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word版)中考化学计算题10种解题方法

合集下载

中考化学计算题解题技巧

中考化学计算题解题技巧

中考化学计算题解题技巧一、质量守恒定律“质量守恒”指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质量总和等于生成物的各物质质量总和相等(不包括未参加反应的物质的质量,也不包括杂质)。

理解质量守恒定律抓住“五个不变”,即:二、化学方程式计算的解题技巧与方法:化学计算是中学化学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 它包括化学式的计算、化学方程式的计算、溶液的计算等。

是从量的方面帮助学生认识物质及其变化规律的。

通过有关混合物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质量分数和物质溶解度的综合计算题,可以帮助学生加深对有关概念和原理的理解,培养学生的思维判断、分析和综合能力。

化学计算题涉及的内容丰富、形式多样,既考查学生的化学基础知识,又考查学生的数学推算能力。

学生如果了解掌握了一些解题的技巧或巧解方法,既可以激发他们的解题兴趣,有事半功倍的效果,尤其是刚接触化学,对化学计算存在畏惧心理的初中学生。

现将化学竞计算题的解题方法和技巧归纳如下,供参考。

(一)差量法差量法是依据化学反应前后的质量或体积差,与反应物或生成物的变化量成正比而建立比例关系的一种解题方法。

将已知差量(实际差量)与化学方程式中的对应差量(理论差量)列成比例,然后根据比例式求解。

例:用含杂质(杂质不与酸作用,也不溶于水)的铁10克与50克稀硫酸完全反应后,滤去杂质,所得液体质量为55.4克,求此铁的纯度。

解:设此铁的纯度为xFe+H2SO4(稀)=FeSO4+H2↑ △m(溶液质量增加)56 2 56-2=5410x 55.4g-50g=5.4g可求出x=56%答:此铁的纯度为56%。

【习题】1、将盛有12克氧化铜的试管,通一会氢气后加热,当试管内残渣为10克时,这10克残渣中铜元素的质量分数?2、已知同一状态下,气体分子间的分子个数比等于气体间的体积比。

现有CO、O2、CO2混合气体9ml,点火爆炸后恢复到原来状态时,体积减少1ml,通过氢氧化钠溶液后,体积又减少3.5 ml,则原混和气体中CO、O2、CO2的体积比?3、把CO、CO2的混合气体3.4克,通过含有足量氧化铜的试管,反应完全后,将导出的气体全部通入盛有足量石灰水的容器,溶液质量增加了4.4克。

(完整word版)中考化学计算题10种解题方法

(完整word版)中考化学计算题10种解题方法

中考化学计算题10 种解题方法化学计算是中学化学教课的重要内容之一,它包含化学式的计算、化学方程式的计算、溶液的计算等。

是从量的方面帮助学生认识物质及其变化规律的。

经过有关混淆物发生反响 的化学方程式、质量分数和物质溶解度的综共计算题, 能够帮助学生加深对有关观点和原理的理解 , 培育学生的思想判断、剖析和综合能力。

化学计算题波及的内容丰富、形式多样 , 既考察学生的化学基础知识 , 又考察学生的数学计算能力。

学生假如认识掌握了一些解题的技巧或巧解方法 , 既能够激发他们的解题兴趣 , 有事半功倍的成效 , 特别是刚接触化学 , 对化学计算存在恐惧心理的初中学生。

现将化学竞计算题的解题方法和技巧概括以下,供参照。

一 差量法差量法是依照化学反响前后的质量或体积差,与反响物或生成物的变化量成正比而成立比率关系的一种解题方法。

将已知差量(实质差量)与 化学方程式 中的对应差量(理论差量)列成比率,而后依据比率式求解。

例:用含杂质 (杂质不与酸作用,也不溶于水 )的铁 10 克与 50 克稀硫酸完好反响后,滤去杂质,所得液体质量为 55.4 克,求此铁的纯度。

解:设此铁的 纯度为 x Fe+H 2 4 稀42↑ △ m( 溶液质量增添 ) SO ( )=FeSO +H56 2 56-2=5410x 55.4g-50g=5.4g可求出 x=56% 答:此铁的纯度为 56%。

【习题】1、将盛有 12 克氧化铜的试管,通一会氢气后加热,当试管内残渣为10 克时,这 10 克残渣 中铜元素的质量分数?2、已知同一状态下,气体分子间的分子个数比等于气体间的体积比。

现有CO 、O 2、 CO 2混合气体 9ml ,点火爆炸后恢复到本来状态时,体积减少 1ml ,经过氢氧化钠溶液后,体积又减 少 3.5 ml ,则原混随和体中CO 、 O 2、CO 2的体积比?3、把 CO 、CO 2的混淆气体 3.4 克,经过含有足量氧化铜的试管,反响完好后,将导出的气 体所有通入盛有足量石灰水的容器,溶液质量增添了4.4 克。

中考化学计算题解题方法与试题解析

中考化学计算题解题方法与试题解析

中考化学计算题解题方法与试题解析2019中考化学计算题解题方法与试题解析科学安排、合理利用,在这有限的时间内中等以上的学生成绩就会有明显的提高,为了复习工作能够科学有效,为了做好中考复习工作全面迎接中考,下文为各位考生准备了2019中考化学计算题解题方法。

一、质量守恒定律二、化学方程式计算三、有关溶液的计算四、常用公式计算五、解题技巧计算一、质量守恒定律1.理解质量守恒定律抓住五个不变、两个一定改变及一个可能改变,即:2.运用质量守恒定律解释实验现象的一般步骤为:(1)说明化学反应的反应物、生成物(2)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应该是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质量总和等于各生成物质量总和;(3)与题目中实验现象相联系,说明原因。

3.应用质量守恒定律时应注意:(1)质量守恒定律只能解释化学变化而不能解释物理变化(2)质量守恒只强调质量守恒不包括分子个数、体积等方面的守恒遇到有两个已知量,应找不足来进行;遇到多步的反应时,关系式法有捷径。

三、有关溶液的计算应熟练掌握本部分常用的计算公式和方法公式一:溶质的质量分数=溶质质量/溶液质量100%=溶质质量/(溶质质量+溶剂质量)100%公式二:溶液的稀释与浓缩M浓a%浓=M稀b%稀=(M浓+增加的溶剂质量)b%稀公式三:相对溶质不同质量分数的两种溶液混合M浓a%浓+M稀b%稀=(M浓+M稀)c%公式四:溶液中溶质的质量=溶液的质量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溶液的体积溶液的密度四、常用公式计算10.相对原子质量=某元素一个原子的质量/一个碳原子质量的1/1211.设某化合物化学式为AmBn①它的相对分子质量=A的相对原子质量m+B的相对原子质量n②A元素与B元素的质量比=A的相对原子质量m:B的相对原子质量n③A元素的质量分数=A的相对原子质量m/AmBn的相对分子质量五、解题技巧计算1、守恒法例1某种含有MgBr2和MgO的混合物,经分析测得Mg元素的质量分数为38.4%,求溴(Br)元素的质量分数。

中考化学计算型选择题的十种常见解题方法精品文档5页

中考化学计算型选择题的十种常见解题方法精品文档5页

中考化学计算型选择题的十种常见解题方法一、数字特征法例1:现有FeO、Fe2O3、Fe3O4 组成的混合物,则知其中铁、氧元素的质量比为21:8,此混合物中FeO、Fe2O3、Fe3O4的质量比可能是()。

① 8∶21∶9 ②9∶20∶29③9∶20∶1④9∶10∶20(A)①② (B)②③(C)②④ (D)③④解析: Fe3O4中铁和氧元素的质量比为21∶8。

与混合物中两元素的质量比恰好吻合。

解此题的关键是确定混合物中另一部分FeO和Fe2O3的个数关系,以保证FeO、Fe2O3混合后,铁与氧两元素的质量比为21∶8。

由于Fe3O4可以等效看作FeO和Fe2O3 的形式。

当FeO和Fe2O3 的分子个数比为1∶1 ,质量比为9:20时,FeO、Fe2O3、Fe3O4组成的混合物中铁与氧的质量比为21∶8 。

所以答案(B)。

二、反应特征法例2:在托盘天平的两盘各放一个盛有足量的稀盐酸的烧杯,调节天平平衡。

在左盘烧杯中加入CaO和MgCO3的混合物;右盘烧杯中加入Mg 和CaCO3的混合物,且CaO与CaCO3的质量比为14∶25,充分反应后,若天平最终仍平衡,则加入的MgCO3和MgO物质的质量比为()。

解析:此类题型的反应特征是化学反应后,天平左右两盘烧杯中增加量相等。

假设加入的CaCO3 的质量为25 由下式可得:当CaO与CaCO3 的质量比为14∶25时,对两盘贡献的物质质量相等。

由此推断一定量的MgO与MgCO3 与足量的酸反应后,对左右两盘贡献物质的质量也相等。

差量计算,设天平左右两盘的增加量为m则有:三、极端假设法例3:在FeO、Fe2O3 和CaCO3的混合物中,铁元素的质量分数为56%,则CaCO 的质量分数可能为()。

(A)25% (B)10%(C)30% (D)35%解析:设混合物的质量为100g,则含有铁元素为56g。

先把FeO、Fe2O3的混合物极端假设为FeO。

由关系式:再把FeO、Fe2O3的混合物极端假设为Fe2O3 。

中学化学计算中常用的8种解题方法和技巧,打印收藏!

中学化学计算中常用的8种解题方法和技巧,打印收藏!

中学化学计算中常用的8种解题方法和技巧,打印收藏!在中学化学中,有许多计算相关的题型。

对于这些题型,其实都有相对应的解题方法和技巧,下面这8种解题方法就基本涵盖了中学化学中的主要题型和考点,家长和学生们可以收藏起来后慢慢了解和消化。

题型一:差量法差量法是根据物质变化前后某种量发生变化的化学方程式或关系式,找出所谓“理论差量”,这个差量可以是质量差、气态物质的体积差或物质的量之差等。

该法适用于解答混合物间的反应,且反应前后存在上述差量的反应体系。

例:将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混合物21.0g,加热至质量不再变化时,称得固体质量为12.5g。

求混合物中碳酸钠的质量分数。

【分析】混合物质量减轻是由于碳酸氢钠分解所致,固体质量差21.0g-14.8g=6.2g,也就是生成的CO2和H2O的质量,混合物中m(NaHCO3)=168×6.2g÷62=16.8g,m(Na2CO3)=21.0g-16.8g=4.2g,所以混合物中碳酸钠的质量分数为20%。

【规律总结】差量法是根据物质变化前后某种量发生变化的化学方程式或关系式,找出所谓“理论差量”,这个差量可以是质量差、气态物质的体积差、压强差,也可以是物质的量之差、反应过程中的热量差等。

该法适用于解答混合物间的反应,且反应前后存在上述差量的反应体系。

【巩固练习】(答案见文末)现有KCl、KBr的混合物3.87g,将混合物全部溶解于水,并加入过量的AgNO3溶液,充分反应后产生6.63g沉淀物,则原混合物中钾元素的质量分数为A.0.241B.0.259C.0.403D.0.487题型二:守恒法化学反应的实质是原子间重新组合,依据质量守恒定律在化学反应中存在一系列守恒现象,如:质量守恒、原子守恒、元素守恒、电荷守恒、电子得失守恒等,利用这些守恒关系解题的方法叫做守恒法。

1. 原子守恒例:有0.4g铁的氧化物,用足量的CO 在高温下将其还原,把生成的全部CO2通入到足量的澄清的石灰水中得到0.75g固体沉淀物,这种铁的氧化物的化学式为()A. FeOB. Fe2O3C. Fe3O4D. Fe4O5【分析】由题意得知,铁的氧化物中的氧原子最后转移到沉淀物CaCO3中。

初三化学专题:初中化学计算题解题方法

初三化学专题:初中化学计算题解题方法

初三化学专题:初中化学计算题解题方法(总7页)-CAL-FENGHAI.-(YICAI)-Company One1-CAL-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请直接删除初中化学计算题解题方法解计算题一定用到以下三个知识点:一、质量守恒定律1.理解质量守恒定律抓住“五个不变”、“两个一定改变”及“一个可能改变”,即:反应物、生成物总质量不变五宏观元素种类不变不原子种类不变变微观原子数目不变原子质量不变两个一宏观:物质种类一定改变定改变微观:构成物质的分子种类一定改变一个可能改变:分子总数可能改变2.运用质量守恒定律解释实验现象的一般步骤为:(1)说明化学反应的反应物、生成物;(2)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应该是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质量总和等于各生成物质量总和;(3)与题目中实验现象相联系,说明原因。

3.应用质量守恒定律时应注意:(1)质量守恒定律只能解释化学变化而不能解释物理变化;(2)质量守恒只强调“质量守恒”不包括分子个数、体积等方面的守恒;(3)“质量守恒”指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质量总和和生成物的各物质质量总和相等,不包括未参加反应的物质的质量,也不包括杂质。

二.有关溶液的计算1.应熟练掌握本部分常用的计算公式和方法溶质质量公式一:溶质的质量分数=—————————×100%溶液质量溶质质量=—————————×100%溶质质量﹢溶剂质量公式二: 溶质的质量分数与溶液密度、体积的有关换算溶质质量溶质的质量分数=—————————————×100%溶液体积(V)×溶液密度(p)公式三:溶液稀释的计算m1×w1= m2×w2m1、m 2——稀释前后溶液质量;w1、w2——稀释前后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1.有关溶液与化学反应方程式结合起来的综合题,如将一种物质M加入到两种物质的混合物中,与其中一种物质A恰好完全反应,生成物是两种混合物中的另一种物质B,求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时,溶质、溶液的质量分别为:(1)、溶质的质量=生成物B的质量+原混合物中B的质量。

中考化学计算题解题技巧

中考化学计算题解题技巧

中考化学计算题解题技巧混合气体9ml,点火爆炸后恢复到原来状态时,体积减少1ml,通过氢氧化钠溶液后,体积又减少3.5 ml,则原混和气体中CO、O2、CO2的体积比?3、把CO、CO2的混合气体3.4克,通过含有足量氧化铜的试管,反应完全后,将导出的气体全部通入盛有足量石灰水的容器,溶液质量增加了4.4克。

求⑴原混合气体中CO的质量?⑵反应后生成的CO2与原混合气体中CO2的质量比?4、CO和CO2混合气体18克,通过足量灼热的氧化铜,充分反应后,得到CO2的总质量为22克,求原混合气体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5、在等质量的下列固体中,分别加入等质量的稀硫酸(足量)至反应完毕时,溶液质量最大的是()A FeB AlC Ba(OH)2D Na2CO3(二)关系法关系法是初中化学计算题中最常用的方法。

关系法就是利用化学反应方程式中的物质间的质量关系列出比例式,通过已知的量来求未知的量。

用此法解化学计算题,关键是找出已知量和未知量之间的质量关系,还要善于挖掘已知的量和明确要求的量,找出它们的质量关系,再列出比例式,求解。

1、计算用多少克的锌跟足量稀硫酸反应生成的氢气,能跟12.25克的氯酸钾完全分解后生成的氧气恰好完全反应生成水。

本题涉及三个化学反应:Zn+H2SO4(稀)=ZnSO4+H2↑2KClO3 =2KCl+3O2↑ 2H2+O2 =2H2O可以用三个化学方程式中的微粒关系,找出它们的已知量与未知量的关系式:2KClO3~3O2~6H2~6Zn即KClO3~3Zn设需用锌的质量为x,根据上述关系式,KClO3~3Zn122.5 3×6512.25g xx==19.5g2、一定期质量的钠、镁、铝分别与足量的稀盐酸反应,若生成氢气的质量相等,则参加反应的钠、镁、铝的原子个数比为___________;质量比为_______。

解析:涉及到的三个方程式是①2Na+2H2O=2NaOH+H2↑②Mg + 2HCl=MgCl2+H2↑③2Al + 6HCl=2AlCl3+3H2↑3、阳光牌小包装“脱氧剂”成分为Fe粉、活性炭及少量NaCl、水。

初中化学中考计算题解题方法技巧

初中化学中考计算题解题方法技巧

一、复习内容和要求1.化学计算的常用方法(1)守恒法:包含原子个数守恒、得失电子守恒、电荷守恒法、质量守恒法等。

(2)极值法:从问题的极端去思虑、去推理、判断,使问题获得解决。

(3)议论法:当题中含有不确立的要素时,对每一种可能状况进行的议论。

(4)十字交错法:已知混淆中某一量的均匀值,求混淆物中两物质的质量比。

(5)差量法:运用前后量的差,依据方程式中的计量数的关系直接求解。

2.化学计算的常用技巧(1)定量问题定性化;( 2)近似估量;( 3)运用整体思想,化繁为简;(4)利用图象解题等等。

二、解题方法和技巧:1.守恒法:例 1、由 Mg(OH)2和 MgO构成的混淆物,测得此中含镁元素的质量分数为48%。

取该混淆物10g ,将其投入 110g 的稀硫酸中恰巧完整反响,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 )A.12%B.24%C.20%D.30%分析:依据在化学反响中Mg元素的质量守恒,成立Mg 元素和 MgSO4 的质量关系可求得反响后所得溶液中的溶质MgSO4的质量,即可求得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Mg~MgSO42412010g×48%=x2.均匀值法例1.锌、铁、镁三种金属中的两种混淆物13 g ,与足量的盐酸反响产生的氢气在标准状况下为1g,则混淆物中必定含有的金属是。

(A) 锌(B)铁(C)镁(D)没法推测分析:依据锌、铁、镁三种金属与足量的盐酸反响,均生成二价金属阳离子得:(R 为金属,设均匀式量M)R + 2HCl= RCl2+ H2M2g131gM:13=2:1M=26则一定有相对原子质量大于26 和小于 26的金属存在,又因为锌、铁的相对原子质量均大于26 ,只有镁的相对原子质量小于26 ,故答案为C。

3.十字交错法例 2. 用向下排气法在容积为V mL的集气瓶中采集氨气,因为空气还没有排净,最后瓶内气体的均匀式量为 19,将此盛满气体的集气瓶倒置于水中,瓶内水立刻涨到必定高度后,即停止上涨,则在同温同压下,瓶内节余气体的体积为()A.V/4 mLB.V/5 mL 6 mL. D.没法判断分析:用十字交错法计算氨气与空气的体积比:因此氨气占5/6 ,空气占1/6 ;因为氨气易溶于水,故节余气体为空气。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考化学计算题10种解题方法化学计算是中学化学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 它包括化学式的计算、化学方程式的计算、溶液的计算等。

是从量的方面帮助学生认识物质及其变化规律的。

通过有关混合物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质量分数和物质溶解度的综合计算题,可以帮助学生加深对有关概念和原理的理解,培养学生的思维判断、分析和综合能力。

化学计算题涉及的内容丰富、形式多样,既考查学生的化学基础知识,又考查学生的数学推算能力。

学生如果了解掌握了一些解题的技巧或巧解方法,既可以激发他们的解题兴趣,有事半功倍的效果,尤其是刚接触化学,对化学计算存在畏惧心理的初中学生。

现将化学竞计算题的解题方法和技巧归纳如下,供参考。

一差量法差量法是依据化学反应前后的质量或体积差,与反应物或生成物的变化量成正比而建立比例关系的一种解题方法。

将已知差量(实际差量)与化学方程式中的对应差量(理论差量)列成比例,然后根据比例式求解。

例:用含杂质(杂质不与酸作用,也不溶于水)的铁10克与50克稀硫酸完全反应后,滤去杂质,所得液体质量为55.4克,求此铁的纯度。

解:设此铁的纯度为xFe+H2SO4(稀)=FeSO4+H2↑ △m(溶液质量增加)56 2 56-2=5410x 55.4g-50g=5.4g可求出x=56%答:此铁的纯度为56%。

【习题】1、将盛有12克氧化铜的试管,通一会氢气后加热,当试管内残渣为10克时,这10克残渣中铜元素的质量分数?2、已知同一状态下,气体分子间的分子个数比等于气体间的体积比。

现有CO、O2、CO2混合气体9ml,点火爆炸后恢复到原来状态时,体积减少1ml,通过氢氧化钠溶液后,体积又减少3.5 ml,则原混和气体中CO、O2、CO2的体积比?3、把CO、CO2的混合气体3.4克,通过含有足量氧化铜的试管,反应完全后,将导出的气体全部通入盛有足量石灰水的容器,溶液质量增加了4.4克。

求⑴原混合气体中CO的质量?⑵反应后生成的CO2与原混合气体中CO2的质量比?4、CO和CO2混合气体18克,通过足量灼热的氧化铜,充分反应后,得到CO2的总质量为22克,求原混合气体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5、在等质量的下列固体中,分别加入等质量的稀硫酸(足量)至反应完毕时,溶液质量最大的是()A FeB AlC Ba(OH)2D Na2CO3二关系法关系法是初中化学计算题中最常用的方法。

关系法就是利用化学反应方程式中的物质间的质量关系列出比例式,通过已知的量来求未知的量。

用此法解化学计算题,关键是找出已知量和未知量之间的质量关系,还要善于挖掘已知的量和明确要求的量,找出它们的质量关系,再列出比例式,求解。

1、计算用多少克的锌跟足量稀硫酸反应生成的氢气,能跟12.25克的氯酸钾完全分解后生成的氧气恰好完全反应生成水。

本题涉及三个化学反应:Zn+H2SO4(稀)=ZnSO4+H2↑2KClO3 =2KCl+3O2↑ 2H2+O2 =2H2O可以用三个化学方程式中的微粒关系,找出它们的已知量与未知量的关系式:2KClO3~3O2~6H2~6Zn即KClO3~3Zn设需用锌的质量为x,根据上述关系式,KClO3~3Zn122.5 3×6512.25g xx==19.5g2、一定期质量的钠、镁、铝分别与足量的稀盐酸反应,若生成氢气的质量相等,则参加反应的钠、镁、铝的原子个数比为___________;质量比为_______。

解析:涉及到的三个方程式是①2Na+2H2O=2NaOH+H2↑②Mg + 2HCl=MgCl2+H2↑③2Al + 6HCl=2AlCl3+3H2↑3、阳光牌小包装“脱氧剂”成分为Fe粉、活性炭及少量NaCl、水。

使用一段时间后,其中的Fe粉会转变成Fe2O3而变质。

某化学兴趣小组欲探究使用过的阳光牌“脱氧剂”的变质程度(已变质的Fe粉占变质前Fe粉的质量分数),设计并进行如下探究过程。

步骤(1)取食品包装袋中的阳光牌“脱氧剂”一袋,将里面的固体溶于水,过滤、洗涤、干燥滤渣。

步骤(2)取步骤(1)中的滤渣8.0 g,加入足量的稀H2SO4与滤渣充分反应,过滤、洗涤、干燥得固体1.2 g。

步骤(3)取步骤(2)中的滤液,加入足量的NaOH溶液,得到的固体经洗涤后转移到坩埚中,充分加热、冷却、称量,得到8.0g Fe2O3(注:滤液中的Fe元素已全部转化为Fe2O3)。

求:(1)8.0 g滤渣中Fe和Fe2O3两种物质的总质量。

(2)该“脱氧剂”在未变质时,Fe粉和活性炭的质量之比。

(3)该“脱氧剂”的变质程度。

三守恒法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中原子的种类、数目、质量都不变,因此原子的质量在反应前后不变。

1 、某不纯的烧碱样品中含有Na2CO3 3.8%、Na2O 5.8% 、NaOH 90.4%。

取M克样品,溶于质量分数为18.75%的盐酸溶液100克中,并用30%的NaOH%溶液来中和剩余的盐酸至中性。

把反应后的溶液蒸干后可得到固体质量多少克(29.25克)2 、向一定量的Fe(OH)2溶液中加入200克4.9%的硫酸充分反应后,向溶液中加入一定量的铁正好完全反应,蒸发冷却可得到晶体(不含结晶水)多少克(15.2克)3 、现有不纯的金属M(含有不溶于水也不溶于酸的杂质),取该金属样品4.0克,投入19.45 克20%的稀盐酸中,恰好完全反应,测得该金属与盐酸生成的氯化物中含氯50%,则该金属样品中金属M的质量分数为多少?(97.25%)4 、取镁粉、铝粉、铁粉、锌粉组成的混合物M克,跟一定量的溶质质量分数为30%的稀硫酸恰好完全反应,经蒸干水分后得到固体物质N克,(不含结晶水),求生成氢气多少克?[(N—M)/48 克]5、有一部分变质的KOH样品,含H2O:7.62%;K2CO3:2.38%;k2O:10%;KOH:80%;取该样品W克加入98克质量分数为20%的稀硫酸充分反应后,再加入20克质量分数为10%的KOH溶液恰好呈中性,把反应后所得溶液小心蒸干得到固体(不含结晶水)多少克(34.8克)6、向一定量的Mg(OH)2溶液加入200克36.5%盐酸完全反应后再向溶液中加入一定量的镁正好完全反应,蒸干冷却得到固体(不含结晶水)多少克?(95克)7、把一定量的氯酸钾充分加热到再不放出气体为止,向剩余固体中加入足量的水配成溶液,向该溶液中加入足量的硝酸银溶液,过滤,干燥,得到固体物质143.5克,求放出氧气多少克(48克)8、将5克含Cu的金属R样品放入25克20%稀盐酸中,恰好完全反应测得R的氯化物中氯元素为52·5%,则样品中金属R的质量分数为多少(88%)四平均值法这种方法最适合求出混合物的可能成分,不用考虑各组分的含量。

通过求出混合物某个物理量的平均值,混合物的两个成分中的这个物理量肯定一个比平均值大,一个比平均值小,就符合要求,这样可以避免过多计算,准确而快捷地选到正确答案。

1、测知Fe2O3和另一种氧化物的混合物中氧的含量为50%,则加一种氧化物可能是:A MgOB Na2OC CO2D SO22、有两种金属组成的合金6.8克与足量的硫酸溶液反应,产生氢气0.4克,则该合金的组成可能为:()A 、 Al MgB 、 Na Fe C、 Zn Cu D 、 Mg Zn3、2.5g某种金属的混合物,与足量的稀盐酸反应,生成0.2g氢气。

则该金属的混合物可能是( )A.Mg、Al B.Mg、Cu C.Zn、Fe D.Al、Fe4、测知由两种氮肥组成的混合物中,含氮量为40%,则混合物中一定含有下列氮肥中哪一种:()A 、 NH4Cl B、CO(NH2)2 C、NH4HCO3 D 、(NH4)2SO45、两种氧化物的混合物共5.6克跟足7.3%的盐酸100克完全反应,则混合物可能是:A 、MgO和ZnO B、CaO和CuO C、 MgO和CuO D、CaO和MgO6、现有50mLPH=8的溶液若使其PH变为3,应加入下列哪种溶液A 、PH=0的溶液 B、 PH=7的溶液 C、PH=14的溶液 D、PH=5的溶液7、某合金20g与稀硫酸反应生成2gH2,则此合金中一定含有的金属是()A.Na B.Cu C.Al D.Fe8、两种二价金属的混合物4.4g与足量稀硫酸反应产生0.16gH2,则这两种金属可能是:( )A、Fe和MgB、Cu和MgC、Zn和AlD、Fe和Zn五规律法化学反应过程中各物质的物理量往往是符合一定的数量关系的,这些数量关系就是通常所说的反应规律,表现为通式或公式,包括有机物分子通式,燃烧耗氧通式,化学反应通式,化学方程式,各物理量定义式,各物理量相互转化关系式等,甚至于从实践中自己总结的通式也可充分利用.熟练利用各种通式和公式,可大幅度减低运算时间和运算量,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例】有一包镁粉和氧化镁粉末组成的混合物,由实验测得其中氧元素的质量分数为32%,则其中镁粉的质量分数是()A.20%B.40%C.48%D.80%1、有一不纯的(NH4)2SO4样品,测得氮元素的质量分数为28%,则所含的杂质可能是( )A.CO(NH2)2B.NH4NO3C.NH4HCO3D.NH4Cl2、有C5H10、C3H6O、C6H12O6组成的混合物,经测定含氧元素的质量分数为30%,则碳元素的质量分数为()A.60%B.45%C.30%D.22.5%六极植法取3.5克某二价金属的单质投入50克溶质质量分数为18.25%的稀盐酸中,反应结束后,金属仍有剩余;若2.5克该金属投入与上述相同质量、相同质量分数的稀盐酸中,等反应结束后,加入该金属还可以反应。

该金属的相对原子质量为( )A.24B.40C.56D.65解析:盐酸溶液中溶质的质量为50克×18.25%=9.125克,9.125克盐酸溶质最多产生H 2的质量为 =0.25克。

由题意知,产生1克H2需金属的平均质量小于3.5克×4=14克,大于2.5克×4=10克,又知该金属为二价金属,故该金属的相对原子质量小于28,大于20。

答案选A。

1、一定量的木炭在盛有氮气和氧气混合气体的密闭容器中燃烧后生成CO和CO2,且测得反应后所得CO、CO2、N2的混合气体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为24%,则其中氮气的质量分数可能为A、10%B、30%C、50%D、70%2、在FeO、Fe2O3和CaCO3的混合物中,已知铁元素的质量分数为56%,则CaCO3的质量分数可能是( )A.10%B.25%C.30%D.35%七图解法例题5某元素的化合物的化学式为R2O3,其中氧元素的质量百分含量为30%,则R的相对原子质量是()A、27B、23C、39D、56解析(1)由题意可知,R%=1-30%=70%,则R元素与氧元素的质量比为7:3。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