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探索之路

合集下载

第二节 探索之路(初中 物理教案)

第二节  探索之路(初中 物理教案)

第二节探索之路【教学目标】1、了解古人对神奇现象的探究。

2、了解物理学发展的几个重要阶段。

3、知道自然是神奇的,人们的探索历程则是漫长的、曲折并富有意义的。

【重点难点】了解探索之路【课时】1课时【教具】录像【教法】阅读、讲解、讨论【课型】新授课【教学过程】一.复习举些身边的物理现象二.新课引入物理学在人类社会的发展中有很重要的作用,特别是在近代和现代,近代每一次的工业革命都是物理学的突破。

从蒸汽机到电的产生,再到信息技术的出现,物理学的研究上出现重大的突破。

人类对科学的探索是永无止境的。

三.新课1、古文明中的科学思索看图1-14---图1-18及说明,了解古文明我国古代文明:我国四大发明中,印刷术、火药、指南针“曾改变了整个世界的面貌和事物的状况,第一种在文学上,第二种在战争中,第三种在航海上,从那里接着产生无数的变化,变化如此之大,以致没有一个帝国,没有一个学派……能比这三种发明,对人类事业产生更大的力量和影响。

2、物理学的进步之阶看图1-19---图1-22 及说明,了解四位科学家的贡献从蒸汽机到核能发电:17-18世纪,由于工业生产的需要和力学、热学的发展,促进了蒸汽机的研制。

蒸汽机的出现,导致了第一次工业革命,使人类由手工业生产走向大规模机器生产,人类生活面貌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到19世纪,由于法拉第、麦克斯韦等科学家在电与磁方面作出的巨大贡献,人类产生了电能,并制造了各种电气设备,人类社会进入了应用电能的时代。

21世纪,人们对原子结构的认识日益深入,开始利用核能发电。

物理与高新技术:现代,随着人们对物质结构的进一步认识,促进了信息技术、现代交通技术、电脑、纳米技术空间技术的发展。

一个崭新的智能化、信息化的高新技术时代正在迎接着我们。

四.小结(略)五.布置作业:1.阅读课文2.谈谈人类对自然探索的认识。

【板书设计】§1-2 探索之路1、古文明中的科学思索2、物理学的进步之阶。

打开物理世界的大门第二节探索之路》教案

打开物理世界的大门第二节探索之路》教案

打开物理世界的大门第二节探索之路》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我们将深入学习教材第二章“物理学的发展历程”中的第一节“探索之路”。

内容主要包括:回顾物理学发展的重要历程,介绍物理学家在探索自然规律过程中的重要发现,以及这些发现对科学进步和人类生活产生的深远影响。

二、教学目标1. 了解物理学发展的重要历程,认识物理学家在探索自然规律过程中的贡献。

2. 理解物理概念和定律的形成过程,培养科学思维和探索精神。

3. 激发学生对物理学科的兴趣,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理解物理学家在探索过程中的思维方法和科学精神。

教学重点:掌握物理学发展的重要历程,了解物理学家的重要发现。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实物模型、实验器材。

2. 学具:笔记本、教材、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一张宇宙星空的图片,引导学生思考人类在探索宇宙和自然规律的过程中的艰辛与成就。

2. 新课导入:回顾上节课内容,引入本节课主题——探索之路。

3. 内容讲解:a. 介绍古希腊时期阿基米德、欧几里得等人的贡献。

b. 讲解牛顿三大定律的发现过程及其意义。

c. 简述电磁学、相对论等物理学分支的发展历程。

4. 实践情景引入:分组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了解的物理学家及其贡献。

5. 例题讲解:以牛顿第一定律为例,讲解物体运动状态改变的原因。

6. 随堂练习:让学生根据所学知识,分析生活中常见的物理现象。

六、板书设计1. 板书探索之路2. 主要内容:a. 古希腊时期的物理学b. 牛顿三大定律c. 电磁学、相对论等物理学分支的发展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a. 列举你所了解的物理学家及其贡献。

b. 解释牛顿第一定律,并举例说明。

2. 答案:a. 例:阿基米德(古希腊),发现了浮力定律、螺旋式抽水机等。

b. 略。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物理学发展历程,引导学生了解物理学家在探索自然规律过程中的贡献,培养了学生的科学思维和探索精神。

第二节_探索之路_上课 2

第二节_探索之路_上课 2

物理学发展的三阶段
• 第一阶段:自然科学先驱哥白尼冲击托勒 密体系,经典力学和实验物理学先驱伽利 略用望远镜观察天空,其观察数据进一步 支持了哥白尼的理论。 • 第二阶段:牛顿在前人的基础上构建了经 典力学体系。 • 第三阶段:现代物理的产生和发展,该阶 段的主要突破是爱因斯坦的相对论和波尔 等人的量子论。
“雷电”是由电力造成。这是一项非 常危险的实验,事实上,同时期有其 他科学家进行类似的实验时被电击死 亡。富兰克林发明了避雷针
居里夫人
居里夫人是历史上第一个获得
两项诺贝尔奖的人,而且是仅 有的两个在不同的领域获得诺 贝尔奖的人之一
居里夫人的发现
由于他们在放射性上的发现和研究,居里夫妇和亨利·贝克勒尔(Henri Becquerel)共同分享了1903年的诺贝尔物理学奖,居里夫人也因此成为
三、地球不是宇宙的中心
太阳才是宇宙的中心,地球和行星都以圆形轨道绕太阳运转,但是圆形 轨道不以太阳为圆心;因为通过观察行星在天空中的移动速率,并不是 等速率的。 四、太阳由西向东运行,星星则向相反方向运行 因为地球以圆形轨道绕着太阳运转,看起来太阳在星空中的移动方向是 由西向东;反之,星星则以由东向西的方向移动。和我们今天观察的现 象吻合。

史蒂芬.霍金1942年1月8日 出生于英国的牛津,这是一 个特殊的日子,现代科学的 奠基人伽利略正是逝世于 300年前的同一天。霍金在 牛津大学毕业后即到剑桥大 学读研究生,这时他被诊断 患了“卢伽雷病”,不久, 就完全瘫痪了。1985年,霍 金又因肺炎进行了穿气管手 术,此后,他完全不能说话, 依靠安装在轮椅上的一个小 对话机和语言合成器与人进 行交谈;看书必须依赖一种 翻书页的机器,读文献时需 要请人将每一页都摊在大桌 子上,然后他驱动轮椅如蚕 吃桑叶般地逐页阅读…

第二节《探索之路》教案(沪科版初二)

第二节《探索之路》教案(沪科版初二)

第二节《探索之路》教案(沪科版初二)教学目标:1、了解古人对奇异现象的探究。

2、了解物理学进展的几个重要时期。

3、明白自然是奇异的,人们的探究历程那么是漫长、曲折并富有意义的。

4、明白科学研究方法、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培养学生创新意识。

教学重点:1、物理学进展的几个重要时期。

2、科学研究方法、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培养学生创新意识。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讲故事法、阅读法。

教学过程:一、古文明中的科学摸索讲述:自然界、日常生活中有许多奇异,面对奇异,人们感到迷茫、好奇、敬畏,人们渴求去探究。

远古的先人们早就开始思索自然界的奇异现象,而那些能直截了当刺激感官〔如眼睛和耳朵〕的奇异现象那么最能引起他们的注意。

1、象形文字〔1〕甲骨文〝声殳〞的构成边写边讲解:〝声殳〞看起来是一块专门大的斜面石头和一只拿着结实木槌的手,这只手正拿着木槌欲敲打石块,古人专门早就明白声音与碰击有关。

〔2〕纳西族东巴象形文字〝晒干〞先让学生分析,后讲述:字的上部为发出光线的太阳,字的中部为被蒸发的水气,字的下部那么为大地。

该字的意思为日光照耀大地,使地面的水蒸发,以便达到晒干。

又如日出、日落。

2、古人设想的宇宙模样让学生看图,并阅读有关内容。

3、世界各地的文物古迹:雕刻玉版、石头阵先让学生看图、阅读文字,然后向学生介绍〝英格兰的石头阵〞。

英国西南部的〝魔圈〞石头阵〔又称巨石阵〕,被一些考古学者认为是人类现存最早的天文观看台之一。

它大约建立公元前3000年到公元前2500年左右,全部工程连续数千年之久。

1960年,天文学家杰拉德·霍金斯借助运算机发觉:在夏至这天,从英格兰石头阵圆圈中心观看时,刚刚升起的太阳必将从远离中心的一块〝巨石脚跟〞上射出来。

而在其他重要节令、生活,太阳、月亮升起和落下的方向也同样与另外的巨石一一对准成一条直线。

它的外围坑洞能够被用来预报月食。

二、物理学的进步之阶讲述:辉煌的古代文明闪耀着古人模糊的理性之光,也为人们科学地认识世界奠定基础。

第1章第2节探索之路(新教案)-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上册物理(沪科版)

第1章第2节探索之路(新教案)-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上册物理(沪科版)

第1章第2节探索之路(新教案)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上册物理(沪科版)教案:第1章第2节探索之路(新教案)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上册物理(沪科版)一、设计意图本节课的设计方式采用了问题驱动和实验探究相结合的方式,旨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科学思维。

通过让学生自主设计实验、观察现象、分析问题,使他们在实践中掌握物理知识,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活动的目的:1. 让学生了解并掌握探究实验的基本方法和步骤。

2. 培养学生观察现象、分析问题的能力。

3. 使学生掌握摩擦力大小的影响因素,提高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了解摩擦力大小的影响因素,学会用控制变量法研究物理问题。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实验探究,掌握探究实验的基本方法和步骤。

3.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提高学生对物理学习的兴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摩擦力大小的影响因素,探究实验的基本方法和步骤。

难点:如何运用控制变量法研究摩擦力大小的影响因素。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滑轮组、弹簧测力计、木块、毛巾、粗布、铅笔。

学具:实验记录表、测量工具。

五、活动过程1. 导入:讲述一个关于摩擦力的生活实例,如自行车刹车,引发学生对摩擦力的兴趣。

2. 探究实验一:摩擦力与接触面积的关系(1)分组讨论:设计实验步骤,确定实验方案。

(2)实验操作:将木块放在水平桌面上,用弹簧测力计匀速拉动木块,记录测力计示数。

(3)数据处理:分析接触面积对摩擦力的影响。

3. 探究实验二:摩擦力与压力的关系(1)分组讨论:设计实验步骤,确定实验方案。

(2)实验操作:将木块放在水平桌面上,用弹簧测力计匀速拉动木块,改变木块上的重物,记录测力计示数。

(3)数据处理:分析压力对摩擦力的影响。

4. 探究实验三:摩擦力与接触面粗糙程度的关系(1)分组讨论:设计实验步骤,确定实验方案。

(2)实验操作:将木块放在水平桌面上,用弹簧测力计匀速拉动木块,分别在毛巾、粗布上进行实验,记录测力计示数。

第二节 探索之路

第二节  探索之路

伽利略的发现

一六一零年,伽利略发现木星有环绕着它运转 的行星。在九月,他就投入观察工作。这期间, 他完成了一本名为<<星宿使者>>的书,记载伽 利略在天文学方面的发現:他发现月亮的表面 是凹凸不平的、木星有四颗行星、金星像月亮 一样有盈亏的现象,和银河系擁有无数的星球。
富兰克林的简介
1752年,富兰克林进行了一 项著名的实验:在雷暴下放 风筝,示范证明“雷电”是 由电力造成。这是一项非常 危险的试验,事实上,同时 期有其他科学家进行类似的 实验时被电殛死亡。富兰克 林发明了避雷针
安徽凌家 滩出土的 距今约 5000年的 雕刻玉版, 是中国人 天圆地方 宇宙观的 早期展现
出现在世 界不同地 方的石头 阵神秘莫 测。有研 究认为其 功能之一 是古人用 于观察天 象的。
物理学中的进步之 阶。。。。。。







哥 白 尼 的 简 介

天文学家哥白尼1473年二月 十九日在波兰北部的桑城出 生。是现代天文学的创始者, 用日心说否定了千年之久的 地心说推动了人类文明的进 程
第二节 探索之路
在 自 然 界 当 中
……
神奇无处不在,面对神奇总有一 种想要了解自然奥秘的渴望,促 使我们去努力探索、坚持不懈
古 文 明 中 的 科 学 探 索

甲骨文
甲 骨 文 图
纳西族东巴象形文字
夹:含杠杆的原理
劈:包含着压强的 物理知识
越:蕴涵了物体 的运动的知识
煮:蕴涵 了水从液 态变化到 气态的物 理知识
牛顿的简介
他奠定了经典物理 学基础。发现了日 月星辰的运转与苹 果下落有某些相似 之处,建立了牛顿 运动三大定律等。

第二节 探索之路

第二节 探索之路
13、He who seize the right moment, is the right man.谁把握机遇,谁就心想事成。2021/8/292021/8/292021/8/292021/8/298/29/2021 14、谁要是自己还没有发展培养和教育好,他就不能发展培养和教育别人。2021年8月29日星期日2021/8/292021/8/292021/8/29 15、一年之计,莫如树谷;十年之计,莫如树木;终身之计,莫如树人。2021年8月2021/8/292021/8/292021/8/298/29/2021 16、教学的目的是培养学生自己学习,自己研究,用自己的头脑来想,用自己的眼睛看,用自己的手来做这种精神。2021/8/292021/8/29August 29, 2021 17、儿童是中心,教育的措施便围绕他们而组织起来。2021/8/292021/8/292021/8/292021/8/29
第一章 打开物理世界的大门
第二节 探索之路
沪科版八年级上册
我从事科学研究的动机,来自一种想 要了解自然奥秘的无法遏制的渴望,而不 是别的什么目的
——爱因斯坦
古代文明中的科学思索…… 甲古文
例如,从甲骨文 “殸”(古代打 击乐器)的结构 可知,古人很早 便知道声音与碰 击有关。
图:甲骨文“殸”,其意为手拿 木槌(字左部)敲打三角形石块 (字右部)产生了声音
这些缘于人们对科技的不断探索
物理学的进步之阶……
著名天文学家、自然 科学先驱哥白尼用“日心 说”否定了影响人类达千 年之久的托勒密的“地心 说”,有力地推动了人类 文明的进程。
经典力学和实验物理学 的先驱伽利略,率先用望远 镜观察天空,由此得到的关 于天体运行的结果支持了哥 白尼的日心说。

第二节 探索之路

第二节 探索之路

第二节探索之路第二节探索之路【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了解古人对神奇现象的探究.2.了解物理学发展的几个重要阶段.二、过程与方法知道自然是神奇的,人们的探索历程则是漫长、曲折并富有意义的.三、情感态度价值观知道科学研究方法、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培养学生创新意识.【教学重点】物理学发展的几个重要阶段.【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等.【教学课时】1课时【巩固复习】教师引导学生复习上一节内容,并讲解学生所做的课后作业,加强学生对知识的巩固.【新课引入】师上节课我们已经知道了在自然中、生活中都有很多神奇.面对神奇,人们感到迷茫、好奇、敬畏,人们渴求去探究.“一种想要了解自然奥秘的无法遏止的渴望”促使世界各民族努力探索、坚持不懈,从茫茫远古延续至今.下面我们一起来了解物理学的探索之路.【进行新课】古文明中的科学思索(1)认识我国古代的文字师远古的先人们早就开始思索自然界的神奇现象了,而那些能直接刺激感官(如眼睛和耳朵)的神奇现象则最能引起他们的注意.从古人的文字和图画中便可看出他们的一些科学思索.之一.它大约建立于公元前3000年到公元前2500年,全部工程延续千年之久.1960年,天文学家杰拉德·霍金斯借助计算机发现:在夏至这天,从英格兰石头阵圆圈中心观察时,刚刚升起的太阳必将从远离中心的一块“巨石脚跟”上射出来.而在其他重要的节令、日子,太阳、月亮升起和落下的方向也同样与另外的巨石一一对准形成一条直线.它的外围坑洞可以被用来预报月食.板书:(一)古文明中的科学思考:象形文字、石头阵等.物理学的进步之阶师灿烂的古代文明闪烁着古人朦胧的理性之光,也为人们科学地认识世界奠定了基础.在物理学发展的漫长历程中,不少前辈作出了卓越贡献.接下来我们了解物理学的进步之阶.学生阅读教材P6~P7页“物理学的进步之阶”,思考物理学发展主要经历了哪几个阶段?学生发言并讨论.师总结并说明:第一阶段:自然科学的真理对错误权威的挑战哥白尼是伟大的波兰天文学家和近代自然科学的先驱.长期以来,托勒密的“地心说”被教会用作天主教的教义基础,在欧洲占统治地位,受到教会保护.哥白尼在长期的天文观测中,意识到地球根本不是宇宙的中心,只是一个绕太阳旋转的普通行星.向教会发出严正的挑战,否定了影响人类达千年之久的托勒密体系,有力地推动了人类文明的进程,使人类对宇宙的认识向前跨越了一大步.伽利略是经典力学和实验物理学的先驱.第一个用望远镜观察天空,观测结果进一步证实了哥白尼的观点是正确的.还不断地向亚里士多德的权威性发起挑战,最早用实验的方法去追求隐藏在事物表象之后的真理.板书:1.自然科学的真理对错误权威的挑战——哥白尼的“日心说”.第二阶段:经典力学体系的建立牛顿是人类历史上的科学巨匠,用牛顿运动三大定律构建了经典物理学体系.在物理学、数学、天文学等方面作出划时代的贡献.诗人波普在牛顿的墓碑上这样形容:“自然和自然的规律,都藏在黑暗的夜空;上帝说‘让牛顿降生’,于是一切变得灿烂光明.”板书:2.牛顿经典力学体系的建立第三阶段:现代物理学的产生和发展爱因斯坦是的相对论冲击了经典的时空观,认为:当物体的运动速度接近光速时,人们所熟悉的空间和时间等概念都会发生变化.如时钟会走得很慢,人将会青春不老,而此时大尺度的宇宙空间像几百万光年也不再是那么遥远.玻尔等人发现微观世界与宏观世界的物理规律有很大的差异,提出了新的理论——量子力学.他们为物理学的发展跨出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一大步.板书:3.现代物理学的产生和发展——爱因斯坦的相对论和玻尔等人的量子力学.【课堂小结】本节课我们了解到古文明中的科学思考,物理学发展的三个阶段,还知道了在科学探究中,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的宝贵.物理学在哥白尼、伽利略、牛顿、爱因斯坦、玻尔等科学巨匠不断的努力下,才有了今天的辉煌.老师相信,经过你们年轻一代的艰辛、努力,物理学将会有更加辉煌的未来.【课后作业】完成练习册中本课时对应的课后作业部分练习.1.引导学生看图阅读,让学生体会到古文明的魅力,以激发学生对科学探究的热爱.2.在“物理学的发展之阶”的学习中,要让学生体会到,物理是一门以观察和实验为基础的学科,要有尊重事实、敢于质疑、勇于探索的精神.第二节探索之路(一)古文明中的科学思索:象形文字、石头阵等(二)物理学的进步之阶1.自然科学的真理对错误权威的挑战——哥白尼的“日心说”.2.牛顿经典力学体系的建立.3.现代物理学的产生和发展——爱因斯坦的相对论和玻尔等人的量子力学.。

沪科版物理八年级全册探索之路 课件

沪科版物理八年级全册探索之路 课件
• 伽利略研究了速度和加速度、重力和自由落体、相对论、惯性、弹丸运动原 理,并从事应用科学和技术的研究,描述了摆的性质和“ 静水平衡”,发明 了温度计和各种军事罗盘,并使用用于天体科学观测的望远镜。他对观测天 文学的贡献包括使用望远镜对金星相位的确认,发现木星的四颗最大卫星, 土星环的观测和黑子的分析。
第一章
八年级物理(HK) 教学课件
打开物理世界的大门
第2节 探索之路
导入新课
讲授新课
课堂小结
随堂训练
导入新课
学习目标 1.了解古人对神奇现象的探究。 2.了解物理学发展的几个重要阶段。 3.知道自然是神奇的,人们的探索历程则是漫长、 曲折并富有意义的。 4.知道科学研究方法、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培养 学生创新意识。
• 在经济学上,牛顿提出金本位制度。
讲授新课 阿尔伯特·爱因斯坦
• 阿尔伯特·爱因斯坦(德语/英语:Albert Einstein;1879年3月14日— 1955年4月18日),出生于德国巴登-符腾堡州乌尔姆市,现代物理学 家。
• 爱因斯坦出生于德国乌尔姆市的一个犹太人家庭(父母均为犹太人) 。1900年毕业于瑞士苏黎世联邦理工学院,入瑞士国籍。1905年,爱 因斯坦获苏黎世大学物理学博士学位,并提出光子假设、成功解释了 光电效应(因此获得1921年诺贝尔物理学奖);同年创立狭义相对论 ,1915年创立广义相对论,1933年移居美国、在普林斯顿高等研究院 任职,1940年加入美国国籍同时保留瑞士国籍。1955年4月18日,爱因 斯坦于美国新泽西州普林斯顿逝世,享年76岁。
讲授新课
探索之路 1.古文明中的科学思索
古人早就开始探索自然界的神奇现象,从古人
的文字和图画便可看出他们对一些科学的思索。

探索之路 PPT(省优)获奖课件

探索之路 PPT(省优)获奖课件

伽 利 略 的 介 绍
伽利略诞生于一五 六四年二月十五日,
他们住在意大利中 西部塔斯坎尼省的 比萨市內。
伽利略的发现

一六一零年,伽利略发现木星有环绕着它运转 的行星。在九月,他就投入观察工作。这期间, 他完成了一本名为<<星宿使者>>的书,记载伽 利略在天文学方面的发現:他发现月亮的表面 是凹凸不平的、木星有四颗行星、金星像月亮 一样有盈亏的现象,和银河系擁有无数的星球。
F
①跟主轴平行的光线,折射后通过焦点;
②通过焦点的光线,折射后跟主轴平行;
③通过光心的光线经过透镜后方向不变。
凸 透 镜 成 像
B`
A
F B
F
A`
①跟主轴平行的光线,折射后通过焦点;
②通过焦点的光线,折射后跟主轴平行;
③通过光心的光线经过透镜后方向不变。
凸 透 镜 成 像
按要求画出光路图
A
F B
爱因斯坦的简介
他认为当物体的运 动速度接近光速时, 人们所熟悉的空间 的时间等概念都会 发生变化。他的贡 献有跨时代的意义
富兰克林的简介
1752年,富兰克林进行了一 项著名的实验:在雷暴下放 风筝,示范证明“雷电”是 由电力造成。这是一项非常 危险的试验,事实上,同时 期有其他科学家进行类似的 实验时被电殛死亡。富兰克 林发明了避雷针
物 距
物距等于2f 小于2f大于f
凹透镜
练习
F
F
①跟主轴平行的光线,折射后通过焦点;

②通过焦点的光线,折射后跟主轴平行;
③通过光心的光线经过透镜后方向不变。
物距大于2f成像规律
成倒立、缩小的实像,像 与物异侧,物距大于像距。 其主要应用在:照像机、 人的眼睛

打开物理世界的大门第二节探索之路》精品教案

打开物理世界的大门第二节探索之路》精品教案

打开物理世界大门第二节探索之路》精品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我们将深入到物理世界,探索《探索之路》这一章节。

具体内容包括力概念、力作用效果、力测量以及力合成与分解。

通过理论与实践结合,让学生初步认识力本质,理解力作用,掌握基本力测量和计算方法。

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学生能够理解力概念,掌握力作用效果,学会力测量和计算方法。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动手实践能力,提高学生解决问题能力。

3. 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对物理学科兴趣,培养学生探索精神。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力概念、力作用效果、力测量及计算方法。

难点:力合成与分解,尤其是实际问题解决。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弹簧测力计、图示卡片、多媒体设备。

2. 学具:直尺、三角板、圆规、铅笔、橡皮。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通过展示一个简单物理现象,如拉弹簧测力计,引发学生对力思考。

2. 理论知识讲解(15分钟)(1)力概念:力是物体之间相互作用结果,可以改变物体形状或运动状态。

(2)力作用效果:力可以使物体发生形变,也可以使物体运动状态发生改变。

(3)力测量:介绍弹簧测力计使用方法,并进行实际操作。

3. 例题讲解(15分钟)讲解力合成与分解基本原理,结合具体例题进行分析。

4. 随堂练习(10分钟)让学生进行力合成与分解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5. 动手实践(10分钟)分组进行力测量实验,让学生亲身体验力作用。

六、板书设计1. 力概念、作用效果、测量方法。

2. 力合成与分解原理。

3. 例题及解题步骤。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解释力概念,并举例说明。

(2)力合成与分解在实际问题中应用。

(3)设计一个简单力测量实验。

2. 答案:(1)力是物体之间相互作用结果,如推、拉、提、压等。

(2)物体受到多个力作用时,可以将其合成为一个力,或者将一个力分解为多个力。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学生对力概念、作用效果、测量方法掌握较好,但在力合成与分解部分存在一定难度,需要在课后加强练习。

打开物理世界的大门第二节探索之路》教案

打开物理世界的大门第二节探索之路》教案

打开物理世界的大门第二节探索之路》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物理学》第一章第二节“探索之路”,详细内容主要包括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观察、实验、推理等在物理学中的应用,以及物理学的发展历程。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并能运用到实际中。

2. 通过物理学发展史的学习,培养学生对物理学的兴趣,激发他们探索未知的精神。

3. 使学生能够运用观察、实验、推理等方法,解决一些简单的物理问题。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物理学发展史。

难点:如何将科学探究方法应用到实际问题中。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实验器材。

2. 学具:笔记本、教材。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一些有趣的物理现象,引发学生的好奇心,进而引入本节课的主题。

2. 新课导入:介绍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包括观察、实验、推理等。

a. 观察:引导学生观察周围生活中的物理现象,提出问题。

b. 实验:指导学生进行简单的物理实验,收集数据。

c. 推理:引导学生根据观察和实验结果,进行合理推理。

3. 例题讲解:通过讲解典型例题,使学生掌握如何运用探究方法解决物理问题。

4. 随堂练习:布置一些与新课内容相关的练习题,让学生及时巩固所学知识。

5. 物理学发展史介绍:让学生了解物理学的发展历程,培养他们的学科兴趣。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a. 观察生活中一个物理现象,并记录下来。

b. 利用家中的物品进行一个简单的物理实验,并写出实验报告。

c. 根据教材内容,简述物理学发展史。

2. 答案:a. 学生需自行观察并记录。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教师需对课堂教学进行反思,了解学生的掌握情况,为下一节课做好准备。

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通过查阅资料、观看科普视频等途径,深入了解物理学的发展史,提高他们的学科素养。

重点和难点解析一、教学难点与重点1. 重点: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物理学发展史。

补充说明: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是本节课的核心内容,教师应详细讲解观察、实验、推理等方法的具体步骤和应用,通过实例让学生理解这些方法在物理学中的重要性。

2024年打开物理世界的大门第二节探索之路》教案

2024年打开物理世界的大门第二节探索之路》教案

2024年打开物理世界的大门第二节探索之路》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物理》教材第二章“力和运动”,具体内容为第2节“探索之路”。

本节课将详细讲解牛顿三大运动定律的基本原理及其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同时结合教材中提供的实验和例题,深化学生对力和运动关系的理解。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牛顿三大运动定律的基本概念,并能够准确描述其内容。

2. 培养学生运用牛顿运动定律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激发学生对物理现象的好奇心,提高科学探究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牛顿第三定律的理解和应用。

教学重点:牛顿三大运动定律的基本概念及其相互关系。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黑板、粉笔、实验器材(小车、滑轮、砝码等)。

2. 学具:笔记本、教材、练习本。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利用一个小车和滑轮演示,引导学生观察和分析物体在受力作用下的运动状态。

2. 牛顿三大运动定律讲解(15分钟)(1)牛顿第一定律:介绍惯性的概念,解释物体在不受外力作用时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的原因。

(2)牛顿第二定律:通过实验演示,引导学生探究加速度与力和质量的关系。

(3)牛顿第三定律:通过实例分析,解释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概念及其相互关系。

3. 例题讲解(15分钟)选择教材中的典型例题,讲解解题思路和步骤,引导学生运用牛顿运动定律解决问题。

4. 随堂练习(10分钟)布置教材中的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并及时给予反馈。

5. 课堂小结(5分钟)梳理本节课的知识点,强调牛顿三大运动定律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六、板书设计1. 牛顿第一定律2. 牛顿第二定律:F=ma3. 牛顿第三定律: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直线上4. 例题及解题思路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解释为什么说“惯性是物体保持原有运动状态不变的性质”。

(2)一个物体受到两个力的作用,一个向东,一个向北,求物体的运动状态。

(3)一个小孩站在滑板上,向左推墙,墙对小孩产生反作用力,为什么小孩会向右运动?2. 答案:(1)惯性是物体保持原有运动状态不变的性质,因为物体在没有受到外力作用时,会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

2.第二节 探索之路

2.第二节  探索之路

第二节 探索之路教学目标1.了解古人对神奇现象的探究。

2.了解物理学发展的几个重要阶段。

3.知道自然是神奇的,人们的探索历程则是漫长、曲折并富有意义的。

4.知道科学研究方法、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培养学生创新意识。

教学重、难点1.重点(1)物理学发展的几个重要阶段。

(2)科学研究方法、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2.难点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教具准备课件、多媒体设备。

教学过程一、古文明中的科学思考师:自然界、日常生活中有许多神奇、面对神奇,人们感到迷茫、好奇、敬畏,人们渴求去探究。

远古的先人们早就开始思索自然界的神奇现象,而那些能直接刺激感官(如眼睛和耳朵)的神奇现象则最能引起他们的注意。

1.象形文字。

(1)甲骨文“殸”的构成。

师:在黑板上边板书边讲解:“殸”好像是一块很大的斜面石头和一只拿着结实木槌的手,这只手正拿着木槌欲敲打石块,古人很早就知道声音与碰击有关。

(2)纳西族东巴象形文字“晒干”。

在黑板上边板书边讲解:纳西族象形文字“晒干”,字的上部为发出光线的太阳,字的中部为被蒸发的水气,字的下部则为大地。

该字的意思为日光照射大地,使地面的水蒸发,以便达到晒干。

又如日出、日落。

2.古人设想的宇宙模样。

让学生看图,并阅读有关内容。

3.世界各地的文物古迹:雕刻玉版、石头阵先让学生看图、阅读文字,然后向学生介绍“英格兰的石头阵”。

英国西南部的“魔圈”石头阵(又称巨石阵),被一些考古学者认为是人类现存最早的天文观察台之一。

它大约建立公元前3000年到公元前2500年左右,全部工程延续千年之久。

1960年,天文学家杰拉德·霍金斯借助计算机发现:在夏至这天,从英格兰石头阵圆圈中心观察时,刚刚升起的太阳必将从远离中心的一块“巨石脚跟”上射出来。

而在其他重要的节令、日子,太阳、月亮升起和落下的方向也同样与另外的巨石一一对准成一条直线。

它的外围坑洞可以被用来预报月食。

二、物理学的进步之阶师:灿烂的古代文明闪烁着古人朦胧的理性之光,也为人们科学地认识世界奠定基础。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2探索之路
【教学目标】
1、了解古人对神奇现象的探究。

2、了解物理学发展的几个重要阶段。

3、知道自然是神奇的,人们的探索历程则是漫长的、曲折并富有意义的。

【重点难点】了解探索之路
【课时】1课时
【教具】录像
【教法】阅读、讲解、讨论
【课型】新授课
【教学过程】
一.复习
举些身边的物理现象
二.新课引入
物理学在人类社会的发展中有很重要的作用,特别是在近代和现代,近代每一次的工业革命都是物理学的突破。

从蒸汽机到电的产生,再到信息技术的出现,物理学的研究上出现重大的突破。

人类对科学的探索是永无止境的。

三.新课
1、古文明中的科学思索
看图1-14---图1-18及说明,了解古文明
我国古代文明:
我国四大发明中,印刷术、火药、指南针“曾改变了整个世界的面貌和事物的状况,第一种在文学上,第二种在战争中,第三种在航海上,从那里接着产生无数的变化,变化如此之大,以致没有一个帝国,没有一个学派……能比这三种发明,对人类事业产生更大的力量和影响。

2、物理学的进步之阶
看图1-19---图1-22 及说明,了解四位科学家的贡献
从蒸汽机到核能发电:17-18世纪,由于工业生产的需要和力学、热学的发展,促进了蒸汽机的研制。

蒸汽机的出现,导致了第一次工业革命,使人类由手工业生产走向大规模机器生产,人类生活面貌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到19世纪,由于法拉第、麦克斯韦等科学家在电与磁方面作出的巨大贡献,人类产生了电能,并制造了各种电气设备,人类社会进入了应用电能的时代。

21世纪,人们对原子结构的认识日益深入,开始利用核能发电。

物理与高新技术:现代,随着人们对物质结构的进一步认识,促进了信息技术、现代交通技术、电脑、纳米技术空间技术的发展。

一个崭新的智能化、信息化的高新技术时代正在迎接着我们。

四.小结(略)
五.布置作业:
1.阅读课文2.谈谈人类对自然探索的认识。

【板书设计】
§1-2探索之路
1、古文明中的科学思索
2、物理学的进步之阶
【反馈】
1.
2.。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