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必修三第五单元精练

合集下载

高中历史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三第五单元战争与文化交锋(单元测试)

高中历史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三第五单元战争与文化交锋(单元测试)

第五单元战争与文化交锋(单元测试)1.横跨欧亚大陆的道路在中断了约一千年之后变得安全了,欧洲人于是又能由此进入亚洲和远东了。

此时有大批被称为“色目人”的移民自西向东,进入中国中原地区。

这些现象出现的客观原因是()A.拿破仑战争B.亚历山大东征C.蒙古的西征D.新航路的开辟2.亚历山大在征服埃及后,不顾路途艰险,跋涉到埃及西部沙漠中的绿洲,拜谒埃及传统信仰,并为当地的守护神建庙;在征服巴比伦后,下令重建被波斯人毁掉的神庙,并亲自祭祀巴比伦城的守护神。

亚历山大意在()A.传播古希腊文化B.消弭埃及与巴比伦之间的矛盾C.培育臣民的认同感D.恢复当地的神权政治形态3.在美洲奴隶较多的地区,非洲语言、印第安语和欧洲语言融合成了克里奥尔语。

到了18世纪,美国的南部占人口总数3/4的黑人都用此进行交流。

这一现象反映了()A.非洲语言在发展中消亡B.美洲多元化文明的形成C.美洲地区经济发展加速D.殖民扩张带来文化融合4.拿破仑所“吕犯”的人民先是因“自由、平等、博爱”的口号而觉醒并充满激情,然后又在其导师背叛自己的原则时转而反对其导师。

这说明拿破仑对外战争()A.促进了民众政治上觉醒B.推翻了各国的君主专制统治C.始终遭到各地人民反对D.受到各国的强烈支持和拥护5.“在当代革命中,东方各民族为了不再仅仅充当别国发财的对象而参与决定世界命运的时期到来了。

”这句话反映了第一次世界大战带来的影响是()A.欧洲出现了无产阶级革命运动B.东方民族解放运动出现了新高潮C.建立了新的国际体系D.俄国爆发了十月革命6.法国驻印度支那总督于1926年写道:“这场把欧洲浸润在血泊中的战争已经…唤醒了远离我们的土地上人民的独立意识…过去几年里,一切都变了。

不论是人还是思想,就连亚洲本身都变了。

”据此可知,第一次世界大战()A.推动了民族独立意识的觉醒B.使民族自决原则被广泛接受C.促进了亚洲的思想解放运动D.导致反战和平运动普遍兴起7.漫画《第三等级的崛起》以正在被拆除的巴士底狱为背景,描绘了被压迫的第三等级正试图砸断锁链并拿起武器,旁边的教士和贵族却无比震惊和畏惧。

统编版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三第五单元战争与文化交锋 课时练习题 第11,12,13课 含解析

统编版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三第五单元战争与文化交锋 课时练习题 第11,12,13课 含解析

第五单元战争与文化交锋11 古代战争与地域文化的演变.................................................................................... - 1 -12 近代战争与西方文化的扩张.................................................................................... - 6 -13 现代战争与不同文化的碰撞和交流...................................................................... - 11 -11 古代战争与地域文化的演变(建议用时:40分钟)1.亚历山大东征开启了东西方文化大规模交融的新时代。

这说明()A.人类文明发展的动力来源于战争B.和平往来促进了文明的交融C.暴力冲突导致了文明的衰落D.暴力冲突客观上促进了文明的传播与发展D[马其顿国王亚历山大进行十年征战,建立一个地跨欧亚非三洲的空前庞大的帝国,亚历山大东征具有侵略性质,给东方人民带来了灾难,但也促进了东西方文化的交流,故选D项。

]2.公元前4世纪,他开始东征,建立起地跨欧、亚、非三洲的大帝国。

人们对他评价不一:“伟大的军事家”“英明的领袖”“贪婪的侵略者”“文化的爱好者”等。

“他”是()A.汉谟拉比B.大流士C.修昔底德D.亚历山大D[由时间“公元前4世纪”和东征“建立起地跨欧、亚、非三洲的大帝国”可知,“他”是亚历山大。

]3.据记载,东征之时,亚历山大就抱有一种把“已知人类居住世界”联合为一体,建立大同社会的愿望。

他不仅随军带有专家学者,而且还资助他们进行科学研究工作,亚历山大的所作所为()A.使亚历山大帝国长治久安B.世界开始从分散联合为一体C.开始打破区域文明的界限D.为东西方文明交流创造条件D[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亚历山大东征具有侵略性质,给东方人民带来巨大灾难,也掠夺了东方世界的无数财富。

高中历史必修三第五单元精练(带答案)

高中历史必修三第五单元精练(带答案)

必修三第五单元测试出题人:景秀敏审题人:侯宝玲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计60分)1.某思想家在20世纪初大声疾呼:“吾宁忍过去国粹之消亡,而不忍现在及将来之民族,不适世界之生存而归削灭也。

……其不能善变而与之俱进者,将见其不适环境之争存,而退归天然淘汰已耳!”从中可见,该思想家主张A.打破保守观念,为新文化营造空间 B.剔除传统糟粕,重建儒家信仰C.宣扬改革理念,为康梁变法造声势 D.遵循进化理论,任凭自然选择2.对中西学的态度是区分近代中国不同政治派别的依据之一。

下列言论属于维新派的是A.“中学为内学,西学为外学;中学治身心,西学应世事”B.“吾国固有之文明,正足以救西洋文明之弊,济西洋文明之穷者”C.“中学有中学之体用,西学有西学之体用,分之则并立,合之则两亡”D.“近代欧洲之所以优越他族者,科学之兴,其功不在人权说下,若舟车之有两轮也”3.“君为主,则必尧舜之君在上,而后可久安长治;民为主,则法制多纷更,心志难专一。

究其极,不为流弊。

惟君民共治,上下相通,民隐得以上达,君惠亦得以下逮”。

根据材料和所学,判断这段文字的作者是()A.魏源 B.王韬 C.宋教仁D.胡适4.19世纪中期,许多与西学相关的“日本新词”来自中国,而在20世纪初年,大量与西学相关的“日本新词”,如劳动、方针、政策、理论等迅速传入中国。

出现这一变化的决定性因素是()A.中国留学日本人数增多B.中国在甲午战争中战败C.日本明治维新成效显著D.日本先于中国接触西学5.迄今所知,在中国出版的书刊中,最早介绍马克思的是1899年上海广学会编译的《大同学》,其中称:“其以百工领袖著名者,英人马克思也。

”由此可见①新兴的中国工人阶级找到了自己的领袖②当时介绍到中国的马克思身份是“工人领袖”③19世纪末马克思主义开始在中国传播④当时的介绍者连马克思是哪国人都没有搞清楚A.①③ B.②④ C.①②③ D.②③④6.诗人徐志摩(1896-1931)说:“在24岁以前,我对于诗的兴味,远不如我对于相对论或民约论(社会契约论)的兴味”这段经历可以作为个案反映:A.当时“文学革命”的影响还不大B.新青年追求“德先生”和“赛先生”C.当时的青年知识分子并不重理轻文D.新文化运动对传统文化的批判有一定的片面性7.近代有学者呼吁,青年人应该摆脱是非荣辱听命他人的奴隶地位,脱离无常识之思、无理由之信仰的蒙昧时代。

新教材高中历史第5单元现代战争与不同文化的碰撞和交流课后提升训练部编版选择性必修3(含答案)

新教材高中历史第5单元现代战争与不同文化的碰撞和交流课后提升训练部编版选择性必修3(含答案)

新教材高中历史部编版选择性必修3:第13课现代战争与不同文化的碰撞和交流课后·提升训练基础巩固一、选择题1.第一次世界大战后,亚洲的民族民主运动高涨,出现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A.第一次世界大战削弱了帝国主义的势力B.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C.共产党成为各国运动的领导者D.亚洲殖民体系的崩溃答案:A解析:第一次世界大战极大地削弱了帝国主义的势力,这是亚洲民族民主运动得以深入发展的主要原因,故选A项。

十月革命的胜利鼓舞了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的解放斗争,但不是亚洲民族民主运动高涨的主要原因,排除B项。

共产党的领导只是出现在部分国家,亚洲殖民体系当时还没有崩溃,故C、D两项均错误。

2.近代以来帝国主义的民族压迫和被压迫民族的民族解放,构成了一幅波澜壮阔的画卷。

以下关于民族主义的言论按时间排序正确的是( )①“埃及是埃及人的埃及”②“非洲是非洲人的非洲”③“非暴力不合作”④“美洲是美洲人的美洲”A.③④①②B.④①②③C.④②③①D.③④②①答案:B解析:①埃及在反对英国的侵略中,1879年,出现了非洲第一个政党——祖国党,提出“埃及是埃及人的埃及”的口号,以此唤起埃及人民的民族意识;②“非洲是非洲人的非洲”提出于1900年;③“非暴力不合作”提出于20世纪20—40年代的非暴力不合作运动中;④“美洲是美洲人的美洲”是1823年美国总统门罗提出的。

因此正确排列顺序为④①②③,B项正确。

3.史学家金冲及指出:“五四运动后的一个重要变化是,马克思主义、科学社会主义开始成为中国先进思想界的主流。

”在这个意义上,可以把五四运动称为( )A.群众性反帝反封建的爱国运动B.国人抗议不平等条约的斗争C.工人阶级反抗北洋军阀的尝试D.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答案:D解析: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之“新”体现在新的革命力量、革命文化、革命斗争,工人阶级作为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五四运动为此创造了条件,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故选D项。

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第3册 第五单元 单元复习提升

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第3册 第五单元 单元复习提升

单元复习提升易混易错练易错点1 不能辩证地看待古代战争及其影响1.(北京大兴第三中学高一期末,)“终于出现了这样的时代:世界上同时存在着两个强有力的大国,它们不仅能够制服蛮族入侵,而且还能把自己帝国的和平国界向外推进。

”材料中的“两个强有力的大国”,一个是汉朝时期的中国,另一个是( )A.亚历山大帝国B.罗马帝国C.西罗马帝国D.法兰克王国2.(辽宁沈阳铁路实验中学高一期中,)“商业联结和文化联结不是互不关联的或者说,不是相互独立的。

希腊文化传播到整个东方,主要是靠追随亚历山大军队东进的希腊商人。

同样,印度佛教传布中国的过程也可以沿着举世闻名的丝绸之路了解到。

”这表明促进东西方文明交融的两种方式是( )A.商品贸易和文化交流B.商业联结和文化联结C.暴力冲突与和平交流D.希腊商人和亚历山大军队易错点2 对拿破仑战争既冲击欧洲封建贵族政权又压迫被征服地区的双重影响理解不清3.(浙江诸暨中学高二月考,)1812年,拿破仑亲率大军进攻俄国,给时年13岁的普希金留下了惨痛的回忆。

在短暂的38年人生岁月中,普希金多次撰写诗歌评价拿破仑,但前后态度截然不同。

起初以贬低为主,如《皇村回忆》中称之为“人间灾星”,中期特别是拿破仑离世时转变为赞誉,末期普希金的态度偏于中立客观,称他为“奇异的过客”。

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 )A.拿破仑后期战争带有明显的侵略性质,势必引起他国人民的反感B.拿破仑战争中所宣扬的启蒙思想惠及欧洲,推动了浪漫主义思潮C.各民族文化之间的融合交流和与时俱进,促成了普希金对拿破仑态度的缓和D.拿破仑动摇欧洲封建统治秩序的行为与普希金反对沙皇专制产生了共鸣4.(浙江宁波咸祥中学高二期中,)“他在德国是革命的代表,是革命原理的传播者,是旧的封建社会的摧毁人。

”恩格斯作出这样的评价,是因为拿破仑( )A.发动雾月政变,开启了拿破仑时代B.加冕称帝,建立法兰西第一帝国C.推行《拿破仑法典》,动摇了欧洲封建秩序D.击退了反法联军的多次进攻易错点3 忽略被殖民地区人民在近代化过程中的主动探索5.(吉林洮南第十中学高考模拟,)鸦片战争后,魏源积极主张清政府进行改革,强调:“天下无数百年不弊之法,无穷极不变之法,无不除弊而能兴利之法,无不易简而能变通之法。

高二历史必修三第五单元练习(选修)

高二历史必修三第五单元练习(选修)

高二历史必修三第五单元练习(选修)1.鸦片战争时期,魏源编撰的《海国图志》是当时介绍西方历史地理最详实的专著。

该书在序言中阐述的主要思想是( )A.“师夷长技以制夷”B.中学为体,西学为用C.提倡民主与科学D.实业救国2.阅读以下当时人对某一著述的评论:评论一:“百年喜读樽前兆,万里惊看海外文”;评论二:“其书罗列甚远之国,指掌形势可谓奇书”;评论三:“欲制夷患,比筹夷情,尤为有用之书”。

据上述评论推断此书应该是A.《海国图志》B.《资政新篇》C.《天演论》 D.《变法通议》3.19世纪末的中国面临瓜分豆剖的危机,应当如何自救?当时先进的中国人对这一艰深的时代课题做出的最符合时代潮流的回答是( )A.“师夷长技以制夷” B.“中学为体,西学为用”C.“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 D.“师夷长技以自强”4.有人评价康有为的维新变法是“跪着造反”,对此理解正确的是①他敢于挑战传统思想②他向西方学习,寻求变革③他要求发展资本主义④他不敢与封建文化彻底决裂A.①②④B.①②③C.②③④D.①②③④5.梁启超在《戊戌政变记》中写到:“康有为以为望变法于朝廷,其事颇难。

然各国之革政,未有不从国民而起者;故欲倡之于下,以唤起国民之议论,振刷国民之精神,使厚蓄其力,以待他日之用。

”这说明A.康梁意识到启发民智的重要B.戊戌变法没有借鉴外国经验C.康梁认为变法不能依靠朝廷D.戊戌变法是发自民众的运动6.晚清某论著写道:“至于三纲五常,为中国之大教,足下谓西夷无之矣,然考之则不然。

东西律例,以法为宗。

今按法国律例,民律第三百七十一条云:“凡一切子女,无论其人何等年岁,须于其父母有恭敬孝顺之心……。

”第二百一十三条云:“凡为妇者,应为其夫者所管属。

”该材料主要反映了A.洋务派倡导中体西用B.维新派推崇儒家思想C.顽固派重申宋明理学 D.革命派主张法治社会7.“不识国民之原理,不通世界之大势,不知政治之本原……而仅摭拾泰西皮毛,……遂乃自足。

高中历史必修3第五单元练习题(一)

高中历史必修3第五单元练习题(一)

高中历史必修3第五单元练习题(一)第五单元答案:(一)第五单元(二)1、①答:康有为。

甲午中日战争后,帝国主义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民族危机空前严重。

要求实行维新变法,以挽救民族危亡,发展资本主义。

②答:把西方资本主义政治学说同传统的儒家思想相结合。

进步性:体现了要求救亡图存,发展资本主义的愿望。

局限性:反对顽固守旧思想,但不敢正面对抗,而是借用孔子名义,并企图把儒家思想与西方政治学说结合起来,反映了其阶级本质和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和妥协性。

2、(1)答:七大、十五大(2)答:历程:①1925冬至1927年春,毛泽东针对陈独秀的右倾错误,先后发表《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和《湖南农民运动考查报告》等文章,阐明无产阶级领导权思想、农民问题的重要地位和无产阶级领导农民斗争的极端重要性。

②大革命失败后,毛泽东率领秋收起义部队建立了第一个农村根据地--井冈山革命根据地。

在总结大革命失败教训和创建红色政权成功经验的基础上,毛泽东探索出了中国式的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全国的政权的革命道路。

③从遵义会议到抗日战争,毛泽东思想得到系统总结。

1940年1月,毛泽东发表《新民主主义论》,标志着马列主义同中国革命实践相结合的毛泽东思想的发展和成熟。

在《新民主主义论》中,毛泽东系统阐述了新民主主义的政治、经济、文化三大纲领,确立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即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革命。

评价:①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大地上生根发芽的结果,它以实事求是为基本原则,是马列主义与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典范。

②在毛泽东思想形成的过程中,毛泽东做出了主要贡献,党的其他领导人朱德、周恩来、刘少奇、任弼时等都为毛泽东思想的形成和发展做出了贡献。

3、答:毛泽东思想主要解决了“中国的社会性质是什么,中国革命的性质是什么,中国怎样进行革命”的问题,它是指导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行动指南;邓小平理论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如何建设社会主义”的历史课题,是指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理论武器;“三个代表”主要回答了21世纪“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党,如何建设党”的课题,是新的历史条件下加强党的建设的全面纲领,也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思想武器。

历史必修三 第五单元练习题.doc

历史必修三 第五单元练习题.doc

B.儒家思想是维护封建统治的理论基础D.儒家思想阻碍了中国资木主义的发展 正确的是A.儒家思想落后于资产阶级文化 C.袁世凯掀起复古尊孔的逆流下列关于前期新文化运动的叙第五单元练习题1.“夫不可变者,伦纪也,非法制也;圣道也,非器械也;心术也,非工艺也。

”与这一材料相符的观点是A.西学东渐B.东学西传C.中体西用D.西体中用2.李鸿章说:“自秦政变法而败亡,后世人君遂以守法为心传。

自商轶、王安石变法而伏诛,后世 人臣遂以守法取容悦。

今后各国一变再变而蒸蒸I 1±,独中土以守法为兢兢,即败亡灭绝而不悔。

” 该段话表明李鸿章A.反对改变中国旧传统B.主张变革落后的传统C.建议大臣要逢迎君主D.鄙视西方的革新活动3.早期维新思想同鸦片战争后萌发的“新思想”相比,其主要不同点是A.学习外国先进的生产技术 B.学习外国先进的军事技术C.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D.借鉴外国经验探索救国之路4.“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含义,包括①不改变中国的固有制度和纲常名教②采用西方近代科学技术才能“求强” “求富”③学习西方先进的政治制度来维护清王朝的统治 ④用西方资产阶级 的思想学说来挽救清政府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5.“中体西用”思想对中国历史发展的推动作用表现在①指导了洋务运动的开展 ②为维新变法思 想的传播创造了良好的舆论环境 ③继承并发展了“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思想 ④为西学的进一步 传播创造了条件A.①②③④B.①③④C.①②④D.②③④6.康有为、梁启超、严复的共同点是A.借助孔子托古改制 B.宣传西方政治学说 C.猛烈抨击纲常礼教 D.系统介绍西方文化7.“他们战战兢兢地请出亡灵来,借用他们的名字、口号和衣服,以便穿着这种久受崇敬的服装, 用这种借来的语言,演出历史的新场面。

”马克思的这个观点适用于A.洪秀全的“拜上帝教” B.康有为的维新变法思想 C.中体西用思想 D.民主科学思想 &著名历史学家陈旭麓说,洋务派同维新派的真正差异不过在于:前者只布新而不除I 口,后者布新 同时除旧。

历史必修三第五单元测试题

历史必修三第五单元测试题

第五单元测试题一、选择题1.(2018·江西红色七校高三第一次联考·12)周英杰在《<海国图志>的孤寂与荣光》中有这样的统计:当时国内有士绅百万余人,有能力读此书的也多达三百多万人,然而却很少有人认真地阅读和领会书中的深刻内涵。

相反,许多守旧的朝廷官吏的骂声却扑面而来,更有甚者主张将《海国图志》付之一炬,在他们眼中这无疑成了一本大逆不道的书籍。

出现这种状况的主要原因是()A.作者提出的主张不切合实际B.封建顽固势力异常强大C.落后的制度带来思想的闭塞D.锁国政策对思想的影响2.(2017·河南豫北名校联盟高三精英对抗赛·30)上海师范大学教授萧功秦指出,中国人中的世俗理性的最初觉醒,并不是人权与自由的启蒙意识,而是这种为民族生存而激发的以务实地摆脱危机为目标的避害趋利意识。

“世俗理性的最初觉醒”是指()A.明末清初的“工商皆本”意识B.魏源的“师夷长技以制夷”思想C.洋务运动的“中体西用”主张D.新文化运动的“民主与科学”思想3.(2018·衡水金卷高三全国大联考·10)19世纪七八十年代,总理衙门大臣文祥、两广总督张树声都在奏议中言及过西方政体。

前者说:“中国天泽分严,外国上议院、下议院之设,势有难行,而义可采取。

”后者说:“中国遗其体而求其用,……就令铁舰成行,铁路四达,果足恃欤?”这反映出当时()A.部分官员实现了从洋务派到维新派的转变 B.对西学的探索由格致之学而进入哲理学说C.“中体西用”的内在矛盾推动了观念嬗变 D.洋务派坚持改器物不改制度受到广泛批判4.(2017·湖北黄冈高三9月质检·10)1896年,李鸿章在英国旁听了议员们的辩论,觉得那简直是一窝蜂似的吵架,“无甚可观”;对记者关于“美国资本在中国投资出路”的问题,李鸿章的回答是:清国政府欢迎任何资本到我国投资……但这些企业的自主权应掌握在清国政府手中。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三第五单元第14课从“师夷长技”到维新变法练习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三第五单元第14课从“师夷长技”到维新变法练习

第 14 课从“师夷长技”到维新变法一、选择题1. 1821~ 1850 年,清代史籍著述出现重要变化:由校勘古籍转向研究本朝掌故,追求经世之道;随着边患加剧,着意边疆地理研究;陪同西方殖民者东来,重视研究外国史地,译介西方书刊。

这种变化主要反响了人们()A.关注社会现实及世界形势B.改变了传统治史方法C.转向对本朝边疆史地研究D.挣脱了文字狱的枷锁【答案】 A2.在中国历史上,人们习惯以“夷”称号西方国家。

可是,徐继畬《瀛寰志略》( 1848 年)对西方各国的称号是“外国” “英吉利”“葡萄牙”等,很少称“夷” 。

同治初年,清廷下旨不再以“夷”称号西方各国。

这反响了()A.中国半殖民地社会形成B.天朝看法已被摒弃C.清代政府接受国际常例D.洋务运动成为共识【答案】 C3.清末举行的一次科举特科考试,论题为“《大戴礼》(即汉代戴德所编写整理的《礼记》)‘保,保其身体;傅,傅其德义;师,导之教训’与近世各国学校体育、德育、智育同义论”,要求论证中国传统教育与西方教育同义。

这反响了()A.近代教育系统已经确立B.中体西用治国理念的推行C.朝廷借科举提议回回国学D.西方教育思想成为主流【答案】 B4.“中学为体,西学为用”论中,“西学为用”意为采用西方军事科技,“中学为体”是指()A.以中国文化为本位B.以中国文化为辅助C.以中国文化为手段D.以中国文化为形式【答案】A5.1904年,湖南、四川、江苏、广东、福建等长江流域与东南沿海9 个省份留日学生共计1883人,占全国留日学生总数的78%,直隶亦有172 人,山西、陕西等其他十几个省区仅有351 人。

影响留日学生地区分布不平衡的主要因素是()A.地区经济文化水平与开放程度有别B.革命运动在各地高涨程度存在差异C.清政府激励留学的政策发生变化D.西方列强在中国的权利范围不同样【答案】 A6. 1913 年《申报》登载的“艾罗补脑汁”广告称:“欲图一国之进步,当先使一国之人民精神日旺,思想日新,舍补脑之外另无精神思想也。

新教材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3第五单元战争与文化交锋 课时练习题及答案(11,12,13课)

新教材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3第五单元战争与文化交锋 课时练习题及答案(11,12,13课)

第五单元战争与文化交锋十一古代战争与地域文化的演变 (1)十二近代战争与西方文化的扩张 (4)十三现代战争与不同文化的碰撞和交流 (7)十一古代战争与地域文化的演变(30分钟5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7小题,每小题5分,共35分)1.建立地跨欧亚非三洲的大帝国,传播希腊文化,开创希腊化时代的一代帝王是( )A.亚历山大B.凯撒C.屋大维D.查士丁尼【解析】选A。

马其顿国王亚历山大继承王位后,历经十年征战,灭亡了波斯帝国,征服了从小亚细亚到印度河流域的广大地区,建立了空前庞大的亚历山大帝国。

这次远征,使希腊文明与古老的东方文明发生了一次大规模的冲撞与交融,开启了历史上的希腊化时代。

故选A。

2.“他(亚历山大)促使民主氛围浓厚的希腊以主动的姿态同专制主义的东方发生了广泛的交流,在他所征服的地区开始了几百年的‘希腊化时代’。

”材料说明亚历山大帝国的征服促使 ( )A.东西方文明的毁灭B.希腊文明走向衰落C.东方文明走向衰落D.东西方文化的交流【解析】选D。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亚历山大远征具有侵略性质,给东方人民带来巨大灾难,掠夺了东方世界的无数财富。

但是,远征和帝国的建立也促进了东西方文化的大交汇,大量工商业者随军队流动,加强了东西方之间的经济联系和贸易往来。

故选D。

3.古希腊的一部世界文学名著,再现了古希腊的社会图景,成为研究早期希腊社会的重要史料。

这部作品是( )A.《俄狄浦斯王》B.《天方夜谭》C.《荷马史诗》D.《神曲》【解析】选C。

世界文学名著《荷马史诗》是古希腊不朽的文学作品,相传它是古希腊盲诗人荷马根据口头流传的史诗和短歌编成的长篇叙事诗,反映了公元前11-前9世纪希腊的社会生活面貌,是研究早期希腊社会的主要文献。

故选C。

4.伴随着帝国远征波斯、埃及甚至印度的过程,希腊文化传播到东方,东方文化也渗入希腊文化。

这里的帝国是指 ( )A.古埃及B.古罗马帝国C.古巴比伦王国D.亚历山大帝国【解析】选D。

高中历史第五单元综合练习试卷 新课标 人教版 必修3

高中历史第五单元综合练习试卷 新课标 人教版 必修3

高中历史第五单元综合练习试卷一、选择题1、“善师四夷者,能制四夷;不善师四夷者,外夷制之。

”这种思想是谁在什么书中最早提出来的:()A、魏源《海国图志》B、康有为《孔子改制考》C、容闳《西学东渐记》D、洪仁玕《资政新篇》2、洋务运动之所以没有达到“师夷长技以制夷”的目的,是因为()A、沿用传统的所生产管理方式B、局限于引进西方先进科技C、外国资本的挤压D、没有相对稳定的“和平环境”3、晚清有御史上奏称:“近日人心浮动,民主民权日益猖獗。

若准各省纷纷立会,恐会匪闻风而起,其患不可胜言。

”这个奏折针对的是()A、太平军B、洋务派C、维新派D、义和团5、康有为的维新思想的特点是()A.照搬西方资产阶级的政治学说B.把西方资产阶级思想同儒学思想结合C.附和西方基督教教义D.依靠儒学思想,托古改制6、维新变法时期曾经产生“大飓风”“大喷火”般影响的著作是()A.《孔子改制考》B.《变法通议》C.《仁学》D.《天演论》7、下列属于维新派与顽固势力思想论战的内容的是()①要不要实行共和政体②要不要兴民权③要不要实行君主立宪制④要不要废“八股”,学习西学,改革教育制度A.①②③④ B.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④8、“以自由为体,以民主为用”最早是()的观点A.康有为B.梁启超C.胡适D.严复10、新文化运动的核心内容是()A.民主和科学B.提倡新道德,反对就道德C.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D.宣传马克思主义11、之所以提出“打倒孔家店”,是因为A、思想和文化多元发展的需要B、儒家思想实际上是君主专制制度的思想基础和精神支柱C、儒家思想已趋反动D、资产阶级独立人格发展的需要12、新文化运动中为了扫荡权威、破除偶像而喊出的口号是()A.民主和科学B.打倒孔家店C.文学革命论D.宣传马克思主义13、前期的新文化运动和资产阶级改良派革命派的思想相比,就其作用而言,主要“新”在()A.传播了资产阶级民主平等思想B.较为彻底地批判了封建思想C.绝对肯定了西方文化的进步性D.深入研究和传播了马克思主义14、“我们现在认为,只有这两位先生可以救治中国政治上、学术上、道德上、思想上一切的黑暗。

历史必修三第五单元练习.doc

历史必修三第五单元练习.doc

历史必修三第五单元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单元练习1.近代重庆总商会会所楹联曰:“登高一呼,直召唤四百兆同胞共兴商战;纵目环球,好凭此数千年创局力挽利权。

”该楹联所反映的主张,最早提出的是A.洋务派B.早期维新派C.康梁维新派D.民主革命派2.“君为主,则必尧舜之君在上,而后可久安长治;民为主,则法制多纷更,心志难专一。

究其极,不为流弊。

惟君民共治,上下相通,民隐得以上达,君惠亦得以下逮”。

根据材料和所学,判断这段文字的作者是A.魏源B.王韬C.宋教仁D.胡适3.“所谓立宪政体,所谓国民政治,果能实现与否,纯然以多数国民能否对于政治,自觉其居于主人的主动的地位为唯一根本之条件。

”这反映陈独秀提倡新文化运动的根本出发点是A.传播西方进化论与人性思想B.打击袁世凯尊孔复古行径C.抨击立宪道路号召暴力革命D.批判封建思想唤醒民众觉悟4.近代史上,顽固派“其貌则孔也,其心则夷也”的指责主要针对下列哪位人物的思想主张?A.魏源B.李鸿章C.康有为D.孙中山5.胡适评价19世纪末的梁启超为“革命第一大功臣,其功在革新开国之思想界”。

这主要是因为梁启超宣传了A.民主科学,自山平等B.民主共和,主权在民C.托古改制,变革维新D.开设议院,变法图存6.—位现代学者在评论一部历史文献时说:“在这.里,孔子已经换上了西装。

”这一评论指的是A.董仲舒笔下的孔了B.李贽笔下的孔了C.维新变法时期康有为笔下的孔子D.新文化运动时期陈独秀笔下的孔子7.1942年3月30 0,毛泽东在《如何学习中共党史》讲话中说:“陈独秀是五四运动的总司令。

”这一评价应主要基于陈独秀A引领思想启蒙运动B创办《青年杂志》C发动学生运动D建立共产党早期组织 &中国知识分子看到改造中国的新路径,提出“到民间去”的号召,并开始深入到工作中间进彳丁启蒙宣传,是在A.戊戌维新时期B.辛亥革命时期C.五四运动时期D.国民革命时期9.梁启超说:“我国蚩蚩四亿之众,数千年受制于民贼政体之下,如盲鱼生长黑壑,不知天地间有□□二字。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3第五单元练习试题及答案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3第五单元练习试题及答案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3第五单元练习试题及答案在历史考试即将到来之际,大家准备好了复习工作了吗?让我们来做一套试题卷吧!下面是店铺整理的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3第五单元练习试题以供大家阅读。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3第五单元练习试题一.选择题:1.从16世纪开始,中国社会兴起了“西学东渐”之风,到了中国近代“西学东渐”不断深入,对此理解不正确的是:( )A.西学东渐有得于中西方文化思想之间的交流B.近代西学东渐的深入主要在于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C.西学东渐最早体现在早期民主启蒙思想的潜滋暗长D.西学东渐过程中,存在着“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思想2.魏源曾应林则徐之请,编纂《海国图志》,是一部关于世界地理、历史及西方政教国情的总集。

魏源在书中最向往某国政治制度,提及这个国家“二十七郡(州)公举一大酋总摄之,匪惟不世及,且不四载即受代,一变古今官家(皇帝)之局,而人心翕然。

”魏源最向往的是那一国的制度?他这一段文字在当时有何影响:( )A.美国:引起当时人们的激烈讨论,遂有清末的变法B.英国:人们颇有同感,认为应该“师夷长技以制夷”C.美国:少有人理解,也少有人谈及,几乎没有影响D.英国:当时人们对此理论多不理解,只重视船坚炮利3.冯桂芬在《校邠庐抗议》中提出:“以中国之伦常为原本,辅以诸国富强之术。

”对此言论最恰当的提炼是:( )A.反抗侵略B.政治改良C.中体西用D.全盘西化4.史学家郝延平在《由守旧到革新》一文中谈道:“中国对西方称呼由(19世纪)60年代前的‘夷务’,到七八十年代改称‘洋务’和‘西学’为主。

”该变化反映了:( )A.中国人对西方认识的逐步深入B.中国人由仇视西方到崇拜西方C.由以中国为中心到以西方为中心的变化D.对西方外交政策由对抗到和解5.中国近代历史上,在追求经济现代化的同时,也经历了一个政治现代化的过程。

要求政治现代化的主张最早出现于:( )A.鸦片战争之后的新思潮B.早期维新思想的主张C.戊戌变法中的《定国是诏》D.同盟会的革命纲领6.孙中山在回忆19世纪末广州起义时说:“当初之失败也,举国舆论莫不目予辈为乱臣贼子、大逆不道,咒诅谩骂之声,不绝于耳。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三第五单元练习试题及答案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三第五单元练习试题及答案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三第五单元练习试题及答案推荐文章八年级历史上册第三单元测试题及答案热度:人教版高一历史必修1第四单元测试试题及答案热度:高中历史必修一第五单元知识点热度:人教版高一历史必修1第四单元练习试卷及答案热度:人教版高一历史必修1第四单元练习试题及答案热度:在历史的紧张备考过程中,一定少不了一些试题卷的题海战术。

所以,认真地对待每一份试卷吧!你真的可以从中收获不少呢!以下是由店铺收集整理的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三第五单元练习试题,欢迎阅读!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三第五单元练习试题一.单项选择题(共计25小题,每小题2分,合计50分)1.有学者认为:工业革命后,世界文明发展到了一个新的阶段,即一种先进文明以“生存威胁迫使其他文明不得不仿效它”,中国近代能够反映这一历史观点的历史事件有①太平天国运动②洋务运动③辛亥革命④新文化运动A.①②③B.②③④C. ②③D.①②③④2.下列报刊和书籍的内容代表了中国20世纪历史前进新方向的是A.《海国图志》B.《资政新篇》C.《国闻报》D.《新青年》3.鸦片战争中,中国一些有识之士萌发的新思想的核心内容和实质是A.政治制度.振兴中华B.经济制度.御侮强国C.军事技术.抵抗外侮D.印刷技术.传播西学4.导致中国人由学习西方的“器物”转向学习“制度”的决定因素是A.民族危机不断加深B.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C.中国革命的指导思想不断走向科学D.中国无产阶级独立登上政治舞台5. 有学者认为,文艺复兴的倡导者和19世纪末的中国维新思想宣传者的手段都很高明。

两者的“高明”之处是:A.利用宗教反对封建思想B.组织团体宣传新思想C.借助传统文化外衣D.建立政党宣传政纲6.下列言论属于近代中国资产阶级维新派的是A.“今君人者释其刑德而使臣用之,则君反制于臣也”B.“受命之君,天意之所予也”C.“未有君臣,已先有君臣之理”D.“秦以来之为君,正所谓大盗窃国者耳”7.维新变法被称为中国近代第一次思想解放的潮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必修三第五单元测试1.(2011•江苏单科卷5)某思想家在20世纪初大声疾呼:“吾宁忍过去国粹之消亡,而不忍现在及将来之民族,不适世界之生存而归削灭也。

……其不能善变而与之俱进者,将见其不适环境之争存,而退归天然淘汰已耳!”从中可见,该思想家主张A.打破保守观念,为新文化营造空间 B.剔除传统糟粕,重建儒家信仰C.宣扬改革理念,为康梁变法造声势 D.遵循进化理论,任凭自然选择2.(2011•安徽文综卷14)对中西学的态度是区分近代中国不同政治派别的依据之一。

下列言论属于维新派的是A.“中学为内学,西学为外学;中学治身心,西学应世事”B.“吾国固有之文明,正足以救西洋文明之弊,济西洋文明之穷者”C.“中学有中学之体用,西学有西学之体用,分之则并立,合之则两亡”D.“近代欧洲之所以优越他族者,科学之兴,其功不在人权说下,若舟车之有两轮也”3.(2010·北京文综15)“君为主,则必尧舜之君在上,而后可久安长治;民为主,则法制多纷更,心志难专一。

究其极,不为流弊。

惟君民共治,上下相通,民隐得以上达,君惠亦得以下逮”。

根据材料和所学,判断这段文字的作者是()A.魏源 B.王韬 C.宋教仁 D.胡适4.(2010·辽宁、湖南、宁夏文综30)19世纪中期,许多与西学相关的“日本新词”来自中国,而在20世纪初年,大量与西学相关的“日本新词”,如劳动、方针、政策、理论等迅速传入中国。

出现这一变化的决定性因素是()A.中国留学日本人数增多B.中国在甲午战争中战败C.日本明治维新成效显著D.日本先于中国接触西学5.(2011·浙江文综21)迄今所知,在中国出版的书刊中,最早介绍马克思的是1899年上海广学会编译的《大同学》,其中称:“其以百工领袖著名者,英人马克思也。

”由此可见①新兴的中国工人阶级找到了自己的领袖②当时介绍到中国的马克思身份是“工人领袖”③19世纪末马克思主义开始在中国传播④当时的介绍者连马克思是哪国人都没有搞清楚A.①③ B.②④ C.①②③ D.②③④6.(2011·浙江文综16)诗人徐志摩(1896-1931)说:“在24岁以前,我对于诗的兴味,远不如我对于相对论或民约论(社会契约论)的兴味”这段经历可以作为个案反映:A.当时“文学革命”的影响还不大B.新青年追求“德先生”和“赛先生”C.当时的青年知识分子并不重理轻文D.新文化运动对传统文化的批判有一定的片面性7.(2011·上海单科·23)近代有学者呼吁,青年人应该摆脱是非荣辱听命他人的奴隶地位,脱离无常识之思、无理由之信仰的蒙昧时代。

由此他主张()A.求强求富 B.变法维新 C.共和革命 D.民主科学8.(2011•海南单科卷18)孙中山在评价某一历史事件时指出,“(此)诚思想界空前之大变动。

推其原始,不过由于出版界之一二觉悟者从事提倡,遂至舆论放大异彩,学潮弥漫全国”。

孙中山此处所说的“觉悟者”应包括A.陈独秀 B.梁启超 C.章太炎 D.严复9.(2009·广东历史8)1929年5月4日,国民党上海特别市执行委员会宣传部编辑的《五四特刊》认为,五四运动输入的西洋思想“不是陈腐便是过火”。

“过火”的思想指的是()A.马克思主义 B.自由恋爱观C.实业救国论 D.民主和科学思想10.(2011年1月永州市一模9题)上海师范大学教授萧功秦指出,中国人中的世俗理性的最初觉醒,并不是人权与自由的启蒙意识,而是这种为民族生存而激发的以务实地摆脱危机为目标的避害趋利意识。

“世俗理性的最初觉醒”是指()A.明末清初的“工商皆本”意识 B.魏源的“师夷长技以制夷”思想C.洋务运动的“中体西用”主张 D.义和团运动的“扶清灭洋”主张11.(2011年3月赣州市摸底28题)鲁迅先生在《(呐喊)自序》中写道:“他们正办《新青年》,然而那时仿佛不特(仪)没有人来赞同,并且也还没有人来反对,我想,他们(或)许是感到寂寞了……”这反映山新文化运动的一个局限性是()A.没有找到救国救民的正确道路和方向 B.急功近利,试图仅靠文化运动改造社会C.脱离群众,运动仅限于知识分子范围 D.在思想方法上犯了形式主义的错误12.(2011年1月龙岩市高三质检15题)“从18世纪以来,讲科学理性、讲自由、讲人权、讲法治、讲个人的尊严,这些价值通过五四成为当代中国知识分子文化结构中所不可或缺的一些基本价值。

”这表明了五四运动()A.标志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B.体现了中国人的爱国主义精神C.弘扬了科学与民主的精神D.促成了马克思主义的广泛传播13.(2011年3月淄博市一模9题)“爱国却不爱中国旧文化,反帝却崇拜帝国主义文化”。

这是对下列哪一重大历史事件的评价()A.洋务运动 B.戊戌变法 C.辛亥革命D.新文化运动14.(2011届福建名校样本分析20题)以下是20世纪初北京普通市民的两段对话A.民风日新 B.民智未开 C.民权兴衰 D.民族觉醒15.(2011年1月河南安阳高三期末12题)新文化运动被誉为“思想文化领域的辛亥革命”、“中国的文艺复兴运动和启蒙运动”。

这是因它①沉重打击了专制主义,动摇了封建思想的统治地位②是一次伟大的思想解放运动③弘扬了民主和科学精神④传播了马克思主义⑤促进了科学、文化教育事业的发展A.①②④⑤ B.①②③④⑤ C.②③④⑤D.①②③⑤16.(2011年3月深圳市一模17题)《胡适口述自传》中说:“那个以鼓吹‘中国文艺复兴’和‘文学革命’为宗旨的《新青年》杂志,就逐渐变成中国共产党的机关报,我们北大之内反而没有个杂志发表文章了。

”这段话反映了()A.新文化运动披着传统文化的外衣 B.新文化运动阵营思想日趋分化C.新文化运动的“文学革命”失败 D.胡适公开否定新文化运动17.(2011年1月佛山市质检7题)孙中山说:“在国内,君主可以不要,忠字是不能不要的。

……为四万万人效忠,比较为一人效忠,自然是高尚得多,故忠字的道德还要保存。

”孙中山对“忠”的理解是()A.弘扬传统的忠孝思想B.保持忠君爱国思想C.要有牺牲和奉献精神D.强调国家民族意识18.(2011年2月济南市调研13题)孙中山说:“凡本国人及外国人之企业,或有独占的性质,或规模过大为私人之力所不能办者,如银行、铁道、航路之属,由国家经营管理之,使私有资本制度不能操纵国民之生计。

”这反映了孙中山()A.重视经济权益,强调民族独立 B.扩张国营经济,发展民族产业C.强调国家垄断,反对自由竞争 D.主张节制资本,促进社会公平19.(2011年1月温州八校期末联考18题)以下是毛泽东在不同时期的著作或讲话,请按时间顺序排列( )①《新民主主义论》②《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③《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④《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A.①②③④ B.②④③① C.②④①③ D.④②①③20.(2011年3月莆田市质检12题)在《新民主主义论》中,毛泽东根据中国近代社会的特点,指出中国革命的历史进程必须分两步:第一步是民主主义革命,第二步是社会主义革命。

下列事件属于革命进程第二步的是()A.辛亥革命 B.国民革命 C.解放战争D.三大改造21.(2011年1月茂名市一模16题)毛泽东的诗词是珍贵的史料,下列可用于研究抗日的诗句是()A.“红旗跃过汀江,直下龙岩上杭。

收拾金瓯一片,分田分地真忙。

”B.“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

虎踞龙盘今胜昔,天翻地覆慨而慷。

”C.“浴血冬瓜守,驱倭棠吉归。

沙场竞殒命,壮志也无违。

”D.“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22.(2011年4月豫北七校联考33题)美国著名的中国问题研究专家罗斯·特里尔说:“毛泽东是赋予马克思主义以新的东方道德标准的哲学家。

”下列各项能支持这一观点的是()①开创“工农武装割据”道路②提出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③发起“人民公社化”运动④提出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思想A.①②B.②④ C.①③D.①②③④23.(2011年2月济南市调研17题)毛泽东曾说:“我们……是先生教出来的学生,应当高明些,后来者居上嘛!”中共“高明些”的表现有()①工农武装割据②一国两制③大跃进运动④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D.①②④24.(2011年5月宁德市质检18题)1978年底,邓小平作了题为《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的重要讲话;1992年初,邓小平发表了《在武昌、深圳、珠海、上海等地的谈话要点》。

这两次讲话都A.推动了经济特区的发展B.深化了体制改革C.加速了对外开放的进程D.冲破了思想樊篱25.(2011年1月三明市期末质检16题)“一国两制”就是在一个中国的原则下,祖国大陆实行社会主义制度,台湾、香港、澳门实行资本主义制度。

其思想精髓是()A.解放思想 B.实事求是 C.团结一致D.祖国统一26.(2011·临沂1模)同文馆于同治元年(1861年)成立。

馆学最初只有英文、法文……同文馆是成立了,但招不到学生,因为风气未开,无人肯入。

大家以为学了洋文,便是降了外国。

(齐如山《齐如山回忆录》)当时同文馆招生困难、学生不多的主要原因不包括()A.封建顽固守旧势力的抵制和破坏B.封建纲常礼教与教育制度的束缚C.长期闭关自守,不易接受新事物D.西方借同文馆进行宗教文化渗透27.假如你是一位高考阅卷老师,在试卷中,有这样一道题,“对新三民主义进行评价”。

某考生答题要点概括如下,你认为其中不该给分的是()A.新三民主义是国共两党合作的政治基础B.新三民主义推动了中国革命的发展C.新三民主义是对三大政策的发展,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国情相结合的典范D.新三民主义是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纲领28.(2011·安徽联考)历史学家余英时在研究中国近代历史过程中提出“转石效应”的观点,即“改革往往牵一发而动全身,……在经济体制改革初见成效之后,浪潮就会冲击到法律和政治领域”。

在实际变革中,带来“转石效应”的思想主张是()A.君主立宪B.民主共和C.中体西用D.民主科学29.原苏联领导人戈尔巴乔夫在纪念邓小平诞生一百年前夕接受新华社记者书面采访时说:“邓小平……最大的功绩就是提出了新的理论。

这是一种全新的世界观,是对中国现实条件的全新理解,是对历史经验的有效借鉴。

”这里的“新的理论”主要是指()A.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B.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C.“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理论D.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的思想30.(2011·扬州)(12分)鸦片战争后,先进的中国人从“天朝上国”的梦幻里惊醒,开始探索新知,寻求强国御侮之道的新思想。

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在近代文明的转型中,世界力图“改变中国”,而我们不能只是仇恨和愤怒,我们不能狭隘地站在爱新觉罗家族政权的立场上,而是应该站在文明中国的立场上。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