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高考语文一轮复习专题一文言文阅读第三步第3讲文言文概括分析讲义
高考语文归纳概括内容要点文言文阅读大一轮复习课件完整版PPT
二、掌握答题的主要方法——比对法 内容分析概括题选项内容多是命题(mìng tí)者对原文进行的翻译、转述和分 析。在这一过程中,命题(mìng tí)者有意识地设置错误干扰,让考生进行判 断。而比对法正是对付它的较好的方法之一,其实质是把选项与原文进行仔 细比对、分析,从中发现它与原文意思是否一致,进而识破命题(mìng tí)者 的干扰之处。那么,比对、分析什么内容呢?主要是细节、信息有无、因果 关系和人物、时间、地点等方面。
答案
选项中“他又会同其他官员一同谏诤”属无中生有(wú zhōng shēng yǒu),原文是 “不听。凑执争”。
第十九页,共43页。
5.(安徽)(梁熙)举顺治三年乡试,又十年成进士。出知西安之咸宁,誓于神,不以一钱自污。视 民如子,治行冠三辅。官咸宁半载,入为云南道监察御史。是时,世祖章皇帝方重言路,台省 官皆矫尾厉角,务毛挚搏击为名高。先生独淡泊宁静,下直辄焚香扫地(fén xiāng sǎo dì),晏坐 终日,如退院僧。 第6题选项B:梁熙任职时清正爱民,行事低调。他在任期间能够廉洁自守,视民如子,政绩斐 然;因不愿突出自己而没有得到皇帝的赏识。
第十一页,共43页。
2.关注细节,依文索义 错误选项通常是把某一情节通过添加、转移、曲解(qūjiě)等方式作 了细微的改动。所以我们在审读选项时,再细微的情节,包括人物 的言行、对人物的品评、动作的施动与受动、时间空间上的顺序等 等,都不能忽略。选项对文中信息的描述有两种方式:直述和转述。 如果是转述,我们要注意转述的句意是否与原文保持一致。判断选 项正误时,一定要在原文中找到原句,再结合上下文语境准确理解 词句的意思,切记不可凭印象主观臆断。有的选项可能牵涉原文的 多处细节,这些都要准确找到,不能想当然,要判之有据。如果说 某一分句在文中根本找不到相应的句子,那十有八九是无中生有。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文言文概括分析考点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文言文概括分析考点一、考点解析概括分析题是近些年高考文言文板块必考题型,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概括文章内容的能力。
题目要求往往是“选是”或“选非”。
选项内容多是命题者对原文的概括、转述和分析。
在这一过程中,命题者有意识地设置错误干扰,让考生进行判断。
而比对法是解答这类题较好的方法之一。
二、解题技巧1.仔细比对,找异同。
比对法主要是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仔细比对:关键词句、增减内容、人物、时间、地点、关系等。
2.比对方法①比对选项中在“谁在何时何地说何做何”与原文是否一致。
②检查选项中对人物的分析、文本的道理阐述等有无夸大、歪曲、偷换概念。
③理清人物与事件的关系以及事件产生的原因、结果及其内在的逻辑关系。
三、常见设错误点命题设误1曲解文意故意曲解文中某一关键词语的意义,从而制造干扰项迷惑考生,这种设误方式是命题的主要陷阱无中生有故意添加原材料中未涉及的人物、事件或观点等内容,致使选项的分析概括于文无据以偏概全将原文对某一方面的判断通过增加或删减表范围或程度及其他类的词语的方式,故意扩大或缩小判断对象的范围张冠李戴即把甲人物所为说成是乙人物所为,或者把甲事件的结果说成是乙事件的结果命题设误2时序颠倒概括人物的典型事件时,故意将事情发生的时间顺序颠倒空间错位把不同地点发生的事件糅合起来表述,故意使事情发生的地点错位改变因果将原因说成结果,或将结果说成原因,或给句子强加因果关系,或将因果关系改变成其他关系事件杂糅将文段叙述的几件事情或事情的细节进行杂糅混编,或把多个人做的事说成一个人做的,故意制造事实的混乱状态四、概括分析题解题“两步骤”第一步:定比对区间文言文概括分析题,通常按照文本内容的先后顺序设置四个选项。
解答时,应依据选项内容,回归文本,筛选出与选项相对应的句段,锁定比对区间第二步:定比对角度将选项内容与锁定的比对区间的内容相比较,特别是要从人物、地点、时间、词义、关系、依据与结论等设误角度进行细致比对,找出似是而非之处,然后做出是否相符的准确判断【真题回顾1】(2022年全国乙卷)文言文阅读圣人之于天下百姓也,其犹赤子乎!饥者则食之,寒者则衣之,将之养之,育之长之,唯恐其不至于大也。
高考语文一轮专题复习: 文言文阅读之概括分析
1.比对人物 (1)误解形象 把人物的言行所揭示的性格特点故意说错,造成对人物形象的错误理解 (2)张冠李戴 把甲人物所为说成是乙人物所为,或者把甲事件结果说成是乙事件结果 比对方法:比对人物就是要分清主要人物和次要人物在不同时间、不同地点 做的不同事,产生的不同结果。 要围绕“是谁,在何时何地,说过什么话,做过什么事,有什么样的品质”这几 个关键点,着重比对选项在这几方面的表述与原文是否一致
【解析】曲解文意。A.“仍然尽力支持”错。原文是“睿素无北伐之志,以逖为奋 威将军、州刺史,给千人廪,布三千匹,不给铠仗,使自召募”,只给了一千人的粮 食,三千匹布,连军队都没给,让祖逖自己招募,算不上“尽力支持”。
4.比对添加或删减内容 (1)无中生有 在选项中故意添加貌似合理的内容“制造”错误选项 (2)以偏概全 将原文对某一方面的判断扩大成对整体的判断,故意扩大判断对象 的范围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B.在讨论制止偷盗一事时,有人提出用重法治理,唐太宗认为应减
轻赋税,选用清官,使百姓衣食无忧,严刑峻法反而不能达到目的。
【解析】B.“严刑峻法反而不能达到目的”错误。由原文“安用重法耶”可知, 太宗认为没有必要使用严刑峻法,并非否认严刑峻法的作用,选项概括不准确,曲 解文意。
C、李揆汲汲于名利,深受人们非议。他在相位时,论及大事头头是道,却热衷 追名逐利。他嫉妒吕地位超过自己,密令捏造吕的过失,最后反而自食其果。
【解析】C 因果失当。“密令捏造吕的过失”,并不是因为“嫉妒吕地位超过 自己”。原文中“密令捏造吕的过失”的原因是“惧其重入”。
答题步骤
1.全面理解,整体把握 解答概括和分析内容题需要对全文进行阅读理解和把握,阅读时要特别注意以下 内容: ①传主生平主要事迹。严防事件发生的先后顺序颠倒或错位,还要严防内容上的 断章取义,或者范围、作用、程度等不明确。 ②传记中的重要人物及其关系。对传记中的人物要有全面的把握,严防人物与事 件之间张冠李戴、事件杂糅或无中生有。 ③人物的对话。严防内容上的主次不分、因果关系不明或文意理解上的错误。 ④文言现象。对文中出现的重要文言实词、虚词、句式等,一定要能作出合理的 解释,严防对文中信息的错解或误译。
高考语文大一轮复习第三章文言文阅读专题三核心突破一理解实词含义讲义含解析
核心突破一理解实词含义一、需要积累的核心实词:200个文言实词主要指名词、动词、形容词、数(量)词。
它是构成文言文的主体,是学好文言文的基础,是应对高考的核心。
只有积累到了一定量的文言实词,一切问题才可迎刃而解。
可是,文言实词成千上万,数量庞大,到底要积累多少,掌握多少呢?据专家讲,需要300个。
当然,掌握越多越好,可这总得有一个边界。
结合课标,依据教材,梳理高考,下面的实词是必须积累和掌握的:1.一级核心实词:120个。
它们为广大师生所公认。
(见《高考必背》)2.二级核心实词:80个。
上面的实词是从教材出现频率,尤其是从近十年各地高考频率梳理、总结出来的,具有一定的权威性。
二、需要理解、积累的知识点:五类实词(一)多义实词:追源溯流,语境敲定多义实词是实词的主体,数量庞大,掌握它们众多的义项耗时费力。
除了要通过教材、试题和大量阅读积累外,还要注意两点:1.追源溯流,寻找义项联系一词多义在文言文中相当普遍,是学习的重点与难点。
如果能弄清其词义演变的规律和特点,那么,无论是记忆还是临场推断,效果都会大大增强。
(1)词义演变规律词的本义,就是词的本来意义,即词产生时的最初的根本的意义。
如“道”的本义是“路途、道路”,“本”的本义是“树木的根”。
词的引申义,就是词由本义派生出的与本义相关的其他意义。
如“道”的本义是“路途、道路”,“方向、方法、道理”为其引申义;“本”的本义是“树木的根”,“根本、本来、原本、基本”就是它的引申义。
又如“孟尝君至关,关法鸡鸣而出客”中,“关”本指“门闩”,由于作用相似引申为“关卡”。
词的比喻义,就是词建立在比喻基础上所产生的意义。
如“爪牙”的本义是“鸟兽的爪子和牙齿”,比喻义是“得力的帮手或武士”,现在属贬义词;“草菅人命”中的“草菅”,本义是“野草”,比喻义是“不值得珍惜的事物”。
词的假借义,就是因假借而产生的含义。
古文中常常出现通假现象。
“通假”就是“通用、借代”,即用读音相同或相近的字代替本字。
备战2020年高三一轮精品复习专题4 文言文阅读 讲义 第3讲
第3讲文言文概括分析题因为选项命制的特点是采用“概括+分析”的形式,常常是先对人物进行概括,然后再举事例印证分析,且往往是概括“无错”、分析“有瑕”,故应先比“分析”,再析“概括”,重点关注分析印证部分。
选项“分析”部分文字较多,信息量较大,往往是文中多处文句的综合,因此应将“分析”部分切片,层层比对,便于化整为零,逐一攻破。
[典题试做](2018·全国卷Ⅲ)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题目。
纯礼字彝叟,以父仲淹荫,知陵台令兼永安县。
永昭陵建,京西转运使配木石砖甓及工徒于一路,独永安不受令。
使者以白陵使韩琦,琦曰:“范纯礼岂不知此?将必有说。
”他日,众质之,纯礼曰:“陵寝皆在邑境,岁时缮治无虚日,今乃与百县均赋,曷若置此,使之奉常时用乎?”琦是其对。
还朝,用为三司盐铁判官,以比部员外郎出知遂州。
泸南有边事,调度苛棘,纯礼一以静待之,辨其可具者,不取于民。
民图像于庐,而奉之如神,名曰“范公庵”。
草场火,民情疑怖,守吏惕息俟诛。
纯礼曰:“草湿则生火,何足怪!”但使密偿之。
库吏盗丝多罪至死,纯礼曰:“以棼然之丝而杀之,吾不忍也。
”听其家趣买以赎,命释其株连者。
除户部郎中、京西转运副使。
徽宗立,以龙图阁直学士知开封府。
前尹以刻深为治,纯礼曰:“宽猛相济,圣人之训。
方务去前之苛,犹虑未尽,岂有宽为患也。
”由是一切以宽处之。
中旨鞫享泽村民谋逆,纯礼审其故,此民入戏场观优,归途见匠者作桶,取而戴于首曰:“与刘先主如何?”遂为匠擒。
明日入对,徽宗问何以处之,对曰:“愚人村野无所知,若以叛逆蔽罪,恐辜好生之德。
以不应为杖之,足矣。
”曰:“何以戒后人?”曰:“正欲外间知陛下刑宪不滥,足以为训尔。
”徽宗从之。
纯礼沉毅刚正,曾布惮之,激驸马都尉王诜曰:“上欲除君承旨,范右丞不可。
”诜怒。
会诜馆辽使,纯礼主宴,诜诬其辄斥御名,罢为端明殿学士、知颍昌府,提举崇福宫。
崇宁五年,复左朝议大夫,提举鸿庆宫。
卒,年七十六。
2020届高考语文一轮总复习第二部分专题一(三)文言文概括分析题课件
从 5 个角度比对、10 个设误点判断
明确命题三大特点
5个角度比对、10个设误点判断
1.四个选项基本按行文顺序设 角度一:比对人物 误解形象 张冠李戴
置,用现代汉语表述,且内容 属于文章主要部分。按顺序设
角度二:比对时 间、地点
时序颠倒
置,有利于快速找到信息区间 进行文题比对。 2.每个选项均是先用一个或两
《朽索之驭六马赋》议论考试,含有讥讽味道。真宗很讨 厌他的这种品行,降他为第三名。一年后,以第二名中第, 任为濠州团练推官。
角度二 比对时间、地点
命题 设误
时序 概括人物的典型事件时,命题者故意将 颠倒 事情发生的时间顺序颠倒 空间 把不同空间地点的事件糅合起来表述, 错位 故意在地点方面颠倒位置关系
[选项 B] 钱易刚正不阿,敢于陈述己见。他认为在 第二次科举中自己没有获得第一名,是有关人员压制所 致,故上疏直言进谏,真宗对此非常反感。
答:
答案:从误解形象角度设误。“故上疏直言进谏”对 人物性格的概括与原文不符,原文为“为有司所屈,乃上 书言试《朽索之驭六马赋》,意涉讥讽”,也就是说,钱易 认为自己没有获得第一名,是被主考官压制所致,所以上 书了一篇《朽索之驭六马赋》议论考试,含有讥讽味道, 并非“直言进谏”,造成对人物性格的理解错误,故选项 不正确。
比对方法
要围绕“是谁,在何时何地,说过什么 话,做过什么事,有什么样的品质”比 对,要着重比对选项在这几方面的表述 与原文是否一致
即学即练 1.阅读下面的原文与选项,认真比对,看选项概括 分析是否有误。 [原文] (2018·全国卷Ⅲ)纯礼沉毅刚正,曾布惮之, 激驸马都尉王诜曰:“上欲除君承旨,范右丞不可。”诜怒。 会诜馆辽使,纯礼主宴,诜诬其辄斥御名,罢为端明殿学 士、知颍昌府,提举崇福宫。 [选项 D] 纯礼坚毅刚直,不幸遭人算计。他的正直 让曾布恐惧,曾挑唆驸马都尉王诜诬告纯礼,王即借纯 礼宴请辽使事构陷纯礼,致使纯礼蒙冤,最终遭到免职。
2020版高考语文(江苏)新增分大一轮复习第三章文言文阅读专题三核心突破一理解实词含义讲义含解析
核心突破一理解实词含义一、需要积累的核心实词:200个文言实词主要指名词、动词、形容词、数(量)词。
它是构成文言文的主体,是学好文言文的基础,是应对高考的核心。
只有积累到了一定量的文言实词,一切问题才可迎刃而解。
可是,文言实词成千上万,数量庞大,到底要积累多少,掌握多少呢?据专家讲,需要300个。
当然,掌握越多越好,可这总得有一个边界。
结合课标,依据教材,梳理高考,下面的实词是必须积累和掌握的:1.一级核心实词:120个。
它们为广大师生所公认。
(见《高考必背》)2.二级核心实词:80个。
上面的实词是从教材出现频率,尤其是从近十年各地高考频率梳理、总结出来的,具有一定的权威性。
二、需要理解、积累的知识点:五类实词(一)多义实词:追源溯流,语境敲定多义实词是实词的主体,数量庞大,掌握它们众多的义项耗时费力。
除了要通过教材、试题和大量阅读积累外,还要注意两点:1.追源溯流,寻找义项联系一词多义在文言文中相当普遍,是学习的重点与难点。
如果能弄清其词义演变的规律和特点,那么,无论是记忆还是临场推断,效果都会大大增强。
(1)词义演变规律词的本义,就是词的本来意义,即词产生时的最初的根本的意义。
如“道”的本义是“路途、道路”,“本”的本义是“树木的根”。
词的引申义,就是词由本义派生出的与本义相关的其他意义。
如“道”的本义是“路途、道路”,“方向、方法、道理”为其引申义;“本”的本义是“树木的根”,“根本、本来、原本、基本”就是它的引申义。
又如“孟尝君至关,关法鸡鸣而出客”中,“关”本指“门闩”,由于作用相似引申为“关卡”。
词的比喻义,就是词建立在比喻基础上所产生的意义。
如“爪牙”的本义是“鸟兽的爪子和牙齿”,比喻义是“得力的帮手或武士”,现在属贬义词;“草菅人命”中的“草菅”,本义是“野草”,比喻义是“不值得珍惜的事物”。
词的假借义,就是因假借而产生的含义。
古文中常常出现通假现象。
“通假”就是“通用、借代”,即用读音相同或相近的字代替本字。
2020人教版高三语文一轮复习专题文言文阅读文言文分析综合
1.【原文】(2019·聊城市质量检测)(黄)尊素謇谔①敢言,尤有深识远虑。 初入台②,邹元标实援之,即进规③曰:“都门非讲学地,徐文贞已丛议④于前 矣。”元标不能用。杨涟将击忠贤,魏大中以告,尊素曰:“除君侧者,必有 内援。杨公有之乎?一不中,吾侪⑤无噍类⑥矣。”万燝死,尊素讽⑦涟去,涟 不从,卒及于祸。大中将劾魏广微,尊素曰:“广微,小人之包羞⑧者也,攻 之急,则铤而走险矣。”大中不从,广微益合于忠贤,以兴⑨大难。
第7页
返回导航
赢在微点 无微不至
高考复习顶层设计 语文
第8页
返回导航
赢在微点 无微不至
高考复习顶层设计 语文
1.【原文】(2019·德州市第一次模拟)永元末,义师至京师,牧守①皆望风降 款②,(袁)昂独拒境不受命。高祖手书喻③曰:“夫祸福无门,兴亡有数④,天之所 弃,人孰能匡⑤?吾荷⑥任前驱,拨乱反正,伐罪吊⑦民,至止以来,前无横阵。 今竭力昏主,未足为忠,家门屠灭,非所谓孝,忠孝俱尽,将欲何依?”昂答曰: “窃⑧以一餐微施,尚复投殒⑨,况食人之禄,而顿忘一旦。非惟物议⑩不可,亦 恐明公鄙之,所以踌躇,未遑⑪荐⑫璧。”建康城平,昂束身诣阙,高祖宥⑬之不 问也。
答案 结合文本内容“大中将劾魏广微,尊素曰:‘广微,小人之包羞者也, 攻之急,则铤而走险矣。’大中不从,广微益合于忠贤,以兴大难”分析可知, “魏大中弹劾魏忠贤”错误,魏大中弹劾的是魏广微。
第16页
返回导航
赢在微点 无微不至
高考复习顶层设计 语文
【参考译文】 黄尊素正直敢于说真话,尤其有深谋远虑。刚进入御史台官署时,邹元标 确实帮助过他,(黄尊素)就进谏规劝邹元标说:“都城不是讲学的地方,以前 就有徐文贞聚众议论的先例。”邹元标没有听取采纳。杨涟将要攻击魏忠贤, 魏大中告诉了他,黄尊素说:“清除皇帝身边的人,一定要有内援。杨公有这 样的人吗?一旦攻击不能奏效,我们这些人将无法生存了。”万燝死后,黄尊 素劝告杨涟辞职,杨涟不听,最终惹祸上身。魏大中将要弹劾魏广微,黄尊素 说:“魏广微是小人之中能忍受羞辱的人,过快地攻击他,他就铤而走险了。” 魏大中不听,魏广微越来越亲近魏忠贤,从而酿成了大灾难。
2020高考语文一轮文言文概括分析
【考题选项】 曾巩机敏强识,年少有才。数百字的文章,他读完就能脱口成诵; 十二岁时试着写成“六论”,文辞奇伟,由此声名闻于四方。 【我来比对】
【答案】强加因果,曾巩“声名闻于四方”是在他“甫冠”的 时候,不是因为“数百字的文章,他读完就能脱口成诵”和他“十 二岁时试着写成‘六论’,文辞奇伟”。
【参考译文】曾巩,字子固,建昌南丰人。他从小就机智敏锐, 数百字的文章,他能脱口成诵。十二岁时,尝试写“六论”,提笔立 成,文辞奇伟。刚到二十岁,名声已传播到四方。欧阳修看到他的文 章,认为很是奇异。考中嘉祐二年进士。
【考题选项】 陈尧佐治水有方,功劳卓著。为治理钱塘江水患,他建议用“下 薪实土”法,以保堤岸坚周耐久;在滑州,创“木龙杀水”法,堵黄 河决口,又筑防护长堤,并沿汾水筑堤植柳,消除水灾。 【我来对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译文】 李台州名宗质,字某,是北地人,不知道是哪个郡邑的。母亲姓 展,是他父亲的妾,生下宗质后,遭遇靖康年间的动乱,母子失散 了。……李宗质在乾道庚寅年时在洪州任副职,当时我做奉新县令, 多次拜见他,不知道他们母子分离的事。第二年,我在中都做官,李 宗质上朝,被授予台州知州一职。朝中大臣说:“李台州,是曾觌的 有婚姻关系的亲戚。曾觌无孩子,把李台州的孩子当作自己的孩子。” 我见了他一次,不敢见第二次,也不知道他的孝迹。十七年后,李台 州已经去世,我与丞相京公一同担任宰掾。谈话间,京公向我说了李 台州母子的事情。我八岁时,母亲早丧,终身抱憾。我听说这件亊后, 哭泣不能停止,很感动而替他作传记。
突破点一 文言文概括分析题常见的五大设误角度 角度 1 从人物形象角度设误
通用版2020版高考语文一轮复习第四模块专题一第二编第3讲文言文翻译学案含解析
第3讲 文言文翻译学案(一) 品悟5年高考真题——明考查点和采分点[品悟5年真题](遮住铺灰影的右栏,先自主试译,再与右栏比对,为后面的针对突破找准自己的薄弱环节)[把握命题规律](一)全国卷5年考情统计——明确侧重点实 词虚 词文言句式1.词类活用名词用作动词:弦歌、蝗、帝、罪名词作状语:囊、面形容词用作动词:乱、安为动用法:死2.多义实词2018年:率、作、食、荐、狱、去、虑、知、好2017年:度、事、党、过、好、言、论、枉、道、复、歌、对、肆、发2016年:命、疾、处、固、间、胜、见、示、陈、益、当、如、报2015年:知、俱、行、责、济、兴、易、游、宜、逆、恨、复、言2014年:罪、兴、规、过、胜、曾、复、夺、即、疏、阙3.通假字2016年:锡、矢4.古今异义词2018年:以为、先驱、文理、村野2015年:中国20182017201620152014之(15次)4次3次4次3次1次于(2次)1次1次为(5次)3次2次以(5次)3次2次其(4次)1次2次1次而(6次)2次1次2次1次也(4次)1次1次1次1次所(2次)1次1次乎(1次)1次何(1次)1次焉(1次)1次乃(1次)1次必须译出的情况:近五年高考翻译句子中对虚词的考查,多涉及有实际意义、在句中起到一定的语法作用的具有动词、代词、介词、连词等词性的虚词,这类虚词在翻译中皆需要译出。
可不翻译的情况:近五年高考翻译句子中出现的虚词仅有几处是不需要译出1.倒装句①2018年3次:“使军兵为作屋五十间”“为立祠安阳亭西”“威风猛于涣”②2016年1次:“是不虔君命也”③2015年1次:“金人虽不吾索”2.省略句①2018年2次:“使军兵为作屋五十间”“为立祠安阳亭西”②2016年1次:“而必使亲临”3.被动句2014年1次:“淳安公主赐田三百顷”4.判断句①2017年1次:“律不可枉也”②2016年1次:“是不虔君命也”5.固定句式2017年1次:“何以使为?”的,涉及面非常小,这也提示我们遇到虚词时要慎重推断其“义”。
2020高考语文一轮复习《文言文阅读第3讲:词类活用和文言句式》教学案
2020高考语文一轮复习教学案《文言文阅读第3讲:词类活用和文言句式》考点一词类活用“词类活用”是指某些实词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临时具有的某种新的语法功能,而这种语法功能与现代汉语相比具有明显的不同。
词类活用主要包括名词的活用、动词的活用、形容词的活用3大类。
(一)名词作状语在现代汉语中,普通名词是不能直接修饰谓语动词作状语的,而古代汉语中的普通名词直接作状语却是相当普遍的现象。
凡谓语前面的名词如果不是主语,则必然活用作了状语。
[考点感悟]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词义,并总结这些词使用的规律。
(1)项伯亦拔剑起舞,常以身翼.蔽沛公(《鸿门宴》)释义:像翅膀一样(2)上.食埃土,下.饮黄泉(《劝学》) 释义:向上;向下(3)箕畚..运于渤海之尾(《愚公移山》) 释义:用箕和畚(4)夫以秦王之威,而相如廷.叱之(《廉颇蔺相如列传》) 释义:在朝廷上(5)沛公已去,间.至军中(《鸿门宴》) 释义:从小路(6)臣欲奉诏奔驰,则刘病日.笃(《陈情表》) 释义:一天比一天(7)吾得兄.事之(《鸿门宴》) 释义:像对待兄长一样(8)旦.辞爷娘去,暮.宿黄河边(《木兰诗》) 释义:在早晨;在傍晚[规律总结]1.表示动作行为的状态、工具与方式,译为“像……一样”“用……”。
如上面“翼”“兄”“箕畚”。
2.表示动作行为的方位、地点,译为“在……”“向……”“从……”。
如上面“廷”“上”“下”“间”。
3.表示动作行为发生的时间,译为“每……”“在……”“一……比……”。
如上面“旦”“暮”“日”。
(二)名词活用作动词在现代汉语中,名词是不会直接带宾语的,但在文言文中却经常出现名词直接带宾语的现象,这就是名词活用作了动词。
活用以后,名词变成了相应的动词。
在翻译时应把活用的名词翻译为相应的动词。
[考点感悟]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词义,并总结这些词使用的规律。
(1)沛公军.(于)霸上(《鸿门宴》) 释义:驻扎、驻军(2)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醉翁亭记》) 释义:命名(3)沛公欲王.关中(《鸿门宴》) 释义:称王(4)范增数目.项王(《鸿门宴》) 释义:使眼色(5)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桃花源记》) 释义:做标记(6)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劝学》) 释义:游水(7)籍.吏民,封府库(《鸿门宴》) 释义:登记[规律总结]1.两个名词(或后一个为代词)连用,句中又无作谓语的动词,则前一个名词活用作动词。
高考一轮复习 第3讲 文言文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教案)
一、自我诊断知己知彼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2019年新课标II卷高考试题)商君者,卫之诸庶孽公子也,名鞅,姓公孙氏,其祖本姬姓也。
鞅少好刑名之学,事魏相公叔座。
公叔座知其贤,未及进。
会座病魏惠王亲往问病公叔曰公孙鞅年虽少有奇才愿王举国而听之王即不听用鞅必杀之无令出境公叔既死,鞅闻秦孝公下令国中求贤者,将修缪公之业,东复侵地,乃遂西入秦,因孝公宠臣景监以求见孝公。
公与语,数日不厌。
景监曰:“子何以中吾君?吾君之欢甚也。
”鞅曰:“吾以强国之术说君,君大说之耳。
”孝公既用卫鞅,鞅欲变法,恐天下议己。
卫鞅曰:“疑行无名,疑事无功。
圣人苟可以强国,不法其故;苟可以利民,不循其礼。
”孝公曰:“善。
”“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
故汤武不循古而王,夏殷不易礼而亡。
反古者不可非,而循礼者不足多。
”孝公曰:“善。
”以卫鞅为左庶长,卒定变法之令。
令行于民期年,秦民之国都言初令之不便者以千数。
于是太子犯法。
卫鞅曰:“法之不行,自上犯之。
”将法太子。
太子,君嗣也,不可施刑,刑其傅公子虔,黥其师公孙贾。
明日,秦人皆趋令。
行之十年,秦民大说,道不拾遗,山无盗贼,家给人足。
民勇于公战,怯于私斗,乡邑大治。
于是以鞅为大良造。
居五年,秦人富强。
孝公使卫鞅将而伐魏。
卫鞅伏甲士而袭虏魏公子卬,因攻其军,尽破之以归秦。
魏惠王兵数破于齐秦,国内空,日以削,恐,乃使使割河西之地献于秦以和。
而魏遂去安邑,徙都大梁。
惠王曰:“寡人恨不用公叔座之言也。
”卫鞅既破魏还,秦封之於、商十五邑,号为商君。
(节选自《史记.商君列传》)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 分)A.会座病/魏惠王亲往问病/公叔曰/公孙鞅年虽少有/奇才/愿王举国而听之/王即不听用鞅/必杀之/无令出境/B.会座病/魏惠王亲往问病/公叔曰/公孙鞅年虽少/有奇才/愿王举国而听之/王即不听用鞅/必杀之/无令出境/C.会座病/魏惠王亲往问病/公叔曰/公孙鞅年虽少/有奇才/愿王举国而听之/王即不听/用鞅必杀之/无令出境/D. 会座病/魏惠王亲往问病/公叔曰/公孙鞅年虽少/有奇才/愿王举国/而听之/王即不听用鞅/必杀之/无令出境/【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文言文断句能力。
2020高考语文一轮复习《文言文阅读第3讲:词类活用和文言句式》教学案
《文言文阅读第 3 讲: 词类活用和文言句式 》
考点一 词类活用 “词类活用 ”是指某些实词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临时具有的某种新的语法功能,而这
种语法功能与现代汉语相比具有明显的不同。 词类活用主要包括名词的活用、 动词的活用、
形容词的活用 3 大类。
名词的活用 (一 )名词作状语 在现代汉语中,普通名词是不能直接修饰谓语动词作状语的,而古代汉语中的普通名 词直接作状语却是相当普遍的现象。凡谓语前面的名词如果不是主语,则必然活用作了状 语。 [考点感悟 ] 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词义,并总结这些词使用的规律。
释义:称王
(4)范增数目.项王 (《鸿门宴》 )
释义:使眼色
(5)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 .之(《桃花源记》 ) 释义:做标记
(6)假舟楫者,非能水 .也,而绝江河 (《劝学》 )
释义:游水
(7)籍.吏民,封府库 (《鸿门宴》 ) [规律总结 ]
释义:登记
1.两个名词 (或后一个为代词 ) 连用,代 )。如上面“籍”。
2.名词带状语, 则这个名词活用作动词。 活用形式:副词作状语+名词。 如上面“目”。
3.名词带补语,则这个名词活用作动词。活用形式:名词+补语
(介宾补语 ) 。如上面
“军”。
4.能愿动词带名词 (或后边的名词 ),则这个名词活用作动词。活用形式:能愿动词+
(1)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 (《赤壁赋》 )
释义:使……起舞;使……哭泣
(2)项伯杀人,臣活.之 (《鸿门宴》 )
释义:使……活
(3)后秦击赵者再,李牧连却 .之 (《六国论》 ) 释义:使……退却
(4)引以为流.觞曲水 (《兰亭集序》 )
(通用版)高考语文一轮复习 专题一 文言文阅读 第三步 第3讲 文言文概括分析名师课件
二、从哪些角度比对 ——7点比对明误点
(一)比对人物——避免张冠李戴 近年来高考文言文阅读的选文多为人物传记类的叙事文 章,文段常常涉及一组人物和事件。命题人正是抓住了选文的 这一特点,将原文中有关“张”的事说成是有关“李”的事, 或将原文中有关“李”的事说成是有关“张”的事,东拉西 扯,张冠李戴,混乱不清。
(节选自《后汉书·王涣传》)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王涣初入仕途,才干受到赏识。他在太守陈宠手下担任 功曹,遇事敢于决断;陈入朝为大司农,回答皇上询问时褒奖他 善于简贤选能,王由此得以显名。 B.王涣扫除积弊,境内风清气正。他担任温县县令,以谋 略铲除奸猾之徒,世面清平,商人露宿于道;升任兖州刺史后, 又依法整肃下属部门,极有声威。 C.王涣办案严谨,治事宽猛相济。他对于疑难案件以及法 理难平者,探寻本来面目,尽力还以公正;又能够揭发奸隐之 事,深受外界称叹,被誉为有神算。 D.王涣政绩卓著,后任难以比肩。他死于洛阳令任上,皇 上下令特选其继任者,均不称职;后来选用任峻,任充分发挥文 武属吏才干,仍然忙得无法分身。
唱和,住在乌衣巷, 称为乌衣之游;又极 有文才口才,受到叔
尝共宴处,居在乌 衣巷,故谓之乌衣 之游。瞻等才辞辩 富,弘微每以约言
赏会”可以看出 “参与集会,常与 子弟们诗文唱和” 的是“谢混”,并
父谢混赏识,称为微 服之,混特所敬贵,非 “ 谢 弘 微 ” 。 故
子。
号曰微子。
选项张冠李戴。
参考译文:谢混风格高尚峻洁,很少同人交往,只和同族兄弟
选项
对应原文
比对分析
(2017·全国卷Ⅰ)B.弘 (谢)混风格高峻,少 从 原 文 “ 混 风 格 高
微简言服众,此举受 所 交 纳 , 唯 与 族 子 峻 , 少 所 交 纳 , 唯
2020版高考语文新增分大一轮江苏专用版讲义:第三章 文言文阅读 专题一 Word版含解析
姓名,年级:时间:专题一掌握关键的整体阅读能力——读懂比答题更重要[专题微语] 同学们做阅读题,总是轻阅读,重做题。
这一点在文言文阅读中表现得尤为突出。
其实,文言文与现代文一样,需要整体阅读,把握大意。
不知你有没有这样的体验:某次做题,你把所给的文言文都读懂了,读透了,题目几乎全部回答正确。
这就是整体阅读之效。
文言文整体阅读其实很简单,读了下面的内容,你自然就会明白。
江苏卷所选文言文体主要有传记类散文和议论性散文两种。
一、传记类散文1.选文特点传记类散文主要是指以记人为主的散文,一般包括史传文、碑志墓表、各类文人笔记及小说中的人物传记。
多为四五百字的浅易文言文,命题人对一些疑难生僻的字句都有恰当的处理,或加注释。
一般记载几个人,有的人物关系简明,有的人物关系复杂。
所选人物不仅有帝王将相,更有普通的清官廉吏、良母孝子、义士隐士、贩夫走卒等。
这些人的品格,不外乎“忠、孝、仁、义、礼、智、信、勇”.选文以叙事为主,含有一定的议论抒情.虽然经过了命题人的删减调整,但不管是一篇还是一段,都有一定的独立性和完整性。
2.内容特点传记一般有下面几部分内容:(1)人物的基本情况.(2)人物的主要事迹。
(3)人物的性格作风。
人物的性格作风一般分性格、工作作风和生活作风三种情况,多出现在文章结尾,有时也穿插在全文中。
要注意以下内容:①作者的直接评价;②对传记主人公(简称“传主”)工作作风和生活作风所作的简评性语言;③从辞色的褒贬看作者的感情倾向。
具体到高考文言文阅读人物传记类文本,一般都包含下列内容:传主的姓名、字号、朝代和籍贯,传主的官职及其变动情况,传主的工作地点及其变动情况,传主的主要政绩、成就、特长、特点,传主生前和死后受到的封赏等。
3.形式特点(1)结构高考所选人物传记阅读文本一般呈“纺锤形"结构,头尾细,中间粗。
开头部分都很简短,主要是对传主基本信息的简单介绍,一般包括传主的姓名、字号、籍贯等,有些还有祖上的简单情况.中间部分是传记的主体部分,一般包括两部分内容:一是传主的生平履历及主要事迹;二是作者对传主的评价,包括对传主的功绩、性格、人品等几方面的评价。
高考一轮复习之文言文内容概述(共16张ppt)
()
【原文片段】 (2015 ·高考重庆卷) 楚俗信巫不信医,自三代以来为然,今为甚。凡疾不计久近浅深,药
一入口不效,即屏去。至于巫,反覆十数不效,不悔,且引咎痛自责,殚其财,竭其力,卒不效,且死, 乃交责之曰,是医之误,而用巫之晚也。终不一语加咎巫。故功恒归于巫,而败恒归于医。效不效,巫恒 受上赏而医辄后焉。
【试题选项】在歉收时,张咏主张对贩私盐的人从轻处分,并建议从此后都减轻刑罚。( )
【原文片段】 (2019 ·全国卷Ⅰ)后岁余,贾生征见。孝文帝方受釐,坐宣室。上因感鬼神事,而问鬼神之
本。贾生因具道所以然之状。至夜半,文帝前席。既罢,曰:“吾久不见贾生, 自以为过之,今不及也。 ”
居顷之,拜贾生为梁怀王太傅。梁怀王,文帝之少子,爱,而好书,故令贾生傅之。
台役。(节选自《说苑•贵德》)
【试题选项】 叔向反对晋平公在春天筑台,认为那样做会耽误农时,如果只顾自己安身立命,就不会
被后世称为人君。平公于是停止了筑台的劳役。
(
)
四、 比对事物范围,识破“以偏概全”
4.请比对“原文片段”和“试题选项”,判断正误并说明理由。 【原文片段】 (2013江苏高考) 李丰,字安国,故卫尉李义子也。黄初中,以父任召随军。始为白衣时,年 十七八,在邺下名为清白,识别人物,海内翕然,莫不注意。后随军在许昌,声称日隆。其父不愿其然,遂令闭 门,敕使断客。初,明帝在东宫,丰在文学中。及即尊位,得吴降人,问: “江东闻中国名士为谁?”降人云: “闻有李安国者。 ”是时丰为黄门郎,明帝问左右安国所在,左右以丰对。帝曰: “丰名乃被于吴越邪?”
关南地。帝曰: “所言归地事极无名,若必邀求,朕当决战!若欲货财,汉以玉帛赐
【复习必备】(全国通用版)2020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 文言文阅读 文言文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教案
文言文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一、自我诊断知己知彼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第16-21题。
(2016年上海卷高考试题)①羊祜,字叔子,泰山南城人也。
博学能属.文,美须眉,善谈论。
郡将夏侯威异之,以兄霸之子妻之。
举上计吏,州四辟从事,皆不就。
夏侯霸之降蜀也,姻亲多告绝,祜独安.其室,恩礼有加焉。
②帝将有灭吴之志,以祜为都督荆州诸军事,镇南夏,甚得江汉之心,吴石城守去襄阳七百余里,每为边害,祜患之,竟以诡计①令吴罢守。
于是戍逻减半,分以垦田八百余顷,大获其利。
在军常轻裘缓带,身不被甲,铃阁以下,侍卫不过十数人,而颇以畋渔废政。
尝欲夜出,军司徐胤执棨当营门曰:“将军都督万里,安可轻脱!将军之安危,亦国家之安危也。
胤今日若死,此门乃开耳。
”祜改容谢之,此后稀出矣。
③每与吴人交兵,克日方战,不为掩袭之计。
将帅有欲进谲诈之策者,辄饮以醇酒,使不得言。
吴将邓香掠夏口,祜募生缚香,既至,宥之。
香感其恩甚,率部曲而降。
祜出军行吴境,刈谷为粮,皆计所侵,送绢偿之,每会众江沔游猎,常止晋地,若禽兽先为吴人所伤而为晋兵所得者,皆封还之,于是吴人翕然悦服。
称为“羊公”,不之名也。
祜与陆抗相对,使命交通..,抗称祜之德量,虽乐毅,诸葛孔明不能过也。
抗尝病,祜馈之药。
抗服之无疑心,人多谏抗,抗曰:“羊祜岂鸩人者?”④祜女夫尝劝祜有所营置,令有归载者,祜黯然不应,退告诸子曰:“人臣树私则背公,是大惑也,汝宜识吾此意..。
”(节选自《晋书·羊祜传》)【注】①诡计:奇计。
16.写出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
(2分)(1)博学能属.文(2)祜独安.其室【答案】(1)连缀,写作(2)安抚【解析】文言实词的考核一直是文言文阅读重点考核的内容,近几年有加大难度的趋势,考的词语一般在课本中没有出现,要求学生根据文意进行推断,答题时注意分析词语前后搭配是否得当,如此题的(1)里根据前面“博学”和后面“文”可知,译为动词词性,和文章搭配,故译为“连缀、写作”;(2)根据“其室”可知译为动词,结合后面内容“恩礼有加焉”可知,译为“安抚”。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3讲文言文概括分析
全国卷文言文概括分析题主要考查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重在考查对原文内容翻译、转述和分析的能力,每个选项均由“概括+分析”两部分构成,并且“概括”部分基本正确,而错误基本都在“分析”部分。
它主要从人、时、地、事等几个方面设错,解题的关键就是在原文中找到相关信息与题目进行比对分析。
一、如何准确比对——定位准、比对细
因为选项是对原文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且信息量较大,往往是文中多处语句的综合表述,因此在比对时首先应定位准选项所涉及的文言语句,然后再逐词逐句仔细比对判定。
[典题示例]
(2018·全国卷Ⅱ)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题目。
王涣字稚子,广汉郪人也。
父顺,安定太守。
涣少好侠,尚气力,数通剽轻少年。
晚而改节,敦儒学,习《尚书》,读律令,略举大义。
为太守陈宠功曹,当职割断,不避豪右。
宠风声大行,入为大司农。
和帝问曰:“在郡何以为理?”宠顿首谢曰:“臣任功曹王涣以简贤选能,主簿镡显拾遗补阙,臣奉宣诏书而已。
”帝大悦,涣由此显名。
州举茂才,除温令。
县多奸猾,积为人患。
涣以方略讨击,悉诛之。
境内清夷,商人露宿于道。
其有放牛者,辄云以属稚子,终无侵犯。
在温三年,迁兖州刺史,绳正部郡,风威大行。
后坐考妖言不实论。
岁余,征拜侍御史。
永元十五年,从驾南巡,还为洛阳令。
以平正居身,得宽猛之宜。
其冤嫌久讼,历政所不断,法理所难平者,莫不曲尽情诈,压塞群疑。
又能以谲数发擿奸伏。
京师称叹,以为涣有神算。
元兴元年,病卒。
百姓市道莫不咨嗟。
男女老壮皆相与赋敛,致奠醊以千数。
涣丧西归,道经弘农,民庶皆设盘案于路。
吏问其故,咸言平常持米到洛,为卒司所抄,恒亡其半。
自王君在事,不见侵枉,故来报恩。
其政化怀物如此。
民思其德,为立祠安阳亭西,每食辄弦歌而荐之。
延熹中,桓帝事黄老道,悉毁诸房祀,唯特诏密县存故太傅卓茂庙,洛阳留王涣祠焉。
自涣卒后,连诏三公特选洛阳令,皆不称职。
永和中,以剧令勃海任峻补之。
峻擢用文武吏,皆尽其能,纠剔奸盗,不得旋踵,一岁断狱,不过数十,威风猛于涣,而文理不及之。
峻字叔高,终于太山太守。
(节选自《后汉书·王涣传》)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王涣初入仕途,才干受到赏识。
他在太守陈宠手下担任功曹,遇事敢于决断;陈入朝为大司农,回答皇上询问时褒奖他善于简贤选能,王由此得以显名。
B.王涣扫除积弊,境内风清气正。
他担任温县县令,以谋略铲除奸猾之徒,世面清平,商人露宿于道;升任兖州刺史后,又依法整肃下属部门,极有声威。
C.王涣办案严谨,治事宽猛相济。
他对于疑难案件以及法理难平者,探寻本来面目,尽力还以公正;又能够揭发奸隐之事,深受外界称叹,被誉为有神算。
D.王涣政绩卓著,后任难以比肩。
他死于洛阳令任上,皇上下令特选其继任者,均不称职;后来选用任峻,任充分发挥文武属吏才干,仍然忙得无法分身。
[自主尝试] 选
[技法演示]
解答此题时,考生应先分别找到四个选项对应的原文,再逐词逐句比对选项中解读的内容。
比如A项:
选项内容:他在太守陈宠手下担任功曹,遇事敢于决断;陈入朝为大司农,回答皇上询问时褒奖他善于简贤选能,王由此得以显名。
对应原文:为太守陈宠功曹,当职割断,不避豪右。
宠风声大行,入为大司农。
和帝问曰:“……”宠顿首谢曰:“……王涣以简贤选能……”帝大悦,涣由此显名。
考生在比对原文与选项内容时,要注意以下几个细节:①“和帝问曰”中“问”的对象是承前省略的“陈宠”;②“善于简贤选能”说的是优点,故“褒奖”一词使用正确;③选项中的“王”与原文中的“涣”的称呼转换。
考生由此判断可知选项的解说部分是正确的。
然后在此基础上,判断选项中对人物的评价“初入仕途,才干受到赏识”,也是正确的。
依此方法,考生可分析其余三项。
其中D项,“仍然忙得无法分身”,对应的原文是“不得旋踵”。
考生如果知道“旋踵”的意思是“退缩”,则很容易判断出D项是错误的。
考生如果不知道“旋踵”的意思,从后文“一岁断狱,不过数十,威风猛于涣”也可判断出“仍然忙得无法分身”是错误的。
二、从哪些角度比对——7点比对明误点
(一)比对人物——避免张冠李戴
近年来高考文言文阅读的选文多为人物传记类的叙事文章,文段常常涉及一组人物和事件。
命题人正是抓住了选文的这一特点,将原文中有关“张”的事说成是有关“李”的事,或将原文中有关“李”的事说成是有关“张”的事,东拉西扯,张冠李戴,混乱不清。
(二)比对时间——避免时序混乱
人物传记类文章通常是通过几件事情来刻画某个人物的,而这几件事在文段之中是有时间上的先后顺序的,命题人有时便在错项设计时故意地倒置事情的时序,从而造成了叙述的混乱。
(三)比对地点——避免地点错位
“地点错位”即把不同空间(地点)的事件糅合起来表述,故意在地点方面颠倒位置关系。
(四)比对关键词——避免不合文意
所谓“不合文意”,即翻译错误(曲解文意)。
这类陷阱设置就是在选项中对原文某些文
言词语的含义或词类活用现象等作不恰当的解释,故意歪曲理解原文语句的意思,故意拔高或贬低作者的精神,从而对其观点态度作出错误解说。
这是我们在解读时容易犯的毛病,即对待古人不能依据其具体时代,不能立足于文本作出合理评价,常常以今律古。
(五)比对添加内容——避免无中生有
选项故意添加原材料中未涉及的人物、事件或观点等内容,致使选项的分析概括于文无据,无中生有。
(六)比对因果关系——避免因果混乱
因果关系不当一般有两种情况:一是因果颠倒,就是把“因”错断为“果”,把“果”错断为“因”,颠倒了两者之间的关系;二是强加因果,就是把没有因果关系的说成有因果
关系。
特别关注“因为”“由于”“以致”“因而”“因此”等关联词语。
(七)比对增删的范围词或程度词及其他类词语——避免以偏概全(或以全概偏)
所谓的“以偏概全(或以全概偏)”,就是在选项中故意缩小(或扩大)原文有关信息的范围、作用、程度等,或者断章取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