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历山大东征与丝绸之路开通
历史导学案丝绸之路的开通与发展
![历史导学案丝绸之路的开通与发展](https://img.taocdn.com/s3/m/2520723d5bcfa1c7aa00b52acfc789eb172d9ee1.png)
历史导学案丝绸之路的开通与发展丝绸之路是一条连接东西方的古代贸易路线,对世界历史和文化交流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从丝绸之路的开通与发展等方面展开介绍。
一、丝绸之路的开通丝绸之路的开通可以追溯到汉朝时期。
公元前138年,张骞带领使团出使西域,开辟了中国与西域地区的贸易往来。
这标志着丝绸之路的诞生。
随着时间的推移,丝绸之路逐渐扩展到中亚、南亚和东欧等地区。
二、丝绸之路的发展(一)贸易的繁荣丝绸之路成为了东西方之间重要的贸易通道。
在丝绸之路上,中国丝绸、茶叶、瓷器等东方商品与中亚和西亚的丝绸、香料、宝石等西方商品进行交换。
这种贸易往来不仅促进了经济的繁荣,也带动了各地文化的交流。
(二)文化与技术的传播丝绸之路不仅是商品交流的通道,也是文化和技术交流的桥梁。
东方的造纸术、火药、指南针等技术通过丝绸之路传播到西方,推动了世界文明的进程。
同时,佛教、伊斯兰教等宗教也随着丝绸之路传入中国,对中国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三)东西方文明的交融丝绸之路的开通与发展使东西方文明得以深入交融。
中亚和西亚的希腊、罗马文化对中国的思想、艺术等方面产生了积极的影响,而中国的丝绸、汉字、佛教等则对西方世界产生了深刻的吸引力。
这种文明的交融为今后各个国家之间的文化交流奠定了基础。
三、丝绸之路的衰落丝绸之路在唐朝时期达到了巅峰,但随着欧洲航海时代的到来,新的贸易路线逐渐形成,丝绸之路逐渐衰落。
另外,蒙古帝国的崛起以及中亚和西亚地区政治、经济的动荡也对丝绸之路的贸易活动产生了负面影响。
四、丝绸之路的意义(一)促进国际贸易丝绸之路的开通与发展为东西方国家之间的贸易提供了便利,推动了世界贸易的繁荣,并对各国经济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二)文化交流的桥梁丝绸之路的发展不仅促进了商品交流,也推动了各国文化的交流与传播。
各国之间的知识、艺术、宗教等方面的交流对世界文明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三)地缘政治的影响丝绸之路的开通与发展对地缘政治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第9课古代的商路、贸易和文化交流+课时练习 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3文化交流与传播++
![第9课古代的商路、贸易和文化交流+课时练习 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3文化交流与传播++](https://img.taocdn.com/s3/m/04b312e081eb6294dd88d0d233d4b14e85243e85.png)
第9课古代的商路、贸易和文化交流1.埃及出土的纸草文书表明,公元2世纪时,埃及与印度次大陆的海上贸易较为频繁,往来商人已学会利用北印度洋季风来安排航线。
这()A.推动了“地圆说”的广泛传播B.源于亚欧陆上贸易通道受阻C.有利于海上丝绸之路的扩展D.得益于阿拉伯人的中介作用2.南宋时期,中原以茶叶换取青藏高原的良马,形成茶马互市,这与哪条商路有关() A.陆上丝绸之路B.海上丝绸之路C.草原丝绸之路D.西南丝绸之路3.17世纪初,原产于中国的茶叶由荷兰人带入欧洲。
起初,饮茶的只限于来往东方的荷兰商人、水手和达官贵人。
进入18世纪后,饮茶风在欧洲逐渐盛行,很多欧洲人尤其是荷兰人、英国人养成了饮茶的习惯。
这可以用来论证()A.商品贸易促进文化传播B.物种交流冲击等级秩序C.文化在互鉴中实现融合D.人口流动影响社会习俗4.唐朝诗人张籍在《凉州词》中写道:“边城暮雨雁飞低,芦笋初生渐欲齐。
无数铃声遥过碛,应驮白练到安西。
”关于这首诗所描述的历史背景的说法正确的是()A.班超出使西域被称为“凿空”,促进了丝绸之路的发展B.魏晋南北朝时期由于战乱,丝绸之路在东西交通中的重要性日趋下降C.丝绸之路以长安为起点,经过河西走廊,在敦煌分为北线、中线、南线D.从嘉峪关到玉门关,前往印度和中亚、西亚的路线被称为“草原丝绸之路”5.在16世纪,奥斯曼帝国控制着欧亚之间主要的贸易路线,如大不里士一巴士拉丝绸之路,阿克曼一里沃夫商路,控制了黑海的商品和原料到达伊斯坦布尔的路线,控制了也门和亚丁至印度的贸易,奥斯曼帝国对这些商路上的过往商品征收重税。
据此可推知,当时奥斯曼帝国()A.已成为世界头号强国B.通过商路进行军事扩张C.维护东西方贸易安全D.阻碍了亚欧间贸易往来6.张骞通西域后,从汉至隋,中国与西域各国的乐舞交流频繁,中国乐舞融汇了大量西域因素。
唐宋以后,中国与西域乐舞交流大为减少,却与东亚的日本、朝鲜等国交流日益频繁。
对丝绸之路的开辟有重要影响的事件
![对丝绸之路的开辟有重要影响的事件](https://img.taocdn.com/s3/m/5891998f59f5f61fb7360b4c2e3f5727a5e92492.png)
对丝绸之路的开辟有重要影响的事件
对丝绸之路的开拓具有重大影响的事件有:
1. 汉武帝对匈奴的反击:为了摆脱匈奴的威胁,汉武帝发动了三次重大反击作战,最终成功地将匈奴逐出中原。
这一战争不仅保护了汉帝国的安全,还开启了丝绸之路的起点,推动了全球化进程的开始。
2. 亚历山大大帝东征:亚历山大率军征服了波斯、埃及、小亚细亚、两河流域,建立了庞大的亚历山大帝国。
这一征服活动极大地促进了古希腊文明与东方文明的交流与融合,对丝绸之路的开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3. 佛教的传播:佛教从印度传入中国,再由中国传至中亚、西亚乃至欧洲。
这一宗教的传播不仅丰富了各地的文化,还加强了东西方之间的联系,对丝绸之路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这些事件都对丝绸之路的开拓具有重要意义,不仅促进了东西方之间的交流与合作,还对全球化的进程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第9课古代的商路贸易与文化交流训练题--统编版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
![第9课古代的商路贸易与文化交流训练题--统编版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https://img.taocdn.com/s3/m/96cfdfc8760bf78a6529647d27284b73f342364f.png)
第四单元商路、贸易与文化交流第9课古代的商路、贸易与文化交流基础过关练题组一丝绸之路1.(2021安徽滁州期末)1877年,西方学者首次使用了“丝绸之路”一词,用于描述汉代时期的中国和中亚、西亚以及印度之间的丝绸贸易交通线。
这里介绍的是“丝绸之路”的( )2.(2021山东博兴期中)亚历山大东征实际上形成了以西亚为中心,以地中海和中亚、印度为两端的新交通体系。
公元前2世纪张骞凿空西域,到达中亚。
这表明( )作出贡献3.(2022黑龙江肇东四中期中)当罗马共和国执政官凯撒身穿丝绸长袍出现在罗马大剧院的时候,全场为之欢呼,丝绸服饰一时成为欧洲上层社会的时尚。
欧洲人能穿上中国丝绸制成的衣服最早应在( )4.由于新疆的吐鲁番等地的雨量稀少、气候干燥,这些珍贵的丝织品遗物才得以很好的保存。
在7世纪中叶的许多墓葬中,也发现了纬锦。
这能够说明()5.(2022河北邢台四校联考)汉唐时期,陆上丝绸之路非常繁荣,是中外交往的主要通道。
宋代,陆上丝绸之路地位下滑,日益活跃的海上丝绸之路成为中外交往的主要通道。
出现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题组二欧亚大陆其他重要商路6.中原地区盛产粮食、麻、丝及手工制品,而农业的发展则需要大量的畜力(牛、马等);北方草原地区盛产牛、马、羊及皮、毛、肉、乳等畜产品,而缺少粮食、纺织品、手工制品等。
草原丝绸之路有“皮毛路”“茶马路”的称谓。
这可以用来说明( )B.“皮毛路”和“茶马路”相互辉映7.(2022浙江四县区调研)“草原丝绸之路”是丝绸之路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线路由中原地区向北越过古阴山(今大青山)、燕山一带的长城沿线,西北穿越蒙古高原、南俄草原、中西亚北部,直达地中海北陆的欧洲地区。
“草原丝绸之路”( )D.是把东方香料运往欧洲的“香料之路”8.云南腾冲在清朝是中缅贸易的“丝棉之路”的枢纽。
史料载,“海禁未开,凡闽粤各商,贩运珠宝、玉石……一切缅货,皆由陆路而行,必须过腾越,其时商务称繁盛”。
2020-2021学年统编版(2019)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三4.9《古代的商路、贸易与文化交流》(共
![2020-2021学年统编版(2019)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三4.9《古代的商路、贸易与文化交流》(共](https://img.taocdn.com/s3/m/0ecc0844f524ccbff02184b3.png)
合开互 作放学 包进互 容取鉴
佛教、祆教、摩尼教、犹太教、 中国的四大发明、养
伊斯兰教及中亚和西亚的杂技、 蚕、制瓷、冶铁技术、
魔术、音乐等传入中国
中医药知识也由此传
向世界
意义:丝绸之路促进了中国同其他国家和地区的贸易与文化交流, 丝绸之路促成了东西方文明的相互交融。
丝绸之路是人类文明交流的“通”途
小结
一、丝绸之路
1.丝绸之中的由来、路线、地位及发展演变 2.张骞通西域目的、地位及影响
“草原丝绸之路” 二、欧亚大陆其他重要商路: “西南丝绸之路”
“海上丝绸之路”(开辟、发展及作用)
三、古代丝绸之路上的中西文化交流:
1、物质技术交流方面: (1)中国物质、技术的外传: (2)外国商品的传入: 2、精神文化方面:(宗教与音乐等)
——郭卫东《丝绸、茶叶、棉花:中国外贸商品的历史性易代》
问题:丝绸和茶叶在中西贸易中地位发生了怎样的变化?这一变化的
原因是什么?
茶叶
贵族
丝绸
大众
小试牛刀
2.(2015年·浙江文综卷)丝绸之路是古代沟通东西方文明的桥梁。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汉唐以来海上丝绸之路被称为“瓷路” B.以罗马为中心的地中海地区称中国为“丝国” C.明清政府的严格管理限制了丝路商贸繁荣 D.15世纪以前的丝路贸易不具有全球化意义
陕西出土二枚罗马金币和 一枚波斯银币
中外文明之间存在着一条贸易之路……
1877年,德国地理学家李希霍芬在他的著作 《中国》一书中,首次用“丝绸之路”一词来称 呼历史上这条促成东西方文化交流的路线。
德国地理学家李希霍芬 1877年《中国》
“丝绸之路”是指起始于古代中国,连接亚洲 、非洲和欧洲的古代商业贸易路线。狭义的丝路 一般指陆上丝绸之路。广义上又分为陆上丝绸之 路和海上丝绸之路。
统编版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三第五单元战争与文化交锋 课时练习题 第11,12,13课 含解析
![统编版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三第五单元战争与文化交锋 课时练习题 第11,12,13课 含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9ace912baef8941ea66e059f.png)
第五单元战争与文化交锋11 古代战争与地域文化的演变.................................................................................... - 1 -12 近代战争与西方文化的扩张.................................................................................... - 6 -13 现代战争与不同文化的碰撞和交流...................................................................... - 11 -11 古代战争与地域文化的演变(建议用时:40分钟)1.亚历山大东征开启了东西方文化大规模交融的新时代。
这说明()A.人类文明发展的动力来源于战争B.和平往来促进了文明的交融C.暴力冲突导致了文明的衰落D.暴力冲突客观上促进了文明的传播与发展D[马其顿国王亚历山大进行十年征战,建立一个地跨欧亚非三洲的空前庞大的帝国,亚历山大东征具有侵略性质,给东方人民带来了灾难,但也促进了东西方文化的交流,故选D项。
]2.公元前4世纪,他开始东征,建立起地跨欧、亚、非三洲的大帝国。
人们对他评价不一:“伟大的军事家”“英明的领袖”“贪婪的侵略者”“文化的爱好者”等。
“他”是()A.汉谟拉比B.大流士C.修昔底德D.亚历山大D[由时间“公元前4世纪”和东征“建立起地跨欧、亚、非三洲的大帝国”可知,“他”是亚历山大。
]3.据记载,东征之时,亚历山大就抱有一种把“已知人类居住世界”联合为一体,建立大同社会的愿望。
他不仅随军带有专家学者,而且还资助他们进行科学研究工作,亚历山大的所作所为()A.使亚历山大帝国长治久安B.世界开始从分散联合为一体C.开始打破区域文明的界限D.为东西方文明交流创造条件D[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亚历山大东征具有侵略性质,给东方人民带来巨大灾难,也掠夺了东方世界的无数财富。
简述丝绸之路开通的背景路线及历史意义
![简述丝绸之路开通的背景路线及历史意义](https://img.taocdn.com/s3/m/be90ff4517fc700abb68a98271fe910ef12daea3.png)
丝绸之路(Silk Road)是世界上最古老的贸易网络之一,也是东西方文明间文化、经贸交流的重要通道之一。
自公元前206年至公元14世纪中叶,丝绸之路跨越了数千英里,连接了我国、印度、中亚、伊朗、中东、地中海地区以及北非地区。
其开通的背景、路线及历史意义都具有举足轻重的重要性。
一、背景丝绸之路的形成有着深远的历史背景。
公元前2世纪,汉朝皇帝汉武帝派遣张骞出使西域,开辟了丝绸之路,首次实现了我国和欧亚之间的经济文化交流。
而此前,西域羌人的传书驿站也成为了一种信息交流的方式。
由于政治、宗教、商业等多方面的需求,丝绸之路逐渐成为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的重要通道。
丝绸之路的重要性还体现在政治经济因素上,比如通过丝绸之路,我国的丝绸、陶瓷和茶叶等产品不仅进口到西方,而且还输出了一系列商品如香料、珠宝、铁器、长毛织物等。
二、路线丝绸之路从我国伊朗高原到地中海沿岸地区,总长度为7,000英里。
在我国的西北部,它从西安的陕西省开始,并经过敦煌、哈密、喀什、塔什干和撒马尔罕等城市,在那里分成北线和南线。
北线经过塔什干和新疆的塔里木盆地,一路向西。
南线则经过喀什、喀拉喀尔、南疆的克孜勒苏河谷,然后穿越帕米尔高原,并进入巴基斯坦的喀喇昆仑山口。
而在中亚部分,丝绸之路共有五条主要通道连接我国和西方。
三、历史意义1. 经济交流丝绸之路上的商品不仅有丝绸、茶叶、瓷器等我国特产,还有来自西方的香料、珠宝和玛瑙等产品。
通过这一贸易通道,我国和西方之间建立了长期的经济通联,极大地促进了地区经济的繁荣发展。
丝绸之路的开通不仅促进了商品的交换,也促进了思想文化的交流,推动了世界文明的进步。
丝绸之路也成为了繁荣中华、促进国家繁荣发展的重要途径。
2. 文化交流丝绸之路是东西方文明交流的重要纽带,它不仅每年通过贸易往来传递了大量我国的丝绸、茶叶、瓷器、铁器,也传播了佛教、伊斯兰教等宗教文化,使各国文化交融,形成了独特的丝绸之路文化。
丝绸之路也成为了东西方文明的交融,推动了世界文明的发展。
2024届中考历史第一轮百题挑选过关专项练习——世界古代史(含答案)
![2024届中考历史第一轮百题挑选过关专项练习——世界古代史(含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1630cd16a9956bec0975f46527d3240c8547a14f.png)
2024届中考历史第一轮百题挑选过关专项练习——世界古代史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共40分。
1.《罗马民法大全》规定,禁止奴隶主强迫奴隶从事的一些职业,如果出现违反行为被城市长官发现,则其有权宣布该奴隶将获得自由。
这说明该法典 ( )A. 维护了奴隶主贵族权益B. 稳固了帝国的社会秩序C. 奠定了欧洲民法的基础D. 使奴隶地位有一定改善2.一导游带团出国旅游,解说道:“巍峨耸立的金字塔,令人毛骨悚然的木乃伊,美丽如画的文字……这里的文明成就令人惊叹,也令人迷惑。
”“这里的文明”诞生于( )A. 黄河流域B. 尼罗河流域C. 两河流域D. 印度河流域3.有学者指出,亚历山大在对外征服的过程中对当地文化表现出相当大的尊重,东方人也愿意接纳征服者带来的部分外来习俗。
该学者意在强调亚历山大东征A. 受到东方各国人民的欢迎B. 维护了帝国的长治久安C. 促进了东西方文化的交流D. 传播了先进的生产方式4.在两河流域的《吉尔伽美什史诗》中有洪水记载,在埃及有《尼罗河颂》,在中国有“大禹治水”传说。
材料能够用于说明()A. 大河与文明的产生密切相关B. 早期文明因洪水泛滥而兴盛C. 人类文明都分布在大河流域D. 农业是人类文明产生的基础5.中国的造纸术、指南针和火药等重大发明和印度的棉花、食糖等,从公元8世纪开始先后传入阿拉伯,再经阿拉伯人传入欧洲。
材料表明,阿拉伯人A. 促进了东西方文化的交流B. 对中国文化怀有最深情结C. 商业头脑在世界上无可匹敌D. 善于对外交流但不重视创新6.19世纪,法国学者瓦朗在《古代世界奴隶制度史》中指出,雅典的公民为6.7万人,奴隶为20.6万人,外邦自由人为4万人。
奴隶约为公民数的3倍,为自由民数的2倍,但只有公民才可以参加公民大会和举手表决。
由此可见,雅典民主制度A. 调动了贫民参政的积极性B. 带来权力的肆意滥用C. 成为个人争权夺利的工具D. 民主的范围非常狭隘7.下面这则材料,能够佐证的是()巴伐利亚公爵塔西卢以手行臣服礼而成为封臣。
亚历山大东征与丝绸之路开通
![亚历山大东征与丝绸之路开通](https://img.taocdn.com/s3/m/2c66fc6625c52cc58bd6be2e.png)
中国社会科学院报/2008年/10月/23日/第008版域外亚历山大东征与丝绸之路开通杨巨平历史的结局往往和历史创造者的主观愿望不相一致。
汉代对西域的控制时断时续,亚历山大帝国昙花一现,唯有丝绸之路仍然作为历史的见证,继续发挥着沟通东西方物质与文化交流的重要作用。
丝绸之路在汉武帝之时开通,张骞功不可没。
但张骞通西域的目的并非打开丝绸贸易的大门,而是为了实现汉武帝联合月氏,合击匈奴,开拓西部疆土,建立强大汉帝国的雄心壮志。
同样,希腊—马其顿国王亚历山大在公元前334年大规模向东方进军,也并非为了得到遥远的、朦胧的所谓“赛里斯人”的丝绸,而是为了征服波斯帝国,并进而征服整个世界。
但历史的结局往往和历史创造者的主观愿望不相一致。
汉代对西域的控制时断时续,亚历山大帝国昙花一现,他的部将们所建立的希腊化王国在公元前1世纪末之前都陆续衰落,不复存在。
唯有丝绸之路仍然作为历史的见证,继续发挥着沟通东西方物质与文化交流的重要作用。
亚历山大东征与东部希腊化世界的形成公元前334年,亚历山大以希腊—马其顿联军统帅的身份开始了对波斯帝国的征服。
十年征战,亚历山大不仅将原来波斯帝国的版图据为己有,而且有所扩大。
从地中海到印度河,从黑海、里海、咸海到阿拉伯海、波斯湾、红海,几乎被囊括在亚历山大的帝国之下。
虽然亚历山大于公元前323年突然病逝,他的帝国迅即崩溃,被他的部将们瓜分—空,但希腊—马其顿人对当地民族的统治格局并没有改变。
希腊文化成为凌驾于当地文化之上的强势文化,希腊化的进程加快了,与东方文化的交流融合日益广泛深入。
希腊化世界的形成,大大便利和促进了各希腊化王国之间以及它们与周边地区的交往。
由于经济、文化的交流往往大大超出政治统治的区域,在希腊化世界及其周边地区实际上形成了以西亚为中心、以地中海和中亚印度为两端的新的交通体系。
在张骞到达中亚之前的公元前2世纪中后期,后来丝绸之路的西段(自帕米尔以西)实际上已经开通。
丝绸之路的历史变迁与当代启示――
![丝绸之路的历史变迁与当代启示――](https://img.taocdn.com/s3/m/3494f22658fafab069dc02d7.png)
丝绸之路的历史变迁与当代启示——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边疆研究所所长邢广程访谈作者:本报记者户华为《光明日报》(2015年04月20日05版)丝绸之路:连接亚欧非三大洲的古代文明之路记者:一般认为,汉朝出于军事战略需要,迫切希望与西域大月氏等国建立联盟以“断匈奴右臂”,所以才派张骞出使,“凿空西域”。
但近年来的研究则表明,实际上丝绸之路的形成经历了一个比较漫长的过程,在张骞出使西域之前亚欧非三大洲就已经有较为频繁的接触和交流,是这样吗?邢广程:古代丝绸之路是连接欧洲、亚洲和非洲之间的商贸之路,更是三大洲之间多层面的交流之路。
古代欧亚非三大洲文明是在相互隔绝的状态下独自形成的,古埃及文明、两河流域文明、古代印度文明、华夏文明像四颗珍珠散落在北非和欧亚大陆的广阔空间。
囿于自然条件的限制和当时生产力水平的低下,各文明相互之间无法实现直接交往,甚至相互之间不知对方的存在。
但是,历史的发展规律决定了它们必然要向外界伸展探索之臂的,间接信息传递和文化贸易往来逐渐出现,位于欧亚大陆东端的华夏文明也在不断探索与西域的古代文明进行交往。
古希腊文明对欧亚非大陆的文明交流也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从公元前8世纪初至前6世纪末,古代希腊与当时其他一些文明中心发生越来越多的联系。
从希腊考古和文献资料中可以发现,公元前6世纪时,中国的丝绸等物品就已经传入希腊。
战国时期古希腊和古罗马的学者们就将当时的中原地区认定为与丝绸相关的地区,古代罗马博物学家普林尼在《自然史》中将中国称为“赛里斯”,“赛里斯”在希腊古语里意思是“丝”的意思。
从古代中国的情况看,公元前10世纪周穆王西征犬戎就曾到达中亚一带,沿路还将丝绸、“黄金”、“贝带”和“朱丹”等中原贵重物品作为礼物馈赠给当地部落首领。
尽管《穆天子传》等带有神话色彩,但它却提供了古代各族分布、迁徙和交往的历史素材,描述了古代中西交通和文化交流基本状况。
这些都表明在张骞出使西域以前,中原内地和西域之间的交往和接触就已经开始,到春秋战国时期和秦朝这种交流越来越频繁。
2024四川中考历史二轮中考题型研究 世界古代史 古代亚非文明、古代欧洲文明(课件)
![2024四川中考历史二轮中考题型研究 世界古代史 古代亚非文明、古代欧洲文明(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6b50a8dbcd22bcd126fff705cc17552706225e5f.png)
中国
夏、商、西周时期
约公元前 公元前 公元前 2070年 771年 770年
春秋战国时期 商鞅变法
秦汉时期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
公元前 公元前 356年 221年
220年
589年
【全球视野】 (1)古代亚非大陆陆续诞生了文明古国,创造了辉煌灿烂的文明,同属于大 河文明。 (2)亚历山大东征促进了东西方文明交流,丝绸之路开通并成为古代亚欧大 陆往来的大动脉。 (3)诞生于古代印度的佛教,在张骞通西域后,经丝绸之路传入中国,丰富 了中国文化。
(1)简介:金字塔是古埃及国王(法老
)的陵墓,是国王权力和地位的象征
古 文明 (2)代表:胡夫金字塔(古埃及最大的
埃 象征 金字塔)
及 :金 (3)意义:是古埃及文明的象征,反
文 字塔 映了古埃及社会经济发展的较高水平
明
以及古埃及国王的无限权力,是古埃
及人智慧的结晶
地位 是世界上最早的文明之一
金字塔
双线模式学考点
考点 1 古埃及文明 金字塔
课标:知道金字塔,初步了解古埃及文明。 核心素养对接:家国情怀(了 解世界文化的多样性;理解和尊重世界各国、各民族的文化)
发源地 非洲的尼罗河流域(古埃及被认为是“尼罗河的赠礼”)
古埃 及文 明
发展 历程
文明 成就
太阳历;象形文字(世界上最早的文字之一);金字塔与狮身人 面像;木乃伊制作中发展起来的解剖医学;测量河流水位和建 筑等计算过程中发展了数学;预测尼罗河泛滥的日期过程中展 开天文学研究
发源地 印度河流域
古代 印度 社会
发展 概况
文明 成就
“阿拉伯数字”(起源于印度,后经阿拉伯人传播到世界各地) ;佛教;梵文史诗(《摩诃婆罗多》和《罗摩衍那》)
高中新教材统编版历史选择性必修3试题第11课 古代战争与地域文化的演变
![高中新教材统编版历史选择性必修3试题第11课 古代战争与地域文化的演变](https://img.taocdn.com/s3/m/2c09960566ec102de2bd960590c69ec3d5bbdbd7.png)
第五单元战争与文化交锋第11课古代战争与地域文化的演变一、选择题1.他攻占地中海东岸地区,随后兵不血刃进入埃及,又转而进入两河流域,灭亡波斯,建立起地跨欧、亚、非三洲的大帝国。
“他”是指( )【答案】C【解析】结合所学可知,灭亡波斯的是亚历山大,故C项正确。
伯利克里执政时期是雅典民主政治的黄金时期,排除A;屋大维是罗马时期,排除B;穆罕默德不符合史实,排除D。
2.希腊化时代指的是希腊文化传统超越本土向更广阔的世界传播的时代。
推动希腊化时代出现的重要事件是( )【答案】D【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从亚历山大远征到罗马最终征服托勒密埃及之间大约300年被称为“希腊化时代”,故D项正确。
伯利克里执政时期是雅典民主政治的黄金时期,但其影响面更多地局限于古希腊地区,并未走向更广阔的世界,故排除A项;希波战争结束于公元前449年,不符合希腊化时代的时间,故排除B项;罗马帝国形成于公元前1世纪,在此之前,希腊化时代已经出现,故排除C项。
3.亚历山大东征后,在希腊化世界及其周边地区实际上形成了以西亚为中心,以地中海和中亚、印度为两端的新交通体系,在张骞到达中亚之前的公元前2世纪中后期,后来的丝绸之路西段(自帕米尔以西)实际上已经开通。
这表明()A.张骞对丝绸之路开辟做出决定性贡献B.丝绸之路的开辟具有历史的必然性C.希腊文明的传播对丝绸之路开通的贡献D.中西经济文化的交流自古以来就很频繁【答案】C【解答】依据材料“以地中海和中亚、印度为两端的新交通体系,在张骞到达中亚之前的公元前2世纪中后期,后来的丝绸之路西段(自帕米尔以西)实际上已经开通”等结合所学知识可知C正确。
A项“决定”说法绝对,排除。
B项“必然性”说法片面,排除。
“中西经济文化的交流自古以来就很频繁”说法片面,排除D。
4.据普鲁塔克所记,有七十个以上的希腊文明的中心城市,都是亚历山大在他十二年的征战中建立的。
希腊的神庙、剧场、艺术、文学和商业,以及希腊的殖民者早已遍布于帝国各处,希腊科学和语文的胜利,比之马其顿方阵的成功更为持久。
2015年中考历史热点复习专题十 丝绸之路申遗成功与中国对外交往、古代文明的交流
![2015年中考历史热点复习专题十 丝绸之路申遗成功与中国对外交往、古代文明的交流](https://img.taocdn.com/s3/m/181e6f036c85ec3a87c2c53b.png)
阿拉伯数字 古印度人发明了表达数字的0斗十个符号和定位计数的十进位法。阿拉伯人改进并推广了印度人 的传播 的数字系统,并把它通过西班牙传到了欧洲,被人们称为阿拉伯数字。
开放性设问全猜押
1.对我国历史上对外交流的总体认识是什么?
(1)一个国家只有经济、文化先进发达,才能对国外产生巨大的辐射力和吸引力,才能得到
郑和 时间 下西 目的
1405~1433年 同沿途国家发展贸易,宣扬明朝的国威
洋
条件 明朝前期,社会安定,国力强盛;造船技术的提高,航海技术先进
概况
郑和率领船队,从刘家港出发,先后七次远航,最远到达红海沿岸和非洲东海岸,同沿途国 家发展贸易,宣扬明朝国戚。船上携带了大量瓷器及其他工艺品
意义
郑和下西洋是世界航海史上的空前壮举,加强了中国和亚非各国的联系,开阔了中国人的视 野郑和是我国也是世界历史上伟大的航海家.
2015年中考历史专题复习
专题十 丝绸之路申遗成功
——中国对外交往、古代文明的交流 热点材料 2014年6月22日,第38届世界遗产大会批准通过中国与吉尔吉斯斯坦、哈萨克斯坦三国联合申 报的“丝绸之路:起始段和天山廊道的路网”报告,“丝绸之路”这一文化遗产正式列入世界遗产 名录。 解读:丝绸之路是东西方之间融合、交流和对话之路,近两千年来为人类的共同繁荣做出了重 要的贡献。丝绸之路申遗成功有利于亚欧大陆经济、文化、社会发展之间的交流,同时也引起 了我们对中国对外交往历程的探索。本专题梳理了中国古代、近代及现代的对外交往过程。考 生在备考时要特别注意对丝绸之路的路线、影响及对中国现代外交所取得的成就的掌握。 专题概述
闭关 锁国
原因
清初,为切断海上抗清势力与东南沿海人民的联系,厉行海禁,严禁民间船只私自出海;坚 持以农为本的政策,推行“重农抑商”政策,限制工商业的发展;认为天朝物产丰富,无需 同外国进行经济交流;保护国家的领土主权不受西方殖民者侵犯;害怕沿海人民同外国人交 往,会危及自己的统治
文明的冲撞与交融
![文明的冲撞与交融](https://img.taocdn.com/s3/m/79a0e3ae767f5acfa0c7cd92.png)
文明的冲撞与交融文明的冲撞与交融两种文明在互补及依赖中相互渗透,完成了物质形态、精神文化及血缘的融会合和,文明的碰撞是推动文明进步的一种重要方式。
下面是给大家带来的文明的冲撞与交融,欢迎大家阅读参考,我们一起来看看吧!历史知识点归纳:文明的冲撞与交融1.人类文明交流与发展的方式:暴力冲撞和和平交流;(1)暴力冲撞:希波战争和亚历山大东征,(2)和平交流:阿拉伯数字、马可波罗访华。
2.希波战争:公元前(1)时间:前492-前449年;(2)双方:希腊城邦雅典、斯巴达与波斯;(3)战役:马拉松战役和萨拉米斯海战。
4.亚历山大东征的(1)经过:公元前4世纪,希腊北部一个落后的城邦_马其顿_;马其顿国王亚历山大_,于公元前334年_率军东征,历经10年,灭亡包括_埃及_、_巴比伦_在内的庞大的_波斯帝国__,一直打到_印度河__流域,建立庞大的_亚历山大帝国___。
(2)影响:①使东西方文明冲撞与交融,开启了希腊化时代,②希腊文化于古代东方文化相结合,使当时自然科学飞跃发展,著名的科学家:欧几里德和阿基米德产生这一时代。
5.任何评价暴力:(1)积极:客观上起到了传播文化、扩展文明的作用;(2)消极:对社会和人类生命财产造成了极大的破坏和损失。
6.阿拉伯数字是古印度人发明,由阿拉伯人传播到欧洲.7.马可波罗是意大利(国家)人,在中国元朝时来华,元世祖忽必烈很喜欢他,马可波罗著有《东方见闻录》(马可波罗行纪)。
匈奴与中原——文明的碰撞与交融匈奴是秦汉时期中国北方一个古老的游牧民族,有近七百年的历史,活跃于欧亚大陆草原,创造和传承了光辉灿烂的游牧文明。
匈奴在发展自身游牧经济的同时,还与汉族及周边其他各民族保持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在相互的交流、碰撞和影响中,匈奴社会的各个方面都在发生着改变,不断地发展与变迁。
匈奴的活动对中国北方古代一些民族以及汉族乃至古代欧洲各族历史的发展也都产生过重大的影响。
匈奴与中原王朝和欧亚大陆草原西部诸民族数百年的频繁接触,客观上促进了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
福建省南平市建阳区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中综合评估历史试题(含解析)
![福建省南平市建阳区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中综合评估历史试题(含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ce352507a9956bec0975f46527d3240c8547a143.png)
A.重视农业生产B.王权十分强大C.天文历法发达D.民生比较困难2.《汉谟拉比法典》里有大量关于调解自由民之间的财产占有、继承、转让、租赁、借贷、雇佣等多种经济关系的条款。
这说明古巴比伦()A.文明高度繁荣B.商品经济活跃C.法律体系完备D.君主专制盛行3.下图所示社会等级制度是下列哪一文明古国建立的()A.古代埃及B.古巴比伦C.古代印度D.古代希腊4.雅典总人口约40万人,拥有政治权利的成年男性公民约2.2万人,广大的妇女、奴隶和外邦人没有任何政治权利。
这说明雅典民主政治具有()A.进步性B.集权性C.广泛性D.局限性5.下图是古代罗马发展线索示意图,其②处的内容是()A.交互性B.多元性C.传承性D.统一性7.下图是罗马斗兽场外部的拱门,它把作为希腊古代建筑精华的柱式和罗马人深为自豪的拱门合二为一。
据此可知,罗马建筑()A.恪守民族文化B.追求外形精美C.专注学习和照搬D.善于传承和创新8.法兰克王国的建立者克洛维为稳固自己的统治,所采取的措施是()A.创立“元首制”,掌握了最高统治实权B.确立了以土地的封赐为纽带的封建制度C.实行鼓励发展基督教的政策,征收“什一税”D.皈依基督教,承认罗马教会在欧洲的重要地位9.西欧庄园主要是为生产者自家和领主提供生活资料,庄园里可以生产各种生活和生产所需的物品,只有少数不能生产的物品(如盐、铁等)才从城市购买。
这说明西欧庄园()A.自给自足特征明显B.是独立的政治单位10.下图是某学生的学习笔记。
据图示信息判断,填入“?”处的内容最准确的是()A.古代亚非文明B.封建时代的欧洲C.古代欧洲文明D.封建时代的亚洲国家11.示意图能够勾勒出史实之间的关系。
下图中①处应填入的是()A.印度文化B.拜占庭文化C.阿拉伯文化D.儒家文化12.罗马法对商品生产的各种法律关系,作了极为详尽的规定。
15—16世纪,西欧各国普遍出现了“采用罗马法”的热潮。
这说明罗马法()A.历史影响深远B.提出了完备的政治原则C.蕴含平等理念D.推动世界各国立法13.“它是日本历史上发生的一次重大变革运动……为日本历史开创了不发动大规模流血事件而进行社会改革的先例;它维护了主权,防止了社会的分裂……”材料评价的是()A.武士集团B.大化改新C.大和统一D.幕府统治14.公元8世纪,日本设立了大学寮,教科书为中国儒家经典《孝经》《论语》《礼记》《左传》等。
亚历山大东征罗马帝国扩张丝绸之路论点论述
![亚历山大东征罗马帝国扩张丝绸之路论点论述](https://img.taocdn.com/s3/m/1090e9e4a48da0116c175f0e7cd184254b351bac.png)
亚历山大东征罗马帝国扩张丝绸之路论点论述亚历山大东征罗马帝国扩张丝绸之路论点论述亚历山大大帝是古代希腊的杰出军事统帅和政治家,他的征服之路横跨欧亚大陆,对于整个世界历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在他的东征过程中,他不仅征服了帕提亚、波斯和埃及等地,还进一步扩张了希腊文化的影响力。
本文将从亚历山大东征罗马帝国扩张丝绸之路的角度来论述,探讨亚历山大对丝绸之路的重要影响。
亚历山大的东征为丝绸之路的扩张创造了有利的条件。
亚历山大东征的目的是为了征服波斯帝国,而波斯正是丝绸之路的重要节点之一。
亚历山大在征服波斯后,将波斯的交通网络纳入自己的统治范围,使得丝绸之路的贸易通道得到了进一步的保障和发展。
亚历山大的控制力使得丝绸之路上的商人能够更加安全地进行贸易活动,从而促进了东西方之间的经济交流和文化传播。
亚历山大的东征对丝绸之路的地理环境进行了深入的探索和研究。
亚历山大在征服途中遇到了许多险阻,他不仅要面对沙漠、山脉等自然障碍,还要应对当地各个民族的抵抗。
为了解决交通和补给问题,亚历山大不断探索新的道路和水源,开辟了许多新的道路和贸易港口。
这些探索和开辟活动为后来丝绸之路的发展提供了重要的地理基础和经验。
亚历山大东征的政治影响也促进了丝绸之路的发展。
亚历山大是一个有远见和智慧的统治者,在征服波斯后,他采取了一系列的政策来巩固自己的统治。
他实行文化融合政策,将希腊文化与当地文化相结合,使得希腊文化在东方得到了广泛传播。
这种文化传播促进了东西方之间的交流和合作,为丝绸之路上的贸易和文化交流创造了良好的环境。
亚历山大东征的军事胜利也为丝绸之路的发展提供了保障。
亚历山大的军事实力在当时无人能敌,他征服了波斯、帕提亚和埃及等地,使得丝绸之路上的各个国家和地区纷纷臣服于他的统治。
这种统一和稳定为丝绸之路上的贸易和文化交流提供了安全保障,使得贸易更加顺畅和繁荣。
亚历山大东征罗马帝国扩张丝绸之路的论点得到了充分的论述和论证。
亚历山大的东征为丝绸之路的扩张创造了有利的条件,探索了丝绸之路的地理环境,促进了丝绸之路的政治和文化交流,同时通过军事胜利为丝绸之路的发展提供了保障。
2021-2022学年-有答案-安徽省亳州市某校九年级(上)月考历史试卷
![2021-2022学年-有答案-安徽省亳州市某校九年级(上)月考历史试卷](https://img.taocdn.com/s3/m/764134ffeff9aef8951e066a.png)
2021-2022学年安徽省亳州市某校九年级(上)月考历史试卷一、单项选择(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1. 在人类的历史进程中,东方许多古老民族告别了野蛮与蒙昧,大踏步地迈进了文明社会,创造了辉煌的古代东方文明。
下列文明成果属于古埃及的是()A.60进位法B.佛教C.金字塔D.《汉谟拉比法典》2. “在宗教上,国王被认为是‘神之子’,大臣见国王时,要匍匐在地上,吻国王脚下的土地。
”该国王被称为()A.法老B.皇帝C.大王D.教皇3. 人类早期的文明最早诞生在亚非的大河流域。
如图是以下哪个古代文明的发源地?()A.古代埃B.古代印度C.古代中国D.古巴比伦4. “刻在一块黑色石柱上,除前言外,正文共有282条,内容十分广泛,从中可以清晰地了解古巴比伦社会。
”该法典主要维护()A.外邦人的利益B.奴隶主的利益C.奴隶的利益D.领主的利益5. 一部印度电影里有这样的一句台词:法官的儿子永远是法官,小偷的儿子永远是小偷。
这种阶级歧视是源自于()A.禅让制度B.种姓制度C.分封制度D.科举制度6. 位于安徽省境内的九华山为“中国佛教四大名山”之一。
佛教传播到中国的时间是()A.西汉末年B.东汉末年C.隋朝初年D.唐朝初年7. 公元前8世纪,希腊出现了城邦。
希腊城邦一般是以一个城市或市镇为中心,把周围的农村联合起来,组成一个小国。
这体现的希腊城邦的突出特点是()A.小国寡民B.重视农业C.民主政治D.对外扩张8. 公民直接参与国家事务的管理,国家各级官职向公民开放,通过选举产生,由全体A.小国寡民B.重视农业C.民主政治D.对外扩张9. “公元前3世纪,它通过布匿战争战胜迦太基;公元前2世纪,它成为整个地中海地区的霸主;公元前73年,斯巴达克起义,它进一步衰落。
”材料中的它指的是()A.罗马共和国 B.罗马帝国 C.古代巴比伦 D.古代希腊10. 19世纪的德国法学家耶林说,罗马人曾三次征服世界,第一次以武力,再一次以宗教,末一次以法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专题研究亚历山大东征与丝绸之路开通杨巨平提 要:亚历山大帝国的建立及希腊化世界的形成推进了从中亚、印度到东地中海、欧洲之间古代诸文明地区的文化交流和经济来往。
张骞之前,沟通亚非欧、连接东西方的三条商路已经出现;希腊文化在希腊 马其顿人统治及影响地区得到了广泛的认同和传播,并在一定程度上与东方文化相汇合;以阿姆河为中心,巴克特里亚希腊人南下印度,东向赛里斯、弗里尼,有可能越过帕米尔进入塔里木盆地。
这些都为丝绸之路的开通和延伸以及东西方物质和文化的进一步交流和融合奠定了坚实而广阔的基础。
就丝绸之路全线贯通而言,亚历山大东征和张骞通西域都发挥了同样的历史作用。
关键词:亚历山大 张骞 希腊化 丝绸之路丝绸之路在汉武帝之时开通,张骞功不可没。
但张骞通西域的目的并非打开丝绸贸易的大门,而是为了实现汉武帝联合月氏、合击匈奴、开拓西部疆土、建立强大汉帝国的雄心壮志。
同样,希腊 马其顿国王亚历山大在公元前334年大规模向东方进军,也并非为了得到遥远的、朦胧的所谓 赛里斯人 (Seres)的丝绸,而是为了征服波斯帝国,并进而征服整个世界。
但历史的结局往往和历史创造者的主观愿望不相一致。
汉代对西域的控制时断时续,亚历山大帝国昙花一现,他的部将们所建立的希腊化王国在公元前1世纪末之前都陆续衰落,不复存在。
唯有丝绸之路仍然作为历史的见证,继续发挥着沟通东西方物质与文化交流的重要作用。
国内外学者在论及丝绸之路开通时,大多只强调张骞的西域凿空,而忽略了亚历山大及其后继者所开创的希腊化世界在其中所发挥的客观作用。
为此,本文试图从丝绸之路的另一端,逆向考察希腊 马其顿人的东进是如何推动了丝绸之路的开通、延伸与延续,希腊化文明的信息是如何通过张骞传入中原的。
关于亚历山大东征的最终目标,古典作家阿利安有较为明确的记载。
伊苏斯之战后,大流士三世曾写信给亚历山大,愿让与幼发拉底河以西的土地以换取亚历山大的停战。
他的回答是,他要的是整个波斯帝国而非其中的一部分。
占领印度河上游后,亚历山大执意要向恒河流域和东边的大海进军。
他误以为,这个东海是和赫卡尼亚海(H yrcanian Sea,即里海)连在一起的,他所知的整个大地都由海洋所环抱,因此,可从印度湾到波斯湾,或从波斯湾绕过利比亚(非洲)到达赫拉克勒斯石柱(the Pilla rs of H eracles,今直布罗陀海峡)。
这样他就会征服全世界。
见阿利安: 亚历山大远征记 ,李活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85年,第79、185 186页。
亚历山大之前东西方文明之间的接触与传闻亚历山大东征之前,远在欧亚大陆两端的两大文明中心 希腊和中国互有传闻。
赛里斯 就是当时的希腊人对东方一个可与北印度相提并论的国家的称谓。
尽管古典作家关于它的具体地理位置说法不一,但位于遥远的东方且为产丝之国则渐成共识。
赛里斯 后来也就成了西方传说中对中国的代称。
希罗多德曾记载了一位名叫阿里斯铁阿斯(Aristeas)的希腊人的远东之游,他穿过斯基泰人(Scythian)的活动区域,最远曾至伊塞顿人(Issedones)之地。
据学者考证,所谓的伊塞顿人活动区域大致应在乌拉尔以东,直至天山、阿尔泰山之间,也有学者推测他们曾远达塔里木盆地或楼兰以东、敦煌一带。
上个世纪,考古学者在德国的一座克尔特人首领墓葬(公元前6世纪)中发现了丝绸织物残片, 在阿尔泰巴泽雷克古墓(公元前1000年代中叶至公元前3世纪)发现了保存完好的中国凤凰刺绣和山字纹铜镜。
中国中原地区的物品在远及西欧的出现,说明上古时期欧亚草原之路的存在。
游牧于黑海、里海、咸海一带的斯基泰人和其他游牧民族无疑是欧亚草原之路的开拓者、先行者。
但这条交通线是游移不定、时断时续的。
由于游牧民族的流动性和游牧文明相对于农耕文明的落后性,这条道路没有、也不可能成为东西方文明交流的主渠道。
文明的交流是以文明的互动为前提。
早在爱琴文明时期,希腊地区的居民就与相邻的埃及、小亚、西亚等地区的古老文明有了接触。
但作为一个独立成熟的文明与东方文明对等交往则是在波斯帝国时期。
公元前6世纪中期,波斯帝国崛起于伊朗高原,并很快向外(主要是东西两面)扩张。
小亚沿岸的希腊殖民城邦沦陷,希腊本土面临存亡的考验。
然而正是这种对立和交往,使希腊人对波斯人有了进一步的了解,从而揭开了希腊文明与东方文明实质性交流的新篇亚历山大东征与丝绸之路开通此名称是生活于公元前5 前4世纪之交的希腊医生兼史家克泰西亚斯(Ctesias)首先提出的。
他曾担任波斯宫廷御医,可能是在波斯听到了关于赛里斯的传闻。
虽然这一资料的可靠性受到西方学者H.裕尔、戈岱司和中国学者张星烺的质疑,裕尔特别指出原因在于其仅见于 福尔乌斯文库 (Bibliotheca of Photius)一处,但希腊人的赛里斯之名由此出现,则可备一说。
详见H.裕尔撰,H.考迪埃修订: 东域纪程录丛 ,张绪山译,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2002年,第21页注27;张星烺: 中西交通史料汇编 第1册,北京:中华书局,1977年,第17页;戈岱司编: 希腊拉丁作家远东文献辑录 ,耿昇译,北京:中华书局,2001年,第1页。
参见戈岱司编: 希腊拉丁作家远东文献辑录 , 导论 以及正文中摘录的维吉尔(V igile)、霍拉赛(H or ace)、普罗佩塞(P ro per ce)、奥维德(O vide)、斯特拉波(St rabo)、塞内科(Seneque)、梅拉(P omponins M ela)、普林尼(Pliny)、卢坎(L ucan)、佚名的 厄立特里亚航海记 及托勒密(Pt olemy)、鲍萨尼雅斯(P ausanias)、阿米安 马尔塞林(A mmianus M arcellinus)等的相关记述(第1 54,71 72页)。
H.裕尔在整理分析了这些相关史料后也得出了同样的结论。
详见裕尔撰,考迪埃修订: 东域纪程录丛 ,第11 12页。
希罗多德: 历史 ,王以铸译,商务印书馆,1985年,第270、272页。
参见孙培良: 斯基泰贸易之路和古代中亚的传说 , 中外关系史论丛 第1辑,北京:世界知识出版社,1985年,第3 25页;保罗 佩迪什: 古代希腊人的地理学 ,蔡宗夏译,北京:商务印书馆, 1983年,第22页;王治来: 中亚史纲 ,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1986年,第53页注1;G. F. Hudso n,Eur op e and China,L ondo n:A rnold&Co.,1931,pp.37,39;马雍、王炳华: 公元前七至二世纪的中国新疆地区 , 中亚学刊 第3辑,北京:中华书局,1990年,第1 16页。
Jo rg Biel, T reasure fr om a Celt ic T omb, N ational Geogr ap hic,v ol.157,no. 3.,M arch1980,pp. 429 438.. .鲁金科: 论中国与阿尔泰部落的古代关系 , 考古学报 1957年第2期,第37 48页。
章。
有的希腊人到巴比伦考察游历,如希罗多德;有的希腊人到波斯的宫廷服务谋生,如担任御医的克泰西亚斯和受波斯国王之命、考察印度河并环航阿拉伯半岛的斯库拉克斯(Scylax,约公元前510年?); 还有的希腊人自愿或被迫移民到了巴克特里亚和索格底亚那地区。
波斯帝国的版图西起埃及,北到黑海、里海一线,南到阿拉伯半岛,东到印度西北部。
为了巩固对各地的统治,大流士一世在原来道路的基础上,修筑了覆盖全帝国的驿道网(The Imperial Roads)。
其中最著名的是帝国西部的 王家大道 (T he Roy al Road)。
它从都城之一的苏萨(Susa),经美索不达米亚,到达小亚的以弗所(Ephesus)或撒尔迪斯(Sardis),全长2000多公里,沿途设有驿站(现在已确认的有22个)。
帝国东部的一条主要交通干线是沿着古老的美索不达米亚 米底(M edia)之路,进而经巴克特里亚抵达印度。
出产于巴克特里亚东部山区的名贵石头 天青石(lapis lazuli)就沿此路线而输送到美索不达米亚和印度。
亚历山大之前希腊的钱币已在巴克特里亚流通,也说明波斯帝国时期从东地中海到兴都库什山之间有可能存在长途商贸活动。
这条路线连通中亚和南亚次大陆,实际上成为未来丝绸之路的西段。
大流士一世还开通了埃及二十六王朝法老尼科未完成的连接尼罗河与红海的运河。
这些驿道和水路加强了各地的联系。
应该说在波斯帝国统治范围之内,各地交往的渠道是畅通的。
希波战争以希腊人的胜利而告终,但这并不意味着希波对立的结束。
相反,双方都在利用一切机会插手对方的内部事务。
希腊城邦之间的争斗和波斯帝国的王位之争均提供了这样的可能。
著名的两个例子就是公元前401 前400年间应小居鲁士之邀深入波斯内陆的希腊万人雇佣军和公元前387年由波斯国王宣布的旨在解决希腊内部矛盾的 大王条约 (T he King s Peace)。
半个多世纪之后亚历山大在战场上还碰到了波斯军队中多达数万的希腊雇佣军。
希腊与波斯之间在政治、军事斗争上的相互介入从另外一个侧面证明了两个文明之间联系的进一步加强。
公元前4世纪时,欧亚大陆还存在一些其他的古老文明或正在兴起的文明,但它们或由于地理阻隔的原因,或由于自身发展的原因,与其他文明真正接触和交流的历史机遇似乎还未来临。
西地中海的罗马人正在为统一意大利而向南部发展,或许通过大希腊地区的希腊人对东方有所知晓,但他们的视野还没有超出半岛之外。
此时的印度尚处于列国时代,逐渐强盛起来的历 史 研 究2007年第4期希罗多德: 历史 ,第282页。
如希罗多德提到的被波斯人俘虏的非洲希腊人殖民者巴尔卡人(the Ba rcaeans),他们被大流士一世强迫移居到巴克特里亚(参见希罗多德: 历史 ,第344页)。
或如斯特拉波提到的布兰开德人(the Br anchidae),他们因为曾背叛祖国,甘愿随薛西斯(Xerx es)回到波斯,而后被安置到索格底亚那(Sog diana)地区。
参见Strabo,Geog r ap hy,XI.11.4,T he Loeb Cl ass ical Li br ar y,Cambridg e, M ass.:H arv ard U niver sity P ress,1997.详见Josef W ieseho fer,A ncient Per sia:F ro m550BC to650A D,L ondon:I. B.T auris P ublisher s,1996, pp.76 77.Fr ank L.H olt,A lex ander the Gr eat and B actr ia,L eiden: E.J.Brill,1989,p.28.1966年,在阿富汗巴尔赫(Balkh)附近发现一罐钱币,其中绝大多数是希腊古典时期雅典的四德拉克马(tetradrachms),总数不详,但可以公开见到的至少有150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