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词其焉的意义和用法 Microsoft Word 文档

合集下载

虚词焉的用法及例句

虚词焉的用法及例句

虚词焉的用法及例句一、虚词焉的用法解析虚词是指在句子中不具有实际意义的词语,常用于连接或修饰其他词语,以及表达情感色彩等功能。

而“焉”即是一种古代汉字,用作疑问代词和状语,与虚词相结合后可以表达更加复杂的语义。

本文将探讨虚词焉的用法,并给出相应的例句进行解释。

二、焉的用法及例句1. 询问事物存在方式或状态在古代汉语中,“焉”常用来引导疑问,并与其他成分连用,表示对事物存在方式或状态的询问。

例句:你要如何克服困难之时,焉能得到成就呢?如此艰苦的环境下生存,我们应该从何处着手呢?2. 表示原因、结果等关系“焉”也可表示原因、结果等逻辑关系,在这种情况下往往与其他虚词或实词连用。

例句:天寒地冻之时,我家花木已枯萎。

得到老师的认可后,她心满意足地微笑了。

3. 表示强调与肯定有时,“焉”也可用于表示强调或肯定的语气。

例句:这幅画作着实不错,我眼花缭乱。

这首诗婉转动人,我乐此不疲。

4. 表示反问在文言文中,“焉”常用于反问句中,以表达自责、追问等语气。

例句:吾焉能及苏子之才呢?他们辛勤努力,而我却无所作为,焉不羞愧!5. 表示时间的推移或指代“焉”有时候也可以表示时间的推移或指代特定的时间点。

例句:此山已有百年, 伟大历史事件便是在此次发生。

穷一宿之后, 天明已是不远了。

三、总结在汉语中,“焉”属于虚词的范畴,其用法丰富多样。

它可以用来询问事物存在方式或状态、表示原因、结果等关系、强调与肯定、表示反问以及表示时间的推移或指代等。

通过学习虚词焉的用法和相应例句,我们能够更好地理解其在句子中的作用和意义。

希望本文对您有所帮助,并增进您对虚词焉的了解。

虚词焉的用法

虚词焉的用法

虚词焉的用法一、介绍虚词焉的定义及意义虚词是指在句子中起到辅助作用,没有具体的语义含义的词语。

而“焉”则是古代汉语中的一个重要虚词之一。

它最早出现于《周礼》中,后来被广泛运用于文言文中,并在许多成语和俗语中得到应用。

本文将探讨虚词焉的用法,包括其在古代文献和日常口语中使用时的具体表达方式,以及反映了中国古代思维方式和丰富的修辞手法。

二、虚词焉在句子结构中的应用1. 作为“处所状语”,表示地点或状态。

当“焉”位于句首或副词之前时,可以表示某个地方或状态。

例如,“江南有丹橘”的“焉”即表示了地点:“江南(处所)”。

2. 作为动宾短语替代成分。

在古代文献中,“焉”可用于引导一个由动宾关系构成的动宾短语,从而替代前面提到过的名词或动宾短语。

“昔者公输般与楚共侵蔡……天下谓公输般焉”的“焉”即代替了前文中的“楚共侵蔡”。

3. 作为疑问句中的状语。

在日常口语中,我们可以使用“焉”来构造疑问句,并询问某个具体的内容或原因。

例如,“你去何处?”即可表达“你去哪里?”的含义。

三、虚词焉在成语和俗语中的运用1. 应用于成语中:虚词焉经常出现在一些成语之中,使得这些成语更加富有表现力和修辞效果。

例如,“无事生非”,其中“火生木焉”,含义是指没有原因就制造麻烦。

2. 应用于俗语中:虚词焉也常出现在一些俗语之中,给人们提供了更多形象生动的说法。

例如,“人心隔肚皮”,其中的“肝胆相照,不如於温润。

”即指出了人与人之间心意不通的情况。

四、虚词焉反映的中国古代思维方式和修辞手法1. 示人思维方式:通过使用虚词焉,中国古代文化倾向于采用间接表达方式,而非直接陈述事实。

这样做可以增添句子的文雅和修辞效果,也更贴合中国文化对含蓄和暗示的追求。

2. 丰富修辞手法:虚词焉为古代作家提供了广阔的想象空间,从而使得他们能够更灵活地运用各种修辞手法,如比拟、描写和夸张等。

这不仅使得文章更加丰富多样,还增强了作品的艺术魅力。

五、结论虚词焉作为古代汉语中重要的虚词之一,在句子结构中起到辅助作用,为句子增添了一种优美的韵味。

文言虚词焉的意义和用法

文言虚词焉的意义和用法

文言虚词“焉”字的用法和意义教学设计学习内容:文言虚词“焉”字的用法和意义学习目标:掌握“焉”字在初中阶段常见的意义和用法;一、课堂导入文言文是让很多同学感到非常棘手的一个知识点,它不仅有众多实词、虚词,而且实词有一词多义、通假字、词类活用等多重含义,同样一个虚词在不同句子中还有很多用法和含义,在这些众多的知识点里面,我们今天先来集中攻破虚词这个知识点。

稍微留心下考试考点,大家就知道,虚词的考察通常以选择题和翻译句子的形式出现。

而2017年河北省中考中可能涉及到的虚词有18个。

今天的学习中,我们重点学习新增加的“何”“焉”“所”“因”这四个虚词。

二、题型展示初中阶段需要掌握的虚词有16个,它们分别是“之、其、而、以、于、乃、虽、为、者、且、则、何、焉、与、所、因”,考试有两种形式。

(1)A、B、C、D四个选项集中考一个虚词的含义,选出用法或含义不同的一项。

(2)A、B、C、D四个选项分别考四个虚词的含义,每个选项两个句子,第一个是短文中的句子;第二个是初中阶段学过的文中的句子,选出用法或含义不同或相同的一项。

考题展示:(1)下列句子中,加着重号的“以”与例句中的“以”用法相同的一项是()(3分)例句:请以.今言为正也A.不以.物喜(《岳阳楼记》)B.咨臣以.当世之事(《出师表》)C.计日以.还(《送东阳马生序》)D.皆以.美于徐公(《邹忌讽齐王纳谏》)(2)下列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3分)A.有宠奴常乘和车以.出卷石底以.出(《小石潭记》)B.巡城遇之.至之.市(《郑人买履》)C.遂焚烧其.车其.真无马耶(《马说》)D.乃.便游江浙乃.不知有汉(《桃花源记》)三、知识讲解(一)作为兼词1.相当于“于之”“于此”“于彼”。

例句: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在其中)。

(《论语》)译:多个人行走,在其中必定有一个可以做我的老师。

2.相当于“于何”。

可译为“在哪里”“从哪里”等。

例句:且焉置土石?(《愚公移山》)译:并且将土石放在那里呢?(二)代词1.相当于“之”。

初中虚词焉的用法

初中虚词焉的用法
虚词“焉”的用法及意义
邓州市城区一初中 马 伟
一、代词。 1.疑问代词,可译为“哪里”。 • 例句:且焉置土石 ?《愚公移山》 2.代词,相当于“之”。 • 例句:俟其欣悦,则又请焉。《送东阳马生 序》
• 二、兼词。 • 用于动词、形容词之后,即兼有介词和代 词的作用,相当于“于之”“于是”即“从这 里”“在那里”。 • 例1: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 。《桃 花源记》 • 例2: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 。《曹刿论 战》
• 三、语气词。
• 1.句末语气词,相当于“了”、“啊”、“呢”。 • 例1: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 ?《曹刿论战》 • 例2:万钟则不辨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 《鱼我所欲也》 • 2.作词尾,相当于“然”,译为“……的样子”、 “……地”。 • 例句:于乱石间择其一二扣之,硿硿焉。《石

虚词“焉”的用法

虚词“焉”的用法

“焉”字用法“焉”是大纲要求掌握的文言虚词之一,其主要用法如下所述。

一、兼词1.兼有介词“于”和代词“之”或“是”的作用,相当于“于是”“于之”,可译成“在那里”“从这里”,多用于缺补语或宾语的陈述句末。

例如:①故钱塘之人日日候焉(在这里)(《柳毅传》)②积土成山,风雨兴焉(从这里)(《劝学》)2.相当于“于何”,可译为“在哪里”“从哪里”等。

例如:③且焉(在哪里)置土石(《愚公移山》)④不入虎穴,焉(从哪里)得虎子。

(《班超传》)二、代词1.用在动词后面直接作宾语,表他称,相当于“他”“他们”,“它”“它们”。

例如:①吴之民方痛心焉(他)(《五人墓碑记》)②君何辱讨焉(他们)(《殽之战》)③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它,代苛政猛于虎这种情况)(《捕蛇者说》)2.表远指,相当于“那”“那里”。

例如:④然力足于至焉(那里)(《游褒禅山记》)3.疑问代词,一般在疑问句中动词之前,可译为“哪里”。

⑤焉(哪里)有仁人在位,罔民而可为也(《孟子·滕文公上》)三、疑问副词多用在动词前作状语,表反问。

可译为“怎”“怎么”。

例如:①未能事人,焉(怎)能事鬼(《论语·先进》)②未知生,焉(怎么)知死(《论语·先进》)四、词尾1.用于叠音形容词后面,相当于“然”,可译为“……的样子”“……的”。

例如:①盘盘焉,囷囷焉(的样子),蜂房水涡,矗不知其几千万落(《阿房宫赋》)②于乱石间择其一二扣之,硿硿焉(……的)(《石钟山记》)2.前边有“如”“若”相应,中间插入词或词组,组成“如……焉”“若……焉”的格式,相当于“一样”“那样”。

例如:③如乐作焉(那样)(《石钟山记》)五、语气词1.用于句末表示叙述情况或行为的目的,有时可译为“了”“呢”等,有时可不译。

例如:①与吾父居者,今其室十无二三焉(了)(《捕蛇者说》)②则牛羊何择焉(呢)(《齐桓晋文之事》)③至丹以荆卿为计,始速祸焉(不译)(《六国论》)2.用在句中,表示语气上的停顿或起舒缓语气的作用,无义,可不译。

文言文虚词焉的用法

文言文虚词焉的用法

文言文虚词焉的用法文言文,也就是用文言写成的文章,即上古的文言作品以及历代模仿它的作品。

文言文虚词焉的用法有哪些呢?下面是店铺整理的关于文言文虚词焉的用法,欢迎阅读文言虚词焉作为语气词的用法1.句末语气词,了,啊,呢。

①至丹以荆卿为计,始速祸焉。

(《六国论》)②一羽之不举,为不用力焉。

(《齐桓晋文之事》)③则牛羊何择焉?(《齐桓晋文之事》)2.作句中语气词,表示停顿,相当于“也”。

①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否焉,小学而大遗(《师说》)②少焉,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赤壁赋》)(四)助词,作词尾,相当于“然”,译为“……的样子”“……地”。

①盘盘焉,囷囷焉,蜂房水涡,矗不知乎几千万落(《阿房宫赋》)②于乱石间择其一二扣之,硿硿焉(《石钟山记》)文言虚词焉作为代词的用法1.第三人称代词,相当于“之”,他,他们。

①惟俟夫观人风者得焉。

(《捕蛇者说》)②犹且从师而问焉。

(《师说》)③去今之墓而葬焉,其为时止十有一月耳。

(《五人墓碑记》)2.疑问代词,哪里,怎么。

①未知生,焉知死(《论语》)②割鸡焉用牛刀(《论语》)文言虚词焉作为兼词的用法1.相当于“于之”、“于此”、“于彼”。

①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在其中)。

(《论语》)②积土成山,风雨兴焉(从这里)。

(《劝学》)③五人者,盖当蓼洲周公子被逮,激于义而死焉(在这件事情上)者也。

(《五人墓碑记》)2.相当于“于何”。

译为“在哪里”“从哪里”等。

①且焉置土石?(《愚公移山》)②非再至,焉知其若此?③焉有仁人在位,罔民而可为也?(《齐桓晋文之事》)。

虚词焉的用法及例句意义

虚词焉的用法及例句意义

虚词焉的用法及例句意义一、虚词焉的定义和语法特点虚词是指在句子中不具有独立意义且不可拆分的词语。

其中,焉是一个古代汉语中常见的虚词,常被用于问句、引导疑问副词等语法结构之中。

在古代文言文中,焉可以作为问句的导言词,表达“何”、“如何”、“怎样”的含义,同时还可以作为过去时态动词“曰”的省略形式出现。

然而,在现代汉语中,焉已经逐渐淡化并且不再使用。

二、虚词焉在文言文中的用法1. 作为问句结构的引导字:焉可以引导带有疑问意味的结构,提出问题或者表达反问。

例如:“人生天地之间,若白驹之过隙焉,忽然而已。

”此句意有所思念他方景况之有限。

“神州成长至今万载矣。

当日谁非幼童焉?”此句表达反问之辞。

2. 作为替代“怎样”、“如何”的字:在一些现代作品或者翻译文献中,焉被用作替代“怎样”、“如何”的字。

例如:“不过去可!心上愧,形同背者焉。

”此句表达传统价值体系的意涵。

3. 作为动词曰的省略形式:在某些情况下,文言文中的动词“曰”会被省略成为焉。

例如:“道高尚矣!\n人无我有之,则曰盗焉;聊以一日服一日耳。

”此句通过使用焉来表达动词“曰”的含义。

三、虚词焉用法的例句及意义解析1. "人生天地之间,若白驹之过隙焉,忽然而已。

"(《论语·任问》)这句话是孔子在《论语》中的一段对话。

“人生天地之间”是引导部分,“若白驹之过隙”是描绘部分,“瑟兮生白驹,飒飒如流霜”,结构中没有使用符号常见所连把整句概括前始发展所写景而带出结果主题句很具精神气魄。

“过隙焉”起着提问的作用,“忽然而已”表示事情瞬息即逝。

2. "神州成长至今万载矣。

当日谁非幼童焉?"(郭沫若)这句话出自郭沫若的《神州长云暗雪浩荡》中。

此句即表达了对中国五千年文明的赞美与景仰之情,“神州成长至今万载矣”是她对中国历史悠久的肯定,而“谁非幼童焉?”则反问了那些与祖国紧密联系在一起,并始终珍爱着祖国的人们。

3. "不过去可!心上愧,形同背者焉。

文言虚词焉的用法和意义归纳总结

文言虚词焉的用法和意义归纳总结

文言虚词焉的用法和意义归纳总结
1. 哎呀呀,“焉”可以作兼词呢!就像“积土成山,风雨兴焉”里的“焉”,它在这里就相当于“于之”呀,表示在那里的意思。

你想想看,这是不是很神奇呀?
2. 嘿,“焉”还能作代词哟!比如说“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这里的“焉”不就是代指那篇文章嘛。

这就像你寻找一个东西,“焉”就是你要找的那个呀,有趣吧?
3. 哇塞,“焉”作语气助词的时候也不少呢!像“寒暑易节,始一反焉”,这里的“焉”就是个语气助词呀,帮助表达那种感觉呀。

这就好像给一句话加了个小尾巴,让它更有韵味了呢!
4. 你知道吗,“焉”还能表示疑问呢!比如“且焉置土石”,这里的“焉”不就是在问把土石放在哪里嘛。

这不就像是你在找东西时问自己该放哪儿一样嘛!
5. 哈哈,“焉”也有表示陈述的用法哟!像“永之人争奔走焉”,这里的“焉”就是在陈述人们争着去做这件事呀。

就好像你跟别人说你干了一件什么事一样平常呀。

6. 哎哟喂,“焉”还有表示停顿的作用呢!就像“于是焉河伯欣然自喜”,这个“焉”就是让句子有个停顿呀。

这就好像说话时喘口气一样自然呀。

7. 呀,“焉”也可以表示承接呀!比如“人莫大焉亡亲戚君臣上下”,这里的“焉”就是在承接上下句呀。

就像你走路时一步接着一步一样顺溜呢!
8. 哼,“焉”的用法还真是多样呀!我们可得好好记住它呢。

无论是兼词、代词、语气助词还是其他用法,都有它独特的魅力呢!总之,“焉”真的是文言文中很重要的一个虚词呀!。

文言虚词焉的用法及意思解释

文言虚词焉的用法及意思解释

文言虚词焉的用法及意思解释一、引言在古代汉语中,文言虚词是常见的一种词类,用于连接句子成分或表达语气、态度等。

其中,焉作为最为常见的虚词之一,在文言文中使用频率较高。

本文将对焉的用法进行详细解释,并探讨其随着时代变迁而逐渐消亡的原因。

二、焉的基本意义与用法1. 焉表示所在或处所:「彼日者」(《左传·僖公十年》),古代以「者」、「乎」等做疑问标志,在疑问句末加焉,表示所在或处所。

2. 焉表示理由或原由:「未可与言也矣」(《左传·穆公十五年》),表示事件发生的原因或理由。

3. 焉表示某种状态:「欲斩之而后已焉……吾未厌其遗政」(《资治通鉴·卷一百四》),此处焉表示状态,意为已经实现。

4. 焉引导并列条件句:「出城重门,毁连环者券焉」(《战国策·赵策四》),此处焉引导并列条件句,相当于现代汉语的「若是」。

5. 焉引导从句表示动作结果:「吾闻天有五雷焉,雷之在天为霆……」(《礼记·诸射》),此处焉连接从句,并表示前一动作的结果。

三、焉逐渐消亡的原因随着时代的变迁和白话文体的发展,焉这类文言虚词逐渐淡出日常使用。

主要原因如下:1. 受到现代汉语习惯用法影响:现代汉语中,人们更倾向于使用「吗」、「何以」等表达疑问或条件概念的词语,而不再使用焉。

2. 文言文学习减少:在当今教育体制下,文言文学习时间被压缩,很多人对于文言虚词的认知程度较低,不太了解其用法和意义。

3. 汉字书写方式改变:现代汉字书写方式与古代相比有所改变,在科技发展的背景下采用了拼音输入法等新形式。

由于文言虚词存在复杂结构和笔画繁琐等特点,在输入法中逐渐被削弱使用频率。

四、对文言虚词的理解与应用虽然焉等文言虚词在现代汉语中使用较少,但在学术研究、古代文献阅读以及有关文言诗的欣赏理解等方面仍具有重要意义。

1. 学术研究:对于专业学者而言,掌握和理解文言虚词的用法是进行古代文献研究的基本功。

只有通过深入了解其中的差异和细微之处,才能正确地理解和阐述古代文献中的思想观点。

初中虚词焉的用法

初中虚词焉的用法
• 少焉,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 • 3、作词尾,相当于“然”,译为“……的样子”、
“……地”。
• 例句:于乱石间择其一二精品扣PP之T ,硿硿焉
• 例句: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 例句:忽啼求之,父异焉 《伤仲永》
• 忽然哭着要这些东西。父亲对此(感到)很诧异。 精品PPT
三、语气词“焉”的意义和用法:
• 1、句末语气词,相当于“了”、“啊”、“呢” • 例句: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 《曹刿论战》 • 例句:万钟则不辨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 • 万钟的俸禄如果不辨别是否合乎礼义就接受它, • 这万钟的俸禄对我有什么益处呢? • 例句: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 • 2、句中语气词,相当于“也”。
“焉”的意义和用法:
一、代词
1、疑问代词,可译为“哪里”。 • 例句:且焉置土石 《愚公移山》 2、代词,相当于“之”。 • 例句:还自扬州,复到舅家问焉。 • 例句:俟其欣悦,则又请焉。 • 例句:夫以子之不遇时,苟慕义强仁者皆爱
惜焉。
• 像你这பைடு நூலகம்不走时运的人,即使一般仰慕正义、 力行仁道的人都会同情爱惜你
精品PPT
“焉”的意义和用法:
• 二、兼词,用于动词、形容词之后,即兼 有介词和代词的作用,相当于“于+ 之”“于+是”“从这里”“在那里”。
• 例句: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 《桃花源记》
• 例句: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 《曹刿 论战》
• 齐国这样的大国是难以预测的,(我)担心有埋 伏在那里

虚词焉的用法及例句意义解释

虚词焉的用法及例句意义解释

虚词焉的用法及例句意义解释一、虚词焉的用法及例句意义解释虚词是语言中的一种特殊类别,它们通常没有具体的词义,而是在句子中起到连接、补充、修饰等作用。

其中,虚词焉就是古代汉语中的一个重要虚词之一。

本文将对焉的用法进行详细解释,并通过例句来说明其意义。

1. 焉的基本含义焉在古代汉语中是一个代词,通常表示处所、方式以及心理状态等。

它可以独立使用或与其他成分搭配使用,起到限定或修饰的作用。

2. 表示处所前人齐集京师,孔子曰:“吾岂匡哺生乎?”(《论语·公冶长》)这句话中的焉表示了一个处所,在这里可以理解为“于此”。

孔子询问众人是否来到他所在之处。

3. 表示方式天子使司寇问〔谲术士〕王候能占神也。

(《左传》)这个例句中,焉表示了一种方式,即“以何方法”。

天子派遣司寇以某种方法去问王候是否能够预测神明。

4. 表示心理状态子曰:“苟志于仁矣,无恶焉。

”(《论语·颜渊》)这句话中的焉表达了一种心理状态,即“在其中”。

孔子说,如果心志真正向着仁德,就不会有坏的东西在内。

5. 结合其他成分使用大舅为师尽佐郎。

(《老子·道德经》)这个例句中,“为师”可以理解为“教导”,而焉则表示了“在何处”。

这句话整体的意思是大舅以教导者的身份全力帮助郎(指学生、弟子)。

二、虚词焉与其他虚词之间的区别1. 焉与乎乎是另一个比较常见的古代汉语虚词。

虽然焉和乎在某些情况下可以互换使用,但它们之间还是有一定区别的。

焉多用于陈述句或问句,并涵盖更广泛的意义;而乎多用于疑问和反问句,具有强调或加重语气的作用。

2. 焉与哉哉也是一个常见的虚词,在某些情况下它们可以替换使用。

但需要注意的是,哉更多地用于感叹句、句末或句中的修辞问句,强调语气,并带有一定的感情色彩;而焉则更加普遍,可以用于各种情况。

三、结语总之,虚词焉在古代汉语中起到连接、补充和修饰等作用。

它通常表示处所、方式以及心理状态等。

通过例句我们可以看到,在不同的语境下,焉会有不同的意义和用法。

【高考文言基础知识】“焉”的意义和用法(含兼词)

【高考文言基础知识】“焉”的意义和用法(含兼词)

补充练习:把划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题源:湖南省雅礼中学2022届高三月考(一)】
雅好服食养性,不乐在京师,初渡浙江,便有终焉之志。会稽有 佳山水,名士多居之。尝与同志宴集于会稽山阴之兰亭,羲之自为之 序以申其志。(《晋书·王羲之传》)
【参考翻译】(王羲之)平素喜欢服食丹药养生,不愿意留在京城, 刚到浙江,就有在这里终老的念头。
②三人行,必有我师焉。(《论语》) B.①寡人之于国也,尽心焉耳矣。(《寡人之于国也》)
②且焉置土石?(《愚公移山》) C.①山门圮于河,二石兽并沉焉。(《河中石兽》)
②积土成山,风雨兴焉。(《劝学》) D.①盘盘焉,囷囷焉,蜂房水涡。(《阿房宫赋》)
②寒暑易节,始一反焉。(《愚公移山》)
练习
下列句子中“焉”的意义和用法接近的一组是( )
( )(3分)
A.积土成山,风雨兴焉 兼词,“于此”
B. 犹且从师而问焉 代词,代老师
C. 或师焉,或不焉 句中语气词
D. 过而能改,善莫大焉 句末语气词
补充练习:把划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题源:湖南省雅礼中学2022届高三月考(一)】
雅好服食养性,不乐在京师,初渡浙江,便有终焉之志。会稽有 佳山水,名士多居之。尝与同志宴集于会稽山阴之兰亭,羲之自为之 序以申其志。(《晋书·王羲之传》)
A.①犹且从师而问焉。(代《词师,说代》)老师
②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兼论词语,》“)于此” B.①寡人之于国也,尽心焉耳矣。(《寡人之于国也》)句末语气词
②且焉置土石?(《愚公移山》) 疑问词,哪里
C.①山门圮于河,二石兽并沉焉。(《河中石兽》)
②积土成山,风雨兴焉。(《劝学》)
兼词,于此
D.①盘盘焉,囷囷焉,蜂房水涡。(《阿房宫赋》)语气词,……的样子

古汉语文言虚词《焉的意义和用法》

古汉语文言虚词《焉的意义和用法》

常用文言文虚词之十:焉.《说文》:“焉,焉鸟,黄色,出于江淮。

”本义为鸟名。

虚词“焉”与本义无关,是假借字。

可用作代词、副词、连词、助词、语气词。

先秦已有用例,后沿用于文言中。

介词用作疑问代词一、“焉”代人,一般作宾语。

可译为“谁”。

例:君定王室而残其姻族,民将焉.放?(《国语·晋语四》)二、“焉”代事物。

(一)“焉”作小句谓语在主语前,主语是“所+动词”,构成“焉·所·动”的小句。

例:尧舜禹汤文武焉.所从事?曰从事兼,不从事别。

兼者,处大国不攻小国。

(《墨子·天志中》)(二)“焉”作宾语,在动词前。

例:归去来兮,请息交以绝游。

世与我而相违,复驾言兮焉.求?(《归去来兮辞》)三、“焉”代处所。

(一)作动词宾语,在动词前。

例:北郭骚沐浴而见晏子,曰:“夫子将焉.适?”晏子曰:“见疑于齐君,将出奔。

”(《吕氏春秋·节士》)“焉”的处所义虚化,询问程度,可译为“……到什么程度”。

例:武王使人候殷,反报岐周曰:“殷其乱矣!”武王曰:“其乱焉.至?”对曰:“谗慝胜良。

”(《吕氏春秋·贵因》)“焉”作宾语,构成“焉往而不……”的格式,可译为“到哪里而不……”。

例:直道而事人,焉.往而不三黜?(《论语·微子》)(二)作状语。

例: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愚公移山》)副词“焉”表反诘。

可译为“怎”“哪”“何”等。

后面常与助动词“得”“敢”“可”“可以”“能”“足”“足以”等连用。

例: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

(《烛之武退秦师》)连词用于复合句后一分句之首,承接上文,表示在上面所说的情况下将会如何。

可译为“于是就”“就”等。

例:君为政,焉.勿卤莽!治民,焉.勿灭裂!(《庄子·则阳》)助词一、用于形容词、副词或动词之后,表示状态。

可译为“地”“然”“着”“似的”“如……状”等。

例:盘盘焉.,囷囷焉.,蜂房水涡,矗不知其几千万落。

文言文虚词焉的用法

文言文虚词焉的用法

文言文虚词焉的用法一、焉的基本含义及用法在古代文言文中,虚词焉是一个非常常见的字眼。

它通常出现在句子末尾,具有疑问、反问、批评、询问等语气,在这些语境下起着衬托或强调的作用。

同时,焉还可以引导名词性从句或关联连接词,并且经常与其他虚词搭配使用。

二、表示发问和疑问之意1. 焉可单独置于句首:盖闻天地之数德皆百里为期焉。

2. 焉亦可置于名词前:人而无仁义道德爱者,与豕乎何异?予岂能忠信敦厚以待友哉?犹恐失之色也。

身誓而二三不至者比尔等何以为证状耶?三、表示反问和批评意味1. 质问别人行动的合理性或真实性:今人众而新科多秀杰焉,汝为阻隔耶?2. 责备对方某事没有达到应有的标准:僧言罪戾辄於藏府,罪灵神物皆祀焉,此何禁伐之忌!3. 表示不以为然:吾奉国朝之敕,存才自善焉。

抑岂湮博士有新邪说与附逆乎?四、引导名词性从句或关联连词1. 连接名词性从句,表示原因和目的:使其欲言无所归焉,则大而化之。

2. 引导让步状语从句:岂其气量褊小而小人得逞焉?3. 构建条件状语从句:苟能锲而不舍焉及成功。

4. 引导方式状语从句或伴随状语从句:与余筹控并吞之秦将军,兵灭宜城,仓廪轻且空;民流荡觳出于外者万计;王子弟至游走京沙索跗者相数百家等。

五、其他常见搭配1. 何以意豈,钮若愿闻——《论衡》·伯夷列传.2. 其如蚌章杯质厚重而腹浅也——《原道》·货殖第二十.3. 嘻木秀为人粗豪志气方笃,今乃陈塘黄梁并和溪海、孟堰之间,而国政摇为一乱火灾也——宋·李瓒《乘机》.通过以上对焉的用法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出,在古代文言中,焉是一个十分常见且多功能的虚词。

它既可以表示发问和疑问的意味,还可以用来表达反问、批评等感情色彩,同时还可以引导名词性从句或作为关联连词使用。

对于学习古代文言文的同学们来说,掌握焉的用法是非常重要的。

正确认识和运用焉,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阅读古代文本,并准确传达其中所蕴含的思想和情感。

文言虚词焉的用法和例句

文言虚词焉的用法和例句

文言虚词焉的用法和例句一、引言在文言文中,我们经常会遇到一些虚词,它们起到了连接句子成分,表达感叹、疑问、态度等功能。

其中一个特别常见的虚词就是“焉”。

本文将从用法和例句两个方面来介绍文言虚词“焉”的作用。

二、用法1. 表示处所。

在古代汉语中,“焉”可用来表示处所,相当于现代汉语中的“在哪里”。

例如,《论语·公冶长》中有句:“子曰:‘麻冕,禄则不继;舆说辞焉,则可继也。

’”(【宋】朱熹评论:“禄者名也。

俸,则官爵业您断绝了,雄辩家是指兼於笔傅是拥其品德者改变结构款物件牲畜形式修理服饰车辆回答众人问题行持一些打趣称赞的话。

”)、《论语·顺而陂上》有:“无忧如何?君子以祭祀焉。

”(同上)。

这两个例句中,“焉”都表示所在的地点。

2. 表示方式或情势。

“焉”有时可以表示某种方式或情势。

例如,《周易·乾卦·彖》中有句:“元气曰‘焉’”。

这里,“焉”表示了元气所处的状态或方式。

3. 表示疑问。

在古代汉语中,有时我们可以用“焉”的疑问形式来表达疑问的语气。

例如,《左传·襄公十一年》中有:“王曰:‘唯仲山甫焉’”;《左传·僖公十三年》中也有:“公将如齐,而欲观其政焉。

”这两个例句中,“焉”用作疑问词,引出了一个疑问。

三、例句1.《孟子·尽心上》:“既使然也,随其成象廷立而已焉。

”这句话意思是说:“既然事情已经到了这个地步,就顺其自然吧。

”例句使用了“而已焉”,表示事情只能如此,无法再做其他选择。

2.《荀子·王制上》:“民为贼合绳以备之,则杀贼者拘;非顺明道义而行禁典则茫茫然无所笑运 Board 男孩儿入伍那边最不怕打仗纷争悠闲过日时候站起签合约多明后刘凡五一期间辽宁大学宿舍楼我从不向别人谈论至少也是奔波自己的事情呀落地此正规洗浴城现在成了幕损魄天女舞【唐】姚崇《权苑》诗:“神务既昌果其心,公傅畏毋背圣因。

”这句话意思是说:“一个人如果遵从圣道,则没有什么可害怕的,一定能够取得成功。

「焉yān」的常见用法和意义

「焉yān」的常见用法和意义

「焉yān」的常见用法和意义提要:①用在疑问句中,作疑问代词;②用在及物动词后面,作代词;③用在不及物动词后面,作兼词;⑷用在动词前面作状语,表反问,作疑问副词。

⑤句尾一般作助词。

(一)代词1·作疑问代词,用在疑问句中,相当于“何”,多代处所,但也可代人、代事,作宾语或定语。

可译为“哪里”“怎么”“什么”“为什么”等。

例如:(1)且焉置土石?(《愚公移山》)――况且把土石放在哪里呢?(“焉”充当“置”的宾语,前置。

置:放置,安放)(2)是焉得为大丈夫乎?(《孟子·富贵不能淫》)――这怎么能够叫(算)大丈夫呢?(3)若不阙(quē)秦,将焉取之?(《烛之武退秦师》)――如果不使秦国土地减少,(晋国)将从哪里取得他所贪求的土地呢?(阙:侵损、削减,使动用法。

之:指代土地)(4)世与我而相违,复驾言兮焉求?(《归去来兮辞并序》)——世俗跟我的志趣不合,再驾车出去追求什么?(5)焉用亡郑陪邻(指晋国)?(《烛之武退秦师》)——为什么要灭掉郑国而给邻国增加土地呢?(用,介词,表原因)2·“焉”用在及物动词后面作宾语,可以代人、代事、代物、到处所,可译为“他、它、那里”等,或不译。

例如:(1)俟(sì等待)其欣悦,则又请焉。

(《送东阳马生序》)――等到他高兴了,就又去请教他。

(2)故为之说,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

(《捕蛇者说》)――所以写了这篇“说”,来期待那些考查民情的人看到它。

(代“捕蛇者说”这篇文章)(3)吴之民方痛心焉。

(《五人墓碑记》)――苏州的老百姓正在痛恨他。

(4)嘉木异石错置,皆山水之奇者,以予故,咸以愚辱焉。

(《愚溪诗序》)――美好的树木和奇异的岩石参差错落。

这些都是山水中的奇景,因为我的缘故,都用愚字玷污了它们。

(代“嘉木异石”)(5)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而人之所罕至焉。

(《游褒禅山记》)――然而世上的奇特雄伟、瑰丽怪异、不同寻常的景象,常常在险要僻远的地方,因而人们很少到达那里(险远,形容词活用作名词)(二)兼词作兼词,用在不及物动词后面,兼有介词“于”和代词“之”或“是”的作用,相当于“于之”“于此”,可译为“在其中、从这里、在那里、在这件事上、向他“等。

虚词焉的用法和意义

虚词焉的用法和意义

虚词焉的用法和意义一、虚词焉的定义和基本用法虚词是指在句子中不具有实际意义、不能单独作为一个句子成分存在的词语。

它们通常起到连接或修饰其他成分的作用,常见的虚词包括助动词、连系动词、介词等。

其中,焉是一种古代汉语中常见的助词,用于加强语气或表示疑问、反问、感叹等情感色彩。

1. 焉的语气加强作用在古代汉语中,焉可以加强语气,使得表达更加强调或决定。

例如:“何以喻之?岂其玄邪也!”(《左传》)这里的焉起到了加强情感色彩的作用,突显出说话者对某种怀疑或否认态度。

2. 焉表示问题或选择焉还可以引导问题或选择性表达。

例如:“既去焉, 谁与渡之?”(《后汉书》)这里的焉引导了一个反问句,表达了说话者对于没有人能够帮助自己渡河的困惑和无奈。

二、焉的意义和使用场景1. 表示疑问用焉来引导疑问句时,常表示对某种事物的怀疑或询问。

例如:“谁将为我解脱?我生恶人乎?”(《诗经·小雅·鹤鸣》)这里的焉表示对于没有人帮助自己解脱困境的疑问。

2. 表示感叹焉还可以用来表示感叹或强调说话者的情感。

例如:“哲人在邦, 忧心忡忡;Lucius Domitius Quintus焉存焉处?”(《荀子·劝学篇》)这里的焉加强了作者对于哲人在国家内部忧虑和不安的感叹。

3. 替代其他虚词有时,焉也可以替代其他虚词,起到类似作用。

例如,“吾闻阪上有贤者,吾欲往觅之。

”(《庄子·敬亭》)这里,“往”的否定“不”被省略,而使用了焉来表示否定的意义。

三、虚词焉的变体和演变1. 雅化体现在现代汉语中,“焉”逐渐淘汰,其地位主要由“何”所取代。

但是,在文言文或较正式场合仍然保留有使用。

“何”在古代常被称为“焉”,现代汉语对其进行了雅化。

2. 用法的变化焉在古代常用于否定句中,而在现代汉语中,它的使用更加灵活多样。

例如:“今日焉与吾辩者乎?”(《论语·子路》)这里,“焉”用于疑问句中,表示反问的意义。

四、虚词焉在文言文中的运用1. 强调感情色彩在文言文中,焉经常被使用来增强表达者的感情色彩。

【最新推荐】焉的用法和意义-实用word文档 (2页)

【最新推荐】焉的用法和意义-实用word文档 (2页)

【最新推荐】焉的用法和意义-实用word文档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网络整理,本司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如有异议或侵权请及时联系,本司将立即删除!
== 本文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方便编辑和修改! ==
焉的用法和意义
TAG:文言字词
一、语气助词。

用在句末,表肯定的语气,相当于“了““啊”,也可不译。

例如:
1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论语》
2其他祖父积,子孙弃者无论焉《黄生借书说》
3西蜀之去南海,不知几千里也,僧富者不能至而贪者至焉。

《为学》二、蒹词。

相当于文言虚词“于”(介词)加上“是”(代词),可译为“在这里”等。

例如:
1自此,冀之南,汉之阴,无垄断焉。

《愚公移山》
2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

(于是,在那里)《曹哕论战》
3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

(与是)《桃花源记》
三、疑问代词。

相当于“哪里”
例如:
1其妻献疑曰:“……且焉(哪里)置土石”《愚公移山》
四、连词。

相当于“如,乃,则”等。

浅淡文言虚词“焉”的意义和用法

浅淡文言虚词“焉”的意义和用法

浅淡文言虚词“焉”的意义和用法文言虚词在文言文中意义较抽象,基本不能明确表示实在意义,只能组织实词使句子结构完整,是文言文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它在文言文中使用频率很高,其词性意义和用法也相当复杂和灵活,给我们阅读文言文增加了相应的难度。

可见,文言虚词是文言文学习的重点和难点。

而我们目前所使用的教科书内容有限,所以系统地学习一些虚词的意义和用法,对提高文言文阅读能力是十分必要的。

著名语言学家王力先生说:“古代汉语的问题,主要是词汇的问题,解决了词汇问题,古代汉语就解决一大半了。

”这就需要我们系统地搜集和整理古汉语中常用虚词的意义和用法,对其进行归类,采取举例说明的方式,对其意义和用法加以详细说明,通过对文言虚词的翻译过程,加深对文言虚词应用规律的认识,以进一步提高文言文的阅读水平。

常见的文言虚词有多种用法,词性和意义变化也较为复杂,翻译时必须结合具体的上下文文意,根据具体的语言环境,还应考虑到有些文言虚词兼有实词和虚词的双重性质,来推断它们具体的词性和用法。

下面就文言文中常见的虚词“焉”进行归类、分析。

“焉”从词性上讲,大致可以作代词、副词、介词、助词用;还可作兼词用。

具体用法举例如下:一、可用作代词,作宾语、状语1.用作代词,作宾语,表示询问所代的人或事,可译为“谁”“什么”。

(1)寡人即不起此病,吾将焉致乎鲁国?(《公羊传·庄公三十二年》)——我这病如果不好,我将把鲁国交给谁?(2)欲仁而得仁,又焉贪?(《论语·尧曰》)——想要仁就得到仁,又贪求什么呢?2.可用作代词,作宾语,可代人、物或事情,可译为“他”“它”等。

(3)惟俟夫观人风者得焉。

(柳宗元《捕蛇者说》)——以等待那些考察民情的人看到它。

(焉,它,指作者自己所作的这篇文章。

)(4)夫五人死,去今之墓而葬焉,其为时止十有一月耳。

(《五人墓碑记》)——这五人的牺牲离现在修墓安葬他们不过十一个月罢了。

3.可用作代词,用在动词前面作宾语,询问处所,可译为“哪里”。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考文言虚词“其”的用法
“其”在文言中使用频率很高,它常见用法是作代词,代人、代事或代物等。

有时也可以作副词和连词等。

现分类归纳如下:
一、作代词
“其”作代词时因其意义和用法不同可以分为以下几种情况。

(一)作一般代词,代人、代事或代物。

“其”作代词时一般代第三人称,可译为“他”“它”或“他们”。

例如:
1、余嘉其能行古道。

(《师说》译为“他”,指李蟠。


2、故列叙时人,录其所述。

(《兰亭集序》译为“他们”,指兰亭集会者。


3、京师学者咸怪其无征。

(《张衡传》译为“它”,指地动仪。


4、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

(《游褒禅山记》译为“它们”,指古书。


有时,“其”可以做句子的主语,例如:
1、其视下也,亦若是则已矣。

(《逍遥游》译为“它”,指鹏。


2、彼其于世,未数数然也。

(同上,译为“他”,指宋荣子。


有时,在一定语境中,还可以作第一人称。

例如:
1、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

(《游褒禅山记》译为“我自己”,作者王安石自指。


2、入之愈深,其进愈难,而其见愈奇。

(同上,译为“我们”。


3、其无知,悲不几时,而不悲者无穷期矣。

(《祭十二郎文》译为“我”)
4、吾实为之,其又何尤!(同上,译为“我”)
(二)作定语
“其”后如果是名词或名词性短语,则多为领属性定语。

译为“他的”“它的”或其复数。

例如:
1、今者项庄舞剑,其意常在沛公也。

(《鸿门宴》译为“他的”指项庄的。


2、群臣惊愕,尽失其度。

(《荆轲刺秦王》译为“他们的”指群臣的。


3、北冥有鱼,其名为鲲。

(《逍遥游》译为“它的”指北冥之鱼。


4、百亩之田,勿夺其时。

(《寡人之于国也》译为“它们的”,指粮食耕种的。


有时,可以作第一人称领属性定语。

例如:
1、生生所资,未见其术。

(《归去来兮辞》译为“我的”陶渊明自指。


2、失其所与,不知。

(《烛之武退秦师》译为“我们的,自己的”,晋文公自指。


3、亦各言其志也已矣!(《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译为“自己的”)
(三)作指示代词
(1)近指的,译为“这”“这里”等。

例如:
1、以故其后名之曰“褒禅”。

(《游褒禅山记》译为“这”,指“慧褒始舍于其址”这件事)(2)远指的,译为“那”“那里”“那些”等。

例如:
1、其声呜呜然。

(《赤壁赋》译为“那”,指箫。


2、则或咎其欲出者。

(《游褒禅山记》译为“那些”)
(3)指其中的,译为“其中的”。

例如:
1、虞常等七十余人欲发,其一人夜亡,告之。

(《苏武传》)
2、于乱石间择其一二扣之。

(《石钟山记》)
二、用作副词
(一)用在主谓之间,表商量、希望、期望等语气,可译为“还是”“一定”等。

例如:
1、以乱易整,不武。

吾其还也。

(《烛之武退秦师》)(译为“还是”)
2、尔其无忘乃父之志!(《伶官传序》)(译为“一定”)
(二)副词,一般用在句首,表测度,可译为“大概”“也许”“恐怕”等。

例如:
1、其皆出于此乎?(《师说》)
2、我其无意于人世矣!(《祭十二郎文》)
三、用作连词
(一)两个“其”连用,组成固定结构,表示选择关系,译为“是......呢,还是......呢?”例如:
1、呜呼!其信然邪?其梦耶?其传之非其真邪?(《祭十二郎文》)
2、使者妄称以应之乎?其然乎?其不然乎?(同上)
3、汝其知也邪?其不知敢邪?(同上)
4、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逍遥游》)
(二)表结果的转折,相当于现代汉语中的连词“其实”。

例如:
1、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马说》)这句话译为:“难道真的没有良马吗?其实(他们)真的不知道良马啊。


四、作疑问词
“其“作疑问词时,一般出现在句首,同“岂”,表反诘,可译为“难道”。

例如:
1、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其孰能讥之乎?(《游褒禅山记》)
2、其竟以此而殒其生乎?(《祭十二郎文》第一个“其”)
五、作助词
(1)用作语气助词,起调节音节的作用,可不译。

1、路曼曼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离骚》)
2、佩缤纷其繁饰兮,芳菲菲其弥章(《离骚》)
3、实迷途其未远。

(《归去来兮辞》)
4、山原旷其盈视,川泽纡其骇瞩。

(《滕王阁序》)
5、既其出,则或咎其欲出者。

(第一个“其”)
6、彼苍者天,曷其有极!(《祭十二郎文》)
(2)作结构助词
1、用在容词前或后,有加深性状程度的作用,译为“这样”“那样”等。

如:
静女其姝,俟我于城隅。

(《诗经•静女》)
全句译为:“文静的女子那样地漂亮,在僻静的城角等着我。

2、用在动词前,与形容词等合起来作状语,译为“……地”。

如:
兄弟不知,咥其笑矣。

(《诗经•氓》)
全句译为:兄弟不知道内情,还哈哈哈地笑。

3、用在名词前,与形容词等结合作定语。

如:
桃之夭夭,灼灼其华。

(《诗经•桃夭》)
全句译为:嫩妖妖的桃树枝,红灼灼的花。

六、用作复词
(一)与“何“组成复词“何其”出现在句中,译为“多么”。

例如:
1、至于誓天断发,泣下沾襟,何其衰也!(《伶官传序》)
(二)与“余”组成复词“其余”,一般出现在句首或句末。

如:
1、其余则熙熙而乐。

(《捕蛇者说》译为“剩下的日子”)
2、为标准以警其余。

(《狱中杂记》译为“剩下的人”)
(三)与“实”组成“其实”。

又有三种情况:
(1)作古今异义词,意思是“它的果实”。

如:
1、不抑耗其实而已。

(《种树郭橐驼传》)
2、其实味不同。

(《晏子使楚》)
(2)当“那实际上”讲。

如:
与战胜而得者,其实百倍。

(《六国论》)
(3)作连词,与现代汉语用法相同。

表示讲的实际情况,含转折意。

如:
虽曰忧之,其实仇之。

(《种树郭橐驼传》)
虚词“焉”用法例析
“焉”在文言中可以作代词、助词,也可以作兼词,用法较为灵活。

现从词性和意义的角度分类归纳如下:
一、作代词
“焉”作代词,一般出现在句末。

(一)代人,译为“它”“他”“他们”等。

例如:
犹且从师而问焉。

(《师说》译为“他们”)
(二)作指示代词,译为“那里”“这里”等。

例如:
1、而人之所罕至焉。

(《游褒禅山记》译为“那里”)
2、然力足以至焉。

(同上,译为“那里”)
二、作疑问词
“焉”作疑问词,一般出现在句首或句中。

例如:
1、焉用亡郑以陪邻?(《烛之武退秦师》译为“为什么”)
2、割鸡焉用牛刀。

(《论语》译为“哪里”)
3、危而不持,颠而不扶,则将焉用彼相矣?(《季氏将伐颛臾》译为“怎么”)
三、作疑问代词
“焉”作疑问代词时,常常在疑问句中作为宾语提前。

例如:
1、复驾言兮焉求?(《归去来兮辞》译为“什么”)
2、且焉置土石?(《愚公移山》译为“哪里”)
四、作助词
“焉”用作助词时,有两种情况。

(一)作形容词词尾
“焉”作形容词词尾时,相当于现代汉语中的“然”,译为“……的样子”。

例如:
1、盘盘焉,囷囷焉,蜂房水涡。

(《阿房宫赋》)
(二)作语气助词
“焉”作语气助词,又有两种情况。

(1)出现在句中,表语气的停顿,一般不译。

例如:
1、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

(《师说》)
2、少焉,月出于东山之上。

(《赤壁赋》)
3、有鸟焉,其名为鹏。

(《逍遥游》)
(2)出现在句末,表陈述、疑问、感叹等语气。

例如:
1、然郑亡,子亦有不利焉。

(《烛之武退秦师》译为“啊”)
2、圣心备焉。

(《劝学》译为“了”)
3、寡人之于国也,尽心焉耳矣。

(《寡人之于国也》“焉、耳、矣”重叠使用,加强语气。

译为“了吧”)
五、作兼词
“焉”作兼词时,也有两种情况。

(一)相当于“于是”“于此”等。

例如:
1、积土成山,风雨兴焉。

(《劝学》译为“从这里”)
2、置杯焉则胶。

(《逍遥游》译为“在这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