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品安全性回顾与典型案例的分析张石革
抗高血压药治疗的药学监护_张石革
抗高血压药治疗的药学监护_张石革*主任药师。
研究方向:临床药学。
电话:010-********。
E -mail :jst_zsg@/doc/3416688132.html, 抗高血压药治疗的药学监护张石革*(北京积水潭医院,北京市100035)中图分类号R 95文献标识码C文章编号1001-0408(2010)42-3948-04摘要目的:介绍高血压的治疗原则与药学监护要点。
方法:采用文献综述法,阐述高血压的药学监护要点。
结果与结论:抗高血压药的合理和安全应用尤为重要,应监护其在治疗中的各种风险和问题,诸如平稳降压、提高平滑指数,并依据血压类型选择给药时间。
关键词抗高血压药;药学监护;合理用药;评价Pharmaceutical Care of Antihypertensive Drugs Therapy ZHANG Shi-ge (Beijing Jishuitan Hospital ,Beijing 100035,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 o introduce the principal of hypertension treatment and key points of pharmaceutical care.METH-ODS :Using documental method ,the key points of pharmaceutical care for hypertension was introduced.RESULTS&CONCLU-SION :Rationality and safety of application of antihypertensive drug is very important.Several aspects of pharmaceutical care should be supervised ,such as steadily reducing high blood pressure ,raising smoothness index ,and choosing administration time according to type of blood pressure.KEY WORDS Antihypertensive drug ;Pharmaceutical care ;Rational use of drugs ;Evaluation 高血压(Hypertension )是一种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常见疾病,需长期乃至终身服药控制。
妊娠及哺乳期妇女用药合理性与安全性探讨——妇产科系统合理用药专家圆桌会议纪要
妊娠及哺乳期妇女用药合理性与安全性探讨——妇产科系统合理用药专家圆桌会议纪要段宁【期刊名称】《中国医院用药评价与分析》【年(卷),期】2010(010)008【总页数】3页(P673-675)【作者】段宁【作者单位】中国药房杂志社北京办事处,北京市,100044【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9841 吴连方:妊娠期、哺乳期合理用药1.1 孕妇用药的特殊性及安全性的关键1.1.1 孕妇药物代谢的特点:(1)药物吸收:受雌、孕激素的影响,胃肠蠕动减少,排空延迟。
(2)药物分布:血液稀释,药物在血中的浓度下降。
血浆白蛋白降低,使药物与蛋白结合减少,血内游离药物增加,通过胎盘增加。
脂肪增加,脂溶性药物在脂肪内贮留增加。
(3)药物代谢:肝脏由于酶系统不成熟解毒功能下降。
(4)药物排泄:肾脏血流增加,肾小球滤过率增加,有些疾病肾小管吸收率增加,尤其是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妊娠期糖尿病、肾炎等。
1.1.2 胎盘对药物的转运和代谢:妊娠28周后几乎所有的药物均能通过胎盘→胎儿,胎儿→母体。
胎盘“屏障”——血管合体膜。
早孕期厚度20 μm,晚期2 μm。
有些药物早孕期不能通过,晚孕期可以通过,如消炎痛。
胎盘对药物的转运方式有扩散:浓度梯度差,如葡萄糖;主动转运:酶的参与如氨基酸;特殊转运:经胎盘代谢如维生素 C;物理性转运;胞吞作用:大分子物质、蛋白质、抗体、病毒等。
1.1.3 药物在胎儿体内的吸收和代谢:吸收主要通过胎盘、羊水吞咽、皮肤吸入。
皮肤层血管丰富,体表面积大,吸收强。
主要代谢器官:肝脏,发育不成熟,氧化解毒功能差;血脑屏障的渗透性高,易在脑中积聚;肾脏滤过率下降,易蓄积中毒。
1.1.4 胎儿对药物代谢的特点:不同器官对药物的亲和力不同,如重金属、四环素在骨骼肌牙齿内,氨基糖苷类抗生素损害第八对颅神经致听力障碍等胎儿脂肪组织少,含水量相对多,水溶性药物易蓄积。
1.2 用药胎龄受精前或受精时或受精卵着床前药物对生殖细胞毒性(卵子或精子),可致染色体分裂异常或突变,可致不孕或流产。
药品安全性回顾与典型案例的分析(1)
药品安全性回顾与典型案例的分析(1)药品安全是一项全民关注的重要问题,药品安全事件频频发生,对人们的健康造成了极大的威胁。
因此,药品安全性回顾与典型案例的分析成为了一个必要和重要的话题,本文将从以下几点进行阐述。
一、药品安全性回顾1.药品安全性的定义药品安全性指的是药品的质量、疗效和安全性的综合评估,主要包括药品的研发、生产、流通和使用过程中的相关问题。
2.药品安全性的影响因素药品安全性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主要包括药品本身的质量、生产过程中的环境和技术控制、药品使用者的使用方法和用药习惯等。
3.药品安全性的评价指标药品的安全性评价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评价:药品的质量、疗效和安全性,包括药品对人体内环境和作用目标的作用效果、药品的毒理学评价以及药品在人体内的代谢分布情况等。
二、典型案例分析1.阿司匹林泡腾片阿司匹林泡腾片原是一款经典合理的药品,但由于一些药企为了追求更高的利润,使用了劣质原料,导致药品出现了严重的肝脏损害和血液疾病等不良反应,造成了极大的社会影响。
2.速效救心丸速效救心丸广告语“心绞痛,救救心”曾经走红一时,由于其市场效益,一些地方出现了无资质地下工厂生产和销售的现象,药品的质量无法得到保证,导致了患者不明原因的休克和死亡等恶性事件。
3.琼脂凝胶琼脂凝胶曾是生物学和化学实验中最经典的胶体试剂,但由于一些医疗机构的不慎,把琼脂凝胶误用于血液检验,导致血小板减少症事件的发生,严重影响了患者的诊治。
三、药品安全性的建议1.建立药品安全性评价机制,加强针对药品的质量监管和流程控制。
2.严格药品生产和销售管理,对于违规操作的企业和个人进行惩处和追责。
3.加强公众的药品使用培训和知识普及,提升大众的药品科学素养和用药安全意识。
结论:药品是人们维护身体健康的必需品,药品安全问题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当前,要想真正解决药品安全问题,不仅需要政府和医疗机构的强化管理,更需要公众的理性认识和合理用药。
通过不断加强药品安全宣传和检验监管,才能真正实现药品的安全、合理、有效使用。
药品安全巩固提升典型案例
药品安全巩固提升典型案例药品安全是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的重要保障。
为了加强药品安全工作,国家制定了一系列政策和措施。
在过去的几年里,药品安全管理取得了显著的成绩,但也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
下面将通过典型案例分析,介绍药品安全巩固提升的经验和教训。
案例一:假药事件引起的警示2018年,某地发生了一起严重的假药事件,造成了多人丧生。
这个案例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也揭示了药品安全工作中的一些薄弱环节。
首先,假药事件暴露了药品生产和销售环节的监管不力。
相关部门在药品生产和销售环节的监管上存在一定的漏洞,让一些不法分子有机可乘。
这就要求加强对药品生产企业和药店的审查和监管,加强对药品的抽检和检测,严厉打击制假售假行为。
其次,假药事件也暴露了药品信息公开和消费者知情权的不足。
在假药事件中,一些患者对购买的药品的真实情况一无所知。
因此,药品监管部门要加强对药品信息的公开,提高消费者的知情权。
同时,加强对药品广告的监管,严禁虚假宣传和误导消费者的行为。
最后,假药事件还凸显了药品监管部门之间的信息不畅通和协同不足。
药品安全事关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各级药品监管部门要加强信息的共享和交流,建立健全的协同机制,形成合力,共同维护药品安全。
案例二:药品不良反应事件的处理经验药品的不良反应是药品安全管理的重要方面。
2019年,某药品出现了不良反应事件,引起了广泛的关注。
对此,药品监管部门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提供了一些经验和教训。
首先,药品监管部门要加强对药品的临床试验和审评的监管。
药品的不良反应往往与其临床试验和审评过程中的不足有关。
加强对药品研发和审批过程的监管,严格按照法规和规程进行,可以有效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
其次,药品监管部门要加强对医务人员和患者的教育和宣传。
医务人员应该及时了解和掌握药品的不良反应信息,向患者提供正确的用药指导。
患者也应该增强对药品不良反应的知识和意识,及时向医务人员汇报和咨询。
最后,药品监管部门还应建立健全的不良反应监测和报告机制。
药学监护与临床不合理用药案例剖析
2010/5/231药学监护与临床不合理用药案例剖析PHARMACEUTICAL CARE AND CLINICAL CASE ANALYSIS OF NON-NATIONAL DRUG USE北京大学第四临床医学院-北京积水潭医院《中国国家处方集》《全国合理用药监测》办公室张石革jst_zsg@ 2010年5月22日-南京2010/5/232药学监护与临床不合理用药案例剖析汇报提纲:1药品安全性与药学监护2常见病的药物治疗的合理性分析3抗感染用药的合理性分析2010/5/233药品安全性与药学监护伴随医药科学发展,新药层出不穷,用药复杂性越来越高,由药品不良反应(ADR)和药品不良事件(ADE)所引发的安全性问题也越来越多,使得医护人员在客观上需要药师在药物治疗上的帮助。
自20世纪以来,药品不良事件接连发生,如“反应停”、“二甘醇”、“欣佛”、“甲氨蝶呤”等事件给人类教训极为惨痛。
出于药品安全性需要,公众对药师已不再满足于仅仅提供充足、保质的药品,且要求提供安全、有效的药物治疗监护,需求药师发挥在药学、信息等方面的优势。
医、药、护三者并称现代医疗模式中的三架“马车”,缺一不可!2010/5/234药品安全性与药学监护近年来,药品不良事件濒发不断,引起广大公众、社会与新闻媒体的极大关注:2000年苯丙醇胺(PPA)召回事件-脑卒中2001年西立伐他汀(拜斯亭)召回事件-横纹肌溶解、肌痛2001年马兜铃酸(关木通等)召回事件-肾损伤和肾功衰竭2004年罗非昔布(万络)召回事件-心血管事件2005年米非司酮(含珠停)事件-子宫和生殖器官破裂2005年雌激素(口服避孕药)事件-子宫、宫颈肿瘤2005年奥司他韦(达菲)事件-日本儿童发生神经精神不良反应及12例死亡2006年加替沙星(天坤)召回事件-血糖异常、糖尿病2006年鱼醒草钠注射液事件-过敏2010/5/235药品安全性与药学监护2006年克林霉素磷酸酯(欣弗)事件-染菌(11例死亡)2006年亮菌甲素(齐二药)事件-肾功衰竭(13例死亡)2007年广东佰易人免疫球蛋白事件-感染乙肝病毒2007年培高利特(协良行)召回事件-心脏瓣膜病(272例)2007年替加色罗(泽马可)召回事件-心绞痛、中风(29例)2007年含钆造影剂致NSF 问题_肾源性纤维化2007年甲氨蝶呤污染阿糖胞苷事件-下肢马尾神经以下瘫痪(298例)2007年美国14种小儿抗感冒止咳药撤市-儿童123例死亡2007年硫酸普罗宁(凯西莱)事件-过敏2007年胸腺肽注射液事件 -过敏2010/5/236药品安全性与药学监护2008年美国肝素注射剂召回事件-过敏性休克(81例死亡)2008年头孢曲松钠注射剂事件(截止2007-6月,国家ADR 监测中心共收到80余万ADR/ADE,抗感染药约占50%;其中头孢曲松钠2.6万份,占3%,严重者1173份(含死亡80例);2008年吗替麦考酚酯(骁悉)事件-增加孕妇流产和先天畸形风险,由妊娠给药C 级降为D 级;2008年抗癫痫药/抗抑郁药事件-增加自杀风险,前者是安慰剂的2倍!后者主要是青少年;2008年刺五加注射液事件(3例死亡);2008年茵栀黄注射液事件(1例死亡);2009年双黄连注射液事件(2例死亡);2009年肾康注射液事件(2例死亡);2010/5/237表1中国药品不良反应报告逐年增长趋势20000.47 02002 1.70 3.602003 3.697.81200410.0721.22200517.3036.69200636.1076.56200754.69116.00200820092010/5/238药品安全性与药学监护102030405060702000年2002年2003年2004年2005年2006年2007年报告例数(万)20406080100120140增长倍数报告例数(万)增长倍数2010/5/2392010/5/2310药品安全性与药学监护2010/5/2311药品安全性与药学监护当前,药物性损害已成为主要致死疾病之一,排序于心血管病、肿瘤、慢阻肺、脑卒中之后,位居第5。
抗真菌药的进展回顾与临床评价
抗真菌药的进展回顾与临床评价
张石革;马国辉
【期刊名称】《中国医药导刊》
【年(卷),期】2006(8)1
【摘要】真菌(Fungus)有别于细菌,其细胞壁肥厚并有明显的细胞核。
常见的条件致病菌主要有念珠菌、白色念珠菌、光滑念珠菌、热带念珠菌、近平滑念珠菌、克柔念珠菌(耐氟康唑)、其他念珠菌、隐球菌、毛霉菌、曲霉菌。
其发展趋势为念珠菌属中非白念珠菌株增多,不同临床科室的病人所发生感染的真菌不同,在同一人体内可同时伴有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真菌感染。
【总页数】4页(P45-48)
【作者】张石革;马国辉
【作者单位】北京大学第四临床医学院,北京积水潭医院,北京,100035;北京大学第
四临床医学院,北京积水潭医院,北京,100035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9
【相关文献】
1.我院PICU抗真菌药应用状况两年回顾 [J], 沈艳华;钱素云;刘靖媛;高恒淼
2.棘白菌素类抗真菌药米卡芬净的药理与临床评价 [J], 夏路风;李扬;傅得兴
3.三唑类抗真菌药的研发进展与临床评价 [J], 赵平
4.高选择性的非类固醇激素抗炎药进展的回顾与临床评价 [J], 闫清
5.抗真菌药40年的回顾与展望 [J], 虞瑞尧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抗凝药的临床应用监护_张石革 (1)
。其抗凝作用快, 作用不受饮食影响, 无需监
血) 、 血小板减少症等不良反应 。 一项名为 ARISTOTLE 的盲 法、 开放研究借以评价阿哌沙班与华法林治疗所致临床不良事 在 6 809 例服用阿哌沙班和 6 588 例应用华法林患者中, 阿 件, 26 例 哌沙班组有 21 例出现卒中或全身性栓塞( 4. 02% / 年) 、 均分别多于华法林组的 5 例( 0. 99% / 出血事件( 4. 97% / 年) , 10 例( 1. 97% / 年) [15] 。 年) 、
[1 ]
格便宜且作用持久; 其缺点是起效缓慢、 难以应急、 作用过于持 久、 不易控制、 治疗窗窄、 需频繁监测国际标准化比值( INR ) 、 在体外无抗凝血作用; 同时, 遗传变异可能造成个体间维持剂 量的差异, 血浆浓度易受新鲜富含维 K 果蔬的影响, 可增加男 性发生骨质疏松性骨折等
[35 ]
[9 ]
2
2. 1
抗凝药的治疗监护
监护抗凝药所致出血的风险 抗凝血( 抗栓) 或促凝血( 止血) 是人体血液系统中两种对
立、 相互依存、 保持动态平衡的机制, 互为矛盾和互为因果, 这 血液系统的完整性, 临床在取得抗凝 一精准过程维持着循环 、 效果的同时必然会带来出血的风险, 因此, 权衡利弊, 在追求最 大抗凝效果同时又规避出血风险是临床最为完美的意境 。 几 乎所有抗凝药均具有导致出血 、 贫血、 血小板减少症的风险, 必 须监护出血。华法林应用过量易致出血 ( 牙龈、 胃肠、 口腔黏 鼻腔、 皮 下、 阴 道 出 血) , 当 INR > 4 时 出 血 危 险 性 增 加, 膜、 INR > 5时危险性急剧增加; 如出现抗凝过度、 INR 超标, 高危出 血倾向, 应减量或停服, 监测 INR 降至目标范围再从小剂量开 始应用。 2. 2 监测肝功能 利伐沙班口服后通过肝脏代谢, 对肝功能有一定影响。一 项安全性研究分析纳入 604 例患者, 比较利伐沙班和华法林的 肝毒性
张石革教授
13
抗菌药临床应用若干问题
84号文件中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的若干问题需要思考: 感染预防用药与治疗用药的区别(围术期) 抗菌药物的分级管理
细菌耐药性与对策
抗菌药物与酶的相关性 有关抗菌药物类型的给药时间 抗菌药物的科学管理与临床应用中的若干问题 (1)降阶梯治疗; (2)序贯治疗;(3)联合治疗与程序
15
抗菌药临床应用若干问题
1.选择适宜的给药途径和时间 围术期预防性性应用抗生素:(1)必须选择杀菌剂;(2)以静脉滴注途径给 药;(3)以小容积量溶剂稀释,在短时间(30min)滴注;以保证在短时间内尽 快达到血浆峰浓度,保证手术部位有足够的血药浓度;(4)给药时间应在术前 0.5~2h(刀碰皮)。抗生素须在细菌污染前已在组织内有一定杀菌血浆峰浓 度,才能有效地预防感染。手术结束后给药,此时细菌已侵入组织并可能开 始繁殖。手术时间超过抗生素的血浆半衰期,术中应加用。术后预防性抗生 素的时间不宜过长,尽可能缩短,要求能覆盖感染期,因而有时(超过3h、 出血量≥3000ml)需重复给药。 1.1选择适宜的给药途径和时间-起始时间 手术切口前30~60min静脉给药更为有效!预防性应用抗生素主要品种的 血浆浓度达峰时间均较迅速,时间按分钟计,静脉滴注给药多数药品为5~ 10min,所有药品均不超过20min,在稀释于溶剂中30min内滴入,可在30min 左右达到血浆峰浓度,等待手术切开后细菌的侵入。因此,给药时间不宜过 早,主要缘于:①切勿无的放失;②与细菌侵入时间同步,达到最佳杀菌效 果;③避免血浆浓度由于半衰期过早衰落;④万古霉素、去甲万古或克林霉素 应在术前2h给药。 16
5
抗菌药物新药量和死亡数
6
抗菌药物的概述
1.当前现状微缩(三项危机): (1) 抗菌药物的研发和上市速度越来越慢,远远落后于上世纪80年代抗生 素的顶峰时期;(抗生素后时代) (2) 迄今,几乎没有一种抗菌药物能够幸免耐药性!据文献报道:耐红霉 素的金黄色葡萄球菌已超50%,耐头孢菌素的菌株几达40%,耐氟喹 诺酮的菌株已达50%~75%,临床分离葡萄球菌对青霉素耐药超过90%。 (制胜焦点) (3) 全球、WHO和中国政府对合理应用的干预力度和行政管理日趋增强。 问责制度出台。(高压)
医药相关法律案例分析(3篇)
第1篇一、案件背景张某某,男,45岁,某市居民。
2017年6月,张某某因患有高血压病,在某药品公司购买了一盒名为“降压灵”的药品。
服用该药品一段时间后,张某某发现病情并未得到缓解,反而出现了头晕、恶心等不良反应。
经医院检查,发现张某某患有严重的心脏病,与服用“降压灵”有关。
于是,张某某将某药品公司告上法庭,要求该公司承担生产、销售假药的法律责任。
二、案件事实1. 张某某购买“降压灵”的药品包装上标注了药品名称、规格、生产批号、有效期等信息,并附有药品说明书。
2. 张某某购买“降压灵”时,某药品公司销售人员声称该药品是正宗的降压药,效果显著。
3. 张某某服用“降压灵”一段时间后,病情并未得到缓解,反而出现了头晕、恶心等不良反应。
4. 医院检查结果显示,张某某患有严重的心脏病,与服用“降压灵”有关。
5. 经相关部门鉴定,发现“降压灵”药品中含有非法添加的成分,属于假药。
三、法律分析1. 《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规定,药品生产、经营企业必须遵守法律、法规,保证药品质量,不得生产、销售假药、劣药。
2.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第五十条规定,生产、销售假药的,没收违法生产、销售的药品和违法所得,并处违法生产、销售药品货值金额两倍以上五倍以下的罚款;有药品批准证明文件的予以撤销,并责令停产、停业整顿;情节严重的,吊销《药品生产许可证》、《药品经营许可证》或者《医疗机构制剂许可证》;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3.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四十条规定,经营者提供的商品或者服务不符合质量要求的,消费者可以要求经营者承担修理、更换、退货等责任。
经营者应当依照前款规定承担民事责任。
四、判决结果法院经审理认为,某药品公司生产的“降压灵”药品中含有非法添加的成分,属于假药。
该公司销售假药,侵犯了张某某的合法权益。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的相关规定,判决某药品公司赔偿张某某医疗费、误工费、精神损害抚慰金等共计人民币5万元,并承担本案诉讼费用。
药品安全性回顾与典型案例的分析
15
范例3氟喹诺酮类抗菌药诱发精神病
北京邮电大学校医院为一大三男性感冒患者, 北京邮电大学校医院为一大三男性感冒患者,在诊断 有继发感染下开具环丙沙星0.25g bid,服用3 0.25g, 有继发感染下开具环丙沙星0.25g,bid,服用3日而致急 性精神失常、休学而被索赔 目前, 而被索赔。 性精神失常、休学而被索赔。目前,已有数百例导致精神 异常的报道。 异常的报道。 西安交大第一医院对老年糖尿病合并足感染者静滴左 氧氟沙星0.2g(100ml) 当滴入30ml 0.2g(100ml), 30ml时 突然出现烦躁、 氧氟沙星0.2g(100ml),当滴入30ml时,突然出现烦躁、 抽搐、呼吸急促、心率130 /min,立即停药、纠正心衰、 130次 抽搐、呼吸急促、心率130次/min,立即停药、纠正心衰、 对抗过敏, 小时后出现房颤、血压降低、呼吸停止而死。 对抗过敏,2小时后出现房颤、血压降低、呼吸停止而死。 氟喹诺酮类如环丙沙星、诺氟沙星、氧氟沙星、左氧 氟喹诺酮类如环丙沙星、诺氟沙星、氧氟沙星、 氟沙星、依诺沙星等可引起过敏、过敏性休克、精神错乱、 氟沙星、依诺沙星等可引起过敏、过敏性休克、精神错乱、 抑郁等,培氟沙星可引起神经系统功能失调、头痛、失眠。 抑郁等,培氟沙星可引起神经系统功能失调、头痛、失眠。
国家执业药师认证中心研修班课题
药品安全性回顾与 典型案例的分析
DRUGREVIEW THE SAFETY OF DRUG-USE AND ANALSIS OF TYPICAL CASE
北京大学第四临床医学院-北京积水潭医院 北京大学第四临床医学院 北京积水潭医院
中国合理用药监测网 张石革 jst_zsg@
4
全球人口主要死因分析
表1.全球人口非正常死因排序和人数
独特降脂途径以及其疗效和安全性探讨——依折麦布药学专家顾问会会议纪要
独特降脂途径以及其疗效和安全性探讨——依折麦布药学专
家顾问会会议纪要
张石革
【期刊名称】《中国医院用药评价与分析》
【年(卷),期】2012(012)004
【摘要】血脂异常(高脂血症)对人体的危害很大,大量研究已证实血脂异常尤其是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升高,是加速动脉血管壁粥样硬化发生和发展的主要致病因素;也是不稳定型斑块破损促使血栓形成而致心肌梗死、心绞痛、缺血性脑卒中等心脑血管事件的始动因素。
随着LDL-C的治疗目标值越来越低,羟甲基戊二酰辅酶A还原酶抑制剂(他汀类药)的临床使用剂量越来越大,然而其所致的肌肉和肝脏等方面的不良事件及治疗中出现的"逃逸"现象也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限制了其大剂量的使用。
这些他汀类未能满足的医疗需求现状使得新型胆固醇吸收抑制剂依折麦布进入了人们的视野,成为调节脂肪联合用药方案的有效、明智的选择。
【总页数】4页(P289-292)
【作者】张石革
【作者单位】北京大学积水潭医院,北京100035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972+.6
【相关文献】
1.依折麦布联合辛伐他汀降脂疗效和安全性的Meta分析 [J], 童程程;唐海沁;李瑾
2.高危极高危患者强化降脂多种途径可选——现有他汀类药物联用依折麦布将迎来阳光新局面会改变吗 [J], 徐成斌
3.辛伐他汀联合依折麦布降脂疗效和安全性的Meta分析 [J], 张丽云
4.瑞舒伐他汀联合依折麦布在老年NST-ACS患者疗效和安全性观察 [J], 闫立新
5.依折麦布联合阿托伐他汀治疗对伴颅内动脉粥样硬化轻型卒中患者疗效和安全性[J], 曹志勇;陆珍辉;郭啸鸣;朱向阳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我国药品质量相关的药害事件的回顾性分析
我国药品质量相关的药害事件的回顾性分析一、概览自建国以来,我国药品质量水平和监管体系取得了显著成效。
在漫长的发展过程中,我们也曾历经一些药品质量相关的药害事件,这些事件不仅给民众的健康带来严重威胁,也影响了药品产业的健康发展。
这些药品质量相关的药害事件可分为几个阶段:上世纪七十年代的生物制品病,九十年代的中成药质量问题以及近年来的化学药品质量问题。
这些事件暴露出我们在药品生产、流通、使用等环节中存在的问题和漏洞,也为我们敲响了警钟。
在此基础上,国家相关部门不断加强监管力度,完善法律法规,推动医药行业转型升级,以期更好地保障人民群众的用药安全有效。
1. 药品质量的重要性药品质量在确保患者生命安全和健康方面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药品是医生治疗疾病、患者康复的重要手段,其质量直接关系到治疗的疗效和安全性。
药品质量的优劣直接影响到治疗效果,不合格的药品可能导致药物的不良反应甚至加重患者病情。
而在药品生产和流通过程中,由于诸多因素的影响,可能会使药品的质量受到影响,从而危害患者的健康。
加强药品质量管理,提高药品质量,对于保障人民群众的用药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2. 我国药品质量安全的历史背景与现状回顾我国的药品质量安全历史,我们可以发现早期由于技术水平的限制,药品生产环境较差,质量管理意识不强,导致部分药品存在质量安全隐患。
随着改革开放的到来,我国药品行业得到了迅速发展,药品质量控制水平有了显著提高。
在高速发展的药品质量安全问题也日益凸显。
从“齐二药”假药事件到“河南双汇瘦肉精事件”,每一例药品安全事件都给公众带来严重的健康隐患,也让社会对药品质量产生了质疑。
国家相关部门对药品质量安全管理给予了高度关注,出台了一系列政策加强药品市场监管,如《药品管理法》、《疫苗管理法》我国药品质量安全整体形势有所好转。
一些深层次的矛盾和问题依然存在,如药品生产企业的质量管理体系不完善、药品监管信息化水平低、非法渠道购销药品等。
药品安全性回顾与典型案例解析
药品安全性回顾与典型案例解析随着社会的发展,药品安全问题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
药品不仅仅是治疗疾病的工具,更是关系到人民群众身体健康的大事。
在药品安全性回顾和典型案例解析方面,我们应该关注哪些方面呢?1、药品安全性回顾药品安全性是指药物治疗作用与不良反应的平衡,即药物的疗效与安全性之间的平衡。
一般来说,药品安全性受以下因素影响:药品本身的质量、药品的使用方法、药品与患者的特定反应、患者的生理状况等。
药品本身的质量是重要的药品安全因素。
药品应符合质量标准,这是保障药品安全的基本要求。
药品生产企业应该严格遵守国家药品质量标准和GMP要求,确保药品制造质量。
药品的使用方法也很重要。
用药指导和警示标语应该明确,患者应该按照医生的处方和药品说明书进行用药。
同时,患者也应该时刻注意身体反应,如出现症状应及时咨询医生处理。
药品与患者的特定反应也是药品安全性的重要因素。
不同的患者对同一种药品有不同的反应。
个体化用药是科学合理用药的基石,医生应注意个体化用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并及时调整用药方案。
患者的生理状况也是影响药品安全性的重要因素。
如婴儿、孕妇、老年人等患者,对药物的生理代谢能力不同,应该特别注意药品的选择和用药方法。
2、典型案例解析药品安全性问题存在于生产、经营、销售、配送、用药等环节。
以下是近年来比较典型的药品安全问题及解析:2.1 青霉素过敏反应青霉素是常用的抗生素之一,但也是最容易引发过敏反应的药品之一。
过敏反应可表现为轻微的皮肤刺激,严重时可引发过敏性休克、心脏骤停等危险情况。
使用青霉素应注意个体的过敏反应史,并严格遵守药品说明书的用药方法。
2.2 丹参注射液引发不良反应丹参注射液是一种从中草药丹参中提取的药品,具有活血化瘀、降血压等功效。
但在近年来的临床应用中,丹参注射液因使用方法不当导致严重不良反应的事件时有发生。
医生应该特别注意其使用方法与用药剂量,同时加强监测与管理,确保患者的用药安全。
2.3 售假药品售假药品是药品安全领域的又一个隐患,其可能引起重大的不良反应甚至生命危险。
如何确保药品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如何确保药品的安全性和有效性XXX XXX学院XXX班[摘要] 人民的健康素质,关系到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关系到社会主义和谐的建设,关系到中或民族的利益。
但目前我国的药品安全性和有效性所暴露的问题,引发了一系列社会问题,已经对社会和谐带来不利影响,因此确保药品安全性和有效性成为目前应当重视的重要问题之一。
本文首先介绍了什么是药品安全性和有效性以及确保药品安全性和有效性的必要性,并从药品的来源、研究与开发、生产、储存和销售方面阐述了如何确保药品的安全性和重要性。
[关键词] 药品、安全性、有效性、原料、研发、生产销售、储存、全面质量控制[正文]一、什么是药品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我国《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规定:“药品,是指用于预防、治疗、诊断人的疾病,有目的地调节人的生理机能并规定有适应症或者功能主治、用法和用量的物质,包括中药材、中药饮片、中成药、化学原料药及其制剂、抗生素、生化药品、放射性药品、血清、疫苗、血液制品和诊断药品等。
”药品的质量特性包括了安全性和有效性。
有效性即药物的疗效,是衡量药品质量的关键特性。
有效性是指在规定的适应症、用法和用量条件下,药品能满足预防、治疗、诊断人的疾病,有目的地调节人的生理机能的性能。
而安全性是指按规定的适应症、用法、用量使用药物后,人体产生毒副反应的程度。
[1]二、确保药品安全性和有效性的必要性药品的使用对象是患者,大多数患者缺乏识别、正确使用、判断药品质量的基本知识,因此由药品质量引起的医药事故在我国频繁发生。
从2006年以来,“齐二药”事件、“鱼腥草”事件、“欣弗”事件、“刺五加”事件、“茵栀黄”事件,“清开灵”事件、“糖脂宁”事件、“双黄连”事件等等,重大医药事件不断发生,不断触动着公众脆弱的神经。
据评估,中国每年约有5000万人住院,其中至少250万人是因药品不良反应住院,50万人是严重的药品不良反应,因药品不良反应每年约死亡19万人,从而增加医药费40亿元。
药品安全性回顾与典型案例解析
药品安全性回顾与典型案例的分析张石革(北京大学第四临床医学院北京积水潭医院北京100035) [摘要]目的:药品是把双刃剑,疗效与不良反应并存,利弊相依。
疗效是人们包括医师和执业药师所追求的理想结果,而不良反应(包括毒副作用、后遗作用、三致作用)则是在与疾病搏击中所必然要付出的代价!是潜在的、正常的和不可预知的,但可规避和减少!尤其是药品不良事件应当警戒和防范的!本文着重论述药物的安全性,提示临床医学、药学工作者应在药物治疗实践中注意。
方法:综述国内外近期文献。
结果:人总会犯错误的,在给药中同样会发生错误,要彻底的解决给药错误和保证患者安全,需从管理和改革上找出路,解决潜在问题,规避风险,警戒和防范,是持续而有效的方法,而非惩罚个体。
在人群对医疗保健质量期望值迅猛升高时,主动执行风险处理程序来预防出错,不失为上佳之选。
[关键词]药品安全性;双重性;典型案例;分析药品(Drugs)是人类生活中不可缺少的消费品,是指用于预防、诊断和治疗人类疾病或提高人群的生活质量,有目的地调节人体的生理功能并规定有适应证、用法和用量的物质,也是人类与疾病抗争的重要武器。
其范围包括中药材(中药饮片)、中成药、化学原料药(西药)及其制剂、抗生素、生化药物(生物制品)、放射性药品、血清及疫苗、血液制品和诊断药品等。
我国有14亿人口,是药品的生产和消费大国。
药品作为一类特殊商品,既具有一般商品的特征,在商品流通领域中伴随经济规律而沉浮变幻,同时其又具有特殊性(包括专属性、高科技性、双重性、限时性、信息不对应性、无价性和可靠性)。
五千年的历史教训告诉人们,完全按照一般商品的规律对待药品,人类就将受到应有的惩罚。
药品除治疗作用外,也存在危害性,它能损害患者,造成残疾,甚至死亡。
药物性损害现已成为主要致死疾病之一,排序于心血管病、肿瘤、慢阻肺、脑卒中之后,位居第5。
据报道,美国医院患者发生药物性损害而死亡的病例每年约为10万例;依据我国ADR监测中心2005年报告:我国每年发生ADR者约250万人次,由此而住院者100万多人次,其中死亡50万人,从而增加医药费40亿元。
回顾若干处方药的淘汰史,重视药物的临床再评价
回顾若干处方药的淘汰史,重视药物的临床再评价张石革;宋菲【期刊名称】《中国医院用药评价与分析》【年(卷),期】2002(002)004【摘要】@@ 1对药物发生严重不良反应的历史回顾rn1956年,在德国上市了一种新药,名为沙利度胺(反应停),该药可消除孕妇常见的呕吐、恶心、乏力和食欲不振等妊娠反应,上市后十分畅销.但到了1962年,仅在德国就出生了8816例畸胎--海豹肩胎儿,在日本也有1002例产妇生产了海豹肩胎儿,截止于1963年,全世界共出现了11000多例.由此,全世界立即停用该药,9个月后海豹肩胎儿才停止出现,但后果已无可挽回,约半数畸形儿童已死亡,存活者也给社会和家庭带来沉重负担.另一事件是磺胺二甘露醇制剂.1937年,美国一家公司应用二甘露醇制备磺胺药制剂,上市后仅2个月就造成358人中毒,其中107人死亡(多是儿童).这两起事件引起了全世界的关注,成为震惊全球的药源性灾害的经典范例.纵观20世纪,发生了数十起大大小小的药物不良反应事件(如二硝基酚、三苯乙醇、氯碘喹啉、氨苯唑林等事件),给人类健康带来了深重的危害和教训.但近年来,类似的事件又层出不穷,在此,笔者仅举数例说明.如,1991年7月由美国Abbott公司上市的抗感染药物替马沙星可致溶血性贫血、肾功能损害、肝中毒、低血糖(替马沙星综合征),已使3例患者死亡,相隔3个月后即从市场撤出[1].另外,长效和强效的第3代钙拮抗剂米贝拉地尔上市后不及1年便被发现可能有致命性的破坏心律作用,之后也被退出市场;此外,克林沙星尚未上市,便被发现有严重的肝脏毒性而被终止开发.以上这些药物出现不良反应的严重程度和频率都足以使人们震惊.诚然,鉴于药品的双重性,新药中出现罕见的不良反应在所难免,虽其几率微小,但面对临床的第一线,任何在研制、审批、生产过程中所允许的误差,在患者身上都有可能成为100%的遗憾或罹难.本文回顾20世纪末上市新药所出现的一些问题(包括撤出市场和受到警告的新药),旨在提示临床医师和药师应慎重地选择和应用,加深对新药不良反应谱的认识,提高对新药上市后监察(PMS)的意识,以减少由于新药研制过程中的局限而带来的潜在危险.【总页数】4页(P195-198)【作者】张石革;宋菲【作者单位】北京积水潭医院,北京市,100035;北京积水潭医院,北京市,100035【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97【相关文献】1.依沙吖啶羊膜腔注射中期引产术的安全性及有效性临床研究回顾性再评价 [J], 陈蔚琳;沙青;戚玉红;任婧婧;鲍俊翠;刘鹏飞;金力;王俏霞;王荣毓;倪翊华;白桂芹;陈素文;苏卫华2.治疗收缩性心衰药物的再评价和新研制药物的临床试验及评价 [J], 苏哲坦3.促进临床抗菌药物合理使用--卫生部《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和《处方药管理办法》华南四省学习班在穗成功举办 [J], 方敏4.非处方药小檗碱抗腹泻作用的再评价 [J], 张明发;沈雅琴5.应重视上市后药物安全性的循证医学再评价——罗非昔布召回的意义 [J], 胡大一;杨进刚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药品安全性回顾与典型案例的分析石革 (北京大学第四临床医学院北京积水潭医院北京 100035) [摘要]目的:药品是把双刃剑,疗效与不良反应并存,利弊相依。
疗效是人们包括医师和执业药师所追求的理想结果,而不良反应(包括毒副作用、后遗作用、三致作用)则是在与疾病搏击中所必然要付出的代价!是潜在的、正常的和不可预知的,但可规避和减少!尤其是药品不良事件应当警戒和防的!本文着重论述药物的安全性,提示临床医学、药学工作者应在药物治疗实践中注意。
方法:综述国外近期文献。
结果:人总会犯错误的,在给药中同样会发生错误,要彻底的解决给药错误和保证患者安全,需从管理和改革上找出路,解决潜在问题,规避风险,警戒和防,是持续而有效的方法,而非惩罚个体。
在人群对医疗保健质量期望值迅猛升高时,主动执行风险处理程序来预防出错,不失为上佳之选。
[关键词]药品安全性;双重性;典型案例;分析药品(Drugs)是人类生活中不可缺少的消费品,是指用于预防、诊断和治疗人类疾病或提高人群的生活质量,有目的地调节人体的生理功能并规定有适应证、用法和用量的物质,也是人类与疾病抗争的重要武器。
其围包括中药材(中药饮片)、中成药、化学原料药(西药)及其制剂、抗生素、生化药物(生物制品)、放射性药品、血清及疫苗、血液制品和诊断药品等。
我国有14亿人口,是药品的生产和消费大国。
药品作为一类特殊商品,既具有一般商品的特征,在商品流通领域中伴随经济规律而沉浮变幻,同时其又具有特殊性(包括专属性、高科技性、双重性、限时性、信息不对应性、无价性和可靠性)。
五千年的历史教训告诉人们,完全按照一般商品的规律对待药品,人类就将受到应有的惩罚。
药品除治疗作用外,也存在危害性,它能损害患者,造成残疾,甚至死亡。
药物性损害现已成为主要致死疾病之一,排序于心血管病、肿瘤、慢阻肺、脑卒中之后,位居第5。
据报道,美国医院患者发生药物性损害而死亡的病例每年约为10万例;依据我国ADR监测中心2005年报告:我国每年发生ADR者约250万人次,由此而住院者100万多人次,其中死亡50万人,从而增加医药费40亿元。
药物性损害现已对人类健康构成威胁,成为一个全球性的问题,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
依据联合国的公报,除正常和疾病致死外,2005年全球人类主要的非正常死因排序为见表1: 表 1.全球人口非正常死因排序——————————————————————————————————排序非正常死因死亡总数(万人次) —————————————————————————————————— 1 药品不良反应和不良事件201.0 2 工伤 110.0 3 自杀 101.0 4 道路交通事故 99.9 5 暴力冲突与事件 56.3 6 战争 50.2 7 艾滋病 31.2 8 职业事故 21.0 ——————————————————————————————————因此,应加强药物临床安全性的管理,这关系到患者的切身利益,及医务人员的责任所在。
药物临床安全性管理涉及药物使用的整个过程,与多种因素有关。
例如,药物本身的不良作用与用药差错,医、药、护专业人员的药物知识与责任,患者的特征与依从性,以及药物管理体制等。
1药源性疾病的概述药源性疾病(Drug-induced diseases)又称药物诱发性疾病,是医源性疾病(Iatrogenic disease)的主要组成部分。
药源性疾病是指人们在应用药物预防、治疗和诊断疾病时,因药物的原因而导致机体组织器官功能性或器质性损害,引起生理功能、生化代谢紊乱和组织结构变化等不良反应,由此发生各种体征和临床症状的疾病。
药源性疾病是药物引起人体功能或组织结构损害,并有相应的临床过程;一般不包括药物逾量导致的急性中毒。
事实上,药源性疾病就是药物不良反应在一定条件下产生的较为严重的后果。
近年来,随着各类新药的不断涌现,药物品种日益增多,临床上大剂量、长疗程、合并用药愈来愈多,药源性疾病呈明显增多趋势。
据国外报道,由于药物不良反应而急症入院的占住院患者的3%左右,且有15%~30%患者在住院期间因产生药物不良反应而延长住院期或死亡。
药源性疾病发生率也从50年代的1%左右,上升到到60年代的10%~20%,甚至更高。
1.1药源性疾病的危害人类对药源性疾病的认识经历了一个漫长的过程。
早在1870年~1890年,人们对于氯仿麻醉造成猝死的原因进行调查,最终了解到是氯仿增强心肌对儿茶酚胺的敏感性,造成患者心律失常而死。
1937年美国田纳西洲的一家药厂研制的磺胺酏剂问世,但酏剂中为磺胺助溶而含有的二甘醇伴有严重的肾毒性,当年就有大量肾功能衰竭的患者出现。
二甘醇在体氧化代谢为草酸,造成肾损伤,导致358人发生肾功能衰竭,107例死亡。
工厂倒闭,私人厂主自杀。
20世纪40年代以后,以青霉素、链霉素为代表的多种抗生素研制成功与广泛应用,使过敏性休克、第8对脑神经损害、肾损害等较为常见。
60年代后,肾上腺皮质激素在临床上广泛应用,药源性疾病更出现了增加趋势。
特别是60年代的沙利度胺(反应停)事件,当时德国的梅瑞公司购买的格郁能药厂研制的专利药品沙利度胺,用于镇静治疗妊娠反应的恶心,作为非处方药销售,先后有20多个国家应用,几年在欧洲引发了1万多例海豹肢畸形婴儿的“药害”灾难;70年代“心得宁”上市3年左右,发现严重的“眼-黏膜-皮肤”综合征,致使患者失明,腹膜纤维化,甚至导致肠梗阻而死亡。
一系列惨痛的事件引起医药学界和整个社会的极大震惊,也使人们对药源性疾病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和警惕。
目前,世界上许多国家,包括我国已将药源性疾病与其他主要疾病一样,提到了重要的议事日程,建立了相应法规和药政管理机构,对药物不良反应和药源性疾病进行管理和研究。
1.2几个名词的解译药品不良反应(Adverse Drug Reaction,ADR)是指药品在预防、诊断、治病或调节生理功能的正常用法用量下,出现的有害的和意料之外的反应,它不包括无意或故意超剂量用药引起的反应及用药不当引起的反应。
是不可预见的,同时也是人类在对疾病抗争中所必然要付出的代价,但可以规避。
什么是严重的药品不良反应?根据国际惯例,严重不良反应指在任何剂量下出现并造成下列后果之一: (1)导致人体死亡或威胁生命安全的反应。
(2)使患者住院救治或延长了住院的时间。
(3)导致有持续或显著的器官损伤、病变或功能不全。
(4)有先天性异常或分娩缺陷(死胎、畸胎、畸形儿) 。
1.3当前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的特点有哪些当前不良反应发生的特点主要有3个: (1)发生率高,受害人广,累及人次数以亿计,对社会和经济的损失巨大。
据统计,我国2002年的有关不良反应的报告达17000份,是过去10年总和的5倍;美国2002年由不良反应而致死者约10.6万人,损失1360亿美金,致死率占住院死亡原因排序的第4位。
另据英国报道,2002年因不良反应而死亡1100人,比过去的10年增加5倍。
(2)药品淘汰率高,20世纪因药物不良反应而撤出市场的药有100多个。
(3)机制更为复杂,后果更严重,近年来,由于人类基因组序列图谱的完成,过去曾不被人所认识的合并用药死因大多被揭开面纱,其根源就是由基因变异而引起人对药物代谢的个体差异。
1.4为什么有些药总是在上市很久后才会发现有严重的不良反应呢?主要原因是在上市前的临床研究中的病例太少,由于时间、经费或试验样本的要求,上市前的临床研究(1~3期)样本量仅为500~1000例(1期20~50例、2期100~200例、3期300~500例),而常见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在10%~20%,少见的在1%~3%,偶见的低至1%以下,罕见的甚至低至0.01%以下,不良反应在小量人群中不会被发现,且患者合并用药后的相互作用又变幻莫测。
在上市后大量人群和长时间的应用(几十年)后,才会被报道或发现,这种时滞现象是不足为奇的!例如非那西丁于1887年上市,至1959年才证实其有严重的不良反应,对其实施管制已在1974年,前、后间隔87年之久;发现已烯雌酚可致女性阴道癌的危险也经历60年;苯丙醇胺复方制剂(康泰克)于1961年上市,直至2000年由美国耶鲁大学进行的一项历时5年有2000多例人群的大样本、对照研究发现,其可使感冒者发生中风的几率增加50%;对用来减肥者患中风的几率增加316倍。
2.合理应用抗菌药物 2.1抗菌药物的概述抗菌药物物是用于治疗病原微生物(包括细菌、真菌、病毒、螺旋体、衣原体、支原体、立克次体、原虫以及蠕虫等)侵犯人体后所致的各部位感染或传染病的药物,其含盖广泛,分类与定义各书说法不一。
其中抗菌药物主要对抗细菌,包括有抗生素、合成抗菌药、抗真菌药、抗结核药、抗麻风分支杆菌药。
20世纪是抗菌药业绩辉煌的历史瞬间,1928年,英国微生物学者弗莱明在实验中偶然发现青霉素(Penicilline);1935年德国推出磺胺药前体—百浪多息(Prontosil);1941年盘尼西林上世并应用,开拓了现代抗微生物化疗的新纪元;此后,氨基糖苷类、四环素类、头孢菌素类、大环酯类和氟喹诺酮类等抗菌药相继上市,使有效地防治细菌感染的幻想成为现实。
抗菌药的问世改变了人类历史,它赋予极有学识的医生治愈了梅毒、天花、麻疹、肺炎、结核等传染病。
没有抗生素,许多在今天活着的成人,或许在婴儿或青年时期就已夭折;没有抗菌药,在1938以后的15年,100万人将死于流感和肺炎,7万多个母亲死于产褥热,13万人死于梅毒。
20世纪50年代美国出版的《药物的奇迹》一书曾指出:感谢抗生素!从1920年美国人平均寿命54岁而到今天的75岁,在延长的近20年的岁月里,首要归功于抗菌药。
2.2抗菌药物不良反应的产生因素 2.2.1药物方面因素抗菌药物物作用广泛,专一性不高,药物本身对人体有毒性和致敏性。
药物质量方面的因素,如临床常用抗生素青霉素、氨苄西林及头孢唑啉等,因生产企业和厂家不同、制剂技术差别与原料杂质去除率的不同而使不良反应发生率有很大差别。
药物在生产制备过程中被污染热源、生成水解产物、药物的剂型不同、给药方法不同、剂量与疗程不同、不同产品间生物利用度不同均可导致药物的不良反应。
2.2.2机体方面因素患者机体健康状况、体质与耐受能力,有无饮酒、饮食及生活习惯,年龄、性别、体重、营养状况与个体差异;对药物的敏感性、种族或家族遗传、病人恐惧心理、精神因素等对药物不良反应的产生均有影响。
擅自滥用药物等使患者对某些药物的感受性存在着明显差别,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也有所不同。
2.2.3医源性方面因素一些医源性行为也是造成抗菌药物物产生不良反应的主要因素。
如开大处方滥用药物,药物相互作用或配伍禁忌引发病人不良反应;如操作不当或不按药物要求适宜的温度、时间配制和贮存药液,使药物出现变化而致不良反应的发生;或在药物配制与应用中无菌条件差,被污染细菌和热源;药品流通、药剂人员与护土在药品转运、发放过程中没有按药物性质的要求分别置于干燥、冷暗、遮光处储存而使药物受冻、受热、光照或受潮引发药物分子间发生化学或物理变化,使药物变质、变性或效价降低,导致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增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