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课标的基本理念
美术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
美术课程的基本理念
美术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使学生形成基本的美术素养,激发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在广泛的文化情境中认识美术,培养创新精神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促进学生发展而进行评价。
美术教育以美术学科为基础的教育门类。
其目的主要是延续和发展美术的知识与技巧,以满足人类社会经济、精神和文化的需要。
健全人格,形成人的基本美术素质和能力,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美术课程的价值如下:
陶冶学生的情操,提高审美意识。
引导学生参与文化的传承和交流。
发展学生的感知能力和形象思维能力。
形成学生的创新精神和技术意识。
促进学生的个性形成和全面发展。
新美术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新美术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以学生的发展为本的课程价值观。
在价值观上为了学生,在伦理观上尊重学生,在行为观上依靠学生。
(2)科学与人文整合的课程文化观。
在互相交融中寻求理性与情感的协调,让她们能够更多地结合在一起,而不是对立。
(3)回归生活世界的课程生态观。
打开我们的视野,把对教科书的关知识与技能:学习美术欣赏与评述的方法,了解美术基本语言的表达方式和方法,努力形成基本的美术素养。
本身上来,使课程的空间增大(4)创新与发展的课程实施观。
发挥教师和学生在课程中真正有效的作用,让她们从原有的状态下解放出来,共同成为教学的主人。
(5)民主化的课程政策观。
体现科学和开放的精神,使所有的人都能够分享多样化二不是单一化的管理和决策。
在课程培训中队课程标准和教学大纲有了新的认识。
课程标准与教学大纲相比较,其最大的区别就在于:前者是“建议性”的,更多地关注学生,从学生的角度出发;而后者则是“指令性”的,是从教师的角度出发。
教学大纲过多强调学科的本位性,脱离学生的实际生活,课程的多样性和综合性不足,跟多地反映出一些“市场计划”的特征。
下面,我们将课程标准与教学打工的旨向对应起来看一看:课程标准教学大纲以学生的全面发展为目标一教师的教学工作为重点关注基本素质的全面提高侧重学生知识和技能的获得是多数学生能达到的“最低标准”是教学应实现的“预期目标”学生学习结果与过程的表述教学内容纲要和教学工作的提示间接的、指导性的、弹性的“规范”直接的、统一的、硬性的“控制”两者的不同和区别一目了然。
在具体的美术教学中,我们应树立素质教育的观念、突破以学科为中心的教学模式、改善学习方式、加强评价体系的改革、拓展课程实施空间。
教育和从事教育的人们要从人未来发展的骄傲度来看代教育的意义,以学生的个人成长作为教育的出发点。
美术新课标
学习活动建议:写实,变形、抽象进行造型活动。学习色彩,透视、 造型 构图、比列等知识;学习速写、素描、色彩画、中国画、版画进行绘
画练习。学习漫画、动画的表现方法创作练习,学习用照相机摄像机 等媒介,进行表现活动
评价要点:灵活运用雕、刻、塑,进行创作,在绘画中能合理的构 图,。恰当表现空间和色彩的关系。
综合 综合:融合造型,欣赏,设计为一体;与其他学科的综合;与社会相 探索 联系。
目标:尝试用不同的工具,用纸以及容易找到的各种媒材,通过看看 、画画、做做等方法大胆表现所见所闻
造型 表现 学习活动建议:用线条、色彩和形状进行绘画表现活动,认识和辨别
12种常用颜色。揉搓等方法的使用
第一学段
评价要点:能创作反映自己学习水平的作品。
美术新课标
课程性质
视觉形象的感知,理解与创造为特征,是学校进行美育的主要途径 凸显视觉性、具有实践性、追求人文性、强调愉悦性
基本理念 面向全体学生、激发学生的兴趣、关注文化与生活、注重创新精神
课程目标
总目标
按维度: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设定。学生: 个人或集体的形式参与美术活动,提高审美能力,丰富视觉,触觉经 验,持久喜欢形成基本的美术素养。
品。
评价要点:认识不同门类的美术作品:中国画、油画、水彩画、水粉 画、版画、雕塑、动漫等;知道中国美术史上5位以上代表美术家及 作品,外国2个以上重要流派和作品。
目标:结合7-9年级学科知识,了解美术与生存环境与传统文化与多 元文化之间的联系。
学习活动建议:创作插图、年表或者编写剧本,设计板报,制作道 综合 具,布置场景进行表演;美化校园环境,装饰自己的家庭;布置专题
第四学段 (7-8)
评价要点:知道视觉传达设计、工业设计和环境设计的分类;初步了 解设计的形式原理和过程。知道连续纹样的设计方法和应用。熟练安 全的使用工具。
2024美术新课标解读_OK
3.创新研发:鼓励教师开展教学研究和创新实践,开发具有学校特色和地域特色的美术课程资源,丰富新课标的实施内涵。
4.社会参与:积极引进社会资源,如邀请艺术家、设计师等参与学校美术课程建设,提升课程的实践性和时代感。
十九、实施成效与反馈
1.学生发展:通过实施新课标,学生美术素养显著提升,审美能力、创新意识和实践技能得到全面发展。
2.教学成果:教师教学水平不断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得到提升,为新课标的深入实施奠定了基础。
3.课程评价:建立完善的学生评价体系,使评价更加科学、合理,有效促进了学生的成长和发展。
4.社会认可:新课标的实施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认可,为我国美术教育的改革与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
十三、宣传推广与交流合作
1.宣传推广:通过各种渠道,如教育报刊、电视、网络等,广泛宣传新课标的重要意义和实施成果,增强社会各界的认同和支持。
2.交流合作:加强与国际国内同行间的交流合作,借鉴先进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方法,不断提升新课标的实施水平。
3.展示活动:定期举办新课标实施成果的展示活动,通过学生作品展览、教学案例分享等形式,展示新课标实施成效。
2.强化课程整合:新课标提倡跨学科教学,鼓励教师将美术与其他学科相结合,提高课程的综合性、实践性和创新性。
3.体现时代特征:新课标强调紧跟时代发展,关注当代美术领域的最新动态,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够接触到多元化的美术形式和观念。
4.尊重学生个性差异:新课标注重因材施教,提倡个性化教学,鼓励教师根据学生的兴趣、特长和需求进行教学设计。
4.政策支持:积极争取政策支持,为新课标的宣传推广和交流合作提供必要的保障,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
1.美术课程的性质和基本理念分析
1. 美术课程的性质和基本理念分析答:(一)修订前的课程性质只是提到美术课程标准具有人文性质,而修订后的课程性质是以对视觉形象的感知、理解和创造为特征;并具体的展开它的内容,美术课程具有实践性、凸显视觉性、追求人文性、强调愉悦性。
相对比较,修订后的性质更清晰明确的表述了美术课程在基础教育中的位臵和作用,明确怎么做才是更好。
在基本理念的描述中修订前提到五点,而修订后删除掉一点,而且每一点内容都言简意赅,清晰明了的阐述了美术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
(二)凸显视觉性是突出美术学的一个特征,美术课程的一个基本指向是视觉性。
每一视觉形象都会给我们带来不同的视觉感受。
美术课堂活动能够创造出一个新的物象来,这是它与其他学科最大的区别。
所以说美术课程的实践性具有独特性。
实践性意味着美术学科不是一个理论思维的课程,它是需要动手实践。
人文性是对美术学习的一个拓展,这个拓展大大地丰富了美术的内涵。
美术学习应该是个愉悦的学习,如果美术课上得跟物理、化学课一样,美术课就失去了它的意义,美术课程如果想跟其他课程拉开距离,就需要强调它的感性、愉悦性,让学生真正地发挥个性,大胆想象,大胆创造。
(三)美术课程要面向全体学生是义务教育性质所决定的,义务教育不是针对专业人士的教育,不是为了培养画家的教育,是面向所有人的教育。
所以美术课程,不能只向少数有天赋的、有兴趣的、有条件的孩子开放,应该向所有孩子开放。
要想美术课上得丰富多彩,只有让学生对美术学习感兴趣,因为兴趣是学习美术的基本动力之一,没有更多的外在诱引和压力可以导致学生学习美术。
所以美术课程要激发学生兴趣,给学生带来一种快乐。
关注文化是美术教育的一个国际趋势。
美术课程与文化的关系,体现为通过整体文化的特征来了解不同群体的美术,通过不同群体的美术,来了解整体的文化特征。
在注重创新精神方面,我们知道美术跟其他学科不一样,它本身就是鼓励创新的。
艺术家都是在不断创新中成就辉煌。
美术学科能够培养一种创造的技能或者方法,美术课程它跟其他课程不一样,其他课程可以用用正确和错误来判断的,美术课程极少有这样的判断,难以说哪个是错的,哪个是对的,比如一个产业每一次创新都会有新的希望,这是它们的生存法则。
高中美术新课标解读
1.陶冶审美情操,提高生活品质
美术是一种视觉艺术,在发展学生的视知觉,获 得以视觉为主的审美体验,陶冶审美情操,提高 生活品质等方面,具有其他学科难以替代的作用。 普通高中美术课程能够提高学生对自然物、人造 物形态美的认识,提高对美术作品的内容、材料、 形式、风格的多样性的认识,使学生体验美术与 生活的关系,陶冶审美情操,提高生活品质。
1.体现时代性、基础性和选择性,满足发展 的需求
普通高中美术课程要适应时代发展的 要求,增设反映美术学科发展成果的 现代设计、现代媒体艺术等内容;注 重对美术语言以及美术的发展规律等 基础性内容的学习;充分利用和开发 校内外美术课程资源,增加课程的多 样化,实行学分制,鼓励学生自主选 择,为个性发展拓展空间,满足学生 多样发展的需求。
美术对高中生的作用并非只是怡情养性、助益身心的德育之美。在高考的重压下,美术课已 经成为为高考服务的利器,这种现象一些高中学生身上表现较为突出。
二、课程的基本理念
1.体现时代性、基础性和选择性,满足发展的 需求 ; 2.拓宽美术视野,尊重世界多元文化 ; 3.注重学习方法和过程,提高美术素养 ; 4.强调创新精神,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 ; 5.提倡质性评价,促进个性发展 。
一、课程性质
普通高中美术课程是艺术学习领域中的 必修课程之一。普通高中美术课程既与 义务教育阶段的美术课程相衔接,又具 有自己的特点,是高一层次的美术课程。 普通高中美术课程具有人文学科的特征。
人文素养的提高必须借助一定的学习科目,美术 与社会生活有千丝万缕的联系,具有知识面广、 综合性强等特点,它与社会科学、人文科学、自 然科学有直接和暗含的关系,通过学美术,可以 较全面的了解美术与人类、美术与生活、美术与 情感美术与政治、历史等方面的关系。
小学美术新课程标准
3.结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水平,合理安排教学内容和进度。
4.鼓励学生参与美术社团和课外活动,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5.定期组织学生进行作品展示,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和成就感。
四、评价与反馈
1.评价原则:
(1)尊重学生个性,关注学生发展过程,注重评价的激励作用。
(2)邀请艺术家、民间艺人等到校进行讲座和指导,丰富学生的学习体验。
六、教师培训与专业发展
1.培训内容:
(1)学习小学美术新课标,更新教学观念。
(2)掌握美术教学方法和策略,提高教学能力。
(3)了解学生心理发展特点,提高教育教学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2.培训方式:
(1)参加国培、省培等教师培训项目,提高自身专业素养。
(3)弘扬民族文化,培养学生热爱祖国、传承优秀传统文化的价值观。
三、课程内容与要求
1.绘画:
(1)学习线条、形状、色彩等基本元素,掌握绘画的基本技巧。
(2)尝试运用不同的绘画工具和材料,表现自己的想象和情感。
(3)学习欣赏和分析名家的绘画作品,提高绘画审美能力。
2.手工:
(1)学习剪纸、泥塑、拼贴等基本手工技法,培养动手能力。
1.教学资源保障:
(1)确保教学资源的充足和更新,满足教学需求。
(2)建立教学资源共享平台,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2.教师队伍建设:
(1)加强教师职业道德教育,提高教师的职业素养。
(2)开展教师专业培训和学术交流,提升教师的教学水平和研究能力。
十五、课程实施监督与评估
1.监督机制:
(1)建立课程实施监督机制,定期检查教学进度和教学质量。
(2)采用多元化评价方式,包括自评、互评、教师评价等,全面反映学生的美术学习状况。
美术教学理念集锦简短
美术教学理念集锦简短1.美术课程的基本理念是什么美术课程的基本理念是:力求体现素质教育的要求,以学习活动方式划分美术学习领域,加强学习活动的综合性和探索性,注重美术课程与学生生活经验紧密关联。
使学生在积极的情感体验中提高想像力和创造力,提高审美意识和审美能力,增强对大自然和人类社会的热爱及责任感,发展创造美好生活的愿望与能力。
扩展资料:美术课程具有人文性质,是学校进行美育的主要途径,是九年义务教育阶段全体学生必修的艺术课程,在实施素质教育的过程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美术课程的价值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陶冶学生的情操,提高审美能力现代社会科学技术的高速发展,需要人的丰富而高尚的情感与之平衡。
因为情感性是美术的一个基本品质,也是美术学习活动的一个基本特征,所以美术课程能陶冶学生的高尚情操,提高审美能力,增强对自然和生活的热爱及责任感,并培养他们尊重和保护自然环境的态度以及创造美好生活的愿望与能力。
(二)引导学生参与文化的传承和交流美术是人类文化最早和最重要的载体之一,运用美术形式传递情感和思想是整个人类历史中的一种重要的文化行为。
在现代社会中,随着信息化进程的加快,图像作为一种有效而生动的信息载体,越来越广泛地出现在人们的生活中。
通过对美术课程的学习,有助于学生熟悉美术的媒材和形式,理解和运用视觉语言,更多地介入信息交流,共享人类社会的文化资源,积极参与文化的传承,并对文化的发展作出自己的贡献。
(三)发展学生的感知能力和形象思维能力感知觉是思维的必然前提。
形象思维是一种重要的思维方式。
在学校体系中,大多数课程都是建立在抽象符号的基础上,而美术课程则更多地让学生接触实际事物和具体环境,有利于发展学生的感知能力,从而向思维提供丰富的营养。
美术课程能逐步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思维水平。
(四)形成学生的创新精神和技术意识在知识经济时代,创新精神是社会成员最重要的心理品质之一。
美术常识篇之基础知识
美术常识篇之基础知识美术泛指创作占有一定平面或空间,且具有可视性的艺术。
下面是店铺收集整理的美术常识篇之基础知识大全,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一、美术基础知识大全(附经典试题)美术基础知识1.美术作品的形式语言:点、线、面、体积、色彩、明暗等2.写生过程:大体阶段,深入阶段,调整阶段3.美术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使学生形成基本美术素养、激发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在广泛的文化情景中认识美术、培养创新精神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促进学生发展而进行评价。
4.新课标划分了造型.表现、设计.应用、欣赏.评述、综合.探索5.色彩三要素:色相、明度、纯度6.构图:1艺术形象在空间位置的确定。
2空间大小的确定。
3自身各部分之间、主体形象与陪体形象之间的组合关系及分隔形式。
4与空间的组合关系及分隔形式。
5所产生的视觉冲击和力感。
6运用的形式美法则和产生的美感7.美术的主要种类:绘画、雕塑、建筑、工艺美术、设计、书法等8.绘画是造型艺术的基本种类,它以笔、墨、砚、颜料、画刀、调色板等工具材料和形体、明暗、色彩、构图等基本手段,在纸、纺织品、木板、墙壁等平面上表现物象的形状、体积、质感、量感和空间感,使人们在视觉上可以感受艺术形象。
它既是生活的反映,也是作者对现实生活的感受,同时反映了作者的思想情感和价值观。
9.中国画简称国画,一般指毛笔在宣纸或绢、帛上,用中国画颜料所画的水墨画,淡彩画,重彩画等,手法上主要用线条和墨色来进行创作。
从表现形式上可以分为写意画和工笔画,题材上分为花鸟画、山水画、人物画。
用墨的方法大体上可以分为泼墨法、破墨法、积墨法、焦墨法、蕉墨法。
笔法:勾、皴、点、染。
特点:1、以线条为造型的主要手段,达到线墨色交相辉映;2、以画开拓诗的意境,画中有诗,托物喻情;3、将书、画、印三者融合一体,产生形意相生,形色相映的艺术效果。
4,散点透视。
10.墨分五色:焦、浓、重、淡、清,六彩:黑、白、浓、淡、干、湿11.水墨画:用笔注意轻、重、缓、急的变化。
小学美术新课程标准测试题(含答案)
小学美术新课程标准测试题(含答案)2011版小学美术课程标准测试题汇总一、填空题1、美术课程的基本理念是面向全体学生,激发学生研究兴趣,关注文化与生活,注重创新精神。
2、美术课程标准总目标按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维度设定。
1、兴趣是研究美术的基本动力之一。
2、美术课程以对视觉形象的感知、理解和创造为特征,是学校进行美育的主要途径,是九年义务教育阶段全体学生必修的基础课程,在实施素质教育的过程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4、美术研究活动大致可分为创作和欣赏两类。
3、美术课程分目标从造型.表现、设计.应用、欣赏.评述和综合.探索四个研究领域设定。
6、实施义务教育阶段的美术教育,必须坚信每个学生都具有研究美术的潜能,能在他们不同的潜质上获得不同程度的发展。
2、美术应注重对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
在教学中应当遵循审美的规律,多给学生感悟艺术作品的机会,引导学生展开想像,进行比较。
3、《美术课程标准》将创作活动划分为造型表现和设计应用两个研究领域。
6、现代社会需要充分发挥每个人的主体性和创造性,因此,美术课程特别重视对学生个性与创新精神的培养。
7、美术课程标准总目标中,学生以个人或集体合作的方式参与美术活动,激发创意,了解美术语言及其表达方式和方法。
7、美术课程分目标从“造型.表现”、“设计.应用”、“欣赏.评述”和“综合.探索”四个研究领域设定。
8、“造型.表现”研究领域是指运用多种媒材和手段,表达情感和思想,体验造型乐趣,逐步形成基本造型能力的研究领域。
4、美术课程凸显视觉性,具有实践性,追求人文性,强调愉悦性。
5、注重美术课程与学生生活经验紧密关联,使学生在积极的情感体验中发展观察能力、想象能力和创造能力,提高审美品位和审美能力。
6、采用造型游戏的方式,结合语文、音乐、品德与社会、科学等学科内容,进行美术创作与展示,并发表创作意图,这是第二学段综合.探索研究领域的目标。
7、造型与表现是美术创作活动的两个方面,造型是表现的基础,表现是通过造型的过程和结果而实现的。
美术课的基本理念
美术课的基本理念
美术课的基本理念是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创造力和艺术素养。
以下是一些关于美术课基本理念的简要说明:
1. 培养审美能力:美术课的首要目标是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通过欣赏各种艺术作品,学生能够学会欣赏和评价艺术,提高对美的感知和理解。
2. 发展创造力:美术课鼓励学生发挥创造力,通过绘画、雕塑、设计等各种艺术形式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情感。
学生可以尝试不同的材料和技巧,发掘自己的艺术潜力。
3. 提高艺术素养:美术课不仅关注技能的培养,更注重提高学生的艺术素养。
学生可以了解不同的艺术风格、艺术家和艺术史,拓宽自己的艺术视野。
4. 培养观察力:美术创作需要细致的观察力,因此美术课可以帮助学生培养观察力。
学生通过观察生活中的事物、人物和环境,能够更好地捕捉细节,提高绘画和表现能力。
5. 增强自信心:通过美术创作,学生可以获得成就感,增强自信心。
他们能够展示自己的作品,并与他人分享创作的喜悦。
6. 促进个性发展:美术课鼓励学生表达个性,发展独特的艺术风格。
学生可以通过艺术作品展现自己的个性和情感,从而促进个性的发展。
美术课的基本理念是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创造力、艺术素养、观察力、自信心和个性发展。
这些理念相互关联,共同构成了美术教育的核心目标。
美术新课标2024解读
美术新课标2024解读美术新课标2024的出台对于我国的美术教育具有重大意义,新课标的出台标志着美术教育将迎来新的发展机遇和挑战。
本文将对美术新课标2024进行深入解读,从整体框架、理念、特点以及实施路径等多个方面进行剖析,以期为美术教育工作者和相关同行提供一些参考和启发。
一、美术新课标2024的整体框架美术新课标2024的整体框架主要包括核心素养、学科要素和课程实施路径三个方面。
1.核心素养美术新课标2024将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作为教育目标,强调学生的审美情感、审美鉴赏、审美表达、审美体验等多方面的素养培养。
其中,审美情感是学生对美术作品产生情感共鸣的能力,审美鉴赏是学生对美术作品进行评价和分析的能力,审美表达是学生通过自己的创作表达审美情感的能力,审美体验则是学生积极参与美术实践活动的能力。
这些核心素养的培养将贯穿于整个美术教育过程中,成为美术教育的重要内容和目标。
2.学科要素美术新课标2024将学科要素进行了重新梳理和修订,明确了美术教育的主干内容和重要知识点。
在美术教育的学科要素中,包括美术基本功、审美素养、美术史知识、美术理论等多个方面的内容。
这些学科要素将成为美术教育的重要内容,为教师的教学提供了明确的依据和指导。
3.课程实施路径美术新课标2024对于课程实施路径进行了重新设计和规划,提出了多元化的课程实施方式和方法。
包括思维导图、实践探究、数字化学习等多种教学方式和手段。
这些课程实施路径的提出将为美术教育的教学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有助于提高美术教育的教育质量和效果。
二、美术新课标2024的理念美术新课标2024的理念主要包括全面发展人、实施体验式教学、培养创新能力等几个方面。
1.全面发展人美术新课标2024提出要培养学生的全面素养,不仅包括美术技能的培养,更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感、审美能力、审美鉴赏能力。
通过美术教育的教育过程,帮助学生在审美情感、审美表达方面得到充分的锻炼和提高,从而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
【新课标】2020年《普通高中美术课程标准》(Word版共80页)
通过课程学习,学生能够识别图像的形式特征,分析图像的风格 特征和发展脉络,理解图像蕴含的信息;运用多种工具、材料和美术 语言创作具有一定思想和文化内涵的美术作品及其他表达意图的视觉 形象;依据形式美原理分析自然、日常生活和美术作品中的美,形成 健康审美观念;具有创新意识,运用创造性思维进行创意,并用美术 的方法和材料予以呈现和完成;从文化角度分析和理解美术作品,认 同并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尊重人类文化的多样性。
4.运用质性评价,着眼美术学科核心素养
运用表现性评价、档案袋评价和展示交流等适应美术学科教学特 征的评价方式,帮助学生学会检验自己的学习态度、方法与成果,逐
渐养成不断自我反思和评价的习惯和能力,并在教师的指导下,合理
确定自己的发展方向。在评价过程中不仅重视评价学生美术知识与技 能的掌握程度,而且重视引导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关注和评价 自己在美术学科核心素养上的发展水平。
素养5:文化理解
文化理解指从文化的角度观察和理解美术作品、美术现象和观念。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能逐渐形成从文化的角度观察和理解美 术作品、美术现象和观念的习惯,了解美术与文化的关系;认识中华 优秀传统美术的文化内涵及独特艺术魅力,坚守中华文化立场,坚定 文化自信;理解不同国家、地区、民族和时代的美术作品所体现的文
化多样性,欣赏外国优秀的美术作品;尊重艺术家、设计师和手工艺
者及其创造的成果和对人类文化的贡献。
美术新课标2023解读
美术新课标2023解读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和社会的进步,美术教育也在不断的变革和提升。
为了适应当今社会的发展需求,教育部出台了最新的美术新课标,旨在加强学生的美术素养和创造能力,培养具有艺术修养和美学意识的新时代人才。
本文将从课标的总体框架、主要内容和教学实施等方面对美术新课标2023进行深入解读。
一、课标的总体框架1.课标的设立背景美术新课标2023的设立背景是对当前社会的要求和学生的成长需求做出的反映。
随着国家对素质教育的不断推进和美术教育的深入发展,为了培养更多的文化素养增强、审美修养提高、创新意识培养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教育部出台了美术新课标2023。
2.课标的理念与目标美术新课标2023的理念是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指导,以学生的身心发展为本,以学生的个性发展为前提,以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和艺术修养为目标,培养具有艺术修养和美学意识的新时代人才。
课标的目标是通过美术教育,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促进学生的全面素质发展,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塑造学生的道德情操,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自信心。
3.课标的体系结构美术新课标2023的体系结构主要包括三个部分:基础性内容、专业性内容和实践性内容。
其中基础性内容主要着重于学科核心素养和审美教育,专业性内容主要着重于学科知识和技能的学习,实践性内容主要着重于学科实践创新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二、主要内容解读1.美术新课标2023的基础性内容(1)审美情趣的培养美术新课标2023要求通过学习美术,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提高学生对美的欣赏和理解能力。
教师应该引导学生从日常生活中去感受美,激发学生对美术的热爱和兴趣,促进学生主动参与美术创作和欣赏活动,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感和审美能力。
(2)文化素养的提高美术新课标2023要求通过学习美术,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增强学生的文化自信心。
教师应该引导学生了解中国传统文化和世界文化,了解西方绘画和当代艺术,了解中国美术史和世界艺术史,了解中国美术家和世界艺术家,了解书法和篆刻,了解民间艺术和装饰艺术,了解当代媒体和数字艺术,促进学生的多元文化交融和文化自觉认同。
美术新课程标准
美术新课程标准2022年最新美术课程标准最新《美术课程标准》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订第一部分:前言。
美术以视觉形象承载和表达人的思想观念、情感态度和审美趣味,丰富人类的精神和物质世界。
美术教育具有悠久的历史,近代以来更以其丰富的教育价值成为中小学课程体系中的重要学科。
当代社会的发展对国民的素质提出了新的要求,学习图像传达的方法、形成视觉文化的意识和构建面向21世纪的创造力成了当代美术教育的基本取向。
美术教育应该在我国基础教育课程体系中发挥更积极的作用,为国家培养具有人文精神、创新能力、审美品位和美术素养的现代公民。
美术课程以独特的方式陶冶学生的情操,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引导学生参与文化的传承和交流;发展学生的感知觉和形象思维能力;增强学生的创新精神和技术意识;促进学生的个性形成和全面发展。
《全日制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以下简称《标准》)的制订,遵循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弘扬优秀的中华文化,力求体现素质教育的要求;以学习活动方式划分美术学习领域,加强学习活动的综合性和探索性,注重美术课程与学生生活经验紧密关联,使学生在积极的情感体验中发展观察能力、想象能力和创造能力,提高审美品位和审美能力,增强对自然和人类社会的热爱及责任感,形成创造美好生活的愿望与能力。
一、课程性质美术课程具有人文性质,以对视觉形象的感知、理解和创造为特征,是学校进行美育的主要途径,是九年义务教育阶段全体学生必修的艺术课程,在实施素质教育的过程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二、课程基本理念(一)形成学生的基本的美术素养实施义务教育阶段的美术教育,必须坚信每个学生都具有学习美术的潜能,能在他们不同的潜质上获得不同程度的发展。
美术课程应适应素质教育的要求,面向全体学生,以学生发展为本,涵养学生的人文精神,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表现能力,促进学生健全人格的形成和全面发展。
因此,应选择基础的、有利于学生发展的美术知识和技能,结合过程和方法,组成课程的基本内容,并以课程内容的层次性,适应不同地区的美术教学的条件和环境。
《2024年人教版义务教育阶段新教材的》艺术美术(小学)新课标
《2024年人教版义务教育阶段新教材的》艺术·美术(小学)新课标随着教育改革的推进,从文化角度看待美术学习,能够挖掘出优化教学内容,增强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理解,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的情感。
在小学美术教学中,将传统文化与课堂教学相结合,加深学生对文化的正确认识,学习和掌握更多文化元素,达到弘扬和传承文化目的,帮助学生树立文化自信。
基于弘扬传统文化,丰盈美术课堂传统文化融入小学美术课堂的思考进行分析。
一、课程总目标按“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维度设定。
学生以个人或集体合作的方式参与美术活动,激发创意,了解美术语言及其表达方式和方法,运用各种工具、媒材进行创作,表达情感与思想,改善环境与生活。
同时,学习美术欣赏评述的方法,提高审美能力,了解美术对文化生活和社会发展的独特作用。
分目标:从“造型·表现”、“设计·应用”、“欣赏·评述”和“综合·探究”四个学习领域设定具体目标。
例如,“造型·表现”学习领域要求学生观察、认识与理解线条、形状、色彩等基本造型元素,运用形式原理进行造型活动,增进想象力和创新意识。
二、课程性质与基本理念课程性质:美术课程以视觉形象承载和表达人的思想观念、情感看法和审美趣味,丰富人类的精神和物质世界。
美术是学校进行美育的主要途径,是九年义务教育阶段全体学生必修的基础课程,在实施素质教育的过程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课程基本理念:1.面向全体学生坚信每个学生都具有学习美术的潜能,能在他们不同的潜质上获得不同程度的发展。
选择基础的、有利于学生发展的美术知识和技能,组成课程的基本内容。
2.激发学生学习兴趣通过发挥美术教学特有的魅力,使课程内容与不同年龄阶段学生的情意和认知特征相适应。
以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使这种兴趣转化为长久的情感态度。
3.关注文化与生活美术是人类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与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美术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
美术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有使学生形成基本的美术素养,激发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在广泛的文化情境中认识美术,培养创新精神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促进学生发展而进行评价。
美术教育以美术学科为基础的教育门类。
其目的主要是延续和发展美术的知识与技巧,以满足人类社会经济、精神和文化的需要;健全人格,形成人的基本美术素质和能力,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美术课程的价值1.陶冶学生的情操,提高审美意识。
2.引导学生参与文化的传承和交流。
3.发展学生的感知能力和形象思维能力。
4.形成学生的创新精神和技术意识。
5.促进学生的个性形成和全面发展。
课堂教学教师提高和促进每一位学生发展主要阵地,建立“以学论教,教为了促进学”的课堂教学设计已成为美术课程改革的主流。
美术课堂教学设计主要标准教学目标多元、教学内容丰厚、教材处理变式、教学问题优化、教学活动有效、教学流程清晰、教学姿态平等、教学评价恰当、教学方法多样、媒体运用恰当。
《美术课程标准》素质教育要求以学习活动方式划分美术学习领域,加强学习活动的综合性和探索性,注重美术课程与学生生活经验的紧密联系。
美术课程逐步培养形象思维能力提高综合思维水平。
从单纯的技能、技巧学习层面提高到美术文化学习的层面。
学科设置的基本要求小学阶段初步接触我国民族民间的、国外的优秀美术作品,使学生掌握浅显的美术基础知识和简单的美术技能。
增强学生对美术的兴趣和爱国主义情感,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想象能力和美术欣赏能力。
活动表现评价采用个人、小组或团体的方式,可学习过程中进行也可以学习结束后进行。
学生学习评价策略应有利于学生的美术学习和发展。
教师要关注每个学生的积极性和闪光点,从重视作业结果转向重视学生学习的全过程。
进行美术欣赏简单描述、形式分析、意义解释、价值判断。
建立学生学习档案“学生学习档案”一般包括学生学习和研究的主题,围绕这一主题开展的调查研究,收集有关的文字或图象资料、研究记录、设计的方案或草图,曾遇到什么问题,如何解决了问题,还有最终的美术作业,自我评价以及他人评价的结果。
2023年学习美术新课标的心得体会
2023年学习美术新课标的心得体会2023年学习美术新课标的心得体会1小学美术新课标带来了很多新的理念,它改变了传统美术教学模式,更加注重发挥学生学习的创造性、主动性,注重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合作精神和学习兴趣。
在此,说说我对美术新课标的一些体会:一、注重全体学生的发展义务教育阶段的美术教育,必须坚信每个学生都具有学习美术的潜能,能在他们不同的潜质上获得不同成都的发展。
美术课程适应素质教育的要求,面向全体学生。
选择基础的、有利于学生发展的美术知识和技能,结合过程和方法,组成课程的基本内容,并通过有效地学习方式,帮助学生逐步体会美术学习的特征,形成基本的美术素养,为终身学习奠定基础。
二、注重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自信。
新课标注重让学生操作,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为学生提供了许多实践操作的机会。
教学过程中让学生的操作与思维联系起来,使新知识在操作中产生,创新意识在操作中萌发。
通过动手,学生们发现自己也是一个创造者。
三、注重学生的学习兴趣兴趣是学习美术的基本动力之一。
美术课程强调通过发挥美术教学特有的魅力,使课程内容与不同年龄阶段的学生的情意和认知特征相适应,以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四、注重文化和生活美术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与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通过美术课程,让学生了解人类文化的丰富性,在广泛的文化情境中认识美术的特征、美术表现的多样性以及美术对社会生活的独特的贡献,并逐步形成热爱祖国优秀文化传统和尊重世界文化多样性的价值观。
五、注重创新精神培养现代社会需要充分发挥每个人的主体性和创造性,因此,美术课程特别重视对学生个性和创造性精神的培养,采取多种方法,帮助学生学会运用美术的方法,将创意转化为具体成果。
新课标紧密结合生活创设情境教育,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
新课标让学生们从生活经验和客观实际出发,在研究现实问题过程中学习、理解、发展。
使学生在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有了全面健康的发展。
美术课程基本理念和设计思路
美术课程基本理念和设计思路课程基本理念(一)面向全体学生实施义务教育阶段的美术教育,必须坚信每个学生都具有学习美术的潜能,能在他们不同的潜质上获得不同程度的发展。
美术课程适应素质教育的要求,面向全体学生,选择基础的、有利于学生发展的美术知识和技能,结合过程和方法,组成课程的基本内容,并通过有效的学习方式,帮助学生逐步体会美术学习的特征,形成基本的美术素养,为终身学习奠定基础。
(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兴趣是学习美术的基本动力之一。
美术课程强调通过发挥美术教学特有的魅力,使课程内容与不同年龄阶段的学生的情意和认知特征相适应,以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使这种兴趣转化为持久的情感态度。
美术课程注重内容与学生的生活经验紧密联系,发挥知识和技能在帮助学生提高精神和生活品质方面的作用,让学生在实际生活中领悟美术的独特价值。
(三)关注文化与生活美术是人类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与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通过美术课程,学生了解人类文化的丰富性,在广泛的文化情境中认识美术的特征、美术表现的多样性以及美术对社会生活的独特贡献,并逐步形成热爱祖国优秀文化传统和尊重世界文化多样性的价值观。
(四)注重创新精神现代社会需要充分发挥每个人的主体性和创造性,因此,美术课程特别重视对学生个性与创新精神的培养,采取多种方法,帮助学生学会运用美术的方法,将创意转化为具体成果。
通过综合学习和探究学习,引导学生在具体情境中探究与发现,找到不同知识之间的关联,发展综合实践能力,创造性地解决问题。
课程设计思路(一)以美术学习活动方式划分学习领域,加强综合性和探究性美术课程改变单纯以学科知识体系构建课程的思路和方法,从促进学生素质发展的角度,根据美术学习活动方式划分为“造型?表现”“设计?应用”“欣赏?评述”和“综合?探索”四个学习领域。
美术学习活动大致可分为创作和欣赏两类。
为了便于学习,将创作活动再具体分为“造型?表现”和“设计?应用”两个学习领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美术课标的基本理念:
一、美术教学坚持面向全体学生,树立全面育人的教学观。
面向全体学生,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
要尊重每一个学生学习美术的权利,特别要
关注每一个学生在美术学习中的表现和发展,做到因材施教,并且要有针对性地采
用教学方法和手段,力争让每一个学生学有所获,学有所得。
在美术教学实际中,
我根据这一理念来选择和组织课程内容。
根据所教不同年级、不同班级学生能力水
平选择教授内容和确定不同的教学目标。
在教学目标的定位上,要保证让绝大多数
学生能够学会美术知识技能,特别专业的知识与技能或者超出学生实际水平的内
容,应该回避或降低教学教学目标的方法来应对。
在追求面向全体学生理念的同
时,我们还需要引导学生的学习方式。
不要排斥接受性学习,因为这种学习方式具
有经济性好系统性是其他学习方式所不具备的,有利于学生在较短的时间里,掌握
人类积淀数百年乃至数千年的知识。
但在现代教育背景下,我们需要将学生从被动
地接受知识改变为主动地学习知识,因此需要积极鼓励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
学习等学习方式,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我们不要生搬硬套,要根据自己的教学目
标设定教学环节,教学方法,学生学习方式。
二、在美术课程标准中特别注重强调对学生进行审美能力的培养。
在教学中,教师应当遵循学生成长的规律、审美的规律和美术学习的规律,有效利用各种美术课程资源,多给学生感悟美术作品的机会,通过观察、体验、分析、比较、联想、鉴别、判断等方法,引导学生开展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美术欣赏和
创作活动,努力提高他们的审美品位和审美能力。
三、鼓励大胆质疑,激发学生创新积极性。
在参与教学中鼓励学生大胆提出质疑,一是鼓励学生向老师挑战,敢于发表与老师不同的意见和观点;二是鼓励学生向课本挑战,敢于提出与课本不同的看法;
三是鼓励学生向权威挑战,敢于质疑权威的结论。
为了多给学生创设质疑的机会,
在课堂教学中我尝试了小组式合作学习,组与组互相提出问题,运用讨论式、交互
式、合作式、研究式、探索式进行学习,从而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了学
生的创新精神。
经过质疑、争论,使同学们认识到美术是人类文化最早和最重要的
载体之一,运用美术形式传递情感和思想是整个人类历史中的一种重要的文化行
为。
因为情感性是美术的一个基本品质,也是美术学习活动的一个基本特征。
所以
美术课程能陶冶学生的高尚情操,提高审美能力,增强对自然和生活的热爱及责任
感。
在此方面我还经常采用"情景教学"法,运用"造型游戏"的方式让学生进行无主
题或有主题的想象,创作出有自己个性的作品,并让学生发布自己的创作意图,和
对他人作品的评价。
四、建立多元化的评价机制,为学生的创作激情保驾护航
在小学阶段,学生往往比较重视教师的判断和评价,教师的评价对学生创造力的呵护和培养会产生不可估量的作用。
很多学生可能因为教师的误判或教师的个人
观点而失去了美术创作的兴趣,不再有表现和表达的冲动,美术创造力也从此萎缩。
因此,建立一个多元化的评价机制,保护学生的创作激情是十分必要的。
美术学科不像其他学科需要有一个“标准答案”,即使是同样一个命题,学生也会画出千差万别的作品来。
面对学生绚丽多彩的创造性作品,教师不一定能完全看懂、理解,即使看懂了,教师也没有办法“判”出其高低,这如同我们无法对达•芬奇、毕加索、齐白石的作品评出依次一样。
因此,美术教师要以海纳百川的胸怀包容所有学生的不同个性和不同创见,不以自己的好恶干涉学生的兴趣、爱好、特长,鼓励学生挖掘自身的潜力,弘扬自己的个性,发挥自己的创造才能。
对于学生的作品,评价的方面有很多,如:积极性、灵活性、动手能力、合作性、独立性等,评价的方式也可多样,如:语言、文字、数据;教师评价、学生自评、学生间互评等。
教师要灵活评价,对于好的方面,要发现其中的闪光点,及时加以鼓励和表扬;对于需要改进的方面,在评价时以鼓励为主,并提出建议和努力方向,留给其改进的余地;取消“只有一个标准、一个答案、只求共性、忽视个性”的评价方法,努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造性思维,鼓励探索与创新,杜绝平淡与重复,重视对学生个性的培养。
总之,在新课改的大力推进下,通过对传统的小学美术教育进行改革,强调在教学活动中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启发他们的情感,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促进他们的个性发展,必定会给小学美术教育带来新的生机,注入新的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