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之声圆舞曲
江苏省东台市唐洋镇中学初中音乐春之声圆舞曲教案
江苏省东台市唐洋镇中学初中音乐《春之声》圆舞曲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春之声》圆舞曲的创作背景、作曲家及作品特点。
2. 培养学生对古典音乐的兴趣,提高音乐鉴赏能力。
3. 通过学习《春之声》圆舞曲,培养学生协调一致的团队合作精神。
二、教学内容:1. 作品简介:《春之声》圆舞曲是奥地利作曲家约翰·施特劳斯二世于1824年创作的一首著名圆舞曲。
2. 作品分析:乐曲以春天的美好为主题,采用舞曲的形式,表现出春天的生机与活力。
乐曲结构严谨,旋律优美,节奏明快。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让学生掌握《春之声》圆舞曲的旋律、节奏和表现手法。
2.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对乐曲的深入理解和团队合作能力。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作品背景、作曲家及作品特点。
2. 示范法:教师演奏或播放音频,学生跟随学唱。
3. 练习法:分组练习,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精神。
4. 分析法:引导学生分析乐曲结构,理解乐曲意境。
五、教学步骤:1. 导入:介绍约翰·施特劳斯二世及《春之声》圆舞曲的创作背景。
2. 聆听:播放《春之声》圆舞曲,让学生感受乐曲的魅力。
3. 学唱:跟随音频学唱圆舞曲,注意把握旋律和节奏。
4. 分析:引导学生分析乐曲结构,了解乐曲的表现手法。
5. 练习:分组练习,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精神。
6. 展示:各组展示练习成果,教师点评并进行总结。
7. 拓展:推荐其他春天的音乐作品,激发学生对古典音乐的兴趣。
8. 作业:让学生课后欣赏《春之声》圆舞曲,加深对乐曲的理解。
六、教学评估: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积极参与情况,包括回答问题、讨论和实践活动。
2. 演唱能力:评估学生在学唱过程中的音准、节奏和表达能力。
3. 团队合作:评价学生在分组练习和展示中的协作精神和协调能力。
4. 乐曲理解:通过提问和讨论,了解学生对《春之声》圆舞曲的结构、旋律和情感的理解程度。
七、教学资源:1. 音频材料:《春之声》圆舞曲的音频文件,用于播放和学唱。
江苏省东台市唐洋镇中学初中音乐春之声圆舞曲教案
春之声圆舞曲教学目标:一、听赏乐曲《春之声圆舞曲》,能用简短的语言描述自己对音乐的理解。
二、了解圆舞曲的特点,感受音乐形象,体验春天给人们带来的美。
3、能够踊跃参与欣赏活动,感受并表现对音乐的理解,表达对春天的酷爱。
教学假想:我在对《春之声圆舞曲》内容设计时,主要按照学生已有的熟悉水平重点培育他们分析、理解音乐作品的能力;在听赏进程中,主如果引导学生通过彼其间的交流来一路分析、理解作品。
教学重点:理解乐曲教学难点:感受乐曲主题回旋式的特点,用肢体感受、表现乐曲。
教学进程:一、找春天,听春天的声音一、导语:师:课前我请大家在校园中找春天,你找到了吗?请你说一说,春天在哪里?生:… …师:你们说的春天都很美。
大家还记得《春晓》这首诗吗?让咱们带着各自对春天不同的感受来朗诵这首诗吧!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师:在这首诗里你听到了春天里的哪些声音?生:鸟叫… …师:好!那么咱们此刻来听一听奥地利著名音乐家约翰·施特劳斯创作的《春之声圆舞曲》,请你在这首乐曲中找一找春天的声音。
二、初听全曲(1)以小组为单位将他们听到的春天的声音写在小黑板上。
(2)各自说一说自己听完音乐后想象到的春天的景象。
3、分析乐曲了解圆舞曲(背景音乐)师:有谁能说一说什么是圆舞曲?圆舞曲都是三拍子吗?生:… …师:(讲解圆舞曲)圆舞曲又名华尔兹,是一种三拍子的舞曲,它起源于奥地利的一种民间舞蹈,逐渐流行于维也纳的舞会上,19世纪盛行欧洲。
有快步和慢步两种。
二、跳春天的舞蹈一、学习“华尔兹”大体动作(1)教师示范,学生学习(2)学生随着音乐练习(3)邀请自己的好朋友进行演出二、熟悉奥地利著名音乐家约翰·施特劳斯(课件演示)师:提到圆舞曲,你们知道谁是“圆舞曲之父”吗?生:… …师:你原来对这位著名音乐家了解吗?若是你搜集了相关的资料,就请你当小老师,给大家介绍一下约翰·施特劳斯吧!(1)学生讲(2)教师补充约翰·施特劳斯(1825-1899)奥地利作曲家,其父被称为老约翰·施特劳斯,而他则被称为小约翰·施特劳斯。
江苏省东台市唐洋镇中学初中音乐《春之声圆舞曲》教案
江苏省东台市唐洋镇中学初中音乐《春之声圆舞曲》教案一、教材分析《春之声圆舞曲》是初中音乐教材中的一首经典曲目,选自奥地利作曲家约翰·施特劳斯的作品。
这首圆舞曲以欢快的旋律和生动的形象描绘了春天的美景,展现了生机勃勃的春天气息。
通过学习这首曲目,学生可以了解圆舞曲的基本特点,感受音乐的魅力,培养对音乐的热爱。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圆舞曲的基本特点,感受春天的美好气息。
2. 通过学习《春之声圆舞曲》,培养学生对音乐的欣赏能力和审美情趣。
3. 引导学生积极参与音乐活动,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和综合素质。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了解圆舞曲的基本特点,感受春天的美好气息。
难点:引导学生掌握圆舞曲的节奏和旋律,参与音乐活动。
四、教学方法1. 欣赏法:通过播放《春之声圆舞曲》,让学生感受春天的美好气息,培养学生的音乐欣赏能力。
2. 讲解法:讲解圆舞曲的基本特点,帮助学生了解音乐知识。
3. 实践法:引导学生参与音乐活动,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播放《春之声圆舞曲》,让学生初步感受春天的美好气息。
2. 讲解:介绍圆舞曲的基本特点,讲解乐曲的结构和旋律。
3. 分析:引导学生分析乐曲中的节奏和旋律,深入了解圆舞曲的特点。
4. 实践:分组进行圆舞曲演唱,让学生亲身参与音乐活动。
5. 总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圆舞曲的特点和春天的美好气息。
六、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积极参与程度,包括演唱、讨论等环节。
2. 音乐欣赏能力:通过提问和学生回答,评估学生对《春之声圆舞曲》的理解和欣赏程度。
3. 实践操作能力:评估学生在圆舞曲演唱中的节奏、旋律掌握情况。
七、教学准备1. 教材:准备《春之声圆舞曲》乐谱,以便学生学习和演唱。
2. 音响设备:确保音响设备正常运行,以便播放乐曲和进行演唱。
3. 教学多媒体:准备相关教学多媒体资料,如图片、视频等,以便辅助教学。
八、教学拓展1. 邀请专业音乐教师进行课堂教学,增加学生的音乐学习体验。
春之声圆舞曲介绍
春之声圆舞曲介绍1. 《春之声圆舞曲》,那可是音乐界的一颗璀璨明珠啊!就好像春天里绽放的花朵那般绚烂。
你想想,当那欢快的旋律响起,是不是感觉自己仿佛置身于一个充满生机的春天花园中?约翰·施特劳斯创作的这首曲子,真的太绝了!2. 嘿,《春之声圆舞曲》啊,那简直就是能让你心情瞬间变好的魔法音乐!好比是一阵温暖的春风,轻轻拂过你的心田。
每次听到它,就好像能看到春天里鸟儿在欢唱,树木在跳舞,你难道不想感受一下?3. 哇哦,《春之声圆舞曲》!它就如同春天里最明媚的阳光,照亮了整个世界。
听着那节奏,不就像是在和春天一起欢快地奔跑吗?这可是经典中的经典啊,你还没听过?4. 《春之声圆舞曲》,那可是音乐的精灵在跳舞呢!像春天里潺潺的溪流,欢快地流淌着。
你听,那音符跳动的感觉,是不是让你也想跟着一起舞动起来呀?5. 哎呀呀,《春之声圆舞曲》啊,简直就是春天的代言人!好比是春天里那一场滋润万物的细雨。
当音乐响起,仿佛整个春天都在你的耳边呢喃,你难道不陶醉其中?6. 嘿呀,《春之声圆舞曲》,这可是能把春天带到你身边的神奇曲子!就好像春天里孩子们的欢声笑语,充满了活力。
你听听,是不是感觉春天在和你打招呼呢?7. 哇,《春之声圆舞曲》!它是春天的旋律盛宴呀!如同春天里五彩斑斓的蝴蝶在翩翩起舞。
听着它,你不觉得自己仿佛进入了一个梦幻的春天世界吗?8. 《春之声圆舞曲》,绝对是让你爱上春天的秘密武器!就像春天里温暖的阳光拥抱大地一样。
你要是听了,肯定会被它深深吸引的,相信我!9. 哟呵,《春之声圆舞曲》啊,那可是能点燃春天激情的火焰!好比春天里盛开的大片花海,美不胜收。
你还等什么,赶紧去感受一下这美妙的音乐吧!10. 哈哈,《春之声圆舞曲》,这就是音乐中的春天故事!像春天里新长出的嫩草,充满了生机。
听着它,你会发现春天原来这么美好,你还不快来听听?我的观点结论:《春之声圆舞曲》是一首极具魅力和感染力的音乐作品,能让人充分感受到春天的美好与活力,非常值得一听。
春之声圆舞曲-人音版选修 歌唱教案
春之声圆舞曲-人音版选修歌唱教案课程背景《春之声圆舞曲》是奥地利作曲家约翰·施特劳斯二世于1884年创作的华尔兹,曲调欢快,优美动人,常常在春天演奏。
本课程的目的是通过学习《春之声圆舞曲-人音版选修》的歌唱,提高学生对音乐的欣赏能力和歌唱技巧。
教学目标1.了解《春之声圆舞曲》的歌唱版演绎方式,培养学生的音乐欣赏能力2.学习歌唱技巧,提高学生的表演能力3.促进团队合作,加强互相交流教学重点1.学习歌曲的歌唱技巧2.感受和体验衔接的美好教学难点1.音乐节奏的掌握2.如何真实地表现《春之声圆舞曲-人音版选修》的情感教学过程1.情感体验让学生听一遍歌曲,观察歌曲名称和歌词,引导学生在脑海中形成歌曲的情感内容。
接着,让学生分组,按照所感所想进行讨论,引导学生思考个人对于春天的体验和情感,然后将个人体验归纳为团队的体验,包含春天阳光温暖明媚、春天万物开始萌芽、春天生机勃勃等。
引导学生理解歌曲背后的情感,为歌曲演唱和表达做决定。
2.歌曲学习对歌曲的每个节奏进行学习,包括歌曲的节拍和音符。
教师应该先演示歌曲,然后逐一解释歌曲的每个部分和要点。
然后再让学生跟着老师或唱片练习,让学生逐渐掌握歌曲的每个节拍、音符,同时培养学生跟随节奏快速反应的速度。
3.歌曲整排让学生进行分组,分别按照自己承担不同的角色进行排练,歌曲演唱需要人声和伴奏的合成,在学生演唱的过程中,教师应该适当的进行指导并进行纠正,确保学生能够真正地合成一起。
4.演唱展示组织学生进行演唱展示,让学生在展示中展示出歌曲的美感和魅力,让观众快速陶醉于歌曲之中。
教师还应该在展示中进行点评和评价,要求学生继续加强相互合作,通过相互指导来进行打磨和提高。
教学小结通过本次教学,让学生了解了《春之声圆舞曲-人音版选修》歌曲的演唱方法和演练技巧,提高了学生的音乐欣赏能力和歌唱技巧,同时也加强了团队间的合作与协作。
我们相信,通过这样的教学方式,学生会爱上音乐,并可以在未来的音乐之路上走得更远。
初中七年级下册音乐课件1.欣赏春之声圆舞曲(管弦乐)(15张)ppt课件
1 2 3
4
延伸思考:
1.是否所有的三拍子都是“蹦嚓嚓”?
2.是否所有的三拍子都是这样运用于华尔兹风中 的“蹦擦擦”呢?在中国音乐中对于三拍子又是怎 样地接受与运用呢?#42来自4#1 3 #2
主 题 二
起伏
欣赏《春之声圆舞曲》第一圆舞曲各主题乐 段之间的关系是?
跟音乐律动:再次聆听《春之声圆舞曲》第一圆舞曲,
请部分同学互相配合,用队形或动作来表达听出的乐句和乐 段,也可以自己创编动作来表达。
主题一
四个学生一组叉腰 向左转一圈,再依次坐 下。动作重复3个八拍。
主题二
同学们
来学校和回家的路上要注意安全
知识是一种快乐 而好奇则是知识的萌芽。——培根
“春之声”圆舞曲
二拍子
三拍子
四拍子
《闪烁的小星》
《雪绒花》
《故乡的亲人》
你能按照上面的指挥图式划拍吗?试一试用双手为歌曲划拍,做 一个真正的指挥。
圆舞曲音译为“华
尔 兹 ” , 最 早 出 现 于 18 世 纪,由流传在德国、奥地 利民间的三拍子舞曲发展 而成,19世纪风行于欧洲。
圆舞曲为三四拍,节奏 轻快,旋律流畅,强调第 一拍上的重音。由于舞蹈 时需由两人成对旋转,因 而被称为圆舞曲。
圆舞曲 (Waltz)
返回
《春之声圆舞曲》节奏自由、生动连贯,具有较强的欣赏性,带有回旋曲的特征
三首小圆舞曲共6个主题,其组合形式为:
序曲 + 第一圆舞曲 + 第二圆舞曲 + 第三圆舞曲 +尾声
? ( ) (C+D)
春之声圆舞曲课件ppt
02
音乐分析
曲式结构
三部曲式
这首曲子由三部分构成 ,分别是首部、中部和 再现部,呈现出完整的
曲式结构。
首部
首部由A、B两个主题构 成,旋律优美,节奏明 快,给人留下深刻的印
象。
中部
中部由C、D两个主题构 成,旋律变化丰富,节 奏多变,展现出强烈的
控制技巧。
04
作品鉴赏与评价
音乐美学角度的赏析
01
02
03
旋律优美
春之声圆舞曲的旋律流畅 、优美,给人以愉悦和享 受。
节奏感强
作品在节奏上富有变化, 使得整个乐曲充满了活力 和动感。
情感表达丰富
通过音乐,春之声圆舞曲 成功地表达了春天的美好 和生命的活力。
作品在音乐史上的地位
开创浪漫主义音乐先河
春之声圆舞曲课件
• 春之声圆舞曲的创作背景 • 音乐分析 • 音乐表现与演奏技巧 • 作品鉴赏与评价 • 春之声圆舞曲的演绎与版本比较 • 相关文化与艺术作品
01
春之声圆舞曲的创作背景
作者介绍
01
名字:约翰·施特劳斯
02
国籍:奥地利
03
04
身份:作曲家、指挥家
作品特点:以其华尔兹舞曲作 品最为著名,被誉为“华尔兹
管乐演奏技巧
气息控制
管乐器对气息的要求极高,演奏 者需要掌握稳定且充足的气息, 以保证音色的纯净和音乐的连贯
性。
音色变化
春之声圆舞曲中的管乐部分需要表 现出丰富的音色变化,演奏者需要 通过调整演奏技巧来获得所需的音 色,使音乐更加生动。
节奏感与力度
管乐部分的节奏感和力度变化对整 体音乐的表现至关重要,演奏者需 要具备敏锐的节奏感和力度控制能 力。
江苏省东台市唐洋镇中学初中音乐春之声圆舞曲教案
江苏省东台市唐洋镇中学初中音乐《春之声圆舞曲》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并欣赏到《春之声圆舞曲》这首著名的圆舞曲作品。
2. 通过学习,使学生能够理解圆舞曲的特点及其音乐风格。
3. 培养学生对音乐的鉴赏能力和对音乐的热爱。
二、教学内容1. 作品介绍:《春之声圆舞曲》是奥地利作曲家约翰·施特劳斯二世的作品,创作于1840年。
2. 乐曲结构:乐曲由一个序曲和四段舞蹈组成。
3. 音乐风格:乐曲风格明快、热情,充满了春天的气息。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让学生了解并欣赏《春之声圆舞曲》,理解圆舞曲的特点及其音乐风格。
2. 教学难点:对乐曲的深层次理解和鉴赏。
四、教学方法1. 欣赏法:通过播放乐曲,使学生感受乐曲的美妙。
2. 讲解法:对乐曲的背景、结构、风格等进行讲解,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乐曲。
3. 讨论法:引导学生对乐曲进行深入的讨论,提高学生的鉴赏能力。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播放其他著名的圆舞曲作品,引起学生对圆舞曲的兴趣。
2. 介绍《春之声圆舞曲》:讲解作品的背景、作者、创作年代等。
3. 欣赏《春之声圆舞曲》:播放乐曲,使学生感受乐曲的美妙。
4. 分析乐曲结构:讲解乐曲的结构,引导学生对乐曲的各部分进行欣赏。
5. 深入探讨乐曲风格:通过对乐曲的欣赏和分析,使学生理解圆舞曲的音乐风格。
6. 总结:对本次教学进行总结,强调对音乐的鉴赏能力和对音乐的热爱的重要性。
六、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中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情况,以及对乐曲的欣赏和讨论表现,评估学生的学习态度和积极性。
2. 乐曲分析评价:通过学生的提问、讨论和总结,评估学生对《春之声圆舞曲》的理解程度和对圆舞曲风格的把握。
3. 作业评价:评估学生完成的听后感或作文,了解学生对乐曲的深入理解和感受。
七、教学准备1. 教学材料:准备教案、课件、音乐播放设备等相关教学材料。
2. 音响设备:确保音响设备正常运作,音质清晰。
湘艺版音乐六年级下册第2课《春之声圆舞曲》教学设计
湘艺版音乐六年级下册第2课《春之声圆舞曲》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春之声圆舞曲》是湘艺版音乐六年级下册第二课的一首曲目。
这首曲目以欢快的旋律和生动的形象描绘了春天的景象,展现了春天的生机和活力。
通过学习这首曲目,学生可以感受到音乐的魅力,提高音乐素养,培养对春天的热爱和欣赏能力。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有一定的音乐基础,对音乐有一定的理解和感受能力。
但学生在音乐的表现力和欣赏能力方面还有待提高。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引导学生积极参与音乐活动,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
三. 教学目标1.认知目标:学生能了解《春之声圆舞曲》的背景知识,认识圆舞曲的节奏特点。
2.技能目标:学生能准确地演唱《春之声圆舞曲》,掌握圆舞曲的舞蹈动作。
3.情感目标:学生能感受到春天的美好,培养对音乐的热爱和欣赏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学生能准确地演唱《春之声圆舞曲》,掌握圆舞曲的节奏特点。
2.教学难点:学生能熟练地表演圆舞曲的舞蹈动作,理解圆舞曲的情感内涵。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创设春天的情境,引导学生感受春天的美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示范教学法:教师示范演唱和舞蹈动作,学生跟随模仿,提高学生的音乐表现力。
3.分组合作教学法:学生分组演唱和表演,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竞争意识。
六. 教学准备1.教学音频:准备好《春之声圆舞曲》的音频资料,以便学生在课堂上聆听和模仿。
2.教学视频:准备好《春之声圆舞曲》的舞蹈视频,以便学生观看和模仿。
3.教学道具:准备适量的舞蹈道具,如扇子、花环等,以便学生在表演时使用。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播放《春之声圆舞曲》的音频,引导学生聆听音乐,感受春天的氛围。
同时,教师简要介绍《春之声圆舞曲》的背景知识。
2.呈现(5分钟)教师展示《春之声圆舞曲》的舞蹈视频,让学生观看并模仿舞蹈动作。
教师适时进行示范,指导学生掌握舞蹈动作要领。
春之声圆舞曲听后感100左右
经典名曲《春之声圆舞曲》听后感
春之声圆舞曲,是奥地利著名音乐家小约翰·施特劳斯的不朽名作。
作于1883年。
当时作者已年近六旬,但此曲依然充满活力,处处散发着青春的气息。
据说小约翰·施特劳斯是在一个晚上就在钢琴上即兴创作出此曲的,因此此曲最早的版本是钢琴曲,后经剧作家填词成为声乐圆舞曲由著名花腔女高音歌唱家比安卡·比安琪演唱,这也是此曲的第一次演出,直到现在仍然是许多花腔女高音十分喜爱的曲目。
后来作者又将它改编为管弦乐曲,一直深受世界人民喜爱。
曲不离口,拳不离手。
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
春之声圆舞曲乐评
春之声圆舞曲乐评【一、春之声圆舞曲简介】春之声圆舞曲,原名《Voices of Spring》,是奥地利作曲家约翰·施特劳斯二世创作的一首著名圆舞曲。
作品编号为Op.410,于1883年创作完成。
作为Strauss 家族的传世之作,春之声圆舞曲以其优美的旋律和独特的风格广受全球乐迷喜爱。
【二、春之声圆舞曲的旋律与特点】春之声圆舞曲的旋律明快、活泼,充满了生机。
作品中运用了丰富的音色和技巧,展现了春意盎然的氛围。
旋律中融入了民间音乐元素,使得作品更具亲和力。
节奏紧凑、旋律优美,使得春之声圆舞曲成为了Strauss 家族最具代表性的作品之一。
【三、春之声圆舞曲的作曲家及创作背景】约翰·施特劳斯二世(Johann Strauss II),奥地利著名的作曲家、小提琴家和指挥家,被誉为“华尔兹之王”。
春之声圆舞曲创作于19世纪末,正值奥地利帝国繁荣时期。
作曲家以春天的美好景象为背景,展现了当时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四、春之声圆舞曲在音乐史上的地位】春之声圆舞曲在音乐史上具有重要地位。
作为Strauss 家族的代表作之一,它引领了19世纪末圆舞曲的繁荣发展。
同时,春之声圆舞曲也是约翰·施特劳斯二世的成名作,使他赢得了“华尔兹之王”的美誉。
【五、春之声圆舞曲的演奏形式与版本】春之声圆舞曲原为管弦乐曲,后来演变成了多种演奏形式,如钢琴独奏、小提琴独奏、合唱等。
其中,管弦乐版本是最为常见的。
此外,春之声圆舞曲还有多个改编版本,如爵士版、摇滚版等,深受音乐爱好者的喜爱。
【六、推荐欣赏春之声圆舞曲的场合及原因】春之声圆舞曲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和欣赏价值。
它适合在节日庆典、音乐会、舞蹈晚会等场合欣赏,为现场气氛增色。
此外,春之声圆舞曲的旋律优美、节奏明快,能够激发人们的热情,让人充满活力。
【七、结语】春之声圆舞曲作为奥地利文化的瑰宝,展现了施特劳斯家族的音乐才华。
这首作品凭借其优美的旋律、独特的风格和丰富的表现力,成为了世界音乐史上的经典之作。
湘艺版音乐六年级下册第2课《春之声圆舞曲》说课稿
湘艺版音乐六年级下册第2课《春之声圆舞曲》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春之声圆舞曲》是湘艺版音乐六年级下册第二课的一首曲目。
这首曲目以欢快的旋律和生动的形象描绘了春天的美好景象,表达了人们对春天的热爱和向往。
通过学习这首曲目,学生可以感受到春天的气息,培养对音乐的热爱和欣赏能力。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已经掌握了基本的乐理知识和一些常见的乐器演奏技巧。
他们对音乐有一定的理解和感受能力,但对于较复杂的乐曲分析和欣赏能力还有待提高。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注重培养学生的音乐欣赏能力和对乐曲的分析能力。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理解《春之声圆舞曲》的乐曲结构,分析乐曲的表现手法和音乐特点。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聆听、分析和演奏等方式,培养学生的音乐欣赏能力和合作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学生能够感受到春天的美好,培养对音乐的热爱和欣赏能力。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春之声圆舞曲》的乐曲结构、表现手法和音乐特点。
2.教学难点:乐曲的分析能力和对乐曲的深入理解。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聆听、分析、讨论和演奏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过程,培养学生的音乐欣赏能力和合作能力。
2.教学手段:运用多媒体设备播放乐曲,展示乐曲的结构和表现手法;使用乐谱和图谱帮助学生分析乐曲的构成和节奏。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播放春天的自然景象视频,引导学生感受春天的美好,激发学生对音乐的兴趣。
2.聆听:学生聆听《春之声圆舞曲》,感受乐曲的欢快旋律,培养对音乐的欣赏能力。
3.分析:教师引导学生分析乐曲的结构、主题和音乐特点,帮助学生理解乐曲的表达手法。
4.讨论:学生分组讨论乐曲的感受和理解,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表达能力。
5.演奏:学生分组演奏乐曲,培养学生的演奏技巧和合作能力。
6.总结:教师总结学生的讨论和演奏,强调乐曲的特点和春天的美好。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主要包括乐曲的结构、主题和音乐特点,以简洁明了的方式展示给学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记忆乐曲。
湘艺版音乐六年级下册第2课《春之声圆舞曲》教案
湘艺版音乐六年级下册第2课《春之声圆舞曲》教案一. 教材分析《春之声圆舞曲》是湘艺版音乐六年级下册第二课的一首曲目,它是一首具有代表性的圆舞曲作品。
这首曲子以生动活泼的节奏和优美的旋律,描绘了春天的景象,表达了人们对春天的热爱和向往。
通过学习这首曲子,学生可以感受到圆舞曲的特点,培养对音乐的欣赏能力,同时也能提高音乐技能和表现力。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课之前,已经掌握了一定的音乐基础知识,对圆舞曲有一定的了解。
然而,对于《春之声圆舞曲》的深入理解和表现,学生可能还存在一些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引导学生通过实践活动去感受、体验和表现音乐。
三. 教学目标1.能够理解《春之声圆舞曲》的背景和特点,感受圆舞曲的魅力。
2.能够用正确的姿势和手法演奏《春之声圆舞曲》,提高音乐技能。
3.能够通过集体合作,表现《春之声圆舞曲》的生动性和活泼性。
4.培养学生的音乐欣赏能力,提高音乐素养。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能够演奏《春之声圆舞曲》,理解圆舞曲的特点。
2.难点:对《春之声圆舞曲》的深入理解和表现,以及音乐技能的提高。
五. 教学方法1.欣赏法:通过聆听和欣赏《春之声圆舞曲》,让学生感受圆舞曲的魅力。
2.示范法:教师或学生示范演奏,引导学生模仿和学习。
3.实践法:让学生通过集体合作,实际演奏《春之声圆舞曲》,提高音乐技能。
4.讨论法:引导学生对《春之声圆舞曲》进行讨论,加深对音乐的理解。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春之声圆舞曲》乐谱,音响设备,教学器材。
2.学生准备:带好音乐笔记本,准备好乐器。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播放《春之声圆舞曲》的音频,让学生初步感受圆舞曲的魅力。
引导学生谈论对春天的印象,引发学生对《春之声圆舞曲》的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展示《春之声圆舞曲》的乐谱,讲解乐谱的节奏和旋律特点,让学生对曲子有更深入的了解。
3.操练(10分钟)教师示范演奏《春之声圆舞曲》,学生跟随教师一起练习。
小约翰施特劳斯《春之声圆舞曲》赏析
小约翰·施特劳斯《春之声圆舞曲》赏析《春之声圆舞曲》是奥地利著名音乐家小约翰·施特劳斯的不朽名作。
创作该曲时约翰·施特劳斯已接近花甲之年,但他的音乐依然充满青春的气息。
据说, 最早这是一首钢琴。
1883年2月约翰·施待劳斯为了指挥新创作的轻歌剧《偷快的战争》的首次演出来到匈牙利首都布达佩斯。
有一天的晚餐会上 , 他与七十一岁的李斯特相见。
作为余兴节目,李斯特和这家的女主人表演了双手联弹。
施特劳斯则根据他们弹过的曲子即兴编成圆舞曲来表演。
就是这一天晚上,完成了这一首《春之声圆舞曲》。
现在常以管弦乐曲的形式演出。
该曲表现了“春天”这个意象。
用了小提琴、中提琴、大提琴、竖琴、单簧管、双簧管、巴松管、长笛、短笛、小号、长号、圆号、定音鼓、三角铃等。
此管弦乐是以娱乐性为目的创造的,并不是典型的维也纳圆舞曲,这首圆舞曲节奏自由、充满变化,旋律生动而连贯,具有较强的欣赏性,很少用于伴舞,原谱中也没有注明各个段落,另外此曲还带有回旋曲的特征。
该曲子的曲式结构是A、B、A、C、D、A,有一个多次再现、贯穿全曲的回旋曲主题A。
作为一首圆舞曲,此曲与作者其它的圆舞曲迥然不同:它并不是典型的维也纳圆舞曲,也不是作为舞蹈伴奏音乐而创作,它本身就是舞台上表演的音乐节目,具有纯粹的音乐表演性质。
节奏自由、充满变化,旋律生动而连贯,具有较强的欣赏性,很少用于伴舞,原谱中也没有注明各个段落,另外此曲还带有回旋曲的特征。
它有一个多次再现、贯穿全曲的回旋曲主题a。
主题在简短热情的引子之后呈现出来,华丽敏捷的旋律如春天的气息扑面而来,洋溢着青春活力。
其它几个圆舞曲娓娓动听、充满生机。
全曲具有相当高的艺术性,雅俗共赏、经久不衰。
曲中生动地描绘了大地回春、冰雪消融、一派生机的景象,宛如一幅色彩浓重的油画,永远保留住了大自然的春色。
春之声圆舞曲
—— 小约翰.施特劳斯
总目录
春
圆舞曲 作者简介 创伤背景 作品简介 乐曲赏析 乐曲特点 作业
赏春
1.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2.好雨知时节, 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3.离离原上草, 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 春风吹又生。 4.碧玉妆 一 树高 , 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5.国破山河在 , 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乐曲赏析 】
《春之声圆舞曲》描绘了春回 大地的景象这首名曲生动地描绘了 大地回春、冰雪消融、一派生机的 景象,它就像一幅色彩浓重的油画, 永远保留住了大自然的春色,具有 相当高的艺术性,雅俗共赏、经久 不衰。 本曲没有序奏,而是在四小 节充沛的引子之后,贯穿全曲的第 一主题(降B大调)随之出现。
【作品简介】
本曲没有序奏,而是在八小节充 沛的引子之后,贯穿全曲的第一主题 (降B大调)随之出现,复杂而具有装 饰音色彩的旋律给听众一种春意盎然 的感觉. (A)
第二主题(F大调)进入,旋律趋 于平和,但色彩依然生动.(B)
重复第一主题,再次让人深刻体 会春天的感觉。(A)
优美的第三主题在竖琴的琶音伴 奏之下缓缓进入,给人以春水荡漾般 的舒畅感。(C)
【代表作品】
艺术家的生活 闲聊波尔卡 蓝色多瑙河 维也纳森林故事 电闪雷鸣波尔卡 春之声圆舞曲 安娜波尔卡 拔弦波尔卡 皇帝圆舞曲 蝙蝠 溜冰圆舞曲 吉普赛男爵 罗马狂欢节
【创作背景】
《春之声圆舞曲》在小约翰· 施 特劳斯的圆舞曲中,也是最出色的 一首。当时,小约翰· 施特劳斯已年 近六十岁,但从音乐中我们依然能 感受到无比的青春活力。据说小约 翰· 施特劳斯是在一个晚上就在钢琴 上即兴创作出本曲的。
春之声——约翰·施特劳斯《春之声圆舞曲》赏析
春之声——约翰·施特劳斯《春之声圆舞曲》赏析约翰施特劳斯,19世纪的伟大作曲家、指挥家,欧洲音乐界的拔尖精英,其音乐思想已影响了几代音乐家。
其中一部比较著名的作品,就是1882年的《春之声圆舞曲》,这部作品的创作灵感在我国有着浓厚的文化底蕴,也是影响西方音乐发展历史的珍贵财富。
从这部作品的英文名字来看,它叫做《The Voice of Spring Waltz》,也就是《春之声圆舞曲》。
圆舞曲是四乐章形式,四个乐章分别叫做:Invitation Dance of the Maidens Round of the Lovers 和 Farewell of the Couple。
从乐章标题来看,这是一部描述春天恋爱故事,也就是我们中国传统文化中流传着的“春游踏青”的故事。
Invitation乐章是这部作品的起章,它描绘了春日里人们友善的聚会的景象,以轻快的节拍,用弦乐和铜管乐的交织表现出一种活泼欢快的情景。
紧接着的Dance of the Maidens乐章,则充满了婉转的爱的气息,它以歌唱的节奏,以柔和的旋律,以质朴的音乐表现出一种宁静欢喜的情绪。
这两个乐章形成了一个完整的春游故事,从“邀请”到“舞蹈”,道出了人们在春天里最原始也最真挚的爱意。
而下一个乐章Round of the Lovers更是充满了激情,用紧凑的旋律、重复的乐句来表示恋人的爱的深刻,令人折服。
最后的Farewell of the Couple乐章,则以双重奏的形式来表现恋人在再别时的悲痛,有些悲伤,有些思念,仿佛能够感受到一种离别时的惋惜和回忆。
从音乐形式上来看,《春之声圆舞曲》是约翰施特劳斯完美地结合了浪漫主义与德国古典主义的典型作品。
柔和温柔的旋律,用轻松、活泼、浪漫、激昂等不同的情绪描绘出宏大的故事盛况,尽显出约翰施特劳斯对春天的热爱与美妙的思想感情。
总的来说,约翰施特劳斯的《春之声圆舞曲》是一部充满浪漫美感的音乐作品,也是19世纪欧洲音乐发展史上的精品,被誉为德国浪漫主义音乐盛宴的辉煌绝唱。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春之声圆舞曲》
课例:季根平(延庆一小)
评析:刘凤仙(延庆教科研中心)
教学目标:
1.感受《春之声圆舞曲》描绘的春意盎然的景色,了解乐曲的节奏自由、充满变化的这一特点,知道这首乐曲具有回旋曲式结构的特征。
2.课外听到器乐曲《春之声圆舞曲》时,知道这是奥地利作曲家施特劳斯的作品,并能说出作品的标题。
3.知道约翰施特劳斯以创作《圆舞曲》为著称,被后人誉为“圆舞曲之王”。
教学重点:
聆听器乐曲《春之声圆舞曲》,想象音乐描绘的春意盎然的景色,了解乐曲节奏自由、充满变化的特点及回旋曲式结构。
教学难点:
乐曲《春之声圆舞曲》节奏、旋律特点及回旋曲式结构的听辨与理解。
教学思路:从自由、充满变化的节奏入手,在听旋律、读节奏的基础上,通过画画的方式启发学生感受自由的节奏、上行的旋律与快速的演奏所表现的音乐情境,通过让学生随音乐节奏画画的方法记录主题音乐节奏的重复与变化,记录主题音乐在全曲中出现的次数,形象准确地指导学生分析、理解主题音乐的结构及全曲回旋曲式的特点,稳定学生听音乐的注意力,激发学生听音乐的兴趣。
接着采用分片段欣赏的方法,让学生对比感受主题音乐与中间插部的节奏变化与保留,想象C、D、E段音乐表现的音乐情境,听辨主题音乐在结尾重复出现时发生的变化。
最后让学生看着自己记录音乐的春景图,完整地欣赏钢琴版本与管弦乐版本的《春之声圆舞曲》,进一步熟悉音乐,感受表现音乐描绘的生机勃勃、春意盎然的美景。
整堂课本着从乐句到主题乐段到全曲,再到片段到全曲的路线进行聆听,精听与粗听交替进行,使学生觉得长中有短,粗中有细,长而不烦,细而不腻。
教学准备:录音机、管弦乐版本的磁带、多媒体及钢琴版本的音乐。
介绍约翰施特劳斯和《春之声圆舞曲》的课件。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师生问好。
二、介绍奥地利音乐家——约翰施特劳斯
1.同学们,今天老师向大家介绍一位奥地利著名的轻音乐作曲家、指挥家——约翰施特劳斯。
(教师播放介绍约翰施特劳斯的课件)2.简介约翰施特劳斯的生平及主要代表作品。
三、欣赏钢琴版本的《春之声圆舞曲》
1.揭示课题:今天我们就来欣赏他非常著名的一首圆舞曲——《春之声圆舞曲》。
(教师播放介绍《春之声圆舞曲》的课件)
2.介绍乐曲的创作背景。
3.聆听《春之声圆舞曲》音乐片断。
提示:圆舞曲是几拍子的?3/4拍的强弱规律怎样?
这首圆舞曲是不是也像其他圆舞曲一样,给我们一种“强弱弱”
的舞曲感觉呢?
4.设问:是什么原因使这首圆舞曲和其他的圆舞曲不一样了呢?
是因为这首圆舞曲的节奏自由,充满变化。
5.出示主题旋律第一乐句曲谱:
3/4 #45 | 65 #45 21 | 71 43 #23 | 6 0 06 | 5 0 0#4 |
b4 0 0#2 | 3 0 0#1 | 2 - - | 2 0
(1)指导学生准确地读出乐曲的节奏。
(2)旋律音进行有什么特点?(上行)
(3)这种自由的节奏与上行的旋律结合起来,能使我们想到什么样的情景呢?
6.聆听主题音乐片段。
提示:请同学们听着音乐进行想象。
(1)师生一起听音乐,教师随音乐节奏画出简笔画,启发学生的想象与联想。
(2)启发谈话:正是这种自由的节奏与上行的旋律,通过快速的演奏,让我们联想到生机勃勃、春意盎然的美景。
象花蕾快速的绽放,象
树叶迅速的吐绿,象奔流不息的小河,象小草突然的钻出地面……
同学们,你们想到的景色是否和老师想的一样?
(3)再次聆听音乐主题。
提示:请同学们模仿教师,随音乐的节奏来画一画春天的景色。
要求:a:只选择一种图案来画。
b:必须随着音乐的节奏来画。
(4) 分析理解主题音乐的曲式结构。
启发提问:你画了几幅画?哪几幅画是完全一样的?你觉得这段主题音乐由几个乐句组成?哪几句音乐节奏是相同的?
7.聆听全曲。
要求:听这段主题音乐在全曲中共出现几次?请同学们听到主题旋律时随音乐节奏画一画刚才画过的图案。
8.讲解回旋曲式结构。
像这样:音乐主题A在音乐中反复出现三次以上,并在每次反复之间插入新的不同的对比部分。
这样的曲式叫回旋曲式。
9.聆听前三段音乐。
第一遍。
启发提问:音乐的前三段是一个再现的三段体,请同学们听一听中间的对比部分(B)与A段在节奏上有什么不同?使
你联想到怎样的情景?
(学生:有明显的三拍子舞曲节奏。
就像花草随风摇曳,跳起轻快的圆舞曲。
)
第二遍。
当你听到明显的舞曲节奏时,随音乐左右摆动身体,听到比较自由的节奏时在纸上随节奏画一画。
10.聆听C、D、E段音乐。
第一遍。
启发提问:这部分音乐由三小段组成,你能听出来吗?
请在第二、三段音乐开始举手示意。
第二遍。
想象音乐描绘了怎样的景色?哪段音乐具有明显的三拍子舞曲节奏?
(学生谈感受:C段似春水荡漾;D段像飘来乌云,响起雷
声,刮起春风,下起细雨;E段给人雨过天晴的感觉)第三遍。
随音乐画一画你想象的景色。
11.聆听最后的主题音乐部分。
提示:结尾的主题音乐与前边的主题音乐相比,发生了哪些变化?
最后的结束句力度有什么变化?(力度加强)
12.聆听全曲。
要求:看着自己画的音乐节奏图案,完整感受全曲。
并在三拍子舞曲处随音乐节奏左右摆动身体。
三、聆听管弦乐版本的《春之声圆舞曲》。
提示:听管弦乐版本的《春之声圆舞曲》与钢琴版本的《春之声圆舞曲》相比,各段音乐在演奏的次数上有什么变化?
(学生:B、C、D、E段音乐都进行了重复演奏;中间与结尾都进
行了扩充。
)
小结:管弦乐版本的《春之声圆舞曲》通过重复、扩充与丰富的管弦乐音色使乐曲更生动,更具有表现力。
四、课堂小结:
同学们,现在正是美好的春季,让我们伴随着欢快的歌声,去寻找
美丽的春天吧!(教师播放歌曲《春天在哪里》,学生随音乐愉快
走出教室。
)
五、板书设计:
《春之声圆舞曲》
[约翰.施特劳斯]
3/4 #45 | 65 #45 21 | 71 43 #23 | 6 0 06 | 5 0 0#4 |
b4 0 0#2 | 3 0 0#1 | 2 - - | 2 0
评析: 欣赏教学是让学生感知、体验和理解的一项实践活动,是一种听觉感知和联想、想象相结合的过程。
在传统教学过程中,教师一味地用谈话和讲述的方式引导学生联想和想象,结果往往收效甚微。
而季老师这节课运用绘画的方式,把听觉联想到的景色,通过直观的画面有节奏地展现在学生面前,较好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同学们那惊奇的眼神,全神贯注的神态和奋笔急书的动作,无不显示出他们已经全身心地投入到听赏实践活动中。
整节课,无论在教材理解方面,还是教学设计方面,都让人感到耳目一新。
1.钻研教材,二度创作见解新
吃透教材是上好课的基础.季老师在指导学生分析理解<春之声圆舞曲>时,没有照搬教参,而是自己在反复聆听音乐的基础上,大胆创新的进行二度创作,成功的分析理解了作品的音乐内涵。
如抓住第一主题节奏自由、充满变化,旋律生动而连贯的特点,想象出乐曲描绘的大地回春、冰雪消融、春意盎然的景象;把旋律趋于平和,具有圆舞曲特征的第二主题比喻为花草随风跳起优美的圆舞曲;把优美的第三主题想象为春水荡漾,浪花拍岸;把略带一丝阴暗色彩的第四主题,看作是春日里偶尔飘来的阴云,刮起的风,下起的蒙蒙细雨;把第五主题想象为雨过天晴,生机盎然的春景再次出现。
这些形象的比喻,大胆的联想,帮助学生准确形象地理解了音乐作品。
2.音画转换,教学方法运用新
在欣赏教学中,根据音乐的特征,灵活进行音画转换,是教师常用的一种教学方法。
但在这节课中,季老师与其他教师不同的做法是:一是不是让学生通过语言或绘画自由描绘自己聆听音乐时所联想的画面,而是让学生随音乐节奏进行有规则的绘画活动,让静止的画面随音乐变成了流动的画面,能够直观地检测学生参与音乐活动的状况。
二是通过绘画的方式启发学生感受自由的节奏、上行的旋律与快速的演奏所表现的音乐情境,通过让学生随音乐节奏绘画的方法记录主题音乐节奏的重复变化,记录主题音乐在全曲中出现的次数,形象准确地指导学生分析、理解主题音乐的结构及全曲回旋曲式的特点,较好地稳定了学生听音乐
的注意力,激发了学生听音乐的兴趣。
3.节奏切入,教学结构构思新
这节欣赏课冲破了以往整体到部分或部分到整体的教学规律,从自由、充满变化的节奏入手,在听旋律、读节奏的基础上,感受第一主题的音乐情景及曲式结构,聆听主题音乐在全曲中出现的次数。
接着采用分片段欣赏的方法,让学生对比感受主题音乐与中间插部的节奏变化与保留,想象C、D、E段音乐表现的音乐情境,听辨主题音乐在结尾重复出现时发生的变化。
最后让学生看着自己记录音乐的春景图,完整地欣赏钢琴版本与管弦乐版本的《春之声圆舞曲》,进一步熟悉音乐,感受表现音乐描绘的生机勃勃、春意盎然的美景。
整堂课本着从乐句到主题乐段到全曲,再到片段到全曲的路线进行聆听,精听与粗听交替进行,使学生觉得长中有短,粗中有细,长而不烦,细而不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