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BCT在口腔临床中的应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CBCT在口腔临床中的应用
摘要】口腔放射学检查有助于疾病的诊断、治疗计划的设定以及对疾病发展变化的监测。
传统的二维口腔平片由于重叠、伪影等原因,不能显示被观察区的三维结构,影响诊断及制定治疗计划。
近年来,随着医学影像学的进步,锥形束
CT(cone beam computed tomography,CBCT) 已被广泛的应用于口腔颌面外科、牙体牙髓、口腔正畸、种植牙等方面。
与传统的螺旋CT相比其具有辐射剂量小、空间分辨率高、三维重建快、能够提供精确的影像数据等优点[1]。
本文就CBCT 技术在口腔临床中的应用予以综述。
【关键词】CBCT 三维重建种植牙
【中图分类号】R44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3)36-0368-02
数字影像诊断的最新进展意味着可以在不影响诊断质量的前提下,实现了更低的辐射剂量与更短的处理时间。
锥形束CT(CBCT)与传统螺旋CT相比其具有辐射剂量小、空间分辨率高、三维重建快、能够提供精确影像数据的优点,以及检查费用和设备购置费用相对较低、占用面积和空间较小等众多优点日益广泛的被应用于口腔临床中,成为口腔医学领域一项重要的辅助检查工具[1]。
1 CBCT的发展
1972年英国科学家House field研制成功了世界上第一台CT并应用于临床,这种图像质量好、诊断价值高且无损伤性的成像方法,极大地促进了医学影像诊断学的发展,但由于其辐射剂量大、成本高、使用不便等问题使其在口腔领域的应用受到诸多限制[2]。
自从1998年Mozzo[3]等学者将CBCT应用到了口腔颌面成像领域以来,由于其独特的优势,逐步成为口腔临床最佳的影像学检查方法之一。
2 CBCT技术的优点
相比传统螺旋CT,CBCT具有众多优势:1.图像精度较高:与被投照物之间比例1:1、无几何失真、空间分辨率较高、可以进行清晰的实际测量;2.扫描范围灵活 [5、6]。
与螺旋CT不同的是CBCT采用一种二维面状探测器来代替传统螺旋CT 的线状探测器,所以其采集投影数据的速度大大加快[4]。
虽然CBCT的辐射剂量比传统螺旋CT低,但仍高于常规平片的辐射剂量,所以,临床中应在低剂量的传统检查无法满足诊断需要时再选择CBCT[7]。
CBCT与其他常用口腔影像检查方法的辐射剂量[7](单位:μSv)
CBCT 曲面断层片头颅侧位片口内片
36.9-1073 μSv13 μSv 1-3 μSv 1-8 μSvc
3 CBCT在口腔临床中的应用
3.1 口腔颌面外科的应用
(1)颌面部外伤中的应用:CBCT扫描一次便可以显示颌面部骨折的多个视图,除了三维重建以外,医生还能够观察到矢状位、冠状位的图像,因此医生可以从多个平面和角度进行观测[8]。
有学者认为对于面中部骨折,尤其是伴有颅底骨折的患者,常规的影像诊断相对困难,而CBCT能够更清晰地显示骨折线和骨折断端,以及骨折端的移位方向,从而在短时间内给予准确的诊断,为制定手术方案、选择手术路径等提供准确的信息[9]。
(3)颞下颌关节疾病中的应用:颞下颌关节的诊断成像对于疾病以及与关节环境相关的机能障碍的正确诊断至关重要。
有学者认为CBCT能清晰显示所有平面的骨关节影像, 通过正侧位影像可以判断髁突位于关节窝的准确位置,而经过三维重建的影像能显示整个颞下颌关节,这对于一些形态
结构严重畸形或需要手术的患者是非常有用的[10]。
(2)埋伏牙治疗中的应用:
埋伏牙在临床上很常见,常导致牙列不齐,邻牙根吸收等,甚至形成含牙囊肿,对口腔
正常功能和美观都有较大的影响。
国内外有学者[11,12]认为CBCT相比全景片、
横断体层成像而言,能更加精确地评价埋伏的第三磨牙的牙根数目及其牙根与下牙
槽神经管的位置关系。
此外,在颌骨囊肿以及正颌外科方面,CBCT也能够从影像学提供最佳治疗方案,并且为临床研究跟踪调查、评价提供有利信息。
3.2 牙体牙髓的应用
CBCT克服了根尖片和曲面断层片影像重叠、扭曲等局限性,避免因颧突、牙槽骨、邻近牙根等影像重叠造成的影响,可以在三维影像中分别观察各个牙根的
情况,并对病损的大小做出准确评估[13]。
(1)牙体牙髓病中的应用:CBCT对
于临床上较常见的根管治疗术遗漏根管现象,相比根尖片,不仅能够在横断面、
矢状面确认所遗漏的根管,更能反应相关根尖周病的损害,从而提高根管治疗的
效果[14]。
此外,Simon等[15]通过CBCT和组织切片对根尖肉芽肿和根尖囊肿进
行鉴别比较,他们认为在CBCT上对灰度值的测量能够区分出固相和液相的病损, 发现CBCT对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法更具有临床意义。
有学者通过临床病例报告集中
报道了使用高分辨率的CBCT图像来检测牙根纵裂的问题,他们认为在检测牙根
纵裂、测量牙本质破裂的深度、检测牙根横折方面,CBCT要明显优于根尖片[16]。
但是CBCT并不适合用于检测牙合面龋,与传统的根尖片相比,CBCT不仅辐射剂
量高,而且与根尖片相比分辨率也较低[13]。
(2)牙周病中的应用:有学者认为,二维口腔平片是用于诊断骨组织形态最常见的显像方式,如牙周骨缺损[17]。
然而,平片的局限性可能会导致医生由于成像误差低估骨质流失量或可用骨,并导
致在确定可靠的解剖参考点上出现错误。
而CBCT能够准确的测量骨内缺陷,帮
助临床医生评估裂开、开窗术缺陷以及牙周囊肿[18]。
3.3 口腔正畸的应用
在口腔正畸评估中,临床上常规检测手段主要是曲面断层片、X线头影测量片、根尖片和模型,但二维影像由于放大、重叠的影响使得对某些解剖结构的定
位和测量缺乏准确性,导致其测量数值差异大且重复性较差。
而CBCT能够无重
叠失真的显示颅面三维影像,其提供的组织横断面,能准确定位头影测量分析所
需要的解剖标志[19]。
Moreira等[20]学者对干颅进行CBCT扫描后测量颅面标志点间的角度和线距,将测量数据同在干颅上直接测量所得的结果比较,认为运用CBCT
重建图像的测量值具有高度的精确性。
同时,通过专用软件,医生还可以将治疗前
后的影像进行重叠,制作成动画观看牙齿、颅面和软组织的真实变化,这对于评价
正畸治疗效果和正颌手术的变化将有极大的帮助。
当需要微种植体作为种植支抗时,CBCT可以提供视觉指南以确保安全植入,从而避免对固有的牙根造成意外损伤[21]。
通过CBCT对治疗前、中、后骨密度进
行评估,这样可以了解其是否降低或保持原来的水平[22]。
3.4 种植牙中的应用
在牙种植术前,患者病情的正确评估以及治疗计划的合理设计尤为重要,从
而影像学检查成为患者临床资料采集的重要手段。
为了选择合适的种植体,临床
医生通常要对种植体植入部位邻近的解剖结构进行评估,并对术区颌骨的高度、
宽度、密度以及种植体植入的方向进行准确测量。
在过去,一般是通过常规的全
景片来估算牙槽骨的高度,牙槽骨的宽度只能通过医生的检查或模型测量得到。
与传统方法相比,CBCT能够通过提供不同病人植入部位的牙槽嵴高度、宽度以及密度等相关方面的信息,大大降低了植入失败的可能性[23]。
CBCT通过专用软件可以对选定区域进行任意方向的重建及三维方向上的数据测量,对种植体的选择、精确定位和植入有良好的导向作用[24]。
随着CBCT扫描
设备的改进与计算机辅助设计和计算机辅助制作技术的提高,将外科操作与种植
修复相结合,设计出以修复为导向的种植导板,可以事先确定种植体植入的位置、
数量和植入时的三维方向。
有学者通过种植导板和实际手工植入后的CBCT图像
相对比,评估模拟种植和实际手工种植之间种植体肩部、尖端、角度偏差,结果显示,基于CBCT数据的模拟种植结合手术导板在种植体安放中更加精确[25]。
目前CAD/CAM外科导板已经日益流行,尤其是在即刻种植手术中,国内外对其精确度评
价的报道也日渐增多[26]。
术后结合CBCT图像,医生可以比较直观地评价种植体周围骨结合的情况,
以评估牙槽骨中的骨移植和种植体的植入位置,为开展后期的义齿修复提供依据。
此外,通过CBCT重建可以模拟种植体植入过程,将此过程展示给患者有助于患
者理解和接受种植手术。
4 结论
CBCT是一项在传统螺旋CT基础上发展、改进的影像学技术, 其扫描方式缩短了数据采集时间、提高了三维空间分辨率、降低了伪影的产生,有助于口腔医生在
临床中对疾病的诊断和治疗。
但是,与传统平片相比,CBCT的辐射剂量还是较高,
且相关专业人员的教育和培训不足可能造成CBCT的不正当使用,这都会给患者、
口腔放射学专业人员和社会公众带来危害。
2012年8月,美国牙科协会发表了最
新有关CBCT应用于口腔医学的建议性声明[27]。
欧洲牙颌面放射学会也提出了CBCT在牙科应用过程中需要遵守的一些基本原则,使用时需要注意选择标准与适应症[28]。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CBCT 在我国的使用将会大大地增加,未来将
成为口腔影像学检查中最常用的工具之一。
参考文献
[1] Alamri HM, Sadrameli M, Alshalhoob MA, et al. Applications of CBCT in dental practice: a review of the literature [J]. Gen Dent. 2012,60(5): 390-400.
[2] Angelopoulos C,Scarfe WC. A comparison of maxillofacial CBCT and medical
CT[J]. Atlas Oral Maxillofac Surg Clin North Am. 2012,20(1):1-17.
[3] Mozzo P,Procacci C,Tacconi A,et al. A new volumetric CT machine for dental imaging based on the cone-beam technique: preliminary results [J]. Eur
Radiol,1998,8( 9) : 1558-1564.
[4] Scarfe WC,Farman AG.What is Cone-Beam CT and How Does it Work? Dent
Clin North Am.2008,52(4): 707-30.
[5] Kau CH, Bozic M, English J, et al.Cone-beam computed tomography of the maxillofacial region--an update. Int J Med Robot. 2009 Dec;5(4):366-380.
[6] Tetradis S, Anstey P, Graff-Radford S. Cone beam computed tomography in the diagnosis of dental disease. J Calif Dent Assoc 2010;38(1):27-32.
R. Cavézian,G. Pasquet.Imagerie Cone Beam et implants[J]. Revue de Stomatologie et de Chirurgie Maxillo-faciale.2012, 113(4), 245–258.
[7] Adibi S, Zhang W, Servos T, et al.Cone beam computed tomography in dentistry: what dental educators and learners should know. J Dent Educ.
2012 ,6(11):1437-1442.
[8] Ahmad M,Jenny J,Downie M.Application of cone beam computed tomography in oral and maxillofacial surgery. Australian dental journal.2012,57(1): 82-94.
[9] Pohlenz P, BlessmannM, Blake F, et a.l Clinical indications and perspectives for
intraoperative cone- beam computed tomography in oral and maxillafacial surgery.Oral Surg Oral Med Oral Pathol Oral Radiol Endod, 2007, 103(3): 412- 417.
[10] Tsiklakis K, Syriopoulos K, Stamatakis HC. Radiographic examination of the temporomandibular joint using cone beam computed tomography.Dento maxilla fac Radiol 2004;33(3):196-201.
[11] Suomalainen A,Vent I,Mattila M,et al. Reliability of CBCT and other radiographic methods in preoperative evaluation of lower third
molars[J].Oralandmaxillofacialradiology,2010,109(2) :276- 284 .
[12] 张治勇,邝菇.锥形束CT与牙槽骨九分区法在骨埋伏牙定位中的应用研究[J]. 华西口腔医学,2008,26( 6) : 636 - 639.
[13] Tetradis S, Anstey P, Graff-Radford S. Cone beam computed tomography in the diagnosis of dental disease. J Calif Dent Assoc 2010;38(1):27-32.
[14] Jeger FB, Lussi A, Bornstein MM,et al.Cone beam computed tomography in endodontics: a review for daily clinical practice.Schweiz Monatsschr Zahnmed. 2013,123(7-8):661-668.
[15] Simon JH, Enciso R, M alfaz JM, et a.l Differential diagnosis of large periapical lesions using cone- beam computed tomography measurements and biopsy. JEndod, 2006, 32(9): 833- 837.
[16] Hassan B, Metska ME, Ozok AR, van der Stelt P, Wesselink PR. Comparison of five cone beam computed tomography systems for the detection of vertical root fractures. J Endod 2010;36(1):126-129.
[17] Vandenberghe B, Jacobs R, Yang J. Diagnostic?validity (or acuity) of 2D CCD versus 3D CBCT-images for assessing periodontal breakdown. Oral Surg Oral Med Oral Pathol Oral Radiol En- dod 2007;104(3):395-401.
[19] Lagravère MO , Carey J , Toogood RW ,et al.Three-dimensional accuracy of measurements made with software on cone-beam computed tomography images. Am J Orthod Dentofacial Orthop 2008,134 (1): 112-116.
[20] Moreira CR , Sales MA , Lopes PM , et al. Assessment of linear and angular measurements on three-dimensional cone-beam computed tomographic images. Oral Surg Oral Med Oral Pathol Oral Radiol Endod 2009,108 (3): 430-436.
[21] Watanabe H,Deguchi T,Hasegawa M,et al.Orthodontic miniscrew failure rate and root proximity, insertion angle, bone contact length, and bone density. Orthodontics & craniofacial research.2013,16(1): 44-55.
[22] Rungcharassaeng K, Caruso JM, Kan JY, Kim J, Taylor G. Factors affecting buccal bone changes of maxillary posterior teeth after rapid maxillary expansion. Am J Orthod Dentofacial Orthop 2007;132(4):428.e1-e8.
[23] Song YD, Jun SH, Kwon JJ. Correlation between bone quality evaluation by cone-beam computerized tomography and implant primary stability. Int J Oral Maxillofac Implants 2009; 24(1): 59-64.
[24] Nokar S,Moslehifard E, Bahman T,et al.Accuracy of implant placement using a CAD/CAM surgical guide: an in vitro study. The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oral & maxillofacial implants.2011,6(3): 520-526.
[25] Nickenig HJ,Wichmann M,Hamel J,etal. Evaluation of the difference in accuracy between implant placement by virtual planning data and surgical guide templates versus the conventional free-hand method - a combined in vivo - in vitro technique using cone-beam CT (Part II). Journal of cranio-maxillo-facial surgery : official publication of the European Association for Cranio-Maxillo-Facial Surgery.2010,38(7):
488-493.
[26] 刘洪,刘东旭,王克涛,等.种植体计算机辅助设计和制造导板精度的评价[J];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2010,28(5):517-521.
[27] The use of cone-beam computed tomography in dentistry: an advisory statement from the American Dental Association Council on Scientific Affairs. J Am Dent Assoc. 2012 Aug;143(8):899-902.
[28] Horner K, Islam M, Flygare L, Tsiklakis T, Whaites E. Basic principles for use of dental cone beam computed tomography: Consensus guidelines of the European Academy of Dental and Maxillo- facial Radiology. Dentomaxillofac Radiol 2009;
38(4):187-1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