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久性心脏起搏器植入术后并发症的探讨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永久性心脏起搏器植入术后并发症的探讨

【摘要】目的:探讨如何减少起搏器的术后并发症,提高起搏器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笔者所在医院2009年2月-2011年4月38例安装永久性心脏起搏器患者的相关临床资料,总结并探讨如何减少起搏器的术后并发症。结果:38例患者发生起搏器并发症3例,总发生率7.9%,无一例出现囊袋感染及电极脱位。结论:尽早发现并及时处理起搏器植入术后并发症可避免引起严重的不良后果,同时认真规范的手术操作是减少起搏器安装术后并发症发生的有效

途径。

【关键词】起搏器;心律失常;病态窦房结综合征

中图分类号 r541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4-6805(2013)6-0131-02

心脏起搏器是一种运用电子仪器发放一定形式的电脉冲,刺激心脏,使之激动和收缩,予缓慢性心律失常持续可靠的心率支持。目前该技术已广泛应用于临床,如何减少起搏器并发症,提高起搏器疗效,已受到广大医师的关注。下面对在笔者所在医院2009年2

月-2011年4月安装永久性心脏起搏器38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总结分析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安装永久性起搏器患者38例,其中男18例,女20例,年龄48~82岁。心律失常类型:ⅲ度房室传导阻滞(avb)21例,ⅱ度ⅱ型

avb 5例,病态窦房结综合征9例,房颤伴长r-r间期(>5秒)2例,房颤伴高度avb 1例,其中合并冠心病6例,高血压性心脏病9例。所有患者均有头晕、乏力等症状,21例有黑蒙、晕厥发作,19例行急诊临时起搏手术。

1.2 起搏器及导线类型

由于是基层医院,因经济所限,起搏器类型大多以单腔为主,起搏器均由st.jude、medtronic公司生产,其中vvi 28台,ddd 8台,dddr2台。导线均为双极导线。

1.3 植入方法及起搏参数测定

37例患者均采用经左锁骨下静脉穿刺方法插入导线,1例患者因脊柱侧弯鞘管无法通过左锁骨和第一肋骨间隙而改用经右锁骨下路径。导线分别放在右心耳及右室心尖部,其中1例由于心尖部起搏不良而改为右室流出道。起搏参数:心室阈电压均≤1.0 v,阻抗300~1500 ω,r波振幅≥5.0 mv;心房阈电压均≤1.5 v,阻抗300~1500 ω,p波振幅≥2.0 mv,术后均以左氧氟沙星0.1 g 稀释后冲洗囊袋。

1.4 随访

术后分别在1、3、6个月及12个月随访,以后每年随访1次,程控仪测试起搏器参数,常规12导联心电图等,并询问患者生活质量及有无不适症状。

2 结果

38例患者发生起搏器并发症3例,总发生率7.9%,起搏器囊袋

血肿2例,发生在术后2~5 d,给予加压包扎等处理,7~10 d后均消失。1例术后18 d出现起搏器相关性心动过速,给予胺碘酮治疗后好转。无一例出现囊袋感染及电极脱位。

3 讨论

近年来随着基层医院医疗条件的不断改善,农村合作医疗的进一步深化,心脏起搏治疗的临床应用受到基层医院医生的广泛关注,如何降低心脏起搏器并发症是摆在大家面前的至关重要的问题。起搏器术后常见并发症的发生与以下几个因素密切相关。

3.1 囊袋血肿

起搏器安装术后囊袋血肿是导致囊袋感染的高危因素,需非常小心。本组患者发生囊袋血肿2例,均是由于急诊手术时患者之前仍口服阿司匹林所致。正确的处理方法为:(1)术前3~5 d停用阿司匹林等抗血小板药物;(2)术中彻底止血,囊袋做好后应放入盐水纱布或干纱布填塞止血,将起搏器放入囊袋之前仔细检查,确保无活动性出血后关闭囊袋;(3)避免因导线进入血管处结扎不牢导致渗血到囊袋;(4)对于老年人或消瘦者,避免术后沙袋压迫时间过长,造成局部皮肤坏死。对于早期的轻度血肿可采用局部压迫的方法,血肿会逐渐吸收,一般不主张引流以防止增加感染机会。据报道囊袋血肿需再次手术率约为0.1%~0.5%[1],如经局部压迫仍不能止血并且疼痛明显的严重血肿,有切口裂开的危险,应考虑尽早重新打开囊袋,清除血肿,结扎止血,避免长时间观察,延误处理时机。

3.2 囊袋感染

囊袋感染是起搏器植入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据报道发生率约为0.8%~5.7%[2],感染的发生多与以下因素有关:(1)手术时无菌操作不严格;(2)手术时间过长;(3)脉冲发生器过大、囊袋过小,造成局部压迫缺血或磨破皮肤;(4)囊袋内血肿形成,为细菌繁殖创造了条件。因此,认真规范的手术操作和贯穿始终的无菌观念,对于避免感染至关重要,此外,术前术后是否需要预防性应用抗生素可根据具体情况。

3.3 电极导线移位

电极导线移位也是起搏器术后常见并发症,多发生在安装术后1周内。尤以24 h内发生率最高。近年来由于导线结构和功能的不断改进,导线的移位率明显降低。导线移位可分为完全移位和微移位。完全移位在x线下可以发现导线离开原位置,心电图无起搏及感知现象;微移位在x线检查时不易发现,心电图提示起搏和(或)感知不良,程控仪检查时发现阻抗明显升高。导线移位的发生与操作者的技术经验、导线的设计、心内膜结构光滑、过早活动等因素有关。如发生电极移位,应及时处理,尽早再次手术行电极复位,必要时改用主动电极。

3.4 起搏器综合征

起搏系统功能正常,由于心室起搏后血流动力学及心电生理学方面的异常,患者出现明显症状或限制患者获得最佳功能状态的现象,称为起搏器综合征。最常见的症状有气短、头晕、乏力、颈部

搏动、咳嗽和忧虑,可伴有血压下降。起搏器综合征最初是在心室起搏模式(vvi)中发现的,后来发现只要存在房室分离,任何起搏模式都可发生,起搏器综合征在vvi起搏的患者中发生率为7%~10%[3]。如发生起搏器综合征,可通过心房起搏或a-v延迟适当的双腔起搏来重建房室同步收缩,从而消除起搏器综合征。

3.5 肌肉刺激

肌肉刺激是单极起搏电极可能发生的问题,此时脉冲发生器为阳极,刺激附近的骨骼肌引起局部肌肉跳动,给患者带来不适和烦恼,而双极起搏电极则不会发生。脉冲发生器带棱角,体积小,也容易发生此并发症。肌肉跳动的原因可能与脉冲发生器外壳绝缘不良、导线绝缘层或输出电压过高引起漏电所致,通过降低输出电压或给脉冲发生器套上绝缘套可解决问题[4]。

当然,起搏器植入术后并发症还有很多,如肌电干扰、疼痛、电池提前耗竭、起搏器介导性心动过速、导线断裂、起搏器过敏、静脉血栓形成等,总之如果能及早发现、及时处理这些并发症,一般都不会引起严重的不良后果。对于每一位术者来说认真规范的手术操作是避免发生起搏器安装术后并发症的有效途径。

参考文献

[1]马长生,胡大一,杨新春,等.1200例锁骨下静脉穿刺的并发症[j].中国心脏起搏与心电生理杂志,1995,9(1):6-8.

[2]吴立群,宿燕岗.心律失常介入治疗[m].北京: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2012:105-114.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