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阅读能力培养论文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

新的《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各个学段的语文教学都要重视阅读”,阅读教学是我们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其目的是培养学生阅读书报的能力和良好的阅读习惯,目的也是让学生学会搜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之一。那么,怎样有效地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呢?下面我从三个方面来谈谈提高学生阅读能力的基本途径。

一、读要有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乐学才能善求,有了兴趣才会

有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才会锲而不舍、孜孜以求,成为学习的主人。

1、揭题引趣

导入课题的方法多种多样,要据题定法,如《詹天佑》一课教学前先出示图像:“同学们,你们知道他是谁吗?”学生凝视图像摇头,我趁机告诉学生:“他就是詹天佑。”板书课题:詹天佑。詹天佑是主持修筑我国自主设计第一条铁路的爱国工程师,是他粉碎了帝国主义侵略者的阴谋,并使铁路提前两年竣工,为国家节约了两万多两白银。寥寥数语拨动了学生心灵的琴弦,激起感情上的浪花。大家对课文主人公的崇敬之情油然而生,都迫不及待地想知道詹天佑是在什么时候、什么情况下,怎样修筑我国第一条铁路的,从而具有最佳的阅读心境和阅读的方向性。

2、以疑激趣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疑问时,老师因势利导,以激起学生阅读的欲望和兴趣,所以在指导学生自学课文时,我强调学生要一边想一边读,尤其是在“想”字上下功夫,学会设疑释疑。如《飞夺泸定桥》一文,我引导学生注意敌人说的“飞过来吧”的“飞”和题目中的“飞”,使学生对两个“飞”字的含义,产生疑问。经过查字典,联想具体语言环境,反复阅读课文,讨论,让学生弄明白两个“飞”字的意思是截然不同的,更重要的是激发起学生的自学、钻研的兴趣,使他们懂得在阅读课文时,要善于捕捉突出中心的关键字眼,并抓住,反复推敲,才能更好的理解课文的内容。

3、以境引趣

教师带领学生进入课文所讲的情境中引起学生的阅读兴趣。对《草原》、《桂林山水》、《山中访友》等文章,在教学时,教师要充分利用插图、多媒体(课件)配上音乐,让学生视听结合,使学生从具体、鲜明的画面和生动形象语言中产生如见其人、如闻其声、身临其境的感觉,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4、以读增趣

让学生反复朗读课文,以读激趣,使学生产生浓厚的兴趣去读课文。如《再见了,亲人》一文,我采用了“以读激情、以言传情、以情悟文”的教学方法,并配合采用范读诱发情思、多读激发情思、分角色朗读等方法,激发学生强烈的阅读兴趣和情感,使他们带着最佳的学习心境进行品词品句,理解课文内容,能收到良好的学习效果。

二、读要有法

正确的方法是走向成功的道路,通往胜利的桥梁。为了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教师必须在阅读中适时地把“钥匙”交给学生,让学生自己去打开语文的知识大门,读懂各类文章。学生掌握了阅读方法,形成了能力,就终生受用无穷了,以后就不觉得语文难了。日积月累,学生的阅读本领自然就会提高了。我经常采用下列方法引导学生读书:

1、四步递进读书法。

指导学生读书,目的是帮助他们一步一步深入理解课文。因此,我运用“四步递进读书法”,为学生“自读”领航导向。一是疏通读:查字典,识字解义,扫除阅读障碍,读通读顺课文;二是了解读:思题读文,概括主要内容,理顺文章脉络,多向思考,质疑问难;三是探索读:品评词句,探究中心,领会重点,明确写法,解疑释惑,深入理解;四是表情读:熟悉内容,进入角色,体会感情,熏陶感染,升华知识。

2、带问题求解读书方法。

如教《这片土地是神圣的》时土地词一般用肥沃,贫瘠来形容,却很少有人用神圣来赞美。印第安人为什么这样称呼它呢?因势利导,让学生带着这个问题去读书,从书中寻找答案。学生带疑问去读书,思维如安上了钻头,注意力集中,很快找到答案。

3、比较揣摩读书法。

如《精彩极了糟糕透了》在精读童年这部分引导学生进行对比

学习。“精彩极了”是母亲评价,“糟糕透了”是父亲评价,通过对比来体会父母不同的爱。

4、咬文嚼字读书法。

课文中有些字、词看来平平常常。实际却是表达中心思想的点睛传神之笔。应引导学生细细咀嚼品来,挖掘其蕴含的思想感情。如《再见了亲人》第一段,我引导学生细细咀嚼是关键词。“雪中送炭”从词语入手理解成语本意:“下雪天及时给人送去木炭取暖”。在理解引申义和比喻义:“在别人困难时,及时给予精神上,和物质上的帮助。”然后联系上下文理解它在课文中的具体意义。这样学生不仅理解了“雪中送炭”的含义,还体会到准确运用成语能简炼形象地表达思想感情。

三、读有所得

读书不能像蜻蜓点水——进不去,也不能像盲人骑瞎马——乱跑一通,而要讲求实效,做到读有所悟,读有所得。

1、读中促能。

学生通过阅读时间掌握了一定的阅读方法其读书兴趣亦随之增加阅读量也大大增多了。

2、读中明理。

语文课本所选的课文,都文质兼美,利于学生学习,结合课文内容,联系学生实际,适时进行德育教育,陶冶了情操,在学习知识同时,渗透德育教育,是实现教书育人的主要途径。

3、读中导航。

班里好几个男女同学在课桌正中间划“三八线”互不干涉,互不侵犯,稍一越线就爆发“战争”。多次调解也没作用,再讲《将相和》这一课时就以蔺相如顾全大局、团结互让,廉颇知错就改的精神进行教育,这样“三八线”才消除。在阅读中的感悟思考指导生活中的一言一行。

叶圣陶先生曾说过:“教,是为了不教。”教师的主导作用不是给学“鱼”,而是教会他们怎样“渔”,让学生多读书,拓宽阅读视野,养成爱读书的习惯,掌握会读书的本领、能力,为终身读书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