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诵读经典古诗文与阅读教学的整合研究

合集下载

浅谈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论文

浅谈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论文

浅谈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论文一、引言在我国悠久的历史文化长河中,古诗词作为传统文化的瑰宝,传承着民族的智慧与精神。

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不仅是培养学生文学素养的重要途径,更是弘扬民族文化、培育民族精神的有效手段。

然而,在现实教学中,如何提高古诗词教学效果,激发学生对古诗词的兴趣,成为摆在广大教育工作者面前的一大课题。

本文试图从教学实践出发,探讨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的有效策略。

二、古诗词教学的意义与价值1.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

古诗词是我国文学艺术的瑰宝,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和艺术价值。

通过学习古诗词,学生可以领略古人的智慧,感受诗词的韵律美、意境美,培养审美情趣。

2.传承民族文化。

古诗词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代表,学习古诗词有助于学生了解民族的历史文化,增强民族自豪感。

3.培育民族精神。

古诗词中蕴含着丰富的民族精神,如爱国主义、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等。

通过学习古诗词,学生可以汲取民族精神的营养,培养良好的品质。

三、古诗词教学现状分析1.教学方法单一。

在当前的古诗词教学中,部分教师仍采用“一言堂”的教学模式,以灌输式教学为主,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导致课堂氛围沉闷,学生学习兴趣不高。

2.教学内容枯燥。

部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过于注重诗词的背诵和默写,忽视了诗词的意境和内涵,使得学生对古诗词的理解流于表面。

3.评价体系不完善。

在古诗词教学评价中,部分教师过于关注学生的考试成绩,忽视了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培养,导致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产生应试心理。

四、古诗词教学策略探讨1.激发学生兴趣。

教师应运用生动形象的语言、丰富的教学手段,创设有趣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对古诗词的兴趣。

2.注重诗词意境。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引导学生品味诗词的意境,让学生在欣赏美的过程中感受诗词的魅力。

3.创新教学方法。

教师可采用小组合作、角色扮演、诗词创作等多种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积极性。

4.完善评价体系。

教师应关注学生的综合素质,采用多元化评价方式,全面评价学生在古诗词学习中的表现。

诵读经典诗文,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

诵读经典诗文,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

诵读经典诗文,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第一篇:诵读经典诗文,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诵读经典诗文,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我国是一个有着五千年灿烂文化的文明古国。

在这五千年的文明史中,古诗文是中华民族文化的精髓,是中华民族人文精神的结晶。

人文精神对学生感情的感染、人格的熏陶、习惯的养成、语文素养的提高等都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经典诵读让书香满校园,是经典诵读让孩子们受益终身。

那么如何引导小学生进行经典诵读,提升学生人文素养呢?一、立足课内阅读,探索高效的古诗教学模式在小学语文教材中每一册都安排了三四首隽永的古诗词,这些诗词经过岁月的洗练、沉淀,彰显出特有的经典魅力。

它们语言凝练,内涵丰富,需凭借丰富的想象、超时空的感知,方可体会蕴含其中的意境和主题,获得愉快的情感体验,实现审美的目的。

作为教师要从平常的课堂教学入手,从具体特点出发,探讨古诗教学的内在规律,寻求古诗教学的最佳路径。

如教学《望湖楼醉书》时,从把握诗眼入手来体会意境、感受诗情,作为古诗词钻研的有效切入点。

这首诗的诗眼在题目之中,就是一个“醉”字。

教学中就抓住“醉”字,以一个问题“诗人被什么而醉?”展开了一幅瑰丽的画面:第一句,“黑云翻墨未遮山”教师主要是通过抓词“翻”“遮”,让学生来感受云的厚、重、猛,然后用自己的语言来描绘这来势汹汹的云,“乌云翻滚、乌云密布、乌云滚滚......”;第二句,“白雨跳珠乱入船”教师则通过视频,唤起学生对暴雨、骤雨的记忆,联系生活经验想象“像跳珠一样的雨会是什么样的”?感受雨的急、快、大。

“卷地风来忽吹散”,教师围绕“忽”字,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积累触类旁通,感受“忽”带来的惊喜等。

让学生通过云的浓墨、壮观,雨的圆润、活泼,风的急速、力量,水的茫茫一片,感受到诗人被疾雨急来急去的变幻景色所陶醉,为大自然的变幻和力量所惊叹的那份情感。

通过抓诗眼,形成教学主线,让学生真正走进文本,体会古诗的意境,感悟诗人的感情,课堂才彰显生气和价值。

小学语文古诗词“群文阅读”教学实践研究

小学语文古诗词“群文阅读”教学实践研究

小学语文古诗词“群文阅读”教学实践研究古诗词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也是小学语文学科的关键内容,旨在引领学生走进诗词世界,探寻古代人文风情,感知诗词深邃意境,领略古人高尚品格,进而实现熏陶学生的精神世界,促进其语文素养发展的目的。

但是,传统的古诗词教学往往由教师针对某篇古诗词纵深讲解,在课堂上引导学生诵读、翻译、分析古诗词,这种形式存在单调性,学法迁移无法顺利实现,很难培养学生的自主阅读能力。

基于此不足之处,“群文阅读”方式展现出了独特优势,教师应积极探索古诗词“群文阅读”的实践路径,让古诗词教学焕然一新。

一、小学语文古诗词“群文阅读”教学价值分析(一)拓展学生文化视野群文阅读与单篇阅读相对立,它以议题为主线,以两篇及以上的古诗词作品为整体,围绕议题串联起多篇古诗词作品,在教学时引导学生聚焦“议题”阅读、思考与讨论,明确多篇古诗词的共性,基于其共性探寻古诗词所反映的社会环境、文化底蕴及不同情感,学生也可在有限的时间内接触更多的古诗词内容,从中拓展文学视野,提高文学修养。

[1](二)引领学生自主迁移以单篇阅读方式进行古诗词教学,时常以单篇古诗词的纵向分析为主,教学过程向外拓展的空间不足,使得学生缺少自主迁移的机会,无法顺利地将所积累的阅读经验运用到更多古诗词之中。

而以群文阅读的方式进行古诗词教学,突出培养学生的知识水平与阅读技巧,注重阅读技巧与基础知识的迁移运用,引发学生自主思考,使其结合已有经验探索相关古诗词的主旨、情感与意境,实现知识与技巧的迁移运用,进而提高自主阅读效率与古诗词阅读能力。

(三)丰富学生阅读经验学生的学习经验相对缺乏,他们需要在持续性的古诗词学习活动中,不断积累有效的学习经验。

通过组织群文阅读,对教材可利用的古诗词作品整合设计,同时围绕议题拓展课外相关联的古诗词作品,有计划地丰富古诗词资源,让学生在群文阅读中掌握适宜的技巧,获取自主阅读古诗词的方法,并能通过持续实践丰富阅读经验,为阅读其他体裁文学作品提供借鉴。

古诗词“1+X”教学策略探究——以统编教材三年级下册《忆江南》为例

古诗词“1+X”教学策略探究——以统编教材三年级下册《忆江南》为例

与之前的教材相比,统编语文教材强调“中国化”与“经典性”,大幅增加了古诗文的内容。

小学6个年级12册共选有古诗文132篇,占课文总数的30%。

然而,这对学生丰富文化底蕴,传承优秀传统文化来说,还是远远不够的。

针对这一问题,统编教材总主编温儒敏教授提出了“1+X”的教学模式。

他指出,“实施‘1+X’的办法,即每讲一课(主要指精读课),就附加若干篇同类或者相关的作品,让学生自己去读”[1]。

这种教学模式,立足于教给学生阅读的方法,注重向课外阅读延伸,增加了学生的阅读量,能够有效地提升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

如何运用“1+X”的教学模式引导学生学习古诗词呢?本文以统编教材三年级下册“日积月累”板块中的《忆江南》为例,谈谈笔者的实践与思考。

一、古诗词“1+X”阅读文本的选择温儒敏教授指出,“语文课怎样才算成功?一定要延伸到课外阅读,让学生养成读书的生活方式。

如果只是精读精讲,反复操练,没有激发阅读兴趣,也没有较多阅读量和阅读面,学生的语文素养包括写作能力是不可能提升的。

扩大阅读量,这是改革的方向”[2]。

作为语文老师,我们可以利用教材里的古诗词作为例子来教读,再从教材外选择一组古诗词作为“X”来进行群文阅读。

从教材中的“1”链接到教材外的“X”,这就让教师拥有了“编者”的身份,有了选择教学内容的自由。

但“X”的选择是否科学合理,则受教师的阅读视野、阅读品位和教育理念的影响,这也考验了教师的专业功底和素养。

我们不妨从三个方面来考虑这一问题:一是围绕某一主题选择相关的古诗词,二是选择同一作者的相关作品,三是根据古诗词的表达方式选择。

统编教材三年级下册中的《忆江南》,是唐代诗人白居易的作品。

白居易在年轻时曾漫游江南,旅居苏杭,江南在他的心目中留下了非常美好的印象。

写《忆江南》时,白居易已离开苏州多年,但苏杭的秀丽风景、人情冷暖都给他留下了深深的印记。

作者抑制不住内心的怀念,写下了《忆江南三首》。

统编教材中选的是其一:江南好,风景旧曾谙。

古典诗词阅读与小学语文教学的整合研究(1)

古典诗词阅读与小学语文教学的整合研究(1)

古典诗词阅读与小学语文教学的整合研究作者:孙静来源:《广西教育·A版》2012年第11期【关键词】古典诗词阅读语文教学整合【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0450-9889(2012)11A-0011-02一、研究背景中华民族创造了富有特色、绵延不绝的中华文化,其中之一就是值得我们引以为豪的古典诗词。

这是整个东方文化的重要标志和世界历史文化宝库中的重要遗产,对人类社会的文明进步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语文作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载体,承载着民族精神和民族灵魂,在传统文化发展中起着重要的作用,语文教学应融于传统文化之中。

把语文教学放到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大环境中,融进古典诗词的阅读教学,有助于实现语文教学的理念创新、内容创新、方法创新,有助于为学生构建一个和谐的、宽松的、自主的学习环境,有助于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和健全人格。

但是,由于各地教育发展水平不一,课改起步较晚,古典诗词阅读与小学语文教学的整合效果还不是很显著。

关于这方面的研究就显得非常必要。

二、核心概念及其界定(一)古典诗词古典诗词,是指汉语言所独有的一种有韵的最为含蓄凝练地表达思想感情的文体之一。

所谓中国古典诗词就是旧体诗词(相对新诗而言)。

诗和词是我国文学作品中的两种体裁,也就是两种分类。

由于词是从诗中派生出来的文学体裁,也有将诗词归为一类的。

简而言之,第一,它是一种表达思想感情的文体。

第二,它是有韵的文体。

第三,它是最含蓄凝练的。

(二)整合整合,就是对资源的获取、组合和利用,将一个系统内各要素相互渗透,协调一致,构成一个整体的活动或过程,从而使系统各要素发挥最大效益。

“古典诗词阅读与小学语文教学的整合研究”主要是利用小学语文教学,最大限度发挥古典诗词的魅力和作用,将资源优势互相渗透、融合,协调一致,促进小学生语文素养和人文涵养的提高。

三、研究目标(一)探索古典诗词阅读与小学语文教学的整合的途径和方法探索出适合实际情况的一些新思路,为古典诗词阅读教学的开展和发展提供理论指导,提供示范。

浅谈小学语文多文本阅读与经典诵读整合策略

浅谈小学语文多文本阅读与经典诵读整合策略

课堂内外浅谈小学语文多文本阅读与经典诵读整合策略孙景辉(河南省驻马店市遂平县灈阳镇第二小学,河南 驻马店 463000)摘要:多文本阅读与经典诵读整合是一种开创性阅读教学策略,这样的创新阅读有助于激发学生的语文阅读兴趣,增加学生的语文阅读量,从而提升学生的语文阅读效率,促进学生的语文阅读思维能力的提升,并促使小学语文阅读课堂教学进入到一个全新的阶段。

关键词:小学语文;多文本阅读;经典诵读多文本阅读与经典诵读是最近几年兴起的一种小学语文阅读课堂教学策略,因此具有很大的实践性与突破性,主要是指小学语文教师在规定的时间内将一组多篇或者多种类型的文章几组合在一起,让学生进行诵读,从而促进小学语文阅读效率的提升。

换一句话说多文本阅读与经典诵读有效整合,教师按照一定的方法将同一个主题的经典文章组合在一起,让学生自主进行阅读与诵读,之后针对文章的内容进行总结,同时也应当注重发挥教师的引导作用,促进学生的语文阅读能力的提升。

一、多问阅读与经典诵读整合的价值(一)提升学生的语文阅读量在进行多文本阅读教学的过程中,教师指导学生完成一组文章的阅读,然后通过对多篇文章的解读,促进学生的语文阅读效率的提升。

这一点得到了广大语文教师的认同,当前的小学语文教师应当注重学生的语文阅读量的增加,但是目前很多小学语文教材中的文章总量才到十五万,这相对于新课程标准中提出的一百万阅读量而言远远不够,这就需要学生多多的进行课外阅读,因此施行多文本阅读与经典诵读教学整合策略是非常有必要的。

(二)提升学生的语文阅读速度在当前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想让学生掌握更多的语文阅读信息,就应当注重学生的阅读速度的增加,其中一篇文章的完成需要两节课的教学时间,这明显不利于学生的语文阅读速度的提升,如果要想有效的促进学生的语文阅读速度的提升,教师应当规定学生的语文阅读量与阅读时间,让学生在一定的时间内完成一定的阅读量,其中多文本阅读教学方式可以有效的做到这一点,同时也有助于学生形成良好的语文阅读能力。

语文(心得)之《经典诵读与语文教学的整合研究》课题实施方案

语文(心得)之《经典诵读与语文教学的整合研究》课题实施方案

语文论文之《经典诵读与语文教学的整合研究》课题实施方案一、课题的提出及理论依据:(一)课题的提出:《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

”语文作为文化载体,决定了语文学科对传承文明的重要作用。

著名语文特级教师于漪说:“培养学生成为21世纪素质优良的中国人,是各个学科共同担负的责任。

但语文学科起着独特的、别的学科难以替代的作用,因为语言文字是民族文化的地质层,积淀了中华文化的精粹。

”诵读是语文教学中最传统而又最重要的学习方式。

我校语文老师一直在考虑能不能找到一个切入点,将我们的语文教学与经典诵读有机地结合起来,用我们传统教育的诸多优势来弥补当今语文教学的不足,基于此,我们在部分教师已进行了经典诵读个人课题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这一研究课题。

(二)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当今时代,许多教育家和学者通过现代教育、教学科学的研究证明了诵读经典是有其科学依据的,是符合教育规律的,是有其积极意义的。

1、《新课标》中指出“语文教学要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文,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使他们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多种能力。

”“语文教学要重视语言积累、感悟、熏陶和培养语感,致力于培养学生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

……收集积累语言素材。

”2.《儿童心理学》中指出儿童诵读文化经典符合儿童心理发展的特点。

儿童在0-13岁,尤其是6—13岁期间的学习能力是很强的,这一时期诵读的文化经典会进入其潜意识,刻在灵魂深处,会伴着其心智一同长大,变成其身心的一部分。

所以应趁此时其记忆之强,让其在轻松愉快、不求其解,没有压力的情况下,记下一些文化中的精华作品。

既训练了他们的记忆能力,又让其随着年龄的增长,阅历的丰富,对儿时记得的文句自己能够渐渐领悟,乃至触类旁通。

从而学到一生中最有价值的东西,为其一生的健康成长打下基础。

3.国家对儿童诵读文化经典有明确要求。

聚焦核心素养提升古文教学——谈小学高年级小古文阅读教学策略

聚焦核心素养提升古文教学——谈小学高年级小古文阅读教学策略

聚焦核心素养提升古文教学——谈小学高年级小古文阅读教学策略摘要: 聚焦核心素养,科学合理开展小古文阅读教学,调动起学生们的小古文阅读学习积极性。

核心素养视角下,小古文阅读教学研究的主要策略如下:一、.开展多样的小古文学习活动,从“增趣”入手。

二、形成有效的小古文授课模型,从“方法”导引。

三、设计匹配的小古文特色作业,从“实践”落实。

从而为提高小学小古文阅读教学效率,提升学生语文综合素质服务。

关键词:核心素养小学高年级小古文阅读教学策略核心素养的培养现已成为教师在教学活动中的重点内容。

语文课程承担了传统优秀传统文化的重任,因此统编版教材从三年级开始,编排了13篇与学生认知能力相匹配的小古文。

小古文不仅蕴含了语文教学重点知识,而且小古文作为古代文学的表现形式之一,其蕴含了深厚的文化内涵。

文言文的表达方式简言意骇,其中蕴含了诸多意象表达,展现出了中华文化特有的情感氛围。

因此,教师在语文教学活动中,借助学习小古文这个学习载体,在教学中渗透核心素养,除可提高学生审美能力、表达能力外,还可有助于学生感知能力的强化,推动学生的阅读鉴赏、表达交流、梳理探究的能力。

此外,小学高段小古文阅读教学对学生升学、身心健康的发展起到了重要影响。

小学语文教材当中的内容,都是结合小学生客观学习特点来进行设置的,小学高年段学生正处于三观养成的重要时间节点,小古文阅读教学当中蕴含了很多思想道德教育内容,带领学生们挖掘小古文阅读内容,并且将小古文内容与生活实际紧密联系,能树立起学生正确思想价值念。

小学高段学生面临小升初考验,小升初试卷当中也会涉及小古文考试内容,高质量实施小学高段小古文阅读教学,可以帮助学生们提升古文知识积累,掌握小古文阅读方法,为小学生升学打好基础。

因此,教师应该结合小学语文核心素养的要求,科学合理开展小古文阅读教学,调动起学生们的小古文阅读学习积极性。

核心素养视角下,小古文教学研究的主要策略如下:一、开展多样的小古文学习活动,从“增趣”入手。

语文核心素养视域下小学经典古诗词教学研究

语文核心素养视域下小学经典古诗词教学研究

2020年36期┆155研究语文核心素养视域下小学经典古诗词教学研究鄢 冉摘 要:古诗词是中华民族创造出来的文化精髓,也是学生学习运用民族语言文字的典范。

小学语文学科核心素养集中反映了小学语文课程总目标的要求,是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语言文字运用中的综合体现。

教师应通过倡导古诗词教学,让学生感受诗歌情趣,挖掘诗歌内涵,进而提高小学生的语文学科核心素养。

关键词:核心素养;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研究 一、研究的意义与价值 (一)选题意义本课题研究的内容是古诗词,研究的对象是小学生。

研究时要根据小学生的特点,根据古诗词的内容,确定研究的价值取向。

古诗词教学包括很多方面,有古诗词的阅读理解,古诗词与学生人文教育的结合,古诗词的朗读、背诵、积累等。

本课题就古诗词课内外相结合的教学策略这方面进行探究,即在古诗词的背诵、朗读、积累这方面进行研究,探索古诗词课内外相结合的教学模式,为学生积累古诗词寻求好的方法,使学生在学习上实现由接受式、被动记忆式学习模式向自主独立创新学习发展,使教师的教学模式向开放性、创新性、探索性发展。

本课题所要研究的是小学古诗词教学中的策略和方法,寻求适合小学生年龄特点,适合古诗词教学的组织形式和方法。

(二)研究价值1.开展经典古诗词教学是实施课程改革、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需要,有助于陶冶学生的情操,培养学生积极健康向上的精神。

2.通过课题的研究、实践,培养学生对我国古代文化的兴趣,激发学生对古诗词学习的兴趣,学生能有个性地朗读优秀的古诗词,背诵一定量的古诗词,积累一定的人文底蕴。

3.通过课题的研究、实践,寻求古诗词教学的方法,总结出行之有效的古诗教学策略,即在古诗词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方法策略。

4.本课题的研究将激发学生学习古诗词的兴趣,调动学生学习古诗词的积极性,培养学生学习文言文的良好习惯,促进教师教学观念的更新和教学方式的改变,提高教学水平。

小学古诗词群文阅读教学策略研究课题研究报告

小学古诗词群文阅读教学策略研究课题研究报告

小学古诗词“群文阅读”教学策略研究课题研究报告一、课题提出的背景十八大以来,复兴国学的呼声越来越强烈,古诗词也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

然而,以往我们的古诗词教学为单篇教学,一节课条分缕析地只讲一首诗,视角单一,教学碎片化,学生无法系统体会古诗词的精妙之处。

而古诗词“群文阅读”教学,则力求强调一组诗词的整体风格和诗意,弥补了单篇教学的缺陷,可以在有限的课时条件和学习精力下,让学生学习大量相关的古诗词,增强了古诗词学习的系统性、探究性、趣味性,激发学生对于古诗词学习的浓厚兴趣,发挥“诗教”功能,让古诗词学习的内容更丰富,形式更灵活,使古诗词教学更加科学高效,凸显大语文的气象和特征,将学生阅读古诗词的视野引向更为广阔的诗意天地。

长久坚持古诗词群文阅读教学,可以促使学生语文素养的全面提升。

二、课题研究的现实意义(一)传承优秀诗词文化的需要一个民族得以延续至今,正是因为它有传统文化的积淀,根植于民族精神的持续发展。

古诗词群文学习顺应时代的要求,是传承中华文化的重要方式。

古诗词群文学习,相比单篇诗词教学,内容更丰富,能让学生大量背诵、积累诗词,从优秀的诗词中去品味深厚的文化内涵,在诗词的文化精神中受到浸润、感染,激发学生对诗词的热爱,成为中华诗词文化的传承人,不断增强民族文化自信。

(二)顺应课程改革的需要《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提出了背诵优秀诗文的要求,并列出了具体背诵篇目。

部编版新教材在传统文化篇目上大幅增加。

如今高考也加大了古诗词鉴赏题的分值。

这些让我们不得不重视古诗词教学。

但是,语文教材上同类古诗词编排零散、例文不足,古诗词教学方法也难以创新。

如何在有限的课时条件和学习精力下,激发学生对于古诗词学习的浓厚兴趣,让学生学习大量古诗词,发挥“诗教”功能,这是我们急需解决的重要问题。

古诗词群文教学可以弥补单篇古诗词教学的局限性,让古诗词学习的内容更丰厚,形式更灵活,使古诗词教学更加科学高效。

(三)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需要林语堂说,传统文化精神烛照着诗词,诗词浸润着文化,积淀出丰厚的文化底蕴。

基于教材的小学语文古诗词群文阅读教学的实践研究活页

基于教材的小学语文古诗词群文阅读教学的实践研究活页
6.经验总结法:通过收集资料,学习理论,实践运用,总结经验,再以课题的形式理论和实践为一体,上升为理论指导实践操作性强的体系。对过程性研究成果认真进行总结、提炼,形成材料,及时在全校推广应用或撰写论文发表。提高研究成果的应用价值。
(五)主要观点与可能的创新之处
古诗词的群文阅读教学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古诗词阅读与鉴赏能力,同时能在教材有限的古诗词积累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大学生的古诗词阅读量。对于农村的小学生而言,阅读面较窄,阅读能力不强,语文素养整体不高,所以,需要我们从学生的实际出发,通过群文阅读的课堂让学生对古诗词感兴趣,能掌握古诗词阅读的基本方法,从而提升古诗词教学的有效性。
群文阅读:是群文阅读教学的简称,是近年来在我国悄然兴起的一种具有突破性的阅读教学实践。随着研究和实践工作的深入,群文阅读的定义不断修正完善,它是指师生围绕一个或多个议题,选择一组结构化文本,在单位时间中通过集体建构达成共识的多文本阅读教学过程。
古诗词群文阅读教学:古诗词群文阅读教学,顾名思义,与我们以往古诗教学“理解字词,了解诗意,体会诗情”教学模式有很大的改变。经典古诗词群文阅读就是在较短时间内针对一个主题,进行多文本阅读教学,实现教学内容、教学时空、教学措施的整体突破,提高阅读速度,扩大阅读范围,更多更深层次感受古诗词独特的意境和文学魅力,进而品味中华经典古诗词独特的文化内涵和人文内涵。
古诗词群文阅读,所探求的不单单是读懂“这一组诗”,更要为学生搭好一座桥。有了这一座桥,学生就能触摸到古诗更多的脉搏,看到一个更加五色缤纷的诗的世界,触类旁通地掌握更多的学诗方法。因此,古诗群文阅读的课堂还要做好多方面拓展工作。
4.古诗词群文阅读教学课堂评价体系
明确古诗词群文阅读课堂的评价方式,从学生诗词储备量、诗词鉴赏能力、诗词阅读能力的角度,以及教师课堂设计和操作能力的角度出发,建立健全一套完善的科学的评价体系。

小学“经典诵读”工作总结8篇

小学“经典诵读”工作总结8篇

小学“经典诵读”工作总结8篇篇1一、背景本学年,我校积极响应教育部门关于提升学生文化素养的号召,大力开展“经典诵读”活动。

通过一系列的工作安排和实施,让学生在经典文化的熏陶中感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培养爱国爱乡情感,提升语言文字的运用能力。

现就本学年“经典诵读”工作做如下总结。

二、工作目标1. 培养学生诵读经典诗文的兴趣和习惯。

2. 增进学生对传统文化知识的了解和认识。

3. 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文学素养。

4. 营造校园文化的良好氛围。

三、工作内容1. 制定计划学期初,根据学校实际情况制定“经典诵读”工作计划,明确活动目标、实施步骤和具体安排。

2. 经典诗文选择结合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水平,精选适合学生诵读的古诗文篇目,如《三字经》《弟子规》《唐诗三百首》等。

3. 课程安排将经典诵读融入日常教学,每周安排固定课时进行经典诗文教学,确保学生有充足的时间接触和学习传统文化。

4. 师资培训组织教师参加经典诵读教学培训,提高教师的文学素养和教学能力。

5. 活动开展(1)举办经典诵读比赛:组织全校性的经典诗文诵读比赛,激发学生诵读兴趣。

(2)制作诵读墙:在校园内设立诵读墙,展示学生诵读成果。

(3)亲子诵读活动:鼓励学生与家长共同参与到经典诗文的诵读中,增强家庭的文化氛围。

(4)组织文化讲座:邀请专家学者来校进行传统文化知识讲座,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

(5)编写校本教材:结合学校实际,编写适合本校学生的经典诵读校本教材。

(6)营造氛围:利用校园广播、宣传栏等渠道,宣传经典诗文和相关知识,营造浓厚的文化氛围。

四、工作成效与亮点1. 学生参与度高通过多样化的活动形式,学生们的参与热情高涨,积极投入到经典诗文的诵读中。

2. 诵读水平显著提高经过一学年的学习和积累,学生们的经典诗文诵读水平有了显著的提高,语言表达更加流畅、有感情。

3. 文学素养得到提升通过经典诗文的学习,学生们的文学素养得到了提升,对传统文化的认识和了解更加深入。

古诗文课题研究报告阶段总结

古诗文课题研究报告阶段总结

辽阳市“十二·五”教育科研规划课题《小学生古诗文诵读能力培养的实践与研究》中期报告白塔区白塔小学课题组2016年3月16日《小学生古诗文诵读能力培养的实践与研究》是我校课题组在2014年5月申报的辽阳市“十二·五”教育科研规划课题,于2014年4月立项,5月开题。

在开题会上,我校从课题提出的背景、课题研究的意义、课题概念的界定、课题研究目标和内容、课题的理论依据、课题的研究方法、课题的实施步骤、课题研究人员及分工、课题预期成果、课题的实施保障十个方面对课题进行了阐述,市课题专家对课题进行了论证,提出了非常中肯的意见,在此基础上,我们对课题的目标和内容进行了调整,并根据专家的建议调整课题研究策略。

两年来,我们课题组成员做了大量的工作,真实的听到了我们成长的脚步声,看到了我校学生快乐成长的张张笑脸。

我们的足迹——课题研究的方法和举措我校刘娜校长是一位具有强烈教学改革意识的科研型校长,她反复强调,要把诵读古诗文当成一项工程来抓,要使古诗文诵读成为我校办学的一大特色,并实施了书香校园建设工程。

我校班主任都能积极行动起来,抓好古诗文诵读工作。

将近两年的课题实验,我们组建了研究队伍、建立了研究制度、制定了研究方案、组织了理论学习、开展了深层次的探讨,再到这两年的教育教学各领域的实践活动,在一次次的实践、反思、改进、再实践、再反思、再改进等实实在在的工作中,我们的课题研究顺利完成了第一阶段(理论准备、确定方向)和第二阶段(重点突破、点式实验)的任务,形成了中期成果,并有了下一阶段的研究方向。

在这项课题研究过程中,我们主要采用了经验总结法、行动研究法、文献法、个案研究法等。

(一)搭建“四级”古诗文典诵读平台学校:我校努力营造诗文诵读的环境,在走廊张贴经典诗文、悬挂名人头像及介绍,精心设计每一个角落,让孩子们时时刻刻都与经典对话,让学校的一草一木都充满诗情画意。

班级:每班都有图书角。

一直以来,各班的图书角藏书都很多,其中有关经典古诗文的占了一定的比例。

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策略研究

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策略研究

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策略研究《新课程标准》要求1-6年级的学生背诵优秀诗文不少于160篇,并在附录中列出70首《古诗词背诵推荐篇目》,也新增了许多优秀诗词,这让广大语文教育工作者充分认识到古诗词教学的重要性。

但在具体教学过程中,很多教师急于求成,教学肓目性和随意性较大,步入以下几个误区:一是倾盆大雨式的背诵。

教师为了赶进度,不考虑学生的认知水平和接受能力,天天要求背诵一首。

二是信口开河式的问答。

教师没有精心备课,指导时随意提几个问题,草草了事。

三是填鸭注入式的串讲。

为了节省时间,教师一讲到底,学生没有自主学习思考的时间。

四是囫囵吞枣式的翻译。

教师仅把诗歌大意告诉学生就算完成任务。

这些方法仅仅满足于语义的疏通和诗句的积累,学生难以根本的体会诗歌最美的情感。

诗词是生命的歌,是美的化身,是值得后人咀嚼、消化、回味的精神食粮。

诗词的阅读与欣赏应当超越单纯的训诂文字、诠释词语的范围,跨入语义学与美学的领域,用心灵去捕捉诗的意象和境界。

然而,现今不少语文课堂教学过分强调了教学的定量化、技术化和精确化;教师仍将备课着力点放在梳理知识点、研究标准答案上;依然要求学生采用”死抠字词——理解句意——总结思想“的老三套做法,条分缕析、肢解原本文脉贯通、浑然一体的千古佳句。

这种教学形式抑制了学生的创造需要,扼杀了学生思维的灵性和生命的活力,古诗词所蕴藏着的美感被扫荡殆尽,学生学习语文的情趣也深受影响。

所以我认为在进行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的时候应该遵循以下几个策略:策略一:资源整合,在把握基点中生情。

1、整合同主题的作品:在小学阶段学习的古诗词中,有不少的古诗词虽然作者不同,背景不同,但表达的情感主题却是相同或相近的。

就拿“送别”主题来说,有李白的《赠汪伦》,写汪伦以歌声送友,李白借潭水抒友人对已感情之深;有李白的《送孟浩然之广陵》,写李白以目光送友,以长江之水喻友人之间感情绵绵不绝;有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王维以酒送友,借朝雨,青柳,美酒表达对友人离去的伤感之情。

小学经典诗文诵读的实践与研究——结题报告

小学经典诗文诵读的实践与研究——结题报告

For personal use only in study and research; not for commercial use古诗文是我国历史长河中的一颗璀璨的明珠。

在提高学生个人的文学素养上,古诗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故课题组通过“确立古诗文吟诵选材方向――编制古诗文吟诵教材――设计古诗文吟诵活动方案――组织学生参与古诗文吟诵活动――学生成果展示与评估――进行反思小结”一系列环节,采用文献研究法、调查研究法、个案研究法、行动研究法,收集、整理、剖析了大量经典诗文诵读的实践案例,探索了循序渐进、反复巩固的经典诗文诵读路径,构建了立体多元的经典诗文诵读体系,初步完成衢州市实验学校经典诵读校本课程在课题的研究过程中,学生与教师的文学素养同步得到了提升。

诵读经典诗文探索路径构建体系提升素养【课题研究的背景及意义】一、世界上不少国家都提倡让中小学生从小阅读本民族的基本文化经典,例如俄国人对普希金的推崇,丹麦人对安徒生的敬仰,英国人对莎士比亚的热爱?。

1 正像英国的莎士比亚、德国的歌德、俄罗斯的普希金的诗文一样,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是中国文化的骄傲。

美国诗人庞德说过:“汉字永远是诗的,情不自禁是诗的,相反一大行英文字倒不容易成为诗。

”中国历史上许多大诗人呕心沥血,丰富完善了汉语的表达能力,像骈俪典雅的汉赋,工整优美的律绝,荡气回肠的古风,豪放婉约的词曲,千百年来传唱不衰。

可是令人遗憾的是我国现在小学课本里古代诗文的比例还是太少,所以我们将精心选编一些优秀古诗文作为课本的延伸和补充。

近年来,我国的专家学者对于在青少年中进行传统文化教育这一问题也普遍关注。

他们提出,中华文明不仅活在典籍、展品中,更应活在大众的精神生活中。

在全国上下矢志进行现代化建设的今天,更需发掘中国历史上丰富的审美、道德资源,用民族文化的优秀经典教育下一代。

学术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的呼声由来已久,著名学者季羡林先生说,一个国家没有自然科学和工程技术不行,但光有科技也不行。

小学语文古诗诗画一体教学方式研究

小学语文古诗诗画一体教学方式研究

小学语文古诗诗画一体教学方式研究【摘要】本研究旨在探讨小学语文古诗诗画一体教学方式的有效性及实践情况。

在研究方法上,采用文献综述和案例分析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探讨。

通过古诗鉴赏与诗画艺术相结合,可以帮助小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感悟古诗的意境,提升他们的审美能力。

实践中,教师可以结合古诗的意境来引导学生进行诗画创作,引发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教师在实施该教学方式时需要注重教学策略的探讨,并及时对教学效果进行评价。

通过案例分析可以更好地展示这种教学方式的优势和成效。

展望未来,可以进一步研究古诗诗画一体教学方式在不同年级和不同文化背景下的适用性,丰富教学内容和方法,为教育教学提供更多的启示。

【关键词】小学语文、古诗诗画、一体教学、研究、鉴赏、艺术、实践、效果评价、策略、案例分析、优势、展望、总结。

1. 引言1.1 研究背景古诗诗画一体教学方式是一种将古诗诗歌赏析和书画艺术结合起来的教学方法,旨在通过诗歌的表现形式和意境与绘画的表现技巧和艺术风格相互融合,促进学生对古诗和文化艺术的全面理解和欣赏。

随着教育理念的转变和文化教育的重视,古诗诗画一体教学方式逐渐被应用于小学语文课堂,为学生提供了一种新颖有趣的学习方式。

传统的语文教学往往注重文字的书写和理解,忽视了诗歌背后的意境和情感表达。

而古诗诗画一体教学方式通过引导学生绘制诗画,使学生更加直观地感受诗歌的意境与情感,增强了学生对古诗的审美和理解能力,激发了学生对文学和艺术的兴趣和热爱。

通过诗画结合的形式,学生还能够培养艺术表现能力和审美情趣,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和文化修养。

研究古诗诗画一体教学方式对于促进小学生文学艺术素养的提升,拓展学生的审美视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本研究旨在探讨古诗诗画一体教学方式的有效性和实施策略,为小学语文教学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

1.2 研究意义研究语文古诗诗画一体教学方式的意义在于丰富小学生的文学艺术修养,提升其语文素养和审美能力。

策划实践活动,丰富诗词积累——六年级下册“古诗词诵读”板块教学构想

策划实践活动,丰富诗词积累——六年级下册“古诗词诵读”板块教学构想

六年级下册“古诗词诵读”板块可以弥补分散式诗词学习的不足。

教学时,需厘清该板块整体特点,围绕素养培育的目标,策划实践活动,可从“别出心裁品诗词”“分门别类辑诗词”“声情并茂诵诗词”“匠心独运用诗词”等方面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探究发现、分享交流、创意表达,丰富诗词积累,为中学《古诗苑漫步》做好铺垫。

“古诗词诵读”板块;诗词活动;诗词积累*本文系福建省教育科学“十四五”规划2021年度专项课题“‘双减’背景下运用思维可视化促进作业创新设计的实践研究”(课题编号:Fjjgzx21-239)阶段性研究成果。

统编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安排了独立的“古诗词诵读”板块,共10首诗词。

从文本编排来看,每个页面安排了一首独立的诗词,配以注释、插图等学习支架,编写意图为“让学生进一步增加积累,同时试着迁移之前掌握的学习方法来自主疏通诗词大意,从而为更高年级的学习做好准备”。

由此可知,该板块教学目标在于:运用方法,自主学习,迁移拓展,增加诗词积累,并为之后的学习做好准备。

如何“丰富积累”,切实为“做好准备”铺路,是一线教师落实编写意图、实施该板块教学必须思考的课题。

笔者以为,集中呈现古诗词阅读材料,可以引领学生复习、巩固并运用阅读方法(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诗词内容),强化积累、理解和感悟,提高品味诗词的能力,切实“为更高年级的学习做好准备”。

具体来说,可以借助“古诗词诵读”板块体裁、题材丰富的诗词文本,整合学习情境、学习内容、学习方法,并适当拓展学习资源,借鉴四年级下册“综合性学习:轻叩诗歌大门”,策划诗词类实践活动。

这种方式,有助于增加综合性学习的时间,弥补分散式诗词学习的不足,丰富学生的诗词积累,而且可以为中学《古诗苑漫步》做好铺垫。

一、梳理“古诗词诵读”板块特点,构建活动任务如何利用这一板块的教学资源,引领学生在古诗词的丛林中来一次酣畅淋漓的探险?基于教策划实践活动,丰富诗词积累*——六年级下册“古诗词诵读”板块教学构想吴丽芳 陈新福材文本,构建明确的任务,是策划实践活动、激发学生参与热情的关键。

经典诵读立项申请书

经典诵读立项申请书

湖北省教研室基础教育研究课题立项申报表
课题名称:经典诵读与语文教学的整合研究
课题类别:.
课题负责人:熊明洋王彩华
课题承担单位:天门市杨林小学
联系电话(手机):
(手机):
填报日期:2012年6月15日
湖北省教学研究室印制
填表须知
1.课题负责人必须是该项目的实际主持者和指导者,并在项目研究中担负实质任务。

2.每个课题原则上限报1名负责人,特殊情况也不得超过2人。

3.申报表各项内容要实事求是,逐项认真填写,论证要严谨、充分,表达要明白、准确,书写应清晰、工整。

4.申请书须经课题负责人所在单位领导审核,签署明确意见,承担各项条件保证并加盖公章后上报。

5.本申报表按一式三份并可附上详尽研究方案(或研究计划、开题报告)报送省教研室综合室。

6、本申报表要求电脑填写打印(条件限制者可手工书写),各栏目如
不够填写,请自行添加页码。

《“经典诵读对小学生语文素养提升”的研究》结题报告

《“经典诵读对小学生语文素养提升”的研究》结题报告

《“经典诵读对小学生语文素养提升”的研究》结题报告《“经典诵读对小学生语文素养提升”的研究》课题结题报告一、课题的提出1、文化历史背景:我国乃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文化底蕴非常深厚。

千百年来流传下来的诗词歌赋、名篇名言可谓感人至深,脍炙人口。

炎黄子孙的我们,长期沐浴在深厚文化底蕴的温床上,却往往轻视人文素养,重视物质享受,不尊重“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不理解“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现实生活缺乏对我国优秀文化遗产的传承和发扬精神,国民文化素养并未能与迅猛的经济步伐齐头并进。

2、研究状况与创新:近年来,一些专家学者作了不懈的努力,如江苏省靖江地区率先进行的童谣诵读教学研究、或如上海市积极开展的“经典诵读与弘扬传统文化研究”,又如《百家讲坛》的热播、《光明日报》专门开设的国学版等等,均引领了诵读文化的新潮流。

然而,如何有效地带领和组织学校进行传承祖国优秀的文化,如何提高学生特别是小学生的诵读兴趣和能力,则是一个“瓶颈”问题。

本课题组经过认真调查取证,发现《“经典诵读对语文素养提升”探究》这一课题,有效地提高了小学生的诵读效果,达到了熟能成诵、出口成章的文化兴奋点,这是一个毋庸置疑的创新突破。

为此,进行本课题研究,发掘本地课程资源,把诵读古典诗文的活动扩展到教诲教学领域中去,一方面有益于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乃至综合修养;另一方面有益于补偿课堂教学资源的不足,提高语文教师收集及运用名篇名言的本领,促进教师教学智慧的成熟和专业水平的提高。

二、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以学校自然班级为单位,根据学生的兴趣、学段、年龄特点及学生个别需要,把搜集到适合各个年段的名篇名言分组实施到位,每个小组长将负责年段的诵读情形和效果通过不同的形式汇报,嘉奖先进,表扬优良。

首要探究内容如下:一年级加背《三字经》;二年级加背《成语接龙》;围绕“直面经典、不求深解,但求熟背,终生受益”的诵读理念,要求每个学生能够在老师启发下运用普通话正确流利的诵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学语文诵读经典古诗文与阅读教学的整合研究》课题实施方案———营山县消水小学课题研究组一、课题研究的意义:1、在语文教学中诵读经典是祖国灿烂文化的繁衍。

我们中华民族有着五千年悠久的历史,在这历史的长河中,我们的祖先给我们留下了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文化遗产。

尤其经典古诗文更是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载体。

从古代的《诗经》到诸子百家的诗文,其知识之广泛,包容之博厚,辞章之精华,内涵之丰富,是任何一个民族都难以望其项背的。

2、将语文教学与诵读经典诗文紧密结合是时代赋予的神圣使命。

党的十六大报告更强调指出:“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撑。

”要建立“与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相承接的社会主义思想道德体系。

”3、诵读经典诗文是继承传统文化的有力保障。

我国的古典诗文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人文文化资源,有着博大的精神力量。

小学生正处在记忆的黄金时期和人格形成时期,加强经典诗文的积累会使其终生受益。

它可以让我们的学生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吸收民族文化智慧。

4、在语文教学中加强经典诵读是新课改理念的要求。

《语文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

”强调在语文教学过程中,要让学生“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吸收民族文化智慧。

”语文作为文化载体,决定了语文学科不同于其他物质工具的特殊性。

基于以上思考,我们提出了“小学语文诵读经典古诗文与阅读教学的整合研究”这一课题。

旨在组织、引导学生通过“直面经典、多吟诵、多积累”的方式,使孩子们从小就获得经典古诗文的基本修养和传统文化的熏陶,提高语文素养。

让融汇在经典古诗文中的中华民族的智慧、风骨、胸怀,以及健康的道德准则和积极的人生信念,潜移默化地植根于孩子们的心里。

让孩子们在享受“与经典为伴,与圣贤为友”的吟诵乐趣中,受到教育和启迪。

提高学生的人文修养,积淀他们的文化功底,为孩子打好人生起步的根基。

二、课题提出的理论依据:当今时代,许多教育家和学者通过现代教育、教学科学的研究证明了诵读经典是有其科学依据的,是符合教育规律的,是有其积极意义的。

1、《新课标》中指出“语文教学要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文,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使他们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多种能力。

”“语文教学要重视语言积累、感悟、熏陶和培养语感,致力于培养学生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

……收集积累语言素材。

”2.《儿童心理学》中指出儿童诵读文化经典符合儿童心理发展的特点。

儿童在0-13岁,尤其是6—13岁期间的学习能力是很强的,这一时期诵读的文化经典会进入其潜意识,刻在灵魂深处,会伴着其心智一同长大,变成其身心的一部分。

所以应趁此时其记忆之强,让其在轻松愉快、不求其解,没有压力的情况下,记下一些文化中的精华作品。

3.国家对儿童诵读文化经典有明确要求。

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纲要》明确指出:让少年儿童学习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是提高其思想道德水平的有效方法。

全国少工委、中华民族文化促进会、中国青少年服务中心等单位曾联合发出通知,要求在小学、幼儿园开展儿童诵读文化经典活动。

目前全国已有1万多所学校、3000多万儿童诵读经典文化。

4、教育部制订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把“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作为重要目标之一。

古代诗文作品在教科书中的比例有所增加,教学要求有所提高,此外,新课程要求阅读必须是为提升学生精神生活的活动,为养成学生终身读书习惯,培养阅读兴趣和终身持续发展奠基。

三、课题研究的内容:1、分阶段考核,多形式验收经典诗文的诵读,使学生体验到学习的快乐,让教育真正走进学生心灵。

2、将经典诵读与一、二年级课外识字有机结合,增大学生的识字量,培养学生自主识字的能力。

3、精选与小学中、高年级语文教材内容相辅的经典古文,并尝试在课堂教学中以合适的方法将古文与现代文融合起来进行教学。

4、尝试在双休日和假期中用大量时间让学生诵读、积累经典诗文,利用经典诵读活动丰富学生的课内外学习生活。

5、根据学生特点编写适合小学生阅读的诵读教材,把诵读作为校本课程列入课表,活学活用经典诗文。

四、课题研究的方法:1、调查法。

在研究前、中、后期采用问卷、谈话、比赛等方法进行调查,为研究提供科学依据;2、文献资料法。

广泛搜集和查阅文献资料,吸收全国其它学校在文化经典诵读方面的宝贵经验和研究成果。

通过整理、筛选,为课题研究提供科学的论证资料和研究方法,对新教材有关体现古诗文文化的内容进行挖掘、分析和归类,为我所用,使本课题的研究与实践有更高的起点。

3、实践法。

针对课题研究不断提出改革意见或方案,并付之于行动,在教学实践基础上验证、修正教学行为充实或修正方案,提出新的具体目标,以提高研究的价值。

4、经验总结法。

对在实践中搜集的材料全面完整地进行归纳、提炼,进行分析、总结,得出将经典诵读与语文教学有机整合的方法和途径,让其具有推广价值,形成我校语文教学的特色。

5.案例研究法。

通过实践探索与研究,不断总结通过此次研究学生语文素养提高的典型案例,进行不断的反思、验证,让大部分学生的道德情操、语文素养得以提升。

六、课题研究的过程(步骤):1、准备阶段(20XX年5月至9月):成立课题组,明确分工职责,完成课题论证,制定实施方案。

2、研究实施阶段:(20XX年9月至20XX年5月)对实验内容进行具体研究论证并分阶段及时总结实验的阶段性成果。

3、实验总结阶段:(20XX年7月至9月)全面总结实验工作,统计好实验数据,搜集整理实验材料,撰写实验报告,编写适合自己学生实际的经典诵读能力评价工具。

准备实验的鉴定、验收。

七、课题研究措施:每个实验班级制定切实可行的研究计划并有效地开展实验活动。

针对课型不同确定好教学目标,每一单元都应确立相应的诵读目标,在教学活动中逐步实施。

除了在课堂上保证诵读与教学水乳相融,还应保证课外与经典同行,不断提高语文素养。

(1)利用晨诵、国学及语文课开始或结束前、自习课等零星时间,有计划地引导学生充分、高效利用时间诵读经典。

(2)举行各种诵读竞赛活动(“千古美文”朗读比赛、经典古诗文名句填空比赛、诗词短剧表演赛等)。

(3)利用校园广播、墙报、板报、手抄报等多种形式和途径,营造浓郁的校园经典诵读的文化氛围。

(4)取得家长的理解和支持,开展“经典诵读亲子一刻钟”活动,将经典诵读向家庭延伸,巩固诵读效果。

八、课题研究对象:1至6年级全体教学班。

九、课题研究组织1、课题指导(顾问)小组罗恒明:营山县教育局副局长罗明俊:营山县教研室主任罗勇军:营山县教研室副主任谢建国:营山县教研室教研员张永国:消水片区教育督导员翟松柏:消水片区教育督导员2、课题研究人员主研人员:段春:营山县消水完全小学校长、中学一级教师黄杰:营山县消水完全小学副校长、小学高级教师王权民:营山县消水完全小学副校长、中学一级教师梁应玲:营山县消水完全小学教导主任、小学高级教师唐晓川:营山县消水完全小学团支部书记、小学一级教师参与人员:消水小学全体语文组教师(罗志华王红张琳伍铁桥冉文秀张德琼欧鹏郑琳闵吉君)十、课题研究的预期结果:通过研究激发学生对祖国经典古诗文的热爱,培养学生对我国传统文化的兴趣,激发学生对传统经典诵读的兴趣,学生能有个性地朗读优秀的传统经典文章或诗词,背诵一定量的经典诗文,积累一定的人文底蕴。

1、各年级学生拟完成以下经典诵读:一年级:«弟子规»«三字经»«百家姓» «千字文»《古诗25首》二年级:«中华成语千句文»《古诗25首》三年级:«论语»(一二)《古诗25首》四年级:«论语»(三四)«大学»«中庸»《古诗25首》五年级:«孟子»和古诗60首六年级:世界文学经典作品。

2、通过课题的研究、实践,寻求中华传统经典诗文诵读教学的方法,总结出行之有效的中华传统经典诵读教学策略,并在全校进行推广。

丰富学校文化内涵,营造国学氛围,创造高雅、和谐、轻松的学习环境。

3、通过研究如何把学习传统经典和语文课堂教学相融合,拓宽语文学习的内容、形式与渠道,使学生在更广阔的空间里学语文、用语文、丰富知识、提高能力,为语文素养的提高奠定基础。

4、让每个孩子在诵读经典中陶冶情操,培养高尚人格,受到经典诗文的鞭策与鼓励,形成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

促进学生身心健康,人格优化。

通过经典熏陶,帮助学生明白做人的道理、准则、方法,从中得到做人的乐趣,不断提升精神境界。

5、通过经典诵读培养教师对国学经典的由衷热爱,加强教师对国学经典的学习,使之成为一种习惯;提高教师自身的国学功底和文化修养;让教师先成为读书人,再引领学生走进经典阅读的大世界。

十一、完成本课题任务的保证措施1、组建消水小学课题研究小组。

组长:段春副组长:黄杰成员:王权民梁应玲唐晓川2、制定切实有效的消水小学课题科研制度。

3、经费保障制度。

学校根据课题实验情况,力所能及地加大投入力度(如:活动费、外出参观学习费、参考资料费及其它费用),确保课题实验的正常进行。

二0一二年五月二十九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