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高校的“可持续发展梦”——同济大学数据化管理案例
高校数字化转型案例
高校数字化转型案例1. 嘿,各位同学们!今天咱们来聊个热乎乎的话题——高校数字化转型。
别以为这是什么高大上的东西,其实就是让咱们的校园生活变得更酷、更方便的一场大变身!来,我给你们讲个有意思的案例,保证让你们大开眼界。
2. 话说有一所叫"未来大学"的学校,原本和其他高校没啥两样,学生们天天为了选课、查成绩、借书啥的跑断腿。
校长看不下去了,一拍桌子说:"不行,咱们得与时俱进!"于是,一场轰轰烈烈的数字化革命就这么开始了。
3. 第一步,学校搞了个超级牛掰的APP,学生们都亲切地叫它"未来神器"。
这玩意儿简直就是个百宝箱,选课、查成绩、借书、查食堂菜单,甚至连宿舍的热水什么时候来都能知道。
有个学生兴奋地说:"哇,这不就是把整个学校装进了口袋吗!"4. 接着,学校的课堂也来了个大变样。
教室里安装了智能摄像头和麦克风,老师们的课不仅能现场听,还能在线直播、回看。
有个经常睡懒觉的同学乐坏了:"太棒了,以后再也不用担心错过重要的课了!"5. 图书馆也玩起了高科技。
书架上安装了电子标签,学生们拿着手机一扫,就能知道这本书在哪个角落。
有个书虫兴奋地说:"这下再也不用像无头苍蝇一样到处找书啦!"6. 学校的实验室更是让人大开眼界。
虚拟现实技术被广泛应用,生物系的学生可以"身临其境"地观察细胞分裂,物理系的同学能在虚拟空间里"亲手"搭建粒子加速器。
一个学生感叹道:"这哪是上课啊,简直是在玩游戏!"7. 就连学校的食堂也玩起了数字化。
学生们用APP点餐,到点取餐,再也不用排长队了。
有个吃货高兴地说:"这下终于不用为了吃个饭耽误学习时间了!"大家都笑着说:"得了吧,你是不用耽误追剧的时间了吧?"8. 学生宿舍也装上了智能系统。
教师发展数字化转型案例
教师发展数字化转型案例一、苏州大学:云中大学建设苏州大学与华为签署战略合作协议,致力于打造一个镜像化、数字化、智能化的云中大学。
目前,云中苏大创造了中国高校信息化建设的多个“第一”:建成首个高校数据中台、第一个试点5G+VR手术示教教室、第一个实际部署人脸报到应用、产生第一个云中苏大“原住民”、第一个在高校现场成功孵化的云中教室;创立首个在高校实际注册的云中大学联创中心。
云中苏大走出了高校数字化转型之“苏大模式”。
(一)战略“三转”一是转观念。
云中苏大是中国高校第一个提出“云中”概念的高校。
苏州大学校长熊思东提出,未来将会有“三所大学”:第一所是大家比较熟悉的物理空间的大学,第二所就是借助信息化的手段来办的云中大学,第三所大学则被称为“看不见的大学”。
依托物理空间大学和云中数字大学,凝练出的一所精神永存、灵魂永驻的大学。
二是转架构。
云中苏大在顶层设计之初,为获得各部门学院的支持,校长确定了“不做大”的组织架构调整原则,先通过技术手段打破组织壁垒,完成“思想松土”后再做调整;组织不调整,但可以先让数据流动起来,数据的流动最终会倒逼组织的变化。
为此,苏州大学成立了高校第一个“数据资源管理办公室”,承接全校数据领域的管理、维护和应用责任。
三是转机制。
为充分调动各类资源、解决跨领域的综合性问题,苏大与华为以及合作伙伴,成立了“1+1+N”的联创中心,共同研发、联合创新。
(二)建设“三新”一是新应用。
为让师生感受到5G、VR与教学相结合的魅力,联创中心建设了一间360手术示教教室,学生可以在学校近距离感受现场手术操作,打破医学生只有到了大三才能进入手术室隔着玻璃窗观看的限制。
为让学校各业务部门积极主动开放数据,在四百多年历史的方塔院子中建成了全国最漂亮的IOC(智能运营中心)。
二是新模式。
云中苏大创新了“1+1+N”的合作机制,联创中心在苏大注册手续,正式成为学校协同创新科研单位。
学校为联创中心提供400多平米空间作为办公和开发场所。
同济大学案例分析样题及答案
1) 地理地图(基础地理信息数据) :境界、水系、交通路网、居民地、地形、 植被、地貌、工业设施。测绘部门,再编辑加工 2) 遥感影像:购买。纠正、再编辑加工 3) 专题数据:绿地、旅游景点、宾馆酒店等企事业单位的基本信息以及居民 区、街巷、高层建筑、行政区划、社区、居委会、有地名意义的单位等机关、 企事业单位的信息。规划管理部门、野外调查。编辑加工。 4) 辅助数据:道路名称、地名。民政、规划和土地管理部门。
6) 扩展事件类专门用于对未包括在上述大类中而又确需分类管理的事件的 扩充。 3、技术指标 按照建设部相关的技术规范,分类调查城市部件,调查应覆盖规定范围内的 所有城市部件,提交的数据成果文件格式应为常用的空间数据格式。 城市部件的基本属性信息内容应符合规范,能说明部件的基本特性;对于详 细属性(附加属性)可向相关市政部门收集资料。 地理编码库中的信息根据普查的对象确定,并要求能唯一标识普查对象,地 理编码信息应完整规范。 a) 部件定位精度要求 对不同类别的部件,给出不同的精度指标,保证所有部件定位精度符合建库 的要求。 每平方公里内位置误差超出允许范围的个数与该范围内部件总数之比应不超 过 3%,超过为不合格。 b) 部件普查遗漏允许指标 每平方公里内遗漏个数不得超出总数的 3%,否则为不合格。 c) 部件普查属性错误允许指标 部件属性中有一个属性项错误即认为该部件的属性错误,每平方公里内部件 属性错误个数不得超出部件总数的 3%,否则为不合格。 d) 地理编码普查错误允许指标 地理编码普查中所属街道和小区属性错误每平方公里不得超出总数的 3%, 门牌号错误不等超出 3%,超出任何一项指标均为不合格。 e) 地理编码普查遗漏允许指标 每平方公里内遗漏个数不得超出总数的 3%,否则为不合格。 (3) 简述基础数据处理与建库的内容和主要技术流程。 答: 1) 数据处理:数据格式统一、数据编码统一、数据编码统一、数据内容编辑 修改 2) 数据建库:数据整理、数据处理、数据质量检查、数据预入库、数据最终 入库、数据库更新、数据历史数据库建立、数据库元数据表达
基于可持续发展的高校档案数字化建设
作者简介 , 档案馆馆员。
.-- — —
1 4 .— 9 - — —
弥补资源的不足 ; 二是做到馆藏 档案数字化和现代文件 归档
的电子化 , 建设学校 电子文 件 中心 ; 是积极 探索 实现 档案 三
质、 服务型与研究型相结合 的创新 团 队, 以适应数 字档案馆
、
高校档案数字化 的动因
时, 如果要把全部馆藏都转化为数字化信息, 不但任务繁重 , 耗 费大 , 且毫无必要 , 选择 利用率 高的档案优 先实施数 字 应 化, 在计划上重点筹划 , 在人 力、 术 以及 经费上保证 重点 , 技
突出重点 。
1 档案数字化建设是高校信息化建设的必然趋势 . 高校信息化建设的实施 以 数字校园的成 功运转 , 及 为学 校教学、 科研及 管理提供 了先进 的技术手段和崭新 的网络环
的建设 和正 常运行 的需要 。
信息化建设和学校校务政务建设有效衔接 的途 径 , 档案信 使 息资源与学校公共信 息平台的信息实现对接 。另外 , 实施 在 档案信息化建设 的同时 , 积极开展档案信 息资 源的开发 与利
2 .主动提供 利用 , 档案 部 门建 设为 丰富 、 将 完备 、 权威 的信息资源库 。高校档案部门应主动开展档 案利用调查 , 改
对 于数字档案的可加工性 、 实性等 问题 , 也是高校档 案 真 这
人员所面临 的新课题 。
2 档案数字化建设有利于高校 档案信 息资源 的开发 利 .
用
首先 , 数字化的 档案 信息 打破 了档案 利用 上 的吐 间概 念 , 以利用网络的传输便利 , 可 提供快速有效的利用服务 , 使 异地档案信息资源传输和利用成 为可能 , 使档案工作社 会化 服务的时效性 、 广泛性 更加突 出 , 大 限度地实 现档案信 息 最 资源的共享 。其次 , 数字化档案信息还便于利用计算 机进行
教育数字化转型典型案例
教育数字化转型典型案例
一、中国南开大学教育数字化转型案例。
1.开展线上课程:中国南开大学以及国家开放大学协同开展了线上课程,学校共开设了上百门线上课程,包括学科理论课程和实践科学研究课程。
2.推动教育信息化:南开大学在推动教育信息化方面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建立了全国最大的教育信息化系统,实现了教育资源以及信息的有效共享。
3.实施数字化考试:南开大学也在校内实施了数字化考试,考生不但可以在本地考试点考试,还可以在远程考试点进行联网考试,极大地提高了考试效率。
二、北京大学教育数字化转型案例。
1.开展网络教学:北京大学大力推进网络教育,从本科至研究生级别推出各类网络课程,并且联合国家开放大学等机构搞定相关教学资源。
2.搭建信息共享平台:北京大学搭建了一个统一的信息共享平台,实现教育数据的可视化分析,大大提升了教育管理水平。
3.加强网络安全:北京大学还重视数字化学习环境的网络安全,建立了一套完善的网络管理制度,对外来网络环境进行相关管理,确保学生在网络环境下正常学习。
同济大学附属江湾实验学校基于BIM的项目精细化管理
同济大学附属江湾实验学校基于 BIM的项目精细化管理摘要:建筑信息模型BIM技术在校园建设中的应用,实现了在设计、施工、运维更各阶段的渗透,推动了数字新基建的发展。
本文以同济大学附属江湾实验学校建设,从BIM概念、项目目标、关键技术、建设举措、建设成效等方面,构建基于BIM的大型项目精细化管理的实践为例,解读了全面建设基于BIM的项目管理体系的内容、要求以及成效。
关键词:学校、学校基础建设、建筑信息模型BIM、精细化管理中图分类号:文献标志码:文章编号:0引言同济大学附属江湾实验学校工程已由上海市杨浦区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以杨发改委[2015]141号文批准建设,项目业主为上海江湾老干部住房建设管理局,建设的项目位于新江湾社区N091103单元C街坊C1-01地块,用地面积36651平方米,总建筑面积约为40600平方米,总投资约2.8亿元。
其中含有4个单体的建筑:1栋综合楼、2栋教学楼以及1栋食堂和风雨操场。
上海市在BIM技术研发与应用推广走在全国首列,在市各委办局领导之下,率先制定出来BIM技术推广指导的意见及方案等设计的文件,创建出上海BIM技术创新联盟、上海建筑建设信息模型BIM应用推广中心等推广组织,以此鼓励由建设的企业来牵头,依托重大工程项目开展 BIM技术试点应用,通过技术推广积累经验,在过程中逐步建立相应的BIM技术应用标准体系。
上海紧紧围绕建设全球科技创新中心战略目标,抓住国家长三角一体化与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机遇,以系统化思维审视信息化技术在推进整个建筑业转型发展中的机遇与价值,进一步挖掘信息化技术自身支点作用与优势,支撑和撬动行业转型突破;基于全市工程建设及城市管理“精细化、智能化、科学化”要求,全方位建立“应用为要、管用为王”的观念,倡导“用BIM做事,而非做BIM的事”的理念,让BIM技术回归工程责任主体,并进一步赋能于工程自身。
本文首先介绍同济大学附属江湾实验学校建设过程中对进度、成本、质量、安全等管理上存在的一些问题。
数字化助力教育管理创新案例
数字化助力教育管理创新案例
数字化正在为教育管理带来许多创新和改进。
以下是一些具体的案例:
1. 智能排课系统:通过AI技术,可以智能地为学生和教师排课,优化课程安排,减少冲突,提高效率。
2. 在线学习平台:利用数字化技术,学生可以在线学习,教师可以在线授课和评估。
这不仅方便了学生的学习,也减轻了教师的负担。
3. 数据分析与决策支持系统:通过收集和分析教育数据,可以更好地理解学生的学习需求和问题,为教育决策提供支持。
4. 电子档案管理系统:数字化技术可以帮助学生和教师管理档案,提高管理效率。
5. 智能安全监控系统:通过安装监控摄像头和安全系统,可以实时监控学校安全状况,提高学校的安全性。
6. 智能教学辅助系统:利用AI技术,可以为学生提供个性化的学习资源和建议,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总的来说,数字化正在推动教育管理的创新,使得教育管理更加智能化、高效化和个性化。
在未来,数字化还将为教育管理带来更多的创新和改进。
数字化转型教育案例研究(3篇)
第1篇摘要: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数字化转型已成为教育领域的重要趋势。
本文以某高校为例,通过对该校数字化转型教育案例的深入研究,分析其数字化转型过程中的成功经验和挑战,为我国高校数字化转型教育提供借鉴和启示。
一、引言近年来,我国高校纷纷开展数字化转型教育,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提升学生综合素质。
本文以某高校为例,探讨其数字化转型教育案例,分析其成功经验和挑战,为我国高校数字化转型教育提供参考。
二、案例背景某高校是一所具有悠久历史和丰富教学资源的综合性大学。
近年来,该校积极响应国家教育信息化战略,全面推进数字化转型教育,取得了显著成效。
三、数字化转型教育实践1.基础设施建设该校在基础设施建设方面投入大量资金,建设了校园网络、智能教室、虚拟实验室等,为学生提供良好的数字化学习环境。
2.课程体系改革该校对课程体系进行改革,引入数字化教学资源,如在线课程、教学视频等,提高课程教学质量。
同时,鼓励教师利用信息技术开展翻转课堂、混合式教学等新型教学模式。
3.教师培训与支持该校重视教师信息技术素养的培养,定期组织教师参加培训,提高教师运用信息技术开展教育教学的能力。
此外,学校还为教师提供技术支持,解决他们在数字化转型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4.学生评价体系改革该校对学生评价体系进行改革,将数字化学习成果纳入评价体系,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数字化学习活动,提高学习效果。
5.校企合作与产学研结合该校积极开展校企合作,与知名企业合作开展产学研项目,为学生提供实习、实训机会,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四、成功经验1.领导重视,顶层设计该校领导高度重视数字化转型教育,将数字化转型纳入学校发展战略,制定了一系列政策和措施,确保数字化转型教育的顺利实施。
2.投入资金,完善基础设施学校加大资金投入,完善校园网络、智能教室等基础设施,为学生提供良好的数字化学习环境。
3.改革课程体系,提高教学质量学校对课程体系进行改革,引入数字化教学资源,提高课程教学质量,满足学生个性化学习需求。
同济校情校史
同济校情校史同济校情校史:百年风华,创新发展的见证自1907年同济大学的前身同済医学堂创立以来,同济人始终秉持着“在实践中探索,为社会服务”的办学宗旨,为中国的教育事业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作为一所具有百年历史的综合性大学,同济大学的校情校史丰富多彩,见证了中国近代教育的兴衰和中国社会的变迁。
同济校情校史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是学校的建设与发展。
从一所小规模的医学院,到如今拥有多个学科门类的综合性大学,同济始终以科学研究和人才培养为核心,致力于为国家和社会培养高素质的人才。
无论是在建筑工程、土木工程还是电子信息等领域,同济都凭借着优秀的师资力量和创新的教学方法,培养出了大批优秀的工程技术人才,为中国的社会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同济校情校史中还有丰富的学术研究成果。
同济大学在教育教学上一直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在科研领域取得了一系列的重要突破。
同济的科研成果涵盖了诸多领域,包括工程技术、医学、环境科学等等。
其中,同济在环境与生态学领域的研究具有世界知名度,为保护地球环境和可持续发展做出了杰出的贡献。
同济校情校史中也有着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
同济大学一直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积极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学生们在校园中组织各种社团活动,丰富多彩的文化节和运动会使同济成为了一个充满活力和创造力的大家庭。
同时,同济还坚持与国内外高校的广泛交流与合作,为学生提供了更广阔的学术视野和交流平台。
同济校情校史中,有着一代代同济人的辛勤付出和奉献精神。
同济人以“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校训为指引,他们在国家建设和社会进步的历程中,默默地为祖国的繁荣做出了贡献。
无论是在防汛抗旱、地震救灾等自然灾害中,还是在科技创新和社会服务中,同济人始终坚持服务于人民,服务于国家,真正成为了全社会的知识分子精英。
同济校情校史中还有着众多优秀的校友。
同济大学培养了一批批在各行各业具有影响力的人才,他们在政治、经济、文化等领域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上海市教育数字化转型案例
上海市教育数字化转型案例
上海市教育数字化转型案例之一是上海市“智慧校园”建设。
在这个案例中,上海市通过整合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推动学校教育数字化转型,提高教育信息化程度,为学生提供更高质量的教育服务。
在“智慧校园”建设中,上海市采用了多项数字化技术的应用。
首先,通过建设校园网络和Wi-Fi覆盖,实现全校无线网络环
境的覆盖,为师生提供便捷的互联网接入,实现全校数字化化。
其次,上海市积极推进在线课堂的建设。
通过建设在线教学平台,学生可以随时随地通过网络与老师进行互动学习。
同时,还配备了多媒体教室,提供了丰富的教学资源,满足不同学科的教学需求。
另外,上海市还推行了智慧教育综合平台的建设。
通过该平台,学生、教师、家长可以进行信息交互和共享,方便了学校管理和家校沟通。
同时,还可以通过该平台进行学生档案管理、成绩查询等功能,提高了教学效率。
此外,上海市还推广了学校智能化教学设备的应用。
例如,在上海市的一些学校,通过使用智能电子白板、智能笔记本电脑等设备,实现了教学内容的多样化呈现,提高了教学效果。
总而言之,上海市通过“智慧校园”建设,推动了学校教育的数字化转型,提高了教育信息化程度,为学生提供了更加优质的
教育服务。
这个案例为其他地区的教育数字化转型提供了有益的经验。
同济大学创新可持续发展校园建设
监管体系建设 , 实施建筑能耗在线远程计量 , 建立 完整、 客观的建筑能耗数据库 , 形成科学高效的校 园设施节能管理体系。 在可持续教育方面 , 注重引导全校师生积极 参与 , 积极创新相关公共选修课程 的设置 , 创新相 关学科的交叉 和融通机制 , 建立 了跨学科 的研究 中心 , 以推动可持 续发展相关科技 的进步。学校 还积极鼓励和支持各种形式的节能减排科普及竞 赛活动 , 培育绿色校园文化氛 围和引领绿色校 园 生 活模 式 。 科技节能的实践具体体现在我们实施 的生态 校园规划和一大批绿色建筑示范项 目上 , 从建筑
校根 据 学 科 建设 和 工 作 需 要 科 学 合 理 地 设 置 岗 位 , 出岗位 职 责、 提 任职 条 件 、 利 义 务 和 聘 任期 权 限, 按照规 定程序 在校 内外 公开招聘 , 等竞争 。 平 在高校 工作 的工人 均需 与所 在 学校 订 劳动合
奖。
0 ■ l 0 一 l砸 牵 l l 0 _
“ 四节 ” 的倡导 。而作 为 高 等教 育 基 地 的 大学 , 肩
节能、 可再生能源利用及水资源循环利用等方 面 完成了一系列的示范项 目建设 , 而且 这些项 目以 开 放形 式成 为校 园 中学 生 随 处 可 见 、 接 触 的教 可
学 实践基 地 。
负身体力行 , 率先实践, 发挥引领作用 的使命 , 应 该让 校 园成为 可持续 发展社会 的示范 基地 。 同济 大学 自 20 03年 以来 , 在筹 备迎 接 百 年校 庆的校园扩建、 改建、 建校舍 的基 本建设背景 新 下, 开始关 注绿 色校 园 的理 念 、 考建 设节 约 型校 思
中国拥有大约 20 00所高校 , 在校学生约 20 30 万人 , 占据了全 国人 口的 4 4 , . % 生均能耗消费接 近全国城镇居 民人均 的 4倍 , 水资源消耗为居民 人均的 2 。无疑这将是 中国民生领域中能源及 倍 资源大量消耗 的值得关注领域 , 同时大学校园又 是科 技创 新及 人 才 培 养 的重 要 基 地 , 社 会具 有 对
高校参与智慧城市建设案例
高校参与智慧城市建设案例一、清华大学与雄安新区智慧城市建设。
1. 人才输送与科研支持。
清华大学那可是人才济济啊。
在雄安新区智慧城市建设中,就像一个智慧大脑在背后默默支持。
清华的建筑学院、计算机系等好多专业的专家教授带着他们的学生都参与进来了。
这些学生就像一群充满活力的小蜜蜂,他们带来了最前沿的建筑设计理念和超强的计算机技术。
比如说在雄安新区的城市规划初期,清华的专家们利用自己在城市空间布局、交通规划等方面的研究成果。
教授们在课堂上给学生讲理论知识,到了雄安就带着学生实地考察,把理论和实践结合起来。
学生们拿着测绘工具,收集各种数据,然后在实验室里分析,为雄安新区的科学布局出谋划策。
2. 技术研发合作。
清华和雄安新区的企业合作搞技术研发。
在智能交通方面,他们就想让雄安的交通像瑞士手表一样精准运行。
清华的科研团队研发了一套智能交通管理系统,这个系统能够根据实时路况、车流量等数据,自动调整信号灯的时长。
他们还在雄安的一些新建社区搞试点,用物联网技术让社区里的各种设施都“活”起来。
家里的电器、小区的路灯、垃圾桶等都能联网。
要是垃圾桶满了,会自动给清洁工人发消息,这多智能啊!二、同济大学与上海智慧城市建设。
1. 城市更新项目中的高校智慧。
同济大学在上海的智慧城市建设里,那可是很有存在感的。
上海有很多老城区要进行更新改造,同济大学就像一个神奇的魔法师,把老旧的街区变得充满智慧。
就拿上海的某个里弄改造来说吧。
同济的建筑专业师生深入里弄,和居民聊天,了解他们的需求。
然后运用绿色建筑技术和智能建筑管理系统,给这些老房子来了个大变身。
他们在房子里安装了智能传感器,可以监测房屋的湿度、温度等数据,要是发现有什么异常,就会及时通知物业或者居民,就像给老房子请了个智能管家。
2. 智慧交通与城市规划协同。
在上海的交通拥堵治理方面,同济也是出了大力气的。
他们的交通工程专业团队和城市规划团队合作,就像一对超级搭档。
他们研究了上海的交通流量大数据,发现了很多交通拥堵的“痛点”。
用活一所大学的资源——环同济知识经济圈成功的经验与启示
环 同济知识 经济 圈 的概况
环 同济 知识经济 圈依托 同济大学 , 在
不 同于沿海其他地区形成的以制造业
福 大学+ 科技园区+ 险投资= 风 成功的硅谷 。 市场与政府的共同催化 下 ,经过 十多年的 为 主的 “ 块状经济 ”和 “ 专业镇 ” , 同 等 环 对 于台湾新竹所取得 的成绩 ,台湾工业技 发展 , 已经形成 产值规模 大 、 色鲜 明 、 特 集 济知识经济产业圈 以创意产业为主 ,具有 术研究 院也 被看 成了主要 的功臣。其他 国 群效应非 常明显 的创意产业集群 。20 年 鲜 明的特色。 07
娃 ^、【 |
创 圃 新 靳甄环同济知识经济圈成功的经验与启示
文 / 学 清 邵
动”发展新模式 。
“ 开挖钻 孔技 术”和 “ 非 氢气燃 料 电池 汽 车 ”, 并开始向产业化方 向发展 。
产 业 特 色
美 国硅谷 的成功 ,吸引了全球众多官 员、 学者 对它 的关 注 , 人们 普遍认 为 , 斯坦
建 了许 多高科技 园 区, 但很少 有大 学或科 3 . 预计 20 58 %, 0 8年能完成 9 . 35亿元 。根 新材料和环保科技产业 ,国际工程 咨询服
研机 构与产业 园区联动发展 、 合作共赢 的 据 20 0 6年的统计 , 核心 圈内与设计相关 的 务产业 , 以及高端管理培训产业 。 通观环 同 0 0多家 , 中从事设计 的人 济知识经济圈的产业 , 以总结一点 , 其 经典范例 。环同济知识经济圈 以同济大学 企业 已达 到 10 可 就是 为 核心 ,以大 学科 技 园 区发展 为 重要 载 员有 6 3 , 15人 占同济周边从业人员总数 的 这些产业依托对智能资源 、信息资源的开
可持续发展论文
可持续发展研究论文:可持续发展研究专家诸大建,管理学博士,同济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同济大学可持续发展与管理研究所所长。
同济大学公共管理系主任。
联合国—同济环境与可持续发展学院低碳经济与循环经济责任教授。
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
2005年为美国哈佛大学和芝加哥大学高级研究学者,1994—1995年为澳大利亚墨尔本大学高级访问学者。
兼任教育部社会科学委员会管理学部委员、建设部可持续发展与资源环境专家委员会委员、上海市政府决策咨询特聘专家、中国生态经济学会常务理事、上海市生态经济学会副理事长、2010年上海世博会环境顾问、瑞士达沃斯《世界经济论坛》全球议程理事会城市化委员会理事、《世界资源论坛》国际专家委员会专家,以及《ecological economics》、《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public management》、《environmental policy and governance》等sci、ssci杂志的国际编委。
2010年12月受邀在中央政治局集体学习会议上讲解《从上海世博会看世界发展新趋势与新理念》。
主要研究可持续发展与绿色经济、城市与区域发展、宏观政策与管理、企业社会责任等,研究成果集中表现在两个方面。
在可持续发展与循环经济研究方面,研究内容包括可持续发展与管理、循环经济与低碳经济、企业社会责任与可持续性大学等。
1998年起针对传统线性经济及其管理模式的问题,在国内首先引入循环经济的概念,围绕循环经济的理论、方法与政策开展了有国际视野、有中国特色的系统研究,提出了一系列得到广泛引用的观点、概念与方法。
研究成果的主要内容:一是在把握国际绿色经济与政策动向的基础上,针对中国经济增长及其环境管理模式的问题,提出了基于中国发展情景、有经济管理意义的循环经济概念与理论框架;二是将资源生产率作为循环经济的评价指标,以此为目标建立了有系统性的循环经济规划、实施与评价的研究方法与管理方法;三是将利益相关者管理的概念融入循环经济的合作治理研究,提出了以主体、过程、政策手段为内容的中国循环经济的政策推进思路;四是提出循环经济的中国发展c模式,区别了中国与发达国家不同的绿色战略,研究了基于循环经济的中国新型工业化、新型城市化和可持续消费的发展方式与实施路径。
国内教学管理数字化案例
在国内,教学管理数字化已经逐渐得到广泛应用。
以下是几个国内教学管理数字化的案例:
1. 智慧校园平台:许多学校建立了智慧校园平台,通过数字化技术实现教育资源的共享和管理。
这些平台提供了教学管理、学生信息管理、课程管理、成绩管理、作业管理等功能,方便学校管理人员、教师和学生进行信息交流和协作。
2. 在线教学平台:随着互联网的发展,许多学校和机构提供了在线教学平台,如爱奇艺、腾讯课堂等。
这些平台通过视频教学、在线作业、考试测评等方式,实现了教学内容的数字化传播和学习过程的远程管理。
3. 学生成绩管理系统:许多学校建立了学生成绩管理系统,通过电子化记录学生的考试成绩、平时成绩等信息,自动生成成绩报表和统计分析,方便教师和学校对学生成绩进行分析和管理。
4. 在线选课系统:一些高校建立了在线选课系统,学生可以通过系统在线选择课程,并进行预选、调剂等操作。
这种数字化的选课系统提高了选课的效率和公平性,方便学生进行个性化的课程安排。
5. 电子化教材管理:一些学校推行了电子化教材管理,将教材内容
数字化,并通过电子设备(如平板电脑)进行教学使用。
这样可以减轻学生背包负重,同时也方便教师对教材进行更新和管理。
这些案例展示了国内教学管理数字化在不同方面的应用,它们提高了教学效率、减少了管理成本,同时也为教师和学生提供了更便捷的教学和学习环境。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教育领域的数字化应用还将继续深化和创新。
高校数字校园标杆案例
高校数字校园标杆案例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高校开始借助数字化技术改造校园,提升教学质量和管理效率。
下面列举了一些高校数字校园标杆案例,展示了不同高校在数字化校园建设方面的成功经验。
1. 清华大学:清华大学采用了自主研发的校园管理系统,实现了教务管理、学生管理、资产管理和设备管理的全面数字化。
学生可以通过系统查询课程信息、选课、查看成绩等,实现了信息的便捷获取和处理。
2. 北京大学:北京大学通过建设数字化教室,实现了教学过程的数字化。
教室配备了电子白板、投影仪、网络连接等设备,教师可以利用这些设备进行多媒体教学,提高了教学效果。
3. 上海交通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利用物联网技术,建设了智能校园。
校园内的设备和设施都可以通过网络连接,实现了自动化管理和远程监控。
学生和教职工可以通过手机APP查询校园内的各种信息,如教室借用情况、食堂菜单等。
4. 浙江大学:浙江大学引入了人脸识别技术,实现了学生考勤的自动化。
学生只需要在进入教室时进行一次人脸扫描,系统就可以自动记录学生的考勤情况,大大减轻了教师的工作量。
5. 复旦大学:复旦大学建设了一套智能图书馆管理系统。
学生可以通过手机APP查询图书馆内的藏书情况、预约借阅书籍,并且可以利用自助借还机器完成借阅和归还的过程,提高了图书馆的管理效率。
6. 武汉大学:武汉大学通过建设智能化校园卡系统,实现了学生一卡通的功能。
学生可以通过校园卡完成图书馆借阅、食堂消费、校园门禁等多种功能,方便了学生的日常生活。
7. 中山大学:中山大学利用大数据技术,建设了学生成绩分析系统。
教师可以通过系统分析学生的成绩情况,及时发现学生的问题并进行针对性辅导,提高了教学质量。
8. 南京大学:南京大学建设了一套在线教育平台,提供了丰富的在线课程资源。
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需要选择相应的课程学习,提高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9. 厦门大学:厦门大学利用虚拟现实技术,建设了校园导览系统。
建立可持续发展数字化校园论文.doc
理者、校长、教务工作人员、教师及家长是密不可分,息息相关的。
也可以这样认为,我们的数字化校园建设成功与否不仅仅是由我们有没有计算机教室、有没有修“信息高速公路”所决定的,而是由我们的教育队伍素质所决定的,教育队伍的素质是校园数字化建设的首要保证。
为此,要建设数字校园就必须做好校园的网络基础设施的建设,为数字化校园的建设做好网络基础。
数字化校园是以校园的教学和生活为中心的,它贯穿在校园的每一个层面,它满足在校园内工作或者学习的每一个人员,为他们提供各种各样的便利,数字化校园的主要对象是教师和学生,校园环境的信息化为教学提供巨大的便利,因而达到教学效果的提升,并达到数字化校园建立的最终目的。
2数字化校园的建设,从全局出发、统一规划组建一个完整统一、技术先进、高效稳定、安全可靠的基于Internet/Intranet的校园应用系统,实现学校的教学、科研等管理、服务活动的全部过程。
整个数字化校园的核心就是数据资源的集成共享;共享数据平台的目标就是为了整个信息系统提供一个稳定、集成、可靠的环境,保证整个新系统中各个业务系统可以充分集成并保持一致。
通过预先设计好的共享数据平台将各个不同时期建立的业务子系统进行有机集成,实现整个校园管理的规范化、系统化、一体化。
同时在共享数据库的基础上建立面向全校的信息发布和查询。
并在这个数据资源共享集成的基础上,针对特定的用户角色,建立一个面向教职工、学生需求的信息服务数据集,提供个人全面的信息服务。
最后在共享数据库为学校发展决策积累数据,建立一个面向决策分析支持的主题数据集,在此基础上,可以逐步建立相应的决策分析支持应用。
3持续发展需要明确的问题3.1加强领导、明晰职能由校领导全面负责高校信息化的推进工作,去除冗杂流程和行政机构,直接参与决策,加大数字化校园建设的支撑强度。
3.2稳定资金投入高校数字化校园建设需有持续的资金投入。
做好资金投入预算是信息化建设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
教育数字化转型成功案例(2篇)
第1篇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教育数字化转型已成为我国教育改革的重要方向。
在此背景下,杭州师范大学积极拥抱数字化浪潮,通过创新教学模式、优化管理流程、提升教育质量,打造了一个成功的教育数字化转型案例。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详细介绍杭州师范大学的数字化校园建设经验。
一、顶层设计,明确目标杭州师范大学在数字化校园建设过程中,首先明确了建设目标和原则。
学校提出“以学生为中心,以教师为主体,以技术为支撑,以创新为动力”的指导思想,力求实现以下目标:1. 构建智能化教学环境,提升教学质量;2. 优化教育管理流程,提高管理效率;3. 促进教育资源共享,提升教育公平;4. 激发教师创新活力,提升教师信息素养。
二、创新教学模式,提升教学质量1. 在线教学平台建设:学校开发了杭州师范大学在线教学平台,涵盖课程资源、教学管理、在线互动等功能。
教师可以在此平台上进行课程建设、教学管理、作业布置、在线答疑等操作,学生可以在线学习、互动交流、提交作业等。
该平台实现了教学资源的整合和共享,为学生提供了便捷的学习环境。
2. 翻转课堂:学校鼓励教师开展翻转课堂,将传统的课堂讲授与课后自主学习相结合。
教师将知识点通过视频、课件等形式提前发布给学生,课堂上则进行互动讨论、问题解答等。
这种教学模式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了教学效果。
3. 虚拟仿真实验:学校投入大量资金建设虚拟仿真实验平台,为学生提供虚拟实验环境。
学生可以在虚拟实验中自主操作、观察现象、分析数据,有效提高了实验技能和创新能力。
三、优化管理流程,提高管理效率1. 教务管理系统:学校建设了完善的教务管理系统,实现了学生选课、成绩查询、毕业审核等业务的线上办理。
教师可以在线提交教学计划、作业批改等,大大提高了教务管理效率。
2. 学生事务管理系统:学校开发了学生事务管理系统,实现了学生信息管理、奖助学金评定、学生活动组织等功能的线上办理。
学生可以通过该系统查询个人信息、申请奖助学金、参加学生活动等。
同济大学图书馆数字化转型的方案设计与实施
同济大学图书馆数字化转型的方案设计与实施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数字化转型已成为大学图书馆建设的重要方向。
同济大学图书馆作为一所重要的教育科研机构,也积极探索数字化转型的方案设计与实施,以提供更好的服务和资源支持教学科研。
本文将就同济大学图书馆数字化转型的方案设计与实施进行探讨,并提供一些实用的建议。
首先,同济大学图书馆需要进行信息系统的升级和优化。
在数字化转型中,信息系统是一个重要的支撑平台,可以帮助图书馆实现资源的数字化管理、用户服务的个性化和智能化。
图书馆应该建立一个高效、稳定的数字资源管理系统,包括图书馆的馆藏管理系统、检索系统、订购系统等,以提供更便捷、准确的资源访问和服务。
其次,同济大学图书馆应该加强数字资源的建设与开发。
数字资源的建设是数字化转型的核心内容,包括电子图书、期刊、数据库等数字化资源的采集、整理和开发。
图书馆可以与出版社、学术机构等进行合作,购买或订阅高质量的数字资源。
同时,图书馆也应该积极开展数字化资源的建设,将特色馆藏、研究成果等进行数字化处理,以丰富数字资源的内容和覆盖面。
第三,同济大学图书馆应该加强数字服务能力的培养。
数字化转型对图书馆的服务模式和服务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图书馆应该加强对图书馆员工的培训,提高他们的信息技术水平和服务意识,以更好地应对数字服务的需求。
同时,图书馆也可以邀请专业人士或机构进行培训,提供高水平的数字服务培训课程。
第四,同济大学图书馆应该加强数字化资源的推广与利用。
数字化资源的建设不能仅停留在数字化过程本身,更重要的是如何将这些数字资源真正地推广给用户并利用起来。
图书馆可以通过举办讲座、学术研讨会等活动,向用户推广数字化资源的使用方法和价值。
同时,图书馆还可以通过建立数字服务平台或门户网站,将数字资源集中展示,提供个性化、智能化的资源推荐和使用指导。
最后,同济大学图书馆应该加强数字化转型的评估与优化。
数字化转型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不断地进行评估和优化。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引言
《教育信息化“十三五”规划》提出:到2020 年, 基本建成“人人皆学、处处能学、时时可学”、与国家教育现代化发展目标相适应的教育信息化体系。
本文通过同济大学数据应用的案例,从多方面具体分析如何将先进的信息技术融入到校园建设、管理和发展中来,促进高校教学、科研和服务社会的水平。
百年同济
同济大学历史悠久、声誉卓著,是中国最早的国立大学之一,创校至今110年,先后培养了30余万名毕业生,造就了一大批杰出的政治家、科学家、教育家、社会活动家、企业家、医学专家和工程技术专家。
同济大学现有38个学院和二级办学机构,7家附属医院,6所附属中小学。
4个校区,占地面积2.56平方公里,校舍总建筑面积171余万平方米,图书馆总藏书量400万余册。
学校现有全日制本科生17228人,硕士研究生13864人,博士研究生4717人,外国留学生3566人。
拥有专任教师2708人,其中专业技术职务正高级945人,中国科学院院士9人,中国工程院院士8人(含中国工程院外籍院士1人)。
信息架构的演变
1、信息化建设的目标:提高师生“获得感”
信息办作为同济大学校园信息化建设的主导部门,信息化建设的宗旨是全面支撑学校总体发展目标:建设成为以可持续发展为向导的世界一流大学。
同时,校级领导一直强调,信息化建设要提高师生的“获得感”,增强师生服务意识,将数据应用与师生的教学、科研、学习、生活各个方面深度融合,让师生切实体验到信息化技术给他们带来的便利。
2、信息化建设深入带来的数据应用难题随着同济大学信息化的逐步深入,各个职能部门都建立了相应的业务系统。
虽然这些系统在一段时间内能够满足各部门的业务需求,但是从全校数据应用的角度来看,传统的架构模式,无法形成数据的有效整合,往往一个系统需求发生调整,会造成整个数据结构的变化,这对于数据应用和数据维护者来说,都是很大的问题。
3、SOA架构和数据仓库的引入确立了“数据整合、流程整合和服务整合”的整体思路,同济大学果断进行信息架构变革,采用SOA架构替代了传统的架构模式,同时建立了以数据仓库为基础的面向分析的数据平台,实现了数据整合和有
效利用,将信息化建设服务师生的的能力提升到新的高度。
而基于帆软平台搭建的综合数据决策分析平台,则成为同济大学数据应用成果的重要代表。
高校数据应用示范
基于帆软平台搭建的综合数据决策分析平台提供的数据,根据使用对象不同主要分为两类:一类是提供各级领导查看的分析型数据,为其决策提供数据支持;一类是为各部门信息员查看的详细及轻度汇总数据,并且提供自定义报表,通过拖拽预设的维度,所见即所得的查看数据,进行自助式分析。
根据数据内容和具体应用场景的不同,则包含以下四个特色模块:
1、校园概况数据报告
企业需要企业的“业务驾驶舱”,那么,学校需要自己的“办学驾驶舱”吗?在校师生、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办学条件、校园生活是同济大学对自己业务概况归纳的5个主题,各级领导也是针对这样5个主题,制定关系到学校建设和发展的各项决策。
以往,如果要对这些方面的概况数据进行了解,需要信息办从各个业务系统抽取数据手动生成报表呈现出来,这样的方式耗时耗力,并且在数据呈现方式上很难做到直观、统一,无法及时为领导决策提供有效的数据支持。
恰逢新书记和新校长上任,需要快速掌握学校基本情况。
信息办经过调研学习,基于帆软平台和数据仓库,快速搭建了同济大学数据报告应用模块,该模块采用数据驾驶舱的形式,将各主题数据汇总到一个页面,分类呈现,直观、清晰。
2、科研立项专题
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的标志是什么?很重要的一点,就是高校科技创新能力和社会服务能力的高水平。
在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的目标导向下,科研水平和科研规模已经成为同济大学当前发展阶段关注的重点。
那么,如何了解当前学校科研立项趋势,根据科研立项分布,及时制定激励引导政策,成为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众所周知,立项数量和立项金额是科研规模和
科研水平的重要指标,同济大学综合数据决策分析平台根据这两项指标建立了科研立项专题模块。
科研立项专题模块将立项数量和立项合同金额、到账金额在院系、课题分类、时间段三个维度上进行了分类汇总展示,具体实现以下目标:
▪院系维度:直观展示不同院系之间科研水平、科研规模的对比情况,为学校制定经费分配和激励政策提供决策依据;同时支持在针对院系科研情况的数据钻取,了解具体院系的课题分布、发展趋势等;
▪课题分类维度:由于在科研评价体系中,纵向课题往往高于横向课题的权重价值,而后者的立项合同金额却往往成倍的大于前者,因此对纵向、横向课题进行归类很有必要;在根据院系、时间不同维度对比时,平台都会同时给出纵向课题、横向课题的相关数据,帮助决策者排除不同课题分类带来的数据影响。
▪时间段维度:从年度、月度的发展趋势上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也是决策者需要考虑的重要维度。
3、教职工专题
教师是高校的灵魂,教师队伍的素质高低关系到学校教学和科研的质量。
通过对教工在职人员数量的走势,职称级别、学历、科研成果等方面的分析,可以有效帮助学校进行人才引进等方面的决策。
同济大学综合数据决策分析平台拥有专门的教职工专题模块,支持学校的教职工管理决策。
教职工管理专题首先汇总了数据仓库建立以来教职工在职、引进和离职数据,逐月展示,能够清晰看到教职工数量变化趋势。
同时,点击趋势图时间点,可以实现数据联动,看到具体月度下不同维度的人数情况:
▪人员类别:人员是编制内的还是编制外的,编制外的是通过何种方式聘用;
▪人员级别:处于各个职称级别的人数对比;
▪部门类别:各个部门的人员数量分布;
▪学历/性别/年龄段:不同维度了解当前教职员工的总体情况;
4、一卡通专题
学生阶段我们都曾经历过这样的场景,哪个食堂的饭菜可口,哪个食堂到了饭点就会排起长队,相反,那些口味一般的食堂就会显得相对冷清。
而从学校的角度,食堂的服务质量是学校服务师生的重要标志。
那么管理者对食堂服务质量的监控就是到窗口去观察排队人数嘛?在信息化时代,这个答案是否定的。
同济大学的综合数据决策分析平台,每天都会都各个食堂的一卡通消费情况进行统计,不同的食堂之间可以进行对比,同一个食堂一段时间的趋势也可以进行对比。
管理者从消费的人数和金额,间接的了解各食堂的服务质量,并且制定相关举措,实现师生服务水平的整体提升。
随着一卡通在校园内的应用场景越来越多,对一卡通的数据应用也会越来越全面,除了餐饮方面的食堂、商户,以及其他校园内可使用一卡通的相关数据都可以进行分析应用,为完善校园服务设施和体系提供数据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