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科版生物选1实验2听写
2019秋浙教版七年级科学上册:听写本 第2章 观察生物
第2章观察生物第1节生物与非生物一、生物的基本特征1.自然界的物体可以根据____________分为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它们共同构成了自然界。
2.所有的生物都具有共同的特征:能__________,能__________,能____________,对__________________有反应,能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能____________。
生物的基本特征是能否进行________________。
3.动物和植物的区别是能否进行______________。
二、观察蜗牛的生物特征1.蜗牛的身体结构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部分。
2.蜗牛的感觉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但没有__________。
3.蜗牛爬行时会留下痕迹,主要是因为蜗牛的足内有________能分泌黏液,可以__________________,传递____________。
第2节细胞(第1课时)一、细胞的发现和细胞学说1.1665年,英国科学家____________用自制的显微镜发现了细胞(实质是死细胞的__________)。
1831年英国科学家__________发现了植物细胞内有__________。
2.细胞学说的创立:19世纪40年代,德国科学家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在总结前人大量研究的基础上,通过归纳提出,动物和植物都是由相同的基本单位——__________构成的。
20年后,另一位德国科学家魏尔啸进一步提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细胞学说的内容:所有的动物和植物都是由________构成的;________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单位;细胞是由__________分裂产生的。
浙科版生物选1实验1听写
实验1 大肠杆菌的培养和分离1、进行大肠杆菌的,利用液体培养基进行细菌培养的操作;进行大肠杆菌的,用固体平面培养基进行细菌的划线培养。
2、大肠杆菌是、的肠道杆菌。
3、是消除污染杂菌的通用方法,也是用于的最简便方法之一。
4、培养基的配置是先调PH再灭菌还是先灭菌再调PH?5、将已有细菌的培养物转移到新的培养基中,一般用转移带菌的培养物。
6、涂布分离法,需要先将培养的菌液稀释,通常稀释倍。
取mL稀释度不同的菌液,加在培养皿的固体培养基上,用玻璃刮刀涂布在培养基平面上,然后进行培养。
7、划线分离法,;涂布分离法,,但操作复杂些。
8、高压蒸汽灭菌法,一般条件在℃(压力)下灭菌min。
值得注意的是,实验中所需的棉花不能用脱脂棉,原因是。
9、“细菌喜,霉菌喜”,通常细菌培养基要用来配制,还要加入一定量的氯化钠,目的是;霉菌培养基一般用即可。
10、培养基中有葡萄糖,为防止葡萄糖分解碳化,要用压力(℃以上)灭菌min。
11、玻璃砂漏斗用后需用浸泡,并抽滤去酸,再用洗至洗出液呈中性,干燥后保存。
12、将培养基转移到三角瓶和试管中时,必须用;液体培养基先分装还是先灭菌?13、将有培养基的三角瓶和培养皿放到上,打开超净台的,待固体培养基冷却到℃时,,,然后倒平板。
14、倒平板时,每倒入一个培养皿后立即将培养皿。
15、倒完平板后,可做无菌检查,目的是。
16、扩大培养时,三角瓶在℃,每分钟转的摇床上振荡培养12h17、划线分离时,接种环需在菌液中蘸次,经培养后可看到,表明菌己被分离。
18、在无菌操作下将单菌落用接种环取出,再用划线法接种在斜面上,先,后置于保存。
19、进行恒温培养时为什么要将培养皿倒置?20、实验完成后,接触过细菌的器皿应如何处理?。
新教材浙科版高中生物选择性必修1稳态与调节第二章神经调节 课时练习题及章末综合测验含解析
第二章神经调节第一节神经系统是神经调节的结构基础.................................................................. - 1 - 第二节神经冲动的产生和传导.................................................................................. - 4 - 第三节人体通过神经调节对刺激做出反应............................................................ - 10 - 第二章综合测验............................................................................................................ - 17 -第一节神经系统是神经调节的结构基础1.构成人体神经系统的基本单位是()A.红细胞B.神经元C.肌细胞D.上皮细胞2.轴突是神经细胞的()A.突起B.分泌物C.保护结构D.一种细胞器3.下列关于神经系统的叙述,正确的是()A.神经系统由大脑、脊髓以及它们发出的神经组成B.大脑、小脑和脑干组成中枢神经系统C.脊髓和脊神经组成周围神经系统D.神经元是神经系统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它由胞体、树突和轴突等部分构成,A项错误;中枢神经系统是由脑和脊髓组成的,B项错误;周围神经系统是由脑神经和脊神经组成的,C项错误。
4.下列关于神经系统组成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中枢神经系统由脑和脊髓组成B.神经纤维末端的细小分支叫作神经末梢C.树突是神经元传出信息的结构,又称神经纤维D.各个神经元的突起末端都与多个神经元的突起相连接5.取出枪乌贼的粗大神经纤维,进行如图所示的实验。
将电流计的两个微型电极a、b分别置于神经纤维膜外,同时在c处给予一个强刺激,电流计的指针()A.不会发生偏转B.发生两次方向相同的偏转C.发生一次偏转D.发生两次方向相反的偏转c处给予一个强刺激,可看到靠近刺激端的电极b处先变为负电位,电流计指针向一个方向偏转,接着恢复;然后另一电极a处又变为负电位,电流计指针向另一个方向偏转,接着恢复,故D项正确。
2019-2020学年浙科版生物选修一新素养同步学案:实验2 分离以尿素为氮源的微生物 Word版含答案
实验2 分离以尿素为氮源的微生物[学考报告]知识内容 考试属性考情解读分离以尿素为氮源的微生物 加试 1.进行微生物分离。
使用含有尿素的培养基,采用涂布分离法,分离有脲酶的细菌。
2.使用酚红指示剂检测以尿素为氮源的细菌的存在。
3.说明分离以尿素为氮源的细菌的实验原理。
4.举例说明本实验分离出来的细菌不一定都是以尿素为氮源的细菌一、以尿素为氮源的微生物1.尿素 又称脲,是蛋白质降解的产物。
在人和其他哺乳动物如家畜的尿中都含有尿素,植物不能直接吸收尿素,因此大量尿素的存在将对环境造成污染。
2.以尿素为氮源的微生物这些细菌可以尿素为氮源,是因为其含有脲酶,通过降解尿素作为其生长的氮源。
其利用尿素的反应式为:(NH 2)2C =O +H 2O ――→脲酶2NH 3+CO 2。
3.分离以尿素为氮源的微生物所依据的原理在氮源只有尿素时,这些微生物能利用尿素获得氮源而存活;而其他微生物却不能利用尿素,最终因为缺乏氮源而死亡。
二、从土壤中分离出以尿素为氮源的微生物实验1.实验目的(1)使用以尿素为唯一氮源的培养基分离含有脲酶的细菌。
(2)通过指示剂颜色的变化检知酶(脲酶)所催化的化学反应(培养基pH 的变化)。
(3)统计被检测的土壤中含有的以尿素为氮源的微生物的数量。
2.实验原理(1)用选择培养基(培养基类型)可分离出以尿素为氮源的微生物。
(2)在细菌分解尿素的化学反应中,细菌产生的脲酶将培养基中的尿素分解成氨,使培养基变碱,pH 升高,酚红指示剂变红。
(3)根据培养基中的菌落数,可统计土壤样品中含有的这种微生物的数量。
3.实验步骤(1)倒平板:在60 ℃左右时,将两只三角瓶中已灭菌的LB固体培养基和尿素固体培养基,在酒精灯旁分别倒入两个培养皿中,在水平的超净台上摇匀,平放至凝固。
(2)制备细菌悬浮液将土样1 g,在无菌条件下加到有99 mL无菌水的三角瓶中,振荡10 min,制成10-2稀释液;从该稀释液中取0.5 mL悬液加到4.5 mL无菌水的三角瓶中,经振荡就制成10-3稀释液;再从10-3稀释液中取0.5 mL悬液加到4.5 mL无菌水的三角瓶中,经振荡就制成10-4稀释液;依此法可依次制备出10-5、10-6……土壤稀释液。
浙科版高中生物选择性必修第1册 稳态与调节 第二章 神经调节 第二节 神经冲动的产生和传导
2.下图是神经冲动在神经元之间传递的示意图, 关于此图的叙述错误的是( ) A.神经递质是从①处释放的 B.神经冲动传递需要的能量主要来自④ C.神经冲动可以在①和③之间双向传递 D.由①②③构成突触 答案 C 解析 神经递质是由①突触前膜释放的,A项正确;神经冲动的传递过程需要能量, 能量主要来自④线粒体,B项正确;神经冲动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是单向的,C项 错误;突触由①突触前膜、②突触间隙和③突触后膜三部分组成,D项正确。
2.用适宜强度的电流刺激某一离体神经纤维的中部,下列示意图中能正确 表示膜电位、局部电流方向和神经冲动传导方向的是( )
答案 B 解析 神经冲动在神经纤维上传导的方向与膜内电流方向一致,与膜外电流 方向相反。
三、神经冲动在突触处的传递通常通过化学传递方式完成 1.突触的结构:
2.传递过程:突触前膜释放神经递质到突触间隙→神经递质与突触后膜上 的特异性受体结合→引发突触后膜去极化,产生动作电位。 3.特点:单向传递。原因是神经递质贮存于突触前膜的突触小泡中,只能由 突触前膜释放,作用于突触后膜。 4.神经递质分类:不同的神经元轴突末梢可释放兴奋性或抑制性的神经递 质。 5.神经递质乙酰胆碱的去向:与受体结合的乙酰胆碱会被相应的酶催化水 解。 6.神经肌肉接点:神经末梢与肌肉接触处,属于突触。
2.膜电位变化曲线解读 神经细胞内钾离子浓度明显高于 膜外,而膜内钠离子浓度比膜外低。 离体神经纤维某一部位受到适宜 刺激时,受刺激部位细胞膜两侧会 出现暂时性的电位变化,产生神经 冲动。如图为该部位受刺激前后, 膜两侧电位差的变化。
(1)AB段:静息电位,钾离子外流,膜电位为内负外正。 (2)BC段:受刺激时,产生动作电位,钠离子大量内流,膜电位变为内正外负。 (3)CD段:钾离子大量外流,膜电位逐渐恢复为内负外正。 (4)兴奋完成后,Na+-K+泵活动增强,将钠离子泵出,将钾离子泵入,以恢复细 胞内钾离子浓度高和细胞外钠离子浓度高的状态。
新教材浙科版高中生物选择性必修1稳态与调节全册各章综合测验含解析
浙科版选择性必修1稳态与调节练习题第一章内环境与稳态.............................................................................................................. - 1 - 第二章神经调节 ................................................................................................................... - 15 - 第三章体液调节 ................................................................................................................... - 31 - 第四章免疫调节 ................................................................................................................... - 47 - 第五章植物生命活动的调节................................................................................................ - 63 -第一章内环境与稳态(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不选、多选、错选均不得分)1.下列属于人体内环境的是()A.呼吸道内的气体B.消化道内的消化液C.毛细血管内的血浆D.膀胱内的尿液,主要由血浆、组织液和淋巴组成。
人的呼吸道、消化道、膀胱等与外界相连,其内的气体、液体也直接与外界接触,所以呼吸道内的气体、消化道内的消化液以及膀胱内的尿液等液体都不属于内环境。
浙科版生物选修一生物技术实践模块
4.发酵 发酵瓶放在25~30℃条件下2~3天,当停止出现气泡, 表示发酵完毕.若温度偏低,则时间相对延长;若温 度高于30度,需要降温,否则口味不佳 5.过滤保存 用两层纱布滤去葡萄皮和籽,将获得的滤液分装到 1~2L的细口瓶中,加盖密封,静置。待沉淀后,上 清夜即为葡萄酒。(可保存1~2年)
用果汁制作的果酒含糖量高,酒精含量较高。 设备、步骤:自学
1.葡萄或其他果实上常有天然的野生酵母存在,为什么 上述两个实验都要接种酵母?
◦ 本实验为了加速反应,使观察更直接,需要加蔗糖,所以加 酵母是为了使酵母酒精发酵占有优势,避免许多霉菌生长, 出现异味。
2.为什么发酵瓶中的液体不能装满?
甲瓶:放800mL酒水混合物 乙瓶:发酵瓶(醋酸发酵)
◦ 200mL酒水混合物+适量醋杆菌 ◦ 两进一出 ◦ 进原料进空气、出果醋
丙瓶:收集果醋
4.酒精发酵和醋酸发酵的区别和联系: 区别 酒精发酵 醋酸发酵 酵母菌 醋酸菌 微生物 有氧 无氧 氧气 酒精 。 联系 酒精发酵为醋酸发酵提供_____ 5.实验现象 发酵 酒精发酵 醋酸发酵 气味和味道 酒味 酸味 气泡和泡沫 有气泡和泡沫 无气泡和泡沫 发酵液颜色 混浊 混浊,液面形成白色菌膜
◦ 发酵过程中有气体产生,留有空间可暂时储气,否则产生的 CO2会液体外溢,损失发酵液,且易引起霉菌污染。
3.装水的弯曲玻璃管起什么作用?
◦ 既可排出二氧化碳,又可防止氧气进入,同时还能防止杂菌 污染。
又名醋酸杆菌,是一类能使糖类和酒精氧化成醋酸等产物 的短杆菌。醋酸杆菌没有芽孢,不能运动,好氧,在液体 培养基的表面容易形成菌膜,常存在于醋和醋的食品中。 工业上可以利用醋酸杆菌酿醋、制做醋酸和葡萄糖酸等。
2023-2024学年高中生物浙科版(2019)选择性必修1第二章 神经调节单元测试(含答案解析)
2023-2024学年浙科版(2019)高中生物单元测试班级 __________ 姓名 __________ 考号 __________一、选择题(本大题共计20小题每题3分共计60分)1.为研究动物反射弧的结构和功能研究人员利用脊娃(剪除脑、保留脊髓的蛙)进行了如下实验实验一用1%硫酸溶液刺激左侧后肢趾部皮肤左侧后肢出现屈腿反射实验二去除左侧后肢趾部皮肤重复实验一左侧后肢不出现屈腿反射实验三破坏脊蛙的脊髓重复实验一左侧后肢不出现屈腿反射关于本实验的叙述错误的是()A. 实验一中反射活动的完成需要完整的反射弧B. 实验二不出现屈腿反射的原因是感受器被破坏C. 若实验前不剪除脑将观察不到蛙的屈腿反射D. 该实验表明脊髓可以不依赖于大脑完成某些反射【答案】C【解析】A.反射弧完整是出现反射活动的必要条件 A正确B.皮肤中有感受外界刺激的感受器实验二去除皮肤后不出现屈腿反射的原因是感受器被破坏 B正确C、D.屈腿反射中枢在脊髓不需要大脑的参与所以即使实验前不剪除脑也能观察到蛙的屈腿反射 C错误 D正确故选C2.下列关于神经系统功能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 “憋尿”行为体现了神经系统的分级调节B. “植物人”的脑干、脊髓仍能发挥调控作用C. 大脑皮层H区发生障碍的患者不能听懂别人谈话D. 学习和记忆是人脑特有的高级功能【答案】D【解析】解 A.排尿中枢位于脊髓“憋尿”行为说明脊髓的排尿中枢受大脑皮层的控制体现了神经系统的分级调节 A正确B.“植物人”的脑干、脊髓仍能发挥调控作用 B正确C.H区为听觉性语言中枢故大脑皮层H区发生障碍的患者不能听懂别人谈话 C正确D.学习和记忆不是人脑特有的高级功能许多种动物都有记忆和学习能力 D错误故选 D3.关于人脑机能的叙述正确的是()A. 脑干受损导致生物的节律失控B. 短期记忆与新突触的建立有关C. 大脑受损可能会导致小便失禁D. 言语区的H区受损听不见别人讲话【答案】C【解析】与生物节律的控制有关的神经中枢为下丘脑 A错误禁 C正确言语区的H区受损听不懂别人讲话 D错误故选C4.如图所示图1为细胞膜亚显微结构示意图图2为突触结构示意图则正确的是()A. 图1中Ⅰ侧为细胞膜内侧Ⅱ侧为细胞膜外侧B. 脂质分子可优先通过细胞膜与图1中A密切相关C. 图2中E为突触后膜 F为突触前膜 C物质被释放出来依靠主动运输D. 图2中C的名称为神经递质 C与D结合后引发突触后膜电位变化【答案】D【解析】解 A.多糖分布在膜的外侧故Ⅰ侧为细胞膜外侧Ⅱ侧为细胞膜内侧 A错误B.脂质分子优先通过细胞膜与膜中的磷脂分子有关 B错误C.神经递质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作用于突触后膜释放方式为胞吐 C错误D.神经递质与受体结合后使突触后膜由静息电位变成动作电位即外正内负→外负内正D正确故选 D5.γ-氨基丁酸和某种局部麻醉药在神经兴奋传递过程中的作用机理如下图1所示此种局麻药单独使用时不能通过细胞膜如与辣椒素同时注射才会发生如图2所示效果下列分析不正确的是()A. 局麻药作用于突触后膜的\ Na^+ 通道阻碍\ Na^+ 内流抑制突触后膜产生兴奋B. γ-氨基丁酸与突触后膜的受体结合促进\ Cl^-内流促进突触后膜产生兴奋C. 局麻药和γ-氨基丁酸的作用机理不一致但不是都属于抑制性神经递质D. 神经细胞兴奋时膜外由正电位变为负电位膜内由负电位变为正电位【答案】B【解析】A.局麻药单独使用时作用于突触后膜的 Na^+通道阻碍 Na^+内流从而抑制突触后膜产生兴奋 A正确B.分析图1可知γ-氨基丁酸与突触后膜的受体结合促进 Cl^-内流抑制突触后膜产生兴奋 B错误C.该麻醉药的作用机理是阻断 Na^+通道导致 Na^+无法内流使突触后膜无法产生兴奋而γ-氨基丁酸的作用机理是与突触后膜的受体结合促进 Cl^-内流抑制突触后膜产生兴D.神经细胞兴奋时膜外由正电位变为负电位膜内由负电位变为正电位 D正确故选B6.如图表示人体的某反射弧模式图请据图判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 该图中①是神经中枢②是传出神经③是传入神经B. 若①处受到破坏刺激③仍能引起④的反射活动C. 结构④在组成上包括传出神经末梢及其所支配的肌肉或腺体D. 刺激③时能产生电位变化的结构是①②③④⑤【答案】C【解析】解 A.该图中①是神经中枢②是传入神经③是传出神经 A错误B.反射活动必须有完整的反射弧 B错误C.结构④在组成上包括传出神经末梢及其所支配的肌肉或腺体 C正确D.刺激③时能产生电位变化的结构是③④ D错误故选 C7.在一条离体神经纤维的中段施加电刺激使其兴奋下图表示刺激时的膜内外电位变化和所产生的神经冲动传导方向(横向箭头表示传导方向)正确的是()A.B.C.D.【答案】C【解析】解神经纤维上的静息电位是外正内负当受到有效刺激后改变了膜的通透性钠离子大量内流刺激点变为外负内正局部电流方向是由正电荷流向负电荷所以在细胞内是由刺激点向两边流动在细胞外却流向刺激点即在神经纤维上兴奋的传导可以是双向的8.如图表示脊髓前角运动神经元、闰绍细胞(兴奋时能释放抑制性神经递质)共同支配肌肉收缩的示意图已知破伤风毒素可抑制闰绍细胞神经递质的释放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 神经元a点兴奋时细胞膜内局部电流的传导方向与兴奋传导方向相同B. a处产生的电信号可传导到b、c、d 处且产生的电位大小相同C. 冲动经过图示环式传递后可能会终止以防止脊髓前角运动神经元过度兴奋D. 被破伤风杆菌感染的患者肌肉会出现持续性收缩的现象【答案】B【解析】解 A.当神经元a点兴奋时细胞膜内局部电流的传导方向与兴奋传导方向一致A正确B.a处产生兴奋一方面脊髓前角运动神经元释放神经递质引起肌肉收缩另一方面兴奋传到闰绍细胞闰绍细胞释放抑制性神经递质因此在b、c、d处都有电位变化但产生的电位大小不同 B错误C.兴奋传导至闰绍细胞使其释放抑制性神经递质抑制脊髓前角运动神经元的活动因此冲动经过图示环式传递后可能会终止以防止脊髓前角运动神经元过度兴奋 C正确D.由于破伤风毒素抑制闰绍细胞神经递质的释放导致脊髓前角运动神经元持续兴奋肌肉会出现持续性收缩的现象 D正确故选 B9.重症肌无力是一种由神经-肌肉接头(一种突触结构如图所示)处传递功能障碍引发的疾病电镜下可见患者肌膜上乙酰胆碱受体数量明显减少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 神经元特有的基因决定了突触小泡释放的位置B. 乙酰胆碱、抗体和酶发挥作用后都立即被灭活C. 患者神经-肌肉接头处化学信号向电信号的转换发生异常D. 突触前膜和突触后膜都有与乙酰胆碱结合的受体【答案】C【解析】解 A.神经元不含特有的基因因为同一个体的不同细胞都是由同一个受精卵分裂分化而来 A错误B.酶在反应前后本身的性质和数量不变 B错误C.患者肌膜上乙酰胆碱受体数量明显减少则患者神经-肌肉接头处化学信号向电信号的转换发生异常 C正确D.突触后膜有与乙酰胆碱结合的受体突触前膜没有与乙酰胆碱结合的受体 D错误10.神经科医生常对患者做如下检查手持钝物自足底外侧从后向前快速轻划至小趾根部再转向拇趾侧成年人的正常表现是足趾向跖面屈曲称巴宾斯基征阴性如出现趾背屈其余足趾呈扇形展开称巴宾斯基征阳性是一种病理性反射婴儿以及成年人在深睡状态下也都可出现巴宾斯基征阳性下列有关推理分析错误的是()A. 巴宾斯基征阴性有完整的反射弧但巴宾斯基征阳性没有B. 巴宾斯基征的初级控制中枢位于脊髓但受大脑皮层的控制C. 正常人巴宾斯基征阴性体现了神经系统的分级调节特点D. 推测巴宾斯基征阳性成年人患者可能是大脑皮层相关区域有损伤【答案】A【解析】解婴儿以及成年人在深睡状态下也都可出现巴宾斯基征阳性由此可推测正常人的巴宾斯基阴性的神经中枢在脊髓受到高级神经中枢大脑皮层的控制而巴宾斯基征阳性不能受到大脑皮层的控制A.巴宾斯基征阴性和巴宾斯基征阳性都有完整的反射弧只是巴宾斯基征阳性不能受到大脑皮层的控制 A错误B.初级控制中枢在脊髓但受到大脑皮层高级中枢的调控 B正确C.正常人的巴宾斯基阴性的神经中枢在脊髓受到高级神经中枢大脑皮层的控制能体现分级调节的特点 C正确D.婴儿以及成年人在深睡状态下即大脑皮层休息时也都可出现巴宾斯基征阳性说明阳性的成年患者可能是大脑区域受损大脑皮层失去了对脊髓的控制导致的 D正确故选 A11.下列不属于交感神经兴奋引起的生理反应的是()A. 突然受到惊吓心跳急剧加快B. 支气管平滑肌收缩通气量减少C. 剧烈运动心跳加强加快D. 支气管平滑肌舒张通气量增大【答案】B【解析】解 A.交感神经功能是人体紧张的时候保证人体一系列的功能强化交感神经兴奋时心跳急剧加快 A不符合题意BD.交感神经兴奋时主要抑制小支气管平滑肌的活动因而使小支气管舒张空气出入畅通 B符合题意、D不符合题意C.交感神经兴奋引起人体兴奋紧张心跳加快加强 C不符合题意故选 B12.如图是反射弧的某类模式图(a、b、c、d、e表示反射弧的组成部分Ⅰ、Ⅱ表示突A. 该图可表示膝跳反射的模式图B. 刺激图中的e处 a处会产生感觉C. 兴奋在bd上的传导方向与细胞膜内的电流方向相反D. 若c中Ⅰ处释放兴奋性神经递质Ⅱ处可测得电位变化【答案】D【解析】解 A.膝跳反射只涉及两个神经元所以该图不能表示膝跳反射的模式图 A错误B.刺激图中的e处 a处会产生反应但产生感觉的部位是大脑 B错误C.兴奋在bd上的传导方向与细胞膜内的电流方向相同与细胞膜外的电流方向相反 C错误D.若c中Ⅰ处释放兴奋性神经递质作用于Ⅱ处后可测得电位变化 D正确故选 D13.下列有关神经调节的说法错误的是()A. 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反射的完成需中枢神经系统的参与B. 完成反射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反射弧完整不一定能形成反射C. 感受器由感觉神经末梢组成效应器由传出神经末梢组成D. 兴奋是以神经冲动的形式沿神经纤维传导的【答案】C【解析】解 A.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反射必须依赖于反射弧结构的完整性反射的完成需中枢神经系统的参与 A正确B.反射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反射弧完整但刺激达不到一定的强度不能形成反射 B正确C.感受器是传入神经的树突组成的效应器是由传出神经末梢及其所支配的肌肉或腺体组成的 C错误D.兴奋是以神经冲动的形式在神经纤维传导的 D正确故选 C14.如图为某神经调节的反射弧结构示意图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A. 神经中枢中突触数量越多越能应对复杂多变的内外环境刺激B. 在神经中枢处施加某麻醉剂可抑制突触处兴奋的传递则刺激A处效应器会反应C. 若B神经元释放乙酰胆碱则会引起下一个神经元兴奋或抑制D. 神经递质大多是小分子物质通过胞吐的方式释放至突触间隙【答案】CB.由图示可以看出在神经中枢处施加某麻醉剂可抑制突触处兴奋的传递则刺激A处效应器会反应 B正确C.若B神经元释放乙酰胆碱则会引起下一个神经元兴奋 C错误D.神经递质大多是小分子物质通过胞吐的方式释放至突触间隙 D正确故选 C15.下列关于神经系统的分级调节的叙述正确的是()A. 中枢神经系统中的不同神经中枢负责调控的生理功能不同B. 脑干中有许多维持生命活动必要的中枢还与生物节律的控制有关C. 饮酒过量的人表现为语无伦次与此生理功能相对应的结构是小脑D. 成年人有意识地“憋尿” 说明排尿活动只受高级中枢的调控【答案】A【解析】解 A.中枢神经系统中的不同神经中枢负责调控不同的生理功能 A正确B.下丘脑中有许多维持生命活动必要的中枢还与生物节律的控制有关 B错误C.语无伦次与语言中枢有关语言中枢位于大脑皮层故与此生理功能相对应的结构是大脑 C错误D.排尿中枢的低级中枢在脊髓高级中枢在大脑皮层成年人有意识地“憋尿” 说明位于脊髓的低级中枢受脑中相应的高级中枢的调控 D错误故选 A16.如图甲、乙分别表示同一细胞的部分结构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 静息电位是指①②之间的膜内电位差B. 兴奋由图甲部位传导至图乙部位时不需要消耗能量C. 图乙的分泌物可能是某种激素D. 图甲中动作电位的形成是钾离子内流【答案】C【解析】A.静息电位是指神经纤维未兴奋部位膜两侧的电位差 A 错误B.兴奋由图甲部位传导至图乙部位时 Na^+进人细胞不需要消耗能量但 Na^+出细胞时需要消耗能量 B错误C.图乙的分泌物可能是递质或某种激素 C正确D.图甲中动作电位的形成是 Na^+内流 D 错误故选C17.某同学看到废弃的食品袋等垃圾时将其捡起并放入分类垃圾桶中参与调节这一过程的最高级神经中枢位于()A. 大脑皮层B. 小脑C. 脑干D. 脊髓【解析】当同学看到废弃的食品袋等垃圾时将其捡起并放入分类垃圾桶中控制该反射属于复杂反射其神经中枢位于大脑故选A.18.在一个以肌肉为效应器的反射弧中如果传出神经遭到损伤而其他部分正常当感受器受到刺激后将表现为()A. 既有感觉又能运动B. 无感觉也无收缩反应C. 有感觉但无收缩反应D. 无感觉但能运动【答案】C【解析】在反射弧中感受器受到刺激产生兴奋沿传入神经到达神经中枢产生感觉如果传出神经遭到损伤则不能把神经中枢产生的兴奋传到效应器也就不能引起效应器的反应故选C19.将神经细胞置于相当于细胞外液的溶液(溶液S)中可测得静息电位给予细胞一个适宜的刺激膜两侧出现一个暂时性的电位变化这种膜电位变化称为动作电位某同学将离体的枪乌贼巨大神经纤维置于溶液S中做了如下实验下列分析正确的是()③甲组测得的动作电位峰值大于乙组测得的④甲组测得的动作电位峰值小于乙组的A. ①③B. ②③C. ②④D. ①④【答案】C【解析】解静息电位主要是未受到刺激时细胞内外 K^+的浓度差所造成的升高溶液S的 K^+的浓度 K^+的外流减少因此静息电位减小故甲组测得的静息电位小于乙组测得的动作电位主要由 Na^+维持的而大小取决于内外 Na^+的浓度差适当增大溶液S中的Na^+浓度静息电位不变动作电位增大动作电位峰值较大故甲组测得的动作电位峰值小于乙组测得的故选 C20.神经细胞的 Na^+内流与 K^+外流都与离子通道有关钠钾泵能在耗能的情况下把Na^+从细胞内转运到细胞外同时把 K^+从细胞外转运到细胞内在神经纤维上产生兴奋及之后的过程中兴奋部位先是Na^+内流后是K^+外流最后依赖钠钾泵维持膜内高钾、膜外高钠的状态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 处于静息状态的神经纤维外正内负的膜电位与向膜外主动运输\ K^+有关B. 在神经纤维上 \ Na^+通过协助扩散进入细胞内通过主动运输到达细胞外C. 离子通道、钠钾泵的合成过程与核糖体、内质网、高尔基体等有关D. 神经纤维受到适宜刺激或神经递质与突触后膜上的受体结合后都将使\ Na^+通道打【答案】B【解析】解 A.静息电位的维持与 K^+外流有关 K^+外流是顺浓度梯度(通过离子通道)进行的该运输方式是协助扩散 A错误B.兴奋在神经纤维上传导时 Na^+通过协助扩散内流依赖钠钾泵输出细胞 B正确C.离子通道、钠钾泵的合成过程与核糖体有关与高尔基体无关 C错误D.兴奋性神经递质与突触后膜上的受体结合后能使 Na^+通道打开若是抑制性神经递质与突触后膜上的受体结合则不能使 Na^+通道打开 D错误故选 B二、解答题(本大题共计4小题每题10分共计40分)21.(1)若要验证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是双向而在反射弧上是单向传导则应先刺激A点发现电流表Ⅰ、Ⅱ都发生偏转 D点所在的肌肉收缩再选择刺激______________________(填“B”“C”“D”)点出现的实验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21.(2)A点未受刺激在大脑皮层的作用下 D点所在的肌肉收缩该过程_____(填“是”或“否”)为反射判断的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1.(3)大脑皮层发出的某些神经可释放兴奋性神经递质促进突触后膜发生 Na^+的内流促进缩手发射另一些神经可释放抑制性神经递质促进突触后膜发生 Cl^-的内流从而抑制缩手反射为探究由大脑皮层发出的N点所处的神经释放兴奋性神经递质还是抑制性神经递质则应按图示方式联接电流表Ⅲ此时电流表发生如图所示的偏转刺激N点观察______ 若发生___________现象则N点所处神经释放的兴奋性神经递质若发生________________现象则N点所处神经释放的抑制性神经递质【答案】(1)C, D点所在肌肉收缩电流表Ⅱ指针发生偏转而电流表Ⅰ指针不发生偏转【解析】解(1)兴奋在反射弧上的单方向传导是突触的结构导致的所以选在突触之后的点刺激即C点出现的现象是D点所在肌肉收缩电流表Ⅱ指针发生偏转而电流表Ⅰ指针不发生偏转【答案】(2)否, 没有完整的反射弧不能发生反射【解析】(2)没完整的反射弧不能称之为反射【答案】(3)电流表Ⅲ指针偏转方向, 电流表指针向右偏转, 电流表指针向左偏转幅度增大【解析】(3)按图示方式联接电流表Ⅲ此时电流表发生如图所示的偏转刺激N点观察电流表Ⅲ指针偏转方向若发生电流表指针向右偏转现象则N点所处神经释放的兴奋性神经递质若发生电流表指针向左偏转幅度增大现象则N点所处神经释放的抑制性神经递质22.(1)A为________(填写结构名称)受到刺激后会产生兴奋并将兴奋传导出去兴奋在反射弧上的传导方式一是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传导的形式是形成________ 二是细胞间兴奋是通过突触传递的该结构包括突触前膜、突触间隙、________三个部分它的作用是使下一个神经元________22.(2)当病毒侵染了C处神经元导致细胞坏死 A再受到刺激后 E将________(“有”或“无”)反应【答案】【解析】【答案】【解析】23.(1)在A图中①所示的结构属于反射弧的________ ④所示的结构属于________.23.(2)B图表示神经纤维受到刺激的瞬间膜内外电荷的分布情况在a、b、c中兴奋部位是________.在兴奋部位和相邻的未兴奋部位之间由于电位差的存在而发生电荷移动这样就形成了________.23.(3)兴奋在反射弧中按单一方向传导的原因是在A图的________________结构中信号的传递是单一方向的在此结构中信号的转换模式为________.【答案】感受器, 神经中枢【解析】据图分析①表示感受器④表示神经中枢.【答案】b, 局部电流【解析】静息时膜电位为外正内负产生动作电位时膜电位为外负内正所以b表示兴奋产生的部位 a、c表示未兴奋部位在兴奋部位和相邻的未兴奋部位之间由于电位差的存在而发生电荷移动这样就形成了局部电流.【答案】⑥, 突触, 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解析】据图分析⑥表示突触结构在此结构中信号的转换模式为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24.(1)刺激梭内肌纤维感受器所产生的兴奋传导到传入纤维此时膜内外的电位变为_____________24.(2)在人体内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总是由胞体传向_____________ 刺激α一传出纤维则电流表的指针________________(填“偏转1次”“偏转2次”或“不偏转”)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24.(3)当神经冲动到达突触前膜时突触前膜处发生的信号转换是___________________ ACh与突触后膜上的特异性受体结合会引起突触后膜上_____________通道开放24.(4)神经递质存在于突触小泡内可避免________________ 某人使用一种止痛药(该止痛药并不损伤神经元的结构)后检测发现突触间隙中神经递质的量不变则该止痛药的作用机制是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内正外负(动作电位)【解析】解(1)兴奋时的膜电位表现为内正外负的动作电位【答案】(2)轴突末梢, 不偏转, 兴奋在突触间只能单向传递【解析】(2)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总是由胞体传向轴突末梢由于兴奋在突触间只能单向传递刺激α一传出纤维时兴奋不能传到传入纤维因此电流表的指针不偏转【答案】(3)电信号→化学信号, \ Na^+【解析】(3)当神经冲动到达突触前膜时突触前膜处发生的信号转换是电信号→化学信号 ACh是一种兴奋性神经递质与突触后膜上的特异性受体结合会引起突触后膜上Na^+通道开放【答案】(4)被细胞内其他酶系破坏, 该止痛药与突触后膜上的特异性受体结合阻止了神经递质与受体结合【解析】(4)神经递质存在于突触小泡内可避免被细胞内其他酶系破坏某人使用一种止痛药后检测发现突触间隙中神经递质的量不变则该止痛药的作用机制是与突触后膜上的特异性受体结合阻止了神经递质与受体结合。
2023-2024学年高中生物浙科版(2019)选择性必修1第二章 神经调节单元测试(含答案解析)
2023-2024学年浙科版(2019)高中生物单元测试学校 __________ 班级 __________ 姓名 __________ 考号 __________注意事项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一、选择题(本大题共计20小题每题3分共计60分)1.图1为某一神经纤维示意图将甲电流表的两极置于膜外将乙电流表的一极置于膜外一极置于膜内在电流表中点X处给予适宜刺激图2为甲或乙的一个测量值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 若促进氯离子进入神经纤维后欲使甲出现偏转需要更强的刺激B. 若两电流表均正常刺激X处则甲、乙均先向右偏转再向左偏转C. 由图2推测甲电流表可能损坏乙电流表测出的电位差数据正常D. 图2为甲电流表测出的数据将图2曲线上下翻转则为乙测出的数据【答案】A【解析】解 A.若 Cl^-进入细胞后会导致膜内外电位差增大更难形成兴奋因此需要更强的刺激才能产生兴奋 A正确B.乙电流表静息时应向右偏转因此若受刺激后先向左偏转 B错误C.分析可知图2为甲电流表测得的电位变化因此甲未损坏乙电流表一开始电位差不为零 C错误D.将图2曲线上下翻转也不是乙测出的数据因为乙一开始的电位差不为零 D错误故选 A2.与人体高级神经中枢无直接联系的活动是()A. 上课时边听讲边记笔记B. 听到老师提问后举手C. 遇到多年不见的老朋友一时想不起对方的姓名D. 打瞌睡同学的手触到烫的物体猛的缩回【答案】D【解析】解 A、听讲及记笔记要用到语言中枢等故与高级神经中枢有关 A错误B、上课时听到起立的声音就站起来属于条件反射中枢位于大脑皮层故与高级神经中枢有关 B错误C 、遇到多年不见的老朋友一时想不起对方的姓名要用到语言中枢、感觉中枢等故与高级神经中枢有关 C错误D、打瞌睡同学的手触到烫的物体猛的缩回属于非条件反射中枢位于脊髓故与高级神经中枢无关 D正确.故选 D.3.下列不属于交感神经兴奋引起的生理反应的是()A. 突然受到惊吓心跳急剧加快B. 支气管平滑肌收缩通气量减少C. 剧烈运动心跳加强加快D. 支气管平滑肌舒张通气量增大【答案】B【解析】解 A.交感神经功能是人体紧张的时候保证人体一系列的功能强化交感神经兴奋时心跳急剧加快 A不符合题意BD.交感神经兴奋时主要抑制小支气管平滑肌的活动因而使小支气管舒张空气出入畅通 B符合题意、D不符合题意C.交感神经兴奋引起人体兴奋紧张心跳加快加强 C不符合题意故选 B4.如图中电视屏幕上的图像引起猫大脑皮层视觉中枢兴奋经插入脑内的电极记录神经纤维膜电位变化当兴奋产生时对该电位变化正确的表述是()A. 神经纤维膜内外离子分布为内负外正B. \ Na^+大量进入神经细胞内C. \ K^+大量进入神经细胞内D. 神经冲动沿神经纤维膜单向传导【答案】B【解析】解神经纤维的静息电位是外正内负当接受刺激产生兴奋时 Na^+大量内流使膜内变成正电位膜外变成负电位故选 B5.如下图所示将灵敏电表连接到神经纤维表面当在P点给予足够强度的刺激时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 该图所示实验可以证明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双向传导B. 电流表可以检测到的电位变化是由于Na^+外流引起的C. P点处的K^+浓度膜外高于膜内D. 电表指针将发生两次方向相反的偏转【答案】D【解析】A、该实验仅能证明兴奋在该神经纤维上由左向右传导不能证明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双向传导 A错误B、根据题意灵敏电表的指针均是连接到神经纤维表面根据上述分析可知电流表检测到的电位变化是两电极间的电位差引起的既有 Na^+的内流也有 K^+的外流 B错误C、当在P点给予足够强度的刺激时 P点Na离子内流形成动作电位与邻近区域形成局部电流此时P点处的 k^+浓度膜内高于膜外 C错误D、当兴奋传到灵敏电表的左侧电极时左侧电极处形成动作电位(内正外负)此时右侧电极仍处于静息电位(外正内负)故两电极间形成电流电流表指针向左偏转当兴奋离开左侧电极但还没有传到右侧电极时左右两电极指针出均处于静息状态两电极间电位差为0 电流表指针回到中间位置当兴奋传到右侧电极处时右侧电极处形成动作电位(内正外负)此时左侧电极仍处于静息电位(外正内负)故两电极间形成电流电流表指针向右偏转当兴奋离开右侧电极处继续向右传导时左右两电极指针出均处于静息状态两电极间电位差为0 电流表指针回到中间位置因此电表指针会发生两次方向相反的偏转 D正确故选D.6.关于人体神经细胞的叙述正确的是()A. 神经细胞轴突末梢可形成突触小体B. 兴奋通过神经递质在突触处进行双向传递C. 神经细胞外\ Na^+内流是产生静息电位的基础D. 静息状态的神经细胞膜两侧的电位表现为内正外负【答案】A【解析】解 A.神经细胞轴突末梢有多个膨大部分可形成多个突触小体 A正确B.神经递质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作用于突触后膜故兴奋在突触处进行单向传递 B错误CD.神经纤维没有受到一定强度的刺激时神经纤维膜主要对 K^+有通透性膜内 K^+外流导致膜外为正电位膜内为负电位 CD错误故选 A7.某男孩下丘脑受到损伤不会导致他的()A. 体温调节受到影响B. 言语活动功能障碍C. 睾丸生长发育受到影响D. 水平衡的调节受到影响【答案】B【解析】解 A、体温调节中枢位于下丘脑故体温调节受到影响 A错误B、语言中枢位于大脑皮层故下丘脑受到损伤言语活动功能不会受到障碍 B正确C 、下丘脑能分泌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故睾丸生长发育受到影响 C错误D、下丘脑是水平衡调节中枢且能分泌抗利尿激素故水平衡的调节受到影响 D错误.故选 B.8.人手指意外触到蜡烛火焰引起屈肘反射其反射弧示意图如下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 神经元b的神经冲动进一步引起神经元c兴奋最终导致屈肌收缩神经元b是兴奋性中间神经元B. 若N点受刺激产生兴奋则在神经元b上有膜电位的变化C. 屈肘反射中手指既是感受器又是效应器D. 手指意外触到火焰引起局部皮肤红肿是因为皮肤毛细血管舒张和通透性增加引起组织间隙液体减少【答案】A【解析】9.下列关于神经细胞的叙述正确的是()A. 神经元受到刺激时贮存于突触小泡内的神经递质就会释放出来B. 神经递质与突触后膜上的受体结合也可能抑制下一神经元C. 兴奋在反射弧中的传导是双向的D. 突触前膜释放的神经递质使下一神经元产生抑制时不会引起突触后膜发生膜电位变化【答案】B【解析】解 A、神经元受到刺激时钠离子内流细胞膜两侧的电位表现为膜内为正、膜外为负并产生兴奋当兴奋传导到神经末梢时贮存于突触小泡内的神经递质就会释放出来.且神经元受到刺激时需要达到一定的强度才能引起兴奋 A错误B、神经递质存在于突触小体的突触小泡中由突触前膜释放作用于突触后膜使下一个神经元产生兴奋或抑制所以神经递质与突触后膜上的受体结合也可能抑制下一神经元B正确C 、兴奋在反射弧中的传递是单向的 C错误D、突触前膜释放的神经递质使下一神经元产生抑制时会引起突触后膜发生静息电位增大 D错误.故选 B.10.下图是人体排尿反射的分级调节示意图下列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A. 脊髓控制膀胱的扩大和缩小是通过自主神经来调节的B. 人体控制排尿的神经中枢只位于脊髓C. 若脊髓胸段受损人体可能不能有意识地控制排尿D. 脊髓对排尿的控制不能很好地适应正常生理活动的需要【答案】B【解析】解 A.脊髓对膀胱扩大和缩小的控制是由自主神经系统支配的 A正确B.排尿不仅受到脊髓的控制也受到大脑皮层的调控 B错误C.若脊髓的胸段受损排尿反射可能无法受到大脑皮层的调控人体可能无法有意识地控制排尿 C正确D.脊髓对排尿反射的调节是初级的并不能很好的适应生理活动的需要如果没有高级中枢的调控排尿反射也可以进行但排尿不完全也不能受到意识地调控 D正确故选 B11.下图为某反射弧的模式图为了验证某药物只能阻断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而不能阻断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下列操作中不需要做的是()A. 不放药物时刺激B处观察现象B. 药物放在A处刺激B处观察现象C. 药物放在B处刺激C处观察现象D. 药物放在C处刺激B处观察现象【答案】C【解析】解 A.B处为传入神经不放药物时刺激B处观察现象如果效应器有反应说明反射弧是完好的 A不符合题意B.A处为突触结构 B处为传入神经药物放在A处刺激B处观察现象如果效应器有反应说明药物不能阻断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如果效应器没有反应说明药物能阻断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 B不符合题意C.C处是传出神经刺激C处效应器有反应与药物放在B处无关而且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是单向的 C符合题意D.药物放在C处刺激B处观察现象如果效应器有反应说明药物不能阻断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如果效应器没有反应说明药物能阻断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 D不符合题意故选 C12.下列关于神经调节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A. 神经调节过程中存在电信号和化学信号的转换B. 内环境稳态调节机制是神经调节C. 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D. 神经调节在生物生命活动调节中起主导作用【答案】B【解析】解 A.神经调节过程中兴奋在神经元之间传递时发生电信号→化学信号的转化 A正确B.内环境稳态调节机制是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 B错误C.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 C正确D.神经调节在生物生命活动调节中起主导作用 D正确故选 B13.下图为反射弧模式图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 神经冲动在②和④上以局部电流的形式传导B. 兴奋传导方向是⑤→④→③→②→①C. ②受损时刺激④仍能引起反射活动D. ③具有语言、学习、思维、记忆等方面的高级功能【答案】A【解析】A、②和④是神经纤维所以神经冲动在②和④上以局部电流的形式传导 A 正确根据题图可知①是感受器②是传入神经纤维③是神经中枢④是传出神经⑤是效应器所以B、兴奋的传导方向是①→②→③→④→⑤ B错误 C、②受损时刺激④仍能引起⑤产生活动但不属于反射因为反射是发生在完整反射弧上的活动 C错误D、③是脊髓属于低级神经中枢而语言、学习、思维、记忆等方面的高级功能在大脑D错误14.生物兴趣小组用如图所示装置研究神经调节中兴奋的产生、传导和传递其中甲、乙是两个电流计下列分析错误的是()A. 刺激a处甲的偏转反映了该处膜电位由静息电位到动作电位再到静息电位的变化B. 若给予相同的刺激刺激点a与d之间的距离越近甲电流计偏转的角度越大C. 根据分别刺激a和b处引起的乙偏转的情况可以判断兴奋在突触处传递的方向D. 除去c处的神经递质后再刺激a处甲、乙电流计都偏转【答案】B【解析】解 A.刺激a处电流计乙的左侧先兴奋右侧后兴奋会发生两次偏转电流计甲指针一极放在膜内一极放在膜外刺激a处时甲所在处会兴奋甲发生偏转刺激a处引起的甲偏转的情况实际上反映了该处膜电位由静息电位到动作电位又到静息电位的变化 A正确B.动作电位不受传导距离的影响电流计偏转的角度不会随距离减小而增大 B错误C.刺激a处电流计乙发生两次偏转刺激b处电流计乙发生一次偏转说明兴奋在突触处传递的方向是从左向右 C正确D.除去c处的神经递质后兴奋不能传递到突触后膜乙偏转一次兴奋双向传递也可以传递到甲甲也会发生一次反转 D正确故选 B15.某人的手被图钉扎到随即产生了缩手反射反射弧如下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效应器是肌肉B. 该反射弧包含三个神经元C. 刺激M点后肌肉收缩属于反射活动D. 刺激感受器后将在脊髓处产生感觉【答案】B【解析】A、反射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反射弧由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和效应器五部分组成分析图形可知图中的传出神经末梢及其支配的肌肉是效应器 A错误B、该反射弧包含三个神经元形成两个突触这三个神经元的细胞体分别位于脊神经节、脊髓灰质后角、脊髓灰质前角 B正确C、图中M点位于传入神经上刺激M点后肌肉收缩感受器没有参与因此不属于反射活动 C错误D、刺激感受器后将在大脑皮层产生感觉 D错误故选B16.下列关于动物生命活动调节的叙述正确有几项()①感觉的形成在大脑皮层②某人大脑皮层H区受损将失去听觉③植物人脑干、脊髓的中枢不能发挥调控作用④一般成年人可以憋尿这说明高级中枢可以控制低级中枢⑤狼在追捕猎物的过程中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是双向的⑥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方向与膜外的局部电流的方向一致⑦饮酒过量的人表现为语无伦次、走路不稳、呼吸急促与此对应的结构分别是大脑、小脑、脑干A. 6项B. 5项C. 4项D. 3项【答案】D【解析】①感觉的形成在大脑皮层①正确②某人大脑皮层H区受损将听不懂别人的谈话而不是听不到②错误③脑干有与呼吸等有关的生命中枢脊髓有低级反射中枢“植物人”脑干、脊髓的中枢仍然能发挥调控作用③错误④排尿中枢位于脊髓成年人可以有意识地控制排尿说明脊髓的排尿中枢受大脑皮层的控制④正确⑤狼在追捕猎物的过程中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是单向的原因是突触结构的存在③错误⑥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方向与膜外的局部电流的方向相反⑥错误⑦饮酒过量的人表现为语无伦次、走路不稳、呼吸急促与此反应相对应的结构分别是大脑、小脑、脑干○正确综上正确的选项有①④⑦ 共三项 D正确故选D.17.图为反射弧结构示意图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 刺激③处该处细胞膜电位变为外正内负B. 若从③处切断神经纤维刺激④ E不能产生反应C. B是该反射弧的传入神经元 E是效应器D. 若在④处施加一较强电刺激图中①~⑤处能测到兴奋的只有⑤【答案】C【解析】解 A.刺激③处该处细胞膜电位由静息电位变为动作电位则膜电位由外正内负变为外负内正 A错误B.若从③处切断神经纤维刺激④ 由于④位于③和E之间所以E能产生反应 B错误C.B上有神经节为传入神经 E是效应器 C正确D.由于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是双向的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是单向的所以若在④处施加一较强电刺激图中①~⑤处能测到兴奋的有③和⑤ D错误故选 C18.如图表示三个神经元及其联系其中“—O—<”表示树突到胞体再到轴突及末梢则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 A可与感受器相连图中共有3个完整的突触B. 若在f点施加一强刺激则f点的膜电位变为外正内负并在b点可测到电位变化C. 对该反射弧来说大脑皮层对其活动不会产生影响D. 若在e点施加一强刺激则f点不会测到电位变化而下一神经元的兴奋将会加强【答案】A【解析】解 A.A可与感受器相连图中共有3个完整的突触突触由轴突末端与胞体或树突构成 A正确B.在突触处兴奋的传递是单向的刺激f 不能在b点测得电位变化 B错误C.大脑皮层是人体的高级神经中枢可以对人体的其他生命活动进行调节 C错误D.由于反射弧上兴奋的传递是单向的刺激e f点会测得电位变化兴奋可以传递给下一个神经元但是不会引起下一个神经元兴奋的加强 D错误故选 A19.据美国中文网7月3日报道一名中国留学生因吸食“笑气”而引发身体机能多方面紊乱“笑气”即 N_2O 医疗上曾用作可吸入性麻醉剂其麻醉机制与位于突触后膜的一种名为“NMDA”的受体的阻断有关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A. 神经元轴突末梢可形成多个突触小体进而与其他神经元形成多个突触B. 神经元中的线粒体可以为突触小泡的运输提供能量C. 吸食“笑气”使人产生愉悦、快乐的感觉属于条件反射D. \ N_2O引起麻醉的原因可能是影响了突触后膜上有关阳离子的内流【答案】C【解析】解 A.神经元的轴突末梢有多个突触小体与其他神经元形成多个突触当兴奋传至轴突末梢时突触小体内的突触小泡释放神经递质神经递质作用于突触后膜使突触后膜神经元兴奋或抑制 A正确B.突触小泡的释放属于胞吐需要线粒体提供能量 B正确C.吸食“笑气”使人产生愉悦、快乐的感觉不是后天形成的属于非条件反射 C错误D. N_2O引起麻醉的原因可能是其影响了突触后膜上有关阳离子的内流 D正确故选 C20.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都有促进唾液腺分泌的作用但唾液的成分却不一样刺激交感神经所分泌的唾液水分少而酶多刺激副交感神经所分泌的唾液水分多而酶少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 交感神经兴奋时更利于消化食物不利于吞咽B. 这些支配唾液腺分泌的神经包括传入神经和传出神经C. 唾液的分泌不只受自主神经系统调节还受大脑控制D. 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相互配合使机体更好地适应环境变化【答案】B【解析】解 A.由题干可知刺激交感神经所分泌的唾液水分少而酶多酶可以消化食物水分少则不利于吞咽 A正确B.支配唾液腺分泌的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都是传出神经 B错误C.唾液的分泌既受自主神经系统调节也受大脑的控制 C正确D.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虽然都有促进唾液腺的作用但是唾液的成分不同所以两者相互配合使机体能更好地适应环境 D正确故选 B二、解答题(本大题共计4小题每题10分共计40分)21.(1)如果该反射弧的效应器为运动神经末梢及其连接的肌肉探究神经元A是传出神经还是传入神经的方法步骤(只在神经元A上完成)①先用剪刀在神经元A的________将其剪断②再用电刺激仪刺激神经元A上的实验位点________ 若________ 则神经元A为传入神经反之则为传出神经21.(2)如果在实验过程中要保证神经元A和神经元B的完整性探究神经元A是传出神经还是传入神经的方法步骤(每个实验位点只能用一次)①将微电流计的两个电极分别搭在实验位点2和实验位点3的神经纤维膜外②用电刺激仪刺激实验位点________ 若微电流计的指针偏转________次则神经元A 为传出神经若微电流计的指针偏转________次则神经元A为传入神经③该实验结果表明兴奋在神经元间传递的特点为_____________________ 具有这种特点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①1、2之间, ②1, 无肌肉收缩现象【解析】解(1)欲探究神经元A是传出神经还是传入神经(只在神经元A上完成)可利用兴奋在反射弧中单向传递的特点用剪刀在神经元A的实验位点1、2之间将其剪断再用电刺激仪刺激神经元A上的实验位点1 若肌肉无收缩现象则表明神经元A为传入神经若出现肌肉收缩则表明神经元A为传出神经乙为效应器【答案】(2)②1, 1, 2, ③单向传递, 神经递质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作用于突触后膜上【解析】(2)若在实验过程中要保证神经元A和神经元B的完整性探究神经元A是传出神经还是传入神经可将微电流计的两个电极分别搭在实验位点2和实验位点3的神经纤维膜外电刺激后通过观察微电流计指针的偏转次数进行判断用电刺激仅刺激实验位点1 若指针偏转1次表明兴奋不能传到实验位点3 则神经元A为传出神经若指针偏转2次表明兴奋可传到实验位点3 则神经元A为传入神经由于神经递质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作用于突触后膜故兴奋在神经元间是单向传递的22.(1)图甲中的d表示最简单的反射弧由________种神经元组成.22.(2)若将该反射弧放入较低浓度的钠盐培养液中传入神经元静息时膜内Na+浓度将________(高于、低于、等于)膜外.22.(3)用a刺激神经 c测到的电位变化如乙图.膜电位从③到④变化时膜上打开的离子通道是________.22.(4)正常时分别用a、b刺激神经和骨骼肌会引起骨骼肌收缩.某同学用a刺激神经发现骨骼肌不收缩.是传出神经元受损、d部位受损还是骨骼肌受损导致骨骼肌不收缩?为探究骨骼肌不收缩的原因该同学利用图甲中的反射弧设计了如下实验方案.(注只考虑一个部位受损)请根据该实验步骤预测现象及结论.第一步用a刺激神经观察c的电位变化和骨骼肌是否收缩如果________ 则说明传出神经元受损如果________ 则要继续往下做实验.第二步用b刺激骨骼肌观察骨骼肌是否收缩如果________ 则说明部位d受损如果________ 则说明骨骼肌受损.【答案】2【解析】【答案】低于【解析】【答案】钾通道【解析】【答案】在c处不能记录到电位变化骨骼肌不收缩, 在c处记录到电位变化骨骼肌不收缩, 骨骼肌收缩, 骨骼肌不收缩【解析】23.(1)当兴奋到达a处时神经纤维膜外的电位变化是________ 伤害性刺激产生的信号传到________会形成痛觉23.(2)肉毒毒素能阻断运动神经和肌肉之间的信息传递过程使肌肉松弛现欲探究肉毒毒素阻断信息传递的机理某实验小组用破坏了脑而脊髓完好无损的青蛙(脊蛙)进行实验①脑中的高级中枢与脊髓中的低级中枢之间存在着________调节而使用脊蛙可排除脑对脊髓的控制保证实验准确性②实验前刺激b处肌肉收缩且在c处检测到乙酰胆碱这一类________(兴奋性抑制性)神经递质实验时先在c处注射微量肉毒毒素再刺激b处请预测实验结果和相应结论如果c处不能检测到乙酰胆碱则说明肉毒毒素能________来阻断信息的传递如果c处能检测到乙酰胆碱但肌肉不收缩则说明肉毒毒素能________来阻断信息的传递【答案】正电位变为负电位, 大脑皮层【解析】静息状态时 a处神经纤维膜内外电位为外正内负兴奋到达a点时神经纤维膜内外两侧的电位有外正内负变为外负内正感觉中枢在人体的大脑皮层所以痛觉在大脑皮层产生【答案】分级, 兴奋性, 抑制突触前膜释放释放神经递质, 与乙酰胆碱受体结合【解析】①脑中的高级中枢与脊髓中的低级中枢之间存在着分级调节而使用脊蛙可排除脑对脊髓的控制保证实验准确性②乙酰胆碱属于兴奋性神经递质实验时先在c处注射微量肉毒毒素再刺激b 处如果c 处不能检测到乙酰胆碱则说明肉毒毒素能抑制突触前膜释放释放神经递质来阻断信息的传递如果c处能检测到乙酰胆碱但肌肉不收缩则说明肉毒毒素能与乙酰胆碱受体结合来阻断信息的传递24.(1)出汗量增加是运动过程中常见的现象在炎热夏季室外活动时更为明显这是因为炎热刺激导致汗腺分泌活动增强该过程发生的结构基础是________ 大量出汗会导致尿量减少其原因是________24.(2)与安静状态相比运动中能量的消耗较大血糖浓度降低较快但是运动过程中交感神经产生的兴奋在神经纤维上以________形式传导并通过________(填结构名称)释放去甲肾上腺素(一种神经递质)作用于胰岛A细胞使血糖浓度升高24.(3)去甲肾上腺素能作用于胰岛A细胞的原因是________ 去甲肾上腺素促进血糖浓度升高的大致过程是________【答案】(1)反射弧, 汗液分泌增多使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垂体释放的抗利尿激素增加促进肾小管、集合管对水的重吸收从而导致尿量减少【解析】解(1)炎热刺激导致汗腺分泌活动增强为反射活动该过程发生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大量出汗会导致尿量减少是因为汗液分泌增多使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垂体释放的抗利尿激素增加促进肾小管、集合管对水的重吸收从而导致尿量减少【答案】(2)电信号(或神经冲动), 突触前膜【解析】(2)运动过程中交感神经产生的兴奋在神经纤维上以电信号形式传导产生的神经递质由突触前膜释放【答案】(3)胰岛A细胞上有去甲肾上腺素受体, 去甲肾上腺素作用于胰岛A细胞使胰高血糖素分泌增加促进肝糖原分解和非糖物质转化为葡萄糖【解析】(3)去甲肾上腺素能作用于胰岛A细胞的原因是胰岛A细胞上有去甲肾上腺。
2024-2025学年浙科版选择性必修1生物上册阶段测试试卷607
2024-2025学年浙科版选择性必修1生物上册阶段测试试卷607考试试卷考试范围:全部知识点;考试时间:120分钟学校:______ 姓名:______ 班级:______ 考号:______总分栏题号一二三四五总分得分评卷人得分一、选择题(共5题,共10分)1、下列关于内环境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 血浆渗透压的大小主要取决于血浆中无机盐和蛋白质的含量B. 内分泌腺分泌的激素释放到内环境中,作用于靶细胞或靶器官C. 正常情况下,内环境的各项理化性质都处于动态平衡中D. 内环境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和细胞代谢的场所2、人体内的细胞外液构成了细胞生活的液体环境,称为内环境,下列各项不属于内环境的是()A. 血浆B. 组织液C. 淋巴液D. 唾液3、图甲是内环境的结构图,其中①②③④分别代表体液中的不同成分,图乙表示体液中这几种成分相互之间进行物质交换的关系,以下描述正确的是()A. 图甲中①②③④分别代表图乙中的DB. B中的大分子蛋白质不能流到CC. 图甲中③④处的氧分压和二氧化碳分压大小关系应该分别是③<④和③>④D. 毛细淋巴管管壁细胞生存的内环境是①和②4、如图是缩手反射弧模式图;相关说法错误的是()A. 图1中B处于静息状态时,若规定细胞膜外为零电位,则膜内表面的电位是负电位B. 兴奋在B→C→D传导的过程中均是以电信号的形式C. 在反射弧中,决定神经冲动单向传导的结构位于突触中D. 图2是图1中B的一段,如果在电极a的左侧给予一适当刺激,电流计的指针会发生两次方向相反的偏转5、小王的肌肉经常发生抽搐,可能的原因是()A. 血糖含量太低B. 血钙含量太低C. 血细胞数量太少D. 血浆蛋白质含量低评卷人得分二、多选题(共8题,共16分)6、如图表示科研人员测定大鼠皮肤冷觉感受器和温觉感受器在不同温度时的传入神经放电频率(敏感程度)。
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 冷觉感受器和温觉感受器的敏感温度范围相同B. 环境温度越低冷觉感受器越敏感C. 当温度偏离感受器的敏感温度时传入神经放电频率减小D. 大鼠的正常体温接近于两个曲线交点对应的温度7、根据体内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模型来判断下列相关说法;正确的是()A. 在图中①~⑤处应当用双向箭头表示的是①②⑤B. 免疫调节对内环境稳态的维持具有重要作用C. 组织液、淋巴和血浆在成分及含量上是有差异的D. 神经系统与内分泌系统不参与图中所示的物质交换过程8、直接注射抗体或注射疫苗都可以使人体获得免疫。
2023-2024学年高中生物浙科版(2019)选择性必修1第二章 神经调节单元测试(含答案解析)
2023-2024学年浙科版(2019)高中生物单元测试学校 __________ 班级 __________ 姓名 __________ 考号 __________注意事项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一、选择题(本大题共计15小题每题3分共计45分)1.如图表示电流表测量装置(电极均置于膜外)其中箭头a表示施加适宜的刺激阴影表示兴奋区域用电流表检测b、c两电极之间的电位差下列相关说法正确的是()A. 刺激a处电流表指针会先向左偏转再向右偏转B. 刺激a处时 \ K^+会快速内流形成动作电位C. 若在b、c两电极的中点施加刺激则电流表指针会发生两次方向相反的偏转D. a处未受刺激时其膜外为负电位膜内为正电位【答案】A【解析】解 A.刺激a处 b电极所在部位先兴奋此时c电极所处部位为未兴奋部位电流表指针向左偏转随后c电极所处部位兴奋同时b电极所处部位为未兴奋部位电流表指针向右偏转 A正确B.动作电位是 Na^+内流形成的 B错误C.若在b、c两电极的中点施加刺激则b和c电极所处部位同时产生兴奋电流表指针不偏转 C错误D.a处未受刺激时膜电位为静息电位特点是膜外为正电位膜内为负电位 D错误故选 A2.据美国中文网7月3日报道一名中国留学生因吸食“笑气”而引发身体机能多方面紊乱“笑气”即 N_2O 医疗上曾用作可吸入性麻醉剂其麻醉机制与位于突触后膜的一种名为“NMDA”的受体的阻断有关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A. 神经元轴突末梢可形成多个突触小体进而与其他神经元形成多个突触B. 神经元中的线粒体可以为突触小泡的运输提供能量C. 吸食“笑气”使人产生愉悦、快乐的感觉属于条件反射D. \ N_2O引起麻醉的原因可能是影响了突触后膜上有关阳离子的内流【答案】C【解析】解 A.神经元的轴突末梢有多个突触小体与其他神经元形成多个突触当兴奋传至轴突末梢时突触小体内的突触小泡释放神经递质神经递质作用于突触后膜使突触后膜神经元兴奋或抑制 A正确B.突触小泡的释放属于胞吐需要线粒体提供能量 B正确C.吸食“笑气”使人产生愉悦、快乐的感觉不是后天形成的属于非条件反射 C错误D. N_2O引起麻醉的原因可能是其影响了突触后膜上有关阳离子的内流 D正确故选 C3.神经递质分为兴奋性神经递质与抑制性神经递质两种乙酰胆碱就是一种兴奋性神经递质去甲肾上腺素是一种抑制性神经递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二者都是由突触前膜进入突触间隙需要借助载体的运输B. 二者都能够被突触后膜上的受体识别体现了细胞间信息交流的功能C. 二者都能够长时间作用于突触后膜使膜电位长时间发生改变D. 二者作用于突触后膜后细胞膜对\ K^+、\ Na^+的通透性改变产生动作电位【答案】B【解析】解 A.二者都属于神经递质其释放属于胞吐不需要载体蛋白的协助 A错误B.二者都能够被突触后膜上的特异性受体识别体现了细胞间的信息交流功能 B正确C.激素作用于突触后膜后就被立刻灭活或运走同时使突触后膜发生电位变化 C错误D.去甲肾上腺素属于抑制性神经递质作用于突触后膜后细胞膜对 K^+的通透性增大K^+外流增加细胞仍保持静息状态 D错误故选 B4.如图表示枪乌贼的一个神经细胞内外不同离子的相对浓度离子的浓度差能保持相对稳定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 静息电位产生过程中 K+ 外流需要消耗ATPB. 离子的浓度差能保持相对稳定可以通过协助扩散来完成C. K^+ 通过主动运输从细胞外进入细胞内维持浓度差D. 神经递质引起下一个神经元的Cl^-大量内流可推断下一个神经元将会发生兴奋【答案】C【解析】 A 、K^+ 细胞内的浓度远高于细胞外因此K^+ 通过协助扩散的方式运输到细胞外不需要消耗ATP A错误B、维持图中离子细胞内外浓度差的过程是主动运输 B错误C 、维持钾离子细胞内外浓度差的过程是主动运输需要消耗ATP C正确D、神经递质引起下一个神经元的Cl^-大量内流可抑制下一个神经元发生兴奋 D错误5.如图表示人体缩手反射的相关结构(虚线内表示脊髓的部分结构)有关说法错误的是()A. 要检测反射弧是否完整和正常可在⑤处给予适宜的电刺激B. 若抑制某神经元的呼吸作用将会影响神经兴奋的传递C. 兴奋在神经元之间传递时都存在化学信号与电信号的转换D. 在②处给予适宜的电刺激大脑皮层会产生痛觉【答案】D【解析】解 A.因为⑤是感受器在⑤处给予适宜的电刺激如果①处有反应说明反射弧完整和正常 A正确B.因神经传导需要消耗能量所以抑制某神经元的呼吸作用将会影响神经兴奋的传递 B正确C.兴奋在神经元之间传递时电信号先转换成化学信号以递质形式作用于下一神经元再转换成电信号 C正确D.由于兴奋在神经元之间传递是单向的所以在②处给予适宜的电刺激大脑皮层不会产生痛觉 D错误故选 D6.如图所示①~⑤为蛙坐骨神经左侧受到刺激前后的依次电位变化过程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 ①可表示出静息电位为外正内负B. 该图示两个电极的放置位置均在膜内C. 图②甲端、④乙端膜电位表现为外负内正D. 此实验说明兴奋是以电信号的形式沿着神经纤维传导的【答案】A【解析】解 A.静息电位表现为外正内负图①中电流表无偏转说明图①中两电极放在膜同侧并不能从图①判断出静息电位情况 A错误B. 从图②和图④电流表的偏转方向可以看出局部电流方向分别为向右和向左判断两个电极均在膜内 B正确C.图②甲端为蛙坐骨神经收到刺激时图④乙端表示冲动传到乙处时如图所示图②甲端和图④乙端膜电位都表现为外负内正 C正确D.此实验通过检测神经兴奋时膜电位变化可以说明兴奋是以电信号的形式传递的 D正确故选 A7.下列关于躯体运动分级调节的叙述错误的是()A. 躯体的运动受大脑皮层以及脑干、脊髓等的共同调控B. 大脑皮层发出的指令必须经过小脑或脑干才能传给低级中枢C. 小脑和脑干能控制脊髓同时也受大脑皮层的控制D. 大脑皮层是最高级中枢脑干连接低级中枢和高级中枢【答案】B【解析】解 A.由图可知躯体的运动受大脑皮层以及脑干、脊髓等的共同调控 A正确B.由图可知大脑皮层可以直接调控低级中枢(脊髓) B错误C.大脑皮层是最高级中枢脊髓是低级中枢所以小脑和脑干能控制脊髓同时也受大脑皮层的控制 C正确D.大脑皮层是最高级中枢脑干连接低级中枢和高级中枢 D正确故选 B8.分别刺激下图中Ⅰ、Ⅱ、Ⅲ、Ⅳ四处不会引起肌肉收缩的是()A. ⅠB. ⅡC. ⅢD. Ⅳ【答案】D【解析】解兴奋在神经元之间单向传递只能从一个神经元的轴突向另一个神经元的胞体或树突传递所以刺激Ⅳ不会引起肌肉收缩刺激Ⅰ、Ⅱ、Ⅲ均会使肌肉收缩故选 D9.下列有关健康成年人脑功能的描述正确的是()A. 温度感受器位于下丘脑B. 大脑皮层言语区的V区受损患者不能写字C. 控制排尿反射的高级神经中枢位于大脑皮层D. 垂体分泌的抗利尿激素参与水盐平衡的调节【答案】C【解析】A、温度感受器位于皮肤或内脏器官表面 A错误B、大脑皮层言语区的V区为视觉性语言中枢受损后患者不能看懂语言文字 B错误C、控制排尿反射的高级神经中枢位于大脑皮层低级中枢位于脊髓 C正确D、抗利尿激素是由下丘脑分泌垂体释放的 D错误10.下列关于神经系统组成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A. 神经系统是由脑、脊髓和它们发出的神经组成的B. 脑神经和脊神经是神经系统的周围部分组成外周神经系统C. 脑和它所发出的神经构成中枢神经系统D. 神经细胞是构成神经系统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答案】C【解析】解 A.人体神经系统是由脑、脊髓和它们所发出的神经组成的 A正确B.脑神经和脊神经是神经系统的周围部分组成周围神经系统 B正确C.脑和脊髓是神经系统的中枢部分组成中枢神经系统 C错误D.神经细胞是构成神经系统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 D正确故选 C11.如图所示当神经冲动在轴突上传导时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 丁区域发生了\ K^+外流和\ Na^+内流B. 甲区与丙区可能刚恢复为静息电位状态C. 乙区与丁区间膜内局部电流的方向是从乙到丁D. 图示神经冲动的传导方向有可能是从左到右或从右到左【答案】A【解析】解 A.由于丁区的电位是外正内负说明此时丁区域为静息电位因而还没有发生Na^+内流 A错误B.由于乙区是动作电位则甲区与丙区域可能刚恢复为静息电位状态 B正确C.局部电流的方向是由正电荷到负电荷乙区膜内是正电位丁区膜内是负电位所以乙区与丁区间膜内局部电流的方向是从乙到丁 C正确D.由于图中只有乙区是动作电位因而在轴突上神经冲动的传导方向有可能是从左到右或从右到左 D正确故选 A12.下列对神经系统的组成及相关结构的叙述中错误的是()A. 坐骨神经中有许多条神经纤维B. 神经胶质细胞的数量比神经元多具有支持、保护、营养和修复神经元等多种功能C. 神经系统的调节功能靠神经元就能完成D. 支持骨骼肌的运动神经元细胞体位于脊髓【答案】C【解析】A、坐骨神经中有许多条神经纤维B、神经胶质细胞的数量比神经元多、保护 B正确C、神经系统的调节主要靠神经元完成D、支持骨骼肌的运动神经元细胞体位于脊髓 D正确13.下列关于神经元和神经递质的叙述正确的是()A. 神经递质只能使下一个神经元兴奋B. 神经递质和所有激素一样都只在细胞外发挥作用C. 神经元释放神经递质的同时也可能接受神经递质的作用D. 神经元释放神经递质的过程主要体现细胞膜的选择透过性【答案】C【解析】解 A.突触前膜释放的神经递质与突触后膜上的受体结合使下一个神经元兴奋或抑制 A错误B.神经递质只能作用于突触后神经元表面的特异性受体激素的受体有的在细胞膜表面有的在细胞内 B错误C.同一神经元在释放神经递质的同时也可能接受神经递质的作用 C正确D.神经元释放神经递质的过程体现了细胞膜具有一定的流动性 D错误故选 C14.下列关于神经系统功能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 “憋尿”行为体现了神经系统的分级调节B. “植物人”的脑干、脊髓仍能发挥调控作用C. 大脑皮层H区发生障碍的患者不能听懂别人谈话D. 学习和记忆是人脑特有的高级功能【答案】D【解析】解 A.排尿中枢位于脊髓“憋尿”行为说明脊髓的排尿中枢受大脑皮层的控制体现了神经系统的分级调节 A正确B.“植物人”的脑干、脊髓仍能发挥调控作用 B正确C.H区为听觉性语言中枢故大脑皮层H区发生障碍的患者不能听懂别人谈话 C正确D.学习和记忆不是人脑特有的高级功能许多种动物都有记忆和学习能力 D错误故选 D15.下列关于神经系统的说法错误的是()A. 语言功能是人脑特有的功能B. 战士通过训练长时间不眨眼不需要大脑参与C. 植物性神经包括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D. 排尿反射完成需要自主神经系统参与【答案】B【解析】解 A.大脑皮层除了对外部世界感知(感觉中枢在大脑皮层)还具有语言、学习、记忆和思维等方面的高级功能语言功能是人脑特有的高级功能 A正确B.战士可以练就长时间不眨眼这是因为大脑参与这个反射活动通过训练然后成为机体的条件反射 B错误C.植物性神经即自主神经可分为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 C正确D.排尿反射受到脊髓的控制脊髓对膀胱扩大和缩小的控制是由自主神经系统支配的 D 正确故选 B二、多选题(本大题共计5小题每题3分共计15分)16.如图甲为某神经纤维受到刺激后膜电位变化情况神经细胞的静息电位和动作电位与通道蛋白关系紧密 Na^+-K^+泵是神经细胞膜上的一种常见载体能催化ATP水解每消耗1分子的ATP 就可以逆浓度梯度将3分子的 Na^+泵出细胞外将2分子的 K^+泵入细胞内其结构如图乙所示下列有关分析错误的是()A. 图甲中ac段\ Na^+内流只能由电信号引起 \ Na^+通过通道蛋白内流不消耗ATPB. 若改变神经纤维膜外钾离子浓度图甲中曲线.c点电位不会有明显改变C. \ Na^+-K^+泵的运输速率在一定温度范围内随温度升高先增大后稳定D. \ Na^+-K^+泵对ce段电位的恢复维持膜内高\ Na^+, 膜外高\ K^+的离子分布有重要作用【答案】A, D【解析】解 A.图甲中ac段 Na^+内流可能由电信号引起也可能是由化学信号引起的 A 错误B.图甲中c点为动作电位是由 Na^+内流引起的若改变神经纤维膜外钾离子浓度图甲中曲线c点电位不会有明显改变 B正确C. Na^+-K^+泵其化学本质是蛋白质其运输速率在一定温度范围内随温度升高先增大后稳定 C正确D. Na^+-K^+泵对恢复静息电位维持膜内高 K^+、膜外高 Na^+的离子分布有重要作用 D 错误故选 AD17.如图为人体体液之间的物质交换示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 图中A、C、D参与人体内环境的组成B. 解旋酶可以存在于B内C. D可以运输养料、二氧化碳、尿素和糖原等物质D. 乙酰胆碱和激素可存在于C中【答案】A, B, D【解析】A、A是淋巴、C是组织液、D是血浆 A、C、D参与人体内环境的组成 A正确B、解旋酶存在于细胞内因此DNA解旋酶可以存在于B内 B正确C、D(血浆)可以运输养料、二氧化碳、尿素等糖原存在于肝细胞和肌细胞中 C错误D、乙酰胆碱(神经递质)和激素可存在于C(组织液)中 D正确故选ABD.18.某人不小心从高处摔下到医院检查下列与确定此人神经中枢受损有关的检查是()A. 针刺双脚观察是否有反应B. 检查血细胞的数量是否有变化C. 检查膝跳反射是否正常D. 要求此人复述医生的一段话【答案】A, C, D【解析】解 A.针刺双脚观察是否有反应与神经中枢受损的检查有关如果有反应此人脊髓的低级神经中枢可能未受损 A正确B.检查血细胞的数量是否有变化与神经中枢受损的检查无关血细胞的数量只是反映血液成分的变化 B错误C.膝跳反射的神经中枢位于脊髓检查膝跳反射是否正常与神经中枢受损的检查有关 C 正确D.要求此人复述医生的一段话与大脑皮层的语言中枢有关因此与神经中枢受损的检查有关 D正确故选 ACD19.如图是膝跳反射的反射弧模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 图中a代表传入神经元细胞体 b位于腰部脊髓中B. 膝跳反射是由两个神经元相互连接完成的C. 在反射活动中Ⅰ、Ⅱ处兴奋的传导是双向的D. 切断H处后刺激Ⅰ处小腿抬起不属于反射【答案】A, D【解析】 A 、图中a代表传入神经元细胞体 b是膝跳反射的神经中枢位于腰部脊髓中A正确B、膝跳反射是由三个神经元相互连接完成的缩手反射由两个神经元连接而成 B错误C 、在反射活动中要经过完整的反射弧此过程中兴奋的传导是单向的 C错误D、切断H处后反射弧被破坏刺激Ⅰ处小腿抬起不属于反射 D正确20.下图是膝跳反射的反射弧结构模式图其中①~⑤表示反射弧的组成结构 A、B分别是放置在神经和骨骼肌上的电极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 图中膝跳反射的反射弧由2个神经元组成B. 结构②属于传入神经结构③受大脑皮层高级中枢控制C. 用B刺激结构① 能通过结构②向神经中枢传递神经冲动D. 用A刺激结构④ 引起的小腿向前踢起不属于反射活动【答案】A, D【解析】解图中①是效应器、②是传出神经、③是神经中枢、④是传入神经、⑤是感受器A.图中膝跳反射的反射弧由2个神经元组成人膝跳反射的反射弧由感觉神经元(传入神经元)和运动神经元(传出神经元)组成 A正确B.结构②属于传出神经结构③受大脑皮层高级中枢控制 B错误C.用B刺激结构①效应器因为神经冲动传导方向是单向的因此不能通过结构②向神经中枢传递神经冲动 C错误D.用A刺激④传入神经引起的小腿向前踢起不属于反射活动因为反射需要经过完整的反射弧 D正确故选 AD三、解答题(本大题共计5小题每题10分共计50分)21.(1)兴奋在神经-骨骼肌接头处传递的过程如上图所示兴奋以________________形式传导至接头前膜→接头前膜电位逆转→________________→突触小泡向接头前膜移动并释放乙酰胆碱→乙酰胆碱与接头后膜受体结合→ Na^+________(填“内流”或“外流”)→肌肉收缩21.(2)当兴奋在迷走神经–心肌接头处传递时迷走神经末梢释放释放的乙酰胆碱与接头后膜的受体结合促进 K^+________(填“内流”或“外流”)使心肌细胞收缩减弱21.(3)轴突末梢膨大并嵌入由骨骼肌或心肌细胞膜形成的凹陷中骨骼肌或心肌细胞膜进一步形成许多皱褶推测这种皱褶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从而有利于兴奋在神经-肌肉接头处的传递【答案】(1)电信号(或神经冲动), \ Ca^2+内流(引起细胞质\ Ca^2+浓度增高), 内流【解析】解(1)兴奋在神经元中以电信号形式传至轴突末梢由图可知当兴奋传导至突触小体时 Ca^2+通过接头前膜上的 Ca^2+通道内流促进突触小泡以胞吐方式将内部的乙酰胆碱释放到突触间隙乙酰胆碱经通过突触间隙与肌膜上的特异性受体结合从而导致 Na^+内流产生兴奋肌肉收缩【答案】(2)外流【解析】(2) K^+是细胞内液渗透压的主要决定因素心肌细胞内 K^+外流会减弱心肌细胞的兴奋性迷走神经释放的乙酰胆碱作用于接头后膜受体可通过促进 K^+外流使心肌细胞收缩减弱【答案】(3)扩大接头后膜膜面积增多(钠离子或钾离子)离子通道的数量(或增大接受信号的膜面积有利于接受神经递质)【解析】(3)轴突末梢释放神经递质需要作用于接头后膜肌细胞膜向内凹陷形成皱褶可增大接头后膜面积增多(钠离子或钾离子)离子通道的数量从而有利于兴奋的传递22.(1)图中神经元①和②之间通过突触传递信息突触前膜是神经元()(填①或②)的()(填“轴突”、“树突”或“细胞体”)末端膨大形成的神经元①和②之间的液体环境是()22.(2)信息在神经元①和②之间的传递形式是()22.(3)“渐冻人症”往往是由于神经元________(填 a、b 或 c)损伤造成的人体要屏住呼吸必须受到图中________的调控22.(4)冰桶挑战赛旨在为渐冻人治疗募款当冰水浇在挑战者身上时机体会发生一系列生理反应这些反应不包括________(多选)A、皮肤血管舒张B、体温调节中枢兴奋C、ADH 增多D、立毛肌收缩E、肾上腺素增多F、汗腺分泌加强22.(5)若药物X能使人体血浆中Na^+浓度降低则药物X会使神经细胞静息电位(绝对值)________(变大、不变、变小)该药物能对“渐冻人症”有一定的疗效其原因可能是该药物促进神经递质的合成或释放还可能是________A. 淋巴液B. 内环境C. 外环境D. 细胞质基质【答案】B【解析】图中神经元①和②之间通过突触传递信息突触前膜是神经元①轴突末端膨大形成的神经元①和②之间的液体环境是组织液内环境【答案】D【解析】信息在神经元①和②之间的传递形式是神经递质【答案】c, 大脑皮层【解析】)“渐冻人症”往往是由于神经元c传出神经元损伤造成的人体要屏住呼吸必须受到图中大脑皮层的调控因为呼吸中枢在大脑皮层【答案】ACF【解析】当冰水浇在挑战者身上时机体会发生一系列生理反应以维持体温恒定如体温调节中枢兴奋、立毛肌收缩、肾上腺素增多等不包括皮肤血管舒张、ADH 增多、汗腺分泌加强等【答案】变小, 促进神经递质与肌细胞膜(突触后膜)上相应的受体结合促使肌细胞膜(突触后膜)上Na^+通道打开【解析】若药物X能使人体血浆中Na^+浓度降低则药物X会使神经细胞静息电位绝对值变小该药物能对“渐冻人症”有一定的疗效其原因可能是该药物促进神经递质的合成或释放还可能是促进神经递质与肌细胞膜(突触后膜)上相应的受体结合促使肌细胞膜(突触后膜)上 Na^+通道打开23.(1)在缩手反射过程中伤害性刺激首先作用于\_\_\_\_\_\_\_\_________ 并产生神经活动.23.(2)神经冲动沿着\_\_\_\_\_\_\_\_________传递给\_\_\_\_\_\_\_\_________.23.(3)神经冲动经脊髓的分析综合后形成新的神经冲动经过\_\_\_\_\_\_\_\_________传递给\_\_\_\_\_\_\_\_________ 从而发生缩手反射.23.(4)脊髓灰质炎又称小儿麻痹症其原因是________(病原体)破坏了\_\_\_\_\_\_\_\_________所在的结构.23.(5)从缩手反射过程可以看出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是________.【答案】1, 感受器【解析】解(1)在缩手反射过程中伤害性刺激首先作用于1感受器并产生神经活动.【答案】2, 传入神经, 3, 神经中枢【解析】(2)神经冲动沿着2传入神经传递给3神经中枢.【答案】4, 传出神经, 5, 效应器【解析】(3)神经冲动经脊髓的分析综合后形成新的神经冲动经过4传出神经传递给5效应器从而发生缩手反射.【答案】脊髓灰质炎病毒, 3, 神经中枢【解析】(4)脊髓灰质炎又称小儿麻痹症其原因是脊髓灰质炎病毒破坏了3神经中枢所在的结构.【答案】细胞【解析】(5)从缩手反射过程可以看出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是细胞.24.(1)刺激梭内肌纤维感受器所产生的兴奋传导到传入纤维此时膜内外的电位变为_____________24.(2)在人体内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总是由胞体传向_____________ 刺激α一传出纤维则电流表的指针________________(填“偏转1次”“偏转2次”或“不偏转”)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24.(3)当神经冲动到达突触前膜时突触前膜处发生的信号转换是___________________ ACh与突触后膜上的特异性受体结合会引起突触后膜上_____________通道开放24.(4)神经递质存在于突触小泡内可避免________________ 某人使用一种止痛药(该止痛药并不损伤神经元的结构)后检测发现突触间隙中神经递质的量不变则该止痛药的作用机制是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内正外负(动作电位)【解析】解(1)兴奋时的膜电位表现为内正外负的动作电位【答案】(2)轴突末梢, 不偏转, 兴奋在突触间只能单向传递【解析】(2)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总是由胞体传向轴突末梢由于兴奋在突触间只能单向传递刺激α一传出纤维时兴奋不能传到传入纤维因此电流表的指针不偏转【答案】(3)电信号→化学信号, \ Na^+【解析】(3)当神经冲动到达突触前膜时突触前膜处发生的信号转换是电信号→化学信号 ACh是一种兴奋性神经递质与突触后膜上的特异性受体结合会引起突触后膜上Na^+通道开放【答案】(4)被细胞内其他酶系破坏, 该止痛药与突触后膜上的特异性受体结合阻止了神经递质与受体结合【解析】(4)神经递质存在于突触小泡内可避免被细胞内其他酶系破坏某人使用一种止痛药后检测发现突触间隙中神经递质的量不变则该止痛药的作用机制是与突触后膜上的特异性受体结合阻止了神经递质与受体结合25.(1)图示反射弧中 a是________ 当兴奋到达b点时神经纤维膜内外两侧的电位变为________ 当兴奋到达c处时该结构发生的信号转变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5.(2)伤害性刺激产生的信号传到________会形成痛觉此时内脏神经支配的肾上腺分泌的肾上腺素增加导致心率加快这种生理活动的调节方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5.(3)伤害引起的痛觉可通过下丘脑促进垂体释放________________ 直接促进________________对水的重吸收25.(4)当细菌感染足部伤口时机体首先发起攻击的免疫细胞是________【答案】(1)传入神经 , 外负内正, 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解析】解(1)据图可知图中有2个突触 a上有神经节为传入神经当兴奋到达b点时该处电位变为外负内正 c点为突触当兴奋到达c点时发生的信号变化为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答案】(2)大脑皮层 , 神经—体液调节【解析】(2)人体能产生感觉的中枢在大脑皮层内脏神经支配的肾上腺分泌肾上腺素的调节方式为神经—体液调节【答案】(3)抗利尿激素 , 肾小管和集合管【解析】(3)下丘脑能合成并分泌抗利尿激素由垂体后叶释放作用是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分的重吸收【答案】(4)吞噬细胞【解析】(4)当细菌感染足部伤口时机体首先发动攻击的免疫细胞为吞噬细胞试卷第11页,总11页。
2023-2024学年高中生物浙科版(2019)选择性必修1第二章 神经调节单元测试(含答案解析)
2023-2024学年浙科版(2019)高中生物单元测试学校 __________ 班级 __________ 姓名 __________ 考号 __________注意事项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一、多选题(本大题共计4小题每题3分共计12分)1.当感知到危险时线虫神经元会释放大量酪胺触发逃跑反应使线虫能够逃脱“敌人” 酪胺的部分作用机理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注胰岛素样蛋白的作用类似于胰岛素A. 胰岛素样蛋白运出细胞的过程不需要消耗能量B. 酪胺可促使细胞吸收葡萄糖以满足逃跑反应所需能量C. 与人体肾上腺素类似酪胺的分泌受神经系统的调节D. 酪胺发挥作用的过程体现了细胞膜的信息交流功能【答案】B, C, D【解析】2.如图为膝跳反射的示意图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 若在Ⅱ处给予足够强的有效刺激则在a处可检测到电信号B. 给予刺激之前神经元细胞膜上一直有\ Na^+和\ K^+进出C. Ⅱ刺激点与肌肉距离越近给予Ⅱ处刺激后肌肉收缩越强D. 膝跳反射的效应器是传出神经末梢和其支配的伸肌【答案】B, D【解析】解 A.由图可知Ⅰ为传入神经Ⅱ为传出神经而b处的兴奋传递是单向的所以在Ⅱ处给予足够强的有效刺激在a处不可能检测到电信号 A错误B.给予刺激之前神经元细胞膜上一直存在 Na^+和 K^+的交换以维持 Na^+和 K^+在细胞膜内外分布的特点 B正确C.肌肉收缩强度与刺激强度有关与刺激点和肌肉的距离远近无关 C错误D.膝跳反射的效应器是传出神经末梢和其支配的伸肌 D正确故选 BD3.图是胰岛素作用于脑神经元后调节其功能的机理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 胰岛素与InR结合后能促进神经元的变性坏死B. 胰岛素与InR结合后途径②⑤和途径④起协同作用共同抑制神经元的死亡C. 细胞表面InR减少后脑神经元摄取葡萄糖的速率降低胰岛素浓度增大D. 胰岛素与InR结合后途径⑥促进神经元以胞吐方式释放神经递质加强联系【答案】C, D【解析】A、胰岛素与InR结合后通过途径○③ 会抑制炎症因子的释放从而抑制神经细胞变性、坏死 A错误B、胰岛素与InR结合后通过途径②⑤ 会抑制炎症因子的释放从而抑制神经细胞变性、坏死通过途径④抑制细胞凋亡两条途径作用结果不同不能说明是协同作用 B错误C、细胞表面InR减少则导致InR对炎症因子的抑制作用降低从而导致炎症因子对GLUT的抑制作用增强最终导致神经元摄取葡萄糖的速率降低胰岛素浓度增大 C正确D、胰岛素与InR结合后通过途径●与另一个神经元建立联系两个神经元之间联系需要通过神经递质神经元以胞吐方式释放神经递质加强联系 D正确故选CD.4.神经内分泌细胞具有神经细胞的结构可以接受高级中枢传来的冲动而兴奋释放激素下图为通过突触进行信息传递的三个细胞甲、乙为神经细胞均释放兴奋性神经递质丙为合成、分泌TRH的神经内分泌细胞若在箭头处施加一强刺激则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 刺激部位细胞膜对\ Na^+的通透性增加 \ Na^+内流使膜电位表现为内正外负B. 在c、d 处可以测到膜电位的变化而在a、b 处不能测到C. 乙细胞神经递质和丙细胞TRH的释放均为胞吐方式D. 乙细胞受刺激、兴奋时细胞内\ K^+浓度大于细胞外【答案】A, C, D【解析】解 A.兴奋时细胞膜对 Na^+的通透性增加 Na^+内流膜电位表现为内正外负 A 正确B.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递是双向的但在突触处只能由突触前膜传递到突触后膜故在b、c、d 处可以测到膜电位的变化而在a处不能测到 B错误C.乙细胞神经递质释放方式为胞吐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TRH是一种多肽类激素释放方式也是胞吐 C正确D.乙细胞受刺激兴奋时 Na^+内流使膜电位变化而细胞内 K^+浓度依然大于细胞外 D正确故选 ACD二、选择题(本大题共计16小题每题3分共计48分)5.2019年4月4日弗吉尼亚大学的一项新研究证明受损的周围神经系统能够自我修复神经系统是由神经细胞组成的下列关于人体神经细胞的叙述正确的是()A. 每个神经细胞轴突末梢可形成多个突触小体释放不同的神经递质B. 突触前神经元兴奋会引起突触后神经元兴奋C. 神经细胞外\ Na^+内流是产生静息电位的基础D. 传导兴奋时神经纤维膜外局部电流方向是由未兴奋部位到兴奋部位【答案】D【解析】解 A.神经细胞轴突末梢经过多次分支末端膨大部分形成的小体因此可以形成多个突触小体其次神经递质的效果可能是兴奋也可能是抑制取决于突触后膜上受体的种类 A错误B.神经递质在突触间隙通过扩散作用达到突触后膜对突触前膜不起作用不会引起突触前神经元兴奋 B错误C.神经细胞外 Na^+内流是产生动作电位的基础神经细胞内 K^+外流才是产生静息电位的基础 C错误D.神经纤维静息时膜电位表现为内负外正受刺激产生兴奋时兴奋部位膜电位表现为内正外负兴奋部位与未兴奋部位由于电位差的存在而形成局部电流神经纤维膜外局部电流方向是由未兴奋部位到兴奋部位 D正确故选 D6.下列不属于下丘脑功能的是()A. 参与体温调节B. 参与血糖调节C. 感受渗透压变化D. 释放抗利尿激素【答案】D【解析】A、下丘脑是体温调节中枢 A正确B、下丘脑是血糖调节中枢 B正确C、下丘脑是渗透压调节中枢 C正确D、抗利尿激素是垂体分泌的激素7.当人看到酸梅时唾液分泌会大量增加对此现象的分析正确的是()A. 该反射为非条件反射B. 该反射过程不需要大脑皮层的参与C. 该反射活动的效应器是唾液腺D. 酸梅色泽直接刺激神经中枢引起唾液分泌【答案】C【解析】A、“望梅止渴”是条件反射是在非条件反射的基础上经过一定的过程在大脑皮层参与下完成的是一种高级的神经活动是高级神经活动的基本方式 A错误B、“望梅止渴”是条件反射需要大脑皮层参与 B错误C、“望梅止渴”这是一种反射活动多次吃过梅子的人当他看到梅子的时候也会流口水这一反射的效应器指唾液腺 C正确D、酸梅色泽直接刺激的是感受器-眼部的感觉神经末梢 D错误故选C.8.当人看到酸梅时唾液分泌会大量增加对此现象的分析错误的是()A. 这一过程需要大脑皮层的参与B. 这是一种反射活动其效应器是运动神经末梢和唾液腺C. 酸梅色泽直接刺激神经中枢引起唾液分泌D. 吃酸梅分泌唾液属于非条件反射【答案】C【解析】解 A.看到酸梅时唾液分泌大量增加是条件反射其高级中枢在大脑皮层 A正确B.唾液大量分泌是唾液腺的活动其效应器是运动神经末梢和唾液腺 B正确C.酸梅的色泽是引起条件反射的条件之一另外还有形态大小等特征并且色泽直接刺激的是视网膜而非直接刺激神经中枢 C错误D.吃酸梅分泌唾液不需要大脑皮层的参与属于非条件反射 D正确故选 C9.如图表示蛙坐骨神经腓肠肌标本在坐骨神经膜外放置两个电极(a b)并且将这两个电极连接到一个电表上在某点给予刺激(S)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 虽然存在静息电位但坐骨神经未受刺激时电表指针不发生偏转B. 刺激坐骨神经后电表指针发生两次方向相反且幅度相同的偏转C. 刺激坐骨神经后必能产生一个沿神经纤维传导的负电波D. 若给予刺激后腓肠肌发生收缩即完成了一次反射活动【答案】A【解析】解 A.神经元未受刺激(静息状态)时膜外为正电位膜内为负电位但坐骨神经膜外表面各处电位相同 a、b两个电极均放置在膜外电表指针不发生偏转 A正确BC.题中在某点给予的刺激(S)的强度和位置未知如果刺激强度过小则电表指针不偏转也不会产生一个沿神经纤维传导的负电波如果刺激强度适宜刺激位置在a、b两电极的中间电表也不会发生偏转 BC错误D.给予刺激后腓肠肌发生收缩的过程没有经过完整的反射弧不属于反射活动 D错误故选 A10.尿在肾中不断形成经输尿管流入膀胱暂时储存当膀胱储尿达到一定程度时引起尿意成年人可以有意识地“憋尿” 婴儿常尿床下列有关排尿的叙述错误的是()A. 排尿不仅受脊髓的控制也受大脑皮层的调控B. 脊髓通过交感神经兴奋使膀胱缩小副交感神经兴奋不会使膀胱缩小C. 成年人“憋尿”是因为大脑皮层对脊髓进行调控使得自主神经系统并不完全自主D. 排尿过程说明神经系统对内脏活动进行分级调节【答案】B【解析】解 A.排尿不仅受到脊髓的控制也受大脑皮层的调控 A正确B.脊髓通过副交感神经兴奋使膀胱缩小 B错误C.成年人可以有意识地“憋尿” 说明自主神经系统并不完全自主自主神经系统受大脑皮层的调控 C正确D.排尿过程说明神经系统对内脏活动进行分级调节 D正确故选 B11.近日多家媒体关注和报道罹患“渐冻症”的29岁湖北籍北大女博士“渐冻症”学名为“肌萎缩侧索硬化”或“运动神经元病” 从发现至今已有130多年病因至今不明当代著名物理学家史蒂芬•霍金所患的即为该病该病患者的所有感觉和思维活动等完全正常但因不明原因导致患者全身大部分运动神经元损伤致使几乎全身所有的肌肉逐渐无力和萎缩不能运动包括吞咽和说话困难直至呼吸衰竭身体就像逐渐被冻住一样故称“渐冻症”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 患者体内损伤的运动神经元应属于传出神经元B. 患者体内的传入神经元是正常的C. 患者的大脑皮层是正常的D. 呼吸衰竭的原因一定是病灶扩展到脑干导致脑干损伤【答案】D【解析】A、患者体内损伤的运动神经元应属于传出神经元B、患者体内的传入神经元是正常的C、患者的大脑皮层是正常的D、呼吸衰竭的原因可能是病灶扩展到脑干也可能是肺部感染 D错误12.如图表示神经细胞膜上 Na^+、 K^+的两种运输方式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 方式1中的\ K^+经过通道排出细胞外的需要消耗ATP 是产生静息电位的生理基础B. 方式1中的\ Na^+经过通道进入细胞内的不需要消耗ATP 是产生动作电位的生理基础C. 方式2中的\ Na^+经过载体排出细胞外的需要消耗ATP 是产生动作电位的生理基础D. 方式2中的\ K^+经过载体进入细胞内的需要消耗ATP 是产生静息电位的生理基础【答案】B【解析】解 A.方式1中\mathrm K^+外流是由高浓度向低浓度运输并通过相应的通道蛋白协助属于协助扩散不需要消耗ATP 是产生静息电位的生理基础 A错误B.方式1中\mathrmNa^+都是由高浓度向低浓度运输并需要通道蛋白协助属于协助扩散不需要消耗ATP 是产生动作电位的生理基础 B正确C.方式2中的\mathrmNa^+经过载体排出细胞外的需要消耗ATP 是维持细胞内外钠离子浓度差的生理基础 C错误D.方式2中的\mathrm K^+经过载体进入细胞内的需要消耗ATP 是维持细胞内外钾离子浓度差的基础 D错误故选 B13.图甲表示突触图乙表示受到刺激时神经纤维上的电位变化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 图甲中a处能完成电信号一化学信号一电信号的转变B. 图甲中a处释放的递质都能使b处产生如图乙所示的电位变化C. 若神经纤维处于图乙中②对应状态时 \ Na^+通过主动运输方式进入细胞D. 若将神经纤维置于低\ Na^+液体环境中图乙所示膜电位会低于+40mV【答案】D【解析】解 A.图甲中a处为突触前膜能完成电信号一化学信号的转变 A错误B.图甲中a处释放的递质有兴奋性神经递质和抑制性神经递质只有兴奋性神经递质能使b处产生如图乙所示的电位变化抑制性神经递质不行 B错误C.若神经纤维处于图乙中②对应状态时 Na^+通过协助扩散方式进入细胞 C错误D.若将神经纤维置于低 Na^+液体环境中 Na^+会影响动作电位因此图乙所示膜电位会低于+40mV D正确故选 D14.如图是反射弧模式图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 人体内兴奋可以在④处双向传导B. 兴奋传导方向是⑤→④→③→②→①C. 在②所在的神经元上有电信号→化学信号的转换D. ③具有语言、学习、思维、记忆等方面的功能【答案】C【解析】A.④表示传出神经是反射弧的一部分在反射弧中兴奋是单向传递的 A错误B.兴奋传导的方向为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即①→②→③→④→⑤ B错误C.在传入神经中信号在突触前膜上由电信号转换为化学信号释放神经递质到突触间隙 C正确D.③是脊髓属于低级神经中枢而具有语言、学习、思维、记忆等方面功能的是大脑D错误故选C15.如图中电视屏幕上的图像引起猫大脑皮层视觉中枢兴奋经插入脑内的电极记录神经纤维膜电位变化当兴奋产生时对该电位变化正确的表述是()A. 神经纤维膜内外离子分布为内负外正B. \ Na^+大量进入神经细胞内C. \ K^+大量进入神经细胞内D. 神经冲动沿神经纤维膜单向传导【答案】B【解析】解神经纤维的静息电位是外正内负当接受刺激产生兴奋时 Na^+大量内流使膜内变成正电位膜外变成负电位故选 B16.下列关于脊髓和脑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 脊髓的灰质中有很多神经中枢B. 脑是整个神经系统的控制中心C. 脑干中有控制躯体协调与平衡的中枢D. 脊髓参与的反射活动会受到脑的控制【答案】C【解析】A、有的反射弧的神经中枢位于脊髓灰质中 A正确B、大脑皮层是整个神经系统中最高级的部位脑是整个神经系统的控制中心 B正确C、脑干中有调节呼吸、循环等活动的基本生命中枢小脑调节躯体运动控制躯体的协调与平衡 C错误D、位于脊髓的低级中枢参与的反射活动也能受到大脑皮层相应的高级中枢的调控 D 正确故选C.17.某人能看懂文字和听懂别人谈话但自己就是不会说话这表明他的大脑受到损伤受伤的区域是()A. 小脑B. 大脑皮层S区C. 大脑皮层H区D. 下丘脑【答案】B【解析】解 A.小脑有维持平衡、协调运动的功能与语言功能无关 A错误B.患者不会说话说明运动性言语区(S区)受损 B正确C.患者能听懂别人说话说明听觉性言语区(H区)正常 C错误D.下丘脑与内环境的调节有关与语言功能无关 D错误故选 B18.学习获取知识过程中处理大量信息的器官是()A. 脊髓B. 小脑C. 下丘脑D. 大脑【答案】D【解析】解 A.脊髓有反射(可以调节人体的一些基本生命活动如排便、排尿等)和传导的功能 A错误B.小脑与运动协调有关能维持身体平衡 B错误C .下丘脑有血糖调节和体温调节等中枢 C错误D.大脑皮层是调节人体生理活动的最高级中枢可以划分为若干个功能区如躯体运动中枢、躯体感觉中枢、视觉中枢、听觉中枢、以及人类所特有的语言中枢等所以学习获取知识过程中要处理大量的信息处理这些信息的主要是大脑皮层的语言中枢 D正确19.在一起交通事故中某人大脑受伤不能说话但能听懂别人的话.那么受损的部位是大脑皮层言语区的()A. \S 区B. \V 区C. \W 区D. \H 区【答案】A【解析】解如果某人大脑受伤不能说话但能听懂别人的话.那么受损的部位是大脑皮层言语区的S区.故选 A.20.下图是反射弧的某类模式图(a、b、c、d、e表示反射弧的组成部分Ⅰ、Ⅱ表示突触的相关结构)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 若c中Ⅰ处释放抑制性神经递质Ⅱ处可测得电位变化B. 刺激图中的e a处会产生感觉C. 兴奋在bd上的传导方向与细胞膜内的电流方向相反D. 该图可表示膝跳反射的模式图【答案】A【解析】解 A.若c中Ⅰ处释放抑制性神经递质作用于Ⅱ处后可在Ⅱ处测得电位变化 A 正确B.刺激图中的e处 a处会产生反应但产生感觉的部位是大脑 B错误C.兴奋在bd上的传导方向与细胞膜内的电流方向相同与细胞膜外的电流方向相反 C错误D.膝跳反射只涉及两个神经元所以该图不能表示膝跳反射的模式图 D错误故选 A三、解答题(本大题共计5小题每题10分共计50分)21.(1)褪黑素俗称“脑白金” 其分泌有昼夜节律晚上多白天少外界的光照变化会导致人体内褪黑素含量变化该过程是________调节完成该过程的结构基础是________ 21.(2)各级神经中枢中与生物节律控制有关的中枢在________ 该结构还具有分泌功能如能分泌________激素调节水盐平衡该激素的生理作用是________【答案】神经, 反射弧【解析】【答案】下丘脑, 抗利尿, 改变肾小管、集合管的通透性促进对水的重吸收【解析】22.(1)刺激梭内肌纤维感受器所产生的兴奋传导到传入纤维此时膜内外的电位变为_____________22.(2)在人体内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总是由胞体传向_____________ 刺激α一传出纤维则电流表的指针________________(填“偏转1次”“偏转2次”或“不偏转”)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22.(3)当神经冲动到达突触前膜时突触前膜处发生的信号转换是___________________ ACh与突触后膜上的特异性受体结合会引起突触后膜上_____________通道开放22.(4)神经递质存在于突触小泡内可避免________________ 某人使用一种止痛药(该止痛药并不损伤神经元的结构)后检测发现突触间隙中神经递质的量不变则该止痛药的作用机制是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内正外负(动作电位)【解析】解(1)兴奋时的膜电位表现为内正外负的动作电位【答案】(2)轴突末梢, 不偏转, 兴奋在突触间只能单向传递【解析】(2)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总是由胞体传向轴突末梢由于兴奋在突触间只能单向传递刺激α一传出纤维时兴奋不能传到传入纤维因此电流表的指针不偏转【答案】(3)电信号→化学信号, \ Na^+【解析】(3)当神经冲动到达突触前膜时突触前膜处发生的信号转换是电信号→化学信号 ACh是一种兴奋性神经递质与突触后膜上的特异性受体结合会引起突触后膜上Na^+通道开放【答案】(4)被细胞内其他酶系破坏, 该止痛药与突触后膜上的特异性受体结合阻止了神经递质与受体结合【解析】(4)神经递质存在于突触小泡内可避免被细胞内其他酶系破坏某人使用一种止痛药后检测发现突触间隙中神经递质的量不变则该止痛药的作用机制是与突触后膜上的特异性受体结合阻止了神经递质与受体结合23.(1)图2中的1表示________ 1中物质的释放使突触后膜________23.(2)假如图3中的Y来自图1中的A 图3中的X来自大脑皮层当感受器接受一个刺激后导致效应器产生反应则Y释放的物质对突触后膜具有________作用如果大脑皮层发出的指令是对这个刺激不作出反应则X释放的物质对突触后膜具有________作用23.(3)缩手反射属于非条件反射当我们取指血进行化验时针刺破手指的皮肤但我们并未将手指缩回这说明一个反射弧中的低级中枢要接受________的控制【答案】(1)突触小泡, 兴奋或抑制【解析】解(1)图2中的1表示突触小泡里面有神经递质受体的本质是蛋白质(糖蛋白)进行细胞识别兴奋在突触是单向传递原因是递质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然后作用于突触后膜使突触后膜兴奋或抑制【答案】(2)兴奋, 抑制【解析】(2)由于图3中的Y来自图1中的A 当感受器接受一个刺激后导致效应器产生反应说明传递的信号是兴奋信号因此Y释放的物质对突触后膜具有兴奋作用如果大脑皮层发出的指令是对这个刺激不作出反应则X释放的物质对突触后膜具有抑制作用以达到抑制效应器产生反应的作用【答案】(3)高级神经中枢【解析】(3)缩手反射属于非条件反射神经中枢是脊髓但我们能在针刺破手指的皮肤并未将手指缩回说明一个反射弧中的低级中枢(脊髓)要接受高级神经中枢(大脑皮层)的控制24.(1)若用适宜电极刺激运动神经末梢二头-半腱肌会收缩该过程________ (填“属于”或“不属于”)反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4.(2)肌梭感受器受到适宜刺激产生兴奋兴奋以___________形式传到神经中枢进而引起______________(填肌肉名称)收缩同时产生兴奋传到抑制性中间神经元抑制性突触后膜的电位表现为____________________ 导致二头-半腱肌处于____________状态24.(3)交互抑制是中枢神经活动中的普遍现象其意义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不属于, 该过程没有完整的反射弧【解析】解(1)用适宜电极刺激运动神经末梢二头-半腱肌收缩的过程中没有完整的反射弧因此该过程不属于反射【答案】(2)电信号, 股四头肌, 外正内负, 舒张【解析】(2)兴奋在神经上以电信号形式传导进而引起股四头肌收缩因为是抑制性神经元故抑制性突触后膜的电位表现为外正内负导致二头-半腱肌舒张【答案】(3)使不同中枢神经相互制约保证体内反射活动的正常进行【解析】(3)交互抑制是中枢神经活动中的普遍现象其意义是使不同中枢神经相互制约保证体内反射活动的正常进行25.(1)在膝跳反射的反射弧中 ________(填图1中序号)是传出神经在膝跳反射过程中兴奋在该反射弧中________(填“单向”或“双向”)传递25.(2)图2表示膜电位变化曲线在膝跳反射过程中 A点的膜电位变化曲线为甲曲线其中EF段形成的原因是________ F点时膜电位表现为________25.(3)图1中________(填图中序号)是抑制性神经元在膝跳反射过程中⑤位置的膜电位变化曲线是图2中的________(填“甲”“乙”或“丙”)⑥位置的膜电位变化曲线是图2中的________(填“甲”“乙”或“丙”)25.(4)若要检测图1中M点在膝跳反射过程中的膜电位变化理论上正确的操作是________(单选)【答案】(1)④和⑧, 单向【解析】解(1)根据A上有神经节确定③是传入神经同时发生膝跳反射时伸肌②收缩屈肌⑦舒张由此推断④和⑧为传出神经膝跳反射涉及多个神经细胞兴奋在神经细胞间单向传递所以在膝跳反射过程中兴奋在该反射弧中单向传递【答案】(2)钠离子内流, 外负内正【解析】(2)图2表示膜电位变化曲线 EF段表示产生动作电位此时钠离子内流使膜电位发生逆转 F点时膜电位为动作电位即外负内正【答案】(3)⑤, 甲, 乙【解析】(3)发生膝跳反射时屈肌⑦舒张表示未兴奋故图1中⑤是抑制性神经元在膝跳反射过程中⑤处神经兴奋释放抑制性神经递质抑制⑥细胞兴奋出现屈肌⑦舒张故⑤位置的膜电位变化曲线是图2中甲⑥接受到抑制性神经递质引起突触后膜发生 Cl^-内流不产生兴奋故⑥位置的膜电位变化曲线是图2中的乙【答案】D【解析】(4)完成膝跳反射必须具备完成的反射弧同时M点兴奋会发生膜电位的变化故要检测图1中M点在膝跳反射过程中的膜电位变化理论上将电表的两极分别连接于M点膜内和膜外刺激感受器观察指针的偏转故选 D试卷第11页,总11页。
2024-2025学年浙科版选择性必修1生物上册阶段测试试卷512
2024-2025学年浙科版选择性必修1生物上册阶段测试试卷512考试试卷考试范围:全部知识点;考试时间:120分钟学校:______ 姓名:______ 班级:______ 考号:______总分栏题号一二三四五六总分得分评卷人得分一、选择题(共5题,共10分)1、多巴胺(DA)是一种神经递质,在脑内能传递兴奋及愉悦的信息,也与各种上瘾行为有关。
通常情况下,通过神经冲动释放的DA很快被转运蛋白(DAT)从突触间隙等量重吸收,过程如下图。
毒品可卡因会与DAT结合,阻断DA的重吸收。
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A. 细胞A将DA释放至突触间隙需要消耗能量B. 细胞B膜上的特异受体与DA结合后会引起膜内变为正电位C. 吸食可卡因可缩短DA对脑的刺激时间,使机体产生强烈愉悦感D. 长期吸食可卡因可能会使细胞B对DA的敏感性降低,使机体精神萎靡2、我国在研制新冠疫苗方面取得重大成果,已成功研制出重组蛋白疫苗、腺病毒载体疫苗、灭活疫苗和mRNA 疫苗等多种类型的新冠疫苗,免费给国民预防接种(灭活疫苗每人接种两剂,时间间隔21天)。
下列有关新冠疫苗的叙述,错误的是()A. 新冠疫苗研制成功的基本要求是能使其蛋白质保持其抗原性B. 间隔接种两剂新冠疫苗的目的是强化免疫,增加抗体和记忆细胞的数量C. 接种新冠疫苗后机体可能会出现局部红肿、头昏头痛、低烧等症状D. 健康人在接种两剂疫苗产生抗体后,感染新型冠状病毒后不可能患病3、下列关于机体免疫调节的叙述,正确的是()A. 免疫活性物质都是由免疫细胞产生的B. 浆细胞和效应T细胞一定是分别来源于B淋巴细胞和T淋巴细胞C. 婴儿初次服用脊髓灰质炎糖丸后,体内可产生抗体和记忆细胞D. HIV攻击人体T细胞后,可使人体完全丧失体液免疫能力4、下列关于免疫系统的组成及其功能,叙述正确的是()A. 免疫活性物质包括抗体、细胞因子、溶菌酶等B. B细胞与抗体的产生有关,T细胞与抗体的产生无关C. 如果某人胸腺发育不全,其体内树突状细胞的数目会显著减少D. 免疫细胞和免疫器官共同构成了免疫调节的物质和结构基础5、如图是甲状腺分泌活动的调节示意图(图中“+”表示促进,“-”表示抑制)。
2023-2024学年高中生物浙科版(2019)选择性必修1第二章 神经调节单元测试(含答案解析)
2023-2024学年浙科版(2019)高中生物单元测试学校 __________ 班级 __________ 姓名 __________ 考号 __________注意事项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一、选择题(本大题共计13小题每题3分共计39分)1.某种药物可以阻断蟾蜍屈肌反射活动如图为该反射弧的模式图 A、B为神经纤维上的实验位点 C为突触间隙下列实验结果中能够证明这种药物“在神经系统中仅对神经细胞间的兴奋传递有阻断作用”的是()①将药物放在A 刺激B 肌肉收缩②将药物放在B 刺激A 肌肉收缩③将药物放在C 刺激B 肌肉不收缩④将药物放在C 刺激A 肌肉收缩A. ①③B. ②③C. ①④D. ②④【答案】A【解析】解突触的结构决定了反射弧结构中的兴奋总是沿“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单向传递的 A点与效应器之间不需要经过突触传导所以刺激A 点都会引起肌肉收缩与药物无关而B点到效应器之间必须经过突触传导将药物放在C点(突触间隙)刺激B点肌肉不收缩而将药物放在A点(神经纤维)则不影响B点到效应器的传导说明此药物“神经细胞间的传递有阻断作用” 所以①③正确故选 A2.如图甲、乙分别表示同一细胞的部分结构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 静息电位是指①②之间的膜内电位差B. 兴奋由图甲部位传导至图乙部位时不需要消耗能量C. 图乙的分泌物可能是某种激素D. 图甲中动作电位的形成是钾离子内流【答案】C【解析】A.静息电位是指神经纤维未兴奋部位膜两侧的电位差 A 错误B.兴奋由图甲部位传导至图乙部位时 Na^+进人细胞不需要消耗能量但 Na^+出细胞时需要消耗能量 B错误C.图乙的分泌物可能是递质或某种激素 C正确D.图甲中动作电位的形成是 Na^+内流 D 错误故选C3.如图为反射弧结构示意图下列叙述中错误的是()A. 刺激Ⅰ或Ⅱ都能引起屈肌和伸肌反应但不属于反射B. 在整个反射过程中兴奋在反射弧中的传导是单向的C. 感受器只存在于伸肌中D. 该反射弧完成的是后天性的条件反射【答案】D【解析】解 A.刺激Ⅰ或Ⅱ都能引起屈肌和伸肌反应但不属于反射因为反射需要完整的反射弧 A正确B.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导是单向的因此在整个反射过程中兴奋在反射弧中的传导是单向的 B正确C.由图可知Ⅰ为传入神经与伸肌相连Ⅱ为传出神经既与伸肌相连又与曲肌相连因而伸肌中既有感受器又有效应器曲肌中只有效应器 C正确D.由图示信息知该反射为简单的反射不是后天形成的 D错误故选 D4.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都有促进唾液腺分泌的作用但唾液的成分却不一样刺激交感神经所分泌的唾液水分少而酶多刺激副交感神经所分泌的唾液水分多而酶少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 交感神经兴奋时更利于消化食物不利于吞咽B. 这些支配唾液腺分泌的神经包括传入神经和传出神经C. 唾液的分泌不只受自主神经系统调节还受大脑控制D. 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相互配合使机体更好地适应环境变化【答案】B【解析】解 A.由题干可知刺激交感神经所分泌的唾液水分少而酶多酶可以消化食物水分少则不利于吞咽 A正确B.支配唾液腺分泌的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都是传出神经 B错误C.唾液的分泌既受自主神经系统调节也受大脑的控制 C正确D.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虽然都有促进唾液腺的作用但是唾液的成分不同所以两者相互配合使机体能更好地适应环境 D正确故选 B5.在一个以肌肉为效应器的反射弧中如果传出神经遭到损伤而其他部分正常当感受器受到刺激后将表现为()A. 既有感觉又能运动B. 无感觉也无收缩反应C. 有感觉但无收缩反应D. 无感觉但能运动【答案】C【解析】在反射弧中感受器受到刺激产生兴奋沿传入神经到达神经中枢产生感觉如果传出神经遭到损伤则不能把神经中枢产生的兴奋传到效应器也就不能引起效应器的反应故选C6.如表所示是人体成熟红细胞与血浆中的 K^+和 Mg^2+在不同条件下的含量比较据表分析下列结论错误的是(单位 mmol)()A. 鱼滕酮对\ K^+的吸收有抑制作用也抑制了\ Mg^2+的吸收B. 鱼滕酮可能是通过抑制红细胞的有氧呼吸从而影响\ K^+和\ Mg^2+运输的C. 乌本苷抑制\ K^+的载体的生理功能而不影响\ Mg^2+的载体的生理功能D. 正常情况下血浆中\ K^+和 \ Mg^2+均通过主动运输进入红细胞【答案】B【解析】解 A.从表格分析可知处理前作为对照用鱼滕酮处理后 K^+和 Mg^2+在血浆中浓度不变但在细胞内的浓度降低说明鱼滕酮能抑制细胞对这两种离子的吸收 A正确B.成熟的红细胞无线粒体不能进行有氧呼吸 B错误C.用乌本苷处理后红细胞内 K^+含量降低说明乌本苷可抑制 K^+的载体的生理功能而红细胞内 Mg^2+含量不变说明乌本苷不影响 Mg^2+的载体的生理功能 C正确D.由表格分析可知细胞内 K^+和 Mg^2+的含量都高于血浆说明 K^+和 Mg^2+是主动运输的方式进入红细胞的 D正确故选 B7.神经细胞膜上有钠离子通道、钾离子通道、氯离子通道和钠钾泵等载体蛋白经通道蛋白的物质运输为协助扩散而经钠钾泵的物质运输为主动运输下列相关叙述或推理合理的是()A. 钠钾泵发挥作用时外流的钾离子和内流的钠离子重新回流B. 经钾离子通道外流的离子减少时不影响该处的静息电位C. 导致突触后膜上氯离子通道开启的神经递质是兴奋性递质D. 神经纤维某位点钠离子通道开启说明该处受到外界刺激【答案】A【解析】解 A.无论是静息状态还是兴奋状态钠离子浓度都是细胞外大于细胞内钾离子浓度都是细胞内大于细胞外经钠钾泵的物质运输为主动运输说明钠钾泵能将钠离子泵出到细胞外能将钾离子泵入到细胞内 A正确B.静息电位的大小取决于钾离子的外流量钾离子通道运输的是钾离子因此经钾离子通道外流的钾离子减少时该处的静息电位会发生改变 B错误C.兴奋性递质能导致钠离子通道开启致使膜内外电位反转而氯离子通道开启会抑制突触后膜的兴奋 C错误D.神经纤维某位点钠离子通道开启可能是兴奋传导至该处所致也可能是该处受到外界刺激所致 D错误故选 A8.如图为突触的亚显微结构 M、N分别表示两个神经元的局部结构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 ①②③合称为突触小体是神经元树突的末端B. a点兴奋时 a点膜内电位为正、b点膜内电位为负C. 神经递质存在于②中⑤处液体属于组织液D. 神经递质通过④的方式为自由扩散【答案】B【解析】A、轴突末梢膨大形成突触小体 A错误B、a点兴奋时由于钠离子内流膜内电位为正电位 b点时处于静息电位膜内电位为负电位 B正确C、神经递质存在于③突触小泡中⑤突触间隙处液体属于组织液 C错误D、神经递质通过④的方式为胞吐 D错误故选B9.如图所示①~⑤为蛙坐骨神经左侧受到刺激前后的依次电位变化过程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 ①可表示出静息电位为外正内负B. 该图示两个电极的放置位置均在膜内C. 图②甲端、④乙端膜电位表现为外负内正D. 此实验说明兴奋是以电信号的形式沿着神经纤维传导的【答案】A【解析】解 A.静息电位表现为外正内负图①中电流表无偏转说明图①中两电极放在膜同侧并不能从图①判断出静息电位情况 A错误B. 从图②和图④电流表的偏转方向可以看出局部电流方向分别为向右和向左判断两个电极均在膜内 B正确C.图②甲端为蛙坐骨神经收到刺激时图④乙端表示冲动传到乙处时如图所示图②甲端和图④乙端膜电位都表现为外负内正 C正确D.此实验通过检测神经兴奋时膜电位变化可以说明兴奋是以电信号的形式传递的 D正确故选 A10.如图为反射弧结构示意图相关叙述中正确的是()A. 伸肌中既有感受器也有效应器B. 刺激Ⅱ处效应器也能作出反应这种反应也属于反射C. 该反射弧完成反射活动时兴奋在Ⅰ和Ⅱ处的传导是双向的D. 正常情况下大脑皮层无法控制该反射弧完成的反射【答案】A【解析】从神经中枢处突触的形状可以判断与伸肌相连的两条神经中Ⅰ所处的神经为传入神经另一条神经为传出神经与屈肌相连的神经也为传出神经所以伸肌中既有感受器也有效应器 A项正确只有通过整个反射弧的活动才是反射仅刺激Ⅱ处引起的是反应不是反射 B项错误反射弧完成反射活动的过程中兴奋的传递和传导都是单向的 C项错误图中的反射是由脊髓中的低级神经中枢控制的大脑皮层可以控制该反射 D项错误故选A11.关于人体神经系统的叙述错误的是()A. 神经细胞轴突末梢可形成多个突触小体B. 神经纤维膜内\ K^+/\ Na^+的值静息电位时比动作电位时低C. 目前已知的神经递质种类很多主要有乙酰胆碱、多巴胺、氨基酸类(如甘氨酸、天冬氨酸、谷氨酸等)、一氧化氮等D. 兴奋以电信号的形式沿着神经纤维传导【答案】B【解析】解 A.神经细胞的轴突末梢会出现许多分支每个分支末端膨大成杯状的突触小体 A正确B.静息电位是 K^+外流形成的动作电位是 Na^+内流形成的因此神经纤维膜内 K^+/Na^+的比值静息电位时比动作电位时高 B错误C.目前已知的神经递质种类很多主要有乙酰胆碱、多巴胺、氨基酸类(如甘氨酸、天冬氨酸、谷氨酸等)、一氧化氮等 C正确D.在神经系统中兴奋是以电信号的形式沿着神经纤维进行传导的 D正确故选 B12.如图箭头所指处为刺激点 A、B为神经元膜外侧的两处位点下列有关实验的分析错误的是()A. 用任氏液浸泡有利于神经元维持正常生命活动B. 静息状态时神经元内\ Na^+浓度高于任氏液中\ Na^+浓度C. 静息状态时 A处与B处的膜内电位相等D. 当兴奋从刺激点传到A处时膜外电位B处比A处高【答案】B【解析】解 A.任氏液是该动物的生理盐水用任氏液浸泡有利于神经元维持正常生命活动 A正确B.神经元内 Na^+浓度低于细胞外溶液(任氏液)中 Na^+浓度 B错误C.静息状态时 A处与B处的膜内电位均为负电位且电位相等 C正确D.当兴奋从刺激点传到A处时 A处膜外电位为负电位 B处膜外电位仍为正电位 D正确故选 B13.生物兴趣小组用如图所示装置研究神经调节中兴奋的产生、传导和传递其中甲、乙是两个电流计下列分析错误的是()A. 刺激a处甲的偏转反映了该处膜电位由静息电位到动作电位再到静息电位的变化B. 若给予相同的刺激刺激点a与d之间的距离越近甲电流计偏转的角度越大C. 根据分别刺激a和b处引起的乙偏转的情况可以判断兴奋在突触处传递的方向D. 除去c处的神经递质后再刺激a处甲、乙电流计都偏转【答案】B【解析】解 A.刺激a处电流计乙的左侧先兴奋右侧后兴奋会发生两次偏转电流计甲指针一极放在膜内一极放在膜外刺激a处时甲所在处会兴奋甲发生偏转刺激a处引起的甲偏转的情况实际上反映了该处膜电位由静息电位到动作电位又到静息电位的变化 A正确B.动作电位不受传导距离的影响电流计偏转的角度不会随距离减小而增大 B错误C.刺激a处电流计乙发生两次偏转刺激b处电流计乙发生一次偏转说明兴奋在突触处传递的方向是从左向右 C正确D.除去c处的神经递质后兴奋不能传递到突触后膜乙偏转一次兴奋双向传递也可以传递到甲甲也会发生一次反转 D正确故选 B二、多选题(本大题共计3小题每题3分共计9分)14.如图是膝跳反射的反射弧模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 图中a代表传入神经元细胞体 b位于腰部脊髓中B. 膝跳反射是由两个神经元相互连接完成的C. 在反射活动中Ⅰ、Ⅱ处兴奋的传导是双向的D. 切断H处后刺激Ⅰ处小腿抬起不属于反射【答案】A, D【解析】 A 、图中a代表传入神经元细胞体 b是膝跳反射的神经中枢位于腰部脊髓中A正确B、膝跳反射是由三个神经元相互连接完成的缩手反射由两个神经元连接而成 B错误C 、在反射活动中要经过完整的反射弧此过程中兴奋的传导是单向的 C错误D、切断H处后反射弧被破坏刺激Ⅰ处小腿抬起不属于反射 D正确15.如图为反射弧结构示意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 图中①②③组成了一个完整的反射弧B. 当①受刺激时.该处的电位表现为外正内负C. 若剪断①处.刺激③处.则E仍能收缩D. 结构②决定了神经元之间的兴奋传递是双向的【答案】A, B, D【解析】 A 、由分析可知 ABCDE构成一个完整的反射弧 A错误B、当①受刺激时该处的电位由于Na^+ 的内流导致膜外电位由正变为负 B错误C 、若剪断①处刺激③ 能引起肌肉收缩 C正确D、②是突触兴奋在突触处只能由突触前膜传递给突触后膜这决定了神经元之间的兴奋传递和反射弧上的兴奋传递均是单向的 D错误16.如图是反射弧的模式图(a、b、c、d、e表示反射弧的组成部分Ⅰ、Ⅱ表示突触的组成部分)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A. 正常机体内兴奋在反射弧中的传导是单向的B. 切断d、刺激b 不会引起效应器收缩C. 兴奋在结构c和结构b上的传导速度相同D. Ⅱ处发生的信号变化是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答案】B, C, D【解析】A、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是通过突触进行的具有单向的特点因为神经递质存在于突触前膜的突触小泡中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然后作用于突触后膜因此兴奋只能从一个神经元的轴突传递给另一个神经元的细胞体或树突 A正确B、由于b是传出神经纤维所以切断d、刺激b 仍会引起效应器收缩 B错误C、兴奋在结构c中要经过突触结构信号变化是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而结构b的传导都是以电信号传导所以速度不相同 C错误D、Ⅱ处为突触后膜其上受体与递质结合所以发生的信号变化是化学信号→电信号 D 错误故选BCD.三、解答题(本大题共计5小题每题10分共计50分)17.(1)若在图甲A处给予一个适宜的剌激 M的指针发生偏转而N的指针未发生偏转推测可能的原因是________ 若N的指针偏转则其偏转情况是________.17.(2)图乙为刺激A处记录的动作电位示意图 b〜c段膜外电位比膜内________(填“高”或“低”).17.(3) A 、B、C是图甲中的三个位点要证明某药物只能阻断神经冲动在突触部位的传导而不能阻断神经冲动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刺激点应在________点放药点应分别在________点.【答案】 \A 处神经元释放的是抑制性递质, 发生多次偏转【解析】若在图甲A处给予一个适宜的刺激 M的指针发生偏转说明形成动作电位产生兴奋并在神经纤维上传导.根据C处突触结构理论上A处的兴奋能向下一神经元传递到达N指针所在的神经元.然而N的指针未发生偏转说明没有兴奋传递过来因而推测A神经元产生的是抑制性神经递质.由于图甲的中枢神经元之间的连接方式特殊且构成一个循环路径若N的指针偏转说明A处的兴奋能向下一神经元传递所以兴奋能多次传导到B处导致N的指针发生多次方向相反的偏转.【答案】低【解析】图乙为刺激A处记录的动作电位示意图由于钠离子大量内流导致膜电位表现为内正外负所以b\sim c段膜外电位比膜内低.【答案】 \A , B、C【解析】若要证明某药物只能阻断神经冲动在突触部位的传导而不能阻断神经冲动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刺激点应在A 药物分别放在B、C两点.具体操作和现象如下①把药物放在C点刺激A点 M发生偏转 N不发生偏转②把药物放在B点刺激A点 M发生偏转 N发生偏转所以证明某药物只能阻断神经冲动在突触部位的传导而不能阻断神经冲动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18.(1)F处的结构名称是________ 在该处发现的信号转变是________.18.(2)B的神经纤维在A中的细小分枝叫________.用针刺A时引起E收缩而产生屈肘动作的过程被称为________.吗啡有镇痛作用原因是吗啡能和突触后膜上的特异性受体结合使特异性受体失去与________结合的能力.18.(3)当兴奋在B上传导时兴奋部位的膜电位表现为________.18.(4)现切断Ⅰ处在Ⅱ处施加适宜的电流刺激则在A、B、C、D、E中能测到电位变化的有________.【答案】突触, 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解析】【答案】感觉神经末梢(或感受器), (非条件)反射, 神经递质【解析】【答案】由外正内负变为外负内正【解析】【答案】DE【解析】19.(1)神经细胞生活在哪种细胞外液中?________.图1中共有________个突触神经冲动由图中C点传至D点远比从A点传至C点慢其原因是________.19.(2)研究发现病变个体中A\beta 的沉积使突触小体中线粒体损伤引起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速率________.由此也说明突触小泡内乙酰胆碱的合成和释放需要线粒体提供________ 乙酰胆碱以________方式释放后可与后膜的________结合使突触后膜发生________后立即被乙酰胆碱酯酶分解其生理意义是________.19.(3)该病初期表现为记忆减退对近事遗忘突出.人脑长期记忆与________的建立有关.【答案】组织液, 5, \C 点传到D点需经过突触(或CD间突触的化学传递过程比AC间神经纤维上电传导慢或存在突触延搁现象)【解析】神经细胞属于组织细胞其直接生活在组织液中.突触包括轴突-树突型和轴突-胞体型两种图1中共有5个突触由于C点传到D点需经过突触(或CD间突触的化学传递过程比AC间神经纤维上电传导慢或存在突触延搁现象)因此神经冲动由图中C 点传至D点远比从A点传至C点慢.【答案】减慢, 能量, 胞吐, 受体, 兴奋, 提高神经调节的准确性【解析】病变个体中A\beta 的沉积使突触小体中线粒体损伤引起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速率减慢.由此也说明突触小泡内乙酰胆碱的合成和释放需要线粒体提供能量.乙酰胆碱(兴奋型神经递质)以胞吐方式释放后可与后膜的受体结合使突触后膜发生兴奋后立即被乙酰胆碱酯酶分解其生理意义是提高神经调节的准确性.【答案】新突触【解析】人脑长期记忆与新突触的建立有关.20.(1)图中与感受器相连的a是神经元的________ 其意义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0.(2)若刺激a点 a点膜外发生的电位变化是____________ 电流计的指针发生偏转情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0.(3)若刺激b点电流计检测不到电位变化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0.(4)有同学认为图中的“肌肉”为效应器你认为是否正确?________ 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树突, 树突数目多有利于接受更多的信息【解析】解(1)神经元包括轴突和树突两部分 a是神经元的树突其作用是接受信息树突数目越多越有利于接受更多的信息【答案】(2)由正变负, 发生2次方向相反的偏转(或“先向左再向右偏转”)【解析】(2)刺激a点 a点产生兴奋其膜外电位由正变负刺激a点冲动向右传递电流计左端线路电位先出现变化电流计向左偏转后右端线路电位变化电流计再次向右偏转故应为两次【答案】(3)甲乙神经元之间存在突触兴奋在突触间只能单向传递(或”b点产生的兴奋不能经突触反向传递到电流计”)【解析】(3)甲乙神经元之间存在突触兴奋在突触间只能单向传递因此若刺激b点电流计检测不到电位变化【答案】(4)不正确, 效应器是由传出神经末梢及相连的肌肉或腺体组成的【解析】(4)效应器是由传出神经末梢及相连的肌肉或腺体组成的因此“肌肉”不能单独作为效应器21.(1)甲图中能产生兴奋并对传入的信息进行分析和综合的结构是 _______ 乙图是甲图中______________ (填字母)的亚显微结构放大模式图乙图中的A是神经末梢膨大形成的_______ (填结构名称)它能将结构中的神经递质分泌出去可以用______________法追踪神经递质合成和分泌的过程21.(2)若给骨骼肌一个适宜刺激在b的膜上__________(填“能”或“不能”)测得电位变化原因是_______21.(3)人体的缩手反射属于____________(填“条件”或“非条件”)反射当我们取指血进行化验时针刺破手指的皮肤但我们并未将手指缩回这说明一个反射弧中的低级中枢要接受____________的控制【答案】(1)c脊髓, d, 突触小体, 同位素标记【解析】解(1)甲图中能产生兴奋并对传入的信息进行分析和综合的结构是c脊髓乙图是甲图中d突触的亚显微结构放大模式图乙图中的A是神经末梢膨大形成的突触小体它能将结构中的神经递质分泌出去可以用同位素标记法追踪神经递质合成和分泌的过程【答案】(2)不能, 兴奋在神经肌肉突触处不能逆向传递【解析】(2)若给骨骼肌一个适宜刺激在b的膜上不能测得电位变化因为兴奋在神经肌肉突触处不能逆向传递【答案】(3)非条件, 高级中枢(大脑皮层)【解析】(3)人体的缩手反射属于非条件反射是人生来就有的由遗传物质所决定的当我们取指血进行化验时针刺破手指的皮肤但我们并未将手指缩回这说明一个反射弧中的低级中枢要接受高级中枢(大脑皮层)的控制。
浙科版(2019)高中生物选择性必修一探究实践血浆对pH变化的调节作用教案
[实验基础·自主学习]1.目的要求(1)比较清水、缓冲液、血浆在加入一定浓度的盐酸或氢氧化钠后的pH变化。
(2)设计记录表格,对收集的数据进行分析处理,绘制曲线图。
2.方法步骤(1)用量筒分别量取20 mL的清水加入编号为1和4的烧杯中,分别取20 mL pH为7的磷酸缓冲液加入编号为2和5的烧杯中,分别取20 mL动物血浆加入编号为3和6的烧杯中。
(2)用pH计测出每个烧杯中溶液的pH并记录。
(3)向1号烧杯中滴加5滴0.1 mol/L的HCl,轻轻振荡摇匀,用pH计测溶液的pH并记录。
依次滴加至10滴、15滴、20滴、25滴、30滴,每次都需轻轻振荡摇匀后测pH并记录。
(4)向2号烧杯中滴加0.1 mol/L的HCl,重复方法步骤3。
(5)向3号烧杯中滴加0.1 mol/L的HCl,重复方法步骤3。
(6)向4号烧杯中滴加5滴0.1 mol/L的NaOH,轻轻振荡摇匀,用pH计测溶液的pH并记录。
依次滴加至10滴、15滴、20滴、25滴、30滴,每次都需轻轻振荡摇匀后测pH并记录。
(7)向5号烧杯中滴加0.1 mol/L的NaOH,重复方法步骤6。
(8)向6号烧杯中滴加0.1 mol/L的NaOH,重复方法步骤6。
[实验关键·探究学习]1.实验原理本实验采用对比的方法,通过向清水、缓冲液和血浆中加入酸或碱溶液引起pH值的不同变化,对比说明在一定范围内,血浆的性质与缓冲液相似,而与清水不同,从而说明生物体的pH值维持相对稳定与其含有的缓冲物质有关。
2.实验结果及分析组别图示结果对清水的处理滴加HCl后,清水pH逐渐减小;滴加NaOH后,清水pH逐渐增大(说明:因不同地区清水的差异,起始pH不一定都是7)对缓冲液的处理无论是滴加HCl还是滴加NaOH,缓冲液和生物材料的pH均保持相对稳定(说明:生物材料的起始pH不一定正好是7,如动物血浆)对生物材料的处理结果分析在一定范围内,生物材料的性质类似于缓冲液而不同于清水,这说明生物材料内含有缓冲物质,能够维持pH的相对稳定3.人体血浆pH稳态的维持(1)HCO-3/H2CO3维持pH稳态的机制①较多乳酸进入血液时,会发生以下变化:C2H4OHCOOH(乳酸)+NaHCO3―→C2H4OHCOONa(乳酸钠)+H2CO3;H2CO3―→H2O+CO2。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实验2 分离以尿素为氮源的微生物
1、有一些细菌含有,它们可以通过降解尿素作为其生长的氮源,产物有,这类细菌可从
中分离出来。
2、在该实验中,尿素固体培养基成分包括葡萄糖、NaCl、K2HP04、、和水。
3、取土样;制备好细菌悬液时,各种浓度做个培养皿;取样时,尽量。
4、选用一定稀释范围的样品液进行培养,保证获得菌落数在范围,便于计数。
5、取的土壤稀释液各O.1mL,分别加到有LB培养基和尿素培养基的培养皿中,再将保存在中的玻璃刮刀放在…在打开培养皿,将菌液涂布到整个平面上。
6、有脲酶的细菌菌落周围为什么有着色的环带出现?
7、与全营养培养基上的菌落数比较,为什么尿素培养基上只有少数菌落?
实验2 分离以尿素为氮源的微生物
1、有一些细菌含有,它们可以通过降解尿素作为其生长的氮源,产物有,这类细菌可从
中分离出来。
2、在该实验中,尿素固体培养基成分包括葡萄糖、NaCl、K2HP04、、和水。
3、取土样;制备好细菌悬液时,各种浓度做个培养皿;取样时,尽量。
4、选用一定稀释范围的样品液进行培养,保证获得菌落数在范围,便于计数。
5、取的土壤稀释液各O.1mL,分别加到有LB培养基和尿素培养基的培养皿中,再将保存在中的玻璃刮刀放在…在打开培养皿,将菌液涂布到整个平面上。
6、有脲酶的细菌菌落周围为什么有着色的环带出现?
7、与全营养培养基上的菌落数比较,为什么尿素培养基上只有少数菌落?
实验2 分离以尿素为氮源的微生物
1、有一些细菌含有,它们可以通过降解尿素作为其生长的氮源,产物有,这类细菌可从
中分离出来。
2、在该实验中,尿素固体培养基成分包括葡萄糖、NaCl、K2HP04、、和水。
3、取土样;制备好细菌悬液时,各种浓度做个培养皿;取样时,尽量。
4、选用一定稀释范围的样品液进行培养,保证获得菌落数在范围,便于计数。
5、取的土壤稀释液各O.1mL,分别加到有LB培养基和尿素培养基的培养皿中,再将保存在中的玻璃刮刀放在…在打开培养皿,将菌液涂布到整个平面上。
6、有脲酶的细菌菌落周围为什么有着色的环带出现?
7、与全营养培养基上的菌落数比较,为什么尿素培养基上只有少数菌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