鼻尖上的中国香文化

合集下载

又到粽叶飘香时作文

又到粽叶飘香时作文

又到粽叶飘香时作文又到粽叶飘香时作文(通用30篇)在日复一日的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一定都接触过作文吧,作文是一种言语活动,具有高度的综合性和创造性。

你知道作文怎样才能写的好吗?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又到粽叶飘香时作文,欢迎大家分享。

又到粽叶飘香时作文篇1走在街上,又闻到了悠悠的粽叶香,终于又到端午节啦!我喜欢端午节,也喜欢端午节的粽子,而在我的心里,对端午节也有一个特别的记忆。

其实以前每次过端午节我都没有什么特别的印象,只知道这是中国的一个传统节日,那天可以吃到我喜欢的粽子,可以吃到绿豆糕。

几年前的一天,也是快过端午节的时候,我看见妈妈买了很多大的叶子,洗干净后用清水泡着,另有一盆装了很多洗净泡胀的糯米,妈妈在桌边剪了一堆很长的绳子系在椅背上,我好奇地走了过去,问妈妈在干吗?妈妈说她要为我包粽子吃。

只见妈妈拿了两片叶子把它们一折,形成漏斗状握在手里,开始往里面装糯米;填满漏斗后将剩下的叶子把装了糯米的部分包起来,来来回回折了一次后,妈妈很麻利地把椅背上的绳子将粽子捆扎起来,紧紧地系上结,一个漂亮的三角形粽子就展现出来。

看见妈妈灵活地包着粽子,就好像变魔法一样,我开始佩服妈妈了,因为我觉得那个粽子太漂亮了,而妈妈包起来却非常轻松。

妈妈看见我羡慕的样子,说:“你也可以包啊!”“真的吗?我真的可以包吗?”妈妈笑了,然后开始手把手教我包粽子。

一开始我根本就握不紧,常常一装糯米就漏掉了,然后好不容易装进去了,却无法在合适的位置系上绳子,这样一个粽子就容易松散开来……妈妈看到了我的沮丧,她说:“饼子这么圆,油条那么长,看事容易做事难啊,但你只要多包几个一定能行的。

”在妈妈的鼓励下我咬咬牙坚持了下来,慢慢地,我的粽子包得成型了;慢慢地,我的粽子包得结实了;慢慢地,我的绳子能系在最合适的地方了!我开心了,觉得包粽子一点都不难了。

这时候我无意中看了看妈妈,我看见妈妈脸上有一种幸福的神情,妈妈淡淡地笑着,我知道妈妈在为我高兴,但我更觉得妈妈是因为我和她一起在包粽子而高兴。

我最喜欢的美食二年级北京烤鸭作文

我最喜欢的美食二年级北京烤鸭作文

我最喜欢的美食二年级北京烤鸭作文全文共8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篇1我最喜欢的美食二年级北京烤鸭作文你们知道我最爱吃什么吗?就是北京烤鸭!北京烤鸭可好吃了,光是想一想就让我口水直流。

我们家就住在北京,每次过年的时候,爸爸妈妈都会带我去著名的全聚德大酒店吃烤鸭。

全聚德的烤鸭可香喽!一走进店里就能闻到扑鼻的香味,好像有一只脚踏实地的大鸭子站在我面前。

我们总是提前去排队,即使排很久的队也值了。

终于轮到我们的时候,服务员就会把烤好的鸭子端上来。

那烤鸭可真好看,皮儿又黄又亮,就像是镀了一层金壳。

服务员会把鸭子剖半,很有仪式感地在我们面前慢慢切开。

鸭肉雪白细嫩,还冒着热气,看上去就让人垂涎三尺。

爸爸妈妈会帮我把鸭肉和鸭皮一起裹在纸薄的小饼里,再加上香脆的青菜和甜酱料,便成了一个个鲜美的鸭肉卷儿。

每次吃到第一口时,我都会不由自主地"啊"地惊叹出声。

鸭肉又嫩又滑,皮儿酥脆香脆,青菜清香爽口,甜甜酸酸的料汁汪汪的流淌出来。

我慢慢地咀嚼,那香味就在嘴里绽放开来,弥漫在鼻尖,让人完全陶醉其中。

不过,要吃到这么美味的烤鸭并不容易。

我跟爸爸妈妈打听过,做一只正宗的北京烤鸭需要很多步骤。

首先得选好肥嫩的白鸭,然后用一种特殊的工具把鸭子的皮剥离,再把鸭肉涂上秘制的酱料腌制入味。

接下来,要把鸭子在炭火上慢慢地烤至金红发亮,使皮脆肉嫩,收汁浓香。

听起来是不是很复杂?所以,北京烤鸭才会这么珍贵好吃。

我最喜欢跟爸爸妈妈一起吃烤鸭了。

每次吃完后,我的小手和小嘴都会黏糊糊的,到处都是酱汁的味道。

可我一点也不嫌弃,因为那是幸福的味道。

吃完烤鸭后,我们全家总是喝上一碗暖烘烘的鸭汤,那也是一级棒的美味。

啊,想想就让我垂涎欲滴呢!以后长大了,我也要学着做正宗的北京烤鸭,让全世界的人都尝尝这绝顶美味!篇2你们知道吗?我最喜欢吃的美食就是北京烤鸭!每次妈妈问我想吃什么的时候,我都会大声说:"烤鸭,我想吃烤鸭!"北京烤鸭可是非常有名的呢,它是北京的特色传统名菜。

茶韵初三作文800字7篇

茶韵初三作文800字7篇

茶韵初三作文800字7篇茶韵是品饮茶汤时所得到的特殊感受,是一种茶的品质、风格,表明达到同类中的最高品位,是一种感觉,是好的象征,是一种境界。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茶韵初三作文800字,希望对您有所帮助!茶韵初三作文800字1我的家乡在四川,那里的茶可是很有名气的哟!但你们想不想知道四川茶叶的由来和它的发行地呢?如果想知道,我先给大家讲一个故事:传说以前的四川人都是在树洞里吃野兽的肉,他们吃了后肚子都是胀胀的消也消不下去。

有一天,神农在一棵树下休息时,无意间喝了天上掉下来的水水,很奇怪,神农喝下后,大肚子渐渐地消了下去。

其实不用我说,大家也知道神农喝的是什么水。

那天,神农喝下茶水后,就用带子收集茶水,然后给人们喝,人们喝下后,觉得茶水十分清甜,而自己的大肚子也消了下去,于是人们就开始种植茶树了。

告诉你一个秘密:多喝茶水是有利于消化的。

四川人利用茶叶已有三千多年的历史了。

古代四川东鄂西是三皇五帝最早的生息之地,为茶树的发源的。

秦汉以前就盛行饮茶,到西汉,茶更为四川的特产,曾进贡长安,西汉王褒的《僮约》中记载了西蜀一个寡妇扬惠家里烹茶的情景:“舍中有客,提壶行酤。

烹茶尽具,已而盖藏”当时喝茶是茶叶与水一块儿煮开以后在饭的,这是蜀人饮茶最早最准确的记载。

我来讲讲现在跟着时代的变化,人们的头脑越来越聪明,采用春天茶树长出来的芽研制成新茶(也叫茗茶)比如:碧潭飘雪是手工制作成的茉莉花茶。

口感清秀可人,滋味饱满,入口顺滑,醇和馥郁,香高蚀骨。

特点是采摘峨眉高山初春优质绿茶芽头,茶香花香融合交汇清馨。

入口滋味十分顺滑。

全芽头,造型漂亮,彰显不凡品位;还有峨眉竹叶青。

它产于四川峨眉山,主产区为海拔800-1200米的清音阁、白龙涧、万年寺、黑水寺一带。

峨眉山产茶始于唐代,陆游曾有诗赞曰“雪芽近自峨眉得,不减红囊顾渚春”,将峨眉茶与顾渚紫笋谐美。

竹叶青成茶外形扁平光滑,翠绿显毫,两头尖细,形似竹叶;冲泡后,香气高鲜,汤色清明,滋味浓醇,经久耐泡;蒙顶甘露,它是蒙山名茶诸明珠中,最光彩夺目的一颗。

描写西安的唯美句子摘抄(精选合集两篇)

描写西安的唯美句子摘抄(精选合集两篇)

描写西安的唯美句子摘抄(第一篇)西安,古老而又充满魅力的城市,被誉为“中国历史文化名城”,它犹如一本厚重的历史书,无尽地展现着辉煌的古代文明和壮丽的自然风光。

让我们一起来描绘一幅唯美的西安画卷,用句子的引力捕捉这座城市的美好瞬间。

1. 万世豪情绵延至今,西安是一座具有千年文明底蕴的城市。

2. 细腻的早晨雾气,弥漫着古城的街巷,如同一幅水墨画。

3. 街头巷尾弥漫着历史的气息,仿佛穿越时空的回转。

4. 化繁为简,百年的积淀,渗透在每一寸土地之中。

5. 随手可触的石碑,凝结着岁月流转,见证着古都的辉煌。

6. 走在石板铺就的小道上,仿佛时光倒流,回到了古代的岁月。

7. 鼻尖传来的古典香气,弥漫着处处洋溢的文化氛围。

8. 兵马俑雄赳赳,气势恢宏,让人感叹古人奇思妙想。

9. 空灵的钟声,像是召唤着人们回归宗教的内心。

10. 温暖的夕阳洒满古城,染上一抹金色,如诗如画。

11. 夜幕降临,古树下流动的灯光,美得让人心驰神往。

12. 百姓的生活在西安街头演绎着一幕幕日常的美好。

13. 飘飘扬扬的柳絮,舞动在蓝天之下,像是在述说着春日的故事。

14. 丝绸之路的起点,承载着海量的历史记忆,令人神往。

15. 骑着自行车穿梭在老城区狭窄的巷弄,让人感受到浓厚的人文气息。

16. 夏日的西安,石板街上涌动着热闹的人群,熙熙攘攘。

17. 秋天来临,银杏树叶渐黄,宛如一片片金纸飞舞。

18. 冬日的西安,冷冽的寒风吹过古城,仿佛叩响历史之门。

19. 随处可见的院落,散发出诗情画意,引人陶醉。

20. 伫立城墙之巅,远眺城市的喧嚣与美丽,不禁让人感叹古今交融之奇妙。

21. 丰富多样的美食,是西安人最大的幸福源泉。

22. 踏青游玩,阳光洒在身上,温暖如春,令人陶醉。

23. 拥挤的钟楼广场,人们欢声笑语,洋溢着生活的活力。

24. 抬头仰望,高耸入云的大雁塔,似乎在诉说着千百年来的故事。

25. 传统民间艺术的传承,让西安街头巷尾充满了独特的文化韵味。

2023年《舌尖上的中国》观后感15篇_2

2023年《舌尖上的中国》观后感15篇_2

2023年《舌尖上的中国》观后感15篇《舌尖上的中国》观后感1这几天,妈妈说新出了一个片子叫《舌尖上的中国》,很好看,很馋人。

也要给我下载看看。

一开始,我还以为《舌尖上的中国》是一些什么新的理论呢。

可一看才知道都是讲一些香甜可口的美食。

什么螃蟹、鱼、虾、海参……反正大多数都是我的最爱。

而且还有它们的生长以及制作过程。

一共有七集,每一集都有不一样的美食:有酸甜可口的腌白菜;有浓香的糯稻;有喷香的烤鸭。

特别是人家捉鱼捉虾的过程。

那活蹦乱跳的鱼和那些生长充沛的糯稻,还有在浅海海底摸海参、海胆、鲍鱼的潜水员,仿佛就在我的眼镜面前动着,让我想跳起来抓住那些屏幕上的美食。

片子的场面很多都在厨房里,上面都是实际的声音。

每当我听到那些油在锅里发出的“嗞嗞”声时,我就觉得肚子饿了。

还有那些从地里刨出来的笋,炒的时候镜头直接对准锅,那些笋白白得像小孩儿一样可爱。

还有那大厨们神奇的刀功煮功。

他们可以把豆腐切成像头发丝那么细的长条,还可以半小时煮好一只大肥猪。

非常令我佩服。

最好玩的就是楼顶菜园了。

夏天一到上面就是一个大凉篷,很壮观。

秋天结的小瓜一个就足以包一大盆水饺。

我的菜园子还是自愧不如啊!《舌尖上的中国》虽然增加了我们做饭的兴趣,可是我一看见上面的美食就不想吃我们家的饭了。

说实话,我是实在想扑倒电脑屏幕上大吃一顿去的。

《舌尖上的中国》观后感2自然,主食,转化。

中国人在本身所处的自然条件下,驯化改良出了各种不同的主食,尽管主食的________只有很少的几种,但是中国人还是利用不同的方法和智慧改进制作方法和手段,创造出数不尽的美味食品。

中国人的主食是靠天吃饭,这磨砺着中国人的性格,你永远不知道明天的天气如何,所以中国人习惯于接受现实,尽自己最大的努力来改善自己的生活。

“人懒就没人给他钱”,老人家说的就是中国人在骨子最为笃信的真理。

中国人其实是最爱抱怨的,但也是最不把抱怨的事当心头事的,因为为了生存,为碗中舌尖的一口饭食,还是得振作精神,安慰自己,然后继续付出自己的努力。

舌尖上的美食600字说明文5篇作文

舌尖上的美食600字说明文5篇作文

舌尖上的美食600字说明文5篇作文中国菜是中国各地区、各民族各种菜肴的总称,世界三大菜系之一。

中国菜非常强调色、香、味俱佳,具有历史悠久、技术精湛、品类丰富、流派众多、风格独特的特点,是中国烹饪数千年发展的结晶,下面小编给大家带来关于美食的说明文,方便大家学习。

舌尖上的美食600字说明文1走进湖北,你便会看见街上形形色色的美食小吃,让人垂涎三尺。

在湖北的美食小吃中,最惹人喜爱的是孝感麻糖。

湖北孝感麻糖生产历史悠久。

相传在宋朝就负有盛名。

封建社会曾用它作为贡品。

它以精致糯米、优质芝麻、绵白糖为主要原料,并配上桂花、金钱橘饼等,经过十二道工艺流程,三十二个环节制成。

吃起来不沾牙,香甜可口,具有润燥、暖肺、养胃等功效,对肝肾也有补益。

而闻名长江中下游的传统糕点——青山麻烘糕也颇受人们欢迎。

它既有米烘糕香、松、脆、爽的特点,又有云片糕甜润易融的风格,麻烘糕选料讲究,它采用应山县的糯米、咸宁市的桂花、黄梅县的黑芝麻及上等白绵糖精致而成。

吃起来具有麻仁、桂花的香味,又疏松、甜、脆、爽口等。

坐落在汉口闹市区的老通城酒楼,以特有的传统风味小吃豆皮而享誉国内。

迄今,很多高级政府官员、首脑人物都品尝过。

豆皮以糯米、鸡蛋、鲜肉丁、鲜虾仁等为主要原料,做成一厘米吼、小块见方的式样。

用油煎好,盛于盘中。

吃起来外皮香脆内里酥软,美味可口,油而不腻。

国内仅武汉独有。

而湖北最有名气的美食,便是云梦鱼面。

云梦鱼面生产于古泽云梦,始产于清道光年间,历史悠久。

云梦鱼面选用“白鹤分流”之鱼,桂花潭中之水,新麦上等面粉及芝麻香油等为主要原料,白如银、细如丝,故又称“银丝鱼面”。

云梦鱼面营养丰富,风味独到,鲜美可口。

1915年,云梦鱼面在巴拿马万国博览会参加特产比赛获优质银牌奖,畅销全国及国际市场。

、湖北还有很多的美食小吃:沙湖盐蛋、咸宁桂花茶、桂花糖果、桂花糕、风味鸭脖、热拌面……湖北的美食小吃琳琅满目,真不愧是“美食之城”呀!舌尖上的美食600字说明文2在这个科技发达的年代,所有的东西都在改变,美食也不例外,从之前简单的小吃到现在五花八门的食物也正验证了这一点。

感悟着那份在时光中传承不息的茶香作文

感悟着那份在时光中传承不息的茶香作文

感悟着那份在时光中传承不息的茶香作文示例文章篇一:《感悟着那份在时光中传承不息的茶香》嘿,朋友们!你们知道吗?在我的生活里,有那么一种味道,它就像一个神奇的小精灵,总是能在不经意间钻进我的鼻子,然后悄悄地溜进我的心里,让我陶醉其中,那就是茶香。

记得小时候,每次去爷爷奶奶家,一进门就能闻到那股熟悉的茶香。

爷爷总是坐在那张老旧的藤椅上,手里拿着一个紫砂壶,慢悠悠地倒着茶。

我总是好奇地跑过去,盯着那壶里冒着热气的茶水,问爷爷:“爷爷,这是什么呀?怎么这么香?”爷爷就会笑着摸摸我的头说:“这是茶呀,宝贝,这可是咱们老祖宗传下来的好东西!”那时候的我,哪里懂得什么是传承,只是觉得这茶香好闻,这茶水好喝。

爷爷会耐心地给我讲关于茶的故事,他说:“茶就像是人生,有苦有甜,需要慢慢品味。

”我眨巴着眼睛问:“爷爷,那人生的苦和甜到底是什么呀?”爷爷笑而不语,只是又倒了一杯茶递给我。

后来,我渐渐长大了,开始上学了。

学习的压力有时候让我喘不过气来,每当这个时候,我就会想起爷爷的茶。

有一次,我考试没考好,心情特别低落,回到家就把自己关在房间里。

爸爸走了进来,手里端着一杯茶,对我说:“孩子,别灰心,来尝尝这杯茶。

”我接过茶杯,闻着那熟悉的茶香,心情好像一下子没那么糟糕了。

爸爸说:“人生就像这杯茶,有时候会遇到挫折,就像茶的苦味,但只要你坚持下去,总会尝到甜的。

”再后来,我们学校组织了一次茶文化的活动。

在活动中,我了解到了更多关于茶的知识,知道了茶的种类繁多,有绿茶、红茶、乌龙茶等等。

我还学会了泡茶的技巧,看着那一片片茶叶在水中舒展,就像是在跳舞一样,真美啊!有一次,家里来了客人,妈妈让我给客人泡茶。

我紧张又兴奋,小心翼翼地按照学到的步骤泡好了茶。

客人喝了一口,竖起大拇指说:“这孩子泡的茶真不错!”那一刻,我心里别提有多高兴了,突然明白了爷爷说的传承的意义。

茶,它不仅仅是一种饮品,更是一种文化,一种传承。

它承载着我们祖先的智慧和情感,在时光的长河中流传不息。

以香会友——苏轼与黄庭坚的禅意人生

以香会友——苏轼与黄庭坚的禅意人生

以香会友——苏轼与黄庭坚的禅意人生作者:余淼盈来源:《北方文学》2019年第20期摘要:宋代,是香文化的鼎盛时期。

在这时期,涌现了大量咏香诗文和爱好熏香的士大夫,苏轼和黄庭坚就是其中的佼佼者。

因为二者皆喜爱香道,在香道历史上还留下了唱和的诗作。

在其特有的历史环境下,通过香道,二人的精神世界桥梁也被打通了。

禅宗文化始终贯穿于二人的香事对话之中,也存在于他们的人生中,从而促成了苏、黄特有的处世哲学。

关键词:香道;苏轼;黄庭坚;禅宗香道自先秦伊始,贯穿于中华文化,于士大夫中尤显。

傅京亮先生在其著作《中国香文化》中曾把中国用香的历史分为六个阶段:萌发于先秦,初成于秦汉,成长于六朝,完备于隋唐,鼎盛于宋元,广行于明清。

一、文人雅好——“香道”先秦,香大多为祭祀所用。

人们认为升腾的烟雾能将自己的心愿带上云霄,是对未来美好生活的向往和祈求。

《诗经》、《尚書》等先秦著作中都有对古人用香的描述。

到秦汉,熏香的风气已经开始流行开来,西汉司马相如所作的《美人赋》中就有对熏香的描写——“金鉔熏香,黼帐低垂”。

到了六朝,虽然政治动荡,朝代更迭频繁,但思想文化领域活跃异常,香文化也得到了重要发展。

道教与佛教的兴盛,赋予了香文化独有的庄严肃穆。

等到隋唐,国泰民安,河清海晏,香文化走向精致,文人开始大量用香,咏香诗文大面积浮现。

而宋代,则以其特有的政治经济条件,成为了香文化史中一座屹立不倒的丰碑。

究其原因,其一,宋朝经济发达,海上贸易繁荣,香料的进出口十分频繁,政府成立了专门的机构和官员来管理宫廷用香和对外贸易。

其二,香的使用范围扩大了。

从使用主体来看,使用者上至帝王将相,下至贩夫走卒。

从使用的场合来看,祭祀、宴飨、读书、静坐、烹茶、抚琴等等都要用香。

在北宋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中出现了一家名叫“刘家上色陈檀拣香”的店铺,闹市之中存在这样一家店足以证明宋时人民对香的喜爱和追求。

最后,宋代文人尤为喜香,开始自己研究香品,促使了香文化迅速发展。

有关中国茶文化作文1000字5篇

有关中国茶文化作文1000字5篇

有关中国茶文化作文1000字5篇茶的韵味,是由心的味道决定的,所以佛家常讲“茶禅一味”。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带来的有关中国茶文化作文1000字5篇。

茶从小生活在北方,因此我没有见过茶树的模样。

然而偶尔喝喝茶,尤其是北方的冬天,室外朔风凄凄,室内煨一壶热茶,暖意和茶味弥漫满屋和心房。

慢慢品味我曾想象出的那种带有水乡柔美、古香醇厚的江南。

要说起茶,我最爱的还是那碧螺春花茶,幽幽的醇香,总会让我想起和父辈一样醇厚的故事,和故事里那南方孕育的水土,回想着茶香,幻想着茶花遍野的模样。

我仍记得我和茶的第一次相遇。

爸爸很喜欢喝茶,所以经常带回很多茶叶。

我对他们都充满着好奇,爸爸的陶沙壶一杯一杯砌出或浓或淡雅或苦或香谧的味道,它们那种醇香吸引着我,不由自主的想要尝。

倚靠藤椅上,悠悠的学着爸爸品茶的样子,学得有模有样。

茶飘逸出的香气吸引着我,心神宁静,果然那种感觉就像登上武夷峰仙山一般。

这是我第一次喝茶,纵然并不知道它的名字。

后来我从爸爸那里得知中国的十大名茶,了解了很多种茶的由来,特点,后来看到茶叶能说出它的名字,背出它的茶形、茶味、茶色和历史典故。

也知道了喝茶的好处,沥心智养性情。

不知不觉中,我渐渐的喜欢上了喝上一杯碧螺春,听听寂寞的歌。

喝一杯烈烈的铁观音,读读小四的书。

总是白天的喧嚣和黑夜的迷茫中,可以抚慰我的心。

忙的时候,也会打开茶盒盖,闻一股茶的清香,嗅在鼻里然后轻轻呼出,那是花朵不曾有的清淡气息。

每次那种感觉和急匆匆的喝一口是完全不同的。

我就是这样喜爱上品茶的。

茶是可以饮的文化。

茶的历史远长,总能诱惑着文人墨客对茶的喜爱。

古往今来,多少名人都喜爱茶:最为着名且被称之为“茶圣”的陆羽,“野泉烟火白云间,坐饮香茶爱此山。

岩下维舟不忍去,清溪流水暮潺潺”茶可以使人心平气和,所以人们总是爱在练字的同时旁边放上一盏茶,既提神又平心静气。

在独自一人的时候品上一小杯,心情总是因此变得很好。

在喝茶的时候可以忘却一切,抛下烦恼,只是静静的品尝,不用担心任何事,只是安安静静的品尝,那种忘怀和放松的感觉只有在品茶的时候才可能感受到。

桃花香_精品文档

桃花香_精品文档

桃花香桃花香是中国传统文化中一种非常重要的象征。

它代表着春天的来临、生命的美好和幸福的预兆。

自古以来,桃花香就被人们视为一种吉祥的符号,常被用于诗词歌赋中来表达美好的愿望和情感。

本文将通过对桃花香的历史背景、象征意义以及相关传说的介绍,带领读者深入了解这一独特而神秘的文化符号。

桃花香在中国悠久的历史中一直占据着重要的地位。

早在唐朝时期,桃花香就被广泛运用于形容春天的美景。

在古人的笔下,桃花香常常与婉约、柔美的形象联系在一起。

诗人杜牧曾有诗云:“长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

春草明年绿如茵,王孙死后泪纵横。

”这首诗形象地描绘了桃花香带来的伤感和思念之情。

除了在文学作品中的运用,桃花香也在传统节日和庆典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比如中国的传统农历年的时候,人们常会用桃花枝装饰家中,以求来年吉祥如意。

在一些地方的婚嫁习俗中,新娘子常常会佩戴桃花香囊,以寓意幸福和美满的婚姻。

这些习俗的传承让桃花香更加深入人心,成为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和向往的象征。

桃花香所代表的意义远不止在表面上的美景和吉祥。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桃花还被赋予了一种神秘的象征意义。

有些人将桃花香视作一种能够驱邪辟邪的物品,常常用于祛除不祥之气和恶灵的存在。

这种传统的信仰使得桃花香在中国民间文化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在一些庙宇中,信众会燃香祈福,以求得神明的庇佑和灵验。

桃花香的醉人香气不仅可以与烟雾共同将祈祷和神明连接在一起,同时也承载着人们对美好的向往和对幸福生活的期盼。

对于桃花香的象征意义和使用方法,还有一些有趣的传说故事。

其中最著名的当属《西游记》中的一段桃花源故事。

故事中,唐僧师徒四人迷路后,在一座山中发现了一片美丽的桃花林。

桃花林中环境优美,人们生活安宁,与尘世无关。

桃花香不仅能够延年益寿,还能解病疾,使人获得永恒的幸福。

这个故事中的桃花香被赋予了神奇的力量和仙境般的美好,成为了人们心中向往的理想境地。

除了神话故事中的桃花香,在现实生活中人们对桃花香的追求也从未停止。

开在心中的花朵作文600字

开在心中的花朵作文600字

开在心中的花朵作文600字开在心中的花朵作文600字1那年,桂花开了。

公园里,小区里,校园里,满是桂花香。

浓郁的香味让人心里痒痒的,只想咬一口。

每当桂花盛开的季节,空气中弥漫着一阵阵浓郁的香气,仿佛躲藏在绿叶之间那些不起眼的小桂花都被这诱人的香气唤醒了。

香味钻进了鼻尖,融进了眼里,连嘴角都会上扬出一个甜蜜的微笑。

瞧,那个女孩,仿佛也迷上了这浓浓的桂花香。

仔细一看,她穿着朴素,甚至让人感到酸苦。

深蓝色的上衣不但老旧且十分破烂,裤子又灰又皱。

初见时,我还是个孩童,并不愿与她亲密。

那是我第一次看她笑,淡淡的且略带羞涩的微笑。

那副桂花与她的画面仿佛定格在我的脑海中,至今仍记忆犹深。

记得那一年,桂花开得正旺。

她小心翼翼的踮脚摘了一小袋桂花。

那是黄昏,夕阳照耀着桂花树,那隐隐金黄色的花瓣闪烁在我的眼眸中。

学校静悄悄的,她仿佛感受到了罪恶,便用手轻轻抚摸着桂花旁的叶子。

转身一刹那,她看见了我,惊讶之余更多的是难以掩藏的慌乱。

我不解,却又不愿将“偷花”二字扣在她的头上。

后来,她悄悄地告诉我:“妈妈很喜欢桂花,但她起不来,没办法看看这美丽的桂花。

”我没有说话,沉默了很久。

突然,我对上她湿润的眼睛,说:“你妈妈一定会很开心。

”她看着我,身体却微微地发着抖,我轻轻地握住了她的手。

恍惚间,只觉得桂花的香味很浓很浓,那是我一辈子都忘却不了的感受。

从此,我们成为了很好的朋友。

其实她现在在远方,但我不会忘记那份如桂花般的友谊,更不会忘记她如桂花般纯净的心灵。

转眼间,又是一个秋季。

桂花开满了校园的每处角落,黄昏时,空气中便弥漫着一缕缕熟悉的香味。

一刹那,记忆停转到那一年,望着桂花树,我眼前仿佛又看到了女孩湿润的眼眸。

这朵开在彼此心灵之处的桂花,停留在我的记忆中,从不张扬,也不凋谢,依旧纯净自然,令人回味。

远方的女孩,但愿这花如你,也如我。

开在心中的花朵作文600字2我哼着欢快的歌,走向回家的路。

回到家中,发现爸爸妈妈回来了,我高兴地扑到他们怀中,可我一碰,他们就消失了。

与端午节有关的七言绝句诗句

与端午节有关的七言绝句诗句

与端午节有关的七言绝句诗句端午节,又称龙舟节、五月节、重午节等,是中国传统节日中的重要节日之一。

据传说,端午节源于中国古代最著名的爱国诗人屈原,他因忧愁祖国沉沦,于五月五日投江而亡,人们为了纪念他的忠诚,于是就在每年的五月初五日庆祝端午节,这个传统已经流传了数千年。

以下是与端午节有关的七言绝句诗句:1. 粽叶菖蒲范,清香透鼻尖。

~ 《端午节》清代曹雪芹此句诗意是描述了端午节时常见的食物——粽子,它由麻绳和粽叶缝合而成,入口外脆内嫩,淡香扑鼻。

菖蒲是一种芳香的植物,在端午节时传统上会挂在门前驱邪避凶。

2. 重阳登高到百峰,清风扶危市缭绵。

~ 《重阳登高》唐代白居易这句诗描述了登高过节的习俗。

端午节气气温升高,万物复苏,人们喜欢在此时登高,欣赏美景,祈求平安和幸福。

3. 家家插艾满坊街,处处闻之入梦来。

~ 《端午子夜》唐代李白这句诗描写了端午节的另一习俗——插艾叶。

艾叶是一种草本植物,共有100多个种类,它在中国的民间医学和保健中有着重要的地位。

端午节时,人们会在房门口和屋内插艾叶,以驱逐病魔,避免家人生病。

4. 刀切红丝绿丝香,入口微酸滋味长。

~ 《捣细糯米粉加水》明代杨慎这句诗是在描述另一道端午节特色美食——龙舟米糕。

它由糯米和豆沙制成,色彩鲜艳,味道醇香,是端午节不可或缺的美食。

5. 部曲妓惊残睡坊,枝间露滚妾啼凉。

~ 《扬州慢》唐代姜夔这句诗提到了一个端午节的典故——屈原之死。

相传,当屈原投江自尽之后,许多人都感到十分悲痛,当地的渔民们用船来搜寻他的尸体,同时还撒下了粽子和蔓草来寄托哀思。

从此以后,端午节便成为了家家户户都要吃粽子、赛龙舟并且纪念屈原的节日。

6. 弯弓射大雕,俯身捉小猴。

~ 《古诗十九首》东晋陶渊明这句诗描述的是一种传统的端午节竞技活动——赛龙舟。

赛龙舟是中国的传统娱乐活动,起源于南方江河流域,其形式各异,不同的地区有不同的比赛规则和传统风格。

但无论何种方案,都致力于培养集体协作和团队精神。

介绍种事物臭豆腐作文

介绍种事物臭豆腐作文

介绍种事物臭豆腐作文《介绍种事物臭豆腐》一说起臭豆腐,那独特的气味仿佛立刻就萦绕在鼻尖,有人对它避之不及,而有人却对它爱得深沉。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好好认识一下这让人又爱又恨的臭豆腐。

臭豆腐,这道独具特色的传统小吃,可谓是在中国的美食版图上占据了一席之地。

它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很久很久以前,具体的起源时间已难以考证,但可以确定的是,经过岁月的洗礼和传承,臭豆腐已然成为了一种深受大众喜爱的美食。

臭豆腐之所以叫臭豆腐,自然是因为它那浓烈的气味。

还未靠近卖臭豆腐的摊位,那股特殊的“臭香”就会抢先钻进你的鼻子。

这股味道,对于初次接触的人来说,可能会觉得有些难以忍受,甚至会掩住口鼻匆匆走过。

但对于喜爱它的人来说,这股味道却是一种无法抗拒的诱惑,光是闻到,就已经开始馋了。

臭豆腐的外观看起来并不起眼。

通常是一块块四四方方的小块,颜色呈黑褐色或者金黄色。

表面有的会有一些小孔,有的则相对平滑。

但可别被它平凡的外表所迷惑,当你咬上一口,就会发现其中的美妙。

制作臭豆腐的过程可不简单。

首先,要挑选优质的大豆,经过一系列的工序制成豆腐。

然后,将豆腐放入特制的卤水中进行发酵。

这个卤水可是臭豆腐的灵魂所在,各家都有自己独特的配方和秘诀。

有的会加入香菇、冬笋等食材,有的则会使用各种香料精心调配。

经过一段时间的发酵,豆腐就会发生奇妙的变化,散发出那独特的气味,并且内部变得柔软多汁。

接下来就是烹饪环节了。

常见的烹饪方式有油炸和清蒸。

油炸臭豆腐是最为常见的一种。

将发酵好的臭豆腐放入热油中炸至金黄酥脆,捞出控油。

然后,在每一块臭豆腐上戳一个小洞,灌入特制的酱汁、辣椒、蒜泥等调料。

一口咬下去,先是感受到酥脆的外皮,接着是柔软的内里,伴随着浓郁的酱汁和独特的“臭味”,在口中交织出一种令人陶醉的味道。

清蒸臭豆腐则更能保留豆腐原本的鲜嫩口感,搭配上简单的调料,吃起来别有一番风味。

吃臭豆腐的时候,还可以根据个人口味添加各种配料。

比如香菜、葱花、榨菜等,让口感更加丰富多样。

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作文素材7篇

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作文素材7篇

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作文素材7篇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作文素材(精选篇1)一墨、一笔、一毡、一纸,点墨、提笔、中锋、收尾。

如此反复,心因墨香浸润而宁静,眉因隶楷呈现而舒展。

墨味是苦涩而清香的,是迷人的,是令人心醉的。

每每那浓黑发亮的墨汁倾入墨盒,那股迷人的苦香味涌入鼻腔,浸泡味蕾,沁入心扉,整个人在那一瞬间跌入迷蒙而宁静的遐想。

第一次对这看似枯燥落伍的东西产生興趣,是在爷爷那纸香、墨香交叠的书房里。

本想滴一滴黑黑的“水”来玩,却不慎将它滴进了一旁的清水里,只见它舒展优美而自然的弧线,深浅不一,犹如罩着一层薄纱的黑在无色透明的天地间优雅而脱俗地释放。

一年级,我进了书法班,与所有的初学者一样,开始临摹颜真卿厚重而端庄的楷书。

可能是我可塑性不错,小小年纪便写得有模有样。

只可惜一年后换了老师,我哭了好久,不愿跟新老师学,最后,学书法也就不了了之。

小升初过后,我再次拾起了尘封的毛笔,看它干涩的羊毫在水中无声地变得柔软。

倾墨、点尖,细看墨汁顺着毫毛的纹理攀至笔腹,黑白分明,煞是好看。

新老师很有个性,很有禅意,他另辟蹊径,鼓励我们先学隽秀自如的隶书,我学得很快,领悟起来也很快,老师常说我有灵气,一点就通,这更增进了我对笔墨的热爱。

过了一段时间,我想兼修国画,老师全力支持却要求更严格,提醒我梅兰竹菊是基础。

梅花画了一幅又一幅,从苍劲有力的枝到娇柔仰放的花再到浓淡不一的墨色变化,一节课下来,脚边堆满了画废的毛边纸。

我在一路赞不绝耳的书法征途中,头一回遇到如此挫败,沮丧犹如被石头打破的湖面,在心头一圈圈地荡开并且越来越大……梅花……梅花……还是梅花!提笔落墨间我勾勒的花瓣愈加生硬,老师终于看不下去了,教训我说:“有你这样面对困难的吗?不欣然接受并努力争取,这种心态还不如多去写几张字呢,别画了!”我低头看着被毛边纸埋没的双脚,忽觉出自己的盲区,是呀——心态、努力——仅此而已,真可惜了这些被我用来发泄的纸。

静下心,细品那萦绕在鼻尖墨香,轻盈而有力地在白宣上抽出梅树苍劲有力的枝条,在枝间勾出淡雅清幽的花朵,打点提蕊,倾心而至,简单而平和。

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话题作文10篇

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话题作文10篇

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话题作文10篇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话题作文(精选篇1)每年过端午节的时候,我都会想起小时候学过的一首儿歌:“桃儿红,杏儿黄,五月初五是端阳。

棕子香,五包粮,吃了粽子满口香。

”端午节是丰富多彩的,如果想了解,跟我来看看吧!其实,端午节是为了纪念伟大诗人屈原的节日。

在很久以前,由于战乱死了好多人,屈原听了,想了个办法把国王打败了,并知道国王还会找麻烦,就抱起大石头,跳到江中自尽了。

人们怕鱼虾来吃屈原的尸体,就把米饭包到竹叶里,扔到河里,并给它取了个名字叫粽子,并小心地放到江中。

直到现在,人们一直传承这个习俗。

看!中国的传统文化——端午节丰富多彩吧!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话题作文(精选篇2)俗话说“北孔南朱”,今年寒假,爸爸带我去了朱熹当年讲学的考亭书院。

下了车,首先映入眼帘的是考亭书院的牌坊。

这座牌坊可真高,全是用石头做的。

听说牌坊上的“考亭书院”四个大字是皇帝亲书。

牌坊上还刻着各种各样的瑞兽,匠心独运,栩栩如生。

爸爸说这牌坊是考亭书院唯一留下的真迹了。

由于朱熹等人的传道授业和潜移默化,考亭村民崇学尚文,直到清末都一直妥善保护和使用着这座古老的书院,书院里一直是书声朗朗。

到了解放后,由于“破四旧”等原因,书院便破败下来了。

偏偏这时要建水电站,政府便只把牌坊搬到这里并保护。

其他的都毁坏了。

唉,可惜了。

在叹息声中爸爸带着我走上了通往牌坊后的台阶。

这排长长的石阶,顺着山坡向上延伸,显得十分庄重、严重。

爸爸说,这台阶是本世纪初,政府建坡上的朱子祠时候修的,可惜后来保护不力,朱子祠又坍毁了。

站在石阶的中间往下看,考亭书院的牌坊、石阶两旁正茁壮成长的树、远处的田野和麻阳溪尽收眼底。

我爬这么一百多个台阶都觉得累,回想当年求学之人不远千里地来拜朱熹为师,真不容易啊。

那么,朱熹先生当年创下的书院又怎能让它就此消失呢?看出了我的疑惑,爸爸把我带到了旁边的公告牌。

原来,政府打算重修书院,规划图都展示出来了,几乎跟原来的书院一模一样。

鼻尖上的中国

鼻尖上的中国

鼻尖上的中国11级临床药理张晓莉学号:1121051027香,灵动高贵而又朴实无华;玄妙深邃而又平易近人。

它陪伴着中华民族的历代英贤走过了五千年的沧桑风雨,走出了华夏文明光耀世界的灿烂历程。

它启迪英才大德的灵感,濡养仁人志士的身心,架通人天智慧的金桥,对中国人文精神的孕育与哲学思想的形成都是重要的催化与促进。

香,既能悠然与书斋琴房,又可缥缈于庙宇神坛;既能在静室闭观默照,又能于席间怡情助兴;既能空里安神开窍,又可实处化病疗疾;既是一种精英文化,又是一种大众文化。

究其实,它出身本无固定之标签,唯灵秀造化源于自然。

人类对香的喜好,乃是与生俱来的天性,有如蝶之恋花,木之向阳。

如孟子所言:“香为性性之所欲,不可得而长寿”。

香,在馨悦之中调动心智的灵性,于有形无形之间调息、通鼻、开窍、调和身心,妙用无穷。

正是由于深谙此理,历代的帝王将相、文人墨客才竞皆惜香如金、爱香成癖。

人类之好香为天性使然,不过人们开始用香的确切时间却已难于考证。

从现存的史料来看,中国用香的历史可以远溯及春秋之际,但那时还只是对香木香草的不予加工的简单使用;至汉代,出现了专用的香炉,以及调和多种香料制作合香的技术,香文化开始略具雏形;在魏晋南北朝时期,逐步扩展到文人阶层;至唐代,香文化获得了全面的发展并达到了完备的阶段,并在宋代进入了一个鼎盛时期,完全融入了人们的日常生活;其后,在元明清时期得到了保持与稳步的发展。

中国香文化的发展可以概括为:肇始于春秋,成长于汉,完备于唐,鼎盛于宋。

近现代以来,中华民族命运多舛,香文化的发展也受到了巨大的阻抑,逐渐被狭隘地囿于庙宇神社之中,以至于当今的很多人都仅仅将它视为宗教文化之一隅,甚而归入封建迷信的范畴,实为时代之遗憾。

生态优美的自然条件,是天然香料自然生长发育无以伦比的先决要素。

植物性天然香料是用芳香植物的花、枝、叶、草、根、皮、茎、籽或果实等为原料,用水蒸气蒸馏法、浸提法、压榨法、吸收法等方法,生产出来的精油、熏香等。

匠人 香道:品味香文化独特魅力

匠人 香道:品味香文化独特魅力

人们爱香,自古有之。

中国用香的历史可以溯及春秋之前,汉代时,香炉得到普遍使用,上层社会流行薰香、薰衣,也出现了调和多种香料的技术,香文化开始略具雏形。

魏晋南北朝时,文人阶层开始较多使用薰香。

唐代时,香在诸多方面获得了长足发展。

宋代时,香文化达到了鼎盛时期,完全融入了人们的日常生活。

《红楼梦》第五十三回记述:“众人围随同至贾母正室之中,亦是锦裀绣屏,焕然一新。

当地火盆内焚着松柏香、百合草……”;(天津旅游)唐玄宗也曾在兴庆宫建造沉香亭;古时贵族出行,撵车四个角都会挂上香囊,可见古人对于香的喜爱。

现在提到香道,可能大部分人想到的都是有关于祭祀用香。

其实香道的范畴很广,大到可以作为中国的传统文化在G20峰会上展示表演,小到渗透到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

李媛老师是香道工艺的传承人,一直致力于天然香的制作研发及培训,并宣扬传统天然香文化。

在天津,她拥有自己的实体店。

历经十余年的苦心经营,香道工艺目前天津市非遗项目已经备案,正在申请中。

李老师出售自己研发制作的纯天然香品,所有经营的香品均采用名贵香料,倾力打造属于自己品牌的天然香品。

李老师制作的所有香都标明年代、出处,按照古法合香工艺精制而成的,古方恢复的。

香的品类众多,可分为线香、盘香、锥香、香丸、香粉、香囊、香牌等。

香道焚香有它的专用工具,羽帚扫灰,香铲松灰,香匙取香,灰押压灰,火箸取炭,银叶夹镊银叶片。

香器是指焚香的用具,香插、香炉、香熏球等等都是属于香器的范畴。

这些丰富的香器种类,主要是为了配合各种不同型态的香焚烧或蒸薰的方式而产生。

香炉的型制、炉身的造型、色彩,更是琳琅满目,配合袅袅香烟,及美好的香味,让用香的情境达到极致。

香插是用于插放线香的带有插孔的基座,各种不同的款式适用于长短粗细不同规格的线香。

香熏球主要是盛放香粉的器物。

由于香熏球独特的设计,无论怎么翻动香熏球,里面的香粉都是不会撒出来。

香炉是人们更加熟悉的器物,几乎在所有的古装剧、宫廷戏中都会看到。

一炷香_精品文档

一炷香_精品文档

一炷香一炷香时间约束,是人们在忙碌的生活中寻求片刻宁静的方式。

燃起一炷香,仿佛开启了一个微小的仪式,人们可以借此放松心灵、集中思绪,甚至找到内心的平静。

在这个快节奏的时代,一炷香正逐渐成为一种重要的生活方式。

历史悠久的炷香文化源于中国古代,炷香的使用最早可以追溯到三国时期。

炷香一直被视为一种祭品,用来祭拜神明或祖先。

在佛教和道教中,炷香也作为一种供奉的方式,旨在向神灵表达敬意和祈愿。

随着时间的推移,炷香的用途逐渐多样化,从宗教仪式到平常的日常生活中,人们开始使用炷香来改善气氛、净化空气、消除疲劳等。

然而,使用炷香的益处远不止于此。

一炷香的燃烧时间大约为十五分钟至三十分钟,足够让人们深呼吸几次,并陷入一种稍微深入内心的宁静状态。

在这段时间内,人们可以抛开外界的喧嚣和压力,专注于自我反思和冥想。

研究表明,冥想可以帮助人们减轻压力、提高注意力和集中力,进而改善心理健康。

而炷香所散发的芳香也有助于创造一个宁静舒适的环境,进一步促进心灵的宁静和平静。

此外,炷香还可以用于净化空气。

在炷香燃烧时,其释放的烟雾中会含有带有抗菌作用的挥发性化合物,可以有效杀灭空气中的细菌和病毒。

炷香的香气也可覆盖其他异味,让空气更清新自然。

这对于居家办公、工作学习的人来说尤为重要,可以提供一个更清洁、舒适的工作环境。

除了放松和净化空气以外,炷香还被广泛运用于情绪管理。

不同香型的炷香散发出独特的气味,在情感上产生不同的影响。

例如,薰衣草香型的炷香被广泛认为能够帮助人们放松心情、缓解焦虑和改善睡眠。

柑橘香型的炷香则被认为能帮助提升情绪和增加活力。

不同的香气可以激发不同的感官体验,带来积极的情感变化。

当然,在使用炷香时也需要注意一些事项。

首先,炷香应选择天然、无毒的产品。

某些廉价的炷香可能含有化学成分,对健康可能造成不良影响。

其次,使用炷香时应确保通风良好,避免烟雾在室内滞留过久。

此外,要注意燃烧炷香的环境是否有火源,以免引发火灾。

总而言之,一炷香不仅是一种生活方式,更是一种寻求内心平静的方式。

《墨雅香》作文800字_初三优秀作文

《墨雅香》作文800字_初三优秀作文

《墨雅香》作文800字_初三优秀作文墨雅香,这是一个深邃而又神秘的名字。

听起来就有着一种清雅的气息,仿佛一股轻飘的清香在鼻尖缭绕。

墨雅香是一种古老的草药,它是由一种生长在北方草原的植物提炼而来的,具有一定的药用价值。

但是,墨雅香的药用价值不是我要讨论的重点,我想谈的是墨雅香所代表的一种精神,一种文化。

墨雅香的雅字,代表的是优美、高雅的品味。

它是一种美学追求,一种追求内心深处的纯净、美好的境界。

在现代社会中,人们的生活压力越来越大,许多人都失去了内心的平静,审美疲劳也随之产生。

墨雅香所要表达的就是一种独特的审美情感,一种抵御外界噪音和干扰的能力,让我们能够在纷繁的世界中保持心灵的平静与宁静。

墨雅香的墨字,代表的是墨汁、墨绘。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墨代表的是深邃、内敛、沉着。

墨画是一种具有深厚文化内涵的艺术形式,它既有学问,也有感悟,蕴含着作者的修养和思想。

传统的墨画是一种“以墨为主,水为辅”的表现形式,追求的是一种墨色浓郁的艺术效果。

在现代社会中,人们不再能像古人一样用笔墨来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但是,我们可以从墨画中汲取灵感,学习到一种内敛、沉着的态度。

墨雅香的香字,代表的是香气。

香气是一种博大精深的文化,它不仅仅是一种气味,还象征着一种美好的情感和价值。

香气可以让人心旷神怡,可以激发人内心的美好感觉,它是一种能够穿透时空的力量。

以前,人们往往用香来祭祀祖先或者表示敬意,现今社会中的香气已经不再只是用来祭祖或者作为敬意的象征。

人们开始将不同的香气与不同的情境联系起来,让这些香气成为生活中的一部分。

这一点尤其体现在很多家居香薰产品上,比如一些花果香型、草药香型的香薰,都能够给人带来不同的心灵感受。

墨雅香,是一种很美好的情感。

它一方面代表着一种独具匠心的审美品味,另一方面又代表着一种内敛、沉着的修养。

无论是在传统文化中,还是在现代社会中,墨雅香都有着不同的表现形式,但是它所代表的那种文化精神永远都是值得我们追寻和学习的。

鼻尖上的世界——香水的趋势特点及香料的应用

鼻尖上的世界——香水的趋势特点及香料的应用

鼻尖上的世界—香水的趋势特点及香料的应用 文/董佩奇关键词:香水,香型,香韵,嗅觉,时尚,世界。

香水现今为我们生活中的常用之品,简单地解释香水即含有香气的水剂,通常英文为“PERFUME”。

要深入地解释其深意,是有些说法的,现代香水是舶来品,英文“PERFUME”与中文香水一词其实有许多不尽相同的含义。

PERFUME来自拉丁文,其本意有薰燃、升腾香氛的含义,早期的欧洲人采用初始的PERFUME熏香、祭祀、涂香,其使用与发展带有丰富的历史文化色彩,含有祈盼、美好、幸运、富贵、清新、高雅、时尚等意义,初期并没有水样的含义,中文“香水”一词应是表象意译,最初见到这种装在瓶中洋品的人,将其巧妙地译成香水。

香水的确是鼻尖上的世界。

美妙的芳香之韵是由成百上千种香成分构成的,小小一瓶香水之中包含的香成分可能会来自世界的各个地方。

香水中可能会含有产自法国普罗旺斯的薰衣草精油;产自意大利的柠檬油、佛手油;产自加拿大的海狸香;产自美国德克萨斯的柏木油、佛罗里达及加利福尼亚的甜橙油;产自马达加斯加的香荚兰;产自南美洲的秘鲁香膏、吐鲁香膏;产自保加利亚及土耳其的名贵的玫瑰油;产自德国的洋甘菊;产自印度尼西亚的天竺葵、依兰依兰;产自南斯拉夫的橡苔浸膏;产自中国的广藿香、岩兰草、鸢尾香;产自印度的檀香;产自俄罗斯的芫荽油;产自瑞士的高级合成龙涎香;产自日本的合成麝等等。

使用一款香水,闻到一缕芬芳,你会畅游全球,坐地赏香八万里。

现实生活中我们接受了许多的芳香常识,但深入的芳香知识常了解不多,芳香原理的探究更有局限,科学技术引领人们在这一领域有了新的发展。

色彩学中有三原色的原理,变化万千的芬芳香气会有什么样的原香呢?一些芳香专家在此方面做过很多研究,有些人根据经验与研究的需要建立自己的原香范畴,用于研制不同的新颖香型的香水之用,但一般多是芳香专家根据自身的研究感受、经验、效果等总结而成的,每个人或每一个研究团组之间的结果不尽相同,目前没有形成一套具有坚实科学理论基础证明的公认的原香结果,这一方面许多芳香专家与科学家还在不断探寻着。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龙源期刊网
鼻尖上的中国香文化
作者:
来源:《科学之友》2019年第11期
人类对香的喜爱是与生俱来的本性需求,最初先民们对植物中挥发出的香气有所感觉,闻到不同香料的芳香时,感受到独特的美感和香气快感,并逐步发现不同香味的植物具有不同的作用。

远古人类在野外或是洞穴聚居时,夏夜便燃烧艾叶散发出独特味道以驱逐蚊虫,这种方法甚至直到现在很多农村地区还在广泛使用。

由此,对自然界知之甚少的先民对自然香料的神奇用途崇拜不已,于是将花、果实、树脂等芳香物质奉献给神明。

上古时期,人们还把这些香物质用来清净身心和丧葬之用。

此时,人们对香的使用仍处于懵懂状态,使用的香料是单纯的自然香料,除少数熏烧取香外,大多不经过切割、研磨等加工程序,依靠原始的动植物自然散发香味。

春秋战国时期香开始有了文字记载,此时香文化发展初现端倪。

屈原《离骚》中就有很多精彩的咏叹:“扈江离与辟芷兮,纫秋兰以为佩。

”“朝饮木兰之坠露兮,夕餐秋菊之落
英。

”“户服艾以盈要兮,谓幽兰其不可佩。

”诗中描写的这些香料多用来熏烧祭祀、佩带香身、入酒或辟秽祛虫。

当时的文人雅士都把香比喻为一种高尚、善美的品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