的书籍。

它通过描述两个角色的
等待,探索了人类存在的意义和尊严。

它让我思考自己的存在和选择,并给了我一种
希望和勇气去重新审视自己的生活。

我推荐这本书给那些对哲学和存在问题有兴趣的
读者。

观看《等待戈多》个人观后感700字

观看《等待戈多》个人观后感700字

观看《等待戈多》个人观后感700字《等待戈多》是法国剧作家塞缪尔·贝克特的代表作之一,也是一部世界戏剧史上的经典之作。

日前我参观了该剧的现场演出,终于亲身领略了这部作品的独特魅力。

这是一部富有哲理和象征意味的戏剧,通过两个角色在荒凉景象下的等待展示了生命的虚无和绝望。

整个剧场的氛围非常压抑,布景简单而又朴素,舞台上只有一棵破旧的树和两把椅子。

这种简约却又充满了令人窒息的寂静,与剧中人物的心境形成鲜明对比。

两位主角乔和维姬在这个荒凉的背景中等待着一个叫做戈多的人的到来,而此时此刻的等待成了他们在无尽时间中的镜像,漫长而又寂寥。

他们为了打发时间尽量找事情做,但这些事情都只是无聊且毫无意义的行为,如乔搜空衣袋,维姬刷鞋子等。

这些行为不仅显现了两个人物的无聊和无所事事,更暗示了生活本身的空虚和荒诞。

乔和维姬的对话简洁而又直击人心,他们的言辞之间没有多余的修饰,却能让人产生一种深深的共鸣。

两个人物的行动和对话都显现出他们对生活的痛苦和不满,以及对未来的期望和彷徨。

他们对戈多的期待和等待也象征着人们对希望的追求和对未来的诉求,然而现实却常常远离人们的幻想,以无情的态度击碎他们的期望。

这种失望和绝望的情绪在剧中得到了巧妙的渲染,让人深感其中的苦涩和无奈。

剧中还有一个配角——小男孩,他的出现给剧中增添了一丝希望的色彩。

虽然小男孩只是在一旁不声不响地吹着口哨,但他眼神中的闪光时不时地在观众的视线中划过,成为了人们追求幸福和未来的象征。

尽管小男孩的存在只是短暂的,但他给乔和维姬带来了一点点安慰和安心,让他们重新燃起了对未来的希望。

整个剧围绕着等待展开,人物之间的对话围绕着等待的心理状态进行。

等待是一种漫长而又焦虑的状态,人们在不断等待的过程中经历着无尽的煎熬和无奈。

这使我深刻地思考了人生的本质和价值,我们是否应该将全部希望寄托在外界的东西上,还是应该从内心寻找属于自己的希望和意义。

总体来说,《等待戈多》是一部充满哲理和思考的戏剧作品,通过对等待的展示,将人们内心深处的孤独、无奈和绝望等情感表达得淋漓尽致。

戏剧等待戈多的观后感500字

戏剧等待戈多的观后感500字

戏剧等待戈多的观后感500字《等待戈多》是一部经典的戏剧作品。

我有幸通过本次观看,深入了解了这部作品的内涵和思想。

本文将结合自己的阅读理解和体验,谈谈自己对这部作品的感受和评价。

首先,让我来简要概括一下《等待戈多》的故事情节。

故事发生在一个荒凉的地方,两个伙伴弗拉基米尔和皮奥相遇了,在等待戈多这个人物的出现。

故事中,这两个人不断地聊天、思考自己的人生和生命的意义,并且不断地期盼着戈多的到来,但无论如何,戈多始终没能出现。

最终,这两个人意识到他们必须行动起来,自己才能改变生命的方向。

通过观看《等待戈多》,我不禁对人类的生命的本质和意义进行了深入的思考,这部作品呈现出了漂泊和迷失的人类命运。

因为每一个人,都是在等待着某些事情的发生,以此来给生命带来意义和价值。

我们在生命中经历成长和挫折,并且不断寻找我们期待的目标。

因此,这部作品更像是一次生命启发之旅,只有不断尝试和探索,才能更好地领悟到生命的真谛。

除此之外,本片还具有其他值得一提的元素。

比如,弗拉基米尔和皮奥的互动,深刻地反映了人们之间的复杂关系。

这两个人之间的对话,这些人之间的互动,从深处揭示了一个个黑暗的生命之花。

其次,电影的画面运用,给人的感觉十分舒服。

色彩的运用、场景的设置等等,体现了导演的独特创意和流畅的拍摄技巧。

音乐虽然没有过多的运用,但也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总体来说,对于这部戏剧作品,我个人是非常欣赏的。

导演在呈现漂泊和迷失的人类命运中,十分生动地描绘了人类内心的挣扎和矛盾。

这个故事所表达的一切,是现代人们所能直接感受到的。

虽然《等待戈多》中的内容比较深入和抽象,但我们可以通过交流和思考,更加深刻地体会到其中的思想内涵,领悟到其中所蕴含的智慧和道理。

通过学习和思考,我们也可以从《等待戈多》中获得不少启示和收获。

现在的我们,迷失和迷茫,不知道该何去何从,但是和这两个人一样,我们必须不断地探索并挑战自己。

生命中所有的可能性都需要我们去尝试和探索,只有不断地拥抱这些可能性,才能更好地领悟生命的价值和意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等待戈多》讲稿
作者简介:
塞缪尔·贝克特(1906-1989),荒诞派戏剧的代表作家。

出生于爱尔兰,早年来到巴黎。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留在法国从事文艺创作。

开始他主要是写小说,后来主要写剧本。

贝克特是个悲观主义者,他的作品始终秉承同一主题,即是对苦难的陈述。

他认为,人生只不过是一连串无意义的失败和苦难的记录。

秉承这一观点的《等待戈多》在1953
年上演时获得巨大成功。

从此以后,他又创作了许多剧作,主要有《最后的一局》《哑剧》《最后一盘录音带》《快乐的日子》等,这些都属于荒诞派戏剧。

1969年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

写作背景:
《等待戈多》创作于1952年,当时整个西方经济萧条,社会局势混乱,科学的飞速发展压抑了人性,使人在生理和心理上产生分裂。

正由于这一点,人与社会的异化使人对世界和人生产生了荒诞的想法和感受,许多人精神空虚,信仰失落,对生活和未来丧失信心。

在这个剧本中,爱斯特拉冈和弗拉季米尔两名流浪汉就代表了当时社会中人物的典型特征。

同时,剧中的戈多作为一个虚幻的人物出现,也正是当时人们精神空虚的体现。

贝克特正是想通过此剧,表达出他对当时社会的失望,并试图将人们从精神空虚和无限地幻想中唤醒。

故事梗概:
本文的主人公为两位流浪汉——爱斯特拉冈和弗拉季米尔,其他人物有奴隶主与奴隶波卓和幸运儿,以及报信的小男孩。

《等待戈多》表现的是一个“什么也没有发生,谁也没有来,谁也没有去”的悲剧。

文章注重于描写两位主人公在等待戈多时的心态、心理活动以及行为举止,虽然缺少剧情的连贯,但我们能从中发现主人公的无所事事,体会到当时社会人们心理的扭曲,更好地理解全文。

全文分为两幕。

在第一幕中,流浪汉戈戈和狄狄(弗拉季米尔和爱斯特拉冈)在黄昏小路旁的枯树下,等待戈多的到来。

为消磨时间,他们尝试着寻找事做,有时语无伦次,东拉西扯地试着讲故事、找话题,有时做着各种无聊的动作,脱鞋、带帽。

他们错把前来的主仆二人波卓和幸运儿当作了戈多。

直到天快黑时,一个小男孩前来告诉他们戈多今天不来,明天准来,他们不得不等待着第二天。

在第二幕中,次日黄昏,两人如昨天一样在等待戈多的到来。

不同的是枯树长出了四、五片叶子,又来的波卓成了瞎子,幸运儿成了哑巴。

天黑时,那小男孩又捎来口信,说戈多今天不来了,明天准来。

两人大为绝望,想死没有死成,想走却又站着不动。

就这样,他们不得不又开始等待着下一天。

在这个剧本中,作者写的是两位流浪汉等待一位不存在的人的故事,在两天的时间里,主人公的事件和状况几乎没有变化,变化最大的只是陌生人以及环境。

“戈多”的人物身份在文中无所涉及,但我们不难推测,流浪汉们等待的对象或许只是一天又一天的到来,甚至是死亡。

主旨&意义:
以两个流浪汉苦等“戈多”不来的情节,喻示人生也是一场无尽的等待,反映出二战
后资本主义国家普遍的空虚绝望的精神状态。

它发生的时间地点都是模糊的,每天都完全相同,只有一个小土墩,连树都不长叶子。

两个主角弗拉季米尔和爱斯特拉冈就在此等待着戈多。

他们一边等,一边用各种无意义的手段打发时光。

他们经常显得头脑混乱,缺乏思维能力,尤其是极度地惧怕孤独,但这生动地体现了二战后一种典型的惶恐、尴尬、无所适从的心理境地。

两人等待的结果虽无说明,但戈多派了一个男孩来说他会来,似乎又有了希望。

戈多虽然始终不曾出场,却在剧中占着重要地位,因为两个流浪汉对他的希望构成了全剧的中心。

文章所揭示的现代人生存状态表现出了现代世界的荒诞和无意义,深深地拨动了那个社会条件下人们的心弦。

这出戏的主题就是“等待”。

等待,象征着无意义的生活。

这正是荒诞概念中的人类生存写照——无意义。

剧中的两个流浪汉弗拉季米尔和爱斯特拉冈是战后西方生活苦难的人民的象征。

社会的罪恶和灾难,让他们人格丧失、个性毁灭,人们处在一种无法沟通的境地。

他们只能等待明天,等待明天能他们从困境中解救出来,但事实上没有“明天”。

两个流浪汉渴望戈多的到来而摆脱自身的困境,可戈多永远不会来,他的特点就是他不来。

知道不会来,却只能等待,在等待中毁灭。

这种等待越迫切,就越显得荒诞残酷。

但是,“等待”又是一种执著的追求,值得效仿的是那永恒的坚持。

从这个方面看,《等待戈多》又是对于人的存在的自我肯定。

它肯定了人类对于命运、对于荒诞世界的抗争精神,是敢于面对绝望的勇气。

所以该作品的意义有两点:一、揭示人类在一个荒诞宇宙的尴尬处境;二、展现这种处境中人类心底那盏不灭的希望之灯。

该剧在底层人民中产生了极大的反响。

所有生活在西方社会中的小人物都从《等待戈多》里找到了自己生活的影子。

第二次世界大战摧毁了西方理想社会的神话,人们在战后面对的,就是一个像剧中那样的荒凉破败、混乱不堪的大舞台。

在这个舞台上,人们看不到生活的出路,终日无所事事,极端痛苦,又极端无聊,渴望改变,却又无力自拔。

大家都在盼望着有个什么人或者什么事情突然出现,生活从此彻底改变。

这种无尽的等待使得他们对剧中的人物产生了共鸣。

艺术手法:
《等待戈多》突破了文字叙述的固有模式,故事情节几乎没有发展变化,场景相似重合,动作机械呆板,以此象征生活内容循环往复,却无异于什么也没有发生;人物对话则悖逆了平常小说追求语言精妙工巧的规范,却多用无聊、无意义的下意识独白和不知所云的互相对话,以此喻示由于荒诞社会造成的人类思维及语言表达的极度混乱。

句子分析:
1. 过一会儿,一切都将消逝,我们又将孤孤单单,在一片空虚之中。

2. 你在干什么?我在等待戈多。

他什么时候来?我不知道。

我是在等待我的戈多,我却真的不知道他会什么时候来。

他告诉过我,他会来,让我在这里等他。

我答应他,等他。

我毫无指望的等着我的戈多,
这种等待注定是漫长的,我在深似地狱的没完没了的夜里等待,
生怕在哪个没有星光的夜里就会迷失了方向,
开始是等待,后来我发现等待成为了习惯。

3. 生命本身就是等待,而等待的人永远不会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