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不可不知的心理学

合集下载

教师不可不知的心理学读后感

教师不可不知的心理学读后感

教师不可不知的心理学读后感心理学作为一门学科,对于教育工作者来说至关重要。

本文将分享我的阅读心得,介绍一些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应用的心理学理论和方法。

这些心理学知识将使你能够更好地理解学生的需求和行为,并且更有效地进行教学。

首先,我想强调的是理解学生的需求和行为对于教师来说至关重要。

心理学告诉我们,每个学生都是独特的个体,有着不同的思维方式、情感需求和学习风格。

因此,作为教师,我们需要耐心倾听学生的想法和感受,以便更好地满足每个学生的需求。

例如,如果一个学生在课堂上表现得很被动,可能是因为他或她害怕被嘲笑或出错。

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可以采取积极的鼓励和支持策略,帮助学生建立自信,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其次,了解学生的发展阶段和特点也是教师应用心理学的重要方面之一。

不同年龄段的学生面临着不同的生理和心理变化,他们的认知能力、情绪管理和社交能力也有所不同。

通过了解这些发展特点,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年龄和发展阶段来调整教学策略和方法。

例如,对于幼儿园的学生,我们可以通过游戏和互动的方式进行教学,以促进他们的参与和学习兴趣。

对于青少年学生,我们可以提供更多的自主学习机会,让他们积极参与问题解决和合作学习。

最后,了解学生的情绪和心理健康状况对于教师的角色来说至关重要。

心理健康问题在学生群体中并不罕见,例如焦虑、抑郁和注意力不集中等问题。

作为教师,我们应该保持关注并提供必要的支持和帮助。

我们可以鼓励学生与他人分享他们的困扰,建立一个开放和支持的学习环境。

另外,教师可以通过身体活动和放松练习来帮助学生缓解压力和焦虑。

总之,作为教师,了解和应用心理学对于提供优质教育至关重要。

通过理解学生的需求和行为、了解学生的发展阶段和特点,以及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我们可以创造一个支持学生学习和成长的环境。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们应该不断学习心理学的最新知识,并将其应用于实践中,以更好地满足学生的需求,并促进他们的全面发展。

《教师不可不知的心理学》读书心得

《教师不可不知的心理学》读书心得

《教师不可不知的心理学》读书心得《教师不可不知的心理学》一书作者从心理学的专业角度出发,通过列举心理原理相似的其他案例和心理学实验,对学校案例进行了深入浅出的剖析。

每每读到作者那些总结性话语的时候,都让我有豁然开朗之感,给予了我一定的启示。

一、破窗效应书中提到,房子如果窗户破了,没有人去修补,隔不久,其它的窗户也会莫名其妙地被人打破;一面墙,如果出现一些涂鸦没有被清洗掉,很快的,墙上就布满了乱七八糟、不堪入目的东西;一个很干净的地方,人们不好意思丢垃圾,但是一旦地上有垃圾出现之后,人就会毫不犹疑地抛,丝毫不觉羞愧。

由此可以得到启示,老师在课堂中尤其需要用心,任何微小的变化都有可能是第一扇窗户,老师应该更加的细心观察。

班级内没有问题是不可能的,出现问题是正常的,关键在于教师能不能及时的引导和教育。

希望每一个班级都不会出现一扇破窗。

二、习得无助书中描述了这样两个场景:场景一:描述A学生上课无精打采及这类学生对课堂、考试一副无所谓的样子;场景二:描述B老师对上班无奈的心情,两个场景给我们展现出的是一幅令人头痛的教育现状——学生无心,老师无奈。

之后通过塞利格曼的“小狗逃脱实验”得到了这个“习得无助”的现象。

当个体认知自己的能力无法解决困难,对目前的环境变化无法控制,或是对未来发生的事情无法预测时,如果这种情况长期延续,个体将会丧失斗志,继而陷入绝望的心理困境。

不仅仅是学生会产生“习得无助”现象,其实老师也会“习得无助”,有时面对学生一而再,再而三的错误,有时面对乱哄哄的课堂纪律……我也会产生消极的心理:这个学生实在是无可救药了,随他去吧;这个班级我已经费尽心思了,可就是不见效果,算了,我已经尽力,我实在是没办法了……但作为老师我要有坚定的信念,绝对不能走进自己的精神误区,要相信有些感觉都是暂时的,只要努力了,结果总是会很明朗的,一定会与孩子们一起度过最无奈最煎熬的日子。

三、充实自己,广阅书籍。

读百家经典,才能做幸福教师,《教师不可不知的心理学》这本书的作者唐全腾先生是台湾的一位化学老师,他在进修了心理学以及读了大量的心理学书籍之后,才写了这本书。

教师不可不知的心理学读后感

教师不可不知的心理学读后感

教师不可不知的心理学读后感作为教育者,了解和掌握心理学知识是必不可少的。

教师的教学效果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还有对学生心理和情感的关注与引导。

在传授知识的同时,需要深入了解学生的需求和问题,帮助他们发掘自身的优点,克服不足,成为自信而积极的人。

最近读了《教师不可不知的心理学》,这是一本很不错的教师心理学指导书。

本书由心理学专家写作,将心理学知识与教育实践相结合,旨在帮助教师提高课堂教学水平和学生品德情感的培养。

个人的阅读体验和感受是深刻而积极的。

本书在内容上非常详实,介绍了很多有助于教师了解学生心理和情感方面的知识。

比如,作者阐述了学生的心理发展规律,总结了情绪管理的技巧,回答了一些常见的心理问题等。

在阅读过程中,我不断地感受到作者的丰富经验和看问题的深刻性,他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这本书的重要性在于:1、它能够帮助教师了解学生的心理和情感,这对于教师来说非常重要。

因为只有了解学生的内心世界,教师才能够更好地将知识传授给他们,并与学生建立起良好的沟通渠道。

这样就可以提高教学效果。

2、本书提出了许多切实可行的方法和技巧,有助于教师更好地管理自己的情绪和学生的情绪。

在阅读这本书的过程中,我得到了很多启发和思考。

教师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者,更应该成为学生的心理之友,了解他们的问题和困惑,并为他们提供必要的支持和帮助。

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够充分发挥自己的潜力,取得更好的学习成果。

总之,我认为,这本书对于教师具有重要的价值和意义。

它提供了很多与心理学相关的技巧和科学方法,这对于提高教学效果和帮助学生成长成为积极向上的人非常重要。

阅读这本书,不仅能够帮助教师更好地了解学生心理和情感,还能够帮助教师更好地管理自己的情绪和影响学生的情绪。

建议每一位教师都能够阅读并加以运用,让我们的学校变得更加温馨和谐。

《教师不可不知的心理学》读书笔记

《教师不可不知的心理学》读书笔记

《教师不可不知的心理学》读书笔记《教师不可不知的心理学》读书笔记当看完一本著作后,大家心中一定是萌生了不少心得,此时需要认真地做好记录,写写读书笔记了。

可是读书笔记怎么写才合适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教师不可不知的心理学》读书笔记,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教师不可不知的心理学》读书笔记1《教师不可不知的心理学》是一本好书,书中重点研究了23种教育心理现象,有大量的教育案例来支撑这些心理学观点,作者唐全腾在教书一段时间后,重新回去读书,从而对教学有了更深刻的体会。

他选择了校园中最常见的事情来分析其中所包含的心理学的原理,用心理学来看学校教育,从学习、关系、决定三个角度解释了从众、模仿、习得无助等现象,并结合教学场景进行了分析,并从教师的角度给出了自己的认识和处理方法,从个体的学习,到班级的管理,无所不包。

这便是全书的大致内容。

对于教师或相关的研究人员来说,这不仅是非常有用的一本书,也是一本很适合教师阅读,更是教师不可不读的一本好书。

“学生想认真学习,教师想尽力帮助学生学习,家长永远想给孩子最好的,校长、主任也绝对希望学校的'教学能够蒸蒸日上,推动教改的专家学者们更是希望能建立一个完善的教育制作。

问题是,我们如何确定我们正在做的事情是对的呢?直觉上,我们都以为我们是对的,但心理学却告诉我们:人们的想法往往埋藏着许多盲点……”这本书介绍的一些学生心理知识,如:习德无助、从众、自我实现、自我中心等,有助于老师了解学生、教育学生。

当自己面对课堂情景和学生表现时,才能够运用这些知识来判断及应对学生的情况,制造好的舆论导向,把学生引导到好的一面,把理论知识和教育教学实际结合起来用所学的知识来解决教育中的问题。

作者在书中从“学习”、“关系”和“决定”三个方面,用具体真实的事例讲解了原本很深奥难懂的心理学理论。

举例后还讲述了故事的背后,真的分析得透彻,深刻。

比如书中举例:面对上课时,有学生在剪指甲,究竟应该怎样?“要不要和学生起冲突?”“有没有能力压制这个学生的态度?”“要在教室处理还是到办公室里处理?”“要自己来还是请学务处帮忙?”有些学生感觉比我们教师还拽,理直气壮的,和我们叫喧,实在没办法处理他的违规犯记现象。

教师不可不知的心理学读后感

教师不可不知的心理学读后感

教师不可不知的心理学读后感在繁忙的生活中,我偶然翻开了《教师不可不知的心理学》这本书。

起初,只是抱着随便看看的心态,没想到却被它深深地吸引住了。

这本书没有那种高深莫测的理论堆砌,也没有让人昏昏欲睡的长篇大论,而是用一个个鲜活真实的案例,像一位亲切的朋友,把那些看似复杂的心理学知识,深入浅出地讲给我听。

其中让我印象特别深刻的,是关于学生“从众心理”的部分。

书里提到,在一个班级中,如果大部分同学都认真学习,积极参与课堂活动,那么原本不太爱学习的同学也会受到这种氛围的影响,逐渐改变自己的行为。

这让我想起了我曾经带过的一个班级。

那是一个初一的班级,刚刚接手的时候,我就发现班级里有几个特别调皮捣蛋的孩子,上课总是交头接耳,作业也不认真完成。

我试过单独找他们谈话,也给过一些小惩罚,可效果都不怎么理想。

有一次上课,我提出了一个问题,班上成绩比较好的几个同学纷纷举手回答,而且回答得都很不错。

这时候,我发现那几个调皮的孩子居然也抬起头,认真地听着同学的回答,眼神中透露出一丝好奇和羡慕。

我灵机一动,马上表扬了那几个积极回答问题的同学,并且给了他们一些小奖励。

接着,我又把目光转向那几个调皮的孩子,微笑着问他们:“你们是不是也想试试回答这个问题呀?”他们先是一愣,然后有点不好意思地低下了头。

从那节课之后,我发现这几个孩子开始有了一些变化。

上课的时候不再总是捣乱,偶尔也会跟着大家一起思考问题。

我趁热打铁,在班级里组织了一些小组活动,让同学们互相帮助,共同进步。

在这个过程中,那几个调皮的孩子渐渐地融入了集体,他们发现,当自己认真学习、积极参与活动的时候,不仅能够得到老师和同学的认可,还能收获知识和快乐。

就这样,一个原本有些混乱的班级,因为这种积极向上的从众心理,风气变得越来越好。

以前那些不爱学习的孩子,也在大家的影响下,慢慢改变了自己的态度。

通过这件事,我深深地感受到,作为一名教师,了解学生的心理是多么重要。

我们不能只是一味地传授知识,更要关注学生的内心世界,善于利用他们的心理特点,引导他们走向正确的道路。

读《教师不可不知的心理学》有感

读《教师不可不知的心理学》有感

读《教师不可不知的心理学》有感兴化市西郊中心校许丽娟“不懂心理学的教师不是好教师。

”这是《教师不可不知的心理学》封面上的一句推荐语。

是的,教师只有真正了解学生,才能教育好学生。

《教师不可不知的心理学》不仅让我们更好地了解学生,同时也让教师更好地了解自己。

作者从一个个鲜活的发生在教师身边的故事入手,通过故事背后的分析,引出心理学专业知识,读来生动,又启人深思。

它让我们对有关心理学专业知识的理解是很有帮助的。

这本书共有三章,分别是学习、关系和决定。

每一章又分为不同的几个篇,几乎每一篇都先举一个事例,或是说一段故事,希望能帮助读者克服“知识恐惧症”,而且书里面所举的例子都是作者看到或听到的实例。

通过这些实例,作者从心理学的角度分别栓释了多种现象或概念,因此特别具有说服力,尤其是对于我们年轻教师来说,更容易接受、理解与信服,也因此更能产生共鸣。

“习得无助”是我从这本书中读到的“新”名词,我常常会埋怨现在的孩子上课不认真,学习成绩不理想,原来现在很多孩子出现厌学心理,害怕去学校,害怕见老师,很大一部分原因就在于“习得无助”,而且不仅仅是学习方面。

对于孩子来说,由于身心的不成熟,自我控制和约束的能力相对较弱,如果总是经历失败,那么对事情的兴趣就会大大下降,尤其是象学习这种需要付出长期努力的活动。

而对学习一旦失去了信心,学习就很难进行下去,当然也不可能有好的结果。

所以,对于孩子,一定要更多的去给予鼓励,让他们自己品尝更多的成功,体验更多的成功后带来的喜悦。

这样孩子才会把繁重的学习任务,变成内在的动机,只有有了内在的动机和兴趣,学习才会变得轻松。

同时体验了更多的成功之后,孩子才会更有信心,也才会更愿意去尝试困难,面对挑战,战胜自我,才会出现良性的循环和不断的进步。

书中许多观点,都让我开始对我们的教育方式进行反思。

确实,不管教育到底是怎么一回事,最后还都要靠“人”来实现。

所以教育问题就是人的问题,要解决教育问题,就要解决人的问题。

教师不可不知的心理学读后感

教师不可不知的心理学读后感

教师不可不知的心理学读后感读了《教师不可不知的心理学》这本书,感觉就像给自己的教育教学工作打开了一扇全新的窗户。

原本以为心理学是一门高深莫测、枯燥乏味的学科,没想到在这本书里,它变得如此生动有趣、贴近实际。

书里提到的很多心理学现象和原理,都让我在自己的教学经历中找到了对应的影子。

比如说“从众效应”,这让我想起了一次班级活动的组织。

那是一次学校组织的文艺汇演,每个班级都要出一个节目。

我想着让同学们自主报名,展现他们的才艺。

可是等了几天,居然没有一个同学主动报名。

我心里那个着急呀,这可咋办?后来我私下找了几个平时比较活跃的同学,鼓励他们带头报名。

结果这几个同学报名后,其他同学也纷纷跟着报名了。

原来,大家都在观望,看到有人带头了,就觉得“既然他们都参加,那我也参加吧”。

这就是典型的从众效应。

还有“视网膜效应”也让我感触颇深。

有一段时间,我特别关注学生的书写问题,觉得很多同学的字写得不够工整、漂亮。

结果那段时间,我满眼看到的都是学生们糟糕的书写,越看越生气,甚至觉得这是个天大的问题。

可当我调整了心态,不再过分纠结书写,而去关注他们在学习上的其他优点时,我发现书写的问题似乎也没有那么严重了。

这让我明白,当我们特别关注某一方面时,就会不自觉地放大它,而忽略了其他的方面。

书中关于“习得性无助”的讲解,更是让我反思了自己的教育方法。

曾经有个学生,他的数学成绩一直不太好。

无论怎么努力,考试成绩总是不理想。

渐渐地,他对数学失去了信心,甚至开始讨厌这门学科。

我当时只是一味地督促他多做题、多学习,却没有真正去了解他内心的想法和感受。

现在想来,他可能已经陷入了“习得性无助”的状态,觉得自己无论怎么努力都无法改变现状。

如果当时我能运用一些心理学的方法,帮助他重新建立自信,也许结果会大不一样。

在教学中,我们还常常会遇到“皮格马利翁效应”。

如果你对一个学生寄予厚望,并且通过各种方式向他传达这种期望,他往往会朝着你期望的方向发展。

《教师不可不知的心理学》读书笔记

《教师不可不知的心理学》读书笔记

《教师不可不知的心理学》有感不懂心理学的教师不是好教师。

作为一名教师,必然学过心理学。

但如何把这些理论知识在教育教学的实践加以运用确是一个重要的问题。

《教师不可不知的心理学》给了我很好的指导作用。

这本书通俗易懂,实用性强,在几乎每一篇论述之前,先以一段故事或实例来铺陈,来加强读者对这些心理学知识的了解。

读了这本书,确感有趣,也对自己的教育教学行为进行了反思。

这本书对我印象最深刻的是关于破窗效应的论述。

美国学者研究指出,在一栋建筑物里,若是有一扇窗子的玻璃打破了,却没有做任何的处理,很快地就会再破第二块、第三块。

当达到一定数量之后,整个破坏的速度更会呈倍速上升。

关于调皮学生的控制。

班主任要对班上调皮的学生严格控制,加强管理。

尤其要抓好带头的。

如果对这些调皮学生疏于管理,会干扰整个班级教学秩序,也牵制班主任大量的精力。

我班有一学生陈某,刚到我班时很是调皮,我对他以前的表现也早有耳闻。

所以我对他特别“关照”,控制和他一起玩的学生,经常找他谈话,适时加以鼓励,所以一段时间下来转变很大。

我想如果当时不及时采取措施,他就会带动一部分学生调皮,形成破窗效应。

现在不是他影响别人,而是好学生影响他。

事情变好或变坏,往往只是一个关键点的突破而已,坏同学多到一定的量,全班就会快速沦陷;好同学增加到一定数量之后,全班也会快速地步上正轨。

作为班主任要知道破窗效应的道理,控制好班级的调皮学生。

对控制调皮学生,在开学第一个月最为关键,如果能有效控制调皮学生,让好学生带动整个班级,就会形成良好的班风,使班级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使班级团结,,奋进,有朝气。

关于学困生的管理。

对学习上有困难,成绩不理想的学生不能,教师不能对之失去信心。

每一个学生背后都有一个家庭,无论从学生个人方面还是从整个班级方面都不应该放弃任何一个学生。

否则也会形成破窗效应,后果严重。

我班有一学生杨某,学习很不理想。

课后我找她谈话,告诉她,你不要跟别人比,就跟自己比,每一次只要进步就是成功。

教师不可不知的心理学心得体会

教师不可不知的心理学心得体会

教师不可不知的心理学心得体会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经常会面临各种挑战和困惑。

掌握一些心理学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将有助于教师更好地理解学生的心理需求,提供个性化的教育方式,促进学生成长和发展。

在本文中,将分享一些教师不可不知的心理学心得体会。

一、认知发展与学习学习是指个体通过获取、处理、储存和运用信息来获得新知识和技能的过程。

教师应该了解学生的认知发展阶段,采用合适的教学策略和方法以促进学生的学习。

例如,幼儿期的学生主要通过感官经验来获取信息,而青少年则更加注重逻辑推理和抽象思维。

因此,教师可以通过丰富的教学材料和实践活动激发学生的积极性,提高学习效果。

二、情绪与学习动机情绪是学习过程中不可忽视的因素之一。

学生的情绪状态会直接影响其学习动机和学习成果。

教师可以通过以下方式帮助学生管理情绪,提高学习动机:首先,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营造积极的学习氛围;其次,给予学生支持和鼓励,增强他们的自信心;最后,提供适当的挑战和反馈,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三、发展性反馈与激励发展性反馈是指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表现的积极和待改进之处给予针对性的评价和指导。

教师应该及时给予学生反馈,帮助他们认识自己的优点和不足,并针对性地提出改进建议。

此外,激励也是促进学生成长和进步的重要手段。

教师可以运用奖励、表扬等激励方式,增强学生的学习动力和自我驱动力。

四、学习目标与自我概念学习目标是学生学习的引导和动力来源。

教师应该与学生共同制定明确的学习目标,并关注学生的自我概念。

自我概念是个体对自己的认知、评价和期望,对学习和成长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教师可以通过帮助学生树立积极的自我概念,提高学生的学习成就感和自信心。

五、社会互动与合作学习社会互动是学生认知和情感发展的重要环境。

合作学习可以促进学生的思维发展、交流能力和合作意识。

教师可以通过组织小组活动、合作项目等方式,培养学生的社会技能和合作精神。

此外,教师还可以将学生分成不同的学习小组,让他们相互交流和合作,共同解决问题,提高学习效果。

教师不可不知的心理学读后感

教师不可不知的心理学读后感

教师不可不知的心理学读后感心理学作为一门与人的思维、行为以及情绪相关的学科,对于教师来说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它不仅可以帮助教师更好地了解学生的心理需求,还可以引导教师更科学地开展教学工作。

近日,我读完了心理学方面的一本经典著作,对于教师在教学中应用心理学的种种知识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与理解,下面我就来分享一下我的读后感。

首先,本书深入浅出地介绍了心理学的基本原理和概念,使我对心理学学科的范畴有了更全面的了解。

在我们教学过程中,难免会遇到学生情绪波动大、注意力不集中等问题。

通过学习心理学的知识,我明白了这些问题背后的原因,从而能够更有效地进行干预和指导。

例如,当我发现某个学生经常无法集中注意力时,我可以运用注意力训练的方法,帮助学生提高注意力水平。

通过将心理学知识与实际教学相结合,我相信我可以更好地解决学生在学习中的心理问题。

其次,本书还介绍了教育心理学的重要性及其与教学的关系。

教育心理学是心理学的一个重要分支,它研究的是教育活动中的心理过程和规律。

在教学实践中,了解教育心理学的理论和方法对于教师来说至关重要。

通过学习教育心理学,我意识到在课堂中,不同学生具有不同的学习方式和需求。

作为教师,我们应该根据学生的特点和需求来制定教学计划,并灵活运用不同的教学方法,以促进学生的学习效果。

而这一切都离不开教育心理学所提供的理论和指导。

此外,本书还提供了一些有关激励和奖励的心理学原理。

对于教师来说,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学习积极性是一个重要的问题。

通过了解激励和奖励的心理学原理,我可以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内在动机,使他们主动参与到学习中来。

比如,我可以通过设立小组竞赛、制定奖励机制等方式,激励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讨论和团队活动中,提高他们的学习动力和合作意识。

最后,本书还提醒了教师要注重教学过程中的情感因素。

教师的情感态度对于学生的学习成败具有重要的影响。

在教学中,我们要关注学生的情绪变化,及时给予关心和支持。

教师不可不知的八个心理学规律

教师不可不知的八个心理学规律

教师不可不知的八个心理学规律集团公司文件内部编码:(TTT-UUTT-MMYB-URTTY-ITTLTY-教师不可不知的八个心理学规律有些教育心理学规律看似简单平常,往往易被忽视,但它的确是拓展教育途径,提高教育效果的“灵丹妙药”。

一、首因效应。

首因效应,是一种社会知觉效应。

在人的交往中,往往比较重视最先得到的信息,据此对别人下判断,形成最初的印象;而在最初的印象形成之后,对后来的信息就较不重视了,这种现象叫首因效应。

例如初次见面时对方的仪表、风度所给我们的最初印象往往形成日后交往的依据。

根据首因效应,教师在对学生开展教育过程中,尤其是新班级成立的第一天,或是新学期开学的第一天,一定要给学生一个良好的“第一印象”。

它包括:良好的班容班貌,如窗明几净,桌椅排放整齐,班内物品摆放有序,宣传标语完好无缺,等等。

教育者本人要仪表端庄,给人以和蔼可亲之感;外表落落大方,给人以高雅之感。

另外,第一次上课,第一次上主题班会,第一次组织学生集体活动,与学生第一次谈话等等,都要注意与学生建立情感上的联系。

古人云:“亲其师,信其道。

”教师取得了学生的信任,就会给以后的教育打下一个良好的基础。

二、期待理论。

着名宗教领袖马丁?路德金说过:“世界上所做的每件事情,都是抱着希望而做成的。

”人们基于对环境的认识,进而产生了价值感和目标感,进而导致需要,而需要又引起动机,但动机是否必定产生相应的行为,则还取决于行为导致预期目标的可能性有多大。

对此,心理学家弗鲁姆提出一个公式:M=V×E。

公式中,M指个体从事某项活动的积极性,称为激励水平;V表示人们对某一目标的重视程度和评价高低,称为效价;E表示某一特别行为会导致一个预期效果的概率,称为期望值。

这个公式表明,假如一个人把目标的价值看得越大,估计实现的概率越高,那么所激发的动机也就越强烈。

运用“期望理论”,教师必须让学生对自己有一个较高且合理的期望值,即“我将来要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我的奋斗目标是什么”。

老师不可不知的心理学读书心得

老师不可不知的心理学读书心得

老师不可不知的心理学读书心得老师不可不知的心理学读书心得【篇1】学前期是人的一生中生长发育最旺盛变化最快可塑性最大的时期之一。

幼儿在环境和教育的影响下,在以游戏为主的各项活动中,心理发展异常迅速。

作为幼儿教师学习心理学是自身发展提高的需要,是搞好幼儿教育工作的需要。

通过学习《幼儿心理学》,我深知:幼儿阶段是人生的奠基阶段,而幼儿教师是年青一代最初的启蒙老师,在幼儿成长过程中起着主导作用。

作为幼儿教师,首先是要做幼儿的朋友,在平等的关系中,教师是幼儿的伙伴,使幼儿在心理上得到安全放松,让他们感觉生活在自由尊重平等合作的气氛中,在这气氛中,让幼儿充分的活动,获得表达自己的欲望的能力和机会。

我们班每个孩子的个性都不相同,有的孩子活泼大方,他们能主动表现自己,见到客人能主动打招呼,听到音乐就能翩翩起舞,为大家表演,这样的是我们所倡导的。

但是有些孩子,他们在幼儿园里比较活泼,一旦离开了他们熟悉的环境,或家里来了客人,或者幼儿园来了陌生人参观等等,他们便很胆怯,不敢说话。

这种胆怯性格的形成,大多因为缺乏锻炼的机会,缺少表现自己的勇气的条件,如果不及时加以引导,将严重影响幼儿一生的发展。

胆怯的幼儿往往没有勇气在众人面前讲话,或说话声音很小,为改变这种胆怯的性格,我们努力为幼儿提供说的机会,让幼儿在每个人面前表达自己欲望和自己的感情。

作为一名幼教工作者,怎样去教幼儿怎样主动和幼儿沟通是很重要的。

第一现在的教育观,要求教师与幼儿的地位是平等的。

教师要尊重每一位幼儿,作为朋友坐下来与幼儿谈心,了解他们的性格特征。

这些来容易的话,做起来却很难。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权利,包括幼儿自己的权利,所以做什么都不要强制幼儿去做,可以去引导幼儿去做。

教师以亲切的话语,关心他们喜欢,做什么,需要什么。

这样既拉近了师生关系,又使我们目标得以实施。

第二开展丰富多彩的游戏,让幼儿从中得到知识。

在教育活动中,教师就尽量多设计一些与教育内容相一致的游戏。

教师不可不知的心理学读后感

教师不可不知的心理学读后感

教师不可不知的心理学读后感在教育的世界里,教师就像是航行在知识海洋中的舵手,引领着学生们的成长方向。

而《教师不可不知的心理学》这本书,就像是一盏明灯,照亮了我在教育之路上的某些角落。

书中提到的各种心理学知识和案例,让我仿佛置身于一个充满智慧和启示的宝库。

其中,有一个观点让我印象特别深刻,那就是关于学生的学习动机。

以前,我总是简单地认为,学生要么爱学习,要么不爱学习,却从未深入思考过这背后的动机究竟是什么。

这本书让我明白,学生的学习动机是多种多样的,有的是为了获得表扬,有的是为了实现自己的梦想,还有的可能只是为了避免惩罚。

这让我想起了我班上的一个学生,小宇。

小宇是个聪明机灵的孩子,但在学习上总是提不起劲,成绩也一直不太理想。

我曾经多次找他谈话,给他讲道理,鼓励他要努力学习,可效果总是不明显。

读了这本书后,我开始反思自己的教育方法,试图去寻找小宇学习动力不足的真正原因。

经过一段时间的观察,我发现小宇特别喜欢画画。

每次美术课,他总是最认真的那个,画出来的作品也常常让人眼前一亮。

于是,我想到了一个办法。

在一次班会课上,我特意展示了小宇的几幅画作,并当着全班同学的面表扬了他的才华。

我看到小宇的脸上露出了久违的笑容,眼睛里也闪烁着光芒。

从那以后,我经常鼓励小宇把画画的热情和专注用到学习上。

我跟他说:“小宇,你画画那么厉害,要是能把这股认真劲儿用到学习上,那你的成绩肯定也能像你的画一样出色!”慢慢地,小宇开始在学习上花更多的时间和精力。

他会主动来问我问题,作业也做得越来越认真。

还有一次,学校组织了一场知识竞赛。

我特意推荐小宇参加,告诉他这是一个展示自己知识和能力的好机会。

小宇一开始有些犹豫,但在我的鼓励下,他还是决定试一试。

为了准备这次竞赛,小宇每天都会花时间看书、复习。

那段时间,我能明显感觉到他的努力和付出。

最终,小宇在竞赛中取得了不错的成绩。

当他站在领奖台上,脸上洋溢着自豪和喜悦。

那一刻,我也由衷地为他感到高兴。

教师不可不知的心理学读书随笔

教师不可不知的心理学读书随笔

《教师不可不知的心理学》读书随笔一、第一章:教师的心理学基础在拿起这本《教师不可不知的心理学》时,我对它寄予了厚望。

这本书不仅仅是一本心理学知识的普及读物,更是一本将心理学理论与教育实践紧密结合的实用指南。

对于从事教育工作的我来说,心理学的知识不仅是提升自我修养的必修课,更是为了更好地理解学生、更好地进行教育工作的必要准备。

第一章“教师的心理学基础”让我对心理学的应用有了更深的认识。

在这一章中,我了解到教师的心理学基础包括了心理学的概念、基本原则、心理发展理论等核心内容。

这些内容不仅仅是理论知识,更是对教育工作者的基本要求。

教师的日常工作中充满了与学生心理的交互,只有掌握了心理学的基本知识,才能更好地理解学生的行为、情绪和学习过程。

心理学在教育中的应用是全方位的,从课堂管理、教学方法的选择,到学生心理辅导、家校沟通等各个方面,都需要心理学的知识作为支撑。

这让我深感作为一名教师,不仅要教书,更要育人。

就必须了解学生,了解他们的心理发展特点、心理需求和心理困惑。

才能更好地引导他们健康成长。

这一章还介绍了教师自身的心理调适,教育工作的压力是巨大的,教师自身的心理健康也是非常重要的。

只有自身心理健康的教师,才能更好地面对工作中的挑战,更好地帮助学生解决问题。

这就需要教师有自我反思、自我调节的能力,这也是心理学知识的重要应用之一。

通过阅读这一章,我深感心理学知识的重要性。

作为一名教师,我要不断地学习心理学知识,将其应用到日常的教育工作中,更好地了解学生、帮助他们成长。

也要关注自身的心理健康,保持积极的心态,更好地面对工作中的挑战。

在接下来的阅读中,我期待更多心理学知识与教育实践的融合,帮助我在教育工作中取得更大的进步。

1. 心理学基本概念及原理介绍在我阅读《教师不可不知的心理学》这本书的过程中,我深感心理学的博大精深,它不仅是科学研究的领域,更是教育工作的有力工具。

本书的第一部分,对心理学的基本概念及原理进行了深入浅出、详尽而系统的介绍,给予我很多启示。

教师不可不知的心理学读书笔记

教师不可不知的心理学读书笔记

教师不可不知的心理学读书笔记作为一名教师,了解学生的心理状态和发展规律对于提高教学质量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至关重要。

《教师不可不知的心理学》这本书为我们揭示了许多教育教学中常见的心理学现象和原理,让我深受启发。

以下是我对这本书的一些读书笔记和思考。

一、从众心理从众心理是指个体在群体压力下,放弃自己的意见或行为,而采取与大多数人一致的意见或行为的心理现象。

在课堂上,这种心理现象时有发生。

比如,当老师提出一个问题时,如果第一个回答的学生给出了错误的答案,后面的学生可能会受到影响,也跟着给出错误的答案。

这就提醒我们教师,在提问时要注意引导学生独立思考,不要让先回答的学生的答案影响到其他人。

同时,我们也可以利用从众心理来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

例如,表扬积极参与课堂活动的学生,让其他学生受到感染,也积极参与进来。

二、首因效应和近因效应首因效应是指个体在社会认知过程中,通过“第一印象”最先输入的信息对客体以后的认知产生的影响作用。

近因效应则是指当人们识记一系列事物时对末尾部分项目的记忆效果优于中间部分项目的现象。

在教学中,我们要充分利用这两种效应。

在开学之初,给学生留下良好的第一印象,让他们对这门课程产生兴趣和期待。

在每节课的结尾,也要总结重点,让学生对本节课的内容留下深刻的印象。

三、罗森塔尔效应罗森塔尔效应也称为教师期望效应,是指教师的期望或明或暗地被传送给学生,学生会按照教师所期望的方向来塑造自己的行为。

这让我深刻认识到,教师对学生的积极期望和鼓励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和潜力。

我们要关注每一个学生的优点和潜力,给予他们真诚的赞美和鼓励。

相信每个学生都能取得进步和成长,这种积极的心态会传递给学生,让他们更加自信和努力。

四、认知失调理论认知失调是指一个人的态度和行为之间不一致时所产生的不舒服的感觉。

为了减少这种不舒服,人们往往会改变自己的态度或行为。

在教育中,我们可以通过设置一些适度的挑战和困难,让学生产生认知失调,从而激发他们的学习动机,促使他们主动去解决问题,调整自己的认知。

教师不可不知的心理学读后感

教师不可不知的心理学读后感

教师不可不知的心理学读后感以下是关于教师不可不知的心理学读后感,希望内容对您有帮助,感谢您得阅读。

教师不可不知的心理学读后感《教师不可不知的心理学》一书全然没有一般心理学书籍那些枯燥难解的专业术语,没有刻板无趣的说教,读之仿佛朋友之间的一次倾心交流。

作者利用自己的职业之便,首先给我们提供了很多鲜活生动的学校典型案例,使我们老师感觉到就像在倾听发生在自己身边的事。

然后作者从心理学的专业角度出发,通过列举心理原理相似的其他案例和心理学实验,对学校案例进行了深入而浅出的剖析。

每每读到作者那些总结性话语的时候,都让我有豁然开朗感,多少年的教学迷惑被他一语道破,让我遂生相见恨晚之感。

书中除对案例的精彩剖析之外,作者还给我们提出了很多解决问题的对策,这些对策非常实用易行,简直就是一线教师的管理宝典。

作者在本书中的恋“爱基模”一节中谈到一个普便的心理现象——基“模”现象。

皮亚杰说:“基模指一个人内在会自行建构一套认知系统,而且个人会使用这个系统来处理所接触到的信息。

因应不同的情境,基模会不断修正、改变,甚至是创造新的基模来解释一个全新的问题。

”由此我想,人一生的成长就是个不断建立基模和突破基模的过程。

建立基模可以让我们有一套认识与适应世界的体系,让我们产生一种生活安全感;突破基模可以让我们体验创造的快乐,让我们人生得以不断的提升和完善。

我们教师在施教过程中可以通过调查、实验等手段,弄清不同类型学生的心理基模,近而引导他们去修正扭曲或错位的基模,建立更加完善的适应时代发展与学生身心发展规律的基模。

由此以来,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自我管理能力将会有一个全面的改善,学生的心理环境建设也会有一个质的飞跃。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读《教师不可不知的心理学》有感之一
《教师不可不知的心理学》的作者唐全腾是个专业的化学老师,但作为一个非心理学专业的老师写出如此精彩的心理学专著令人震撼!其实,书中列举的一些心理学案例都是我们平时工作或身边中反复出现的问题和事件,但都没有引起我们的注意和深层次的思考,所以在教育教学当中遇到问题,就去模仿别人或者草率的处理,久而久之就会就会像“中国式过马路”一样产生“从众”的心里,这一点是值得我们每一个去反思的。

下面我列举三个心理学现象进行分析:
一是“消弱突现”:
【现象】每个学校总有那么几位老师,在他的课堂总是出现“乱堂”现象,甚至再好的班,一到这位老师上课,班级孩子就讲话、打闹,好像把想讲的话故意留在这个老师课堂来说。

【原理】在古典制约的过程里(以铃声搭配食物来让狗流口水为例),若是经过一段时间都只有铃声没有食物,狗就会知道这个铃声是骗人的,就不再流口水了,这个现象叫做“消弱” 。

在消弱阶段的早期,制约反应的强度和频率都会增加,这个现象被称为“消弱突现” ,我们可以把这个现象看成是一个暂时的过渡阶段。

若此时再持续消弱,反应就会完全消失。

以小狗的例子来说,当狗已经学会铃声与食物的配对联结之后,它已经预期听到铃声就代表食物要出现了,所以会有流口水的生理反应。

此时,在铃声之后忽然不给食物了,狗反而会更加拼命地流口水(或许它以为口水多流一点,食物就会出现),这个阶段就称为“消弱突现” 。

然而,这只狗很快就会发现,不管流再多口水也没用,就慢慢地不愿意流口水了,到这个时候才称为“消弱”。

【现象分析】在教育心理学里,有关惩罚的研究还有一个称为“负效惩罚”的现象。

意思是当惩罚的动作在违规行为尚未停止之前,施罚者就先行停止,这样的举动会让相同的违规行为在以后类似的情境中,发生频率更高、强度更强。

就“乱堂”例子来说,若是老师在上课时觉得同学很吵,于是就大声地喊:“不要吵了!”于是老师担心自己本节课的教学任务没完成,又接着讲自己的课,但是同学们可能不是很配合,只是讲话声音小一点活暂停一下又接着讲话了。

就这样一反一复,老师在和学生“太极”了一阵子之后,可能感到气馁了,也可能因为上课的进度压力,不允许老师再花时间在班级秩序的维持上,或还有
其他的原因。

总之,这个老师在还没有达到目的(安静)之前就放弃要求了,他决定自顾自地上课就好,管他学生能不能吸收,像这样的现象就称为“负效惩罚”。

在这样的事件中,学生学到了以下的观念:“反正我讲话也不会有事”、“只要我坚持,老师就会让步”。

最后,学生的讲话现象会更难处理。

【启示】我觉得老师在面对同学的违规行为时,想到的第一个念头可能不应该是“怎么办”,而是“要不要办”,因为如果要处理,就一定要看到结果,千万不可以半途而废。

老师们在处理问题之前,要先考虑能不能处理,如何处理,否则做到一半才发现做不下去,只会让事情变得更糟。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