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机安全(三级)

合集下载

信息系统安全等级保护基本要求(三级要求)

信息系统安全等级保护基本要求(三级要求)

信息系统安全等级保护基本要求(三级要求)信息系统安全等级保护基本要求1 三级基本要求 (6)1.1 技术要求 (6)1.1.1 物理安全 (6)1.1.1.1 物理位置的选择(G3) (6)1.1.1.2 物理访问控制(G3) (6)1.1.1.3 防盗窃和防破坏(G3) (7)1.1.1.4 防雷击(G3) (7)1.1.1.5 防火(G3) (8)1.1.1.6 防水和防潮(G3) (8)1.1.1.7 防静电(G3) (8)1.1.1.8 温湿度控制(G3) (9)1.1.1.9 电力供应(A3) (9)1.1.1.10 电磁防护(S3) (9)1.1.2 网络安全 (10)1.1.2.1 结构安全(G3) (10)1.1.2.2 访问控制(G3) (10)1.1.2.3 安全审计(G3) (11)1.1.2.4 边界完整性检查(S3) (12)1.1.2.5 入侵防范(G3) (12)1.1.2.6 恶意代码防范(G3) (13)1.1.2.7 网络设备防护(G3) (13)1.1.3 主机安全 (14)1.1.3.1 身份鉴别(S3) (14)1.1.3.2 访问控制(S3) (14)1.1.3.3 安全审计(G3) (15)1.1.3.4 剩余信息保护(S3) (16)1.1.3.5 入侵防范(G3) (16)1.1.3.6 恶意代码防范(G3) (17)1.1.3.7 资源控制(A3) (17)1.1.4 应用安全 (18)1.1.4.1 身份鉴别(S3) (18)1.1.4.2 访问控制(S3) (18)1.1.4.3 安全审计(G3) (19)1.1.4.4 剩余信息保护(S3) (20)1.1.4.5 通信完整性(S3) (20)1.1.4.6 通信保密性(S3) (20)1.1.4.7 抗抵赖(G3) (20)1.1.4.8 软件容错(A3) (21)1.1.4.9 资源控制(A3) (21)1.1.5 数据安全及备份恢复 (22)1.1.5.1 数据完整性(S3) (22)1.1.5.2 数据保密性(S3) (22)1.1.5.3 备份和恢复(A3) (23)1.2 管理要求 (23)1.2.1 安全管理制度 (23)1.2.1.1 管理制度(G3) (23)1.2.1.2 制定和发布(G3) (24)1.2.1.3 评审和修订(G3) (24)1.2.2 安全管理机构 (25)1.2.2.1 岗位设置(G3) (25)1.2.2.2 人员配备(G3) (25)1.2.2.3 授权和审批(G3) (26)1.2.2.4 沟通和合作(G3) (26)1.2.2.5 审核和检查(G3) (27)1.2.3 人员安全管理 (28)1.2.3.1 人员录用(G3) (28)1.2.3.2 人员离岗(G3) (28)1.2.3.3 人员考核(G3) (29)1.2.3.4 安全意识教育和培训(G3) (29)1.2.3.5 外部人员访问管理(G3) (29)1.2.4 系统建设管理 (30)1.2.4.1 系统定级(G3) (30)1.2.4.2 安全方案设计(G3) (30)1.2.4.3 产品采购和使用(G3) (31)1.2.4.4 自行软件开发(G3) (32)1.2.4.5 外包软件开发(G3) (32)1.2.4.6 工程实施(G3) (33)1.2.4.7 测试验收(G3) (33)1.2.4.8 系统交付(G3) (34)1.2.4.9 系统备案(G3) (35)1.2.4.10 等级测评(G3) (35)1.2.4.11 安全服务商选择(G3) (36)1.2.5 系统运维管理 (36)1.2.5.1 环境管理(G3) (36)1.2.5.2 资产管理(G3) (37)1.2.5.3 介质管理(G3) (37)1.2.5.4 设备管理(G3) (38)1.2.5.5 监控管理和安全管理中心(G3). 39 1.2.5.6 网络安全管理(G3) (40)1.2.5.7 系统安全管理(G3) (41)1.2.5.8 恶意代码防范管理(G3) (42)1.2.5.9 密码管理(G3) (43)1.2.5.10 变更管理(G3) (43)1.2.5.11 备份与恢复管理(G3) (43)1.2.5.12 安全事件处置(G3) (44)1.2.5.13 应急预案管理(G3) (45)第三级安全保护能力:应能够在统一安全策略下防护系统免受来自外部有组织的团体、拥有较为丰富资源的威胁源发起的恶意攻击、较为严重的自然灾难、以及其他相当危害程度的威胁所造成的主要资源损害,能够发现安全漏洞和安全事件,在系统遭到损害后,能够较快恢复绝大部分功能。

等级保护三级(等保三级)基本要求

等级保护三级(等保三级)基本要求

等级保护三级(等保三级)基本要求
等级保护三级(等保三级)是指我国网络安全等级保护的一种安全等级,适用于重要网络系统,具有较高的安全等级要求。

其基本要求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安全策略与管理:制定和实施网络安全策略与管理制度,包括安全管理组织、安全运维管理、安全教育培训等。

2. 访问控制:建立完善的安全边界与访问控制措施,包括网络边界安全防护、口令策略、身份认证与访问控制、权限分级管理等。

3. 主机安全与数据保护:确保网络主机的安全,包括安装和管理安全的操作系统、应用软件补丁管理、强化主机的安全配置、数据备份与恢复等。

4. 通信保密与数据传输:采取加密技术保护网络通信的机密性与完整性,包括建立合适的加密通信机制、安全传输措施、防止数据泄露与篡改等。

5. 应用系统安全:确保应用系统的安全,包括安全设计与开发、安全测试与验证、应用系统权限与审计控制、安全运维等。

6. 安全事件监测与应急响应:建立安全监测与响应机制,包括安全事件的实时监测、异常行为分析、风险评估与应急响应等。

7. 安全审计与评估:定期进行安全审计和安全评估,发现并修
复潜在的安全漏洞和风险。

8. 安全保密管理:建立安全保密管理制度,包括建立安全保密责任制、保密设施与设备管理、保密培训与安全宣传等。

以上是等级保护三级基本要求的一些主要内容,不同的具体情况和需要可能还会涉及其他细节和要求。

等级保护三级分类表(G3 A3 S3)

等级保护三级分类表(G3 A3 S3)

序号分级所属大分类细项分类9通信完整性通信保密性应用安全数据完整性数据保密性数据安全及备份恢复101112S3访问控制7剩余信息保护8剩余信息保护5主机安全身份鉴别623访问控制4电磁防护物理安全1边界完整性检查身份鉴别网络安全要求应采用接地方式防止外界电磁干扰和设备寄生耦合干扰;电源线和通信线缆应隔离铺设,避免互相干扰;应对关键设备和磁介质实施电磁屏蔽。

应能够对非授权设备私自联到内部网络的行为进行检查,准确定出位置,并对其进行有效阻应能够对内部网络用户私自联到外部网络的行为进行检查,准确定出位置,并对其进行有效阻断。

应对登录操作系统和数据库系统的用户进行身份标识和鉴别;操作系统和数据库系统管理用户身份标识应具有不易被冒用的特点,口令应有复杂度要求并定应启用登录失败处理功能,可采取结束会话、限制非法登录次数和自动退出等措施;当对服务器进行远程管理时,应采取必要措施,防止鉴别信息在网络传输过程中被窃听;应为操作系统和数据库系统的不同用户分配不同的用户名,确保用户名具有唯一性。

应采用两种或两种以上组合的鉴别技术对管理用户进行身份鉴别。

应启用访问控制功能,依据安全策略控制用户对资源的访问;应根据管理用户的角色分配权限,实现管理用户的权限分离,仅授予管理用户所需的最小权应实现操作系统和数据库系统特权用户的权限分离;应严格限制默认帐户的访问权限,重命名系统默认帐户,修改这些帐户的默认口令;应及时删除多余的、过期的帐户,避免共享帐户的存在。

应对重要信息资源设置敏感标记;应依据安全策略严格控制用户对有敏感标记重要信息资源的操作;应保证操作系统和数据库系统用户的鉴别信息所在的存储空间,被释放或再分配给其他用户前得到完全清除,无论这些信息是存放在硬盘上还是在内存中;应确保系统内的文件、目录和数据库记录等资源所在的存储空间,被释放或重新分配给其他用户前得到完全清应提供专用的登录控制模块对登录用户进行身份标识和鉴别;应对同一用户采用两种或两种以上组合的鉴别技术实现用户身份鉴别;应提供用户身份标识唯一和鉴别信息复杂度检查功能,保证应用系统中不存在重复用户身份标识,身份鉴别信息不易被冒用;应提供登录失败处理功能,可采取结束会话、限制非法登录次数和自动退出等措施;应启用身份鉴别、用户身份标识唯一性检查、用户身份鉴别信息复杂度检查以及登录失败处理功能,并根据安应提供访问控制功能,依据安全策略控制用户对文件、数据库表等客体的访问;访问控制的覆盖范围应包括与资源访问相关的主体、客体及它们之间的操作;应由授权主体配置访问控制策略,并严格限制默认帐户的访问权限;授予不同帐户为完成各自承担任务所需的最小权限,并在它们之间形成相互制约的关系。

等保2.0三级评分标准

等保2.0三级评分标准

等保2.0三级评分标准根据《信息系统安全等级保护基本要求》,等级保护三级的评分标准涵盖了以下方面:1. 物理安全:a. 建筑安全:机房和办公场地应具备相应的防盗、防毁、防水、防震、防静电等物理防护措施,并满足国家相关规定。

b. 设备安全:应采取必要的防电磁泄漏、抗电磁干扰等防护措施,保障关键设备、设施的安全运行。

c. 电力安全:应提供不间断电源或应急电源,确保设备、设施的正常运行。

2. 网络安全:a. 区域划分:应按照安全控制层次和安全责任划分不同安全区域,对不同区域之间的边界应采取相应安全措施。

b. 网络访问控制:应对网络访问实施必要的控制,如实施防火墙、入侵检测、审计等技术手段。

c. 通信保密:应采取加密、解密、混淆等技术手段保护数据传输和存储的安全性。

3. 主机安全:a. 身份鉴别:应对重要账户和远程访问实施身份认证和访问授权管理,确保只有授权人员才能访问数据和资源。

b. 访问控制:应根据需要实施合适的访问控制策略,限制对重要数据的访问和操作。

c. 安全审计:应对重要操作和事件进行审计记录,以便及时发现和处理安全问题。

4. 应用安全:a. 身份鉴别:应提供身份认证功能,对用户进行身份标识和鉴别。

b. 访问控制:应根据用户角色和权限实施合适的访问控制策略,限制对敏感信息的访问和操作。

c. 安全审计:应对应用系统的重要操作进行审计记录,以便及时发现和处理安全问题。

5. 数据安全:a. 数据完整性:应采取必要的校验和验证措施,确保数据的完整性和准确性。

b. 数据保密性:应采取加密、解密、混淆等技术手段保护数据的保密性。

c. 数据备份恢复:应建立数据备份和恢复机制,确保数据的安全性和可用性。

6. 管理制度:a. 安全策略和管理制度:应制定完善的安全策略和管理制度,明确各级管理人员的职责和工作流程。

b. 安全检查和评估:应对信息系统进行定期的安全检查和评估,及时发现和处理安全问题。

c. 安全事件处置:应建立安全事件处置机制,及时处置系统漏洞、病毒等安全事件。

信息系统安全等级保护基本要求(三级要求)

信息系统安全等级保护基本要求(三级要求)

信息系统安全等级保护基本要求(三级要求)信息系统安全等级保护基本要求1 三级基本要求 (6)1.1 技术要求 (6)1.1.1 物理安全 (6)1.1.1.1 物理位置的选择(G3) (6)1.1.1.2 物理访问控制(G3) (6)1.1.1.3 防盗窃和防破坏(G3) (7)1.1.1.4 防雷击(G3) (7)1.1.1.5 防火(G3) (8)1.1.1.6 防水和防潮(G3) (8)1.1.1.7 防静电(G3) (8)1.1.1.8 温湿度控制(G3) (9)1.1.1.9 电力供应(A3) (9)1.1.1.10 电磁防护(S3) (9)1.1.2 网络安全 (10)1.1.2.1 结构安全(G3) (10)1.1.2.2 访问控制(G3) (10)1.1.2.3 安全审计(G3) (11)1.1.2.4 边界完整性检查(S3) (12)1.1.2.5 入侵防范(G3) (12)1.1.2.6 恶意代码防范(G3) (13)1.1.2.7 网络设备防护(G3) (13)1.1.3 主机安全 (14)1.1.3.1 身份鉴别(S3) (14)1.1.3.2 访问控制(S3) (14)1.1.3.3 安全审计(G3) (15)1.1.3.4 剩余信息保护(S3) (16)1.1.3.5 入侵防范(G3) (16)1.1.3.6 恶意代码防范(G3) (17)1.1.3.7 资源控制(A3) (17)1.1.4 应用安全 (18)1.1.4.1 身份鉴别(S3) (18)1.1.4.2 访问控制(S3) (18)1.1.4.3 安全审计(G3) (19)1.1.4.4 剩余信息保护(S3) (20)1.1.4.5 通信完整性(S3) (20)1.1.4.6 通信保密性(S3) (20)1.1.4.7 抗抵赖(G3) (20)1.1.4.8 软件容错(A3) (21)1.1.4.9 资源控制(A3) (21)1.1.5 数据安全及备份恢复 (22)1.1.5.1 数据完整性(S3) (22)1.1.5.2 数据保密性(S3) (22)1.1.5.3 备份和恢复(A3) (23)1.2 管理要求 (23)1.2.1 安全管理制度 (23)1.2.1.1 管理制度(G3) (23)1.2.1.2 制定和发布(G3) (24)1.2.1.3 评审和修订(G3) (24)1.2.2 安全管理机构 (25)1.2.2.1 岗位设置(G3) (25)1.2.2.2 人员配备(G3) (25)1.2.2.3 授权和审批(G3) (26)1.2.2.4 沟通和合作(G3) (26)1.2.2.5 审核和检查(G3) (27)1.2.3 人员安全管理 (28)1.2.3.1 人员录用(G3) (28)1.2.3.2 人员离岗(G3) (28)1.2.3.3 人员考核(G3) (29)1.2.3.4 安全意识教育和培训(G3) (29)1.2.3.5 外部人员访问管理(G3) (29)1.2.4 系统建设管理 (30)1.2.4.1 系统定级(G3) (30)1.2.4.2 安全方案设计(G3) (30)1.2.4.3 产品采购和使用(G3) (31)1.2.4.4 自行软件开发(G3) (32)1.2.4.5 外包软件开发(G3) (32)1.2.4.6 工程实施(G3) (33)1.2.4.7 测试验收(G3) (33)1.2.4.8 系统交付(G3) (34)1.2.4.9 系统备案(G3) (35)1.2.4.10 等级测评(G3) (35)1.2.4.11 安全服务商选择(G3) (36)1.2.5 系统运维管理 (36)1.2.5.1 环境管理(G3) (36)1.2.5.2 资产管理(G3) (37)1.2.5.3 介质管理(G3) (37)1.2.5.4 设备管理(G3) (38)1.2.5.5 监控管理和安全管理中心(G3). 39 1.2.5.6 网络安全管理(G3) (40)1.2.5.7 系统安全管理(G3) (41)1.2.5.8 恶意代码防范管理(G3) (42)1.2.5.9 密码管理(G3) (43)1.2.5.10 变更管理(G3) (43)1.2.5.11 备份与恢复管理(G3) (43)1.2.5.12 安全事件处置(G3) (44)1.2.5.13 应急预案管理(G3) (45)第三级安全保护能力:应能够在统一安全策略下防护系统免受来自外部有组织的团体、拥有较为丰富资源的威胁源发起的恶意攻击、较为严重的自然灾难、以及其他相当危害程度的威胁所造成的主要资源损害,能够发现安全漏洞和安全事件,在系统遭到损害后,能够较快恢复绝大部分功能。

等保三级安全管理制度

等保三级安全管理制度

一、总则第一条为确保信息系统安全,保障国家秘密、商业秘密和个人信息安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网络安全法》、《信息安全技术信息系统安全等级保护基本要求》等法律法规,结合本单位的实际情况,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本单位所有信息系统,包括但不限于内部办公系统、业务系统、数据库系统、网站系统等。

第三条信息系统安全等级保护工作应遵循以下原则:1. 预防为主、防治结合;2. 综合管理、分步实施;3. 安全责任到人、制度明确;4. 安全教育与培训相结合。

二、组织机构及职责第四条成立信息系统安全等级保护工作领导小组,负责统筹协调、监督指导等保三级安全管理工作。

第五条信息系统安全等级保护工作领导小组下设以下工作机构:1. 安全管理办公室:负责制定、修订和实施等保三级安全管理制度,组织开展安全培训和宣传教育工作;2. 技术保障部门:负责信息系统安全等级保护的技术支持、安全检查和应急响应等工作;3. 运维管理部门:负责信息系统安全等级保护的日常运维管理,确保系统安全稳定运行;4. 法规事务部门:负责信息系统安全等级保护的法律法规咨询、合规审查和纠纷处理等工作。

第六条各工作机构的职责如下:1. 安全管理办公室:(1)制定、修订和实施等保三级安全管理制度;(2)组织开展安全培训和宣传教育工作;(3)监督、检查信息系统安全等级保护工作的落实情况;(4)组织安全评估、整改和验收工作。

2. 技术保障部门:(1)负责信息系统安全等级保护的技术支持;(2)组织开展安全检查、漏洞扫描和风险评估等工作;(3)组织应急响应,处理信息系统安全事件;(4)定期对信息系统进行安全加固和升级。

3. 运维管理部门:(1)负责信息系统安全等级保护的日常运维管理;(2)确保信息系统安全稳定运行;(3)对信息系统进行定期巡检、备份和恢复;(4)及时处理系统故障和异常情况。

4. 法规事务部门:(1)负责信息系统安全等级保护的法律法规咨询;(2)组织开展合规审查和纠纷处理工作;(3)提供法律支持和协助。

2023等保三级测评标准

2023等保三级测评标准

2023等保三级测评标准简介2023年等级保护测评标准(以下简称“等保三级标准”)是根据国家网络安全等级保护的要求,为评估和测定网络安全保护能力而制定的标准。

等保三级标准是我国网络安全行业的重要参考依据,对于提升网络安全保护水平和防范网络安全威胁具有重要意义。

标准要求等保三级标准包括六个方面的要求,分别为:物理安全、主机安全、网络安全、应用安全、数据安全和管理安全。

物理安全物理安全是指防止物理设备和资源遭受不恰当访问、破坏和干扰的措施。

等保三级标准要求加强物理安全管理,包括安全围墙、门禁系统、监控设备等控制措施的建设和运维。

主机安全主机安全是指保护主机资源免受未经授权的访问和破坏的控制措施。

等保三级标准要求加强主机安全管理,包括操作系统安全、软件安全更新、远程登录管理等方面的要求。

网络安全网络安全是指保护网络免受未经授权的访问和攻击的控制措施。

等保三级标准要求加强网络安全管理,包括网络边界防护、入侵检测与防御系统、虚拟专用网络等方面的要求。

应用安全应用安全是指保护应用程序免受未经授权的访问和攻击的控制措施。

等保三级标准要求加强应用安全管理,包括代码审查、访问控制、漏洞扫描等方面的要求。

数据安全数据安全是指保护重要数据免受泄露、篡改和毁坏的控制措施。

等保三级标准要求加强数据安全管理,包括数据备份与恢复、加密传输、权限管理等方面的要求。

管理安全管理安全是指保护信息系统运营过程中的管理活动不被未经授权的个人或实体干扰和破坏的控制措施。

等保三级标准要求加强管理安全管理,包括安全培训、安全策略与规程、事件响应等方面的要求。

实施步骤根据等保三级标准,组织需要按照以下步骤进行测评实施: 1. 准备工作:明确测评的目标,组织相关人员和资源,制定测试计划和时间表。

2. 测评准备:完成测评相关的文档准备、设备配置和网络环境准备。

3. 测评执行:根据标准要求,依次对物理安全、主机安全、网络安全、应用安全、数据安全和管理安全进行测评。

等保三级技术要求

等保三级技术要求

等保三级技术要求等保三级是指国家相关部门对信息系统安全等级保护的要求,是我国信息系统安全保护体系的最高等级。

按照等保三级的技术要求,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保护。

1.网络安全网络安全是等保三级中最关键的要求之一、主要包括构建安全稳定的网络架构、加强网络边界防护、实现入侵检测和防御、加强对敏感数据的加密传输等措施。

同时,需要定期进行安全评估、漏洞扫描和安全事件响应等工作。

2.主机安全主机是信息系统的核心组成部分,主机安全是很重要的一个环节。

需要进行系统安全加固,包括对操作系统进行合理配置、安装防病毒软件、做好基线配置、禁止不必要的系统服务等。

同时,还要加强对系统日志的监控和审计。

3.应用安全应用安全是保护信息系统的另一个关键方面。

需要加强对应用软件的开发过程中的安全性要求,对开发的应用软件进行静态和动态的安全测试,确保应用没有安全漏洞。

同时,对应用软件进行合理的权限控制,防止恶意用户进行非法操作。

4.数据库安全数据库是存储和管理信息系统中大量重要数据的核心组件。

数据库安全主要包括对数据库的访问控制、加密存储、备份和恢复、监控和审计等方面的要求。

需要加强对数据库的访问权限管理,确保只有合法用户可以访问数据库。

5.物理安全物理安全是信息系统安全中容易被忽视的一个方面。

需要保护信息系统所在的机房或服务器房的物理安全,避免未经授权的人员进入。

此外,还需要有合理的灾备措施,确保在灾害事件发生时能够及时恢复信息系统的正常运行。

6.安全管理安全管理是等保三级中的一个重要要求,需要建立完善的安全管理制度,包括信息安全政策、安全组织体系、安全培训和安全审计等。

同时,还需要建立健全的安全应急响应机制,能够及时处置安全事件,减少损失。

7.安全监测与响应等保三级还要求建立一套有效的安全监测和响应机制。

这包括加强对网络和主机的实时监测,及时发现和处置潜在的安全威胁。

同时,还需要建立应急响应组织,能够快速、有效地对安全事件进行响应和处置。

三级等保应用改造要求

三级等保应用改造要求

三级等保应用改造要求
三级等保(信息安全等级保护第三级)是我国对重要信息系统、网络基础设施和信息资源实施重点保护的标准。

应用系统在满足三级等保要求时,需要进行一系列的改造,以确保系统的机密性、完整性和可用性。

以下是三级等保应用改造的主要要求:
物理安全:应用系统所在的物理环境必须满足三级等保的物理安全要求,包括物理访问控制、物理安全监测、防盗窃和防破坏等。

网络安全:应用系统的网络架构应满足三级等保的网络安全要求,部署防火墙、入侵检测/防御系统、网络隔离设备等,实现网络访问控制、安全审计和网络安全监测。

主机安全:应用系统的主机(包括服务器、数据库等)必须满足三级等保的主机安全要求,通过配置主机安全软件、加固操作系统、实现主机入侵防护等措施,确保主机的安全。

应用安全:应用系统本身需要满足三级等保的应用安全要求,包括身份鉴别、访问控制、安全审计、通信完整性保护、通信保密性保护、抗抵赖、软件容错、资源控制等。

数据安全:应用系统中的数据必须满足三级等保的数据安全要求,实现数据加密存储、数据传输加密、数据备份与恢复、数据完整性校验等措施。

安全管理:应用系统所在的组织需要建立完善的信息安全管理体系,包括安全管理制度、安全管理机构、人员安全管理、系统建设管理、系统运维管理等。

安全技术与产品:应选择符合国家标准和通过安全认证的信息安全技术和产品,确保应用系统的安全。

总之,三级等保应用改造要求涵盖了物理、网络、主机、应用、数据和管理等多个层面,是一个系统性的工程。

通过实施这些改造措施,可以显著提高应用系统的安全防护能力,保障重要信息资源和业务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

等保二级和三级的认定标准

等保二级和三级的认定标准

等保二级和三级的认定标准# 等保二级和三级的认定标准## 一、前言嘿,朋友!你有没有听说过等保呀?等保呢,就是信息安全等级保护的简称。

随着咱们现在网络越来越发达,各种各样的信息系统那是多得数都数不过来。

这些信息系统里可都是有很多重要的数据呢,比如说企业的财务数据、政府部门的政务信息、还有咱们老百姓的一些个人隐私信息之类的。

为了保护这些信息的安全,等保就应运而生啦。

它就像是一个信息安全的守门员,按照不同的标准来给信息系统的安全程度定个等级,这样就能有针对性地保护好这些信息啦。

今天呢,咱们就来好好唠唠等保二级和三级的认定标准,这可对很多单位和组织都非常重要哦。

## 二、适用范围(一)等保二级适用范围等保二级适用的范围还是挺广的。

一般来说呢,像一些小型的企业、或者是普通的商业网站,只要涉及到一定量的用户信息或者是商业数据的,就可能适用等保二级。

比如说,一个小型的电商网站,虽然它可能规模不是特别大,但是它有用户注册登录的功能,存储了用户的姓名、地址、联系方式这些基本信息,还涉及到商品的库存、订单这些商业数据。

这种情况下,这个电商网站就应该按照等保二级的标准来进行安全保护。

说白了,就是只要你的信息系统有点重要的数据,但是规模和影响力又不是超级大的那种,等保二级就比较适合你。

(二)等保三级适用范围等保三级的适用范围可就更上一层楼啦。

像一些中型规模的企业,特别是涉及到金融、医疗、教育等重要行业的信息系统,往往需要达到等保三级的标准。

比如说银行的网上银行系统,这里面可是涉及到大量用户的资金信息啊,像账户余额、交易记录这些,那可都是非常敏感的数据。

还有医院的信息系统,里面有病人的病历、诊断结果、用药信息等隐私信息。

学校的教育管理系统,包含学生的成绩、学籍信息等重要数据。

这些系统一旦出了安全问题,那影响可就大了去了。

所以它们就得按照等保三级的标准来建设和保护自己的信息系统。

## 三、术语定义(一)信息系统这个就很好理解啦,简单说就是由计算机硬件、软件、网络设备、数据等组成的一个有机整体,这个整体是用来处理信息的。

信息系统等保三级的要求

信息系统等保三级的要求

信息系统等保三级的要求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信息系统的安全问题日益凸显,为了保障信息系统的安全性和可靠性,我国自2007年开始实施信息系统安全等级保护制度,其中等保三级是其中较高的安全等级要求。

本文将详细介绍信息系统等保三级的要求。

一、引言信息系统等保三级是指在等级保护制度中的第三级别,要求对信息系统进行全面的安全保护。

等保三级的要求主要包括物理安全、网络安全、主机安全、应用安全等方面。

二、物理安全要求物理安全是信息系统保护的基础,等保三级要求在物理环境上采取一系列措施来保护信息系统,包括:机房的选址和建设、门禁系统的设置、监控设备的安装和使用等。

机房的选址应远离容易受到自然灾害和人为破坏的地区,建设时应考虑防水、防火、防雷等安全措施。

门禁系统应采用双因素认证,如刷卡加密码,确保只有授权人员才能进入机房。

监控设备应全面覆盖机房各个区域,保证能够及时监控异常情况。

三、网络安全要求网络安全是信息系统保护的关键,等保三级要求在网络层面上加强安全措施,包括:网络拓扑结构的设计、网络设备的配置、网络流量的监测等。

网络拓扑结构应采用多层次的架构,设置DMZ区域来隔离内外网,确保内部网络的安全。

网络设备的配置应采用安全策略,限制不必要的服务和端口,禁止默认密码,加强访问控制等。

网络流量的监测应使用入侵检测系统和防火墙等技术手段,及时发现和阻止网络攻击。

四、主机安全要求主机安全是信息系统保护的重要组成部分,等保三级要求对主机进行全面的安全管理,包括:主机配置的安全性、主机访问的控制、主机运行的监测等。

主机配置的安全性要求禁用不必要的服务和端口,关闭不需要的服务,更新补丁和安全软件等。

主机访问的控制要求采用严格的权限管理机制,确保只有授权人员可以访问主机。

主机运行的监测要求使用安全审计系统和日志管理系统等技术手段,记录主机的运行状态和安全事件。

五、应用安全要求应用安全是信息系统保护的最后一道防线,等保三级要求对应用进行全面的安全测试和加固,包括:应用开发的安全性、应用访问的控制、应用数据的加密等。

信息系统安全等级保护(三级)基本要求

信息系统安全等级保护(三级)基本要求

30
通信保密性(S3) a) 在通信双方建立连接之前,应用系统应利用密码技
术进行会话初始化验证;
b) 应对通信过程中的整个报文或会话过程进行加密。
31
抗抵赖(G3)
a) 应具有在请求的情况下为数据原发者或接收者提供
数据原发证据的功能;
b) 应具有在请求的情况下为数据原发者或接收者提供
数据接收证据的功能。
完整性受到破坏后具有恢复的措施;
c) 操作系统应遵循最小安装的原则,仅安装需要的组
件和应用程序,并通过设置升级服务器等方式保持系
统补丁及时得到更新。
23
恶 意 代 码 防 范 a) 应安装防恶意代码软件,并及时更新防恶意代码软
(G3)
件版本和恶意代码库;
b) 主机防恶意代码产品应具有与网络防恶意代码产品
攻击目的、攻击时间,在发生严重入侵事件时应提供
报警。
16
恶 意 代 码 防 范 a) 应在网络边界处对恶意代码进行检测和清除;
(G3)
b) 应维护恶意代码库的升级和检测系统的更新。
17
网 络 设 备 防 护 a) 应对登录网络设备的用户进行身份鉴别;
(G3)
b) 应对网络设备的管理员登录地址进行限制;
c) 网络设备用户的标识应唯一;
d) 主要网络设备应对同一用户选择两种或两种以上组
合的鉴别技术来进行身份鉴别;
e) 身份鉴别信息应具有不易被冒用的特点,口令应有
复杂度要求并定期更换;
f) 应具有登录失败处理功能,可采取结束会话、限制
非法登录次数和当网络登录连接超时自动退出等措
施;
g) 当对网络设备进行远程管理时,应采取必要措施防
g) 应依据安全策略严格控制用户对有敏感标记重要信

主机安全(三级)

主机安全(三级)
审计内容应包括重要用户行为、系统资源的异常使用和重要系统命令的使用等系统内重要的安全相关事件;
审计记录应包括事件的日期、时间、类型、主体标识、客体标识和结果等;
应能够根据记录数据进行分析,并生成审计报表;
应保护审计进程,避免受到未预期的中断;
应保护审计记录,避免受到未预期的删除、修改或覆盖等。
测评项
一、主机安全测评指标
测评项
技术要求
应对登录操作系统和数据库系统的用户进行身份标识和鉴别;
操作系统和数据库系统管理用户身份标识应具有不易被冒用的特点,口令应有复杂度要求并定期更换;
应启用登录失败处理功能,可采取结束会话、限制非法登录次数和自动退出等措施;
身份鉴别
当对服务器进行远程管理时,应采取必要措施,防止鉴别信息在网络传输过程中被窃听;
应能够对重要程序的完整性进行检测,并在检测到完整性受到破坏后具有恢复的措施;
操作系统应遵循最小安装的原则,仅安装需要的组件和应用程序,并通过设置升级服务器等方式保持系统补丁及时更新。
测评项
恶意代码防范()
技术要求
应安装防恶意代码软件,并及时更新防恶意代码软件版本和恶意代码库;
主机防恶意代码产品应具有与网络防恶意代码产品不同的恶意代码库;
访问控制
应严格限制删除多余的、过期的帐户,避免共享帐户的存在。
应对重要信息资源设置敏感标记;
应依据安全策略严格控制用户对有敏感标记重要信息资源的操作;
测评项
技术要求
安全审计
审计范围应覆盖到服务器和重要客户端上的每个操作系统用户和数据库用户;
应为操作系统和数据库系统的不同用户分配不同的用户名,确保用户名具有唯一性。
应采用两种或两种以上组合的鉴别技术对管理用户进行身份鉴别。

信息安全等级保护基本要求 2008 等保1.0

信息安全等级保护基本要求 2008 等保1.0

信息安全等级保护基本要求 2008 等保1.0信息安全等级保护(简称等保)是中国国家强制实施的一项信息安全制度,旨在通过对信息系统进行分级分类,实施不同级别的安全保护措施,以确保信息系统的安全和可靠运行。

2008年发布的《信息安全技术信息系统安全等级保护基本要求》(GB/T 22239-2008),通常被称为等保1.0,是该制度的首个正式标准。

等保 1.0将信息系统划分为五个安全保护等级,从低到高分别为:1. 一级保护:适用于安全性要求不高的信息系统,主要防范一般性的信息安全隐患。

2. 二级保护:适用于需要保护个人隐私和企业商业秘密的信息系统,要求有一定的安全防护能力。

3. 三级保护:适用于涉及国家安全、社会秩序和公共利益的信息系统,需要较高的安全防护水平。

4. 四级保护:适用于承担重要国计民生任务的信息系统,要求非常高的安全防护能力。

5. 五级保护:适用于国家安全的关键信息系统,要求最严格的安全防护措施。

等保1.0的基本要求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物理安全:包括对信息系统所在环境的物理访问控制、防火、防水、防盗等措施。

2. 网络安全:包括网络隔离、入侵检测、防火墙设置、数据传输加密等措施。

3. 主机安全:包括操作系统安全加固、病毒防护、系统漏洞管理等措施。

4. 应用安全:包括软件安全开发生命周期管理、代码审计、安全测试等措施。

5. 数据安全与备份恢复:包括数据加密、完整性校验、备份策略和灾难恢复计划等措施。

6. 安全管理:包括制定安全政策、组织安全培训、进行安全审计和应急响应等措施。

等保 1.0的实施对于提升中国信息系统的安全管理水平起到了重要作用,但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和新的安全威胁的出现,等保1.0的一些内容已经不能完全满足当前的安全需求。

因此,中国在等保1.0的基础上进行了修订和升级,发布了《信息安全技术信息系统安全等级保护基本要求》新版本(等保2.0),以适应新的安全挑战。

等保2.0在原有基础上增加了对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新技术的安全防护要求,并强化了数据安全和个人信息安全的重要性。

烟草行业_网络安全(三级)调研表

烟草行业_网络安全(三级)调研表

b)当检测到攻击行为时,记录攻击源IP 43.在入侵检测系统或入侵防御系统上配置报 、攻击类型、攻击目的、攻击时间,在 警策略,通过短信、邮件等方式对网络攻击 发生严重入侵事件时应提供报警。 行为进行报警。
主机安全(三级)测评表 测评对象:
序号 测评指标 指标名称 测评项 a)应在网络边界处对恶意代码进行检测和 清除; 6 恶意代码防范 b)应维护恶意代码库的升级和检测系统的 更新。 a)应对登录网络设备的用户进行身份鉴 别; 恶意代码防范 指标名称
a)应对网络系统中的网络设备运行状况、 网络流量、用户行为等进行日志记录;
3
安全审计
b)审计记录应包括:事件的日期和时间、 用户、事件类型、事件是否成功及其他与 审计相关的信息;
安全审计
b)审计记录应包括:事件的日期和时间 、用户、事件类型、事件是否成功及其 他与审计相关的信息;
主机安全(三级)测评表 测评对象:
a)应能够对非授权设备私自联到内部网络 的行为进行检查,准确定出位置,并对其 进行有效阻断;
a)应能够对非授权设备私自联到内部网 35.部署内网安全管理系统,对非授权用户访 络的行为进行检查,准确定出位置,并 问单位内网的行为进行限制。 对其进行有效阻断; 36.部署内网安全管理系统,对用户终端通过 双网卡、电话拨号等方式非法连接外部网络 b)应能够对内部网络用户私自联到外部 的行为进行监控并及时中断。 网络的行为进行检查,准确定出位置, 并对其进行有效阻断。 41.部署上网行为管理系统,对终端用户进行 管理。上网行为审计日志应包括登录网络时 间、离开时间、登录IP、使用网络资源等。 42.在网络边界处部署入侵检测系统或入侵防 御系统,对端口扫描、强力攻击、木马后门 a)应在网络边界处监视以下攻击行为: 攻击、拒绝服务攻击、缓冲区溢出攻击、 IP 端口扫描、强力攻击、木马后门攻击、 碎片攻击和网络蠕虫攻击等网络攻击行为进 拒绝服务攻击、缓冲区溢出攻击、IP碎 行检测。检测记录应包括攻击源IP 、攻击类 片攻击和网络蠕虫攻击等; 型、攻击目的和攻击时间等。

等保三级 主机安全测评要点 共35页

等保三级 主机安全测评要点 共35页
•检查方法:1.查看用户分组情况 2.打开安全设置-本地策略,显示“审核策略”“用户
权利指派”以及“安全选项”策略
• c.应实现操作系统和数据库系统特权用户的权限分离
• 描述:操作系统特权用户具有一下一些权限:安装和配置系统的硬 件和软件、建立和管理用户、备份和恢复等业务,从而保证操作系 统的可用性、完整性和安全性。而数据库系统特权用户则更多的是 对数据库的安装、配置、升级和迁移以及数据库用户的管理。 通过权限分离,能避免一些用户用拥有大的权限以及减少一 些人为的误操作。
• f.应采用两种或两种以上组合的鉴别技术对管理用户进行身份鉴别
• 描述:对于三级以上的操作系统应使用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组合鉴别 技术实现用户身份鉴别,如帐号+密码+key的组合使用等
• 检查方法:访谈系统管理员,询问系统是否进行加固,除口令以为 有无其它身份鉴别方式。
访问控制
• a.应启用访问控制功能,依据安全策略控制用户对资源的访问
• c.启用登录失败处理功能,可采取结束会话、限制非法登录次数和 自动退出等措施
描述:非法用户能够通过反复的输入密码,达到猜测用户密码的 目的。当用户多次输入错误密码后,系统应在一段时间内禁止用户 登录
检查方法:Windows系统:本地安全策略-帐户策略-账户锁定策略 Linux操作系统:以root身份登录Linux 查看文件内容#cat /etc/pam.d/system-auth
• b.操作系统和数据库系统管理用户身份鉴别信息具有不被冒用特点, 口令应有复杂度要求定期更换
描述:猜测密码是系统常遇的攻击方法之一,故控制和监视密码 策略是不可缺少的。设置密码的密码历史记录、密码最长与最短使 用期限、最短密码长度、密码复杂性要求。

等级保护三级(等保三级)基本要求

等级保护三级(等保三级)基本要求

等级保护三级(等保三级)基本要求等级保护三级制度是我国信息安全领域的基本制度,对于保障信息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以下是等级保护三级基本要求的七个方面:1.物理安全:为了确保等级保护三级的信息安全,需要重点考虑以下几个方面:a.保护重要区域:将重要设施、设备和文件等放入安全区域内,防止未经授权的访问;b.访问控制:对于物理访问,应实施严格的访问控制策略,建立进出记录制度;c.防范措施:制定并实施针对自然灾害、物理入侵等威胁的防范措施。

2.网络安全:为了确保网络安全,需要采取以下措施:a.网络分段:将网络划分为不同的安全区域,限制不同区域之间的访问权限;b.访问控制:对网络进行访问控制,防止未经授权的访问;c.密码策略:采用复杂的密码策略,定期更换密码,防止密码被破解。

3.主机系统安全:应采取以下措施提高主机系统安全性:a.禁用端口:禁用无用的网络端口和服务,防止潜在攻击;b.封闭端口:封闭不必要的网络端口,防止外部非法访问;c.定期备份:对主机系统进行定期备份,确保数据安全。

4.应用安全:应用安全需要关注以下几个方面:a.安全检测:对应用进行安全检测,发现并修复潜在的安全漏洞;b.清除病毒:安装杀毒软件,定期更新病毒库,防止病毒传播;c.防范网络攻击:采取防范措施,避免应用遭受网络攻击。

5.数据安全:为确保数据安全,需要采取以下措施:a.加密传输:对传输的数据进行加密,确保数据在传输过程中不被窃取;b.数据备份:对重要数据进行备份,防止数据丢失;c.隐私保护:对个人隐私数据进行加密存储和传输,保护个人隐私。

6.备份与恢复:备份与恢复是保障信息安全的重要环节,应采取以下措施:a.定期备份:对重要数据和文件进行定期备份,确保数据和文件的完整性;b.恢复计划:制定数据和文件恢复计划,确保在发生安全事件时能够及时恢复;c.备份介质故障防范:对于备份介质,应采取防复制、防篡改等措施,确保备份数据的安全性。

7.安全管理:安全管理是保障信息安全的核心环节,应采取以下措施:a.安全制度化:制定详细的安全管理制度和操作规范,规范员工的安全行为;b.定期培训员工:定期对员工进行安全培训和教育,提高员工的安全意识和技能;c.加强访客管理:对访客进行严格的身份认证和登记,限制其访问权限。

网络安全等级保护(第三级)网络安全设计全套

网络安全等级保护(第三级)网络安全设计全套

网络安全等级保护(第三级)网络安全设计物理和环境安全建设机房场地的选择机房场地物理位置要远离人造和自然灾害多发的地方,例如:加油站、储气站、蓄水池、机场、低洼地带、高犯罪率地区等。

机房场所应具备防震、防风、防雨等能力;机房不应建在建筑物的高层和地下室,以及用水设备的下层或隔壁;机房场地应当避开强电场、强磁场、强震动源、强噪声源、重度环境污染、易发生火灾、水灾、易遭受雷击的地区。

机房出入控制设置电子门禁系统,进入机房的人员进行身份鉴别并登记在案;设置视频监控系统,监控并限制进入机房人员的活动;对机房划分区域进行管理,区域和区域之间设置物理隔离装置,在重要区域前设置交付或安装等过度区域。

相应采取的措施有:监控设备;电子门禁系统。

防盗窃和防破坏主要设备存放位置物理受控;主要设备和部件固定,并加上不易拆除标记;通信线路隐藏铺设;存储介质分类标记和存储;安装防盗报警设备。

相应采取的措施有:防盗报警系统。

防雷击购置防雷设备,进行防雷击措施的保护;设置交流电接地线;防雷保安器,防止感应雷。

相应采取的措施有:防雷保安器或过压保护装置。

防火设置火灾自动消防系统,自动检测火情、自动报警、自动灭火;机房场所建筑材料应当采用耐火材料;机房采取防火隔离设施,将重要设备和其他设备隔离开。

相应采取的措施有:自动灭火报警系统;耐火材料、防火隔离设施。

防水和防潮在水管安装时,不要使得水管穿过屋顶和活动地板下,以免水管破裂或者爆裂造成水灾;对穿过墙壁和楼板的水管增加必要的保护措施,如设置套管;采取必要的措施防止雨水通过屋顶和墙壁渗透,造成水灾;采取措施防止室内水蒸气结露和地下积水的转移与渗透。

相应采取的措施有:安装对水敏感的检测仪表或元件,对机房进行防水检测和报警。

防静电在机房场所设置必要的接地等防静电措施;可以采用防静电地板或地毯。

相应采取的措施有:采用静电消除器、佩戴防静电手环等。

温湿度控制购置恒温恒湿设备,保持机房的温湿度,保证设备运行在允许温湿度环境下,防止设备在非正常的情况下运行造成的安全隐患。

浪潮K-UX通过国家等保三级认证全面保障主机安全

浪潮K-UX通过国家等保三级认证全面保障主机安全

浪潮K-UX通过国家等保三级认证全面保障主机安全日前,中国第一款自主研制的UNIX操作系统K-UX顺利通过了国家信息系统安全等级保护三级标准(以下简称等保三级)的认证,成为国内首款通过该认证的UNIX操作系统。

随着政府对信息安全重视程度的不断提高,电信、铁路、民航、电力、公安、财政等很多行业已经规定核心业务系统中的技术设备必须具备等级保护三级认证。

K-UX通过该认证,意味着获得了进入关键行业核心系统的通行证。

国家等级保护认证是中国最权威的信息产品安全等级资格认证,根据公安部《信息安全等级保护管理办法》,中央各部委、省(区、市)门户网站和重要网站,跨省联接的网络系统等、地市级以上国家机关、企业、事业单位内部重要信息系统、跨省或全国联网运行的用于生产、调度、管理、指挥、作业、控制等方面的重要信息系统等都必须符合等保三级标准。

按照等保三级标准,K-UX从系统运行安全保护、数据安全保护、资源利用、访问控制等方面进行设计和开发,认证过程中,对K-UX从身份鉴别、自主访问控制、标记、强制访问控制、数据流控制、安全审计、用户数据完整性及用户数据保密性等安全功能进行严格评测,确保操作系统的安全可靠。

K-UX通过安全等保三级标准认证,标志在关键主机应用领域从操作系统级实现安全可控。

K-UX采用了三权分立模式,按照职能分割原则分别授予系统管理员、系统安全员和系统审计员各自为完成自己所承担任务所需的权限,并形成相互制约关系,从而避免了超级管理员账户带来的风险。

K-UX在强制访问控制框架下实现了多级安全策略,保证了系统的机密性,禁止上读下写。

上级用户可以读取下级用户的机密数据与信息,而下级用户则无权读取上级的机密数据与信息,从而确保高机密信息不能向低机密信息流动。

K-UX实现的完整性安全功能,可以禁止下读上写。

对用户的信息进行等级的划分,该策略是基于上级的用户的信息的可信度比下级用户的信息的可信度高,下级用户可以读取上级用户的数据或信息,而上级用户无权读取下级用户的数据与信息,不同的用户之间的数据、信息的隔离,即信息只能有高完整性流向低完整性,从而保证高完整性等级的用户数据的完整性不被破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f)应保护审计记录,避免受到未预期的删除、修改或覆盖等。
测评项
技术要求
剩余信息保护(S3)
a)应保证操作系统和数据库系统用户的鉴别信息所在的存储空间,被释放或再分配给其他用户前得到完全清除,无论这些信息是存放在硬盘上还是在内存中;
b)应确保系统内的文件、目录和数据库记录等资源所在的存储空间,被释放或重新分配给其他用户前得到完全清除。
测评项
技术要求
入侵防范(G3)
a)应能够检测到对重要服务器进行入侵的行为,能够记录入侵的源IP、攻击的类型、攻击的目的、攻击的时间,并在发生严重入侵事件时提供报警;
b)应能够对重要程序的完整性进行检测,并在检测到完整性受到破坏后具有恢复的措施;
c)操作系统应遵循最小安装的原则,仅安装需要的组件和应用程序,并通过设置升级服务器等方式保持系统补丁及时更新。
主机安全(三级)
主机安全测评指标
一、
测评项
技术要求
身份鉴别(S3)
a)应对登录操作系统和数据库系统的用户进行身份标识和鉴别;
b)操作系统和数据库系统管理用户身份标识应具有不易被冒用的特点,口令应有复杂度要求并定期更换;
c)应启用登录失败处理功能,可采取结束会话、限制非法登录次数和自动退出等措施;
d)当对服务器进行远程管理时,应采取必要措施,防止鉴别信息在网络传输过程中被窃听;
e)应为操作系统和数据库系统的不同用户分配不同的用户名,确保用户名具有唯一性。
f)应采用两种或两种以上组合的鉴别技术对管理用户)应启用访问控制功能,依据安全策略控制用户对资源的访问;
b)应根据管理用户的角色分配权限,实现管理用户的权限分离,仅授予管理用户所需的最小权限;
c)应实现操作系统和数据库系统特权用户的权限分离;
d)应严格限制默认帐户的访问权限,重命名系统默认帐户,修改这些帐户的默认口令;
e)应及时删除多余的、过期的帐户,避免共享帐户的存在。
f)应对重要信息资源设置敏感标记;
g)应依据安全策略严格控制用户对有敏感标记重要信息资源的操作;
测评项
技术要求
安全审计(G3)
测评项
技术要求
恶意代码防范(G3)
a)应安装防恶意代码软件,并及时更新防恶意代码软件版本和恶意代码库;
b)主机防恶意代码产品应具有与网络防恶意代码产品不同的恶意代码库;
c)应支持防恶意代码的统一管理
测评项
技术要求
资源控制(A3)
a)应通过设定终端接入方式、网络地址范围等条件限制终端登录;
b)应根据安全策略设置登录终端的操作超时锁定;
a)审计范围应覆盖到服务器和重要客户端上的每个操作系统用户和数据库用户;
b)审计内容应包括重要用户行为、系统资源的异常使用和重要系统命令的使用等系统内重要的安全相关事件;
c)审计记录应包括事件的日期、时间、类型、主体标识、客体标识和结果等;
d)应能够根据记录数据进行分析,并生成审计报表;
e)应保护审计进程,避免受到未预期的中断;
c)应对重要服务器进行监视,包括监视服务器的CPU、硬盘、内存、网络等资源的使用情况;
d)应限制单个用户对系统资源的最大或最小使用限度;
e)应能够对系统的服务水平降低到预先规定的最小值进行检测和报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