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医结合医师笔试考前必背之中基、中诊、中药、方剂

合集下载

中西医助理各科方剂汇总

中西医助理各科方剂汇总

中西医结合执业助理医师考试内外妇儿方剂总结慢性支气管炎实证:风寒犯肺-三拗汤风热犯肺-麻杏石甘汤痰浊阻肺-二陈汤合三子养亲汤寒饮伏肺-小青龙汤虚证:肺气虚-补肺汤肺脾气虚-玉屏风散合六君子汤肺肾阴虚-沙参麦冬汤合六味地黄汤支气管哮喘发作期:寒哮证-射干麻黄汤热哮证-定喘汤缓解期:肺虚症-玉屏风散脾虚证-六君子汤肾虚证-肾气丸或七味都气丸肺炎球菌肺炎邪犯肺卫-三拗汤或桑菊饮痰热壅肺-麻杏石甘汤合千金苇茎汤热闭心神-清营汤阴竭阳脱-生脉散合四逆汤正虚邪恋-竹叶石膏汤肺结核肺阴亏损-月华丸阴虚火旺-百合固金汤合秦艽鳖甲散气阴耗伤-保真汤阴阳两虚-补天大造丸原发性支气管癌气滞血瘀-血府逐瘀汤痰湿毒蕴-导痰汤阴虚毒热-沙参麦冬汤合五味消毒饮气阴两虚-沙参麦冬汤慢性肺心病急性期:痰浊壅肺-苏子降气汤痰热郁肺-越婢加半夏汤痰蒙神窍-涤痰汤另服安宫牛黄丸或至宝丹阳虚水泛-真武汤合五苓散缓解期:肺肾气虚-补肺汤气虚血瘀-生脉散合血府逐瘀汤心功能不全心肺气虚-养心汤合补肺汤气阴亏虚-生脉散心肾阳虚-桂枝甘草龙牡汤合金匮肾气丸气虚血瘀-人参养荣汤合桃红四物汤阳虚水泛-真武汤痰饮阻肺-葶苈大枣泻肺汤原发性高血压肝阳上亢-天麻钩藤饮痰湿内盛-半夏白术天麻汤瘀血内停-血府逐瘀汤肝肾阴虚-杞菊地黄丸肾阳虚衰-济生肾气丸心绞痛心血瘀阻-血府逐瘀汤痰浊内阻-瓜蒌薤白半夏汤合涤痰汤阴寒凝滞-枳实薤白桂枝汤合当归四逆汤气虚血瘀-补阳还五汤气阴两虚-生脉散合炙甘草汤心肾阴虚-左归丸心肾阳虚-参附汤合右归丸心肌梗死气滞血瘀-血府逐瘀汤寒凝心脉-当归四逆汤合苏合香丸痰瘀互结-瓜蒌薤白半夏汤合桃红四物汤气虚血瘀-补阳还五汤气阴两虚-生脉散合左归饮阳虚水泛-真武汤合葶苈大枣泻肺汤心阳欲脱-参附龙牡汤胃炎肝胃不和-柴胡疏肝散脾胃虚弱-四君子汤脾胃湿热-三仁汤胃阴不足-益胃汤胃络瘀血-失笑散合丹参饮消化性溃疡肝胃不和-柴胡疏肝散合五磨饮子脾胃虚寒-黄芪建中汤胃阴不足-一贯煎合芍药甘草汤肝胃郁热-化肝煎合左金丸胃络瘀阻-活络效灵丹合丹参饮胃癌痰气交阻-海藻玉壶汤肝胃不和-柴胡疏肝散脾胃虚寒-温中汤合四君子汤胃热伤阴-玉女煎瘀毒内阻-膈下逐淤汤痰湿阻胃-开郁二陈汤气血两虚-八珍汤肝硬化气滞湿阻-柴胡疏肝散合胃苓汤寒湿困脾-实脾饮湿热蕴脾-中满分消丸合茵陈蒿汤肝脾血瘀-调营饮脾肾阳虚-附子理中汤合五苓散肝肾阴虚-一贯煎合膈下逐淤汤原发性肝癌气滞血瘀-逍遥散合桃红四物汤湿热瘀毒-茵陈蒿汤合鳖甲煎丸肝肾阴虚-滋水清肝饮合鳖甲煎丸急性胰腺炎肝郁气滞-小柴胡汤肝胆湿热-清胰汤合龙胆泻肝汤肠胃热结-大承气汤急性肾小球肾炎急性期:风寒束肺,风水相博-麻黄汤合五苓散风热犯肺,水邪内停-越婢加术汤热毒内归,湿热蕴结-麻黄连翘赤小豆汤合五味消毒饮脾肾亏虚,水气泛溢-五皮饮合五苓散肺肾不足,水湿停滞-防己黄芪汤恢复期:脾气虚弱-参苓白术散肺肾气阴两虚-参芪地黄汤慢性肾小球肾炎本证:脾肾气虚-异功散肺肾气虚-玉屏风散合金匮肾气丸脾肾阳虚-附子理中丸或济生肾气丸肝肾阴虚-杞菊地黄丸气阴两虚-参芪地黄汤标证:水湿证-五苓散合五皮饮湿热证-三仁汤血瘀证-血府逐瘀汤湿浊证-胃苓汤肾病综合征风水相博-越婢加术汤湿毒浸淫-麻黄连翘赤小豆汤合五味消毒饮水湿浸渍-五皮饮合胃苓汤湿热内蕴-疏凿饮子脾虚湿困-实脾饮肾阳衰微-济生肾气丸合真武汤肾阴亏虚-左归丸加泽泻、茯苓、冬葵子尿路感染膀胱实热-八正散气滞血瘀-丹栀逍遥散脾肾亏虚,湿热屡犯-无比山药丸肾阴不足,湿热留恋-知柏地黄丸慢性肾功能不全本虚证:脾肾气虚-六君子汤脾肾阳虚-济生肾气丸气阴两虚-参芪地黄汤肝肾阴虚-杞菊地黄丸阴阳两虚-全鹿丸标实证:湿浊-小半夏加茯苓汤湿热-(中焦)黄连温胆汤(下焦)知柏地黄丸或二妙丸水气-五皮饮或五苓散血瘀-桃红四物汤或当归芍药散肝风-天麻钩藤汤缺铁性贫血脾胃虚弱-香砂六君子汤合当归补血汤心脾两虚-归脾汤或八珍汤脾肾阳虚-八珍汤合无比山药丸虫积证-化虫丸合八珍汤再生障碍性贫血肾阴虚-左归丸合当归补血汤肾阳虚-右归丸合当归补血汤肾阴阳两虚-左、右归丸合当归补血肾虚血瘀-六味地黄丸或肾气丸合桃红四物气血两虚-八珍汤热毒壅盛-清瘟败毒饮急性白血病热毒炽盛-黄连解毒汤合清营汤痰热瘀阻-温胆汤合桃红四物汤阴虚火旺-知柏地黄丸合二至丸气阴两虚-五阴煎湿热内蕴-葛根芩连汤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阴虚内热-青蒿鳖甲汤瘀血内阻-膈下逐淤汤气血两虚-八珍汤热毒壅盛-清营汤合犀角地黄汤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血热妄行-犀角地黄汤阴虚火旺-茜根散或玉女煎气不摄血-归脾汤瘀血内阻-桃红四物汤甲状腺功能亢进症气滞痰凝-逍遥散合二陈汤肝火旺盛-龙胆泻肝汤阴虚火旺-天王补心丹气阴两虚-生脉散糖尿病无症状期-麦味地黄汤症状期:阴虚燥热:上消-消渴方中消-玉女煎下消-六味地黄丸气阴两虚-七味白术散阴阳两虚-肾气丸痰瘀互结-平胃散合桃红四物汤脉络瘀阻-血府逐瘀汤并发症:疮痈-五味消毒饮和黄芪六一散白内障、雀目、耳聋-杞菊地黄丸、养肝丸、磁朱丸风湿热风寒湿阻-蠲痹汤热邪闭阻-白虎加桂枝汤气血两虚,寒湿阻滞-独活寄生汤气阴两虚-五阴煎类风湿关节炎活动期:湿热痹阻-四妙丸阴虚内热-丁氏清络饮寒热错杂-桂枝芍药知母汤缓解期:痰瘀互结,经脉痹阻-身痛逐瘀汤合指迷茯苓丸肝肾亏损,邪痹筋骨-独活寄生汤癫痫风痰上扰-定痫丸痰热内扰-黄连温胆汤肝郁痰火-龙胆泻肝汤合涤痰汤瘀阻清窍-通窍活血汤脾虚痰湿-醒脾汤肝肾阴虚-左归丸短暂性脑缺血发作肝肾阴虚,风阳上扰-镇肝息风汤气虚血瘀,脉络瘀阻-补阳还五汤痰瘀互结,阻滞脉络-黄连温胆汤合桃红四物汤脑血栓形成、脑栓塞脑出血蛛网膜下腔出血肝阳暴亢,风阳上扰-天麻钩藤饮风痰瘀血,阻痹络脉-真方白丸子痰热腑实,风痰上扰-星蒌承气汤气虚血瘀-补阳还五汤阴虚风动-镇肝息风汤脉络空虚,风邪入中-大秦艽汤痰热内闭清窍-至宝丹(安宫牛黄丸),羚羊角汤痰湿壅闭心神-苏合香丸,涤痰汤元气败脱,心神涣散-大剂参附汤合生脉散休克热伤气阴-生脉饮加清热解毒养阴之品热伤营血-清营汤阴厥-人参养荣汤寒厥-四味回阳饮厥逆-保元汤和固阳汤阴脱-独参汤合四逆汤(固阴煎)阳脱-独参汤合四逆汤疖与疖病暑疖-清暑汤蝼蛄疖-托里消毒散疖病-防风通圣散、六味地黄汤、四君子汤痈(有头疽)热毒蕴结-仙方活命饮阴虚火盛-竹叶黄芪汤气血两虚-十全大补汤急性蜂窝组织炎(发)锁喉痈-普济消毒饮腓腨发-五神汤合萆薢渗湿汤手发背-仙方活命饮足发背-仙方活命饮合萆薢渗湿汤丹毒风热化火-普济消毒饮肝胆湿热-龙胆泻肝汤或柴胡清肝汤湿热化火-五神汤合萆薢渗湿汤胎火胎毒-犀角地黄汤毒邪内攻-清瘟败毒饮合犀角地黄汤外治:外敷金黄散、砭镰法急性淋巴结炎(外痈)颈痈-牛蒡解肌汤腋痈-柴胡清肝汤胯腹痈-五神汤合萆薢渗湿汤委中毒-活血散瘀汤外治:初起金黄散,脓成切开排脓,溃后八二丹、引流,脓净生肌玉红膏。

中西医结合中级考试的中药学

中西医结合中级考试的中药学

中西医结合中级考试的中药笔记第一章解表药一、发散风寒药麻黄:发汗解表,宣肺平喘,利水消肿,散寒通滞桂枝:发汗解肌,温经通脉,助阳化气。

紫苏:解表散寒,行气宽中,解鱼蟹毒。

生姜:解表散寒,温中止呕,温肺止咳香薷:发汗解表,化湿和中,利水消肿。

(夏麻黄)荆芥:祛风解表,透疹消疮,止血。

防风:祛风解表,胜湿止痛,止痉。

(风中润剂)羌活:祛风散寒止痛,胜湿(上半身)白芷:祛风散寒止痛,通鼻窍,燥湿止带消肿排脓。

细辛:祛风散寒止痛,通鼻窍,温肺化饮。

藁本:祛风散寒,除湿止痛苍耳:祛风散寒,除湿止痛,通鼻窍,止痒辛夷:发散风寒,通鼻窍。

二、发散风热薄荷:疏散风热,利咽透疹,清利头目,疏肝辟秽牛蒡:疏散风热,利咽透疹,宣肺祛痰,解毒消肿蝉蜕:疏散风热,利咽透疹,明目退翳,息风止痉桑叶:疏散风热,平肝明目,清肺润燥,凉血止血菊花:疏散风热,平肝明目,清热解毒蔓荆子:疏散风热,清利头目,祛风止痛柴胡:退热升阳,和解截疟,疏肝解郁葛根:退热升阳,解肌透疹,生津止渴,止泻升麻:解表透疹,清热解毒,升阳举陷淡豆豉:解表除烦,宣发郁热第二章清热药一、清热泻火药石膏:清热泻火,除烦止渴,煅敛疮,收湿止血知母:清热泻火,生津润燥芦根:清热泻火,生津止渴,除烦止呕,利尿天花粉:清热泻火,生津止渴,消肿排脓淡竹叶:清热泻火,除烦利尿栀子:泻火除烦,清热利湿,凉血解毒止血夏枯草:清热泻火,消肿散结,明目决明子:清热明目,润肠通便二、清热燥湿黄芩:清热燥湿,泻火解毒,止血安胎黄连:清热燥湿,泻火解毒,苦寒之最黄柏:清热燥湿,泻火解毒,除蒸疗疮苦参:清热燥湿,杀虫利尿白鲜皮:清热燥湿,祛风解毒三、清热解毒双花:清热解毒,疏散风热,一切内外痈连翘:清热解毒,疏散风热,消肿散结,清心利尿穿心莲:清热解毒,凉血消肿燥湿大青叶:清热解毒,凉血消斑心胃实火板蓝根:清热解毒,凉血利咽青黛:清热解毒,凉血消斑,清肝泻火定惊贯众:清热解毒,凉血止血,杀虫公英:清热解毒,消肿散结,清肝明目,利湿通淋紫花地丁:清热解毒,凉血消肿重楼:清热解毒,消肿止痛,凉肝定惊拳参:清热解毒,凉血止血,镇肝息风,利湿土茯苓:解毒,除湿,通利关节,梅毒鱼腥草:清热解毒,消肺痈排脓,利尿通淋,止痢金荞麦:清热解毒,排毒祛瘀,健脾消食大血藤:清热解毒,祛风活血止痛败酱草:清热解毒,消痈排毒,祛瘀止痛射干:清热解毒,消痰利咽山豆根:清热解毒,利咽消肿(咽喉肿痛要药)马勃:清热解毒,利咽止血白头翁:清热解毒,凉血止痢(热毒血痢要药)马齿苋:清热解毒,凉血止血,止痢鸭胆子:清热解毒,解虐止痢,腐蚀赘疣半边莲:清热解毒,利水消肿白花蛇舌草:清热解毒,利湿通淋山慈菇:清热解毒,消肿散结,化痰熊胆:清热解毒,息风止痉,清肝明目四、清热凉血药生地:清热凉血,养阴生津(清热凉血止血要药)玄参:清热凉血,养阴生津,泻火解毒丹皮:清热凉血,活血祛瘀无汗骨蒸要药赤芍:清热凉血,活血祛瘀紫草:清热凉血,活血,解毒透疹水牛角:清热凉血,解毒定惊五、清虚热药青蒿:退虚热,凉血解暑,截疟。

中西医结合内科中级考试中药笔记

中西医结合内科中级考试中药笔记

中西医结合内科中级考试中药笔记一、发散风寒药麻黄——发汗解表,宣肺平喘,利水消肿,散寒通滞桂枝——发汗解肌,温经通脉,助阳化气。

紫苏——解表散寒,行气宽中,解鱼蟹毒。

生姜——解表散寒,温中止呕,温肺止咳香薷——发汗解表,化湿和中,利水消肿。

(夏麻黄)荆芥——祛风解表,透疹消疮,止血。

防风——祛风解表,胜湿止痛,止痉。

(风中润剂)羌活——祛风散寒止痛,胜湿(上半身)白芷——祛风散寒止痛,通鼻窍,燥湿止带消肿排脓。

细辛——祛风散寒止痛,通鼻窍,温肺化饮。

藁本——祛风散寒,除湿止痛苍耳——祛风散寒,除湿止痛,通鼻窍,止痒辛夷——发散风寒,通鼻窍。

二、发散风热薄荷——疏散风热,利咽透疹,清利头目,疏肝辟秽牛蒡——疏散风热,利咽透疹,宣肺祛痰,解毒消肿蝉蜕——疏散风热,利咽透疹,明目退翳,息风止痉桑叶——疏散风热,平肝明目,清肺润燥,凉血止血菊花——疏散风热,平肝明目,清热解毒蔓荆子——疏散风热,清利头目,祛风止痛柴胡——退热升阳,和解截疟,疏肝解郁葛根——退热升阳,解肌透疹,生津止渴,止泻升麻——解表透疹,清热解毒,升阳举陷淡豆豉——解表除烦,宣发郁热一、清热泻火药石膏——清热泻火,除烦止渴,煅敛疮,收湿止血知母——清热泻火,生津润燥芦根——清热泻火,生津止渴,除烦止呕,利尿天花粉——清热泻火,生津止渴,消肿排脓淡竹叶——清热泻火,除烦利尿栀子——泻火除烦,清热利湿,凉血解毒止血夏枯草——清热泻火,消肿散结,明目决明子——清热明目,润肠通便二、清热燥湿黄芩——清热燥湿,泻火解毒,止血安胎黄连——清热燥湿,泻火解毒,苦寒之最黄柏——清热燥湿,泻火解毒,除蒸疗疮苦参——清热燥湿,杀虫利尿白鲜皮——清热燥湿,祛风解毒三、清热解毒双花——清热解毒,疏散风热,一切内外痈连翘——清热解毒,疏散风热,消肿散结,清心利尿穿心莲——清热解毒,凉血消肿燥湿大青叶——清热解毒,凉血消斑心胃实火板蓝根——清热解毒,凉血利咽青黛——清热解毒,凉血消斑,清肝泻火定惊贯众——清热解毒,凉血止血,杀虫公英——清热解毒,消肿散结,清肝明目,利湿通淋紫花地丁——清热解毒,凉血消肿重楼——清热解毒,消肿止痛,凉肝定惊拳参——清热解毒,凉血止血,镇肝息风,利湿土茯苓——解毒,除湿,通利关节,梅毒鱼腥草——清热解毒,消肺痈排脓,利尿通淋,止痢金荞麦——清热解毒,排毒祛瘀,健脾消食大血藤——清热解毒,祛风活血止痛败酱草——清热解毒,消痈排毒,祛瘀止痛射干——清热解毒,消痰利咽山豆根——清热解毒,利咽消肿(咽喉肿痛要药)马勃——清热解毒,利咽止血白头翁——清热解毒,凉血止痢(热毒血痢要药)马齿苋——清热解毒,凉血止血,止痢鸭胆子——清热解毒,解虐止痢,腐蚀赘疣半边莲——清热解毒,利水消肿白花蛇舌草——清热解毒,利湿通淋山慈菇——清热解毒,消肿散结,化痰熊胆——清热解毒,息风止痉,清肝明目四、清热凉血药生地——清热凉血,养阴生津(清热凉血止血要药)玄参——清热凉血,养阴生津,泻火解毒丹皮——清热凉血,活血祛瘀无汗骨蒸要药赤芍——清热凉血,活血祛瘀紫草——清热凉血,活血,解毒透疹水牛角——清热凉血,解毒定惊五、清虚热药青蒿——退虚热,凉血解暑,截疟。

【执业医师】善用思维导图,助你通过中综!

【执业医师】善用思维导图,助你通过中综!

【执业医师】善用思维导图,助你通过中综!
执医四步定位做题法
还有13天就笔试了,紧张不紧张,刺激不刺激?先复习下“四步定位做题法”~

中基熟记567
中基在综合考试中占比35分。

中基、中诊和中药主要考察的是我们的基础知识。

因此,要做到简单基础题不能丢分,少量超纲题争取得分。

中诊颜色要搞清
中诊在综合考试中占比35分。

中药异同需清晰
中药在综合考试中占比35分。

方剂各个不能忘
方剂在综合考试中占比35分。

方剂学主要考察的是不同方剂之间的对比与主治病证。

内容细碎且繁多,这更需要我们框架式地进行复习。

针灸穴位背重点
针灸在综合考试中占比60分。

超强内科学五星考点来喽!
中医内科在综合考试中占比90分,是分值最高的一个模块,正所谓“得中内者得证书”。

对于这个科目,需要我们对疾病的掌握更加系统与牢固。

考试复习是一个漫长而枯燥的过程,对于部分需要上班的同学来说就显得更加辛苦。

现在我们考证的万里长征终于要迎来了曙光,希望大家:
稳扎稳打巩固知识系统,静心静气准备综合考试。

中医执业医师笔试考前必背之中基、中诊、中药、方剂

中医执业医师笔试考前必背之中基、中诊、中药、方剂

中医基础理论1.有机整体的中心是:五脏。

2.有机整体的主宰是:心。

3.阳中之阳的时间是:上午。

4.阴中之阴的时间是:前半夜。

5.阳中之阴的时间是:下午。

6.阳中之阳的时间是:上午。

7.说明阴阳互根的是:阴在内,阳之守也。

8.说明对立制约的是:动极者镇之以静。

9.说明阴阳互根的是:阴中求阳。

10.说明阴阳转化的是:热极生寒。

11.称“阳中之阳”的脏是:心。

12.称“阴中之阳”的脏是:肝。

13.称“阴中之阴”的脏是:肾。

14.称“阳中之阴”的脏是:肺。

15.阴偏胜所致证候是:实寒证。

16.阴偏衰所致证候是:虚热证。

17.阳偏胜所致证候是:实热证。

18.阳偏衰所致证候是:虚寒证。

19.根据阴阳互根确定的治法是:阳中求阴。

20.适用于阳偏衰的治法是:阴病治阳。

21.根据阴阳对立制约确定的治法是:热者寒之。

22.适用于阳偏胜的治法是:热者寒之。

23.“木”的特性是:曲直。

24.“水”的特性是:润下。

25.属于“金”的音是:商音。

26.属于“水”的音是:羽音。

27.木的“所不胜”之行是:金。

28.水的“所胜”之行是:火。

29.金的子行为:水。

30.火的母行为:木。

31.木的“所不胜”之“子”是:水。

32.木的“母”之“所胜”是:火。

33.肝病传脾的是:相乘。

34.肝病传心的是:母病及子。

35.肺病及肾是:母病及子。

36.木火刑金是:相侮。

37.“见肝之病,知肝传脾”属于:相乘。

38.“水气凌心”属于:相乘。

39.喜胜:悲。

40.恐胜:喜。

41.属于“火”的是:喜。

42.属于“金”的是:悲。

43.属于“水”的是:耳。

44.属于“土”的是:口。

45.属于“水”的是:咸。

46.属于“木”的是:酸。

47.属于“水”的是:黑。

48.属于“金”的是:白。

49.“君主之官”指:心。

50.“将军之官”指:肝。

51.“生之本”指:心。

52.“罢极之本”指:肝。

53.“气之根”是指:肾。

54.“气之主”是指:肺。

55.“先天之本”是指:肾。

中西医结合执业医师必背总结重点

中西医结合执业医师必背总结重点

中西医结合执业医师必背总结第一单元呼吸系统疾病一、慢性支气管炎(咳嗽、喘证)1、中医病机:外邪侵袭,肺脏虚弱,脾虚生痰,肾气虚衰2、表现:咳嗽、咯痰、喘息或气促。

发作时有广泛湿啰音和哮鸣音。

长期发复→肺气肿每年发病累计3个月并连续2年或以上。

3、分期:急性发作期,慢性迁延期,临床缓解期4、西医治疗急性发作期首要治疗是――控制感染→β内酰胺类,大环内酯类,喹诺酮类5、中医治疗风寒犯肺――三拗汤加减风热犯肺――麻杏石甘汤加减痰浊阻肺――二陈汤合三子养亲汤痰热郁肺――桑白皮汤寒饮伏肺――小青龙汤肺气虚――补肺汤肺脾气虚――玉屏风散合六君子汤肺肾阴虚――沙参麦冬汤合六味地黄丸二、支气管哮喘(哮病)1、发病机制:(1)体液和细胞免疫共同介导(2)气道慢性炎症――哮喘的本质(3)气道高反应性――共同病理生理特征(4)胆碱能神经功能亢进2、中医病机宿根――宿痰伏肺病变脏腑:病位在肺,与脾、肾、肝、心密切相关3、表现特征:发作性伴有哮鸣音的呼气性呼吸困难持续状态:哮喘持续24小时发作时X线:可见两肺透光度增加4、西医治疗(1)β2受体激动剂――首选沙丁胺醇,特布他林;丙卡特罗,沙美特罗,福莫特罗(2)茶碱类(氨茶碱)――抑制磷酸二酯酶,提高平滑肌细胞内的cAMP浓度,具有气道纤毛清除功能、抗炎和免疫调节。

(3)抗胆碱药――阻断气道平滑肌上M胆碱受体(4)激素――抑制炎症细胞趋化、细胞因子的生成、炎生介质的释放,减少组胺的形成.5、中医治疗寒哮――射干麻黄汤热哮――定喘汤肺虚――玉屏风散脾虚――六君子汤肾虚-肾气丸或七味都气丸三、肺炎(咳嗽、喘证、肺炎喘嗽)(一)病因病理1、病因(1)细菌性肺炎:链球菌;葡萄球菌;克雷伯杆菌;军团菌克雷伯杆菌肺炎――是医院获得性肺炎的主要致病菌(2)病毒性肺炎――在呼吸道感染性疾病中比例高90%(3)支原体肺炎(4)真菌性肺炎(5)肺炎衣原体肺炎(6)非感染性肺炎:放射性肺炎;吸入性肺炎2、病理肺炎链球菌肺炎病理改变分期:充血期;红色肝变期;灰色肝变期;消散期(二)中医病机:病位在肺,与心、肝、肾关系密切(三)表现:1、细菌性肺炎(1)肺炎球菌肺炎:起病急,寒战,高热,胸痛,咯铁锈色痰呼吸困难→休克肺中毒肺肺实变时有叩浊、语颤增强支气管呼吸音并发症少见(2)葡萄球菌肺炎高热,咳嗽,粉红色乳状痰,伴全身毒血症→循环衰竭两肺散在湿啰音并发症:单个或多发性肺脓肿→气胸或脓胸(3)克雷伯杆菌肺炎起病急,高热,痰呈灰绿色或砖红色胶冻状,呼吸困难紫绀可有典型的肺实变体征并发症:单个或多发性脓肿;败血症,甚休克(4)军团菌肺炎轻者流感症状,早期可有消化道症状急性病容,呼吸急促,重者发绀。

中基、中诊、中药、针灸

中基、中诊、中药、针灸

二、其它(一)中基:1、五音五味五色五气五官形体五华五液五声变动情志角酸青风目筋爪泪呼握怒徵苦赤暑舌脉面汗笑忧喜宫甘黄湿口肉唇涎歌哕思商辛白燥鼻皮毛涕哭咳悲(忧)羽咸黑寒耳骨发唾呻栗恐(惊)2、五脏之功能:(1)心脏主血含生行,主脉心气血液通,藏神亦靠血化养,脉面舌汗喜志生。

①主血脉;②藏神(2)肺气呼吸一身气,行水百脉治节理,华盖娇脏宣肃降,皮毛忧悲鼻与涕。

①主气司呼吸;②主行水;③朝百脉,主治节(3)脾主运化与统血,升清举脏恶湿邪,口唇涎思通长夏,在体合肉四肢诀。

①主运化;②主统血(4)肝脏畅志血津液,脾胃男女为疏泄,肝气血量经血源,濡养肝筋防出血。

①主疏泄;②主藏血(5)肾脏藏精和主水,纳气主蛰和守位,生长发育与生殖,脏腑气化龙火髓。

①藏精,主生长发育生殖与脏腑气化;②主水;③主纳气3、六腑之功能:藏泄胆汁主决断,中清之腑谓之胆。

胃主受纳与腐熟,喜润恶燥主通降。

小肠受化泌清浊,大肠主津传糟粕。

膀胱贮存排尿液,三焦腑证部位多。

4、脑、女子胞之功能:脑主生活为髓海,感觉运动神识在。

子处血脏女子胞,主持月经兼孕胎。

①主宰生命活动;②主感觉运动;③主精神意识5、气、血、津液之功能:(1)气可推动和调控,防御固摄中介用,温煦凉润另宗气,先天呼吸血气行。

(2)血能濡养与化神,津液充脉濡滋润,气血气津关系同,生行摄养载并存。

6、津、液之区别:津稀易流散体表,皮肤肌肉脉孔窍。

液稠流小能濡养,骨节脏腑髓与脑。

7、六淫之致病特点:风性阳扬袭阳位,善行主动百病随。

寒阴伤阳凝收引,燥性干涩津液肺。

湿亦伤阳遏气机,浊滞趋下袭阴位。

火上扰津风血痈,暑炎散神津挟水。

风:①风为阳邪,轻扬开泄,易袭阳位;②风性善行而数变;③风性主动;④风为百病之长寒:①寒为阴邪,易伤阳气;②寒性凝滞;③寒性收引燥:①燥性干涩,易伤津液;②燥易伤肺湿:①湿为阴邪,易伤阳气,阻遏气机;②湿性重浊;③湿性黏滞;④湿性趋下,易袭阴位火:①火热为阳邪,其性趋上;②易扰心神、易伤津耗气、易生风动血、易致疮痈暑:①暑为阳邪,其性炎热;②暑性升散,扰神伤津耗气;③暑多挟湿8、五神脏:意念智慧脾营意,肺司运动舍魄气。

中西结合医师考试辅导用书中出现的方剂歌决

中西结合医师考试辅导用书中出现的方剂歌决

二陈平胃散:二陈汤+苍术厚朴清金化痰汤:【方歌】清金化痰黄芩栀,桔梗麦冬桑贝加,瓜蒌橘红茯苓草,痰火犯肺咳嗽止。

黄芩、山栀子各12g,知母、桑白皮、瓜蒌仁各15g,贝母、麦门冬、橘红、茯苓、桔梗各9g,甘草3g。

黛蛤散:青黛30g 蛤壳300g沙参麦冬汤:【歌诀】沙参麦冬扁甘桑,竹粉甘寒救燥伤,证或热兮定或咳,脉然无汗嗽痰凉北沙参10g、玉竹10g、麦冬10g、天花粉15g、扁豆10g、桑叶6g、生甘草3g。

射干麻黄汤:【歌诀】喉中咳逆水鸡声,三两干辛款菀行,夏味半升枣七粒,姜麻四两破坚城。

射干9g麻黄9g 生姜9g细辛3g紫菀6g款冬花6g大枣3枚半夏9g五味子3g越婢加半夏汤=越婢汤+半夏【歌诀】金匮要略越婢汤,麻黄石甘与枣姜;发汗解表与利水,善治身肿风水伤。

麻黄10g,石膏30g,生姜6g,甘草6g,大枣12g,半夏15g厚朴麻黄汤:【组成】厚朴9g麻黄12g石膏9g杏仁10g半夏10g干姜6g细辛6g小麦30g五味子6g平喘固本汤:【歌诀】平喘固本是验方,陈皮半夏款磁党,五味苏子冬虫草,脐带桃肉沉香帮党参15g,五味子6g,冬虫夏草6g,胡桃肉12g,灵磁石18g,沉香、坎脐、苏子各15g,款冬花12g,法半夏12g,橘红6g。

水煎服金水六君煎:【歌诀】金水六君用二陈,再加熟地与归身;别称神术丸苍术,大枣芝麻停饮珍当归6g熟地9~15g陈皮4.5g半夏6g茯苓6g炙甘草3g生脉地黄汤。

即六味地黄汤加生脉汤麻黄汤合华盖散:麻黄汤中用桂枝,杏仁甘草四般施,发热恶寒头项痛,无汗而喘服之宜。

方中加术治湿痹,去桂加薏亦能医。

华盖麻黄杏橘红,桑皮苓草紫苏供。

三拗只用麻甘杏,泻肺平喘痰立通。

紫苏子(炒) 麻黄(去根、节) 杏仁(去皮,尖) 陈皮(去白) 桑白皮赤茯苓(去皮)各30g甘草15g(炙)桑白皮汤:【歌诀】桑白皮汤苏子灵,芩连栀子泻火行,半夏贝母燥润痰,杏仁下气咳喘宁桑白皮半夏苏子杏仁贝母山栀黄芩黄连各2.4g五磨饮子:【歌诀】四磨饮子七情侵,人参乌药及槟沉,四味浓磨煎温服,实邪枳实易人参。

中西医结合执业助理医师方剂歌诀

中西医结合执业助理医师方剂歌诀

1、麻黄汤中用桂枝,杏仁甘草四般施,发汗解表兼平喘,恶寒发热无汗除。

麻黄、桂枝、杏仁、甘草2、桂枝汤治太阳风,芍药甘草姜枣同,解肌发表和营卫,外感风寒表虚除。

桂枝、芍药、炙甘草、生姜、大枣3、九味羌活用防风,细辛苍芷与川芎,黄芩生地同甘草,发汗祛湿可建功。

羌活、防风、细辛、苍术、白芷、川芎、黄芩、生地黄、甘草4、小青龙汤桂芍麻,干姜辛夏草味加,外感风寒水饮停,功用解表化水饮。

桂枝、芍药、麻黄、干姜、细辛、半夏、炙甘草、五味子5、止嗽散内用桔梗,紫菀百部陈皮荆,白前甘草共煎服,外感咳嗽此方功。

桔梗、紫菀、百部、陈皮、荆芥、白前、甘草(生姜)6、银翘散主上焦疴,竹叶荆牛豉薄荷,甘桔芦根凉解法,辛凉解表解毒功。

银花、连翘、竹叶、荆芥穗、牛蒡子、淡豆豉、薄荷、生甘草、桔梗、鲜苇根7、桑菊饮用桔杏翘,芦根甘草薄荷绕,疏散风热清宣卫,辛凉平剂此方精。

桑叶、菊花、桔梗、杏仁、连翘、苇根,生甘草、薄荷8、麻杏甘草石膏汤,四药组合有擅长,主治风热喘咳证,辛凉宣泄效力彰。

麻黄、杏仁、炙甘草、石膏9、人参败毒草苓芎,羌独柴前枳桔共,薄荷少许姜三片,益气解表有奇功。

人参、甘草、茯苓、川芎、羌活、独活、柴胡、前胡、枳壳、桔梗、薄荷、生姜10、大承气汤用硝黄,配以枳朴泻力强,痞满燥实四症见,峻下热结力度强。

芒硝、大黄、枳实、厚朴11、金匮大黄牡丹汤,桃仁瓜子烊化芒,肠痈初起疼拒按,散结消肿服之康。

大黄、牡丹皮、桃仁、冬瓜子、芒硝12、温脾附子与干姜,甘草人参及大黄,寒热并行兼补泻,攻下冷积最相当。

附子、干姜、甘草、人参、大黄(芒硝、当归)13、麻子仁丸治脾约,大黄枳朴杏仁芍,润肠通便滋脾燥,大承气汤加减来。

麻子仁、大黄、枳实、厚朴、杏仁、芍药(蜂蜜)14、济川归膝肉苁蓉,泽泻升麻枳壳从,肾虚津亏肠中燥,寓通于补法堪宗。

当归、牛膝、肉苁蓉、泽泻、升麻、枳壳15、大枣逐水效堪夸,大戟甘遂与芫花,胁下悬饮大腹肿,三药为末枣汤下。

中西医结合主治医师考试考点总结:经典医籍

中西医结合主治医师考试考点总结:经典医籍

中西医结合主治医师考试考点总结:经典
医籍
本文将总结中西医结合主治医师考试中的经典医籍考点。

以下是一些需要掌握的关键知识点:
1. 《黄帝内经》:黄帝内经是中国古代医学的重要经典之一,涵盖了中医的基本理论和治疗方法。

考试中可能会涉及到该经典的基本内容、理论体系以及应用。

2. 《伤寒杂病论》:这是张仲景所著的医学经典,主要介绍了中医治疗伤寒及其他杂病的方法和方药。

考试中可能会考察该经典中的各类病证的治疗原则、方剂应用等。

3. 《金匮要略》:这是张仲景的另一部重要著作,主要涵盖了中医诊断和治疗方面的知识。

考试中可能会出现该经典中关于病证的辨证要点、治疗方法等问题。

4. 《本草纲目》:这是明代李时中编写的草药学著作,详细介
绍了各种草药的性能和应用。

考试中可能会考察该经典中的常用药物、功效及禁忌等方面的知识点。

5. 《针灸甲乙经》:这是针灸学的经典,对于掌握中西医结合
主治医师考试中的针灸知识至关重要。

考试中可能会涉及到该经典
中的常用穴位、针法、疗效等方面的内容。

总之,了解并掌握这些经典医籍对于中西医结合主治医师考试
非常重要。

在备考过程中,建议考生结合实际案例进行研究和理解,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以增强对这些经典医籍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以上是对中西医结合主治医师考试考点总结:经典医籍的简要
介绍。

希望能对您的备考有所帮助!。

中医执业医师笔试考前必背之中基、中诊、中药、方剂课案

中医执业医师笔试考前必背之中基、中诊、中药、方剂课案

中医诊断学1.称“庭”的是:额。

2.称“藩”的是:颊侧。

3.其面色、肤色一生不变的称:主色。

4.随气候生活条件而改变的面色称:客色。

5.失神的表现是:精神萎靡,两目晦暗。

6.得神的表现是:面色荣润,目光精彩。

7.脾虚湿阻的面色多表现为:黄胖。

8.小儿疳积的面色可表现为:乍黄乍白。

9.肾精久耗者最常见:面色黑而干焦。

10.瘀血证最常见:面色青紫。

11.黄疸:面目一身俱黄。

12.萎黄:面黄枯槁无光。

13.望色十法中色浊主:病在阴。

14.望色十法中色泽主:生。

15.面色白,多为:阳气虚衰。

16.面黄虚浮,多为:脾虚湿蕴。

17.心血瘀阻见:面色口唇青紫。

18.脾虚湿阻可见:面黄虚浮。

19.脏腑精气衰竭则:肉消著骨。

20.中焦有火则:形瘦食多。

21.瘫痪的特征是:四肢不用,麻木不仁。

22.痿证的特征是:手足软弱无力,行动不灵。

23.痹证的特征是:关节肿痛,肢体动作困难。

24.热邪壅肺则:鼻翼煽动。

25.肺胃热毒则:咽喉红肿溃烂。

26.肝风内动可见:横目斜视。

27.小儿慢脾风多见:昏睡露睛。

28.肾精耗竭可见:瞳仁扩大。

29.黑珠属肝称:“风轮”。

30.白珠属肺称:“气轮”。

31.瞳仁属肾称:“水轮”。

32.筋之精为:黑睛。

33.骨之精为:瞳仁。

34.血之精为:眼络。

35.耳流白脓为:缠耳。

36.耳流臭脓为:耳疳。

37.气阴两亏,虚火上浮,可见:色淡红不肿,微痛反复发作。

38.肺胃热毒壅盛可见:咽红肿疼痛,甚则溃烂。

39.肺胃热毒伤阴重证可见:咽喉出现白色假膜,刮之不去或随即复生。

40.肾在舌分属部位是:舌根。

41.心肺在舌分属部位是:舌尖。

42.湿热内阻可见:舌苔黄厚腻。

43.痰饮水湿内停可见:舌苔水滑。

44.胃阴耗损,胃气虚弱:舌苔剥。

45.舌淡白、胖嫩而滑,多属:脾肾阳虚。

46.舌瘦薄、色淡者多属:气血两虚。

47.提示胃气大伤,胃阴枯竭为:舌光无苔。

48.提示正气渐复为:舌苔由厚变薄。

49.舌苔由薄转厚为:邪气入里。

中西医结合助理医师考试复习技巧:方剂歌诀(1)-执业医师考试.doc

中西医结合助理医师考试复习技巧:方剂歌诀(1)-执业医师考试.doc

本为《中西医结合助理医师考试复习技巧:方剂歌诀》很方便大家记忆中药剂方,不妨
亲自来试试哦!
不过免费重读
《解表剂》
麻黄汤干妈贵姓?――甘麻桂杏
桂枝汤桂芝要炒姜枣。

――桂枝药草姜枣
九味羌活汤强风百草细,秦川有苍生――羌风白草细,芩川*苍生
加味香苏散陈兄生娇子,老象慢惊风。

――陈芎生艽紫,老香蔓荆风
小青龙汤少将为嘛甘心下跪?――芍姜味麻
甘辛夏桂?
止嗽散陈庚借钱去百草园。

――陈梗芥前*
百草园。

桑菊饮荷花根,巧接杏,桑果。

――荷花根,
翘桔杏,桑国。

银翘散荷梗连根叶似伞,豆花接穗杆如牛。

――荷梗连根叶**,豆花芥穗甘*牛。

麻黄杏仁甘草石膏汤――(组成与方名一样)
升麻葛根汤申麻哥炒芍药――升麻葛草芍

柴葛解肌汤姜大哥拾柴草,秦姐抢白芍――姜大葛石柴草,芩桔羌白芍。

败毒散活熊身伏草埂,二虎只可强攻――活芎参茯草梗,二胡枳壳羌*。

加减崴蕤汤玉竹姐为何早操吃葱――玉竹
桔薇荷枣草豉葱。

1234。

中医执业医师笔试考前必背之中基、中诊、中药、方剂.

中医执业医师笔试考前必背之中基、中诊、中药、方剂.

中医诊断学1.称“庭”的是:额。

2.称“藩”的是:颊侧。

3.其面色、肤色一生不变的称:主色。

4.随气候生活条件而改变的面色称:客色。

5.失神的表现是:精神萎靡,两目晦暗。

6.得神的表现是:面色荣润,目光精彩。

7.脾虚湿阻的面色多表现为:黄胖。

8.小儿疳积的面色可表现为:乍黄乍白。

9.肾精久耗者最常见:面色黑而干焦。

10.瘀血证最常见:面色青紫。

11.黄疸:面目一身俱黄。

12.萎黄:面黄枯槁无光。

13.望色十法中色浊主:病在阴。

14.望色十法中色泽主:生。

15.面色白,多为:阳气虚衰。

16.面黄虚浮,多为:脾虚湿蕴。

17.心血瘀阻见:面色口唇青紫。

18.脾虚湿阻可见:面黄虚浮。

19.脏腑精气衰竭则:肉消著骨。

20.中焦有火则:形瘦食多。

21.瘫痪的特征是:四肢不用,麻木不仁。

22.痿证的特征是:手足软弱无力,行动不灵。

23.痹证的特征是:关节肿痛,肢体动作困难。

24.热邪壅肺则:鼻翼煽动。

25.肺胃热毒则:咽喉红肿溃烂。

26.肝风内动可见:横目斜视。

27.小儿慢脾风多见:昏睡露睛。

28.肾精耗竭可见:瞳仁扩大。

29.黑珠属肝称:“风轮”。

30.白珠属肺称:“气轮”。

31.瞳仁属肾称:“水轮”。

32.筋之精为:黑睛。

33.骨之精为:瞳仁。

34.血之精为:眼络。

35.耳流白脓为:缠耳。

36.耳流臭脓为:耳疳。

37.气阴两亏,虚火上浮,可见:色淡红不肿,微痛反复发作。

38.肺胃热毒壅盛可见:咽红肿疼痛,甚则溃烂。

39.肺胃热毒伤阴重证可见:咽喉出现白色假膜,刮之不去或随即复生。

40.肾在舌分属部位是:舌根。

41.心肺在舌分属部位是:舌尖。

42.湿热内阻可见:舌苔黄厚腻。

43.痰饮水湿内停可见:舌苔水滑。

44.胃阴耗损,胃气虚弱:舌苔剥。

45.舌淡白、胖嫩而滑,多属:脾肾阳虚。

46.舌瘦薄、色淡者多属:气血两虚。

47.提示胃气大伤,胃阴枯竭为:舌光无苔。

48.提示正气渐复为:舌苔由厚变薄。

49.舌苔由薄转厚为:邪气入里。

【执医冲刺】115条中基、中诊超全总结,冲刺必备!

【执医冲刺】115条中基、中诊超全总结,冲刺必备!

【执医冲刺】115条中基、中诊超全总结,冲刺必备!中医基础理论和中医诊断学是中医和中西医执业医师考试首要考查的内容,也是掌握好其他学科知识的必备基础。

那么今天中基1.病、证、症的概念病,是一个完整的异常生命过程。

证,是疾病过程中某一阶段或某一类型的病理概括。

症,是疾病过程中表现出的个别、孤立的现象。

2.同病异治和异病同治同病异治,指同一种病,由于发病的时间、地域不同,或所处的疾病的阶段或类型不同,或病人的体质有异,故反映出的证候不同,因而治疗也就有异。

异病同治,指几种不同的疾病,在其发展变化过程中出现了大致相同的病机,大致相同的证,故可用大致相同的治法和方药来治疗。

3.阴阳互根互用阴阳互根,是指一切事物或现象中相互对立着的阴阳两个方面,具有相互依存,互为根本的关系。

“孤阴不生,独阳不生”,“阴阳离决,精气乃绝”而死亡。

阴阳互用,是指阴阳双方具有相互资生、促进和助长的关系。

“阴在内,阳之守也;阳在外,阴之使也”。

4.五体的阴阳属性皮肉为阳中之阳,筋骨为阳中之阴,皮肤为阳中之阳,肌肉为阳中之阴,筋为阴中之阳,骨为阴中之阴。

5.正治与反治是针对疾病过程中病变本质与征象是否一致而提出的治则。

正治又称“逆治”,包括寒者热之、热者寒之、虚者补之、实者泻之。

反治又称为“从治”,包括:(1)热因热用,即以热治热,适用于阴盛格阳的真寒假热证;(2)寒因寒用,即以寒治寒,适用于阳盛格阴的真热假寒证;(3)塞因塞用,即以补开塞,适用于“至虚有盛候”的真虚假实;(4)通因通用,即以通治通,是指用通利的药物来治疗其有通泻症状的实证。

适用于“大实有羸状”的真实假虚。

6.瘀血致病的症状特点疼痛:多表现刺痛,固定不移,夜间尤甚,拒按。

肿块:瘀血积于皮下或体内则可见肿块,肿块部位固定。

出血:血色紫暗,夹有血块。

色紫黯:一是面色紫黯,口唇、爪甲青紫等;二是舌质紫黯,或舌有瘀斑、瘀点等。

可出现肌肤甲错,脉涩或脉结代等。

7.五行的母子相及即相生关系异常的变化。

中医执业医师考试-中基、中诊

中医执业医师考试-中基、中诊

1、中医学主要特点:一是整体观念,二是辩证论治。

内外环境的统一性和机体自身完整性的思想,即为整体观念。

2、精气是天地万物相互联系的中介3、“人生有形,不离阴阳”。

主要表现于脏腑形体分属阴阳和经络系统分属阴阳等方面。

“背为阳,阳中之阳,心也;背为阳,阳中之阴,肺也;腹为阴,阴中之阴,肾也;腹为阴,阴中之阳,肝也;腹为阴,阴中之至阴,脾也。

”4、“阳病治阴,阴病治阳”;又称作“壮水之主,以制阳光”,“益水,水克火,火克金,金克木。

6、五行相乘,是指五行中的一行对其所胜之行的过度制约和克制。

即相克太过。

五行相侮,是指五行中的一行对其所不胜之行的反向制约和克制。

又称“反克”。

7、虚者补其母,实者泻其子8、依据五行相生规律确定的治法,常用的有滋水涵木、益火补土、培土生金和金水相生等法。

依据五行相克规律确定的治法,常用的有抑木扶土、培土制水、佐金平木和泻南补北等法。

10、心的生理功能与特性1.主血脉:心主血的内涵,是心气推动血液运行,以输送营养物质达于全身脏腑形体官窍,维持其生理功能和生命活动。

“壅遏营气,令无所避,是谓脉”。

2.藏神:心所藏之神,既是主宰生命活动的广义之神,又包括精神、意识、思维、情志等狭义之神。

故说心为“五脏六腑之大主”、“所以任物者为之心”。

3.心的生理特性:心为阳脏、火脏心主通明,指心脉以通畅为主,心神以清明为要。

11、肺的生理功能与特性1.主气司呼吸主呼吸之气和主一身之气2.主行水:肺为水之上源”3.朝百脉,主治节:是指全身的血液,都要通过经脉而聚会于肺,通过肺的呼吸,进行体内外清浊气体交换,然后通过肺气的宣降作用,将富含清气的血液通过百脉而输布于全身。

4.肺的生理特性(1)肺为华盖、娇脏:肺为华盖,位于胸腔,位置最高,覆盖于五脏六腑之上,又能宣发卫气于体表,具有保护诸脏免受外邪侵袭的作用。

肺为娇脏,是指肺为清虚之脏,轻清肃静,不容纤芥,不耐邪气之侵,故为娇嫩之脏。

(2)主宣发与肃降:主宣发的生理作用,主要有三方面:一是通过肺的气化,排出体内的浊气;二是将脾所转输的津液和水谷精微,布散到全身,外达于皮毛;三是宣发卫气,调节腠理之开合,将代谢后的津液化为汗液,排出体外。

中医考研中基中药方剂考前知识点总结

中医考研中基中药方剂考前知识点总结

中医考研中基中药方剂考前知识点总结还剩不到一周时间以前考试前总会有老师在你耳边絮絮叨叨说一堆小知识点今天给大家整理了考前背背就能拿分的知识点包括中基、中药、方剂一起来复习一下吧中基四大经典重点内容《黄帝内经》1.我国现存最早的医学文献典籍;2.构建了中医学理论体系的基本框架,是中医学理论体系形成的基础与源泉;《难经》提出“寸口脉诊”《伤寒杂病论》1.第一本辨证论治的专著;2.提出“观其脉证,知犯何逆,随证治之”的辨证论治原则;《神农本草经》1.为中国现存最早的中药学专著;2.载药365种,将药物分上、中、下三品;3.提出“四性五味”理论及“七情和合”;4.明确“治寒以热药,治热以寒药”用药原则;第一部×××第一部脉学专著:晋·王叔和《脉经》第一部针灸学专著:晋·皇甫谧《针灸甲乙经》第一部病因病机证候学专著:隋·巢元方《诸病源候论》第一部医学百科全书:唐·孙思邈《千金要方》《千金翼方》中药呕家圣药:生姜风药之润剂:秦艽疮家圣药:连翘乳痈要药:蒲公英肺痈要药:鱼腥草泻痢要药:白头翁水肿要药:茯苓黄疸要药:茵陈调理脾肺气机要药:陈皮烫伤要药:地榆头痛要药:川芎伤科要药:三七肝风内动惊痫抽搐要药:羚羊角补气健脾第一要药:白术咽喉肿痛之要药:山豆根油腻肉积之要药:山楂妇科经产病之要药:益母草咳喘要药:杏仁安胎要药:苎麻根消食运脾之要药:鸡内金治疗梅毒的要药:土茯苓治疗一切痈肿疔疮阳证之要药:金银花特殊剂量(重点药物)巴豆霜:0.1—0.3g(有大毒)马钱子:0.3—0.6g朱砂:0.1—0.5g牛黄:0.15—0.35g(散)麝香:0.03—0.1g(丸散)羚羊角粉:0.3—0.6g(散)甘遂:0.5—1g冰片:0.15—0.3g芫花:1.5—3g(散)方剂#治法“逆流挽舟”——败毒散“通因通用”——①大承气汤中大黄、芒硝②芍药汤中大黄③桂枝茯苓丸“寒因寒用”——大承气汤中大黄、芒硝(热厥)“酸甘化阴”——①四逆散中白芍、炙甘草②小建中汤中芍药、饴糖“辛甘化阳”——小建中汤申桂枝、饴糖“透热转气”——清营汤中银花、连翘“凉血散血”——犀角地黄汤中芍药、丹皮“苦寒直折”——黄连解毒汤“火郁发之”——①凉膈散中薄荷、竹叶②龙胆泻肝汤中柴胡③清胃散中升麻“以泻代清”——凉膈散中大黄、芒硝“甘温除热”——①补中益气汤(气虚发热)②当归补血汤③小建中汤“培本清源”——大补阴丸“少火生气”——肾气丸滋水涵木,清金制木,培土荣木——一贯煎滋水涵木——镇肝熄风汤“培土生金”——①泻白散②参苓白术散③麦门冬汤④清燥救肺汤“金水相生”——百合固金汤燥淫于内,治以苦温,佐以甘辛——杏苏散有代表性的句子★仲景群方之冠——桂枝汤★入营犹可透热转气——清营汤★行血则便脓自愈,调气则后重自除——芍药汤(行血-芍药、当归;调气-木香、槟榔)★入血就恐耗血动血,直须凉血散血——犀角地黄汤★壮水之主,以制阳光——六味地黄丸★益火之源,以消阴翳——肾气丸★是为涵养肝阴第一良药——一贯煎★此疡门攻毒第一方也、疮疡之圣药,外科之首方——仙方活命饮。

中西医结合执业医师考试各单元考察重点精选全文

中西医结合执业医师考试各单元考察重点精选全文

精选全文完整版(可编辑修改)中西医结合执业医师考试各单元考察重点中西医结合执业医师考试各单元考察重点如下:(1)第一单元(基础单元,得分单元)的科目重点出题点主要的科目有中医基础理论;中基、中诊、中药、传染病、药理。

中医基础理论所占分值比较高,比较简单,一直是拉高分数的科目。

主要考察方向是经典语句的理解。

其中五脏一直是考试的重点,也是难点,考试常会考核。

考五脏六腑的理论和气血律液的学说也很多。

关于这方面的学习,就需要我们理解基础上去学习、记忆。

阴阳学说每年都会考到,属于基本知识点,所以中医基础理论要多看,在理解的基础上去背诵,是这部分題得高分的关键。

中医诊断学知识点比较零散,需要掌握的知识点偏多,要求我们的记忆的内容很多,但是应用于临床又很有帮助,这就需要我们耐下心来去学习。

舌诊和脉诊也是诊断学基础每年必出的考点。

舌诊和脉诊所占分值也比较高,所以要下功夫去攻克,对于后续内外妇儿的学习也非常有帮助。

中药学的考试侧重点,主要是第一、考查中药的功效主治。

第二、考查中药的特殊用法。

第三,考查中药七情配伍的定义和作用。

第四,考查中药的性味归经。

上述讲到的不仅仅是今年考題的出題方向,往年的中药考试也是如此。

中药的功能主治是重中之重,占据中药学的大部分分数,所以在以后的复习当中,也要把功效主治作为重点复习方向。

(2)第二单元科目重点出题点主要的科目有方剂学;诊断学基础;中西医结合外科;医学伦理学。

方剂学的组成和主治一直是重点方向。

近年方剂学考组成的比例都在下降,但是千万不要认为组成不重要。

根据往年的经验,组成能占据方剂学将近一半的分数,依然不可掉以轻心。

方剂的主治是重中之重,有很多种提问的方式,但是万变不离其宗,还是要多背多记主治。

考題比较细,这就要求我们复习方剂时一定要全面,知道具体主治病症。

对于近几年中西医执业医师的考试来看,西医的侧重越来越多。

所以也要重视西医科目的学习。

对于很多中医学生来讲西医确实比较难。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西医结合外科学助理医师考试知识点总结第一单元绪论1、我国第一部外科专著(《金创瘛疭方》)2、我国现存的第一部外科专著(《刘涓子鬼遗方》)3、提出"五善七恶"的著作是(《圣济总录》)4、正宗派的代表(陈实功)5、全生派的代表(汪洪绪)6、心得派代表(高锦庭)第二单元中医外科证治概论一、中医外科专业术语1、疡――是一切外科疾病的总称2、疮疡――广义指一切浅显外科疾患。

狭义指感染因素引起体表的化脓性疾病3、肿疡――体表外科疾病尚未溃破的肿块4、溃疡――一切外科疾病溃破的疮面5、胬肉――肉芽组织6、痈――气血被邪毒壅聚而发生的化脓性疾病7、疽――气血被毒邪阻滞而发于皮肉筋骨的疾病8、根盘――肿疡基底部周围之坚硬区,边缘清楚9、根脚――肿疡之基底根部10、护场――在疮疡的正邪交争中,正气约束邪气使之不外散11、痰――发于皮里膜外、筋肉骨节之间的或软或硬、按之有囊性感的包块。

12、结核――泛指一切皮里膜外浅表部位的病理性肿块二、治疗(一)内治总则――消、托、补(二)外治法1、膏药――适用于一切外科病症初起、已成、溃后各个阶段。

2、油膏――肿疡期;溃疡期;3、箍围药――肿疡初期促其消散4、掺药5、酊剂――疮疡未溃及皮肤病6、洗剂――适用于急性、过敏性皮肤病第三单元无菌术1、消毒――用化学的方法消灭微生物2、手术区皮肤消毒的范围,应距切口周围(15cm)3、手术室的面积应为(24-40平米)4、手术室的湿度一般为(48%)5、灭菌――杀灭芽孢类微生物第四单元麻醉一、麻醉方法1、针刺镇痛与辅助麻醉2、全身麻醉(吸入麻醉;非吸入性麻醉)3、局部麻醉(表面麻醉;局部浸润麻醉;神经阻滞;区域阻滞;椎管内麻醉)4、复合麻醉二、麻醉前用药(一)麻醉前用药目的:1、减少病人精神紧张;2、使麻醉过程平稳3、增强麻醉效果4、减缓病人疼痛感(二)麻醉前常用药物1、镇静安定药:苯二氮?类(地西泮,咪达唑),丁酰氨类,吩噻嗪类2、催眠药:苯巴比妥,戊巴比妥3、麻醉性镇痛药:吗啡,哌替啶,芬太尼,镇痛新4、抗胆碱类药:阿托品,东莨菪碱,格隆溴胺5、稳定血流动力学药:可乐定,右美托咪啶6、防治恶心呕吐药:丁酰苯类药,胃动力,抗胆碱药7、预防误吸及其危害药:H2受体阻滞剂三、局部麻醉1、常用药物:丁卡因,利多卡因,达克罗要,布比卡因2、不良反应的处理局麻药加肾上腺素目的:延缓药物吸收,延长作用时间局麻前给巴比妥类药目我:减少局麻药中毒出现中枢兴奋或惊厥时用:苯巴比妥钠肌注或安定四、椎管内麻醉1、腰麻(蛛网膜下腔麻醉)适应证:下腹部及盆腔手术;下肢手术;肛门及会阴部手术并发症:术后头痛;腰背痛;尿潴留;下肢瘫痪2、硬膜外麻醉适应证:胸壁,上肢,下肢,腹部和肛门会阴区各部位手术颈椎病,腰背痛及腿痛等急慢性疼痛的治疗并发症:血压下降,咀嚼抑制,恶心呕吐神经损伤,硬膜外血肿,硬膜外脓肿,脊髓前动脉综合征五、气管插管1、经口明视插管:用于除口腔、咽腔手术之外的病人2、经鼻腔明视插管法:主要用于口腔、颌面、咽腔手术病人3、经鼻盲探插管:张口确实梭,喉镜难以置入并呼吸道管理的4、经口盲探气管内插管:部分张口困难;呼吸道部分梗阻;颈部强直,颈椎骨折、脱臼等颈部活动受限者;颈斑痕挛缩面严重影响抬头活动者;喉结过高,颈部粗短,下颌退缩等5、清醒气管内插管:不能耐受较深麻醉,但必须要控制呼吸或人工呼吸者;消化道梗阻或饱食者;颅脑、开胸等针麻手术6、双腔支敢管导管(DLT)插管术:"湿肺"全麻;开放性肺结核其分泌物有扩散感染能力者;支气管胸膜瘘,外伤性支气管断裂者;近期有大咯血者。

第五单元体液与营养代谢一、体液代谢和酸碱平衡[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1、体液组成:水、电解质和有机物质2、体液总量:男性占体重60%;女性占体征的55%3、体液分布:细胞内液――存在于骨髂肌中细胞外液――血浆及组织间液4、水代谢24小时出入量为2000-25005、体液平衡的调节:(1)渴感作用(2)抗利尿(ADH):提高肾远曲小管、集合管对水的重吸收,使尿量减少。

(3)醛固酮:作用于肾远曲小管、集合管,促Na+主动重吸收,促K和H的排泌,储钠排钾的作用。

(4)心房利钠多肽:增加肾小球滤过率,减少血容量(5)利钠激素――使尿内水Na+排出增多,减少细胞外液量(6)甲状旁腺素(PTH)――促远曲小管对磷酸盐的重吸收,排Na、K和和HCO3二、水、电解质失衡(一)缺水1、等渗性缺水――水和钠按正常比例丢失(1)病因:消化液的急性丢失;肠梗阻,急性弥漫性腹膜炎,腹膜后感染;大面积烧伤早期大量渗液。

(2)表现:轻度(2-4%):口渴,少尿中度(5%):脉搏细快,肢端湿冷,"三陷一低"(眼窝下陷,皮肤干陷,浅表静脉瘪陷,血压下降或不稳)重度(6-7%):休克,伴代谢性酸中毒。

2、高渗性缺水――高钠血症(钠>150,血浆渗透压>320)(1)病因:不摄入不足;水分丢失过多;鼻饲要素饮食、静脉高营养。

(2)表现轻度(2-4%):口渴中度(4-6%):极度口渴,乏力,眼窝明显凹陷,唇舌干燥,皮肤弹性差,心率加速,尿少,尿比重增高。

重度(>6%):烦躁,谵妄,昏迷;血压下降,休克,少尿无尿,氮质血症。

(3)治疗:首先采用5%葡萄糖溶液成人每丧失体重的1%补液400-500ml补液量=(血钠值-142)*体重*4(女性3,儿童5)3、低渗性缺水――低钠血症(细胞外液减少)(1)病因:胃肠道消化液长期持续丧失(如慢性十二指肠瘘);大创面慢性渗液;大量应用排钠性利尿剂;急性肾功能衰竭多尿期、失盐性肾炎、肾小管性酸中毒(2)表现轻度(钠<135=:乏力、头昏、手足麻木,无口渴,尿正常中度(钠<130=:厌食、恶心呕吐,脉搏细速,血压不稳或下降,脉压变小,视力模糊,站立性晕倒,尿少重度(钠<120=:肌痉挛性抽痛,腱反射减弱,神志不清,木僵,昏迷。

伴严重休克,少尿或无尿。

尿素氮升高。

(3)治疗:补钠量=(142-钠值)/17*体重*0.6(女性0.5)(二)钾异常1、低钾血症(<3.5mmol/l表情淡漠、倦怠嗜睡或烦躁不安,肌肉软弱无力,腱反射迟钝或消失,眼睑下垂;心悸、心动过速、心律失常、传导阻滞,重者室颤;多饮多尿,膀胱收缩无力而排尿困难;代谢性碱中毒;心电图:T波低平、双相倒置,继之S-T段下降、Q-T新时期延长和U波出现。

2、高钾血症(>5.5)轻度:四肢乏力、手足麻木、肌肉酸痛;钾>7.0时出现软瘫,呼吸困难;心电图早期改变为T波高尖,基底变窄;钾>8.0时P波消失,QRS波增宽,QT间期延长;血压波动,心率缓慢,心音遥远而弱,重者心跳骤停。

(三)钙异常(2.18-2.63)1、低钙(1)病因维生素D缺乏,甲状旁腺肌能减退,慢性肾衰,肠瘘,慢性腹泻和小肠吸收不良;甲状腺手术时损伤或切除甲状旁腺并发症急性出血性坏死性胰腺炎(2)表现:手足或面部肌肉痉挛,腱反射亢进(3)治疗:10%葡萄糖酸钙20ml或5%氯化钙10ml静注2、高钙血症(1)病因:甲状旁腺机能亢进;某些恶性肿瘤(2)表现:早期出现疲倦、乏力、纳差、恶心呕吐和腹胀,体重下降;重者头痛,背部和四肢疼痛、幻觉,狂躁昏迷(3)治疗:重症:给予大量生理盐水,速尿静推;大剂量激素三、酸碱平衡紊乱1、代谢性酸中毒有严重腹泻、肠瘘等病史;有深而快的呼吸等临床表现;pH↓,PaCO3呈代偿性↓,CO2CP↓,SB↓,BE呈负值2、呼吸性酸中毒有呼吸功能受影响的病史;pH↓↓,PaCO2、CO2CP↑,血浆HCO3-正常四、外科营养支持(一)适应证:1、胃肠道梗阻2胃肠道外瘘及短肠综合征3、消化道广泛炎症性疾病4、高代谢状态5、肿瘤患者所接受和大面积放疗6、肝、肾功能衰竭7、大手术围手术期营养(二)并发症1、技术性并发症插管并发症;导管留置期并发症;深静脉插管并发症2、感染性并发症:细菌或真菌性败血症3、与代谢有关的并发症:糖代谢紊乱;按基酸性并发症;营养物质缺乏五、肠外营养肠外营养本身可发生――胆囊结石、胆汁淤滞肠外营养糖代谢紊乱可发生――高渗性非酮性昏迷第六单元输血一、输血适应证:失血量在1000ml以上,必须及时输血二、输血并发症及防治1、过敏反应:肾上腺素2、发热反应:立即减慢速度;严重者停输血,用解热镇痛药。

3、溶血反应:停止输血,积极抗休克,维持循环功能,保护肾功能和防治弥散性血管内凝血。

4、循环超负荷:立即停止输血,半坐位,吸氧和利尿5、细菌污染反应:抗休克,抗感染(广谱抗生素、补液、利尿、降温、纠酸)6、枸橼酸盐中毒:静脉10%葡萄糖酸钙10ml7、疾病传播第七单元休克一、分类:低血容量性、感染性、心源性、神经性和过敏性二、表现(一)休克早期(缺血缺氧期或反应代偿期)主要体征:心律加快。

舒张压稍↑,脉搏快,脉压缩小(二)休克中期(淤血缺氧期或失代偿期)主要体征:血压进行性下降,意识模糊,发绀,酸中毒(三)休克后期(弥漫性血管内凝血期)(四)重要器官受损――肾和胃肠道最先受损三、中医辨证论治1、热伤气阴证益气固脱,清热解毒养阴――生脉饮加清热解毒养阴药2、热伤营血证――气血两清,益气生阴――清营汤加减3、阴厥――益气固脱,养血育阴――人参养营汤加减4、寒厥――回阳救逆――四味回阳饮加减5、厥逆――益气固脱,阴阳双补――保元汤合固阳汤加减6、阴脱――益气固脱,养血育阳――独参汤合四逆汤加减7、阳脱――益气固脱――独参汤合四逆汤第八单元围手术期处理一、术前准备1、高血压<160/100房颤伴心室率>100――西地兰或口服心得安老年冠心病、心动过缓、心室率<50――皮下注射阿托品2、糖尿病:血糖稳定在9mmol/l左右,尿糖++++,改用胰岛素3、呼吸功能障碍(1)哮喘发作者――口服地塞米松→减轻气管粘膜水肿(2)应用麻黄素、氨茶碱,异丙肾上腺素雾化吸入(3)术前3-5天使用抗生素4、肾上腺皮质功能不全――术前2天开始给予适量的激素二、术后处理1、腹胀处理――非胃肠道吻合术在6小时后口服药2、胸腔闭式引流后如无排气,应于48小时后拔管。

3、拆线:头面颈部4-5天下腹部、会阴部7天胸部、上腹部、背部、臀部9天四肢12天关节手术或有减张缝合14天三、手术后常见并发症1、术后大出血或弥漫性血管内出血2、呼吸系统疾病3、循环系统疾病(心骤停、亚重心律失常和高血压)4、急性肝功能障碍(黄疸,神志改变,肝昏迷)5、急性肾功能障碍6、应激性溃疡7、切口并发症(切口裂开,切口感染)8、泌尿系感染(尿潴留,尿路感染)第九单元重症救治与监测一、心肺脑复苏1、心跳骤停的安全时限心脏停止活动3秒患者出现――头晕心脏停止活动10-20秒出现――晕厥心脏停止活动40秒出现――惊厥心脏停止活动30-45秒出现――瞳孔散大心脏停止活动60秒出现――呼吸停止,大小便失禁心脏停止活动4-6分钟――脑细胞出现不可逆性损害心脏停止活动10分钟――脑细胞死亡2、心肺脑复苏(CPCR)的基本过程3个阶段9个步骤(1)基础生命支持阶段A:保持呼吸道通畅B:进行有效的人工呼吸C:建立有效的人工循环(2)进一步生命支持D:药物治疗E:心电监测及其他监测F:处理心室颤动(3)延续生命支持G:病情判断H:神志恢复I:重症监护治疗二、心肺复苏(CPR)常用药物1、肾上腺素――是CPR时最常用最有效的药物2、多巴胺3、阿托品――适用于窦性心动过缓伴血流动力学障碍或合并频发室早4、利多卡因――室性异位搏动(室早、阵发性室性心动过速及室颤)的首选药物5、钙剂――仅用于高钾血症或低钙血症6、碳酸氢钠――纠正急性代谢性酸中毒的主要药物7、肾上腺皮质激素――脑复苏和吸入性肺炎时使用三、脑复苏脑血流量占心输出量的(15%)静息氧耗量占总体氧摄入总量的(20%)低储备、高供应、高消耗治疗:低温-脱水疗法高压氧治疗巴比妥类药物治疗――抑制脑代谢,控制抽搐,防止颅内压增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