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经典诵读课题研究

合集下载

“小学生国学经典诵读的探究与实践”课题研究方案

“小学生国学经典诵读的探究与实践”课题研究方案

“小学生国学经典诵读的探究与实践”课题研究方案一、课题研究的背景、意义(一)问题提出的背景当中华文化开始摆脱弱势文化形象,挺直胸膛再次走向世界的时候,国人对自己的传统文化便有了新的自尊与自信;当国人下定决心“走自己的路”的时候,对本民族文化又有了新的选择和期待;当国人再度用新的眼光打量中华传统文化的时候,赫然发现它竟是一个用之不尽、取之不竭的智慧之源,这就是——国学经典!自2009年2月至今,学校以诵读国学经典为我校特色教育目标,积极开展以“诵读国学经典,做有根的中国人”为主题的经典诵读活动,形成了校园处处见经典、师生人人诵诗文的生动局面。

学生以学校编写的《国学经典诵读》《小学生必背古诗80首》等校本教材为蓝本,每天在老师的指导下进行15分钟的诵读,《三字经》《百家姓》《弟子规》和古诗词是孩子们每天诵读的内容,毕业时都能熟记于心。

学校楼梯的每一级台阶都镶嵌有一句古诗词或名言警句。

孩子们在琅琅书声和耳濡目染中,浸润着传统文化,厚实了文化底蕴。

鉴于此,我校积极申报《小学生国学经典诵读的探索与研究》课题,为进一步把国学教育推向深入,深入开展国学经典诵读实验。

(二)选题的意义1、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魂和根。

2、继承优秀传统文化已渐成风气。

3、“以德立身治国”应从孩子开始。

4、国学启蒙与素质教育可有机整合。

二、课题研究的目标1、开发学生智力潜能,培养学生记忆力。

通过有意识的培养,能够背诵整篇整本的经典,使学生识记和掌握终身受益的知识精华,使学生的素质得到全面发展;2、以国学经典篇章陶冶学生高雅情操,丰厚学生的人文底蕴。

国学经典是做人做事的公式和定律,学生通过口诵心记,久熏成习,久习成性,其文化修养与品质养成就能达到一定高度;3、改善性格,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读经本身就是一个入静的过程,对一些生性好动的孩子,能有效的改善其多动的性格。

天天坚持诵读国学经典,慢慢就能培养孩子学习的习惯,而良好的学习习惯的养成,对孩子一生的成长,将会具有深远的影响;4、研究国学经典教育的内容、方法、途径,探索学生学习国学的规律,激发学生学习国学的兴趣,国学精华对学生成长有其独特的价值,可以培养学生的语感,增强儿童的记忆力,扩大知识面,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儿童的道德修养及爱国情操。

语文教学论文:《经典诵读与小学语文教学整合的研究》课题总结

语文教学论文:《经典诵读与小学语文教学整合的研究》课题总结

《经典诵读与小学语文教学整合的研究》课题总结中华经典诗文是我国民族文化的精髓,也是中华文化艺术宝库中的一颗灿烂的明珠。

经典古诗文作为民族智慧与民族精神的载体,是人类文明最宝贵的精神财富,是我们中华民族的魂与根。

一学期来我校一直将“经典诵读活动”传承并将之发扬光大,我们也积极参与其中,将“经典诵读”与“小学语文教学”整合起来,取得了可喜的成绩,现将我们这一学期来的诵读活动情况总结如下:一、活动开展情况一开学,我们就继续把这项活动作为常规教学的一部分,与日常教学相结合。

每周利用一节课时间检测学生诵读情况,每月举行一次班级诵读比赛活动。

精心设计了许多活泼有趣的活动形式,引领孩子们在玩中、在乐中诵读经典,从读的时间、读的形式、读的方法上进行了有效的尝试,真正让学生做到“乐读”、“美读”,从而激发学生诵读兴趣,在读中感受祖国语言文字的形态美、意态美和韵律美,从而亲近并热爱母语,景仰祖国悠久文化,收到情的感染,美的熏陶。

二、活动收获和体会1、诵读活动丰富了学校的德育内涵。

诵读活动的开展,丰富了学校的德育内涵,推动了学校未成年人思想道德交涉和德育工作的发展。

师生的精神面貌得到较大的改观,良好的学风、班风逐步形成,有效地促进了我校学生养成教育的全面实施。

2、诵读活动提高了学生思想道德品质。

经典诗文不仅语言精炼优美,而且意蕴深刻,境界动人,是对青少年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培养学生初步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道德情操,陶冶高尚情趣的重要教材。

通过歌颂祖国大好河山和美丽风光的诗文,使学生充分感受到我们祖国江山如画,从而激发他们作为中华儿女的自豪感,培养他们高远的志向和博大的胸怀。

经典诗文抒发了亲情、友情和乡情,诵读这些经文,可以培养学生爱家乡、爱长辈、爱亲朋的健康情感。

3、诵读活动全面提升了学生的综合素质。

通过各种形式的中华经典诵读活动,好在:一,激发了学生诵读经典诗文的兴趣,形成了诵读的良好氛围;二、开拓了学生的视野,学生知道了“诗前幕后故事”、“文坛轶事”,他们了解、知道诗人多了,了解的历史事件多了;三、能够掌握一定的诵读的方法,并能运用,部分学生还能把学到的方法运用于作文之中;四、锻炼了学生各方面的能力,学生通过自编自演节目、办手抄报,动手能力,思维能力,协调能力,艺术鉴赏力等等都得到了极好的锤炼;五、学生良好的道德习惯和文明行为不断形成。

小学生国学经典诵读的探索与研究

小学生国学经典诵读的探索与研究

《小学生国学经典诵读的探索与研究》课题总结陈华按照学期教研计划一步一个脚印,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继续贯彻落实新课程标准精神,进一步推进学校教学研究工作,以教学研究促进教学改革,创造性地实施新课程,全面落实课程改革目标;以课程改革为契机,以课题研究为抓手,以校本培训为依托,用课题研究解决课程改革中的实际问题,促进课题研究的不断深入,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扎扎实实提高我校语文教学质量。

现将这一学期语文学科课题研究工作做如下总结。

(一)、提高认识,转变观念要想使课题研究工作能够顺利地实施,首先要提高课题研究教师的思想认识,使他们能够从心里赞成课题研究,愿意课题研究,这是做好课改工作的基础和前提,也是做好这项工作的最为关键的一环。

为此,我们进行了理论学习和座谈,多次召开课题研究会,不让课题研究流于形式,让教师在课题研究中有所收获使教师更加深刻地认识了课改的深远意义以及课改的紧迫性,同时也明确了自己肩上的重任,从内心接受了课题研究,认同了课题研究。

这样,就为能够顺利地实施课题研究打下了比较坚实的思想基础。

(二)、深入课堂,进行实践1、课堂教学重视拓展,与课题紧密结合。

本学期,是我校课题进入实施验证的阶段,因而要求每位教师都要主动参与到课题的学习研究之中,不断深化对课题的理解。

围绕本年段制定的训练重点展开教学研究,并落实到每一节课上进行教学尝试,特别是在每一节研讨课上都针对课题进行或针对课题的一个方面进行必要的研究,并使课本资源、媒体资源、教师资源、学生资源等得到了较好的利用和拓展,学生各方面的能力得到了提高。

2、重视实验的日常管理。

注意实验资料的收集、整理,做好教后反思、典型案例记载等工作。

要求自己创造性地使用实验教材,落实课题研究的日常工作,在每节课结束时,都对本课教学及时记录,认真总结、反思。

3、加强对课堂的监督与指导。

老师们对于课题的意识应该说是有所增强,但其自主性还不够,主要是担心课题的研究影响了教学效果,影响了教学质量(说白了就是教学成绩的一分两率),因此都不敢花大力气进行课题的实践与反思。

小学国学文化经典诵读课题研究报告

小学国学文化经典诵读课题研究报告

小学国学文化经典诵读课题研究报告我们第二十一中学“小学国学文化经典诵读”课题组对这一课题进行了专门的探索和研究,虽然经历了“千丝万缕”的辛苦,但也收获了“成功”的喜悦。

现对两年来实践研究的过程和结果总结报告如下:一、课题的提出继承传统教育理论的精华,培养新世纪人才在许多学者、专家对过去的二十世纪中国文化、教育的反思中发现,由于二十世纪以来几次大的动荡、浩劫,加上一些错误的文化决策,致使我们的民族文化几乎到了完全断层、青黄不接的局面。

延续中国文化已到了刻不容缓的地步。

在中国入世、经济走向全球一体化的形势下,对青少年实施入耳、入脑、行之有效的爱国主义和传统文化教育,培育民族自豪感、责任感,用中华民族几千年的优秀文化和优良品德浇灌当代青少年的心灵,更是当务之急。

国学文化经典诵读是民族复兴的基石、时代发展的必然江泽民同志曾经指出”中华民族是有悠久历史和优秀文化的伟大民族。

我们的文化建设不能割断历史,对民族文化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并结合时代特点加以发展,推陈出新,使其不断发扬光大。

”陈至立同志也指出:我们正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在全力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同时,必须抓好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继承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提高民族文化素质,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我们的少年儿童在学习先进科学技术知识的同时,要继承发扬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了解自国家的历史,了解自己民族的文化,从小扎下中华民族的根。

国学文化经典诵读是当今教育重要的补充古书,都是浓缩了”人文科学”和”自然科学”等多方面”知识”的结晶,它是最有价值的书,百读不厌的书。

例如,《易经》、《老子》、《论语》等,更是一个开放式的哲理,富有民族的特色,他们超越了时代的限制,直接指向宇宙、社会、人生,博大精深;许多论点与内容,至今仍极富有活力,放射着夺目的思想光辉。

语文教学中的文学教育十分重要。

上海市社会科学院研究员沈铭贤《从”重文轻理”谈起》一文说,我国历来是”重理轻文”,”学会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

经典诵读与语文教学的整合研究课题实验设计方案-一

经典诵读与语文教学的整合研究课题实验设计方案-一

经典朗诵与语文授课的整合研究课题实验方案——姚家店镇中心小学语文课题组一、问题提出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让学生便聪颖的方法,不是补课,不是增加作业量,而是阅读、阅读,再阅读。

”阅读是语文授课的重心。

而经典更是民族智慧的结晶,所载为常理常道,其价值长远而弥新,任何一个文化系统皆有其永远不朽之经典作为源泉活水。

自从2001年语文新课程推行以来,授课大纲变为课程标准,教科书变了,授课方式变了,谈论方式变了……语文授课必定创新发展,与时俱进,这是不必思疑的。

但是,由于两极性震荡思想定势的影响,一提到“新”课程改革,忧如就是越新越好,与过去的语文授课越不一样样越好。

实质授课中,不但对于我国古代传统语文授课积累的难得经验(如集中识字,侧重积累,熟读精思等)缺少认真的学习、借鉴,而且对于上个世纪五六十年代以来出现的被实践证明是的确有效的好的做法(侧重“双基”,读写结合,对于语文能力训练系统的研究等)也没有进行理性、客观的审查、研究,从而以致语文教师思想迷惑,语文授课实践凌乱,教了多年的语文教师竟然不知该怎样上语文课了。

同时,由于素来以来语文课程内容的部分缺失,语文教科书实质上充当着其实不称职的“课程内容”“授课内容”的角色,以致语文授课中出现教师对于授课内容弃取有很大的随意性,经常是教同一篇课文,不一样教师授课差异很大;而且由于教材的编写从内容和形式上的更新都跟不上社会和教育发展的步伐,旧教材中对学生语文能力训练内容不明确,加之绝大多数语文教师授课水平的限制,长此过去使整个语文授课的质量得不到有效保证,学生的语文能力、语文涵养发展远景堪忧。

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也造成社会信奉诱惑、道德滑坡、文化低俗、追求享福、自擅自利等等社会问题,而表现在小学生身上就是个人至上、冷漠自私、缺少友好、盲目攀比,他们吃的是麦当劳、肯德基,穿的的耐克、阿迪达斯,看的是日本的卡通漫画、美国的好莱坞大片……造成这一问题的一个十分重要的原因就是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传承的断层,人们渐渐疏离、忘掉了经典。

小学语文经典诵读与德育教育整合的途径探究

小学语文经典诵读与德育教育整合的途径探究

小学语文经典诵读与德育教育整合的途径探究语文教育是小学教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德育教育也是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关键环节。

如何将小学语文经典诵读与德育教育有机地整合在一起,成为当前小学教育领域值得探讨的课题。

本文将从小学语文经典诵读与德育教育整合的意义、困难及解决途径等方面进行分析探讨,以期为小学语文经典诵读与德育教育整合提供一些思路和方法。

一、小学语文经典诵读与德育教育整合的意义小学语文经典诵读是培养学生语言表达及情感体验能力的重要途径,通过经典诵读,学生可以领略优美的文学情感,体味深刻的人生哲理,对语文文化有深刻的认识和理解。

而德育教育是培养学生道德情操和价值观的重要途径,通过德育教育,学生可以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培养出良好的品质和行为习惯。

将小学语文经典诵读与德育教育整合在一起具有重要的意义。

小学语文经典诵读与德育教育结合,能够使学生在诵读经典文学作品的过程中,不仅仅是学习语文知识,更重要的是通过经典作品塑造自己的道德情操,培养对正义、真善美的追求和热爱,增强学生的道德意识和道德责任感,使之具有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

小学语文经典诵读与德育教育结合,对于学生的情感、思想和品格的培养有着积极的影响。

经典作品蕴含深厚的情感价值,其叙事情节、人物塑造、语言表现等都蕴含着丰富的美学和道德情感,通过诵读和体味经典文学作品,能够激发学生的情感共鸣,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提高他们的思想境界和情感修养。

小学语文经典诵读与德育教育整合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不仅有利于学生语文素养和文化修养的提升,更重要的是有助于学生品格的养成和道德情操的塑造。

二、小学语文经典诵读与德育教育整合的困难尽管小学语文经典诵读与德育教育整合有着重要的意义,但是由于多方面的因素,同时也存在着一定的困难。

一些学校及教师对小学语文经典诵读与德育教育整合的认识和理解存在偏差。

传统教育观念使得一些学校及教师对小学语文经典诵读与德育教育整合的意义和作用尚未形成共识,缺乏对此的深刻认识和积极支持,这就给小学语文经典诵读与德育教育整合带来了一定的阻碍。

小学语文课题研究计划经典诵读

小学语文课题研究计划经典诵读

小学语文课题研究计划:经典诵读宛如晶莹嘅露珠,经典诵读轻盈地点缀喺小学语文嘅浩瀚之海,折射住中华文化嘅璀璨光呀。

本研究计划,将以经典诵读为核心,探索其喺小学语文教学中嘅作用,为培养学生嘅人文素养奠定坚实基础。

一、研究背景经典诵读系中华文化传承嘅瑰宝,蕴含住丰富嘅民族精神、道德观念同审美情趣。

当今社会多元文化冲击明显,经典诵读有助于学生树立文化自信,增强民族自豪感。

小学语文系学生接受语文教育嘅起始阶段,经典诵读喺此时期开展尤为必要。

二、研究标嘅本研究旨喺:探究经典诵读喺小学语文教学中嘅影响。

构建经典诵读教学理论框架同实践体系。

培养学生对经典诵读嘅兴趣,提升其语文素养。

三、研究内容1. 经典诵读内容嘅拣根据唔同年级学生嘅认知水平同语文可以力,精选涵盖诗歌、散文、寓言等各类经典名篇。

2. 经典诵读教学方法嘅研究多样化嘅诵读方式:朗诵、吟唱、配乐诵读等。

创设多元化嘅诵读场景:主题性诵读、表演性诵读等。

借助现代化手段:利用多媒体、网络等辅助诵读。

3. 经典诵读教学评价体系嘅构建评价学生嘅诵读技巧,包括吐字清晰、抑扬顿挫等。

评价学生嘅理解可以力,包括情感体验、内容理解等。

注重对学生诵读态度嘅评价,包括积极主动、兴趣浓厚等。

4. 经典诵读教学资源嘅开发编纂经典诵读教材。

建立经典诵读音视频资料库。

开发经典诵读配套活动。

四、研究意义本研究有以下意义:促进经典诵读喺小学语文教学中嘅广泛开展。

提升学生嘅人文素养,培养其文化自信。

为经典文化传承提供有力保障,增强民族凝聚力。

经典诵读,如涓涓细流,滋润学生嘅心田,播撒中华文化嘅种子。

本研究将为小学语文教学注入新嘅活力,助力培养新一代爱国爱乡、富有文化素养嘅接班人。

经典诵读课题

经典诵读课题

小学语文经典朗诵课题研究一、课题的提出(一)成长的必定1、闻名的文学大师余秋雨说:“阅读的最大原由是想摆脱平庸,早一天就多一份人生的优秀;迟一天就多一天平庸的困扰。

”书籍,令人充分,给人力量,让人自新,催人奋进!读书令人明理,读书令人崇敬。

2、原国家教委主任柳斌说过:“一个不重视阅读的学生,是一个没有发展的学生;一个不重视阅读的家庭,是一个平庸的家庭;一个不重视阅读的学校是一个无聊应试的学校;一个不重视阅读的民族,是没有希望的民族。

”书籍是人类文明的结晶,是智慧的源泉,是人类的营养品。

正因为这样,它才成了“人类进步的阶梯”。

3、《九年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十分建议经典诗文的背诵和积累,在“总目标”中提出:“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富广博,吸取民族文化智慧”,“朗诵优秀诗文,提升欣赏品位和审美情味”,“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思想感情”和“重视提升学生的道德涵养,使学生渐渐形成健全的人格”的要求。

“阶段目标”中明确指出“小学阶段朗诵、背诵优秀诗文很多于 160 篇(段)”。

4、师生在学习与工作中应攀着“阅读”这个“阶梯”,吞没在书香园地中成长,从中陶冶崇敬的品性,铸就美好的心灵,吮吸知识的美酒,丰富人文底蕴,提升人文涵养。

(二)时代的需求1、张开语文阅读活动,是新课程改革致力学生语文涵养的形成与发展的需要。

语文涵养是学生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也是学生全面发展和平生发展的基础。

张开语文课外阅读,可以帮助学生拓展视野,丰富知识,提升认知水平;2、张开语文阅读活动,是语文授课改革的需要。

时下的语文授课一学期八个单元 30 余篇课文,远远满足不了学生的需要,满足不了时代对语文阅读授课的要求。

只有张开好语文阅读,给学生供应丰富的文化教育,才能适应语文授课改革之所需。

3、张开语文阅读活动,是语文学科自己特质的需要。

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工具性与人文性的一致,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色。

传统的语文授课重视于语文的工具性而忽略它的人文性。

小学《培养学生诵读古诗文能力的研究》课题实施方案

小学《培养学生诵读古诗文能力的研究》课题实施方案

培养学生诵读古诗文能力的研究课题实施方案一、课题研究的背景及意义:我们中华民族有着五千年悠久的历史,在这历史的长河中,我们的祖先给我们留下了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文化遗产。

尤其经典古诗文更是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载体。

从古代的《诗经》到诸子百家的诗文,其知识之广泛,包容之博厚,辞章之精华,内涵之丰富,是任何一个民族都难以望其项背的。

它是祖国文化宝库中璀璨明珠,不但是汉语言文字的典范和精华,而且更蕴含着中华民族的精神和品格。

是我国文学史上最有生命力的瑰宝,是人类社会长期积淀下来的思想、文化、精神的结晶,是民族文化的基石,是民族精神得以生发的深厚土壤,对民族精神的培育和形成起着巨大的、不可缺少的作用,千百年来,已经成了我们民族精神约定俗成的教科书,成为一种长效的民族素质滋养剂。

江泽民同志曾经指出:“中国古典诗词内涵深刻,意存高远,也包含许多哲理,学一点古典诗文,有利于陶冶情操,加强修养,丰富思想”。

党的十六大报告更强调指出:“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撑。

”要建立“与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相承接的社会主义思想道德体系。

”可根据我们的调查,大部分学生对祖国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知之甚少,经典文化常识严重不足,甚至将经典诗句进行篡改到处流传,在学生中造成了消极的影响,究其原因,是缺乏对民族文化的积累和认识。

多年以来,由于受“应试”思想的影响,在古诗文教学中,教师过分过分强调实用知识的学习,对培育学生的人文精神没引起足够重视,结果造成一大批学生发展后劲不足。

“观乎人文,天下化成”,我国的古典诗文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人文文化资源,有着博大的精神力量。

小学生正处在记忆黄金时期和人格形成时期,播下最好的种子,撒下最好的养料,为他们打下做人的底子,使其终生受益。

所以,我们倡导学习、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让民族精神的血液在一代一代人身上流淌,这是激活传统、继往开来的有力之举。

它可以让我们的学生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吸收民族文化智慧。

小学生国学经典诵读的研究报告

小学生国学经典诵读的研究报告
小学语文
兼组长负责专业引领总体筹划
岳亮
世纪先锋学校
小高
小学语文
精选与教材相辅的诵读内容
吕冬琴
世纪先锋学校
中高
小学语文
国学课外诵读策略的研究
王凤君
世纪先锋学校
小高
小学语文
国学课堂教学策略的研究
二、课题研究设计与论证报告
〔一〕课题的核心概念及其界定
有关概念界定
1.经典,即指具有典范性、权威性的著作,是经过历史选择出来的最有价值的书。
河南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
课题申报评审书
课题名称:?小学生国学经典诵读的研究?
研究方向与范围:小学国学经典诵读
课题主持人:高丽
所在单位:郑州市世纪先锋小学
申报日期:2011.7.30
一、课题研究人员根本信息





姓 名
高丽
性别

民族

出生年月
1971.04.02
行政职务
教科室主任
专业技术职务
小学高级教师
〔3〕经历总结法。对在实践中搜集的材料全面完整地进展归纳、提炼,进展分析,得出能提醒国学经典诵读的本质和规律,确定具有普遍意义和推广价值的方法。
〔4〕案例研究法。通过实践探索与研究,不断总结学生在经典诵读活动中整体素养提高的典型案例,进展不断的反思、验证,以利于进一步的推广应用。
本课题主要采用行动研究法.
?例谈教学目标中能级水平的偏差问题?
人民大学复印资料2007.11
??阅读教学问题与对策?合编
凤凰语文出版社2008.3
?走一条平实的语文教学之路?
?河南教育?2006.1
?从纸面课标走向课堂课标?

小学国学经典诵读的探究与实践课题结题报告1

小学国学经典诵读的探究与实践课题结题报告1

小学国学经典诵读的探究与实践课题结题报告1小学国学经典诵读的探究与实践国学经典文化是人类文化史上的宝贵财富。

自2009年9月以来,我们学校将诵读国学经典作为特色教育目标,积极开展以“诵读国学经典,领悟圣贤智慧”为主题的经典诵读活动,引领全体师生诵读国学经典,领悟圣贤智慧。

我们的学生以《国学经典诵读》为校本教材,在老师的指导下,以《三字经》、《百家姓》、《弟子规》和古诗词为内容,在每天的晨读、每周四的国学诵读日和诵读课上进行诵读,保证学生在小学毕业时积累和诵读一定数量的经典。

我们结合实际开展了“小学国学经典诵读的探究与实践”的小课题研究,积极探索开发诵读国学经典活动在学校的实践有效策略,并逐步形成学校办学特色。

课题不断深入推进,达到了预期目标,现申请结题。

总体目标:我们的目标是在不加重小学生课业负担的前提下,开展国学经典诵读活动,使小学生从小受到我国传统文化的熏陶,加强小学生对传统文化的了解与热爱,提高小学生的国学修养和文化水平;发挥传统文化的教化力量,增强道德教育的实效性;把小学生培养成长为新一代兼具世界眼光和现代人意识、胸含传统文化底蕴的未来社会的建设者。

研究内容:1、我们根据课程改革与发展思路,根据小学语文素养在不同年级的要求,确定与之相应的国学经典篇目,编写了校本教材《国学经典诵读》。

2、我们让学生每天早晨到校后利用早读时间进行国学经典诵读。

利用校报《晨晓报》的国学经典专题栏目,如《上下五千年》、《二十四孝》、《成语故事》等,学生有计划地进行国学经典诵读。

同时在校报上《经典可以这样读》的栏目发表学生创作的“我读经典”的文章。

3、我们将每周一节诵读课落实到课程表中,语文老师按课表落实上课。

4、我们将每周四定为经典诵读日,利用早晨早读20分钟时间,每次由一个班级展示,一个年级齐诵,进行国学经典展示活动。

5、我们坚持每年一次的“国学经典展示会”,展示一学年的诵读成果。

展示会通过诵、读、唱、演等灵活多变的形式诵读《三字经》、《弟子规》、《百家姓》、《论语》、唐诗宋词、XXX诗词等国学经典,“同沐四季风,共享读书乐”,“读经典书,做高尚人”。

《小学生古诗文诵读有效性策略的研究》研究报告

《小学生古诗文诵读有效性策略的研究》研究报告

《小学生古诗文诵读有效性策略的研究》研究报告一、研究背景和意义我国是一个文明古国,几千年的文学之宗是诗,从唐诗宋词到元曲,高潮迭起,名家辈出,精彩纷呈。

中华古诗文经典,知识广泛,包容博厚,辞章精华,内涵丰富。

它不但是汉语言文字的典范和精华,而且更蕴含着中华民族的精神和品格,是民族精神得以生长的深厚土壤。

灿若星空的优秀诗篇,熏陶着、滋养着无数的中华儿女。

“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来也会吟“。

正是国人醉心诗词,热恋古文化的真实写照,诗歌的节奏始终激荡在我们民族的血脉中。

诵读是有声的艺术,它不是静寂的字符。

读之以情、读之以趣、读之以理、读之以思、读之以法,在读中领悟其乐趣。

语文新课程标准的总目标就指出:“要培植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

”对小学古诗有效诵读开展研究,可以引导学生感悟文本的空白意义,直指作者的心灵,进而唤醒学生的心灵。

《课程标准》要求1-6年级学生背诵古今优秀诗文160篇(段)。

并在附录中列出《优秀古诗文背诵推荐篇目》。

让学生背诵一定量的古诗文,已是时代对教师的一种要求了。

因此,要探索古诗文诵读的策略,为学生积累古诗文寻求好的方法,使学生在学习上实现由接受式、被动记忆式学习模式向自主独立创新学习发展。

学校也正在进行一系列古诗文诵读方式的探索,希望形成行之有效的策略。

二、课题研究的目标与内容(一)研究目标:1、通过小学古诗文诵读有效策略的研究,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激发全体学生的参与热情。

学生能有个性地朗读优秀的传统经典文章或诗词,背诵一定量的经典诗文,积累一定的人文底蕴。

2、以诵读为突破口,构建书香班级,为孩子终身发展奠定人文底色。

3、研究如何把学习传统经典诗歌和语文课堂教学相融合,拓宽语文学习的内容、形式与渠道,使学生在更广阔的空间里学语文、用语文、丰富知识、提高能力,为语文素养的提高奠定基础。

(二)研究内容:针对《小学生必背古诗75首》以及语文课程标准中推荐的优秀经典古诗等开展一系列活动。

经典诵读课题.docx

经典诵读课题.docx

小学语文经典诵读课题研究一、课题的提出(一)成长的必须1、著名的文学大师余秋雨说:“阅读的最大理由是想摆脱平庸,早一天就多一份人生的精彩;迟一天就多一天平庸的困扰。

”书籍,使人充实,给人力量,让人自新,催人奋进!读书使人明理,读书使人高尚。

2、原国家教委主任柳斌说过:“一个不重视阅读的学生,是一个没有发展的学生;一个不重视阅读的家庭,是一个平庸的家庭;一个不重视阅读的学校是一个乏味应试的学校;一个不重视阅读的民族,是没有希望的民族。

”书籍是人类文明的结晶,是智慧的源泉,是人类的营养品。

正因为如此,它才成了“人类进步的阶梯”。

3、《九年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十分倡导经典诗文的背诵和积累,在“总目标”中提出:“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富博大,吸收民族文化智慧”,“诵读优秀诗文,提高欣赏品位和审美情趣”,“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思想感情”和“重视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使学生逐步形成健全的人格”的要求。

“阶段目标”中明确指出“小学阶段诵读、背诵优秀诗文不少于 160 篇(段)”。

4、师生在学习与工作中应攀着“阅读”这个“阶梯”,浸没在书香园地中成长,从中陶冶高尚的品性,铸就美好的心灵,吮吸知识的琼浆,丰富人文底蕴,提升人文素养。

(二)时代的需求1、开展语文阅读活动,是新课程改革致力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的需要。

语文素养是学生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也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

开展语文课外阅读,可以帮助学生拓展视野,丰富知识,提升认知水平;2、开展语文阅读活动,是语文教学改革的需要。

时下的语文教学一学期八个单元 30 余篇课文,远远满足不了学生的需要,满足不了时代对语文阅读教学的要求。

只有开展好语文阅读,给学生提供丰富的文化教育,才能适应语文教学改革之所需。

3、开展语文阅读活动,是语文学科本身特质的需要。

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

传统的语文教学注重于语文的工具性而忽略它的人文性。

小学经典诗文诵读的实践与研究——结题报告

小学经典诗文诵读的实践与研究——结题报告

For personal use only in study and research; not for commercial use古诗文是我国历史长河中的一颗璀璨的明珠。

在提高学生个人的文学素养上,古诗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故课题组通过“确立古诗文吟诵选材方向――编制古诗文吟诵教材――设计古诗文吟诵活动方案――组织学生参与古诗文吟诵活动――学生成果展示与评估――进行反思小结”一系列环节,采用文献研究法、调查研究法、个案研究法、行动研究法,收集、整理、剖析了大量经典诗文诵读的实践案例,探索了循序渐进、反复巩固的经典诗文诵读路径,构建了立体多元的经典诗文诵读体系,初步完成衢州市实验学校经典诵读校本课程在课题的研究过程中,学生与教师的文学素养同步得到了提升。

诵读经典诗文探索路径构建体系提升素养【课题研究的背景及意义】一、世界上不少国家都提倡让中小学生从小阅读本民族的基本文化经典,例如俄国人对普希金的推崇,丹麦人对安徒生的敬仰,英国人对莎士比亚的热爱?。

1 正像英国的莎士比亚、德国的歌德、俄罗斯的普希金的诗文一样,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是中国文化的骄傲。

美国诗人庞德说过:“汉字永远是诗的,情不自禁是诗的,相反一大行英文字倒不容易成为诗。

”中国历史上许多大诗人呕心沥血,丰富完善了汉语的表达能力,像骈俪典雅的汉赋,工整优美的律绝,荡气回肠的古风,豪放婉约的词曲,千百年来传唱不衰。

可是令人遗憾的是我国现在小学课本里古代诗文的比例还是太少,所以我们将精心选编一些优秀古诗文作为课本的延伸和补充。

近年来,我国的专家学者对于在青少年中进行传统文化教育这一问题也普遍关注。

他们提出,中华文明不仅活在典籍、展品中,更应活在大众的精神生活中。

在全国上下矢志进行现代化建设的今天,更需发掘中国历史上丰富的审美、道德资源,用民族文化的优秀经典教育下一代。

学术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的呼声由来已久,著名学者季羡林先生说,一个国家没有自然科学和工程技术不行,但光有科技也不行。

小学生经典诵读

小学生经典诵读

《小学生经典诵读》课题研究实验方案蕲春县漕河镇第一小学课题组谢绪友执笔一、课题的提出中华传统经典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

经典积淀着民族的思想智慧,闪耀着先贤的理性光辉,蕴含着丰富的人文内涵,浓缩着崇高的道德精神。

诵读经典,对于治学修身,熏陶性情,引导价值判断,提升审美品位,增强人文素养,提高语文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

开展小学生经典诵读课题研究,基于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第一,开展经典诵读课题研究是弘扬民族传统文化的需要。

经典诗文是中华民族文化的重要载体,传承文化经典是学校教育的重要功能。

目前,中华文化的传承出现了断层,我们应该及时补救。

开展经典诵读课题研究,丰富诵读实践活动,让灿烂的中华文化世代相传,为中华民族的振兴积蓄源源不断的智慧和持久的发展动力。

第二,开展经典诵读课题研究,是适应新课改的需要。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提出,要使学生“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吸收民族文化智慧。

”在大力实施素质教育,大力推行课程改革的今天,儿童的经典教育,关系到民族文化的传承,关系到人文精神的重构,关系到学生的思想道德建设,关系到新课改目标实现。

在小学阶段开展经典诵读活动,让学生在诵读、欣赏大量经典过程中激发灵性,增强原创力,让学生在享受“与经典为伴,与圣贤为友”的吟诵乐趣中,受到教育和启迪,实现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实现传统的与现代的统一,实现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的达成。

第三,开展经典诵读课题研究,是提高学生人文素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需要。

小学生思想单纯,生活单调,缺乏文化底蕴,因此,让学生诵读经典,用经典滋养学生的精神世界,为学生全面发展打下思想、智慧、人格、情感的基础,为学生终生发展奠定坚实的文化根基。

第四,开展经典诵读课题研究,是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提升学校的文化品位的需要。

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提升办学品位,形成办学特色是学校发展的根本要求。

营造良好的书香文化,让经典诵读成为全面育人的辐射源,成为素质教育的能量库,成为一部独特的教科书,成为校园文化特色建设新的发展点。

《“经典诵读对小学生语文素养提升”的研究》结题报告

《“经典诵读对小学生语文素养提升”的研究》结题报告

《“经典诵读对小学生语文素养提升”的研究》结题报告《“经典诵读对小学生语文素养提升”的研究》课题结题报告一、课题的提出1、文化历史背景:我国乃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文化底蕴非常深厚。

千百年来流传下来的诗词歌赋、名篇名言可谓感人至深,脍炙人口。

炎黄子孙的我们,长期沐浴在深厚文化底蕴的温床上,却往往轻视人文素养,重视物质享受,不尊重“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不理解“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现实生活缺乏对我国优秀文化遗产的传承和发扬精神,国民文化素养并未能与迅猛的经济步伐齐头并进。

2、研究状况与创新:近年来,一些专家学者作了不懈的努力,如江苏省靖江地区率先进行的童谣诵读教学研究、或如上海市积极开展的“经典诵读与弘扬传统文化研究”,又如《百家讲坛》的热播、《光明日报》专门开设的国学版等等,均引领了诵读文化的新潮流。

然而,如何有效地带领和组织学校进行传承祖国优秀的文化,如何提高学生特别是小学生的诵读兴趣和能力,则是一个“瓶颈”问题。

本课题组经过认真调查取证,发现《“经典诵读对语文素养提升”探究》这一课题,有效地提高了小学生的诵读效果,达到了熟能成诵、出口成章的文化兴奋点,这是一个毋庸置疑的创新突破。

为此,进行本课题研究,发掘本地课程资源,把诵读古典诗文的活动扩展到教诲教学领域中去,一方面有益于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乃至综合修养;另一方面有益于补偿课堂教学资源的不足,提高语文教师收集及运用名篇名言的本领,促进教师教学智慧的成熟和专业水平的提高。

二、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以学校自然班级为单位,根据学生的兴趣、学段、年龄特点及学生个别需要,把搜集到适合各个年段的名篇名言分组实施到位,每个小组长将负责年段的诵读情形和效果通过不同的形式汇报,嘉奖先进,表扬优良。

首要探究内容如下:一年级加背《三字经》;二年级加背《成语接龙》;围绕“直面经典、不求深解,但求熟背,终生受益”的诵读理念,要求每个学生能够在老师启发下运用普通话正确流利的诵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学语文经典诵读课题研究》结题报告妮一、课题研究的背景国学经典历史源远流长,涵丰富,语言精练,句式整齐,富有韵律,易于诵记,名篇佳作篇目繁多,美不胜收。

让学生从小诵读国学经典诗文,不仅能拓展他们的知识面,培养对文学的兴趣爱好,打下扎实的文学功底,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还能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冶他们的情操和审美情趣,全面提高整体素质。

经典诵读活动对于塑造少年儿童的灵魂,增强民族的自豪感和民族凝聚力,更具有无与伦比的的作用。

诵读国学经典,让学生终身受益,培养学生做一个“腹有诗书气自华”的少年君子。

鉴于此,我们六年级组的语文教师积极申报《小学语文经典诵读课题研究》的课题,为进一步把国学教育推向深入,深入开展国学经典诵读实验。

二、课题研究的目标和容研究目标1、开发学生智力潜能,培养学生记忆力。

通过有意识的培养,能够背诵整篇整本的经典,使学生识记和掌握终身受益的知识精华,使学生的素质得到全面发展;2、以国学经典篇章冶学生高雅情操,丰厚学生的人文底蕴。

国学经典是做人做事的公式和定律,学生通过口诵心记,久熏成习,久习成性,其文化修养与品质养成就能达到一定高度;3、研究国学经典教育的容、方法、途径,探索学生学习国学的规律,激发学生学习国学的兴趣,国学精华对学生成长有其独特的价值,可以培养学生的语感,增强儿童的记忆力,扩大知识面,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儿童的道德修养及爱国情操。

弘扬优秀的传统文化,深化素质。

研究容:(1)精选与小学语文教材相辅,适合不同年段学生诵读的国学经典诵读容。

(2)国学经典诵读课堂教学策略的研究。

(3)国学经典诵读课外活动指导策略的研究。

三、研究方法:(1)文献研究法:通过文献研究,学习国学经典诵读的策略,并收集、整理出一套适合不同年段小学生诵读的校本课程。

(2)行动研究法:在课堂、课外实践中进行不断反思,通过计划、实践、观察、反思四个步骤寻找得失原因,改进策略,在实践中研究,在研究中实践。

(3)经验总结法。

对在实践中搜集的材料全面完整地进行归纳、提炼,进行分析,得出能揭示国学经典诵读的本质和规律,确定具有普遍意义和推广价值的方法。

(4)案例研究法。

通过实践探索与研究,不断总结学生在经典诵读活动中整体素养提高的典型案例,进行不断的反思、验证,以利于进一步的推广应用。

四、课题研究过程第一阶段:准备阶段(2014年11月至2014年12月)1.组建课题组,设计研究方案,并加以论证、确定。

2.开展前期活动,组织教师进行培训。

3.原有基础上布置教室环境,在教室的墙壁上布置选自《三字经》《弟子规》《论语》章句。

学生在学校随时能看到国学经典章句,营造了国学经典诵读的浓郁氛围。

第二阶段:实验研究前期阶段(2015年1月至2015年2 月)1.在班级开展的基础上,开展校级古代贤人贤事演讲(讲故事)活动。

2.对全年级学生的经典诵读情况进行调查摸底(问卷调查)4.教师加强自学,通读《三字经》、《弟子规》和《论语通译》等经典书籍。

第三阶段:实验研究中期阶段(2015年3月至2015年5月)1、积极开展多项活动全力保证诵读效果。

对于要求学生们必背的国学容,我们紧抓“三个一”,确保诵读效果:“一日一诵”,每天安排早读课或晨会课10至15分钟进行诵读;各班级结合自己班的实际情况组织学生开展国学经典诵读活动,诵读活动在全校铺开。

活动采用说、读、演、唱、画等个人或集体形式来进行表演比赛。

经过学生自背,班级检查,学校比赛的方法,确保背诵质量。

先后开展了“《三字经》诵读表演”比赛、“国学经典演讲(讲故事)”比赛、“国学经典手抄报”评比活动、“做有根的中国人--国学经典诵读”征文活动等主题活动,这些活动犹如一缕缕春风,滋润着每一个孩子的心田。

让学生们在丰富多彩的活动中感受到了《三字经》、《弟子规》、《百家姓》等国学文化的博大精深和语言文字的魅力,一定程度上提升了自身的文化素养,同时在思想道德上也加深了学生对勤奋刻苦、文明礼仪、谦虚好学、勤俭节约等中华传统美德的理解和感悟。

2.建设校园背景音乐,营造听觉环境,用国乐美化孩子的学习环境。

每天早读利用教室电子白板播放一些古典乐曲,特别是《国乐启蒙》系列乐曲:《春江花月夜》、《鱼舟唱晚》、《高山流水》等。

学唱《三字经》《弟子规》歌曲,借用音乐的形式来帮助学生记忆。

第四阶段:实验研究的后期阶段(2015年6月至7月)1.继续组织学生开展国学经典诵读活动。

做好每一次活动的记录,写好阶段性的诵读分析。

2、开设了国学经典诵读课,探索诵读方法。

为了引导和激励学生进行国学经典诵读,我们每周利用地方课开展一节国学经典诵读课。

诵读课的设计做到两点:一是接受传统教育中的诵读原则:“素读”为主。

所谓“素读”,就是不追求理解的深度,不作精细讲解,只在乎背诵的熟练。

这种做法成年人很难做到,但小学生却毫不费力。

南怀谨先生说:人类原始的教育方法只有一个,就是背诵。

尤其是中国书,更要高声朗诵,读得多了,自然懂得语言和文字的音韵。

二是优化课堂教学环节,寓教于乐。

运用多媒体和现代记忆方法,优化课堂教学。

比如,诵读《弟子规时》时,我们采用“经典课堂五步法”:第一步:放声读;第二步:读而悟;第三步:明大意;第四步:我乐背;第五步:故事屋。

整个教学环节,没有过多的深挖文义。

每节课的时间控制在30分钟左右,诵读的文本控制在200字以,化整为零。

几个重要环节都体现出重在积累和传授记诵方法。

3、在学科教学中渗透国学诵读容。

在抓好经典诗文诵读的基础上,课题组还重视做好经典诵读与其他课程、活动的结合渗透。

国学经典语文的学习的重要容之一,课题组成员都是语文教师,在语文课堂教学中经常是通过与教材相关的名言警句、诗词赋文、传说故事、名人轶事等导入新课,激发学习兴趣。

以课文为基点,进一步向这个作家的其他作品扩展;以节选的文章为基点,向整篇(部)著作拓展;以课文为基点,向同类题材的作品扩展等。

只要我们创造性地理解和运用教材,灵活运用教学策略,引导学生挖掘、体验课文中具有文化气息的容,就能让祖国五千年丰富多彩、波澜壮阔的文化画轴,透过一堂堂洋溢着文化精神气息的语文课展现出来,一定能使学生大开眼界、大饱耳福。

五、课题成果介绍自实施课题研究实验以来,让我们感到欣慰,国学经典已经犹如一条河流在学生们的心田间激起美丽的涟漪,让学生找到了经典诵读的乐趣。

还因为课题研究助推了我校的特色文化建设,提升了学生的人文涵,提高了学生的语文素养。

具体来说主要取得了以下成果。

(一)、逐步形成了一套诵读体系。

根据“直面经典,不求甚解,但求熟背,终身受益”的宗旨,我校在引导学生诵读过程中逐步形成了一套多样化的、学生喜爱的诵读体系,即:唱——读——抄——画——赛。

(二)、总结出一些经典诵读的教学技巧。

第一,有声诵读法。

首先形成一种氛围,每天指定一些容,在科代表的带领下,有声诵读,直到熟读成诵。

然后听其言观其行。

第二,尝试回忆法。

如识记春天的诗文中,回忆写春之景有哪些句子?在冬天的记忆中有哪些是描写冬景的句子等,通过回忆加深学生的印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第三,有效提示法。

小学生以形象思维为主,记忆力也是以形象记忆为主要形式。

指导老师如果常在学生背诵经典名句遇困时给予适当的提示,会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和成就感,以致达到事倍功半的效果。

第四,交际运用法。

运用是最积极的记忆,但运用往往建立在理解的基础上,因此,此法更适合高年级学生使用。

在班会课上,给学生创设一个情境,让他们通过交际比赛运用经典语言,让经典与现实生活融为一体,提高经典的活力。

(三)提高了学生的语文素养。

小学生诵读国学经典是积累语言的重要渠道。

少年儿童正处于储备语言的最佳时期,多读、多背诵一些经典,不仅有利于培养小学生的记忆力,更有利于小学生积累知识,丰富语言,提高语文素养。

如:学生诵读的《三字经》《弟子规》》蕴涵着丰富的历史知识和各种题材广泛的典故;唐诗所表达的人的思想情感的丰富性、复杂性、广阔性是前所未有的…优美文化经典,这些文烙印脑中,自然就提高语文素养。

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又促进了语文课堂的教学效率明显提高。

学生认的字多起来了,提高了初读课文的效率。

背诵能力强了,课文能很快读熟,会背。

理解课文容时,发言时语句通顺,常常引经据典,很有深度,常有令人感叹的顿悟之言出现。

课堂教学效率提高了,学生有更多的时间去诵读经典。

形成了良性循环。

(四)丰富了学校文化涵。

走进神木县矿区一小的校园,处处洋溢着“国学经典”的文化氛围。

师生在学习环境中减压、减负,和谐放松。

校园里每天都能听到学生诵读经典的朗朗书声,能够聆听到悠扬的国乐。

进一步丰富了学校的文化涵。

(五)提高了学生的思想修养经过经典诵读的实验,老师和家长欣喜的发现,孩子们从文化素养到精神气质都发生了变化。

无论是在课堂上还是在家里,孩子们的语言变得丰富灵动了。

写作文也能够引经据典。

老师和家长也为此惊喜不已,更让家长高兴的是,孩子们懂得了孝敬;懂得了感恩,懂得了一衣一食来之不易。

经典诗文开阔了学生的视野,冶了学生的情操,净化了学生的品格,全面提升了学生的人文素养。

经过经典诵读的实验,教师对国学经典的认识得到了大大的丰富和拓展,自身的国学素养得以提升。

语文课堂教学效率有了较大幅度的提高,进一步丰富了学校的文化涵。

课题研究成效明显,具有时代意义和现实价值。

(六)促进了学生诵读水平的整体提高。

通过经典诵读研究,学生在大量的诵读的实践中提高了朗诵水平,逐步掌握了吟诵、唱诵、说唱等语言表现方面的技巧,在集体诵读和个体诵读方面都较之以前有了提升。

(七)加强了教师对国学经典的学习我们认为国学经典的导读,最重要的不是教师的讲解如何精辟,不是教师有多么高超的教学技巧,而是教师自身对国学经典的热爱,是教师自身的国学功底和文化修养,这才是根本中的根本。

只有教师自己先成为读书人,才可能引领着学生走进经典阅读的大世界,正如先圣孔子所说的“与善人居,如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即与之化矣”。

六、课题研究中思考在课题实验的过程中,并不是一帆风顺的。

常常碰到一些问题,影响了课题研究的顺利进行。

经典诵读不能奢望孩子们能够现学现用,对于小学生而言,经典熏是不可能即时显奇效的。

因此部分家长对经典诵读的活动不够理解,支持的力度不够,部分教师对经典诵读实践的力度不大,主动性不够强;由于种种原因,诵读的时间有时不能保证;诵读促使学生的变化不能进行量化。

尽管如此,我们仍旧会研究经典诵读。

我们相信,通过开展小学生国学经典诵读的实践与研究,那些博大精深、睿智宏伟的国学经典,必将随着岁月的流逝和学生阅历的增加而慢慢释放出浓醇的芬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