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解决问题的步骤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学数学解决问题的步骤

篇一:小学数学解决问题的教学流程

小学数学“解决问题”的教学策略探究

《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明确了义务教育阶段数学课程的总目标,并从知识与技能、数学思考、解决问题、情感态度等四个方面作出了进一步的阐述。解决问题的总体目标是“初步学会运用数学的思维方式去观察、分析现实社会,去解决日常生活中和其他学科学习中的问题,增强应用数学的意识。”

一、数学解决问题研究概况

1.《数学教育学》里的“数学教育中的问题解决”中指出:问题是一种情境状态,问题解决中的“问题”并不包括常规教学问题,而是指非常规数学问题和数学的应用问题,问题是相对的。

2.新课程中的“解决问题”不单独成章,而是把它溶于“数与代数”、“空间与几何”、“统计与概率”、“实践与综合应用” 领域之中。

二、小学数学解决问题教学的流程

【模式一】

1

现在的人教版教材在编写“解决问题”这部分内容时,以现实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为背景,题材选择更加开放,信息资源更加丰富,表达形式更加生动活泼。对于小学生的学习而言,解决问题的意义不应仅仅停留在能够解决某一类问题,获得某一类问题的结论和答案上,而应基于解题的经历和形成的相应经验、技巧、方法,从而把握一定的解决问题的策略。

课堂常用教学流程:(一般用于新课第一课时)

1. 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上课伊始,要创设与教学内容相关并适合学生探索、思考、易于激发兴趣、活跃思维的情境。让学生结合认知基础和生活经验,从情境中观察、发现、收集数学信息,提出要解决的问题。本环节,教师要为学生留下充足的时间,要让学生仔细地看、充分地讲,把图画、对话、表格里的数学信息用自己的语言大胆地说出来。要指导学生把收集到的信息分一分、理一理、按事情发生、发展的线索把问题说清楚、说完整、说准确。

2. 探究方法,建立模型。

数学建模在解决问题中是最关键、最重要的环节,建立模型的过程就是将实际生活问题转换为数学问题的过程。一般要经历以下三个步骤:

(1)在原有经验的基础上,独立思考,利用猜想、迁移、类推,尝试探索解

2

决问题的方法。

(2)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组织小组互动交流,促进生生之间相互补充,形成统一认识,达到深化思维、理解问题的目的。

(3)小组合作之后,教师组织全班交流,在引领学生反思归纳的基础上,建立数学模型。

3. 应用模型,解决问题。

建立的数学模型对于类似的问题是否适用,需要将之应用到实际问题中检验。本环节要为学生提供若干能应用学生建立的数学模型解决的问题。这样不仅能让学生感受到建立数学模型的稳定性及其特点,同时能培养其综合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4. 引导总结,构建网络。

数学知识之间存在密切的联系。在学生建立了数学模型并运用模型解决问题的基础上,教师应引导学生进入更深层次的总结,以利于学生知识体系的完整构建,

使学生对所学知识有系统化、网络化的认识。本环节不一定在每一堂“解决问题”课中都要体现,但广大教师一定要树立引导学生总结建构的意识,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认识结构。

【模式二】

在解决问题体系中,还有一类是单纯学习解决问题的“策略”,对这类课的教学,其流程应适当变通。(通常的策略有:

3

运算意义策略;?数量关系策略;?画图策略;猜想并验证策略(假设);?列表或例举策略;?替换、转化策略;?用方程解的策略;?关联(分类)策略等等)。当然,列举的策略不是单独使用,往往使用几个策略解决问题。

课堂常用教学流程:(可以是新课、练习课或复习课)

1. 走进情境,获取信息。

2. 处理信息, 形成策略。(适时的放与收在解决问题过程中逐步形成策略)

3. 应用拓展, 加深理解。

4. 及时反思, 提升策略。(回顾与反思提升学生策略的筛选与优化意识)

5. 学以致用, 感受价值。

篇二:谈小学数学低年级“解决问题”教学的方法和策略

把握特点提供基点创造落点

——谈小学数学低年级“解决问题”教学的方法和策略

一、新教材的特点:

课程改革,把我国小学数学历来以“应用题”作为一个独立领域的传统格局打破了。新教材把“应用题”融合于“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统计与概率”等领域之中,以解决问题的方式出现在课本中,一改传统教材应用题的呈现模

式,变呆板、枯燥、沉闷为生动,充满活力。特别是一、二年级的教材多了许多生动的情景,富有趣味,用了生活化的语言

4

描述源于生活中的数学问题,这种置于特定情景中的数学问题,融入了新课标所倡导的人性化、生活化的理念。一年级主要以情境图为主,如:一年上册47页、51页和58页,一年下册19页等,这些图极易能够激发学生兴趣,使他们身临其境地进入角色,从而理解题意。二年级则以半文半图为主,如二年上册23页和33页,二年下册4页、5页和59页等。这一新奇的内容也深深地吸引了学生的眼睛,大大地引发了他们的数学思维。

二、“解决问题”的基本模式:

课程标准对第一学段“解决问题”的要求是:能在教师指导下,从日常生活中发现并提出简单的数学问题,了解同一问题可以有不同的解决办法,有与同伴合作解决问题的体验,初步学会表达解决问题的大致过程和结果。

针对课程标准的要求,我认为低年级“解决问题”教学应遵循以下模式: 出示出题图——学生观察——提供数学信息——独立思考——提出数学问题——合作交流——分析数量关系——列式解答

三、方法和策略

大家都知道,传统的应用题教学采用的是“碎步”前进的方法,一点一滴细水长流,前后联系紧凑,步步为营。新教材的“解决问题”则采用了跳跃式的呈现方式,它为学有余力的

5

学生提供了较大的展示空间,但也为教学“尺度”的把握增添了难度,因此就要求我们细化自己的教学行为,找准每次教学内容跳跃的“基点”和“落点”,有意识地培养学生数学的思考能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