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篇 个体心理

合集下载

第2章个体的基本心理过程与心理特征

第2章个体的基本心理过程与心理特征
南通大学商学院工商管理教室
7
圆圈在转吗?
南通大学商学院工商管理教室
8
二、知觉的基本特征 1.知觉的理解性 人在知觉过程中,总是赋予知觉对象一定的意义, 这就是知觉的意义性(又称理解性)。 过去知识经验影响知觉的内容。 在知觉过程中,思维和语言起着重要的作用。
南通大学商学院工商管理教室
南通大学商学院工商管理教室
12
知觉的整体性分析
在整体性知觉中,物体的各部分所起的作用是
不同的。关键性的,代表性的,强化部分往往 决定对整体的知觉 在整体性知觉中,刺激物之间的关系起着很重 要的作用。刺激物的个别部分改变了,各部分 的关系不变,仍能保持整体的知觉。 如果感知的对象是个熟悉的东西,那么知觉就 更多依赖于感觉并根据其接近、相似、闭合、 连续等因素感知为整体。 知觉的整体性有赖于人的知识经验。
知觉的重要性: 人们的行为是以他们对现实的知觉为基础的, 而不是以现实本身为基础。 这个世界是人们知觉到的世界,而这对行为又 十分重要。
南通大学商学院工商管理教室
3
3.影响知觉的因素
知觉者因素 •态度 •动机 •兴趣 •经验 •期望
情境因素 •时间 •工作环境 •社会环境
知觉
知觉对象因素 •新奇 •运动 •声音 •大小 •背景 •临近
南通大学商学院工商管理教室
32
八、印象管理 印象管理:个体试图影响和控制别人对自己 的社会知觉或者对自己的归因的过程。 自我提升的印象管理 讨好 自我抬高 自我设障 联合 防御式的印象管理 辩解 道歉 划清界限
南通大学商学院工商管理教室
33
2.2个体的心理特征 个体的心理特征:主要反映人的心理的独特性、 个别性。 包括:能力、人格(气质、性格、行为风格)。

社会心理学个体心理

社会心理学个体心理

触摸:握手握紧一点有用么 触摸:握手握紧一点有用么?
• 身体触摸与信息传达 • 握手:世界上很多文化用以表达欢迎的方式 握手: • 紧握手时给人留下良好第一印象的途径
• 握手指数:持续时间、紧握度、力量、活力 握手指数:持续时间、紧握度、力量、 • 握手指数与人的人格的几个方面有较强的联 系,指数越高越外倾,对经验越开放且较少 指数越高越外倾, 害羞。 害羞。
识别力高于随机猜测
香味---正在消失的非言语线索 香味 正在消失的非言语线索
• • • •
对他人性格特征的认知 (一)认识他人性格的困难 (二)认识他人需采用多种途径 对人际关系的认知
二、归因:理解他人行为的原因
• •
(一)归因:确定他人行为的原因,进而了解谈人稳定特质 归因:确定他人行为的原因, 和性格倾向的过程。(我们如何解释他人,如销售员的赞美) 。(我们如何解释他人 和性格倾向的过程。(我们如何解释他人,如销售员的赞美) 1、对应推断理论:我们如果以他人行为为基础推断他们稳 、对应推断理论: 定性格的理论,把他人的行为看作持久特质的体现, 定性格的理论,把他人的行为看作持久特质的体现,往往会 忽视环境的作用,做出错误的判断。 忽视环境的作用,做出错误的判断。 措施 1)关注自由选择行为,忽视被迫行为(飞机场人的反应) )关注自由选择行为,忽视被迫行为(飞机场人的反应) 2)选择产生独特的非共同效果-由某种特殊因素而非其它因 )选择产生独特的非共同效果 由某种特殊因素而非其它因 素产生的效果-的行为 素产生的效果 的行为
Hale Waihona Puke 初次印象, 初次印象,也称第一印象
• • • • • •
二、印象形成的效应 1、首因效应与近因效应 、 首因效应: 首因效应:最初获得的信息 近因效应 :最新获得的信息 2、光环效应 (晕轮效应。 ) 晕轮效应。 、 3、刻板印象(北方男人粗犷、豪爽,而南方男人细 、刻板印象(北方男人粗犷、豪爽,

管理心理学第二篇个体心理

管理心理学第二篇个体心理

管理心理学第二篇个体心理Document serial number【KK89K-LLS98YT-SS8CB-SSUT-SST108】第三章 个性与管理第一节 个性的一般概述一、个性的概念及特征个性:它指一个人整个的、本质的、比较稳定的意识倾向性与心理特征的总和特征:独特性 — 心理面貌上的差异整体性 — 是ㄧ个统ㄧ的整体稳定性 倾向性二、个性的形成过程及其影响因素特质论:从人的心理特性来研究人的个性 艾森克 — 非情绪稳定(神经过敏)— 外向代 — 情绪稳定 — 内向表 个性基本结构的单元是特质人 卡特尔 特质有规律性物 特质分为表面特质和根源特质阿尔波特社会学习论:强调环境和情况对个人行为和性格起决定作用个性的理论 (代表人物:米勒 达乐 罗特 班图拉)观点:特定情况和环境中的行为取决于情况环境的特殊性个人对情况环境的评价和对别人类似行为的观察在成长过程中 有些行为是直接学来的有些是通过观察而习得的强调个人行为和别人的关系弗洛伊德:本我 自我 超我心理分析论 荣格:敏感型 感情型 思考型 想象型阿德勒:意识在人的个性结构中起核心作用个性类型论 婴幼儿期— 先天遗传因素(影响人与人的关系)学生时期—家庭因素(最初根源)·影响着人与人的关系个性的形成过程·影响需求和满足需求的途径及影响因素—文化传统因素·影响着解决冲突的方式·影响人们如何看待事物真善美与假恶丑社会时期—阶级和阶层因素(不同阶层的人具有明显个性差异)第二节气质及其在管理中的应用(先天)一、气质的概念与类型气质:个人与神经过程的特性相联系的行为特征主要表现为人的心理活动的动力神经过程:分为兴奋过程抑制过程—特征:强度均衡性灵活性特征:是与生俱有的最稳定的心理特征即使有变化也是比较缓慢的多血质(活泼型) —适合当宇航员驾驶员类型(巴甫洛夫)粘液质(安静型) —适合当书记胆汁质(兴奋型) —适合当总经理抑郁质(抑制型) —适合医疗工作二、气质在管理中的应用1. 气质在实践中的地位与作用人类的行为决定于在社会环境和教育影响下的动机和态度①气质类型本身无好坏的区别不能简单的评价一个人的气质类型关键是充分认识其气质类型固有的优缺点扬长避短②气质不能决定一个的的成就高低③气质对工作性质和效率以及人际交往和教育方式具有一定的影响作用体现:通过气质的动力特征对工作性质和效率产生影响通过气质的心理倾向性对人际交往方式和教育方式产生影响2、应用必须注意的几个问题①在安排特殊工作的人员时,必须注意气质要求的绝对性任何一种气质类型都同时具有积极和消极的两面性所以不同气质类型之间存在着互补性②在一般的工作安排和人员优化组合时,必须注意气制要求的互补性③在进行人员培训时,既要注意气质的顺应性,也要注意气质的发展性第三节性格及其在管理中的应用(后天)一、性格的概念及其特征结构性格:一个人比较稳定的对现实的态度和习惯化了的行为方式个性的差异首先表现在性格上性格与气质的关系联系:·都是人脑的技能其共同基础是神经类型·都是在人的生活实践中同时形成的由人脑同ㄧ活动实现的区别:·气质影响着性格的动态方面渲染性格特征使性格具有独特色彩·性格对气质也有影响可以再一定程度上掩盖或改造气质使其服从于生活实践的要求·气质更多的体现神经类型基本特征的自然影响是神经类型在行为、活动中的直接表现性格更多的体现了社会生活条件和环境的外来影响·气质本身没有好坏之分但性格有优劣、好坏之分因为性格决定和影响着人行动的方向和内容性格的特征结构:态度特征意志特征情绪特征理智特征二、性格的类型及其在管理中的应用性格类型:在一类人身上所共有的性格特征的独特结合按人的心理机能分类:理智型情绪型意志型按人的心理活动倾向性分类:外倾型内倾型按人的独立性程度分类:顺从型独立型结合人的四种气质类型分类:活泼型力量型完美型和平型性格的应用必须重视的几个方面1、要重视管理者自身性格的锻炼(阿尔波特)2、要重视对组织成员性格的了解和把握(性格是个性的核心)3、要重视领导班子及其组织成员的性格互补结构4、要重视创造一个有利于培养良好性格的环境(克里斯·阿吉里斯)第四节能力及其在管理中的应用一、能力的概念及其制约因素能力:个人完成某种活动所必务的心理特征是人们顺利完成和胜任工作的相关心理特征能力与气质、性格的关系:相互制约彼此统一能力的发展可以促使某种性格特点的形成性格的特点能补偿能力的某些弱点制约能力形成和发展的因素素质、教育、社会实践、勤奋、兴趣二、能力的结构、差异及其应用皮尔曼:能力二因素代表人物赛斯登:群因素吉尔福特:“智慧结构”学说能力的个别差异:质的差异:能力的类型差异—完成同一种活动时不同的人可以采取不同的途径—完成同一种活动可以由能力的不同结合来保证量的差异:能力的水平差异—能力低下→ㄧ般能力→才能→天才能力的应用要注意的几个问题1.在安排工作时,注意对组织成员的能力进行全面了解,做到人其才。

第二章个体心理

第二章个体心理

第二章个体心理第一节知觉一、知觉的概念(一)感觉:1.定义:感觉是刺激物作用于感觉器官,经过神经系统的信息加工所产生的对该刺激物个别属性的反映。

2.感觉的意义(1)感觉提供了内外环境的信息。

(2)感觉保证了机体与环境的信息平衡。

(3)感觉是一切较高级、较复杂心理现象的基础,是人的全部心理现象的基础。

3.感觉的分类:(1)外部感觉视觉:听觉、嗅觉、味觉和皮肤感觉。

(2)内部感觉:内脏感觉、运动感觉、平衡感觉。

4.感觉的编码感觉编码——我们的神经系统不能直接加工外界输入的物理能量和化学能量,这些能量必须经过感官的换能作用,才能转化为神经系统能够接受的神经能或神经冲动。

这个过程就是我们说的感觉编码。

(二)知觉了对自己所在的环境赋予意义而解释感觉对象的过程。

人们的行为是以他们对现实的知觉为基础的,而不是以现实本身为基础的。

现实要经过人的精神世界这个中介来影响人的行为。

因此研究知觉对组织行为非常重要。

知觉形成急需要来自外界的信息资料,同时又有个人原有知识、经验、态度、情绪等主观原因。

2.感觉与知觉的主要区别与联系。

(1)联系1)同属于认知过程的感性阶段,其源泉是客观现实。

2)都是对客观事物的直接反映。

(2)区别:1)感觉是对事物个别属性的反映。

知觉是对事物整体属性的反映。

2)感觉的产生依赖于客观事物的物理属性,相同的刺激会引起相同的感觉。

知觉不仅依赖于它的物理特性,还依赖于知觉者本身的特点。

3)感觉是某个分析器活动的结果。

知觉是多个分析器活动的结果。

3.知觉类型1)根据知觉时起主导作用的感官的不同,可以把知觉分成:视知觉、听知觉、触知觉、嗅知觉、味知觉等等。

2)根据人脑所反映的事物特性可以把知觉分成:物体知觉与社会知觉二、知觉的特征(一)知觉的选择性(课本22页两可图例)1.概念:知觉的选择性就是把知觉对象从背景中选择出来的特征。

(对象和背景根据需要可以相互转换)2.影响知觉选择性的因素:(1)从客观而言有:对象与背景的差别性;对象的活动性;对象的组合;刺激物的新颖性;刺激物的强度。

第二章 个体心理与个体行为 知觉

第二章 个体心理与个体行为 知觉

2.知觉的基本特性* (1)整体性 人在过去经验的基础上,把事物的各个
部分、各种属性结合起来,知觉成为一个
整体的过程。
十一口 吉
(2)选择性
人总是要根据自己的需要,把一部分事物当成
知觉的对象,其他部分当成背景,有选择地知觉
外界事物的特性叫做知觉的选择性。
知觉的选择性

选择性注意:
由于感官的处理能力有限,因此我们必须在众多
情却是轻松的。

饭后一支烟,赛过活神仙
周久耕--南京江宁区房产局长
(一)知觉者的主观因素

2、需要和动机
符合认知者动机,能满足其需要的事物往
往成为认知对象与注意中心。
打油诗

秀才:“大雪纷纷落地。”
官员:“此乃皇家瑞气。”


财主:“再下三年何妨?”
乞丐:“放你娘的狗屁!”
附:经典误会

时,作用于运动分析器所产生的头部、四肢、 言语器官和眼球运动的感觉。
(2)内部感觉-平衡觉

平衡觉,也称静觉。由身体的重力方向和运动
速度变化所引起的感觉。如超重、失重 眩晕 等。
体验“飞”
失重
神舟号
(2)内部感觉-内脏觉

内脏觉是内脏各器官的异常变化作
用于内脏分析器所产生的饱胀、饥
饿、恶心、呕吐、便意、头痛等感
蒙山蜂人--王玉山
上身蜜蜂重量达 40公斤,约37万 只蜜蜂上身。被 称为“世界第一 养蜂奇人 ” 。 品牌:蒙山蜂人
视(色)觉异常
有些人视觉异常,分辨颜色有困难。可分为:
色弱、部分色盲、全色盲。 色觉异常大多数是由遗传造成的。
男:外祖父色盲 女:外祖父色盲+父亲色盲

管理心理学第二篇个体心理

管理心理学第二篇个体心理

管理心理学第二篇个体心理High quality manuscripts are welcome to download第三章个性与管理第一节个性的一般概述一、个性的概念及特征个性:它指一个人整个的、本质的、比较稳定的意识倾向性与心理特征的总和特征:独特性—心理面貌上的差异整体性—是ㄧ个统ㄧ的整体稳定性倾向性二、个性的形成过程及其影响因素特质论:从人的心理特性来研究人的个性艾森克—非情绪稳定(神经过敏)—外向代—情绪稳定—内向表个性基本结构的单元是特质人卡特尔特质有规律性物特质分为表面特质和根源特质阿尔波特社会学习论:强调环境和情况对个人行为和性格起决定作用个性的理论(代表人物:米勒达乐罗特班图拉)观点:特定情况和环境中的行为取决于情况环境的特殊性个人对情况环境的评价和对别人类似行为的观察在成长过程中有些行为是直接学来的有些是通过观察而习得的强调个人行为和别人的关系弗洛伊德:本我自我超我心理分析论荣格:敏感型感情型思考型想象型阿德勒:意识在人的个性结构中起核心作用个性类型论(荣格麦迪)婴幼儿期— 先天遗传因素(影响人与人的关系)学生时期—家庭因素(最初根源)·影响着人与人的关系个性的形成过程 · 影响需求和满足需求的途径及影响因素 —文化传统因素 ·影响着解决冲突的方式·影响人们如何看待事物真善美与假恶丑社会时期—阶级和阶层因素(不同阶层的人具有明显个性差异)第二节 气质及其在管理中的应用 (先天)一、气质的概念与类型气质:个人与神经过程的特性相联系的行为特征主要表现为人的心理活动的动力神经过程:分为兴奋过程 抑制过程— 特征:强度 均衡性 灵活性特征:是与生俱有的最稳定的心理特征即使有变化也是比较缓慢的多血质(活泼型) —适合当宇航员 驾驶员麦迪 高忧虑低忧虑 外向 紧张 激动 情绪不稳 爱社交 依赖 镇静 有信心 信任 适应 热情 爱社会 依赖 内向 紧张 激动 情绪不稳 害羞 镇静 有信心 信任 适应 温和 冷淡 害羞类型(巴甫洛夫)粘液质(安静型) —适合当书记胆汁质(兴奋型) —适合当总经理抑郁质(抑制型) —适合医疗工作二、气质在管理中的应用1. 气质在实践中的地位与作用人类的行为决定于在社会环境和教育影响下的动机和态度①气质类型本身无好坏的区别不能简单的评价一个人的气质类型关键是充分认识其气质类型固有的优缺点扬长避短②气质不能决定一个的的成就高低③气质对工作性质和效率以及人际交往和教育方式具有一定的影响作用体现:通过气质的动力特征对工作性质和效率产生影响通过气质的心理倾向性对人际交往方式和教育方式产生影响2、应用必须注意的几个问题①在安排特殊工作的人员时,必须注意气质要求的绝对性任何一种气质类型都同时具有积极和消极的两面性所以不同气质类型之间存在着互补性②在一般的工作安排和人员优化组合时,必须注意气制要求的互补性③在进行人员培训时,既要注意气质的顺应性,也要注意气质的发展性?第三节性格及其在管理中的应用(后天)一、性格的概念及其特征结构性格:一个人比较稳定的对现实的态度和习惯化了的行为方式个性的差异首先表现在性格上性格与气质的关系联系:·都是人脑的技能其共同基础是神经类型·都是在人的生活实践中同时形成的由人脑同ㄧ活动实现的区别:·气质影响着性格的动态方面渲染性格特征使性格具有独特色彩·性格对气质也有影响可以再一定程度上掩盖或改造气质使其服从于生活实践的要求·气质更多的体现神经类型基本特征的自然影响是神经类型在行为、活动中的直接表现性格更多的体现了社会生活条件和环境的外来影响·气质本身没有好坏之分但性格有优劣、好坏之分因为性格决定和影响着人行动的方向和内容性格的特征结构:态度特征意志特征情绪特征理智特征二、性格的类型及其在管理中的应用性格类型:在一类人身上所共有的性格特征的独特结合按人的心理机能分类:理智型情绪型意志型按人的心理活动倾向性分类:外倾型内倾型按人的独立性程度分类:顺从型独立型结合人的四种气质类型分类:活泼型力量型完美型和平型性格的应用必须重视的几个方面1、要重视管理者自身性格的锻炼(阿尔波特)2、要重视对组织成员性格的了解和把握(性格是个性的核心)3、要重视领导班子及其组织成员的性格互补结构4、要重视创造一个有利于培养良好性格的环境(克里斯·阿吉里斯)?第四节能力及其在管理中的应用一、能力的概念及其制约因素能力:个人完成某种活动所必务的心理特征是人们顺利完成和胜任工作的相关心理特征能力与气质、性格的关系:相互制约彼此统一能力的发展可以促使某种性格特点的形成性格的特点能补偿能力的某些弱点制约能力形成和发展的因素素质、教育、社会实践、勤奋、兴趣二、能力的结构、差异及其应用皮尔曼:能力二因素代表人物赛斯登:群因素吉尔福特:“智慧结构”学说能力的个别差异:质的差异:能力的类型差异—完成同一种活动时不同的人可以采取不同的途径—完成同一种活动可以由能力的不同结合来保证量的差异:能力的水平差异—能力低下→ㄧ般能力→才能→天才能力的应用要注意的几个问题1.在安排工作时,注意对组织成员的能力进行全面了解,做到人其才。

02.个体心理

02.个体心理
联系:气质可渲染性格特征;性格是在气质的 基础上、在后天的环境影响下、通过个人的实 践活动而形成的;性格在一定的程度上可掩盖 和改造着气质。
能力(ability)
能力是直接影响活动效率,保证活动得以顺利进 行的个性心理特征。 能力分: 一般能力又称认知能力或智力:是指符合多种基 本活动要求,从事任何活动所不可缺少的基本能 力,它包括观察力、记忆力、注意力、想象力、 思维力等,其中思维力是核心,创造力是智力的 高级表现。 特殊能力:是符合某种特殊专业活动要求,从事 某种专业活动必须具备的能力。如,运算能力, 绘画能力,写作能力,都是特殊能力。
影响问题解决的心理因素
①动机水平 ②问题情景的特点 ④认知结构的限制:对
问题如能进行客观详细的观 察,有助于问题解决
解 决 问 题 的 效 率 动机强度
③定势:在过去经验的
影响下,对解决后来的相 似问题的心理活动趋势.
⑤功能固着:人们习
惯于看到某一物品的常 用功能和用途,而难于看 到此物品的其它功能和 用途的现象,称之.
计划调节和控制复杂心理活动的系统第一功能系统第二功能系统第三功能系统组成脑干网状结构边缘系统两半球后部相当两半球前部相当于运动的一到三级功能功能维持皮层觉醒状态提高其兴奋性和感受性对刺激信息进行接受加工和储存心理活动与行为调控的系统特点不对某一特定的信息进行加工模式特异性递减功能渐进性偏侧化冲动传递与第二系统相反reticularactivatingsystem功能左半球理性思维语言右半球图像空间音乐视觉概念单词识别复杂图形及脸孔识别听觉言语性声音环境声音及音乐运动复杂随意运动运动模式的空间组织语言听说读写rwsperry1981年诺贝尔奖空间数学能力数学能力几何学方向感觉和心理旋转从人的共同性来看

第二章 个体心理与行为分析PPT课件

第二章  个体心理与行为分析PPT课件
▪ 1、能力的分类
▪ (1)一般能力和特殊能力 ▪ (2)再造能力和创造能力
▪ 2、能力差异
▪ (1)能力发展水平的差异 ▪ (2)能力类型的差异 ▪ (3)能力表现早晚的差异
第三节 个体能力、态度和价值
▪ 一、能力
▪ 3、能力的测量
▪ (1)测试法
智商(IQ)=
智力年龄 X 100%
实际年龄
▪ (2)分析法
▪ 如果一个人的行为在这三方面都很强烈,其行为行为可 能是外因所致。如果是一贯性较强,而普遍性和差异性 较低,则可能是内因所致。

▪ 一个人早晨上班迟到,如果他早晨上班经常迟到 (一贯性 ),且其他人也常早晨迟到(普遍 性 ),而下午都很少吃到(差异性 ),他 迟到的原因可能是外因,如早晨汽车误点。
▪ 二、认知
▪ 3、社会认知
▪ (3)归因分析:归因分析是对自己或他人的行为原因的分 析与推测,是一种较普遍的人际认知现象。
▪ ①凯利模式:对一个人的行为的内因或外因的分析。 ▪ ②韦纳模式:人们对自己成功与失败的归因倾向。
凯利模式
▪ 判断一个人的行为是内因还是外因,主要取决于三大因 素:
▪ 一贯性:在相同的场合下是否一贯如此 ▪ 普遍性:其他人在这种场合下是否也如此 ▪ 差异性:类似但不同的场合下是否行为不同
▪ a接近原理 ▪ b相似原理 ▪ c闭锁原理 ▪ d连续原理
▪ (3)恒常性
第一节 个体感知
▪ 二、认知
▪ 3、社会认知
▪ (1)定义:社会认知是对人及其关系的认识。 ▪ (2)社会认知主要分为:
▪ a对他人的认知 ▪ b对人际关系的认知 ▪ c对自己的认知 ▪ d对社会角色的认知
第一节 个体感知
▪ 2、认知的特点

组织行为学 第二章 个体心理与个体行为 PPT课件

组织行为学 第二章 个体心理与个体行为 PPT课件
知理论”,即通过改变人们的自我感觉、自我认识来改变和 调整人的行为的理论。它是一种行为改造理论。
归因理论研究的基本问题有:
一、人们心理活动发生的因素(内因与外因、直接原 因与间接原因)关系。
二、社会推论问题。根据人们的行为及其结果,来对 行为者稳定的心理特征和素质、个性差异作出合理的推论。
三、行为的期望与预测。
在管理中的运用: 员工绩效评估:受知觉偏差的影响,往往出现不公平现 象。 印象管理:招聘面试中特别明显。 企业形象塑造……
归因理论
问题引出: 晚自习睡觉 好学的学生—— 连睡觉都在看书 调皮的学生—— 一看书就睡觉
归因理论的涵义
归因理论(attribution theory): 是说明和分析人们行为活动因果关系的理论 。也称“认
公式表示:
Mn=( Bn-1 ,GO ) Bn=ƒ(P ,Mn) M——刺激变量,B——反映变量, GO ——组织目标; ƒ—
—行为函数;m——激励机制
思考(重点问题): 从激励机制的公式来看,设计有效激励机制的关键是什么?
第二节 个体的认知心理与管理
把握好以下几个问题: 知觉的概念:什么是知觉?它与感觉有什么联系与区 别? 对人认知:什么是社会知觉? 影响知觉准确性的因素有哪些?(重点) 知觉过程中经常发生的错误及其在组织中的应用。 (重点) 归因理论及其在组织中的应用。(重点)
需要与行动
人的积极性与需要相联系,由动机推动。 需要
需要是个体缺乏某种东西时所产生的一种主观状态, 是客观需求(包括体内的生理条件和外部的社会条件)的反 映。 需要具有以下特点:
指向性 多样性 层次性 潜在性 可变性 社会制约性
需要与行动

组织行为学第二章个体心理与行为分析_[全文]

组织行为学第二章个体心理与行为分析_[全文]

组织行为学吉林大学商学院刘昀教授jlu9></a>0755@1633></a>第二章个体心理与行为分析63第一节个体感知第二节个体心理系统第三节个体、能力态度和价值观个体感知感觉感觉是人脑对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个别属性的反映一般按刺激的来源分类外部感觉:眼、耳、鼻、舌、皮肤(触、痛、冷、温觉)内部感觉:运动、平衡、机体觉(内脏觉--饿、胀、渴、窒息、恶心、性、疼痛)感受性及感觉阈限感受性:感觉器官对适宜刺激的感受能力感觉阈限:能引起感觉的最小刺激量。

感受性用感觉阈限来衡量,二者成反比差别感觉阈限:能引起差别感觉的刺激的最小变化量。

个体感知感觉认知社会认知个体心理系统本我自我超我个体能力、态度和价值观能力态度价值观案例二*个体感知感觉现象感觉适应:在外界刺激持续作用下感受性发生变化的现象。

各种感觉都能属发生适应的现象,但只有痛觉不能适应。

明(光)适应:暗--明;暗适应:明--暗温度适应:冷水浴嗅觉适应:入芝兰之室,久而不觉其香感觉后象:外界刺激停止后,暂时保留的感觉印象视觉暂留余音绕梁感觉对比:不同刺激作用于同一感觉器官,使感受性发生变化的现象联觉:一种刺激不仅能引起一种感觉,同时还能引起其它感觉的现象。

暖色调-红冷色调-蓝月光如水个体感知感觉认知社会认知个体心理系统本我自我超我个体能力、态度和价值观能力态度价值观案例二*个体感知感觉种类视觉适宜刺激380-780纳米电磁波(光波)紫外线:小于380纳米红外线:大于780纳米看不见颜色视觉有些人视觉异常,分辨颜色有困难。

可分为色弱、部分色盲、全色盲色觉异常大多数是由遗传造成的男:外祖父色盲女:外祖父色盲+父亲色盲色盲测试个体感知感觉认知社会认知个体心理系统本我自我超我个体能力、态度和价值观能力态度价值观案例二*个体感知感觉种类听觉适宜刺激20-20000赫兹空气振动(声波次声波:小于20赫兹超声波:大于20000赫兹嗅觉适宜刺激,能挥发、有气味的物质味觉适宜刺激能溶于水的有味道的物质皮肤感觉触、痛、冷、温觉个体感知感觉认知社会认知个体心理系统本我自我超我个体能力、态度和价值观能力态度价值观案例二*个体感知感觉种类平衡觉(静觉)内耳中的前庭器官平衡器官过于敏感,造成恶心、呕吐等反应(晕车)运动觉(动觉)感受器颁布在肌肉、筋腱和关节中内脏感觉发生异常或病变的时候,才会引起明显感觉痛觉具有生物学意义,能保护机体,最难适应个体感知感觉认知社会认知个体心理系统本我自我超我个体能力、态度和价值观能力态度价值观案例二*个体感知感觉种类平衡觉(静觉)内耳中的前庭器官平衡器官过于敏感,造成恶心、呕吐等反应(晕车)运动觉(动觉)感受器颁布在肌肉、筋腱和关节中内脏感觉发生异常或病变的时候,才会引起明显感觉痛觉具有生物学意义,能保护机体,最难适应个体感知感觉认知社会认知个体心理系统本我超我个体能力、态度和价值观能力态度价值观案例二*个体感知知觉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整体属性在人脑中的反映知觉是各种感觉器官协调活动的结果,并受人的知识经验和态度的制约同一物体,不同的人的感觉是相同的,但知觉却会有差别个体感知感觉认知社会认知个体心理系统本我自我超我个体能力、态度和价值观能力态度价值观案例二*个体感知知觉的基本特征整体性人在过去经验的基础上,把事物的各个部分、各种属性结合起来,知觉成为一个整体的过程。

第二章 个体心理(一)

第二章 个体心理(一)
40
量一下,这两条线是平行的直线吗?
41
这个菱形的边是直的。
42
这两条竖线哪一条长?
实际上一样长。
43
两个位于中心的圆哪个大?
其实一样大!
44
(三)意识
1.意识的概念 2.几种不同的意识状态
睡眠 催眠 白日梦 注意
45
注意的含义
注意(attention):心理活动(意识)对 一定对象的指向和集中。
61
(四)记忆
1.记忆的概念 记忆(memory):人脑对过去经验的反映。 现代信息加工理论认为,记忆就是人 脑对外界输入的信息进行编码、存储和提 取的过程。
62
2.记忆的分类
形象记忆、逻辑记忆、情绪记忆、运 动记忆(内容的不同)
外显记忆、内隐记忆(根据个体在信 息提取时的心理经验---有无意识的参与)
48
无意注意
无意注意:事先没有目的、也不需要 意志努力的注意。
是一种消极被动的注意。 动物也有无意注意,它是注意的一种 初级表现形式。
49
引起无意注意的客观原因。 (刺激物自身的特点) 刺激物的强度 刺激物之间的对比关系 刺激物的运动变化 刺激物的新异性
50
引起无意注意的主观原因。 (人本身的状态) 人的需要 情感 兴趣 过去经验
指向性(选择性、方向性)心理活动有选 择地朝向一定的对象,而离开其余的对象。
集中性。心理活动停留在被选择对象上的 强度或紧张度。
46
注意的作用与功能
基本作用——选择信息 功能:
选择功能 保持功能 对活动的调节和监督功能
47
注意的分类
根据产生和保持注意时有无目的以及 意志努力程度的不同
不随意注意(无意注意) 随意注意(有意注意) 随意后注意(有意后注意)

第二篇 个体的基本心理过程及心理特征

第二篇 个体的基本心理过程及心理特征
第十六页,共58页。
(二)社会知觉-影响社会知觉的因素
认知者因素: (1)原有的知识和经验: (2)价值观念: (3)情感状态:
(4)认知偏见:
认知对象的因素 (1)魅力;
(2)知名度;
(3)认知对象的主观表现。
情境因素
(1)空间距离;
(2)特定的背景。
第十七页,共58页。
(二)社会知觉-社会知觉与管理行为
部原因引起的,那么就可以推测出该行为者的许多特点,并对 该行为的再次出现进行预测。
第二十一页,共58页。
3. 归因理论
4. (2)凯利的三维归因理论 凯利认为,人们在试图归因时可能用到的三种形式:归因于行为 者,归因于客观刺激物,归因于行为者所处的情境或关系。 三种信息的使用:
一贯性信息:即个体的行为在前后不同的时间内,或在其它 场合的行为是否前后一贯;
对于成功的归因不同,行为也不同: A:归结为内部原因(能力,努力),个体会感到满足和自豪; B:归结为外部原因(任务简单,运气好),个体感到惊奇和感激; C:归结为稳定因素(能力,难度),个体工作的积极性可能会
增加,也可能会降低。
D:归结为不稳定原因时(努力,运气),个体会产生迷盲和不自信感, 工作积极性可能会提高,也可能会降低。
一致性信息:个体的行为是否与周围其它人有相同的反应;
区别性信息:在对待不同的刺激物时,其行为表现是否有差 别。以上三类信息的使用情况,决定了我们对行为归因的可 先靠程度。
第二十二页,共58页。
(2)凯利的三维归因理论
区别性



行为信息
一贯性



一致性



归因类型

第二篇 个体心理汇总

第二篇  个体心理汇总

第二篇个体心理第五章个性概述一、个体的心理现象心理的实质:人脑对客观现实的主观反映。

✶正常的人脑是心理产生的基础。

心理是脑的机能,人脑是产生心理的器官✶心理是客观现实的反映,客观现实是心理产生的源泉✶心理是人脑对客观现实主观能动的反映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心理现象包括心理过程与个性心理。

◆心理过程包括认识过程、情感过程和意志过程。

–认识过程◆人认识客观事物的过程,主要通过人的感觉、知觉、记忆、想象、思维等心理过程来完成。

–情感过程◆是人们对客观事物的一种态度的主观体验。

–意志过程◆指人自觉地确定目的并支配其行动以实现预定目的的心理过程。

◆三种心理过程往往相互影响,交互作用。

其中,认识是基础;情感是动力;意志则具有调控作用◆个性心理包括个性心理特征和个性倾向性。

–个性心理特征:能力、气质、性格–个性倾向性:需要、动机、价值观、兴趣(一)个性◆1、个性的概念–是个体身上经常地、稳定地表现出来的心理特征的总和。

–个性具有独特性、稳定性和整体性。

2、个性的心理构成:–个性心理特征:一个人区别于他人的主要心理差异,包括气质、能力、性格–个性倾向性:包括需要、动机、兴趣、爱好、价值观等(二)气质◆1、气质的概念气质是指一个人心理活动的动力特征,通常表现在心理活动的速度、强度和稳定性以及指向性上相对于个性的其他构成部分,气质受先天遗传的影响最大,取决于个体神经系统的先天特性。

气质的四种类型:多血质、胆汁质、粘液质、抑郁质气质与管理:◆根据人的气质类型进行合理的工作安排和分配◆个人可以根据自己的气质进行职业选择,组织可以进行人员的职业鉴别◆在人员的配备上,要考虑气质类型的相辅和互补◆在管理上也要针对不同气质类型的员工运用不同的方法(三)能力◆1、能力的概念–能力是个人顺利完成某种活动所必备的心理特征。

能力直接影响到活动的效率。

能力总是同人的某种活动相联系并在活动中表现出来。

–能力既受遗传的影响,也受后天教育和实践的影响。

第二章 个体心理现象与个体行为

第二章 个体心理现象与个体行为
4/2/2016
自我中心型
坚持己见型 玩弄权术型 社交中心型
信仰冷酷的个人主义,自私和爱挑衅,主要服从于权 力。
对模棱两可的意见不能容忍,难于接受不同的价值观, 希望别人接受他们的价值观。 通过摆弄别人,篡改事实,以达到个人目的,非常现 实,积极争取地位和社会影响。 把被人喜爱和与人善处看作重于自己的发展,受现实 主义、权力主义和坚持己见者的排斥。
4/2/2016
三、知觉与行为
2.社会知觉效应
⑴ 第一印象。又称“首因效应”,它是指在人对人的知觉 过程中给人留下的第一个印象。如果一个人在初次见面时给 人留下了良好的印象,就会影响人们对他以后一系列行为的 解释,反之也一样。 ⑵ 晕轮效应。或称“以点带面”效应,是指我们在观察某 个人时,对于他的某种品质或特征有清晰明显的知觉,这一 特征或品质从观察者的角度来看非常突出,从而掩盖了对这 个人其他特征和品质的知觉。 ⑶ 近因效应。 近因效应是指在知觉过程中,有时最后给 人留下的印象最为深刻,往往决定着人们对某人或某事的特征 的解释。在社会生活和管理过程中,我们既不能“先入为主”, 也不能不看过去、只看现在,而应该以联系发展的态度感知事 物。此外,要在一定条件下,讲话、办事、接触人、做具体工 作,要善始善终,不能使人感觉“虎头蛇尾”。
4/2/2016
一、需要、动机与行为
(一)需要
概念
个体在某种重要而有用或必不可少的事物缺、 丧失或被剥夺时内心的一种主观感受。
分类
1.生理性需要:天然性的、生物性的、原始性的需要如饥、渴、睡、眠、 性、对痛苦的躲避 2.社会性需要:社会性的、后天学来的需要,如成长的需要、成就的需要 3.一般性需要:介于生理和社会需要之间的中间性需要 ,好奇、喜动、探索

第二章 个体心理(二)

第二章 个体心理(二)
• 居住在湖泊地带的张布里族,男女角色差异明显,女性是这 个社会的主体,她们每日操作劳动,掌握着经济实权。而男 性则处于从属地位,其主要活动是艺术、工艺与祭祀活动, 并承担孩子的养育责任。这种社会分工使女人表现出刚毅、 支配、自主与快活的性格,男人则有明显的自卑感。
返回
30
家庭环境对人格的影响
孩子的人格是在与父母持续相互作用 中逐渐形成的,富于感情的父母将会示范 并鼓励孩子采取更富情感性的反应,因此 也加强了孩子的利他行为模式而不是攻击 行为模式。孩子的人格就是在父母与他们 的相互磨合中形成的。
返回35
知多一点:自我意识障碍
(一)人格解体 人格解体为一种奇怪的复合体验,感到自身或外部世界发
生了改变,具有一种陌生感和不真实感。如觉得环境发生改 变、不真实、似若做梦,称为“现实解体”;如觉得身体某 部变大、变小、分离、嵌合、空虚,称为“躯体解体”;如 觉得体验情感能力丧失,似乎不能哭、不能爱和恨,则称为 “情感解体” 。人格解体的体验,难于描述,常易被误解。 正常人疲乏时或似睡非睡时亦可发生,多见于焦虑性障碍、 抑郁症,有时也见于精神分裂症或颞叶癫痫。 (二)双重人格
23
案例
超市里的千姿百态
一天晚上,小西去了一家大型超市, 在买东西时有了一个重大发现:原来人与 人之间的差别真是不小。比如说买东西吧, 有的人看到自己要找的商品,拿起来就放 到购物篮里;有些人拿着商品左看右看, 看看包装有没有破损,生产日期是什么时 候;有的人将几样商品比来比去……
24
忽然,停电了,这时超市里出现了瞬间 的混乱。几分钟后,超市里的应急灯亮了, 这时小西又发现:有人在若无其事地榨椰 子汁;有人却十分惊慌,并开始尖叫起来; 有人趁应急灯照不到那里赶紧往嘴里塞巧 克力;还有人趁机拿起一条摆在外面的带 鱼向店门走去;在经理室旁边,一位顾客 正在生气地对经理说,发生这种情况简直 不能原谅,并扬言今后要到这个超市的竞 争对手那里去买东西。

第二章个体心理(1)

第二章个体心理(1)

10
2.主要论点
• 由低到高形成一个阶梯,低层次需要相对满足后, 产生更高一级的需求,只有未满足的需要才能影 响行为。 • 人的行为由主导需要决定。对特定的人来说,各 种需要在不同时期的重要性、强烈程度不同,形 成需要层次结构。最迫切的需要形成主导需要。 • 人们对需要的追求各有差别。同一需要对不同人 的重要性、迫切性不同,一种需要获得满足后并 不消失,只是对行为的影响比重减轻而已。
22
动机和行为的对应关系
• • • • • 复杂性 同一动机可以引起多种不同的行为 同一行为可出自不同的动机 一种行为可能为多种动机所推动 合理的动机可能引起有不合理的甚至错误 的行为 • 错误动机有时被外表积极的行为所掩盖
23
三. 激励机制
• 积极性:人在思想、行动上努力进取的 心理动力。自觉主动的心理状态:意识 活跃水平、情绪振奋程度和意志力强度 等方面,行为效率高。 • 激励:激发人的动机的心理过程。组织 在了解员工需要结构的基础上,设置某 些既可满足员工需要、又符合组织要求 的目标,通过目标导向使员工出现有利 于组织的优势动机并按组织所需要的方 式自觉行动。
11
2.主要论点
• 一个国家人民的需要层次结构和经济、社 会发展水平相关。不发达国家,生理、安 全需要占主导的人数比重较大,高层次需 要的比重较小;发达国家情况相反。 • 戴维斯(K.Davis)曾就美国的情况进行 估计
12
美国工人主导需要变化估计
• 主导需要种类 • 生理需要 • 安全需要 • 社交需要 • 自尊需要 • 自我实现需要 1935年 1995年 35 5 45 15 10 24 7 30 3 26
5
2.社会人假设
• 梅奥等人依据霍桑试验提出。认为人们最重视工 作中的友好相处,物质利益是次要因素。 • 主要内容:交往需要是主要动机;专业分工和机 械化使劳动失去内在含义,从工作社会意义寻求 安慰;人际关系比管理措施和奖励影响大;满足 员工社会需要,提高工作效率。 • 管理方式:爱护、尊重员工,建立融洽的人际关 系,提高组织士气;尽量采取集体奖励;管理人 员要充当上下级之间的中介,促进沟通。

第二章 个体心理与个体行为[1].ppt1

第二章  个体心理与个体行为[1].ppt1

三、自我实现人假设
自我实现人假设是行为科学和人力资 源学派的一些代表人物提出来的。马 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中最高一级的自 我实现的需要;阿吉雷斯的“成熟不 成熟”理论中成熟的个性,麦戈雷格 的Y理论都是自我实现人假设的理论 来源。它认为人都期望发挥自己的潜 力,表现自己的才华,只要人的潜能 充分发挥出来,就会产生最大的满足 感。
1、主要内容
一般人都是勤奋的,厌恶工作并不是人的普 遍本性,只要环境条件有利,工作就会像娱 乐、休息一样自然;
人们是能够自我管理、自我控制的,外来的 控制、惩罚不是鞭策人们为组织目标努力工 作的唯一方法;
个人自我实现的要求和组织目标并不矛盾, 在适当条件下人们会自我调整,将个人目标 和组织目标统一起来;
人性假设理论 美国心理学家和 行为学家埃德家·沙因将前人的观 点归纳为四种假设:
经济人假设 社会人假设 自我实现人假设 复杂人假设
提问:这四种人性假设所假定 的个体工作动机是什么?人 和组织的关系如何?
一、经济人假设
1、经济人假设理论依据
经济人假设的主要依据的是麦戈 雷格的X理论
经济人假设认为人的行为的动机 就是为了获取最大的经济利益, 工作的目的就是为了获取经济报 酬。
第四节 知觉与行为
感觉与知觉概念 社会知觉 影响知觉因素 归因理论
我们并不是看到现实,而是对自己所 看到的东西做出解释,并称它为现实
———— 斯蒂芬 ·P·罗宾斯
一、感觉
(一)感觉及其种类
感觉是直接作用于人们感觉器官 的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或个别部分 在人脑中的反映。
按刺激的来源分类:
外部感觉:接受外部刺激,反映外 界事物的个别属性。
机体变量是指个体所具有的、影 响个体反应的心理特征、技术水 平与工作能力、自我角色概念的 认知程度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篇个体心理第五章个性概述一、个体的心理现象心理的实质:人脑对客观现实的主观反映。

✶正常的人脑是心理产生的基础。

心理是脑的机能,人脑是产生心理的器官✶心理是客观现实的反映,客观现实是心理产生的源泉✶心理是人脑对客观现实主观能动的反映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心理现象包括心理过程与个性心理。

◆心理过程包括认识过程、情感过程和意志过程。

–认识过程◆人认识客观事物的过程,主要通过人的感觉、知觉、记忆、想象、思维等心理过程来完成。

–情感过程◆是人们对客观事物的一种态度的主观体验。

–意志过程◆指人自觉地确定目的并支配其行动以实现预定目的的心理过程。

◆三种心理过程往往相互影响,交互作用。

其中,认识是基础;情感是动力;意志则具有调控作用◆个性心理包括个性心理特征和个性倾向性。

–个性心理特征:能力、气质、性格–个性倾向性:需要、动机、价值观、兴趣(一)个性◆1、个性的概念–是个体身上经常地、稳定地表现出来的心理特征的总和。

–个性具有独特性、稳定性和整体性。

2、个性的心理构成:–个性心理特征:一个人区别于他人的主要心理差异,包括气质、能力、性格–个性倾向性:包括需要、动机、兴趣、爱好、价值观等(二)气质◆1、气质的概念气质是指一个人心理活动的动力特征,通常表现在心理活动的速度、强度和稳定性以及指向性上相对于个性的其他构成部分,气质受先天遗传的影响最大,取决于个体神经系统的先天特性。

气质的四种类型:多血质、胆汁质、粘液质、抑郁质气质与管理:◆根据人的气质类型进行合理的工作安排和分配◆个人可以根据自己的气质进行职业选择,组织可以进行人员的职业鉴别◆在人员的配备上,要考虑气质类型的相辅和互补◆在管理上也要针对不同气质类型的员工运用不同的方法(三)能力◆1、能力的概念–能力是个人顺利完成某种活动所必备的心理特征。

能力直接影响到活动的效率。

能力总是同人的某种活动相联系并在活动中表现出来。

–能力既受遗传的影响,也受后天教育和实践的影响。

遗传的生理特征是能力发展的自然基础和前提。

–能力不等于知识、技能。

知识指人们所掌握的人类改造自然和改造社会的历史经验;技能指人们通过练习而获得的动作方式和动作系统;它们表现了一个人已经达到的成就水平。

能力指顺利实现活动的心理条件,包括顺利掌握知识和技能的心理条件。

◆2、能力的类型–能力分为一般能力和特殊能力。

–一般能力是指在很多基本活动中都表现出来的能力,如观察、记忆、思维等,在西方心理学中被称为“智力”。

智力用智商表示(IQ IntelligenceQuotient)–特殊能力是表现在某些专业活动中的能力,它只适宜于某种狭窄活动范围的要求。

◆3、能力的个体差异性–发展水平的差异–表现早晚的差异–结构的差异4、能力与管理有效性◆职能匹配:员工能力与工作类型、工作岗位相匹配;工作安置时,用人所长,人尽其才◆能力互补:组织或团队中员工能力互补◆招聘时,不仅要对员工的知识和技能进行考评,更应该对员工的能力进行考评(四)性格◆1、性格的定义–性格是个人对现实的稳定的态度和习惯化的行为方式。

–因为性格表现了一个人的品德和价值观,因此它是个性中具有核心意义的心理特征。

第六章知觉、社会知觉与归因一、知觉1、知觉的概念与特点–知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整体反映。

–知觉的选择性、整体性、理解性、恒常性知觉的选择性:人在知觉客观世界时,总是有选择地把少数事物当成知觉的对象,而把其它事物当成知觉的背景,以便更清晰地感知一定的事物与对象。

知觉的整体性:人们对事物的感知依赖于对事物整体的感知。

人们对整体的知觉优先于对个别成分的知觉。

例如,一辆急驶的汽车,最先看到的是汽车的整体,然后才是它的各种细节知觉的理解性:人在知觉过程中,不是被动地把知觉对象的特点登记下来,而总是以过去的知识经验为依据,力求对知觉对象做出某种解释,使它具有一定的意义。

知觉的恒常性:知觉的客观条件在一定范围内改变时,我们的知觉映象在相当程度上却保持着它的稳定性。

它是人们知觉客观事物的一个重要特性。

例如:形状恒常性:不同方位的门;大小恒常性:远处的马和近处的狗;明度(或视亮度)恒常性:不同光线下的白纸;颜色恒常性:黑夜中的玫瑰2、影响知觉的因素◆(1)客观因素–知觉对象本身的特点:强度、对比度、运动性、新异性等–对象的组合:接近原则、相似原则、闭锁原则、连续原则◆(2)主观因素–兴趣–需要和动机–个性特征–经验二、社会知觉从知觉的对象来看,可以把知觉划分为对物的知觉和对人的知觉。

对自然界中的各种现象的知觉,称之为物知觉;另一类是对由人的世界所构成的社会现象的知觉,包括对人、人际关系、群体以及各种社会事件和社会结构等的知觉,我们把这种对社会性信息的知觉称之为社会知觉。

社会知觉的类型◆(1)对他人的知觉–主要指通过对别人外部特征的知觉,进而取得对他们的动机、情感、意图等的认识。

◆(2)人际知觉–人际知觉是对人与人之间关系的知觉。

◆(3)自我知觉–指一个人通过对自己行为的观察而对自己心理状态的认识。

◆(4)因果关系知觉–对行为原因的知觉印象形成◆1、印象形成:◆人们往往在极其有限信息的基础上形成对别人的总体印象。

如–代表性原则:是指人们经常会根据经验来确定某一个体是否具备了某种典型的特征,从而做出判断。

–可得性原则:人们的判断受到记忆的“可得性”效应的影响。

◆第一印象的作用:–第一印象所产生的作用叫做首因效应,也就是先入为主的作用,它影响着以后的交往。

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交往的增多,第一印象也是可以改变的。

2、社会知觉的偏差◆人们在进行社会知觉时受其对象的复杂性、知觉者的主观性以及知觉者加工信息能力的有限性等因素的影响,不可避免地会产生偏差。

◆常见的偏差类型:(1)晕轮效应–当认知者对一个人的某种特征形成好或坏的印象后,他还倾向于推论该人其他方面的特征。

它是一种“以偏概全”的评价倾向。

(2)刻板印象–人们在头脑中存在的关于某一类人的固定形象。

如北方人和南方人;上海人和北京人等(3)证实偏差–人们既有的观念或期望会影响他的社会知觉和行为。

他们总是有选择地去解释并记忆某些能够证实自己既存的信念或图式的信息。

–人们一旦对某人形成了某种第一印象,他们还会寻找更多的信息或理由去支持这种印象。

尽管以后个人所表现出来的特征或行为并不符合原先的印象,这就是为什么在社会生活中,第一印象很重要的原因(4)首因效应和近因效应–一个人最先和最后提供的信息对印象的形成影响最大。

(5)虚假一致偏差–人们常常高估或夸大自己的信念、判断及行为的普遍性。

人们在知觉他人时总喜欢把自己的特性赋予他人身上。

(6)投射效应–将自己的特征投射到别人身上的现象。

–(7)后视偏差–人们在回忆自己的判断时,倾向于认为其判断比实际上更为精确。

–“我说过要这样做吧”;“我早说过他是这样的人”–(8)自我中心偏差–人们常常夸大自己在某种事情中的作用的倾向。

三、归因理论——因果关系知觉◆所谓归因,指人们对他人或自己行为原因的推论过程。

归因理论的研究主要包括三个方面:–心理活动的归因,即人们心理活动的产生应归结为什么原因;–行为的归因,即根据人的行为和外部表现对其心理活动的推论;–对人们未来行为的推测,根据人们过去的行为表现预测他们以后在有关情境中会产生什么样的行为。

1、对他人行为的归因——凯利的三度归因理论◆凯利认为,人们在对他人行为进行归因的过程中总是涉及三个方面的因素:客观刺激物、行动者、所处关系或情境。

◆对上述三个因素的任何一个因素的归因都取决于行为的下列三个变量:◆区别性(差异性):针对客观刺激物,即行动者是否不对同类其他刺激做出相同的反应◆一贯性:针对情境,即行动者是否在任何情境和任何时候对同一刺激做相同的反应。

◆一致性(普遍性):针对人,即其他人对同一刺激是否也做出与行为者相同的反应方式。

2、对成败的归因——韦纳的成败归因理论◆韦纳把人们获得成功或失败的原因主要归因于四个方面的因素:–努力、能力、任务难度和运气–这四个因素可以按三个维度来划分:–内外因、稳定性和可控性–人们把成败归因于何种因素,对于以后的工作积极性有很大影响。

例如,把成功归结为内部原因(努力、能力)会让人感到满意和自豪;把成功归结为外部原因(任务难易或运气),会使人产生惊奇和感激心情。

把失败归于内因,会使人产生内疚和无助感;归于外因,会产生气愤和敌意。

成功归结于:内在因素:令人感到满意、自豪外在因素:令人感到惊喜、满意稳定因素:提高工作积极性不稳定因素:提高或降低工作积极性失败归结于:内在因素:令人产生内疚、无助感外在因素:令人产生气恼、敌意稳定因素:降低工作积极性不稳定因素:提高工作积极性第七章态度及价值观一、态度(一)什么是态度◆态度是个体对特定对象以一定方式做出反应时所持的评价性的、稳定的内部心理倾向。

◆态度的构成因素:–认知因素(对一类事物的真假好坏的认识)–情感因素(对一类事物好恶情感反应的程度)–行为意向因素(对一类事物的行为倾向)◆态度的形成和改变决定着一个人的工作和生活方式,以及行为的表现。

(二)态度的特性:–社会性:态度不是生而具有,而是习得的它是个体在长期的生活中,通过与他人的相互作用,通过社会环境的不断影响而逐渐形成的(与本能有区别)–针对性:有一定的对象–协调性(一致性):三个因素之间互相协调认为好--》有好感--》行为趋向–稳定性:一经形成则相对稳定–间接性(不一致性):态度是一种心理或行为倾向,它与行为之间不一定是一致的,它与行为之间有一致表现,也有不一致的表现3、态度对认知、行为的影响二、态度的改变及相关理论(一)态度的改变态度的改变包括两个方面的改变:–强度的改变(一致性改变)——相对容易–性质(方向)的改变——困难1、从态度的特性来看:1)态度形成得越早,越难改变--时间性2)态度越极端(强),越难改变--极端性3)一贯态度难改变--一贯性4)态度的构成越复杂(世界观层次高),越难改变--复杂性5)三种因素越一致,越难改变--一致性6)满足性--越高越不易改7)价值性--与个人价值关系密切的态度,不易改2、从个体心理因素来看:1)智力水平高,态度的主动性高2)暗示接受强度高,易改变3)女性较男性易改变4)年轻人较老年人易改变3、从个体和团体的关系看•认同感问题:对团体越认同,越难以改变(行为认同、态度认同、观点认同)•团体的压力(团体的价值观、规范、舆论)(二)态度的理论研究关于态度的理论研究主要是围绕着有关认知因素在态度的形成和改变中的影响作用1、平衡理论:弗利兹·海德(1958)认为:人的心理活动是人与社会因素(社会事件、他人、文化观念等)相互作用中实现动态平衡的过程。

个人(person)在社会生活中与他人(other)建立的关系是通过某些事(x)形成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