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C机械手控制系统文献综述(包括外文翻译)
PLC机械手控制系统文献综述(包括外文翻译)

基于PLC的机械手控制系统机械工业是国民的装备部,是为国民经济提供装备和为人民生活提供耐用消费品的产业。
机械工业的规模和技术水平是衡量国家经济实力和科学技术水平的重要标志。
因此,世界各国都把发展机械工业作为发展本国经济的战略重点之一(张志献,2002)。
新世纪,生产水平及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与发展带动了整个机械工业的快速发展。
现代工业中,生产过程的机械化,自动化已成为突出的主题。
然而在机械工业中,加工、装配等生产是不连续的。
单靠人力将这些不连续的牛产工序衔接起来,不仅费时而且效率不高。
同时人的劳动强度非常大,有时还会出现失误及伤害。
显然,这严重影响制约了整个生产过程的效率和自动化程度。
机械手的应用很好的解决了这一情况,它不存在重复的偶然失误,也能有效的避免了人身事故(杨永清等,2008)。
在机械工业中,机械手的应用具有以下意义。
应用机械手,有利于提高材料的传送、工件的装卸、刀具的更换以及机器的装配等的自动化程度,从而可以提高劳动生产率,降低生产成本,加快实现工业生产机械化和自动化的步伐。
在高温、高压、低温、低压、有灰尘、噪声、臭味、有放射性或有其它毒性污染以及工作空间狭窄等场合中,用人手直接操作是有危险或根本不可能的。
而应用机械手即可部分或全部代替人安全地完成作业,大大地改善了工人的劳动条件。
同时,在一些动作简单但又重复作业的操作中,以机械手代替人手进行工作,可以避免由于操作疲劳或疏忽而造成的人身事故。
应用机械手代替人手进行工作,这是直接减少人力的一个侧面,同时由于应用机械手可以连续地工作,这是减少人力的另一个侧面。
因此,在自动化机床和综合加工自动生产线上目前几乎都设有机械手,以减少人力和更准确地控制生产的节拍,便于有节奏地进行生产。
随着现代工业技术的发展,工业自动化技术也越来越高,工人工作环境和工作内容也要求理想化简单化,对于一些往复的工作由机械手远程控制或自动完成显得非常重要。
这样可以避免一些人不能接触的物质对人体造成伤害,如冶金、化工、医药、航空航天等。
机械外文翻译外文文献英文文献机械臂动力学与控制的研究

外文出处:Ellekilde, L. -., & Christensen, H. I. (2009). Control of mobile manipulator using the dynamical systems approach. Robotics and Automation, Icra 09, IEEE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pp.1370 - 1376). IEEE.机械臂动力学与控制的研究拉斯彼得Ellekilde摘要操作器和移动平台的组合提供了一种可用于广泛应用程序高效灵活的操作系统,特别是在服务性机器人领域。
在机械臂众多挑战中其中之一是确保机器人在潜在的动态环境中安全工作控制系统的设计。
在本文中,我们将介绍移动机械臂用动力学系统方法被控制的使用方法。
该方法是一种二级方法, 是使用竞争动力学对于统筹协调优化移动平台以及较低层次的融合避障和目标捕获行为的方法。
I介绍在过去的几十年里大多数机器人的研究主要关注在移动平台或操作系统,并且在这两个领域取得了许多可喜的成绩。
今天的新挑战之一是将这两个领域组合在一起形成具有高效移动和有能力操作环境的系统。
特别是服务性机器人将会在这一方面系统需求的增加。
大多数西方国家的人口统计数量显示需要照顾的老人在不断增加,尽管将有很少的工作实际的支持他们。
这就需要增强服务业的自动化程度,因此机器人能够在室内动态环境中安全的工作是最基本的。
图、1 一台由赛格威RMP200和轻重量型库卡机器人组成的平台这项工作平台用于如图1所示,是由一个Segway与一家机器人制造商制造的RMP200轻机器人。
其有一个相对较小的轨迹和高机动性能的平台使它适应在室内环境移动。
库卡工业机器人具有较长的长臂和高有效载荷比自身的重量,从而使其适合移动操作。
当控制移动机械臂系统时,有一个选择是是否考虑一个或两个系统的实体。
在参考文献[1]和[2]中是根据雅可比理论将机械手末端和移动平台结合在一起形成一个单一的控制系统。
基于PLC的组合机床电气控制系统设计文献综述

基于PLC的组合机床电气控制系统设计文献综述组合机床是一种集多种工艺操作于一体的机床,它能够实现多种不同工艺操作的自动切换,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
而电气控制系统是组合机床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起着控制和监控机床运行状态的关键作用。
PLC (可编程逻辑控制器)作为一种通用的控制设备,被广泛应用于组合机床的电气控制系统中。
近年来,随着科技的发展和工业自动化水平的提高,越来越多的研究论文关注组合机床电气控制系统的设计与优化。
本文将综述一些基于PLC 的组合机床电气控制系统设计的相关文献,以期为相关研究提供参考和借鉴。
在组合机床电气控制系统设计中,PLC起着核心作用。
一些研究文献提出了基于PLC的组合机床电气控制系统设计方法,如[1]中提出了一种基于PLC和CNC(计算机数控)技术的组合机床电气控制系统设计方法。
该方法将PLC和CNC技术相结合,利用PLC进行机床运行状态的监控和控制,而由CNC控制系统进行工艺操作的控制。
通过将PLC和CNC技术相结合,该方法能够实现组合机床的高效运行和质量控制。
另一些研究文献关注于PLC在组合机床电气控制系统中的具体应用。
例如,[2]中研究了一种基于PLC的组合机床电气控制系统中的自适应控制算法。
该算法通过对组合机床的运行状态进行实时监测和分析,自动调整控制参数,以实现机床运行的最佳性能。
此外,一些研究论文还关注于组合机床电气控制系统的优化。
例如,[3]中提出了一种基于遗传算法的组合机床电气控制系统优化方法。
该方法通过遗传算法对组合机床电气控制系统的参数进行优化,以实现机床的高效运行和质量控制。
综上所述,基于PLC的组合机床电气控制系统设计是一个重要的研究领域。
通过研究文献综述,我们可以了解到一些相关的设计方法和应用案例。
然而,仍然有很多问题需要进一步研究和探索,如如何提高组合机床电气控制系统的稳定性和可靠性,如何实现机床运行的智能化等。
希望本文能够为相关研究提供一些启示和借鉴。
基于PLC的机械手控制系统设计

基于PLC的机械手控制系统设计摘要本文基于PLC的机械手控制系统设计实现了对机械手的自动控制,为机械手的工业应用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
文章首先介绍了机械手的概念、类型和特点,然后详细讲述了机械手控制系统的工作原理和设计实现。
通过实验验证,本文所设计的机械手控制系统可以实现对机械手的自动化控制和动作规划,具有较高的安全性和稳定性,同时具有广泛的适用性和可扩展性。
本文的研究成果对机械手的应用推广具有较大的意义。
关键词:PLC,机械手,控制系统,自动化控制,动作规划AbstractThis paper designs a mechanical arm control system based on PLC, which realizes the automatic control of the mechanical arm and provides strong support for the industrial application of the mechanical arm. This paper first introduces the concept, types and characteristics of mechanical arms, and then describes in detail the working principle and design implementation of mechanical arm control systems.Through experimental verification, the mechanical arm control system designed in this paper can achieve the automatic control and motion planning of the mechanical arm, with high safety and stability, as well as wide applicability and scalability. The research results of this paper have great significance for the application promotion of mechanical arms.Keywords: PLC, mechanical arm, control system, automaticcontrol, motion planning第一部分:引言随着工业无人化趋势的深入发展,机械手作为工业自动化的重要机器人之一,已经被广泛应用于工业制造、装配、取料、搬运等场景中。
(完整版)PLC文献综述

文献综述题目:可编程控制器文献综述姓名:***学校:苏州大学应用技术学院班级:09电气工程及自动化学号:**********指导老师:***一序可编程序控制器技术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成为当今自动化领域中高速发展不断创新的一门学科。
随着技术的日益成熟,可编程控制器已逐步发张发展成为以微处理器技术为核心,,集计算机技术,自动化控制技术及通信技术于一体的工业控制装置。
与网络技术及组态软件的配合,可编程控制器的应用如虎添翼。
可编程序控制器在工业领域的应用十分广泛,既有单片机作为继电器逻辑电路替代品,又有作为现场控制的部件,又可以作为控制设备的核心部件。
随着自动化程度的提高,它既可以作为现场控制的部件,又可以作为现场更高一级管理的控制部件。
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作为成熟技术,可编程控制器已被广泛应用到机械,冶金,化工,石化,水泥,食品饮料,制药等各个领域,极大地提高了劳动生产率和自动化程度。
三菱,西门子是中国多个业务领域的领先工业解决方案供应商,在制造业自动化,流程工业自动化,运动控制,驱动,低压控制以及电气安装技术方面提供了各类创新,可靠,高效,和优质的产品。
并全面提供系统的解决方案和服务。
产品涵盖范围广,在信息与通信,自动化控制,电力,交通,医疗,照明等各个行业领域处于领先优势。
三菱,西门子控制技术,能够不断融入新技术,新方法,推陈出新。
其中西门子控制技术进一步在e-制造和e-控制技术方面进行新的突破,新产品不断涌现,为各种各样的自动化控制设备提供了非常可靠的控制与应用。
二 PLC的发展史在20世纪60年代,汽车生产流水线的自动控制系统基本都是由继电器控制装置构成的。
当时汽车的每一次改型都直接导致继电器控制装置的重新设计安装。
随着生产的发展,汽车型号更新的周期越来越短,,这样,继电器控制装置就需要经常的重新设计和安装,十分费时,费工和费料,甚至阻碍了更新周期的缩短。
为了改变这一现状,美国通用汽车公司在1969年公开招标,要求用新的控制装置取代继电器控制装置,并提出了十项招标指标,要求编程方便,现场可修改程序,维修方便,采用模块化结构等。
基于PLC的机械手控制系统设计论文

文华学院毕业设计(论文)基于PLC的机械手控制系统设计目录摘要 (3)关键词3Abstract41. 可编程控制器PLC61.1 PLC简介61.2 PLC部结构61.2.1 中央处理器CPU71.2.2 存储器71.2.3 输入输出单元71.2.4 电源部分91.3 PLC的选型92. 机械手概况112.1 机械手的起源与发展112.2 机械手的工作原理113. 机械手控制系统123.1 基于PLC的机械手控制系统的研究意义123.2 基于PLC机械手设计的优点123.3 机械手实现的功能 (13)4. 基于PLC机械手控制系统设计 (14)4.1 I\O点分配144.1.1 电器元件的选择144.1.2 I\O分配144.2 .硬件接线图 (15)4.2.1 电气主接线154.2.2 PLC输入接线164.2.3 PLC输出接线174.3 控制流程图184.4 程序梯形图184.5 人机界面设计23结束语26参考文献27致 27基于PLC的机械手控制系统设计摘要随着社会的进步,工业自动化发展尤为瞩目,各种机械自动化设备的产生,逐步取代了传统手工制作。
自动化流水线的产生,不仅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也让许多人工操作存在安全隐患的流程被机械设备替代,让现代工业变得更具人性化。
机械手在当代自动化流行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一方面其能够在高温、腐蚀性、有毒等恶劣环境下持续工作,另一方面其在完成抓取、转移、旋转、释放等动作时候精确度也较高。
机械手的动作是由精确的控制系统来控制完成的,从早期的继电器控制系统发展到如今的PLC控制系统,机械手技术的更新就是控制系统的发展和完善。
本次课题是选用三菱公司的FX系列PLC,完成对电动工具电机的抓取转移以与零件的压装动作。
电气设备有PLC、触摸屏、传感器、直流电源等。
通过可编程控制器的程序设计,完成相应的动作,实现控制功能。
关键词:机械手;PLC;控制;设计The design of control system of manipulator based onPLCAbstractAlong with social progress, industrial automation development is particularly attention, produce a variety of machinery automation equipment, and gradually replaced the traditional hand-made. Automated assembly line production, not only greatly improve the work efficiency, but also to many unsafe manual processes are replaced by machinery and equipment, so that modern industry to become more humane.Robotic automation plays in contemporary popular an important role, on the one hand it can continue to operate at high temperatures, corrosive, toxic and other harsh environments, on the other hand its complete capture, transfer, rotation, and other movements release time accuracy also higher. A robot is controlled by a precise system control is completed, from the early development of the relay control system to today's PLC control system, the development of robot technology update is the control system and perfect.The issue is the choice of Mitsubishi FX series PLC, the completion of the press-fit electric power tools and part of the transfer operation crawl. Electrical equipment PLC, touch screen, sensors, DC power supplies. By PLC programming, complete theappropriate actions to achieve the control function.Key Words:manipulator;PLC;control;design1 可编程控制器PLC1.1 PLC简介可编程逻辑控制器(Programmable Logic Controller,PLC)由上世纪60年代提出,首先是为了取代继电器控制装置。
PLC文献综述

PLC文献综述PLC(可编程逻辑控制器)文献综述一、引言可编程逻辑控制器(PLC)是一种广泛应用于工业控制领域的设备,它集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控制技术和电子技术于一体,具有灵活性强、可靠性高、易于编程和维护等优点。
随着工业4.0和智能制造的快速发展,PLC在自动化生产线、机器人控制、过程控制等领域的应用越来越广泛。
本文将从PLC的定义、发展历程、研究现状和未来趋势等方面对其进行文献综述。
二、PLC的定义和发展历程PLC是一种数字运算操作的电子系统,专为工业环境下的应用而设计。
它采用可编程的存储器,用于在其内部存储执行逻辑运算、顺序控制、计时、计数和算术运算等操作的指令,并通过数字或模拟式输入/输出控制各种类型的机械或生产过程。
PLC的发展历程可以追溯到20世纪60年代,当时美国汽车工业生产线上出现了一种名为“可编程序控制器”的设备,用于控制生产线的运行。
随着计算机技术和微电子技术的发展,PLC的功能不断增强,应用范围也越来越广泛。
目前,PLC 已经成为工业自动化领域的重要组成部分。
三、PLC的研究现状目前,PLC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1.PLC的硬件设计:PLC的硬件设计主要包括中央处理器(CPU)、存储器、输入输出模块等。
随着技术的发展,PLC的硬件设计越来越先进,例如采用多核CPU、高速存储器和大容量输入输出模块等,提高了PLC的处理速度和性能。
2.PLC的软件设计:PLC的软件设计主要包括编程语言、编程环境和应用程序等。
目前,PLC的编程语言主要有梯形图(Ladder Diagram)、指令表(Instruction List)、结构化文本(Structured Text)等,编程环境也越来越友好,例如采用图形化编程方式等。
此外,PLC的应用程序也不断丰富,例如实现运动控制、过程控制、网络通信等功能。
3.PLC的通信技术研究:随着工业自动化和信息化的融合,PLC的通信技术研究越来越重要。
(完整word版)文献综述(机械手)

文献综述题机械手概述目学院专业班级学号学生姓名任课教师一.前言部分:1.前言随着科学与技术的发展,机械手的应用领域也不断扩大。
目前, 机械手不仅应用于传统制造业如采矿,冶金,石油,化学,船舶等领域,同时也已开始扩大到核能,航空,航天,医药,生化等高科技领域以及家庭清洁,医疗康复等服务业领域中.如,水下机器人,抛光机器人,打毛刺机器人,擦玻璃机器人,高压线作业机器人,服装裁剪机器人,制衣机器人,管道机器人等特种机器人以及扫雷机器人,作战机器人,侦察机器人,哨兵机器人,排雷机器人,布雷机器人等军用机器人都是机械手应用的典型.机械手广泛应用于各行各业.而且,随着人类生活水平的提高及文化生活的日益丰富多彩,未来各种专业服务机器人和家庭用消费机器人将不断贴近人类生活,其市场将繁荣兴旺。
2.相关概念机械手是一种模拟人手操作的自动机械。
它可按固定程序抓取、搬运物件或操持工具完成某些特定操作。
应用机械手可以代替人从事单调、重复或繁重的体力劳动,实现生产的机械化和自动化,代替人在有害环境下的手工操作,改善劳动条件,保证人身安全,因而广泛应用于机械制造、冶金、电子、轻工和原子能等部门。
20世纪40年代后期,美国在原子能实验中,首先采用机械手搬运放射性材料,人在安全间操纵机械手进行各种操作和实验。
50年代以后,机械手逐步推广到工业生产部门,用于在高温、污染严重的地方取放工件和装卸材料,也作为机床的辅助装置在自动机床、自动生产线和加工中心中应用,完成上下料或从刀库中取放刀具并按固定程序更换刀具等操作.二.主题部分:1。
历史它是在早期出现的古代机器人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机械手研究始于20世纪中期,随着计算机和自动化技术的发展,特别是1946年第一台数字电子计算机问世以来,计算机取得了惊人的进步,向高速度、大容量、低价格的方向发展。
同时,大批量生产的迫切需求推动了自动化技术的进展,又为机器人的开发奠定了基础。
另一方面,核能技术的研究要求某些操作机械代替人处理放射性物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基于PLC的机械手控制系统机械工业是国民的装备部,是为国民经济提供装备和为人民生活提供耐用消费品的产业。
机械工业的规模和技术水平是衡量国家经济实力和科学技术水平的重要标志。
因此,世界各国都把发展机械工业作为发展本国经济的战略重点之一(张志献,2002)。
新世纪,生产水平及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与发展带动了整个机械工业的快速发展。
现代工业中,生产过程的机械化,自动化已成为突出的主题。
然而在机械工业中,加工、装配等生产是不连续的。
单靠人力将这些不连续的牛产工序衔接起来,不仅费时而且效率不高。
同时人的劳动强度非常大,有时还会出现失误及伤害。
显然,这严重影响制约了整个生产过程的效率和自动化程度。
机械手的应用很好的解决了这一情况,它不存在重复的偶然失误,也能有效的避免了人身事故(杨永清等,2008)。
在机械工业中,机械手的应用具有以下意义。
应用机械手,有利于提高材料的传送、工件的装卸、刀具的更换以及机器的装配等的自动化程度,从而可以提高劳动生产率,降低生产成本,加快实现工业生产机械化和自动化的步伐。
在高温、高压、低温、低压、有灰尘、噪声、臭味、有放射性或有其它毒性污染以及工作空间狭窄等场合中,用人手直接操作是有危险或根本不可能的。
而应用机械手即可部分或全部代替人安全地完成作业,大大地改善了工人的劳动条件。
同时,在一些动作简单但又重复作业的操作中,以机械手代替人手进行工作,可以避免由于操作疲劳或疏忽而造成的人身事故。
应用机械手代替人手进行工作,这是直接减少人力的一个侧面,同时由于应用机械手可以连续地工作,这是减少人力的另一个侧面。
因此,在自动化机床和综合加工自动生产线上目前几乎都设有机械手,以减少人力和更准确地控制生产的节拍,便于有节奏地进行生产。
随着现代工业技术的发展,工业自动化技术也越来越高,工人工作环境和工作内容也要求理想化简单化,对于一些往复的工作由机械手远程控制或自动完成显得非常重要。
这样可以避免一些人不能接触的物质对人体造成伤害,如冶金、化工、医药、航空航天等。
对于机械手的研究国内外的水平不一,但代表当今最先进的技术在日本,他的自动化,人性化令人叹为观止,这些技术依赖于控制理论、新材料科学,它是融合各种尖端技术的现代机器。
我国也陆续在工业中有所应用,对于自动控制,柔性制造系统中应用更为广泛,但我国的自动化水平有待提高,只相当于世界先进技术在八十年代的水平。
随着工业现代化的发展,机械手技术也随之提高,发展的趋势是工作强度高,灵活性强,准确可靠,可以自动检测并下达动作命令,融入先进的人工智能,使人只作平时的简单的维护,这也是现代工厂的发展趋势。
目前国内机械手主要用于机床加工、铸锻、热处理等方面,数量、品种、性能方面都不能满足工业生产发展的需要。
所以,在国内主要是逐步扩大应用范围,重点发展铸造、热处理方面的机械手,以减轻劳动强度,改善作业条件,在应用专用机械手的同时,相应的发展通用机械手,有条件的还要研制示教式机械手、计算机控制机械手和组合机械手等。
同时要提高速度,减少冲击,正确定位,以便更好的发挥机械手的作用。
此外还应大力研究伺服型、记忆再现型,以及具有触觉、视觉等性能的机械手,并考虑与计算机连用,逐步成为整个机械制造系统中的一个基本单元。
国外机械手在机械制造行业中应用较多,发展也很快。
目前主要用于机床、横锻压力机的上下料,以及点焊、喷漆等作业,它可按照事先指定的作业程序来完成规定的操作。
国外机械手的发展趋势是大力研制具有某种智能的机械手。
使它具有一定的传感能力,能反馈外界条件的变化,作相应的变更。
如位置发生稍许偏差时,即能更正并自行检测,重点是研究视觉功能和触觉功能。
目前已经取得一定成绩。
目前世界高端工业机械手均有高精化,高速化,多轴化,轻量化的发展趋势。
定位精度可以满足微米及亚微米级要求,运行速度可以达到3M/S,量产产品达到6轴,负载2Kg的产品系统总重已突破100Kg。
更重要的是将机械手、柔性制造系统和柔性制造单元相结合,从而根本改变目前机械制造系统的人工操作状态。
同时,随着机械手的小型化和微型化,其应用领域将会突破传统的机械领域,而向着电子信息、生物技术、生命科学及航空航天等高端行业发展。
本设计是利用可编程控制器PLC作为载体的一套机械手驱动装置,用来实现文字书写的功能,并可根据需求的变化要求随时更改相关控制参数。
通过对学校图书馆提供的数据库以及网络上存在的资料的搜集,我查询到了很多有关于本课题的文献资料。
它们包括图书、期刊、学术论文等。
这些文献涉及了有关本设计的各个方面能较好的为完成设计作为参考。
综合各个文献的内容可以看到PLC有以下优点,它能适应工业现场的恶劣环境,可靠性高。
在工业生产中一般要求控制设备具有很强的抗干扰能力。
而PLC 在这方面的独到之处有:它在硬件上采用光电隔离装置以防止输出对输入的反馈干扰;采用屏蔽措施以防止空间的电磁干扰;设置滤波环节,以消除外部干扰和各模块之间的干扰影响;采用连锁及互锁控制、自诊断电路和模块式结构等措施,以提高硬件的可靠性及模块的互换性;在软件上采用了故障自检测、自诊断等措施。
其他实用方面的优点有1.PLC软件简单易学。
2. PLC使用方便;3.PLC体积小,重量轻,便于安装。
由于PLC具有上述一系列优点,工业控制中广泛用于以下三种控制:(1)开关量顺序、逻辑控制。
即代替继电器控制系统,如冶金行业中的高炉上料系统,轧钢机、连铸机、费剪等控制系统;机械行业各种自动生产线、自动加工机床、机械手、龙门铣床等控制;轻工业中的注塑机、包装机、食品加工机械等。
(2)模拟量控制。
如温度、压力、流量等;(3)数据采集、分析处理。
如控制中的数据采集、算术运算、函数运算、逻辑运算、数据传输、转换、捧序和查表等操作。
综上用PLC作为控制系统控制机械手写字的设计是一种方便、实用、可靠的控制系统设计方案。
通过收集各种资料和初期的规划我已对将要进行的设计非常了解,相信在老师的指导和我自己的努力下我可以很好的完成设计任务,虽然期间肯定会遇到这样或那样的困难,但是我有信心做好这一切。
外文原文及其翻译:The advantages of PLC controlAny control system goes through four stages from conception to a working plant.A PLC system brings advantages at each stage.The first stage is design; the required plant is studied and the control strategies decided. With conventional systems design must be complete before construction can start. With a PLC system all that is needed is a possibly vague idea of the size of the machine and the I/O requirements (how many inputs and outputs). The input and output cards are cheap at this stage, so a healthy spare capacity can be built in to allow for the inevitable omissions and future developments.Next comes construction. With conventional schemes, every job is a ‘one-off’ with inevitable delays and costs. A PLC system is simply bolted together from standard parts. During this time the writing of the PLC program is started (or at least the detailed program specification is written).The next stage is installation, a tedious and expensive business as sensors, actuators, limit switches and operator controls are cabled. A distributed PLC system using serial links and prebuilt and tested desks can simplify installation and bring huge cost benefits. The majority of the PLC program is written at this stage.Finally comes commissioning, and this is where the real advantages are found. No plant ever works first time. Human nature being what it is, there will be some oversights. Changes to conventional systems are time consuming and expensive. Provided the designer of the PLC system has built in spare memory capacity, spare I/O and a few spare cores in multicore cables, most changes can be made quickly and relatively cheaply. An added bonus is that all changes are recorded in the PLC’s program and commissioning modifications do not go unrecorded, as is often the case in conventional systems.There is an additional fifth stage, maintenance, which starts once the plant is working and is handed over to production. All plants have faults, and most tend to spend the majority of their time in some form of failure mode. A PLC system provides a very powerful tool for assisting with fault diagnosis.外文文献翻译:PLC的控制优势任何控制系统从概念到进入工厂工作都要经历四个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