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杨礼赞一等奖
白杨礼赞初一语文一等奖说课稿
白杨礼赞初一语文一等奖说课稿1、白杨礼赞初一语文一等奖说课稿一、教材的处理《白杨礼赞》是省编语文教材第四册第六单元的第一篇文章。
本单元的要求是了解散文中抒情和议论的特点及其作用,初步学会应用这两种表达方式,提高写作能力。
这一单元要求是第三册“散文中的记叙和描写”的深化。
初中语文教学大纲要求,初中阶段,学生学习现代文除“能领会词语在语言环境中的含义和作用,理解思想内容和文章思路”外,还应“具有一定的语言感受能力”和初步具有欣赏文学作品的能力。
《白杨礼赞》这篇散文以赞美白杨树的“不平凡”为抒情线索,运用象征手法,托物言志,歌颂了整个中华民族奋发向上的精神,同时严厉斥责了一些贱视民众的顽固分子。
爱憎分明,感情炽烈,有着一种特殊的艺术魅力。
尤其是它那质朴的语言,新颖巧妙的构思,成功地运用象征、比喻、排比等手法,更是令人赞叹。
我的教学设想是,把本文的教学分两课时完成,第一课时通过朗读训练,品析语言充分感受的感情,初步理解文章内容及象征手法。
第二课时以讨论和对比阅读为主,充分理解散文中的抒情和议论的特点及作用。
本说案只说明第一课时。
据此,我把第一节课的教学目标确定为:第一,引导学生进入散文的意境,领会文章所抒发的强烈感情。
第二,理解文章的思想内容及象征手法。
第三,感受中华儿女朴质、坚强、力求上进的精神和意志。
这篇文章成功地运用了象征手法,由物及人,托物言志,意蕴深远。
因此我把这节课的教学重点定为理解象征手法的运用,并由此入手理解文章的思想内容。
但初中生还是第一次遇到运用象征手法的散文,因此它又是本节课的一个难点。
二、说教法这是一篇抒情散文,根据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和重、难点,我准备采用创设情景、指导朗读、品析语言等方法进行教学。
列宁曾十分强调情感对人的认识和逻辑思维的调节作用,他说:“没有人的情感,就从来没有,也不可能有人对真理的追求。
”由此可见,情感与知识的双向交流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
所以在教学中,我力求酝酿出一种与教学内容相关的情感与情绪。
《白杨礼赞》优课一等奖课件
第6段:这就是白杨树,西北极普通的一种树,然而
! 决不是平凡的树
第8段:白杨不是平凡的树。
! 第9段:……我要高声赞美白杨树
既“极普通”又“不平凡”
文章是从哪几个方面体 现出白杨树“不平凡”的?
黄土高原 正面烘托
境美
……然而同时你的眼睛也许觉得有点倦怠,你 对当前的“雄壮”或“伟大”闭了眼,而另一 种的味儿在你心头潜滋暗长了——“单调”! 可不是?单调,有一点儿吧?
意志?
为何作者在最后一段还 要写到楠木呢?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楠木的“贵族化”与白杨树的 “极普通”形成鲜明对比,反 衬出白杨树的“立足民众”却 又不平凡的精神,深化了主题。
茅盾
作家 、社会活动家
原名沈德鸿,字雁冰
代表作: 长篇小说《子夜》 短篇小说《林家铺子》
作者曾说“《白杨礼赞》非取材于一地或一时,
乃在西北高原走了一趟(即赴新疆,离新疆赴延安, 又离延安至重庆)以后在重庆写的。”(预习提示)
也象征了北方的农民?难道你就觉得它只 是树?
象征 托物言志
神美
难道你就觉得它只是树? 难道你就不
想到它的朴质,严肃,坚强不屈,至少也
象征了北方的农民?难道你竟一点也不联
想到,在敌后广大的土地上,到处有坚强 不屈,就像这白杨树一样傲然挺立的守卫
他们家乡的哨兵?难道你又不更远一点想
到,这样枝枝叶叶靠紧团结,力求向上的 白杨树,宛然象征了今天在华北平原纵横 决荡,用血写出新中国历史的那种精神和
然而刹那间,要是你猛抬眼看见了前面远 远有一排——不,或者甚至只是三五株,一株 ,傲然地耸立,像哨兵似的树木的话,那你的 恹恹欲睡的情绪又将如何?我那时是惊奇地叫 了一声的!
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 15《白杨礼赞》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
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15《白杨礼赞》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初中语文《白杨礼赞》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 在整体感知的基础上感受“礼赞"的情感美。
2. 挖掘白杨树的形神融合的美,学习对比、欲扬先抑等写作技巧的表达效果。
3.感知白杨树象征的艺术美,体会作者借白杨树抒发对抗日军民的赞美之情。
【教学重难点】通过语言挖掘白杨树的形神美,进而感受作者对抗日军民的浓情赞美。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理解“礼赞”之意如果你要选用《白杨礼赞》作为朗诵篇目,从以下三首乐曲中选择一首符合文意的乐曲,作为朗诵配乐,并结合初读感受说一说理由。
依次播放三首乐曲:(《秋日私语》《二泉映月》《英雄的黎明》)学生选择说理由,引导学生关注题目:礼赞是什么意思?为何不叫“白杨赞"?明确:礼:崇敬地赞美。
如果你来为《白杨礼赞》朗诵篇目报幕,你觉得应该怎样读标题才能读出充满敬意的赞美?“你来当报幕员”:强调升调和重音。
二、“不平凡"的外形和品格提问:茅盾要礼赞白杨树,最主要的理由是什么呢?有一个词能揭示答案,而且它在文中反复出现,请大家迅速浏览文章,用你明亮的眼睛把它找出来。
不平凡(板书):划出文中与“不平凡”相关的段落第一段:白杨树实在是不平凡的,我赞美白杨树!第四段:那就是白杨树,西北极普通的一种树,然而实在是不平凡的一种树!第六段:这就是白杨树,西北极普通的一种树,然而决不是平凡的树!第八段:白杨不是平凡的树。
“不平凡"是礼赞白杨树的理由,也贯穿全文的抒情线索,还有结构上的作用:首段呼应标题,中间两端承上启下,结尾总结。
从“那”到“这"视线由远及近,从“实在是”“然而实在是"“然而决不是”“不是",用词越来越坚定,情感越来越强烈到最后水到渠成,给出肯定式结论。
实在”的语气较之“决不"语气轻一些,前者是因为作者不能完全肯定自己的猜想,只能用一个稍显模糊的词来表达;“决不”则表达了作者毫不迟疑、无比肯定的态度。
15白杨礼赞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
15 白杨礼赞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白杨礼赞》教学设计一、学习目标1.通过品析语言,说出茅盾笔下白杨树的特点。
2.结合背景,通过朗读,体会出白杨树的象征意义。
3.通过小组合作,能够运用象征手法进行写作。
二、评价任务主任务概述同学们,通过对《白杨礼赞》的学习,你掌握了书写“草木情缘"的一些写作方法,请选择生活中触动你情思、引发你感悟的一个具体的事物,运用今天所学的象征手法,将事物触动你的情思、引发你的感悟写一段文字。
评价量规A+(超出标准)满足A的标准,同时能做到:运用多种写作手法,思路清晰,语言生动。
A(符合标准)1.能够抓住事物的生长环境、外形特征、精神品质来写,描写有层次、有顺序。
2.用象征的手法,体现事物与象征意义之间的联系。
3.不少于400字。
书写工整。
B(接近标准)1.能够抓住事物的生长环境、外形特征、精神品质来写。
2.体现事物与象征意义之间的联系。
3.不少于400字。
书写略欠工整。
2.子任务概述子任务一:整体感知,理解情感子任务二:深入感知,白杨之形子任务三:品味主旨,白杨之神三、教学过程情境设置,导入新课同学们,宗璞驻足紫藤萝下说:“花和人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不幸,但是生命的长河是无止境的。
”紫藤萝带让宗璞对生命有了感悟;贾平凹窗下小桃树的从柔弱到坚强的成长经历,让贾平凹对成长有了感悟。
身边的一花一木,总能带给我们独特的感受和思考,我想在你的身边一定也有那一草、一花或一木,引发了你独特的情感体验和人生感悟。
如何把这种独特的情感体验和人生感悟诉诸笔端,这节课我们将跟着茅盾先生学习如何借助“白杨树"表达自己的情思。
本节课结束后,你要学会借助“草木”,书写你的“草木情缘"。
观察这张图片,图中的白杨树有什么特点?请用一个词来概括。
白杨树很挺拔!白杨树很魁梧。
白杨树的叶子都向上长!……茅盾的《白杨礼赞》被传为经典,他是从哪些方面来写白杨树的呢?在学习课文之前,我们一起来看一下茅盾的相关介绍,大家齐读。
第15课《白杨礼赞》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
第15课《白杨礼赞》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白杨礼赞》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学生能够准确读写并理解文中重点字词的音、形、义。
2.学生通过朗读与赏析,深入理解白杨树的“不平凡",感受作者对白杨树的赞美之情。
3. 学生能够掌握白杨树的象征意义,学会运用象征手法进行写作。
4. 学生体会中华儿女的精神和意志,培养爱国情感和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教学重点、难点】1. 重点:(1)理解白杨树的“不平凡”,赏析其形象。
(2)掌握白杨树的象征意义,学习象征手法。
2.难点:(1)理解作者如何通过白杨树表达情感和思想。
(2)引导学生在写作中运用象征手法,表达自己的情感和观点。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同学们,我们欣赏过许多植物的风姿,比如“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中竹的雄姿,“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中梅的倩影,“一树春风千万枝,嫩于金色软于丝"中柳的风韵。
今天,我们来认识一种不同的树——白杨树,看看它有怎样的特点和魅力。
二、作者及背景介绍1. 作者简介茅盾,原名沈德鸿,字雁冰,浙江桐乡人,作家、社会活动家。
他的代表作有小说《蚀》三部曲、《子夜》《林家铺子》《春蚕》,散文《白杨礼赞》等。
2.写作背景《白杨礼赞》写于1941年3月,当时抗日战争处于相持阶段,日本帝国主义正加紧对国民党的诱降。
国民党反动派制造了“皖南事变”并侵犯我方根据地,日寇更是对我方的抗日根据地进行疯狂扫荡。
但是,中国共产党在毛泽东同志的领导下,坚持抗战。
茅盾欣喜地看到了广大的北方军民团结一致,进行艰苦卓绝的斗争,他从当地人民身上看到了中华民族的希望,于是用笔表达了对根据地军民的赞美。
当时作者生活在国民党统治区,没有言论自由,不能直抒胸臆,所以采用含蓄的象征手法来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热情歌颂共产党领导下的抗日军民和中华民族英勇不屈的斗争精神。
三、字音教学1. 展示字词:开垦(kěn) 虬枝(qiú) 倦怠(dài) 婆娑(suō)晕(yùn) 圈倔(jué) 强秀颀(qí) 无边无垠(yín) 潜(qián) 滋暗长坦荡如砥(dǐ) 恹恹欲睡(yān)不折不挠(náo) 旁逸斜(yì) 出纵横(zòng) 决荡锤(chuí) 炼2. 讲解字词:妙手偶得:技术高超的人,偶然间即可得到。
第15课《白杨礼赞》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
第15课《白杨礼赞》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白杨礼赞》教学设计教材分析:《白杨礼赞》是部编教材八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的第二篇文章。
本文以赞美白杨树的“不平凡"为抒情线索,运用象征手法,托物言志,歌颂了共产党领导下抗日军民奋发向上、坚强不屈的精神,同时严厉斥责了一些贱视民众的顽固分子。
本文语言质朴、构思新颖,集抒情和议论为一体,由物及人,爱憎分明,感情炽烈,意蕴深远。
有着一种特殊的艺术魅力。
学情分析:语感是对语言的敏感性和领悟力,是实际运用语言的文字的一种基本能力。
学生在初一一年学习中注重培养良好的学习方法和学习习惯,初二在此基础上增加阅读量,并加强对学生语感的培养。
《白杨礼赞》是一篇文情兼美的好散文,对于培养学生的语感是有很大裨益的。
教学目标:1.语言建构与运用: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且在朗读的基础上品味白杨树的“不平凡”。
2.思维发展与提升:运用圈点勾画法,讨论领悟白杨树的象征意义。
3.审美鉴赏与创造:通过梳理文章线索,区别直接抒情与间接抒情。
4.文化传承与理解:学习陕甘宁边区抗日军民正直、质朴、团结向上、坚强不屈的革命品质。
教学重点、难点:1.教学重点:感受作者对白杨树的赞美之情,理解白杨树“不平凡"的形象。
2.教学难点:分析5、7段内容,归纳学习托物抒情的写法,体会富有感情和含义深刻的语言。
资料补充:1.作者:茅盾原名沈德鸿,字雁冰,浙江省桐乡市人;中国现代著名作家、文学评论家以及社会活动家;茅盾是我国现代进步文化的先驱者,伟大的革命文学家和中国共产党最早的党员之一。
茅盾一生写了大量的文学作品,代表作品有长篇小说《子夜》,短篇小说《春蚕》《林家铺子》等。
2.写作背景:《白杨礼赞》写于1941年3月。
1941年抗日战争相持阶段,茅盾赴新疆,离新疆赴延安,又离延安至重庆。
当时,延安是敌后抗日战争的红色中心,根据地在百团大战后遭遇敌人疯狂反扑、扫荡,处境艰难。
北方军民在共产党的领导下同心同德、团结抗战,多次粉碎了敌伪的疯狂“扫荡”,作者从解放区的人民身上看到了民族解放的前途和希望,深受鼓舞。
《白杨礼赞》教案设计一等奖3篇
《白杨礼赞》教案设计优秀6学情分析:学生进入初中后经过一年多的学习,已初步养成独立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习惯,逐步形成了主动参与、乐于探究的学习意识。
七年级时学习了《短文两篇》,对托物言志的写法已有所了解,结合本文中白杨树的形象、气质,学生对托物言志的写法有进一步探究的兴趣。
但是由于所处时代的隔膜,学生对本文作者运用托物言志写法的相关背景缺乏了解,需要在学习中补充相关背景资料。
对于本文在层层递进的排比中明晰深化的象征意义,需要通过诵读引导学生理解领会。
教学目标:1.朗读课文,依循抒情线索,理清文章脉络。
2.学习象征手法,认识托物言志。
3.体会烘托、对比、欲扬先抑等写作技巧的表达效果。
教学重点:1.依循文章的抒情线索,理清文章脉络。
2.体会烘托、对比、欲扬先抑等写作技巧的表达效果。
教学难点:学习象征手法,理解象征意义,认识托物言志。
教学创意:以读识文、以读悟情、以读会意。
教学流程:第一课时一、解题导入,铺礼赞之情(一)解题,定情感基调。
茅盾曾经写过一篇关于白杨的文章,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第14课《白杨礼赞》(板书)。
看文章题目,大家认为作者对白杨树的情感是怎样的?你是从哪个词知道的?这个词是什么意思?明确:充满敬意的赞美。
礼赞。
崇敬和赞美。
(二)掠句,证情感深厚。
除了文题,文章中还有没有哪些句段直接表现了这种赞美之情?明确:第1段:白杨树实在是不平凡的,我赞美白杨树!第4段:那就是白杨树,西北极普通的一种树,然而实在是不平凡的一种树。
第6段:这就是白杨树,西北极普通的一种树,然而决不是平凡的树。
第8段:我赞美白杨树,就因为……第9段:……我要高声赞美白杨树!(三)诵读,展情感浓郁。
第1段、第9段齐读,第4段、第6段、第8段指名读。
指导学生通过调整语速、重音、停连,用诵读展现作者对白杨树的赞美之情。
(四)问疑,理情感层次。
引导学生注意关键词,提问:从“那”到“这”,从第1段的“赞美”到第9段的“高声赞美”,说明什么?明确:说明对白杨树的观察是从远到近,感情是由浅入深。
白杨礼赞优秀教学设计一等奖3篇
第1篇白杨礼赞优秀教学设计一等奖[教学目标]1、理解文章思想感情,学习象征手法;2、感受中华儿女朴质、坚强、力求上进的精神和意志。
[教学过程]一、课前预习:1、认识白杨:看一看白杨树,查一查白杨树的相关资料。
2、了解作者:查找茅盾介绍和《白杨礼赞》的写作背景。
二、导入新课:1、树是大自然中一道美丽的风景,我们欣赏过“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的柳的风韵,我们瞻仰过”大雪压青松,青松挺且直”的松的雄姿,我们也遥望过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的梅的倩影。
这节课我们将走近白杨树的生命。
白杨树是极易见的一种树,房前、屋后、河畔,公路旁都有它的身影。
(多媒体再现白杨画卷,配以舒缓的背景音乐)。
这些画面给你什么样的感受?优美、宁静……但是这节课,我们却要随着茅盾的笔回到抗日战争的年代,到西北高原去走一走,看看那儿生长的白杨树是一种什么样的英姿。
(多媒体播放西北高原的视频,配以苍劲、粗犷的锁呐《黄土情》)。
2、检查预习:学生之间交流作者资料,教师加以补充、提炼,多媒体出示茅盾的照片,简介及写作背景介绍。
三、解读文本1、听课文朗读,感知文章内容。
(1)有人把散文《白杨礼赞》比作是一幅浓墨重彩的油画,那么,听读中你的脑海中浮现了哪些画面?高原风景图白杨特写图物人联想图(2)你是否感受到了属于黄土地属于白杨树的另一种类?那是一种怎样的树?用“白杨树是的树”的句式表达。
如“白杨树是力争上游的树”“白杨树是质朴、坚强的树”“白杨树是倔强挺立的树”……2、朗读课文,理清思路(1)学生自由朗读,教师给予朗读指导,(即:把握基调,读出感受,读准节奏)(2)学生配乐朗读,其它同学就三个方面给予评价。
(3)在同学们的朗读中,我们又一次感受到了作者的赞美之情,作者从哪几个方面赞美白杨树的不平凡?生长环境外部形象内在气质3、寻读课文,品味美点语言犹如文章的衣服,一篇好的文章离不开精彩的语言,你认为文中哪些词语、句子用得最帖切、生动、富于表现力。
《白杨礼赞》一等奖课件
应注意:
• 有些学生重在回忆生活中的人和事,而 忽略了写思考层次的东西,使得文章有 “回”没“味”或有“回”寡“味”。
21
高分作文技法
• 1、审题立意。这是很重要的一个 环节,是整篇文章成败的关键,只 要审题立意正确,文章结构没有大 问题,就可以得42分以上;如果审 题立意有偏差,纵然整篇文章不错, 也只能得35分左右。
22
• 2、结构思路。任何文章都要有思 路结构,动笔之前要大致勾勒一下 文章的框架,切忌写到哪里算哪里, 否则整篇文章给人一种雾里看花的 感觉,要得高分就很难了。考场上 对于文章结构还是要按正规套路出 牌,不要胡乱创新。
23
• 3、文体鲜明。这也是作文本身的 要求,写什么文体就是什么文体, 纵然是书信,也应遵循书信的基本 格式。
18
务必区别几个相似的概念:
• 1、回味≠回忆,“回味”是在回忆中体会, “回忆”则是对过去的回想,二者的相似 点是都指向于过去,区别在于是否对过去 的人、事、景、物深入品味出有价值、有 意义、有作用的情感、思想、哲理等深刻 内涵。
19
• 2、回味≠品味,“品味”是“仔细体会”、 “玩味”,从叙述的时间的角度来看,更 多的是指向现在,而非过去(也可以指向于 过去),而“回味”必须指向于过去曾经经 历的人与事,曾经经历的景与物……
主要作品有:长篇小说《虹 》、 《子夜》;中篇小说《蚀》三部曲: 《幻灭》、《动摇》、《追求》;短 篇小说《春蚕》、《秋收》、《残冬 》、《林家铺子》等。
其代表作《子夜》,是中国现代 现实主义文学发展的里程碑。
4
整体感知
默读课文,参照课后“思考探 究一”,找出直接赞美白杨树的句子。
5
第1段:白杨树实在是不平凡的,我赞美白杨 树!
第15课《白杨礼赞》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 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
第15课《白杨礼赞》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15 白杨礼赞一、课时分配建议本课依据学情分课时。
第一课时进行自主学习反馈及整体感知、结构梳理。
第二课时进行课文具体感知的交流展示。
可适当调节。
二、教学目标和重难点教学目标:1.朗读课文,通过对白杨树具体形象的分析,掌握白杨树的象征意义。
2.学习象征的艺术手法以及排比、反问的修辞手法的运用。
3.赏析关键语句,体会作者情感。
学习重难点:重点:理解学习陕甘宁边区抗日军民正直、朴质、团结向上、坚强不屈的革命品质。
难点:学习象征手法的使用,把握托物言志散文的基本特点。
三、课前导入同学们,今天我们来欣赏一种树,这种树叫白杨树。
请同学们对照图片说说这种树的特征,并发挥你的想象力,说说你由这种树联想到了什么?白杨树笔直的干,向上收拢的枝叶都是它最典型的特征,它本身也容易让人联想到戍边士兵、保国的将军等。
教师宜在引导学生对白杨树整体进行关注,从而导入新课。
四、知识链接1.作者茅盾(1896—1981),中国现代作家,原名沈德鸿,字雁冰,浙江桐乡人。
1916年毕业于北京大学预科班。
1916年后历任上海商务印书馆编辑、《小说月报》主编、《民国日报》主编,为文学研究会发起人之一。
1928年赴日本,1930年回国,加入左翼作家联盟。
新中国成立后历任文化部长、中国作协主席等职。
主要作品有长篇小说《子夜》,中篇小说《蚀》(三部曲),短篇小说《春蚕》、《林家铺子》等。
2.写作背景这篇散文写于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最艰苦的时期,原载1941年3月10日出版的《文艺阵地》月刊第6卷第3期。
由于中国国民党顽固派消极抗日,积极反共,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濒于分裂的局面,中国共产党肩负着艰苦卓绝的抗日战争。
1940年5月,茅盾离开新疆返回内地,受朱德邀请前往延安。
在延安参观讲学期间,亲身体察了解放区军民的斗争生活,看到了抗日军民团结战斗的精神风貌,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皖南事变后,茅盾写下此文,借礼赞西北高原上的白杨树,来表达对北方抗日军民热爱和赞美之情。
1白杨礼赞市公开课一等奖省优质课获奖课件
⑤最喜欢看那棵古梅,虬曲盘错,势如游龙。铁骨嶙峋、古朴苍劲 枝头,绽放着朵朵温润率真红梅,那种强烈对比给你以心灵撞击, 无法用语言描述。好像眼前梅花是从悠远历史深处走来,她曾与宋 代林和靖①相伴相守,在西湖孤山朦胧月色下,“疏影横斜水清浅, 暗香浮动月黄昏”;她曾和画家王冕相交,是王冕笔下“不要人夸 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那幅墨梅范本,在王冕精心经营梅园里 度过许多春夏秋冬。她是陆游一生痴迷梅花,她是王维、苏轼、杨 万里、范大成他们曾经重复歌咏梅花,她是被鲁迅识为“只有梅花 是知己”那一树,她是历代有道君子仰慕钦敬,视为涵养典范,感 叹“几生修得到梅花”那一树。
第15页
10.文章是怎样揭示出白杨树象征含义?你认为四个“莫非”句式 相对于普通句式有怎样优势? 由形到神揭示白杨树不平凡,最终点明象征意义,水到渠成;四个 “莫非”(反问句)连贯紧凑,思想逐步升华,赞美之情到达了高潮。
第16页
几生修得到梅花(,天津) 李榕桦
①在万紫千红花世界,梅花是最特立独行一个。 ②江南冬天还未过去,寒风肆虐,雪花纷飞,万木都在沉睡之中, 而梅花却在这时,绽开一树树花朵,向人们汇报着春之将至讯息。 她不论桃儿、杏儿们嫉妒流言,也不贪图蜂儿、蝶儿们嗡嗡追捧, 孤傲豪迈地开在漫天飞雪中,不畏严寒,独步早春。 ③怒号狂风不是不想吹灭她火焰,漫天大雪不是不想掩息她娇媚, 而她却在凌霜斗雪中愈加灼灼有神。那纷纷扬扬从天而降雪花,似 乎成了她玉洁冰清知音,心魂相印伴侣。
第5页
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论语·子罕》 【译文】(到了)一年严寒季节,这么以后才知道松树柏树是不 凋谢。 【感悟】生活是个大舞台,在这个舞台上,只有那些含有坚强 意志,能够耐得困苦,受得了折磨人,才能彰显英雄本色。
第6页
《白杨礼赞》教学设计一等奖3篇
《白杨礼赞》教学设计1《白杨礼赞》精彩教学设计方案【教学目标】1、掌握“无边无垠、坦荡如砥”等字词。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象征手法和白杨树的象征意义。
【教学重、难点】理解白杨树的象征意义与象征手法。
【教学方法】朗读法、讨论法、圈点勾画法、启发式教学法。
【教学用具】录音机、投影仪。
【教学时数】一课时【教学设想】重点把握文章5、7两段,揭示文章的象征意义及反问、排比修辞方法的运用,突出朗读。
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质疑探究的能力,推进民主、平等、和谐、友好,教学相长的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指导学生观察语文课本封面,简要说一说画中白杨树的特点,并适当展开联想,说说应用哪些词形容白杨树比较适合。
幻灯片:的'白杨树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听课文录音5-7段,要求学生在听的过程中注意文中生字词的写法与读音。
并运用圈点勾画法,找一找作者是如何描写白杨树的形态的。
三、再读课文,把握要旨1、在学生回答白杨树的外形特点后,与学生共同赏析课文第5段,感受白杨树的形态美,并指导朗读。
2、抛出问题:作者对白杨树还做了哪些描写。
由此导入第7段。
赏析本段,要求学生将四句反问句改成陈述句,并比较、朗读、感受白杨树的内在美。
幻灯片:反问句改成陈述句……3、抛出问题:读到这里,难道同学们还觉得本文仅仅是写白杨树吗?4、讲解什么是象征幻灯片:象征是……四、课外拓展,领会象征1、适当扩展联想,加深对象征手法的理解幻灯片:绿色——长城——2、听歌曲《白桦林》从中感受象征的含义幻灯片:《白桦林》歌词……3、课后阅读散文《白杨》,理解文中内容及象征手法,并与《白杨礼赞》做比较阅读。
【板书设计】白杨礼赞茅盾象征树人北方农民哨兵上进的精神《白杨礼赞》教学设计7[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1)整体感知课文内容,找出富有感情的语句,体味其中蕴涵的情感。
(2)理解白杨树的象征意义。
2、过程与方法通过了解课文的创作背景,分析白杨树的外形特点,理解白杨树的象征意义。
白杨礼赞优质公开课获奖教学设计一等奖
白杨礼赞优质公开课获奖教学设计一等奖白杨礼赞是现代作家茅盾所作的一篇散文,文章立意高远,形象鲜明,结构严谨,语言简练。
下面作者为大家带来白杨礼赞教学设计一等奖,供大家参考。
【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1、通过反复朗读,在朗读中感受文章的底蕴和情感,学习并积累文章的优美语言。
2、领会烘托、对比、先抑后扬、象征等手法表现主题的写法,并灵活运用到课外阅读和写作中。
二、情感态度价值观:1、了解“礼赞”的内涵,领会作者热情讴歌中华民族保家卫国的伟大精神之思想感情。
2、继承和发扬当年抗日军民的爱国主义思想感情,把自己锻炼成不怕困难的生活强者。
三、过程与方法:1、从课内往课外拓展,将“读”“写”“考”三者紧密结合起来。
2、上课重点放在思考感悟和动笔训练。
3、先学后教,教为学服务,在学生的难点处适机点拨。
四、教学重点和难点1、教学重点:理解情感与结构,学习象征等手法。
2、教学难点:理解第二段的内容及作用。
五、教学安排:两教时第一教时:整体感知,把握线索结构和感情基调等)第二教时:合作探究,赏析本文的艺术手法及其妙处。
【教学要点】1、复习旧课,明确主题。
2、究一:品味本文在构思方面的艺术特色。
3、探究二:品味描写景物遣词造句的特色。
4、总结本节课内容要点。
5、布置作业:写两个作文片段,运用本文技法。
第二教时一、导入,朗读全文。
二、复习旧课,明确主题。
(一)问题导学,复习旧课。
(二)明确主题:本文是一篇写景抒情的散文,作者描写了白杨树的生长环境、外在形态和内在品格三方面的特点,运用象征手法、先抑后扬等手法,通过对白杨树不平凡的形象的赞美,歌颂了北方军民团结抗战、奋发向上的精神品质,进而歌颂了整个中华民族的精神品质。
三、探究一:品味本文在构思方面的艺术特色。
(一)赏析象征及其表现效果。
1、什么是象征手法?它与比喻有什么区别?在文艺创作中,象征主义往往是和比喻手法融合在一起的,但二者又有区别:(1)比喻可以用于表示任何事物的性状,而象征只用于表示有关人类的品质或人类组织的性质,而且也都从本质特征上考虑。
第15课《白杨礼赞》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_1
第15课《白杨礼赞》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白杨礼赞》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通过细读文本,学习象征手法,深入理解和开掘白杨树的象征意义。
2.学习中华民族质朴、坚强、紧密团结、力求上进和不屈不挠的斗争精神,培养学生爱国主义情感。
教学重点:通过细读文本,学习象征手法,深入理解和开掘白杨树的象征意义。
教学难点:学习中华民族质朴、坚强、紧密团结、力求上进和不屈不挠的斗争精神,培养学生爱国主义情感。
教学过程一、导入纵声朗读课文,同学们想一想,他仅仅只是在赞美白杨吗?王国维曾说:“以我观物,故物皆着我之色彩"。
那我观白杨,白杨着谁之色彩呢?这节课,我们深入文本,去为白杨着色。
二、“我”观白杨,白杨着北方军民之色彩1.再读文章,找赞美之人物请同学们在文章中找到作者想要赞美的除白杨以外的事物,并将这些语句读出来。
明确:文章中作者直接告诉了我们,他不仅仅只是在赞美白杨,他说:“我赞美白杨树,就因为它不但象征了北方的农民,尤其象征了今天我们民族解放斗争中所不可缺的朴质、坚强,力求上进的精神。
"他还说:“难道你竟一点也不联想到,在敌后的广大土地上,到处有坚强不屈,就像这白杨树一样傲然挺立的守卫他们家乡的哨兵?”所以,在作者的眼中,白杨是北方的农民、守卫家乡的哨兵以及民族的精神和意志。
2.细读文本,寻外在相似处(1)作者是如何将白杨与北方的农民、守卫家乡的哨兵以及民族的精神和意志。
联系在一起的呢两者之间有什么相似点?请同学们回到文本中寻找,根据老师示例完成下面的表格。
明确:白杨树的干笔直,绝无旁枝;白杨树的枝笔直、紧紧靠拢;白杨树的叶片片向上;以及白杨树的皮光滑淡青色,这些外部形态都与北方的农民以及坚守在敌后广大土地上的哨兵一样正直、团结、进取和质朴。
3.知人论世,寻内在相似处(1)置身创作年代茅盾先生深情赞美北方农民、守卫家乡的哨兵、用血写出新中国历史的精神和意志呢?难道仅仅只是因为他们外部形态相似吗?我们置身其中,回到创作年代。
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 第15课《白杨礼赞》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
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15课《白杨礼赞》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初中语文《白杨礼赞》教学设计教材分析《白杨礼赞》是一篇优美的托物言志散文,作者茅盾先生主要采用象征手法,借白杨树的品质热烈讴歌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北方人民群众不屈不挠的斗争精神,抒发了作者对他们的崇敬和赞美之情,文章思想博大精深,结构严谨完美。
学情分析语文课程标准明确要求,欣赏文学作品能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有益的启示。
对作品的思想感情倾向,能联系背景作出自己的评价;对作品中感人的情境和形象,能说出自己的体验;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
本课特别适合朗读,通过朗读,培养学生语言审美感悟能力。
教学目标及重难点教学目标:1.研读重点语段,赏读文章的语言,品析一种形象。
2.联系时代背景,学习象征等手法,感悟一种精神。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研读重点语段,赏读文章的语言,品析一种形象。
教学难点:学习象征等写作手法,感受作者对民族精神的礼赞之情。
教学方法:朗读法、圈点勾画法、合作探究法。
教学过程(第二课时)一、导入复习导入二、品析一种形象1.请同学们有感情地朗读第5自然段思考:作者从哪些方面具体描写白杨树的外形?白杨树的外形有什么特点呢?(学生自读,圈点勾画,学生展示)2.指导朗读“这是虽在北方风雪的压迫下……对抗着西北风。
" 用声音传达坚强者在命运之风暴中抗争的精神。
3.你从白杨树的外在形态上感受到了怎样的内在品质呢?“我从白杨的看出它具有的优秀品质。
”例:我从白杨树树皮的淡青色看出它具有朴实无华的优秀品质。
过渡:文章中还有那一段写到了白杨树的内在品质?4.有感情地朗读第7自然段,组内讨论思考:(1)白杨树的内在品质还有哪些?(2)文章在赞美白杨树是“树中的伟丈夫"之前,先说它“算不得树中的好女子”,这是什么写法?作用是什么?(3)矛盾先生通过白杨树联想到了什么?学生分享展示指导朗读:(男女生对比朗读中感受欲扬先抑手法的妙处)女生读“它没有婆娑的姿态,没有屈曲盘旋的虬枝……白杨树算不得树中的好女子。
白杨礼赞教学设计一等奖
白杨礼赞教学设计一等奖简介白杨礼赞教学设计是一种在教学过程中运用白杨礼赞的教学设计方法,并以此获得教育系统评选的一等奖的教学设计。
本文将介绍白杨礼赞教学设计的概念、特点以及它的优点和适用范围。
白杨礼赞教学设计的概念白杨礼赞教学设计是一种通过白杨礼赞的方式来设计和组织教学活动的方法。
白杨礼赞是一种通过对学生的肯定和赞美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积极性的教学方法。
在白杨礼赞教学设计中,教师将学生的优点和成就作为教学的切入点,通过肯定和赞美的方式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提高学习效果。
白杨礼赞教学设计的特点1.肯定和赞美:白杨礼赞教学设计注重对学生的肯定和赞美,在教学过程中给予学生积极的反馈和鼓励,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信心。
2.激发学习动力:白杨礼赞教学设计以学生的优点和成就为切入点,通过肯定和赞美的方式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提高学习效果。
3.个性化教学:白杨礼赞教学设计以学生为中心,注重个性化教学,根据学生的兴趣、能力和发展需求进行教学设计,使每个学生都能发挥自己的优势和潜能。
白杨礼赞教学设计的优点1.激发学习兴趣:通过肯定和赞美的方式,白杨礼赞教学设计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积极性。
2.提高学习效果:白杨礼赞教学设计注重个性化教学,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进行教学设计,使每个学生都能够充分发挥自己的优势,提高学习效果。
3.增强自信心:白杨礼赞教学设计通过肯定和赞美的方式,能够增强学生的自信心,使学生更加勇敢地面对学习挑战。
4.培养创新能力:白杨礼赞教学设计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通过赞美学生的创新行为,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创新精神。
白杨礼赞教学设计的适用范围白杨礼赞教学设计适用于各个年级和学科的教学。
无论是小学、中学还是高中,无论是语文、数学、英语还是科学,白杨礼赞教学设计都可以发挥积极的作用。
它适用于各种教学环境和情境,可以通过肯定和赞美的方式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结束语白杨礼赞教学设计是一种通过肯定和赞美的方式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积极性的教学设计方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美读课文
多形式美读第五段,感受白杨 树的形神之美。
8
研读课文
研读第7段5—8句,揭示白杨树的 象征意义。
9
白杨树的象征意义
正直、朴质……
坚强不屈、傲然挺立 团结、上进
抗日军民的精神和意志
写作背景
《白杨礼赞》写于1941年3月,那时,正处于 抗日战争的相持阶段。茅盾看到了国民党反动派消极抗 日、积极反共的种种事实,也欣喜地看到了广大的北方 军民在共产党领导下,同心同德,团结一致,进行了艰 苦卓绝的斗争,一次次地粉碎了日寇的“扫荡”,巩固 和发展了敌后的抗日根据地。作者从解放区人民身上看 到了中华民族的前途和希望,精神振奋,满怀激情地写 下了《白杨礼赞》等散文。由于当时作者生活在国民党 统治区,没有言论自由,不能直抒胸臆,所以采用含蓄 的象征手法,来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热情歌颂共产党 领导下的抗日军民和我们民族英勇不屈的斗争精神。
默读课文,参照课后“思考探 究一”,找出直接赞美白杨树的句 子。
5
第1段:白杨树实在是不平凡的,我赞美白杨 树! 第4段:那就是白杨树,西北极普通的一种树, 然而实在是不平凡的一种树。 第6段:这就是白杨树,西北极普通的一种树, 然而决不是平凡的树。 第8段:白杨不是平凡的树……我赞美白杨 树…… 第9段:……我要高声赞美白杨树!
茅盾(1896——1981)作家,社 会活动家。原名沈德鸿,字雁冰。浙 江桐乡人。
主要作品有:长篇小说《虹 》、 《子夜》;中篇小说《蚀》三部曲: 《幻灭》、《动摇》、《追求》;短 篇小说《春蚕》、《秋收》、《残 冬》、《林家铺子》等。
其代表作《子夜》,是中国现代 现实主义文学发展的里程碑。
4
整体感知游。
学习目标
1、整体感知课文内容,理清作者思路。 2、通过对白杨树形象的分析,理解白
杨树的象征意义。
2
字词预检
yān yān ( 恹 恹)欲睡
qiú ( 虬 )枝
dǐ 倔 强 ( juéjiàng ) 坦荡如( 砥 )
秀 颀 ( qí)
作者简介
11
拓展延伸
选取你熟悉的某个事物,描写它 的形态特点,并赋予它象征意义,完 成一次300字左右的片段写作。
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