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课程概论 复习
幼儿园课程概论期末复习资料
幼儿园课程概论期末复习资料1.幼儿园课程的概念:幼儿园课程是实现幼儿园教育目的的手段,是帮助幼儿获得有益的学习经验,促进其身心全面和谐发展的各种活动的总和。
2.分与合关系视角中的课程类型:分科课程与综合课程分科课程:分科课程是一种单学科的课程组织模式,它强调不同学科门类之间相对独立性,强调一门学科的逻辑体系的完整性。
综合课程:综合课程是一种多学科的课程组织模式,他强调不同学科门类之间相对独立性,强调一门学科的逻辑体系的完整性。
3.课程程次视角的课程类型:○1理想的课程○2正式的课程○3领悟的课程○4运作的课程○5经验的课程。
4.隐性课程:(1968年杰克逊在《班级生活》中首次提出)隐性课程是学生在学习环境(包括物质环境、社会环境和文化体系)中所学习到的非预期或非计划性的知识、价值观念、规范和态度,这是非正式的、非官方的课程,具有潜在性。
5.隐性课程的特点:○1隐形课程的影响具有弥散性和普遍性。
○2隐性课程的影响具有持久性。
○3隐性课程的影响既可能是积极的,也有可能是消极的。
6.隐性课程常规存在的形式和发挥作用的渠道:○1物质-空间类○2组织-制度类○3文化-心理类7.显性课程:是学校教育计划中有计划、有组织地实施的“正式课程”或“官方课程”。
8.显性课程与隐性课程的内在联系:一方面,显性课程的实施总是伴随着隐性课程。
另一方面,隐性课程也在不断地转化为显性课程。
9.幼儿园课程的性质:○1基础性○2非义务性○3适宜发展性10.幼儿园课程特点:○1启蒙性○2全面性、生活化○3活动性、间接经验性○4潜在性○5游戏性○6整体性11.目标模式的代表人物:泰勒12.课程模式的代表人物:英国的斯坦豪斯13.泰勒原理四个基本问题(原理内容):1学校应该达到哪些教育目标2.提供哪些教育经验才能实现这些目标3.怎样才能有效地组织这些教育经验4.我们怎样才能确定这些目标在得到实现14.幼儿园课程目标:是幼教工作者对幼儿在一定学习期限内的学习效果的预期。
幼儿园课程理论与实践期末复习重点
幼儿园课程理论与实践期末复习重点幼儿园课程理论与实践期末复习重点第一章幼儿园课程概述【知识点提示】课程概述;幼儿园课程概述【重、难点提示】幼儿园课程概述第一节课程概述一、课程的定义课程即科目;课程即学习者的经验;课程即学习计划;课程即各种活动(社会文化在生产,社会改造);课程即预期的目标和结果。
二、课程理论幼儿园课程类型:显性课程与隐性课程。
第二节幼儿园课程概述幼儿园课程定义(名词解释必考)幼儿园课程是实现幼儿园教育目的的手段,是帮助幼儿获得有益的学习经验,促进身心全面和谐发展的各种活动的总和。
一、幼儿园课程的特点1.基础性、启蒙性2.全面性、生动性3.整合性4.活动性与直接经验性5.潜在性二、幼儿园课程的要素动态:目标—内容选择—组织—实施—评价静态:目标—内容—实施—评价第二章幼儿园课程的基础【知识点提示】幼儿园课程的心理学基础;幼儿园课程的哲学基础;幼儿园课程的社会学基础【重、难点提示】幼儿园课程的哲学基础;幼儿园课程的社会学基础第一节幼儿园课程的心理学基础一、心理学流派与幼儿园课程维果茨基—“最近发展区”二、心理学对幼儿园课程的影响第二节幼儿园课程的哲学基础一、经济与幼儿园课程二、政治与幼儿园课程三、文化与幼儿园课程第三章幼儿园课程与幼儿园教育活动(略)【知识点提示】游戏与幼儿园课程中的游戏活动;教学与幼儿园课程中的教学活动;幼儿园教育活动中游戏与教学的优化结合;幼儿园课程中游戏与教学的优化结合【重、难点提示】幼儿园教育活动中游戏与教学的优化结合;幼儿园课程中游戏与教学的优化结合第一节游戏与幼儿园课程中的游戏活动一、对游戏在儿童发展和教育中作用的理论研究二、游戏在学前教育实践中的地位三、在学前教育实践中对游戏的界定第二节教学与幼儿园课程中的教学活动一、在学前教育实践中对教学的界定二、对教学在儿童发展和教育中作用的理论研究第三节幼儿园教育活动中游戏与教学的优化结合一、游戏与教学的关系二、游戏与教学的结合三、实现游戏与教学的最优化结合第四节幼儿园课程中游戏与教学的优化结合一、幼儿园教育活动的选择和组合二、在幼儿园课程编制中实现游戏与教学的优化结合第四章幼儿园课程的编制第一节幼儿园课程编制模式一、目标模式—泰勒特点:1.以明确而具体的行为目标作为课程设计的核心,目标是课程设计的起点,是教育活动的终点,这些行为往往是显而易见的外在表现。
幼儿园课程概论期末复习
幼儿园课程概论一、名词解释:1.五大领域:幼儿园的教育内容可相对划分为健康、语言、社会、科学、艺术等五个领域。
各领域的内容之间相互渗透,从不同的角度促进儿童知识、技能、情感态度等方面的发展。
2.隐性课程:即教学方法、奖励制度、组织结构、学校环境的“副产品”。
即非预期的影响。
3.园本课程:在幼儿园现实的根基上生长起来的,与幼儿园的资源、师资等条件相一致的课程。
4.单元主题活动:在或长或短的一段时间内,围绕事先选择的主题组织教育活动。
5.五指活动课程:课程内容由五方面组成,它犹如人的五个手指头,是活的、可以伸缩的,但却是整体的、连通的、互相联系的。
分别为:健康活动、社会活动、科学活动、艺术活动、语文活动。
6.维果斯基“最近发展区”:儿童的任何一个行为都有两个水平,较低水平的行为是儿童的独立行为,即儿童能独自完成的或自己知道的事物;较高水平的行为是儿童在帮助之下能够达到的行为。
这两个行为水平之间构成了一个区域,在这个区域之内的若干程度的行为水平称为最近发展区。
7.维果斯基“心理工具”:指的是认为创造的标记、符号、文字、公式、图像等。
能帮助个人去掌握适应于自己所在文化的心理功能。
8.有准备的环境:一方面指充满爱与快乐的心理环境,另一方面指经过教师组织与安排的物质环境。
二、选择/判断:1、现代课程理论之父——拉尔夫·泰勒(泰勒模式被公认为目标模式经典形态的标志)泰勒原理(课程开发的四个基本问题)(1)确定教育目标(2)选择学习经验(3)组织学习经验(4)评价教育计划2.高瞻理论(High/Scope)的来源:第一阶段,启动阶段:20世纪60-70年代。
以皮亚杰的认知理论为基础,注重如何发展儿童的认知与智力。
《认知中心课程》的出版,标志着High/Scope课程模式的初步形成。
第二阶段,调整阶段:20世纪70-80年代。
1979年,High/Scope课程模式的著作《活动中的儿童》诞生,它进一步发展了High/Scope课程,第一次把儿童的主动学习和强调知识建构作为课程的核心思想。
2024年《幼儿园课程理论》复习资料总结
2024年《幼儿园课程理论》复习资料总结引言:随着教育理念、社会需求和幼儿发展状况的变化,幼儿园课程理论也在不断更新。
2024年,《幼儿园课程理论》通过加强对幼儿全面发展的关注,推动儿童的主体地位和自主学习,着重强调幼儿园课程的科学性、寓教于乐性和个性化。
一、总体框架的调整2024年的《幼儿园课程理论》在总体框架上进行了一些调整。
目前,《幼儿园课程理论》分为素质教育和发展教育两个方向,强调幼儿的综合素质培养和个体差异的满足。
在教育目标和核心内容的确定上,将更加注重培养幼儿的社会交往能力、创新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以及培养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数理思维能力和科学探究能力。
二、幼儿发展的关键阶段《幼儿园课程理论》指出,儿童发展的关键时期是幼儿期。
在幼儿期,儿童的身心发展迅速,思维与语言能力也得到了显著提高。
因此,幼儿园课程应该充分利用这个时期的特点,促进幼儿的整体发展。
通过丰富多样的活动,创设适宜的环境,提供具有挑战性和启发性的经验,以及与幼儿进行个体化的互动来激发幼儿的潜能和兴趣。
三、以幼儿为中心的教学《幼儿园课程理论》强调以幼儿为中心的教学。
根据幼儿的兴趣、需求和认知水平,通过展开活动和提供资源,激发幼儿的学习动机和主动性。
同时,教师应该充分发挥引导和促进的作用,结合幼儿的发展特点和学习需求,提供个性化的指导和支持。
此外,课程的设计应该具有灵活性,适应幼儿的学习节奏和风格。
四、跨学科的整合《幼儿园课程理论》提倡跨学科的整合。
通过将不同学科的知识和技能联系起来,帮助幼儿更好地理解和应用知识。
跨学科的整合可以促进幼儿的综合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和综合素质。
在具体教学过程中,可以通过主题活动、项目学习等方式来实现跨学科的整合。
五、家园合作的重要性《幼儿园课程理论》强调了家园合作的重要性。
家庭是幼儿最早的教育环境,也是幼儿发展的重要支持者和参与者。
通过与家长的密切合作,可以更好地理解幼儿的需求和背景,为幼儿提供个性化的支持和指导。
幼儿园课程概论期末考试题及答案
幼儿园课程概论期末考试题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20分)1. 健康是指人的( )的健全状态。
A.心理与社会适应B.心理适应C.身体与心理的适应D.身体、心理与社会的适应2. 以下不属于幼儿园健康教育活动的内容的是( )。
A.生活习惯与能力B.保护自身安全C.身体活动的知识和技能D.能听懂并理解多重游戏规则3. 幼儿园健康教育活动的基本形式是( )。
A.正规的健康教育活动B.日常生活活动C.户外体育活动D.早操活动4. 要求教师在组织幼儿进行身体锻炼活动时,合理安排以及注意调节幼儿身体练习时身体和心理所承受的负荷的幼儿园健康教育的原则是( )。
A.适量的运动负荷原则B.全面发展的原则C.经常化原则D.多样化原则5. 小班幼儿户外体育活动时间一般应该控制在( )分钟之内。
A.30B.20C.40D.156. 在幼儿交谈中,常听到一幼儿说了“鸡肉是肉”,另一幼儿马上说“牛肉也是肉”,这是经常发生在幼儿初期的( )。
A.即时的、完全的模仿B.延迟模仿C.创造性模仿D.即时的、不完全模仿7. 幼儿语言实践的最佳途径是( )。
A.语言教学活动B.早期阅读C. 游戏活动D.欣赏文学作品8. 学会安静地听同伴说话,不随便插嘴是对( )年龄段的要求。
A.小小班B.小班C.中班D.大班9. 在幼儿园语言教育活动开展过程中,对语言发展比较的孩子来说,选用指导方法合理的是( )。
A.直接指导的运用要多于间接指导B.运用直接指导C.运用间接指导D.间接指导的运用要多于直接指导10. 问一个两三岁的儿童,“你们家有几个人?”“家里有爸爸、妈妈,还有我”,却说不出“一共有几个人”。
说明这时的幼儿学习数学具有( )心理特征。
A.从个别到一般B.从不自觉到自觉C.从具体到抽象D.从同化到顺应11. ( )幼儿能学习按物体的一个特征进行分类。
A.小小班B.小班C.中班D.大班12. 科学教育的基本目标有三个( )。
A.科学态度、科学方法、科学精神B.科学知识、科学技能、科学精神C.科学知识、科学方法、科学习惯D.科学知识、科学方法、科学精神13. “树上有一个很大的鸟窝.爸爸说:上面肯定有蛋.3岁半的顺顺很认真接到:是不是鸟鸡蛋。
幼儿园课程概论知识点汇总
幼儿园课程概论知识点汇总幼儿园课程概论是一门介绍幼儿园教育课程的学科。
它着重介绍幼儿园教育的目标、内容、方法以及评估等方面的知识点。
本文将逐步介绍幼儿园课程概论的主要知识点。
第一部分:幼儿园教育目标幼儿园教育目标是指幼儿园教育的总体要求和目标。
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发展幼儿的身体素质。
这是幼儿园教育的基本目标之一。
通过体育锻炼、游戏活动等方式,促进幼儿身体的健康成长。
2.培养幼儿的社交能力。
幼儿园是幼儿的第一次社交场所,培养幼儿的社交能力对他们的未来发展至关重要。
3.培养幼儿的认知能力。
幼儿园教育旨在提供丰富的学习机会,促进幼儿的认知发展,帮助他们建立基本的数学、语言、科学等知识。
4.培养幼儿的创造力。
幼儿园教育强调激发幼儿的创造力和想象力,通过艺术、手工等活动促进幼儿的艺术表达能力。
第二部分:幼儿园课程内容幼儿园课程内容是指在实施幼儿园教育过程中,教师将要教授给幼儿的知识和技能。
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语言与文学。
幼儿园教育重视培养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和阅读能力。
教师会通过故事讲解、诗歌朗读等方式,帮助幼儿提高语言能力。
2.数学与逻辑思维。
幼儿园教育注重培养幼儿的数学思维和逻辑思维能力。
教师会通过游戏、手工活动等方式,帮助幼儿学习基本的数学概念和解决问题的方法。
3.自然与科学。
幼儿园教育鼓励幼儿对自然环境的观察和探索,培养他们的科学思维。
教师会组织实验、观察等活动,让幼儿亲自体验科学知识。
4.艺术与美育。
幼儿园教育注重培养幼儿的艺术表达能力和欣赏能力。
教师会组织绘画、音乐等活动,帮助幼儿发展自己的艺术潜能。
第三部分:幼儿园课程方法幼儿园课程方法是指在幼儿园教育过程中,教师采用的教学方法和教育手段。
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游戏教学法。
游戏是幼儿学习的重要方式,教师会通过游戏引导幼儿学习知识和技能。
2.实践教学法。
幼儿园教育注重幼儿的实践能力培养,教师会通过实践活动让幼儿亲自参与学习。
3.合作学习法。
2023年课程论综合复习内容
幼稚园课程论综合复习内容一、基础知识点1.张宗麟认为,“幼稚园课程者,由广义旳说之,乃幼稚生在幼稚园一切之活动也。
”他对幼稚园课程旳定义是从课程即经验旳维度来下旳。
2.按照课程旳体现形态划分,课程可以划分为显性课程与隐性课程这两种在性质和功能上都不一样旳课程类型。
3.蒙台梭利课程旳教育内容由平常生活练习、感官训练、肌肉训练和初步知识旳学习这4个方面构成。
4.在蒙台梭利课程中,自由、作业和秩序是蒙台梭利为小朋友营造旳三根重要支柱。
5.幼稚园课程最为关键旳方面是课程旳教育理念。
6.幼稚园课程编制是包括幼稚园课程目旳旳制定、课程内容旳选择、教育活动旳组织以及课程7.游戏和教学可以以分离式、插入式和整合式等多种方式进行结合。
8.我国教育家陈鹤琴提出旳活教育旳三大目旳,其中“做中学、做中教、做中求进步;大自然、大社会都是活教材”,反应了课程内容即学习活动旳价值取向。
9.“世界上不存在一种最佳旳适应不一样社会文化背景中所有小朋友旳教育方案”——假如用勃朗芬布伦纳旳人类发展生态学理论来解释这句话,阐明了大系统在发挥作用。
10.光谱方案旳理论根据是加德纳旳多元智能理论。
11.“小朋友可以说出其周围环境中东西旳颜色、形状、大小和样式。
”这个课程目旳是行为目旳、以小朋友详细旳、可被观测旳行为表述旳目旳。
12.在斑克街初期教育方案中,主题网和课程轮是课程设计和实行中常运用旳工具。
13.综合性课程旳长处有:是由关联旳课程,能对小朋友各方面旳学习进行故意义旳联络;能使小朋友发展与知识结合成一体;能增进小朋友积极旳学习。
14.一般认为,幼稚园课程旳基础是心理学、哲学与社会学。
15.幼稚园课程内容旳组织原则有逻辑次序与心理次序,纵向组织与横向组织,直线式组织与螺旋式组织。
16.直接教学模式旳理论基础是斯金纳旳操作性条件发射理论(或行为主义理论)。
17.幼稚园课程评价旳两种常见取向是形成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
18.虽然“课程”旳定义存在诸多分歧,不过将其归类,仍然大体可以归纳出四种具有代表性旳定义:课程即科目、课程即经验、课程即目旳和课程即计划。
幼儿园课程复习资料[总结].docx
幼儿园课程复习资料[总结].docx幼儿园课程第一章:幼儿园课程概念第一节:对课程的理解1、对课程概念大体有几种不同的理解?你倾向于哪种?为什么?(1)课程就是学习的科目和教材,一-般认为,课程是科目和学科的代名词,即课程是指具体的学习科目的总和。
也有人把课程与教材合二为一,视教材为课程的具体体现。
这使得通过课程而进行的教育被简化为“教书”(教教材、教课本)。
于是,教师就成为“教书匠”,学生也就成为“读书郎”。
评价:这种课程定义虽然把握了课程的主要问题,但把教师的视线局限在一个相对-狭小的圈了里,使得教师只关注“教什么”,而不关注“为什么教”和“怎样教”;只关注知识的逻辑、结构,而不关注学生的需耍、兴趣以及儿童已有的经验、学习的方式和特点,进而导致教师把传递知识看作是他们的主要任务。
从某种意义上讲,这一定义关注的更多的是学生认知方面的学习,而非学主的全面发展。
它对课程内容木身的理解也过于狭窄,仅局限于外在的间接经验,而忽略了学习者在校获得的直接经验。
所以,这一定义虽冇一定道理,但不能涵盖课程的全部内容。
(2)课程就是儿童在学校中获得的学习经验,这种课程定义是针对传统教育中的课程观念以及它所导致的“教材屮心”、“教师屮心”、"课堂屮心”的弊端,从学习者的角度而提出来的。
由于这-课程定义强调学习者在学校获得的学习经验,所以它始终成为20世纪课程改革中的一面旗帜。
基本观念:山于学习经验是学牛在与学校相互作用中形成的心理半成物,所以,把课程理解为学牛的学习经验,最人的好处在于它能扩人研究者的视野,转换研究者注意的屮心, 使教师从过去主要关注“教什么”,到现在开始关注“为什么教”、“怎样教”、“为什么这样教”以及“这样教会对学生产生什么影响”等这样的问题。
评价:这种课程概念让教师从关注教材到关注学生的兴趣、需要,关注他们在学习过程中学到什么以及所学东西对他们的个人意义。
所以,冇人将这一转变称为课程领域的“哥白尼式的革命”,具核心就是界定这-?概念的视角的转移,即从关注书本到关注学主,使我们的教育工作更贴近它的本质,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服务。
课程概论简答题汇总
第一章幼儿园课程概述1、幼儿园课程的特点有哪些?2、幼儿园课程的构成要素有哪些?3、以课程决策的层次为标准怎样划分课程类型?4、隐性课程在哪些方面发挥作用?参考答案1、(1)幼儿园课程的基础性、启蒙性(2)幼儿园课程的全面性、生活性(3)幼儿园课程的整合性(4)幼儿园课程的活动性与直接经验性(5)幼儿园课程的潜在性2、(1)幼儿园课程目标(2)幼儿园课程内容(3)幼儿园课程实施(4)幼儿园课程评价3、(1)观念层次的课程2)社会层次的课程(3)学校层次的课程(4)教学层次的课程(5)体验层次的课程4、第一是物质空间方面。
第二是组织制度方面。
第三是文化心理方面。
第二章幼儿园课程开发模式与设计取向1、目标模式的基本问题有哪些?2、你是如何评价目标模式的?3、你是如何评价过程模式的?4、幼儿园课程设计的取向有哪些?并简要解释。
参考答案1、(1)确定教育目标(2)选择学习经验(3)组织学习经验(4)评价教育计划2、(1)确定对偶然(简要分析)(2)分解对整合(简要分析)(3)外显对内隐(简要分析)3、(1)儿童观(学习者主动参与、探究和建构)(2)教师观(引导者、解释者、咨询者、参考资料提供者、和学生一起学习的学习者)(3)教育观(主张关注教育的内在价值,目标和内容不须预定)(4)知识观(关注知识内在价值,学习知识的最大价值和意义是用来进行思维)(5)实用性(对教师素质提出来太高的要求)4、(1)学科中心取向(科目设计、学术性学科设计、广域设计)(2)学习者中心取向(经验主义设计、人本主义设计、开放教室设计)(3)问题中心取向(生活情境设计、核心设计)第三章幼儿园课程目标1、幼儿园课程目标的基本取向是什么?2、在幼儿园课程目标的基本取向中,什么是普遍性目标?它的特点是什么?3、在幼儿园课程目标的基本取向中,什么是行为目标?它的特点是什么?4、在幼儿园课程目标的基本取向中,什么是生成性目标?它的特点是什么?5、在幼儿园课程目标的基本取向中,什么是表现性目标?它的特点是什么?6、制定幼儿围课程目标的基本依据是什么?7、幼儿园课程目标的两种体系是什么?8、幼儿园课程目标的结构是什么?9、幼儿园课程目标的层次以内容领域为结构框架的幼儿园课程目标的层次是什么?10、幼儿园课程目标的层次以儿童发展领域为结构框架的幼儿园课程目标层次是什么?参考答案:1、根据美国课程论专家舒伯特的见解,我们把课程目标取向分为四种类型,即普遍性目标、行为目标、生成性目标和表现性目标。
幼儿园课程论复习资料总结Word版
《幼儿园课程理论》复习资料总结1、幼儿园课程是指在幼儿一日活动中,使幼儿获得有益学习经验,促进身心和谐发展的各种活动的总和。
2、幼儿园课程的要素:目标、内容、实施、评价3、幼儿园课程的特点:基础性、启蒙性;全面性、生活性;整合性;活动性、直接经验性;潜在性4、美国学者古德莱德以课程决策层次把课程分为:观念层次课程、社会层次课程、学校层次课程、教学层次课程、体验层次课程5、美国斯坦福教授艾斯纳从课程内容出发,把课程分为:显性课程,隐形课程,悬缺课程。
6、隐形课程发挥的作用:从物质空间方面:学校的建筑、活动场地、绿化设施、设置等物质条件都潜移默化的影响着孩子的心理;从组织制度方面:学校的管理制度、生活制度、评价制度、奖惩制度等无形中与学生的发展紧密相联;从文化心理方面:学校的文化价值、师生关系、教师的教育观、儿童观与其行为表现对学生发展的影响都大大超过了学校、教师对学生开放的正规课程。
7、英国课程理论家劳伦斯-斯坦豪斯-宾特雷依立足教育的内在价值及实践,对目标模式进行详尽而透彻的分析与批判的基础上建构起过程模式的理论框架,第一次明确的提出并系统的确立了过程模式。
8、幼儿园课程目标的基本取向:普遍性目标;行为目标;生成性目标;表现性目标9、制定幼儿园课程目标的基本依据:对幼儿的研究;对当代社会的研究;对学科知识的研究10、幼儿园课程目标的两种体系:以学习内容为结构框架的目标体系;以儿童发展为结构框架的目标体系11、幼儿园课程内容选择的原则:目的性原则;适宜性原则;生活化原则(直接经验性);兴趣性原则;基础性原则;逻辑性原则;价值性原则12、不同的组织方式下的幼儿园课程类型:学科课程;活动课程;核心课程13、课程实施的取向是指对课程实施过程中本质不同的认识,以及支配这些认识相应的课程价值观。
它包括:忠实取向;相互适应取向;课程创生取向14、幼儿园课程内容的范围:是指幼儿园课程内容的基本要素或基本组成部分。
幼儿园课程概论知识点总结复习笔记
幼儿园课程概论复习总结第一章幼儿园课程概述1. 美国学者古德莱德以课程决策的层次为依据,将课程分为五种类型:①理想课程②正式课程③领悟课程④运作课程⑤经验课程2. 显性课程是学校教育中有计划、有组织地实施的“正式课程”或“官方课程”。
隐性课程是学生在学习环境中所学习到的非预期或非计划性的知识、价值观念、规范和态度,这是非正式的、非官方的课程,具有潜在性。
隐性课程主要有三种常规存在的形式和发挥作用的渠道:一是物质-空间类,主要包括校园建筑、活动场地、绿化美化、活动室设置等;二是组织-制度类,主要包括学校管理制度、生活制度、评价制度等;三是文化-心理类,主要包括正规课程所隐含的文化、价值观、师生关系、教师的期望与态度等。
3. 幼儿园课程界定的三种倾向:①学科倾向的界定②活动倾向的界定③经验倾向的界定4. 幼儿园课程的内涵:幼儿园课程是指在幼儿一日生活活动中,帮助幼儿获得有益的学习经验,促进其身心全面和谐发展的各种活动的总和。
5. 幼儿园课程的要素:目标;内容;实施;评价。
6. 幼儿园课程的特质:①基础性与启蒙性②全面性与生活性③活动性与直接经验性④整合性⑤潜在性第二章幼儿园课程开发模式与设计取向1. 幼儿园课程开发模式:目标模式;过程模式。
2. 目标模式:①博比特是目标模式的创始人。
②拉尔夫•泰勒被称为“现代课程理论之父”。
“泰勒模式”被公认为目标模式经典形态形成的标志。
③课程目标的三个来源分别是:对学习者本身的研究、对校外当代生活的研究和学科专家对目标的建议。
3. 过程模式:斯坦豪斯首倡“教师作为研究者”的课程思想,批判目标模式。
第三章幼儿园课程目标1.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把幼儿园课程分为健康、语言、社会、科学、艺术五大领域。
2. 舒伯特把课程目标取向分为四种类型:普遍性目标、行为目标、生成性目标和表现性目标。
3. 普遍性目标的特点:普遍性、模糊性、规范性、对所有教育实践都具有指导作用。
4. 行为目标的特点:具体、精确、可操作。
幼儿园课程1-3章复习要点
幼儿园课程第一、二、三章、复习要点第一章幼儿园课程概念(一)最具代表性的课程概念有五种:1.课程即学习科目和教材。
2.课程即儿童在校获得的学习经验。
3.课程即学校组织的学习活动。
4.课程即教学计划。
5.课程即预期的学习结果和目标。
(二) “学问”中心课程是依据知识的性质和知识的内在逻辑为中心而编制的课程,它注意的焦点是如何引导学生的学术发展;“经验”中心课程则是以学生的主体性活动及活动经验为中心组织的课程。
它关注的重心是学生的个性形成和自我实现。
(三) “学问”中心课程理论(观点及优缺点)认为,知识是课程不可或缺的要素,将人类文化遗产中最具学术价值的内容按其自身的逻辑顺序和结构组织起来教给学生,就能逐渐地培养他们成为训练有素的学术人才。
这一理论的特点是强调以知识的内在逻辑和知识的性质为中心组织课程,这样有利于学生系统地掌握历史文化的精华,并促进学生逻辑性的发展,老师也容易组织教学。
这一理论的局限性也很明显,它可能导致重认知轻情意、重记忆轻理解、重共性轻个性和脱离生活、脱离实际、机械记忆、被动学习的倾向,最终使学生丧失学习的兴趣与动机。
“经验”中心课程理论认为课程应该以学生的兴趣和需要为基础编制,课程的核心应是学生的发展,课程内容应随学生的变化而有所改变,学生应积极参与课程的设计、实施与评价,在参与过程中主动学习,全面发展。
这一理论的特点是以学生的兴趣和需要为基础编制课程,课程内容随学生变化而改变,让学生参与课程的设计,在参与过程中主动学习,全面发展。
这类课程具有开放性和灵活性,可以培养学生解决问题能力,实现多方面潜能。
它的局限性在于忽视系统知识的学习,必然会限制学生的发展,同时教师也很难把握学生易变的、因人而异的兴趣,引导他们有效地学习。
(四)活动课程是以实际问题解决为组织形式、以学生自主学习和直接体验为基本学习方式、以个性养成为基本目标的一种课程类型。
活动课程本质上是属于经验中心或学生中心的,它集中体现着经验中心课程的思想和特点。
幼儿园课程概论期末复习
幼儿园课程概论一、名词解释:1.五大领域:幼儿园的教育内容可相对划分为健康、语言、社会、科学、艺术等五个领域。
各领域的内容之间相互渗透,从不同的角度促进儿童知识、技能、情感态度等方面的发展。
2.隐性课程:即教学方法、奖励制度、组织结构、学校环境的“副产品”。
即非预期的影响。
3.园本课程:在幼儿园现实的根基上生长起来的,与幼儿园的资源、师资等条件相一致的课程。
4.单元主题活动:在或长或短的一段时间内,围绕事先选择的主题组织教育活动。
5.五指活动课程:课程内容由五方面组成,它犹如人的五个手指头,是活的、可以伸缩的,但却是整体的、连通的、互相联系的。
分别为:健康活动、社会活动、科学活动、艺术活动、语文活动。
6.维果斯基“最近发展区”:儿童的任何一个行为都有两个水平,较低水平的行为是儿童的独立行为,即儿童能独自完成的或自己知道的事物;较高水平的行为是儿童在帮助之下能够达到的行为。
这两个行为水平之间构成了一个区域,在这个区域之内的若干程度的行为水平称为最近发展区。
7.维果斯基“心理工具”:指的是认为创造的标记、符号、文字、公式、图像等。
能帮助个人去掌握适应于自己所在文化的心理功能。
8.有准备的环境:一方面指充满爱与快乐的心理环境,另一方面指经过教师组织与安排的物质环境。
二、选择/判断:1、现代课程理论之父——拉尔夫·泰勒(泰勒模式被公认为目标模式经典形态的标志)泰勒原理(课程开发的四个基本问题)(1)确定教育目标(2)选择学习经验(3)组织学习经验(4)评价教育计划2.高瞻理论(High/Scope)的来源:第一阶段,启动阶段:20世纪60-70年代。
以皮亚杰的认知理论为基础,注重如何发展儿童的认知与智力。
《认知中心课程》的出版,标志着High/Scope课程模式的初步形成。
第二阶段,调整阶段:20世纪70-80年代。
1979年,High/Scope课程模式的著作《活动中的儿童》诞生,它进一步发展了High/Scope课程,第一次把儿童的主动学习和强调知识建构作为课程的核心思想。
幼儿园课程概论期末复习重点
幼儿园课程概论期末复习重点幼儿园课程概念是实现幼儿园教育目的的手段,是帮助幼儿获得有益的学习经验,促进身心全面和谐发函的各种活动的总和。
幼儿园课程的特点(1.幼儿园课程的基础性、启蒙性;2.全面性、生活性3.整合性4.活动性和直接经验性5潜在性.)课程目标取向的涵义和特点——表现性目标(由美国课程专家艾斯纳提出,是指每个儿童在具体的教育情景中所产生的个性化表现,它追求的是儿童反应的多元性、而不是同质性);行为目标(是以具体的、可被观察与操作的行为来表述的课程目标,指明课程实施以后儿童身上所发生的行为变化。
特点是具体、精确与可操作);普遍性目标(依据一定的这些活伦理观、意识形态、社会政治需要而引出的对课程进行原则性规范总结性指导的目标,特点是把一般的教育宗旨或原则与课程目标等同起来,因此具有普遍性、模糊性、规范性特点,对所有教育实践都具有知道作用);生成性目标(也称形成性目标或展开性目标,是在教育情景中随着教育过程的展开而自然而然生成的课程目标)布鲁姆教育目标分类说在认知领域的教育目标可分成:知道(知识);领会(理解);应用;分析;综合;评价知道(知识)是指认识并记忆。
这一层次所涉及的是具体知识或抽象知识的辨认,用一种非常接近于学生当初遇到的某种观念和现象时的形式,回想起这种观念或现象。
领会是指对事物的领会,但不要求深刻的领会,而是初步的,可能是肤浅的。
其包括“转化”、解释、推断等。
应用是指对所学习的概念、法则、原理的运用。
它要求在没有说明问题解决模式的情况下,学会正确地把抽象概念运用于适当的情况。
这里所说的应用是初步的直接应用,而不是全面地、通过分析、综合地运用知识。
分析是指把材料分解成它的组成要素部分,从而使各概念间的相互关系更加明确,材料的组织结构更为清晰,详细地阐明基础理论和基本原理。
综合是以分析为基础,全面加工已分解的各要素,并再次把它们按要求重新地组合成整体,以便综合地创造性地解决问题。
幼儿园课程概论-复习
幼儿园课程概论第一章:一、幼儿园课程概念。
幼儿园课程是实现幼儿园教育目的的手段,是帮助幼儿获得有益学习的经验,促进身心全面和谐发展的各种活动总和。
二、幼儿园课程特点:1、幼儿园课程的基础性、启蒙性。
2、幼儿园课程的全面性、生活性。
3、幼儿园课程的整合性4、幼儿园课程的活动性与直接经验性5、幼儿园课程的潜在性三、幼儿园课程的分类:学科课程、分科课程、综合课程、经验课程第二章:一、什么是课程开发?课程开发是一种决定、改进课程的活动与过程,探讨形成、实施、评价和改变课程的方式、方法,主要有两种模式,即目标模式和过程模式。
二、泰勒提出的四个问题。
1、学校应该达到哪些教育目标。
2、提供哪些教育经验才能实现这些目标。
3、怎样才能有效地组织这些教育经验。
4、我们怎样才能确定这些目标正在得到实现。
三、目标模式与过程模式的代表人物。
目标模式:博比特过程模式:劳伦斯·斯坦豪斯·宾特雷伊四、幼儿园课程模式设计取向。
1、学科中心取向2、学习者中心取向3、问题中心取向第三章:一、课程目标分类。
1、普遍性目标2、行为目标3、生成性目标4、表现性目标二、幼儿园课程目标的基本依据。
对幼儿的研究、对当代社会生活的研究和对学科知识的研究。
第四章:一、幼儿园课程内容选择原则。
目的性原则、适宜性原则、生活化原则、兴趣性原则、基础性原则、逻辑性原则。
二、幼儿园课程内容组织的方式。
(一)基本方法1、论理组织法2、心里组织法(二)常用方法1、纵向组织法2、横向组织法三、课程实施的取向。
1、忠实取向2、相互适应取向3、课程创生取向四、影响幼儿园课程实施的主要因素1、课程计划因素2、一线教师因素第六章:一、幼儿园课程评价的原则及过程。
原则:(一)从课程评价的目的看1、评价应有利于改进与发展课程2、评价应有利于促进幼儿的发展(二)从评价的主体看1、应以教师自评为主2、重视家长的参与3、要鼓励幼儿参与评价过程(三)从评价的过程和方法看1、评价过程应客观、真是、自然2、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相结合(四)从评价结果看1、正确的看待评价结果2、切实发挥评价结果的作用过程:(笔记)一般过程:集中问题→设计评价方案→实施评价方案→分析评价方案→解释资料、得出结论(书本)(一)评价方案制定阶段1、确定目的及评价内容2、确定评价的程序、指标及标准3、选择评价方法4、确定评价人员的分工及合作5、撰写评价方案6、对参与评价人员进行培训(二)评价方案实施阶段1、搜集信息2、整理信息3、分析信息、得出结论4、撰写评价报告专题:一、陈鹤琴物质活动课程中心思想。
幼儿课程概论知识点总结
幼儿课程概论知识点总结引言幼儿教育是指对3-6岁儿童进行的早期教育,是孩子成长过程中至关重要的阶段。
幼儿期是孩子认知和情感发展的关键时期,一个良好的幼儿教育将对孩子的一生产生深远的影响。
因此,幼儿教育课程的设计和实施显得尤为重要。
一、幼儿教育的特点1. 心智发展阶段:幼儿期是婴幼儿阶段和学龄前儿童阶段的过渡期,这一时期孩子们心智的发展特点是很明显的,幼儿期是成长变化最大、进步最快、最充满朝气的阶段。
2. 心理发展特点:幼儿时期,儿童的认知能力、语言能力等快速发展,对环境、社会、家庭都能有较大的感知、反应、表达与随意操作。
3. 生理发展特点:幼儿期是儿童生理发展快速的阶段,生长速度非常快,大脑的功能逐渐成熟,需要得到充分的发展和锻炼。
二、幼儿教育的目标1. 促进幼儿身心健康的全面发展:包括社会性、情感、智力、动作、审美和其他方面的发展。
2. 帮助幼儿形成初步的社会行为习惯和生活技能:培养幼儿良好的习惯,提高其自理能力与适应能力。
3. 激发幼儿学习兴趣和动机:培养幼儿积极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4. 培养幼儿正确的价值观和良好的情感态度:塑造幼儿的品格,培养他们的诚实,勇敢,礼貌,友爱等良好品质。
5. 对幼儿进行专门的教育:帮助幼儿区分大小、方位、颜色、形状、数字序数等基本的认知能力。
6. 为儿童提供适宜的学习环境:创设让幼儿充分发挥独特潜能的教育环境。
三、幼儿教育课程设计1. 幼儿教育的内容设置与特点:以游戏和体验为主,以生活为本,培养幼儿的自主性和创造性。
2. 幼儿教育的组织形式:园所教育和家庭教育相结合,并充分利用周边资源。
3. 幼儿教育的教学方法:启发式教学法、情境教学法、故事教学法、游戏教学法等并行不悖。
4. 幼儿教育的教学环境设置:实现开放性、情感性、亲亲性,安全性等的课堂教学环境。
5. 幼儿教育的教学管理:以“以儿童为本”的原则确定具体的教学管理要求。
四、幼儿教育的课程体系1. 幼儿教育的基本课程:包括日常生活、科学、社会生活、语言、数学、音乐、绘画、手工等。
幼儿园课程概论
一、名词解释(四题,共4分)1、隐性课程:学生在学习环境(包括物质环境、社会环境和文化体系)中所学到的非预期或非计划性的知识、价值观念、规范和态度。
这是非正式、非官方的课程,具有潜在性。
2、显性课程:学校教育中有计划、有组织地实施的“正式课程”或“官方课程”。
3、最近发展区:是指儿童的现实发展水平与儿童的潜在发展水平之间存在的差异。
前者指儿童个人独立获得所能达到的发展水平,后者指儿童在与同伴合作时或成人指导和帮助下所能达到的水平。
4、五大领域:健康、语言、社会、科学、艺术五个领域。
5、五大领域课程:健康、科学、语言、社会、艺术五个领域,从不同的角度促进儿童情感、态度、能力、知识、技能等方面的发展。
6、园本课程:在幼儿园现实的根基上生长起来的,与幼儿园资源、师资等条件相一致的课程。
7、行为课程:由我国著名的幼儿教育家张雪门先生创编的,基本思想是“生活即教育、行为即课程”,是以生活为基础,以实际行动为中心的课程。
8、课程模式:按照一定课程设计理论和一定学校的性质任务建立的,具有基本课程结构和特定育人功能的用在特定条件下课程设置转换的组织形式。
9、心理工具:指人为创造的标记、符号、文字、公式、图像等,它们能够帮助个人去掌握适应于自己所在文化的心理功能,如感知觉、记忆、注意等。
10、支架式教学:指教师提供符合儿童认知层次的支持、引导与帮助,以帮助儿童由需要协助逐渐能够独立完成某一任务,进而由低水平能力发展到高水平的能力,源于维果斯基“最近发展区”理论。
11、渗透式课程:将幼儿的教育划分为健康、语言、社会、科学、艺术五大领域,以领域间的渗透代替了传统的学科划分,将抽象的学科知识体系改造为幼儿的经验体系,即注重知识传授,又注重生活实践,对幼儿教学方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12、课程的类型:四、论述(一题,共30分)1、目标模式与过程模式的比较目标模式与过程模式的比较目标模式过程模式课程哲学观技术理性实践理性(重视知识的内在价值)课程设计的具体主张分为4步:确定目标、选择能够达成目标的学习经验、组织学习经验、最后评价目标的达成情况确定一般的目标,依据内容本身的价值选择活动内容,以问题为中心组织课程课程与教学的关系课程与教学是互相分离的关系二者紧密结合教师观教师是课程设计的忠实执行者教师是研究者和高级学习者学生观学生是课程方案影响的被动接受者学生是积极的学习者1、目标模式的优点:(1)提供了一个课程研究的范式;(2)将评价引入课程开发过程;(3)建立课程开发的目标模式。
幼儿园课程论期末综合复习内容
幼儿园课程论期末综合复习内容一、基础知识点:1.张宗麟认为,“幼稚园课程者,由广义的说之,乃幼稚生在幼稚园一切之活动也。
”他对幼儿园课程的定义是从课程即经验的维度来下的。
2.按照课程的表现形态划分,课程可以划分为显性课程与隐性课程这两种在性质和功能上都不同的课程类型。
3.蒙台梭利课程的教育内容由日常生活练习、感官训练、肌肉训练和初步知识的学习这4个方面组成。
4.在蒙台梭利课程中,自由、作业和秩序是蒙台梭利为儿童营造的三根主要支柱。
5.幼儿园课程最为核心的方面是课程的教育理念。
6.幼儿园课程编制是包括幼儿园课程目标的制定、课程内容的选择、教育活动的组织以及课程评价的实施在内的整个过程。
7.游戏和教学可以以分离式、插入式和整合式等各种方式进行结合。
8.我国教育家陈鹤琴提出的活教育的三大目标,其中“做中学、做中教、做中求进步;大自然、大社会都是活教材”,反映了课程内容即学习活动的价值取向。
9.“世界上不存在一种最好的适应不同社会文化背景中所有儿童的教育方案”——如果用勃朗芬布伦纳的人类发展生态学理论来解释这句话,说明了大系统在发挥作用。
10.光谱方案的理论依据是加德纳的多元智能理论。
11.“儿童能够说出其周围环境中东西的颜色、形状、大小和样式。
”这个课程目标是行为目标、以儿童具体的、可被观察的行为表述的目标。
12.在斑克街早期教育方案中,主题网和课程轮是课程设计和实施中常运用的工具。
13.综合性课程的长处有:是由关联的课程,能对儿童各方面的学习进行有意义的联系;能使儿童发展与知识结合成一体;能促进儿童主动的学习。
14.一般认为,幼儿园课程的基础是心理学、哲学与社会学。
15.幼儿园课程内容的组织原则有逻辑顺序与心理顺序,纵向组织与横向组织,直线式组织与螺旋式组织。
16.直接教学模式的理论基础是斯金纳的操作性条件发射理论(或行为主义理论)。
17.幼儿园课程评价的两种常见取向是形成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
18.虽然“课程”的定义存在诸多分歧,但是将其归类,仍然大致可以归纳出四种具有代表性的定义:课程即科目、课程即经验、课程即目标和课程即计划。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幼儿园课程概论
第一章:
一、幼儿园课程概念。
幼儿园课程是实现幼儿园教育目的的手段,是帮助幼儿获得有益学习的经验,促进身心全面和谐发展的各种活动总和。
二、幼儿园课程特点:
1、幼儿园课程的基础性、启蒙性。
2、幼儿园课程的全面性、生活性。
3、幼儿园课程的整合性
4、幼儿园课程的活动性与直接经验性
5、幼儿园课程的潜在性
三、幼儿园课程的分类:
学科课程、分科课程、综合课程、经验课程
第二章:
一、什么是课程开发?
课程开发是一种决定、改进课程的活动与过程,探讨形成、实施、评价和改变课程的方式、方法,主要有两种模式,即目标模式和过程模式。
二、泰勒提出的四个问题。
1、学校应该达到哪些教育目标。
2、提供哪些教育经验才能实现这些目标。
3、怎样才能有效地组织这些教育经验。
4、我们怎样才能确定这些目标正在得到实现。
三、目标模式与过程模式的代表人物。
目标模式:博比特过程模式:劳伦斯·斯坦豪斯·宾特雷伊
四、幼儿园课程模式设计取向。
1、学科中心取向
2、学习者中心取向
3、问题中心取向
第三章:
一、课程目标分类。
1、普遍性目标
2、行为目标
3、生成性目标
4、表现性目标
二、幼儿园课程目标的基本依据。
对幼儿的研究、对当代社会生活的研究和对学科知识的研究。
第四章:
一、幼儿园课程内容选择原则。
目的性原则、适宜性原则、生活化原则、兴趣性原则、基础性原则、逻辑性原则。
二、幼儿园课程内容组织的方式。
(一)基本方法
1、论理组织法
2、心里组织法
(二)常用方法
1、纵向组织法
2、横向组织法
三、课程实施的取向。
1、忠实取向
2、相互适应取向
3、课程创生取向
四、影响幼儿园课程实施的主要因素
1、课程计划因素
2、一线教师因素
第六章:
一、幼儿园课程评价的原则及过程。
原则:
(一)从课程评价的目的看
1、评价应有利于改进与发展课程
2、评价应有利于促进幼儿的发展
(二)从评价的主体看
1、应以教师自评为主
2、重视家长的参与
3、要鼓励幼儿参与评价过程
(三)从评价的过程和方法看
1、评价过程应客观、真是、自然
2、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相结合
(四)从评价结果看
1、正确的看待评价结果
2、切实发挥评价结果的作用
过程:
(笔记)一般过程:集中问题→设计评价方案→实施评价方案→分析评价方案→解释资料、得出结论
(书本)
(一)评价方案制定阶段
1、确定目的及评价内容
2、确定评价的程序、指标及标准
3、选择评价方法
4、确定评价人员的分工及合作
5、撰写评价方案
6、对参与评价人员进行培训
(二)评价方案实施阶段
1、搜集信息
2、整理信息
3、分析信息、得出结论
4、撰写评价报告
专题:
一、陈鹤琴物质活动课程中心思想。
陈鹤琴先生的“活教育”理论体系包括三大方面,即或教育的目的论,活教育的课程论,或教育的方法论。
(一)活教育的目的论
活教育的目的就是在“做人,做中国人,做现代中国人”
(二)活教育的课程论
“大自然、大社会都是活教材”大自然、大社会才是获得书,直接的书,应该向大自然大社会学习。
(三)活教育的方法论
“做中教、做中学、做中求进步”是活教育的基本方法。
二、海伊斯科普课程。
是美国著名儿童心理学家戴维·韦卡特创立的海伊斯科普教育研究机构在1961年开始发展起来的课程,它是一个以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为基础而形成的课程方案。
三、瑞吉欧幼儿教育体系的先进理论基础。
瑞吉欧幼儿教育体系的形成,除了受意大利自身幼儿教育的传统及二战后左派政治改革的影响外,还受欧美主流进步主义教育思想及皮亚杰、维果斯基等建构主义心理学的影响,此外,布鲁纳的教学思想、布朗芬布伦纳的教育生态学观点、加德纳的多元智能理论等。
主要理论观点:
(一)儿童观
1、儿童是一个拥有充分的生存和发展权利的人。
2、儿童是主动的学习者。
3、儿童具有巨大的潜能。
4、儿童天生都是艺术家。
(二)教育观点
1、教育不仅仅是最求什么外在的教育目标,而更多注重内在的品质。
2、在教学方法上,瑞吉欧反对传统的单项灌输,反对把语言文字作为获取知识的捷径,他们认为教育就是要为儿童带来更多去创新和发现的可能性,教育在于给儿童创设学习的情境,帮助儿童在与情境中的人、事、物相互作用的过程中主动建构知识。
四、园本课程的概念:
在幼儿园现实的根基上生长起来的,与幼儿园资源、师资等条件相一致的课程。
五、园本课程特点:
1、在课程特性方面,园本课程具有特色性
2、在课程权利方面,园本课程具有自主性
3、在课程民主性方面,园本课程具有民主参与性与开放性的特点
4、在课程开发方面,园本课程具有生成性
名词解释:
分科课程园本课程海伊斯科普课程综合课程显性课程隐性课程
分科课程:指从不同门类的学科中选取知识,按照知识的逻辑体系,以分科教学的形式向学生传授知识的课程。
园本课程:在幼儿园现实的根基上生长起来的,与幼儿园资源、师资等条件相一致的课程。
海伊斯科普课程:是美国著名儿童心理学家戴维•韦卡特创立的海伊斯科普教育研究机构在1961年开始发展起来的课程,它是一个以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为基础而形成的课程方案。
综合课程:是指打破传统分科课程的知识领域,组合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学科领域构成的课程。
显性课程:即学校教育中有计划、有组织地实施的正式课程。
隐性课程:即学生在学习环境中(包括物质环境、社会环境和文化体系)所学到的非预期或非计划性的知识、价值观念、规范和态度。
一、选择题10个(10分)
二、填空题10个(10分)
三、名词解释5个(20分)
四、辨析题2个(10分)
五、论述题1个(10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