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标准下中学教师面临的困惑

合集下载

谈新课程理念下中学语文教学中的困惑

谈新课程理念下中学语文教学中的困惑

谈新课程理念下中学语文教学中的困惑随着《新课程标准》新理念的出台,随着语文教学的新一轮大规模地改革,所有的语文教师都雄心壮志地投身到这一场轰轰烈烈的革命中来。

而笔者,也因此有机会非常幸运地站在了教学的最前沿阵地上。

在一段时间的教学实践后,笔者发现新教材、新理念、新教法确实让我和我的学生耳目一新,而且让我们的心中不时涌动着一股教和学的激情,但同时这全新的变化,引发了很多的思考,让笔者感到有很多的困惑。

(一)多媒体运用的喧宾夺主教师掌握运用现代媒体技术,使之更好地服务于教学,这是社会进步的一件好事、喜事。

尤其是赶上这教学改革的好时光,许多教师更是把这先进的教学手段在课堂上“发扬光大”,一堂课下来,真可谓:锦上添花。

我也不例外,不管是精美的散文如〈春〉、〈济南的冬天〉,还是人物的自传〈我的信念〉,也不管是优秀的古代诗文如〈古代诗歌五首〉,更不管是深奥的哲理诗如〈理想〉,反正都是充分利用了学校的这先进的教学资源,动不动就是让学生坐在多媒体的教室里,进行感官的强烈刺激,以求达到教学的最佳效果。

久而久之,我发觉,学生对教学的反应从一开始的新鲜和好奇,渐渐地趋于麻木;而我事先预测的“事半功倍”的效果,似乎也大大打了一个折扣。

再加上接二连三地听了些公开课后,我发觉多媒体技术的泛滥已成了一个不争的现实:从开课引入,到授课中的板书,到结尾的总结,都用各种字体或色彩缤纷的画面代替,而教师几乎不用带粉笔,而只是解说员,对画面内容进行解说,学生在眼花缭乱中高兴一番、感动一番,尔后,却难以回忆该课堂教学中几点实质性的东西。

教师就这样把自己的主观能动完全交给媒体技术,忘记了谁宾谁主。

而学生呢,一节课下来,难以忘记的不是老师教的东西,而是那刺激新奇的媒体画面。

是忧,是喜?这值得每一位语文教师的深思。

(二)教师的基本素质如何适应新课程改革的需要改编之后的新教材,致力于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和人文素养,培养学生的语感,发展学生的思维和创新精神,养成学习语文的良好习惯,为每一个学生的终身学习和发展奠定语文基础。

新课改下的中学教师工作挑战及其适应研究

新课改下的中学教师工作挑战及其适应研究

新课改下的中学教师工作挑战及其适应研究一、引言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中学教师面临着一系列新的挑战。

这些挑战不仅涉及到教育理念、教学方法的更新,还要求教师在专业成长、学生综合素质培养等方面有所突破。

本文旨在探讨新课改背景下中学教师所面临的挑战,并分析其适应策略,以期为中学教师的专业发展提供一些有益的启示。

二、新课改下的中学教师工作挑战(1)教育理念的挑战:新课程改革强调以学生为中心,注重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培养。

这就要求教师转变传统的以知识传授为主的教育观念,树立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理念。

(2)教学方式的挑战:新课程改革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要求教师掌握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勤于动手、积极思考。

这对教师的教学设计、课堂组织和管理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3)教师角色的挑战:在新课改背景下,教师不仅是知识的传授者,更是学生发展的促进者和指导者。

这要求教师不仅要具备扎实的学科知识,还要具备良好的沟通、合作和反思能力。

三、中学教师适应新课改的策略(1)更新教育理念:教师应深入理解新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树立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观,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和个性特长。

(2)提升教学能力:教师应不断学习和掌握新的教学方法和技能,提高课堂组织和管理能力,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3)转变教师角色:教师应从传统的知识传授者转变为学生学习和发展的促进者和指导者,加强与学生的沟通和合作,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和身心健康。

四、结论新课程改革对中学教师提出了新的挑战,但也为其专业发展提供了重要的机遇。

通过更新教育理念、提升教学能力和转变教师角色,中学教师可以更好地适应新课改的要求,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提供更有力的支持。

同时,学校和教育行政部门也应为教师的专业成长创造良好的环境和条件,共同推动新课程改革的深入发展。

浅谈新课改给教师带来的困惑及教师如何应对

浅谈新课改给教师带来的困惑及教师如何应对

浅谈新课改给教师带来的困惑及教师如何应对新课程改革自2001年实施以来,至今已走过十年历程。

这十年里,我从学生转变成了教师,和新课改一起成长。

新课程改革给我国的基础教育注入源头活水,使教育工作者焕发了极大的热情,教育观念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在逐渐形成,熔知识、趣味、合作、探究为一炉的课堂教学受到了学生的欢迎,但教师产生了困惑。

本文就对教师所面临的困惑及如何应对提出几点体会。

一、教师面对新课改的困惑1、课时内容安排的灵活性与课时时间固定性的矛盾经常出现。

2、教参、教具、学具的缺乏,教师只能依靠自己制作课件。

3、学生动手实践能力的不足。

在探索学习的实践中,他们却想动而不知如何动,敢做而不懂如何做。

如果老师启发、诱导不够,他们或者缩手缩脚、或者手忙脚乱、或者毫无头绪、或者乱七八糟,往往无法达到教师的预期目的。

4、小组合作学习流于形式,缺乏有效性,有些问题的抛出,学生没有经过独立思考就进行交流,这是没有意义的、无效的学习。

教师对交流的内容、时间却不好把握。

太难了,不易讨论出所以然;太易了,又缺乏讨论的必要性。

时间久了,影响教学内容;时间太短,又停留于形式。

教学中,努力实现三个转变:(1)教师“学生观”的转变。

做到用孩子的心看待一切,不歧视孩子,多赏识孩子,达到班上“没有差生,只有差异”。

(2)教师角色的转变。

教学过程中,老师是学生的朋友,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导着,而不是统治者、长官。

教学过程是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是师生双方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

(3)教学方式的转变。

教师课堂上教学过程是师生互动过程,学生学习过程不仅要用脑子想而且要用眼睛看,用耳朵听,用嘴说,用手操作。

即用自己的亲身经历、用自己的心灵去感悟,教师要积极参与学生的学习过程。

学生才能无拘无束的置身于其中,尝试学习,享受学习的乐趣。

课堂才能焕发无限的生命力,学生思维活跃,热情高涨,真正成为了学习的主人、课堂的主角。

二、教师如何应对新课改新课改的教学中,教师要重新认识教学、认识课堂、认识教材,不断探索新的课堂教学模式,在新型师生互动关系中重建自己的角色权威,发挥角色作用。

新课程改革中的教学困惑与思考(5篇范文)

新课程改革中的教学困惑与思考(5篇范文)

新课程改革中的教学困惑与思考(5篇范文)第一篇:新课程改革中的教学困惑与思考新课程改革中的教学困惑与思考新课程,要求有新的教育理念,用新的教学方法来进行教学。

通过对《语文课程标准》学习,理解了语文课程的性质、目的,课程目标的基本理念,要达成的目标及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自主学习教学模式。

明白了课改要体现为变“课堂”为“学堂”,变“教师主导”为“学生主体”,变“重学习结果”为“重学习过程”,在教学过程中注重“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三维教学目标。

基于此,初次接触新教材,应用新教材,对自己原有的教学方法、教学模式、教学组织、教学角色等重新定位,重新构思,精心备课,力求用新的教育理念来指导自己的教育教学行为,真正实现“教学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学生能自主、合作、探究模式下学习”。

一年的教学实践中,有诸多困惑与思考。

困惑之一:自主、合作、探究的自主学习教学模式无法开展。

原因是:1.学生基础差。

学生阅读面较窄,阅读能力较差,对文字的理解能力不强,大多数学生阅读文章的水平只停留在类似故事会、故事情节较强的文章,难以理解一些富有哲理的文章。

2.学习习惯差。

学生主体精神丧失,厌学情绪严重。

学生没有自学的习惯,特别是B类班级,有相当部分的人不愿学习。

老师要求完成预学案,要求学生课前准备材料等,学生往往不做或不能不成,导致第二天教学无法预期完成,更无法自主、合作、探究。

3、学生词语贫乏,语言表达能力差,无法用准确的词语把自己的思想表达清楚。

4、学生无参与意识。

教学初期,我曾经作过尝试。

在教学中,降低难度,精心设计提问,坚持多问,一个环节一个环节地启发学生学习,让学生在学习中树立信心,有自己的见解。

主要是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

坚持了三周,教学内容落下一大节。

我想,也许一个月、两个月能有点成效,但完不成规定的教学任务怎么办?困惑二:语文学习的目的: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包括语文应用能力、一定的审美能力、探究能力、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素质,为学生的终生学习和有个性的发展奠定基础。

新课程改革下教师困惑的理性思考 2019年精选教育文档

新课程改革下教师困惑的理性思考 2019年精选教育文档

新课程改革下教师困惑的理性思考一、角色的困惑新课程改革要求教师应成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参与者、引导者,成为课程的研究者、开发者、决策者。

其实,越来越多的教师明白不能再只是知识的“搬运工”,也深知不能将教学工作视为简单的重复,开始探索采用多种方式提高教学效率。

面对如此沉重的角色转变任务,教师能否完全胜任,这是一个值得商榷的问题。

再者,大部分教师在思想上受原有观念中师道尊严的权威性和威严性的影响,还不能在短时间内完全放下“身段”,重建师生之间民主平等的关系,因此在实际教学中大部分教师对自己的定位仍然是家长的代理人、知识的传授者、纪律的执行者。

长久以来,课程问题一直都是相关部门、学科专家需要关注的,教师无权也无从过问。

而此次新课程改革赋予了教师参与课程开发的权利,这对大多数教师来说是一个全新的挑战。

虽然这种变化的意义值得肯定,但对于毫无课程开发经验、缺乏课程开发指导、本职工作已经相当繁忙的中小学教师而言,在如何提高课程质量、创新课程内容、优化课程结构等方面依然存在着很大的困惑与困难。

这种复杂的角色转变,让人不禁产生了疑问:教师是人,还是神?教师的核心角色到底是什么?教师能否承受住这些新角色带来的压力?二、科研的困惑首先,科研目的上的困惑。

对大部分教师来说,他们参与科研的积极性主要来自于职称评定,论文撰写需要投入较多的时间,这就在一定程度上分散了原本集中在教学和管理上的精力,造成科研和教学本职工作在实际操作中的矛盾,这也让部分教师变得更加急功近利,以致出现“两手都要抓,两手都空空”的糟糕局面。

因此,教师搞科研到底是为了教学还是荣誉?其次,评价制度上的困惑。

学校往往是以发表论文数量为衡量科研是否成功的重要指标。

而学校间进行评比时,该校教师论文的多少也是一个重要的指标。

现在社会上各种论文大赛、报刊征稿不计其数,它们的资质是否合格?在审稿上能否保证公平、公正、公开?这些问题都值得考量。

因此,科研到底是重数量还是质量呢?最后,科研方法上的困惑。

新课程改革中教师所面临的问题及对策

新课程改革中教师所面临的问题及对策

教育管理新课程NEW CURRICULUM新课程改革中教师所面临的问题及对策潘哲(甘肃省平凉市第二中学)新课程改革已在我省全面展开,这轮改革给我省高中教育带来了活力,带来了新的希望,也给我们一线的教育工作者提出了一些新的问题和挑战。

经过改革实践,我们遇到了许多问题和困惑,使我们面临着痛苦的选择和裂变,也给我很大的启发,引起我们深深的思考,探寻者解决问题的办法。

一、教师面临的问题这次新课程改革是一次教育理念的大变革,改革成功的关键性因素是观念的转变,是改变千百年来形成的传统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方式,而这对于我们广大教育工作者,特别是习惯于传统教学模式的教育工作者而言,是一场痛苦的抉择。

这种抉择使我们教师面临着许多前所未有问题和困惑,这些问题解决的成败得失,直接影响和制约着新课改的成败。

1.教师观念转变的问题教育观念的转变首先是教师教学观念的转变,必须更新教师的教学理念,适应新课程,以便从根本上推动课改深入和发展。

但传统的“我教你学”教育习惯,教师的职责只是把课本知识忠实地传达给学生,在教学工作中,教师只是充当传声筒、录放机的角色,没有给学生以充分的思考空间。

2.教师教学方式改变的问题教师对新课程的不适应,缺乏驾驭课堂的能力,课堂教学方式方法单一、陈旧,许多教师仍没有从课程内容的传授者中解放出来;仍然坚持传统的“我讲你听”的教学模式,不能大胆地放手让学生自己去探索自主学习,不能熟练地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课堂教学缺乏活力,沿用老一套教学模式。

3.学生学习习惯的问题由于传统的教学方式、教学习惯,使学生形成了固定的学习模式和习惯,习惯于教师在台上讲,自己在台下听。

因此对新的教育模式学生自主学习的热情不高,参与意识不强,合做探究流于形式。

学生不能真正积极、主动地参与课堂教学活动,仍然生存于死记硬背,题海战术之中,并未从传统的教育模式下解放出来。

4.学校管理的问题新课程改革理念要求学校对现有的管理理念和管理模式进行相应的改革,但有些学校的管理模式仍然沿用传统的管理评价机制来考评教师的课堂教学工作和教学效果,考查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奉行一考定成败的考核评价理念,教师不敢大胆地放手进行课堂教学改革尝试。

新时代农村中学语文老师的困惑

新时代农村中学语文老师的困惑

新时代农村中学语文老师的困惑随着农村教育的改革和发展,越来越多的优秀教师加入到了农村中学的教育队伍中。

农村中学语文老师在教学工作中也面临着不少困惑和挑战,这些困惑主要体现在教学内容、教学资源、学生素质和教学环境等方面。

本文将围绕这些问题展开探讨。

一、教学内容不符合学生需求农村中学语文老师的困惑之一是教学内容不符合学生需求。

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下,教材和教学内容大多是以课本为主,而且内容较为抽象、晦涩,难以引起学生的兴趣。

农村学生普遍的生活环境和思维方式与城市学生存在较大差异,因此需要根据学生的实际需求和兴趣爱好来设计教学内容,增加与学生生活经验和生活方式相关的内容,使学生在学习中能够获得实际成长和提高。

二、教学资源匮乏农村中学语文老师的另一大困惑是教学资源匮乏。

相对于城市学校,农村中学的教学资源相对较为匮乏,教学设施和教学用具都比较简陋。

这就给语文老师的教学工作带来了很大的难度,难以进行多样化的教学活动和教学手段。

缺乏现代化的教学设备也会影响到语文课堂的教学效果,让语文老师感到力不从心。

三、学生素质参差不齐另一个困扰农村中学语文老师的问题是学生素质参差不齐。

在农村中学,学生的家庭教育和生活环境相对较为贫困,许多学生的学习基础较差,学习态度不够端正。

语文老师需要花费更多的时间和精力进行基础知识的复习和巩固,以及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这给语文老师的教学工作增加了一定的难度。

四、教学环境欠缺活力农村中学语文老师的另一个困惑是教学环境的欠缺活力。

在农村中学,语文课堂的教学活动大多是传统的板书和讲解,缺乏形式多样化和内容生动化的教学手段,这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农村中学存在一定的教学管理和班级管理问题,学生纪律不够严明,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不够活跃,这也影响到了语文课堂的教学效果。

针对农村中学语文老师的这些困惑,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加强和改进。

一、注重课堂教学内容的实践性和生活性农村中学语文老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需求,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和生活环境,设计更加实践性和生活性的教学内容。

新课标落实中的困惑和问题

新课标落实中的困惑和问题

新课标落实中的困惑和问题一、背景介绍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教育也在不断地改革与创新。

而新课标作为教育改革的重要一环,对于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然而,在新课标落实过程中,也出现了不少困惑和问题。

二、新课标落实中存在的困惑和问题1. 教材选用问题在新课标实施过程中,由于教材选用问题导致了很多老师和学生在教学过程中感到困惑。

一方面,由于新课程标准对于教材有更高要求,但是目前市场上好多教材并没有完全符合这些要求;另一方面,由于各地区之间差异较大,在选用教材时也存在差异性。

2. 教学方法与手段问题在新课标实施过程中,由于传统的教学方法和手段不能完全适应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导致很多老师在授课时感到困难。

例如,在语文教学中,传统讲解式授课已经不能满足学生需求了;在数学教学中,传统的“讲解-练习-检查”模式也需要进行改进。

3. 教师培训问题在新课标实施过程中,由于教师的培训问题,导致很多老师在授课时感到困难。

一方面,由于新课程标准对于教师的素质要求较高,但是目前很多老师还没有接受过相关的培训;另一方面,由于各地区之间差异较大,在教师培训时也存在差异性。

4. 学生学习负担问题在新课标实施过程中,由于学生学习负担问题导致了很多家长和学生感到困惑。

一方面,由于新课程标准对于学生的要求较高,但是目前很多家长和学生还没有完全适应这些要求;另一方面,在不同地区之间也存在着差异性。

三、解决新课标实施中存在的困惑和问题1. 教材选用问题解决方法针对教材选用问题,可以采取以下措施:加强教材审定工作、推广优秀教材、鼓励教师自主编写教材等。

2. 教学方法与手段问题解决方法针对教学方法与手段问题,可以采取以下措施:加强教师培训,提高他们的教学水平;鼓励教师在授课中运用多种现代化技术手段,如多媒体、网络等。

3. 教师培训问题解决方法针对教师培训问题,可以采取以下措施:加强培训力度,提高老师的素质;开展定期的专业知识更新和交流活动,促进老师之间的互相学习和共同进步。

新课改下中小学教学存在的问题和困惑

新课改下中小学教学存在的问题和困惑

中学推行“学讲计划”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困惑推行“学讲计划”实际工作中存在许多困惑和问题,造成了教学质量提升不明显。

所以,积极探讨破解这些问题和困惑的对策与措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新课程实施中仍存在着“三个不”1.教师不放心主要表现在:①教师认为那么难的知识不讲怎么能理解透啊,以前都讲多遍还不会的。

②教师感到平时教学任务重,课时少,备课时间紧,没有时间找资料和整理题。

2.学生不适应我校高一学生成绩普遍基础较差,又没有形成较好的学习习惯,特别进入高中阶段,面对新的教材、新的教师、新的环境表现出不适应;自制力差,没有明确的目标,疲于应付考试,压力较大;感到迷茫,把握不好该学什么知识;3.管理不适应面对新课改的要求,面对教师教学行为和学生学习行为的改变,学校对教师教育教学的评价,仍然是以单一的量化标准去评判,没有将教师的教学研究、教改实验、创造性教学引入考评内容,限制了教师专业发展。

二、课堂教学改革步履艰难1.学生学习动力不足一是大多数学生无明确的学习目标,把学测准备好去迎接单独招生或注册入学就可以啦;二是无成就感、无抱负和理想、无求知欲和上进心,缺乏适宜的学习方法。

三是兴趣的中心不在学习上,对学习消极应付。

2.教师执教效益不高面对教学上的重大变革,一些教师思想教学观念没有及时得到转变,还停留在生拉硬灌、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层面上;许多教师对信息技术的运用感到很困惑;更多的教师表现在对教材处理的不适应,操作难把握,表现出教师课堂效益的低下,教学效果不高。

三、教学常规由“虚”向“实”迈进仍在浅层徘徊1.备课教师在备课环节仍然是注重备知识,不注重备教法备学生;教师的备课不能深入钻研教材,感知、理解、掌握各个模块;教师的备课不能从学生实际出发,没有了解学生思想态度、认识经验和技能水平、学习方式和学习习惯;教师的备课、课堂教学整体设计思路不明,环节不全,教学目标不确定,重点难点不突出;对备课重要性的认识不够,忽略学期备课、单元备课,只有课时备课、个人备课,集体备课与反思备课只是摆设。

新课程标准实施过程中的经验和困惑

新课程标准实施过程中的经验和困惑

新课程标准实施过程中的经验和困惑新课程标准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作为数学教师,我总结出一下经验。

1.教师要不断提高自身的素质(1)要更新观念。

实施课改的关键是更新教育观念,否则无法达到课程改革的目的。

(2)要掌握现代教育理论,不断总结经验,探索规律。

(3)要掌握现代教学方法,因材施教。

(4)提高教师的专业知识水平。

(5)掌握现代教学媒体。

2.教学中要坚持师生互动生成机制(1)教师主导领引。

(2)学生自主探究。

(3)师生互动生成。

二、新课程教学过程中的困惑新课改实施后,取得了如下成绩:1.在基本掌握新课程改革理念情况下,步入了数学新课程的“初级阶段”。

抛弃了以教师、教材为中心的模式,积极建构以学生、情景为中心的课堂教学氛围。

教师基本上从生活逻辑和学生的成长出发,联系学生的社会生活实际情况,积极开发和利用当地的有效课程资源。

课堂立足于学生的发展需求,学生通过教师的引导,能够自主、合作、大胆地提出、探究有关现实和理论问题,在快乐有趣的课堂氛围中,激发了学生的探求知识的欲望和锻炼能力的兴趣。

2.初步探索出数学新课程的教学模式。

教师在摒弃了传统的授课模式:复习旧课——讲授新课——小结巩固新课——布置作业的基础上,经过学习和实践探索,总结出指导数学新课程教学的大致流程:(1)设置情景,提出问题。

(2)思考讨论,合作解决问题。

(3)放飞智慧,拓展问题。

提出高于教材,又联系实际,有价值的问题让学生联想和思考。

(4)自主感悟,走进生活。

但新课改实施过程中也存在一些问题:1.教师的“主导地位”还是较强,往往忽视了学生的中心地位。

2.课堂还是只重预设,缺少认知矛盾冲突和新知识的生成。

3.自主、合作、探究学习都还是“形似”,非“神似”,实效性较差。

三、新课程教学实践中的困惑1.教师的课堂讲授是不是越少越好新课程十分强调课堂教学教师的引导作用。

2.教师的课堂提问是不是越频繁越好课堂提问只是课堂教学的一个组成部分。

因此,教师如何设置创造性问题,深化学生对某个问题的认识,或者引发学生对问题的深入思考与探索。

新课程改革下的初中语文教学困惑[1]

新课程改革下的初中语文教学困惑[1]

新课程改革下的初中语文教学新课程标准施行后,初中语文教学步入了姹紫嫣红的春天。

学生可以在课堂上恣情挥洒自我独到的见解,张扬自己独特的个性,解读语文深邃的内涵!但是伴随着教学改革,语文课堂教学在盲目崇尚新课标、片面否定传统教学的误区里逐渐迷失了:一、教师作用受忽视新课程鼓励学生自主学习,强调教师引导者、参与者的身份,师生之间是平等的,民主的,和谐的师生关系。

但在新课改的实施过程中,部分老师忽视了自己应有的地位,从而出现了一种“自主”变“自由”的不正常现象:1.老师不敢提出问题课堂上,学生自由提出问题,不管问题是否有价值,老师都和学生进行着无意义的讨论。

老师不敢提出有价值的问题,害怕一提问题就会违背了新课程的精神。

新课程强调教师引导者参与者的身份,当学生无法深入研究时,教师要提出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探究。

2.老师不敢讲授新课程将教学本质定位于交往,打破了传统教学中的教师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向学生传授知识的形式。

课堂上是不是讲,并不一定是教学观念落后与先进的标志,真正的问题在于讲什么,怎么讲,什么时候讲。

二、活动体验不恰当新课程强调学生“在活动中体验,在活动中建构,在活动中发展”,要求用“以活动促学生发展”的指导思想来设计与组织活动,使活动真正具有教育价值并适合于学生,使活动真正为学生的发展服务。

但如果使用不当,就会喧宾夺主、画蛇添足。

主要表现有:1.表演不适合中学生的身份如让学生表演蹒跚的父亲,表演狼的目似瞑、意暇甚,表演没穿衣服的皇帝……充斥在课堂中的不是思维的火花,而是滑稽的丑态。

教学的无聊,无益于学生正确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形成!2.活动脱离语文本身有些语文课堂中,非语文化现象突出,偏离了语文教学的目标,上成了思品课、自然课、法律课等。

荒了自家的地,种了别人的田。

3.活动方式单一现在有些语文课,只要是活动,总是生硬的表演课文内容,看似热闹异常,实则收效甚微,又造成学生的视觉疲劳。

老师应根据课文及课堂情形,灵活、恰当的运用比赛、点评、欣赏等形式。

实施新课程标准的现实困惑与思考

实施新课程标准的现实困惑与思考

现实的困惑:要想真正落实新课程标准规定的培养目标,现实的教育现状还存在着诸多矛盾与困惑,还有许多值得研究和思考的问题。

1、传统教育模式所具有的巨大惯性。

长期以来,一本教材、一块黑板、一支粉笔“三个一”教学模式,已经形成了巨大的惯性,学校教育在很大程度上仍然是教师讲、学生听、大量的作业和测验,一切为了应付考试,一切为了追求高分,这是新课程标准强调的受教育者在教育中主体性地位,学习在教育中主动性地位以及社会在教育中主导性地位的要求相差甚远,这不仅仅是一个教育观念转变的问题,更是教育过程,教育方法和教育管理的深刻变革。

2、国家评价体系与社会评价体系的偏差:目前中国教育对学校的评价是政出多门,从政府来看是督导评估规定的详细的标准,从社区来看是环卫,绿化、治安,计划生育等来评价学校,学生呢?则以美化的环境与娱乐的氛围来评价,教师则以福利待遇的多少来评价学校,总之,教育评价的度量是极其混乱的,而教育行政部门仍然以“升学率”评价学校,对学校产生的影响是巨大的,这是不争的事实。

例如:在经费与招生政策上是只看等级不重实际贡献,即重点学校先招生,次要学校再招生,三类学校收尾,民办学校“收渣”,好校永远好,差校永远差,这种基础教育现状,很难使多数学校的校长能有所作为。

3、课程标准与师资队伍的不匹配首先,我国高等师范学院的课程是以单一知识结构划分的专业,现行的教师资源队伍还没有承担综合实践课的专业教师,而综合课程在新课程中所占的比例对教师的数量和质量均有较高的要求.其次,目前整体的教师队伍仍以经验型教师为主,那些业务上不断学习创新,有先进的教育理念和广阔的文化知识,以及有效地教学能力和教育科研能力的教师还十分匮乏,严峻的师资队伍状况是制约课程标准实施的重要瓶颈。

几点思考:这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在诸多方面所实现的重大突破,不仅为我国基础教育注入了新的活力,同时也提出了严峻挑战,学校应对这种挑战的最好办法就是领导者全面更新自身的管理理念,构造一整套新的管理体制、管理行为、管理方法和管理技术,同时协调学校外部关系,在教师评价以及教师队伍建设上下功夫。

新课程背景下高中教师专业发展面临的问题及其对策研究

新课程背景下高中教师专业发展面临的问题及其对策研究

新课程背景下高中教师专业发展面临的问题及其对策研究随着新课程的推出,高中教师的专业发展面临着新的问题和挑战。

为了更好地应对这些问题,我们需要深入分析并提出有效的对策。

本文将主要探讨新课程背景下高中教师专业发展面临的问题及其对策研究。

一、问题分析1. 教师知识更新不及时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科技的不断进步,教育内容和教学方法也在不断更新。

高中教师如果不能及时跟上这些变化,就会导致教学内容滞后,无法满足学生的需求。

2. 教师教学技能不够全面新课程对教师的教学能力有更高的要求,需要教师具备更全面的教学技能,包括多元化教学、情感教育、跨学科教学等。

但是目前很多高中教师在这些方面还存在不足。

3. 教师教学态度不够积极一些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存在教学态度不够积极的问题,缺乏激情和热情,导致教学效果不佳。

4. 学科知识结构不够完善一些高中教师在自己的学科知识结构上存在一定的缺陷,这会影响到他们的教学质量。

5. 教师专业发展机会不足当前,很多高中教师的专业发展机会有限,缺乏有效的培训和学习机会,导致教师的专业水平得不到提升。

二、对策研究1. 加强教师培训学校和教育部门可以加强对教师的培训,提供更全面、系统的教师培训课程,让教师及时了解新课程的要求和教学方法,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

2. 搭建教师交流平台教师需要有一个专业的交流平台,可以在这里分享教学经验、教学方法和教学资源,相互学习、交流,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

3. 营造浓厚的教育氛围学校和社会应该共同营造一个浓厚的教育氛围,让教师感受到教育事业的重要性,激发他们对教学的热情和激情。

4. 提供更多的专业发展机会学校和教育部门应该为教师提供更多的专业发展机会,例如参加学术会议、进行科研课题等,让教师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水平。

5. 建立评估激励机制建立完善的教师绩效评价机制和激励机制,让教师感受到自己的努力和付出得到了认可和回报,激励教师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

三、结语随着新课程的不断推出和教育改革的深入,高中教师的专业发展面临着新的问题和挑战。

新课程高中教师培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新课程高中教师培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新课程高中教师培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问题分析缺乏统一规划和准确把握1.新课程要求高中教师具备新的教学理念和方法,但缺乏统一的规划和准确的把握,导致培训内容和重点不明确。

2.部分教师因为信息不全面,对新课程的理解存在偏差,培训内容无法贴合实际教学需求。

培训形式单一和培训师资不足1.现阶段新课程高中教师培训形式单一,以讲座、研讨会为主,缺少实践性强的培训形式,难以帮助教师转变教学方式。

2.对于新课程的培训师资缺乏,很多培训讲师并未真正接触新课程或具备相关教学经验,影响培训质量。

缺乏培训成效的跟踪和评估机制1.教师培训结束后,缺乏对教师培训成效的跟踪和评估机制,无法及时了解培训的实际效果和教师的教学改进情况。

2.培训成效跟踪和评估机制的缺失,导致培训工作难以持续改进和优化。

对策建议确立统一规划和准确把握1.制定全面、系统的新课程高中教师培训规划,明确培训的目标、内容和重点,确保培训内容与教师实际需求契合。

2.加强培训前期调研和需求分析工作,了解教师对新课程的理解偏差,针对性地组织培训内容。

多样化培训形式和提高师资水平1.丰富培训形式,引入实践性强的培训方法,如教学观摩、小组讨论、教学设计等,帮助教师更好地理解和运用新课程。

2.加强对培训讲师的选拔和培训,确保培训师资具备新课程的专业知识和丰富的实践经验,提高培训质量。

建立培训成效的跟踪和评估机制1.在教师培训结束后,建立评估团队对教师的教学改进情况进行跟踪和评估,及时发现问题和改进措施。

2.收集教师的反馈意见和培训成效数据,形成定期的培训报告,为培训工作提供参考和改进依据。

总结新课程高中教师培训存在问题主要集中在缺乏统一规划和准确把握、培训形式单一和师资不足、缺乏培训成效的跟踪和评估机制等方面。

针对这些问题,可以通过确立统一规划和准确把握、多样化培训形式和提高师资水平、建立培训成效的跟踪和评估机制等对策进行改进。

这些对策可以帮助提高新课程高中教师培训的实效性和质量,促进新课程的顺利实施和教学改进。

新课标实施过程中教师遇到的问题及解决策略

新课标实施过程中教师遇到的问题及解决策略

1、事实性知识----“习得” 2、方法性知识-----“学得”
3、价值性知识-----“悟得”
物理课堂教学优化设计的原则 根据学生的原有知识起点确定教学内容
根据学生的学习兴趣点来调整教学设计 根据学生的思维状态来调节教学各环节
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来盘活教学的拓展
二、反思教学中的问题
凸显物理教学的目的:
实现三个转化——
◎把人类社会积累的知识转化 为学生的个体知识; ◎把前人从事智力活动的思想、 方法转化为学生的认识能力; ◎把蕴含在知识载体中的观念、 态度转化为学生的行为准则.
科学 精神 科学方法 科学知识
(科学素养)
为提高全体学生的科学素养而教
一、新课标新在哪里?
2、教学目标新变化 不再是为了“三维”而“三维”,不 是每节课都要体现三维目标。
新课标实施过程中教师 遇到的问题及解决策略
宝应实验初中 韩国法 邮箱:xyhgf@ QQ: 982564032
一线教师的“困惑”
1、我教了这么多年的书,今天反而感到不 会教了。 2、学生越来越不喜欢听自己的课。 3、一个问题,教师讲了好几遍,学生还是 不会。 4、现在的学生太难管理了。 ……
为减轻课业负担,删去部分内容
原有 “内容标准 ” 68条,修订后有 “内容要求 ”63
条。 □删去“能从生活或社会应用的角度,对物质进行分类” □删去“能用实验证实电磁相互作用。能举例说明电磁波在 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删去“有评估某些物质对人和环境的积极和消极影响的意 识。”
删去“了解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和“了解 测量大气压强的方法。” 删去“探究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的传播特点”。 删去“比较色光混合与颜料混合的不同现象” 中“颜料混合”的有关内容。 删去“通过观察和实验,初步了解分子动理论 的基本观点,并能用其解释某些热现象”,把 它整合在“通过自然界和生活中的一些简单热 现象,了解分子热运动的一些特点。知道分子 动理论的基本观点”。

新课程改革背景下教师的困惑及其对策

新课程改革背景下教师的困惑及其对策

新课程改革背景下教师的困惑及其对策【摘要】新课改十分强调课程目标,对达到目标的内容与方法不做硬性规定,这就增大了教师在课程执行中的自主权,为教师教学的创造性提供了较大的发挥空间。

本文详细阐述了新课程改革背景下教师的困惑及其对策。

【关键词】新课改教师困惑对策现代教育已进入了一个以追求质量为特征的时代。

新一轮课程改革的实施,要求教师要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等推进素质教育的理念,凸现了教育要尊重多元和个性差异,尊重课程的生成性和开放性,以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为主等基本价值取向。

新课改十分强调课程目标,对达到目标的内容与方法不做硬性规定,这就增大了教师在课程执行中的自主权,为教师教学的创造性提供了较大的发挥空间。

叶澜教授在“新基础教育”实验研究中,提出了好课标准的五个“实”,即有意义的课(扎实的课)、有效率的课(充实的课),有生成性的课(丰实的课),常态下的课(平实的课),有待充实的课(真实的课)。

优质课堂首先是符合当前课程标准要求的,可以促进学生对知识技能的理解和掌握的。

优质课堂上,学生的学习发生了实质性的变化,提倡自主、探索与合作的学习方式,较多地使用小组讨论法。

课堂提问法,师生交流法等方法组织课堂教学,这就彻底打破了教师一言堂的局面。

出现了生动、活泼的探究型学习的场面。

课改是机遇,更是全新的挑战。

但在新课改推行的过程中又无可避免地为我们留下了很多困惑与思考。

一、几种困惑困惑一,新课程开发中的标准制定问题。

新的课程标准具有“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虽然包含知识、技能,却极力淡化知识在教材编制和课程实施中的作用,希望更多地加入主观、非理性因素。

如有很多诸如此类的话语:我国的课程概念应该走向“课程即体验”的动态课程观;课堂教学将从“人(教师)——人(学生)系统”转变为“人(学生)——应答性环境系统”;开放经验要求开放学科、开放课堂、开放学校,与现实的社会生活打成一片。

新课标下数学教师的困惑与出路

新课标下数学教师的困惑与出路

新课标下数学教师的困惑与出路《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有利于学生主动地进行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等数学活动。

”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和记忆。

动手操作、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

初中数学课堂应创设一种符合学生认知规律的轻松、和谐的学习氛围,应该鼓励学生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并能不断地自我反思,最终能灵活解决数学问题。

近年来,自己以新课程理念为指导,尝试了以创设情景――自主探究――合作交流――自我反思四步教学为基本流程的数学课堂教学新模式,其中有成功的喜悦,也有初试者的困惑,其主要表现如下。

一、新教材与传统教育方式的不协调新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

”数学课程的一切都要围绕学生的发展。

作为“组织者”,教师要有能力组织学生发现、寻找、搜索和利用学习资源,组织学生营造和保持学习过程中积极的心理气氛;作为“引导者”,教师必须能够引导学生设计恰当的学习活动,引导学生激活进一步探究所需的先进经验,引导学生围绕问题的核心进行深度探究,思想碰撞等;作为“合”,教师在课堂上要与学生建立人道的、和谐的、民主的、平等的师生关系,让学生在平等、尊重、信任、理解和宽容的气氛中受到激励和鼓舞,得到指导和建议,这样,在教学活动中,教师不仅仅去教,而且也通过双方活动达到被教效果;学生在被教的同时也同时在教,这样就学生而言,也能凸出其主体性,解放其创造性,从而实现了师生平等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

而传统的教育方式,只是把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简单地拼合在一起,强调知识的有效传递。

但在课改的今天,大多数教师的课堂上,仍然是充分展示自己的才华,整堂课滔滔不绝地讲个不停,依然满堂灌,沿用传统的教学方法。

二、注重形式,淡化实质以新课程理念为指导的教学新模式是:创设情境――自主探究――合作交流――自我反思。

为上好一节课,我们一线的教师挖空心思地去创设情境,绞尽脑汁地思考探究的问题、方式以及合作的方法。

谈在数学新课程中学校教师面临的几点问题

谈在数学新课程中学校教师面临的几点问题

谈在数学新课程中学校教师面临的几点问题[关键词]新课程改革数学教学情感教育一、教学准备不够充分为了实现《标准》所提出的课程目标,所有数学知识的学习,都力求从学生实际出发,以他们熟悉或感兴趣的问题情境引入学习主题,并展开数学探究。

因此教科书中创设了丰富的问题情境,引用了许多真实的数据、图片和学生喜爱的卡通形象,并提供了众多有趣而富有数学含义的实际问题。

所以,要求教师必须要有充分的教学准备。

教师不仅要把教材处理好,课备好,而且还要准备好一些教具、投影仪等,条件好的学校要准备课件。

但是,由于有些农村中学的硬件条件跟不上,教材的配套教具也不多,而教师的自制教具又相当缺乏,从而造成了教学准备不够充分,上课只能让学生看课本或在黑板上绘画,失去了实物形象的效果。

其实,教师可以自己制作一些教具,或让学生自己课前准备一些学具,学生会很感兴趣的,同样会收到很好的效果。

二、课堂的驾驭能力不够教学任务完不成,并不是新课程结构有问题,而是在整个教学活动中,教师没有很好地把握教学策略。

教学不再是预先设计的课程方案的执行过程,而是一个动态生成的过程。

它需要教师在课程预先设计的基础上,循着学生思维的起伏、情感的波澜,随时地调整整个教学环节。

对课堂不能调控,主要是教师的知识储备不足。

为此,教师应提高对本学科知识的理解和整合能力,提高对课堂教学的驾驭能力。

新课程的教学有开放性、创新性,同时也具有一定的不确定性。

学生在学习中遇到困难时,请先把机会交给学生,也许他们自己能够想办法解决。

三、教学活动流于形式主义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

教师是学生数学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

让学生在具体的操作活动中进行独立思考,鼓励学生大胆发表自己的意见,并与同伴进行合作交流。

教师也应提供适当的帮助和指导,选择学生中有价值的问题或意见,引导学生开展讨论,以寻找问题的答案。

现在教师已经有意识地把新课程引入课堂,但是有些教师组织学生讨论流于形式,为讨论而讨论。

新课改对教师的困惑

新课改对教师的困惑

新课改对教师的困惑
1、对教材编排的困惑。

打开新教材扑面而来的是一股清新气息,课程的开放性、综合性与灵活性令人耳目一新。

数学新教材没有例题,只有情境。

教材中有许多“留白”为教师留下了发挥创造力的空间,但许多教师不知道在这个空间里做什么,因此有的教师对教材编排体系的变化感到很不适应,对编者的意图弄不清楚。

怎么依据教材中主题图和几句简单的文字,上好一节课呢?一个个硕大的问号摆在了我们教师的面前,许多教师感到茫然、困惑……
2、对教案预设的困惑。

新教材的教学进度不好掌握了,一节课应教多少内容预先不敢确定。

许多教师都有这样的体会:课堂上师生一发挥,课就上不完。

而有的课上不到20分钟就完成了教学任务,剩下的时间不知道干什么。

新教材给课堂教学带来不确定性,因此,怎样编写切实可行的教案?设计怎么样的教学思路?值得我们不断地探索。

3、对课堂调控的困惑。

由于课堂变得民主、开放,学生积极参与学习,课堂气氛空前活跃,学生提出各种各样的问题,有些甚至是令人始料未及的。

有的课堂,学生一会忙这,一会儿忙那,课堂乱糟糟、闹哄哄,课堂纪律难以控制,教学任务难以完成,这令老师们感到困惑:一是有些问题不知如何解答,二是不知如何调控课堂……
另外,在课堂教学中,如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如何开展自主探究学习?教师如何创设情境?怎样做到教学的有效性等等,这些都是我们教师平时教学存在的困惑与问题,需要我们去探讨、去研究、去解决。

为此,只有这样,以解决实际问题为出发点,生根于教育教学实践的校本教研,才能真正兴起并逐步壮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课程标准下,中学教师面临的困惑
陈建忠
(南京市第十二中学,江苏南京210011)
摘要:新课程已经在一些地区试行了一段时间,本文通过对新课程标准的理解,结合社会、学校、教师的现实情况,进行了深入分析,提出了在新课程实施过程中,教师面临教育价值观、教师角色、教师评价体系三方面的困惑,以期引发大家共同思考与面对。

关键词:新课程标准教育价值观角色评价体系困惑
当教育学界还在为是要王策三先生的“奶酪”还是钟启泉先生的“维C”争论不休时,新的课程改革已经在全国如火如荼地展开了。

随着实践的深入,广大的一线中学教师却发现新课程面临了重重困难,感受到前所未有的困惑。

这些困惑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中学教师面临教育价值观的困惑
教师的教育价值观是教育活动的基本准则,渗透到教师的一言一行中,对教育的结果起决定作用。

所以新课程标准着重培养教师的大众主义教育价值观,具体的说就是主张在基础教育阶段淡化对学生的学科专业训练,强调学生整体或综合素养的形成,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心理感受,从而使学生能够迎接并适应未来生活的任何挑战。

批判过去的以培养和选拔人才为主要目的的精英主义教育价值观。

但是教师的教育价值观的形成有其主观和客观的必要条件,而不是三言二语的灌输就能形成的,即使教师们接受了大众主义教育观这样的概念,并不意味着他们就真正领会其内涵,更谈不上成为他们行为的准则。

主观上教师自身的成长历程对他们的教育价值观有着深刻的影响,中学教师在学生时代受到的就是典型的精英主义的教育,他们往往都是一些成绩较优秀的学生(尤其是在大学扩招前能考上本科的中学教师),他们都是通过“千军万马挤独木桥”的高考选拔方式才进入大学的,另外,对中学教师而言:好学生便于管理,教学过程省劲;好学生有好成绩,能为教师赢得荣誉;好学生日后易成为各行各业中的成功人士,使得教师有“桃李满天下”这样的工作成就感,所以在教育第一线的教师或多或少有着精英主义教育的情结。

客观上高考制度就是指挥棒,当前高考内容、形式、理念没有发生质的变化(尽管全国现在有多种考试方案),以学科知识为主,所谓考察能力仍然以强化训练出来的以应试为目标的能力。

高考作为一种选拔性考试,即使每一个人都可以上大学,人们也必须通过考分的高低来决定你上怎样层次的大学。

对于进入中学的学生而言,其目标,甚至可以说唯一目标就是考上一所理想的大学。

这使的教学目的难以发生彻底转变。

另一方面,在我国,绝大部分中学是各级政府出资的公立学校,学校教育的状况直接影响着政府的形象,高考成绩既是学校关注的,更是政府关注的,中央电视台也曾播出过某地某校在2005年
高考中成绩下滑,其校长就被当地政府免职了,这样的事例并不鲜见。

校长要对政府“负责”,就把责任落实到每一个教师头上。

同时,没有升学率的学校,政府投入必然较少,学校没有资金只能勉强度日,更何谈学校的发展壮大。

再一方面,中学招生竞争已到了空前激烈的程度,为了招到优质生,各学校都会由一把手领衔的智囊团对招生进行全面的策划、宣传、广告,最有效的一张牌就是升学率,重点大学上了多少个,本科达线率为多少,如果你对家长说学校注重学生成长过程、情感体验、能力培养、价值观的形成,家长会觉得太玄,脱离现实。

现实情况是学校要在良性轨道上循环下去,其升学率就是其生存线,这是大家不得不承认的事实,在这种状况下,才出现了“素质教育口号喊的轰轰烈烈,应试教育抓的扎扎实实”的怪现象,教师也被迫拿起精英主义教育的教育价值观。

二、中学教师面临角色的困惑
新课程标准以建构主义理论为依据,认为知识的习得是由学生在已有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进行同化和顺应。

而这一过程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境即社会文化背景下,借助他人(包括教师和学习伙伴)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而获得。

新课程标准要求教师改变过于强调知识传授的倾向,努力形成学生积极主动学习的态度,使学生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过程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

新课程特别强调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而学生的主动性来自于兴趣、好奇心、求知欲等方面,目前,我们教授的内容绝大部分围绕考试来组织(没有得以改变的现实),大部分知识不能较好地激发学生兴趣,那么学生自然失去探究、发现的动力。

新课程强调的过程却不能在考查或评价中较好的反映出来,教师要完成教学任务,仍然注重的是教师对知识点全、透、深的讲解,采用的仍旧是灌输式。

新课程要求教师成为学生的促进者,这也是新课程下教师角色的根本变化,是教师角色转变过程中的一个飞跃与突变。

通过创设符合教学内容要求的情境和提示新旧知识之间联系的线索,帮助学生建构当前所学知识的意义。

为了使意义建构更有效,要教师应在可能的条件下组织协作学习(开展讨论与交流),提出驱动性问题以引起学生的思考和讨论;在讨论中设法把问题一步步引向深入以加深学生对所学内容的理解;启发诱导学生自己去发现规律、自己去纠正和补充错误的或片面的认识。

但是教师无法选择教材和考试的知识点及所谓的考试所需的能力,这使得教师提出的很多问题并不是好的驱动性问题,仅仅是使知识问题化而已,变满堂灌为满堂问。

在意义建构过程中,学生需要大量的相关资料,但是对我们的学生来说其获得资料的手段非常有限,很多学校没有对学生开放的计算机中心(有的地方连中学教师都没有计算机可用);图书馆藏书太少;他们得不到去某一地方或机构参观、实践所需的社会帮助;他们也很难邀请到与他们研究
的问题有关的专家为他们作相关报告,学生探究成了“无米之炊”,教师的促进无从下手。

在我们开展探究与合作过程中,由于大班化教学(一般每班五十人左右,个别班级超过六十人),教师的注意力不能同时关注到每一小组,每位学生,就很难做到让全员的积极参与。

在探究与合作过程中也出现了大量的不平等现象,有的学生控制住本组的话语权;有的学生控制住本组的资料获得权;使得少部分学生处于一个弱势的地位上,反而造成了他们心理上的阴影,日后他们走上社会就会出现害怕、甚至拒绝与人合作的现象。

新课程要求教师成为研究者。

每一个教师都有能力对自己的教学行为加以反思、研究与改进,提出最贴切的改进意见,逐步养成自我反思、设计教育教学行为、从事行动研究的意识和能力。

于是乎各学校就提出教师要“带着课题进课堂”;教师要开发、编写适合自己学校学生的“校本课程”;学校也积极为教师申请省级、国家级课题。

但现实是一方面中学教师工作量大,一个教师每周都会有十多节正课,平时下午及周六都有补课,不少学校要求教师看晚自习,加上备课(理科的实验准备),大量作业、试卷的批改,班级的管理,可以说中学教师的工作已经非常繁忙,而教科研是一项需要花费大量时间的工作,中学教师根本没有这么多时间,大多数教师也只是在要评职称时才东拼西凑两篇文章而已。

所谓的课题在结题时,也是多看论文数量,少看论文质量,有较高学术价值的论文更是凤毛麟角。

另一方面,中学教师在知识面上也有很大的限制,专业知识不深,相关学科知识面不广,尽管有些实践经验,也很难上升到系统的理论高度,中学教师在教科研上时常有“心有余而力不足”的感觉。

要求中学教师成为研究者,就像要求一位普通的建筑工人成为一个建筑设计师一样困难。

三、中学教师面临评价体系的困惑
无论是社会,还是家庭都对中学教师提出了很高要求,出现了如“百年大计,教育为本”、“科教兴国”等等口号,但在经济社会,对劳动肯定的首要方式是反映在经济上,但中学教师的工资待遇却不高,在有的地方还出现长时间拖欠中学教师工资的情况。

此外中学教师社会地位也不高,人们不断质疑中学教师的职业道德(如教师家教),把教育的高收费、乱收费也归咎到教师头上加以指责。

近几年学校对中学教师评价中经常用到的“奖优罚劣”,“末位淘汰”等手段,都充分反映出对中学教师评价中以奖惩为目的的鉴定选择功能发挥到了极致。

由于人本身的特殊性,决定着中学生的发展必然有着许多的分化。

而不能象工厂流水线一样,在有些时候,会出现教师投入很多,效果并不明显等现象。

这种评价使的教师在教学中保守退缩,循规蹈矩,尤其是一些年青教师,本来他们刚刚走出校门,有着较先进的教育理论,有创新意识、敢于尝试,但这种评价方法束缚住他们的手脚,迫使他们追随老教师的足迹,学的是如何把握教材,把握课堂,提高教学成绩,早日成为
一个“熟练工”而已。

先进的教育理念仅仅停留在口头上,成为大会小会上发言的套话、空话。

实现教师评价的奖惩目的的评价是一种终结性的面向过去的评价。

对教师的评价应当与新课程相一致,注重过程评价,促进教师的发展,最大限度地满足对教师的尊重和教师的自我发展的需要。

“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

教师尚且有惑,怎解学生之惑?
教师之惑谁人解?
参考文献:
[1]钟启泉有宝华.发霉的奶酪.全球教育展望[J].上海:2004年第10期.
[2]新课程实施过程中培训问题研究课题组编写.新课程与教师角色转变[R].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年.
[3]约翰·D·布兰思福特等.人是如何学习的大脑、心理、经验及学校[M].程可拉等译.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年.
[4]Joseph S. Krajcik等.中小学科学教学――基于项目的方法与策略[M].王磊等译.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年.
[5]王斌华.发展性教师评价制度[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8年.
此文发表于《物理教师》2006年第5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