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地域的形成说课稿
工业地域的形成高中地理一等奖说课稿
工业地域的形成高中地理一等奖说课稿《工业地域的形成高中地理一等奖说课稿》这是优秀的说课稿文章,希望可以对您的学习工作中带来帮助!1、工业地域的形成高中地理一等奖说课稿一、说教材内容选自人教版地理教材必修2第四章第二节《工业地域的形成》。
主要讲述了工业集聚与工业地域和工业分散与工业的地域联系两部分内容。
是工业区位论部分内容的延伸,又是新旧工业区部分内容的基础。
本节内容较为简单,没有过于繁琐的理论和记忆性内容,只需学生掌握工业集聚或工业分散的原因和优势所在即可。
在此需要强调的是工业集聚与工业分散没有好坏之分,都是为了获取更大的效益而采取的经营策略。
知识目标:掌握工业集聚的原因和两种模式的特点。
掌握工业分散的原因和优势所在。
能力目标:能够应用所学内容解释相关产业现象。
德育目标:看待事物要全面,分析问题要顾及利弊两方面内容,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教学重点:即知识目标,掌握工业集聚的原因和两种模式的特点,掌握工业分散的原因和优势所在。
教学难点:即能力目标,能够应用所学内容解释相关产业现象。
二、说教法讲述法多媒体电脑三、说学法本节内容的学习重点在于对例子的引述和理解,学习难度不是很大,一般掌握工业集聚或工业分散的原因和优势所在即可,并且能够应用相关理论解释一般的工业现象。
因工业集聚而形成的工业地域是一个有机的整体,而非简单的机械拼凑,无论是在工序上存在工业联系还是仅仅在空间上存在工业联系,它们都一同构成了具有协作关系的工业地域。
所有工业集聚的原因都是为了降低生产成本而获取更大的效益。
与之相对应的是工业分散的现象,它往往发生在体积小、重量轻、价格昂贵的电子产品生产领域,是现代交通、通信技术发达以后产生的工业现象,目的是为了利用不同区域的优势区位条件,以节约开支。
在学习中需要注意,工业集聚不一定就要优于工业分散,而工业分散也不见得就比工业集聚来得高级,它们是没有好坏之分的,目的都是一致的。
四、说过程课文引入前有必要对上一节的内容进行回顾,作为本章基础的工业区位论的内容虽然没有直接在本节中提到,但是却无时无刻不影响着教学的进程。
工业地域的形成说课稿
工业地域的形成说课稿一、引言工业地域的形成是指具有特定工业的地区,在经济松弛时期会形成具有聚集经济效应的区域,从而使这个地区的特定工业的比重很高,这种现象称为“工业地域的形成”。
本文将从地理因素、政治因素、经济因素和文化因素四个方面来探讨工业地域的形成。
二、地理因素地质地理因素是工业地域形成的重要原因。
首先地形和地貌对于特定工业的分布和发展具有很大的影响。
例如,煤炭需要较深地下开采,而一些地质条件较为适宜。
同样的,许多化工生产用石油为原料,石油富集在特定的地带,从而使得这些地带成为化工产业的重要区域。
此外,地理条件也影响着运输和交通,这一点对于产业集群的形成尤为重要。
三、政治因素政治因素指政府的政策和规划对于工业地域形成的影响。
例如,政府鼓励外资和高新技术等产业的发展,从而推动了一些地方工业的发展。
再比如,政府对于环保和资源保护等方面的政策,也会对于某个工业在特定地域的发展产生影响。
四、经济因素经济发展带动了工业地域的形成,正是以“发展优势产业,增强区域经济竞争力”为出发点,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来扶持战略性新兴产业等优势产业,使北上广等一线城市及东南沿海地区逐渐成为优质产业的聚集区,而地域特色产业的发展也得以蓬勃。
五、文化因素文化因素是指地区的特定文化对于工业地域形成的影响。
作为文化传统比较深厚的千年古都,金陵文化的影响深远,随着南京区域漫长的历史和经济文化的积淀,南京形成了一系列特色鲜明的地域产业。
六、总结综上所述,工业地域的形成是多方面因素的结果。
地理因素、政治因素、经济因素和文化因素都起着重要的作用。
对于工业地域形成的研究,需要从多个角度来考察,才能够达到较为全面的认识。
同时在产业转型升级的大背景下,不断地推动着新一轮高质量发展的目标和任务,对于我国的产业和地域的发展也发挥着极为重要的作用。
工业地域的形成 说课稿 高中地理说课稿
工业地域的形成说课稿高中地理说课稿工业地域的形成引言概述:工业地域的形成是指在一定的历史条件下,由于人类经济活动的需要,特定地区形成了工业经济的集中区域。
本文将从历史背景、地理条件、经济因素、政策导向和社会影响五个方面来详细阐述工业地域的形成。
一、历史背景1.1 工业革命的兴起1.2 工业分工的出现1.3 交通运输的改进二、地理条件2.1 资源条件2.2 地形地貌条件2.3 气候条件三、经济因素3.1 劳动力成本3.2 市场需求3.3 技术创新四、政策导向4.1 政府扶持政策4.2 产业政策引导4.3 地方政府竞争五、社会影响5.1 就业机会增加5.2 地方经济发展5.3 城市化进程加快正文内容:一、历史背景1.1 工业革命的兴起:18世纪末19世纪初,英国工业革命的兴起标志着工业地域的形成。
工业革命带来了大规模机械化生产,推动了工业经济的集中化。
1.2 工业分工的出现:随着工业生产规模的扩大,工业分工逐渐形成,不同地区开始专门从事某一种产业,形成了工业地域的聚集。
1.3 交通运输的改进:交通运输的改进,如铁路、航运等的发展,使得原材料和产品的运输更加便捷,促进了工业地域的形成。
二、地理条件2.1 资源条件:工业地域的形成离不开丰富的资源,如矿产资源、水资源等。
某些地区具有丰富的煤炭、铁矿石等资源,成为工业地域的重要基础。
2.2 地形地貌条件:地形地貌对工业地域的形成有一定影响。
平原地区通常更适合工业发展,因为平原地区交通便利,土地利用更加灵活。
2.3 气候条件:某些地区的气候条件有利于特定产业的发展,如温带地区适宜粮食种植,热带地区适宜热带农产品的种植,从而形成了不同的工业地域。
三、经济因素3.1 劳动力成本:工业地域的形成受到劳动力成本的影响。
劳动力成本低的地区通常更有吸引力,因为低成本能够降低生产成本,提高产业竞争力。
3.2 市场需求:市场需求是工业地域形成的重要推动力。
某些地区由于人口众多、消费能力强,形成了巨大的市场需求,吸引了大量的工业企业。
工业地域的形成 说课稿 高中地理说课稿
工业地域的形成说课稿高中地理说课稿【工业地域的形成】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能力目标:了解工业地域的形成原因和特点,掌握工业地域的分类和分布规律。
2. 过程与方法目标: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意识。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对工业地域的重要性的认识,增强对工业发展的兴趣和热爱。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 教学重点:工业地域的形成原因和特点,工业地域的分类和分布规律。
2. 教学难点:学生对工业地域的形成原因和特点的深入理解。
三、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通过展示一张全球工业地域分布图,引起学生对工业地域的兴趣,并提出问题:你知道为什么工业地域会形成吗?2. 概念解释与知识讲解(15分钟)通过讲解工业地域的定义和形成原因,引导学生了解工业地域的基本概念和形成背景。
同时,讲解工业地域的特点,如集聚度高、产业链完整等。
3. 分组合作探究(20分钟)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选择一个工业地域进行深入研究。
要求学生通过查阅资料、观察实地图片等方式,探究该工业地域的分类和分布规律,并填写研究报告。
4. 小组报告与讨论(15分钟)每个小组派代表进行报告,介绍所研究的工业地域的分类和分布规律,并与其他小组进行讨论和比较。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不同工业地域的差异和原因。
5. 深化拓展(15分钟)通过展示国内外著名的工业地域,如中国的珠三角地区、美国的硅谷等,引导学生思考工业地域的发展对国家和地区的影响,并讨论工业地域的未来发展趋势。
6. 总结归纳(10分钟)教师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工业地域的重要性和发展趋势。
同时,对学生在小组合作中的表现进行肯定和评价。
四、教学手段1. 多媒体展示:通过展示图片、地图等多媒体资料,使学生更直观地了解工业地域的形成和分布。
2. 小组合作学习: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意识和团队协作能力。
3. 提问引导:通过提问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工业地域的形成 说课稿 高中地理说课稿
工业地域的形成说课稿高中地理说课稿【高中地理说课稿】工业地域的形成一、说教材本课时的教材为高中地理必修二第四单元《工业与农业》第二节“工业地域的形成”。
这一节主要介绍了工业地域的概念、形成条件以及我国工业地域的分布特点。
二、说教学目标1. 知识与能力目标:学习掌握工业地域的概念、形成条件和我国工业地域的分布特点。
了解工业地域对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性。
2.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案例分析、图表解读等方式,培养学生的数据分析和综合运用能力。
通过小组合作、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对工业地域发展的兴趣和热爱,激发学生对地理知识的探索和创新意识。
培养学生对我国工业地域发展的自豪感和责任感。
三、说教学重点与难点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工业地域的形成条件和我国工业地域的分布特点。
教学难点是如何培养学生的数据分析和综合运用能力。
四、说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通过展示一张世界工业地域分布图,引导学生思量:工业地域为什么会集中在某些地方?请学生进行讨论。
2. 概念讲解与案例分析(15分钟)首先,对工业地域的概念进行讲解,引导学生理解工业地域是指工业企业在一定地域范围内集中分布的现象。
然后,通过案例分析,介绍工业地域形成的条件,如交通便利、资源丰富、市场需求等。
同时,引导学生分析我国工业地域的分布特点,如长三角、珠三角、京津冀等。
3. 图表解读与数据分析(20分钟)呈现一张我国工业地域分布图和相关数据表格,让学生进行图表解读和数据分析。
引导学生思量:我国工业地域的分布是否符合工业地域形成的条件?为什么?4. 小组合作与讨论(15分钟)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一个小组选择一个工业地域进行深入研究。
要求学生通过查阅资料、进行实地考察等方式,了解该地区的工业发展情况,并进行讨论。
引导学生思量:该地区的工业发展是否符合工业地域形成的条件?有哪些优势和不足?5. 总结归纳与展示(10分钟)请每一个小组派代表进行总结归纳,并展示他们的研究成果。
工业地域的形成 说课稿 高中地理说课稿
工业地域的形成说课稿高中地理说课稿引言概述:工业地域的形成是指在一定历史条件下,由于各种因素的作用,使得一定地域内的工业发展水平较高,形成为了一定的产业结构和空间布局。
工业地域的形成对于地区经济发展和人口流动具有重要影响,是地理学习中重要的一个内容。
一、自然条件对工业地域的影响1.1 气候条件:气候对工业地域的影响主要体现在温度、降水和季风等方面。
温暖湿润的气候有利于农业和工业生产,而寒冷干燥的气候则限制了工业的发展。
1.2 地形地貌:地形地貌对工业地域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交通运输和资源开辟方面。
平原地区适合发展工业,而山地和丘陵地区则限制了工业的发展。
1.3 地质条件:地质条件对工业地域的影响主要体现在矿产资源的分布和开采方面。
矿产资源丰富的地区往往成为工业中心,而缺乏矿产资源的地区则难以发展工业。
二、人文因素对工业地域的影响2.1 人口因素:人口数量和素质对工业地域的影响至关重要。
人口密集的地区有利于形成劳动力市场和消费市场,促进工业的发展。
2.2 政策因素:政府的政策对工业地域的发展起着重要作用。
政府的扶持政策和产业政策可以吸引企业在某一地区投资兴业,形成工业集聚区。
2.3 文化因素:文化对工业地域的发展也有一定影响。
有些地区的文化传统和产业结构密切相关,形成为了特定的工业地域。
三、经济因素对工业地域的影响3.1 资本条件:资本是工业发展的重要支持。
资本密集的地区往往能够吸引更多的企业投资,形成工业集聚效应。
3.2 市场条件:市场是工业发展的重要需求。
市场需求旺盛的地区有利于企业生产和销售,促进工业的发展。
3.3 技术条件:技术水平对工业地域的影响也十分重要。
技术先进的地区往往能够吸引更多的高新技术企业,推动工业的升级和转型。
四、区位条件对工业地域的影响4.1 交通条件:交通便利是工业地域发展的重要保障。
交通便利的地区有利于原材料和产品的流通,促进工业的发展。
4.2 区位优势:一些地区由于独特的区位优势,成为了工业发展的热点区域。
工业地域的形成 说课稿 高中地理说课稿
工业地域的形成说课稿高中地理说课稿引言概述:工业地域的形成是地理学中一个重要的研究领域,它涉及到工业化进程中不同地区的产业结构、空间布局和发展特点。
本文将从工业地域的定义、形成原因、特点、影响因素和发展趋势等方面进行详细分析。
一、工业地域的定义1.1 工业地域是指在一定范围内,具有一定规模和密度的工业企业集聚区域。
1.2 工业地域通常具有明显的产业特色和空间分布特点。
1.3 工业地域的形成与当地的自然条件、经济基础和政策支持等因素密切相关。
二、工业地域的形成原因2.1 自然条件:如资源丰富、交通便利等,促进了工业地域的形成。
2.2 经济基础:发达的市场经济和产业链条,为工业地域的发展提供了支撑。
2.3 政策支持:政府的产业政策和区域规划,对工业地域的形成起到了重要作用。
三、工业地域的特点3.1 产业集聚:同类产业在一定范围内密集分布,形成为了产业集聚效应。
3.2 区位优势:工业地域通常具有便利的交通和通讯条件,有利于产品的流通和市场拓展。
3.3 技术创新:工业地域通常会萃了大量的科研机构和高新技术企业,促进了技术创新和产业升级。
四、工业地域的影响因素4.1 区域经济发展:工业地域的兴起,推动了当地经济的发展和就业机会的增加。
4.2 环境影响:工业地域的发展也带来了环境污染和资源消耗等问题,需要加强环保措施。
4.3 社会变迁:工业地域的变化也影响了当地社会结构和文化传统,需要适应和调整。
五、工业地域的发展趋势5.1 产业升级:随着科技进步和市场需求的变化,工业地域需要不断进行产业升级和转型。
5.2 区域合作:不同工业地域之间可以进行合作和互补,实现资源共享和优势互补。
5.3 可持续发展:工业地域的发展需要考虑环境、社会和经济的可持续性,实现经济增长和环境保护的平衡。
结语:工业地域的形成是一个复杂而多元的过程,需要综合考虑自然条件、经济基础、政策支持等因素。
惟独在不断创新和发展的基础上,工业地域才干实现可持续发展和共同繁荣。
工业地域的形成 说课稿 高中地理说课稿
工业地域的形成说课稿高中地理说课稿工业地域的形成引言概述:工业地域的形成是指在一定的地理背景下,由于一系列的经济、政治、社会等因素的影响,特定地区出现了工业化的现象。
本文将从五个方面分析工业地域的形成,包括自然条件、人文条件、交通条件、市场条件和政策条件。
一、自然条件1.1 地理位置:分析工业地域的地理位置对于工业化的影响。
如沿海地区因临近海洋和港口,有利于进出口贸易和原材料的运输。
1.2 地形地貌:探讨地形地貌对工业发展的影响。
如平原地区适合发展农业和工业,而山地地区则限制了工业发展的规模和速度。
1.3 气候条件:分析气候对工业地域的影响。
如温暖湿润的气候有利于农业发展,而干旱地区则需要依靠水资源的供给。
二、人文条件2.1 人口因素:探讨人口对工业地域的影响。
如人口多的地区有劳动力资源优势,有利于工业发展。
2.2 教育水平:分析教育水平对工业地域的影响。
如高教育水平的地区有更多的技术人才和创新能力,有利于高科技产业的发展。
2.3 文化传统:探讨文化传统对工业地域的影响。
如一些地区因具有特定的工艺和技术传统,形成了特色产业集群。
三、交通条件3.1 交通设施:分析交通设施对工业地域的影响。
如发达的公路、铁路和航空运输网络有利于原材料和产品的流通。
3.2 运输成本:探讨运输成本对工业地域的影响。
如运输成本高的地区,可能会增加企业的生产成本。
3.3 区位优势:分析区位优势对工业地域的影响。
如靠近市场和供应链的地区,有利于企业的发展和竞争力。
四、市场条件4.1 消费需求:探讨消费需求对工业地域的影响。
如人口密集的地区有更大的市场需求,有利于工业发展。
4.2 市场规模:分析市场规模对工业地域的影响。
如大城市和经济发达地区的市场规模较大,能够吸引更多的企业。
4.3 市场竞争:探讨市场竞争对工业地域的影响。
如竞争激烈的市场能够促使企业提高产品质量和创新能力。
五、政策条件5.1 政府支持:分析政府支持对工业地域的影响。
工业地域的形成 说课稿 高中地理说课稿
工业地域的形成说课稿高中地理说课稿工业地域的形成引言概述:工业地域的形成是指在特定的地理环境和历史条件下,由于工业化的发展和经济需求的推动,一定范围内形成了以工业为主导的地域空间。
本文将从四个方面来详细阐述工业地域的形成。
一、自然环境因素的影响1.1 地理位置的影响:工业地域的形成受到地理位置的影响,如靠近原材料资源的地区更容易形成工业地域。
例如,中国的大庆油田形成了石油工业地域。
1.2 气候条件的影响:气候条件对工业地域的形成也有一定的影响。
例如,北欧国家由于冰川期的遗留,形成了水力资源丰富的工业地域。
1.3 地形地貌的影响:地形地貌对工业地域的形成也起到一定的作用。
例如,山区地形限制了交通运输的便利性,导致工业地域集中在平原地区。
二、人文因素的影响2.1 人口因素的影响:人口数量和分布对工业地域的形成起到重要作用。
人口多的地区有利于形成大规模的劳动力市场,促进工业的发展。
例如,中国东部沿海地区由于人口密集,形成了重要的工业地域。
2.2 市场需求的影响:市场需求是工业地域形成的重要推动力。
市场需求旺盛的地区,工业发展更加活跃。
例如,中国长三角地区由于市场需求的推动,形成了经济发达的工业地域。
2.3 政策因素的影响:政府的政策也对工业地域的形成起到一定的影响。
例如,政府对特定地区的优惠政策,吸引了大量的投资和企业发展,形成了工业地域。
三、交通运输的影响3.1 交通便利性的影响:交通运输对工业地域的形成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交通便利的地区有利于原材料的运输和产品的流通,吸引了工业的集聚。
例如,中国的珠江三角洲地区由于交通便利,形成了重要的工业地域。
3.2 交通网络的影响:交通网络的完善程度也对工业地域的形成起到重要的影响。
例如,发达的铁路、公路和水运网络有利于工业地域的形成。
3.3 交通成本的影响:交通成本对工业地域的选择也有一定的影响。
交通成本低的地区更有吸引力,因为它可以降低原材料的运输成本和产品的销售成本。
《工业地域的形成》 说课稿
《工业地域的形成》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工业地域的形成》。
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法与学法、教学过程、板书设计这几个方面来展开我的说课。
一、教材分析《工业地域的形成》是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二第四章第二节的内容。
这部分内容是在学习了工业的区位选择之后,对工业生产活动在空间上的进一步拓展和延伸。
通过对工业地域形成的学习,有助于学生理解工业生产活动的集聚和分散现象,以及工业地域的类型和特点,从而为后续学习工业的发展和区域工业化等内容打下基础。
在教材内容的编排上,先介绍了工业联系的主要方式,包括生产工序上的联系和空间利用上的联系,在此基础上引出了工业集聚的概念和优势。
接着,通过案例分析,阐述了工业地域的形成过程和类型。
最后,探讨了工业分散的原因和表现形式。
教材内容层次分明,逻辑清晰,注重理论与实际的结合,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思维能力和地理实践能力。
二、学情分析本次授课的对象是高一年级的学生,他们在之前的学习中已经掌握了一定的地理基础知识和分析方法,具备了一定的空间思维能力和逻辑推理能力。
但是,对于工业生产活动的实际情况了解较少,对工业地域的形成过程和特点理解起来可能会有一定的难度。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通过创设情境、案例分析等方式,引导学生积极思考,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三、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1)理解工业联系的主要方式,能够举例说明。
(2)掌握工业集聚和工业地域的概念,了解工业集聚的优势。
(3)理解工业分散的原因和表现形式,能够分析工业分散的利弊。
(4)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某一工业地域的形成条件和发展特点。
2、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案例分析和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通过实地考察或网络调研,培养学生的地理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合作精神,树立可持续发展的观念。
工业地域的形成 说课稿 高中地理说课稿
工业地域的形成说课稿高中地理说课稿引言概述:工业地域的形成是地理学中一个重要的研究领域,它涉及到工业发展的地域分布、产业结构、交通网络等方面的问题。
本文将从工业地域形成的原因、特点、影响因素、发展趋势和案例分析等方面展开讨论,帮助学生深入了解工业地域形成的相关知识。
一、工业地域形成的原因1.1 自然条件:地理位置、气候、资源等对工业地域的选择有重要影响。
1.2 人文条件:人口分布、文化传统、政策支持等也是工业地域形成的原因之一。
1.3 经济条件:市场需求、劳动力成本、交通便利度等经济因素也会影响工业地域的形成。
二、工业地域形成的特点2.1 集约化:工业地域通常会形成集中的产业群,实现资源的优化利用。
2.2 分工细化:不同地区会形成不同的产业特色,形成产业分工。
2.3 交通便利:工业地域通常会建设完善的交通网络,方便原材料和产品的流通。
三、工业地域形成的影响因素3.1 技术创新:技术的发展会影响工业地域的形成和发展。
3.2 政策支持:政府的政策对工业地域的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
3.3 市场需求:市场的需求决定了工业地域的发展方向和规模。
四、工业地域形成的发展趋势4.1 区域协调发展:工业地域的发展需要各个地区之间的协调和合作。
4.2 绿色环保:未来工业地域的发展需要更加注重环保和可持续发展。
4.3 产业升级:工业地域需要不断进行产业升级和技术创新,以适应市场需求。
五、工业地域形成的案例分析:Pearl River Delta工业地带5.1 地理位置:位于中国南部,是中国最具活力的工业地带之一。
5.2 产业结构:以电子、纺织、化工等产业为主,形成了完整的产业链。
5.3 发展趋势:不断进行产业升级和技术创新,逐渐向高端制造业转型。
通过以上内容的介绍,相信学生们可以更加深入地了解工业地域形成的原因、特点、影响因素、发展趋势和案例分析,对地理学知识有更加全面的认识。
希望学生们在学习地理知识的同时,也能关注工业地域的发展和变化,为未来的发展做好准备。
工业地域的形成 说课稿 高中地理说课稿
工业地域的形成说课稿高中地理说课稿引言:工业地域的形成是地理学中一个重要的研究课题,通过深入探讨工业地域的形成原因和特点,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工业发展的规律和影响。
本文将从工业地域形成的背景、原因、特点、影响和未来发展等五个方面进行详细阐述。
一、工业地域形成的背景1.1 工业化进程加快随着工业化进程的加快,工业生产对地域资源的需求不断增加。
1.2 交通运输条件改善交通运输条件的改善使得工业品的运输更加便捷,促进了工业地域的形成。
1.3 政策支持和投资吸引政府的政策支持和投资吸引,也是工业地域形成的重要背景因素。
二、工业地域形成的原因2.1 人力资源和技术条件工业地域形成的原因之一是人力资源和技术条件的支持,这对于工业生产至关重要。
2.2 资源禀赋和产业基础资源禀赋和产业基础是工业地域形成的重要原因,不同地区的资源禀赋和产业基础决定了其工业地域的特点。
2.3 市场需求和竞争环境市场需求和竞争环境也是影响工业地域形成的重要原因,市场需求的变化和竞争环境的激烈程度会直接影响工业地域的发展。
三、工业地域形成的特点3.1 集约化生产工业地域的生产往往是集约化的,生产规模较大,生产效率高。
3.2 产业集聚工业地域往往会形成产业集聚现象,相同或相关产业在同一地区集中发展。
3.3 产业链完整工业地域的产业链往往会比较完整,不同环节的产业相互依存,形成良好的产业生态系统。
四、工业地域形成的影响4.1 经济发展工业地域的形成对于当地经济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促进了经济的增长和就业机会的增加。
4.2 区域发展不平衡工业地域的形成也可能导致区域发展的不平衡,一些地区因为工业地域的形成而受益,而另一些地区可能会因此受到冲击。
4.3 环境影响工业地域的形成也会对环境造成影响,工业生产过程中的排放和废物处理可能会对当地环境造成污染。
五、工业地域的未来发展5.1 科技创新未来工业地域的发展需要更多的科技创新支持,提高产业技术水平,推动产业升级。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二第四单元《工业地域的形成(第一课时)》说课稿
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机,我将采取以下策略或活动:
1.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引入现实中的工业地域案例,如学生所在城市的工业区,让学生感受地理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2.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如视频、图片等,直观展示工业地域的形成过程和特点,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
3.设计小组讨论和合作学习活动,鼓励学生相互交流,共同探索工业地域的形成因素;
4.设定问题情境,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并寻找答案,培养他们的探究精神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5.通过评价学生的参与度和思考过程,而不是仅仅关注结果,激发学生的内在学习动机。
三、教学方法与手段
(一)教学策略
本节课将主要采用以下教学方法:
1.案例教学法:通过引入具体的工业地域案例,使学生能够直观地理解理论知识,将抽象的概念具体化。
1.让学生自我总结本节课的学习收获,分享自己的理解和感悟。
2.教师对学生的表现进行点评,指出优点和需要改进的地方。
3.针对不同学生的学习情况,提供个性化的建议和指导。
4.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对课堂内容进行深入探讨,促进知识的内化。
(五)作业布置
课后作业的布置情况如下:
1.设计一份关于工业地域的调查报告,要求学生结合本地实际情况进行调查分析。
(二)教学反思
在教学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问题或挑战包括学生的参与度不高、理解难度大和课堂时间分配不合理。为应对这些问题,我将:
1.通过提问和小组讨论增加学生的参与度;
2.利用案例和直观教具降低理解难度;
3.优化课堂时间管理,确保每个环节的顺利进行。
课后,我将通过学生的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和问卷调查来评估教学效果。具体的反思和改进措施包括:
1.分析学生的反馈,调整教学方法和内容;
工业地域的形成 说课稿 高中地理说课稿
工业地域的形成说课稿高中地理说课稿【工业地域的形成说课稿高中地理说课稿】一、说教材本节课的教材为高中地理必修二的第四单元《工业与区域发展》。
这一单元主要介绍了工业地域的形成、工业区位因素、工业地域的类型和发展趋势等内容。
通过学习本单元,学生将了解到工业地域的形成与发展对于区域经济的重要性,以及工业地域的类型和发展趋势对于地理环境的影响。
二、说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目标:a. 理解工业地域的概念和形成原因;b. 掌握工业区位因素的影响和选择;c. 了解工业地域的类型和发展趋势。
2. 过程与方法目标:a. 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的地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b. 通过案例分析和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和团队合作能力;c. 通过实地考察和调查研究,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a. 培养学生对工业地域的重要性和发展的积极态度;b. 培养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和可持续发展观念。
三、说教学重点和难点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工业地域的形成原因和工业区位因素的影响和选择。
教学难点是工业地域的类型和发展趋势的分析与评价。
四、说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通过展示一张全球工业分布图,引发学生对工业地域的形成与发展的思考,并让学生讨论全球工业分布的特点和原因。
2. 知识讲解(25分钟)a. 工业地域的形成原因(10分钟)通过讲解工业革命的背景和影响,引导学生理解工业地域的形成原因,并结合具体案例分析工业地域的形成过程。
b. 工业区位因素的影响和选择(15分钟)通过讲解工业区位因素的概念和分类,引导学生理解工业区位因素对于工业地域的影响和选择,并通过实例讲解不同工业区位因素的作用。
3. 案例分析与讨论(20分钟)将学生分成小组,给每个小组分配一个具体的工业地域案例,要求学生通过分析和讨论,总结该工业地域的形成原因、工业区位因素的选择和影响,以及该地区的工业发展趋势。
4. 实地考察与调查研究(30分钟)安排学生到附近的工业园区进行实地考察和调查研究,要求学生观察和记录工业园区的布局、产业结构、环境影响等情况,并根据调查结果进行分析和总结。
工业地域的形成 说课稿 高中地理说课稿
工业地域的形成说课稿高中地理说课稿【工业地域的形成说课稿】一、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工业地域的形成原因、特点和影响,并能够分析不同工业地域的特点和区域差异。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 工业地域的形成原因和特点;2. 工业地域的影响及其区域差异。
三、教学准备1. 教学课件;2. 地图和图片资料;3. 学生练习册。
四、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一张全球工业地域分布图,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在某些地区工业发展较为集中?请学生进行讨论,并呈现出不同的观点。
2. 知识讲解(15分钟)2.1 工业地域的形成原因教师通过讲解工业地域的形成原因,包括资源条件、交通条件、劳动力条件和市场条件等方面的因素,并结合具体案例进行说明。
2.2 工业地域的特点教师介绍工业地域的特点,包括工业密集度高、工业结构合理、工业集聚效应明显等,并通过地图和图片资料展示具体的工业地域案例。
3. 案例分析(20分钟)教师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选择一个具体的工业地域进行分析。
学生可以通过互联网搜索、地图分析和采访等方式获取相关信息,并结合课堂所学知识进行分析。
4. 学生练习(10分钟)教师发放学生练习册,让学生完成相关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5. 总结(5分钟)教师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工业地域的形成原因、特点和影响,并提醒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关注工业地域的发展。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多种教学方法,如讲解、案例分析和学生练习等,使学生能够全面了解工业地域的形成原因、特点和影响。
同时,通过小组合作和自主学习的方式,培养了学生的合作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
然而,由于时间有限,学生在案例分析环节可能存在信息获取不全面的问题,需要在后续课程中进一步加强。
工业地域的形成 说课稿 高中地理说课稿
工业地域的形成说课稿高中地理说课稿【高中地理说课稿】一、教材分析本次地理课程的教材内容为《高中地理必修一》,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工业地域的形成。
本章节是地理学科中的重要内容之一,通过学习本节课的内容,学生可以了解到工业地域的形成原因、特点以及对地域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影响。
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了解工业地域的形成过程和特点,并能够分析工业地域对地域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影响。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 了解工业地域的形成原因和特点;(2) 掌握工业地域对地域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影响;(3) 能够分析工业地域的发展模式和影响因素。
2. 过程与方法:(1) 通过教师讲授、学生讨论和小组合作等多种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2) 引导学生运用地理知识和思维方式,分析工业地域的形成原因和影响。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 培养学生对地理学科的兴趣和热爱;(2) 培养学生对工业地域发展的关注和思量。
三、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1) 工业地域的形成原因和特点;(2) 工业地域对地域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影响。
2. 教学难点:(1) 学生对工业地域的形成原因和影响因素的理解;(2) 学生对工业地域的发展模式和特点的分析能力。
四、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通过展示一张中国工业地域分布图,引导学生思量:为什么中国的工业地域分布如此集中?有哪些特点?2. 知识讲解(15分钟)(1) 讲解工业地域的形成原因:自然条件、交通条件、人文因素等;(2) 分析工业地域的特点:集聚性、分散性、发展程度等。
3. 学生讨论(15分钟)分小组进行讨论,就中国某一工业地域进行分析:该工业地域的形成原因、特点以及对地域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影响。
4. 学生展示(10分钟)每一个小组派代表进行展示,其他小组进行评论和提问。
5. 拓展延伸(10分钟)通过展示一些国外工业地域的案例,引导学生思量:不同国家的工业地域分布有何异同?原因是什么?6. 总结归纳(10分钟)总结工业地域的形成原因和特点,并强调工业地域对地域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性。
工业地域的形成 说课稿 高中地理说课稿
工业地域的形成说课稿高中地理说课稿【高中地理说课稿】工业地域的形成一、教学目标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主要包括:1. 知识与技能:了解工业地域的形成原因和特点,掌握工业地域的分类和分布规律。
2. 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的探索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引导学生运用地理知识解释工业地域的形成。
3.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工业地域的认识和理解,增强对工业发展的重要性的认识。
二、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工业地域的形成原因和特点,工业地域的分类和分布规律。
2.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的探索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引导学生运用地理知识解释工业地域的形成。
三、教学过程1. 导入(约5分钟)引导学生回顾上节课所学的内容,通过提问激发学生对工业地域的兴趣和思量,例如:“你们还记得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哪些内容?”“你们对工业地域有什么了解和认识?”等。
2. 概念解释与知识讲解(约10分钟)解释工业地域的概念,并介绍工业地域的形成原因和特点。
通过图表、数据等形式,向学生展示不同工业地域的分布和特点,引导学生理解工业地域的分类和分布规律。
3. 探索活动(约20分钟)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和探索活动,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的地理知识解释工业地域的形成。
每一个小组选择一个具体的工业地域进行研究,分析该地区的自然条件、人文因素和经济发展等方面的影响,总结该地区形成工业地域的原因和特点。
4. 学习总结(约10分钟)邀请几个小组代表分享他们的研究成果,并引导全班进行总结讨论。
通过学生的分享和讨论,加深对工业地域形成的理解和认识。
5. 拓展延伸(约10分钟)通过展示一些国内外著名的工业地域,引起学生对工业地域发展的思量和探索。
鼓励学生自主学习和研究,了解更多关于工业地域的知识和实际案例。
6. 课堂小结(约5分钟)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工业地域的形成原因和特点,以及工业地域的分类和分布规律。
鼓励学生继续深入学习和探索工业地域相关的知识。
四、教学手段1. 多媒体投影仪:用于展示地理图表、数据和案例分析等。
工业地域的形成 说课稿 高中地理说课稿
工业地域的形成说课稿高中地理说课稿【高中地理说课稿】一、教材分析本节课是高中地理课程中的一节重要内容,涉及到工业地域的形成。
根据《地理课程标准》的要求,本节课主要通过对工业地域的概念、特点、形成原因以及影响因素的讲解,使学生了解工业地域的形成规律和发展趋势。
本节课的教材依据为《高中地理必修二》,其中第三章“工业地域的形成和演变”是本节课的重点内容。
通过对该章节的深入研究,我发现教材内容丰富,涉及到工业地域的概念、分类、特点、形成原因等方面的知识,对学生的思维能力、分析能力和综合运用能力的培养具有重要意义。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目标:- 了解工业地域的概念和特点;- 掌握工业地域的分类和形成原因;- 理解工业地域的影响因素和发展趋势。
2. 过程与方法目标:- 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和综合运用能力;- 引导学生主动参预课堂讨论,提高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 鼓励学生运用多种资源进行调查与研究,提高学生的信息获取和处理能力。
3. 情感态度目标:- 培养学生对工业地域的兴趣和热爱;- 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和可持续发展的观念;- 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 工业地域的概念和特点;- 工业地域的分类和形成原因。
2. 教学难点:- 工业地域的发展趋势和影响因素的分析。
四、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通过展示一张工业地域的图片,引起学生对工业地域的认知和兴趣,激发学生的思量。
2. 概念讲解(10分钟)通过讲解工业地域的概念和特点,引导学生理解工业地域的基本概念和特征,为后续的学习做好铺垫。
3. 分类和形成原因(15分钟)通过讲解工业地域的分类和形成原因,匡助学生了解工业地域的不同类型和形成规律,引导学生分析和总结工业地域的发展趋势。
4. 影响因素和发展趋势(15分钟)通过展示实际案例和数据,引导学生分析工业地域的影响因素和发展趋势,培养学生的分析和综合运用能力。
5. 案例分析和讨论(20分钟)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一个小组选择一个工业地域进行调查和研究,通过小组讨论和展示,加深学生对工业地域的理解和认识。
工业地域的形成说课稿
工业地域的形成"说课稿(一)说教材的地位和作用本节工业地域的形成是对前一节工业的区位因素与区位选择内容的深化,同时也为第三节传统工业区和新工业区的学习做铺垫,在教材上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
本节教材分成两大块:工业集聚与工业地域、工业分散与工业联系在工业集聚与工业地域这部分第一、二自然段讲授了工业联系的类型,这是后面学习工业集聚和工业地域的基础,所以这是本节课的重点;三四自然段介绍了工业集聚的优势和工业集聚的类型,并用惠州音响产业的发展来说明什么是专业化的工业集聚;五六自然段介绍了工业地域按照成因分类和按照发育程度分类,在这里需要学生理解自发形成与有规划形成的工业地域以及发育程度高低不同的工业地域与工业联系之间的关系所以这是本节课的一个难点。
在工业分散与工业的地域联系这一部分,重点介绍了工业分散的类型和原因,其次介绍了工业分散的动力。
(二)教学目标分析1.知识与技能(1)了解工业联系的形成和原因,初步学会分析工业集聚和分散的利与弊。
(2)掌握工业地域的形成、发展.尝试对某一工业地域的形成条件、核心工业部门以及各工业部门之间内在联系的分析.2.过程与方法结合实例学会分析工业地域是如何形成的,以及一个工业区的发展规模、主要发展方向形成的内在原因,提高学生运用联系的观点去分析地理事物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1)由工业地域的形成认识我国大力发展经济技术开发区的重大意义。
(2)用发展的观点看待工业的集聚和分散,加强对学生的辩证唯物主义教育。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1.教学重点:工业联系、工业分散2.教学难点:联系实际,让学生能举例说明工业地域的形成条件及发展特点。
3.解决方法:充分利用多媒体,结合乡土地理,进行案例分析,以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二、说教法《地理新课程标准》倡导让课程走向生活,课程要面向学生的生活世界和社会实践。
教学活动必须尊重学生已有的知识与经验,倡导培养学生形成自主、合作、探究性的学习方式,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让课堂充满创新的活力;要把教学过程当作师生交流、交往的过程,当作师生共同发展的过程,实现教师角色的转变,实现课程与教学的整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工业地域得形成”说课稿(一)说教材得地位与作用本节工业地域得形成就是对前一节工业得区位因素与区位选择内容得深化,同时也为第三节传统工业区与新工业区得学习做铺垫,在教材上起到承上启下得作用。
本节教材分成两大块:工业集聚与工业地域、工业分散与工业联系在工业集聚与工业地域这部分第一、二自然段讲授了工业联系得类型,这就是后面学习工业集聚与工业地域得基础,所以这就是本节课得重点;三四自然段介绍了工业集聚得优势与工业集聚得类型,并用惠州音响产业得发展来说明什么就是专业化得工业集聚;五六自然段介绍了工业地域按照成因分类与按照发育程度分类,在这里需要学生理解自发形成与有规划形成得工业地域以及发育程度高低不同得工业地域与工业联系之间得关系所以这就是本节课得一个难点。
在工业分散与工业得地域联系这一部分,重点介绍了工业分散得类型与原因,其次介绍了工业分散得动力。
(二)教学目标分析1.知识与技能(1)了解工业联系得形成与原因,初步学会分析工业集聚与分散得利与弊。
(2)掌握工业地域得形成、发展。
尝试对某一工业地域得形成条件、核心工业部门以及各工业部门之间内在联系得分析。
2.过程与方法结合实例学会分析工业地域就是如何形成得,以及一个工业区得发展规模、主要发展方向形成得内在原因,提高学生运用联系得观点去分析地理事物得能力,培养学生得创新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由工业地域得形成认识我国大力发展经济技术开发区得重大意义。
(2)用发展得观点瞧待工业得集聚与分散,加强对学生得辩证唯物主义教育。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工业联系、工业分散2.教学难点:联系实际,让学生能举例说明工业地域得形成条件及发展特点。
3.解决方法:充分利用多媒体,结合乡土地理,进行案例分析,以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二、说教法《地理新课程标准》倡导让课程走向生活,课程要面向学生得生活世界与社会实践。
教学活动必须尊重学生已有得知识与经验,倡导培养学生形成自主、合作、探究性得学习方式,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让课堂充满创新得活力;要把教学过程当作师生交流、交往得过程,当作师生共同发展得过程,实现教师角色得转变,实现课程与教学得整合。
、说课:《工业地域得形成》一、教材内容:高一地理下册第五单元第八节《工业地域得形成》二、授课类型:电脑辅助教学课三、教材分析:1、教材得地位与作用《工业地域得形成》就是在学生学习了《工业生产活动》《工业区位选择》等内容得基础上,对工业生产活动因为相互联系而产生得集聚,进而形成了工业地域作进一步重点论述,三部分内容紧密联系,逐步递进,同时本节也为将要学到得《传统工业区》《新兴工业区》等章节作了相关得知识准备,起着承上启下得作用。
在有效拓宽学生知识面得同时,给学生提供了应用理论知识得辽阔空间,培养学生实际观察、分析、解决问题得地理技能素质。
2、教学目标:1.工业联系得方式。
2.工业生产得集聚与分散。
3.工业地域得概念与分类方法。
4.初步学会分析工业集聚与分散得利与弊。
5.尝试对某一工业地域得形成条件、核心工业部门以及各工业部门之间内在联系得分析。
3、教学重点、难点及解决办法1.重点(1)工业联系得主要方式。
(2)工业集聚与分散得主要原因。
(3)不同工业地域得特点。
2.难点(1)新兴工业在地域上趋向分散得原因。
(2)工业地域之间得差异。
3.解决办法(1)关于工业得联系问题,关键就是使学生明确工业之间联系得方式。
可以从学生比较熟悉得工业产品入手,链接课文插图,说明其生产过程得复杂性。
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通过阅读教材,列出工业联系得三种主要方式:①生产联系;②空间联系;③信息联系。
(2)由于学生对工业得联系有了一定得了解,因此对工业得集聚原因与优点比较容易理解。
在讲述时可以让学生通过讨论来完成这部分内容。
而对于新兴工业得分散问题,学生在理解与掌握上有一定得困难,可以利用改革开放后当地兴建得“三资”企业为实例,加以分析说明。
(3)对于基础较好得学生,还可以引导她们简单分析工业集聚与分散得弊端,尤其就是工业集聚所引起得工业“饱与”、污染加剧、各种资源供应紧张、交通负荷加大等严重问题。
这样做不仅可以拓宽学生得思路,学会全面地分析问题,而且也就是为后面学习世界主要工业区得发展变化奠定基础。
(4)工业地域得形成,涉及到各个地区得自然条件、开发历史、经济结构与水平等诸多因素,在此不宜过于展开,只需要让学生知道工业地域就是由工业得联系与集聚而形成得,待后面得具体工业地域中再作分析。
本节中应主要讨论工业地域得不同类型及其主要特点,并以启发式与谈话式引导学生对其主要特点进行分析。
4、教材处理:①文字:以该节课文中得三个小标题为主线,列出“工业联系得主要方式”、“工业得集聚与分散得主要原因”、以及“工业地域得特点”为讲课得三个重点内容,用PowerPoint幻灯片制作软件制作成幻灯片形式展开论述;②图片:将课本中5、33、5、35、5、36图以及地图册P13中《中国上海渚河泾新兴技术开发区》图作为讲述三个重点内容得链接说明,详细说明新兴工业在地域上趋向分散得原因及工业地域得之间得差异,以求难点突破,其它图片作为辅助教学之用。
③巩固学习:在新课结束前,多媒体教学课堂容量大得优点,通过对馈练习得提问及讲评,对所学知识加以运用,这也就是检验教学成果得重要标志,它可以充分捕捉反馈信息,作为未来得教学中得参考。
四、教学方法:在教学方法上,根据高一学生身心发育趋于成熟,知识面广,具有较强得认知能力、推理能力与自学能力得特点,主要采取教师重点讲授与学生讨论相结合得方法,设置一些富有启发得问题,启发学生思考分析,培养学生得参与意识。
采取讲议结合得方式既能充分体现教师得主导作用,又能发挥学生得主体作用。
同时,辅以反馈练习,可以加强学生对本节课得理解与记忆。
在教学手段上,充分发挥多媒体课件得作用,把多媒体信息如文字、图象、声音等有机集成并显示在屏幕上,形象生动地展现相关地理事物、现象,吸引学生注意力,激发兴奋点,给学生以全新得视听感觉,有利于加大课堂教学力度,提高课堂教学效果,这也体现了教师得主导作用。
五、学法指导:1、依据教学目标,精读课文,把握重点;2、充分利用课文中得插图,来分析问题,解决问题;3、以图忆文,培养记忆力;4、联系已学知识,组织学生进行一次社会实践活动,并要求学生写出简单得调查报告,以加深对所学知识得理解。
六、教学程序教学流程教学内容设计意图及理论依据【引入新课】【重点提示】【展示工业联系得标题】【链接图例,逐一分析】【展示工业得集聚与分散标题】1、如右图,围绕图中得铁矿资源分布,本地可发展哪些工业?2、要在此地建一钢铁厂,应布局在那里?需要解决哪些问题?事实上,由于钢铁厂建成后,这里还会出现相关得一些工厂,如机械厂、造船厂等,这样我们就瞧到了一个以钢铁工业为支柱得工业地域出现了。
那么,什么就是工业地域?它就是如何形成得?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个问题。
在屏幕上列出本节课得三个重点内容:1、工业联系得主要方式;2、工业集聚与分散得主要原因;3、工业地域得特点一、工业联系(1)生产联系(链接图例:纺纱厂、织布厂、印染厂)指导学生读图5、33,思考:A、图中各厂之间得哪些方面存在工业联系?(投入与产出)B、各厂集聚在一起形成得工业区,有什么特点?(面积大,发育程度高,往往形成工业城市)(2)空间联系(链接图例:服装厂、鞋帽厂、电器厂)我镇得桃城经济开发区有哪些工厂?这些工厂之间就是否具有投入与产出上得联系?那么这些厂之间具有什么样得关系?(共用公共设施)(3)信息联系(链接图例:计算机联网)除上述物质上得联系以外,工厂之间还有信息得联系,如计算机联网。
二、工业得集聚与分散(1)工业得集聚工厂之间集聚得原因就是什么?哪些工厂会这样集聚?引导学生讨论,得出原因。
利用幻灯片提出问题引入新课,有利于吸引学生得注意力,有效调动学生得学习兴趣,唤起参与意识。
突出重点、明确学习目标不同联系方式用图例加以说明,有利学生举一反三,化难为易。
【提出问题】【师生讨论】【师生归纳】【提出问题】【师生讨论】【师生归纳】【展示工业地域得标题】【按形成条件分类分析】【按类型分类分析】在这些原因共同作用下,工厂间得集聚会导致什么样得结果?(形成专业化生产地域)中关村集聚有大量新企业,这些企业之间并不存在生产上得联系,为什么会集聚呢?(接近市场、接近用户、及时反馈信息)小结:工业集聚形成两种不同工业类型:专业化生产集聚地域(链接图例:北京燕山石化工业区得集聚)与新兴工业区(链接图例:上海漕河泾新兴技术开发区)。
(2)工业得分散a、从工业分散得角度考虑,为什么三沙华美实业有限公司会发展成为全省规模最大得"三车"配件基地?("三车"配件短、小、轻、薄,运输成本低)。
b、链接图例:指导学生读图5、35思考,福特公司为什么元件来自世界各地?(寻找最佳区位,如接近市场、接近原料地、接近劳动力丰富地区)小结:分散得原因有二:运输成本低或寻找最佳区位三、工业地域1、工业地域得概念工业集聚而形成得地域,称之为工业地域2、形成条件⑴自发形成得工业地域: 生产上有投入-产出联系得工厂在地理上相互接近,以满足降低生产成本得需要。
⑵规划建设得工业地域:把生产上有投入-产出联系密切得工厂布局在一起或在规划得工业用地上,先建成基础设施,再吸引投资者建厂。
各工厂就是由于共同利用基础设施而集聚在一起得。
(链接图例:上海漕河泾新兴技术开发区。
)3、工业地域得类型⑴发育程度低得工业地域:依赖当地自然资源发展得初步得加工工业。
如食品工业。
一般在经济比较落后得地区,面积小、发展潜力小、资金与技术条件有限。
问:面粉厂、制糖厂为什么不能发展成为"糕点城"、"糖果城"?(面积小、发展潜力小)⑵发育程度高得工业地域(链接图例:中国钢城鞍山得工业地域):工厂设备大,管线长,占地多。
如钢铁工业,由许多工厂集聚在一起,再加上方便众多工人生活所配置得服务业与其她工业,面积大,发展程度高,由于工业地域得扩展而形成工业城市。
其位置由核心工厂得区位因素而定。
如钢铁工业得区位因素:煤炭区位→铁矿区位→市场区位通过学生讨论让学生大胆想象,提出自己得瞧法,培养学生得发散思维,创新意识与创新能力。
结合身边熟悉得事例,分析新兴工业得分散原因。
较容易实现难点突破,同时进行热爱家乡、建设家乡得爱国主义教育。
用相应图例加以说明,化难为易,便于学生举一反三,增强理解。
【总结扩展】【反馈练习】【布置作业】工业得联系导致了工业得集聚,工业得集聚促使了工业地域得形成(用幻灯片突出显示)。
不同得工业地域有不同得发展特点。
这就就是本节教材得基本线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