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气道集束化护理新课件
合集下载
人工气道的护理PPT课件
![人工气道的护理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85f55e0aa9956bec0975f46527d3240c8447a104.png)
心理护理
加强心理护理干预,关注患者的心理 健康,提高患者的治疗依从性和生活 质量。
营养与康复护理
关注患者的营养状况和康复需求,制 定针对性的护理方案,促进患者康复。
提高护理人员的专业素质和技能水平
培训与教育
加强护理人员的培训和教 育,提高其对人工气道护 理的理论和实践能力。
学术交流与研讨
鼓励护理人员参加学术交 流和研讨活动,了解最新 的研究成果和技术进展。
资格认证与考核
建立资格认证和考核制度, 确保护理人员具备相应的 专业素质和技能水平。
THANKS
感谢观看
人工气道的护理ppt课件
• 人工气道概述 • 人工气道护理的基本原则 • 人工气道护理的具体操作 • 人工气道护理的注意事项 • 人工气道护理的未来发展
01
人工气道概述
人工气道的定义与作用
定义
人工气道是指通过一定手段建立 的呼吸通道,以辅助或控制患者 呼吸。
作用
确保患者呼吸道通畅,维持正常 呼吸功能,防止窒息和肺部感染 等并发症。
定期进行吸痰操作,以 清除呼吸道内的痰液和 分泌物。
对于气道狭窄或阻塞的 患者,及时采取措施进 行干预和治疗。
预防感染
01
02
03
04
严格执行无菌操作,避免交叉 感染。
定期更换人工气道导管和附件 ,保持清洁和干燥。
对患者进行口腔护理,保持口 腔清洁,减少细菌滋生。
对于已经存在感染的患者,及 时采取抗菌治疗,控制感染。
详细记录护理过程和患者的病情 变化,以便于分析和评估护理效 果。
03
人工气道护理的具体操作
清洁与消毒
清洁
定期使用柔软的布料擦拭人工气道外 部,保持清洁。
人工气道及护理PPT课件
![人工气道及护理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0299f15eda38376bae1fae8e.png)
❖ Ⅲ(重度):外观明显粘稠,带黄色,吸痰后玻璃接头内滞 留大量粘痰,不易冲洗干净,严重时有痰痂。提示感染严重, 加强抗感染。极粘稠痰液,提示气道过干或肌体脱水加强湿 化或补充水分。
❖ 注意:吸痰时由浅入深、左右旋转轻柔 ,遇到分泌物出稍停 留,禁忌一插到底,以免将气管外部的痰带入气管深部,引
起二重感染。吸痰是观察患者的面色,心率及SPO2。
21
正确吸痰
❖ 深度
❖ 原则上应比气管导管长4-5cm,以确保能吸出气管 支气管内的分泌物。
❖ 深昏迷的病人插入深度越深越好,清醒及有咳嗽反 射的病人,插入深度应达到病人有效咳嗽为宜
24
加温和湿化
❖ 湿化标准
❖ 一般要求24小时达200-500ml。
❖ 痰液粘稠度的判断及处理
❖ Ⅰ度(稀痰):如米汤/泡沫样,吸痰后玻璃接头上无痰液 附着。提示感染轻,如痰液量过多,需减少滴入量或湿化。
❖ Ⅱ(中度):较Ⅰ度粘稠,吸痰后玻璃接头上有少许痰液附 着,易冲洗干净。提示感染重,如白色粘稠加强湿化。
气肿 ❖ 压压力过低:漏气、返流
12
人工气囊的护理
❖ 气囊充气方法 少量漏气技术(MLT) 少量闭合技术(MOV)
13
最小闭合容量技术(MOV)与最小漏气技术(MLT)之区别
MOV
MLT
定义:套囊充气后吸气时无气体漏出 套囊充气后吸气时有少量气体漏出
步骤:1.将听诊器放于颈部,同时 1.同前 给套囊充气直到无气体漏出为止
17
正确吸痰
吸痰管的选择
❖ 注意吸痰管的粗细,吸痰管的外径不超过气管插管 内径的1/2,若过粗产生的负压过大,可造成肺内负 压,使肺泡陷闭,引起肺不张;若过细,则吸痰不畅。 吸痰管长度应在45-60cm,有1-2个侧空为宜。
❖ 注意:吸痰时由浅入深、左右旋转轻柔 ,遇到分泌物出稍停 留,禁忌一插到底,以免将气管外部的痰带入气管深部,引
起二重感染。吸痰是观察患者的面色,心率及SPO2。
21
正确吸痰
❖ 深度
❖ 原则上应比气管导管长4-5cm,以确保能吸出气管 支气管内的分泌物。
❖ 深昏迷的病人插入深度越深越好,清醒及有咳嗽反 射的病人,插入深度应达到病人有效咳嗽为宜
24
加温和湿化
❖ 湿化标准
❖ 一般要求24小时达200-500ml。
❖ 痰液粘稠度的判断及处理
❖ Ⅰ度(稀痰):如米汤/泡沫样,吸痰后玻璃接头上无痰液 附着。提示感染轻,如痰液量过多,需减少滴入量或湿化。
❖ Ⅱ(中度):较Ⅰ度粘稠,吸痰后玻璃接头上有少许痰液附 着,易冲洗干净。提示感染重,如白色粘稠加强湿化。
气肿 ❖ 压压力过低:漏气、返流
12
人工气囊的护理
❖ 气囊充气方法 少量漏气技术(MLT) 少量闭合技术(MOV)
13
最小闭合容量技术(MOV)与最小漏气技术(MLT)之区别
MOV
MLT
定义:套囊充气后吸气时无气体漏出 套囊充气后吸气时有少量气体漏出
步骤:1.将听诊器放于颈部,同时 1.同前 给套囊充气直到无气体漏出为止
17
正确吸痰
吸痰管的选择
❖ 注意吸痰管的粗细,吸痰管的外径不超过气管插管 内径的1/2,若过粗产生的负压过大,可造成肺内负 压,使肺泡陷闭,引起肺不张;若过细,则吸痰不畅。 吸痰管长度应在45-60cm,有1-2个侧空为宜。
ICU病人人工气道护理。PPT课件
![ICU病人人工气道护理。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88cf5f41abea998fcc22bcd126fff705cc175c27.png)
套管的清洗:金属套管煮沸消毒,一次性套管 内套管用双氧水浸泡后生理盐水冲洗。
❖ 3、口鼻腔的吸引及口护:保持口腔清洁,防止口 腔及咽部分泌物下移至气管。
.
21
头部位置的固定和调换
❖固定:减少摩擦损伤 防止脱管
❖调换:改变接触面,但要防止反作用力。
.
22
气道湿化(关键)
❖ 目的:保持呼吸道通畅和预防肺部感染
12
注意:
短期内不能撤除人工气道的患 者应尽早行气管切开,对于“早期” 的确切定义也没有统一定义,早至 气管插管后48小时,晚至气管插 管后两周内,多数在气管插管后7 天或7天内。
.
13
气囊的介绍
❖气囊的作用: 1、固定的作用 2、封闭气道,保证潮气量的供给 3、预防口腔和胃内容物的返流。
.
14
LOGO
人工气道的护理
.Hale Waihona Puke 1什么是人工气道?
人工气道是为了保证气道通畅而在生理 气道与其他气源之间建立的连接,分为上人 工气道和下人工气道,又称不确定性人工气 道和确定性人工气道。
.
2
提纲
❖人工气道的分类 ❖人工气道的护理
.
3
人工气道的分类
即短时间内解 决通气问题的
人工气道。
不确定性人工气道
确定性人工气道
.
28
护理进展:持续声门下吸引
有文献报道认为机械通气患者 声门下区域分泌物积聚在导管 气囊以上,此区形成“黏液湖” 气管导管气囊处渗漏可使蓄积 的分泌物进入气管发生VAP.
❖有人工气道的患者 条件允许时应进行持 续声门下吸引,可延 缓呼吸机相关性肺炎 的发生。
黏液湖
感染的预防和处理
❖ 1、空气和环境的消毒 ❖ 2、病人的隔离 ❖ 3、医疗器械的消毒(吸引用具、呼吸机管路等) ❖ 4、气切口的换药 ❖ 5、湿化和吸引(密闭式吸痰+声门下吸引) ❖ 6、抗生素的应用 ❖ 7、缩短人工气道和机械通气的时间 ❖ 8、手卫生,防止交叉感染及外源性感染。
❖ 3、口鼻腔的吸引及口护:保持口腔清洁,防止口 腔及咽部分泌物下移至气管。
.
21
头部位置的固定和调换
❖固定:减少摩擦损伤 防止脱管
❖调换:改变接触面,但要防止反作用力。
.
22
气道湿化(关键)
❖ 目的:保持呼吸道通畅和预防肺部感染
12
注意:
短期内不能撤除人工气道的患 者应尽早行气管切开,对于“早期” 的确切定义也没有统一定义,早至 气管插管后48小时,晚至气管插 管后两周内,多数在气管插管后7 天或7天内。
.
13
气囊的介绍
❖气囊的作用: 1、固定的作用 2、封闭气道,保证潮气量的供给 3、预防口腔和胃内容物的返流。
.
14
LOGO
人工气道的护理
.Hale Waihona Puke 1什么是人工气道?
人工气道是为了保证气道通畅而在生理 气道与其他气源之间建立的连接,分为上人 工气道和下人工气道,又称不确定性人工气 道和确定性人工气道。
.
2
提纲
❖人工气道的分类 ❖人工气道的护理
.
3
人工气道的分类
即短时间内解 决通气问题的
人工气道。
不确定性人工气道
确定性人工气道
.
28
护理进展:持续声门下吸引
有文献报道认为机械通气患者 声门下区域分泌物积聚在导管 气囊以上,此区形成“黏液湖” 气管导管气囊处渗漏可使蓄积 的分泌物进入气管发生VAP.
❖有人工气道的患者 条件允许时应进行持 续声门下吸引,可延 缓呼吸机相关性肺炎 的发生。
黏液湖
感染的预防和处理
❖ 1、空气和环境的消毒 ❖ 2、病人的隔离 ❖ 3、医疗器械的消毒(吸引用具、呼吸机管路等) ❖ 4、气切口的换药 ❖ 5、湿化和吸引(密闭式吸痰+声门下吸引) ❖ 6、抗生素的应用 ❖ 7、缩短人工气道和机械通气的时间 ❖ 8、手卫生,防止交叉感染及外源性感染。
人工气道护理-PPT
![人工气道护理-PPT](https://img.taocdn.com/s3/m/5f31003126284b73f242336c1eb91a37f1113235.png)
气管插管
气管插管的护理配合
用物准备 常规用物有:喉镜、气管插管、管芯、牙垫、
10ml注射器、开口器、润滑剂、纱布、无菌 手套、固定带或胶布。
吸引器、吸痰管、生理盐水、氧气、简易呼 吸器及面罩、呼吸机、监护仪、抢救药物。
气管插管:男性多用ID 8.0~8.5,女性多 用ID 7.5~8.0。鼻腔插管多选用ID 7.0~ 7.5。
不到漏气声为止。 2.然后抽出0.5ml气体,可闻及少量漏气声。 3.再注气,直到吸气时听不到漏气声为止。 优点: 1.不易发生误吸。
2.不影响潮气量。 3.有助于气道内导管的固定。 缺点:比MLT易发生气道损伤。
最小漏气技术(MLT)
定义: 气囊充气后,在吸气时有少量气体漏出。
步骤:1.将听诊器置于气管处,向气囊内注气直到 听
人工气道与气管插管
主要内容
气道应用解剖 人工气道的种类 气管插管的护理配合 气管插管的固定 气管插管的日常护理 拔除气管插管的护理配合 气囊的护理
气道应用解剖
人工气道的种类
气管插管 经鼻气管插管 经口气管插管
气管切开套管 喉罩 咽部气道
口咽通气道 鼻咽通气道 鼻、面罩(无创呼吸机)
方法: 充分吸引口鼻腔内分泌物。 将简易呼吸器与气管插管连接,在患者吸气末,轻轻挤压简
易呼吸器,以充分换气。
在患者开始吸气时,用力挤压简易呼吸器,使肺充分膨胀, 同时助手放气囊,并在患者呼气末迅速充气囊。
再一次吸引口鼻腔内分泌物。如此反复操作2-3次,直到完 全清除气囊上分泌物。
气道管理
不到漏气声为止。
2.然后抽出气体,从0.1ml开始,直到吸气时听
到少
量漏气为止。
优点: 1.减少气囊上滞留物的产生。
人工气道的护理ppt课件
![人工气道的护理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da54beac05a1b0717fd5360cba1aa81145318f5a.png)
麻醉方法及选择依据
麻醉方法介绍
简要介绍常用的麻醉方法,如局 部麻醉、全身麻醉等,以及各自 的优缺点。
麻醉选择依据
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手术需求 及麻醉医生的评估,选择最合适 的麻醉方法,确保手术顺利进行 。
操作步骤与注意事项
操作步骤详解
01
详细阐述人工气道建立的具体步骤,包括消毒、铺巾、切开、
插管等,确保每一步操作都准确无误。
持续改进路径设计
分析质量指标数据
定期对收集的护理质量指标数据进行分析,找出存在的问题和薄弱 环节。
制定针对性改进措施
根据数据分析结果,制定具体的改进措施,明确改进目标和时间节 点。
跟踪改进效果并调整策略
在实施改进措施后,持续跟踪改进效果,并根据实际情况调整改进 策略,确保持续改进的有效性。
优秀经验总结分享
人工气道建立后,上呼吸道对吸入气 体的加湿加温功能丧失,需进行气道 湿化以保持呼吸道黏膜湿润,维持气 道通畅。
湿化方法
湿化效果评估
通过观察患者痰液的性状、颜色、量 以及听诊肺部啰音等指标,评估气道 湿化的效果,及时调整湿化方案。
可采用蒸汽湿化、雾化湿化、气道内 滴药等多种方法进行气道湿化,根据 患者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方法。
05
质量控制与评价体系构建
护理质量指标设定
人工气道护理操作规范性指标
包括操作前准备、操作流程、操作后处理等环节的具体指标,确保每一步操作都符合规范 。
患者舒适度与满意度指标
关注患者在人工气道护理过程中的感受,以及护理后患者的满意度,体现以患者为中心的 服务理念。
并发症预防与处理指标
针对人工气道可能出现的并发症,设定相应的预防和处理指标,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人工气道的护理ppt课件
![人工气道的护理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722fc0b99f3143323968011ca300a6c30c22f1ff.png)
不断提升专业技能水平
持续开展人工气道护理相关培训和学术交流活动,提高 护理人员的理论水平和实践能力。
建立完善的护理质量评价体系和激励机制,激发护理人 员的工作热情和创新能力。
鼓励护理人员积极参与科研项目和临床实践,不断探索 和创新人工气道护理的新方法、新技术。
加强与国内外先进医疗机构和学术组织的合作与交流, 引进和借鉴先进的护理理念和技术。
操作前准备及注意事项
操作前准备 评估患者病情及合作程度,解释人工气道的目的和配合方法。
准备必要的器械和物品,如喉镜、气管导管、牙垫、固定带、吸引器等。
操作前准备及注意事项
检查患者口腔及鼻腔情况,如有分泌物或异物应及时清理。
操作前准备及注意事项
注意事项 选择合适的气管导管型号,避免过大或过小导致并发症。
包括准备工作、切开气管、插入气管 套管等。
操作中并发症预防与处理
并发症类型
包括出血、气胸、纵隔气 肿、感染等。
预防措施
严格掌握适应症和禁忌症 ,熟练操作技巧,保持无 菌操作等。
处理方 闭式引流、抗感染治疗等 。
03
人工气道日常管理与维护
固定与保持通畅措施
的排出。
温化
对吸入气体进行适当加温,避免冷 空气对气道黏膜的刺激,提高患者 的舒适度。
吸痰操作
掌握正确的吸痰时机和方法,使用 合适的吸痰管,将痰液及时吸出, 保持气道通畅。
定期检查与更换时机
定期检查
定期对人工气道进行检查,评估其固定情况、通畅程度以及有无并发症的发生。
更换时机
根据人工气道的材质、使用时间和患者具体情况,及时更换人工气道,避免因长 时间使用导致感染或其他并发症的发生。同时,在更换过程中要注意无菌操作, 确保患者的安全。
人工气道的护理ppt课件
![人工气道的护理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acda17efb14e852458fb5746.png)
气囊充气及压力监测
手指捏感法 固定注气法 血压计床旁测定 专用测气囊压力装置 电子气囊测压装置
气囊的压力一定要保持在
2.45KPa(25cmH2O)以下,即
低于正常的毛细血管灌注压。
人工气道的护理
气管插管的护理 气管切开的护理 气囊的护理
气道的湿化
分泌物吸引
气道湿化的作用
保持呼吸道通畅和预防肺部感染
人工气道的护理
气管插管的护理
气管切开的护理 气囊的护理 气道的湿化 分泌物吸引
经口插管与经鼻插管优缺点的比较
经口插管
经鼻插管
优点①易于插入,适于急救 ①易于耐受,留置时间较长
②管腔大,易于吸痰 ②易于固定
③便于口腔护理,患者可经
口进食
缺点①容易移位、脱出
①管腔小,吸痰不方便
②不宜长期使用
防止并发症 口腔压伤
口腔卫生的保持 病人的体位
人工气道的分类
上呼吸道人工气道 下呼吸道人工气道
口咽气道 鼻咽气道 经口气管插管 经鼻气管插管 气管切开
口和鼻通气道 口,鼻咽通气道可辅助建立人工
气道,放置口咽通气道应注意给药抑制气道反 射或用压舌板压舌,避免咳嗽或喉痉挛。成人 口咽通气道有大(100mm),中(90mm),小(80mm)三 种型号。鼻咽通气道的长度可按从鼻孔到耳孔 的距离来估计,大约比口咽通气道长2-4cm。放 置鼻咽通气道应注意润滑鼻部并沿鼻腔底部进 入,石蜡油润滑,去氧肾上腺素滴鼻收缩血管, 利多卡因表面麻醉等措施有助于防止鼻出血和 避免并发症。抗凝治疗,腺体肥大的儿童,颅 底骨折的患者不宜使用。
人工气道的护理
气管插管的护理 气管切开的护理
气囊的护理
气道的湿化 分泌物吸引
人工气道护理课件
![人工气道护理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d12f990d68eae009581b6bd97f1922791688be3f.png)
详细描述
由于人工气道的存在,患者的生活质量受到限制,如语言交流障碍、日常活动不便等。护 士应关注患者的心理需求,提供心理支持,同时协助患者进行日常活动和语言交流训练。
解决方案
对患者进行心理疏导、语言训练、生活技能训练等,以帮助患者适应人工气道的生活,提 高生活质量。同时,加强患者及其家属的教育和培训,提高他们对人工气道的认识和管理 能力。
确保患者呼吸道通畅,防止窒息 和呼吸困难,保障患者的生命安全。
人工气道的应用场景
01
02
03
呼吸道梗阻
如喉部肿瘤、喉痉挛等引 起的呼吸道梗阻,需要建 立人工气道以保持呼吸通 畅。
呼吸衰竭
对于呼吸衰竭的患者,人 工气道可以协助机械通气, 改善氧合和通气功能。
神经肌肉疾病
如重症肌无力、格林-巴利 综合征等疾病,导致呼吸 肌无力,需要人工气道支 持。
鼓励患者积极配合治疗和护理, 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提供心理疏导
对于情绪不稳定的患者,给予 适当的心理疏导和支持。
人工气道患者的康复训练
呼吸功能训练
语言康复训练
指导患者进行深呼吸、有效咳嗽等呼吸功 能训练,以增强肺功能。
对于因人工气道影响语言交流的患者,进 行语言康复训练,恢复其语言表达能力。
吞咽功能训练
密切观察患者的呼吸频率、深度和音调,以 及是否有呼吸困难的症状。
口腔护理
保持患者口腔清洁,预防口腔感染。
人工气道患者的心理护理
建立信任关系
与患者建立良好的沟通,了解 其需求和担忧,给予关心和支持。
解释病情和治疗方法
向患者及其家属解释人工气道 的必要性、使用方法和注意事 项,以减轻焦虑和恐惧。
鼓励积极配合
REPORTING
由于人工气道的存在,患者的生活质量受到限制,如语言交流障碍、日常活动不便等。护 士应关注患者的心理需求,提供心理支持,同时协助患者进行日常活动和语言交流训练。
解决方案
对患者进行心理疏导、语言训练、生活技能训练等,以帮助患者适应人工气道的生活,提 高生活质量。同时,加强患者及其家属的教育和培训,提高他们对人工气道的认识和管理 能力。
确保患者呼吸道通畅,防止窒息 和呼吸困难,保障患者的生命安全。
人工气道的应用场景
01
02
03
呼吸道梗阻
如喉部肿瘤、喉痉挛等引 起的呼吸道梗阻,需要建 立人工气道以保持呼吸通 畅。
呼吸衰竭
对于呼吸衰竭的患者,人 工气道可以协助机械通气, 改善氧合和通气功能。
神经肌肉疾病
如重症肌无力、格林-巴利 综合征等疾病,导致呼吸 肌无力,需要人工气道支 持。
鼓励患者积极配合治疗和护理, 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提供心理疏导
对于情绪不稳定的患者,给予 适当的心理疏导和支持。
人工气道患者的康复训练
呼吸功能训练
语言康复训练
指导患者进行深呼吸、有效咳嗽等呼吸功 能训练,以增强肺功能。
对于因人工气道影响语言交流的患者,进 行语言康复训练,恢复其语言表达能力。
吞咽功能训练
密切观察患者的呼吸频率、深度和音调,以 及是否有呼吸困难的症状。
口腔护理
保持患者口腔清洁,预防口腔感染。
人工气道患者的心理护理
建立信任关系
与患者建立良好的沟通,了解 其需求和担忧,给予关心和支持。
解释病情和治疗方法
向患者及其家属解释人工气道 的必要性、使用方法和注意事 项,以减轻焦虑和恐惧。
鼓励积极配合
REPORTING
人工气道集束化护理
![人工气道集束化护理](https://img.taocdn.com/s3/m/322de2b0aff8941ea76e58fafab069dc50224725.png)
无菌操作
定期清洗和消毒
在吸引过程中应遵循无菌操作原则,避免 交叉感染。
定期对吸引系统进行清洗和消毒,确保系统 清洁无菌。
并发症预防与处理措施
感染预防
加强患者口腔护理,定期更换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套管 ,保持气道通畅,减少感染风险。
气道狭窄预防与处理
定期评估患者气道情况,及时处理狭窄情况,如使用球 囊扩张等。
建立持续质量改进机制,不断 完善和优化集束化护理措施。
效果评价指标
人工气道相关并发症发生率
统计并分析实施集束化护理前后人工气道相关并发症的发生率。
患者舒适度和满意度
通过问卷调查等方式评估患者的舒适度和满意度。
护理质量评分
采用护理质量评分表等工具对护理质量进行量化评价。
医护人员对集束化护理的认知和执行情况
进行报告。
加强对耐药菌感染患者的治疗和 护理,防止耐药菌的传播和扩散。
05 营养支持与康复锻炼指导
营养需求评估及补充方案制定
营养状况评估
通过人体测量、生化指标等手段,全 面了解患者的营养状况。
个性化营养补充方案
根据患者的营养需求和饮食偏好,制 定个性化的营养补充方案,包括口服 营养补充剂、肠内营养等。
04
进食训练
根据患者的吞咽功能恢复情况, 逐步进行进食训练,包括食物的 性状、一口量、进食速度等。
康复锻炼计划制定和执行
制定康复锻炼计划
01
根据患者的病情和身体状况,制定个性化的康复锻炼计划,包
括锻炼方式、频率、强度和时间等。
执行康复锻炼计划
02
指导患者按照康复锻炼计划进行锻炼,确保锻炼的安全和有效
05
确认人工气道位置正确后,固定好导管或 套管,连接呼吸机进行通气支持。
人工气道集束化课件护理查房
![人工气道集束化课件护理查房](https://img.taocdn.com/s3/m/e6b18056001ca300a6c30c22590102020740f293.png)
01
02
03
04
记录格式:采用统一规范的格式,便于阅读和查找
记录时间:及时记录,确保信息的准确性和完整性
记录方法:采用文字、图表、照片等多种形式,提高记录的直观性和准确性
谢谢
DESIGN WORKS KEEP
调整参数设置:根据患者病情和需求,调整呼吸频率、潮气量等参数
保持呼吸道通畅:定期吸痰,防止气道阻塞
监测患者情况:密切观察患者生命体征,及时发现并处理异常情况
定期维护保养:定期清洁消毒呼吸机,确保设备正常运行
培训与指导:对护理人员进行呼吸机使用培训,提高护理质量
3
2
1
4
5
6
护理记录技巧
记录内容:患者基本信息、病情变化、护理措施、效果评价等
202X
人工气道集束化课件护理查房
演讲人
目录
病因和发病机制
01
临床表现
02
辅助检查和处理要点
03
常见护理注意事项
04
常见护理措施
05
常见护理技巧
06
1
病因和发病机制
单击此处输入你的正文,文字是您思想的提炼,为了最终演示发布的良好效果,请尽量言简意赅的阐述观点.
病因分类
01
机械性因素:如气管插管、气管切开等
正确操作插管:在患者麻醉状态下,将插管从口腔或鼻腔插入气管,确保插管位置正确
保持气道通畅:定期检查插管是否通畅,如有堵塞应及时处理
拔管技巧:在患者病情稳定、呼吸功能恢复后,按照拔管指征和操作流程进行拔管,防止拔管后气道损伤和呼吸困难。
01
02
03
04
05
06
呼吸机使用技巧
正确安装呼吸机:确保各部件连接正确,避免漏气
02
03
04
记录格式:采用统一规范的格式,便于阅读和查找
记录时间:及时记录,确保信息的准确性和完整性
记录方法:采用文字、图表、照片等多种形式,提高记录的直观性和准确性
谢谢
DESIGN WORKS KEEP
调整参数设置:根据患者病情和需求,调整呼吸频率、潮气量等参数
保持呼吸道通畅:定期吸痰,防止气道阻塞
监测患者情况:密切观察患者生命体征,及时发现并处理异常情况
定期维护保养:定期清洁消毒呼吸机,确保设备正常运行
培训与指导:对护理人员进行呼吸机使用培训,提高护理质量
3
2
1
4
5
6
护理记录技巧
记录内容:患者基本信息、病情变化、护理措施、效果评价等
202X
人工气道集束化课件护理查房
演讲人
目录
病因和发病机制
01
临床表现
02
辅助检查和处理要点
03
常见护理注意事项
04
常见护理措施
05
常见护理技巧
06
1
病因和发病机制
单击此处输入你的正文,文字是您思想的提炼,为了最终演示发布的良好效果,请尽量言简意赅的阐述观点.
病因分类
01
机械性因素:如气管插管、气管切开等
正确操作插管:在患者麻醉状态下,将插管从口腔或鼻腔插入气管,确保插管位置正确
保持气道通畅:定期检查插管是否通畅,如有堵塞应及时处理
拔管技巧:在患者病情稳定、呼吸功能恢复后,按照拔管指征和操作流程进行拔管,防止拔管后气道损伤和呼吸困难。
01
02
03
04
05
06
呼吸机使用技巧
正确安装呼吸机:确保各部件连接正确,避免漏气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根据痰液黏稠度决定滴速和湿化量,湿化液总
量为200-300mL/d -
31
3、人工鼻
人工鼻又称温- 湿交换
过滤器,是由数层吸水材
料及亲水化合物制成的细
孔网纱结构的过滤装置。
它模拟人体解剖湿化系统的机制,
将呼出气体中的热和水汽收集并保留
下来,吸气时气体经过人工鼻,以温
热、湿化的状态带入气道内,保证气
集束化护理在重症监护室 人工气道维护中的应用
河北大学附属医院 神经内科重症监护室
刘海燕
-
1
概念一:人工气道
人工气道是指将导管 经上呼吸道置入气管 或直接置入气管所建 立的气体通道。
-
2
-
3
-
4
-
5
-
6
概念二:集束化护理
集束化护理是指运用循证护理 将目前已证实有效的一组护理干预 措施集合在一起,使病人在住院期 间得到最好护理的方法。
高容低压气囊
(large volume low pressure cuff)
-
15
-
16
2、理想的气囊压力
理想的气囊压力(25cmH2O左右) 阻断漏气 防止压迫性损伤
2006年机械通气临床应用指南指出高容低压气囊压力在25~30cmH2O时既可
有效封闭气道,又不高于气管黏膜毛细血管灌注压,可预防气道黏膜缺血性
-
30
输液管滴入法:与静脉输液大致相同,气管插 管患者置入长度约15-18cm,气管切开患者置入 长度约5-8cm,并用胶布将其固定,以0.2-0.4 ml /min的速度持续滴入湿化液
微量泵推注法:痰量少且稀薄的患者,速度可 调至4-8 ml/h;对于痰量多且稠的患者速度为 8-20 ml/h
压力过低:
误吸,引起吸入性肺炎
✓气囊压力<20cmH2O时,呼吸机相 关性肺炎(VAP)发生率显著增高
气道漏气, 潮气量损失
-
21
时机:
4、气囊监测的时机 与方法
常规至少每四小时测量并校正一次
进食前监测气囊压力
方法:
手捏气囊感觉法
最小闭合技术
气囊压力表(科学- )
22
气囊监测注意事项
定时监测气囊压力 气囊充气要缓慢 对于低血压或休克病人则应该相应减少
气囊压力,保证局部组织血供 病人咳嗽时、气道痉挛时不要测压 反复吸痰后应测压
-
23
内容3:人工气道湿化
痰液稀薄吸不净
怎么办?
痰液粘稠吸不出
-
24
人工气道湿化的目的
保持呼吸道的湿度和温度 稀释呼吸道分泌物,易于吸引
-
25
加热湿化器
湿
化
雾化吸入Βιβλιοθήκη 方 法气道内滴入人工鼻
-
26
1、加热湿化 器
温度设置 32-37℃
气管食管瘘
(tracheoesophageal
fistula,TEF)的表现: ✓ 进食呛咳 ✓ 剧烈胸痛 ✓ 呼吸困难 ✓ 肺部感染 ✓ 吸痰吸出鼻饲样物质
-
气管后壁的膜性 结构缺少前侧壁 软骨结构的支撑 ,压迫后易出现 黏膜损伤,发生 人工气道最严重 的并发症——气 管食管瘘
20
3、气囊压力过高或过低的并发症
(以维持支气管纤毛运动的最佳状态)
相对湿度 95%-100% 湿化液 无菌蒸馏水或无菌注射用水
湿化量 24小时不少于250ml
-
27
使用加热湿化器的注意事项
患者吸入气体温度 不能超过40度 湿化罐内及时加水,加至湿 化罐上标刻线上下
-
28
2、气管内滴入
方 法:适时滴入、持续气道滴入
湿化液:0.45%氯化钠 、2%碳酸氢钠
病人 安静,呼吸道通畅 呼吸困难,紫绀加重
湿化 过度
过分 稀薄
频繁 吸引
-
痰鸣音增加,紫绀加重
34
注意事项
保证呼吸机湿化装置温度在合适范围内;
及时倾倒管道内积水;
定期更换人工鼻,若被痰液污染随时更换; 气道分泌物多且粘稠、脱水、低温或肺部疾 病引起的分泌物潴留患者应慎用人工鼻;
不建议常规使用气道内滴注湿化液;
道获得有效、适当的湿化
-
32
人工鼻更换
国内的大多数文献建议应24 h及时更换
国外文献报道,人工鼻24 h 与每周更换在
湿化效果、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发生率、痰
痂发生率、通气时间、ICU住院时间等方面
无差异
-
33
人工气道湿化的标准
湿化 效果 湿化 满意
湿化 不足
分泌物 稀薄 粘稠
吸引管
顺利 通过 吸引 困难
-
7
包括哪些内容?
人工气道固定
气囊管理
气道湿化
分泌物吸引
预防肺内感染
预防非计划性拔管
-
8
内容1:人工气道气道固定
经口气管插管的固定 常用方法:胶布固定法
-
9
固定方法
二人操作,先从门齿测量插管外露
长度并做标记
先将插管与牙垫固定一起
两条1.5cm宽约30cm长的胶布分别交
叉固定在患者面颊部(皮肤保护膜)
-
10
!注意事项
操作前测量气囊压力
操作前后检查导管深度和外露长度
躁动者给予适当约束或应用镇静剂
更换固定部位,避免局部皮肤损伤,采 取皮肤保护措施
调整呼吸机管路的长度和位置,保持头
颈部与气管导管活动- 的一致性
11
特别提醒
!评估插管深度、记录 !胶布浸湿情况存在 !口腔护理、更换固定时2人操作(防止 套管脱出)
时 机:在吸痰前抽吸2—5ml液体,
于病人吸气时注入气道
-
29
2%碳酸氢钠pH为8.0,渗透压相当于3.2% NaCl溶液,为高渗液,高渗液可增加气道 内水分,从而稀释痰液,同时对水肿的气 道壁亦有一定的脱水收敛作用。碳酸氢钠 为碱式盐,有侵蚀作用,可软化溶解痰痂
1.25%碳酸氢钠具有皂化功能
-
35
内容4:分泌物吸引
吸痰的意义
*清除大气道分泌物,防止分泌物坠积
*保持呼吸道通畅,减少小气道阻力
*防止分泌物干结、脱落而阻塞气道
*留取痰标本,有利于痰液性质的观察
和细菌培养的准确性
-
12
内容2:气囊管理
人工气道气囊的作用?
气
理想的气囊压力及影响因素?
囊
管
气囊压力过高过低引起的并发症?
理
气囊压力监测时机及方法?
-
13
1、气囊的作用
密闭固定气道 保证潮气量的供给 防止口腔和胃内容物的误吸
-
14
低容高压气囊
(high pressure low volume cuffs)
损伤和气管食管瘘,以及拔管后气管狭窄等并发症
气囊压力应<25cmH2O或保持在18.4-22.1cmH2O才能将气管黏膜的压力性损
伤减小到最低范围
-
17
3、气囊压力过高或过低的并发症
压力过高并发症:
气管粘膜缺血性损伤甚至坏死 气管狭窄、穿孔,发生气管食管瘘
-
18
-
正常气管粘膜
气管粘膜溃疡 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