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辨证法复习总结答案
自然辩证法概论复习重点及参考答案

《自然辩证法概论》复习重点:1、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的观点和特征。
11页观点:1、自然界由物质构成,物质由不可再分的微粒构成2、自然界具有绝对不变性,自然物和时间、空间都是不变的3、自然界的物质运动是受外力作用的、遵循因果规律的机械运动,宇宙的过程可以用简单的数学方程式表示4、自然界的安排受到上帝的“目的性”支配5、以形而上学的思维方式认识自然界6、人与自然界都是机器,并且是分立的特征:1、机械性2、不彻底性3、形而上学性2、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的科学基础有哪些?13-14科学基础:1、星云假说2、地质渐变论3、生物进化论4、能量守恒与转化定律5、细胞学说6、原子论与元素周期律等······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的主要观点:1、自然界是先在的和历史的自然界2、自然界是相互联系和变化发展的自然界3、人是自然界的一部分4、用辩证思维方式认识自然界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的特点:1、实践性2、历史性3、辩证性4、批判性3、系统中的组分、结构、环境和功能的关系。
16组分:系统的组成――系统的所有组成元素的集合。
(单一组成元素不能构成系统;不同的组成元素会形成不同的系统。
)结构:系统的结构――系统诸组成元素之间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的总和,是系统诸组成元素相互结合的方式。
(结构是功能的内在基础,功能是结构的外在表现——结构功能规律;——结构决定功能;功能又有相对的独立性,甚至功能的发挥还会反作用于结构。
)环境:系统的环境――与系统发生相互作用又不属于这个系统的所有事物的总和。
(境为系统提供生存条件,控制系统的发展变化;环境会诱发或迫使系统的结构发生变化,从而改变系统的功能。
)功能:系统的功能――系统在与环境的相互联系中所表现出来的系统总体的行为、特征、能力和作用的总称。
(系统的功能是系统本身所固有的,但要在与环境的相互作用中才表现出来。
)4、系统中整体与部分之间的关系。
自然辩证法(答案+页码版)

自然辩证法(答案+页码版)自然辩证法复习题答案绪论名词解释:方法论P4科学技术方法论是人们对自己从事科学技术研究所运用的认识和实践方法的哲学概括。
辩证唯物主义的自然观P2-3是一种崭新的科学的自然观,它吸取了历史上各种自然观的精华,摈弃了旧自然观的糟粕,建立在科学技术发展的基础上,它是马克思主义关于自然界的本质及其发展规律的理论概括和根本观点。
名词解释:1、自然辩证法P1自然辩证法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体系中的一个重要分支,是关于自然界和科学技术发展的一般规律以及人类认识自然、改造自然的一般方法的科学理论体系。
重要问题1、辩证唯物主义的科学技术自然辩证法的研究对象P2自然辨证法三部分研究对象:首先是自然界存在和演化的一般规律,亦称为自然界的辩证法。
其次,是科学技术发展的一般规律,亦称为科学技术发展的辩证法。
再次是关于科学技术研究的一般方法,亦称为自然界研究的辩证法。
2、自然辩证法的学科内容与学科性质P5自然辩证法属于哲学门类,它研究的是自然界和科学技术发展的一般规律以及认识自然和改造自然的一般方法。
自然辩证法是在各门具体科学技术和研究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之间,是联系马克思主义哲学与各门科学技术学科的桥梁和纽带。
它与历史唯物主义也是统一的,并反映了哲学与具体科学技术的交叉。
它研究人和自然的关系以及这种关系在人的思维中的反映和在人类社会中的展开与发展过程,反映了自然科学、技术科学、思维科学、社会科学的交叉。
3、自然辩证法与旧哲学的区别P6-7 首先,在研究方法上,自然哲学大都使用直观、猜测、虚构或思辩的方式,因而不能科学地解释和说明自然界的本质规律。
而自然辩证法把自己的研究建立在牢固的自然科学基础上,通过对自然科学成果的概括和总结,来揭示自然界的发展规律。
其次,在研究内容上,古代自然哲学是包罗万象的,强将自然界作为自然的内容。
而自然辩证法并不把自然科学作为自己的内容,只是对自然科学进行哲学的概括。
再次,旧哲学只着眼于认识自然,而自然辩证法不仅研究认识自然,而且要研究改造自然,旧自然哲学仅从纯自然的角度去研究,而自然辩证法则把对自然的认识和对社会的认识紧密联系起来。
自然辩证法复习题及答案

自然辩证法复习题及答案1.什么是自然辨证法,学习自然辩证法的意义是什么自然辩证法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分支学科,是马克思主义的自然哲学、科学哲学和技术哲学,是关于自然界和科学技术发展的一般规律以及人类认识自然、改造自然的一般方法的科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自然观、科学技术观和科学技术方法论。
辩证法有三种基本的历史形式:古代朴素的辩证法,以黑格尔为代表的唯心辩证法和马克思主义的唯物辩证法。
辩证法的现代含义:首先,辩证法作为一种发展观,它是对于客观世界与人类思维的运动发展及其规律的反应和总结。
辩证法认为:世界上一切事物都是发展、变化的,没有绝对静止和永恒不变的东西;静止只是相对的,是运动的一种特殊形式。
事物的运动和发展不只是量的增加和减少,它也是一种质变和飞跃。
事务作为自主的运动,其根源主要不在事务的外部,而在于事物本质自身所包含的矛盾性,“发展是对立面的统一”。
其次,辩证法作为一种认识方法和思维方法,主张从事物的联系中,从事物产生、发展、灭亡的过程中去研究事物学习自然辩证法的意义1 树立正确的自然观和科学技术观2 提供认识论和方法论指导3 开拓视野,扩大知识面2.如何理解自然界的物质性,系统系,和层次性列宁关于物质的定义,“物质是标志客观实的哲学范畴,这种客观实在是人通过感觉感知的,它不依赖于我们的感觉而存在,为我们的感觉所复写、摄影、反映。
”它揭示了物质的根本性是客观实在性。
爱因斯坦:“相信有一个离开知觉主体而独立存在的外在世界,是一切自然科学的基础。
”是否承认这一命题是科学上划分实在论和实证论的一个标准。
对物质概念的理解过程说明:1、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而这种物质性是由哲学和自然科学长期和持续研究的成果来证明的。
2、科学进步与人们对物质的唯物主义理解是互动的。
(一)自然界的系统性自然界的任何物质都是作为系统而存在的。
从基本粒子、原子、分子、地球上的宏观物体,到行星、恒星、星系;从生物大分子、细胞、个体、种群、群落,到生态系统,都是各种物质系统。
自然辩证法复习题和答案

自然辩证法复习题和答案绪论1、恩格斯著作《自然辩证法》的基本内容是什么?答:恩对自然科学特别是19世纪的最新发展成果的哲学概括,确立了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的主要内容及辩证法规律和若干范畴;通过对科学技术史的研究,总结了自然科学的发展规律,批判了自然科学领域中的唯心主义和形而上学,论述了科学认识方法论的基本内容。
用运动形式相互转化的观点对当时自然科学中重大发现进行哲学分析。
(一)从自然观的高度提出了运动形式及其相互转化的学说:(1)运动可划分为若干种运动形式;(2)运动形式之间相互转化着;(3)在运动形式转化中存在着量的守恒和质的不灭关系;(4)恩格斯主张区分出简单的低级的运动形式和复杂的高级的运动形式。
恩格斯关于运动形式的学说提供了一种观察研究自然的哲学方式,启示人们从运动形式多样性的角度分析自然界多样性,从运动形式相互转化的角度分析自然界的演化发展,将自然界看成一个有内在联系的过程集合体。
(二)假说和实验相结合的科学方法论。
假说方法被普遍应用,标志19世纪科学研究的明显进步。
假说是理性思维的产物,既有一定的经验基础又包含一些假定和猜想,需要新的经验加以确证。
恩格斯认为:(1)只要自然科学在思维着,它的发展形式就是假说;(2)假说既要有实验观察事实作为基础,又需要新的观察事实进一步确证;(3)假说相互排挤和迅速更替并不表明事物本质不可认识,而是意味着科学认识在错综复杂的曲线上发展。
此外,恩格斯还在《自然辩证法》中明确把科学作为一种社会现象进行整体分析。
强调了:(1)社会生产是科学发展的动力;(2)科学发展又推动着社会的变革。
恩格斯既把科学看成一种知识体系和活动体系,同时也把科学看成一种与经济、文化、政治发生相互作用的社会现象,又涉及到了科学的社会建制和社会价值问题。
《自辩》代表着19世纪崭新的自然哲学和科学哲学,既奠定了马克思主义的唯物辩证世界观的基础,又是它的推广。
2、20世纪的自然哲学、科学哲学和技术哲学的基本内容是什么?答:(1)自然哲学。
自然辩证法复习题答案--终结版

自然辩证法复习题1、宇宙的基本层次渺观、微观、宏观、宇观、胀观是如何区分的?现在科学所研究的宇宙范围,目前最小的层次是超微观,即小于普朗克尺度的范围,也就是空间上小于10-35m,时间上小于10-43s,小于夸克和轻子即小于10-18m的层次被称为渺观层次,往大处走,从夸克、轻子开始经过基本粒子、原子、分子一直到布朗运动的颗粒为止乃微观层次,从布朗运动的颗粒到行星为宏观层次,从行星到行星系、星团、星系、星系群或星系团、超星系团一直到总星系为宇观层次,总星系之上乃胀观层次。
当然,渺观之下还有无数更微小的层次,胀观之上还有无数更高的层次存在。
2、简要叙述天文单位、光年和秒差距的定义。
太阳到地球的平均距离约1.5亿千米,此称为1天文单位,当1弧秒的角度对应的弧长度为1天文单位时,大圆的半径就是1秒差距,因为1弧度=57.3°=3438’=206265”,故1秒差距=206265天文单位,约3.3光年。
1光年即光在1年中走过的距离,约9万4千600亿千米3、简述恒星起源和演化的主要阶段。
有关恒星的起源和演化,按照最流行的星云说观点,可以将恒星的整个生命历程划分为引力收缩阶段、主序星阶段、红巨星阶段、晚期阶段和临终阶段。
4、简述盖亚假说的内容。
盖亚乃古希腊神话中的大地女神。
此假说的内容是:地球在太阳系是一个生物行星,地球表面是一个超级有机体,是一个以生命为核心的活系统,这个系统主要由生物圈、大气圈、水圈、岩石圈等组成,其中的关键因素是生命。
这个系统主要通过生命的活动加以自我调节和控制,并寻求达到一个适合于大多数生物生存的物理—化学—生命体系。
如果地球表面的生命消失,活的“盖亚”系统就消失,地球表面就退化到金星、火星那样的死系统。
5、简述地球的圈层结构。
地球圈层分为地球外圈和地球内圈两大部分。
地球外圈可进一步划分为四个基本圈层,即大气圈、水圈、生物圈和岩石圈;地球内圈可进一步划分为三个基本圈层,即地幔圈、外核液体圈和固体内核圈。
自然辩证法重点复习题参考答案

1、朴素唯物主义自然观中原子论的基本思想..答:原子论最早是由留基伯和他的学生德谟克利特提出的;伊壁鸠鲁又对原子论有所发展..他们认为物质结构是不连续的;由为数极多的原子构成..原子在物理上不可分;性质相同;只在形状、大小、重量、排列、位置不同;..原子是不可毁灭的;运动时原子的本身的永恒属性..古希腊的原子论是从关于宇宙的全面哲学理论中推导出来的;以基本的物质微粒的运动来解释宏观经验现象;通过少数基本假定来统一解释自然界的各种现象;以实现科学理论的统一性;为现代科学提供了思想来源..以下仅做参考原子论:原子和虚空作为存在和非存在;都是构造自然万物的本原..原子是构造万物的基本粒子;虚空为原子提供位移运动的场所..2、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的观点和特征..答: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的主要观点是:自然界是由物质构成的物质世界;物质的性质取决于组成它的不可再分的最小微粒的数量组合和空间结构;物质具有不变的质量和固有的惯性;一切物质运动都是物质在绝对的空间和时间中的机械运动;都遵循机械决定论的因果关系;物质的运动来源于外力的作用;自然界的未来发展严格地取决于其过去的历史;不存在偶然性和随机性:人与自然界是分立的..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的特征主要体现在:第一;机械性..承认自然界事物的机械运动及其因果关系;主张还原论和机械决定论..第二;形而上学性..承认世界的物质性和永恒不变性;用孤立、静止、片面的观点解释自然界;看不到事物之间的普遍联系与变化发展..第三;不彻底性..虽然承认自然界的物质性;但仍主张“自然界的绝对不变性”、神的“第一推动力”和“合目的”的上帝创造论;使自然科学又回到神学的怀抱中..其他版本;仅做参考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的观点:刘金玉老师课件(1)物质观:认为一切物体都可以还原为最小的粒子——原子;……一切物体都是由原子在粒子间力的作用下;按力学规律形成的;因而也具有原子的基本性质..这种原子论的物质观是经典力学世界图景的理论基础..(2)时空观:“绝对的、真正的和数学的时间自身在流逝着;而且由于其本性而在均匀地、与任何其他外界事物无关地流逝着;它又可以名之为‘延续性”’..“绝对的空间;就其本性而言;是与外界任何事物无关而永远是相同的和不动的..”(3)运动观:认为运动是物质的固有属性;物体具有匀速直线运动的固有性质;并以惯性运动作为全部理论的出发点..(4)因果观:认为可以把经典力学的因果关系推而广之;用力学模型和规律描述所有运动形式和自然现象的因果关系 ..(5)相互作用观:认为物质粒子之间或由它们构成的物体之间存在着万有引力;引力相互作用在空间中以直接的瞬时超距的形式传递;并支配着各种天体的运行..(6)人类统治自然:自然被当作奴隶来统治和压迫人类企图代替上帝的地位;充当宇宙的统治者和创造者..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认为;宇宙是一部机器;由惰性物体组成;绝对静止;时间永远以等速流逝;与思维存在物——人无关..物体的运动是由于外力的推动;遵循严格的机械决定的因果关系..机器的自然图景与严格的机械决定论;是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的基本命题;..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的基本观点可以从下面几个方面认识:(1)机械论..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是以机械的观点去看待自然界和人的;宇宙是一部机器;它强调自然的外在独立性;承认自然是物质的..时间永远以等速流逝;与物体运动无关..(2)决定论..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认为机器的运动和规律是由外在的理智强加给它的;物体运动变化的原因和结果是一一对应的;只要知道物体运动的初始状态和边界条件;利用牛顿力学定律及其方程就可单值地确定物体任何时刻的运动状态..(3)还原论..还原分析的方法是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研究自然的主要方法;它把整体归结为所有部分的线性叠加;把复杂事物还原为简单事物;把高级运动形式归结为简单机械运动形式..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其本质特征是唯物论的、还原论的、机械决定论的和形而上学的..首先;机械性..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以机械的观点去看待自然界和人;用纯粹力学的观点来考察和解释自然界的一切现象;认为自然界是一部机器;把自然界的各种运动形式都归结为机械运动形式..其次;形而上学性..这是与当时经验自然科学所运用的还原分析方法密切相关的;它把整体归结为所有部分的线性叠加;把复杂事物还原为简单事物;把高级运动形式归结为简单机械运动形式;这样只能得到各个部分的共同属性;而不是原有对象的整体性..还原分析方法给人们留下了孤立、静止、片面、绝对地看问题的习惯..最后;不彻底性..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割裂了自然界和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关系;认为自然界是独立于人的社会实践之外的原始的自然存在物..这种观点导致了自然观和历史观的分裂;最终陷入唯心主义和神学目的论..3、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的科学基础有哪些 13-14答:18世纪末和19世纪初的科学发展为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的创立提供了前提;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天文学方面康德——拉普拉斯星云假说:1755年;康德的自然通史与天体论提出天体的星云演化假说;指出了太阳系不可避免的毁灭;在僵死的机械论自然观上打开了第一道缺口..41年后;拉普拉斯提出了一个类似的更详细的星云假说;为辩正唯物主义自然观的形成提供了天文学方面的基础..2地质学方面地质“渐变论”:1830年;赖尔出版地质学原理;提出地质渐变论;以地球的缓慢变化这样一种渐进作用来说明整个地球、地球表层以及植物、动物的变化都是自然力作用和演变的结果..这个学说与有机物种不变假说不相容;同时对“灾变说”进行了有力的批判..3物理学方面能量守恒与转化定律:19世纪40年代;迈尔、焦耳等人通过各自途径发现了能量守恒与转化定律;指出了自然界的一切运动都可以归结为一种形式向另一种形式不断转化的过程;打破了形而上学关于无机物之间没有联系的旧观念..电磁理论:1865年;麦克斯韦在电磁场的动力学理论中揭示了电、磁和光的统一性;实现了物理学史上的又一次理论综合..(4)化学方面尿素的人工合成理论:1828年韦勒用氰酸与氨合成了尿素;打破了有机物与无机物之间的界线..元素周期律:门捷列夫发现元素的性质随着原子量的增加而呈现周期律的变化;并制定了元素周期表把各种元素联系起来..(5)生物学方面细胞学说:动植物由细胞组成;打破了物种之间的界线..生物进化论:达尔文物种起源说明生物演化的连续性;以自然科学的众多事实彻底驳斥了神创论..4、系统中的组分、结构、环境和功能的关系..16答:系统是由若干具有特定属性的组成元素经特定联系而构成的、与周围环境相互联系的、具有特定结构和功能的整体..系统的组分、结构、环境和功能是完整规定和描述系统的基本因素..1组分与结构间的关系..组分是系统结构赖以形成的基础和物质承担者;组分的性质、种类和数量基本规定了他们之间相互作用的性质;从而决定着系统的结构..同时;结构对于组分具有相对独立性;结构一旦形成还会控制、约束、支配组分..2环境和功能之间的关系..功能是系统对环境产生某种作用的能力;系统的环境是系统功能存在和得以实现的条件;边界的性质将会影响系统的功能的发挥;而不影响系统的结构..3组分和结构是决定系统整体功能的内在依据;系统的组分是系统具有某种功能的物质基础和物质载体;组分的性质、种类和数量通过结构直接决定和支配系统的功能..系统整体的功能是组成元素之间协同作用的结果4结构是功能的内在基础;功能是结构的外在表现——结构功能规律;——结构决定功能;功能又有相对的独立性;甚至功能的发挥还会反作用于结构..5、系统中整体与部分之间的关系..答:整体与部分之间的关系又表现为加和性与非加和性两个方面:1在系统中;整体和部分之间存在有质的承续性和量的守恒性——加和性关系..整体保留了要素单独存在时所具有的某些属性;在整体与部分之间;存在某种共同属性;对于这些属性的可以量度的方面表现出整体等于部分之和..2在系统中;整体与部分之间又存在着质的间断性与量的不守恒性——非加和性关系..系统整体中的各组成部分之间存在着相互作用;会造成部分中旧质的消失而在整体中产生出新质..由部分构成整体时;有新质的突然出现;旧质的突然消失;整体不等于部分之和..当各部分以合理的结构形成整体时;整体功能大于部分功能之和;当部分以欠佳的结构形成整体时;整体功能小于部分功能之和..这就是系统的整体突现性原理或非加和性原理..6、生态自然观的观点和特征..21答:生态自然观的观点:生态系统是由人类及其他生命体和他们生存的环境构成的有机整体;人类通过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相协调的可持续发展;建立生态系统的良性循环.. 具体来讲:(1)人是自然中的普通成员;人对自然负有道德责任..人类与生态系统的其他成员是同属于一个共同体的;生态系统及其成员应该成为人类道德关怀的对象..人类必须自觉地用伦理对自己改造自然的行为加以约束;把影响自然的行为限制在既有利于人类的生存;亦有利于维护其他物种的生物权利范围内..(2)大自然不但具有工具价值;还具有内在价值..自然界的多样性证明其自身的内在价值;人类应该保护生命的丰富性和多样性;保护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完整性和完美性..(3)以整体主义思想看待自然和处理自然的关系..生态系统是个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元素组成的统一整体;保护自然;维护生态系统的繁荣稳定是人与自然关系的最高价值准则..生态自然观的特征:1生态系统是一个统一的整体..生态系统是由其组成元素通过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构成的相互依存、不可分割的整体..2人是生态系统中的普通成员..人不是处于生态系统之上;不是生态系统的征服者和统治者;人与其他生物在生态系统中是平等的..3生态系统的利益包含并高于人类的利益..人类只是生态大系统中的一个子系统;系统整体利益高于部分利益;从长远来看;只有在整个生态系统的利益得到保障的前提下;人类这个子系统的利益才有保证..4维护生态系统的繁荣稳定是人与自然关系的最高伦理原则..生物的多样性有利于生态系统的稳定、完整与繁荣;人类必须保护生物的多样性..以下仅作参考生态自然观的主要观点是:生态系统是有人类及其他生命体及其所在环境构成的整体;它是自组织的开放系统;具有整体性、动态性、自适应性..自组织性和协调性等特征;人类通过遵守可持续性、共同性和公平性等原则;通过实施节能减排和发展低碳经济;构建和谐社会和建设生态文明;实现人类社会与生态系统的协调发展;人与生态系统的协调发展仍应以人类为主;包括改造自然的内容;注重保护生态环境和防灾减灾;生态自然界是天然自然界和人工自然界的统一;是人类文明发展的目标..生态自然观的特征主要体现在:它强调了科学技术与自然及社会之间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强调了人类社会和其他生命体和非生命体的和谐统一..7、关于科学的本质特征;西方有哪些基本理论 31答:西方科学哲学对“科学是什么”的思考经过了从实证主义到逻辑实证主义再到证伪主义、精致证伪主义、历史主义、无政府主义等演变过程;牛顿、爱因斯坦等科学家也在科学研究中提出了对科学的见解..1科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知识体系18世纪;哲学家康德提出了科学是一种知识系统的见解..科学属于知识范畴;但科学只是知识的一部分;是知识的较高状态..局部的经验、行家的判断等零碎的知识还不是科学..2科学是产生知识的实践活动保加利亚学者伏尔科夫强调;科学的本质;不在于认识已有的真理;而在于探索真理..科学本身不是知识;而是生产知识的社会活动;即是一种科学生产..3科学是一种社会建制所谓科学的社会建制;是指科学事业成为社会构成中的一个相对独立的社会部门和职业部类的一种社会现象..它从科学家的社会角色、科学专业、科学共同体及其活动规范等方面反映了科学与社会的关系..科学家的所作所为;就成为科学的一种简单的定义..4科学是一种方法科学是人类求真的一种认知活动、方法系统..科学家遵循和运用这套方法取得科学成果..在历史上;英国哲学家培根最早认识到科学方法是科学本质特征..他说;“科学就在于用理性方法去整理感性材料”..5一种生产力马克思的科学观:科学是一种特殊的社会意识形式;科学是一种知识形态的生产力..(6)一种累积的知识传统科学的累积性是指一切有限的科学成就都存在于整个科学事业之中;成为整合科学理论中的一部分..(7)一种重要的观念来源科学是构成人类诸信仰和对宇宙和人类的诸态度的最强大的势力之一..8科学还是一种文化这是从人类文明史的视角;指出科学既是知识生产又是精神的创造;它是人类文化中最活跃的一个组成部分—科学文化..强调考察科学的文化本质与价值..科学的本质特征:科学是求真、求实的活动..A、就科学活动的成果而言;科学是由概念、规律和理论等组成的关于客观事物及其规律性的知识体系..具有通用性、共享性..B、就科学活动本身而言;科学是一种以探索客观世界规律为目的的、相对独立的社会实践活动..具有探索性、创造性、预见性..C、就科学成果的社会应用而言;科学是一种推动社会发展的实践力量;具有一般生产力的特点..8、技术的本质特征..32-33答:马克思主义认为;技术是人类为满足自身的需要;在实践活动中根据实践经验或科学原理所创造发明的各种手段和方法的总和..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技术活动;狭义的技术是指人类在利用自然、改造自然的劳动中所掌握的方法和手段;广义的技术是指人类改造自然、改造社会和改造人类自身的方法和手段..二是技术成果;包括技术理论、技能技巧、技术工艺与技术产品..技术本质上体现了人对自然的实践关系;是人的本质力量的展现;属于直接生产力;是自然性和社会性、物质性和精神性、中立性和价值性、主体性和客体性、跃迁性和累积性的统一..技术的本质特征:1技术是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的统一技术是对自然规律的运用..技术的目的总是为了满足人们的社会需要;技术的应用明显地受到经济、政治、文化、军事、教育、民族传统等社会条件的影响..2主体要素与客体要素的统一技术的主体要素是指人类在技术活动中表现出来的主体活动能力;包括经验、技能、技术知识和理论..技术的客体要素主要指以工具、机器设备等生产工具为标志的客观行技术要素..技术在本质上反映了人与自然的能动关系;是人对自然界有目的性的变革..3物质因素和精神因素的统一作为活动方式的技术手段;除了物质因素外;还有精神因素..人类在运用技术变革自然的实践活动中同时还改变着自身;特别是使人所特有的思维能力得以不断的变化..以下是参考技术的本质特征:(1)自然性和社会性..技术作为人用来延长他的自然肢体和活动器官的自然物;是客观自然界的一部分;这就决定了技术活动必须符合自然界物质运动的规律..同时;技术作为变革自然、调控社会的手段;又必须服务于人类的目的、满足社会的需要才能为社会所接受..(2)物质性和精神性..正是由于技术同时具有物质因素和精神因素;它才成为物质和精神之间的中介;起到了有物质变精神、由精神变物质的桥梁作用..(3)中立性和价值性..技术既具有中立性又具有价值性;其统一源于技术的内在价值与技术的现实价值的统一..技术的内在价值与现实价值不是绝对分开的..(4)主体性和客体性..技术是人对自然的能动过程、人们的知识、技能和经验这些主体要素有重要作用;技术还是精神向物质转化、知识向物质手段和实体转化的过程;是主体的知识、经验、技能与客体要素工具、机器设别等的统一..(5)跃迁性和累积性..技术是发展变化的;在人类的不同历史时期占主导地位的技术不同;表现出技术的跃迁性..新技术出现后;原有技术在主导技术的影响下经过改造提高;形成技术的多层次性和累积性..9、理解技术自主进化理论的基本思想..本题答案不确定;整理内容来自当代自然辩证法导论p263答:根据技术自主进化理论的解释;一方面任何一项技术发明都是由许多因素综合产生的;不是突如其来的;而且这一发展过程是由简单到复杂、由单一性到多样性的过程..技术发明是一种建立在许多微小改进基础之上的技术累积的社会过程..另一方面;技术的发展如技术创新或技术选择;都是在各个社会环境中经济军事、文化、社会等因素影响的结果..10、科学的发展模式及动力..37-39答:科学发展的模式:(1)归纳主义的累进模式..归纳主义认为;科学研究是通过程序去发现一般原理;科学进步则是先前的理论归并到后一个范围更广、概括性更强的理论中;科学的发展就是科学理论数量的不断增多;是量的积累和增加..(2)波普尔的证伪模式..证伪模式是在反对归纳主义递进模式的基础上提出的;科学发展不是知识数量的缓慢递进;而是不断被证伪;从旧理论到新理论的变革过程..(3)库恩的范式理论..库恩指出新旧范式在逻辑上是不相容的..科学的发展是“新理论抛弃并取代了与之不相容的旧理论的革命过程”..库恩反对归纳主义递进模式和证伪模式;他认为科学发展应该是按照“前科学——常规科学——危机——科学革命——新的常规科学”的模式进行的..(4)拉卡托斯的科学研究纲领模式..拉卡托斯的纲领模式可以概括为“科学研究纲领的进化阶段——退化阶段——新的进化研究纲领否证、取代退化的研究纲领——新的研究纲领进化阶段......”..任何科学理论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一个相互联系、具有严密的内在结构的完整的理论体系..(5)劳丹的科学进步模式..劳丹认为;科学的目的在于解决问题;获得具有较高解决问题的能力的理论..科学进步就体现在后继理论比前驱理论能解决更多的问题..(6)带头学科更替和科学重心转移模式..前苏联科学家凯德洛夫提出带头学科更替模式..纵观科学发展的历史;各门学科的发展总是不平等的;在某一历史时期由于社会的需要;总有一门或一组学科能率先、较好地解释自然;作为主导的学科带头向前发展..(7)夏皮尔的“域”理论 ..“域”domain或信息域domain of information是美国着名科学哲学家D·夏皮尔用来说明科学合理性和科学发展模式而提出的一个基本概念..他认为科学研究自17世纪起就采用与古代及中世纪“整体方法”完全不同的方法;即“将特定的题材孤立起来考察”的“化整为零”的方法..这种特定的、被孤立的研究题材或专题就是“域”;域具有时代性..(8)费耶阿本德的无政府主义认识论..科学研究活动中不存在任何超越具体问题、具体对象的普遍规则;任何普遍的规则在科学的历史上都曾被、也应该被突破..科学发展的动力:科学发展是内外动力共同作用的结果..科学发展的外部动力一方面表现在社会生产的需要推动了科学研究成果的应用;另一方面表现在“资本主义生产第一次在相当大程度上为自然科学创造了进行研究、观察、实验的物质手段..”科学发展的内部动力表现在科学实验水平的提高引发了科学内部科学理论本身的争论;以及与科学实验发展的不平衡;从而迫切需要静怡不完善科学理论..11、技术的发展模式及动力 39-42答:科学理论、社会需求、现象发现、技术自身的知识构成了技术发展的动力体系;仅仅从单一的方面去考虑技术发展的来源是不足的..基于技术发展的动力机制;也可以相应看到技术发展中不同的模式:(1)科学理论导向型..技术的发展需要科学研究为技术解决、克服相应的难题..理论问题解决不仅引出技术上的应用;而且在技术的进一步发展中仍然需要来自科学探索的支持..(2)社会需要导向型..近代以来;不同时期学者关于技术的起源及其发展的观点各不相同;但唯一共通的一点就是认为;技术发展的动力来自社会的需求;这些需求在技术发展进程中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3)现象发现导向型..技术发明并不都是自觉地应用科学理论的结果;机遇和重大现象、事实发现也可以成为技术发展的契机..现实生活中;有许多技术的发明与创新是来自经。
自然辩证法总结题和答案

1.什么是自然辩证法?学习自然辩证法意义?
2.如何理解自然界的物质性、系统性和层次性?
3.简述你对宇宙的起源、现状和未来的看法?
4.自然界演化的方向性是怎样的?不可逆原理对你有何启示?
5.简述天然自然、人化自然和人工自然的概念、三者之间的关系?
6.略述人类实践活动的双重性,列举一些人类对环境造成重大影响的例子?
7.列举一些西方研究环境与发展问题的专家或学派及代表作?
8人与自然的协调发展都有哪些内容?论述如何才能做到人与自然的协调发展及可持续发展?如何建设生态文明?
9.科学观察和科学实验有什么不同?在科学研究中都有什么作用?
10.为什么说“观察渗透理论”?
11.思维有哪些类型?谈谈你对于青年学生如何培养创造性思维?
12.你是怎样看待科技与人文、科学与社会的关系?。
自然辩证法复习题及答案

“自然辩证法概论”复习题1、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的基本内容和特征是什么?(P39-41)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是辩证唯物主义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指马克思主义对于包括人在内的自然界的总看法。
1.自然界的层次结构2.自然界的无限发展3.自然界的相互作用4.人和自然的统一。
基本特征:第一,唯物论与辩证法的统一。
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是一种唯物辩证的自然观,体现了唯物论和辩证法的有机结合。
第二,自然史与人类史的统一。
第三,天然自然与人化自然的统一。
从来的自然观都是对纯粹的、大然的自然界的看法。
第四,人与自然的对象性关系是能动性和受动性的统一。
2、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创立有何重大意义?(P41—43)第一,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的创立,实现丁自然观发展史上的革命性变革。
第二,辨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的创立,为马克恩主义的科学观、科学方法论以及科学与社会的研究奠定了理论基础。
第三.辩证唯物主义自然现的创立,为科学与技术提供了世界观、认识论、方法论与价值论的理论前提。
第四.辩证唯物丰义自然观的创穴,为自然科学与人的科学的结合提供了理论依据。
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技英本质来说,是批判的、革命的,而不是僵化、保守的。
3、系统自然观的基本内涵是什么?(P47)系统自然观植根于相对论、且子力学、分于生物学以及以系统论、控制论、信息论、耗散结构理论、协同学、突变论、超循环理论、分形理论、混池理论为代表的系统科学等现代自然科学理论,为人们措绘出一幅从基本粘子、原子、分子化合物育到人类.从微观领域直至宁观天体系统演化的自组织、自我运动、自我创造购辩证的演化发展的自然图景.深入格示了自然界的本质和规律,认为一系统’是总的自然界的模型叩。
系统自然观最深层、最基本的内涵,在于它揭示了自然系统不仅存在着.而且演化着;自然系统不仅是确定的,而且会自发地产生不可预测的随机性;自然系统不仅是简单的、线性的,而且是复杂的、非线性的,闻发了自然界是确定性与随机性、简单性与复杂性、线性与非线性的辩证统一的思想。
自然辩证法复习题目及答案

1.简述自然辩证法的学科性质及其基本特征。
答:学科性质:自然辩证法的研究对象和内容决定了它是一门独立的、具有哲学性质的学科,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一个分支学科,但它又不同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一般原理,更不同于各门自然科学和技术科学。
在科学和哲学认识的层次上,它是处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普遍原理和科学技术的具体学科之间的位置上,是二者联系的纽带和桥梁,是一门具有中介特点的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哲学学科。
基本特征:第一,唯物论与辩证法的统一;第二,自然史与人类史的统一;第三,天然自然与人工自然的统一;第四,人与自然的对象性关系是能动性与受动性的统一。
2.试说明自然辩证法的学科地位与作用。
答:自然辩证法居于自然科学技术与辩证唯物主义哲学的中间层次的地位。
第一,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的创立,实现了自然观发展史上的革命性变革;第二,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的创立,是对马克思主义哲学乃至整个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的丰富与发展;第三,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的创立,为科学观、科学方法论以及科学与社会的研究奠定了基础;第四,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的创立,为自然科学与人文社会科学的结合提供了理论依据。
通过学习自然辩证法有助于进一步提高哲学素养,树立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有助于进一步提高理性思维认识能力,掌握科研方法;有助于进一步学习和理解党和国家的科学技术方针、政策,不断增强贯彻执行科学技术方针、政策的自觉性。
3.根据自己学科发展状况试分析自然辩证法在该学科领域的发展趋势。
答:我的专业是森林经理学,它是林学一级学科下的二级学科。
森林经理学也可称为森林资源经营管理,它是对森林资源进行区划、调查、分析、评价、决策、信息管理等一系列工作的总称。
森林经营管理的对象是森林资源,宗旨是实现森林的可持续经营。
而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就是自然辩证法中的基本理念,它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十七大提出的“生态文明”也是这一理念的进一步深化和发展。
生态文明是在人类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的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和谐发展的文化成果的总和,其核心思想是统筹人与自然协调发展,实现自然生态系统的良性运行,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这种新型的生态文明观是以人与自然和谐为基础的世界观,它要求人类坚持相互关联的三个基本原则:一是人类社会要与自然共同进化、协调发展;二是人类应该热爱自然、保护自然、赞助自然而不能以任何方式和理由破坏自然;三是人类要按自然规律办事。
自然辩证法总结答案

1.自然辩证法的定义与学科性质?自然辩证法是研究自然界和科学技术发展一般规律以及人类认识和改造自然一般方法的学科,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于人类认识自然和改造自然的成果与活动进行概括与总结的产物。
自然辩证法的学科性质:1、总体:属于哲学,研究自然、认识自然和科技发展的一般规律,从世界观、认识论、方法论的高度研究。
哲学的研究对象:研究关于自然界、人类社会和思维发展的一般规律的科学。
2、不同于一般哲学:比辩证唯物主义低一个层次,与历史唯物主义、辩证逻辑同一个地位3、交叉科学,是一门自然科学、社会科学与思维科学相交叉的哲学性质的学科。
它从自然观、认识论、方法论与价值论方面,研究科学技术及其与社会的关系,是科学技术研究的思想理论基础。
2.工程硕士学习自然辩证法的意义?自然辩证法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和不断发展的创新内容,对于工程硕士在工程建设和管理实践中自觉贯彻“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幸发展观,落实“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的思想,将提供有力的思想武器。
在这个意义上可以说,自然辩证法是帮助工程硕士通过对自身从事的科学、技术和工程研究活动及其成果的思考,架起一座通向提离马克思主义理论修养的桥梁。
具体而言, 工程碩士学习和研究自然辩证法的理论和现实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有助于把捱当代科学、技术、工程发展的全球趋势,认识各个学科领城的内在联系。
通过对自然科学和工程技术发展历程的系统回顾,同时考察科学、技术和工程发展中的重要理论问题和全球趋势,对于人们从事物的普遍联系与发展中去分析和把握科学技术发展的走向, 在更高层次上理解与工程技术发展密切相关的各方面问题,如“大科学”问題,跨学科交叉问題,科学技术发展宏观和微观模式问题,都具有重要意义。
只有在整个科学技术发展的历史背景下来理解“科教兴国”和“自主创新”战略的地位和作用,其行动才会是高度自觉的。
自然辩证法复习资料及答案

自然辩证法复习资料及答案1.白箱:既可以明确观察到内部结构和状态,又能以此推导和描述输入-输出网络关系的系统2.悖论:从逻辑上可以推导出相互矛盾之结论,但从表面上又能自圆其说的命题或理论体系3.不可证伪性:命题不能被观察或经验反驳,即不具有证明其错误的证据,不能被检验。
4.侧向思维法:沿着正向思维旁侧开拓出新思路的一种创新性思维方法。
5.抽象法:把复杂的现象转化为简单的模型的一种分析问题的方法6.垂直思维法:即逻辑思维,直接思维;沿着一定方向和路线,运用逻辑思维的方式,在一定范围内,对某一问题进行纵深挖掘的思维方法。
7.发散性思维:一种从不同角度、途径、路线去设想,探求多种答案,最终使问题得到圆满解决的思考方法。
8.反馈:将系统的输出返回到输入端,并以某种方式改变输入,进而影响系统功能的过程。
9.方法论: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一般方法。
10.分类法:根据对象的相同点和差异点,区分为不同种类,形成一定从属关系的系统逻辑方法。
11.分析法:将研究对象分解为各个组成部分,对其分别加以研究,以达到认识对象内部结构和本质的目的的思维方法。
12.负反馈:系统受到外部或内部干扰,系统可以控制住干扰、消除干扰,或者把干扰控制在系统可以承受的范围内。
二、简述1.简述收敛性思维的涵义及其应用。
主体从已有知识出发,围绕既定核心进行全方位的思考,运用比较、排除、综合、概括等方法,最终确定一个解决问题的最佳方案的思维方式。
A.创立新理论的时候,运用已有理论去研究,通过长期几种收敛思维找到问题的症结。
B.对于已设计出的方案,运用收敛思维对其进行审查比较,以确定目标实现的可能性。
2.简述数学模型方法的内容与作用。
数学模型方法是通过建立和研究客观对象的数学模型来揭示对象本质特征和变化规律的方法。
内容:一切数学概念,数学理论体系,数学公式,数学算法。
作用:预见,简洁精确的形式化语言,抽象思维能力3.简述数学模型与物理模型的区别。
自然辩证法复习与考试题参考答案完整版勿删

自然辩证法复习与考试A、关于考试题型基本概念(占25%)简答题(四题中任选三题,占45%)论述题(两题任选一题,占30%)基本概念:1.自然辩证法: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关于自然界和自然科学发展普遍规律的科学,是指导人们认识自然、改造自然、协调人与自然的关系、推动科学技术发展的重要理论武器。
它既是辩证唯物主义的自然观、科学观,又是认识自然、改造自然的科学方法论。
2.人化自然:是人类实践手段所及从而变革了的那部分自然界。
3.科学事实:科学认识主体关于客观存在的、个别事物(事件、现象、过程、关系等)的真实描述或判断,其逻辑形式是单称命题。
4.科学定律:反映自然界事物、现象之间的必然性关系的科学命题,其逻辑形式是全称命题。
5.科学假说:根据已知的科学事实和科学原理,对所研究的自然现象及规律提出一种假定性的推测和说明。
6.科学理论:系统化的科学知识,是关于客观事物的本质及其规律性的知识体系,其逻辑形式是理论模型。
7.科学问题:指一定时代的科学认识主体在当时知识背景下提出的科学认识和科学实践中需要解决而未解决的矛盾。
8.实验方法:是人们根据一定的科学研究目的,运用一定的物质手段(科学设备和条件),在人为控制或变革客观事物的条件下获得科学事实的方法。
9.分析:把研究对象的整体划分为各个要素、部分、方面、层次、环节,并分别加以认识的思维方法。
10.综合:在分析的基础上,将研究对象的各个要素、部分、方面、层次、环节整合起来,以形成对研究对象统一整体认识的思维方法。
11.归纳:从个别或特殊上升到一般。
12.类比:根据两个或两类不同对象的部分属性或功能等相同或相似,推论出它们的其他属性或功能等也可能相同或相似。
13.模型方法:通过模型来揭示原型的形态、特征、本质,从而达到对事物的特定认识目的。
B、复习题1.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的基本特征(1)唯物论和辩证法的统一。
自然界的客观实在性和存在是人类研究自然界的前提。
自然辩证法概论复习重点答案

《自然辩证法概论》复习重点:1.朴素唯物主义自然观中原子论的基本思想。
7-8页答:原子和虚空作为存在和非存在,都是构造自然万物的本原。
原子是构造万物的基本粒子,虚空为原子提供位移运动的场所。
所谓原子论方法,是主张对客观事物进行解剖研究,通过把整体分解成各个基元(原子或元素),从这些基元的属性及它们之间的简单联系中去寻找整体变化原因,并把整体的特征归结为各个基本单元性质的总和。
原子论方法适用于那些可以被分割,并且可以把研究对象归结为可用较少性质便可概括的,具有缓慢变化和不变特性的基元,基元之间具有单向的因果关系的研究对象。
2.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的观点和特征。
II页答:(1)前提与基础:1、人与自然的两分2、自然的数学设计3、物理世界的还原论说明4、自然与机器的类比(2)主要观点:1、物质观认为一切物体都可以还原为最小的粒子——原子一切物体都是由原子在粒子间力的作用卜\按力学规律形成的,因而也具有原子的基本性质2、时空观绝对的空间就其本性而言是与外界任何事物无关而永远是相同的和不动的:绝对的、真正的和数学的时间自身在流逝着,而且山于其本性而在均匀地、与任何其他外界事物无关地流逝着3、运动观认为运动是物质的固有属性,物体具有匀速直线运动的固有性质,并以惯性运动作为全部理论的出发点。
4、因果观认为可以把经典力学的因果关系推而广之,用力学模型和规律描述所有运动形式和自然现象的因果关系5、相互作用观认为物质粒子之间或由它们构成的物体之间存在着万有引力,引力相互作用在空间中以直接的瞬时超距的形式传递,并支配着各种天体的运行。
6、人类统治自然认为自然被当作奴隶来统治和压迫总体而言,机械论自然观提供了一幅关于自然界的存在图景。
在这幅图景里,自然界绝对不变,自然界的•切从来如此,并将永远如此;万事万物只是在时间上彼此并列着,没有时间上.的历史发展。
(3)特点:1唯物主义:世所谓原了.论方法,是主张对客观事物进行解剖研究,通过把整体分解成各个基元(原了•或元素),界是物质的、从自处本从这些基元的属性及它们之间的简单联系中去寻找整体变化原因,并把整体的特征归结为各个基本身来理解自然、拒斥目的因2形而上学:恩格斯:“形而上学的思维方式,……陷入不可解决的矛成,因为它看到一•个一个的事物,忘了它们的相互联系;看到它们的存在,忘了它们的产生和消失;看到它们的静止,忘了它们的运动:因为它只见树木,不见森林。
(完整版)自然辩证法复习题含答案完整版

1、不属于近代机械的自然观科学背景的科学事件是:A. 哥白尼论证日心说B. 阿里斯塔克斯日心说C. 塞尔维特发现血液小循环D. 开普勒提出行星运动三定律2、关于科学事实基本特征正确的是:P98A.单称陈述、具有可重复性、受理论影响B.单称陈述、不具备可重复性、受理论影响C.单称陈述、具有可重复性、不受理论影响D.全称陈述、具有可重复性、受理论影响3、关于科学实验的功能说法不正确的是:A.可以简化和纯化自然过程,排除各种偶然的、次要的因素,使现象以简化的纯粹的形式出现,从而容易看到事物的真正的面目。
B.可以强化研究对象,使研究对象处于某种极端的状态,从而呈现通常条件下没有出现的某种性质或规律。
C.可以重现或模拟自然现象,加速或延缓自然过程。
D.可以作为控制自然的一种直接手段4、对于中国古代朴素的自然观说法不正确的是:A.科学处于幼年时期,科学认识只达到事物的表面。
B.主要是对世界本原的探索和解释。
C.把整个自然界看作是运动变化的,具有朴素的辩证法思想。
D.以原子论方式解释世界。
5、关于常识下列理解不正确的是A.不系统性B.非批判性C.反思性D.历史性6、对于可持续发展理解不正确的是:P85A.要体现发展,就是说一个国家或地区要通过社会、经济整体实力的增强,不断提高本国人民的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B.要强调发展的可持续性,即人类目前为发展所进行的种种努力,不应危及到未来一代人的生存与发展。
C.在人与人的关系上,发展既体现未来取向的代际平等,又体现整体观念的代内平等D.在具体操作上,可持续性发展就是要限制科学技术的发展。
7、影响观察的因素中属于主观性的是:P115A.客观事物的属性没有直接显露出来,人们往往只看到事物的假象,B.人的感官的局限性,使观察者在观察事物时容易产生错觉。
C.观察者的知识、经验和心理习惯等方面的影响,往往在观察时产生先入之见。
D.仪器设备所造成的误差。
8、在穆勒五法中“分析结果,因果对应。
自然辩证法复习题及答案

自然辩证法复习题及答案1、为什么说牛顿力学是机械自然观的自然科学基础?答:牛顿力学正确地反映了宏观物体的机械运动规律,是机械论自然观的自然科学基础。
这主要表现在以下六个方面:第一,惯性是物质的本质属性,物质自身没有改变状态的能力,物质要改变状态,只有依靠外力。
第二,“哲学的全部任务看来就在于从各种运动现象来研究各种自然之力,而后用这些力去论证其他的现象”。
第三,物体的运动只能改变物体的速度和位置,而不能改变其质量。
第四,存在“绝对空间”和“绝对时间”。
第五,可以用严格的数学方程式来表示机械因果性公式,人们根据它可以精确预言运动的结果。
第六,物质颗粒“可以无限地分割,而且是可以无限地把它分离出来的”。
2、何谓演化与进化?怎么样来理解自然的进化方式?答:进化:是一种具有特定方向的演化。
是指事物的上升的、从无序到有序、从低序到高序的不可逆过程或复杂性和多样性的增长。
通常指演化内容的第一部分,它是开放系统通过物质、能量和信息的交换,以及其子系统与要家的协同作用和环境的相互作用,经过渐变与突变而发生远离平衡态的复杂化和有序化的过程。
演化:是一种具有不可逆性的运动形态。
除了指事物的“进化”之外,还包括了事物的下降的、从有序到无序、从高序到低序的过程即“退化”和从宏观有序态到远离平衡的“混沌态”以及不同远离平衡态的“混沌态”之间的更替。
自然界的进化:有序化和对称性破缺(1)有序化“序”的基本词义为“排列”,可引申为一种规则的状态,在现代科学中,序的概念不仅表现为空间结构的某种规则性,而且反映了时间演化过程的某种规律性。
除此,广义的序应该是指时空结构的规则性,这种规则性既可以用来描述自然系统的状态,也可以用来反映自然系统演化的过程。
任何系统都是有序与无序的不同程度的辩证统一,这种统一的不同程度,就构成了系统的一定秩序,即有序度。
事物或状态不同的有序度构成一系列的阶梯。
如果系统向有序化发展,我们就说它的有序度愈来愈高:反之,如果系统向无序化发展,我们就说它的有序度愈来愈低。
自然辩证法复习题及其答案

⾃然辩证法复习题及其答案1. 什么是⾃然辩证法?学习⾃然辩证法的现代意义是什么?答:⾃然辩证法就其学科性质⽽⾔,是⼀门⾃然科学、社会科学和思维科学相交叉的带有哲学性质的学科。
⾃然辩证法所研究的,是⾃然界、⼈类认识与改造⾃然以及科学技术⼯程产业发展的⼀般规律,⽽不是⾃然界中某⼀特殊现象、⼈类认识与改造⾃然某⼀特殊过程或者科学技术某⼀特殊学科的特殊规律。
意义:当代⾃然辩证法除了以⾃然为研究对象,还以科学、技术、科学技术与社会的关系为研究对象,所要揭⽰的是⼈类认识和改造⾃然中的⼀般规律以及科学技术发展中的⼀般规律,⽽不是⾃然界中个别的过程,⼈类认识和改造⾃然个别领域或者科学技术个别学科的特殊规律。
⾃然辩证法⼀⽅⾯是辩证唯物主义的普遍原理在⾃然界中的具体表现和科学技术领域的具体应⽤,另⼀⽅⾯⼜是对科学技术及其发展的哲学概括。
⾃然辩证法通过系统介绍科学技术发展的历史,以及从哲学、社会的⾼度对科学技术的考察,使我们了解了科学技术的过去和现状,也懂得了科学技术发展的规律性,从⽽提⾼了我们的见识能⼒。
⼀名合格的研究⽣需具备独⽴进⾏科学研究的能⼒,⽽⾃然辩证法正是系统地介绍了如何搞科学研究以及在科学研究过程中应⽤的⼀般⽅法,通过科学研究⽅法论的学习,我们能够充分认识到科学研究的神圣⽽不神秘,妙趣横⽣。
因此,学习⾃然辩证法有助于培养研究⽣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有助于培养研究⽣的科学素养和科学态度;有助于提⾼研究⽣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平;有助于研究⽣树⽴科学发展观。
2. 阐述古希腊⾃然哲学产⽣的历史背景、思维⽅式以及对近代科学的产⽣有何重要意义。
答:历史背景:古希腊哲学是脱胎于古希腊神话的⼀种新式世界观,使⼈的思想从神学束缚中解放出来。
古希腊神话⾃其公元前9世纪形成体系以来⼀直统治着古希腊⼈的精神世界到公元前6世纪。
古希腊的神话体系的特点是⾃然⼒量和社会⼒量的⼈格化,神⼈同形同性与多神崇拜。
⾃然⼒量和社会⼒量的⼈格化是古希腊神话产⽣的现实根源,当时古希腊⼈⽣产⼒低下,知识⽔平有限,⽆法正确认识世界,⽆法认识诡异的⾃然现象与社会现象,再加上梦幻的⼲扰,就将这些⽆法解释的⾃然现象与社会现象归结为神的⼒量;神⼈同形同性是古希腊神话产⽣的⼼理基础。
自然辩证法概论复习重点+答案

《自然辩证法概论》复习重点:1朴素唯物主义自然观中原子论的基本思想。
7-8页自然界是无限多样性的统一体,体现在具体的物质形态中自然界处于永恒的产生和消灭中,处于不断的流动中,处于无休止的运动和变化中人和生命都来源于自然采用分割法,把大的东西分成小的东西,这样大的东西的运动规律就可以通过小的东西的运动规律来揭示,小的东西的运动规律又可以通过更小的东西的运动规律来揭示,最后使得各门分散的科学得以相通。
2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的观点和特征。
11页答:主要观点:自然界是由物质构成的物质世界,物质的性质取决于组成它的不可再分的最小微粒的数量组合和空间结构,物质具有不变的质量和固有的惯性;一切物质运动都是物质在绝对的空间和时间的机械运动,都遵循机械决定论的因果关系,物质的运动来源于外力的作用;自然界的未来发展严格的取决于其过去的历史,不存在偶然性和随机性;人与自然界是分立的。
特征:第一,机械性。
承认自然界事物的机械运动及其因果关系,主张还原论和机械决定论。
第二,形而上学性。
承认世界的物质性和永恒不变性,用孤立、静止、片面的观点解释自然界,看不到事物之间的普遍联系与变化发展。
第三,不彻底性。
虽然承认自然界的物质性,但仍主张“自然界的绝对不变性”、神的“第一推动力”和“合目的”的上帝创造论,使自然科学又回到神学的怀抱中。
3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的科学基础有哪些13-14答: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的科学基础是星云假说、地质“渐变论”、尿素的人工合成理论、元素周期律、电磁理论、细胞学说、能量守恒与转化定律及达尔文生物进化论等自然科学理论。
它们深刻地揭示了自然的普遍联系和辩证性质,以近乎系统的形式描绘出一幅自然界联系的清晰图画,使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取代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成为历史的必然。
4系统中的组分、结构、环境和功能的关系。
16结构与功能之间的多种相关关系:(1)在不同的环境和边界条件下,同一结构产生不同的功能(2)同一功能可以通过不同的系统的结构去实现。
自然辩证法复习题答案

自然辩证法复习题答案目录1什么是自然辩证法?你认为学习自然辩证法有什么意义? (2)2如何理解自然界的辩证运动(即如何理解自然界的辨证发展)?(2)3、试述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的基本内容? (2)4系统自然观的主要内容是什么?举例说明学习系统自然观的意义?(3)5生态自然观的基本观点是什么?依据生态自然观的基本观点如何认识人与自然的关系? 4 6试述现代科学的本质与特征? (4) 7科学研究的一般环节是什么?学习科学研究方法对你的研究工作有什么指导意义? 58试述技术的本质、特征与发展的动力什么? (5)9试述工程、产业的本质与特征? (6)10.你如何理解科学技术是一把双刃剑? (7)12.根据创新型人才的素质特点并结合个人专业谈谈如何才能成为创新型人才? (9)13、简述自然辨证法的研究对象,基本内容,学科性质 (11)14、自然辩证法与科学,技术,工程,产业有什么关系? (11)15、自然辩证法对研究生学习,成长有什么意义?(此题为开放题,大家可以下面为纲自己扩展内容) (12)16、如何理解自然界辩证运动,理解该运动对自然辩证法学科确立有何重要意义?(此题很有难度,大家给点力,帮忙一起找一下哈~~~) (13)17、什么是天然自然?什么是人化自然?天然自然何从宏观上转化为人化自然? (13)18、什么是人工自然?天然自然何从转化为人工自然? (13)19、什么是社会自然?人工自然如何从宏观转化为社会自然?(14)20、什么是自然观?为什么说它与自然界的发展水平有关? (14)21、古代朴素自然观上有些什么特点? (15)22、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是怎样形成的?有何局限性? (15)23、试述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的基本思想和特征。
(15)24、简述系统自然观的基本思想。
(16)25、简述生态自然观的基本内容。
(16)26、我国建设创新型国家的主要依据是什么? (16)27、试述创新型国家的内涵和实质? (17)28、我国建设创新型国家的路径有哪些? (17)29、如何理解邓小平关于“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论断?(17)30、江泽民科技创新思想的内容? (18)31、谈谈你对胡锦涛提出的创新型国家的内涵的理解? (18)自然辩证法复习题1什么是自然辩证法?你认为学习自然辩证法有什么意义?自然辩证法是研究自然界和科学技术发展一般规律以及人类认识自然和改造自然一般方法的学科。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名词解释:(很懒的人可以考虑不背括号里的文字)1.系统:是由若干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要素组成的具有特定结构与功能的有机整体。
P522.拉普拉斯决定论:是与机器的自然图景相联系的、关于宇宙的过程可以在一个简单的数学方程式中表现出来的理论。
(P32)3.系统思维方式: 是把对象当作一个系统的整体加以思考的思维方式(,它根据系统的性质、关系、结构,把对象的各个组成要素有机地组织起来构成模型,研究系统的功能和行为,具有整体性、综合性、定量化和精确化的特征)。
(P50)4.自组织: 是自然界物质系统自发地或自主地有序化、组织化和系统化的过程。
(P65)5.生态危机: 主要是指由于人类不合理的活动,在全球规模或局部区域导致生态过程即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的损害、生命维持系统瓦解,从而危害人的利益、威胁人类生存和发展的现象。
(P76)6.技术: 可定义为人类为满足自身的需要,在实践活动中根据实践经验或科学原理所创造或发明的各种手段和方式方法的总和(,它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技术活动;二是技术成果,包括技术理论、技术工艺与技术产品)。
(P184)7.知识密集型技术:指生产这种产品所投入的活劳动不只是简单劳动,而更多的则是复杂劳动,因而该产品凝聚着更多的知识量,资源、能源耗费少,研究与开发的投资额大,其产品有少品种、大批量转向多品种、小批量、更新换代快等。
(P194)8.技术体系: 是各种技术之间根据自然规律、社会规律和社会条件,以一定的方式相互联结而组成的系统(,也就是说,技术体系是由相互依存、相互作用的各项技术组成的)。
(P195)9.技术结构: 指技术内部各种构成要素的组织形态和彼此之间的联结方式。
(P197)10.技术价值: 是指应用马克思主义的“价值”概念来考察和评价技术对个人与社会的作用和意义,是现实的人同满足其某种需要的技术的属性之间的一种关系。
(P219)11.高技术: 界定为建立在科学技术研究基础上,处于当代科学和技术发展前沿,具有重大战略意义,能够对发展生产力,促进社会文明产生重大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与生态效益的技术或技术群。
(P245)12.社会建制: 指为了满足某些基本的社会需要而形成的相关社会活动的组织系统。
(一般而言,社会建制主要指社会组织制度,包括价值观念、行为规范、组织系统、物质支撑四大要素)。
(P255)13.科学技术体制: 是在一定社会价值观念支配下,依据相应的物质设备条件形成的一种旨在规范人类对自然力量进行探索和利用的社会组织制度。
(P256)14.范式: 就是科学共同体全体成员所共有的东西,包括共同的信念、共同的价值标准、共同的理论框架和研究方法、公认的科学成就和范例等等。
(P267)15.无形学院: 是迅捷的、非正式的学术交流系统,常常出现于学科的前沿和几个学科的边缘,为了尽快获得新的信息,研究人员大多通过直接交谈、通讯等个人联系的方式进行非正式的交流。
(P268)16.创新者网络: 这个概念原出自技术创新经济学,意指一种特殊的创新者组织形态,即网络组织,它介于市场和企业组织之间,是两者互相渗透的产物。
(P268)17.技术共同体: 是以共同的技术范式为基础形成的技术专家群体。
(P268)18.科学事实: 是科学认识主体关于客观存在、个别的事物的真实描述或判断,其逻辑形式是单称命题。
(P97)19.科学观察: 是人们有目的、有计划地利用自己的感官认识和描述各种自然现象,获取经验知识的基本手段。
(P115)20.科学实验: 是人们根据研究的目的,利用科学仪器、设备,人为地控制或模拟自然现象,排除干扰,突出主要因素,在有利的条件下获得科学事实的方法。
(P115)21.类比方法: 根据两个对象在一系列性质、关系或功能方面的相似,从已知其中一个对象具有其他的性质、关系或功能,推出另一个对象也具有同样的其他性质、关系或功能。
(P138)22.科学共同体: 是指某一特定研究领域中持有共同观点、理论和方法的科学家集团。
P17623.理想实验方法: 是在科学研究中为了排除各种次要的和非本质因素的干扰,在纯粹状态下对自然过程进行研究,而在思想中把实验对象与实验过程理想化的方法。
(P137)一.填空:1.1543年哥白尼的《天体运行论》一书的出版,揭开了近代自然科学的序幕,引发了自然观的革命性变革。
2.古代朴素辩证法自然观具有直观性、思辨性、猜测性的基本特点。
3.经典力学体系的建立以牛顿的巨著《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1687)的出版为标志。
4.系统自然观最深层、最基本的内涵,在于它阐发了自然界是存在到演化,确定性与随机性、简单性与复杂性、线性与非线性的辩证统一的思想。
5.开放性、远离平衡态、非线性相互作用和涨落,是自然系统演化的自组织机制。
6.恩格斯论证了劳动在人类起源中的决定性作用,提出了劳动创造了人和整个人类社会的观点。
(P2)7.技术要素是技术本质的具体表现形态,这些要素可概括为经验形态的技术要素、实体形态的技术要素和知识形态的技术要素。
(P188)8.技术结构的历史发展经历了单相技术结构、双相技术结构、三相技术结构三种结构模式。
(P197-198)9.技术认识与科学认识的区别在于认识目的不同、认识对象不同、认识过程不同、解决的问题不同。
(P203-204)10.技术方法的特点为目的性与客观性、功利性与折中性、多样性与专用性、社会性与综合性。
11.技术价值具有客观性、实践性、历史性、相对性的特点。
(P220-221)12.知识的四种类型:事实性知识、原理性知识、技能性知识、人力资源知识。
(P295)二.选择题1.世界上第一个有影响的科学家组织是什么?(A) (P257)A.英国皇家学会B.巴黎科学院C.灵赛学会D.美国科学院2.哪一个国家在近代科学家的社会角色的形成过程中迈出了第一步?( A ) (P258)A.英国B.法国C.意大利D.德国3.1834年,(A)首先提出“科学家”(scientist)一词,以区别于传统的“哲学家”(philosopher)。
(P258)A.惠威尔B.牛顿C.伽利略D.法拉第4.科技人员学术声望大小的影响因素主要有哪些?(ABC )(P262)A.所在学术机构的声望;B. 所获奖励的声望;C.论文被引证的次数;D. 社会地位和声望;5.世界科学中心转移的顺序。
(C)(P279)A. 英国法国德国意大利;B. 法国德国意大利英国;C. 意大利英国法国德国;D. 英国意大利法国德国;6.美国的第一个工业实验室是什么?(B )(P276)A. 贝尔电话实验室B.爱迪生实验室C.IBM实验室D.沃森研究中心7. 1951年,第一个科学技术园区在哪一个大学附近?(D)(P277)A. 哈佛大学B.麻省理工学院C.芝加哥大学D.斯坦福大学8.最早的科学社团是什么?(A)(P264)A.自然秘密协会B.英国皇家学会C.柏林学会D.圣彼得堡学会9.以下几项发现中,(C)不属于十九世纪末的物理学三大发现。
(P8)A. 放射性现象;B. X射线C. 电磁波;D. 电子10.以下不属于高技术特点的是:(C)(P248)A. 高投入;B. 高效益C. 低风险;D. 扩散强11.专家制国论是属于(A)的观点。
(P232)A. 技术统治论;B. 技术悲观主义C. 社会决定论;D. 马克思的技术论12.决定技术结构转变的是(A)矛盾。
(P199)A. 技术活动要素与技术结构;B. 技术结构与主体技术C. 技术结构与经济基础;D. 技术结构与物质技术1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C)A. 科学与技术没本质的区别B. 社会将毁灭与技术之中C. 技术万能论属于技术乐观主义D.技术没有社会属性14.C恩格斯指出:“在希腊哲学的多种多样的形式中,差不多可以找到以后各种观点的胚胎、萌芽。
因此,如果理论自然科学要追溯自己今天的一般原理发生和发展的历史,它也不得不回到希腊人那里去。
”A.黑格尔B. 马克思C. 恩格斯D. 康德15. 恩格斯指出:“最初把理性带进地质学的是B赖尔,因为他以地球的缓慢的变化这样一些渐进的作用,取代了由于造物主的一时兴起而引起的突然变革。
”A.居维叶B. 赖尔C. 布丰D. 拉马克16. 自然系统具有物质、能量、信息“三要素”。
自然界是物质的、而物质是系统的,能量、信息是物质系统的属性。
而在自然系统中,C整体性是自然系统最突出、最基本的特征。
A.开放性B. 动态性C. 整体性D. 层次性17. 20世纪40年代末兴起的 A 控制论、信息论、系统论,是系统科学研究的第一批成果。
它们以“系统”的观点看自然界,提出了系统与要素、结构与功能等新的范畴,揭示了自然物质系统的基本特点。
A.控制论、信息论、系统论B. 耗散结构理论、协同学、超循环理论C. 系统论、突变论、协同学D. 超循环理论、混沌理论、控制论18. 1987年,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在布伦特兰主席的领导下,出版了B《我们共同的未来》,该报告第一次将可持续发展定义为:“既能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需要的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
”A.《世界自然资源保护大纲》B. 《我们共同的未来》C. 《里约环境与发展宣言》D. 《21世纪议程》19. 科学理论的主要特征有 ( A ) (P102)A. 客观真理性、全面系统性、逻辑完备性、科学预见性B. 怀疑与批判性、全面系统性、逻辑完备性、科学预见性C. 客观真理性、全面系统性、逻辑完备性、开拓创新性D. 客观真理性、全面系统性、结构严密性、科学预见性20. 下列不属于科学假说的主要特点是 ( D ) (P100)A. 科学性与猜测性的统一B.抽象性与形象性的统一C. 多样性与易变性的统一D. 解释性与预见性的统一21. 科学的本质属性是 ( A ) (P95)A. 客观真理性、可检验性、系统性和主体际性B.客观真理性、逻辑性、系统性和主体际性C. 客观真理性、可检验性、系统性和预见性D. 客观真理性、可检验性、系统性和相对性22. 科学理论的逻辑评价不包括 ( D ) (P149)A. 相容性评价B.自洽性评价C. 简单性评价D. 系统性评价23. 形成假说的基本条件是 ( B ) (P121)A. 假定性、可检验性、系统性B.一致对应性、可解释性、可预见性C. 客观真理性、可解释性、可预见性D. 客观真理性、可预见性、系统性四.问答题:1、古代朴素辩证法自然观的基本特点是什么?P27-28答:基本特点是:直观性、思辨性和猜测性。
2、为什么说牛顿力学是机械自然观的自然科学基础?P30-31答:牛顿力学正确地反映了宏观物体的机械运动规律,是机械论自然观的自然科学基础。
第一,惯性是物质的本质属性,物质自身没有改变状态的能力,物质要改变状态,只有依靠外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