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实践课教师的困惑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中教师指导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中教师指导存在的问题及对策2019-10-18【摘要】综合实践活动是在新⼀轮基础教育课程改⾰中应运⽽⽣的新课程。
在综合实践活动实施过程中,教师应不断提⾼⾃⼰的理论⽔平和操作技能,努⼒培养和激发学⽣的学习动机。
伴随着实施的推进,效果不⼀定尽如⼈意。
笔者针对⼤家关注的⼀些焦点问题结合调研及亲⾝体会,对学⽣认识、教师指导等问题作初步的分析及对策思考。
【关键词】⼩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教师我国新⼀轮基础教育课程改⾰将“综合实践活动”纳⼊新的课程体系,使学⽣通过实践,增强探究和创新意识,学习科学研究的⽅法,发展综合运⽤知识的能⼒,培养社会责任感。
这门特殊发展形态的活动课程,在实施推进过程中,难免遇到很多的问题和困难,有时使⼈感到迷茫、困惑、忧虑和担⼼。
认真分析影响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效果的因素,已成为时下该课程亟待解决的难题。
笔者针对综合实践活动实施中发现的⼀些问题,结合⾃⾝的实践和有效实施策略的探索谈⼏点粗浅的体会。
⼀、⼩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教师指导存在的问题⼏年来,新⼀轮基础教育改⾰的实践表明,综合实践活动的设置,对中⼩学课程教学改⾰产⽣了⼴泛⽽深远的影响。
它以其独特的课程价值、新颖的课程内容和宽松灵活的实施⽅式赢得了⼴⼤中⼩学师⽣的喜爱,在基础教育新课程推进过程中显⽰了它独特的价值和顽强的⽣命⼒,成为新课改中不容忽视的⼀个重要领域。
因为是⼀门新兴的学科,它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法⽬前任处于不断探索和经验积累阶段。
近⼗年的实践证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价值的实现有赖于综合实践活动教师的有效指导。
然⽽,我们调查发现,在综合实践活动实施过程中,教师的指导往往出现⼀系列问题。
(⼀)教师包办、学⽣不参与现在⼩学综合实践活动因为没有所谓的考试,所以学校很少配备了专职教师,⼀般都是语⽂、数学⽼师兼职上这门学科。
在具体的活动中,为了完成学校交给的教学任务,完成所谓的教学课时,任课⽼师对综合实践活动包括选择主题,活动的开展,成果的总结等环节⼤多采取⼀味包办,⾃⾏了事的办法,完全忽略学⽣的探究过程和过程体验。
综合实践活动教学的困惑(3篇)
第1篇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深入推进,综合实践活动教学作为一种新型教学模式,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
它旨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与传统的学科教学相比,具有鲜明的特色和优势。
然而,在实施综合实践活动教学的过程中,我们也遇到了诸多困惑,这些问题不仅制约了综合实践活动教学的发展,也影响了学生的全面发展。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探讨综合实践活动教学的困惑。
一、师资队伍建设困境1. 教师专业素养不足综合实践活动教学需要教师具备跨学科的知识和技能,而目前我国许多教师的专业素养还达不到这一要求。
部分教师对综合实践活动教学的理解和认识存在偏差,教学方法和手段较为单一,难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和积极性。
2. 教师培训机制不完善综合实践活动教学对教师的培训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然而,目前我国教师培训机制尚不完善,培训内容单一,培训方式落后,难以满足教师的专业发展需求。
二、课程设置与实施困境1. 课程设置缺乏科学性综合实践活动教学课程设置缺乏科学性,导致教学内容与实际需求脱节。
部分课程内容过于理论化,缺乏实践性,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课程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1)时间安排不合理。
综合实践活动教学需要较多的课时,但实际教学中,课时分配不均,导致课程实施效果不佳。
(2)教学资源不足。
部分学校缺乏必要的教学设施和设备,影响综合实践活动教学的开展。
(3)教学评价体系不完善。
目前,综合实践活动教学评价体系尚不完善,难以全面、客观地评价学生的学习成果。
三、学生参与度不高1. 学生对综合实践活动教学的认识不足部分学生对综合实践活动教学的理解存在偏差,认为这种教学方式是“浪费时间”,导致参与度不高。
2. 学生缺乏自主学习和探究能力在综合实践活动教学中,学生需要具备较强的自主学习和探究能力。
然而,部分学生在这方面存在不足,导致他们在实践中难以发挥自己的潜力。
四、家校合作困境1. 家长对综合实践活动教学的认知不足部分家长对综合实践活动教学的认识存在误区,认为这种教学方式会影响学生的学业成绩,导致家长对学校开展综合实践活动教学持保留态度。
综合实践活动教学困惑(3篇)
第1篇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作为新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越来越受到广大教育工作者的高度重视。
然而,在实践过程中,许多教师发现,综合实践活动教学并非一帆风顺,其中存在着诸多困惑。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探讨综合实践活动教学中的困惑。
一、课程定位不明确1. 课程性质模糊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旨在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然而,在实际教学中,部分教师对课程性质的理解不够深入,导致课程实施过程中偏离了课程目标。
有些教师将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视为“第二课堂”,过分强调娱乐性和趣味性,忽视了课程的教育性;有些教师又将课程定位为“德育课”,过分强调思想教育,忽视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
2. 课程目标不明确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目标不明确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对课程目标的描述过于笼统,缺乏可操作性;二是对课程目标与学科知识的关联性认识不足,导致课程实施过程中学科知识融入不充分;三是对课程目标与学生发展需求的契合度不高,使得课程对学生发展的促进作用不明显。
二、教学内容与形式单一1. 内容单一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内容涉及多个领域,如科技、艺术、体育等。
但在实际教学中,部分教师往往只关注某一领域,导致课程内容单一。
此外,课程内容更新速度较慢,难以满足学生多元化的需求。
2. 形式单一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形式应多样化,包括探究、实验、考察、参观等。
然而,在实际教学中,部分教师过分依赖传统的讲授法,使得课程形式单一。
这不仅影响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还制约了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
三、师资力量不足1. 教师专业素养不高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要求教师具备跨学科的知识和能力。
然而,在实际教学中,部分教师的专业素养不高,难以胜任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教学任务。
这不仅影响了课程实施效果,还可能对学生的全面发展产生负面影响。
2. 教师培训不足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教师培训是提高教师专业素养的重要途径。
然而,在实际教学中,部分学校对教师培训重视程度不够,导致教师培训不足。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存在的问题与应对策略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存在的问题与应对策略随着教育理念的不断发展,小学教育最近也增加了对综合实践活动的重视。
这些活动为儿童提供了更多的机会去探索和理解知识,提高他们的综合能力和实践能力。
但在实践过程中,这些活动还存在着一些问题:1.活动的灵活性不足。
现有的综合实践活动方案比较固定,常常是老师事先设计好的,学生只需按照规定的步骤去操作。
这种方式既影响了学生的创造力,也降低了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应对策略:老师应该让学生参与到活动制定过程中,并为学生提供更多的自由空间,让他们能够自己去组织和设计实践活动。
2.缺乏实践活动的针对性。
目前许多综合实践活动仅仅是为了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而对个别学生的需求未能得到足够的考虑。
这导致了某些学生难以与活动有效地互动,并且容易让他们感到困惑和无助。
应对策略:学校应该更好地了解学生的需求,为每个学生提供个性化支持。
同时,在活动设计中,老师们也应该注意到每个学生的特殊需求,调整活动的方向和难度。
3.评估机制不完善。
评价综合实践活动的成功和有效性是关键问题,但现有的评估机制并不完善。
通常采用的方式只是简单的问答或者作品展示,很难全面地评估学生的实际成果。
应对策略:评估应该更加全面和准确。
可以采用更多的方法,如小组讨论、学生自评和教师评估等方式。
这将有助于更好地了解学生的表现和潜在问题,为其提供更精细化的指导。
4.资源有限。
小学通常没有大量的时间、空间和财力去开展综合实践活动,这些限制可能会影响到这些活动的开展和质量。
应对策略:学校应该更好地利用现有资源,寻找和创建适合的环境,让学生可以充分发挥实践和创新能力。
此外,与教育企业和社区等其他资源合作也是一种可行的方式。
总之,在解决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过程中的问题时,教师应该更好地与学生合作,提供个性化支持,完善评价机制,并充分利用周围资源。
这将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成果,积极培养他们的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
小学数学综合实践活动课教学中的问题与对策
小学数学综合实践活动课教学中的问题与对策小学数学综合实践活动课是数学课程中的一种重要形式,通过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掌握数学知识和技能,培养他们的动手能力和数学实践能力。
在实践活动课教学中,也会遇到一些问题,如学生的学习兴趣不高、参与度不够、实践环节设计不合理等。
那么我们应该如何解决这些问题呢?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探讨一下小学数学综合实践活动课教学中的问题与对策。
一、学生学习兴趣不高在小学数学综合实践活动课上,由于数学知识的抽象性和难度,部分学生对数学学习产生了抵触情绪,导致学习兴趣不高。
如何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成为了教师们面临的一个难题。
对策一:增加趣味性在设计实践活动时,教师可以通过增加趣味性的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数学的乐趣。
在学习数学几何知识时,可以设计一些有趣的几何图形拼图游戏,让学生在游戏中学习,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对策二:利用多媒体利用多媒体技术,展示一些生动有趣的数学实践案例,让学生在观察和操作中快乐地进行数学探究,从而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
二、学生参与度不够在实践活动课上,部分学生的参与度可能不够,导致实践效果不好,从而影响了教学效果。
如何提升学生的参与度,成为了教师们关注的焦点。
对策一:组织合作学习教师可以设计一些合作学习的活动,让学生之间相互合作,共同完成一些任务。
合作学习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能力。
对策二:设置奖励机制在实践活动中,教师可以设置一些奖励机制,比如完成任务的学生可以获得一些小奖励。
奖励机制可以刺激学生的参与积极性,提高实践活动的效果。
三、实践环节设计不合理在一些实践活动课中,教师可能会遇到实践环节设计不合理,导致学生无法很好地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和技能。
如何设计合理的实践环节,成为了教师们需要思考的问题。
对策一:结合生活实际在设计实践环节时,教师可以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设计一些与实际生活相关的数学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数学的魅力,从而更好地掌握数学知识和技能。
综合实践课程教学困惑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综合实践课程在我国教育体系中的地位日益凸显。
作为培养学生综合素质、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重要途径,综合实践课程的教学质量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全面发展。
然而,在实际教学中,教师们常常会遇到诸多困惑,这些问题亟待解决,以确保综合实践课程的有效实施。
一、课程内容与教学目标的困惑1. 课程内容与教学目标不匹配在综合实践课程中,部分教师对课程内容把握不准确,导致教学内容与教学目标之间存在较大偏差。
这种现象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教学内容过于理论化,缺乏实践性。
部分教师过分强调知识的传授,忽视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
(2)教学内容过于片面,未能全面覆盖课程目标。
例如,在开展“家乡文化”主题实践活动时,教师可能只关注到家乡的历史文化,而忽略了地理、环境、经济等方面的知识。
(3)教学内容与学生的兴趣、需求脱节。
部分教师未充分考虑学生的兴趣和需求,导致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缺乏主动性和积极性。
2. 教学目标不明确部分教师在制定教学目标时,缺乏对课程标准的深入理解,导致教学目标模糊不清。
具体表现为:(1)教学目标过于笼统,难以具体实施。
例如,将“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作为教学目标,但未明确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2)教学目标与学生的实际水平不符。
部分教师设定的教学目标过高或过低,无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教学方法与教学策略的困惑1. 教学方法单一在综合实践课程中,部分教师仍然采用传统的讲授法,忽视学生的主体地位。
这种单一的教学方法导致学生被动接受知识,难以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2. 教学策略不灵活(1)教学策略与教学内容不匹配。
部分教师采用的教学策略无法有效实现课程目标,例如,在开展“环保宣传”活动时,教师采用的理论讲解方式无法达到预期的效果。
(2)教学策略缺乏针对性。
部分教师未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制定针对性的教学策略,导致教学效果不佳。
三、评价方式与评价内容的困惑1. 评价方式单一在综合实践课程中,部分教师仍采用传统的考试评价方式,忽视学生的综合素质评价。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存在的问题与应对策略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存在的问题与应对策略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推进,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已经成为小学教育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该课程通过生活实践、创造活动和社会实践等形式,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创新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为学生全面发展奠定了基础。
随着实践活动课程的开展,一些问题也逐渐浮出水面,影响了课程的正常开展和学生的发展。
本文将探讨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应对策略。
一、存在的问题1. 资源问题小学综合实践活动涉及到大量的资源准备和支持,包括物质资源和人力资源。
目前许多学校资源有限,无法提供充足的支持。
物质资源不足导致学校无法开展丰富多样的实践活动,人力资源不足则影响了活动的组织和实施。
2. 教师素质不足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需要具备丰富的实践经验和创新能力的教师来指导学生,然而目前许多小学教师在这方面的素质还有待提高。
一些教师缺乏实践经验,对于活动的组织和指导能力有所不足,导致实践活动的质量无法得到保证。
3. 课程内容单一部分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内容设计较为单一,缺乏多样性和创新性。
学生在参与实践活动时缺乏乐趣和体验,导致学习兴趣不高,效果不佳。
4. 学生自主性不足由于对于实践活动课程的认识不够深入,一些学校和教师对学生进行的实践活动过于指导,缺乏给学生自主发挥的空间。
学生缺乏独立探索的机会,导致他们的创新能力得不到有效的锻炼。
二、应对策略1. 加强资源建设学校应该加强对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资源支持,包括加大物质资源的投入和提高人力资源的配置。
可以通过向社会募集资源、整合校内外资源等途径来解决资源不足的问题,确保学生能够丰富多样地参与实践活动。
2. 提升教师素质学校可以通过组织专业培训、开展研讨会等形式,提升小学教师的综合能力和实践经验。
可以邀请有经验的专家或者教师进行经验分享,帮助其他教师提升自己的指导水平,确保实践活动的质量。
3. 丰富课程内容学校应该在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注重多样性和创新性,设计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内容,让学生在活动中能够体验到乐趣和收获。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存在的问题与应对策略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存在的问题与应对策略随着教育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已经成为教师和学生们学习和成长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同时也暴露出了一些问题,比如实践活动课程设计不合理、教师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不足以及学生参与度不高等问题。
为了更好地推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发展,我们需要深入分析这些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应对策略。
一、存在问题1. 课程设计不合理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设计往往过于死板,不够灵活多样。
而且,课程内容和形式缺乏针对性和趣味性,难以吸引学生的兴趣和激发他们的创造力。
2. 教师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不足一些小学老师对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掌握不够全面,导致他们在教学过程中无法很好地引导学生进行实践活动。
教师往往缺乏对于学生实际需求和心理特点的深刻理解。
3. 学生参与度不高一些学生对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参与度不高,他们缺乏主动性和创造性,只是单纯地完成任务,而缺乏对于实践活动内涵的理解和把握。
二、应对策略2. 提升教师的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对于教师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不足的问题,学校应该加强对教师的培训和指导,提升他们的专业水平和实践能力,鼓励教师利用各种渠道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和技能,以更好地引导学生进行实践活动。
3. 鼓励学生主动参与,培养创造力学校应该积极鼓励学生主动参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在活动中培养他们的创造力和实践能力,让他们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学校也可以设置一些特色项目和比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4. 发挥家庭和社会作用学校应该积极发挥家庭和社会的作用,让家长们了解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重要性,配合学校更好地引导学生进行实践活动;学校也要与社会资源进行合作,为学生提供更广阔的实践平台,让他们在实践活动中不断提升自己的综合素质。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学生综合素质发展的必要组成部分,但是目前也存在一些问题。
为了更好地推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发展,学校和教师们需要不断探索和改进,从课程设计、教师培训等方面入手,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创造力,让他们在实践活动中得到更好的发展和提升。
浅谈综合实践课程中教师指导方法的问题及对策 (1)
浅谈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教师指导方法的问题及对策摘要: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指在教师的指导下,由学生自主进行的综合性学习活动,它是基于学生的学习经验,密切联系学生的生活和社会实际,体现学生对知识综合应用的一种学习活动,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体现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和当前基础教育改革的重要课程之一。
它的出现标志着我国基础教育课程结构的新突破和我国基础教育课程形态的新建构。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目前素质教育大环境下应运而生的一个新课题,在其发展当中由于诸多原因还存在着很多问题,因此我们需要探索出一条能够确保综合实践活动课程顺利实施,以推进素质教育的成功之路。
关键词: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小学实施问题解决对策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大环境下应运而生的一种新型课程。
随着课程改革如火如荼的展开,综合实践活动这门新课程,以新的学习领域、新的学习方法、新的评价方式受到学校、教师、学生的青睐以及重视。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不仅能够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挖掘学生的学习潜能,同时也锻炼了教师的多种能力。
但是如何在教学的过程中很好地实施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一直是个难题。
当前,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在实施过程中还存在着一些无法避免的问题,但是我觉得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的过程中表现出来的一些问题更为重要,这些问题已经成为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健康发展的一大障碍。
在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实施中,参与课程实施的主体多,但起主导、核心作用的依然是学校、教师和学生。
在此,我将从学校、教师和学生三个方面浅谈目前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中存在的问题以及解决对策。
一、存在的问题(1)学校方面存在的问题学校是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实施主体,然而,作为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活动的实施主体,学校在课程实施过程中存在着一些问题,这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发展。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作为一门新的课程,我认为有效的制度才能是这一新课程顺利实施的保障。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存在的问题与应对策略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存在的问题与应对策略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的重要手段,然而在实践中,也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
本文将就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应对策略。
问题一:活动内容设置不够多样化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内容设计过于单一,往往只注重某个领域的实践活动,无法满足学生的多元化需求,而且容易导致学生对该课程失去兴趣。
应对策略:1.拓宽实践活动内容:将实践活动从学科范围拓展到其他领域,如社会实践、艺术实践等,通过多元化的活动内容来激发学生的兴趣和积极参与度。
2.引入跨学科教学:在内容设计中融入多个学科的知识和技能,使实践活动与学科知识相结合,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和学科能力。
问题二:活动形式单一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的活动形式单一,大多是教师讲解和学生实践操作,缺乏多样化的教学形式和互动环节。
应对策略:1.开展小组合作活动: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通过小组讨论、分工合作等形式,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能力。
2.设置互动游戏环节:在实践活动过程中增设互动游戏环节,通过游戏的方式激发学生的积极参与和学习兴趣。
问题三:评价标准不明确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缺乏明确的评价标准,学生和教师对活动成果的评价存在主观性,导致评价结果不准确。
应对策略:1.明确评价指标:在实践活动设计中明确活动目标和评价指标,让学生清楚活动的要求和评价标准。
2.多样化评价方式:采用多样化的评价方式,如实地考察、书面报告、口头报告等,综合考察学生在实践活动中的综合素质。
问题四:活动组织和管理不到位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在组织和管理方面存在不足,教师缺乏有效的组织和协调能力,导致活动无法顺利进行。
应对策略:1.加强教师培训:加强对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教师培训,提升教师的组织和管理能力,使其能够有效地组织和引导学生参与活动。
2.建立有效的管理机制:建立规范的活动管理制度,明确活动流程和责任分工,确保活动能够有序进行。
学校综合实践的难点
随着素质教育的深入推进,学校综合实践活动作为一门新课程,在我国教育领域得到了广泛关注。
综合实践活动旨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团队合作意识,以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然而,在实际开展过程中,学校综合实践活动面临着诸多难点,需要我们认真思考和解决。
一、师资队伍的不足1. 综合实践活动教师数量不足。
目前,我国大部分学校综合实践活动教师数量不足,难以满足教学需求。
部分学校甚至将综合实践活动教师与其他学科教师兼任,导致教师工作量过大,教学质量难以保证。
2. 综合实践活动教师专业素质不高。
由于综合实践活动是一门新兴课程,部分教师对课程内容、教学方法等方面了解不够深入,导致教学效果不佳。
此外,教师缺乏实践经验和创新意识,难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和积极性。
3. 综合实践活动教师培训不足。
部分学校对综合实践活动教师的培训投入不足,导致教师教育教学水平难以提高。
二、课程资源的匮乏1. 校内课程资源有限。
部分学校综合实践活动场地、设备等资源不足,限制了活动开展。
此外,学校内部课程资源整合不足,难以形成良好的课程体系。
2. 校外课程资源开发利用不够。
部分学校对校外课程资源的开发利用不够充分,导致学生实践活动缺乏多样性和实践性。
3. 课程资源更新缓慢。
随着社会的发展,课程资源需要不断更新。
然而,部分学校在课程资源更新方面投入不足,导致课程内容陈旧,难以满足学生需求。
三、学生参与度不高1. 学生对综合实践活动缺乏认识。
部分学生对综合实践活动的重要性认识不足,认为这是浪费时间,导致参与度不高。
2. 学生兴趣不足。
综合实践活动涉及多个领域,部分学生对某些领域缺乏兴趣,导致参与积极性不高。
3. 学生参与能力不足。
部分学生由于家庭背景、性格等因素,导致参与综合实践活动的能力不足。
四、评价体系的滞后1. 评价标准单一。
目前,我国综合实践活动评价体系以学生成绩为主,忽视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
2. 评价方式单一。
部分学校综合实践活动评价方式以考试、评价表为主,缺乏多元化的评价手段。
浅谈综合实践活动课的困惑与探索
按 照上 级 下 发 的课 程 设 置 和课 时 安 排 意见 ,综 合 实 践 推 进这 一 课 程 的落 实 : 活 动 每 周 有 2课 时 , 学 期 约 4 每 O课 时 , 要 的 要 求 完 不 成 纲
困 惑一 : 材 的 问题 教
性 。对 于过 程 的评 价 该 如何 制 定 切 实 可行 的标 准 呢?
困 惑六 : 生 安 全 的 问题 学
在 课 程 实验 这 些 年来 ,除 了践 活动 要 求 学生 走 出 课 堂 、走 向社 区 、走 向 社
动 资源 包 》 以及教 参 。 知 道我 们 还 要 如此 “ 不 自主 ” 摸 ” 的“ 到 习 与教 师有 效 指 导之 间的 矛 盾 ; 活 动形 式 , 活 动 实效 , 重 轻 什 么时 候 ? 困 惑 二 : 学时 间 的 问题 教 导致 课 程 质量 难 以保证 。
通 过这 些 年 的摸 索 , 我觉 得 可 以从 以 下 两 点着 手 , 极 积
课 的 目标 任 务 的全 面 落 实打 了折 扣 。随 着 课 程 改革 的不 断 富 多样 ; 外 , 合 实 践 活动 的评 价重 视学 生 的过 程 而不 在 另 综
因 从 深 入 。这 一 课程 的发 展 趋 向 到底 如何 ,真 的 让 我们 无 法 捉 于 结论 , 此评 价 的 标准 难 以 确定 , 而表 现 出较 大 的 随 意 摸 . 多 问 题 已经 困惑 了我 们太 久 太 久 。 许
综 合 实 践 活 动 的 总 目标 是 密 切 学 生 与 生 活 的 联 系 , 推 重 环 境 的功 能 , 掘 身边 的资 源 。 挖 进学 生 对 自然 、 会 和 自我之 内在 联 系的 整 体认 识 与 体 验 , 社
综合实践的教学难点分析(3篇)
第1篇一、引言综合实践活动是新课改下的一种新型课程,旨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
然而,在实际教学过程中,综合实践活动存在许多难点,这些问题严重影响了教学效果。
本文将对综合实践活动的教学难点进行分析,以期为教师提供有益的参考。
二、教学难点分析1. 学生参与度不高综合实践活动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要求学生在实践中主动探究、解决问题。
然而,在实际教学中,部分学生参与度不高,表现为对活动不感兴趣、参与积极性低、缺乏主动性。
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1)学生对综合实践活动认识不足。
由于传统教育观念的影响,部分学生对综合实践活动的重要性认识不足,认为这是“玩”的课程,导致他们对活动不感兴趣。
(2)活动设计不合理。
部分教师在设计活动时,未能充分考虑学生的兴趣和需求,导致活动内容枯燥乏味,无法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
(3)评价机制不完善。
综合实践活动注重过程评价,但部分教师在评价过程中过于注重结果,忽视了学生的过程体验,导致学生参与积极性不高。
2. 教师指导能力不足综合实践活动要求教师具备较强的指导能力,包括组织能力、沟通能力、协调能力等。
然而,在实际教学中,部分教师指导能力不足,表现为以下方面:(1)教师对综合实践活动缺乏了解。
部分教师对综合实践活动理念、方法、策略等方面的认识不足,导致他们在教学中难以有效指导学生。
(2)教师组织能力不足。
综合实践活动需要教师具备较强的组织能力,包括活动策划、时间安排、资源整合等。
然而,部分教师在这方面的能力不足,导致活动难以顺利进行。
(3)教师沟通协调能力不足。
综合实践活动涉及多个学科、多个领域,需要教师与其他教师、学生、家长等进行有效沟通协调。
然而,部分教师在沟通协调方面存在困难,导致活动效果不佳。
3. 教学资源不足综合实践活动需要丰富的教学资源作为支撑,包括场地、设备、材料等。
然而,在实际教学中,教学资源不足是一个普遍存在的问题:(1)场地资源不足。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存在的问题与应对策略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存在的问题与应对策略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小学教育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通过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学生可以在实际的活动中探究、体验和发展自己的能力。
目前在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实施过程中存在着一些问题,例如缺乏活动的多样性、活动内容单一、教师水平参差不齐等。
为了更好地解决这些问题,我们需要采取一些应对策略。
本文将分析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一、存在的问题1. 缺乏活动的多样性当前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存在的一个问题是活动缺乏多样性。
大部分学校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主要以体育课、美术课等传统的课程为主,缺乏其他形式的实践活动,导致活动内容单一,难以激发学生的兴趣。
2. 活动内容单一现在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活动内容往往比较单一,缺乏趣味性和挑战性。
很多学校的实践活动主要是在课堂内完成,活动内容往往受制于教科书内容,缺乏创新,容易导致学生的学习兴趣缺乏。
3. 教师水平参差不齐教师是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核心,但目前很多学校的教师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教学水平上存在参差不齐的情况。
一些教师缺乏关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专业知识和教学经验,无法很好地开展综合实践活动课程。
二、应对策略1. 提供多样化的活动为了解决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缺乏多样性的问题,学校可以提供多样的活动安排,例如户外探险活动、手工制作、科技实践等。
通过丰富多样的实践活动,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综合能力。
2. 创新活动内容为了让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内容更加丰富多样,学校可以鼓励教师在活动内容上进行创新。
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兴趣和特长,设计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鼓励学生参与培养他们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
3. 加强教师培训为了提高教师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教学水平,学校可以加强对教师的培训。
学校可以组织教师参加相关的培训课程,提高他们的综合实践活动教学水平,并将培训成果运用到实际教学中,提高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质量。
小学综合实践教学困惑(3篇)
第1篇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越来越受到重视。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旨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是我国基础教育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
然而,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们普遍面临着诸多困惑,这些问题制约着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深入开展。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探讨小学综合实践教学中的困惑。
一、课程定位模糊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作为一门新兴课程,其课程定位模糊是当前教学中的一个主要问题。
部分教师认为,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就是开展课外活动,或者将其与德育、体育等其他课程混为一谈。
这种模糊的课程定位导致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难以把握课程的核心目标和价值。
1. 教学目标不明确由于课程定位模糊,教师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教学目标不够明确。
一方面,教师难以确定哪些内容属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范畴;另一方面,教学目标不具体,导致教学过程缺乏针对性。
2. 教学内容不系统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涉及多个领域,但教学内容缺乏系统性和连贯性。
部分教师只关注某一方面的实践活动,而忽视了其他领域的重要性。
这种不系统的教学内容不利于学生全面发展。
二、师资力量不足1. 教师专业素养参差不齐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要求教师具备跨学科的知识和能力。
然而,当前我国小学教师队伍中,具备相关专业素养的教师比例较低。
部分教师对课程内容不熟悉,难以胜任教学任务。
2. 教师培训不足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对教师的专业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
然而,我国当前教师培训体系尚不完善,教师培训内容与实际教学需求存在脱节现象。
三、教学资源匮乏1. 教学设施不足综合实践活动课程需要丰富的教学资源,如实验室、图书馆、网络等。
然而,我国部分小学教学设施简陋,难以满足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需求。
2. 教学资源利用率低部分学校虽然配备了教学资源,但利用率较低。
教师对教学资源的开发和利用能力不足,导致教学资源浪费。
四、教学评价体系不完善1. 评价标准不统一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教学评价标准不统一,导致教师和学生难以把握评价要求。
综合实践课困惑
在我国教育改革的大背景下,综合实践课作为一种新型课程模式,受到了广泛关注。
然而,在实施过程中,许多教师和学生都面临着诸多困惑。
本文将从教师、学生、课程设计、教学方法等方面,探讨综合实践课中存在的困惑。
一、教师困惑1. 课程定位不明确综合实践课作为一门跨学科、跨领域的课程,其课程定位在教师心中并不明确。
部分教师认为,综合实践课是课堂教学的补充,可以随意安排教学内容;而有些教师则认为,综合实践课是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创新精神的重要途径,应注重课程体系的建设。
2. 教学内容缺乏针对性综合实践课的教学内容涉及多个领域,但部分教师在选择教学内容时,往往缺乏针对性。
这使得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难以把握重点,难以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
3. 教学方法单一综合实践课的教学方法应以实践为主,但部分教师在教学方法上仍采用传统的讲授式教学,使得学生参与度不高,难以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4. 教学评价体系不完善综合实践课的教学评价体系尚未完善,部分教师仅以学生的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为评价标准,忽视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二、学生困惑1. 学习目标不明确学生在学习综合实践课时,往往不清楚学习目标,导致学习动力不足。
2. 实践能力不足综合实践课要求学生具备一定的实践能力,但部分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缺乏实践锻炼,导致实践能力不足。
3. 创新意识薄弱在综合实践课中,创新意识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重要环节。
然而,部分学生由于受传统教育观念的影响,创新意识薄弱。
4. 团队协作能力不足综合实践课强调团队合作,但部分学生在团队协作过程中,缺乏沟通、协调能力,导致团队协作效果不佳。
三、课程设计困惑1. 课程内容设置不合理综合实践课的课程内容设置应充分考虑学生的兴趣、需求,但部分课程内容设置过于宽泛,难以满足学生的个性化需求。
2. 课程结构不完善综合实践课的课程结构应合理,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够循序渐进。
然而,部分课程结构设置不合理,导致学生学习效果不佳。
农村小学开展综合实践活动课的困惑与对策
在长 期 的 学科 课 程 教学 实 践 中 ,逐
步形 成 了一套 适 应 学科 教 学需 要 的
用 实践 活动 中 , 过切 身 体验 , 到 通 达 综 合 素 质的 提高 和 多方 面 能 力 的协 调 发展 。 如 美 国教 育家杜 威 以 “ 正 做 中学 ”为 核心 的 教 育思 想认 为 的 那 样 , 个体要获得真知 , 必须在活动 “ 就 中主动体验 、 尝试 、 造 , 改 必须去 做” , 充分 体现 “ 实践中体验 , 中发展” 体验 。
3 综 合 实践 活动 课是 一 种新 的 . 课 程 论 ,它不 同于 以 知识 为 中 心的
怕综 合实 践 活动 课 的开 设 影 响学 科 课程 ” 种应试 心 态 的制 约 。 管综 这 尽 合 实践 活 动课 在 促进 学 生 综 合素 质 的 提 高 、促进 学 生 的全 面 发 展 中有 着 巨大 的 作用 ,但 其成 效 的 “ 显 外
理念 , 逐步找到 自身的角色定位 。 在
实施过程中,开始与解放了手脚的 学生在 同一起跑线 ” 上定主题、 搞
研 究 ,走 出课 堂 、走 进 生 活做 “ 学
造创新氛围, 优化创新情境 , 开放学
生思 维空 间 , 动手 操作 , 或 或独 立思
生对社会生衙 的积极态度和参与综
合实践活动的兴趣 , “ 。 了解信息技术、
性” 不及 学科 课程 , 远 显现 的 速度也 远不 及学 科课 程快 , 而 , 成对 综 因 造 合实 践 活 动课 的 开设 流 于形 式 而 失
思维 定 式和 教 学 模式 ,一 时很 难 适
应 综 合 实践 活动 课教 学 的要 求 ,加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过程中的困惑与对策
神 世界 。课 程 实 施 历 来 是 课 程 改 革 能 否 取 得 成 功 的 关 键 。
一
、
对 实施 综 合 实 践 活 动 课 程 重 要 性 的 认 识
世 纪 之 交 , 国新 一 轮 基 础 教 育 课 程 改 革 明确 将 “ 合 实 践 我 综
活 动 ” 入 新 的课 程 体 系 , 将 此 类 课 程 的 宗 旨 定 位 在“ 过 综 纳 并 通 合 实践 活 动 , 培养 学 生 的信 息意 识和 能力 , 强 学 生 探 究 问题 意 增 识 和 创 新 精 神 ,掌握 科 学 的研 究方 法 ,发 展 综 合 运 用 知 识 的能 力 , 进 学 校 与 社 会 的密 切 联 系 , 养 学 生 的 社 会 责 任 感 ” 。 增 培 上 这 表 明 ,新 一 轮 基 础 教 育 课程 改 革 不仅 与 国 际 教 育 前 沿 是 保 持 同步 的 , 且 设 置 综 合 实 践 活 动 课 程 , 落 实 素 质 教 育 , 养 学 而 是 培
华 、 大 的 学 生 , 会 对 这 所 学 校 的 评 价 就 会 很 糟 , 至 上 级 组 北 社 甚
织 部 门 对 这 所 学 校 的 校 长 书 记 的 考 察 , 也 可 能 作 出 对 他 们 不 利
的 结 论 。 这样 的人 一方 面 说 明他 对 当 前 以 课 改 为 中 心 的 教 育 改 革 的 无 知 , 同 时又 是 因 为受 当前 社 会 “ 板 印 象 ” 影 响 。 但 刻 的 2高考 制度 改 革 和 招 生 制 度 改 革 不 可 能 在 短 时 间 内 完 全 体 . 现 新 课 程 理念 , 其 是体 现 综 合 实 践活 动 课 程 。 除 高 考 考 试 制 尤 废
综合实践活动困惑
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综合实践活动作为新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越来越受到教育界的关注。
然而,在实际开展过程中,许多学校和教育工作者面临着诸多困惑。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探讨综合实践活动中存在的困惑。
一、活动目标定位不准确综合实践活动旨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
然而,在实际操作中,部分学校对活动目标定位不准确,导致活动内容与目标脱节。
具体表现为:1. 目标过于宽泛:一些学校将综合实践活动定位为“全面发展”,缺乏具体的目标和方向,导致活动内容难以聚焦。
2. 目标单一:部分学校过分强调某一方面的培养,如科技创新、社会实践等,而忽视其他方面的教育。
3. 目标不切实际:有些学校设定的活动目标过高,超出学生的实际能力范围,导致活动难以实施。
二、活动内容缺乏创新综合实践活动要求教师根据学生的兴趣、特长和实际情况,设计富有创新性的活动内容。
然而,在实际操作中,部分教师存在以下问题:1. 内容陈旧:一些教师沿袭传统教学模式,将课堂内容延伸到活动中,导致活动内容缺乏新意。
2. 内容重复:部分学校组织类似的活动过多,导致学生产生厌倦情绪,不利于活动的深入开展。
3. 内容与实际脱节:有些活动内容脱离学生生活实际,难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参与热情。
三、活动实施过程不科学综合实践活动需要教师、学生、家长等多方共同参与,形成一个良好的教育生态。
然而,在实际实施过程中,存在以下问题:1. 教师指导不足:部分教师对活动过程缺乏有效的指导,导致活动效果不佳。
2. 学生参与度低:一些学生由于对活动内容不感兴趣或缺乏信心,导致参与度低。
3. 家长支持力度不够:部分家长对综合实践活动的重要性认识不足,不支持或参与度低。
四、评价体系不完善综合实践活动评价体系是衡量活动效果的重要手段。
然而,在实际评价过程中,存在以下问题:1. 评价标准单一:部分学校仅以学生的成果展示作为评价标准,忽视学生的过程体验和成长。
2. 评价主体单一:有些学校仅由教师或学校领导进行评价,缺乏学生的自我评价和同伴评价。
综合实践面临的问题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作为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越来越受到教育部门的重视。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旨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但在实施过程中,我们也面临着诸多问题。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探讨综合实践活动面临的问题。
一、课程设置不合理1. 课程内容与实际生活脱节。
部分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内容过于理论化,与学生的实际生活脱节,导致学生在实践中难以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2. 课程设置缺乏系统性。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往往由多个教师共同承担,但各教师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不一致,缺乏系统性和连贯性。
3. 课程时间安排不合理。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往往与其他学科课程冲突,导致学生难以兼顾。
二、师资力量不足1. 教师专业素质不高。
部分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教师缺乏相关领域的专业知识和实践能力,难以胜任教学任务。
2. 教师队伍不稳定。
由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教师待遇较低,部分教师流动性较大,导致师资力量不足。
3. 教师培训不到位。
部分教师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理解和把握不够,需要加强培训。
三、教学资源匮乏1. 实践场所不足。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需要一定的实践场所,但许多学校缺乏足够的实践场所,限制了课程实施。
2. 设备设施落后。
部分学校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所需的设备设施落后,难以满足教学需求。
3. 教学资源分配不均。
由于地区差异,部分学校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资源匮乏,而部分学校资源过剩。
四、评价体系不完善1. 评价方式单一。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评价往往只注重学生的成绩,忽视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
2. 评价主体单一。
评价主要由教师进行,缺乏学生的自我评价和同伴评价。
3. 评价结果运用不足。
评价结果往往只作为对学生进行评价的依据,未能充分发挥其在教学过程中的指导作用。
五、学生参与度不高1. 学生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认识不足。
部分学生认为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软课程”,对自身发展没有太大帮助。
2. 学生实践能力不足。
部分学生在面对实际问题时,缺乏解决问题的能力和信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困惑与挣扎
——一个综合实践教师的反思
山东省滨州市滨城区杨柳雪中心中学王岩花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最突出的亮点之一,就是设置了国家计划中规定的一门必修课程——综合实践活动课程。
综合实践活动是基于对学生的的直接经验,密切联系学生自身生活和社会生活,注重对知识技能的综合运用,体验经验和生活对学生发展的实践性课程。
历经多年的探索之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实施,已取得了成效,成为一门重要的课程,虽然离理想境界,课程的达成目标还有相当距离,但目前状况是不断改进。
同时,综合实践课程的实施,给教育主管部门,特别是任课教师带来了巨大的困难和挑战。
了解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特点,明确课程实施给教师带来的困惑,深究困惑的根源,提出相应改进措施,是当前综合实践课程发展的需要,更是教师自身发展的迫切需要。
本人谨就在教学实践与培训学习中,遇到的困惑,剖析和反思如下,若有不当之处,望批评指正,共同探讨。
一、综合实践课程教师的困惑
1、课程观念如何转变?
综合实践课程是一门新兴课程,它需要教师改变课程观念,把以知识灌输、学科为本位的课程观,逐步转向新型的以实践为主,融学生、学校、社会为一体的综合课程观。
课改以来,任课教师解读综合实践课程标准,参加培训学习,力求理解接受综合课程新理念,达到课程观念的转变,这在综合教学实践教学中已有一定的体现。
但是传统教学观念根深蒂固,新旧思想交替,教师很难做到课程观念与教学行为的统一,不自觉的穿新鞋走老路。
例如,我开设《探究传统节日——中秋节》这一课题时,引导学生分组探
究了中秋节的传说、习俗、诗歌等,根据需要指导学生进行社会实践调查,把搜集内容制作成课件、手抄报、小品表演、录像等形式进行展示,整个活动过程深受学生的喜爱,他们的各种潜能也发挥的淋漓尽致。
但我总觉得自己的教学过程始终走不出传统学科的怪圈,即这个课题实施文化课色彩太浓,应进一步指导学生反思活动内容与活动过程中的得与失,提升他们的综合社会实践能力。
尽管有时我设计的内容很有创意,由于课程观念的不到位,始终迈不开步子,又会回到传统学科的教学轨道上去。
迷茫挣扎之极,我甚至有时自问:综合实践课程到底是什么样的课程,它需要教师具备什么样的课程观念,才能适应综合课程发展的需要?
2、综合能力如何提高?
综合实践课程具有学科整合的特点,是指打破传统分科课程的知识领域,组合两个或两个以上学科领域组成的课程。
没有现成教材,它的内容因地、因校、因人制宜,是立足于学生主动开发、教师引导的综合课程。
这使得教师不能再依赖于现成的课程标准和教材,进行传递式的传统教学。
而是根据自己储备的知识技能、社会经验,开发课程资源,创设教学环境,灵活多样的进行创造性教学。
因此,具备较高的综合能力的教师,是综合实践课程顺利实施的关键。
但是,长期以来,教师接受的都是专业教育,进行的是单科教学,综合能力又怎能具备呢?接下来,如何提高呢?提高到什么程度,才达到综合实践课程教师所具备的能力标准呢?
比如:《家乡的民族传统节日》的诗歌文化探究需要教师具备一定的文学素养和史学知识;《纸飞机》的探究则需要教师具备一定的制作技能和物理学知识等等。
实际教学中,文理兼备、既会制作又会表达的综合教师并不多见,有时综合课程的教学设计很有创意,真正实施起来,却走了样或不到位,抑制了教
师在新课改中的主动性,也阻碍了教师综合能力的提高,所以综合能力如何尽快达到综合课程的要求是一个难题。
二、困惑的根源
1、综合实践课程的地位落实不到位。
综合实践活动是新课程方案规定的必修课,与其它学科并列而不是从属学科。
但如果用必修课的标准来衡量,它在任课教师设置和课时的落实上,是很不到位的。
首先是教师的设置。
由于一线教师人员紧缺,学校安排一些临近退休的老教师任课。
这些教师教学经验丰富,但是太缺乏综合实践课程所需的创新意识,也缺乏年轻教师的激情,课程实施效果可想而知。
有时甚至安排教师“兼职”综合实践课,既任考试科目课程,又任综合实践课程,往往后者处于附属地位,即对该教师的考核以考试科目为主,综合实践课程仅处于参考地位,甚至不予考虑。
所以,兼职教师根据自己课程情况,把综合实践课程直接上成兼职的考试科目,若有检查,才上一节综合实践课,应付领导。
其次是综合实践课程课时的安排。
教学地位落实不了,课程安排也无从依据,比起主科外的杂科(注:语数外是主课,理化是次课,政史地生是小科,音体美是杂科。
)还难安排,一般是按在上午或下午最后一节,实在排不开,才会挤进“杂科”的行列,临近期末时还往往给考试科目“让路”。
如此以来,综合实践课程就处于“有名无分”,甚至“无名无分”的状态!
2、课程观念与课程实施所需不匹配。
综合课程的有效实施,不是任课教师一个人的事情,它需要有一个浓厚的氛围,即教育部门的领导、非任课教师、学生都要转变课程观念,从内心接受综合实践课程,认识到它的重要性,把它落实到行动上来。
事实上,综合实践课程在师生眼里是处于可有可无的状态,它的实施受到了非任课教师与学生的制约。
例如:若把综合实践课程搞得太“火”了,吸引学生稍多一点的精力,一些考试科目教师感觉影响到自己科目的教学,时常有意或无意的压抑综合课程,导致自己底气不足,活动方案常常适可而止,无法真正达到预期目标,这说明传统课程观念仍在困扰着一些教育工作者。
学生方面,学生的综合课程观念认识不到位,课堂纪律就成了大问题。
上课,总是隔三岔五的要整顿一下纪律,否则,课是上不下去的。
因为学生认为这是“玩课”,想怎么样,就怎么样。
比如上课时,有的学生“闭目养神”,积极准备下一节课;有的在做其他科目的作业;有的旁若无人,大声说笑……。
所以,只有教师与学生转变课程观念,才能促进综合课程的实施。
3、教育评价措施与教育效果脱节。
对教师综合课程的教学效果,学生综合课程学习行为的评价措施单一、僵化,抑制了教师课程观念转变的迫切性、教学行为的积极性和学生的能力提高。
由于良好的教学与学习行为得不到及时的认可,也阻碍了师生再去主动参与的欲望。
造成这种现状的原因是片面追求升学率,用原来的旧模式评价综合课程的效果,以学生的考试成绩作为主要目的,忽视了学生综合能力的提高,教师没有了课程改革的主动性,使得综合课程的开设流于形式,离理想的目标达成相距甚远。
三、困惑的出路
1、改革评价制度,提高师生积极性。
很多时候,评价能起到“指挥棒”的作用,好的评价机制能激发师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使课程进入良性发展的轨道。
综合实践课程不能像其它学科一
样可以用考试来测定,它强调多元价值取向和多元标准,不仅允许学生对问题的解决可以有不同的方案,而且表现的形式也可以丰富多样,因此如何对综合指导教师和学生进行有效的评价,是综合课程得以良性发展的关键。
对于教师,可从课程开发能力、组织指导能力、协调沟通能力、教学评价能力、反思能力等多方面进行全程评价,对于表现突出的,在评优选先、职称评定方面进行适当倾斜,提高教师参与综合课程实施的积极性。
对于学生的评价,努力构建学习结果与学习过程并重的评价机制,采用学生自评、同学互评、家长教师评价方式,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个性化表现及体验进行评定、鉴赏,考核的结果作为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内容之一,对表现优异的学生,进行适当表彰。
2、落实综合课程地位,积极更新综合教师课程观念和知识。
“教师能走多远,学校就能走多远”。
没有教师的发展,就没有综合课程的发展。
学校要全面落实综合课程地位,提高教师实施课程的积极性,为综合课程教师创造外出学习的机会,并督促他们通过自学报刊、杂志,和教师间互学等方式,更新教学观念,储备综合教学所需的多种知识,使教师的课程观念理论化、系统化,拓宽自己的知识视野,提高综合能力,以利于积极开发各种课程资源。
总之,综合课程的有效实施,需要教育制度的保障,更离不开教师课程观念的更新与综合能力的提高。
课程改革是人的改革,只有人坚持到底,改革才会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