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诗火炽燃 熔铸华章——试评诗集《紫金花》和冯亦同的文学成就(一)
《峨日朵雪峰之侧》同步练习 2024—2025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2.3《峨日朵雪峰之侧》——统编版语文必修上册同步练习一、语言文字运用1.下列选项中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A.跃.入(yuè) 闷.葫芦(mèn) 各奔.东西(bēn)B.棕.色(cōng) 黑魆魆.(xū) 喁.喁私语(yú)C.渗.出(shèn) 随大溜.(liù) 诘.屈聱牙(jí)D.揳.入(xiē) 挠.痒痒(láo) 抛头露.面(lù)2.下列句子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A.淡淡的夕照、荒凉的旷野熔成一气,让人全身心地投入对历史、对岁月、对民族的巨大惊悸。
B.也许水流对自己的驯顺有点恼怒了,突然洒起野来,猛地翻卷咆哮,但越是这样越是显现出一种更壮丽的驯顺。
C.在李冰看来,政治的含义是浚理,是消灾,是滋润,是濡养,它要实施的事儿,既具体又质朴。
D.傩戏本来都以神话开头的,有了一个李冰,神话走向实际,幽深的精神天国一下子贴近了大地,贴近了沧生。
3.下列各句中加线成语的使用,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①昌耀处于叛逆期的独立意识和自我意识可谓强烈;但是其出走,不会没有时代风气的推波助澜。
②在一年一度的苹果产品发布会上,苹果公司CEO蒂姆·库克振振有词地介绍了苹果新品的各项实用功能,对苹果产品的销售业绩作出了乐观的展望。
③对待触目惊心的“反右”运动,就像对待之前的政治运动和社会活动,昌耀有一种不去引人注意的淡漠。
④我国几十年的工业发展造就了较长时间的经济快速增长,但也对环境造成了不可估量的破坏,很多地方出现了白山黑水,人居状态堪忧。
⑤关闭核电站必然要遗留大量核废料,既要关闭核电站,又不愿把核废料存放在自己的家园,这个死结使得德国反核能运动进退维谷。
⑥每年春节,中国各地赶回家过年的人们涌向各个车站和机场,回到家里陪伴家人的心情归心似箭,成为世界上的独特风景。
A.①④⑤B.②④⑥C.①③⑤D.②⑤⑥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APEC工商领导人峰会在每年的APEC领导人非正式会议期间举办,是各经济体领导人与工商界开展对话交流的重要平台,也是亚太地区最具影响力的工商界活动。
《火花勋章》的读后感
《火花勋章》的读后感1、《火花勋章》的读后感日子过得很快,我快说吧……先说刚才看的《火花勋章》,真的有触动到我的心。
事情是虚构的,但精神却是真的,多少这样的.事在这个世界上发生。
一死或轻于鸿毛。
每个人对世界来说都是渺小的,而对自己来说,对亲人和朋友来说,又是唯一的。
夏考考,童城,付天瑞,孟尤,曾经那么鲜活的人,在火花最明亮的一刻熄灭。
我们也不知道自己说不定什么时候就会死掉,死亡其实每时每刻都在我们身边,而我们不恐惧,是因为我们周围太多的人活了下来,让我们以为,我们在,他们在。
我们不会死,死亡好像是一个离我们很遥远的事情。
其实,当它来的时候,他就真的来了。
不得不佩服王若虚的才能,短短一篇小说,把四个人物勾勒得活灵活现。
为他们死亡而悲哀。
孟尤,“把们窗关关好,把煤气阀门关关好……”最后,自己的生命却没有“关关好“。
作家,其实是很厉害的一类人。
犀利的笔锋或许杀不死一个人,但却可以让千万人肝肠寸断,大喜大悲,麻木人的思想。
是。
想当初看《小时代》,我哭惨了,现在再想起来,还是惆怅。
《仙逆》经典之作,我不需要多说什么了。
还有很多。
其实有时候我在纳闷。
名着到底是什么呢?是那些摆着让人看不懂的文字吗?是用来逼着看的吗?是那样一个字斟酌上几遍才能领会的东西吗?不否定它们的内涵,但真的已经不适合这个时代了。
现在是快节奏,你甚至可以眼见表上的指针转一圈,却无能为力。
2、《家》读后感《家》读后感巴金先生的代表作之一,《激流三部曲》的第一部,生动地展示了青年一代的觉醒忽然封建势力的没落,是文学史上的里程碑。
觉新是这部小说里塑造得最成功的一个人物。
由于他处在长房长孙的位置,因此,为维护这个四世界同堂大家庭的和睦相处,他凡事都采取不抵抗主义。
他与他的梅表妹有一段美好的恋情,但是在这个封建大家庭里,婚姻大事是不由得他们作主的。
他的父亲为他做了亲,他没有反抗,有的只是默默地接受父亲为他安排的一切。
虽然他的内心十分痛苦,但他不敢说一个不字。
“泥沙”中的“金子”——论李金发诗作的成就
OCCUPATION1232011 3“泥沙”中的“金子”——论李金发诗作的成就文/汪晓娟1925年,李金发的一场“微雨”开启了中国现代主义诗歌。
他把象征主义引进了中国,以其独特的艺术思维和审美体验,给当时的文坛带来了启迪和思索。
李金发的诗作发表之后,诗论界对其毁誉参半,肯定者对其大加赞赏。
周作人称“其体裁、风格、情调,都与现实流行的诗不同,是诗界中别开生面之作”;黄参岛认为:“《微雨》在我们的心坎里,种下一种对于生命欲揶揄的神秘,及悲哀的美丽。
”否定者对其的批判,却也毫不留情。
梁实秋说李诗“使得新诗走上一条窘迫的路上去”,屈轶则认为“新诗一到李金发手里可说全成为魔书的玩意”。
种种观点,见仁见智,然而,作为一个先锋的开拓者、新诗的实验者来说,李金发的诗,更多的是值得肯定的。
一、李金发诗作的主题李金发认为,“世界任何美丑善恶皆是诗的对象”,“任何人类的动象,大自然的行表”,都会使诗人发生慨叹。
吟咏人生的忧郁和命运的悲哀,赞美梦幻和死亡,歌唱爱情的欢乐与痛苦,是李诗的三个主要方面。
在李金发的笔下,生活是丑恶的,命运是无常的。
他在名篇《弃妇》中,以“弃妇”这个意象作为人生和命运的象征。
“衰老的裙裾发出哀吟/徜徉在丘墓之侧/永无热泪/点滴为草地/为世界之装饰”,表现了无法理解的人生孤寂与悲哀。
这种悲伤的笔调在李金发的诗篇中反复出现,他认为“生命/叩了门儿/要我们去齐演/这悲剧”(《使命》),他的内心充满了“一切的忧愁/无端的恐怖”(《琴的哀》)。
既然真实的人生充满悲哀的泥沼,于是诗人转而向梦中寻找,或者直接赞美死亡。
李金发认为,生命是“死神唇边的笑”(《有感》),他赞美“长卧乱石之下/奏自由之胡笳”,甚至愿意做死神“唯一之崇拜者”(《死者》)。
他在对死亡的歌颂中,寄托了对生活的失望和感伤。
他曾经写过“我梦想微笑多情之美人/仅有草与残花的坟墓/在我们世界里/惟有这是真实”(《心游》)。
死亡被诗人看作是惟一的真实,除此之外,都是虚幻的。
浙江省名校新高考研究联盟Z20联盟2022-2023学年高三8月第一次联考语文试题含解析
红色文学持续发现历史记忆中的红色元素,彰显红色文化的新内涵,同时凭借语言艺术的表现力和感染力,让红色文化赢得读者共鸣。对当下的红色题材创作而言,我们不仅有波澜壮阔的革命历史和荡气回肠的人物事迹可供开掘、书写,还有根脉深厚的创作经验和文学传统可资借鉴、汲取。梁斌、曲波等老一辈作家自身有革命斗争的经历,在血与火的洗礼中确立了为人民书写的信念。他们在深厚生活积累的基础上精益求精、千锤百炼,创作出既有红色基因又有经典品质、既有革命激情又有泥土气息的优秀作品,彰显中国文学的风格气派。今天的创作者理应从中汲取动力和养分,自觉深入生活、扎根人民,自觉继承和发扬中华美学精神,不断创作出黄钟大吕之作,以新时代红色经典彰显中国气派。
Z20名校联盟(浙江省名校新高考研究联盟)2023届高三第一次联考语文试题卷(答案在最后)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用黑色字迹钢笔或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考场号和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将条形码横贴在答题卡右上角“条形码粘贴处”。
2.作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选项的答案信息点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答案不能答在试卷上。
D.只有运用现实主义手法,新时代红色文学才能书写脱贫攻坚、建设美丽中国的伟大实践。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材料一论科幻文学,材料二论红色文学,虽然论述对象不同,但都紧密结合新时代。
历经灵魂淬火后的精神升华——评三色堇诗集《背光而坐》
XINGXING>> > 谢 冕飏在百年新诗波澜壮阔的背景上,女诗人以独有的情思神采成为一道靓丽的风景线,构成新诗艺术流变和精神长河的重要组成部分。
作为活跃在当代诗坛的60后诗人三色堇,她一出现就引起诗界的关注,其吟唱带着个性十足的生命经验和开阔辽远的审美疆域。
评论家张清华认为她的诗有着“近于巫术或扶乩般的力量”,燎原认为她“直觉性地感受到了波德莱尔式的‘巴黎的忧郁’”,南鸥把她的审美色调认定为“明亮的橘色中潜藏着一些蓝色的忧伤”,马启代则把她定义为“叙事时代的抒情诗人”,是一位“怀揣诗意的乡愁从大唐返乡”的歌者……,待接读她的最新结集《背光而坐》时,我眼前幻化出的景象正是以上诸位评论家的感觉,犹如无垠旷野上有一株怒放的花树,在梦幻般七彩历经灵魂淬火后的精神升华——评三色堇诗集《背光而坐》谢冕,1932年出生,福建省福州市人。
北京大学教授,北京大学中国诗歌研究院院长,北京文艺评论家协会主席。
著有《湖岸诗评》《共和国的星光》《文学的绿色革命》《新世纪的太阳》《中国新诗史论》《中国新诗史略 》等多部,主编《百年中国文学总系》《中国新诗总系》《中国新诗总论》等多部。
流光的时空中歌唱。
是的,她本身就是一束盛开的花,说是三色堇,其实何止三色,她总被艳丽的彩色装扮着、烘托着,她是美艳的化身。
平常的花,高雅的花,她站立在山边水涯的草丛中,与富贵无涉,与土地至亲,不卑不亢,只是自信而美丽地吐着幽幽的清香。
她是艳丽的。
姿态万端的艳丽,带着泥土的芬芳,也带着露珠的晶莹。
她是高贵的,但并不娇矜,她只是自信而美丽地开放着,从容地释放着她独有的幽幽的清香。
在她身上,我感受到女诗人少有的哲思知性,感受到一种来自生命本源的对“存在意义”的探求。
同时,她善于以带有神性因子的抒情来表达她的思考。
她说“我们只是一群倦怠的幸存者”“不会再用余生去交换一条河流的深渊/所有的欲望都可以像衰老一样孤绝而宁静”。
面对物候变化和人世沧桑,她强烈的异乡之感常常达于对人之命运的体验,她有一句诗是这样写的:“没有一个词能恰当的诠释这秘密又危险的秋夜”,“秘密又危险的秋夜”几乎是三色堇对当下世界敏感而诗性的命名,诗人总是第一个感受到社会和人心的潮汐,而诗人又往往陷于无法表达的困境中,这种困境,反过来又逼大了诗人心胸和诗歌境界。
里尔克对冯至《十四行集》的影响
2021年第5期第37卷 (总第485期)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JO U R N A L OF ED U C ATIO N AL IN S T ITU T E OF J IL IN PRO VINCENo.5,2021Vol.37Total No.485里尔克对冯至《十四行集》的影响洪丹文(吉林大学文学院,吉林长春130000)摘要:冯至被鲁迅称为“中国最杰出的抒情诗人”。
在德语作家中,冯至最感兴趣的是里尔克。
作为中国诗歌史上十四行诗创作的代表,冯至曾很明确地提到自己创作该诗集时受到里尔克的影响。
我们发现“不断否定自我”的冯至在诗歌的艺术原则上、诗歌主体形象和主题上受到了里尔克的影响,本文着重从这三个方面分析里尔克在冯至书写《十四行集》时发挥的作用。
关键词:里尔克;冯至;《十四行集》;影响doi : 10.16083/ki. 1671-1580.2021.05.037中图分类号:1207.25 文献标识码:A《十四行集》被认为是冯至诗歌创作生涯的巅峰之作,是中国诗歌史上十四行诗创作的代表。
也就是在20世纪40年代初,冯至完成了“精神重塑”。
在德留学期间,冯至大量阅读和深人研究里尔克,1935年到1941年期间,他停下写诗的步伐,专注于诗歌创作道路的探索。
从整体来看,冯至的作品没有李金发对怵目惊心、冷森可怖的着迷,也没有郭沫若式激荡的情感和激烈的灵魂拷问,他的作品大多持重,冷静,从他舒缓优雅的文字里,我们可以感受到他内里不断自我否定的精神律动。
诗歌中表现出来的艺术原则、所体现的精神追求,都与前期有很大不同,这当然离不开他的精神导师里尔克。
_、里尔克的艺术原则对冯至的影响(一)经验是“观看世界”里尔克在《布里格随笔》中说:“诗并不像一般人所说的情感(情感人们早就很够了)—诗是经验。
里尔克陈述了一系列在自然界和人世间应该经历的种种巨大和微小的事物。
在里尔克的表述中,眼睛是通往万物存在的世界的窗口,诗人透过这扇窗同万物产生“接触”,就像树干上产生分支,分支再生出分支,它们之间存在联系,但联系的规则又是捉摸不透的。
古代文学考试名词解释及问答题
古代文学考试名词解释及问答题第一章先秦文学一名词解释1、神话:远古口头文学的一种,它作为原始的社会意识形态,通过想象和幻想,以一种不自觉的艺术方式,形象地反映了远古人类的社会生活和精神世界,具有不朽的认识价值。
神话以炽热的激情,神奇的幻想,表现了原始人类企图认识和改造自然的愿望、追求美好生活的理想和对英雄主义、乐观主义的赞颂。
2 原始歌谣:为原始人集体口头创作,代代相传,反映了初民现实生活中的思想,感情,意志,愿望。
特点:口头性(无文学) 功利性(无作家)集体性(无自觉审美)3今文诗:又称?三家诗?,汉代传授《诗经》的鲁(申培公)、齐(猿固生)韩(燕人韩婴),它属今文经学派,盛于汉武帝后百余年间,东汉趋向于衰落。
4毛诗:以大毛公毛亨和小毛公毛苌著称,大毛公《传》小毛公《毛》。
《毛诗》属古文经学派,较为晚出,?三家诗?盛时,?毛诗?受压,?三家诗?东汉趋于衰弱,《毛诗》代之而兴。
5、诗六义:?六义?(或"六诗?)指风、雅、颂、赋、比、兴。
风、雅、颂三类是《诗经》的分类;赋、比、兴三类是《诗经》常用的艺术手法6、甲骨卜:钟鼎器铭文发展的洋洋大观的史家散文,由简而繁,由质而文、由片段的文辞到较为详细生动的记言、记事、记人,经过了漫长的历程,留下了悠久的传统7、春秋三传:《春秋谷梁传》《春秋公羊传》《春秋左氏传》8 春秋笔法:一字寓褒贬9、《尚书》:是我国最早的一部历史文献,大体是春秋以前历代史官所收藏的政府重要文件和政治论文的选编。
《尚书》原称《书》,?尚?通?上?,指上古之书,儒家列入?六经?,又称《书经》。
其思想核心是商周时代的神权政治观念?天命神授?,最大特点是总结和借鉴历史经验教训10《论语》:是一部论述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书籍,是一部优秀的语录体散文集。
11《孟子》:和《论语》《中庸》《大学》共称为?四书?,今存七篇。
即《梁惠王》《公孙丑》《滕文公》等。
每篇又各分上下两篇。
它和《论语》都是儒家崇奉的经典,继承和发展了孔子的思想。
专题09艾青诗选-中考语文名著考点梳理演练教师版
专题09 艾青诗选(含考点解读、作家作品、文章主题、艺术特色、意象分析、阅读策略)【考点解读】(1)识记与艾青及其诗歌有关的文学常识;(2)了解并掌握诗歌中常见的意象;(3)理解每篇文章的主题思想和人物身上寄寓的思想感情;(4)对作品内容、意象、艺术特色等进行作品文本的分析及不同作品的比较。
【作家作品】艾青,原名蒋正涵,号海澄,1933年,诗人第一次用“艾青”的笔名发表长诗《大堰河——我的保姆》,感情真挚,诗风清新,轰动文坛。
他的作品从滚滚烽烟中汲取诗情,表现了进取、乐观、昂扬的战斗精神。
在诗歌理论上,艾青主张内容和形式的统一,强调诗人的时代使命感。
在中国新诗发展史上,艾青是继郭沫若、闻一多等人之后又一位推动一代诗风,并产生过重要影响的诗人,在世界上也享有盛誉。
《艾青诗选》是近代诗人艾青的诗歌选集,他的诗歌通常都富有“五四运动”战斗精神和饱满的进取精神。
该诗歌集创作于1979年。
诗歌风格上看:解放前,艾青以深沉、激越、奔放的笔触诅咒黑暗,讴歌光明;建国后,又一如既往地歌颂人民,赞扬光明,思考人生。
他的“归来”之歌,内容更为广泛,思想更为浑厚,情感更为深沉,手法更为多样,艺术更为圆熟。
他的诗歌,以现实主义为主体,汲取了象征主义的养分,风格朴素清新、深沉隽永,明朗并不直露,时有含蓄也不晦涩,实践着他“朴素、单纯、集中、明快”的诗歌美学主张。
艾青是自由体新诗的代表诗人。
【文章主题】“伟大而独特时代”的产物,真切传达时代的声音艾青始终把个人的悲欢与时代的悲欢紧密结合在一起,鲜明有力地传达出时代的呼唤和人民的声音。
表现自己对社会现实的真切认识,是艾青诗歌的基本内容。
在长期的创作中,艾青形成了富有个人特色的意象群落。
“土地—农民”“太阳—光明”便是在其作品中反复出现的核心意象系列,它们常将诗的情思引领到总体象征的层次。
对祖国、土地和人民最深沉的爱爱国主义是艾青作品中永远唱不尽的主题,如《我爱这土地》中的“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诗人用真实而朴素的诗句,表现了自己内心深处永恒的土地情结,表达自己刻骨铭心、至死不渝的爱国主义感情,这种感情在近代中国人民中具有普遍性和典型性。
融古化欧 自成一家——卞之琳诗艺赏析
融古化欧自成一家——卞之琳诗艺赏析卞之琳,是当代著名的诗人、翻译家、评论家,其诗歌作品以古典风格为主,兼有现代意蕴,被誉为“融古化欧”的代表人物。
她的诗歌作品具有深邃的思想性、高超的技艺性和丰富的文化内涵,不仅在国内外文学界广受好评,也为中国诗歌的发展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本文将对卞之琳的诗艺进行深入的赏析,以便更好地理解和欣赏她的诗歌作品。
一、卞之琳的诗歌特点卞之琳的诗歌作品既有传统的古典风格,也有现代的意蕴,这是她诗歌的最大特点。
她的诗歌深受唐宋诗歌的影响,既有唐诗的豪迈和奔放,也有宋词的柔婉和细腻。
她还受到了欧洲古典诗歌的影响,因此她的诗歌也具有欧洲古典诗歌的特点,如意象丰富、意蕴深刻、形式多样等。
卞之琳的诗歌作品思想性很强,她的诗歌常常表现出对人生和自然的深刻思考和感悟。
她的诗歌也表现出对历史和传统文化的尊重和热爱,同时也表现出对现代社会的关注和思考。
她的诗歌作品兼具多种文化元素,如古希腊神话、佛教、道教、儒家等,体现了她对多元文化的包容和理解。
卞之琳的诗歌技巧也很高超,她善于运用各种修辞手法来表现诗歌的意境和情感。
她的诗歌常常采用比喻、拟人、对比等手法,使诗歌更加生动、形象。
她的诗歌还常常运用音韵和节奏,使诗歌更加优美、和谐。
二、卞之琳的代表作品1、《石榴树》《石榴树》是卞之琳的代表作之一,这首诗歌以一棵石榴树为主题,表现了作者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人生的思考。
诗歌开篇即写出石榴的形象,通过对石榴的描绘,营造出一种清新、自然的氛围。
接着,诗歌通过对石榴树的描述,表现了作者对人生的思考和感悟。
作者认为,石榴树不仅是自然的产物,还是人类的精神寄托,它象征着生命的顽强和坚韧。
通过对石榴树的描写,作者传达了一种向上、积极的生命态度。
2、《春雪》《春雪》是卞之琳的另一首代表作,这首诗歌以春雪为主题,表现了作者对自然的敬畏和对人生的感悟。
诗歌开篇即写出春雪的形象,通过对春雪的描绘,营造出一种清新、纯洁的氛围。
冯亦同那些南京历史上的文学名篇
冯亦同:那些南京历史上的文学名篇作者:冯亦同姜圣瑜来源:《市场周刊》2011年第08期千百年来,诗人和诗歌为承载南京历史文化、记录古都兴衰、表现风俗民情和“陶冶”世道人心,立下了不朽的功勋。
其他文体的名篇佳作,也如彩云和江花一般纷呈于金陵文坛,同样“功不可没”。
千秋秦淮照诗灯有清一代,金陵城下走过许多赫赫有名的大家。
《桃花扇》的作者孔尚任(1648—1718)在今日朝天宫附近,吟哦《冶城山北望》,盛赞旧京胜景,却流露出对帝王霸业的轻蔑。
清代重要画派“扬州八怪”之首的郑板桥(1693—1765),以诗笔记录《长干里》的百姓生计与市井图画,十分难得地将“南京云锦”这个“中华奇葩,金陵绝艺”写入诗中,并以手工作坊内劳动者“单衫布褐不遮身”的触目贫困,反衬“金凤银龙供天子,花样新添一线云”的富贵奢华,不无辛辣地触及到当时已日益尖锐的社会矛盾:“墙里开花墙外香,篱门半覆垂杨线,门外春流一派情,青山立在门当面。
老子栽花百种多,清晨担卖下前坡,三间古屋无儿女,换得鲜鱼供阿婆。
缫丝织绣家家事,金凤银龙供天子,花样新添一线云,旧机不用西湖水。
机上男儿百巧民,单衫布褐不遮身。
中原百岁无争战,免荷干戈敢怨贫。
”被鲁迅称为“中国第一部讽刺小说”的作者吴敬梓(1701—1754),近代著名思想家、最早“睁眼看世界”的《海国图志》的作者魏源,都曾长年客居金陵,也对他们喜爱的古都山水寄兴抒怀;取材或立意比较独到的,还有诗人谈允谦的《登报恩寺塔》和汪懋麟的《秦淮灯船歌》。
前者为曾被西方人目为“世界第七大奇迹”、后来毁于兵火的明代壮丽建筑“留影”:后者为自古闻名,今日又声摇影绰的“秦淮灯船甲天下”绘象。
难能可贵的是《秦淮灯船歌》“预警”式的主题。
作者在极言笙歌画舫之欢、灯火繁华之盛以后,没有忘记用骄奢淫逸而导致败亡的历史教训来提醒当世。
自唐宋以来中国诗人笔下的“金陵情结”,似乎已从例行的一般性的“怀古伤今”,推进到越来越紧迫、越来越严酷的现实层面:“世人忽忽无远忧,悲歌拔剑地空斫”——延续了千百年的帝都之夜的“富贵熏天”,已快要到它“灯尽油干”的时辰!晚清诗人赵函一首义愤填膺的长诗《哀金陵》中,记录了英国炮舰对古老中国的“野蛮访问”,将披着文明外衣、气焰嚣张的西洋海盗和“主和不主战”、丑态毕露的“大府”要员们的嘴脸刻画得活灵活现。
浙江省A9协作体2024_2025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期中联考试题
浙江省A9协作体2024-2025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期中联考试题考生须知:1.本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2.答题前,在答题卷指定区域填写班级、姓名、考场号、座位号及准考证号并填涂相应数字。
3.全部答案必需写在答题卷上,写在试卷上无效。
4.考试结束后,只需上交答题卷。
一、语言文字运用(共32分)1.下列加点字的读音有误的一项是()(3分)A.炽.(chì)热俯瞰.(kàn)滂.(pāng)沱跌宕.(dàng)起伏B.脊.(jǐ)梁山芋.(yù)籼.(xiān)稻超负荷.(hé)C.踌躇.(chú)寥.(liáo)廓创.(chuāng)伤窸窸窣.(sū)窣D.饥馑.(jǐn)亲昵.(nì)戛.(jiá)然而止刻骨铭.(míng)心2.下列各句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3分)A.请将你的脂膏,不息地流向人间,培出慰籍的花儿,结成欢乐的果子!B.《站在地球边上放号》赞美了摧毁旧世界、创建新生活的雄强之力,体现了五四所焕发的自由宏阔、雄奇奔放的气慨。
C.古老的群山最终被感动得战栗了,它发出嘹亮低沉的回音,和她们共同欢呼着。
D.大家都建议钟扬呆在帐蓬里,他却说:“我最清晰植物的状况,我不去的话,你们更难找。
你们能爬,我也能爬。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运用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在鉴赏时,我们要体会诗歌的章法、韵律,细致揣摩..诗的意象。
B.只要探究出其中规律,就肯定能培育出人工杂交稻,也就肯定能把这种优势应用到生产上,从而..大幅度提高水稻的产量。
C.将一门技术驾驭到炉火纯青....,这当然是工匠精神,但工匠精神的内涵远不限于此。
D.登上仰慕已久的泰山,同学们眼界大开。
他们一会儿俯瞰脚下的云雾松柏,一会儿举目仰视远处的落日归鸟,指引江山....,心潮澎湃。
4.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的运用有误的一项是()(3分)A.他身材高大,头发乌黑,说一口美丽的北京话。
复习资料:中国古代文学史的名词解释论述题(本人总结的,考试时很有用哦!)
复习资料:中国古代文学史的名词解释论述题(本人总结的,考试时很有用哦!)第六章建安文学一、名词解释1、三曹:汉魏间曹操、曹丕、曹植三父子的并称。
他们以显赫的政治地位与杰出的文学才能著称于世。
他们在诗歌中抒写自己的政治抱负和乱离的社会场景,悲歌慷慨,是汉魏风骨的代表诗人,在五言诗歌发展史上处于承先启后的重要地位。
曹植被誉为“建安之杰”。
2、建安七子:指东汉建安年间孔融、陈琳、王粲、徐干、阮瑀、应瑒、刘桢等七位文学家的并称。
他们均以诗文显赫当世,是曹魏文学集团核心成员,与三曹同为建安时代的重要作家。
其中以王粲、刘桢成就最高。
3、建安风骨:是对建安文学风格的形象概括。
建安是汉献帝的年号。
当时有不少作品反映了乱离的社会现实,表达了统一天下的愿望和对理想生活的追求。
其诗歌情调慷慨悲凉,语言刚健爽朗。
后人把建安诗歌的成就称为“建安风骨”。
4、《悲愤诗》:诗歌篇名。
汉魏间著名女诗人蔡琰的代表作品,相传有骚体与五言体二首。
其中五言体较可信。
全诗五百四十字,自述在汉末动乱中的不幸遭遇,反映了整个汉末动乱时期广大人民,特别是妇女的共同命运,具有典型意义。
全诗叙事波澜曲折,抒情如泣如诉,有强烈的感染力。
二、论述题1、建安时期有哪些著名的诗人?他们的诗歌创作有何共同特征?参考答案:建安时期著名的诗人有“三曹”(曹操、曹丕和曹植)、“七子”(孔融、陈琳、王粲、徐干、阮瑀、应瑒、刘桢)和女诗人蔡琰。
其诗歌创作的共同特征是:都致力于五言诗的创作,表现了乱离的社会现实,表现了统一天下的愿望和积极进取的理想精神,情调慷慨激昂,语言刚健爽朗,“并志深而笔长,故梗概而多气”,形成所谓“建安风骨”。
2、试析“三曹”诗歌风格的差异?参考答案:曹操的诗歌富有抒情化、个性化特色,充满积极进取的精神,语言古朴苍劲,风格悲凉慷慨、雄健沉郁。
曹丕的诗多写游子思妇题材,兼有年命之悲和行乐之情,充满乱离时代的哀怨之音,诗风清丽哀婉。
曹植是第一个大力写作五言诗的作家,其诗歌加强了抒情化色彩;描写细致,善用比喻,增强了形象性和生动性;词藻丰富华美,讲究对偶、炼字,语言绮丽而自然,韵律、色调和谐;讲究谋篇布局。
冯琦诗歌的艺术特色
冯琦(1559—1609),字用韫,号琢庵,山东邹平人。
明隆庆五年(1571)举人,明年登进士。
万历丙戌(1586)改庶吉士,散馆授编修。
历官至户部尚书。
卒赠太子太保,谥文敏。
冯琦学有本原,才思敏捷,诗文俱佳。
著有《冯文敏公集》二十六卷,《四库总目》行于世。
关于冯琦诗歌的艺术特色,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理解:
1. 才思敏捷,诗文俱佳:冯琦的诗歌作品常常展现出其敏捷的才思和深厚的文化底蕴,他的诗歌语言优美、典雅,表现出了他对文学的深厚造诣。
2. 直抒胸臆,意境深远:冯琦的诗歌作品常常直抒胸臆,表达了作者对人生、社会和自然的深刻感悟和思考。
同时,他的诗歌也善于营造深远的意境,使读者能够深入其境,感受到作者的情感和思想。
3. 多样化的表现手法:冯琦的诗歌作品表现手法多样化,既能够运用传统的比兴、象征等手法,也能够运用现代的意象、隐喻等手法,使得其诗歌作品更加丰富多彩。
4. 贴近生活,富有感染力:冯琦的诗歌作品内容贴近生活,关注社会现实,展现出了他对生活的热爱和对人民的关怀。
同时,他的诗歌作品也富有感染力,能够引起读者的共鸣和思考。
总的来说,冯琦的诗歌作品展现出了其深厚的文化底蕴、敏捷的才思和多样化的表现手法,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和文化意义。
艾青诗集《火把》赏析
艾青《火把》赏析《火把》赏析在《火把》中,艾青主要描写了唐尼这一女性形象,展现了她在火把游行夜思想情感的变化。
对这首诗,当时人们的反应不一,有肯定的,也有批评的。
批评的目标多指向诗中唐尼的爱情经历,其中,壁岩的批评较引人注目,艾青为此还专门予以了回应。
在《评艾青的〈火把〉》中,壁岩批评了《火把》以女性对于革命与恋爱的选择为主题,他认为应该先革命后恋爱,或取革命舍恋爱,因为恋爱是妨害革命的。
艾青则认为革命与恋爱可以统一起来,硬要强调“先革命后恋爱”或“要革命舍恋爱”,才是机械论和形式论的看法。
而朱自清在谈到这首诗时,说道:“这篇诗描写火把游行,正是大众的力量的表现,而以恋爱的故事结尾,在结构上也许欠匀称些。
可是指示私生活的公众化一个倾向,而又不至于公式化,却是值得特别注意的。
”朱自清认为《火把》对爱情的书写在私人化与公众化之间恰到好处,肯定了《火把》的爱情书写。
《火把》对唐尼和李茵两个女青年,在一次火炬游行中的不同的表现和心理状态以及唐尼最后的转变,作了生动的描写。
李茵经历过实际斗争考验,思想情绪坚定。
作者在描写了唐尼这一女性形象,展现了她在火把游行夜思想情感的变化。
诗中的故事情节并不复杂,简洁而隽永的对话,使诗的情调显得格外爽朗,每一行诗都有弦外音,都切入生活和人物的心灵深处。
《火把》用梵高那样的粗犷而灼烈的浓笔,为我们绘出一幅真实的历史情境。
让我们直到今天仍有置身其中的感觉。
《火把》在国统区的文艺界和广大青年知识分子中引起了强烈的反响,使一些动摇在光明与黑暗中间的男女青年受到了深深的感动和冲击。
朱自清在《抗战与诗》一文中,对《火把》给以很高的评价:“这篇诗描写火把游行,正是大众力量的表现,而以恋爱的故事结尾,在结构上也许匀称些。
可是指示私生活的公众化一个倾向,而不至于公式化,却是值得特别注意的。
”(以上仅代表小编个人观点)艾青《火把》的写作背景《火把》是艾青离开桂林后在湖南新安等待去重庆的日子里写的,时间是1940年5月1日至4日,千行长诗一气呵成。
论柯雷对当代新诗史研究的一种方法——以《精神与金钱时代的中国诗歌》为例
Y O U T H历史是多维的,对任何一个研究者来说,如何重返历史现场,还原其全貌,都具有很大的挑战性,怎样在对历史的书写中准确地描绘出这样一个多面体,这对书写角度的多样和配合提出了要求。
柯雷在《精神与金钱时代的中国诗歌——从1980年代到21世纪初》这本书中,以20世纪80年代到21世纪初这一时段为目标进行评述的时候,一边将文学置于社会文化的大圈之内,一边加之以文本细读,进行个案分析。
文学社会学的运用为研究者带来了开阔的视野,目光精准地开启“上帝视角”,从外部分析作者与作品的生成和影响,定位其历史位置,而文本细读则向文本内部挖掘,细化到一个字、一个读音、一个标点,解读作为文学作品本身的构建。
这两种方法结合了整体与局部,既有宏观的展望,也有细节的把握,能够较好地增加观测的深度和广度,接近历史当时的现场。
当然,这种研究方法在带来便利的同时,也产生了一些问题。
一对文本细读对象的选择关系到对一个时代特色点的呈现,这其中包括对诗人的选择和文本的选择。
在本书中,柯雷基本上以民间、知识、下半身的大分法来勾勒20世纪80年代到21世纪初的诗歌,他重视对既有的、被忽视的文本的重新打捞。
且不谈沈浩波与尹丽川,他们或多或少曾在其他研究者那里被提到过,仅仅是从媒介的角度,将颜骏塑造为一个典型也颇有创意。
在对诗歌的解读上,柯雷善于发掘细节,不管是语言、结构,还是诗意,都仿佛付诸一番CT 检查后,再加以解剖,务必详尽透彻,但就文本列举论柯雷对当代新诗史研究的一种方法——以《精神与金钱时代的中国诗歌》为例胡清华青春锐评的数量来看,显然不能说是充分的。
比如,在第四章《精神高于物质,物质高于激情》中,从不同角度对《致敬》进行细读。
在第七章研究孙文波时,柯雷对《节目单》的分析颇为深入,可以说具有文学文本意义上的深度,但以一组诗来概括孙文波的创作似乎有些单薄,也有些以偏概全:这之中是否还有其他可能性存在?当然,如果说张若虚有一首《春江花月夜》便足矣,以此来证明,文本数量的问题尚有回环的余地,那么,对代表性诗人的列举的缺失定然会对整体造成损伤。
湖北省“宜荆荆恩”2025届高三9月起点考试语文试卷及答案解析
湖北省“宜荆荆恩”2025届高三9月起点考试语文试卷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花是春天的象征,花的盛开意味着春天的到来。
然而,日渐发展的城市,与纯真的大自然有了一层淡淡隔膜。
都城内的诗人,未必能第一时间感知春天降临,反倒要经由卖花者的活动来获得春天降临的真实感。
陈师道《和谢公定雨行逢卖花》云:“逢花驻马尚多情,天不违人旋作晴。
不使近诗增纸价,得知春入凤凰城。
”春天来到都城的讯息,是经由被卖的花朵传递到诗人那里的。
对于都城之内的诗人而言,卖花不只是单纯的商业活动,还是春日风物的真实载体。
以卖花书写春日风物,成为城市尤其是都城诗人的常见手法。
“京师巷陌新晴后,卖得风流更一般”(林逋《杏花》),“三月名园草色青,梦回犹听卖花声”(赵葵《柳花》),“海棠阴浅日黄昏……卖花声过忽开门”(吕夏卿《春阴》),等等,这样的诗句实在不胜枚举。
卖花给人带来的不只是视觉的享受,还有听觉上的独特美感。
《东京梦华录》的“卖花者以马头竹篮铺排,歌叫之声,清奇可听”,就是真实写照。
叫卖是宋代城市发展起来的特色。
自北宋开封时就已如此,南宋亦仿照北宋。
叫卖声甚至演化为专门的技艺。
耐得翁《都城纪胜》“瓦舍众伎”条称:“叫声,自京师起撰,因市井诸色歌吟卖物之声,采合宫调而成也。
”卖花声的存在,从听觉上也给予文人一种新鲜的刺激。
这类卖花声通常来自流动性的商贩。
正所谓“帝城只卖担头枝”,都城内流动性的卖花者极多。
这类花贩所卖之花,多为朵花、把花,不会是大型盆栽和花窠。
轻巧的货品,让卖花人可以轻松穿越街巷,以叫卖声招揽客人。
声音具有穿透性,就算隔着高墙,也能由户外传播到室内。
街巷的错落,又增加了卖花声的幽深感,卖花声的响起与远去,都牵动着居室内的听者。
这让深处居室之内的文人获得了一种新的感受外界的方式,不必看到花担上五颜六色的花朵,只凭耳中传来的叫卖声,就能感知时令的变化和城市节奏的展开。
2022届武昌区高三年级五月调考语文答案
2022届武昌区高三年级五月调考语文答案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我们的祖国是一个诗的国度,我们的人民军队也是一个诗的军队。
诗随征途吟,歌伴战斗唱。
一个农村热血青年,1976年入伍,走进中国人民解放军的行列。
从南疆的“猫耳洞”,到北国的“地窨子”;从京城军事首脑机关到晋北塞上的“战神劲旅”,从“大漠孤烟直”的乌海地区,到林海雪原的呼伦贝尔……这就是马誉炜的军旅之路,这就是一个当代军人诗的轨迹。
《诗意军旅》,是他从戎30余年的短诗选集。
诗意与军旅同行,这也应了宋代杨万里的一句名言:“闭门觅句非诗法,只是征行自有诗。
”《诗意军旅》中凝聚着战士的忠、孝、爱。
忠——忠于人民忠于党,这是人民军队的惟一宗旨和不变的军魂。
作者入伍笫一首诗《从军》就写道:“今朝踏上从戎路,男儿有志当报国。
”《从军三十周年赋》:“转战南北三十载/四海为家无怨忧/卫国戍边洒血汗/甘愿奉献壮志酬。
”“黄河故道日西斜/大漠绵绵沙如雪/从军何惧走边关/志在西部建功业”(《西行诗》之二)。
忠,是军人道德规范的核心,忠于职守,才能“精忠报国”。
孝——孝敬父母,孝老敬亲。
在《诗意军旅》中,孝敬父母的诗就有20多首。
马誉炜出生在河北景县一个普通干部家庭,从1976年入伍时写的诗《不忘妈妈的嘱托》,到2006年母亲去世,他在呼伦贝尔写下《哭娘》:“盼到阳春月/未料噩耗截/北疆隆冬长/泪眼空对雪。
”前后相隔30年,马誉炜转战南北,卫国戍边,但他一直生活、工作在父母的目光里,父亲去世后的每年清明节,誉纬都以诗句寄托哀思:“清明时节雨纷纷/入土为安辞故人/亲吻遗骨悲泪落/西行仍需父鼓劲。
”清明祭父仍不忘化悲痛为力量。
在战士心目中,忠孝是叠合在一起的。
自古说“忠孝不能两全”,人民战士却要将忠孝担在双肩。
爱——爱人民的生命、财产、爱子女、爱士兵。
铁马金戈的战斗生活,铸造了人民战士的骁勇雄风。
诗火炽燃熔铸华章——试评诗集《紫金花》和冯亦同的文学成就
诗火炽燃熔铸华章——试评诗集《紫金花》和冯亦同的文学
成就
单汝鹏
【期刊名称】《临沧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年(卷),期】2008(017)004
【摘要】从中国古代文论中筛选出来的“块垒”(情结),作为人的情意本体的凝聚物,已成为文学创作活动的真正的出发点,是文学创作全过程的动力机制。
“块垒”(情结)的抒发,还需要以娴熟地掌握文学艺术的创作规律和表现手法为必要条件。
基于此,文章对冯亦同的新诗集《紫金花》作了深入而精辟的评析;同时,对他的全部文学成就和组织文学活动,也予以理论概括和评述,从而进一步阐明了人品与文品(诗品)之间的密切关系,并明确地指出,优秀作品成功的关键,在于不断地提升作家(诗人)的人品精神境界和艺术修养水平。
【总页数】3页(P1-3)
【作者】单汝鹏
【作者单位】三江大学文学院,江苏南京210003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I206.2
【相关文献】
1.赞冯亦同的《紫金花》 [J], 单汝鹏
2.诗具史笔史蕴诗心——评刘国安的古体诗集《诗忆六十年》 [J], 刘涛
3.诗火炽燃熔铸华章——试评诗集《紫金花》和冯亦同的文学成就 [J], 单汝鹏
4.中流抒情诗的对称美——评诗集《枫叶》《北国诗絮》 [J], 徐景波
5.倾听灵魂的颤抖──评冯晏的诗集《原野的秘密》 [J], 甘雨泽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浅谈诗火炽燃 熔铸华章――试评诗集《紫金花》和冯亦同的文学成就
浅谈诗火炽燃熔铸华章――试评诗集《紫金花》和冯亦同的文学成就论文关键词:“块垒”《情结》文学创作规律和表现手法人品精神境界艺术修养水平论文摘要:从中国古代文论中筛选出来的“块垒”《情结》,作为人的情意本体的凝聚物,已成为文学创作活动的真正的出发点,是文学创作全过程的动力机制。
“块垒”《情结》的抒发,还需要以娴熟地掌握文学艺术的创作规律和表现手法为必要条件。
基于此,文章对冯亦同的新诗集《紫金花》作了深入而精辟的评析;同时,对他的全部文学成就和组织文学活动,也予以理论概括和评述,从而进一步阐明了人品与文品《诗品》之间的密切关系,并明确地指出,优秀作品成功的关键,在于不断地提升作家《诗人》的人品精神境界和艺术修养水乎。
早在1995年2月,“诗国忠臣”、老诗人高加索生前把诗人冯亦同喻为“一把火”,“在生活矿藏中聚焦,在情感喷井上点燃”,“有了火的热烈,火的光焰”,这种特殊的“光热效应”熔铸成激情澎湃,立意高远,构思精巧,韵味隽永的大量诗篇。
近日由新华报业图书出版中心和大众文艺出版社出版的新诗集《紫金花》,是冯亦同的第三本诗集,是其代表作。
诗集由四辑组成:“雪落金陵”选诗36首;“行吟的云”选诗14首:“图像抒情诗”选诗12首:“重读长征”选诗18首。
他精心选入的80首作品,充满了崇高美的情趣和新时代的旋律,彰显了南京丰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和精神文明内涵,以及诗人意象新颖.意境亮丽,气势高扬.诗情骀荡的艺术风格。
2007年11月18日在南京市文联剧场举行的题为“春天的交响”的冯亦同诗歌作品朗诵会上,著名老诗人丁芒对《紫金花》首发即席赋诗赞之:“胸中万朵紫金花,洒向金陵一望霞。
想是江淹梦里笔,仙人今又送冯家。
”丁先生风趣地引用了南朝诗人江淹在金陵“梦失彩笔”的典故,激励当今诗坛同仁为南京日新月异的变化和祖国改革开放的成就纵情高歌!诗集之所以题名为《紫金花》,是因为此诗获2003年《南京,我心中的城》征诗大赛特别奖。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诗火炽燃熔铸华章——试评诗集《紫金花》和冯亦同的文学成就(一)
论文关键词:“块垒”《情结》文学创作规律和表现手法人品精神境界艺术修养水平
论文摘要:从中国古代文论中筛选出来的“块垒”《情结》,作为人的情意本体的凝聚物,已成为文学创作活动的真正的出发点,是文学创作全过程的动力机制。
“块垒”《情结》的抒发,还需要以娴熟地掌握文学艺术的创作规律和表现手法为必要条件。
基于此,文章对冯亦同的新诗集《紫金花》作了深入而精辟的评析;同时,对他的全部文学成就和组织文学活动,也予以理论概括和评述,从而进一步阐明了人品与文品《诗品》之间的密切关系,并明确地指出,优秀作品成功的关键,在于不断地提升作家《诗人》的人品精神境界和艺术修养水乎。
早在1995年2月,“诗国忠臣”、老诗人高加索生前把诗人冯亦同喻为“一把火”,“在生活矿藏中聚焦,在情感喷井上点燃”,“有了火的热烈,火的光焰”,这种特殊的“光热效应”熔铸成激情澎湃,立意高远,构思精巧,韵味隽永的大量诗篇。
近日由新华报业图书出版中心和大众文艺出版社出版的新诗集《紫金花》,是冯亦同的第三本诗集,是其代表作。
诗集由四辑组成:“雪落金陵”选诗36首;“行吟的云”选诗14首:“图像抒情诗”选诗12首:“重读长征”选诗18首。
他精心选入的80首作品,充满了崇高美的情趣和新时代的旋律,彰显了南京丰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和精神文明内涵,以及诗人意象新颖.意境亮丽,气势高扬.诗情骀荡的艺术风格。
2007年11月18日在南京市文联剧场举行的题为“春天的交响”的冯亦同诗歌作品朗诵会上,著名老诗人丁芒对《紫金花》首发即席赋诗赞之:“胸中万朵紫金花,洒向金陵一望霞。
想是江淹梦里笔,仙人今又送冯家。
”丁先生风趣地引用了南朝诗人江淹在金陵“梦失彩笔”的典故,激励当今诗坛同仁为南京日新月异的变化和祖国改革开放的成就纵情高歌!
诗集之所以题名为《紫金花》,是因为此诗获2003年《南京,我心中的城》征诗大赛特别奖。
1939年春,一名日本军医在饱受屠城之灾的南京焦土废墟上看到一种不知名的紫色小花《俗称“二月兰”》,颇受震撼。
他将花籽带回日本,经过数十年大力栽培推广,这种被他命名为“紫金花”的草花茁壮成长,开遍东瀛。
诗人庄重热诚、情怀奔放地赞叹了“古城墙下的二月兰/朱雀桥边的野草花/当红梅遭凌辱、雪松被虐杀/是你,不屈的根须/托起寒夜里坠落的星光/引爆无数紫色的焰火/焚烧冷漠,驱赶黑暗……”“二月兰”这种生命力极强,开得盎然,蓝得高贵的金陵小花,在当年腥风血雨中挺身而出,顽强地展现出我们伟大的中华民族不屈不挠的战斗精神!这首构思奇妙,立意旨深的短诗,一经问世,好评如潮,被美籍华人诗家非马称赞为“激动人心的好诗!”
通览诗集,从《紫金花》到《碑顶上的思絮》、《梅园浮雕》、《永恒的微笑》、《回归的彩虹》、《重读长征》等等一系列题材重大、蕴涵丰厚、意象鲜明,具有历史和现实意义的诗作上,我们真切地感受到诗人对祖国、人民火热的情愫中的一颗挚爱与眷恋的赤子之心。
正如现代文学研究专家王盛先生在《读他半世纪·亦同其人其诗》中所言:“越读亦同的诗,你就会越感到那对于祖国、人民、时代、生活以及对灿烂的民族历史文化的深厚的挚爱和忠诚,是如此清晰地贯穿在他的诗行里。
”此论切中肯綮。
这是诗集中精品连珠,具有熠熠生辉耀人双眸的艺术理性光彩的根本所在。
艺术理性光彩的产生,源于诗人的云水襟怀。
清代学者叶燮云:“诗之基,其人之胸襟也。
”清代诗论家沈德潜进而强调:“有第一等襟抱,第一等学识.斯有第一等真诗。
”。
确是一语中的。
所谓胸襟或胸抱者,用美学观点审视,乃诗人胸中之“块垒”《情结》也,即深藏于心底的浓厚情感。
作家《诗人》长期在五彩缤纷的社会生活中感受、感知和感悟的积累过程中,在赤子之心导引下,逐渐形成独特的认知状态——块垒《情结》。
“我国古人所说的‘块垒’作为人对于人生感悟的郁结状态,作为人的情意本质的凝聚物,事实上是人类所有文学活动的根基和出发点。
”。
“在整个文学创作过程中,块垒不仅是引动灵感的背景、创作的原动力,而且是构织意象的贯穿线。
”。
块垒《情结》在作家《诗人》心中既经形成之后,当遇到合适的条件而被激活时,便会出现一种灵感状态,成为萦绕心头
的情感牵连,导致具有生命力的浮想联翩的核心审美意象,生发《虚构》出一个美妙完整的艺术世界,叩击著作家《诗人》的心扉,形成胶着的创作状态,恰如唐代诗人刘禹锡描绘的“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由此可见,人品与文《诗》品之间有着血肉相连的密切关系。
近代文学理论家刘熙载在评论诗作时就明确地指出:“诗品出于人品”。
言简意赅,发人深思。
研究中外古今文学史,就能发现作家《诗人》从块垒《情结》积聚到灵感爆发的创作规律:“长期积累,偶然得之。
”清代学者袁守定在《占毕丛谈·谈文》中所说:“得之在俄顷,积之在平日。
”周恩来也曾扼要地指出:“好作品的产生,可以是偶然得之,但是这种偶然得之是建筑在长期的生活和修养基础上的,这也是偶然性与必然性的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