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语文教案:七年级语文下册全册教学设计2
2023年语文下册七年级教案
2023年语文下册七年级教案2023年语文下册七年级教案【7篇】在备课前快来参考教案是怎么写的吧!教案是实行教学的主要根据,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下面是作者给大家整理的2023年语文下册七年级教案,仅供参考期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2023年语文下册七年级教案篇1【教学设计A】创意说明:这是一篇科学小品。
文章结构比较简单,说明对象特点突出。
它充分地体现了说明文的平实准确的特点,又不乏生动活泼的描画,应当引导学生在浏览中感受文章公道安排说明顺序,体会其说明语言的准确和生动。
教学目的:1.掌控根据事物特点组织材料的方法;2.体会用准确生动形象的语言说明事物;3.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教学步骤:一、师生交换有关作者的信息,从认识作者引入新课。
(可事先布置学生从网上搜集有关布丰的资料)教师归纳:布丰(1707~1788年)法国博物学家,作家,进化思想的先躯者。
从小受教会教育,爱好自然科学。
他用40年时间写成了36卷《自然史》。
这是一部博物志,包括《地球形成史》《生物史》《人类史》《鸟类史》《爬虫类史》《自然的分期》等部分,对自然界作了唯物主义的说明。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检查预习,指名学生读准下列生字词:驯(xùn)良矫(jiǎo)健蛰(zhé)伏苔藓(táixiǎn)缨(yīng)2.教师范读课文,摸索:(1)作者写出了松鼠的哪些突出的特点?(2)松鼠留给你最深的印象是什么?明确:松鼠总的特点:漂亮、驯良、乖巧,很讨人爱好。
三、再读课文,掌控内容。
1.说明事物,要抓住特点,还要安排好顺序。
课文是怎样安排顺序的呢?以小组为单位讨论,概括各部分具体内容,设计精练的板书。
2.各小组展现各自的板书,并说明设计理由。
(此部分其实是交给学生自主浏览的机会,培养其归纳能力,教师适时点评,不必过细分析)参考板书:四、品读课文,品味语言作者在非常细致地视察研究松鼠一举一动的基础上,对松鼠作了人格化的描写。
2024最新-七年级语文下册教案全册教案 语文七年级下册教案(优秀4篇)
七年级语文下册教案全册教案语文七年级下册教案(优秀4篇)作为一位兢兢业业的人民教师,往往需要进行教案编写工作,教案有助于顺利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
教案要怎么写呢?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以下是可爱的编辑为家人们分享的语文七年级下册教案【优秀4篇】,欢迎参考,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语文七年级下册教案篇一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积累字词。
2、了解人类太空探索的相关知识,了解“挑战者”号及相关宇航员的知识。
3、了解演讲词的特点。
能力目标1、掌握朗读技巧,通过诵读,体会演讲者丰富强烈的思想感情及其变化。
2、理解文中重点句段,把握文章主题思想。
德育目标理解美国精神的内涵,学习航天英雄们在探索活动中所表现出的勇气和献身精神。
教学重难点:1、把握文章的情感脉络,体会演讲者的情感变化。
2、对航天英雄的形象分析和对美国精神内涵的理解。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激情导入茫茫宇宙,浩瀚太空,深邃而美丽,总是吸引着人们向往的目光。
人类从诞生之日起就从未停止过对地外空间的探索,在人类为了自己的成就而欣喜万分时,痛苦和不幸往往也会不期而至。
1986年1月28日上午成千上万名观众聚集到肯尼迪航天中心,等待一睹“挑战者”号第十次腾飞的壮观景象,11时38 分,耸立在发射架上的“挑战者”号点火升空,直飞苍穹,突然,在升空72秒后,伴随一声巨响,航天飞机瞬间变成了熊熊燃烧的巨大火球,拖着长蛇般的火焰和黄白色的浓烟坠入大西洋,机上七名宇航员全部遇难,美国全国上下顿时陷入沉痛的悲哀之中,纷纷以各种形式表示哀悼,世界其他国家元首也纷纷发表讲话,对死难者家属和美国人民表示慰问。
时任美国总统里根当晚即发表电视讲话,对遇难的英雄表示哀悼,三天后在休斯顿航天中心举行了隆重的追悼大会,里根总统在会上发表了声情并茂的演讲,我们今天学习的这篇课文就是他的演讲词。
首先请同学们浏览课文,看看文中提到了哪些遇难英雄,找到具体段落并选择你印象最深的一个,概括一下他(她)给你留下的印象。
语文版七年级下册教案(通用11篇)
语文版七年级下册教案(通用11篇)作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总不可避免地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是教学活动的依据,有着重要的地位。
那么问题来了,教案应该怎么写?下面是精心整理的语文版七年级下册教案,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语文版七年级下册教案 1教学目标1.深入理解童话的思想内涵,在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方面受到教育。
2.了解童话在语言运用、形象刻画、情节安排等方面的特点。
3.尝试学习创作富有生活哲理和思想内涵的童话故事。
4.掌握续写的写作要领,学会续写作文。
重点1.深入理解童话的思想内涵,在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方面受到教育。
2.了解童话在语言运用、形象刻画、情节安排等方面的特点。
难点1.学习运用丰富的想像、夸张和拟人的手法。
2.理解童话是幻想和现实巧妙结合的儿童文学样式。
3.童话中形象的塑造。
第1页共20页第一课时一、活动导引课前预习。
要求如下:①读准音,查词典,为本文应积累的词语正音、释义。
②读顺文,并圈出最感兴趣的内容。
③读懂意,指文章大意,并有感情的朗读对骆驼描写的部分。
二、正音听读1.携()手嫉()妒对峙()踽踽()独行温馨()淙淙()潺潺()花团锦簇()2.老师范读1-3段,要求同学听难读音,体会感情(动物们急于去寻宝的迫切心情),领悟意趣(童话作品中夸张式语言的表达效果)。
〖范读旨在于音、情、意等方面对同学进行朗读指导,引导同学声情并茂地朗读课文,学会边诵读边感受品味的'欣赏方法。
三、朗读设疑1.请同学分角色朗读课文,要求吐字清晰准确、朗读声情并茂。
2.设疑激趣:课文题目是《骆驼寻宝记》,但文章除了写“骆驼”还写了其他许多动物,清边读课文,边将这些动物圈点出来,并思考:为什么要写这么多的动物?这样写有什么好处?四、讨论交流1.除了骆驼外,还有哪些动物加入了寻宝行列?它们都寻到宝了吗?(明确:有大象。
金丝猴、乌鸦、老公鸡和老母鸡、牛、马。
羊、大白鹅、鸭子、狮子、老虎、金钱豹、大灰狼、独角犀、河马。
新七年级下册语文教案(优秀9篇)
七年级语文下册教案篇一【学习目标】1、在教师指导下能正确、流利朗读课文并最终背诵课文。
2、学习用文言文“九字翻译法”,翻译课文;以“意义”划分句子节奏。
【学习重难点】:以“意义”法划分句子节奏。
【学考考点】:1.理解常见的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2.用“意义”法划分句子节奏。
【评价设计】:通过自读、听范读在教师指导下达成让每个学生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
在教师指导下,根据课下注释,“九字翻译法”,达成让每个学生正确翻译课文。
通过小组合作,让80%的学生达成按“意义”划分句子节奏的目标。
【预习导学】:1、朗读课文不少于4遍,力争读熟,(读熟后自己在横线打钩)2、给下列横线字注音:佳肴()()自强()兑命()学学半()3、借助工具书及课下注释解释下列字词。
虽旨至道善困是故自强自反故曰:教学相长《兑命》曰:“学学半。
”其此之谓乎!。
【背景资料】:本文节选自《学记》(《礼记集解》)。
《学记》是《礼记》中的一篇,是中国教育史上,也是世界教育史上第一部教育学的专著。
文字言简意赅,喻辞生动,系统而全面地阐明了教育的目的及作用,教育和教学的制度、原则和方法,教育过程中的师生关系以及同学之间的关系。
2、阅读本课学习目标、重难点。
【学习过程】一、检查预习,课前活动。
(七年级练字、八年级话题演讲、九年级诗词积累)二、学习研讨(1)朗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读后,听范读。
注意读准字音,体会语调。
学生大声朗读。
2、诵读展示。
(学习小组形式展示)(2)速读课文,根据课下注释,使用文言直译-“九子法“疏通文意。
(不理解的提出来小组交流,最后班内共同解决)。
1、预设问题:解释加点字及翻译句子。
虽有佳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我不能解决字词或句子:2、细读文章,读出节奏,注意停顿。
如;是故∕学∕然后知不足(3)拓展延伸,展示提高。
本文讲授“教与学”的关系,开头“虽有佳肴”一句有什么作用?【小结】(我收获,我快乐)从学习的角度,“教学相长”可以给我们怎样的启示?试结合学习经验,谈谈你的看法。
语文七年级下册教案(通用20篇)
语文七年级下册教案(通用20篇)语文七年级下册教案篇1教学目标:一、引导学生多种形式朗读小说,把握故事情节,培养学生概括、归纳的能力。
二、学习小说人物的精彩描写方法。
三、引导学生从多个角度理解小说题目“绝品”的含义。
四注重对学生价值观的引导,理解和学会诚信做人的原则。
教学重点:把握故事情节,培养概括、归纳的能力。
人物的精彩描写方法。
教学难点:从多个角度理解“绝品”的含义,学会做人的原则。
教学方法:阅读赏析法、讨论归纳法教学过程一、导入由装裱前后的字画比较导入,激发学生对字画装裱的兴趣。
二、作者介绍谈歌,原名谭同占,1954年生于河北保定。
主要作品有:长篇小说《城市守望》、《家园笔记》、《黑风白日》、《认识你真好》;中篇小说集《大厂》、《城市热风》、《我曾让你傻半天》等。
三、整体阅读(一)按照情节的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复述小说故事情节。
(二)说说文中给你留下深刻印象的内容。
学生自由谈。
(三)小说中哪些内容可以称为“绝品”?学生自由讨论,言之成理即可。
教师适时引导,最后归纳小结:画“绝”、技“绝”、人亦“绝”。
(四)根据以上讨论,说说小说以“绝品”为题有何深意?本文标题一语双关,既点明画品之绝,更点出人品之绝。
四、品味咀嚼(一)一“绝”——画(唐代珍品)提问:从文中哪些语句可见此画为“绝品”?(二)二“绝”——装裱技艺(三)三“绝”——人1、小说中出现了哪几个人物?常先生、刘三爷、王商人、马氏2、给你印象最深刻的是谁?你认为谁是小说的主要人物?引导学生理解,小说是围绕“绝品”而展开情节:“收——藏——送”,而这其中的主体即是刘三爷。
3、简单分析归纳常先生和王商人的形象。
五、布置作业语文七年级下册教案篇2【教学目标】了解文章的内容,理清文章的思路。
体味文章中优美的景物描写和生动的人物描写。
抓住语段要点,明白画竹的美术知识。
【教学过程】一、导入课文(1分钟)用歌曲《丢手绢》引入"游戏"的话题,进而引出丰子恺的《竹影》。
七年级下学期语文教案5篇
七年级下学期语文教案5篇七年级下学期语文教案5篇语文教学方案将语文与其他学科进行有机结合,通过文化背景知识的介绍、文本分析和跨学科探究活动,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勇于表达和实践,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和问题解决能力。
下面给大家分享七年级下学期语文教案,欢迎阅读!七年级下学期语文教案【篇1】一、教学目标1、体会作者对夏天的热爱和对劳动者的赞美之情。
2、了解文章由总写到分写(具体描绘)的思路。
3、掌握本文语言的独特魅力,体会句子的深刻含义。
二、教学重点体会前两首诗中所蕴含的情感。
三、教学难点体会诗歌想象丰富、构思精巧、语言凝练等特点。
四、授课方法自主预习阅读感知讨论归纳练习巩固。
五、学法指导了解诗歌的一般常识。
六、教学过程(一)理清结构层次,概括各部分意思。
第1小节,总写。
第2—3小节,写夏天的;第4小节写夏天的。
第5小节,表达。
(二)深入探讨课文。
1、请你说说,从作家的描绘中,你看到一个怎样的夏天?比如:我从那“芊芊细草长成了一片密密的厚发,林带上的淡淡绿烟也凝成了一堵黛色长墙”看到一个热烈的夏天,植物蓬勃生长。
2、文中巧妙地运用了对比。
请你说说,作者用夏天作物生长与春天里的作物生长情况比较目的何在?又用“春日融融,秋波澹澹”与“苦涩的汗水”进行对比有何作用?3、第4段中“你看田间那些挥镰的农民,弯着腰,流着汗,只是想着快割,快割;麦子上场了,又想着快打,快打”一句里连用四个“快”字,在表达上是否重复?请作简要分析。
4、农民在夏季收割时非常辛苦,要早起晚睡,可他们半夜醒来为什么要去“听听窗纸,看看窗外”?【释疑助学】1、高骈的《山亭夏日》与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有何不同?2、本文的作者仅仅是赞美夏天吗?(三)总结全文1、文章抓住了夏天热烈、紧张、急促的特点,描绘了夏天金黄色的大地上,暑气蒸腾、麦浪翻滚、万物蓬勃生长的景象,表达了他对夏天的和对辛勤劳作的农民的,也体现了他对的向往。
2、文章善于抓住写景,善于运用、的方法使事物的特征更加鲜明。
初一七年级第二学期语文全部教案
初一七年级第二学期语文全部教案目标本学期语文教学的目标是在七年级学生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他们的语言运用能力和阅读理解能力。
通过系统的教学安排和多样化的教学活动,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阅读理解能力和写作能力。
教学内容和活动安排单元1:现代诗歌的韵律与意境- 教学内容:介绍现代诗歌的特点和形式,分析韵律和意境的关系。
- 教学活动:- 听诵现代诗歌,感受节奏和韵律。
- 分析诗歌的意象和意境,进行小组讨论。
- 创作自己的现代诗歌,分享和交流。
单元2:记叙文的结构和写作技巧- 教学内容:介绍记叙文的基本结构和写作技巧,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
- 教学活动:- 阅读优秀的记叙文作品,理解结构和技巧。
- 分析写作中的要素,进行写作练。
- 互相交流和批评,提高写作水平。
单元3:古代诗词的韵律与意境- 教学内容:介绍古代诗词的特点和形式,分析韵律和意境的关系。
- 教学活动:- 听诵古代诗词,感受节奏和韵律。
- 分析诗词的意象和意境,进行小组讨论。
- 朗诵和背诵优秀的古代诗词,提高语感和韵律感。
单元4:议论文的结构与写作技巧- 教学内容:介绍议论文的基本结构和写作技巧,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
- 教学活动:- 阅读优秀的议论文作品,理解结构和技巧。
- 分析写作中的要素,进行写作练。
- 互相交流和批评,提高写作水平。
单元5:文学欣赏和鉴赏- 教学内容:研究文学作品的鉴赏方法,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
- 教学活动:- 阅读不同类型的文学作品,理解其中的思想和艺术特点。
- 分析作品中的形象和语言,进行小组讨论。
- 分享自己的文学欣赏感受,互相启发和交流。
评估方式本学期的语文教学将采用多种评估方式,包括课堂表现、作业评定、课外参与等。
通过综合评估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全面了解学生的语文水平和进步情况。
结语本学期的语文教学旨在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和阅读理解能力。
通过精心设计的教学内容和活动,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阅读理解能力和写作能力,同时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和文化意识。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教案(全册)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教案(全册)一、教材分析本教案针对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教材进行分析,该教材以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和综合素养为目标,内容丰富、生动有趣。
教材分为多个单元,每个单元包含了课文、课文分析、文学常识、课内阅读、课外拓展等内容,全方位提高学生的语文水平。
二、教学目标1. 熟练掌握每个单元的课文内容和重点词汇;2. 研究运用各种阅读策略,提高阅读理解能力;3. 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包括作文和写话;4. 增强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口语交流能力;5. 加深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了解和认识。
三、教学重点1. 精读课文,理解课文的主题、情节、人物等要素;2. 掌握每个单元的重点词汇和短语,提高词汇量;3. 运用合适的阅读策略解决阅读理解问题;4. 训练学生的写作能力,提高写作表达的准确性和流畅性;5. 激发学生的研究兴趣,提高语言研究的主动性。
四、教学方法1. 教师主导,学生参与。
通过课堂教学、小组合作等方式激发学生的研究兴趣和合作精神;2. 结合多媒体技术,利用图片、音频等资源辅助教学,提高学生的研究效果;3. 设置各种任务和练,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和写作能力;4. 学生互相交流和合作,通过小组讨论、角色扮演等方式提高口语表达能力。
五、教学内容安排本教案按照教材的单元进行安排,每个单元包括以下内容:1. 课文导读:概述课文的主题、背景和情节;2. 课文分析:分析课文的结构和语言特点;3. 重点词汇:列举和解释每个单元的重点词汇;4. 阅读策略:介绍和训练各种阅读策略;5. 课内阅读:要求学生阅读并理解课内相关文章;6. 课外拓展:鼓励学生进行额外的阅读和写作练。
六、教学评估与反馈以课堂练、小组活动、作业等形式进行教学评估和反馈,及时了解学生的研究情况和问题,并给予指导和帮助。
同时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互动,提高研究效果和兴趣。
七、教学资源教学过程中可以使用以下资源:1.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教材及相关辅助资料;2. 多媒体设备,如投影仪、音频设备等;3. 练册、作业册以及其他练资料;4. 图书馆或网络上的相关阅读材料。
七年级语文下册教案(5篇)
七年级语文下册教案(5篇)【教学目标】1、学问与力量:积存文言学问,包括重要的实词、虚词和句式;了解古诗修辞用语的特点;从整体上把握诗歌内容,精确、完整地复述课文,提高概括力量和语言表达力量。
2、过程与方法:结合语境理解诗中意象,体会诗中心理描写结人物塑造的作用;学习本文叙事详略得当的写作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木兰这一形象的审美趣味,理解诗中所表现出来的北方人民英勇乐观的爱国精神和追求和平劳动生活的美妙愿望与高尚情操。
【重点难点】1、针对单元重点和教材内容,我认为本文的教学重点是:朗读课文,疏通文意;分析人物形象2、针对学生的现有水平和心理层次,我认为本文的教学难点是:培育主动探究的精神,享受探究问题的乐趣。
【教学方法】教法:情境教学法、诵读法、对话教学法【教学手段】采纳多媒体教学,利用图片、音乐、视频等多媒体素材。
【课时安排】两课时第一课时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PPT展现“巾帼不让须眉”,让学生解释。
回首五千年绚烂的文明史,消失了很多巾帼英雄,你们知道有谁吗?(穆桂英、刘胡兰、杨门女将等)看来大家知道的女中豪杰还真不少。
学生观赏豫剧《谁说女子不如男》。
这段音韵美丽、脍炙人口的豫剧唱腔演绎的是流传在我国民间的一个动人的故事,你知道吗?师:这就是花木兰代父参军的故事。
今日,就让我们一起去熟悉这位巾帼英雄——花木兰。
二,背景解题《木兰诗》又叫《木兰辞》,选自宋朝郭茂倩编的《乐府诗集》,是北朝的一首乐府民歌。
它产生的时代众说纷纭,但从历史、地理的条件可以判定出诗可能产生在后魏,这首诗形成于民间,在长期流传过程中,经后代文人的加工润色,被历代传诵,成为我国古典诗歌中一首脍炙人口的优秀诗篇,它和《孔雀东南飞》一起被称为我国诗歌的乐府“双璧”。
三。
检查字词1、出示生词(先指名读,再齐读)2、初读课文,整体感知——《木兰诗》叙述了一个怎样的故事?你能用一句话概括吗?(诗中表达了木兰女扮男装、代父参军的故事。
部编七年级语文下册全册教案
部编七年级语文下册全册教案一、内容简述首先我们将从基础知识入手,包括生字词的学习、语法知识的普及等。
为了让同学们更好地掌握这些基础知识,我会设计各种生动有趣的教学活动,如识字游戏、语境对话等,让同学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
接着我们将一起探讨课本中的经典文学作品,这些作品都是经过精挑细选的佳作,不仅语言优美,而且思想深邃。
我会引导同学们深入理解文章的主旨、情感和语言特点,让同学们在欣赏美文的同时,提高阅读能力和文学素养。
此外本教案还将注重培养同学们的语文实践能力,通过写作、口语表达、阅读理解等方面的训练,让同学们在实际操作中掌握语文技能,提高语文水平。
1. 介绍本学期语文教学的总体目标亲爱的同学们,新学期伊始,我们即将开始七年级语文下册的学习之旅。
首先我想和大家聊聊本学期语文教学的总体目标。
大家都知道,语文学习不仅关乎我们读懂课文、理解故事,更是对我们语言运用、思维逻辑和情感表达能力的全方位培养。
那么本学期我们的语文学习要达成哪些目标呢?第一我们要夯实基础,这包括字词的学习、语法知识的积累,以及基本的阅读理解能力。
毕竟只有基础扎实,我们才能更好地理解和欣赏文学作品。
第二我们要提升阅读素养,通过阅读经典文学作品,我们要学会从中汲取智慧,理解人生哲理,拓宽视野。
同时我们也要学习如何从文本中获取关键信息,提高阅读效率。
第三我们要加强写作训练,写作是语文学习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
通过写作我们可以锻炼自己的思维逻辑,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情感。
本学期我们将进行多种形式的写作训练,包括记叙文、议论文等,让大家更好地掌握写作技巧。
第四我们要注重口语表达,学习语文不仅要会写,更要会说。
本学期我们将加强口语表达的训练,通过演讲、讨论等形式,提高大家的口语表达能力。
2. 简述本学期教材的特点和重点接下来让我们一同走进本学期七年级语文下册的世界,简要了解一下这本教材的特点和重点。
这本教材真的是我们学习路上的好伙伴,内容那可是既有趣又有深度。
语文七年级的下册教案优秀5篇
语文七年级的下册教案优秀5篇语文七年级的下册教案优秀5篇七年级的语文教案怎么写。
教案是教师为顺利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根据课程标准,教学大纲和教科书要求及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的具体设计和安排的一种实用性教学文书。
下面小编给大家带来关于语文七年级的下册教案,希望会对大家的工作与学习有所帮助。
语文七年级的下册教案精选篇1【教学重点】:揣摩体会人物的语言特点。
【教学难点】:理解吕蒙与鲁肃对话的含义。
【教学方法】:可通过朗读来揣摩领会人物形象,让学生进行讨论来理解课文。
【教学时数】:安排一课时。
【教学内容和步骤】:一、课文导入。
同学们,读过《三国演义》吗?话说三国鼎立之时,吴王孙权雄霸一方。
其手下有员名将叫吕蒙,此人武艺高强,战功卓著。
可他吕蒙有个毛病;不爱读书学习。
孙权屡屡劝他多学点知识,可他每次都推三阻四的,还自以为自己一介武夫,读书有何用?这回,孙权又来劝他了,结果怎样呢?让我们来看《孙权劝学》一文。
二、简介作者作品。
1.司马光,北宋政治家、史学家,著有《司马文正公集})。
2.《资治通鉴)是司马光主持编纂的一部编年体通史,记载了从战国到五代共一千三百六十二年的史事。
司马光编纂此书的目的是为统治者治国提供历史经验和教训的。
三、课文学习1.掌握下列加点词的意思。
但当涉猎:只见往事:知道以为:认为吴下阿蒙刮目相待2.理解下列句子的含义。
①蒙辞以军中多务应理解为:“蒙以军中多务辞,以:拿,用,介词。
②大兄何见事之晚乎!长兄怎样知道这件事这么晚啊!何:怎么,为何。
四、学生自读课文,理清课文情节。
1、全文几个人物?几次对话?2.孙权与吕蒙对话的主要内容是什么?3.吕蒙接受了孙权的建议吗?4.课文是怎样表现目蒙学习的效果的?(通过吕蒙与鲁肃的“议论”来表现的。
)5.鲁肃与吕蒙一番交谈后,有何举动?(结友。
)6.概括情节:劝学~就学一议论~结友。
7.思考:课文在情节的处理上有什么特点?理解:①详写“劝学”、“议论”,尤以“议论”为甚;“就学”、“结友’测一笔带过。
2024年语文七年级下册教案人教版(通用25篇)
2024年语文七年级下册教案人教版(通用25篇)语文七年级下册教案篇1教学目标:1、反复诵读课文,体会作者对马的人格化的描写,在此基础上积累优美的语句。
2、揣摩文中的对比描写,了解对比描写的作用,并学会运用。
3、了解作者布封,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诵读课文,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学习对比的写法。
教学课时:2课时。
课前准备:1、阅读课文,初知大意,并借助工具书,扫除字词障碍。
2、阅读注释,查阅资料,了解作者布封。
3、安排一个学生准备书法作品。
第一课时教学内容:整体感知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设计:一、导入:展示书法作品:学生用小篆和隶书写的“马”及教师用楷书在黑板上写的“马”。
要求学生说出三个“马”字分别属于哪种字体。
学生回答后,教师语:时代不同,“马”的写法也不同,这是汉字形体演变的结果;同样,随着社会的发展,马的生存方式及其命运也在悄然发生着变化。
今天就让我们走进布封的文章去了解、关注人类忠实而高贵的朋友——马。
二、整体感知学生快速阅读课文,思考下列问题:1、文中写了哪两种生存状态下的马,请在横线上填上适当的词语:马马2、请分别用一个词语来概括这两种马各自的'最突出的特点,并用波浪线勾画出文中最能说明两种马各自特点的词句。
3、作者对两种马各持什么态度?这种态度集中表现在哪些段落?三、交流研讨围绕上述问题,请学生发表各自的看法,学生回答后,教师将学生的意见进行归结。
文章写了家马、野马(或人工驯养的马、天然的马等),它们各自的最大特点分别是“驯良”、“自由奔放”。
能表现驯良的词句:迎合别人、舍己从人、屈从,不拒绝任何使命,尽一切力量为人服务……表现自由奔放的词句:奔驰、腾跃、不受拘束、没有节制,自由地游荡、蹦跳……作者同情家马,欣赏野马,这种态度集中表现在二、三自然段。
四、重点研读,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一)读二、三段1、自读读二、三段,发现问题。
2、在小组内交流自己发现的问题,力求在小组内解决问题。
【最新部编版】初一七年级语文下册《全册精品教案(90页)》
人教版初一语文下册全册精品教案(共90页)1邓稼先1.通过小标题整体把握课文内容,理清各部分的关系,学习邓稼先的思想品格和奉献精神。
2.学习精读方法,抓住重点句段,理解文章丰富的内涵,体会作者情感。
3.体会本文的语言特色,感受句式运用服从感情表达需要的特征。
4.学习邓稼先高尚的品格,坚强的意志和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无私奉献精神,争做一个大写的人。
第1课时一、导入新课播放一段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的视频。
导语:一百多年前的中国,人民饱受欺凌,经过奋起抗争,中国人民终于站起来了!这是许多可歌可泣的英雄人物创造的伟大胜利!他们傲骨铮铮,挺起了民族的脊梁:孙中山、毛泽东、钱学森……这些划时代的“巨星”光耀中外。
有一颗“巨星”,也许是被“两弹”的蘑菇云遮没了光辉,也许是“一星”的光亮过于璀璨,他反而鲜为人知,他就是“两弹”元勋——邓稼先。
这节课,让我们跟随杨振宁走近邓稼先,认识邓稼先……二、教学新课目标导学一:梳理字词,了解背景1.字音字形。
选聘.(pìn)元勋.(xūn)邓稼.先(jià)至死不懈.(xiè)鞠躬尽瘁.(cuaì)无垠.(yín) 奠.基(diàn) 彷徨.(huáng) 鲜.为人知(xiǎn) 锋芒毕露.(lù)2.重点词语。
可歌可泣:值得歌颂,使人感动得流泪,指悲壮的事迹使人非常感动。
元勋:立大功的人(多指开创性事业中的)。
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指小心谨慎,贡献出全部精力,直到死了为止。
形容辛勤地贡献自己的一切。
当之无愧:当得起某种称号或荣誉,没有愧色。
当,承当,承受;无愧,不惭愧。
家喻户晓:每家每户都明白、都知道。
喻,明白、了解;晓,知道。
截然不同:形容毫无共同之处。
截然,界限分明地。
马革裹尸:用马皮把尸体包裹起来,指将士战死于战场。
层出不穷:接连不断地出现,没有穷尽。
层,重复;穷,穷尽。
3.文体介绍。
人物传记是记录人物生平事迹的一种实用文。
2024年新人教版七年级下册语文教案
2024年新人教版七年级下册语文教案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掌握课文中的生字词,能准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理解课文内容,把握文章的主旨和作者的情感态度。
学会分析文本中的修辞手法和表现手法,提高文学鉴赏能力。
过程与方法目标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鼓励他们利用多种途径获取和整理信息。
提升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通过小组讨论等活动促进交流与合作。
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形成批判性思维。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对文学作品的兴趣,培养阅读的习惯。
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提高他们对社会、自然和人生的认识。
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课文内容的深入理解和文学鉴赏能力的培养。
引导学生掌握有效的阅读策略和文学分析方法。
教学难点较为复杂的修辞手法和文学表现手法的理解与应用。
学生个体阅读差异导致的理解深度和广度的不同。
三、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利用相关背景知识或现实生活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提出与课文内容相关的问题,引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
新课呈现展示课文中的生字词,指导学生正确朗读。
通过多媒体等手段,呈现课文内容,帮助学生理解文章主旨。
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表现手法,引导学生欣赏文学作品的美。
学生活动组织小组讨论,让学生就课文内容展开深入交流。
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和疑惑,教师及时给予解答和引导。
设计写作练习,让学生运用所学修辞手法和表现手法进行创作。
课堂总结回顾本课的教学重点,总结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和掌握情况。
强调文学作品鉴赏的方法和策略,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多加应用。
布置作业要求学生回家后复习本课内容,准备下节课的讨论。
阅读相关文学作品,扩展阅读视野,提升文学素养。
四、教学方法和手段教学方法采用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自主思考和探索。
注重情境教学,将课文内容与实际生活相结合。
鼓励合作学习,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和合作。
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网络资源和教学软件辅助教学。
七年级下册语文教案 七年级下册语文教案设计(优秀8篇)
七年级下册语文教案七年级下册语文教案设计(优秀8篇)七年级下册语文教案设计篇一教学目的:1、体会拟人、比喻等修辞方法在写景中的作用,品味优美的语言。
2、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教学内容:重点研读:薄雪覆盖下的山景图和水色图教学过程:一、学生朗读第三、五自然段段。
二、重点研读:第三段和第五段:1、第三段和第五段写景顺序有什么不同之处?(写山景:自上而下的顺序,山上、山尖、山坡、山腰……写水色:自下而上的顺序,水面上、空中、半空中。
)2、第3段和第5段在抒发感情和修辞运用方面有什么相同之处?(都是对冬天的喜爱、赞美的感情;都运用比喻、拟人的修辞。
)3、第三段中的描写对象是什么?有什么特点?(雪后的山。
秀气)4、找出第三段中最能表达作者赞美情感的一个字?本段写了哪些景色? (妙。
雪、矮松、树尖、山、草、夕阳)老师讲(过渡):济南的冬天,在老舍的笔下如此娇媚动人,是因为运用了大量比喻、拟人的修辞。
5、美句赏析:体会下面句子运用拟人、比喻等修辞方法在写景中的`作用。
(1)全在天底下晒着太阳,暖和、安适地睡着,只等春风来把它们唤醒。
(拟人。
形象生动的表现了冬天的济南“暖和安适”的特点)(2)巴山坡上卧着些小村庄,小村庄的房顶上卧着点雪。
(拟人。
形象生动的写出它们的状态、样子和情态和活灵活现的特点。
)(3)那点薄雪好像忽然害了羞,微微露出点粉色。
(拟人。
形象生动的写出了山秀气的特点。
)(4)就凭这些绿的精神,水也不忍得冻上,况且那些长技的垂柳还要在水里照个影儿呢!(拟人。
形象生动地写出垂柳的慈爱,娇美,充满生机和活力)(5)整个的是块空灵的蓝水晶。
这块水晶里,包着红屋顶,黄草山,像地毯上的小团花的小灰色树影。
(比喻。
生动形象地描绘了整个济南自水面至天上的晶莹透亮,色彩艳丽的特点。
)6、读了文中的比喻、拟人句,你心里产生怎样的感觉呢?这又是哪一种美呢?(以“山”为例说说)(阳光下的山:象慈爱的母亲,亲切温馨。
薄雪下的山:象娇柔秀美、亮丽多情的少女,令人喜爱。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语文教案(精选5篇)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语文教案(精选5篇)人教版七年级下册语文教案【篇1】【导学目标】1.体会文本伏笔手法运用的精妙。
2.分析人物形象,感悟人性伟大。
3.找出文中的伏笔和照应之处。
4.感受小姑娘崇高的品质,进而体会人性之伟大。
【课时计划】1课时教法指导:1.自主学习让学生围绕“自学互研”中的知识点进行自主学习。
(1)学生带着导学目标,认真阅读课文及相关参考资料,捕捉课文中的关键段落、句子、词语,尽量独立完成步骤二中的思考题,准备展示交流。
(2)记录疑难问题,将自主学习没有解决的问题记录下来,用于合作探究时解决。
2.合作学习(1)每个小组派1~2名代表展示步骤二中的答案,同小组内其他成员在小组长的统一安排下合作完成步骤三中的思考题。
(2)同桌之间互相讨论,有分歧不能达成一致的,小组讨论;小组内不能达成一致的,组长记录下来,以备全班讨论时交流。
(3)全班讨论时,教师不能一下子给出答案,在学生思维的火花充分碰撞后,再点拨引导,达到启发思维的目的。
情景导入生成问题眼睛是心灵的窗户。
不管如何,时刻让你的眼睛探索到这个世界的美好才是选择,我们就应该时刻带好自己的眼睛用它们去捕捉每一个美的瞬间。
不要让它们消沉下去,失去对美好世界的探索。
回眸20XX,中国科幻小说界最吸引眼球的作品就是这部《三体》,说到《三体》,就一定要提到作者--刘慈欣,下面我们一起来学习他的这篇有关“眼睛”的*。
自学互研生成新知步骤一知识梳理夯实基础1.生难字词(1)字音点缀(zhuì)漫步(màn)迟钝(dùn)闲暇(xiá)凸现(tū)拍摄(shè)蔚蓝(wèi)合拢(lǒnɡ)(2)词义迟钝:指反应迟缓;脑子不灵敏。
闲暇:泛指闲空没有事的时候。
不期而遇:没有约定而遇见。
指意外碰见。
心有灵犀:现多比喻双方对彼此的心思都能心领神会。
天涯海角:形容极远的地方,或相隔极远。
2.作者名片刘慈欣,大陆新生代科幻的主要代表作家,自上世纪九十年代开始发表科幻作品,曾于1999年至2003年连续五年获得科幻小说银河奖,至今发表中短篇科幻小说20余部,他的作品因宏伟大气、想象绚丽而获得广泛赞誉。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全套教案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全套教案所谓教案的艺术性就是构思巧妙,能让学生在课堂上不仅能学到知识,而且得到艺术的欣赏和快乐的体验。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精心整理的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全套教案,仅供参考。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全套教案(一)《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教学目标一、整体感知课文,理清文章脉络;二、体会作者在文章中表达的感情;三、领会课文按空间顺序安排材料的写法;学习课文细致观察、抓住特点,具体、真切、生动地描写事物。
教学重点1、要求学生掌握本文的写景的笔法,了解写景的基本原则和常用手法;2、从语言入手理解课文中的写景和抒情;教学难点描写三味书屋的部分难在两点:1、是对这部分内容的理解困难;2、是有些难解的词语。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全套教案(二)第一课时一、导入:鲁迅先生是我们非常熟悉的人,哪一位同学来介绍一下有关鲁迅的情况?二、题解:《朝花夕拾》是一部散文集,共收集了十篇文章,大部分都是作者回忆自己童年、少年时代生活的。
写这些文章时鲁迅先生已经40多岁了,这本散文集题名为《朝花夕拾》,意思是早上的花到晚上才拾取。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是一篇回忆童年生活的优美散文。
课题用“从……到……”两个介词点明了作者回忆童年生活的地点范围。
三、查预习。
1、给加黑的字注音、正音,然后释词。
确凿záo,菜畦qí,桑椹shèn,轻捷,油蛉líng,斑蝥máo,缠络chán,攒cuán,珊瑚shān hú 高枕而卧,豁huō,敛l iǎn,脑髓suǐ,陌生mò。
鉴赏,人迹罕至hǎn,觅食mì,竹筛shāi,秕谷bǐ,系jì,传授shòu,书塾shú,四、整体把握通读课文,然后解决下面问题1.本文题为“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你从这个题目得到了哪些信息? (“从……到……”表示这篇文章大致包括两部分,同时也告诉我们文章前后两部分的内容。
2024年部编版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全册教案教学设计
2024年部编版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全册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内容1. 第一单元:诗词与散文诗歌:《静夜思》《春晓》散文:《山中访友》《紫藤萝瀑布》2. 第二单元:说明文《松鼠》《鲸》3. 第三单元:议论文《为人民服务》《生命的价值》4. 第四单元:小说《社戏》《安塞腰鼓》二、教学目标1. 理解并欣赏诗词、散文、说明文、议论文、小说等不同文体的表达方式和特点。
2. 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提高阅读理解、写作、口语表达能力。
3. 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和道德品质,激发他们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美好事物的追求。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文言文的翻译和赏析;说明文的写作方法;议论文的结构和论证方法。
2. 教学重点:诗词、散文的意境和表达;说明文的条理性和准确性;议论文的观点明确、论证充分。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挂图等。
2. 学具:课本、笔记本、文具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通过图片、音乐、视频等形式,让学生感受诗词、散文、说明文、议论文、小说等不同文体的魅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例题讲解以诗词、散文为例,分析其意境和表达手法,引导学生学会欣赏和创作。
以说明文为例,讲解其写作方法,指导学生进行实践。
以议论文为例,分析其结构和论证方法,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
3. 随堂练习学生进行诗词、散文创作,提高文学素养。
学生进行议论文讨论,锻炼思辨能力。
4. 课堂小结六、板书设计1. 第一单元:诗词与散文诗词:《静夜思》《春晓》散文:《山中访友》《紫藤萝瀑布》2. 第二单元:说明文《松鼠》《鲸》3. 第三单元:议论文《为人民服务》《生命的价值》4. 第四单元:小说《社戏》《安塞腰鼓》七、作业设计1. 诗词、散文创作:以《我的家乡》为主题,创作一首诗词或一篇散文。
答案示例:诗词《故乡的云》散文《家乡的桥》2. 说明文写作:以《我的文具盒》为题,写一篇说明文。
答案示例:《我的文具盒》3. 议论文写作:围绕“诚信”,写一篇议论文。
语文版七年级下册教案(6篇)
语文版七年级下册教案(6篇)语文版七年级下册教案1 教学目的1.走进、细读文本,通过朗读、品味作品中富有表现力和象征意味的语言,来理解诗人对这土地和祖国深沉而又刻骨铭心的爱。
2.走出文本,考虑“土地”这一诗歌意象所蕴含的深意。
一.新课导入假设你是一只鸟,你会用的喉咙唱歌,为什么?设计意图:吸引学生对文本的关注,可以快速进入文本。
〔假如学生用嘹亮、婉转、清脆等词语,我会告诉他,可有一只鸟儿却觉得自己应该用嘶哑的喉咙来歌唱,为什么?〕二.不同形式的朗读诗歌的语言凝炼、生动,一些关键字、句,往往包含着极丰富的内涵和意蕴,让学生在反复吟诵中,领会这些诗句的丰富内涵,从而深化体会作品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三、扣题通过几个主干问题来品读诗歌中【关键词】:^p 的深化内涵。
〔提醒学生注意本诗的创作年代〕1.这是一片怎样的土地?2.“鸟儿”歌唱这片土地上怎样的风景?3.“鸟儿”用怎样的方式来爱这片土地?前两个问题主要引导学生关注暴风雨、悲愤、激怒、永远、无止息、林间、温顺的黎明等富有象征意味和暗示力的词语。
在此过程中,要抓住学生的答复往纵深追问:比方我们为何悲愤;被激怒后会产生怎样的反响;为什么这黎明是出自“林间”而非天边;象征着希望的黎明为何用“温顺”来修饰……这里还要注意几个问题:〔1〕“这”与“那”近指、远指的区别,凄凉、苦难和____是充盈在我眼中的,希望是装在我心中的,也许离它还有咫尺之遥。
〔2〕打击——悲愤——激怒——黎明这一从处境到情感到反响到结果这一情感的变化过程。
在此根底上我们可以欣赏诗人的这句“我是作为一个悲苦的种族争取解放,摆脱枷锁的歌手而写诗。
”第三个问题主要品读出“嘶哑”、〔因为这片灾难深重的土地而内心沉痛〕“死”〔为何而死?受伤、牺牲还是完成了使命?〕“腐烂”〔灵肉都与土地交融,刻骨铭心的爱〕的深意在此根底上,完成这题填空题:这是一片土地。
学生这时应该会有更多的理解,不会再停留在“暴风雨”上比方:凄凉、苦难、希望,不停____……。
2023年人教版七年级下册语文教案5篇
2023年人教版七年级下册语文教案5篇____人教版七年级下册语文教案1《狼》〈一〉、教学目标、重难点。
1、熟读文章,疏通文意,掌握重点文言词语的解释。
2、理解课文内容,创造性复述故事3、正确认识人和动物的关系,多角度发表自己的见解。
〈二〉、教学过程本课的学习分2个课时完成。
程序一课前预习1、朗读课文,做到通顺流利2、对照注释,借助工具书,自学课文,疏通文意。
程序二课堂教学一、情境导入二、作者作品简介三、自学成果展示学习文言文必须重视朗读,为了充分调动学生参与朗读的积极性,针对初一学生的特点,朗读竞赛的形式效果较为显著。
1.朗读①2分钟自由大声朗读,准备小组流水读比赛;②小组流水读比赛,看哪个小组用最少的人数读完全文。
流水朗读指的是各小组同学朗读课文,要求学生注意语句通畅,不漏字,不添字,不读破句子,不读错字音,一旦有误,由下一个同学跟上继续读。
2、难词难句交流,学生翻译课文①交流自学时遇到的难词难句,讨论。
②解决不了的问题,全班讨论,教师进行指导。
③教师出示字词的有关投影片,进一步落实字词。
四、创造性复述故事1、概括故事内容。
这一问题,旨在帮助学生理清故事情节,为后面的环节做铺垫。
学生很快就可以概括出主要情节是遇狼――惧狼――御狼――杀狼。
以上讲的是从屠夫的角度来思考问题,我又提供了另一个考虑角度即狼的角度来复述故事:“狼”眼看世界。
主要情节是遇屠――追屠――诱屠――被杀。
2、实践要求:用第一人称复述故事。
用第一人称,能使学生能设身处地地进入想象,更好揣摩语言的精妙,体会情节的起伏。
方法指导:为展开铺叙,可用对课文“添枝加叶”的方法来展开想象。
如:设置环境、添加动静、加上声色、安排远近、配上衬景、表现心理。
比如开头一句话,可以加上对夜色的描写,还可加上风声的描写。
步骤:1、小组讨论,选择角度,试着复述;3、小组推选代表全班交流。
教师准备了一个视频动画,根据学生的需要,他们复述故事时可以播放,让学生一边看动画一边讲。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最新语文教案:七年级语文下册全册教学
设计2
骆驼寻宝记
【重点难点】
1.深入理解童话的思想内涵,在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方面受到教育。
2.了解童话在
语言运用
、形象刻画、情节安排等方面的特点。
3.尝试学习创作富有生活哲理和思想内涵的童话故事。
4.掌握续写的写作要领,学会续写
作文。
难点
1.学习运用丰富的想像、夸张和拟人的手法。
2.理解童话是幻想和现实巧妙结合的儿童文学样式。
3.童话中形象的塑造。
第一课时
一、活动导引
课前预习。
要求如下:
①读准音,查词典,为本文应积累的词语正音、释义。
②读顺文,并圈出最感兴趣的内容。
③读懂意,指文章大意,并有感情的朗读对骆驼描写的部
分。
二、正音听读
1.
携()手嫉()妒对峙()
踽踽()独行温馨()淙淙()
潺潺()花团锦簇()
2.老师范读1-3段,要求同学听难读音,体会感情(动
物们急于去寻宝的迫切心情),领悟意趣(童话作品中夸张式语言
的表达效果)。
〖范读旨在于音、情、意等方面对同学进行朗读指导,引
导同学声情并茂地朗读课文,学会边诵读边感受品味的欣赏方法。
〗
三、朗读设疑
1.请同学分角色朗读课文,要求吐字清晰准确、朗读声情
并茂。
2.设疑激趣:课文题目是《骆驼寻宝记》,但文章除了写“骆驼”还写了其他许多动物,清边读课文,边将这些动物圈点出来,并思考:为什么要写这么多的动物?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四、讨论交流
1.除了骆驼外,还有哪些动物加入了寻宝行列?它们都寻
到宝了吗?
(明确:有大象。
金丝猴、乌鸦、老公鸡和老母鸡、牛、马。
羊、大白鹅、鸭子、狮子、老虎、金钱豹、大灰狼、独角犀、
河马。
麻雀、斑鸠、小毛驴等30多种动物都“火烧火燎”地加入
了寻宝的行列。
最终众多动物又毫无例外地退出了寻宝的队伍。
)
2.作者用一半的篇幅来写众多动物在寻宝途中的表现,作用是什么?
(明确:都是为下文突出刻画骆驼作铺垫,从反面衬托骆驼。
)
3.构思特点
引导:在构思上,作者下了一番苦功,对前后的内容作了精心安排。
全文写了30余种动物,多而不乱,杂而有序,各具特色,详略有别。
先分别写30多种动物如何上路又无功而返,再集中笔墨,详写骆驼如何战胜重重困难获得成功。
在写骆驼时还穿插了鹦鹉和燕子,来和骆驼作比较,以突出骆驼的形象。
基于上述构思,课文可切分成两部分:
第一部分(1——10段),写各种动物纷纷踏上寻宝的道路又全都半途而废的经过。
第二部分(11——19段),写骆驼历尽千辛万苦终于寻到了宝贝。
4.默读,感受第一部分“多而不乱、杂而有序”的写作特色和形象逼真、富于感染力的描写。
五、质疑活动鼓励学生大胆质疑,组织好学生的讨论活动。
第二课时
一、精读品析
1.浏览课文
浏览要求与策略:
①浏览第二部分第11自然段,画出描写骆驼的句子。
②思考:骆驼是以怎样的形象出场的?在寻宝的路上骆驼
的表现如何?
2.讨论交流
①初登场时骆驼的形象
明确:描写特点一瘸一拐高大
身姿雄伟
不大喊大叫谦虚
只默默地走踏实
“一瘸一拐”的形象并非完美,但这样写其实更能突出骆
驼的高大,这说明骆驼是带伤上阵的。
作者告诉我们,它去年冬天“为了送一位旅客”,“冻坏了一条腿”,这无疑增加了骆驼寻宝
的困难。
这里还用了侧面描写的方法:在鹦鹉的眼里,骆驼是“又
傻又瘸的家伙”,不配和自己“一同去寻宝”。
骆驼正是凭着这股
执著的“傻劲”,瘸着腿,忍着痛,不顾路途遥远,克服了一个又
一个的困难,闯过一个又一个难关。
②在寻宝的路上骆驼的表现如何?明确:作者着重写了骆
驼通过“夹扁谷”时的艰辛:
【这里可品析的点颇多,可通过小组讨论并交流补充的形
式完成。
】
二、研读比较
1.为什么骆驼能克服种种艰难险阻呢?请学生齐声诵读第
11段“这是一头身姿雄伟的骆驼。
……只是默默地走着。
”
明确:三个比喻不仅形象生动地写出了骆驼“忍饥耐渴”、负重致远的特点,也写出了他能克服重重困难的原因,字里行间充
满着对骆驼的赞颂之情。
2.其他动物在寻宝的路上表现如何?为什么有这些表现?
明确:①“火烧火燎”地去寻宝,一路吵吵闹闹、一片混乱的样子。
②遇到困难,如黑熊。
③生性好斗的金钱豹和大灰狼。
(动物的这些表现源于他们寻宝的动机,可以说它们是各怀私心走上寻宝之路的。
这些描写都从反面有力地衬托了骆驼的形象。
)
三、朗读体悟
朗读第14段,想象这段景物描写的画面,体悟历经磨难而今“柳暗花明”的胜利者的心情。
四、领悟深意
◎思考:骆驼有没有找到宝贝?在它眼里什么才是宝贝?
明确:在骆驼眼里这些才是真正的宝贝,因为这些植物可以把沙漠变成绿洲。
骆驼寻宝的动机比其他动物崇高许多,作者这样写立意十分明显,即通过骆驼的举动来告诉读者什么才是真正的宝贝。
五、提高升华
结合社会实际和学生的思想实际,讨论:怎样对待财富?如何
获取财富?(允许同学畅所欲言,鼓励同学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君子爱财取之有道”的传统观念和合作“双赢”的现代观念,都是对待财富的正确态度。
)六、总结活动
1.活动方式
教师提出课堂总结的方向,放手让学生学会总结。
①主题方面:通过骆驼寻宝的故事,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②技巧方面:在写作上有哪些方法值得学习?
2.规范结论
主题:描写了一个信念坚定、意志顽强的骆驼的形象,颂
扬了坚忍不拔。
无私奉献的精神。
突出的写作技巧:衬托手法。
10、地毯下的尘土
一、总体构思
这篇课文充满了神奇浪漫的想象,题目的设计很有深意,耐人寻味,在教学中要通过对题目的分析讨论,培养学生的联想能力和创新意识。
本文的内容富有教育意义,课文通过米妮出去找工作的故事,
刻画了一个诚实、善良、勤劳、懂礼貌、乐于助人的小姑娘的形象,学习时要结合对主人公性格的分析,让学生讨论该怎样学习主人公
的优秀品质。
本文的动作描写,心理描写非常独到细致,要在教学
中通过朗读来认真品味、理解,弄清楚这些描写的作用及好处,并
在
作文
中学会运用这些写法。
二、过程设计
教法学法
这篇课文的内容比较简单,在教学过程中,应注意引
导学生自主思考、通过讨论交流的方式来解决问题,并允许学生持有不同的见解。
对于主人公性格的分析,要让学生结合课文的具体内容来概括,尽量避免用简单的词汇来给主人公的性格下定论。
对于主人公的美德,可以要求学生联想读过的其它文章,思考哪些人物具有和本文主人公相类似的性格。
有条件的学校可以辅以多媒体教学。
教学流程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你们是否尝试过在假期出去找一份工作来为自己挣点零花钱呢?可能有很多同学有这个想法,只不过还没有付诸实践;也可能有的同学已经有过在假期卖报纸、冰棒、鲜花的经历了,可是大部分同学可能都还不需要自己出去挣钱来补贴家用,我们今天学习的课文中,大家会认识一位懂事的小姑娘,我们来看看她是怎样出去找工作的。
(二)字词积累
勉强葱茏眷顾真挚津津有味
以上词语,要求学生注音,并在文中找出相应句子,再分别另造一个句子。
因为词语不多,可以通过提问的方式在课堂上完成。
(三)诵读课文
本文语言活泼生动,充满丰富的想象,诵读可以分以下几个步骤来完成:
1、老师有感情地朗读前四段,做好感情的铺垫。
2、学生分组朗读课文其余部分,可以让一个朗读水平较好的女生扮演米妮的角色,一部分同学齐读小矮人的话,其余同学读课文的
叙述部分。
3、诵读的同时思考问题:
小姑娘米妮生活在一个什么样的家庭中?课文开始为什么不直接写
她出去找工作,而是从她的身世写起呢?
诵读结束后,学生进行讨论,
明确:米妮的家庭很贫困,“一家人勉强吃饱穿暖”,可是家里的
气氛却十分温馨、和睦,母亲勤劳能干,女儿也很懂事勤快,“在
这两个幸福的孩子看来,都充满了欢乐。
”这些内容看起来无关紧要,却为后面故事的发展做了重要的铺垫,因为我们可以顺理成章
地想到,米妮勤劳诚实的美德,应该只有在这样的家庭中才能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