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伟大的悲剧》资料:作者简介
部编版七年级下册语文第21课《伟大的悲剧》课文原文、知识点及教案
【导语】《伟⼤的悲剧》为了纪念⼈类历最早到达南极点的两名科学探险家——挪威⼈阿蒙森和英国⼈斯科特⽽作。
阿蒙森队和斯科特队都准备征服南极点,经过⼀番激烈的竞争,结果阿蒙森队捷⾜先登,于1911年12⽉14⽇到达南极南纬90度的科学实验站;斯科特队于1912年1⽉18⽇才到达科考⽬的地,⽐阿蒙森队晚了将近五个星期,归途中不幸遇难。
以下是为⼤家精⼼整理的内容,欢迎⼤家阅读。
部编版七年级下册语⽂第21课《伟⼤的悲剧》课⽂原⽂ 1912年1⽉16⽇这⼀天,斯科特⼀⾏清晨启程,出发得⽐平时更早,为的是能早⼀点看到⽆⽐美丽的秘密。
焦急的⼼情把他们早早地从⾃⼰的睡袋中了出来。
到中午,这五个坚持不懈的⼈已⾛了14公⾥。
他们热情⾼涨地⾏⾛在荒⽆⼈迹的⽩⾊雪原上,因为现在再也不可能达不到⽬的地了,为⼈类所作的决定性的业绩⼏乎已经完成。
可是突然之间,伙伴之⼀的鲍尔斯变得不安起来。
他的眼睛紧紧盯着⽆垠雪地上的⼀个⼩⼩的⿊点。
他不敢把⾃⼰的猜想说出来:可能已经有⼈在这⾥树⽴了⼀个路标。
但现在其他的⼈也都可怕地想到了这⼀点。
他们的⼼在战栗,只不过还想尽量安慰⾃⼰罢了就像鲁滨孙在荒岛上发现陌⽣⼈的脚印时竭⼒想把它看作是⾃⼰的脚印⼀样。
其实,他们⼼中早已明⽩:以阿蒙森为⾸的挪威⼈已在他们之先到过这⾥了。
没过多久,他们发现雪地上插着⼀根滑雪杆,上⾯绑着⼀⾯⿊旗,周围是他⼈扎过营地的残迹滑雪板的痕迹和许多狗的⾜迹。
在这严酷的事实⾯前也就不必再怀疑:阿蒙森在这⾥扎过营地了。
千万年来⼈迹未⾄,或者说,太古以来从未被世⼈瞧见过的地球的南极点竟在极短的时间之内即⼀个⽉内两次被⼈发现,这是⼈类历闻所未闻、最不可思议的事。
⽽他们恰恰是第⼆批到达的⼈,他们仅仅迟到了⼀个⽉。
虽然昔⽇逝去的光阴数以⼏百万个⽉计,但现在迟到的这⼀个⽉,却显得太晚太晚了对⼈类来说,第⼀个到达者拥有⼀切,第⼆个到达者什么也不是。
⼀切努⼒成了徒劳,历尽千⾟万苦显得⼗分可笑,⼏星期、⼏个⽉、⼏年的希望简直可以说是癫狂。
七下 第六单元《伟大的悲剧》 知识梳理
) 母宁(
) 赢弱(
)
3、 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
)
A. 拽(zhuài)出来 毋(wú)宁 坚持不懈(xiè) 毛骨悚(sǒng)然
B.威尔逊(xùn) 贮(zhù)藏 怏怏(yāng)不乐 广阔无垠(yín)
C.战栗(lì) 胆怯(què) 风餐露(loù)宿 寒风凛冽(liè)
·猿辅导学习资料 | 语文
11.他们怀着绝望的心情,却没有半途而废,明知结局是失败,但还是走完全程,体现了他 们高尚的人格与绅士风度。 12.①是诚实守信的品格,使他接受了这个任务。②坦然面对成功与失败的崇高境界。
·猿辅导学习资料 | 语文
伟大的悲剧
主要内容: 斯科特探险队一行五人精疲力尽却又满怀希望奔向南极点,却悲哀地发现已
经有人捷足先登,只好垂头丧气地踏上归途,最后一个个悲壮地死去。一方面, 作者描写气候的恶劣,探险队与严寒的搏斗;另一方面,写探险队员牺牲的详情。 先是被认为最身强力壮的埃文斯突然精神失常,在一天夜里死去。接着是奥茨为 了不拖累同伴而独自走向暴风雪——像一个英雄似的走向了死神。最后,三个“疲 惫、羸弱”之人爬进各自的睡袋,等待着死亡的到来,“却始终没有向世界哀叹 过一声自己最后遭遇到的种种苦难”
A. 课文一方面描写气候的恶劣,探险队与严寒的搏斗;另一方面,写探险队员
牺牲的详情,不仅注重典型环境的描写,同时也注重了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
(部编)初中语文人教2011课标版七年级下册《伟大的悲剧》作者茨威格简介
《伟大的悲剧》作者茨威格简介杨村中学蔡虹斯蒂芬·茨威格(Stefan Zweig,1881-1942)是奥地利的著名作家,从二十年代起,他“以德语创作赢得了不让于英、法语作品的广泛声誉”。
他善于运用各种体裁,写过诗、小说、戏剧、文论、传记,还从事过文学翻译,但他的作品中以传记和小说最为著称。
一八八一年十一月二十八日,茨威格出生在奥匈帝国首都维也纳一个犹太富商家里。
他自幼受到良好的教育和资产阶级上流社会的文艺熏陶,十六岁便在维也纳《社会》杂志上发表诗作。
一八九九年中学毕业,入维也纳大学攻读德国和法国文学,接触了托尔斯泰和陀思妥耶夫斯基的作品,研究和翻译过法国波德莱尔和魏尔伦、比利时凡尔哈伦的诗歌。
一九零零年曾去柏林学习过一个学期。
他有意识地深入社会底层,了解一些遭人唾弃的卑贱者的生活经历和内心世界。
一九零三年获博士学位。
茨威格早期的诗集《银弦》(1901)和《早年的花冠》(1906)、小说集《埃利卡·艾瓦尔德之恋》(1904)等,受当时盛行的印象主义和象征主义的影响,缺乏内容和新意。
从一九零七年到第一次世界大战,他在创作上渐趋成熟。
除了《泰西特斯》(1907)、《海滨之屋》(1912)和《化身戏子》(1913)等剧本外,他还发表了小说集《最初的经历》(1911),由有声望的莱比锡岛屿出版社出版。
一九一四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
茨威格在《柏林日报》(9月19日)上发表《致外国友人》一文,表明自己忠于同他们的友谊,以及来日和他们携手重建欧洲文化的愿望。
第一次大战期间,欧洲许多知名作家都未能摆脱狭隘民族主义和沙文主义的影响,唯有少数人能保持清醒的头脑,坚持反战立场,茨威格便是其中之一。
茨威格经历了战后的灾难:饥馑、寒冷和通货膨胀;对他触动最深的是社会道德的沦丧。
此后的二十余年是他的创造力最旺盛的时期,他的主要作品,大多是这一时期的产物。
一方面是传记著作。
他的《三大师》(1920)论述巴尔扎克、狄更斯和陀斯陀耶夫斯基。
《伟大的悲剧》必考知识点总结
《伟大的悲剧》必考知识点总结【文学常识】㈠作者资料。
1.茨威格,奥地利小说家、诗人、剧作家、传记作家。
2.代表作有短篇小说《象棋的故事》《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长篇小说《心灵的焦灼》,回忆录《昨日的世界》,传记《三大师》和《一个政治性人物的肖像》。
㈡写作背景。
1910年6月1日,斯科特等人离开英国前往南极探险。
途中,他们得知挪威人阿蒙森等人也正向南极进发,要和他们争夺第一个发现地球最后秘密的荣誉。
经过一番激烈的竞争,阿蒙森等人捷足先登,胜利而归,挪威国旗永远飘扬在南极点上;而斯科特等人晚到了一个多月,因为南极寒冷天气的提前到来,饥寒交迫,体力不支,最终长眠于茫茫的冰原之中。
【重点字词】㈠字音字形。
(47个)1.拽(zhuài);2.战栗(lì);3.绑;4.昔日;5.徒劳;6.癫狂(diān);7.风餐露宿;8.精疲力竭;9.闷闷不乐(mèn);10.毛骨悚然(sǒng);11.耀武扬威;12.堡垒;13 .猎猎作响;14.履行(lǚ);15.怏怏不乐(yàng);16.姗姗来迟(shān);17.辜负(g ū);18.凛冽(lǐnliè);19.贮藏(zhù);20.忧心忡忡(chōng);21.充沛(pèi);22.毋宁(wúnìng);23.恶劣(liè);24.吞噬(shì);25.钦佩(qīn);26.雪橇(qiāo);27.销蚀(shí);28.鲁莽大胆;29.念念有词;30.语无伦次;31.防御;32.胆怯(qiè);33.毡鞋(zhān);34.保佑;35.踉踉跄跄(liàng liàng qiàngqiàng);36.羸弱(léi);37.蹒跚(pánshān);38.步履(lǚ);39.告罄(qìng);40.拯救;41.厄运;42.白雪皑皑(ái);4 3.海市蜃楼(shèn);44.哆哆嗦嗦;45.遗孀(shuāng);46.搂;47.悼念(dào);㈡词语释义1.毛骨悚然:形容人碰到阴森或凄惨的景象时极端害怕的感觉。
《伟大的悲剧》ppt课件
《伟大的悲剧》《伟大的悲剧》是奥地利作家斯蒂芬·茨威格创作的一篇传记,于1927年首次出版。
该作主要讲述了阿蒙森队和斯科特队都准备征服南极点,经过一番激烈的竞争,结果阿蒙森队捷足先登,这使得斯科特队的众人丧失了信心和来时的雄心壮志,最终不幸遇难。
该作记抒情性强、文学味浓,结合了文学性与历史性,体现了茨威格卓尔不凡的手笔和凝重的传记风格。
作者简介斯蒂芬·茨威格(Stefan Zweig,1881~1942年),奥地利著名作家、小说家、传记作家。
擅长写小说、人物传记,也写诗歌戏剧、传记、散文特写和翻译作品。
作品有《月光小巷》《看不见的珍藏》《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象棋的故事》《伟大的悲剧》等。
他的小说多写人的下意识活动和人在激情驱使下的命运遭际。
他的作品以人物的性格塑造及心理刻画见长,他比较喜欢某种戏剧性的情节。
但他不是企图以情节的曲折、离奇去吸引读者,而是在生活的平淡中烘托出使人流连忘返的人和事。
他出身于富裕的犹太家庭。
青年时代在维也纳和柏林攻读哲学和文学。
后去世界各地游历,结识罗曼·罗兰和罗丹等人,并受到他们的影响。
第一次世界大战时从事反战工作,成为著名的和平主义者。
二十年代赴苏联,认识了高尔基。
1934年遭纳粹驱逐,先后流亡英国、巴西。
1942年在孤寂与感觉理想破灭中与妻子双双自杀。
斯蒂芬·茨威格从二十世纪二十年代起,“以德语创作赢得了不让于英、法语作品的广泛声誉”。
他善于运用各种体裁,写过诗、小说、戏剧、文论、传记,还从事过文学翻译。
他在诗、短论、小说、戏剧和人物传记写作方面均有过人的造诣,但他的作品中尤以小说和人物传记最为著称。
茨威格对心理学与弗洛伊德学说感兴趣,作品擅长细致的性格刻画,以及对奇特命运下个人遭遇和心灵的热情的描摹。
其作品在世界范围都有着经久不衰的魅力,国内多家出版社在近年内出版过几乎所有他的传记著作和小说文集。
其代表作有小说《三位大师》《罗曼罗兰》《精神疗法》《最初的经历》、《马来狂人》、《恐惧》、《感觉的混乱》、《人的命运转折点》(又译《人生转折点》)、《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又译《一个陌生女子的来信》)、《象棋的故事》、《一个女人一生中的24小时》《滑铁卢之战》、《危险的怜悯》等;回忆录《昨日的世界》;传记《异端的权利》、《麦哲伦航海纪》、《断头王后》、《人类群星闪耀的时刻》(又译《人类的群星闪耀时》)《同精灵的斗争》。
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第二十一课伟大的悲剧
对人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自然关系的反思
尊重自然规律
课文中的探险家们在探索南极的过程中,由 于违反自然规律而遭遇不幸。这告诉我们, 要尊重自然规律,顺应自然法则,与自然和 谐相处。
保护地球家园
南极是地球上最后的净土,课文中的探险家 们为了科学事业而保护这片净土。这启示我 们要保护地球家园,珍惜自然资源,为子孙 后代留下一个美好的生存环境。
团结、勇敢和自我牺牲精神
文章强调了团结、勇敢和自我牺牲精神在探险中 的重要性,以及在面对困境时,人们应该如何相 互支持、共同克服困难。
对生命的敬畏和思考
通过对斯科特团队的悲壮故事的描述,引发读者 对生命的敬畏和思考,让人们更加珍惜生命、关 爱他人。
03 课文中的修辞手法
比喻手法分析
比喻手法在课文中得到了广泛应用, 如“他的笑容就像阳光一样灿烂”、 “他的歌声就像泉水一样清澈”。这 些比喻将抽象的情感和概念具体化, 使读者更容易理解和感受。
课文的文学地位和影响
文学地位
伟大的悲剧是茨威格的代表作之一,被视为传记文学的经典 之作。它以真实的历史事件为背景,通过对人物内心世界的 深入剖析,展现了人性中的伟大与悲剧。
影响
这篇作品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不仅在文学领域,而且 在历史、哲学和社会科学等多个领域都有广泛的应用和研究 价值。它启示人们思考人类命运、人性和悲剧的本质,同时 也为传记文学的发展树立了典范。
描绘人物内心感受时,语言细腻入微,如" 斯科特海军上校的日记一直记到他生命的最 后一息,记到他的手指完全冻住,笔从僵硬
的手中滑下来为止"。
富有哲理的语句分析
通过富有哲理的语句,引发读者对生命、人性、自然 等问题的思考,如"一个人虽然在同不可战胜的厄运的 搏斗中毁灭了自己,但他的心灵却因此变得无比高尚" 。
伟大的悲剧茨威格原文阅读
伟大的悲剧茨威格原文阅读
茨威格是一位著名的作家和思想家,他的作品以其深刻、洞察力和批判性而著称。
在他的作品中,他经常探索人类悲剧和苦难的主题,以及人类在面临灾难和绝望时的反应和行动。
在他的一篇著名的小说《伟大的悲剧》中,他描述了一个探险家在南极探险中的悲惨遭遇。
这篇小说讲述了一个名叫罗伯特·福尔肯·斯科特的探险家,他组织了一支探险队前往南极探险,希望能够发现南极极点。
在探险队启程后,他们遭遇了一系列的困难和挑战,包括严寒、饥饿、疾病和丧失队员。
最终,斯科特探险队只剩下了四个人,他们被困在了一座小屋中,面临着绝境。
在小说中,茨威格深刻地揭示了斯科特和他的队员们所面临的绝望和苦难。
他们感到自己已经失去了所有的希望和信念,变得无助和沮丧。
然而,即使在这样的困境中,他们仍然试图维持自己的的尊严和意志,希望能够生存下去。
茨威格在小说中深刻地探讨了人类面对苦难和悲剧时的反应和
行动。
他强调了人类的勇气和坚韧精神,即使在最黑暗的时刻,人类仍然能够保持自己的信念和希望。
他也揭示了人类的弱点和缺陷,以及在面对灾难和苦难时人性的阴暗面。
总的来说,茨威格的《伟大的悲剧》是一部深刻的小说,它描绘了人类面对困境和苦难时的反应和行动,以及人类的尊严和坚韧精神。
这篇文章对于人们理解人类的本质和面对挑战的重要性有着重要的
启示。
《伟大的悲剧》资料:作者简介
作者简介
斯蒂芬·茨威格(1881~1942),奥地利著名作家、小说家、传记作家,生于维也纳一个犹太资产阶级家庭。
青年时代在维也纳和柏林攻读哲学和文学。
后去世界各地游历,结识罗曼·罗兰和罗丹等人,并受到他们的影响。
第一次世界大战时从事反战工作,成为著名的和平主义者。
二十年代赴苏联,认识了高尔基。
1934年遭纳粹驱逐,先后流亡英国、巴西。
1942年在孤寂与感觉理想破灭中与妻子双双自杀。
他被公认为世界上最杰出的中篇小说家之一。
其代表作有小说《最初的经历》《马来狂人》《恐惧》《混乱的感觉》《人的命运转折点》(又译《人生转折点》)、《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又译《一个陌生女子的来信》)。
伟大的悲剧【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PPT优质课件
不幸的奥茨先是要求给他十片吗啡,以图尽快结 束自己的生命,遭到了队员的拒绝。……奥茨突 然站起身来,对朋友们说:“我要到外边去走 走,可能要多待些时候。”
探险需要团结协作,在关键时刻为了保护同伴,有时需 要勇于献出自己的生命。
作者站在斯科特的角度,表达了角逐失败之后的 一种极度沮丧、悲哀的心情。但事实上作者本人 并不这么认为,理由是,作者为斯科特这个失败 者作转,本身就说明作者不同意“第一个到达者 拥有一切,第二个到达者什么也不是”的观点。
作者为什么给失败者斯科特作传?
答:“一个人虽然在同不可战胜的厄运的搏斗中毁灭了自己,但 他的心灵却因此变得无比高尚。所有这些在一切时代都是最伟大 的悲剧。”作为一位伟大的作家,茨威格想到的绝不主要是事业 的成功者,而是许多历史事件背后给人精神上的震撼和启迪。认 为给斯科特作传会更有意义,会给人长久的思考。
2、挪威国旗耀武扬威、洋洋得意地在这被人类冲破的 堡垒上猎猎作响。(国旗为什么会“耀武扬威”“洋 洋得意”?这里表现出斯科特内心什么样的复杂感 情?)
作者在这里采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表达的是斯科 特和伙伴的心情。此时,在痛苦万分的斯科特眼中, 风中飘扬的挪威国旗就是他的对手,胜利者阿蒙森似 乎站在那里耀武扬威、洋洋得意。这真是“以我观物, 物皆著我之色彩”。 表现出斯科特内心的沮丧、失落。
第一、写作背景
《伟大的悲剧》是选自茨威格 《夺取南极的斗争》的传记。 这篇传记是作者根据斯科特 留下来的一些底片、胶卷、 书信和遗书编写而成的。
作者简介
斯蒂芬·茨威格(1881—1942年)奥地利作
家。一战前从事外国文学的翻译工作,战争爆发 后,发表了反战剧本《耶雷米亚》,成为著名的 和平主义者。他的文学活动从诗歌创作开始,但 主要成就在传记文学和小说创作方面,他的传记 不拘泥于史实,着重表现人物性格。代表作有中 短篇小说集《最初的经历》等,传记作品有《人 类命运攸关的时刻》《人类的群星闪耀时》《三 位大师》等,还有戏剧作品《耶雷米亚》等。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初一语文下册 21 伟大的悲剧
9/14/2019
13
复述课文
注意:先列出复述提纲
1. 角逐南极(补充)7. 埃文斯之死
2. 胜利在望
8. 奥茨之死
3. 发现“黑点” 9. 最后时刻
4. 到达极点
10. 找到遗体
5. 为对手作证
11. 国王跪下
6. 回程的危险
9/14/2019
14
复述时准确表示时间
• 1912年 1月 16日,斯科特一行意识到,以阿 蒙森为首的挪威人已率先到达南极。
写到最后一刻。最后一篇日记是他用已经冻伤
的手指哆哆嗦嗦写下的愿望:“请把这本日记
送到我的妻子手中!”但他随后又悲伤地、坚决
地划去了“我的妻子”这几个字,在它们上面
补写了可怕的“我的遗孀”。
“冻住”
9/14/2019
伟大的悲剧
9/14/2019
1
作者
茨威格
(1881~1942) 奥地利著名小说家
、传记作家
9/14/2019
2
茨威格简介
全名斯蒂芬·茨威格,出身于富裕的犹太 家庭。青年时代在维也纳和柏林攻读哲学和 文学。后去世界各地游历,结识罗曼·曼兰和 罗丹等人,并受到他们的影响。第一次世界 大战时从事反战工作,成为著名的和平主义 者。二十年代赴苏联,认识了高尔基。1934 年遭纳粹驱逐,先后流亡英国、巴西。
⑨销蚀:消磨腐蚀。
⑩凛9/14冽/201:9 刺骨的寒冷。
8
4.整体感知
(1)概述故事情节。 • 斯科特探险队一行五人精疲力竭
却又满怀希望奔向南极点,但悲 哀地发现已有人捷足先登,只好 垂头丧气地踏上归途。途中遭遇 恶劣气候,与严寒风雪进行了惨 烈的搏斗后,最后悲壮地死去。
七下语文第六单元《伟大的悲剧》知识点与图文解读
七下语文第六单元〔伟大的悲剧〕知识点与图文解读知识点一、作者简介茨威格(1881~1942),奥地利作家。
茨威格一身正气,怀着良知,为人世间的苦难,写下了无数充满同情、动人心魄的壮丽篇章。
小说、戏剧、诗歌、传记、散文等文学体裁他无不涉猎,其著述之丰、之精是惊人的。
代表作有小说〔象棋的故事〕、传记〔三位大师〕。
二、故事背景本文写了人类历史上先后到达南极点的科学探险队——挪威的阿蒙森队和英国的斯科特队。
阿蒙森队和斯科特队都打算制服南极点,经过一番剧烈的竞争,结果阿蒙森队捷足先登,于1911年12月中旬到达南极点,斯科特队比阿蒙森队晚了几个星期。
最后,阿蒙森队胜利而归,成功的旗帜永远飘扬在南极点上空,而斯科特等五名冲击南极点的英雄,因为南极严寒天气的提前到来,饥寒交迫,体力不支,在返回的路上与严寒搏斗了两个多月,最后长眠在茫茫的冰原之中。
作者依据斯科特遗留下来的一些底片、胶卷、日记和遗书,发挥他天才的文学想象写成了这篇文章。
三、理解词义1.坚持不懈:指坚决保持、维护或进行,毫不松懈。
2.风餐露宿:形容旅途或野外生活的困难。
3.精疲力竭:精神非常劳累,体力消耗已尽,形容极度疲乏。
4.毛骨悚然:形容十分恐惧。
悚然,恐惧的样子。
5.闷闷不乐:因有不如意的事而心里不愉快。
6.怏怏不乐:形容不中意或不愉快的神情。
四、课文分段第—局部〔①—③〕:写斯科特一行到达南极点,却觉察已有人捷足先登,只好失望返回并为胜利者做证。
第二局部〔4—13〕:写斯科特等人陆续死亡的过程。
第三局部〔14—16〕:写英雄们牺牲后,受到世人的悼念和仰慕。
五、问题归纳1. “拽〞有何表达效果?“拽〞把心情拟人化了,生动形象地刻画出探险队员迫不及待冲击终点的冲动心情。
2.“他们的心在战栗,只不过还想尽量抚慰自己罢了——就像鲁滨逊荒岛上觉察陌生人的脚印时尽力想把它看作是自己的脚印一样。
〞这句话有怎样的表达效果?用鲁滨逊的想法与斯科特一行人的想法形成类比,写出他们觉察有人捷足先登但又不情愿接受这个残酷的现实的侥幸心理,表达了他们痛苦、极度恐惧的心情。
部编教材七年级语文下册伟大的悲剧-2022年学习资料
包段品析-7.斯科特为什么要接受这项任务?-【答案】英国人普遍讲求绅士风度,主张诚实、守-信,坦然面对成功 失败。正是由于这种绅士风度,-斯科特接受了这项为他人的业绩做证的任务,也正是-因为这一行为,表现了他高尚的 格。
句段品析-8.结合第④段思考,为什么说“回来的路程危险增加了-十倍”?-【答案】1返回的路途中最大的危险是 能偏离自己-原来的脚印,以免错过贮藏点;2漫天的大雪;3他-们缺乏初来时的充沛精力。
句段品析-3“千万年来”“太古以来”“一个月内”三个表示-时间的词语有什么作用?-【答案】-“千万年来”“ 古以来”与“一个月内”形-成对比,写出阿蒙森和斯科特两支探险队惊人的壮举。-“一个月内”也表示斯科特一行晚 一个月,为下文的-悲剧作铺垫。
包段品析-4结合文段思考,“对人类来说,第一个到达者拥有一切,第-二个到达者什么也不是”这句话作者要表达的 思是什么?-作者同意这种说法吗?-【答案】这句话是作者站在斯科特的角度来写的,表达了斯-科特在角逐失败后的 种极度沮丧、悲哀的心情。但事实上-作者本人并不这么认为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因为作者为斯科特这个失败者作-传,本身就说明作者不 意“第一个到达者拥有一切,第二-个到达者什么也不是”这一说法。
包段品析-5.引用斯科特日记里的内容有何作用?-【答案】本题运用引用作用分析法。引用斯科特日记-里的内容, 现了斯科特因没有战胜阿蒙森而极度失-望、无奈和痛苦的心情,增加了文章的可信度。
句段品析-6.国旗“耀武扬威”“扬扬得意”,这里作者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何表达效果?-【答案】这里运用 拟人的修辞手法,表达的是斯科-特和伙伴们的极度痛苦的心情。此时,在痛苦万分的-斯科特眼中,风中飘扬的挪威国 就是他的对手,胜-利者阿蒙森似乎站在那里耀武扬威、扬扬得意。
原创2:第21课 伟大的悲剧
斯科特的悲剧使我明白:
人需要正确对待成败、得失…… 人需要有一种精神…… 人千万不能失去精神支柱…… 请以“斯科特的悲剧使我明白……”为开头写一段读后感。
拓展 .延伸.
假如你是阿蒙森,当你得知斯科特等人遇难的消息,你要说 些什么? 假如你是挪威国王,你会说些什么,做些什么?
• 1、自选角度,写一篇读后感。 • 2、课外收集有关南极北极探
险的资料,制成知识卡片。
3、斯科特一行探险的意义何在? 认识自然,挑战人类自我,实现生命的价值, 给后人以精神的鼓舞。
作者倾注了他的全部感情来写了这个悲剧,颂扬一种人类勇于探索 的精神、为事业而献身的崇高精神。他们的精神让所有人仰慕,给 后人以精神的鼓舞。
课外知识宝库 你还知道古今中外 哪些探险家的事迹?
张骞
公元前139年,汉武帝派张骞 前往大月氏国,但他被匈奴捉去囚 禁了11年,获释后再度前往中国以 西的地方。他的旅行路线经过阿富 汉,当时尚无人到过中国以西这么 远的地方。张骞给皇帝带回了中国 第一次听到的关于印度、中东以及 欧洲诸国的消息。张骞是第一位横
和朋友的怀想。
• 海市蜃楼是美好的,却是根本无法实现的。这样比喻 更加突出了悲剧效果给人心灵的冲击。
在英国国家主教堂里,国王跪下来悼念这几位英雄。 写 “国王跪下来悼念这几位英雄”是什么意图? • 从侧面烘托这几位英雄的崇高精神感人之深。
一个人虽然在同不可战胜的厄运的搏斗中毁灭了自己,但
他的心灵却因此变得无比高尚。所有这些在一切时代都是最伟大
带来厄运,于是……
现在只有三个疲惫、羸弱的 人吃力地拖着自己的脚步,穿过 那茫茫无际、像铁一般坚硬的冰 雪荒原。
斯科特 这三个人是:
鲍尔斯 威尔逊
3月29日,他们知道再也不会有任何奇迹能拯救他们了, 于是决定不再迈步向厄运走去,而是骄傲地在帐篷里等待死神的 来临……
伟大的悲剧
目录茨威格简介 (2)生平简介 (2)代表作品 (2)写作背景 (3)关于课文 (3)内容简介 (3)人物介绍 (4)失败原因 (4)南极科考站 (5)概述 (5)中国南极科研 (6)中国科考站 (7)茨威格简介生平简介斯蒂芬·茨威格是奥地利著名作家、小说家、传记作家,1881年生于维也纳一个犹太富商家庭。
1900年,进入维也纳大学,就读哲学和文学史,并发表小说《普拉特的春天》。
在他20岁的时候,他的第一部诗集《银弦集》在柏林出版。
1904年,获得博士学位,并发表第一部小说集《艾丽卡埃瓦尔德的恋爱》。
茨威格擅长写小说、人物传记,也写诗歌戏剧、散文特写和翻译作品。
以描摹人性化的内心冲动,比如骄傲、虚荣、妒忌、仇恨等朴素情感著称,煽情功力十足。
他的小说多写人的下意识活动和人在激情驱使下的命运遭际。
他的作品以人物的性格塑造及心理刻画见长,他比较喜欢某种戏剧性的情节。
但他不是企图以情节的曲折、离奇去吸引读者,而是在生活的平淡中烘托出使人流连忘返的人和事。
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在战争后的十余年间,茨威格的作品呈现爆发式态势。
主要突出在小说和传记作品的创作中。
1917年创作戏剧《耶利米》,1920年创作传记《马赛琳娜德博尔德》、人物评传《三大师》、传记《罗曼·罗兰》,1922年创作小说集《热带癫狂症患者》和《日内瓦湖畔的插曲》,1925年创作人物评传《与恶魔搏斗的人》,1927年创作历史特写集《人类群星闪耀时》等等。
二战爆发后,茨威格在1934年走上了流亡的道路。
在流亡途中,茨威格没有停止写作,在去世前的九年间,他先后完成了六部传记。
1942年,茨威格于巴西自杀。
代表作品传记《异端的权利》、《麦哲伦航海纪》、《滑铁卢之战》、《人类的群星闪耀时》等;小说《一个陌生女子的来信》、《日内瓦湖畔的插曲》、《一颗心的沦亡》等;中篇小说《恐惧》、《象棋的故事》等。
写作背景1911年底,挪威科考队和英国科考队,在南极展开了一场惊心动魄的比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作者简介
斯蒂芬·茨威格(1881~1942),奥地利著名作家、小说家、传记作家,生于维也纳一个犹太资产阶级家庭。
青年时代在维也纳和柏林攻读哲学和文学。
后去世界各地游历,结识罗曼·罗兰和罗丹等人,并受到他们的影响。
第一次世界大战时从事反战工作,成为著名的和平主义者。
二十年代赴苏联,认识了高尔基。
1934年遭纳粹驱逐,先后流亡英国、巴西。
1942年在孤寂与感觉理想破灭中与妻子双双自杀。
他被公认为世界上最杰出的中篇小说家之一。
其代表作有小说《最初的经历》《马来狂人》《恐惧》《混乱的感觉》《人的命运转折点》(又译《人生转折点》)、《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又译《一个陌生女子的来信》)。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