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波谐振管实验

合集下载

声音的谐振实验步骤

声音的谐振实验步骤

声音的谐振实验步骤声音的谐振是指当物体受到外力作用时,物体内的空气或其他介质发生了共振现象,产生了明显的声响。

谐振实验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声音的特性和共振现象。

本文将介绍声音的谐振实验步骤及相关实验器材。

实验器材:1. 声源装置:如音叉、音响等2. 谐振管/共鸣管:可调谐的管状装置,如玻璃筒3. 音叉支架4. 吸音材料:如海绵、软布等5. 定尺尺子/卷尺6. 实验记录表格实验步骤:1. 实验前准备在安静的环境中进行实验,确保实验结果的准确性。

将实验器材摆放整齐,防止碰撞或干扰。

2. 谐振管的调节与固定将谐振管垂直倒置,并用尺子/卷尺测量其长度L(注意:测量的长度应从管口到开口的距离,即L),记录在实验记录表格中。

谐振管的长度可以根据实验需要进行调节,确保后续实验能够测得有效的结果。

3. 声源装置的使用使用音叉作为声源装置,将其固定在音叉支架上,使得音叉可以自由振动,并确保音叉在稳定无干扰的状态下振动。

4. 谐振管的探测将谐振管的开口对准音叉,调整谐振管的高度,使得音叉的声波能够直接进入谐振管内部。

同时,需要保证谐振管的固定位置稳定不动。

5. 寻找共振点慢慢提高音叉的频率,观察谐振管的变化。

当音叉的频率与谐振管的固有频率相等时,谐振现象将会明显可见。

此时,谐振管内的空气将被激起共振,产生明显的声响。

6. 记录结果记录音叉的频率和谐振管的长度L。

通过不断改变音叉的频率和谐振管的长度,我们可以记录多组实验结果,以获得更全面的数据。

7. 实验的重复和探讨可以通过改变音叉的频率、谐振管的长度等实验条件,重复实验并记录数据,以验证实验结果的可靠性和规律性。

在实验结束后,可以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和讨论,例如绘制频率和长度的图表,以探索声音谐振的规律与关联。

实验注意事项:1. 实验中应当保持尽可能的安静,以确保实验结果的准确性。

2. 谐振管的长度应根据实验需要进行调整,确保能够测得有效的结果。

3. 如出现不正常的现象,如谐振管失稳、共振点难以观测等,应仔细检查实验装置并进行相应的调整。

共振管实验

共振管实验

声波声波共振管共振管共振管实验实验实验目的1. 观察声波的共振现象,测量声波界面上的反射。

2. 利用共振法和回声法测量声波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

实验仪器PASCO 综合物理实验系统,包括:DataStudio 软件、750接口盒,共振管、功率放大器、声传感器、转动传感器、不锈钢杆、桌夹、双杆夹、细绳,导线等图一图一 主要实验仪器主要实验仪器实验原理声波是一种最常见的波,利用它我们可以研究波在传播过程中的一般性质,比如反射、干涉与衍射。

本次实验我们研究声波在共振管中的传播。

实验使用的共振管包含一个两端开口的外管和一个一端封闭一端开口的内管。

内管相当于一个活塞,拉动它可以改变共振管的有效长度。

在实验时,声源(扬声器)发出的声波从共振管开口的一端进入管内并在其两端发生多次反射(注意开口端也有反射,只不过反射率较小,而封闭端接近完全反射)。

入射波和各级反射波叠加在一起,最终在共振管内形成稳定的声场分布。

固定扬声器输出并缓慢改变共振管的长度,可以发现(听到或用声传感器测量)声场的强度会发生周期性改变,既产生共振现象。

共振产生的原因大致如下:管长改变会引起各级反射波的相位的变化。

如果它们的相位相同,则叠加产生大的振幅(增强叠加),即发生共振。

反之,如果相位相反,则叠加产生小的振幅(相消叠加)。

简单的分析表明,当管长改变量为声波波长的一半时,各级反射波之间的相位差不改变。

因此,如果我们测出声波振幅与共振管长度之间的关系(共振曲线),就可以根据它的周期计算出波长λ,进而由λf V p =得到声波在空气中传播的相速度。

如果相速度与频率无关,则称波的传播没有色散,此时相速度也等于群速度,即波包传播的速度。

本实验的第二部分就是直接测量声波波包的传播速度。

方法让扬声器产生一个很窄(< 0.5ms)的脉冲,测量该脉冲碰到共振管另一端后的反射波(回声),根据时间差与管长,就可以计算出波包的传播速度。

实验内容实验内容与步骤与步骤一、测量共振曲线测量不同频率(300-1000Hz)声波的波长,计算声速。

声音的共振实验共振管的共振现象

声音的共振实验共振管的共振现象

声音的共振实验共振管的共振现象声音的共振实验:共振管的共振现象声音是一种以机械波形式传播的振动现象,共振则是指当一个物体的振动频率与另一个物体的固有频率相同或非常接近时,前者受到后者影响而振幅增大的现象。

共振现象在自然科学和工程学中都有广泛的应用,而共振管则是声学实验中经常使用的一种工具,可用来观察声音的共振现象。

本文将介绍声音的共振实验以及共振管的共振现象。

一、声音的共振实验1. 实验原理声音的共振实验是通过共振管观察声音共振现象的一种实验方法。

共振管通常由一个封闭的管道和一个活塞组成。

当我们通过活塞调整管道的长度时,可以改变管道内的空气柱长度,从而改变共振管的固有频率。

2. 实验步骤(1)将共振管放在水平面上,并将活塞缓慢地往共振管内部推动,直到活塞与共振管紧密接触。

(2)调整活塞的位置,缓慢改变共振管的长度。

可以使用刻度尺来测量共振管不同长度下的空气柱长度。

(3)用发声装置在共振管的一端产生声音,并通过观察共振现象来确定共振频率。

(4)当共振现象发生时,记录下共振管的长度和声音的频率。

3. 实验结果与讨论在进行声音的共振实验时,可以发现当共振管的长度与声音频率匹配时,共振现象会发生。

共振现象通常表现为声音强度增大、声音清晰度增加以及共振管内产生明显的共振峰。

通过实验记录的数据可以绘制出共振频率与共振管长度的关系曲线,即共振曲线。

共振曲线的形状取决于共振管的结构以及声音波长和共振管长度的关系。

二、共振管的共振现象共振管是一种特殊设计的管道,用于观察声音的共振现象。

共振管通常由一个封闭的管道和一个活塞组成,活塞可用来改变共振管的长度。

共振管的共振现象可以通过调整管道长度来实现。

当管道长度与声音频率匹配时,共振现象会发生。

在共振频率下,共振管内的空气柱能够与外界声波发生共振,振幅达到最大值。

共振管的共振现象不仅在理论研究中有重要意义,也有实际应用价值。

例如,在乐器制作中,共振管被用来调整音色和共鸣效果;在声学研究中,共振管可用于测量声音的频率和波长;在工程设计中,共振管可以用于声学隔离和噪音控制。

声波谐振管实验报告

声波谐振管实验报告

声波谐振管实验报告声波谐振管实验报告【实验⼈员】【实验⽬的】1.研究声波在谐振管中的运动规律;2.利⽤共振法和回声法测量声波的传播速度。

【实验仪器】PASCO WA-9612型谐振管装置,⽰波器,信号发⽣器。

【实验过程和观察现象】1.测量驻波波形和计算声速a)开管驻波波形按图连接谐振管、⽰波器和函数发⽣器,打开放⼤器和函数发⽣器,⽤⽰波器来测量扬声器的输出。

活塞移到管外,先找⼀个⽐较明显的谐振状态(我的操作⽅法:先将频率调⾄500Hz左右,将麦克风探测杆伸进谐振管,沿着管移动麦克风探测器,观察⽰波器⽰数,找到⼀个⽰数最⼤处,再改变⽰波器的频率找到此时可以使电压最⼤值最⼤的频率,记下来为684Hz),在684Hz继续做实验,沿着管移动麦克风探测器,每隔2厘⽶测量⼀个输出电压(注意波节和波腹附近应减⼩移动步长),记录下当⽰波器信号最⼤、最⼩时麦克风探测器的位置,并记录于表格中,然后做出⼀维的波形分布图样。

b).闭管驻波波形将活塞插⼊管中使管长⼤约为 80厘⽶。

重复以上步骤测量管内波形分布情况,然后做出⼀维的波动强度分布图样。

c).计算声速计算上述两种情况下对应的声速,并与理论值 v=331.5+0.607t(m/sec)⽐较,其中 t为摄⽒温度。

注意事项:a)实验中必须注意将开⼩⼝的⼀段与管连接好,中间若有空隙会严重影响实验结果。

b)位于管外的活塞连接杆的尾部应该⽤⽀架⽀撑起来,以免给活塞过⼤的负荷c)读取麦克风位置时注意保持视线与麦克风头部的⽔平。

d)实验时⽰波器显⽰的波形很可能不稳定,此时应该调节获取⽅式,将其调为平均(可调节平均次数),此次实验我调节到4(次数过⼤会使测得值与瞬时值偏差较⼤,造成较⼤误差。

e)实验要画出驻波⼀维图像,需要测出波节和波腹。

⽅法:波节是信号最明显处,即峰峰值最⼤的位置,波腹是信号最⼩的位置,即峰峰值最⼩的位置。

在驻波图像上表⽰出来分别是0轴上和波峰和波⾕。

做图像时可假设⼀个振幅,做出近似的图像。

声音的共振与谐振的实验探究

声音的共振与谐振的实验探究

声音的共振与谐振的实验探究声音是我们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现象之一,而共振和谐振作为声音的一个重要特性,对声音的传播和产生具有重要影响。

本文将通过实验探究声音的共振和谐振现象,并解释其原理和应用。

实验一:共振管实验材料:- 共振管- 音叉- 音叉柄- 水步骤:1. 将共振管竖直放置,确保封闭底部。

2. 同时敲击音叉和将音叉柄放置在共振管的开口上方,观察共振管内的声音变化。

3. 改变共振管的长度,再次敲击音叉,观察共振管内的声音变化。

实验二:弦的谐振实验材料:- 弦- 弦的两端固定的支架- 重物(如砝码)步骤:1. 将弦固定在支架上,并保持适当的张力。

2. 用手指拨动弦产生声音,观察弦的振动情况。

3. 在弦的中央位置加入适量的重物,再次拨动弦听取声音和观察弦的振动情况。

4. 重复步骤3,但这次将重物放在离两端较远的位置。

结果与分析:在实验一中,我们观察到当共振管的长度与声音的波长相匹配时,共振管内的声音会变得非常响亮。

这是因为当共振管的长度与声音的波长一致时,声音波与共振管内的空气柱发生共振,增强了声音的振幅。

当共振管长度变化时,共振现象会消失或变弱。

因此,共振现象与共振管的长度密切相关。

在实验二中,我们观察到当弦处于谐振状态时,声音变得更加清晰和响亮。

谐振是指当外界频率与弦的固有频率相匹配时,弦会产生强烈的振动。

当我们在弦的中央位置加入重物时,会使弦的固有频率改变,导致谐振现象消失或减弱。

而当重物放在离两端较远的位置时,谐振现象会变得更加明显,这是因为较长的弦段能够产生更低的固有频率,与外界频率更好地匹配。

结论:通过以上实验,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1. 共振现象是指当声音的波长与共振体的长度相匹配时,声音增强的现象。

2. 共振现象对声音的传播有重要影响,可用于增加音量和改善音质。

3. 谐振现象是指当外界频率与物体的固有频率相匹配时,物体会产生强烈的振动。

4. 谐振现象在声学、乐器制作和声波传播等领域具有重要应用。

声音波的共振频率与谐振特性的实验探究

声音波的共振频率与谐振特性的实验探究

声音波的共振频率与谐振特性的实验探究声音波是我们日常生活中常见的一种波动现象,而声音的共振频率与谐振特性则是声学研究中的一项重要的实验课题。

本文将探讨声音波的共振频率与谐振特性的实验探究。

一、实验目的声音的共振频率与谐振特性实验有助于我们深入了解声音波的传播规律,探索声学现象的本质原理。

本实验的目的是通过实际操作,探究声音波的共振频率和谐振特性。

二、实验材料与方法2.1 实验材料本实验所需材料有:扬声器、音频调节器、示波器、频率计。

2.2 实验方法1. 将扬声器连接至音频调节器,并将音频调节器的输出信号与示波器相连。

2. 将频率计放置在扬声器旁边,用于测量扬声器输出的声音频率。

3. 调节音频调节器的频率,观察示波器上的波形变化。

4. 记录不同频率下示波器上的谐振波形,同时测量相应的频率值。

三、实验过程在实验开始前,我们可以先了解一下共振频率和谐振特性的基本概念。

共振频率是指当外力的周期性作用频率等于物体固有振动频率时,物体容易产生共振现象;谐振特性则是指物体在共振频率时表现出的特殊性质。

在本次实验中,我们将通过调节音频调节器的频率,观察示波器上的波形变化,来探究声音波的共振频率与谐振特性。

我们开始实验,首先将扬声器连接至音频调节器,并将示波器与音频调节器相连。

然后,调节音频调节器的频率,逐渐改变扬声器的输出频率。

在示波器上,我们可以观察到波形的变化。

当调节到某个特定频率时,我们会发现示波器上的波形呈现出明显的共振现象,即波形振幅明显增大。

同时,我们使用频率计测量该频率值,并记录下来。

接下来,我们继续调节音频调节器的频率,一次次重复上述的操作过程。

每次记录下示波器上的谐振波形和相应的频率值。

通过多次实验,我们可以逐渐确定声音波的共振频率和谐振特性。

四、实验结果与分析在我们的实验中,我们记录下了不同频率下示波器上的谐振波形和相应的频率值。

通过对这些数据进行分析,我们可以发现一些规律和特点。

首先是共振频率的确定。

研究声音传播——声波的干涉和谐振的实验研究

研究声音传播——声波的干涉和谐振的实验研究
用于超声波检测、成像等
03 测距技术
利用声波测定距离
研究声波传播的重要性
通过研究声波的传播特性,可以优化通讯系统的 设计,提高医学诊断的准确性,同时也可以拓展 测距技术的应用范围。深入了解声波对生活和科 学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 02
第2章 声波的干涉实验
声波干涉实验的定义
干涉是指波的叠加现象。声波干涉实验可以观察 波的干涉现象,进一步理解声波传播的特性。
基于共振现 象
共振是物体受外 力作用下振动幅
度增大的现象
通过调整频 率实现谐振
调整频率使声波 与系统固有频率 匹配,实现谐振
声波谐振实验的装置
声源
产生声波的装置
频率调控器
调节声波频率的 装置
谐振腔体
用于声波谐振的 密闭空间
声波谐振的应用
01 音响设备
利用声波谐振增强音质
02 声学传感器
利用声波谐振检测环境信号
域的新应用
数字声音传 播技术
研究声音数字化 传播的技术和方

声音传播与 环境因素
探讨声音传播在 不同环境中的表

存在问题与解决方案
问题分析
实验数据存在一定误差 环境因素对实验结果影响 较大 实验设备的精准度有待提 高
解决方案
优化实验方案,减小误差 范围 控制实验环境,降低干扰 更新设备,提高实验精准 度
● 06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研究成果总结
通过声音传播中声波 的干涉和谐振实验研 究,我们得出了许多 宝贵的成果。这些成 果将为声学领域的发 展提供重要参考,为 解决实际问题提供新 的思路。
拓展研究方向
声波在材料 中的传播特

研究新材料中声 波的传播规律

声波谐振管实验

声波谐振管实验

声波谐振管综合实验预习报告一、实验目的1、研究声波在谐振管中的运动规律;2、利用共振法和回声法测量声波的传播速度。

二、实验仪器Pasco Wa-9612型谐振管装置,示波器,信号发生器。

三、实验原理 1、空气中的声波当扬声器的膜片振动时,便会产生声波,并通过空气传播。

这种振动与波在一根绳子上的传播形式十分相似,但不同的是,绳子上介质的振动与绳子上波的传播方向垂直,而空气的振动与波的传播方向一致,是纵波。

空气中的声速由下式给出:μγ0RT v =其中V P C C /=γ为空气定压热容与定容比热之比,μ为空气的摩尔质量,0T 为空气的热力学温度,R 为热力学普适常量。

对于干燥空气,5/7=γ,mol g /96.28=μ,C ︒0声速s m v /33102896.015.27331.84.10=⨯⨯=展开到1阶,C t ︒声速约为s m t tC v t /)606.0331()15.27321(0+=⨯+≈2、管中的声场在长度为l 的管道中,声压为i p 的声波沿声波管的轴线方向右传播,进行波在界面0的位置受到反射,反射波的声压为r p ,进行波与反射波的声压方程为)(kx t j ai i e p p -=ω (1))(kx t j ar r e p p +=ω (2)其中a p 为振幅,ω为声波频率,k 为波矢。

管中合成波的声压)(ϕω+=+=t j a r i e p p p p (3)其中a p 为合成波的振幅,ϕ固定为相位因子。

定义声波界面反射系数p r ,则:σπj p aiarp e r p p r ==(4) p r 表示反射系数的绝对值,σπ为界面处反射波和入射波的相位差。

将(4)式代入(3)式中。

总声压表示为:t j kx j p jkx ai e e r e p p ωσπ][)(+-+= (5)总声压振幅表示为:)4/(2cos 212σλ+++=x k r r p p p p ai a (6)当πλσ)12()4(2-±=+n x k 时,a p 具有极小值:)1(min p ai a r p p -=。

声音的谐振管实验——实验报告

声音的谐振管实验——实验报告

声音的谐振管实验报告实验需要的器材有:谐振管、麦克风、信号放大器、信号发生器和示波器。

首先将信号发生器的输出信号接在示波器的通道一借口,麦克风连接信号放大器,安插在通道二(如图一)。

这样通道一的波位图即为扬声器发出声波,通道二的波形位图为麦克风探测到的声波。

本文中四个实验的操作、观察及测量均基于该装置。

图一一、谐振频率在给定管长条件下,输出声波为某些特定频率时,反射波与原波会发生共振。

这一系列的频率称为谐振管的谐振频率。

谐振管左端与扬声器距离固定为1.5cm,定义右边不放活塞时为开管,右边放活塞时为闭管。

那么谐振管的谐振频率满足以下经验公式:开管:L+0.8d=n*l /2闭管:L+0.4d=n*l /4其中L为管长,d为谐振管直径,l为声波的波长。

下面分别对开管和闭管的理论和实验进行对比。

1.开管开管时,L=90cm,d=3.1cm,l=2*(L+0.8d)/n= 1.8496m/n ,谐振频率f=c/l 。

c为声速,取340m/s ,那么由经验公式得出的一系列的谐振频率为:183.8Hz,367.6Hz,551.5Hz……183.8n Hz。

在实验中,固定麦克风的位置,从100Hz开始增大信号发生器的频率,观察通道二波形幅度出现极大值时对应的频率,即可测出一系列谐振频率。

测量数据如下:以n为横坐标,测量得到的共振频率为纵坐标作图,可以得到散点图。

将图像做线性拟合,那么拟合直线斜率的值就是实验测得的基频的值。

拟合图像如图二:图二拟合所得的基频为178.04Hz,经验公式得到的值为183.8Hz,误差为3.13%。

误差分析在闭管之后。

2.闭管与开管类似,活塞在80cm处,利用经验公式算出闭管谐振基频为:106.23Hz。

测得的数据为:拟合直线为如图三:拟合所得的基频为101.04Hz,经验公式得出的基频为106.23Hz,误差4.89%。

3.误差分析(1)经验公式不是精确公式,与谐振频率的真值还是有一定的差距;(2)几组相同的实验在一个房间内做,所以外界声音的干扰是在所难免的;(3)谐振管左边的1.5cm没有计算在内;(4)扬声器发声时间较长时,其实际放出的声音频率可能与信号发生器的输出频率略有偏差。

声音的共振与谐振器实验

声音的共振与谐振器实验

声音的共振与谐振器实验声音是我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通过空气中的振动传播,让我们能够听到各种各样的声音。

而声音的共振现象是声音传播中的一个重要现象,它不仅在音乐演奏和声学研究中起着重要作用,还在日常生活中的许多场合中被广泛应用。

本文将探讨声音的共振现象以及如何通过谐振器实验来观察和研究这一现象。

声音的共振是指当一个物体受到外界声音的激励时,其自身的振动频率与外界声音的频率相符合,从而使得声音的幅度增强。

这种共振现象可以在各种各样的物体中观察到,比如乐器、建筑物和声音箱等。

共振的发生是由于外界声音的频率与物体的固有频率相吻合,从而使得物体受到更大的激励,产生更大的振幅。

为了更好地理解声音的共振现象,我们可以进行一个简单的实验。

首先,我们需要准备一个空气中的共振谐振器,比如一个空的玻璃瓶。

然后,我们用手指轻轻敲击瓶口,发出一个声音。

当我们调整敲击的频率与瓶子的固有频率相符合时,我们会发现声音的幅度明显增强,这就是共振现象的体现。

在这个实验中,空气中的共振谐振器就是瓶子,而我们敲击瓶口发出的声音就是外界声音。

当我们敲击的频率与瓶子的固有频率相符合时,声音的共振现象就会发生。

这是因为瓶子的固有频率与外界声音的频率相等,使得瓶子受到更大的激励,振幅增大,从而使得声音的幅度也增大。

除了共振谐振器实验,我们还可以通过其他实验来观察声音的共振现象。

比如,我们可以使用弦乐器来研究声音的共振现象。

当我们拉动弦乐器的弦时,弦的固有频率与外界声音的频率相符合时,共振现象就会发生。

这时,弦的振幅增大,声音变得更加响亮。

声音的共振现象不仅在音乐演奏中起着重要作用,还在声学研究和工程设计中被广泛应用。

比如,共振现象在声学过滤器和扬声器中起着重要作用。

声学过滤器是一种可以选择性地通过或阻隔特定频率声音的装置,而共振现象可以帮助我们设计出更加高效的声学过滤器。

扬声器则是一种将电信号转换为声音的装置,共振现象可以帮助我们设计出更加高保真的扬声器。

声音的谐振与共振研究实验

声音的谐振与共振研究实验
响因素
实验方法:通过 改变外力频率、 振幅和物体质量 等参数,观察声 音的谐振与共振 现象,并记录相
关数据
PART 04 实验步骤
准备实验器材
声源:如扬声器、 手机等
谐振器:如音叉、 吉他弦等
共振器:如鼓面、 玻璃杯等
测量仪器:如声级 计、频目镜等
PART 03 实验原理
声音的谐振与共振定义
谐振:物体在受到周期性外力作用下,发生振动,当外力频率与物体固有频率相同时,振动幅度最大,这种现象称为谐振。
共振:当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物体发生谐振时,它们之间的振动相互影响,使振动幅度增大,这种现象称为共振。 实验原理:通过观察和分析谐振和共振现象,了解声音的传播和接收原理,为声学研究和应用提供理论依据。
搭建实验装置
准备材料:木板、铁钉、橡皮 筋、音叉、麦克风、放大器、 耳机
固定木板:将木板固定在墙上 或桌子上,确保稳固
悬挂橡皮筋:将橡皮筋悬挂在 木板上,调整高度和松紧度
安装音叉:将音叉安装在橡皮 筋上,确保音叉能够自由振动
连接麦克风:将麦克风连接到 放大器上,并将放大器连接到 耳机上
调整实验参数:调整音叉的 频率、橡皮筋的松紧度等参 数,确保实验效果最佳
误差分析
误差来源:实验设备、操作人员、环境因素等 误差类型:随机误差、系统误差、粗大误差等 误差处理:通过多次测量取平均值、使用更精确的仪器、改进实验方法等 误差评估:根据实验数据和结果,评估误差对实验结果的影响程度,并判断实验结果是否可靠。
PART 06 结论与展望
结论总结
实验目的:研究声音的谐振与共振现象 实验方法:采用物理实验和数学建模相结合的方法 实验结果:得出声音的谐振与共振的规律和影响因素 结论:声音的谐振与共振现象在声学、建筑、机械等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 展望:未来将进一步研究声音的谐振与共振现象,为相关领域的发展提供理论支持和技术指导。

声音的共振管实验步骤

声音的共振管实验步骤

声音的共振管实验步骤引言声音是我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而共振管实验是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声音传播和共振现象的重要实验之一。

本文将介绍声音的共振管实验的详细步骤和实验器材。

实验器材准备在进行声音的共振管实验前,我们需要准备以下器材:1. 共振管:具有可调整长度的空心管子,常见的有玻璃共振管和金属共振管两种。

2. 活塞:放置在共振管的一端,可以用来调整管子的长度。

3. 水桶:用来装水,调节水的高度。

4. 音叉:用来产生特定频率的声音,可以根据需要选择不同频率的音叉。

5. 音叉支架:将音叉固定在特定位置,保证声音传播的稳定性。

6. 音频发生器:用来产生连续可调节频率的声音信号。

7. 麦克风:将声音信号转换为电信号。

实验步骤1. 准备共振管和活塞:将共振管竖直放置,将活塞插入管子的一端,并保持活塞与管壁之间的间隙适当。

2. 调节活塞:通过移动活塞,调节共振管的长度。

可以使用标尺来精确测量活塞移动的距离。

3. 安装音叉支架:将音叉固定在音叉支架上,并将其放置在共振管的一端。

4. 敲击音叉:用橡皮锤轻轻敲击音叉的边缘,使其产生声音。

5. 调节音叉频率:使用音频发生器,并通过调节频率使得音叉的频率与共振管的频率相匹配。

可以借助麦克风将音叉的声音转换为电信号进行精确调节。

6. 检测声音强度:通过麦克风将共振管中传播的声音转换为电信号,并通过音频分析仪或示波器可以检测到声音的幅度和频率。

7. 记录共振管长度和声音频率:当检测到共振现象时,记录共振管的长度和相应的声音频率。

可以通过改变共振管的长度和频率的方式探索不同的共振情况。

8. 重复实验:根据实验的需要,可以重复上述步骤多次,以得到更准确和可靠的实验数据。

9. 数据处理和分析:将所得的实验数据整理、分析,并绘制相关的曲线图或表格,以便进一步理解声音的共振现象。

注意事项1. 实验过程中要保持实验环境的安静,避免外界干扰对实验结果的影响。

2. 活塞的移动应该缓慢而平稳,避免产生冲击或振动。

声音共振实验共振管的共振频率

声音共振实验共振管的共振频率

声音共振实验共振管的共振频率共振是物体在受到特定频率的外界激励时,自身的振动幅度达到最大的现象。

声音共振实验是一种通过改变管道的长度来观察共振现象的实验。

共振管是一种空腔,可以通过改变管道长度来改变共振频率。

本文将介绍声音共振实验的原理、实验方法以及实验结果的分析。

声音的传播是通过气体、液体或固体的分子振动产生的。

当一个声源向共振管中发出声波时,声波会在管中来回传播。

当管道的长度与声波波长匹配时,声波在管道中造成反射并叠加,从而形成共振现象。

共振频率取决于管道的长度。

实验前的准备工作包括:一个共振管,可以改变管道长度的装置,一个音叉或声源以及一个频率计。

实验的步骤如下:1. 将共振管放在水平的桌子上。

2. 将音叉或声源悬挂在共振管的开口处。

3. 打开频率计,调节频率计的灵敏度以适应实验的频率范围。

4. 开启音叉或声源,让声波传播到共振管中。

5. 通过移动共振管的装置改变管道的长度,观察频率计读数的变化。

6. 当频率计读数达到最大值时,记录下共振管的长度,即为共振频率。

实验结果的分析部分需要记录实验所用的音叉或声源的频率、共振管的长度和频率计读数的变化。

通过统计数据可以得出共振频率与管道长度的关系。

在实验过程中,我们发现当共振管的长度变化时,频率计读数也会随之变化。

当共振管的长度与声波的波长相符合时,声波在管道中反射产生共振。

共振频率随着管道长度的增加而减小,反之亦然。

共振频率与管道长度之间的关系可以通过以下公式进行计算:f = v / (2L)其中,f为共振频率,v为声速,L为共振管的长度。

通过实验结果的分析,我们可以得出共振频率与管道长度呈反比关系。

当管道长度增加时,共振频率减小;当管道长度减小时,共振频率增大。

总结一下,声音共振实验是一种通过改变共振管的长度来观察共振现象的实验。

通过实验结果的分析,我们可以得出管道长度和共振频率的关系,即管道长度增加时,共振频率减小。

声音共振实验的结果对于了解声波传播及共振现象的原理具有重要的意义。

共振管实验:声音波长和管长的关系研究

共振管实验:声音波长和管长的关系研究
测量设备:选择灵敏的测量设备,如麦 克风或加速度计,确保其能够准确测量 声音的波长和管长的关系。
实验步骤:将共振管放置在声源附近, 启动声源,测量共振管在不同频率下的 振动情况,记录数据。
分析数据:利用数学和物理知识,分析 测量数据,得出声音波长和管长的关系。
实验结果:整理实验数据,得出结论, 撰写实验报告。
实验过程:改变共振管的长度, 测量不同管长下的共振频率
实验结果:得出声音波长和管 长之间的关系曲线,分析其变 化规律
共振管实验:研究声音波长和管长的关系 实验原理:声音在管内传播时,会产生共振现象 实验方法:改变管长,测量声音的波长和频率 实验结果:声音的波长和频率与管长有关,存在一定的关系
XX,a click to unlimited possibilities
汇报人:XX
共振现象:物体在特定频率下产生最大振幅的现象
共振管的作用:产生共振现象,研究声音波长和管长的关系
共振管的结构:包括共振腔、共振板生共振现象,使振幅达到 最大
实验方法:使用共振管进行 实验,改变管长,测量声音 波长
实验目的:研究声音波长和 管长之间的关系
实验结果:得出声音波长和 管长之间的关系曲线
讨论:分析实验结果,讨论 声音波长和管长之间的关系,
以及可能的影响因素
声音波长和管长之间的关系:随着管长的增加,声音波长逐渐减小。 实验结果:在不同管长下,声音波长的变化规律与理论预测相符。 实验误差分析:实验中可能存在的误差来源及影响。 实验展望:对未来研究的建议和展望。
实验条件:需要精 确控制声音波长和 管长
误差来源:测量误 差、环境因素、人 为操作等
局限性:实验结果 可能受到多种因素 的影响,需要进一 步验证

声波偏振管实验报告

声波偏振管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1. 理解声波偏振的基本原理。

2. 掌握使用声波偏振管进行实验的方法和步骤。

3. 观察和分析声波的偏振现象,验证声波偏振的规律。

二、实验原理声波是一种机械波,其振动方向可以垂直于波的传播方向。

当声波通过某些介质时,会发生偏振现象。

声波偏振管是一种专门用于观察声波偏振现象的装置,它由一个透明的容器和两个相互垂直的振动膜组成。

当声波通过偏振管时,两个振动膜会分别产生两个相互垂直的振动分量,从而可以观察到声波的偏振现象。

三、实验仪器与材料1. 声波偏振管2. 发声器3. 扬声器4. 纸张5. 粉笔6. 计时器7. 照相机(可选)四、实验步骤1. 将声波偏振管放置在实验台上,确保其稳定。

2. 将发声器和扬声器连接到声波偏振管的一端。

3. 开启发声器,产生一定频率和强度的声波。

4. 观察扬声器振动膜的运动,记录下振动方向。

5. 将偏振管中的透明液体换成纸张,重复步骤4,观察纸张的运动方向。

6. 使用粉笔在纸上画出振动轨迹,记录下振动方向和轨迹。

7. 改变声波的频率和强度,重复步骤4-6,观察声波偏振现象的变化。

8. 使用照相机拍摄不同条件下的声波偏振现象,以便于后续分析。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在发声器产生声波时,扬声器振动膜的振动方向与声波传播方向一致,表现为纵波。

2. 当声波通过偏振管时,两个振动膜分别产生两个相互垂直的振动分量,表现为声波的偏振现象。

3. 通过观察纸张的运动方向和振动轨迹,可以验证声波的偏振规律。

4. 改变声波的频率和强度,发现声波的偏振现象随之变化,但基本规律不变。

六、实验结论通过本次实验,我们成功观察到了声波的偏振现象,并验证了声波偏振的规律。

实验结果表明,声波在不同介质中传播时,会发生偏振现象,且偏振现象与声波的频率和强度有关。

七、实验反思1. 在实验过程中,应注意声波偏振管的稳定性,避免因振动而导致实验结果不准确。

2. 实验过程中,应多次重复实验,以确保实验结果的可靠性。

声波谐振管实验

声波谐振管实验

(7)
这些波长将会在管的开端产生声波波腹(或声压波节),因此,当管长为四分之一波长的奇数 倍时发生共振。 注意:四种谐振状态描述如下图,第一种(n=1)被称作基音,其他的叫做泛音,每一种描述 都是有联系的。 上面所说的公式和图像只是一个理想的理论情况,主要是因为,波在管中的传播还依赖于管的 直径和波的频率,波节和波腹不会刚好出现在管的两端,用麦克风来研究管的两端的波形是一个很 有用的实验,下面给出一个更加精确的描述管中驻波的经验公式: 闭管: l 0.8d n / 2, 开管: l 0.4d n / 4, 其中 l 为管长, d 为管的直径。
声波在空气中传播的速度与温度有关,经验公式表示为:V(m/s)=331.5 + 0.607T, 其中T 为摄氏度。
2、管中的驻波 当介质中有反向进行的两个同频率的波存在时,这两个波叠加后将产生干涉现象。为了简单起 见,设两波具有相同的振幅,它们的运动方程为:
y1 A cos(t kx 1 )
n 1,2,3,...
(8) (9)
n 1,3,5,...
3
【PASCO WA-9612型谐振管装置介绍】
PASCO WA-9612型谐振管可用来研究声波在管中的传播,也可以用来观察一端封闭或两端封闭 的谐振管中的驻波图样和研究当管长变化时波节和波腹的位置,也可以通过测量共振波形频率和波 长的方法来间接测量声速或更加直接地利用示波器的触发方式来测量声波脉冲在管中传播的时间来 测定声速。 声波可通过扬声器来产生并通过微型麦克风来探测。麦克风既可固定在扬声器的旁边来检测谐 振波形,也可以固定在一根金属杆上,使之可在管中来回移动并检测管中的波形特性。
图 2 仪器安装图 注意:开管指一端闭合,另一端是打开的,而闭管是两端都闭合的。

实验报告-声波谐振管

实验报告-声波谐振管
x(cm)
Vpp(mV)
2.0
31.6
24.0
65.6
46.0
15.2
4.0
40.0
26.0
62.4
48.0
23.6
6.0
46.8
28.0
57.2
50.0
31.6
8.0
53.2
30.0
52.0
52.0
38.8
10.0
59.6
32.0
46.4
54.0
45.2
12.0
63.6
34.0
40.0
56.0
52.0
图6
闭管中的声速:v=341.3m/s,相对误差:|(v-v0)/v0|=1.39%
2、测量开管中的声速(自行设计)
图7
【总结与讨论】
本实验总体来讲较为成功。实验一中,闭管测得基频与经验公式的结果相差很大,可能是实验过程中仪器不太稳定,而且采用了较长的管长,导致测量管长的时候不太准确。实验二、三、四都是探究性质的实验,因此没有做误差分析。但是根据常识,实验二中的波形图大体正确,实验三四测出的声速也与24摄氏度时的声速(346.1m/s)相差不多。
22.0
49.6
44.0
90.4
66.0
48.8
闭管驻波波形图:
图4
三、管长和谐振模式
频率f=1200Hz
管长(cm)
77.8
63.7
49.9
35.2
20.2
6.1
n
5
4
3
2
1
0
以n为横坐标,管长为纵坐标作图,并进行直线拟合,求声速:
图5
声速:v=345.4m/s,相对误差:|(v-v0)/v0|=0.207%

探究声音的谐波和共振:利用共鸣器和声音管的实验

探究声音的谐波和共振:利用共鸣器和声音管的实验

声音管的原理
共振现象
声音管内部的空 气柱会共振产生 特定音调的声音
实验操作
调节声音管长度 和直径为初始值
影响因素
声音管的长度和 直径会影响共振
频率
实验步骤
调整参数
调节声音管长度 和直径为初始值
观察现象
观察声音管的共 振现象
发出声音波
发出不同频率的 声音波
实验结果分析
01 影响因素分析
分析声音管长度和直径对共振频率的影响
谐波的理解
定义
在一个周期性波 动中,频率是基 波频率的整数倍
的波动
作用
谐波在声音和乐 器演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中起着重
要作用
影响
不同的谐波会产 生不同音调的声

共振的概念
定义
共振是指当外力作用在一 个物体上,物体会以自身 固有频率振动
效果
共振现象会增强声音的响 度和音质
装置
共振器 声音管
实验介绍
本实验旨在探究声音 的谐波和共振现象。 利用共鸣器和声音管 进行实验,通过实验 观察声音的特性和变 化。
探究声音的谐波和共振:利用 共鸣器和声音管的实验
汇报人:XX
2024年X月
第1章 简介 第2章 共鸣器的实验 第3章 声音管的实验 第4章 声音的谐波特性 第5章 实验总结 第6章 参考文献
目录
● 01
第1章 简介
声音的基本概念
声音是一种由物体振 动产生的机械波。其 特性包括频率、振幅、 波长等。谐波和共振 是声音的重要概念。
音质影响
应用展望
通过实验深入了解声 音的谐波特性,探讨 谐波在声学工程、音 乐制作等领域的应用 前景。谐波的研究将 为声音产生和处理领 域带来新的发展机遇, 为科技和文化的结合 提供更广阔的空间。

实验报告-声波谐振管

实验报告-声波谐振管

【实验题目】声波谐振管实验
【实验仪器】
【实验记录与分析】
(长度保留到毫米,所有图应标明图题、各轴代表的量和单位、实验数据点、拟合直线及其方程和相关系数)
实验室温度:T=℃,谐振管直径:L0= cm,声速理论值:v0= m/s(保留一位小数)一、最小谐振频率的测定
计算开管最小谐振频率的理论值f0= Hz
所测闭管的管长L= cm,闭管最小谐振频率的理论值f0’= Hz
分别作开管和闭管的f与n的曲线,用直线拟合求出各自的最小谐振频率的实验平均值
图1 图2
最小谐振频率的实验结果:
开管:f实= Hz,|(f-f0)/f0|= %;闭管:f实’= Hz,|(f实’-f0’)/f0’|= %
二、测量驻波波形
1、开管驻波波形(压强波)(从0开始每隔2cm测一点)
开管驻波波形图:
图3
2、闭管驻波波形(压强波)(从0开始每隔2cm测一点)
图4
三、管长和谐振模式
图5
四、(选做)管中的声速
1、测量闭管中的声速(麦克风位置接近零点)
作L与Δt曲线,直线拟合,求声速。

图6
闭馆中的声速:v= m/s,相对误差:|(v-v0)/v0|= %
2、测量开管中的声速(自行设计)
图7
【总结与讨论】
成绩(满分30分):指导教师签名:日期:。

预习思考题-声波谐振管实验

预习思考题-声波谐振管实验

【实验题目】声波谐振管实验 预习思考题:1、简述驻波形成的过程,并推导出讲义中谐振时管长和波长满足的关系公式(4)和(5)。

入射波(推进波)与反射波相互干扰而形成的波形不再推进(仅波腹上、下振动,波节不移动)的波浪,称驻波。

驻波多发生在海岸陡壁或直立式水工建筑物前面。

紧靠陡壁附近的海水面随时间虽作周期性升降,海水呈往复流动,但并不向前传播,水面基本上是水平的,这就是由于受岸壁的限制使入射波与反射波相互干扰而形成的。

波面随时间作周期性的升降,每隔偶数个半个波长就有一个波面升降幅度为最大的断面,称为波腹;当波面升降的幅度为0时的断面,称为波节。

相邻两波节间的水平距离仍为半个波长,因此驻波的波面包含一系列的波腹和波节,腹节相间,波腹处的波面的高低虽有周期性变化,但此断面的水平位置是固定的,波节的位置也是固定的。

这与进行波的波峰、波谷沿水平方向移动的现象正好相反,驻波的形状不传播,故名驻波。

当波面处于最高和最低位置时,质点的水平速度为零,波面的升降速度也为零;当波面处于水平位置时,流速的绝对值最大,波面的升降也最快,这是驻波运动独有的特性。

由于两固定端面为波节,要形成稳定的驻波分布,两端面距离应为半波长的整数倍:对于一端固定,一端自由的弦,由于固定端是波节,自由端是波腹,所以波长必须满足式2、 用麦克风可以确定波节和波腹的位置,你认为哪一个的可信程度较高,请分析原因。

答:我觉得测量波腹位置更靠谱。

超声信号被接受传感器的反射面返回的时候由于接受传感器表面也有振动,所以是驻波信号与一个行波信号的叠加,判断波节要比判断波腹困难得多。

12cos ()x y A t πνλ=-22cos ()x y A t πνλ=+122π2π222cos ()cos ()cos cos y y y x x A t A t x A t ννλλππνλ=+=-++=⋅222cos A x A πλ=2x k ππλ=±2x k λ∴=±⋅012(,,,)k =3、简述实验中测定声速的几种方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声波谐振管综合实验预习报告一、实验目的1、研究声波在谐振管中的运动规律;2、利用共振法和回声法测量声波的传播速度。

二、实验仪器Pasco Wa-9612型谐振管装置,示波器,信号发生器。

三、实验原理 1、空气中的声波当扬声器的膜片振动时,便会产生声波,并通过空气传播。

这种振动与波在一根绳子上的传播形式十分相似,但不同的是,绳子上介质的振动与绳子上波的传播方向垂直,而空气的振动与波的传播方向一致,是纵波。

空气中的声速由下式给出:μγ0RT v =其中V P C C /=γ为空气定压热容与定容比热之比,μ为空气的摩尔质量,0T 为空气的热力学温度,R 为热力学普适常量。

对于干燥空气,5/7=γ,mol g /96.28=μ,C ︒0声速s m v /33102896.015.27331.84.10=⨯⨯=展开到1阶,C t ︒声速约为s m t tC v t /)606.0331()15.27321(0+=⨯+≈2、管中的声场在长度为l 的管道中,声压为i p 的声波沿声波管的轴线方向右传播,进行波在界面0的位置受到反射,反射波的声压为r p ,进行波与反射波的声压方程为)(kx t j ai i e p p -=ω (1))(kx t j ar r e p p +=ω (2)其中a p 为振幅,ω为声波频率,k 为波矢。

管中合成波的声压)(ϕω+=+=t j a r i e p p p p (3)其中a p 为合成波的振幅,ϕ固定为相位因子。

定义声波界面反射系数p r ,则:σπj p aiarp e r p p r ==(4) p r 表示反射系数的绝对值,σπ为界面处反射波和入射波的相位差。

将(4)式代入(3)式中。

总声压表示为:t j kx j p jkx ai e e r e p p ωσπ][)(+-+= (5)总声压振幅表示为:)4/(2cos 212σλ+++=x k r r p p p p ai a (6)当πλσ)12()4(2-±=+n x k 时,a p 具有极小值:)1(min p ai a r p p -=。

当ππσn x k 2)4(2±=+时,a p 有极大值:)1(max p ai a r p p +=。

定义驻波比G 为:pp a a r r p p G -+==11minmax (7)则界面反射系数可以表示为:11+-=G G r p (8)由此可知通过测量管道中的声压分布可以求出管道界面的反射系数。

如果管端口介质为理想的吸声负载,则0=p r ,1=G 。

如果管端口材料为钢性的全反射材料,则1=p r ,0=σ,∞=G 。

此时,管道中声波的总声压振幅大小为:kx p x k r r p p ai p p ai a cos 2)4(2cos 212=++=λσ(9)管中形成了完全的驻波。

3、管中声波的谐振正如以上所述,当波从管尾反射,反射波与原来的行进波发生干涉时就会产生驻波,但是,声波却可以在管的尾端来回反射好几次,所有这些反射波将一起发生干涉。

一般来说,这些反射波的位相不一定相同,因此合成的振幅会比较小,然而在某些特定的频率,它们的位相一致,则会产生一个振幅非常大的驻波,这些频率称为谐振频率。

要形成谐振,管的长度l 和声波的波长λ之间必须满足特定的关系,即声波在管内来回一次积累的相位必须是π2的整数倍。

显然,谐振的条件与管口的开闭情况有关。

对于开管(两端开口),谐振时管端口为声波的波节,波长满足以下条件:2λnl = (10)其中n 为正整数,n 不同代表不同的谐振模式。

考虑介质中声波波速 与其频率和波长之间的关系,则谐振频率可以表示为:12nf lvn f == (11)其中1f 为n=1频率,称基频,谐振频率必须为基频的整数倍。

实验中可以通过测量谐振频率与其振动模式数n 之间的线性依赖关系,其斜率为基频 。

对于闭管(两端开口,一段闭合),谐振时,开管端口为声压的波节,封闭段为声压的波腹,波长和管长之间需要满足以下条件:2)21(λ-=n l (12)其中n 为正整数,同样,管长和声波波长之间满足以下关系:l v n f 2/)2/1(-= (13)n=1时,l v f 4/1=,则112f nf f -= (14)与开管不同,闭管中的谐振频率随振动模式数 之变化的斜率为 ,不是 。

此外,根据公式管长和波长的依赖关系,在固定的谐振频率f ,测量不同管长条件下的谐振模式数,由n l ~的关系的斜率可以求出谐波的波长。

上面的公式和图像假设开管时声压的波节正好出现在管口。

实验中发现,实际的波节大致位于管外0.4倍管直径的位置,因此要对管中驻波的公式进行管口修正: 开管:2/8.0λn d l =+ (15) 闭管:2/)2/1(4.0λ-=+n d l (16) 其中d 是管的直径。

4、声波的传播速度的测量管中声速的测量主要有共振法和回波法。

在共振法测量是基于声波在管中传播,入射波与反射波叠加形成驻波,管长的和波长及频率之间满足(10)到(16)的关系。

对于特定长度的管,可以通过调节声波的频率,使在管中形成谐振,然后测量声波的基频或震动模式数目,可以求出声速。

此外,特定频率的波管中一旦形成驻波,声压的近邻波或波腹之间的长度为2/ ,可以通过测量波节之间的长度来测量波长,进而获得声速。

声波在管中传播,在端口的界面会发生反射,可以通过测量探测器与端口之间的距离以及初始波和反射波之间的时间间隔来测量声速。

为了减少测量误差,常常通过改变探测器与端口之间的距离,通过线性拟合来求声速。

四、实验内容1、研究开管、闭管中沈波谐振频率及其对应的振动模式数之间的关系,求基频;2、测量开管、闭管中驻波的声压分布,计算声波的声速;3、研究特定频率下,闭管中的长度与谐振模式数之间的关系,计算声速;4、观察开管、闭管中回声波的特点,用回声法测量声速(选做)五、实验步骤1、连接示波器、PASCO WA-9612型谐振管装置及扬声器和微型麦克风,信号发生器采用在示波器上集成的信号源。

声波由扬声器来产生,通过固定在一根金属杆的微型麦克风来探测,麦克风可以通过金属管在管中来回移动来检测管的波形特性,通过其上的开管来打开和关闭。

谐振管的长度为90cm,内有标尺,可以在一个端口插入活塞来形成闭管,并通过移动活塞的位置来调节管长。

2、选用正弦波,调节其电压幅度到合适的大小(过大的会损坏扬声器,太小则信噪比低),通过至于距离管口约2cm的麦克风来测量声波信号,调节信号源的频率,使得麦克风的信号最强,达到谐振,分别测量管中声波谐振频率及其对应的振动模式数之间的关系。

3、选定一频率(700~1200Hz),微调频率达到谐振,移动固定麦克风的金属杆,分别测量开管、闭管中波的声压分布规律,计算波长及声速;4、选定一频率(700~1200Hz),将麦克风置于距离扬声器端口2cm 附近的位置,移动闭管中活塞的位置,测量管中声波谐振振动模式数与管长的关系,计算声波的波长和声速。

5、选用10Hz的方波,将麦克风从管的一端开始移动,观察初始波和回波信号的特点,测量开管、闭管中波的波速。

注意:实验结束后关闭麦克风电源。

六、思考题1、用麦克风探测器可以确定波节和波腹的位置,你认为哪一个可信的程度较高?请分析原因。

答:波结可信度较高,因为波节处,声波变化率最大,较容易确定波节的位置,而波腹处声波变化率为 0,难以绘制出的图像上准确找到斜率为 0 的点,故波节的可信度较高。

2、假设声速已知,怎样利用该实验学到的内容测量谐振管的长度?你设计有关测量管长的方法有什么潜在的实际应用? 答:根据12nf lvnf == ,可以测出多组谐振频率及其对应的振动模式数,绘制线性图像,求出斜率k 。

3、声音在管中的传播速度与管的内径尺寸有关系吗?为什么? 答:无关。

声音在管中传播有两种途径:通过管内空气传播和通过管壁传播,传播速度只与空气分子的运动速度和管壁材料有关。

4、管中声波的特性研究可以应用在哪些方面? 答:双驱动热声热机,测绘勘探,建筑施工凿井。

七、实验记录1.谐振频率与振动模式数间的关系闭管管长l =80 cm ,直径d=3.159cm ,室温20℃。

开管波长:根据2/8.0λn d l =+得开管波长理论值为1.663m计算开管基频的理论值1f =206.3Hz ,闭管基频'1f = 107.1Hz926.8 5 1202 61122 6 1420 71314 7 1633 81511 8开管基频实验值0f= 199.5Hz 闭管基频实验值'0f=115.8Hz相对误差:8.1%%100||11=⨯-=fffσ闭管%2.3%100||11=⨯-=fffσ开管2.开管、闭管中声压分布规律开管闭管由图得在0 到90cm 有5个波峰4个波谷,得λ=()ndl8.02+=37cm误差||0vvv-=σ=0.3%结论:实验测得的波长为37cm;声速为343.2m/s由图得在0 到90cm 有6 个波峰5个波谷,得λ=()ndl8.02+=28cm误差||0vvv-=σ=1.4%结论:实验测得的波长为28cm;声速为337.6m/s 3.管长和谐振模式频率f= 1202Hz管长(cm)78 61 50 36 22 7 n 6 5 4 3 2 1由图得斜率k=13.89,则波长λ=2k=27.78cm,则波速v=fλ=333.9m/s误差||0vvv-=σ=2.3%结论:测得波长为27.78cm,波速333.9m/s 误差分析1. 其他同学实验杂音的影响,及示波器的杂波造成信噪比较低。

2. 对于闭管,测量时选取管长较长,活塞密封不良时,声波信号会偏弱,测量误差较大。

3. 探测器及活塞的位置不精确。

4、仪器本身的误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